CN117837027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37027A
CN117837027A CN202280056662.3A CN202280056662A CN117837027A CN 117837027 A CN117837027 A CN 117837027A CN 202280056662 A CN202280056662 A CN 202280056662A CN 117837027 A CN117837027 A CN 1178370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lock arm
pair
female
m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566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谷章弘
牧野健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837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370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可靠地发出锁定臂的弹性恢复引起的嵌合声。连接器具备:具有罩部(43)的阳侧壳体(41)、阴侧壳体(11)、和形成于阴侧壳体(11)且能弹性变形的锁定臂(20),锁定臂(20)具有沿着宽度方向排列的一对锁定部(27),在两壳体(11、41)的嵌合过程中,通过锁定部(27)与罩部(43)的干渉,锁定臂(20)弹性变形,若两壳体(11、41)达到正规嵌合状态,则锁定臂(20)弹性恢复,将两壳体(11、41)锁定为嵌合状态,在锁定臂(20)和罩部(43)形成有通过在锁定臂(20)弹性恢复时碰撞而发出嵌合声的碰撞面(31、46),碰撞面(31、46)在宽度方向上仅配置于包括一对锁定部(27)之间的区域的1处。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连接器,使具有第2卡止部的连接器壳体与对方侧连接器壳体嵌合,使第2卡止部的高突起部嵌入于对方侧连接器壳体的嵌合孔,从而将连接器壳体和对方侧连接器壳体锁定为嵌合状态。在连接器壳体和对方侧连接器壳体的嵌合过程中,第2卡止部通过高突起部与对方侧连接器壳体的接触而弹性变形。若连接器壳体和对方侧连接器壳体嵌合,第2卡止部通过其弹性复原力而击打对方侧连接器壳体,从而发出嵌合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97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连接器中,作为提高基于第2卡止部的锁定功能的手段,考虑在1个第2卡止部以沿着宽度方向排列的方式形成2个高突起部。第2卡止部当中击打对方侧连接器壳体的部位是在宽度方向上与高突起部相同的位置。因此,若形成2个高突起部,2个击打部位成为沿着宽度方向排列的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在连接器壳体与对方侧连接器壳体的嵌合过程中,若第2卡止部倾斜,则2个击打部位发出嵌合声的时机错开,导致嵌合声变小。
本公开的连接器是鉴于上述事实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可靠地发出锁定臂的弹性恢复引起的嵌合声。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
阳侧壳体,具有罩部;
阴侧壳体,与所述阳侧壳体嵌合;
锁定臂,形成于所述阴侧壳体且能弹性变形,
所述锁定臂具有一对锁定部,所述一对锁定部沿着与所述阳侧壳体和所述阴侧壳体的嵌合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排列,
在所述阳侧壳体和所述阴侧壳体的嵌合过程中,通过所述一对锁定部与所述罩部的干渉,所述锁定臂弹性变形,
若所述阳侧壳体和所述阴侧壳体达到正规嵌合状态,则所述锁定臂弹性恢复,将所述阳侧壳体和所述阴侧壳体锁定为嵌合状态,
在所述锁定臂和所述罩部形成有通过在所述锁定臂弹性恢复时碰撞而发出嵌合声的碰撞面,
所述碰撞面在宽度方向上仅配置于包括所述一对锁定部之间的区域的1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可靠地发出锁定臂的弹性恢复引起的嵌合声。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上前方观察阴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从斜下前方观察阳侧连接器的局部缺失立体图。
图3是在两连接器的嵌合过程中将锁定部沿着与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切断的侧剖视图。
图4是在两连接器的嵌合过程中将碰撞面沿着与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切断的侧剖视图。
图5是在两连接器正规嵌合的状态下将锁定部沿着与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切断的侧剖视图。
图6是在两连接器正规嵌合的状态下将碰撞面沿着与宽度方向垂直地切断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并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连接器中,
(1)具备:阳侧壳体,具有罩部;阴侧壳体,与所述阳侧壳体嵌合;锁定臂,形成于所述阴侧壳体且能弹性变形,所述锁定臂具有一对锁定部,所述一对锁定部沿着与所述阳侧壳体和所述阴侧壳体的嵌合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排列,在所述阳侧壳体和所述阴侧壳体的嵌合过程中,通过所述一对锁定部与所述罩部的干渉,所述锁定臂弹性变形,若所述阳侧壳体和所述阴侧壳体达到正规嵌合状态,则所述锁定臂弹性恢复,将所述阳侧壳体和所述阴侧壳体锁定为嵌合状态,在所述锁定臂和所述罩部形成有通过在所述锁定臂弹性恢复时碰撞而发出嵌合声的碰撞面,所述碰撞面在宽度方向上仅配置于包括所述一对锁定部之间的区域的1处。根据本公开的构成,碰撞面仅配置于包括一对锁定部之间的区域的1处,因此即使阳侧壳体和阴侧壳体在锁定臂倾斜的状态下嵌合,也能与锁定臂不倾斜时同样可靠地地发出嵌合声。
(2)优选,所述碰撞面是相对于与所述碰撞面邻接的区域以台阶状突出的形状。根据该结构,能仅使碰撞面可靠地碰撞。
(3)优选,在所述阴侧壳体和所述罩部形成有限制部,该限制部限制所述罩部向与所述锁定臂离开的方向变形。根据该结构,碰撞面彼此碰撞时的碰撞能量不被衰减,因此能发出大的嵌合声。
(4)优选,所述锁定臂是从与所述阴侧壳体连接的基端部向相对于所述阳侧壳体的嵌合方向后方以悬臂状伸出的形状,在所述锁定臂当中形成有所述碰撞面的外表面,形成有从所述基端部延伸至所述碰撞面的突部。根据该结构,锁定臂当中从碰撞面达到基端部的区域通过突部增大了厚度尺寸,刚性变高。由此,锁定臂弹性变形时的弹性复原力变大,能发出大的嵌合声。
(5)优选,所述锁定臂是从与所述阴侧壳体连接的基端部向相对于所述阳侧壳体的嵌合方向后方以悬臂状伸出的形状,在所述锁定臂的两侧缘部形成有加强肋,该加强肋向与所述锁定臂的弹性变形方向平行的方向突出且从所述基端部向所述嵌合方向后方延伸。根据该结构,锁定臂的刚性被加强肋提高,因此,锁定臂弹性变形时的弹性复原力变大,能发出大的嵌合声。
(6)优选,在(5)中,所述加强肋在所述阳侧壳体和所述阴侧壳体的嵌合方向上延伸至与所述碰撞面的形成范围相同的区域。根据该结构,锁定臂当中形成碰撞面的区域通过加强肋提高了刚性,因此碰撞面彼此碰撞时的碰撞能量不被衰减,能发出大的嵌合声。
(7)优选,在(1)~(3)中,所述锁定臂是从与所述阴侧壳体连接的基端部向相对于所述阳侧壳体的嵌合方向后方以悬臂状伸出的形状,在所述锁定臂当中形成有所述碰撞面的外表面,形成有从所述基端部延伸至所述碰撞面的突部,在所述锁定臂的两侧缘部形成有一对加强肋,所述一对加强肋向与所述锁定臂的弹性变形方向平行的方向突出且从所述基端部向所述嵌合方向后方延伸,在所述罩部形成有与所述一对锁定部卡止的一对突起状的承接部,在所述突部与所述一对加强肋之间形成有一对导向槽,所述一对导向槽在所述阳侧壳体和所述阴侧壳体的嵌合过程中对所述承接部进行导向。根据该结构,能提高锁定臂的刚性而发出大的嵌合声,并且通过导向槽对承接部进行导向,从而能避免阳侧壳体和阴侧壳体的嵌合过程中的倾斜。
(8)优选,在所述锁定臂当中的、在所述阳侧壳体和所述阴侧壳体的嵌合方向上与所述碰撞面的形成范围相同的区域,形成有宽度尺寸比其他区域的宽度尺寸大的拓宽部。根据该结构,锁定臂当中形成有碰撞面的区域通过拓宽部提高了刚性,因此碰撞面彼此碰撞时的碰撞能量不被衰减,能发出大的嵌合声。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6对将本公开具体化而得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不限于这些例示,而是由权利要求表示,期待包括与权利要求等同的含义以及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具有能相互嵌合以及脱离的阴侧连接器10和阳侧连接器40。两连接器10、40的嵌合方向以及脱离方向为前后方向。在本实施例1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图1~图6中的X轴的正向侧定义为前方。以同样的意义使用两连接器10、40的嵌合脱离方向、和前后方向。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图6中的Z轴的正向侧定义为上方。上下方向是与阳侧连接器40和阴侧连接器10的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以同样的意义使用上下方向和高度方向。关于左右方向,将图1、图2中的Y轴的正向侧定义为右方。以同样的意义使用左右方向和宽度方向。宽度方向是与阳侧连接器40和阴侧连接器10的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
<阴侧连接器10>
阴侧连接器10通过将合成树脂制的阴侧壳体11和多个阴端子零件15组装而构成。如图1所示,阴侧壳体11是左右对称的形状的单个零部件。阴侧壳体11具有壳体主体部12、和在壳体主体部12一体形成的锁定臂20。
壳体主体部12整体呈扁平的长方体。壳体主体部12的宽度尺寸比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大,高度尺寸比宽度尺寸以及长度尺寸小。如图3~图6所示,在壳体主体部12内形成有将壳体主体部12沿着前后方向贯通的多个端子收纳室13,多个端子收纳室13呈在宽度方向上以一定间距配置的状态。在各端子收纳室13内插入有固装于电线14的前端部的阴端子零件15。
如图1所示,在壳体主体部12的外壁面16(上表面)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阴侧限制部17。一对阴侧限制部17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阴侧限制部17在前后方向上细长且呈直线状延伸。在从前方观察阴侧壳体11的主视情况下,阴侧限制部17呈以L字形折弯的形状。详细地说,阴侧限制部17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立起部18、和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阴侧卡止部19。立起部18从壳体主体部12的外壁面16向上方以肋状突出。阴侧卡止部19从立起部18的上端缘向壳体主体部12的宽度方向中央侧以肋状突出。
锁定臂20配置于阴侧壳体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锁定臂20在宽度方向上位于一对阴侧限制部17之间。锁定臂20的宽度尺寸设定为阴侧壳体11(壳体主体部12)的宽度尺寸的大致1/3的尺寸。锁定臂20具有基端部21、臂主体部22、和操作部23。
基端部21构成锁定臂20的前端部,与壳体主体部12的外壁面16(上表面)的前端部连接。臂主体部22整体呈平板状,从基端部21以沿着壳体主体部12的外壁面16的方式向后方呈悬臂状伸出。臂主体部22配置成从上方覆盖壳体主体部12的外壁面16(上表面)。操作部23从臂主体部22的外表面26(上表面)中的后端部向上方突出。臂主体部22(锁定臂20)的外表面26是在锁定臂20的弹性变形方向(上下方向)上与对置于阴侧壳体11的外壁面16的内表面相反的一侧的面。
锁定臂20始终保持臂主体部22的外表面26与阴侧壳体11的外壁面16成为平行的锁定位置(参见图1、图5、图6)。若在锁定臂20作用向下的外力,则锁定臂20能以基端部21为支点向使臂主体部22接近阴侧壳体11的外壁面16的解锁位置(参见图3、图4)弹性变形。通过对操作部23进行按压操作,从而能使锁定臂20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弹性变形。
如图1所示,在臂主体部22的外表面26以在宽度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锁定部27。两锁定部27在前后方向上的形成位置是比臂主体部22的中央靠后方,且比操作部23的前端靠前方的位置。锁定部27是从臂主体部22的外表面26向上方突出的形状。锁定部27的前表面由相对于两连接器10、40的嵌合脱离方向倾斜的平面构成,作为引导面28发挥功能。锁定部27的后表面由与嵌合脱离方向垂直的平面构成,作为锁定面29发挥功能。
在臂主体部22的外表面26形成有1个基座部30。在前后方向上,基座部30配置于操作部23与锁定部27之间。基座部30的前端与后述的突部32的后端连接。基座部30的后端与操作部23的前端连接。基座部30的上表面的整个区域作为由与臂主体部22的外表面26平行的平面构成的阴侧碰撞面31发挥功能。形成于1个锁定臂20的阴侧碰撞面31的个数为仅1个。在从上方观察锁定臂20的俯视情况下,基座部30和阴侧碰撞面31是宽度尺寸比前后方向的尺寸大的长方形。基座部30和阴侧碰撞面31配置于臂主体部2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阴侧碰撞面31在前后方向上的形成范围是比臂主体部22的中央靠后方的区域。
详细地说,阴侧碰撞面31的前端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与锁定面29相同的位置。阴侧碰撞面31的后端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与操作部23的前端相同的位置。阴侧碰撞面31的整体比锁定部27的后端位于后方。阴侧碰撞面31的宽度尺寸是与一对锁定部27的间隔相同、或者比该间隔稍大的尺寸。阴侧碰撞面31从臂主体部22的外表面26起算的高度、即基座部30的突出高度,比锁定部27从臂主体部22的外表面26起算的突出高度稍大。
在锁定臂20的外表面26中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突部32。突部32从基端部21的前端直到基座部30的前端而连续地形成。突部32的宽度尺寸是与阴侧碰撞面31的宽度尺寸相同,或者比阴侧碰撞面31的宽度尺寸稍小的尺寸。突部32的宽度尺寸遍布全长为固定尺寸,是与一对锁定部27的间隔相同的尺寸。突部32的后端部与锁定部27连接。突部32从臂主体部22的外表面26起算的突出高度是与锁定部27相同的高度。
在锁定臂20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加强肋33。一对加强肋33从臂主体部22的外表面26向上方突出,沿着锁定臂20的左右两侧缘在前后方向上细长地延伸。前后方向上的加强肋33的形成范围是从基端部21的前端到操作部23的前端以及阴侧碰撞面31的后端的区域。在前后方向上,加强肋33的形成范围包括阴侧碰撞面31的整个形成范围。加强肋33从臂主体部22的外表面26起算的突出高度是与锁定部27以及突部32的突出高度相同的尺寸。加强肋33与锁定部27连接。
在锁定臂20的外表面26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导向槽34。导向槽34的左右两侧缘由突部32和加强肋33区划。导向槽34的前端在锁定臂20的前端面敞开。在臂主体部22的外表面26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锁定用凹部35。一对锁定用凹部35是由基座部30的左右两侧面、锁定部27的后表面(锁定面29)以及加强肋33的内侧面包围的空间,被区划成方形。
在锁定臂20的后端部形成有拓宽部36。拓宽部36通过在加强肋33的左右两外侧面(在宽度方向上与锁定用凹部35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形成左右一对凸出部37而构成。拓宽部36由臂主体部22和一对凸出部37构成。前后方向上的拓宽部36的形成范围是从锁定部27的前端到操作部23的前端的区域。在前后方向上,拓宽部36的成形范围包括整个阴侧碰撞面31。与锁定臂20当中未形成拓宽部36的区域(比拓宽部36靠前方的区域)的宽度尺寸相比,拓宽部36在锁定臂20上的宽度尺寸大出一对凸出部37的量。
<阳侧连接器40>
阳侧连接器40通过将合成树脂制的阳侧壳体41与多个阳端子零件50组装而构成。阳侧连接器40作为安装于电路板(省略图示)的基板用连接器发挥功能。
如图2所示,阳侧壳体41是单个零部件,具有呈壁状的端子保持部42、和从端子保持部42的外周边缘向阴侧连接器10侧以扁平的方筒状突出的罩部43。在构成罩部43的上壁部44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承接部45。一对承接部45从上壁部44的内表面(下表面)向下方突出,配置成与罩部43的开口端面对。在宽度方向上,一对承接部45配置于与一对锁定部27相同的位置。
在上壁部44的内表面(下表面)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形成有阳侧碰撞面46。形成于1个罩部43的阳侧碰撞面46的个数为仅1个。在从下方观察阴侧壳体11的仰视情况下,阳侧碰撞面46的形成范围是在两连接器10、40正规嵌合的状态下与阴侧碰撞面31接触的长方形区域。上壁部44的内表面当中一对承接部45之间的平面区域作为阳侧碰撞面46发挥功能。在图2中,考虑明确性,用虚线表示了阳侧碰撞面46与邻接于阳侧碰撞面46的区域的边界,但是实际上阳侧碰撞面46与邻接于阳侧碰撞面46的区域以同一平面状连续。
在罩部43的上壁部44的内表面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阳侧限制部47。一对阳侧限制部47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阳侧限制部47在前后方向上细长地以直线状延伸。在从阴侧连接器10侧观察罩部43的主视情况下,阳侧限制部47呈以L字形折弯的形状。详细地说,阳侧限制部47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腿部48、和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阳侧卡止部49。腿部48从罩部43的上壁部44向下方以肋状突出。阳侧卡止部49从腿部48的下端缘向罩部43的宽度方向外侧以肋状突出。
阳端子零件50通过将细长的金属棒材折弯而成形。阳端子零件50具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端子连接部51、和以L字形折弯的基板连接部52。端子连接部51沿着前后方向将端子保持部42贯通。端子连接部51的顶端部的突片配置于罩部43内。基板连接部52在阳侧壳体41(罩部43)的外部从端子连接部51的基端向下方伸出。基板连接部52与电路板连接。
<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作用>
当将阳侧连接器40的阳侧壳体41和阴侧连接器10的阴侧壳体11嵌合时,使阴侧壳体11进入罩部43内。若两连接器10、40的嵌合开始,则一对阴侧限制部17与一对阳侧限制部47嵌合,并且,一对承接部45进入导向槽34内。一对阳侧限制部47进入锁定臂20与一对阴侧限制部17之间的槽部39。
两连接器10、40的嵌合若进行至将要正规嵌合状态之前,如图3所示,一对锁定部27与一对承接部45干渉,锁定臂20以接近臂主体部22的外表面26的方式弹性变形。若锁定臂20弹性变形,如图4所示,阴侧碰撞面31向相对于阳侧碰撞面46向下方较大地离开的位置移位。在锁定臂20弹性变形的状态下,通过锁定臂20的弹性复原力向上方按压罩部43的上壁部44。但是,由于阳侧限制部47的阳侧卡止部49相对于阴侧限制部17的阴侧卡止部19从下方抵接,因此,上壁部44不向上方移位。
若两连接器10、40达到正规的嵌合状态,则如图5所示,一对锁定部27在一对承接部45通过,锁定臂20通过锁定臂20的弹性复原力而从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弹性恢复。由此,一对锁定面29相对于一对承接部45从前方卡止,因此,限制阴侧连接器10相对于阳侧连接器40向后方脱离。一对承接部45收纳于一对锁定用凹部35。以上,两连接器10、40被锁定臂20锁定在正规嵌合状态。
两连接器10、40达到正规的嵌合状态,若一对锁定部27要从一对承接部45脱离,则锁定臂20猛烈地上方向弹性恢复。锁定臂20一下子弹性恢复,从而阴侧碰撞面31相对于阳侧碰撞面46从下方碰撞,发出嵌合声(碰撞声)。当阴侧碰撞面31碰撞到阳侧碰撞面46时,通过两限制部17、47的两卡止部19、49的卡止作用,保持阳侧碰撞面46不能向上方退避。因此,阴侧碰撞面31相对于阳侧碰撞面46的碰撞能量不被衰减,发出大的嵌合声。
<实施例1的效果>
实施例1的连接器具备:具有罩部43的阳侧壳体41、和与阳侧壳体41的罩部43嵌合的阴侧壳体11。在阴侧壳体11形成有能弹性变形的锁定臂20。锁定臂20具有沿着宽度方向排列的一对锁定部27。在两壳体11、41的嵌合过程中,通过一对锁定部27与罩部43的一对承接部45的干渉,锁定臂20弹性变形。若两壳体11、41达到正规嵌合状态,则锁定臂20弹性恢复,将两壳体11、41锁定为嵌合状态。
在锁定臂20和罩部43形成有通过在锁定臂20弹性恢复时碰撞而发出嵌合声的阴侧碰撞面31和阳侧碰撞面46。阴侧碰撞面31在宽度方向上仅配置于包括一对锁定部27之间的区域的1处。阳侧碰撞面46也仅配置于包括一对承接部45之间的区域(一对锁定部27之间的区域)的1处。由于阴侧碰撞面31仅配置于包括一对锁定部27之间的区域的1处,因此即使两壳体11、41在锁定臂20倾斜的状态下嵌合,也能与锁定臂20不倾斜时同样可靠地发出嵌合声。
阴侧碰撞面31是相对于与阴侧碰撞面31邻接的区域(一对锁定部27的上表面、突部32的上表面)以台阶状突出的形状。根据该结构,仅使阴侧碰撞面31相对于阳侧碰撞面46可靠地碰撞。
在阴侧壳体11和罩部43形成有限制罩部43向与锁定臂20(阴侧碰撞面31)离开的方向变形的阴侧限制部17和阳侧限制部47。根据该结构,阴侧碰撞面31和阳侧碰撞面46碰撞时的碰撞能量不被衰减,因此能发出大的嵌合声。
锁定臂20是从与阴侧壳体11连接的基端部21向相对于阳侧壳体41的嵌合方向后方以悬臂状伸出的形状。在锁定臂20当中形成有阴侧碰撞面31的外表面26,形成有从基端部21延伸至阴侧碰撞面31的突部32。根据该结构,锁定臂20当中从阴侧碰撞面31到基端部21的区域通过突部32增大了厚度尺寸并且提高了刚性。由此,锁定臂20弹性变形时的弹性复原力变大,能发出大的嵌合声。
在锁定臂20的两侧缘部形成有一对加强肋33,所述一对加强肋33向与锁定臂20的弹性变形方向平行的方向突出,从基端部21向嵌合方向后方延伸。根据该结构,锁定臂20的刚性通过一对加强肋33提高,因此,锁定臂20弹性变形时的弹性复原力变大,能发出大的嵌合声。
加强肋33在两壳体11、41的嵌合方向上延伸至与阴侧碰撞面31的形成范围相同的区域。根据该结构,锁定臂20当中形成有阴侧碰撞面31区域通过加强肋33提高了刚性。由此,阴侧碰撞面31与阳侧碰撞面46碰撞时的碰撞能量不被衰减,能发出大的嵌合声。
在罩部43形成有呈突起状的一对承接部45。一对承接部45与一对锁定部27卡止。在锁定臂20的外表面26当中的突部32与一对加强肋33之间形成有一对导向槽34,所述一对导向槽34在两壳体11、41的嵌合过程中对承接部45进行导向。根据该结构,能提高锁定臂20的刚性而发出大的嵌合声。另外,通过一对导向槽34对一对承接部45进行导向,从而能避免在阳侧壳体41与阴侧壳体11的嵌合过程中向左右方向的倾斜(撬动)。
在锁定臂20当中的、在两壳体11、41的嵌合方向(前后方向)上与阴侧碰撞面31的形成范围相同的区域,形成有宽度尺寸比其他区域的宽度尺寸大的拓宽部36。拓宽部36的左右两端部从锁定臂20的左右两外侧面(加强肋33)向宽度方向外方伸出。根据该结构,锁定臂20当中形成有阴侧碰撞面31的区域通过拓宽部36提高刚性。由此,阴侧碰撞面31与阳侧碰撞面46碰撞时的碰撞能量不被衰减,能发出大的嵌合声。
加强肋33在两连接器10、40的嵌合方向上形成于与锁定部27和阴侧碰撞面31的形成范围相同的区域。而且,加强肋33当中的、在前后方向上与锁定部27的形成范围以及阴侧碰撞面31的形成范围相同的区域,通过拓宽部36加大了宽度尺寸,因此刚性高,因此,能抑制阴侧碰撞面31与阳侧碰撞面46碰撞时的碰撞能量的衰减。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通过上述记载以及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而是由权利要求表示。本发明中包括与权利要求等同的含义以及其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如下所示,期待还包括下述的实施方式。
·碰撞面的宽度尺寸可以比一对锁定部的间隔小,也可以比一对锁定部的间隔大。
·在阳侧壳体和阴侧壳体的嵌合方向上,可以将锁定臂的碰撞面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与锁定部重叠的区域,也可以将锁定臂的整个碰撞面仅配置于比锁定部靠基端部侧的区域。
·使碰撞面为相对于与碰撞面邻接的区域以台阶状突出的形状可以仅应用于罩部的碰撞面,也可以应用于锁定臂和罩部双方。
·锁定臂可以是不具有从基端部到碰撞面的突部的形状。
·加强肋在阳侧壳体和阴侧壳体的嵌合方向上的后端的位置可以是比碰撞面的后端靠前方(基端部侧)的位置。
·锁定臂可以是不具有加强肋的形状。
·锁定臂可以是不具有导向槽的形状。
·锁定臂可以是不具有拓宽部的形状。
附图标记说明
10…阴侧连接器
11…阴侧壳体
12…壳体主体部
13…端子收纳室
14…电线
15…阴端子零件
16…外壁面
17…阴侧限制部(限制部)
18…立起部
19…阴侧卡止部
20…锁定臂
21…基端部
22…臂主体部
23…操作部
26…外表面
27…锁定部
28…引导面
29…锁定面
30…基座部
31…阴侧碰撞面(碰撞面)
32…突部
33…加强肋
34…导向槽
35…锁定用凹部
36…拓宽部
37…凸出部
39…槽部
40…阳侧连接器
41…阳侧壳体
42…端子保持部
43…罩部
44…上壁部
45…承接部
46…阳侧碰撞面(碰撞面)
47…阳侧限制部(限制部)
48…腿部
49…阳侧卡止部
50…阳端子零件
51…端子连接部
52…基板连接部。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其中,具备:
阳侧壳体,具有罩部;
阴侧壳体,与所述阳侧壳体嵌合;
锁定臂,形成于所述阴侧壳体且能弹性变形,
所述锁定臂具有一对锁定部,所述一对锁定部沿着与所述阳侧壳体和所述阴侧壳体的嵌合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排列,
在所述阳侧壳体和所述阴侧壳体的嵌合过程中,通过所述一对锁定部与所述罩部的干渉,所述锁定臂弹性变形,
若所述阳侧壳体和所述阴侧壳体达到正规嵌合状态,则所述锁定臂弹性恢复,将所述阳侧壳体和所述阴侧壳体锁定为嵌合状态,
在所述锁定臂和所述罩部形成有通过在所述锁定臂弹性恢复时碰撞而发出嵌合声的碰撞面,
所述碰撞面在宽度方向上仅配置于包括所述一对锁定部之间的区域的1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碰撞面是相对于与所述碰撞面邻接的区域以台阶状突出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阴侧壳体和所述罩部形成有限制部,该限制部限制所述罩部向与所述锁定臂离开的方向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锁定臂是从与所述阴侧壳体连接的基端部向相对于所述阳侧壳体的嵌合方向后方以悬臂状伸出的形状,
在所述锁定臂当中形成有所述碰撞面的外表面,形成有从所述基端部延伸至所述碰撞面的突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锁定臂是从与所述阴侧壳体连接的基端部向相对于所述阳侧壳体的嵌合方向后方以悬臂状伸出的形状,
在所述锁定臂的两侧缘部形成有加强肋,该加强肋向与所述锁定臂的弹性变形方向平行的方向突出且从所述基端部向所述嵌合方向后方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加强肋在所述阳侧壳体和所述阴侧壳体的嵌合方向上延伸至与所述碰撞面的形成范围相同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锁定臂是从与所述阴侧壳体连接的基端部向相对于所述阳侧壳体的嵌合方向后方以悬臂状伸出的形状,
在所述锁定臂当中形成有所述碰撞面的外表面,形成有从所述基端部延伸至所述碰撞面的突部,
在所述锁定臂的两侧缘部形成有一对加强肋,所述一对加强肋向与所述锁定臂的弹性变形方向平行的方向突出且从所述基端部向所述嵌合方向后方延伸,
在所述罩部形成有与所述一对锁定部卡止的一对突起状的承接部,
在所述突部与所述一对加强肋之间形成有一对导向槽,所述一对导向槽在所述阳侧壳体和所述阴侧壳体的嵌合过程中对所述承接部进行导向。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锁定臂当中的、在所述阳侧壳体和所述阴侧壳体的嵌合方向上与所述碰撞面的形成范围相同的区域,形成有宽度尺寸比其他区域的宽度尺寸大的拓宽部。
CN202280056662.3A 2021-08-27 2022-06-29 连接器 Pending CN1178370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38759 2021-08-27
JP2021138759A JP2023032558A (ja) 2021-08-27 2021-08-27 コネクタ
PCT/JP2022/026063 WO2023026689A1 (ja) 2021-08-27 2022-06-29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37027A true CN117837027A (zh) 2024-04-05

Family

ID=85322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56662.3A Pending CN117837027A (zh) 2021-08-27 2022-06-29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32558A (zh)
CN (1) CN117837027A (zh)
WO (1) WO202302668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24401B2 (ja) * 1995-08-07 2003-07-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591194B2 (ja) * 2005-05-19 2010-12-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9024023A (ja) * 2018-11-22 2019-02-14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26689A1 (ja) 2023-03-02
JP2023032558A (ja) 2023-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58654B2 (en) Female terminal fitting
JP7348090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10416764B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TW200924311A (en) Connector
JP6651427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7476808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JP7281089B2 (ja) コネクタ
JP2014035947A (ja) コネクタ
JP4475122B2 (ja) コネクタ
CN117837027A (zh) 连接器
CN113571962B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JP7480716B2 (ja) コネクタ
CN210111176U (zh) 电连接装置
JP2022134174A (ja) コネクタ
JP4581281B2 (ja) コネクタ
JP7484764B2 (ja) コネクタ
CN113228426B (zh) 连接器
JP7389407B2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CN112952410B (zh) 连接器
JP5737446B1 (ja) 電気コネクタの嵌合構造
JP7476734B2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US20230268690A1 (en) Connector
JP7159807B2 (ja) コネクタ
WO2022255060A1 (ja) ジョイント端子
JP4552343B2 (ja) コンタクト部品および該コンタクト部品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