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5714A -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5714A
CN101075714A CNA2007101032866A CN200710103286A CN101075714A CN 101075714 A CN101075714 A CN 101075714A CN A2007101032866 A CNA2007101032866 A CN A2007101032866A CN 200710103286 A CN200710103286 A CN 200710103286A CN 101075714 A CN101075714 A CN 1010757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component
side lock
lock arm
connecto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32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85960C (zh
Inventor
中村英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75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5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596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596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探测构件在两外壳连接之前推动。在阴性和阳性外壳10、80正确连接之前,如果试图将探测构件50推向锁定位置,则通过探测构件50的推入防止部分57和阴性外壳10的保持部分59的接合,探测构件50相对于阴性外壳10保持在推入防止位置。如果当两外壳10、80正确连接时探测构件50推向锁定位置,则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弹性变形,同时保持与阳性外壳80的干扰部分89滑动接触,并且随着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弹性变形,推入防止部分57与保持部分59分开,而且探测构件50移动到锁定位置。随着探测构件50到达锁定位置,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恢复,并设置成与阴性外壳10的外壳侧锁定臂71相邻,并且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和外壳侧锁定臂71与阳性外壳80的互锁部分88弹性接合。

Description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和相对应的连接器组件。
已知的连接器设置有可彼此连接的一对连接器外壳,和组装到一个连接器外壳中探测两连接器外壳的连接状态的探测构件。例如,在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H1-86971中公开的连接器中,保持器安装在一个连接器外壳中,并形成有锁定臂,该锁定臂可弹性变形,以锁定两连接器外壳,从而不会彼此分离,其中探测构件的探测件可插入到该锁定臂的变形区域中。当两连接器外壳部分连接时,该锁定臂保持弹性变形,并且通过探测件与锁定臂的干扰限制探测构件的推动移动。另一方面,当两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时,锁定臂恢复到自然状态,以打开探测件的移动通道,从而允许探测构件推动。于是,基于是否可推动探测构件,可以探测两连接器外壳的连接状态。
由于如果锁定臂在上述情况下处于其自然状态,则可推动探测构件,所以存在在两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操作开始之前探测构件已经到达推入位置的情况。于是,在操作地点,探测构件需要返回初始位置,耗费时间和劳力。而且,在两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操作完成之后必须推动探测构件,即需要两个动作。因此,还存在操作麻烦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进行了改进,并且其目的是防止探测构件在两连接器外壳连接之前推入,并能够使两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操作有效地进行。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连接器,包括包括可与配合连接器的配合连接器外壳连接的连接器外壳,该连接器外壳包括至少一个探测构件,该探测构件将组装到其中,用于探测连接器外壳与配合连接器外壳的连接状态,还包括至少一个外壳侧锁定臂,该外壳侧锁定臂用于将连接器外壳与配合连接器外壳锁定,从而不会彼此分离,当连接器外壳基本与配合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时,该外壳侧锁定臂可与设置在配合连接器外壳中的互锁部分弹性接合,其中:
该探测构件可相对于连接器外壳在第一位置和通过在推入方向上从第一位置推动到达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形成有至少一个探测构件侧锁定臂,该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将在探测构件的组装状态下设置成基本与外壳侧锁定臂相邻,
该连接器外壳形成有至少一个保持部分,以与设置在探测构件侧锁定臂上或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处的至少一个推入防止部分接合,以当探测构件处于第一位置处时防止探测构件移向或移至第二位置的移动,
如果在连接器外壳基本与配合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之前,试图将探测构件推向第二位置,则该探测构件通过推入防止部分和保持部分的接合保持在第一位置,及
如果当连接器外壳基本与配合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时,将探测构件推向第二位置,则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可弹性变形,同时保持基本与设置在配合连接器外壳中的至少一个干扰部分滑动接触,该推入防止部分与保持部分分开,并且探测构件可随着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弹性变形而移向或移至第二位置,并且随着探测构件到达第二位置,探测构件侧锁定臂至少部分恢复,以基本与外壳侧锁定臂相邻设置,并可与外壳侧锁定臂一起可与互锁部分弹性接合。
因此,如果在两连接器外壳基本正确连接之前,试图将探测构件推向第二位置,则该探测构件通过推入防止部分和保持部分的接合保持在第一位置处。另一方面,如果当两连接器外壳基本正确连接时将探测构件推向第二位置,则推入防止部分和保持部分脱离接合,以允许探测构件随着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弹性变形而移到第二位置。于是,根据探测构件是否可移动,可以探测两连接器外壳的连接状态。在此情况下,由于甚至在两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操作之前,推入防止部分和保持部分的接合防止了探测构件移向或移至第二位置的移动,所以可以避免探测构件偶然推向第二位置(例如在运输期间)。因此,提高了整个操作性。
而且,随着探测构件基本到达第二位置,该探测构件侧锁定臂至少部分恢复,以与外壳侧锁定臂基本相邻或者基本相对应设置,并和外壳侧锁定臂一起与互锁部分弹性接合。于是,即使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和外壳侧锁定臂中的任意一个偶然与互锁部分脱离接合,两个连接器外壳也可以通过另一锁定臂保持锁定到彼此之中。结果,可以妨碍两连接器外壳的意外分离。
而且,由于通过在最好基本平行于连接方向的推动方向上推动探测构件探测两连接器外壳的连接状态,所以在推动探测构件的同时,可以进行两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操作。因此,不需要单独进行两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操作和探测构件的推入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当探测构件处于组装状态时,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和外壳侧锁定臂的外表面基本彼此齐平和连续。
因此,由于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和外壳侧锁定臂的外表面基本彼此齐平和连续,所以在两锁定臂之间不存在台阶。因此,可以防止外物从外侧进入两锁定臂之间并捕获两锁定臂中的任意一个,以意外使该锁定臂弹性变形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该探测构件包括当探测构件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将推动的可操作部分,
至少一对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形成从可操作部分的基本相对末端或在该末端处基本在连接方向上突出。
更为优选地,该连接器外壳包括基本在连接方向上延伸的塔部分,这对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基本沿着塔部分的基本相对侧表面设置。
更优选地,该至少一个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形成有基本对应于互锁部分的至少一个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
更优选地,该探测构件侧锁定臂,最好是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具有至少一个导向表面,该导向表面倾斜于探测构件到第二位置的移动方向,
该导向表面与干扰部分,最好与干扰部分的至少一个导向表面滑动接触,以在两连接器外壳基本正确连接时对探测构件侧锁定臂的弹性变形进行导向。
最为优选地,该探测构件包括至少一个短接取消件,用于在两连接器外壳连接时取消由设置在配合连接器外壳中的短接端子形成的短接状态。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连接器组件,它包括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该配合连接器具有可与该连接器的连接器外壳连接的配合连接器外壳。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该配合连接器外壳包括基本对应于至少一对探测构件侧锁定臂的至少一对互锁部分。
优选地,该探测构件侧锁定臂,最好是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具有至少一个导向表面,该导向表面倾斜于探测构件到第二位置的移动方向,
该干扰部分具有至少一个导向表面,该导向表面倾斜于探测构件侧锁定臂至少部分容纳到其中的方向,及
两导向表面基本彼此滑动接触,以在两连接器外壳基本正确连接时对探测构件侧锁定臂的弹性变形进行导向。
最为优选地,配合连接器外壳包括至少一个短接端子,用于将至少部分容纳在配合连接器外壳中的数个端子接头至少部分彼此电短接,并且该探测构件包括至少一个短接取消件,用于在两连接器外壳连接时取消由设置在配合连接器外壳中的短接端子形成的短接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一连接器(组件),包括可彼此连接的一对连接器外壳,其中一个外壳包括一探测构件,该探测构件将组装到该外壳中,用于探测两连接器外壳的连接状态,还包括外壳侧锁定臂,用于锁定两连接器外壳,从而不会彼此分离,当两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时,该外壳侧锁定臂与设置在另一连接器外壳中的互锁部分弹性接合,其特征在于:
该探测构件可相对于一个连接器外壳在推入防止位置和通过在推入方向上从推入防止位置推动到达的锁定位置之间移动,并形成有一个探测构件侧锁定臂,该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将在探测构件的组装状态下与外壳侧锁定臂相邻设置,
该一个连接器外壳形成有保持部分,以与设置在探测构件侧锁定臂上的推入防止部分接合,以在探测构件处于推入防止位置处时防止探测构件移至锁定位置的移动,
如果在两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之前,试图将探测构件推向锁定位置,则该探测构件通过推入防止部分和保持部分的接合保持在推入防止位置处,及
如果当两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时,将探测构件推向锁定位置,则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弹性变形,同时保持与设置在另一连接器外壳中的干扰部分滑动接触,该推入防止部分与保持部分分开,并且探测构件随着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弹性变形而移至锁定位置,并且随着探测构件到达锁定位置,探测构件侧锁定臂恢复,以基本与外壳侧锁定臂相邻设置,并和外壳侧锁定臂一起可与互锁部分弹性接合。
如果在两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之前试图将探测构件推向锁定位置,则该探测构件通过推入防止部分和保持部分的接合保持在推入防止位置处。另一方面,当两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时探测构件推向锁定位置,则推入防止部分和保持部分脱离接合,以允许探测构件随着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弹性变形而移到锁定位置。于是,根据探测构件是否可移动,可探测两连接器外壳的连接状态。在此情况下,由于甚至在两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操作开始之前,通过推入防止部分和保持部分的接合防止了探测构件移到锁定位置的移动,所以可以避免探测构件意外推向锁定位置。
而且,随着探测构件到达锁定位置,探测构件侧锁定臂恢复,以设置在外壳侧锁定臂附近,并和外壳侧锁定臂一起与互锁部分弹性接合。于是,即使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和外壳侧锁定臂中的任意一个意外与互锁部分脱离接合,两连接器外壳也可通过另一锁定臂保持锁定在彼此之中。结果,可以妨碍两连接器外壳的意外分离。
而且,由于通过在连接方向上推动探测构件探测两连接器外壳的连接状态,所以在推动探测构件的同时,可以进行两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操作。因此,不需要单独进行两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操作和探测构件的推入操作。
优选地,当探测构件处于组装状态时,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和外壳侧锁定臂的外表面基本彼此齐平和连续。
因此,由于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和外壳侧锁定臂的外表面基本彼此齐平和连续,所以在两锁定臂之间不存在台阶。因此,可以防止外物从外侧进入两锁定臂之间并捕获两锁定臂中的任意一个,以意外使该锁定臂弹性变形的情况发生。
更为优选地,该探测构件包括当探测构件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将推动的可操作部分,
一对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形成从可操作部分的相对末端在连接方向上突出,
该一个连接器外壳包括在连接方向上延伸的塔部分,
这对探测构件侧锁定臂沿着塔部分的相对侧表面设置,及
另一连接器外壳包括对应于这对探测构件侧锁定臂的一对互锁部分。
由于这对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形成在连接方向上从可操作部分的相对末端突出,并且这对互锁部分基本对应于这对探测构件侧锁定臂设置,所以两连接器外壳以良好平衡方式锁定,并且其锁定强度增大,因此提高了连接可靠性。
更优选地,该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形成有对应于互锁部分的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
该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具有一导向表面,该导向表面倾斜于探测构件到锁定位置的移动方向,
该干扰部分具有一导向表面,该导向表面倾斜于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容纳的方向,及
两导向表面彼此滑动接触,以在两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时对探测构件侧锁定臂的弹性变形进行导向。
该探测构件侧锁定臂的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具有倾斜于探测构件到锁定位置的移动方向的导向表面,而干扰部分具有倾斜于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容纳方向的导向表面。两导向表面彼此滑动接触,以在两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时对探测构件侧锁定臂的弹性变形进行导向。于是,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可顺利弹性变形。而且,通过对干扰部分提供导向表面,即使当探测构件和干扰部分在探测构件的推入操作期间彼此面对时探测构件和干扰部分的相对位置相对于特定位置略微移动,也可以进行这种移动。
最为优选地,另一连接器外壳包括一短接端子,用于将容纳在另一连接器外壳中的数个端子接头彼此电短接,及
该探测构件包括一短接取消件,用于在两连接器外壳连接时取消短接端子形成的短接状态。
由于该探测构件包括短接取消件,用于取消短接端子形成的短接状态,所以不需要另外提供短接取消部分,这能够减少部件数量。结果,可以减轻部件管理的麻烦。
在读过下面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确。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各实施例是分开描述的,但是其单个特征也可组合到其他实施例中。
附图1是从上后侧倾斜观察时一个实施例所述阴性连接器的透视图,
附图2是该阴性连接器的正视图,
附图3是该阴性连接器的侧视图,其中探测构件组装在推入防止位置,
附图4是该阴性连接器的后视图,
附图5是该阴性连接器的底视图,
附图6是该阴性连接器的水平剖视图,
附图7是阴性外壳的正视图,
附图8是该阴性外壳的后视图,
附图9是该阴性外壳的平面图,
附图10是从上前侧倾斜观察时相对于该阴性外壳处于开放状态的盖子的透视图,
附图11是从上后侧倾斜观察时相对于该阴性外壳处于开放状态的该盖子的透视图,
附图12是该阴性外壳的后视图,其中线圈和端子接头安装在该阴性外壳中,并且计划断裂部分仍然保持在端子接头中,
附图13是该阴性外壳的后视图,其中抛弃了计划断裂部分,
附图14是阴性外壳、线圈、端子接头和盖子的分解水平剖视图,
附图15是从上前侧倾斜观察时探测构件的透视图,
附图16是该探测构件的侧视图,
附图17是该探测构件的底视图,
附图18是两个连接器连接之前的分解水平剖视图,
附图19是一水平剖视图,示出了外壳侧锁定臂弹性变形并且两外壳正在连接的状态,
附图20是一水平剖视图,示出了外壳侧锁定臂恢复并且两外壳正确连接的状态,
附图21是一水平剖视图,示出了探测构件的推入操作开始并且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弹性变形的初始状态,
附图22是一水平剖视图,示出了推入防止部分即将移过保持部分之前的状态,
附图23是一水平剖视图,示出了探测构件侧锁定臂恢复并且锁定两外壳,从而不会与外壳侧锁定臂一起彼此分离的状态,
附图24是与保持在缩回位置处的探测构件正确连接的两连接器的侧视剖视图,及
附图25是一侧视剖视图,示出了通过将探测构件推动到锁定位置取消端子销之间短接状态的状态。
<第一实施例>
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用于充气机(inflator)的连接器,即构成或形成具有(最好内置)充气机的气囊装置的电路的一部分的连接器。该连接器设置有可彼此连接的至少一对阴性和阳性连接器F、M。在下面的描述中,两连接器F、M将连接的侧面称为关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的前侧,并参照关于垂直方向的附图1。
首先,描述将与气囊装置连接的连接器。该连接器构造为将直接与设备连接的阳性连接器M,并包括最好整体或单一从装置(的特别壁表面)突出的阳性外壳80(对应于优选的另一连接器外壳),在正视图中最好具有基本圆形,并用如附图18和24中所示的例如合成树脂制成。该阳性外壳80包括(最好基本半球形或圆形)外框架本体81和可至少部分安装或插入到外框架本体81中的内框架本体82,并且其具有开放前侧的内部空间起到安装凹口83的作用,将在后面描述的配合阴性连接器F的塔部分11可至少部分安装或插入到该安装凹口中。内框架本体82的横向(左和/或右)壁大部分切除,并且与气囊装置连接的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具体为两个端子销84(阳性端子接头)最好基本在横向TD(宽度方向)上从安装凹口83的后表面或在安装凹口的后表面处基本并排突出。
该安装凹口83的顶表面基本略微下降或向内移动,以形成用于短接端子85的安装表面。该短接端子85包括在与两端子销84基本相同间隔或距离处叉开或分离的接触件86,并且两接触件86在中间位置略微降低或向内移动后基本向后延伸,并使其延伸末端以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以直角向下弯曲。两接触件86的台阶部分起到向上或向外朝前倾斜的倾斜部分87的作用。连接两接触件86的基础末端的部分至少部分嵌入到安装表面的前部中。两接触件86的延伸末端弹性接触相对应端子销84的(最好基础末端),从而短接端子85正常保持两端子销84彼此短接。
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互锁部分88形成在阳性外壳80的横向(左和/或右)内表面的,更为具体的是外框架本体81处,即从前端略微间隔开的安装凹口83的基本相对侧表面的位置处。该互锁部分88最好处于凹槽的形式,该凹槽至少部分基本在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范围中沿圆周延伸,和/或具有倾斜前表面和/或后表面,以最好具有基本梯形横截面,其中后表面最好具有比前表面更陡的倾斜角度。如后面所属,该互锁部分88通常可与外壳侧锁定臂71和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接合。每个互锁部分88的一个圆周侧,例如附图24中所示的上侧,都起到与相对应外壳侧锁定臂71的互锁区域的作用,并且每个互锁部分88的另一圆周侧,例如附图24中所示的下侧,起到与相对应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的互锁区域的作用,其中相应互锁区域最好沿着高度方向(垂直方向或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和/或两连接器F、M的连接方向C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与之垂直的方向)分开设置。而且,阳性外壳80位于互锁部分88之前的一个或多个部分最好起到优选的干扰部分89的作用,其中形成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横向(左和/或右)导向表面90,该导向表面相对于连接方向朝前(开放边缘)倾斜,最好其间隔朝开放边缘加宽。(最好每个)干扰部分89的导向表面90都具有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更陡峭的,和更平缓的斜坡,其中该前斜坡(开放边缘侧)具有比后斜坡(后侧)更陡峭的倾斜角度,从而安装凹口83朝开放边缘更大地加宽。应当注意的是,斜度的变化可以至少部分基本连续或可变。
接下来,描述充气机侧连接器。该连接器特别构造为阴性连接器F,并设置有用例如合成树脂制成的阴性外壳10(对应于优选的一个连接器外壳),安装在或安装到阴性外壳10的后表面上的盖子30,及用于探测阴性外壳10和前述阳性外壳80是否已经正确连接的至少一个探测构件50。而且,用于噪音过滤的线圈13和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具体为两个阴性端子接头12安装在阴性外壳10中或安装到阴性外壳10上。线圈13特别具有去除错误噪音的功能,并且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引线14最好基本在彼此平行的相同方向上从线圈13的相对末端延伸,如附图12中所示。
每个端子接头12都最好通过挤压加工(冲压或压印或弯曲或折叠或切割)具有良好或充分导电性的导电(最好是金属的)板(如铜合金板)形成,并包括在可与配和端子销84连接的方向上延伸,最好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延伸的端子连接部分15,和与端子连接部分15成一角度,以基本向下或向内延伸的引线部分16。该端子接头12在侧视图中弯曲(最好基本为L形)。端子连接部分15最好基本处于矩形管的形式,并且通过压印其横向(左和/或右)表面以向内突出形成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接触件17。前述端子销84从前面至少部分插入到端子连接部分15中,以与(最好两个)接触件17弹性连接。(最好金属的或弹性的)锁定部分18最好通过切割和弯曲形成在端子连接部分15的横向(底)表面处或横向(底)表面中。
引线部分16包括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安装部分19,它处于汇流排的形式,并最好相对于高度方向(垂直方向)分开设置在相对末端处,并且其板表面基本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延伸,还包括加宽部分20,该加宽部分位于两安装部分19之间,即相对于高度方向位于中间位置(最好基本中央位置),具有基本在宽度方向(横向TD)上延伸的板表面,还包括从其延伸末端向前突出的件,从而最好处于基本L形,以及线连接部分21,该线连接部分处于基本与横向(下)安装部分19的横向(底)端连续的筒管形式,朝与加宽部分20相对的侧面突出,并可与线91的末端处的芯部92和/或绝缘覆盖层93连接。上安装部分的上端连接到端子连接部分15的一个后边缘上。
两个端子接头12中的一个相对于高度方向形成在加宽部分20的中间部分(最好基本在中央部分)处,其中将在端子接头12安装到阴性外壳10中之后(最好通过挤压或切割装置)分离或切割计划断裂部分22。在计划断裂部分22从加宽部分20分离或切除之后,分隔孔或分离器23形成为如附图13中所示,并且该分隔孔23的基本相对侧处的上区域和下区域起到将分别与线圈13的两根引线14连接的线圈连接部分24的作用。两个线圈连接部分24经线圈13彼此电连接。最好通过在两线圈连接部分24的基本向前突出部分中切割和弯曲,形成用于保持端子接头12的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保持件25。以其前端作为弹性变形的支承点,两保持件25形成基本向内(朝线圈13)朝后(朝阴性外壳10的后表面)倾斜或弯曲。还最好通过在另一端子接头12中不具有计划断裂部分22的部分中切割和弯曲形成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保持件25。
阴性外壳10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包括(最好基本处于垂直较长的厚板形式的)容纳部分26和从该容纳部分26的前表面(最好是其上端)基本向前突出的塔部分11,如附图10和11中所示,其中该塔部分11可至少部分安装或插入到配合安装凹口83中。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两个空腔27以与塔部分11中端子销84基本相同的间隔基本并排形成在横向TD(宽度方向)上,上述端子接头12的端子连接部分15可最好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插入到该空腔中。至少部分插入到相应空腔27中的该端子接头12的端子连接部分15基本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FBD(连接方向CD)基本水平定向。能够使配合端子销84从前面至少部分插入的端子插入开口28形成在每个空腔27的前壁中,并且当端子连接部分15推向或推到正确位置时,可与金属锁定部分18弹性接合的台阶形接合部分29形成在空腔27的底表面处,如附图24中所示。
允许探测构件50插入的探测构件插入通道94形成在阴性外壳10中的塔部分11周围,或至少部分环绕该塔部分11。与探测构件插入通道94连通的探测构件插入孔95形成在厚度方向(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穿透容纳部分26。如附图7中所示,该探测构件插入孔95包括第一探测构件插入孔96,该第一探测构件插入孔沿着塔部分11延伸,最好基本沿着塔部分11的上表面(不包括上表面的中央部分)延伸,还包括第二探测构件插入孔97,该第二探测构件插入孔与第一探测构件插入孔96的基本相对宽度方向末端连通,并沿着塔部分11的基本相对侧表面延伸,还包括第三探测构件插入孔98,该第三探测构件插入孔与第二探测构件插入孔97(最好是其底端)连通,最好同样基本沿着塔部分11的相对侧表面延伸,并在宽度向外方向上比第二探测构件插入孔97更宽。
用于通过防止其分离将阴性和阳性外壳10、80彼此锁定的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外壳侧锁定臂71从容纳部分26的前表面突出,最好使第二探测构件插入孔97和探测构件插入通道94基本位于它们之间。外壳侧锁定臂71的外表面(基本与面对塔部分11的表面相对的表面)具有弯曲的或基本同心的弧形,从而外壳侧锁定臂71可基本沿着配合安装凹口83的内圆周表面至少部分插入,并且第三探测构件插入孔98沿着该弯曲的或弧形的形状基本连续形成。外壳侧锁定部分72形成在外壳侧锁定臂71的外表面上,该外壳侧锁定部分可至少部分安装或插入到配合互锁部分88中,以与互锁部分88的凹槽表面弹性接合。每个外壳侧锁定部分72都最好基本处于肋板的形式,该肋板具有尖锐的或山形的横截面,并在略微位于外壳侧锁定臂71的纵向(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中心之前的位置处在圆周方向上延伸。
用于至少部分容纳线圈13和两个端子接头12的一个或多个容纳凹槽73、74形成在容纳部分26的后表面中,从而具有基本开放的后侧,如附图8中所示。更为具体的是,能够至少部分容纳线圈13的该线圈容纳凹槽73在容纳部分26的后表面中基本沿着容纳部分26的一个横向边缘(附图9中所示的左边缘)形成,并且能够至少部分容纳两端子接头12的相对应引线部分16的端子容纳凹槽74形成在与线圈容纳凹槽73相邻的位置处。两端子容纳凹槽74最好基本在高度方向(垂直方向)上伸长,并基本并排设置。更为具体的是,该端子容纳凹槽74最好在其上端处基本与塔部分11的空腔27连通,并基本向下延伸,以基本在容纳部分26的底端表面中形成开口,并且线91通过这些开口拉出阴性外壳10。每个端子容纳凹槽74的底端都是线拉出凹槽75,该线拉出凹槽具有能够容纳线91的弯曲的或基本弧形的横截面,并且该线拉出凹槽75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特别是两个咬合突起76,该咬合突起至少部分沿着圆周方向延伸,并适合于至少部分挤压或干扰线91,以将其固定。
加宽部分20将安装在其中的加宽部分安装凹槽77限定在端子容纳凹槽74基本对应于线圈容纳凹槽73的位置处。该加宽部分安装凹槽77最好朝一个宽度方向侧(附图8中所示的右侧)移动,该宽度方向侧基本与端子接头12的加宽部分20的形状一致。如附图14中所示,保持凹口78形成在容纳部分26中或容纳部分26处的加宽部分安装凹口77的内表面中或该内表面处,该保持凹口相对于对应于端子接头12的保持件25的位置略微降低或移动,以在容纳部分26的前表面中形成开口。端子接头12的保持件25与容纳部分26的保持凹口78的弹性接合保持该端子接头12使其不向后移动。在阴性外壳10中,基本在厚度方向(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穿透的插入窗口79形成在端子容纳凹槽74中或端子容纳凹槽74处,更为具体的是和线圈容纳凹槽73直接相邻定位的加宽部分安装凹槽77的底部,如附图8中所示。阴性外壳10中的该插入窗口79最好基本为矩形,并且端子接头12的已经描述的计划断裂部分22通过挤压加工最好冲压或切割成基本矩形件,并通过该插入窗口79抛弃。
在容纳部分26中,同样基本在厚度方向(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穿透的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窗口99形成在基本沿着高度方向与插入窗口79相邻(上方和/或下方)的位置处,并基本位于加宽部分安装凹槽77的(上端和/或下端处的)相邻位置处。窗口99定位使得基本对应于引线14,并构成或形成用于如焊接之类的其他目的的开口的一部分。应当注意的是,线圈容纳凹槽73和与之相邻的加宽部分安装凹口77之间的分隔壁的上边缘凹陷形成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引线容纳凹槽69,线圈13的相应(两根)引线14至少部分安装或插入到该引线容纳凹槽中。
盖子30基本为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的板的形式,并经至少一个铰链31与阴性外壳10组合,如附图10和11中所示。通过与安装在或安装到容纳部分26的后表面上的阴性外壳10合作夹住端子接头12和线圈13,该盖子30具有保持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两个)端子接头12的功能。铰链31最好基本为条带形,并连接到盖子30和阴性外壳10的横向(上)端上。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外壳侧保护壁32在阴性外壳10的(最好是上端的)(最好基本相对的)横向边缘处突出,并且铰链31的一端最好基本位于相应外壳侧保护壁32之间。导向突起33形成在(最好每个)外壳侧保护壁32的后表面上。而且,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盖子侧保护壁34在盖子30(最好上端)的(最好基本相对的)横向边缘处突出,并且铰链31的另一端最好同样位于盖子侧保护壁34之间。
盖子30可在第一状态(开放状态)和第二状态(关闭状态)之间绕着铰链31移动(最好是转动或回转),并且通过盖子侧保护壁34与导向突起33的外侧表面在盖子30的移动(转动)期间的滑动接触对盖子30的(可转动或可回转)移动进行导向。如果铰链31处于其自然状态(最好基本平直延伸,无弯曲),则盖子30处于第一(开放)状态,其中在盖子30和阴性外壳10(容纳部分26)之间限定基本180°的角度。如果盖子30处于第二(关闭)状态,则盖子侧保护壁34基本与导向突起33和外壳侧保护壁32保持紧密接触,并且这些部分33、32、34位于铰链31的基本相对侧处,从而避免外物捕获铰链31。而且,如果盖子30处于第二(关闭)状态,则盖子30的一个或多个凹口36与设置在阴性外壳10的后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突起35接合,从而盖子30和阴性外壳10构成或形成整体垂直较长的基本矩形块的一部分,同时进行定位。
具有弧形或弯曲横截面的线圈保持凹口37形成在盖子30的前表面中或前表面处(前表面,即处于关闭状态的内表面;在下面的描述中也这样称呼)基本对应于阴性外壳10的线圈容纳凹槽73的位置处。而且,在盖子30中,探测构件通道孔38形成在基本对应于探测构件插入孔95的位置处。该探测构件通道孔38最好具有与阴性外壳10的探测构件插入孔95基本相同的形状,并包括在基本与第一探测构件插入孔96连通的位置处的第一探测构件通道孔或通道或凹口39,在基本与第二探测构件插入孔97相连通的位置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探测构件通道孔或通道或凹口40,和在基本与第三探测构件插入孔98连通的位置处的第三探测构件通道孔41。而且,盖子30的后表面(外表面)最好略微凹陷,以形成探测构件50的可操作部分51(将在后面描述)可至少部分安装或插入或能够逃逸到其中的至少一个探测构件安装凹口42,并且探测构件通道孔38的后端在探测构件安装凹口42(的最好底表面)中形成开口。
在盖子30的底边缘(基本与铰链31设置的末端边缘相对的末端边缘)处,用于限制线91的松散移动的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线挤压件43在基本对应于线拉出凹槽75的位置处突出,并且类似于阴性外壳10,一个或多个咬合突起44形成在线挤压件43(的最好突出末端)处或其附近。当盖子30处于第二(关闭)状态时至少部分环绕线91与线91间隔开的(最好基本矩形的)凹陷部分45形成在盖子30的前表面(的最好底端部分)处或其附近。而且,当盖子30关闭时将至少部分插入到阴性外壳10的插入窗口79和/或端子接头12的分隔孔23中的绝缘件46在盖子30的前表面的中间位置(最好基本在中央)突出。绝缘件36最好具有基本双曲线横截面,其上侧和/或下侧最好基本在宽度方向中央部分凹陷,并最好具有基本等于插入窗口79的深度的突出距离。
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第一锁定件47形成相对于高度方向基本在盖子30的前表面的(最好基本相对的)横向边缘的一个或多个中间部分(最好基本在中央部分)中竖立。每个第一锁定件47都最好基本处于矩形框架的形式,并在中间位置(最好基本在中央)形成有锁定孔48。而且,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第二锁定件49形成在盖子30的前表面的(最好基本相对的)横向边缘(的最好底部)处或其附近与相对应第一锁定件47相邻竖立。每个第二锁定件49都最好基本处于矩形板的形式,并且基本沿着高度方向延伸的锁定爪68在第二锁定件49的内表面的导引末端(延伸末端)处或其附近突出。随着去除用于模制锁定爪68的模具,一个或多个模具去除孔67形成在盖子30的后表面中。另一方面,在阴性外壳10的(最好基本相对的)侧表面上,一个或多个第一凹口66形成在基本对应于第一锁定件47的位置处,并且一个或多个第二凹口65形成在基本对应于第二锁定件49的位置处。当盖子30关闭时可与第一锁定件47的相应锁定孔48接合的一个或多个锁定突起64从第一凹口66(的最好底表面(内表面))突出,并且最好通过凹陷第二凹口65的底表面,形成当盖子30关闭时可与第二锁定件49的相应锁定爪68接合的一个或多个锁定凹槽63。当盖子30关闭时,第一锁定件47和第二锁定件49的外表面最好与容纳部分26的相对侧表面(不包括第一凹口66和第二凹口65)基本齐平并连续。
接下来,描述探测构件50。探测构件50用于(尤其机械地)探测量外壳10、80的正确连接,与上述部分类似地用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从插入侧,最好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插入或安装到盖子30和阴性外壳10中。如附图15至17中所示,该探测构件50形成有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连接方向CD)上延伸并可弹性变形的一个或多个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并且这些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在探测构件50的组装状态下与相应外壳侧锁定臂71相邻设置。特别地,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从最好处于基本矩形板形式的可操作部分51的(最好基本相对的)末端突出。更为特别地,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形成在可操作部分51的前表面的(最好基本相对的)横向边缘处或其附近竖立,并且通过形成一个或多个变薄部分53,其一个或多个内表面向外或相对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朝延伸末端(突出末端)倾斜(以最好加宽它们之间的间隔),该变薄部分从中间位置向外倾斜延伸向或延伸至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的内表面处的尖端。通过变薄部分53的存在,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的导引末端侧最好比其基础末端侧更薄。
探测构件锁定臂52的外表面最好具有基本与外壳侧锁定臂71的外表面同心的弧形或弯曲形状,并且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54形成在这些外表面的导引末端侧处或其附近,该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将至少部分安装或插入到配合互锁部分88中,用于和该互锁部分88的凹槽表面弹性接合。该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54最好处于肋板的形式,该肋板具有尖锐的或山形横截面,并在圆周方向延伸,并可至少部分安装或插入到互锁部分88的下部区域中。该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54的前表面起到一个或多个导向表面55的作用,该导向表面倾斜于探测构件50的推入方向PID(最好基本平行于阴性外壳10的连接方向CD),而其后表面起到倾斜于探测构件50的拉出方向POD的导向表面56的作用。
一个或多个推入防止部分57在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的后表面上与一个或多个相应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54相邻(最好在后面)形成。该推入防止部分57基本平行于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54设置,并比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54突出更短的距离。更为特别的是,该推入防止部分57具有基本梯形的横截面,并且其前表面起到基本沿着与连接方向CD基本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接合表面58的作用,而其后表面倾斜于分离方向。
探测构件50可在推入防止位置1P(作为优选的第一位置)和基本在推入方向PID上推动达到的锁定位置2P(作为优选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探测构件50处于推入防止位置1P(第一位置)处时,可操作部分51从盖子30向后间隔开,而当探测构件50处于锁定位置2P(第二位置)时,可操作部分51至少部分安装到盖子30的探测构件安装凹口42中,从而其后表面最好基本与盖子30的后表面齐平。当探测构件50从安装侧,最好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安装到阴性外壳10和盖子30中时,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通过盖子30的探测构件通道孔38(具体地,第三探测构件通道孔41)和阴性外壳10的探测构件插入孔95(具体地,第三探测构件插入孔98)至少部分插入到探测构件插入通道94中。
能够将上述推入防止部分57保持到位的一个或多个保持部分59形成在阴性外壳10(容纳部分26)的探测构件插入孔95(具体地,第三探测构件插入孔98)的内表面上,如附图18中所示。该保持部分59从探测构件插入孔95的内侧表面突出。具体地,该保持部分59基本处于在探测构件插入孔95的内侧表面的前端处沿着高度方向(垂直方向或与连接方向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与之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肋板的形式,并且其前表面基本与容纳部分26的前表面连续,并逐渐朝突出末端降低,而其后表面起到与连接方向C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与之垂直的锁定表面60的作用。保持部分59的锁定表面60后面的一个或多个区域为在容纳部分26的后表面中形成开口的一个或多个凹槽区域61,并且推入防止部分57可在这些凹槽区域中前后移动。
当探测构件50处于其组装状态时,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沿着高度方向(垂直方向)基本与外壳侧锁定臂71对准,更为具体地是设置成在外壳侧锁定臂71正下方与外壳侧锁定臂71接触或相邻。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和外壳侧锁定臂71的外表面都具有基本同心的弧形或弯曲形状,并最好基本彼此齐平和连续。尤其是,当探测构件50到达锁定位置2P(第二位置)时,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54和外壳侧锁定部分72相对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基本在相同位置对准,从而在圆周方向上彼此连续。
探测构件50还形成有用于取消阳性外壳80的短接端子85形成的短接状态的一个或多个短接取消件62。尤其是,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短接取消件62从可操作部分51的前表面的上边缘的相对侧基本向前突出,并设置使得其板表面基本在与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的板表面基本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延伸。该短接取消件62通过盖子30的第一探测构件通道孔39和阴性外壳10的第一探测构件插入孔96至少部分插入到探测构件插入通道94中。最好设置用于防止探测构件50向后分离的一个或多个分离防止部分101在两短接取消件62的上表面上突出。分离防止部分101的后表面形成基本垂直延伸的垂直表面102,并当探测构件50处于其组装位置时,可基本在连接方向CD上与盖子30的前表面接合。一个或多个切口形成在盖子30的后表面中探测构件安装凹口42的内上表面中,从而形成当探测构件50组装时用于允许分离防止部分101通过的一个或多个导向斜坡103。分离防止部分101最好形成在相对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基本与推入防止部分57相同的位置处或在它们略后方位置处。
该探测构件50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挡板部分104,该挡板部分从可操作部分51的前表面向前突出和/或基本与两短接取消件62的横向边缘连续。每个挡板部分104和相对应短接取消件62的整体或单一组装最好基本整体为L形。该档板部分104通过盖子30的第二探测构件通道孔40和阴性外壳10的第二探测构件插入孔97至少部分插入到探测构件插入通道94中。这些挡板部分104至少部分位于外壳侧锁定臂71内部,以防止外壳侧锁定臂71过度向内变形。
接下来,描述本实施例的功能。
首先,描述连接阴性和阳性外壳10、80的情况。在连接两外壳10、80的操作之前,盖子30相对于阴性外壳10设置成其开放状态,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12的一个或多个端子连接部分15至少部分插入到塔部分27的空腔27中,并且端子接头12的引线部分16至少部分插入到容纳部分26的端子容纳凹槽74中。端子接头12预先和线91连接(最好是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成连接)。随后,线圈13至少部分安装到容纳部分26的线圈容纳凹槽73中,并且线圈13的引线14在放置在与线圈13相邻的端子接头12的引线部分16上之后,通过窗口99连接(最好焊接或钎焊),从而线圈13与端子接头12连接。
而且,通过未说明的分离装置(如冲床)将计划断裂部分22从端子接头12冲压出或分离,如附图12和13中所示。该冲压出的或分离的计划断裂部分22通过或可通过容纳部分26的插入窗口79抛弃。分隔孔23在计划断裂部分22冲压出或分离之后形成,从而线圈连接部分23形成在该分隔孔23的相对侧处。如果分离装置(冲床)返回该状态,则基本与分隔孔23的边缘滑动接触,并且端子接头12可能跟随分离装置(冲床)的移动进行移动。然而,根据本实施例,两线圈连接部分24形成有相应保持件25,该保持件与容纳部分26的保持凹口78接合,以防止端子接头12在分离装置(冲床)的返回方向上移动。于是,可以妨碍端子接头12移出端子容纳凹槽74的移动(参见附图6)。应当注意的是,可以在挤压加工之后进行线圈13与端子接头12的引线部分16的连接,或者可以在线圈13和端子接头12组装到容纳部分26中之前进行。
随后,盖子30移动(转动或回转)成关闭,并基本安装在或安装到阴性外壳10(容纳部分26)的后表面上。当盖子30正确关闭时,第一锁定件47至少部分进入第一凹口66,以将第一凹口66的锁定突起64与第一锁定件47的锁定孔48接合,并且第二锁定件49至少部分进入第二凹口65,以将第二锁定件49的锁定爪68与第二凹口65的锁定凹槽63接合。盖子30通过这些接合锁定在其安装状态。而且,盖子30的绝缘件46通过端子接头12的分隔孔23至少部分插入到容纳部分26的插入窗口79中,以至少部分封闭该分隔孔23,从而通过获得漏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两线圈连接部分24不经过除了线圈13之外的通道彼此连接。而且,如附图5中所示,线91由盖子30的线挤压件43最好基本从后面挤压或保持,以防止松散移动。
在盖子30的安装操作完成之后,探测构件50在安装方向上,最好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插入到盖子30的探测构件通道孔38中。当探测构件50至少部分插入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量时,探测构件50的推入防止部分57基本与容纳部分26的保持部分59接触,如附图18中所示,从而接合表面58和锁定表面60彼此保持基本面接触。于是,防止了探测构件50的任何进一步插入,并且探测构件50保持在推入防止位置1P(作为优选的第一位置)处。在此情况下,该探测构件50可从推入防止位置向后移动。如果探测构件向后移动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量,则短接取消件62的分离防止部分101基本与盖子30的前表面接触,以防止探测构件50的任何进一步向后移动。因此,探测构件50可在缩回位置和推入防止位置1P(第一位置)之间移动,但是不移过该可移动范围。
在探测构件50以这种方式组装到阴性外壳10和盖子30中之后,阴性外壳10的塔部分11基本沿着连接方向CD(附图18中所示的箭头方向)从阴性和阳性外壳10、80基本正好彼此相对的状态至少部分安装或插入到阳性外壳80的安装凹口83中。在连接操作的开始,外壳侧锁定臂72基本接触阳性外壳80的干扰部分89,如附图19中所示,并基本沿着干扰部分89的导向表面90滑动,从而外壳侧锁定臂71最好基本向内弹性变形。在此状态下,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处于推入防止位置1P(第一位置)或缩回位置处,从而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54不会到达基本接触干扰部分89的位置处。
如果阴性外壳10的塔部分11进一步推入阳性外壳80的安装凹口83中,则外壳侧锁定部分72基本移过干扰部分89,并至少部分进入互锁部分88,具体的是互锁部分88的上部区域,如附图20中所示,同时外壳侧锁定臂71至少部分缩回。以这种方式,实现由外壳侧锁定臂71锁定。当两外壳10、80以这种方式到达基本正确的连接状态时,端子销85弹性接触端子连接部分15的接触件86,以将端子销84和端子12电连接。
在上述状态下,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54的导向表面55和干扰部分89的导向表面90彼此接触,并且推入防止部分57从保持部分59向后间隔开。如果探测构件50的可操作部分51在此状态下推入,则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54基本沿着干扰部分89的导向表面90滑动,从而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向内弹性变形。推入防止部分57在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的弹性变形期间再次到达接触保持部分59的位置,如附图21中所示,但是通过推动探测构件50的进一步操作,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更加向内弹性变形,并且推入防止部分57能够通过保持部分59,如附图22中所示。当探测构件50基本推动到正确深度时,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将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54至少部分安装或插入到互锁部分88中,具体地是插入到互锁部分88的下部区域中,以实现锁定,如附图23中所示,同时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至少部分恢复。以这种方式,两外壳10、80最好由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和外壳侧锁定臂71双重锁定。当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到达锁定位置时,推入防止部分57基本面对保持部分59的前表面,从而它们能够从前面基本接触探测构件插入孔95的开放边缘。
在推动探测构件50的过程中,探测构件50的短接取消件62在短接端子85和塔部分11的外表面之间推动自身,最好同时在基本接触短接端子85的接触件86之后受到斜坡部分87导向,从而短接端子85远离相应端子销84或向外弹性变形。于是,短接端子85与短子销84分离,以取消端子销84之间的短接状态。
应当注意的是,在用指尖推动探测构件50的可操作部分51的同时可进行连接阴性和阳性外壳10、80的操作。换句话说,如果推动可操作部分51,则阴性外壳10的塔部分11至少部分推入到安装凹口83中,并且不间断地进行上述系列操作。
另一方面,在阴性和阳性外壳10、80未连接到正确深度的情况下,即在塔部分11未在安装凹口83中推动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量的情况下,例如在外壳侧锁定臂71尚未与互锁部分88接合并且只获得部分锁定状态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可能未注意到它而停止连接操作,将连接器停留在这种状态下。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即使试图将探测构件50推向或推到锁定位置2P,推入防止部分57和保持部分59也不彼此脱离接合,并且探测构件50无法从推入防止位置进一步移动。尤其是,如果当只获得部分锁定状态时探测构件50处于推入防止位置,则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54或者不接触干扰部分89,或者即使接触干扰部分89也不干扰到开始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的弹性变形的程度。另一方面,推入防止部分57和保持部分59构造成在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的弹性变形之后彼此脱离接合,因此除非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的弹性变形开始,否则无法彼此脱离接合。因此,基于是否可推入探测构件50,可以探测两外壳10、80的连接状态。
如果探测构件50无法推入,则可以探测部分锁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两外壳10、80可再次更深地连接。然后,外壳侧锁定臂71与互锁部分88弹性接合,从而两外壳10、80锁定成不彼此分离。也允许探测构件50移向或移到锁定位置2P的移动,并且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与外壳侧锁定臂71一起与互锁部分88弹性接合。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该一个或多个推入防止部分57和一个或多个保持部分59保持接合,并且除非两外壳10、80的连接操作使得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的弹性变形开始,否则防止探测构件50移向或移到锁定位置2P的移动。于是,可以避免探测构件50在两外壳10、80的连接操作开始之前偶然推向或推到锁定位置2P。
当探测构件50基本到达锁定位置2P时,探测构件锁定臂52和外壳侧锁定臂71基本并排设置,并且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54和外壳侧锁定部分72与互锁部分88接合。于是,即使探测构件锁定部分54或外壳侧锁定部分72偶然从互锁部分88脱离接合,如果其余一个仍然保持与互锁部分88接合,则两外壳10、80也可保持锁定到彼此之中。于是,可以妨碍两外壳10、80的偶然分离。尤其是由于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和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外壳侧锁定臂71形成,所以两外壳10、80之间的锁定强度增大,并且可以安全地妨碍两外壳10、80的偶然分离。
而且,由于探测构件50的推入方向PID和阴性外壳10的连接方向CD基本重合,并且在推动探测构件50的同时可以进行连接操作,所以不需要分开进行两外壳10、80的连接操作,和探测构件50的推入操作,从而提高操作性。
此外,由于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和外壳侧锁定臂71的外表面最好基本彼此齐平并连续,所以外物不可能从外侧进入锁定臂52和71之间。因此,可以避免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或外壳侧锁定臂71在由外物捕获之后的意外弹性变形。
干扰部分89具有将安装凹口83朝开放边缘加宽的一个或多个导向表面90,并且探测构件50的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54由导向表面90顺利地导引到安装凹口83中。于是,即使当探测构件50和干扰部分89彼此面对时,探测构件50和干扰部分89的相对位置在宽度方向(横向TD)上相对于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位置略微移动,如果这种移动在导向表面90的形成范围之内,则也可以发生这种移动。
因此,为了防止探测构件在两外壳连接之前受到推入,在阴性和阳性外壳10、80正确连接之前,如果试图将探测构件50朝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推动,则通过探测构件50的一个或多个推入防止部分57和阴性外壳10的一个或多个保持部分59的接合,探测构件50保持在推入防止位置1P(第一位置)处。如果当两外壳10、80正确连接时朝锁定位置推动探测构件50,则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弹性变形,同时保持基本与阳性外壳80的一个或多个干扰部分89滑动接触,并且随着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弹性变形,推入防止部分57与保持部分59分开,而且探测构件50移向或移至锁定位置2P(第二位置)。随着探测构件50基本到达锁定位置2P(第二位置),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至少部分恢复,并设置成与阴性外壳10的外壳侧锁定臂71相邻或基本对应,并且探测构件侧锁定臂62和外壳侧锁定臂71与或可与阳性外壳80的互锁部分88弹性接合。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面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述实施例也在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除了下述实施例之外,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也可以作出各种改变。
(1)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盖子和阴性外壳经铰链组合,但是根据本发明,盖子和阴性外壳也可以分开为不同构件。
(2)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和外壳侧锁定臂的外表面基本彼此齐平和连续,但是根据本发明,它们也可以经台阶连接或者可以彼此以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距离设置。
(3)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线圈和端子接头至少部分容纳在阴性外壳中,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以只有端子接头(包括线的末端)至少部分容纳在阴性外壳中。
(4)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接触干扰部分,并且因此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弹性变形,但是根据本发明,探测构件侧锁定臂除了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包括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与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分开设置的情况)之外的部分接触干扰部分,因此探测构件侧锁定臂弹性变形。
(5)根据本发明,外壳侧锁定臂可以形成在阳性外壳上,并且探测构件可以组装到阳性外壳中。
附图标记列表
F         阴性连接器
M         阳性连接器
10        阴性外壳(一个连接器外壳)
11        塔部分
29        容纳部分
30        盖子
50        探测构件
51        可操作部分
52        探测构件侧锁定臂
54        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
55        导向表面
57        推入防止部分
59        保持部分
62        取消件
71        外壳侧锁定臂
72        外壳侧锁定部分
80        阳性外壳(另一连接器外壳)
84        端子销
85        短接端子
88        互锁部分
89        干扰部分
90        导向表面

Claims (11)

1.连接器(F),包括可与配合连接器(M)的配合连接器外壳(80)连接的连接器外壳(10),该连接器外壳(10)包括至少一个将组装到其中的探测构件(50),该探测构件(50)用于探测连接器外壳(10)与配合连接器外壳(80)的连接状态,还包括至少一个外壳侧锁定臂(71),该外壳侧锁定臂(71)用于将连接器外壳(10)与配合连接器外壳(80)锁定,从而不会彼此分离,当连接器外壳(10)基本与配合连接器外壳(80)正确连接时,该外壳侧锁定臂(71)能够与设置在配合连接器外壳(80)中的互锁部分(88)弹性接合,其中:
该探测构件(50)能够相对于连接器外壳(10)在第一位置(1P)和通过在推入方向(PID)上从第一位置(1P)推动到达的第二位置(2P)之间移动,并形成有至少一个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该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设置成在探测构件(50)的组装状态下基本与外壳侧锁定臂(71)相邻,
该连接器外壳(10)形成有至少一个保持部分(59),该保持部分(59)与设置在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上或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处的至少一个推入防止部分(57)接合,从而当探测构件(50)处于第一位置(1P)处时防止探测构件(50)移向或移至第二位置(2P)的移动,
如果在连接器外壳(10)基本与配合连接器外壳(80)正确连接之前,试图将探测构件(50)推向第二位置(2P),则该探测构件(50)通过推入防止部分(57)和保持部分(59)的接合保持在第一位置(1P),及
如果当连接器外壳(10)基本与配合连接器外壳(80)正确连接时,将探测构件(50)推向第二位置(2P),则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能够弹性变形,同时保持基本与设置在配合连接器外壳(80)中的至少一个干扰部分(89)滑动接触,该推入防止部分(57)与保持部分(59)分开,并且探测构件(50)可随着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弹性变形而移向或移至第二位置(2P),并且随着探测构件(50)到达第二位置(2P),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至少部分恢复而基本与外壳侧锁定臂(71)相邻设置,并和外壳侧锁定臂(72)一起能够与互锁部分(88)弹性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F),其特征在于,当探测构件(50)处于组装状态时,该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的外表面和外壳侧锁定臂(71)的外表面彼此基本齐平并连续。
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F),其特征在于:
该探测构件(50)包括在探测构件(50)移到第二位置(2P)时将被推动的可操作部分(51),
至少一对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形成为从可操作部分(52)的基本相对末端或在该末端处基本在连接方向(CD)上突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F),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外壳(10)包括基本在连接方向(CD)上延伸的塔部分(11),
该对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基本沿着塔部分(11)的基本相对侧表面设置。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F),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个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形成有基本对应于互锁部分(88)的至少一个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54)。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F),其特征在于,该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最好是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54)具有至少一个导向表面(55),该导向表面(55)倾斜于探测构件(50)到第二位置(2P)的移动方向(PID),
该导向表面(55)与干扰部分(88),最好与干扰部分(88)的至少一个导向表面(90)滑动接触,以在两连接器外壳(10,80)基本正确连接时对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的弹性变形进行导向。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F),其特征在于,该探测构件(50)包括至少一个短接取消件(62),用于在两连接器外壳(10,80)连接时取消由设置在配合连接器外壳(80)中的短接端子(85)形成的短接状态。
8.连接器组件,包括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F),以及配合连接器(M),该配合连接器(M)具有可与该连接器(F)的连接器外壳(10)连接的配合连接器外壳(8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配合连接器外壳(80)包括基本对应于至少一对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的至少一对互锁部分(88)。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最好是探测构件侧锁定部分(54),具有至少一个导向表面(55),该导向表面(55)倾斜于探测构件(50)到第二位置(2P)的移动方向(PID),
该干扰部分(89)具有至少一个导向表面(90),该导向表面(90)倾斜于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至少部分容纳到其中的方向,及
两导向表面(55,90)基本彼此滑动接触,以在两连接器外壳(10,80)基本正确连接时对探测构件侧锁定臂(52)的弹性变形进行导向。
11.如权利要求8、9或10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配合连接器外壳(80)包括至少一个短接端子(85),用于将至少部分容纳在配合连接器外壳(80)中的数个端子接头(84)至少部分彼此电短接,及
该探测构件(50)包括至少一个短接取消件(62),用于在两连接器外壳(10,80)连接时取消由设置在配合连接器外壳(80)中的短接端子(85)形成的短接状态。
CN200710103286A 2006-05-15 2007-05-15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596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35606A JP4752606B2 (ja) 2006-05-15 2006-05-15 コネクタ
JP2006135606 2006-05-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5714A true CN101075714A (zh) 2007-11-21
CN100585960C CN100585960C (zh) 2010-01-27

Family

ID=38476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32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5960C (zh) 2006-05-15 2007-05-15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396253B2 (zh)
EP (1) EP1858122B1 (zh)
JP (1) JP4752606B2 (zh)
KR (1) KR100918466B1 (zh)
CN (1) CN100585960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4716A (zh) * 2013-05-30 2016-01-2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5789976A (zh) * 2015-01-13 2016-07-20 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03779729B (zh) * 2012-10-17 2017-04-05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以及点火器的连接装置
CN106972329A (zh) * 2017-01-20 2017-07-21 第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锁定部件
US10446982B2 (en) 2017-01-20 2019-10-15 Dai-Ichi Seiko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locking member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3228426A (zh) * 2018-12-25 2021-08-0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13939961A (zh) * 2019-02-25 2022-01-14 J.S.T.公司 用于连接器的母端子位置确保(tpa)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92517A (ja) * 2007-02-06 2008-08-21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4911712B2 (ja) * 2007-04-10 2012-04-04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DE202008014604U1 (de) 2008-11-04 2010-04-08 Coninvers Gmbh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JP5212256B2 (ja) * 2009-05-22 2013-06-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212257B2 (ja) * 2009-05-22 2013-06-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2549850B (zh) 2009-09-29 2014-08-2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树脂模制件锁定机构
JP5569267B2 (ja) * 2010-09-03 2014-08-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WO2013015451A2 (en) * 2011-07-25 2013-01-31 Yazaki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279846B2 (ja) * 2013-07-01 2018-02-14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スクイブの接続装置
KR101491270B1 (ko) * 2013-07-05 2015-02-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고전압 커넥터
JP2015082363A (ja) * 2013-10-21 2015-04-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170808B2 (ja) * 2013-10-23 2017-07-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構造
CN203660180U (zh) * 2013-12-06 2014-06-1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固定件及应用此连接器固定件的连接器模块
CN203589288U (zh) * 2013-12-06 2014-05-07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端子位置保持件、端子组件、连接器壳体组件及连接器
US9356394B2 (en) 2013-12-11 2016-05-31 JAE Oregon, Inc. Self-rejecting connector
US8968021B1 (en) 2013-12-11 2015-03-03 JAE Oregon, Inc. Self-rejecting automotive harness connector
US10050382B2 (en) * 2014-04-14 2018-08-14 Fci Usa Llc Crimp-to-wire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EP3396790A1 (en) * 2017-04-27 2018-10-31 Delphi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Luxembourg S.à r.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safety systems
US10855025B2 (en) 2017-05-01 2020-12-01 J.S.T. Corporation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connector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connector system
US11183793B2 (en) * 2018-10-08 2021-11-23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Connector system with a terminal retaining device having a reverse hinged lock feature
CN209045863U (zh) * 2018-10-19 2019-06-28 矢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端子保持器以及连接器
JP6966510B2 (ja) * 2019-06-04 2021-11-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10326329U (zh) * 2019-06-21 2020-04-14 重庆市鸿腾科技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相对接的插头连接器
JP7357348B2 (ja) 2019-10-28 2023-10-06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位置保証機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07377B2 (ja) * 1994-06-03 1999-06-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結合検知装置
JP3303738B2 (ja) 1997-09-09 2002-07-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BR7802885Y1 (pt) 1997-09-09 2010-08-10 disposição introduzida em conector elétrico com trava.
JP3502787B2 (ja) * 1999-05-19 2004-03-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1185290A (ja) * 1999-12-27 2001-07-0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3650034B2 (ja) * 2000-03-01 2005-05-18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掛け止めを有する電気的接続装置
KR100564091B1 (ko) 2000-03-01 2006-03-27 니혼 앗사쿠단시세이조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기 접속 시스템
BRPI0105829B1 (pt) * 2000-11-17 2016-05-24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conector de encaixe
JP2002324638A (ja) * 2001-04-26 2002-11-08 Jst Mfg Co Ltd 掛け止めを有する電気的接続装置
JP2003142206A (ja) * 2001-10-31 2003-05-1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3203722A (ja) * 2001-12-31 2003-07-18 Jst Mfg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用プラグ及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JP4034125B2 (ja) 2002-06-06 2008-01-16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電気的接続装置
JP3945342B2 (ja) 2002-08-09 2007-07-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4164956A (ja) * 2002-11-12 2004-06-1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US6811424B2 (en) * 2003-03-26 2004-11-02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member
JP2005166575A (ja) 2003-12-05 2005-06-2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5190860A (ja) * 2003-12-26 2005-07-14 Fci Asia Technology Pte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5251540A (ja) 2004-03-03 2005-09-15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装置
DE102005015155B4 (de) * 2005-04-02 2007-10-31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für Fahrzeugrückhaltesysteme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9729B (zh) * 2012-10-17 2017-04-05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以及点火器的连接装置
CN105264716A (zh) * 2013-05-30 2016-01-2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5264716B (zh) * 2013-05-30 2017-04-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5789976A (zh) * 2015-01-13 2016-07-20 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05789976B (zh) * 2015-01-13 2019-10-08 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06972329A (zh) * 2017-01-20 2017-07-21 第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锁定部件
CN106972329B (zh) * 2017-01-20 2019-06-21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锁定部件
US10446982B2 (en) 2017-01-20 2019-10-15 Dai-Ichi Seiko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locking member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3228426A (zh) * 2018-12-25 2021-08-0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13228426B (zh) * 2018-12-25 2024-02-2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13939961A (zh) * 2019-02-25 2022-01-14 J.S.T.公司 用于连接器的母端子位置确保(tpa)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58122B1 (en) 2011-11-02
EP1858122A3 (en) 2009-10-21
CN100585960C (zh) 2010-01-27
KR100918466B1 (ko) 2009-09-24
JP4752606B2 (ja) 2011-08-17
EP1858122A2 (en) 2007-11-21
US20070264863A1 (en) 2007-11-15
US7396253B2 (en) 2008-07-08
JP2007305541A (ja) 2007-11-22
KR20070110802A (ko) 2007-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5714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KR101615388B1 (ko) 커넥터
CN1694315A (zh) 连接器及其装配/分解方法
CN1815819A (zh) 连接器、连接器测试设备及方法
CN1855644A (zh) 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CN1881704A (zh) 可移动构件型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US8366493B2 (en) Connector having a retainer with a plate shaped detection part
EP2706621B1 (en)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ssembly method
US9543702B2 (en) Connector
CN1917295A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组装方法
CN100344032C (zh) 连接器锁定结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819353A (zh) 端子接头及其形成方法
EP1873871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638208A (zh) 屏蔽连接器
CN1815816A (zh) 端子接头、设置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及形成该端子接头的方法
CN1280950C (zh) 连接器
CN1684312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CN1658437A (zh) 防水接线器
CN1710756A (zh) 屏蔽连接器及其与屏蔽导体通路的连接方法
US10581185B2 (en) Board connector
CN101034774A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组装连接器的方法
CN1604399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系统
CN101038987A (zh) 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和接线设备
CN1819350A (zh) 端子接头,具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形成端子接头的方法以及电连接测试方法
CN1756000A (zh) 一种端子接头以及使用这种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7

Termination date: 201705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