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62474B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62474B
CN110962474B CN201910555546.6A CN201910555546A CN110962474B CN 110962474 B CN110962474 B CN 110962474B CN 201910555546 A CN201910555546 A CN 201910555546A CN 110962474 B CN110962474 B CN 1109624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medium
roller
printing
full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555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62474A (zh
Inventor
水谷浩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962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624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624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624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70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cut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paper f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663Controlling cutting, cutting resulting in special shapes of the cutting line, e.g. controlling cutting positions, e.g. for cutting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a printed im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having dual functions or combined with, or coupled to, apparatus performing other fun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12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ans of the nip between two, or between two sets of, moving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5/00Delivering articles from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machines; 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e.g. adhesive tape dispensers
    • B65H35/0006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 B65H35/0073Details
    • B65H35/008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65H35/008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using movable cutt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8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fixing nip, e.g. introduction guides, stripp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1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sheet regis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90Machine drive
    • B65H2403/94Other features of machine drive
    • B65H2403/942Bidirectional powered handl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4Roller pair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rollers to / from each other
    • B65H2404/1441Roller pair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rollers to / from each other involving controlled actu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4Roller pair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rollers to / from each other
    • B65H2404/1442Tripp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8/00Specific machines
    • B65H2408/10Specific machines for handling sheet(s)
    • B65H2408/13Wall or kiosk dispenser, i.e. for positively handling or holding material until withdrawal by us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1Prese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15Abse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9Specific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936Tickets or coup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12Single-function printing machines, typically table-top machi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一种打印机包括:传送器;打印装置;全切割单元,在传送方向上打印装置下游,完全切割打印介质;辊,在传送方向上全切割单元下游;夹持构件,配合辊以夹持打印介质;马达,驱动辊;控制器,执行:全切割处理,其中控制器控制全切割单元完全切割打印介质;特定传送处理,其中控制器控制马达以在前导打印介质夹持在辊和夹持构件之间的状态下在传送方向上向下游传送前导打印介质,前导打印介质是全切割单元完全切割的打印介质的一部分;打印和传送处理,其中控制器控制传送器以在前导打印介质夹持在辊和夹持构件之间的状态下在传送方向上向下游传送后续打印介质,同时控制打印装置在作为跟随前导打印介质的打印介质的一部分的后续打印介质上打印。

Description

打印机
技术领域
以下公开涉及一种打印机。
背景技术
用于在打印介质上执行打印的打印机是已知的。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布No.2003-276259)公开了作为打印机的一个示例的出票装置。出票装置包括供应单元,打印单元,切割单元,输出单元和输出开口。打印单元在从供应单元供应的片状物上执行打印。切割单元切割打印的片状物以创建编号票。输出单元包括彼此相对的一对传送辊。这对传送辊将被夹持的编号票从输出开口向外传送。编号票在由一对传送辊保持编号票的状态下从输出开口突出到外部。当从输出开口取出编号票时,出票装置在从供应单元供应的后续片状物上执行打印。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出票装置中,需要从输出口取出编号票以在后续片状物上开始打印。这导致出票装置不能在短时间内在片状物上执行打印的可能性。
因此,本公开的方面涉及一种能够在打印介质上进行短时间打印的打印机。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打印机包括:传送器,传送器构造成传送打印介质;打印装置,打印装置构造成在由传送器传送的打印介质上执行打印;全切割单元,全切割单元在传送打印介质的传送方向上设置在打印装置的下游,全切割单元构造成完全切割打印介质;辊,辊在传送方向上设置在全切割单元的下游;夹持构件,夹持构件构造成与辊配合以将打印介质夹持在其间;马达,马达构造成驱动辊;和控制器,控制器构造成执行:全切割处理,在全切割处理中,控制器控制全切割单元以将打印介质完全切割成前导打印介质和后续打印介质,前导打印介质在传送方向上位于全切割单元的下游,后续打印介质在传送方向上位于全切割单元的上游;特定处理,在特定处理中,控制器控制马达,以建立前导打印介质被夹持在辊和夹持构件之间的状态;和打印和传送处理,在打印和传送处理中,控制器控制传送器,以在前导打印介质被夹持在辊和夹持构件之间的状态下,在传送方向上向下游传送后续打印介质,同时控制打印装置在后续打印介质上执行打印。
在打印机中,控制器在特定处理中控制传送器,以在前导打印介质被夹持在辊和夹持构件之间的状态下,传送后续打印介质,同时控制打印装置在后续打印介质上执行打印。当与在前导打印介质从辊和夹持构件之间出来之后在打印和传送处理中在打印的同时传送后续打印介质的情况相比,在后续打印介质上打印结束的时刻可以更早。这使得打印机能够在打印介质上进行短时间的打印。
在打印机中,控制器构造成在打印和传送处理中控制传送器,以在传送方向上将后续打印介质向下游传送小于第一距离的距离,同时控制打印装置在后续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并且第一距离是在传送方向上从全切割位置到夹持位置的距离,在全切割位置处,打印介质被全切割单元完全切割,在夹持位置处,打印介质被夹持在辊和夹持构件之间。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后续打印介质被传送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这防止了前导打印介质在传送方向上被后续打印介质过度推动。
在打印机中,控制器构造成在打印和传送处理中控制传送器,以在传送方向上将后续打印介质向下游传送小于第二距离的距离,同时控制打印装置在后续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并且第二距离是在传送方向上从全切割位置到前导打印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上游端部分的距离。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传送的后续打印介质难以接触前导打印介质。这使得打印机能够稳定地传送后续打印介质。
在打印机中,控制器构造成在特定处理中控制传送器,以在传送方向上将前导打印介质向下游传送小于第一距离的距离,第一距离是在传送方向上从全切割位置到夹持位置的距离,在全切割位置处,打印介质由全切割单元完全切割,在夹持位置处,打印介质被夹持在辊和夹持构件之间。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由于在特定处理中前导打印介质在传送方向上向下游传送,因此在打印和传送处理中被传送的后续打印介质难以接触前导打印介质。这使得打印机能够稳定地传送后续打印介质。
在打印机中,控制器构造成,在前导打印介质在特定处理中被传送小于第一距离的距离之后,在打印和传送处理中开始传送后续打印介质。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后续打印介质难以接触前导打印介质。这使得打印机能够稳定地传送后续打印介质。
在打印机中,控制器构造成,在特定处理中的前导打印介质的传送的开始和结束之间的时刻,在打印和传送处理中开始传送后续打印介质。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打印机可以在打印介质上执行更短时间的打印。
在打印机中,在特定处理中前导打印介质的传送速度大于在打印和传送处理中后续打印介质的传送速度。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后续打印介质难以接触前导打印介质。这使得打印机能够稳定地传送后续打印介质。
在打印机中,控制器被构造成在特定处理中控制马达,以在传送方向上向下游传送前导打印介质。
在打印机中,全切割单元包括:介质支撑件,介质支撑件构造成支撑打印介质;和全切割刀片,全切割刀片能够在(i)切割位置和(ii)远离位置之间移动,在切割位置处,打印介质在全切割刀片和介质支撑件之间被切割,远离位置与切割位置间隔开。控制器构造成在全切割处理中将已完全切割打印介质的全切割刀片从切割位置移动到远离位置。控制器构造成,在全切割处理中全切割刀片从切割位置移动到远离位置之后,在打印和传送处理中开始传送后续打印介质。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在全切割刀片移动到远离位置之后,在打印和传送处理中开始传送后续打印介质。这使得后续打印介质难以接触全切割刀片。这使得打印机能够稳定地传送后续打印介质。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打印机包括:传送器,传送器构造成传送打印介质;打印装置,打印装置构造成在由传送器传送的打印介质上执行打印;全切割单元,全切割单元在传送打印介质的传送方向上设置在打印装置的下游,全切割单元构造成完全切割打印介质;辊,辊在传送方向上设置在全切割单元的下游;夹持构件,夹持构件构造成与辊配合以将打印介质夹持在其间;马达,马达构造成驱动辊;和控制器,控制器构造成执行:全切割处理,在全切割处理中,控制器控制全切割单元以将打印介质完全切割成前导打印介质和后续打印介质,前导打印介质在传送方向上位于全切割单元的下游,后续打印介质在传送方向上位于全切割单元的上游;特定处理,在特定处理中,控制器控制马达,以建立前导打印介质被夹持在辊和夹持构件之间的状态;和向后传送处理,在向后传送处理中,控制器控制传送器,以在前导打印介质被夹持在辊和夹持构件之间的状态下,在传送方向上向上游传送后续打印介质。
在打印机中,在特定处理中前导打印介质被夹持在辊和夹持构件之间的状态下,控制器在向后传送处理中在传送方向上将后续打印介质向上游传送。与在前导打印介质从辊和夹持构件之间出来之后在向后传送处理中传送后续打印介质的情况相比,在后续打印介质上打印结束的时刻可以更早。这使得打印机能够在打印介质上进行短时间的打印。
在打印机中,控制器构造成,在向后传送处理中在传送方向上将后续打印介质向上游传送小于第三距离的距离,并且第三距离是在传送方向上从全切割位置到打印位置的距离,在全切割位置处,打印介质被全切割单元完全切割,在打印位置处,打印装置在打印介质上执行打印。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由于在向后传送处理中传送后续打印介质的传送距离小于第三距离,后续打印介质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端部分难以移动到打印位置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
在打印机中,控制器构造成在向后传送处理中传送后续打印介质之后,执行打印和传送处理,在打印和传送处理中,控制器控制传送器以在传送方向上将后续打印介质向下游传送小于第四距离的距离,同时控制打印装置在后续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并且第四距离是在传送方向上从打印位置到夹持位置的距离,在夹持位置,打印介质被夹持在辊和夹持构件之间。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在打印和传送处理中传送后续打印介质的传送距离小于第四距离。这防止了在打印和传送处理中前导打印介质被传送的后续打印介质在传送方向上被过度地推动。
在打印机中,其中,控制器构造为在打印和传送处理中控制传送器,以在传送方向上将后续打印介质向下游传送小于第五距离的距离,同时控制打印装置在后续打印介质上执行打印,并且第五距离是在传送方向上从打印位置到前导打印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上游端部分的距离。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在打印和传送处理中前导打印介质难以接触传送的后续打印介质。这使得打印机能够稳定地传送后续打印介质。
在打印机中,控制器构造成在特定处理中控制传送器,以在传送方向上将前导打印介质向下游传送小于第一距离的距离,并且第一距离是在传送方向上从全切割位置到夹持位置的距离。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由于在特定处理中前导打印介质在传送方向上向下游传送,传送的后续打印介质难以与前导打印介质接触。这使得打印机能够稳定地传送后续打印介质。
在打印机中,其中控制器构造成,在前导打印介质在特定处理中被传送小于第一距离的距离之后,在打印和传送处理中开始传送后续打印介质。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后续打印介质难以接触前导打印介质。这使得打印机能够稳定地传送后续打印介质。
在打印机中,控制器构造成,在特定处理中的前导打印介质的传送的开始和结束之间的时刻,在打印和传送处理中开始传送后续打印介质。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打印机可以在打印介质上执行短时间的打印。
在打印机中,在特定处理中前导打印介质的传送速度大于在打印和传送处理中后续打印介质的传送速度。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后续打印介质难以接触前导打印介质。这使得打印机能够稳定地传送后续打印介质。
在打印机中,控制器被构造成在特定处理中控制马达,以在传送方向上向下游传送前导打印介质。
在打印机中,全切割单元包括:介质支撑件,介质支撑件构造成支撑打印介质;和全切割刀片,全切割刀片能够在(i)切割位置和(ii)远离位置之间移动,在切割位置处,打印介质在全切割刀片和介质支撑件之间切割,远离位置与切割位置间隔开。控制器构造成,在全切割处理中将已完全切割打印介质的全切割刀片从切割位置移动到远离位置。控制器构造成,在全切割处理中全切割刀片从切割位置移动到远离位置之后,在向后传送处理中开始传送后续打印介质。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在全切割刀片移动到远离位置之后,在打印和传送处理中开始传送后续打印介质。这使得后续打印介质难以接触全切割刀片。这使得打印机能够稳定地传送后续打印介质。
在打印机中,控制器构造成执行获取处理,在获取处理中,控制器获得彼此不同的多个距离中的一个距离,以在传送方向上向下游传送前导打印介质。控制器构造成,在特定处理中,在传送方向上将前导打印介质向下游传送在获取处理中获得的距离。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在特定处理中传送前导打印介质的传送距离是可变的,从而增加了打印机的实用性。
在打印机中,控制器构造成获得被选择性地设定的距离。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用户可以设定在特定处理中传送前导打印介质的传送距离,从而增加打印机的实用性。
打印机还包括:第一联接机构,第一联接机构构造成在马达和辊之间建立动力传递,并且使辊在第一方向上旋转,以当马达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在传送方向上向下游传送打印介质;移动机构,移动机构构造成使辊选择性地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在第一位置,打印介质被夹持在辊和夹持构件之间,在第二位置,辊与打印介质间隔开;和第二联接机构,第二联接机构构造成在马达和移动机构之间建立动力传递,并且包括切换机构,切换机构构造成:当马达在与正向方向相反的反向方向上旋转时,在马达与移动机构之间建立动力传递;和当马达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使马达和移动机构之间的动力传递脱离。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打印机可以控制一个马达的旋转方向,以控制辊在第一方向上的旋转和辊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这减少了打印机尺寸的增加。
在打印机中,第一联接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动力可传递地联接到马达;和第二齿轮,第二齿轮设置在辊的旋转轴上并与第一齿轮接合。移动机构构造成,当辊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使辊的旋转轴沿着设置有第一齿轮的齿的外周表面移动。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在辊移动到第一位置的情况和辊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情况中的任何情况下,辊的旋转轴沿第一齿轮的外周表面移动,从而保持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接合。因此,即使在辊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任何一个的情况下,由马达产生的驱动力依次传递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辊。因此,即使在辊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任何一个的情况下,打印机也可以驱动马达以使辊在第一方向上旋转。
打印机还包括引导构件,该引导构件形成有引导孔,该引导孔沿着外周表面延伸并且辊的旋转轴插入该引导孔中。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当辊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任何一个时,引导孔或引导槽沿着第一齿轮的外周表面引导辊的旋转轴。因此,即使在辊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任何一个的情况下,打印机也可以保持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接合。
在打印机中,移动机构包括:转子,转子通过第二联接机构联接到马达;偏心构件,偏心构件固定到转子,以便偏心于转子的旋转轴;和保持器,保持器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一支撑件构造成支撑偏心构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构造成支撑辊的旋转轴,使得辊的旋转轴能够旋转。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当转子通过马达旋转时,偏心构件移动保持器。该构造使得移动机构能够将辊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任何位置。
在打印机中,第一支撑件是支撑偏心构件的孔,使得偏心构件能够在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二方向与转子的旋转轴延伸的方向和保持器移动的方向中的每一个方向正交。第二支撑件是支撑辊的旋转轴的孔,使得辊的旋转轴能够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即使当偏心构件围绕转子的旋转轴旋转,并且辊的旋转轴绕第一齿轮的旋转轴旋转时,打印机也不需要旋转保持器。这增加了保持器的设计灵活性。
在本公开的又一方面,一种打印机包括:传送器,传送器构造成传送打印介质;打印装置,打印装置构造成在由传送器传送的打印介质上执行打印;全切割单元,全切割单元在传送打印介质的传送方向上设置在打印装置的下游,全切割单元构造成完全切割打印介质;辊,辊在传送方向上设置在全切割单元的下游;夹持构件,夹持构件构造成与辊配合以将打印介质夹持在其间;马达,马达构造成驱动辊;和控制器,控制器构造成执行:全切割处理,在全切割处理中,控制器控制全切割单元以将打印介质完全切割成前导打印介质和后续打印介质,前导打印介质在传送方向上位于全切割单元的下游,后续打印介质在传送方向上位于全切割单元的上游;获取处理,在获取处理中,控制器获得多个距离信息中的一个,多个距离信息彼此不同,并且多个距离信息中的每一个指示小于第一距离的距离,第一距离是在传送方向上从全切割位置到夹持位置的距离,在全切割位置处,打印介质被全切割单元完全切割,在夹持位置处,打印介质被夹持在辊和夹持构件之间;和特定传送处理,在特定处理中,控制器控制马达,以在传送方向上将前导打印介质向下游传送由在获得处理中获得的距离信息指示的距离,以建立前导打印介质被夹持在辊和夹持构件之间的状态。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由于在特定传送处理中在传送方向上向下游传送完全切割的打印介质,所以取出打印介质的时刻更早。这使得打印机能够在打印介质上进行短时间的打印。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阅读以下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目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重要性,其中:
图1是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和3中的线II-II截取的且在由箭头所示方向上观察的横截面视图;
图3是输出单元的立体图,其中输出辊位于夹持位置;
图4是输出单元的立体图,其中输出辊位于释放位置;
图5是从左前下侧观察的辊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6是当输出辊位于夹持位置时图2中区域W的放大图;
图7是当输出辊位于释放位置时图2中区域W的放大图;
图8是示出打印机的电气构造的框图;
图9是表示主处理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0是在主处理开始之前的时刻的打印介质的横截面视图;
图11是没有前端定位操作的向前传送的打印介质的横截面视图;
图12是已完全切割的打印介质的横截面视图;
图13是表示从图9的部分继续的主处理的其他部分的流程图;
图14是向前传送的前导打印介质的横截面视图。
图15是向前传送的后续打印介质的横截面视图;
图16是在取出前导打印介质后的时刻的后续打印介质的横截面视图;
图17是示出后续打印介质的前端部分在左右方向上与前导打印介质的后端部分重叠的状态的横截面视图;
图18是被传送的前导打印介质的另一横截面视图;
图19是在进行前端定位操作之后的时刻的打印介质的横截面视图;
图20是在执行前端定位操作之后打印的打印介质的横截面视图;
图21是已完全切割的打印介质的另一横截面视图;
图22是执行了前端定位操作的后续打印介质的横截面视图;和
图23是在执行了前端定位操作之后打印的后续打印介质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一个实施例。附图用于解释本公开中可采用的技术特征。应当理解,附图中示出的构造不限制本公开,并且仅是一个示例。还应注意,为简单起见,附图中未示出齿轮的齿。
将参考图1和2描述打印机1的构造。图1中的左下侧,右上侧,右下侧,左上侧,上侧和下侧分别被定义为打印机1的左侧,右侧,前侧,后侧,上侧和下侧。打印机1在打印介质5上打印字符。打印介质5是本实施例中的带。字符的示例包括字母,数字,符号和标记。应注意,打印介质5在图2,6,7,10-12和14-23中没有阴影。
打印机1可通过例如未示出的网络和线缆中的任何一个连接到未示出的外部终端。外部终端的示例包括个人计算机和智能手机。例如,打印机1获得从外部终端发送的打印信息。打印信息表示字符。
如图1所示,打印机1包括外壳2和盖3。外壳2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盖3由外壳2的上表面的后端部分可枢转地支撑,并且相对于外壳2的上表面打开和关闭。输入接口4设置在外壳2的前表面的左上角部分处。输入接口4包括用于向打印机1输入各种信息的按钮。输出开口11形成在外壳2的前表面中、位于输入接口4右侧的位置处。输出开口11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与外壳2的内部和外部连通。外壳2的上表面具有安装部分6。安装部分6从外壳2的上表面向下凹陷。盒7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部分6中。
如图2所示,安装部分6设置有热头60,驱动轴61和色带卷取轴62。热头60设置在头保持器69的左表面上,并包括沿上下方向布置的多个加热元件。头保持器69的形状类似于板,设置在安装部分6的左部分上并且在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驱动轴61可旋转地设置在头保持器69的前方,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色带卷取轴62可旋转地设置在头保持器69的右侧,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压板保持器63设置在安装部分6的左侧。压板保持器63的后端部分由轴64可旋转地支撑。轴64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压板保持器63分别在平面图中在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上可旋转地支撑压辊65和传送辊66。压辊65设置在热头60的左侧并与热头60相对。传送辊66设置在压辊65的前方和驱动轴61的左侧。传送辊66与驱动轴61相对。压板保持器63绕轴64枢转,使得压板保持器63的前端部分基本在左右方向上移动。该移动使压辊65和传送辊66中的每一个在压辊65和传送辊66中的每一个定位在热头60和驱动轴61中的相应一个附近的位置(参见图2)与压辊65和传送辊66中的每一个远离热头60和驱动轴61中的相应一个定位的位置(未示出)之间移动。
驱动轴61,色带卷取轴62,压辊65和传送辊66通过未示出的齿轮联接到传送马达68(见图8)。传送马达68被驱动以在向前传送方向和向后传送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上旋转。向前传送方向和向后传送方向是彼此相反的旋转方向。传送马达68,齿轮,压辊65和传送辊66构成传送器67,传送器67构造成传送打印介质5。
内部单元10设置在外壳2中、靠近输出开口11的后部分的位置处。内部单元10包括切割单元100和输出单元200。切割单元100执行用于切割打印介质5的切割操作。由切割单元100执行的切割操作包括打印介质5的完全切割。打印介质5的完全切割是将打印介质5完全切割成两部分的操作。本实施例中的完全切割是在其宽度和厚度上切割片状物形式的打印介质5的操作。
切割单元100包括固定刀片179,全切割刀片140和切割马达105(参见图8)。打印介质5放置在固定刀片179上。全切割刀片140位于固定刀片179的左侧并与固定刀片179相对。固定刀片179设置在全切割刀片140的右侧。切割马达105的驱动允许全切割刀片140在远离位置(见图2)和未示出的切割位置之间移动。远离位置位于固定刀片179的左侧。在该位置处,全切割刀片140与固定刀片179间隔开。在全切割位置,全切割刀片140执行位于全切割刀片140和固定刀片179之间的打印介质5的完全切割。在下面的描述中,措辞“全切割刀片140执行打印介质5的完全切割”可以被称为“全切割刀片140完全切割打印介质5”。
接下来将参考图2描述盒7。将参考盒7安装在安装部分6中的状态来描述盒7的构造。盒7包括壳体70。壳体70的形状类似于盒子,并包括驱动辊72和支撑孔75-78。驱动辊72是设置在壳体70的左前角部分处的柱形构件,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驱动辊72由壳体70可旋转地支撑。驱动轴61插入驱动辊72中。驱动辊72的左端部分从壳体70露出到外部。驱动辊72的左端部分和传送辊66将打印介质5夹在其间。
支撑孔75在上下方向上穿过壳体70形成。支撑孔75支撑第一带卷轴41,使得第一带卷轴41可旋转。第一带卷轴41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打印介质5卷绕在第一带卷轴41上。从第一带卷轴41馈送的打印介质5从带输出开口73拉出。带输出开口73形成在壳体70的左端部分的前端处并向前开口。从带输出开口73拉出的打印介质5经由位于压辊65和热头60之间的空间以及位于传送辊66和驱动辊72之间的空间朝向内部单元10传送。
支撑孔76在上下方向上穿过壳体70形成。支撑孔76支撑未示出的第二带卷轴,使得第二带卷轴可旋转。第二带卷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与打印介质5不同的打印介质(未示出)卷绕在第二带卷轴上。支撑孔77在上下方向上穿过壳体70形成。支撑孔77支撑色带卷轴43,使得色带卷轴43可旋转。色带卷轴43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尚未用于打印的墨带8卷绕在色带卷轴43上。支撑孔78在上下方向上穿过壳体70形成。支撑孔78支撑色带卷取卷轴45,使得色带卷取卷轴45可旋转。色带卷取卷轴45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柱形构件。已经用于打印的墨带8被卷取并卷绕在色带卷取卷轴45上。色带卷取轴62插入色带卷取卷轴45中。从色带卷轴43送出的墨带8从带输出开口73中拉出。拉出的墨带8穿过打印介质5和热头60之间的空间,再次进入壳体70,并被色带卷取卷轴45卷取。
壳体70具有头部开口71。头部开口71在上下方向上穿过壳体70的左部分形成在位于带输出开口73右侧的位置处。头保持器69和热头60插入头部开口71中。从带输出开口73拉出的打印介质5和墨带8穿过头部开口71的左前部分。
盒7是接收器型的,包含作为打印介质5的接收带。支撑孔75支撑第一带卷轴41,打印介质5卷绕在第一带卷轴41上。在接收器型的盒7的情况下,不能使用其他类型的带,因此支撑孔76不支撑未示出的第二带卷轴。支撑孔77支撑色带卷轴43。在盒7为热型的情况下且在盒7为层叠型的情况下,省略对盒7的构造的说明。
当盖3关闭时,压辊65和传送辊66分别移动到位于热头60和驱动轴61的附近且在热头60和驱动轴61的左侧的位置。结果,压辊65在墨带8放置在打印介质5上的状态下将打印介质5和墨带8压靠在热头60上。传送辊66将打印介质5压靠在驱动辊72上。盒7安装在安装部分6上并且盖3关闭的状态在下文中可称为“打印准备状态”。
在下文中,打印介质5被传送的方向可以称为“传送方向”。将传送方向上带被夹持在压辊65和热头60之间的位置称为“打印位置P1”。将传送方向上打印介质5被夹持在传送辊66和驱动辊72之间的位置称为“辊夹持位置P2”。在下文中,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和上游侧可以在下文中分别简称为“下游侧”和“上游侧”。打印介质5的下游端部分和上游端部分在下文中可以分别称为“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
打印机1使驱动轴61,压辊65和传送辊66旋转以传送打印介质5。本实施例中的措辞“传送”包括向前传送和向后传送。向前传送是在传送方向上向下游的打印介质5的传送。也就是说,向前传送是打印介质5的传送,使得打印介质5从第一带卷轴41被拉出。向后传送是在传送方向上向上游的打印介质5的传送。
在打印机1向前传送打印介质5的情况下,打印介质5的至少一部分被夹持在压辊65和热头60之间。打印机1使传送马达68(参见图8)在向前传送方向上旋转,以使驱动轴61在平面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并且使压辊65和传送辊66在平面图中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在这种情况下,驱动辊72在平面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结果,打印介质5被向前传送(即,打印介质5在传送方向上向下游传送)。向前传送的打印介质5穿过传送辊66和压辊65之间的区域。
在打印机1向后传送打印介质5的情况下,打印介质5的至少一部分被夹持在压辊65和热头60之间。打印机1使传送马达68在向后传送方向上旋转,以使驱动轴61在平面图中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并使压辊65和传送辊66在平面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在这种情况下,驱动辊72在平面图中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结果,打印介质5被向后传送(即,打印介质5在传送方向上向上游传送)。
打印机1在执行打印操作之前执行前端定位操作。在前端定位操作中,打印机1控制传送马达68以至少执行向后传送操作和向前传送操作中的向后传送操作。结果,执行打印介质5的前端定位。
在前端定位操作结束之后,打印机1执行打印操作。在打印操作中,打印机1在向前传送打印介质5的同时在打印介质5上执行打印。具体地,打印机1在热头60中产生热量以加热墨带8。该操作将墨带8的墨水热转印到打印介质5,从而在打印位置P1处打印字符。打印机1使传送马达68在向前传送方向上旋转,以使色带卷取轴62,驱动轴61,压辊65和传送辊66旋转。色带卷取轴62的旋转使色带卷取卷轴45旋转,由此色带卷取卷轴45卷取墨带8。驱动轴61的旋转使驱动辊72在平面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在辊夹持位置P2处夹持在传送辊66和驱动辊72之间的打印介质5通过驱动辊72和传送辊66的旋转而向前传送。夹持在压辊65和热头60之间的打印介质5通过压辊65的旋转向前传送。
在从盒7中排出之后,其上打印有字符的打印介质5朝向内部单元10向前传送。其上打印有字符的打印介质5夹持在输出单元200的输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这将在下面描述(见图11)。如下所述,在传送方向上打印介质5夹持在输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的位置是夹持位置P5。夹持在输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的打印介质5通过从远离位置移动到切割位置的全切割刀片140在全切割位置P3处被切割(参见图12)。夹持在夹持位置P5的打印介质5由输出单元200朝向输出开口11传送。
在下面的描述中,在传送方向上从全切割位置P3到夹持位置P5的距离将被称为“第一距离”(图7中的尺寸L1)。在传送方向上从全切割位置P3到被完全切割且在传送方向上位于全切割位置P3的下游的打印介质5的后端部分(即,下面将描述的前导打印介质5A的后端部分)的距离,将被称为“第二距离”(图15中的尺寸L2)。在传送方向上从打印位置P1到全切割位置P3的距离将被称为“第三距离”(图7中的尺寸L3)。在传送方向上从打印位置P1到夹持位置P5的距离将被称为“第四距离”(图7中的尺寸L4)。在传送方向上从打印位置P1到前导打印介质5A的后端部分的距离将被称为“第五距离”(图22中的尺寸L5)。第二距离和第五距离中的每一个根据通过输出单元200排出位于全切割位置P3的下游的打印介质5的距离而改变(即,根据将在下面描述的主处理中的S31,S33和S37的处理)。
接下来将参考图3-7详细描述输出单元200的构造。图4省略了输出单元200的第三框架213,引导框架214和位置检测传感器295的图示。如图2所示,输出单元200设置在外壳2中、位于输出开口11的后部并且在传送方向上在切割单元100的下游(即,在切割单元100的前面)的位置处。
如图3和4所示,输出单元200包括固定框架210,输出辊220,相对辊230,输出马达299,第一联接机构280,移动机构250,第二联接机构240和位置检测传感器295。固定框架210固定在外壳2中、在靠近输出开口11的后部分的位置处,并且包括第一框架211,第二框架212和第三框架213。
第一框架211设置在输出单元200的下部,并且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第二框架212和第三框架213中的每一个从第一框架211向上延伸并且在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第三框架213位于第二框架212的左侧并且与第二框架212相对,其间具有预定空间。第二框架212和第三框架213之间的空间是通道开口201。通道开口201形成在带输出开口73和输出开口11之间(见图6和7)。打印介质5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向前传送,以便依次通过带输出开口73,通道开口201和输出开口11。
输出辊220设置在通道开口201的左侧(见图6和7)。输出辊220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柱形弹性构件,并设置在孔213A中(见图6和7)。孔213A在左右方向上穿过第三框架213的后端部分形成,以便以在侧视图中在上下方向上伸长的矩形形状延伸。
相对辊230设置在通道开口201的右侧(见图6和7)。相对辊230位于输出辊220的右侧并与输出辊220相对,其间具有通道开口201。相对辊230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设置在孔212A中。相对辊230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均匀间隔开的多个柱形弹性构件。孔212A在左右方向上穿过第二框架212的后端部分形成,以便以在侧视图中在上下方向上伸长的矩形延伸。相对辊230的左端部分位于第二框架212的左表面的左侧。旋转轴230A可旋转地插入相对辊230的中心孔中。旋转轴230A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柱形构件。旋转轴230A的相对的端部固定到孔212A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的内壁。
输出马达299是固定到第一框架211的左端部分的DC马达。输出马达299的输出轴299A从输出马达299向下延伸。输出马达299能够在仰视图中在逆时针方向(由箭头R1指示)和顺时针方向(由箭头R2指示)中的任何一个方向上旋转输出轴299A。在下文中,输出马达299的操作可以被称为“正向旋转”,其中输出马达299被驱动以旋转,以使输出轴299A在仰视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输出马达299的操作可以被称为“反向旋转”,其中输出马达299被驱动以旋转,以使输出轴299A在仰视图中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
第一联接机构280设置在输出单元200的下部分,并且将输出马达299和输出辊220彼此动力可传递地联接。第一联接机构280包括联接齿轮281-284,移动齿轮285和旋转轴285A。联接齿轮281-284和移动齿轮285中的每一个的旋转轴线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联接齿轮281是固定到输出轴299A的下端部分的正齿轮。
联接齿轮282设置在联接齿轮281的右前侧。联接齿轮282是由大直径齿轮和小直径齿轮构成的双齿轮。联接齿轮282的大直径齿轮的左后端部分与联接齿轮281的右前端部分接合。旋转轴282A可旋转地插入联接齿轮282的中心孔中。旋转轴282A是固定到第一框架211并从第一框架211向下延伸的圆柱形构件。联接齿轮283设置在联接齿轮282的右前侧。联接齿轮283是由大直径齿轮和小直径齿轮构成的双齿轮。联接齿轮283的大直径齿轮的左后端部分与联接齿轮282的小直径齿轮的右前端部分接合。旋转轴283A的下端部分插入并固定在联接齿轮283的中心孔中。旋转轴283A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穿过第一框架211。旋转轴283A的上端部分位于第一框架211的上表面的上方。旋转轴283A由第一框架211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283A的位于第一框架211上方的部分具有圆柱形状。旋转轴283A的位于第一框架211下方的部分具有D形切口形状。
联接齿轮284设置在联接齿轮283的右侧。联接齿轮284是由大直径齿轮和小直径齿轮构成的双齿轮。联接齿轮284的大直径齿轮的左端部分与联接齿轮283的小直径齿轮的右端部分接合。旋转轴284A可旋转地插入联接齿轮284的中心孔中。旋转轴284A是固定到第一框架211并从第一框架211向下延伸的圆柱形构件。移动齿轮285是设置在联接齿轮284后方的正齿轮。移动齿轮285的前端部分与联接齿轮284的小直径齿轮的后端部分接合。旋转轴285A与旋转轴230A平行地延伸。旋转轴285A的下端部分具有D形切口形状。旋转轴285A的与其下端部分不同的整个部分具有圆柱形形状。旋转轴285A的下端部分位于第一框架211的下方,并插入并固定在移动齿轮285的中心孔中。旋转轴285A向上延伸到孔213A的上端,并插入并固定在输出辊220的中心孔中。
第一框架211具有引导孔211A。引导孔211A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穿过第一框架211的位于联接齿轮284后方的部分。引导孔211A在平面图中沿着联接齿轮284的外周表面284B以弧形延伸,联接齿轮284的齿设置在该外周表面284B上(参见图7)。应注意,引导孔211A的被例如输出辊220隐藏的部分由图7中的虚线表示。旋转轴285A的位于移动齿轮285上方的部分插入引导孔211A中。旋转轴285A可沿引导孔211A在引导孔211A中移动。
移动机构250使输出辊220朝向和远离相对辊230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机构250使输出辊220在如图3和图6所示的输出辊220定位在相对辊230的左侧且与相对辊230接近或接触的位置(注意该位置在下文中称为“夹持位置”),和如图4和图7所示的输出辊220位于相对辊230的左侧且远离相对辊230的位置(注意该位置在下文中称为“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移动机构250包括转子251,偏心构件252和辊保持器255。转子251是设置在第一框架211的与联接齿轮283相对的一侧上的柱形构件。旋转轴283A的上端部分可旋转地插入转子251的中心孔中。偏心构件252是从转子251上的偏心于旋转轴283A的位置向上延伸的圆柱形构件。因此,随着转子251的旋转,偏心构件252在平面图中绕旋转轴283A旋转。
较大直径部分253设置在偏心构件252的下端部分处。较大直径部分253是偏心构件252和转子251的上表面固定到的部分。较大直径部分253的直径大于偏心构件252的直径并且在平面图中具有半圆形形状。较大直径部分253具有凹陷部分253A(参见图3)。凹陷部分253A从较大直径部分253的弧形部分朝向旋转轴283A(即,朝向偏心构件252的旋转中心)凹陷。推动构件297可与凹陷部分253A接合。推动构件297是固定到推动构件固定构件213B的扭转弹簧。推动构件固定构件213B设置在第三框架213的上表面上、在位于转子251的前上部分附近的位置处。推动构件297的两端向后延伸。当较大直径部分253位于旋转轴283A的右侧时,凹陷部分253A向右开口,使得推动构件297的端部分从其右侧与凹陷部分253A接合(参见图3)。当较大直径部分253位于旋转轴283A的左侧时,凹陷部分253A向左开口,使得推动构件297的该端部分与凹陷部分253A(未示出)分离。
如图5所示,辊保持器255包括第一构件260,第二构件270和推动构件256(参见图4)。第一构件260具有在正视图中向右开口的U形。接合孔262分别形成在第一构件260的上壁部分260A和下壁部分260B中。注意,图5省略了形成在壁部分260A中的接合孔262的图示。每个接合孔262在上下方向上延伸通过壁部分260A,260B中相应的一个的左端部分。每个接合孔262具有在平面图中在左右方向上伸长的矩形形状。壁部分260B具有凹陷部分263。凹陷部分263从壁部分260B的右端部分向左凹陷。
突起265和检测件269设置在壁部分260C上,壁部分260C作为第一构件260的左部分。突起265从壁部分260C的前表面的右端部分向前突出。突起265具有第一支撑孔266。第一支撑孔266在上下方向上穿过突起265形成,并在前后方向上伸长。偏心构件252(参见图3)插入第一支撑孔266中。第一支撑孔266支撑偏心构件252,使得偏心构件252可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检测件269从壁部分260C的左表面的上端部分向左延伸,然后向上延伸。
第二构件270具有在正视图中向右开口的U形。第二构件270小于第一构件260。第二构件270设置在第一构件260的凹陷部分的内侧。输出辊220(参见图4)设置在第二构件270的凹陷部分中,即,在第二构件270的上壁部分270A和下壁部分270B之间。第二构件270的右端部分用作辊保持器255的右端部分。输出辊220的右端部分位于辊保持器255的右端部分的右侧。第二支撑孔271形成在相应的壁部分270A,270B中。每个第二支撑孔271在上下方向上延伸通过壁部分270A,270B中的相应的一个的右端部分。每个第二支撑孔271在前后方向上伸长。旋转轴285A插入第二支撑孔271中。第二支撑孔271支撑旋转轴285A,使得旋转轴285A可旋转和在前后方向上可移动。
接合件274设置在相应的壁部分270A,270B上。注意,图5省略了设置在壁部分270A上的接合件274的图示。接合件274的形状类似于从相应的壁部分270A,270B的左端部分向左突出并且彼此背离的钩。每个接合件274的钩状部分与相应的一个接合孔262接合,以便可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利用这种结构,第二构件270由第一构件260支撑,以便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即在朝向和远离相对辊230的方向上)移动。
如图4所示,推动构件256设置在壁部分260C的右表面和第二构件270的左壁部分270C的左表面之间。推动构件256是压缩螺旋弹簧,其相对于第一构件260朝向相对辊230向右推动第二构件270。因此,在向左的力不作用在第二构件270上的情况下,第二构件270通过推动构件256的推动力保持在每个接合件274的钩状部分与相应的一个接合孔262的右端部分接触的位置。
如图3,图6和图7所示,辊保持器255设置在第三框架213的左表面的后方并且位于引导框架214的内侧。引导框架214从第三框架213向左延伸。当从左侧观察时,引导框架214具有沿辊保持器255的形状延伸的大致矩形形状。引导框架214具有开口214A,214B。开口214A在引导框架214的前下角部分向前开口。突起265从开口214A向前突出。开口214B在引导框架214的左端处向左开口。检测件269从开口214B向左突出。引导框架214在左右方向上线性地引导辊保持器255。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联接机构240设置在输出单元200的下部分处,并且构造成将输出马达299和移动机构250彼此动力可传递地联接。第二联接机构240包括联接齿轮281-283,旋转轴283A和单向离合器290。也就是说,联接齿轮281-283将输出马达299和输出辊220彼此动力可传递地联接,并且将输出马达299和移动机构250动力可传递地联接。
单向离合器290设置在转子251的内壁和旋转轴283A的上端部分之间。在图3中,单向离合器290和旋转轴283A的位于联接齿轮283,第一框架211和转子251内的部分由虚线表示。
当输出马达299反向旋转时,单向离合器290将输出马达299和转子251彼此动力可传递地联接。当输出马达299正向旋转时,单向离合器290使输出马达299和转子251之间的动力传递脱离(即,单向离合器290使输出马达299和转子251彼此断开联接)。在本实施例中,当输出马达299反向旋转时(如箭头R2所示),旋转轴283A在仰视图中通过联接齿轮281-283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当旋转轴283A在仰视图中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单向离合器290使转子251与旋转轴283A一起旋转。当输出马达299正向旋转时(如箭头R1所示),旋转轴283A在仰视图中通过联接齿轮281-283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当旋转轴283A在仰视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单向离合器290使转子251相对于旋转轴283A空转。
如图3所示,位置检测传感器295固定到引导框架214上方的第三框架213的左表面。位置检测传感器295是开关传感器并包括可移动件295A。可移动件295A设置在检测件269的上端部分的右侧。可移动件295A总是被向左推动并接合在预定的接合位置。当可移动件295A向右枢转到预定的可移动位置时,位置检测传感器295输出检测信号。位置检测传感器295检测输出辊220是否位于夹持位置。
接下来将参考图3和4描述在输出马达299正向旋转的情况下输出单元200的部件的操作。由输出马达299正向旋转(如箭头R1所示)产生的驱动力通过第一联接机构280依次经由联接齿轮281,282,283,284、移动齿轮285和旋转轴285A从输出轴299A传递到输出辊220。应注意,由输出马达299正向旋转产生的驱动力在下文中可称为“由输出马达299产生的正向驱动力”。因此,当输出马达299正向旋转时,输出辊220在仰视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由箭头R3表示)。输出辊220的该旋转方向在下文中可以称为“排出方向”。当打印介质5与在排出方向上旋转的输出辊220接触时,打印介质5被向前传送。
由输出马达299产生的正向驱动力通过第二联接机构240从输出轴299A依次传递到联接齿轮281,282,283和旋转轴283A。在这种情况下,单向离合器290使输出马达299和转子251之间的动力传递脱离,使得由输出马达299产生的正向驱动力不从旋转轴283A传递到转子251。因此,即使输出马达299正向旋转,转子251也不旋转。因此,打印机1可以使输出马达299正向旋转,以在输出辊220保持在其位置的状态下使输出辊220在排出方向上旋转。也就是说,打印机1可以正向旋转输出马达299以使输出辊220在排出方向上旋转,而输出辊220不会在夹持位置(见图3和6)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见图4和图7)。
接下来将参考图3,4,6和7描述在输出马达299反向旋转的情况下输出单元200的部件的操作。如图3和4所示,由反向旋转输出马达299产生的驱动力(如箭头R2所示)通过第一联接机构280依次经由联接齿轮281,282,283,284、移动齿轮285和旋转轴285A从输出轴299A传递到输出辊220。应注意,由反向旋转的输出马达299产生的驱动力在下文中可称为“由输出马达299产生的反向驱动力”。因此,当输出马达299反向旋转时,输出辊220在仰视图中在顺时针方向上(即,与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如箭头R4所示)。输出辊220的该旋转方向在下文中可以称为“返回方向”。
由输出马达299产生的反向驱动力通过第二联接机构240从输出轴299A依次传递到联接齿轮281,282,283和旋转轴283A。在这种情况下,单向离合器290将输出马达299和转子251彼此动力可传递地联接,使得由输出马达299产生的反向驱动力从旋转轴283A传递到转子251。因此,当输出马达299反向旋转时,转子251在仰视图中在顺时针方向上绕旋转轴283A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偏心构件252在仰视图中在顺时针方向上绕旋转轴283A旋转。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6和7所示,偏心构件252在第一支撑孔266中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同时向左或向右按压突起265。该操作使辊保持器255沿引导框架214在引导框架214中向左或向右移动。随着辊保持器255的向左或向右移动,相应的第二支撑孔271(见图5)的内壁或凹陷部分263(见图5)向左或向右按压旋转轴285A。旋转轴285A的向左或向右移动使输出辊220在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因此,打印机1可以反向旋转输出马达299,以使移动机构250使输出辊220在夹持位置(见图6)和释放位置(见图7)之间移动。
在输出辊220在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的情况下,旋转轴285A沿着引导孔211A移动,同时在第二支撑孔271中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参见图5)。也就是说,旋转轴285A沿着联接齿轮284的外周表面284B移动。因此,当输出辊220从释放位置移动到夹持位置时,输出辊220从相对辊230的略微左前侧斜向地接近相对辊230(参见图7)。移动齿轮285与旋转轴285A一起沿着联接齿轮284的外周表面284B移动。因此,移动齿轮285在移动齿轮285与联接齿轮284接合的状态下移动。因此,输出辊220在输出马达299和输出辊220通过第一联接机构280保持动力可传递地彼此联接的状态下在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即,即使当输出辊220位于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中的任何一个时,输出马达299和输出辊220也通过第一联接机构280动力可传递地彼此联接。
当输出辊220位于夹持位置时,打印介质5被夹持在输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在打印介质5不位于输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的情况下,输出辊220与相对辊230接触。应注意,输出辊220可以以小于打印介质5的厚度的距离与相对辊230相对。当输出辊220位于释放位置时,输出辊220位于打印介质5的左侧并与打印介质5分离。在下文中,在传送方向上打印介质5夹持在输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的位置可以被称为“第二夹持位置P5”。打印介质5夹持在输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的载荷可以被称为“第二夹持位置P5处的夹持载荷”。
如图7所示,当偏心构件252位于旋转轴283A的左侧时,偏心构件252位于偏心构件252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区域的左端。在这种情况下,辊保持器255位于辊保持器255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区域的左端,并且输出辊220位于释放位置。当偏心构件252在该状态下在平面图中绕旋转轴283A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偏心构件252在第一支撑孔266中向后移动的同时向右按压突起265。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构件260,第二构件270和输出辊220一起向右移动,直到输出辊220位于夹持位置,即,直到输出辊220位于打印介质5被夹持在输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偏心构件252到达偏心构件252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区域的右端之前,输出辊220位于打印介质5被夹持在输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的位置,即夹持位置。在输出辊220位于夹持位置之后,当偏心构件252移动到偏心构件252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区域的右端时,第一构件260向右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构件270和输出辊220的向右移动被相对辊230阻止。也就是说,第一构件260抵抗推动构件256的推动力接近第二构件270和输出辊220。因此,在偏心构件252在偏心构件252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区域的左端和右端之间移动的情况下,第一构件260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量大于输出辊220和第二构件270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量。
在第一构件260抵抗推动构件256的推动力朝向第二构件270和输出辊220移动的情况下,用于将输出辊220朝向相对辊230推动的推动构件256的推动力增加。该构造使得打印机1能够根据偏心构件252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来调节第二夹持位置P5处的夹持载荷。当输出辊220位于夹持位置时,从相对辊230到第一构件260的距离由打印介质5的厚度确定。打印介质5的厚度的增加减小了从第二构件270到第一构件260的距离,并因此增加了推动构件256的推动力。该构造使得打印机1能够根据打印介质5的厚度改变第二夹持位置P5处的夹持载荷。
如图3所示,当输出辊220位于夹持位置时,较大直径部分253位于旋转轴283A的右侧。因此,推动构件297与凹陷部分253A接合。在这种情况下,推动构件297将大直径部分253斜向地向其左前侧推动。也就是说,推动构件297在仰视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推动转子251。当转子251在仰视图中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推动构件297限制输出辊220从夹持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在仰视图中,推动构件297的推动力小于使转子251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所需的力。因此,输出辊220通过推动构件297的推动力保持在夹持位置。
当输出辊220位于释放位置时,检测件269位于可移动件295A(未示出)的左侧并与可移动件295A分离。在输出辊220从释放位置移动到夹持位置的过程中,检测件269向右按压可移动件295A。当输出辊220移动到夹持位置时,可移动件295A在被检测件269向右按压的同时枢转到可移动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当偏心构件252位于偏心构件252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区域的右端时,检测件269位于检测件269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区域的右端。在这种情况下,可移动件295A位于可移动位置。该构造使得位置检测传感器295能够通过检测检测件269(即,第一构件260)是否位于检测件269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区域的右端来检测输出辊220是否位于夹持位置。
接下来将参考图8描述打印机1的电子构造。打印机1包括CPU 81。CPU 81用作被构造为控制打印机1并执行下面将描述的主处理的处理器。连接到CPU 81的设备包括闪存82,ROM 83,RAM 84,热头60,传送马达68,切割马达105,输出马达299,输入接口4,位置检测传感器295,和取出检测传感器32。例如,闪存82是存储用于CPU 81执行主处理的程序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ROM 83是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存储CPU 81执行各种程序所需的各种参数。RAM 84是易失性存储介质,其存储诸如与计时器和计数器有关的数据的临时数据。
CPU 81控制热头60,传送马达68,切割马达105和输出马达299的驱动。输入接口4将用户输入的信息输出到CPU 81。位置检测传感器295将检测信号输出到CPU 81。例如,取出检测传感器32设置在夹持位置P5的下游。取出检测传感器32是透射型的光传感器,并且检测打印介质5是否存在于位于全切割位置P3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的位置处。具体地,在打印介质5存在于位于全切割位置P3的下游的位置处的情况下,取出检测传感器32输出ON信号。在位于全切割位置P3的下游的位置处不存在打印介质5的情况下,取出检测传感器32输出OFF信号。
接下来将参考图9-23描述主处理。在建立打印机1的打印准备状态之后,用户打开打印机1的电源。当打印机1的电源接通时,CPU 81通过将存储在闪存82中的程序传送到RAM84来启动主处理。在主处理开始时,打印介质5的前端部分位于输出开口11中。
在主处理开始时,打印机1处于其初始状态。在打印机1处于初始状态的情况下,切割单元100和输出单元200中的每一个处于其初始状态。在切割单元100处于初始状态的情况下,全切割刀片140位于远离位置。在输出单元200处于初始状态的情况下,输出辊220位于释放位置。在主处理开始时,打印介质5的前端部分位于夹持位置P5的前侧(见图10)。
如图9所示,主处理从S11开始,在该处CPU 81接受打印介质5的排出距离。打印介质5的排出距离是被完全切割并且位于全切割位置P3的下游的打印介质5(即,将在下面描述的前导打印介质5A)将由输出单元200向前传送的距离。例如,用户操作输入接口4以输入小于第一距离且大于零的距离作为排出距离。结果,CPU 81获得选择性地设定的排出距离。注意,用户可以向输入接口4输入零作为排出距离。
在S13处,CPU 81接受表示打印模式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打印模式包括高速模式和正常模式。在高速模式下在打印介质5上连续打印所需的时间长度小于在正常模式下在打印介质5上连续打印所需的时间长度。例如,用户操作输入接口4以将指示正常模式的信息输入为期望的打印模式,由此CPU 81接受指示正常模式的信息。
在S15处,CPU 81接受前端定位操作的有无。在该示例中,允许用户操作输入接口4以输入指示是否要执行前端定位操作的信息。例如,当用户操作输入接口4以输入指示不执行前端定位操作的信息时,CPU 81接受不执行前端定位操作。在该示例中,当在S13处CPU81接受指示高速模式的信息时,不管用户的输入如何,CPU 81都不能接受指示要执行前端定位操作的信息,并且仅接受指示不执行前端定位操作的信息。
在S17处,CPU 81接受打印信息。例如,CPU 81接收从外部终端发送的打印信息。在S19处,CPU 81确定在S15处CPU 81是否已接收到指示要执行前端定位操作的信息。在该示例中,在S15处CPU 81尚未接收到指示要执行前端定位操作的信息(S19:否)。因此,在S23处,CPU 81控制传送马达68和热头60以在打印介质5上执行打印。例如,CPU 81使传送马达68在向前传送方向上旋转。压辊65,传送辊66和驱动辊72旋转以向前传送打印介质5。在该传送期间,热头60在被向前传送的打印介质5上打印由在S17处接收到的打印信息表示的字符。在该示例中,打印介质5的前端部分从输出开口11排出到其前侧(见图11)。
在S25处,CPU 81控制输出马达299以将输出辊220移动到夹持位置。具体地,CPU81反向旋转输出马达299以将输出辊220移动到夹持位置。其上打印有字符的打印介质5夹持在输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见图11)。
在S27处,CPU 81控制切割马达105以使全切割刀片140从远离位置移动到切割位置。结果,其上打印有字符的打印介质5被完全切割(见图12)。在下文中,在执行S27的处理之后位于全切割位置P3的下游的打印介质5的一部分将被称为“前导打印介质5A”,并且在执行S27的处理之后位于全切割位置P3的上游的打印介质5的一部分将被称为“后续打印介质5B”。
在S29处,CPU 81控制切割马达105以使全切割刀片140从切割位置移动到远离位置。全切割刀片140向左移动远离固定刀片179(见图14)。
如图12所示,在S31处,CPU 81确定在S11处接受了的排出距离是否等于零。当在S11处用户输入大于零的排出距离时(S31:否)时,在S33处CPU 81控制输出马达299以开始排出前导打印介质5A。输出马达299正向旋转以开始使输出辊220在排出方向上旋转。输出辊220在排出方向上的旋转向前传送前导打印介质5A。因此,前导打印介质5A的后端部分向前移动远离全切割位置P3(见图14)。
在S35处,CPU 81确定是否接受了指示高速模式的信息。当在S13处接受到指示正常模式的信息时(S35:否),在S37处CPU 81控制输出马达299以完成排出前导打印介质5A。例如,CPU 81将与在S11处接受的排出距离对应的驱动信号输入到输出马达299,然后停止输出马达299的正向旋转。由于在S11处接受的排出距离小于第一距离,所以前导打印介质5A的后端部分停止在传送方向上的后端部分不从输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出来的位置(见图14)。
在S39处,CPU 81确定在S15处CPU 81是否已经接受了指示要执行前端定位操作的信息。当在S15处CPU 81尚未接受指示要执行前端定位操作的信息时(S39:否),在S43处,CPU 81获得后续打印介质5B将被传送到下游的传送距离。在该示例中,CPU 81基于在S11接受的排出距离、指示由在S13处接受的信息指示的打印模式的信息以及关于是否在S41处执行前端定位操作(将在下面描述)的信息,来获得传送距离。例如,在在S13处接受指示正常模式的信息的情况下,例如在S43处获得的传送距离小于第二距离(即,在S43处获得的传送距离小于第一距离)。基于在S11处接受的排放距离计算该传送距离。也就是说,CPU 81计算后续打印介质5B的前端部分不接触前导打印介质5A的后端部分的这样的传送距离。注意,下面将描述在S13处接受指示高速模式的信息的情况下获得的传送距离。
在S45处,CPU 81控制传送马达68和热头60,以在向前传送后续打印介质5B的同时在后续打印介质5B上进行打印。在后续打印介质5B向前传送在S43处获得的传送距离之后,CPU 81停止传送马达68和热头60。由于该传送距离小于第二距离,所以向后传送的后续打印介质5B的前端部分位于前导打印介质5A的后端部分的后侧(见图15)。注意,在S45处向前传送后续打印介质5B的速度小于在S33和S37的处理中向前传送前导打印介质5A的速度。在该示例中,在后续打印介质5B的下游部分上没有打印字符,并且字符被打印在后续打印介质5B的上游部分上。
在S47处,CPU 81确定在S13接受的信息是否指示高速模式。由于在S13处接受指示正常模式的信息(S47:否),因此在S51处,CPU 81基于取出检测传感器32的检测结果确定是否取出前导打印介质5A。在取出检测传感器32输出ON信号的同时(S51:否),CPU 81等待。当用户取出前导打印介质5A时,从取出检测传感器32输出的信号从ON信号切换到OFF信号(S51:是)。
在S53处,CPU 81控制输出马达299以将输出辊220移动到释放位置。输出辊220向左移动远离相对辊230(见图16)。在S55处,CPU 81在后续打印介质5B上重新开始打印。也就是说,CPU 81控制传送马达68和热头60,以在向前传送后续打印介质5B的同时在后续打印介质5B上执行打印。当在S45处CPU 81在后续打印介质5B被向前传送在S43处获得的传送距离之后停止传送马达68和热头60时,在S55处CPU 81对后续打印介质5B执行剩余打印以在后续打印介质5B上完成打印。结果,如图10所示,后续打印介质5B的前端的位置在传送方向上位于夹持位置P5的下游。
在S57处,CPU 81确定是否要完成打印操作。例如,在还没有对预定数量的打印介质5执行打印的情况下,CPU 81确定不要完成打印操作(S57:否),并且该流程返回到S25。此后,作为S27的处理的结果,位于全切割位置P3的前侧的后续打印介质5B变为新的前导打印介质5A,并且位于全切割位置P3后侧的后续打印介质5B成为新的后续打印介质5B。当已经对预定数量的打印介质5执行了打印时,CPU 81确定是否要完成打印操作(S57:是),并且主处理结束。
注意,用户可以在S11处操作输入接口4以在主处理中输入零作为排出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在执行S13-S29的处理之后,CPU 81确定在S11接受的排出距离等于零(S31:是)。CPU 81执行S39和S41的处理。在S43处获得的传送距离可以小于第一距离并且大于第二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在后续打印介质5B上打印之后(S45),后续打印介质5B的前端部分在左右方向上与前导打印介质5A的后端部分重叠(见图17)。即使在S11处接受零作为排出距离的情况下,输出马达299停止的状态也在S31处保持。也就是说,在S31处,前导打印介质5A被保持夹持在输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
接下来将参考图9,10,12,14和18描述在接受指示高速模式的信息的情况下的主要处理。注意,简化或省略了与在上述主处理中执行的相同处理的说明。主处理开始时的打印机1处于打印准备状态,打印介质5处于图10所示的状态。
CPU 81接受小于第一距离且大于零的距离作为排出距离。在S13处,CPU 81接受指示高速模式的信息,并且在S15处,CPU 81接受指示不进行前端定位操作的信息。CPU 81执行S19-S27的处理。在S27处,创建前导打印介质5A和后续打印介质5B(参见图12)。在执行S29和S31的处理之后,在S33处CPU 81控制输出马达299以开始排出前导打印介质5A。前导打印介质5A由输出单元200向前传送(如图18中的箭头D1所示)。
由于在S13处接受指示高速模式的信息(S35:是),因此该流程进入S39。由于在S15处接受指示不执行前端定位操作的信息(S39:否),因此CPU 81获得后续打印介质5B的传送距离。当接受指示高速模式的信息时(S13),在S43处CPU 81获得小于第二距离的距离作为传送距离。基于在S11处接受的传送距离计算该传送距离。在S45处,CPU 81在后续打印介质5B上进行打印。向前传送后续打印介质5B(如图18中的箭头D2所示)。后续打印介质5B被向前传送的速度小于前导打印介质5A被向前传送的速度。因此,即使在前导打印介质5A的向前传送期间,后续打印介质5B也不接触向前传送的前导打印介质5A。
由于在S13处接受指示高速模式的信息(S47:是),因此在S49处,CPU 81控制输出马达299,以在后续打印介质5B上打印结束之后完成排出前导打印介质5A。例如,图14示出了在执行S49的处理之后前导打印介质5A和后续打印介质5B之间的位置关系。CPU 81执行S51-S57的处理。
接下来将参考图10,20和23描述在接受指示要执行前端定位操作的信息的情况下的主处理。注意,简化或省略了与在上述主处理中执行的相同处理的说明。在主处理开始时,打印机1处于打印准备状态,打印介质5处于图10所示的状态。
在S11处,CPU 81接受小于第一距离且大于零的距离作为排出距离。在S13处,CPU81接受指示正常模式的信息,并且在S15处,CPU 81接受指示要进行前端定位操作的信息。CPU 81确定接受指示要执行前端定位操作的信息(S19:是),并且在S21处执行打印介质5的前端定位操作。CPU 81在向后传送方向上旋转传送马达68,同时获得取出检测传感器32的检测结果。压辊65,传辊66和驱动辊72旋转以向后传送打印介质5。在取出检测传感器32输出的信号从ON信号切换到OFF信号之后,CPU 81以预定的驱动量驱动输出马达299。然后CPU81停止输出马达299的驱动。在该例子中,打印介质5的前端部分位于辊夹持位置P2和打印位置P1之间(见图19)。
在S23处,CPU 81在打印介质5上进行打印。CPU 81驱动传送马达68预定量,以将打印介质5向前传送预定的传送距离。然后,CPU 81停止驱动传送马达68。在S23处向前传送打印介质5的距离在执行前端定位操作的情况和不执行前端定位操作的情况之间是不同的。在该示例中,在S23处,已经打印的打印介质5的前端部分定位在夹持位置P5的前侧(参见图20)。在S25处,CPU 81控制输出马达299以将输出马达299移动到夹持位置。已经打印的打印介质5被夹持在输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见图20)。
在S27处,CPU 81驱动切割马达105以将全切割刀片140移动到切割位置。全切割刀片140完全切割打印介质5(参见图21)。在S29处,CPU81驱动切割马达105以将全切割刀片140移动到远离位置。由于在S11接受的排出距离大于零(S31:否),因此在S33处,CPU 81控制输出马达299以开始排出前导打印介质5A。由于指示正常模式的信息被接受作为打印模式(S35:否),因此在S37处,CPU 81停止输出马达299的驱动。
由于接受了指示要执行前端定位操作的信息(S39:是),因此在S41处,CPU 81控制传送马达68以对后续打印介质5B执行前端定位操作。例如,在S41处,CPU 81将后续打印介质5B向后传送小于第三距离且大于零的距离。在执行S41的处理之后,后续打印介质5B的前端部分在传送方向上位于辊夹持位置P2和打印位置P1之间(见图22)。在执行前端定位操作的情况下,在S43处,CPU 81计算并获得小于第五距离且大于零的距离,作为后续打印介质5B的传送距离。
在S45处,CPU 81在后续打印介质5B上进行打印。在将后续打印介质5B向前传送在S43处获得的传送距离之后,CPU 81停止传送马达68和热头60。在S45的处理结束时,后续打印介质5B的前端部分位于前导打印介质5A的后端部分的后侧(见图23)。由于在S11处接受了指示正常模式的信息(S47:否),因此CPU 81执行S49-S57的处理。
在要执行前端定位操作的主处理中,在S11处,CPU 81可以接受零作为排出距离,并且在S43处,CPU 81获得小于第四距离并且大于第五距离的传送距离。在这种情况下,作为S45的处理的结果,后续打印介质5B的前端部分在左右方向上与前导打印介质5A的后端部分重叠(见图17)。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中,即使在CPU 81控制输出马达299开始排出前导打印介质5A之后(S31,S33,S37),前导打印介质5A也保持被夹持在输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在前导打印介质5A被夹持的状态下,在S45处,CPU 81在后续打印介质5B上进行打印,同时传送后续打印介质5B。与在前导打印介质5A从输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出来之后CPU 81传送后续打印介质5B并在后续打印介质5B上进行打印的情况相比,在后续打印介质5B上的打印开始时刻更早。因此,在后续打印介质5B上打印结束的时刻更早。这使得打印机1能够在打印介质5上进行短时间的打印。
当接受了指示正常模式的信息(S11),并且不执行前端定位(S39:否)时,在S45处传送后续打印介质5B的传送距离小于第二距离并且大于零。因此,在S45处向下游传送的后续打印介质5B的前端部分难以接触前导打印介质5A的后端部分。这使得打印机1能够稳定地传送后续打印介质5B。
在用户已操作输入接口4以输入大于零且小于第一距离的距离的情况下(S11),CPU 81控制输出马达299以排出前导打印介质5A(S31,S33,S37)。由于CPU 81向下游传送前导打印介质5A,因此在S45处传送的后续打印介质5B难以与前导打印介质5A接触。这使得打印机1能够稳定地传送后续打印介质5B。
在用户已操作输入接口4以输入正常模式作为指示打印模式的信息的情况下(S13),在S45处,CPU 81在控制输出马达299以完成排出前导打印介质5A之后,开始在后续打印介质5B上执行打印。因此,在S45处传送的后续打印介质5B变得难以接触前导打印介质5A。这使得打印机1能够稳定地传送后续打印介质5B。
在用户已操作输入接口4以输入指示高速模式的信息的情况下(S13),在S45处,CPU 81在输出马达299开始排出前导打印介质5A(S33)之后,并且在输出马达299排出前导打印介质5A结束(S49)之前开始传送打印介质5。因此,在后续打印介质5B上开始打印的时刻更早。这使得打印机1能够在打印介质5上执行更短时间的打印。
响应于S31的处理而排出的后续打印介质5B的速度大于在S45处传送的后续打印介质5B的速度。因此,后续打印介质5B变得难以接触前导打印介质5A。这使得打印机1能够稳定地传送后续打印介质5B。
在S45处,CPU 81在将全切割刀片140移动到远离位置(S29)之后,开始传送后续打印介质5B。这使得后续打印介质5B难以接触全切割刀片140,使得打印机1能够稳定地传送后续打印介质5B。
即使在CPU 81控制输出马达299以排出前导打印介质5A(S33,S37)之后,前导打印介质5A也被保持夹持在输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在前导打印介质5A被夹持的状态下,在S41处,CPU 81向后传送后续打印介质5B。当与前导打印介质5A从输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出来之后CPU 81向后传送后续打印介质5B的情况相比,在后续打印介质5B上开始打印的时刻更早。因此,在后续打印介质5B上打印结束的时刻更早。这使得打印机1能够在打印介质5上进行短时间的打印。
在S41处,CPU 81将后续打印介质5B向后传送小于第三距离的距离。由于后续打印介质5B在传送方向上向后传送的距离小于第三距离并且大于零,因此后续打印介质5B的前端部分难以移动到位于打印位置P1上游的位置。因此,后续打印介质5B的前端部分难以从压辊65和热头60之间出来。这使得打印机1能够在S49处向下游稳定地传送后续打印介质5B。
在S45处,CPU 81将前导打印介质5A传送小于第四距离且大于零的距离。由于前导打印介质5A的该传送距离小于第四距离,因此打印机1可以防止前导打印介质5A的后端部分被后续打印介质5B的前端部分过度推动。
在执行前端定位的情况下(S41),在S45处,CPU 81向下游传送前导打印介质5A小于第五距离的距离。因此,前导打印介质5A的后端部分难以接触在S45处传送的后续打印介质5B的前端部分。这使得打印机1能够稳定地传送后续打印介质5B。
在S11处,用户可以操作输入接口4以输入后续打印介质5B的排出距离。CPU 81将前导打印介质5A排出选择性设定的排出距离(S31,S33,S37)。由于用户可以设定前导打印介质5A的传送距离,因此增加了打印机1的实用性。
即使当输出马达299正向旋转时,输出马达299和移动机构250之间的动力传递也通过单向离合器290脱离。因此,移动机构250不使输出辊220在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该构造使得打印机1能够在输出辊220被保持在预定位置的状态下使输出辊220在排出方向上(由箭头R3指示)旋转。也就是说,通过控制一个输出马达299的旋转方向,打印机1可以控制输出辊220在排出方向上的旋转和输出辊220在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的移动。这消除了打印机1包括用于使输出辊220在排出方向上旋转的马达和用于使输出辊220在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的马达的需要。这可以减少打印机1的尺寸增加。
第一联接机构280包括联接齿轮284和移动齿轮285。联接齿轮284可动力传递地联接到输出马达299。移动齿轮285设置在输出辊220的旋转轴285A上并与联接齿轮284接合。在输出辊220移动到夹持位置的情况和输出辊220移动到释放位置的情况中的任一情况下,移动机构250使输出辊220的旋转轴285A沿着外周表面284B移动,在该外周表面284B上设置有联接齿轮284的齿。因此,在移动齿轮285与联接齿轮284接合的状态下,输出辊220移动到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中的任何一个。结果,即使当输出辊220移动到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中的任何一个时,由输出马达299产生的驱动力也被依次传递到联接齿轮284,移动齿轮285和输出辊220。因此,即使在输出辊220位于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中的任何一个的情况下,打印机1也可以驱动输出马达299以使输出辊220在排出方向上旋转(由箭头R3表示)。
打印机1包括第一框架211。第一框架211具有引导孔211A。引导孔211A沿外周表面284B延伸。输出辊220的旋转轴285A插入引导孔211A中。利用这种构造,在输出辊220移动到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中的任何一个的情况下,引导孔211A沿着联接齿轮284的外周表面284B引导输出辊220的旋转轴285A。因此,在输出辊220移动到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中的任何一个的情况下,打印机1可靠地保持移动齿轮285与联接齿轮284接合。
移动机构250包括转子251,偏心构件252和辊保持器255。转子251通过第二联接机构240联接到输出马达299。偏心构件252固定到转子251,以便偏心于转子251的旋转轴283A。辊保持器255具有第一支撑孔266和第二支撑孔271。第一支撑孔266支撑偏心构件252。第二支撑孔271支撑输出辊220的旋转轴285A,使得旋转轴285A可旋转。因此,辊保持器255支撑输出辊220。当转子251通过输出马达299旋转时,偏心构件252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结果,偏心构件252使辊支持器255在左右方向上移动。辊支持器255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使输出辊220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因此,移动机构250能够将输出辊220移动到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中的任何一个。
偏心构件252由第一支撑孔266支撑,以便可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输出辊220的旋转轴285A由第二支撑孔271支撑,以便可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打印机1的前后方向与转子251的旋转轴283A延伸的方向(打印机1的上下方向)和辊支持器255移动的方向(打印机1的左右方向)分别正交。利用这种构造,即使在偏心构件252绕转子251的旋转轴283A旋转,并且输出辊220的旋转轴285A绕联接齿轮284的旋转轴284A旋转的情况下,旋转轴283A,285A可相对于辊保持器255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因此,在输出辊220在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的情况下,打印机1不需要使辊保持器255的移动方式与输出辊220和偏心构件252的移动方式相同。这增加了辊保持器255的设计灵活性。
在用户已操作输入接口4以输入大于零的排出距离的情况下(S11),CPU 81控制输出马达299以向前传送前导打印介质5A在S11处接受的排出距离(S33,S37),以建立其中前导打印介质5A被夹持在输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的状态。由于前导打印介质5A朝向输出开口11排出,因此更容易取出前导打印介质5A。也就是说,取出前导打印介质5A的时刻更早。这使得打印机1能够在打印介质5上进行短时间的打印。
在上述实施例中,热头60是打印装置的一个示例。切割单元100是全切割单元的一个示例。输出辊220是辊的一个示例。相对辊230是夹持构件的一个示例。输出马达299是马达的一个示例。固定刀片179是介质支撑件的一个示例。正向方向(由箭头R1指示)是正向方向的一个示例。反向方向(由箭头R2指示)是反向方向的一个示例。排出方向(由箭头R3指示)是第一方向的一个示例。第一联接机构280是第一联接机构的一个示例。夹持位置是第一位置的一个示例。释放位置是第二位置的一个示例。移动机构250是移动机构的一个示例。单向离合器290是切换机构的一个示例。第二联接机构240是第二联接机构的一个示例。联接齿轮284是第一齿轮的一个示例。旋转轴285A是辊的旋转轴的一个示例。移动齿轮285是第二齿轮的一个示例。外周表面284B是外周表面的一个示例。引导孔211A是引导孔的一个示例。第一框架211是引导构件的一个示例。转子251是转子的一个示例。旋转轴283A是转子的旋转轴的一个示例。偏心构件252是偏心构件的一个示例。第一支撑孔266是第一支撑件的一个示例。第二支撑孔271是第二支撑件的一个示例。辊保持器255是保持器的一个示例。打印机1的前后方向是第二方向的一个示例。
S27的处理是全切割处理的一个示例。S31,S33,S37的处理是特定处理的一个示例。S45的处理是打印和传送处理的一个示例。S41的处理是向后传送处理的一个示例。S11的处理是获得处理的一个示例。
虽然上面已经描述了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示实施例的细节,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各种变化和修改来实现。例如,打印介质5可以是柔性管而不是带。在S11处接收到的排出距离可以小于第二距离并且大于零。可以构造主处理,使得当接受了指示高速模式的信息时,前端定位操作是可接受的。在全切割刀片140从切割位置移动到远离位置之前,输出单元200可以排出后续打印介质5B(S33,S37)。可以在全切割刀片140从切割位置移动到远离位置之前开始在后续打印介质5B上打印(S43)。
在接受了指示正常模式的信息(S13),并且不执行前端定位(S39:否)的情况下,在S45处传送后续打印介质5B的传送距离可以是小于第一距离且大于第二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在S45处向下游传送的后续打印介质5B的前端部分被传送到与前导打印介质5A的后端部分在左右方向上重叠的位置(见图17)。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S45处传送后续打印介质5B的传送距离小于第一距离,因此打印机1可以防止前导打印介质5A的后端部分被后续打印介质5B的前端部分过度地向上游推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CPU 81在S25处控制输出马达299以将输出辊220移动到夹持位置,在S27处驱动切割马达105以使全切割刀片140完全切割打印介质5,在S33处控制输出马达299以开始排出前导打印介质5A,并且在S37处控制输出马达299以完成排出前导打印介质5A。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些处理。例如,在S27处切割打印介质5之后,CPU 81可以控制输出马达299暂时使输出辊220移动到释放位置,并且然后使输出辊220再次移动到夹持位置。在另一修改例中,CPU 81可以省略在S25处的处理不将输出辊220移动到夹持位置,并且可以在S27处驱动切割马达105以在输出辊220不位于夹持位置的状态下使全切割刀片140完全切割打印介质5。在该情况下,CPU 81控制输出马达299以在完成步骤S27处的处理之后使输出辊220移动到夹持位置。
关于排出距离的多条信息可以预先存储在闪存82中。在这种情况下,例如,CPU 81可以根据在S13处接受的打印模式从存储在闪存82中的排放距离中获得预定距离。CPU 81控制输出马达299以使所述前导打印介质5A排出所获得的排出距离(S33,S37)。在该修改例中,前导打印介质5A的排出距离是可变的,从而增加了打印机1的实用性。
取出检测传感器32可以设置在全切割刀片140的下游和输出辊220的上游。在这种情况下,取出检测传感器32能够检测打印介质5是否存在于全切割位置P3和夹持位置P5之间。例如,在在S11处接受的排放距离为零的情况下,CPU 81可以基于本修改例中的取出检测传感器32的检测结果(S51)来确定是否取出前导打印介质5A。
输出单元200可以包括与输出马达299不同的驱动装置和输出马达299。驱动装置的一个示例是螺线管,其使输出辊220在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输出马达299仅需要能够使输出辊220在排出方向和返回方向上旋转。在这种情况下,输出单元200可以不包括单向离合器290等。
诸如微计算机,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设备可以用作处理器,替代CPU 81。主处理由多个处理器执行,即,可以执行分布式处理。非易失性(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存储介质,只要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存储信息而不管存储信息的时段。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不包含易失性存储介质,例如,要发送的信号。例如,可以从连接到网络的服务器下载程序(即,程序可以作为传输信号传输)并存储到闪存82中。在这种情况下,程序至少需要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例如服务器中提供的硬盘驱动器。

Claims (23)

1.一种打印机,包括:
传送器,所述传送器被构造成传送打印介质;
打印装置,所述打印装置被构造成在由所述传送器传送的所述打印介质上执行打印;
全切割单元,所述全切割单元在传送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打印装置的下游,所述全切割单元被构造成完全切割所述打印介质;
辊,所述辊在所述传送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全切割单元的下游;
夹持构件,所述夹持构件被构造成与所述辊配合,以将所述打印介质夹持在其间;
马达,所述马达被构造成驱动所述辊;和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执行:
全切割处理,在所述全切割处理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全切割单元以将所述打印介质完全切割成前导打印介质和后续打印介质,所述前导打印介质在所述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全切割单元的下游,所述后续打印介质在所述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全切割单元的上游;
特定处理,在所述特定处理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马达,以建立所述前导打印介质被夹持在所述辊和所述夹持构件之间的状态;和
打印和传送处理,在所述打印和传送处理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传送器,以在所述前导打印介质被夹持在所述辊和所述夹持构件之间的状态下,在所述传送方向上向下游传送所述后续打印介质,同时控制所述打印装置在所述后续打印介质上执行打印,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打印和传送处理中控制所述传送器,以在所述传送方向上将所述后续打印介质向下游传送小于第一距离的距离,同时控制所述打印装置在所述后续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并且所述第一距离是在所述传送方向上从全切割位置到夹持位置的距离,在所述全切割位置处,所述打印介质被所述全切割单元完全切割,在所述夹持位置处,所述打印介质被夹持在所述辊和所述夹持构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打印和传送处理中控制所述传送器,以在所述传送方向上将所述后续打印介质向下游传送小于第二距离的距离,同时控制所述打印装置在所述后续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并且所述第二距离是在所述传送方向上从所述全切割位置到所述前导打印介质的所述传送方向上的上游端部分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特定处理中控制所述传送器,以在所述传送方向上将所述前导打印介质向下游传送小于第一距离的距离,所述第一距离是在所述传送方向上从全切割位置到夹持位置的距离,在所述全切割位置处,所述打印介质由所述全切割单元完全切割,在所述夹持位置处,所述打印介质被夹持在所述辊和所述夹持构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前导打印介质在所述特定处理中被传送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的所述距离之后,在所述打印和传送处理中开始传送所述后续打印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特定处理中的所述前导打印介质的传送的开始和结束之间的时刻,在所述打印和传送处理中开始传送所述后续打印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特定处理中所述前导打印介质的传送速度大于在所述打印和传送处理中所述后续打印介质的传送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马达,以在所述特定处理中在所述传送方向上向下游传送所述前导打印介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全切割单元包括:
介质支撑件,所述介质支撑件被构造成支撑所述打印介质;和
全切割刀片,所述全切割刀片能够在(i)切割位置和(ii)远离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切割位置处,所述打印介质在所述全切割刀片和所述介质支撑件之间被切割,所述远离位置与所述切割位置间隔开,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全切割处理中将已完全切割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全切割刀片从所述切割位置移动到所述远离位置,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全切割处理中所述全切割刀片从所述切割位置移动到所述远离位置之后,在所述打印和传送处理中开始传送所述后续打印介质。
9.一种打印机,包括:
传送器,所述传送器被构造成传送打印介质;
打印装置,所述打印装置被构造成在由所述传送器传送的所述打印介质上执行打印;
全切割单元,所述全切割单元在传送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打印装置的下游,所述全切割单元被构造成完全切割所述打印介质;
辊,所述辊在所述传送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全切割单元的下游;
夹持构件,所述夹持构件被构造成与所述辊配合,以将所述打印介质夹持在其间;
马达,所述马达被构造成驱动所述辊;和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执行:
全切割处理,在所述全切割处理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全切割单元,以将所述打印介质完全切割成前导打印介质和后续打印介质,所述前导打印介质在所述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全切割单元的下游,所述后续打印介质在所述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全切割单元的上游;
特定处理,在所述特定处理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马达,以建立所述前导打印介质被夹持在所述辊和所述夹持构件之间的状态;和
向后传送处理,在所述向后传送处理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传送器,以在所述前导打印介质被夹持在所述辊和所述夹持构件之间的状态下,在所述传送方向上向上游传送所述后续打印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向后传送处理中在所述传送方向上将所述后续打印介质向上游传送小于第三距离的距离,并且所述第三距离是在所述传送方向上从全切割位置到打印位置的距离,在所述全切割位置处,所述打印介质被所述全切割单元完全切割,在所述打印位置处,所述打印装置在所述打印介质上执行打印,
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向后传送处理中传送所述后续打印介质之后,执行打印和传送处理,在所述打印和传送处理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传送器,以在所述传送方向上将所述后续打印介质向下游传送小于第四距离的距离,同时控制所述打印装置在所述后续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并且所述第四距离是在所述传送方向上从所述打印位置到夹持位置的距离,在所述夹持位置,所述打印介质被夹持在所述辊和所述夹持构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打印和传送处理中控制所述传送器,以在所述传送方向上将所述后续打印介质向下游传送小于第五距离的距离,同时控制所述打印装置在所述后续打印介质上执行打印,并且所述第五距离是在所述传送方向上从所述打印位置到所述前导打印介质的所述传送方向上的上游端部分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特定处理中控制所述传送器,以在所述传送方向上将所述前导打印介质向下游传送小于第一距离的距离,并且所述第一距离是在所述传送方向上从所述全切割位置到所述夹持位置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前导打印介质在所述特定处理中被传送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的所述距离之后,在所述打印和传送处理中开始传送所述后续打印介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特定处理中的所述前导打印介质的传送的开始和结束之间的时刻,在所述打印和传送处理中开始传送所述后续打印介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特定处理中所述前导打印介质的传送速度大于在所述打印和传送处理中所述后续打印介质的传送速度。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特定处理中控制所述马达,以在所述传送方向上向下游传送所述前导打印介质。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全切割单元包括:
介质支撑件,所述介质支撑件被构造成支撑所述打印介质;和
全切割刀片,所述全切割刀片能够在(i)切割位置和(ii)远离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切割位置处,所述打印介质在所述全切割刀片和所述介质支撑件之间被切割,所述远离位置与所述切割位置间隔开,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全切割处理中将已完全切割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全切割刀片从所述切割位置移动到所述远离位置,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全切割处理中所述全切割刀片从所述切割位置移动到所述远离位置之后,在所述向后传送处理中开始传送所述后续打印介质。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执行获取处理,在所述获取处理中,所述控制器获得彼此不同的多个距离中的一个距离,以在所述传送方向上向下游传送所述前导打印介质,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特定处理中,在所述传送方向上将所述前导打印介质向下游传送在所述获取处理中获得的所述距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获得被选择性地设定的所述距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一联接机构,所述第一联接机构被构造成在所述马达和所述辊之间建立动力传递,并且使所述辊在第一方向上旋转,以当所述马达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在所述传送方向上向下游传送所述打印介质;
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被构造成使所述辊选择性地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打印介质被夹持在所述辊和所述夹持构件之间,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辊与所述打印介质间隔开;和
第二联接机构,所述第二联接机构被构造成在所述马达和所述移动机构之间建立动力传递,并且所述第二联接机构包括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被构造成:
当所述马达在与所述正向方向相反的反向方向上旋转时,在所述马达与所述移动机构之间建立动力传递;
当所述马达在所述正向方向上旋转时,使所述马达和所述移动机构之间的所述动力传递脱离。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联接机构包括: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动力可传递地联接到所述马达;和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所述辊的旋转轴上,并且与所述第一齿轮接合,并且
其中,所述移动机构被构造成,当所述辊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时,使所述辊的所述旋转轴沿着所述第一齿轮的设置有所述第一齿轮的齿的外周表面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形成有引导孔,所述引导孔沿着所述外周表面延伸并且所述辊的所述旋转轴插入所述引导孔中。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
转子,所述转子通过所述第二联接机构联接到所述马达;
偏心构件,所述偏心构件固定到所述转子,以便偏心于所述转子的旋转轴;和
保持器,所述保持器包括: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被构造成支撑所述偏心构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被构造成支撑所述辊的所述旋转轴,使得所述辊的所述旋转轴能够旋转。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是支撑所述偏心构件的孔,使得所述偏心构件能够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转子的所述旋转轴延伸的方向和所述保持器移动的方向中的每一个方向正交,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支撑件是支撑所述辊的所述旋转轴的孔,使得所述辊的所述旋转轴能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
CN201910555546.6A 2018-09-28 2019-06-25 打印机 Active CN1109624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3220A JP7155819B2 (ja) 2018-09-28 2018-09-28 印刷装置
JP2018-183220 2018-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62474A CN110962474A (zh) 2020-04-07
CN110962474B true CN110962474B (zh) 2023-06-09

Family

ID=69947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55546.6A Active CN110962474B (zh) 2018-09-28 2019-06-25 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30357B2 (zh)
JP (1) JP7155819B2 (zh)
CN (1) CN1109624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79975B2 (ja) * 2019-09-12 2023-11-1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印刷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5804B2 (ja) * 1988-03-18 1996-02-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における用紙搬送制御方法
JP2587165Y2 (ja) * 1992-03-09 1998-12-14 京セラ株式会社 給排紙装置
JP3212001B2 (ja) * 1993-09-30 2001-09-25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3791244B2 (ja) * 1999-06-08 2006-06-2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72296A (ja) * 1999-09-06 2001-03-21 Ricoh Co Ltd 用紙処理装置
JP4405067B2 (ja) * 2000-09-29 2010-0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
JP3808747B2 (ja) * 2001-10-19 2006-08-16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シート給送装置
JP2003276259A (ja) 2002-03-25 2003-09-30 Japan Cbm Corp 発券装置
EP1580012B1 (en) * 2004-03-26 2008-06-18 Noritsu Koki Co., Ltd. Printer
JP2008049677A (ja) * 2006-08-28 2008-03-06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プリンター装置
JP4867933B2 (ja) * 2008-02-29 2012-02-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WO2009107534A1 (ja) * 2008-02-29 2009-09-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テープ作成装置及びテープ作成システム
JP5108599B2 (ja) * 2008-04-15 2012-12-26 デュプロ精工株式会社 孔版印刷機の排版装置
JP5206283B2 (ja) * 2008-09-30 2013-06-12 シンフォニア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5633249B2 (ja) * 2010-08-26 2014-12-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搬送方法
JP2012126039A (ja) 2010-12-16 2012-07-05 Seiko Epson Corp 搬送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5926567B2 (ja) * 2012-02-02 2016-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及び保護コート印刷方法
JP6200228B2 (ja) * 2013-07-16 2017-09-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6502770B2 (ja) * 2015-07-06 2019-04-17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搬送ユニットおよびプリンタ
JP6601044B2 (ja) * 2015-07-31 2019-1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切断検出装置、印刷装置および切断検出方法
JP2017128009A (ja) * 2016-01-19 2017-07-27 東洋電機製造株式会社 ロール紙の切断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6927122B2 (ja) * 2018-03-30 2021-08-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927121B2 (ja) * 2018-03-30 2021-08-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30357B2 (en) 2021-09-28
JP7155819B2 (ja) 2022-10-19
US20200101773A1 (en) 2020-04-02
JP2020049862A (ja) 2020-04-02
CN110962474A (zh) 2020-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58724B2 (ja) 印刷装置
CN110315866B (zh) 打印机
JP4409344B2 (ja) プリンタ
CN110315862B (zh) 打印机
CN110962474B (zh) 打印机
CN110315870B (zh) 打印设备
CN110315864B (zh) 打印机
JP5289881B2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
JP3861718B2 (ja) ロ−ル紙の装着装置、ロ−ル紙の装着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リンタ
CN110315865B (zh) 打印装置
KR20090032982A (ko) 서멀 프린터
JP2021007995A (ja) 切断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US11396194B2 (en) Printer configured to rotate discharge roller when determining that second print control subsequent to first print control can be performed
CN113276575B (zh) 打印设备、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JP7087922B2 (ja) 印刷システム
JPH10230658A (ja) プリンタ
WO2015190139A1 (ja) 印刷装置、給紙装置及び給紙方法
JP2003335008A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2007007892A (ja) カッティング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183208B2 (ja) 搬送装置、切断装置、及び印字装置
JPH0611555B2 (ja) 紙葉供給装置
JP4836636B2 (ja) 印刷装置又は複写装置
JP2021160125A (ja) 印刷媒体供給装置
JP5195134B2 (ja) 記録紙のオートローディング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タ
JPH1044487A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