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5870B - 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5870B
CN110315870B CN201811654093.4A CN201811654093A CN110315870B CN 110315870 B CN110315870 B CN 110315870B CN 201811654093 A CN201811654093 A CN 201811654093A CN 110315870 B CN110315870 B CN 1103158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e
cut
motor
printing apparatus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540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15870A (zh
Inventor
水谷浩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15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5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15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58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70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cut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paper feed
    • B41J11/703Cutting of t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11/00Combinations of several similar cutting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663Controlling cutting, cutting resulting in special shapes of the cutting line, e.g. controlling cutting positions, e.g. for cutting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a printed im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666Cutting partly, e.g. cutting only the uppermost layer of a multiple-layer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包括具有通道区域的附接室,在传送路径中传送打印介质的传送器,打印头,全切割组件和部分切割组件。通道区域形成附接室的在传送路径的预定方向上的第一侧的一部分。全切割组件包括固定部件和全切割部件,全切割部件具有第一边缘,该第一边缘可从传送路径的第一侧的位置朝向传送路径的第二侧的固定部件移动。部分切割组件包括放置基部和位于传送路径的第二侧的部分切割部件。部分切割件包括第二边缘,第二边缘被布置成沿着部分切割部件的可移动方向面向放置基部。

Description

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能够切割打印介质的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能够切割打印介质的打印设备。该打印设备可以以所谓的半切割方式部分地或者以所谓的全切割方式完全地切割打印介质,在半切割方式中,打印介质被部分切割而打印介质的另一部分未被切割,在全切割方式中,打印介质被完全分离成片。
发明内容
例如,在日本专利临时公布No.2007-216617中公开的打印设备配备有盒保持器、压辊、传送器马达、切割器接收器、半切割刀片和半切割器马达。盒保持器可以在其中存储和保持盒。压辊可以通过来自传送器马达的驱动力沿着路径传送存储在盒中的标签带。切割器接收器可以在传送方向上布置在盒保持器的下游的位置,以传送标签带。半切割刀片可以布置在面向标签带的位置,并且可以通过来自半切割器马达的驱动力移动。半切割刀片可以从横跨该路径与切割器接收器相对的位置移动以更靠近切割器接收器并且部分地切割标签带,该标签带在路径中被置于切割器接收器和半切割刀片之间。
为了提供能够切割宽度较大的带的打印设备,打印设备可以配备具有较长边缘的半切割刀片。具有较长边缘的半切割刀片可能需要较大的可移动区域;因此,可能增加打印设备的体积。
本公开的优点在于提供了尺寸减小的打印设备。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打印设备,其具有附接室、传送器、打印头、全切割组件和部分切割组件。盒可附接到其上的附接室是打印设备中的深入部分,并且具有出口,打印介质通过该出口被排出。附接室具有通道区域,通过出口排出到盒外部的打印介质行进通过该通道区域。传送器被构造成在传送路径中传送通过出口排出的打印介质。打印头被构造成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字符。全切割组件在传送方向上位于通道区域的下游的位置,该传送方向是在传送路径中传送打印介质的方向。全切割组件被构造成完全切割打印介质。部分切割组件在传送方向上位于全切割组件的下游的位置。部分切割组件被构造成部分地切割打印介质。通道区域在预定方向上形成附接室在传送路径的第一侧上的一部分,该预定方向与附接室的深度方向和传送方向正交。全切割组件包括固定部件和全切割部件。在传送路径中传送的打印介质放置在其上的固定部件在传送路径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被固定地布置在全切割组件中。全切割部件包括布置成面向固定部件的第一边缘。第一边缘被构造成在第一可移动方向上从传送路径的第一侧上的位置朝向传送路径的第二侧上的固定部件移动。部分切割组件包括放置基部和部分切割部件。放置基部位于传送路径的第一侧上,并被构造成在其上放置打印介质。部分切割件可移动地位于传送路径的第二侧上,并且被构造成在第二可移动方向上移动。部分切割部件包括第二边缘,该第二边缘被布置成沿着第二可移动方向面向放置基部。
可选择地,通道区域可以位于附接室中的侧向区域中,该侧向区域到附接室在传送路径的第一侧上的一端比到附接室在预定方向上的中心更近。
可选择地,打印头可以位于传送路径在预定方向上的第二侧上。
可选择地,全切割部件可以包括可移动部分。可移动部分可以被构造成在第一可移动方向上从传送路径的第一侧上的位置朝向传送路径的第二侧上的固定部件移动。可移动部分在第一可移动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小于部分切割部件在第二可移动方向上的长度。
可选择地,打印设备可以还包括马达和可移动组件。可移动组件可以被构造成通过来自在预定驱动方向上驱动的马达的驱动力,使第二边缘朝向放置基部移动,并且通过来自在与预定驱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驱动的马达的驱动力,使第一边缘朝向固定部件移动。
可选择地,马达可以位于传送路径的第二侧上。
可选择地,马达可以被布置成从部分切割部件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的位置面向部分切割部件。
可选择地,可移动组件包括旋转体。旋转体可以与马达、全切割部件和部分切割部件联接。旋转体可以被构造成:通过来自在预定驱动方向上驱动的马达的驱动力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的旋转体使部分切割部件在使第二边缘朝向放置基部移动的方向上移动;并且通过来自在与预定驱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驱动的马达的驱动力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的旋转体使全切割部件在使第一边缘朝向固定部件移动的方向上移动。
可选择地,马达可以包括输出轴,马达齿轮被固定至输出轴。打印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齿轮系。齿轮系可以包括多个齿轮,多个齿轮被构造成将从马达传输的驱动力通过马达齿轮传输到旋转体。齿轮系可以在传送路径的第二侧上沿着附接室的深度方向布置在在预定方向上比输出轴更远离传送路径的位置处。在齿轮系中的多个齿轮内的驱动力传输流路的下游端处的特定齿轮与旋转体一体地形成。
可选择地,马达可以位于传送路径在预定方向上的第二侧上。全切割部件可以包括在传送路径在预定方向上的第二侧上的第一传输部分,来自马达的驱动力被传输至第一传输部分。
可选择地,部分切割部件可以包括:支撑部分,支撑部分相对于第二边缘的纵向中心在第二边缘的延伸方向上的部分切割部件的一侧,在支撑部分处,部分切割部件被可旋转地支撑在部分切割组件中;和第二传输部分,第二传输部分相对于第二边缘的纵向中心在第二边缘的延伸方向上的支撑部分的相对侧,马达的驱动力传输至第二传输部分。
可选择地,打印设备可以还包括:特定构件,特定构件位于传送路径在预定方向上的第二侧上,且位于部分切割组件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的位置;和排出辊,排出辊位于传送路径在预定方向上的第一侧上。排出辊可以被构造成围绕与附接室的深度方向平行地延伸的轴线旋转。排出辊可以被构造成在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夹持位置,排出辊将打印介质夹持在排出辊和特定构件之间,在释放位置,排出辊在第一侧上比夹持位置与传送路径分开得更远。
可选择地,通道区域可以形成附接室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端区域以及预定方向上的第一侧的侧向端区域。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其具有附接室、传送器、打印头、全切割组件和部分切割组件。盒能够附接至其的附接室是打印设备中的深入部分并且具有出口,打印介质通过出口被排出。附接室具有通道区域,通过出口排出到盒外部的打印介质行进通过通道区域。传送器被构造成在传送路径中传送通过出口排出的打印介质。打印头被构造成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字符。全切割组件在传送方向上位于通道区域的下游的位置,传送方向是在传送路径中传送打印介质的方向。全切割组件被构造成完全切割打印介质。部分切割组件在传送方向上位于全切割组件的下游的位置。部分切割组件被构造成部分地切割打印介质。通道区域位于附接室中的第一侧向区域中,第一侧向区域在预定方向上到附接室的一端比到附接室的中心更近,预定方向与附接室的深度方向和传送方向正交。全切割组件具有固定部件和全切割部件。在传送路径中传送的打印介质被置于固定部件上,固定部件固定地布置在全切割组件中、在横跨传送路径在预定方向上与第一侧向区域相对的附接室的第二侧向区域中。全切割部件包括第一边缘,第一边缘被布置为面向固定部件。第一边缘被构造成从相对于传送路径的第一侧向区域中的位置朝向相对于传送路径的第二侧向区域中的固定部件移动。部分切割组件具有放置基部和部分切割部件。放置基部位于相对于传送路径的第一侧向区域中。放置基部被构造成在其上放置打印介质。部分切割部件可移动地位于相对于传送路径的第二侧向区域中。部分切割部件包括第二边缘,第二边缘被布置成沿着第二切割部件的可移动方向面向放置基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和13所示的线II-II部分地截取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的截面图。
图3A和3B分别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受体带5和模切带9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从右前上方位置观察的处于初始状态的切割单元100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处于初始状态的切割单元100的立体图,其中省略了第二框架109、马达齿轮105B和联接齿轮125、126。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处于初始状态的切割单元100的正视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处于初始状态的切割单元100中的第二连接构件120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从右后上方位置观察的切割单元100的立体图,其中全切割刀片140处于分离位置。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从右前上方位置观察的打印设备1中的部分切割动作期间的切割单元100的立体图。
图10是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中的部分切割动作期间切割单元100的前视图。
图11是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中的部分切割动作期间切割单元100中的第二连接构件120的放大前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从右后上方位置观察的切割单元100中的全切割位置处的全切割刀片140的立体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从左前下方位置观察的打印设备1中的当排出辊220处于夹持位置时排出单元200的立体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中的当排出辊220处于释放位置时排出单元200的立体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从左前下方位置观察的打印设备1中的辊保持器255的立体图。
图1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中的图2所示的区域W的放大视图,其中排出辊220位于夹持位置。
图1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中的图2所示的区域W的放大视图,其中排出辊220位于释放位置。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的电气构造的框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中要执行的主处理的流程图的一部分。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中要执行的主处理的流程图的另一部分。
图21A-21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中要执行的主处理的流程图的另一部分。
图22是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中要执行的第一提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23A-23B是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中要执行的第二提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2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旋转量确定表格30。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可以注意到,根据本公开的打印设备1的结构可以不必限于附图中示出的或下面段落中描述的那些,而是可以仅视为示例。可以注意到,在附图中,省略了齿轮中的齿,以使得齿轮可以以简化形式的盘表示。
在以下段落中,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的整体构造。在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中,将参考每个附图中的箭头,基于打印设备1的姿势来提及与打印设备1和打印设备1中包括的部件和构件相关的方向。例如,在图1中,打印设备1在观看者的左下方向、右上方向、右下方向、左上方向、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的各侧分别对应于打印设备1的左侧、右侧、前侧、后侧、上侧和下侧。前至后或后至前方向可以表示为前后方向,上至下或下至上方向可以表示为竖直方向,左至右或右至左方向可以表示为横向方向。打印设备1是一般的可更换盒的打印机,其中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盒,例如受体型的、热型的和层叠型的盒。图2示出了受体型的盒7。在下面的描述中,一条打印介质,例如包括受体带5、模切带9、热敏带(未示出)、模板带(未示出),双面粘合带(未示出),半透明膜带(未示出),将统称为带。打印设备1可通过例如网络或电缆与外部终端(未示出)连接。外部终端可以包括例如个人计算机和智能手机。打印设备1可以例如基于从外部终端传输的打印数据在带上打印字符的图像。字符可以包括例如字母、数字图形、标志、符号和图形。
如图1所示,打印设备1包括本体2和盖3。本体2可以具有矩形盒的近似形状。盖3由本体2的后上部可枢转地支撑,以打开和关闭本体2的顶部。在本体2的前面上的左侧区域,布置有输入接口4。输入接口4包括按钮,通过按钮可以在打印设备1中输入信息。在本体2的前面上,在输入接口4的右区域处,布置有出口11,出口11是在竖直方向上伸长的开口,并且本体2的内部和外部通过该出口11彼此连通。
在本体2的上部区域中,形成有附接室6。附接室6从本体2的上端向下加深。附接室6具有沿竖直方向的深度,并且将要在打印设备1中使用的盒7可以附接到附接室6。附接室6包括通道区域6A(见图16)。通道区域6A形成腔,该腔在前后方向上向上开口,并且可以通过该腔传送带。通道区域6A形成在附接室6中的左前端区域中,在附接室6的中心C(参见图2)的左侧。换句话说,通道区域6A在附接室6的中心的左侧形成附接室6的左前部分。中心C是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附接室6在前后方向上具有最大尺寸的部分内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与附接室6在横向方向上具有最大尺寸的部分内的横向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一致。
如图2所示,在附接室6中,布置有热头60、带驱动轴61、墨带卷绕轴62和标记检测传感器31。热头60布置在头保持器69的左面上,并且包括多个竖直排列的加热器元件。头保持器69布置在附接室6中的左区域中并且具有与横向方向正交地扩展的板的形状。带驱动轴61在头保持器69的前方位置在竖直方向上轴向延伸并且可旋转。墨带卷绕轴62在头保持器69的右侧位置在竖直方向上轴向延伸并且可旋转。标记检测传感器31是透射型光传感器,并且可以检测布置在模切带9上的标记99(参见图3),这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
在附接室6的左侧位置处,布置有压板保持器63。压板保持器63在其后端部处由轴64可摆动地支撑。轴64在竖直方向上轴向延伸。在平面图中,压板保持器63可旋转地支撑压辊65和传送辊66以分别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压辊65从左面向热头60。传送辊66布置在压辊65的前方位置,并且从左侧面向带驱动轴61。压板保持器63的前部分可绕轴64在横向方向上摆动,以使得压辊65和传送辊66可在分别靠近热头60和带驱动轴61的位置(见图2)与分别远离热头60和带驱动轴61的位置(未示出)之间移动。
带驱动轴61、墨带卷绕轴62、压辊65和传送辊66通过未示出的齿轮与传送器马达68(见图18)联接。可以驱动传送器马达68在作为相反旋转方向的正向方向和反向方向上旋转。
在本体2内部,在出口11的后端附近,布置有内部单元10。内部单元10包括切割单元100和排出单元200。切割单元100可以切割带,并且通过切割单元100切割带的动作包括部分切割动作和全切割动作。特别地,在宽度方向上切割带且带的厚度的一部分不被切割的动作将被称为部分切割动作,而贯穿带的整个宽度和厚度将带完全切割为两个分离片的动作可被称为全切割动作。排出单元200可以保持要由切割单元100切割的带,并且通过出口11将切割单元100切割的带向外排出。切割单元100和排出单元200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
参考图2,下面将描述盒7。盒7包括壳体70和出口73(见图16)。壳体70具有盒的形式,并包括带驱动辊72和支撑孔75-78。带驱动辊72呈在左前角区域在竖直方向上轴向延伸的圆柱形状,并由壳体70可旋转地支撑。带驱动辊72的左端部分在壳体70外部露出。
支撑孔75竖直地穿过壳体70形成,以可旋转地支撑第一带芯41。第一带芯41在竖直方向上轴向延伸,并且第一带可以卷绕在其周围。支撑孔77竖直地穿过壳体70形成,以可旋转地支撑墨带芯43。墨带芯43在竖直方向上轴向延伸,并且处于未使用状态的墨带8可以卷绕墨带芯43。支撑孔78竖直地穿过壳体70形成,以可旋转地支撑墨带卷芯45。墨带卷芯45具有在竖直方向上轴向延伸的圆柱形状,并且处于使用状态的墨带8可以卷绕墨带卷芯45。支撑孔76竖直地穿过壳体70形成,以可旋转地支撑第二带芯(未示出)。第二带芯在竖直方向上轴向延伸,并且第二带可以卷绕第二带芯。
出口73(参见图16)形成壳体70中的左前端区域的一部分(参见图2)。出口73在前后方向上开口并且布置在通道区域6A的后方位置处。行进通过出口73的带可以离开壳体70并进入通道区域6A。换句话说,带可以通过出口73朝向通道区域6A排出至壳体70外部。
壳体70具有头部开口71和成对孔79。头部开口71在壳体70中的左区域竖直地穿过壳体70形成。带可以在头部开口71的左前区域露出。成对的孔79竖直地穿过壳体70形成,以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面对,以便使从第一带芯41拉出的带介于两者之间。
盒7适于存储不同类型的带,以使得盒7偶尔可以用作例如热型盒、受体型盒、层叠型盒或者管型盒,带可以包括或不包括墨带8。
当盒7是受体型盒时,支撑孔75可以支撑第一带芯41,作为第一带的受体带5或模切带9卷绕第一带芯41。受体型盒7不使用第二带;因此,支撑孔76不支撑第二带芯。同时,支撑孔77支撑墨带芯43。
当盒7是热型盒时,支撑孔75可以支撑第一带芯41,作为第一带的热敏带或模板带卷绕第一带芯41。支撑孔76不支撑用于第二带的带芯。支撑孔77不支撑墨带芯43。
当盒7是层压型盒时,支撑孔75可以支撑第一带芯41,作为第一带的透明膜带卷绕第一带芯41。支撑孔76可以支撑第二带芯,作为第二带的双面粘合带卷绕第二带芯。支撑孔77可以支撑墨带芯43。
参考图3A和3B,下面将描述作为带的示例的受体带5、模切带9、热敏带(未示出)、透明膜带(未示出)和双面粘合带(未示出)。如图3A所示,受体带5包括基带51和剥离纸52。基带51包括作为粘合剂层的粘合层53,以及以下描述的粘合层93(参见图3B)。基带51的与粘合层53相对的表面是可打印表面,可在其上打印字符。剥离纸52通过粘合层53可剥离地粘附到基带51。
如图3B所示,模切带9包括多个基片91和剥离纸92。每个基片91包括粘合层93。剥离纸92是细长的纸条。在剥离纸92的表面上,基片91沿着剥离纸92的纵向方向以相等的间隔可剥离地粘附到粘合层93。每个基片91的与粘合层93相对的表面是可打印表面,可在其上打印字符。在没有设置基片91的剥离纸90的表面上,形成标记99。标记99是穿过剥离纸90形成的孔,其沿着剥离纸90的纵向方向以相等的间隔排列。受体带5和模切带9是基带51和基片91分别具有可打印表面的可打印带,在可打印表面上可以通过热头60在由墨带8热转印的油墨中打印字符。
热敏带(未示出)是可打印带,可以通过由热头60施加的热量在其上打印字符。模板带(未示出)是其中具有表示字符形式的轮廓的孔可以由热头60施加的热量而形成的带。在这方面,本实施例中的术语“打印”包括形成孔,该孔在带中具有表示字符形式的轮廓。
透明膜带是可打印带,在其上可以通过热头60在从墨带8热传印的油墨中打印字符。可以将双面粘合带粘附至其上打印有字符的透明膜带的可打印表面。在下面的段落中,其中打印有字符并且粘附有双面粘合带的透明膜带的带可以称为层压带。
模切带9可以比受体带5和热敏带更柔韧。同时,受体带5和热敏带可以比层压带更柔韧。层压带可以比模板带更柔韧。带的柔韧性可取决于若干因素,包括带的厚度和杨氏模量。例如,带越厚,带的柔性可以越小;并且杨氏模量越大,带的柔性可以越小。同时,受体带5、热敏带、模板带和层压带可能比模切带9更易损坏。带的可破坏性可取决于若干因素,包括带的表面材料或涂层材料以及带的表面形式(例如,平滑、不平坦等)。例如,带的表面越硬,带可能损坏的程度越小。同时,在打印设备1中要使用的带的类型可以不必限于上述那些,而是可以包括例如管带。而且,上述带的柔性和可损坏性可仅视为示例。
参照图1-2,将描述在打印设备1中的受体型盒7中的带上打印字符的过程。当盖3打开时,压辊65和传送辊66分别位于从热头60和带驱动轴61向左分离的位置。在压辊65和传送辊66与热头60和带驱动轴61分离的情况下,用户可以将盒7附接到附接室6。当盒7附接到附接室6时,墨带卷绕轴62插入墨带卷芯45中,并且带驱动轴61插入带驱动辊72中。此外,标记检测传感器31中的光发射器(未示出)和光接收器(未示出)通过孔79进入壳体70。标记检测传感器31中的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在壳体70中跨过从第一带芯41引出的带彼此面对。受体带5和墨带8以其中受体带5和墨带8的宽度与竖直方向对齐的姿势布置在打印设备1中。
当盖3关闭时,压辊65和传送辊66分别向右移动到更靠近热头60和带驱动轴61的位置,以使得压辊65可以在墨带8层叠在基带51的可打印表面上的情况下将受体带5压靠在热头60上。传送辊66可以将受体带5压靠在带驱动辊72上。打印设备1的盒7附接到附接室6并且盖3关闭的这种状态可以被称为打印准备状态。
在以下段落中,在传送方向上压辊65和热头60将带夹持在两者之间的位置可称为打印位置P1,在传送方向上传送辊66和带驱动辊72将带夹持在两者之间的位置可称为第一夹持位置P2。同时,与热头60一起夹持带的压辊65的载荷可称为打印位置P1处的夹持载荷,并且与带驱动辊72一起夹持带的传送辊66的载荷可称为第一夹持位置P2处的夹持载荷。第一夹持位置P2在传送方向上位于打印位置P1的下游。第一夹持位置P2处的夹持载荷小于打印位置P1处的夹持载荷。
打印设备1可以通过旋转带驱动轴61、压辊65和传送辊66来传送带。术语“传送”或“输送”包括正向传送和反向传送。正向传送带可以指通过将带拉出第一带芯41,将带在传送方向上向下游传送,反向传送带可以指将带在与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向上游传送。在出口11和出口73之间的范围内,传送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与前侧一致,并且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与后侧一致。
为了正向传送带,打印设备1可以驱动传送器马达68(见图18)在与正向传送相对应的方向上旋转,以使得带驱动轴61可以在平面图中逆时针旋转,并且压辊65和传送辊66可以在平面图中顺时针旋转。随着带驱动轴61的逆时针旋转,带驱动轴72可以在平面图中逆时针旋转。因此,带可以夹持在传送辊66和带驱动辊72之间并在传送方向上向下游正向传送。同时,受体带5可以夹持在压辊65和热头60之间并向下游正向传送。
为了反向传送带,打印设备1可以驱动传送器马达68在与反向传送相对应的方向上旋转,以使得带驱动轴61在平面图中可以顺时针旋转,并且压辊65和传送辊66在平面图中可以逆时针旋转。随着带驱动轴61的顺时针旋转,带驱动轴72在平面图中可以顺时针旋转。由此,带可以夹持在传送辊66和带驱动辊72之间,并在传送方向上向上游反向传送。同时,受体带5可以夹持在压辊65和热头60之间并向上游反向传送。在以下段落中,正向传送带的动作可以被称为正向传送动作,并且反向传送带的动作可以被称为反向传送动作。
在下面的描述中,在打印设备1中盒7的出口73与本体2的出口11之间传送的带行进的路径可以称为传送路径12(见图16)。传送路径12是从出口73向前传送的带行进的路径,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在图16中,为了提高可视性,传送路径12被画在横向方向上偏离带的位置。
打印设备1可以在打印动作之前对要定位于预定位置的带进行提示。为了对带进行提示,打印设备1可以控制传送器马达68,并且至少通过反向传送动作以及偶尔另外通过正向传送动作来传送带。
在进行提示之后,打印设备1可以执行打印动作,其中打印设备1可以正向传送带并在带上打印字符。具体地,打印设备1可以启动热头60以将热量施加到墨带8。由此,墨带8上的油墨可以热转印到受体带5中的基带51的可打印表面上,并且可以在打印位置P1处在带上打印字符。打印设备1可以在与正向传送相对应的方向上驱动传送器马达68,以使得墨带卷绕轴62、带驱动轴61、压辊65和传送辊66可以旋转。随着墨带卷绕轴62旋转,墨带卷芯45可以旋转,并且墨带8可以卷绕墨带卷芯45。同时,随着带驱动轴61旋转,带驱动辊72可以在平面图中逆时针旋转。此外,随着带驱动轴72和带驱动辊61旋转,在第一夹持位置P2处由传送辊66和带驱动辊72夹持的受体带5可以被正向传送。同时,随着压辊65旋转,由压辊65和热头60夹持的受体带5可以被正向传送。
其上打印有字符的受体带5可以通过出口73排出到盒7的外部并行进通过通道区域6A。行进通过通道区域6A的受体带5可以到达切割单元100,切割单元100在传送方向上位于通道区域6A的下游。受体带5可以由切割单元100切割,并且受体带5的由切割单元100切割的部分可以经由排出单元200通过出口11排出到打印设备1的外部。
参照图4-8,下面将描述切割单元100的详细构造。在图5和图6中,以及在图9和10中,省略了切割单元100中的第二框架109、马达齿轮105B和联接齿轮125、126的图示。切割单元100布置在本体2内部,在出口11的后方位置且在通道区域6A的前方位置。
如图4所示,切割单元100包括固定框架106,其固定到本体2中的内部结构(未示出)(也参见图1)。固定框架106包括第一框架118和第二框架109。第二框架109在后视图中呈近似矩形形状,如点划线所示。第一框架118布置在第二框架109的后方位置,并且包括第一通道118A。第一通道118A在与下面将进一步描述的第二通道201的向后重合位置处在前后方向上穿过第一框架118形成。在第一通道118A的左边缘上布置有引导构件147。引导构件147具有在竖直方向上排列的向右突出的多个肋。引导构件147可以引导在第二通道201处被正向传送的带。
放置基部173被固定至第一框架118,该放置基部具有大致板形状。放置基部173的下端173A位于比第一通道118A低的位置。放置基部173包括向前突出的突起178。突起178形成为具有固定孔(未示出),该固定孔在正视图中具有圆形形状。在前后方向上轴向延伸的轴177固定到固定孔。放置基部173包括线性部分173C和放置板173D。线性部分173C在放置基部173的下端173A和上端173B之间延伸。线性部分173C通过第一通道118A的左侧位置处的两个(2)螺钉176固定到第一框架118。沿着横向方向从右边观察时,放置板173D具有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矩形形状,并且从线性部分173C的右端向前突出。在放置板173D上,布置有带的一部分,该一部分在传送方向上被定位在引导构件147的上游,即,后方。
在第一通道118A的右侧位置处,切割器马达105被固定到第二框架109的下端。切割器马达105的输出轴105A从切割器马达105向上延伸。马达齿轮105B固定到输出轴105A。马达齿轮105B可以是例如蜗轮。
在切割器马达105的右下后方位置处,布置有旋转体150。旋转体150在正视图中具有圆形形状并且被定位在轴177的右侧位置。旋转体150由轴159可旋转地支撑(见图8)。轴159在前后方向上穿透第一框架118并且固定到第一框架118。
在输出轴105A的右侧位置处,布置有齿轮系124。齿轮系124包括联接齿轮125、126、127和特定齿轮128。联接齿轮125-127和特定齿轮128按此给定的顺序从上到下竖直排列,并且可以围绕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相应轴旋转。联接齿轮125-127是两级齿轮。联接齿轮125、126由第二框架109可旋转地支撑。联接齿轮125与马达齿轮105B啮合。联接齿轮127由第一框架118可旋转地支撑。特定齿轮128位于齿轮系124内驱动力传递流路的下游端,并且与旋转体150的外周表面一体形成。联接齿轮125-127和特定齿轮128相互啮合;因此,来自切割器马达105的驱动力通过马达齿轮105B和齿轮系124传递到旋转体150。
如图5和6所示,在旋转体150中,形成有凹槽凸轮151、152。凹槽凸轮151、152向前开口并且彼此连续。凹槽凸轮151在一端具有起始边缘151A,且在另一端具有终端边缘151B。凹槽凸轮151在更靠近轴159的方向上从起始边缘151A延伸到终端边缘151B。凹槽凸轮152在正视图中沿顺时针方向以轴159为中心的弧形延伸。在以下段落中,凹槽凸轮151、152可以统称为凹槽153。
在旋转体150的左上方位置处,布置有轴119。轴119从第一框架118向前突出并且可摆动地支撑第一连接构件110。第一连接构件110布置成在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一框架118间隔开的位置处面向第一框架118并且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第一连接构件110的低于轴119的部分向前延伸并弯曲以向下延伸。第一连接构件110的高于轴119的另一部分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第一连接构件110的下端部分116相对于旋转体150布置在前方。在下端部分116上,布置有销111,销111从下端部分116向后突出并与凹槽凸轮153接合。当旋转体150旋转时,凹槽凸轮151可随着销111在其中滑动而移动,从而第一连接构件110可以绕轴119左右摆动。
在第一连接构件110的上端部分117中,布置有销112和凹部139。销112从上端部分117向后突出并插入通孔197中(见图8),通孔197在前后方向上穿过第一框架118形成。凹部139形成为在正视图中沿顺时针方向凹陷。
在第一连接构件110和第一框架118之间的位置处,布置有第二连接构件120。第二连接构件120由支撑轴129可摆动地支撑。支撑轴129在上端173B的右侧位置从第一框架118向前突出。第二连接构件120是具有从支撑轴129扩展的近似扇形形状的板,并且布置成从前方位置面对并接触第一框架118。第二连接构件120的更远离支撑轴129的端部分121从后方位置面向上端部分117。
如图7所示,在端部分121中,形成有凹槽凸轮122。凹槽凸轮122与销112接合并包括凸轮122A、122B。凸轮122A、122B是彼此连续形成的凹槽。凸轮122A更靠近支撑轴129,并且凸轮122B更远离支撑轴129。凸轮122A在与支撑轴129分离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凸轮122B在更远离支撑轴129的方向上从凸轮122A延伸。凸轮122A、122B延伸的方向彼此相交。当第一连接构件110摆动并且销112相对于凹槽凸轮122滑动时,第二连接构件120可以绕支撑轴129摆动。在端部分121中,布置有销113。如图7所示的销113从端部分121向前突出以被定位在凹部139内。
如图5和6所示,在第二连接构件120的前方位置处,布置有可移动保持器130。可移动保持器130由轴177可摆动地支撑。可移动保持器130的下端部分137在放置基部173的下端173A的前方位置处与轴177可摆动地联接。
可移动保持器130包括附接部分134、部分切割刀片103和突起部分131。附接部分134在下端部分137和上端部分138之间延伸并从后方位置面向切割器马达105(参见图4)。部分切割刀片103是扁平刀片,其厚度在前后方向上对齐。换句话说,部分切割刀片103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扩展。部分切割刀片103固定地附接到附接部分134的后表面。部分切割刀片103的左端变尖以形成边缘103A。边缘103A沿着可移动保持器130的可摆动方向从线性部分173C略微向左突出。边缘103A可以沿着可移动保持器130的可摆动方向与放置基部173中的放置板173D面对。突出部分131沿着可移动保持器130的可摆动方向从上端部分138向左突出,并且可以沿着可移动保持器130的可摆动方向面向放置板173D。突出部分131的左端相对于边缘103A略微向左定位。
如图7所示,在上端部分138中形成有凹槽凸轮133。凹槽凸轮133与第二连杆构件120中的销113接合并包括凸轮133A、133B。凸轮133A、133B是彼此连续地形成的凹槽。凸轮133A在远离轴177的方向上延伸(参见图6),并且凸轮133B在更远离轴177的方向上从凸轮133A延伸。凸轮133A、133B在不同的方向上延伸。
当第二连接构件120摆动时,销113可相对于凹槽凸轮133滑动,并且可移动保持器130可围绕轴177在部分切割位置(见图9)和回退位置之间摆动(见图5)。部分切割位置是可移动保持器130的一个位置,其中突出部分131的左端接触放置板173D。回退位置是可移动保持器130的另一个位置,其中可移动保持器130相对于部分切割位置向右回退。当可移动保持器130处于回退位置时,边缘103A从放置在放置板173D上的带向右分离。边缘103A相对于突出部分131的左端向右定位。因此,当可移动保持器130处于部分切割位置时,在边缘103A和放置板173D之间保留间隙。该间隙在可移动保持器130的可摆动方向上的量小于带的厚度。
如图8所示,在第一框架118的后侧附接有固定刀片179和全切割刀片140。固定刀片179在第一框架118的右侧位置处固定到第一框架118。在后视图中,固定刀片179具有在竖直方向上伸长的矩形板的近似形状。轴199固定到固定刀片179的下端179A。轴199在前后方向上轴向延伸并从第一框架118向后突出。固定刀片179包括边缘179C,边缘179C位于固定刀片179的左端并沿竖直方向变尖。带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布置在固定刀片179的下端179A和上端179B之间,以沿着横向方向面对边缘179C。边缘179C相对于第一通道118A向右定位。换句话说,边缘179C相对于传送路径12向右定位。
全切割刀片140在正视图中具有近似的L形状,并且在前后方向上第一框架118和固定刀片179之间的位置处由轴199可摆动地支撑。全切割刀片140包括臂141、142。臂141从轴199向上延伸,并且臂142从轴199向右延伸。在后视图中,在绕着轴199摆动的全切割刀片140的逆时针方向上的臂141的前端沿着臂141的延伸方向变尖以形成边缘141A。边缘141A可以沿着全切割刀片140的可摆动方向面向固定刀片179的边缘179C。
根据本实施例,在绕着轴199摆动的全切割刀片140的摆动运动的圆周方向上的臂141的最大长度小于在绕着轴177摆动的可移动保持器130的摆动运动的圆周方向上的可移动保持器130的最大长度。在本实施例中,在绕着轴177摆动的可移动保持器130的摆动运动的圆周方向上的可移动保持器130的最大长度是附接部分134的最大长度。
在臂142的右部分中形成有凹槽凸轮144。凹槽凸轮144在前后方向上穿过臂142形成并与销114接合。销114从旋转体150向后突出且插入通过第一框架118中的插入孔115。插入孔115在前后方向上穿过第一框架118形成并且以轴159为中心的弧形延伸。
凹槽凸轮144包括弧形凸轮145和线性凸轮146。弧形凸轮145和线性凸轮146彼此连续地形成。弧形凸轮145在一端具有起始边缘145A,并且在另一端具有终端边缘145B。在后视图中,弧形凸轮145在逆时针方向上以以轴159为中心的从起始边缘145A到终端边缘145B的弧形延伸。线性凸轮146从弧形凸轮145的起始边缘145A朝向轴199线性地延伸。
当旋转体150旋转时,销114可以在线性凸轮146中滑动以相对于线性凸轮146移动,并且全切割刀片140可以绕着轴199在全切割位置(参见图12)和分离位置(参见图8)之间摆动。全切割位置是全切割刀片140的位置之一,其中边缘141A相对于固定刀片179的边缘179C向右定位。分离位置是全切割刀片140的另一个位置,其中全切割刀片140的边缘141A从放置在边缘179C上的带向左分离。全切割刀片140的可摆动方向与可移动保持器130的可摆动方向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部分地切割带的动作可以称为部分切割动作。参考图6和9-11,在下面的段落中描述的将是切割单元100的部分切割动作。在开始部分切割动作之前,带可以通过打印设备1中的辊传送到超出第一通道118A的位置并放置在放置板173D上。同时,在开始部分切割动作之前,切割单元100处于初始状态(参见图6和8)。当切割单元100处于初始状态时,销111接触起始边缘151A;销112接触凸轮122A的上端;销113接触凹槽133A的下边缘;可移动保持器130位于回退位置;销114接触起始边缘145A;并且全切割刀片140位于分离位置。
当切割器马达105(参见图4)开始驱动时,马达齿轮105B与输出轴105A一起旋转。来自切割器马达105的驱动力通过齿轮系124传递到旋转体150,并且旋转体150在正视图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如箭头H0所示。旋转体150中的凹槽凸轮151旋转,向右按压销111(参见图6和10)。因此,第一连接构件110可以在前视图中沿逆时针方向摆动,如箭头H1所示。当第一连接构件110摆动时,销112向左按压凹槽凸轮112中的凸轮112A并摆动。因此,第二连接构件120相对于第一框架118可滑动地移动并且在正视图中沿顺时针方向摆动,如箭头H2所示。同时,销112相对于凹部139向上相对于第二连接构件120摆动。随着第二连接构件120的摆动运动,销113向左按压凹槽凸轮133中的凹槽133A。因此,可移动保持器130从回退位置朝向部分切割位置摆动,如箭头H3所示。同时,销113在凹槽凸轮133的延伸方向上从作为图7和11所示的箭头V1所指示的方向上的一端的一侧朝向作为图7和11所示的箭头V2所指示的方向上的另一端的另一侧可滑动地移动。
当可移动保持器130朝向部分切割位置摆动时,销114(见图8)从弧形凸轮145的起始边缘145A朝向终端边缘145B可滑动地移动,而不按压全切割刀片140。因此,全切割刀片140可以保持停在分离位置处。
如图9-11所示,当旋转体150旋转时,销111朝向终端边缘151B可滑动地移动。销112相对于凸轮122可滑动地移动以离开凸轮122A并进入凸轮122B。同时,销113相对于凹槽凸轮133可滑动地移动以离开凹槽133A并进入凹槽133B。随着可移动保持器130继续摆动,部分切割刀片103的边缘103A开始逐渐地从下侧向上侧切割带。
当边缘103A开始切割带时,销112相对于凸轮122B摆动并且在远离支撑轴129的方向上移动。在切割到带的上端之后,突出部分131接触放置板173D,并且可移动保持器130到达部分切割位置。在此状态下,容纳在形成在边缘103A和放置基部173之间的间隙中的带的一部分厚度没有被切割。因此,部分切割刀片103可以通过边缘103A贯穿带的宽度上部分地切割带。切割器马达105停止驱动。在以下段落中,可以将部分切割刀片103可以在横向方向上切割带的传送方向上的位置称为第二切割位置P4(参见图2)。第二切割位置P4在传送方向上位于第一切割位置P3的下游,第一切割位置P3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
在部分地切割带之后,切割器马达105在与部分切割动作的早期阶段中切割器马达105驱动直到带被边缘103A切割为止的驱动方向相反的驱动方向上驱动。旋转体150、第一连接构件110、第二连接构件120和可移动保持器130在与部分切割动作的早期阶段中移动的方向相反的相应方向上移动。销113返回到凹部139的内侧,并且切割单元100返回到初始状态。切割器马达105停止驱动,并且完成部分切割动作。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完全切割带的动作称为全切割动作。参考图6、8和图12,在下面的段落中描述的将是切割单元100的全切割动作。在开始全切割动作之前,切割单元100处于初始状态。
切割器马达105驱动以在与部分切割动作的早期阶段中切割器马达105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因此,在正视图中,旋转体15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如箭头F0所示。同时,凹槽153中的凹槽凸轮152(见图6)相对于销111可滑动地移动;因此,凹槽153可以不按压销111。因此,可移动保持器130可以维持停在回退位置。
当旋转体150旋转时,销114相对于线性凸轮146可滑动地移动,向下按压线性凸轮146。由此,全切割刀片140开始在箭头F1所示的方向上朝向全切割位置摆动。当销114相对于线性凸轮146可滑动地移动时,全切割刀片140在其边缘141A和固定刀片179的边缘179C之间的位置处从下侧到上侧逐渐地夹持带,以使得带可以被切割成两(2)个分离片。在边缘179C竖直地切穿带之后,全切割刀片140到达全切割位置。因此,全切割刀片140可以利用边缘141A、179C贯穿宽度和厚度完全地切割带。切割器马达105停止驱动。在以下段落中,可以将全切割刀片140可以完全切割带的传送方向上的位置称为第一切割位置P3。第一切割位置P3在传送方向上位于第一夹持位置P2的下游。
在完全切割带之后,切割器马达105在与全切割动作的早期阶段中切割器马达105驱动直到带被边缘141A,179C切割为止的驱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驱动。旋转体150和全切割刀片140在与全切割动作的早期阶段中移动的方向相反的相应方向上移动。切割单元100返回到初始状态。切割器马达105停止驱动,完成全切割动作。
在以下描述中,齿轮系124、旋转体150、轴119、第一连接构件110、支撑轴129、第二连接构件120和销113、114可以统称为可移动组件160(参见图4)。放置基部173、轴177和可移动保持器130可以统称为部分切割组件101(参见图4)。此外,轴199、固定刀片179和全切割刀片140可以统称为全切割组件180(参见图8)。部分切割组件101和全切割组件180在传送方向上分别位于彼此上下游。部分切割组件101和全切割组件180通过可移动组件160与切割器马达105联接。
参照图13-17,以下将描述排出单元200的详细构造。图14示出排出单元200,其中省略了第三框架213、引导框架214和位置检测传感器295的图示。排出单元200位于本体2的内部,在出口11的后方且切割单元100的下游,即前方的位置(参见图2)。
如图13和14所示,排出单元200包括附接框架210、排出辊220、相对辊230、排出马达299、第一联接组件280、可移动组件250、第二联接组件240以及位置检测传感器295。附接框架210在出口11的后方位置处固定到本体2中的内部结构。附接框架210包括第一框架211、第二框架212和第三框架213。
第一框架211布置在排出单元200中的下方位置处并且与竖直方向正交地延伸。第二框架212和第三框架213从第一框架211与横向方向正交地向上延伸。第三框架213布置在与第二框架212远离预定量的间隙的左侧位置上,以面向第二框架212。第二框架212和第三框架213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通道201。第二通道201相对于第一通道118A向前排列并且相对于出口11向后排列(参见图16、17)。换句话说,第二通道201沿前后方向形成在第一通道118A和出口11之间。带可以从上游(即,后侧)依次通过第一通道118A,第二通道201和出口11向下游(即,向前)正向传送。
例如,如果带是受体带5,则受体带5可以行进通过第一通道118A、第二通道201和出口11,同时基带51面向右并且剥离纸52面向左。再例如,如果带是模切带9,则模切带9可以行进通过第一通道118A、第二通道201和出口11,同时基片91面向右并且剥离纸92面向左。
排出辊220位于传送辊66和带驱动轴61的下游(即前方)并且第二通道201的左侧位置(参见图16和17)。换句话说,排出辊220定位成更靠近受体带5中的剥离纸52,而不是基带51。排出辊220是在竖直方向上轴向延伸的圆柱形弹性部件,并且布置在孔213A内(参见图16和17)。在侧视图中,孔213A在横向方向上穿过第三框架213的后端部分形成为在竖直方向上伸长的矩形形状。
相对辊230位于传送辊66和带驱动轴61的传送方向上的下游(即前方)并且第二通道201的右侧位置(见图16和17)。换句话说,相对辊230定位成更靠近受体带5中的基带51,而不是剥离纸52。相对辊230横跨第二通道201布置在排出辊220的右侧位置,以面向排出辊220。相对辊230包括多个弹性部件,每个弹性部件具有在竖直方向上轴向延伸的圆柱形状,并且相对辊230布置在孔212A内。相对辊230中的圆柱形弹性部件在竖直方向上排列,以彼此等距间隔开。在侧视图中,孔212A在横向方向上穿过第二框架212的后部分形成为在竖直方向上伸长的矩形形状。相对辊230的左端相对于第二框架212的左表面向左定位。相对辊230在其轴向中心处具有孔(无符号),并且在该孔中,可旋转地插入旋转轴230A。旋转轴230A是在竖直方向上轴向延伸的圆柱形杆。旋转轴230A的上端和下端固定到内壁,这些内壁处于孔212A的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
排出马达299是DC马达并且固定到第一框架211的左端部分。排出马达299的输出轴299A从排出马达299向后延伸。在仰视图中,排出马达299可以使输出轴299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如箭头R1所示,以及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如箭头R2所示。在以下段落中,启动排出马达299以使输出轴299A在仰视图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可以表示为驱动排出马达299正向旋转,并且启动排出马达299以使输出轴299A在仰视图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可以表示为驱动排出马达299反向旋转。
第一联接组件280位于排出单元200中的下部位置,并且将排出马达299与排出辊220可驱动地联接。第一联接组件280包括联接齿轮281-284、可移动齿轮285和旋转轴285A。联接齿轮281-284和可移动齿轮285的旋转轴线在竖直方向上延伸。联接齿轮281是正齿轮并且固定到输出轴299A的下端。
联接齿轮282位于联接齿轮281的右前方位置,并且是具有较大直径齿轮和较小直径齿轮的两级齿轮。联接齿轮282与联接齿轮281啮合。具体地,联接齿轮282中的较大直径齿轮的左后端部分与联接齿轮281的右前端部分啮合。联接齿轮282形成为在其轴向中心处具有孔,并且旋转轴282A插入其中。旋转轴282A是固定到第一框架211的圆柱形杆并从第一框架211向下延伸。联接齿轮283位于联接齿轮282的右前方位置,并且是具有较大直径齿轮和较小直径齿轮的两级齿轮。联接齿轮283与联接齿轮282啮合。特别地,联接齿轮283中的较大直径齿轮的左后端部分与联接齿轮282中的较小直径齿轮的右前部分啮合。联接齿轮283形成为在其轴向中心具有孔,并且旋转轴283A的下部分固定地插入其中。旋转轴283A在竖直方向上轴向延伸穿过第一框架211。旋转轴283A的上部分延伸至高于第一框架211的上表面。旋转轴283A由第一框架211可旋转地支撑。高于第一框架211的旋转轴283A的上部分具有圆形横截面形状,并且低于第一框架211的旋转轴283A的另一部分具有“D”形横截面形状。
联接齿轮284位于联接齿轮283的右侧位置,并且是具有较大直径齿轮和较小直径齿轮的两级齿轮。联接齿轮284与联接齿轮283啮合。特别地,联接齿轮284中的较大直径齿轮的左部分与联接齿轮283中的较小直径齿轮的右部分啮合。联接齿轮284形成为在其轴向中心处具有孔,并且旋转轴284可旋转地插入其中。旋转轴284A是固定到第一框架211的圆柱形杆,并且从第一框架211轴向向下延伸。可移动齿轮285是正齿轮并且位于联接齿轮284的后方位置。可移动齿轮285与联接齿轮284啮合。特别地,可移动齿轮285的前部分与联接齿轮284中的较小直径齿轮的后部分啮合。可移动齿轮285的旋转轴285A与相对辊230的旋转轴230A平行地轴向延伸。旋转轴285A的下部分具有“D”形横截面形状,并且旋转轴285A的其余部分具有圆形横截面形状。旋转轴285A的下部分延伸至低于第一框架211并且固定地插入可移动齿轮285的轴向中心的孔中。旋转轴285A的上部分延伸至第三框架213中的孔213A的上端,并且固定地插入排出辊220的轴向中心的孔中。
第一框架211包括引导孔211A。引导孔211A在竖直方向上穿过联接齿轮284后方的第一框架211的一部分形成。在平面图中,引导孔211A沿着联接齿轮284的外圆周表面284B以弧形延伸,其中外圆周表面284B上形成齿(未示出)(参见图17)。在图17中,用虚线表示由另一部分(例如,排出辊220)覆盖的引导孔211A的一部分。在引导孔211A中,插入高于可移动齿轮285的旋转轴285A的上部分。旋转轴285A可沿引导孔211A的内边缘在引导孔211A中移动。
可移动组件250可以使排出辊220在向右靠近相对辊230的方向上或向左更远离相对辊230的方向上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可移动组件250可以使排出辊220在更靠近相对辊230的右侧位置(见图13和16)和与相对辊230分离的左侧位置(见图14和17)之间移动。在以下段落中,更靠近相对辊230的前一位置和更远离相对辊230的后一位置可分别称为用于可移动组件250的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
可移动组件250包括旋转体251、偏心构件252和辊保持器255。旋转体251具有圆柱形状并且横跨第一框架211与联接齿轮283相对地定位。旋转体251形成为在其轴向中心处具有孔,并且旋转轴283A的上部分可旋转地插入其中。偏心构件252具有相对于旋转轴283A在偏心位置处向上轴向延伸的圆柱形状。因此,偏心构件252可以在平面图中随着旋转体251的旋转而绕旋转轴283A旋转。
偏心构件252包括放大部分253,在放大部分253处,偏心构件252固定到旋转体251的上表面。放大部分253的横截面大于偏心构件252的横截面,并且放大部分253在平面图中具有半圆形形状。放大部分253包括凹陷部分253A(参见图13),凹陷部分253A从放大部分253中的圆形部分的外圆周表面朝向旋转轴283A,即,朝向偏心构件252的旋转轴线,向内凹陷。凹陷部分253A可与推动构件297接合,推动构件297是固定到固定部分231B的扭转弹簧。固定部分231B位于第三框架213的左表面上,在旋转体251的上前方位置。推动构件297的端部向后延伸。当放大部分253相对于旋转轴283A向右定位时,凹陷部分253A向右开口,并且推动构件297的端部可以进入凹陷部分253A并与凹陷部分253A接合(见图13)。当放大部分253相对于旋转轴283A向左定位时,凹陷部分253A向左开口,并且推动构件297的端部与凹陷部分253A分离。
如图15所示,辊保持器255包括第一构件260、第二构件270和推动构件256(参见图14)。第一构件260具有在正视图中向右开口的近似“C”的形状。在第一构件260的上壁260A和下壁260B中,形成有可接合孔262,但是仅示出了下壁260B中的可接合孔262中的一个。可接合孔262穿过上壁260A和下壁260B中的左部分竖直地形成,并且在平面图中沿着竖直方向具有在横向方向上伸长的矩形形状。下壁260B具有凹陷部分263,凹陷部分263从下壁260B的右端向左凹陷。
在第一构件260的左壁260C上,布置有突出部分265和可检测部件269。突出部分265从左壁260C的前侧的右部分向前突出。在突出部分265中,形成有第一支撑孔266。第一支撑孔266是在前后方向上伸长的开口,并且在竖直方向上穿过突出部分265形成。在第一支撑孔266中,插入偏心构件252(见图13)。第一支撑孔266在前后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撑偏心构件252。可检测部件269从左壁260C的上部分中的左表面向左延伸,并且转向以进一步向上延伸。
第二构件270在正视图中具有向右开口的近似“C”的形状。第二构件270小于第一构件260,并且嵌套在第一构件270的“C”形状的凹陷区域内。排出辊220被定位在第二构件270的“C”形状的凹状区域中,换句话说,在第二构件270中的上壁270A和下壁270B之间的区域中(参见图14)。第二构件270的右端形成辊保持器255的右端。排出辊220的右端相对于辊保持器255的右端向右定位。上壁270A和下壁270B均具有第二支撑孔271。第二支撑孔271沿着竖直方向穿过上壁270A和下壁270B中的左部分竖直地形成,并且在平面图中具有在前后方向上伸长的矩形形状。在第二支撑孔271中插入可移动齿轮285的旋转轴285A。支撑在第二支撑孔271中的旋转轴285A可旋转和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上壁270A和下壁270B均具有可接合尖端274。在图14中,仅示出了下壁270B中的可接合尖端274,而省略了上壁270A中的可接合尖端。可接合尖端274从上壁270A和下壁270B的左端向左突出并包括爪。上壁270A和下壁270B上的可接合尖端274中的爪分别彼此向外,即向上和向下突出。可接合尖端274中的每个爪与可接合孔262在横向方向上可移动地接合。因此,第二构件270通过第一构件260在横向方向上,即,在更靠近相对辊230和更远离相对辊230的方向上,被可移动地支撑。
如图14所示,推动构件256布置在左壁260C的右表面和第二构件270的左壁270C的左表面之间。推动构件256是压缩螺旋弹簧,其可以在相对辊230处相对于第一构件260向右推动第二构件270。因此,利用推动构件256的推动力,并且当没有向左的力施加到第二构件270时,第二构件270可以通过推动构件256的推动力保持在可接合尖端274中的爪接触可接合孔262的右端的位置。
如图13、16和17所示,在引导框架214内部,辊保持器255布置在第三框架213的左表面上的后方位置。引导框架214从第三框架213向左延伸并且具有在从左侧看的侧视图中包围辊保持器255的近似矩形的形状。引导框架214包括开口214A、214B。引导框架214通过开口214A向前开口,开口214A位于引导框架214中的前下角处。通过开口214,突出部分265从引导框架214向前突出。引导框架214通过开口214B向左开口,开口214B位于引导框架214的左端。通过开口214B,可检测部件269向左突出。引导框架214可以引导辊保持器255在横向方向上线性移动。
如图13和14所示,第二联接组件240布置在排出单元200中的下方位置,并且将排出马达299与可移动组件250可驱动地联接。第二联接组件240包括多个联接齿轮281-283、旋转轴283A和单向离合器290。换句话说,联接齿轮281-283将排出马达299与排出辊220可驱动地联接,并且将排出马达299与可移动组件250可驱动地联接。
单向离合器290布置在旋转体251的内壁和旋转轴283A的上端之间。在图13中,单向离合器290和旋转轴283A的位于联接齿轮283、第一框架211和旋转体251内部的一部分以虚线画出。
当排出马达299反向旋转驱动时,单向离合器290可以将排出马达299与旋转体251联接,并且当排出马达299正向旋转驱动时,单向离合器290可以将排出马达299与旋转体251分离。在本实施例中,当排出马达299如箭头R2所示反向旋转驱动时,旋转轴283A可以通过联接齿轮281-283的驱动力移动,以在底部平面图中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同时,当排出马达299如箭头R1所示正向旋转驱动时,单向离合器290可以通过联接齿轮281-283移动,以在底部平面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当单向离合器290移动以在底部平面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旋转体251与排出马达299分离并相对于旋转轴283A空转。
如图13所示,位置检测传感器295在引导框架214的上方位置处固定到第三框架213的左表面。位置检测传感器295是开关传感器,并且包括可移动部件295A,该可移动部件295A布置在可检测部件269的上部分的右侧位置。可移动部件295A始终被向左推动并且可以保持在预定的停止位置。当可移动部件295A向左摆动到预定的可移动位置时,位置检测传感器295可以输出检测信号。位置检测传感器295可以检测排出辊220是否处于夹持位置处。
参照图13和14,下面将描述当排出马达299正向旋转驱动时排出单元200中可移动的构件的运动。当排出马达299正向旋转驱动时来自排出马达299的驱动力可以通过第一联接组件280从输出轴299A依次通过联接齿轮281、282、283、284,可移动齿轮285和旋转轴285A传输到排出辊220。在以下段落中,当排出马达299正向旋转驱动时来自排出马达299的驱动力,如箭头R1所示,可以被称为来自排出马达299的正向驱动力。当排出马达299正向旋转时,排出辊220可以在底部平面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如箭头R3所示。在以下段落中,排出辊220在底部平面图中旋转的逆时针方向可以被称为排出方向。当带接触在排出方向上旋转的排出辊220时,带可以被前向传送。
此外,来自排出马达299的正向驱动力可以通过第二联接组件240从输出轴299A依次通过联接齿轮281、282、283和旋转轴283A传输。同时,单向离合器290使旋转体251与排出马达299断开连接,以使得来自排出马达299的正向驱动力可以不从旋转轴283A传输到旋转体251。因此,打印设备1可以通过排出马达299正向旋转驱动来驱动排出辊220在排出方向上旋转,同时稳定地保持排出辊220的位置。换句话说,打印设备1可以通过驱动排出马达299正向旋转来驱动排出辊220在排出方向上旋转,而不会使排出辊220在夹持位置(参见图13和16)和释放位置(见图14、17)之间移动。
参考图13、14、16和17,下面描述的是当排出马达299反向旋转驱动时排出单元200中可移动的构件的运动。如图13和14所示,当排出马达299反向旋转驱动时来自排出马达299的驱动力可以通过第一联接组件280从输出轴299A依次通过联接齿轮281、282、283、284,可移动齿轮285和旋转轴285A传输到排出辊220。在以下段落中,当排出马达299反向旋转驱动时来自排出马达299的驱动力,如箭头R2所示,可以被称为来自排出马达299的反向驱动力。当排出马达299反向旋转时,排出辊220可以在底部平面图中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如箭头R4所示,该顺时针方向是与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在以下段落中,排出辊220在底部平面图中旋转的顺时针方向可以被称为撤回方向。
此外,来自排出马达299的反向驱动力可以通过第二联接组件240从输出轴299A依次通过联接齿轮281、282、283和旋转轴283A传输。同时,单向离合器290将旋转体251与排出马达299连接,以使得来自排出马达299的反向驱动力可以从旋转轴283A传输到旋转体251。因此,当排出马达299反向旋转驱动时,旋转体251可以在底部平面图中在顺时针方向上绕旋转轴283A旋转。随着旋转体251的旋转,偏心构件252可以在底部平面图中在顺时针方向上绕旋转轴283A旋转。
同时,如图16和17所示,偏心构件252可以在第一支撑孔266中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从而向左或向右按压突出部分264。因此,辊保持器255可以沿着引导框架214在引导框架214中向左或向右移动。当辊保持器255向左或向右移动时,第二支撑孔271(见图15)可以通过其内表面和凹陷部分263向左或向右按压旋转轴285A(见图15)。当旋转轴285A向左或向右移动时,排出辊220可以在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因此,打印设备1可以通过驱动排出马达299反向旋转来通过可移动组件250使排出辊220在夹持位置(见图16)和释放位置(见图17)之间移动。
当排出辊220在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时,旋转轴285A可以在第二支撑孔271(参见图15)中在前后方向上并沿着引导孔211A的内边缘移动。换句话说,旋转轴285A可以沿联接齿轮284的外圆周表面284B移动。因此,当排出辊220从释放位置移动到夹持位置时,排出辊220可以从相对辊230的左前方位置接近相对辊230(参见图17)。同时,可移动齿轮285可以沿着联接齿轮284的外圆周表面284B与旋转轴285A一体地移动。因此,可移动齿轮285可以在其齿保持与联接齿轮284的齿啮合的情况下移动。因此,当排出马达299和排出辊220通过第一联接组件280保持彼此可驱动地联接时,排出辊220可在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换句话说,无论排出辊220在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的位置如何,排出马达299和排出辊220可以通过第一联接组件280彼此可驱动地连接。
当排出辊220处于夹持位置时,排出辊220可以与相对辊230一起将带夹持在排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的位置处。当在排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的位置处不存在带时,排出辊220可以接触相对辊230。可替换地,排出辊220可以放置成在与相对辊230分开小于带的厚度的距离的位置处面对相对辊230。当排出辊220处于释放位置时,排出辊220可以从带向左分离。在以下段落中,将带夹持在排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的排出辊220的在传送方向上的位置可以称为第二夹持位置P5。要被施加到排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的带上的载荷可以被称为第二夹持位置P5处的夹持载荷。第二夹持位置P2在传送方向上位于第二切割位置P4的下游。第二夹持位置P5处的夹持载荷小于第一夹持位置P2处的夹持载荷。
具体地,如图17所示,当偏心构件252位于旋转轴283A的左侧位置时,偏心构件252位于偏心构件252的横向可移动范围内的左端。同时,辊保持器255位于辊保持器255的横向可移动范围内的左端,并且排出辊220处于释放位置。通过这种布置,当偏心构件252在平面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绕旋转轴283A旋转时,偏心构件252可以在第一支撑孔266中向后移动并向右按压突出部分265。同时,第一构件260、第二构件270和排出辊220可以一体地向右移动,直到排出辊220到达夹持位置为止,换句话说,直到排出辊220被定位至将带夹持在排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的位置的位置为止。
根据本实施例,如图16所示,在偏心构件252到达偏心构件252的横向可移动范围内的右端之前,排出辊220位于夹持位置,在夹持位置处,排出辊220和相对辊230可以夹持带。在排出辊220位于夹持位置之后,偏心构件252在偏心构件252的横向可移动范围内向右端移动,并且第一构件260可向右移动。同时,第二构件270和排出辊220被相对辊230限制向右移动。因此,第一构件260可抵抗来自推动构件256的推动力而移动更靠近第二构件270和排出辊220。在这方面,当偏心构件252在偏心构件252的横向可移动范围的横向端之间向左或向右移动时,第一构件260在横向方向上的移动量大于第一排出辊220和第二构件270在横向方向上的移动量。
当第一构件260抵抗推动构件256的推动力接近第二构件270和排出辊220时,推动排出辊220抵靠相对辊230的推动构件256的推动力可以增加。因此,打印设备1可以根据偏心构件252的横向位置调节第二夹持位置P2处的夹持载荷。当排出辊220处于夹持位置时,相对辊230可以根据带的厚度移动以相对更靠近或更远离第一构件260。在这方面,当带较厚时,第二构件270移动得更靠近第一构件260。因此,打印设备1可以根据带的厚度在第二夹持位置P5处施加不同强度的夹持负载。
如图13所示,当排出辊220处于夹持位置时,放大部分253位于旋转轴283A的右侧位置,并且推动构件297与凹陷部分253A接合。在这种布置中,推动构件297向左前方倾斜地推动放大部分253。换句话说,推动构件297可以在底部平面图中逆时针推动旋转体251。因此,推动构件297可以限制旋转体251在底部平面图中顺时针旋转,从而可以限制排出辊220从夹持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推动构件297的推动力不如在平面图中逆时针旋转旋转体251所需的力强。因此,排出辊220可以通过推动构件297的推动力保持在夹持位置。
当排出辊220处于释放位置时,可检测部件269从可移动部件295A向左分离。当排出辊220从释放位置移动到夹持位置时,可检测部件269可以向右按压可移动部件295A。当排出辊220到达夹持位置时,被可检测部件269向右按压的可移动部件295A可以摆动到可移动位置。根据本实施例,当偏心构件252位于偏心构件252的横向可移动范围内的右端时,可检测部件269位于可检测部件269的横向可移动范围内的右端,并且可移动部件295A位于可移动位置。因此,位置检测传感器295可以通过检测可检测部件269在可检测部件269的横向可移动范围内的位置来检测位于夹持位置或另一位置的排出辊220。
参考图18,以下段落中描述的将是打印设备1的电气构造。打印设备1具有CPU 81,其用作执行下面进一步描述的主处理的处理器,并控制打印设备1中的动作。CPU 81与闪存82、ROM 83、RAM 84、热头60、传送器马达68、切割器马达105、排出马达299、输入接口4、位置检测传感器295、标记检测传感器31和带检测传感器32连接。闪存82是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并且可以存储使CPU 81能够进行主处理的程序。ROM 83是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并且可以存储CPU 81用于执行程序而使用的各种类型的参数。RAM 84是易失性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诸如计时器和计数器的数据之类的临时信息。
带检测传感器32在传送方向上位于带驱动轴61和传送辊66的下游且排出辊220的上游的位置。带检测传感器32是透射式光传感器,并且可以检测带是否处于传送方向上的第一夹持位置P2和第二夹持位置P5之间的预定检测位置(未示出)。当带处于检测位置时,带检测传感器32可以输出检测信号。
参考图19至24中,将在以下段落中描述主处理。用户可以将打印设备1置于打印准备状态并且打开打印设备1的电源。当打印设备1通电时,CPU 81从RAM 84中的闪存82调用程序以开始主处理。
如图19所示,在S11中,CPU 81进行初始化处理。具体地,CPU 81将切割器马达105置于初始状态,并且驱动排出马达299反向旋转,以将排出单元200置于初始状态。当排出单元200处于初始状态时,排出辊220位于释放位置。CPU 81可以通过未从位置检测传感器295接收到检测信号来判定排出单元200处于初始状态。另外,当排出辊220处于夹持位置时,CPU 81可以判定排出单元200处于初始状态。CPU 81清除存储在RAM 84中的信息,如果有的话。CPU 81可以输入“0(零)”作为打印动作历史计数器的值K,其存储在RAM 84中以对先前执行的打印动作的次数计数。
在S12中,CPU 81获得带信息。带信息表示带的类型,其包括例如受体带5、模切带9、热敏带、透明膜带、双面粘合带等,并且可以由用户通过输入接口4输入。用户可以根据盒中包含的要使用的带的类型输入带信息。获得的带信息存储在RAM 84中。
在S13中,CPU 81判定由所获得的带信息指示的带的类型是否是模切带9。如果带信息指示除了模切带9之外的类型(S13:否),则流程进入S21。
取决于其中基片91的存在与否,模切带9的厚度沿纵向方向或在传送方向上不同。换句话说,在存在基片91的模切带9的较厚部分和不存在基片91的模切带9的较薄部分之间引起厚度差。在不存在基片的模切带9的较薄部分中,基片91和粘合层93的横截面在盒内露出。因此,如果模切带9的自由端,即模切带9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端,在附接到附接室6的盒内翻转,则固定刀片179的边缘179C可以接触粘合层93的横截面。在这方面,如果固定刀片179的边缘179C接触粘合层93,则粘合层93可以粘附到固定刀片179的边缘179C,并且可以与基片91一起与剥离纸92分离。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传送器马达68保持不活动或不正向旋转驱动,模切带9也可能由于其重量而不期望地展开以延伸到盒外部。
在这方面,如果由类型信息指示的带是模切带9(S13:是),则在S14中,CPU 81驱动排出马达299反向旋转,以开始移动排出辊220至夹持位置(见图16)。当CPU 81从位置检测传感器295获得检测信号时,在S15中,CPU 81停止驱动排出马达299,以使排出辊220停止在夹持位置。因此,通过在排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夹持模切带9,可以限制模切带9的自由端翻转。因此,可以抑制模切带9中基片91与剥离纸92分离。此外,通过将模切带9夹持在排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可以抑制模切带9从第二夹持位置P5向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移动。因此,可以抑制模切带9不期望地被排出盒外部。如前所述,当排出辊220位于夹持位置时,位置检测传感器295输出检测信号。因此,基于来自位置检测传感器295的检测信号,CPU 81可以正确地将排出辊220停止在夹持位置。
在S21中,CPU 81获得打印量,该打印量是在打印设备1中重复打印动作的次数。用户通过输入接口4输入打印量。所获得的打印量存储在RAM 84中。在S22中,CPU 81获得打印命令,该打印命令由用户通过输入接口4输入。打印命令包含打印数据。在S23中,CPU 81计算排出停止时段。排出停止时段是打印持续时间与预定标准时段之间的差,打印持续时间是打印动作开始和打印动作停止之间的时间长度。标准时段短于马达驱动时段,马达驱动时段是驱动排出马达299反向旋转以将排出辊220从夹持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的时间长度。换句话说,马达驱动时段是排出马达299反向旋转驱动以使偏心构件252从偏心构件252的横向可移动范围的右端移动到左端或者从左端移动到右端所需的时间长度。标准时段和马达驱动时段预先准备并存储在ROM 83中。可选地,标准时段可在不超过马达驱动时段的范围内调整。计算出的排出停止时段存储在RAM 84中。
在S24中,CPU 81判定在S12中获得的带信息中指示的带的类型是否是模切带9。如果带信息指示除了模切带9之外的类型(S24:否),则在S25中,CPU 81进行第一提示处理。同时,如果带信息指示模切带9(S24:是),则在S26中,CPU 81进行第二提示处理。在第一提示处理或第二提示处理之后,流程进行到S61(参见图20)。
参考图22,下面将描述第一提示处理。在第一提示处理中,提示除了模切带9之外的带,例如可以是受体带5、热敏带、模板带、层压带,以被放置在传送方向上的预定位置。
在S31中,CPU 81开始在反向传送方向上驱动传送器马达68以反向传送带。由此,减小了在传送方向上从热头60向下游延伸的带的一部分的长度。在S32中,CPU 81在反向传送动作中将带反向传送预定时间并且停止传送器马达68以停止反向传送带。在S33中,CPU81基于来自带检测传感器32的检测信号判定带是否位于检测位置。当带的自由端,即带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端在传送方向上位于检测位置的下游时(S33:是),带检测传感器32可以输出检测信号。流程返回主处理(参见图19)。
同时,当带的自由端在传送方向上位于检测位置的上游时(S33:否),带检测传感器32不输出检测信号。在没有来自带检测传感器32的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在S34中,CPU81开始驱动排出马达299正向旋转,以使排出辊220在排出方向上旋转。由此,排出辊220在释放位置处在排出方向上旋转,如箭头R3所示(参见图17)。尽管当排出辊220在释放位置旋转时带与排出辊220分离,但是带在传送辊66和带驱动辊72之间的第一夹持位置P2处被夹持。因此,带可以不被正向传送。
在S35中,CPU 81开始驱动传送器马达68以在正向传送方向上旋转以正向传送带。在这种情况下,排出辊220可以接触带;然而,在如箭头R3所示的排出方向上旋转的排出辊220不会干扰正在正向传送的带(见图17)。当CPU 81从带检测传感器32获得检测信号时,在S36中,CPU 81停止驱动传送器马达68以停止正向传送带。因此,带的自由端位于带检测传感器32的检测位置或位于检测位置的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的位置。在S37中,CPU 81停止排出马达299的正向旋转以停止排出辊220的旋转。流程返回到主处理。
在第一提示处理中,可以减小在传送方向上位于打印位置P1的下游的带的一部分的长度。因此,可以减少带的没有任何字符打印在其上的留白量。此外,带的自由端位于带检测传感器32的检测位置或位于检测位置的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的位置。同时,检测位置在传送方向上位于第一夹持位置P2的下游。因此,可以限制潜在的传送错误,除非该传送错误另外由于带未被夹持在第一夹持位置P2引起。
参考图23A-23B,在下面的段落中描述的将是第二提示处理。在第二提示处理中,提示模切带9并且模切带9放置在传送方向上的预定位置。在以下段落中,可以具体描述与第一提示处理中的步骤不同的步骤。
如图23A所示,在S41中,CPU 81开始驱动排出马达299反向旋转,以将排出辊220移动到释放位置。CPU 81在马达驱动时段中驱动排出马达299反向旋转,并且在S42中,停止驱动排出马达以使排出辊220停止在释放位置。可选地,排出马达299可以是步进马达。如果排出马达299是步进马达,则CPU 81可以控制反向旋转驱动的排出马达299从排出辊220处于夹持位置的点开始的旋转量,以便将排出辊220停止在释放位置。
S43至S49中的步骤可以与先前描述的第一提示处理中的S31至S37中的步骤类似地进行。在S51(参见图23B)中,CPU 81判定标记检测传感器31是否在模切带9被反向传送(S43-S44)或者正向传送(S47-S48)时检测到标记99。当检测到标记99时,标记检测传感器31输出检测信号。因此,如果CPU 81在正向传送模切带9的同时从标记检测传感器31获得检测信号(S51:是),则流程前进到S56。
如果CPU 81在模切带9被正向传送的同时没有从标记检测传感器31获得检测信号(S51:否),则在S52中,CPU 81开始驱动排出马达299正向旋转以在排出方向上旋转排出辊220。由此,停留在释放位置的排出辊220在如箭头R3所示的排出方向上旋转(见图17)。在S53中,CPU 81开始驱动传送器马达68以在正向传送方向上旋转以正向传送模切带9。当CPU81从标记检测传感器31获得检测信号时,在S54中,CPU 81停止传送器马达68的正向旋转以停止正向传送模切带9。在S55中,CPU 81停止排出马达299的正向旋转以停止排出辊220的旋转。
在S56中(参见图23A),CPU 81计算校正的正向传送量,该校正的正向传送量是正向传送模切带9以将模切带9中的基片91定位到打印位置P1的量。如前所述,基片91和标记99以相等的间隔布置在模切带9中。因此,当标记检测传感器31检测到标记99时,CPU 81可以基于模切带9在传送方向上的位置来计算校正的正向传送量。计算出的校正的正向传送量存储在RAM 84中。
在S57中,CPU 81开始驱动排出马达299正向旋转,以使排出辊220在排出方向上旋转。由此,停留在释放位置的排出辊220在排出方向上旋转,如箭头R3所示(见图17)。在S58中,CPU 81开始驱动传送器马达68以在正向传送方向上旋转,以正向传送模切带9。CPU 81将模切带9正向传送S56中计算出的校正的正向传送量,并且在S59中,停止传送器马达68的旋转以停止正向传送模切带9。由此,模切带9中的基片91中的一个位于打印位置P1。因此,可以防止在模切带9中的两个邻接的基片91之间的区域中打印字符的情况。换句话说,可以不在剥离纸92上打印字符。在S60中,CPU 81停止驱动排出马达299以停止排出辊220的旋转。流程返回到主处理(参见图19)。
在主处理中,流程进行到S61(参见图20)。如图20所示,在S61中,CPU 81开始驱动排出马达299正向旋转,以使排出辊220在排出方向上旋转。由此,停留在释放位置的排出辊220在排出方向上旋转,如箭头R3所示(见图17)。在该布置中,在S62中,CPU 81开始打印动作。特别地,CPU 81开始在正向传送方向上驱动传送器马达68并控制热头60中的加热元件以产生热量。因此,字符可以在被正向传送的带上成行打印。
在S63中,CPU 81判定自S62中开始打印动作起是否经过了S23中计算的排出停止时段。如果没有经过排出停止时段(S63:否),则CPU 81等待直到经过排出停止时段。如果经过了排出停止时段(S63:是),则在S64中,CPU 81停止驱动排出马达299正向旋转,以停止排出辊220的旋转。由此,在打印动作期间停止排出辊220在排出方向上的旋转。在S65中,CPU81开始驱动排出马达299反向旋转,以开始使排出辊220移动到夹持位置(参见图16)。换句话说,在进行打印动作的同时,排出辊220开始移动至夹持位置。由于标准时段的长度短于马达驱动时段的长度,因此在正在进行的打印动作期间,排出辊220不移动到夹持位置。
在S66中,CPU 81停止打印动作。具体地,CPU 81停止控制热头60,然后,停止驱动传送器马达68。由此,停止在带上的打印,并且此后,停止正向传送动作。更具体地,如果在打印动作之后要在全切割动作中完全切割带,则CPU 81停止正向传送带,以使得要切割的位置位于第一切割位置P3。另一方面,如果在打印动作之后要在部分切割动作中部分地切割带,则CPU 81停止正向传送带,以使得要切割的位置位于第二切割位置P4。此外,当带是模切带9时,并且如果在打印动作之后要在完全切割动作中完全切割带,则CPU 81基于来自标记检测传感器31的检测信号指定标记99在传送方向上的位置,并且基于标记99在传送方向上的指定位置,CPU 81停止正向传送模切带9,以使得模切带9中的邻接基片91之间的中间区域可以位于第一切割位置P3处。
在S67中,CPU 81将打印动作历史计数器中的值K加一(1)。当CPU 81从位置检测传感器295获得检测信号时,在S68中,CPU 81停止驱动排出马达299反向旋转,以使排出辊220停止在夹持位置。
如图21A所示,在S71中,CPU 81参考旋转量确定表30(参见图24)并确定排出辊220的预切割旋转量。排出辊220的预切割旋转量是在S75和S76中排出辊220旋转的旋转量,这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
如图24所示,在旋转量确定表30中,带的类型与排出辊22的预切割旋转量相关联。在图24中,为了简化说明,排出辊220的预切割旋转量被分类为“大”,“中”,“小”和“无”。预切割旋转量“大”大于预切割旋转量“中”,并且预切割旋转量“中”大于预切割旋转量“小”。预切割旋转量“小”大于“无”。预切割旋转量“无”表示排出辊220没有旋转。换句话说,控制排出辊220完全不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受体带5和热敏带与量“大”相关联,层压带与量“中”相关联,并且模板带与量“小”相关联。模切带9与量“无”相关联。在这方面,除了模切带9之外,旋转量确定表30为柔性越高的带限定越大的预切割旋转量,并且为柔性越低的带限定越小的预切割旋转量。在S71中,基于在S12中获得的带信息并且参考旋转量确定表30,CPU 81确定与带的类型相关联的排出辊220的预切割旋转量。确定的排出辊220的预切割旋转量存储在RAM 84中。
如图21A所示,在S72中,CPU 81判定所确定的排出辊220的预切割旋转量是否为“无”。例如,如果带是模切带9,则排出辊220的预切割旋转量被确定为“无”(S72:无)。流程进行到S81。
同时,例如,如果带是除了受体带5之外的带,其可以是例如热敏带、模板带或层压带中的一个,则在S72中,排出辊220的预切割旋转量不被确定为“无”(S72:其它)。在S73中,CPU 81判定打印动作历史计数器中的值K是否为“1”。如前所述,每当进行打印动作时,打印动作历史计数器中的值K在S67中递增1(参见图20)。因此,在第一打印动作之后,并且在第二打印动作之前,打印动作历史计数器中的值K应该指示“1”(S73:是)。CPU 81进行到S75。
在第二打印动作之后,打印动作历史计数器中的值K应指示“2”或更大(S73:否)。在S74中,CPU 81校正排出辊220的预切割旋转量。具体地,CPU 81设定排出辊220的校正旋转量,该校正旋转量比在S71中确定的预切割旋转量小预定量。对于预切割旋转量“大”,“中”和“小”中的每一个,分别预先准备小于预切割旋转量“大”、“中”和“小”的排出辊220的校正旋转量并存储在ROM 83中。校正旋转量作为排出辊220的预切割旋转量保存在RAM 84中。
在S75中,CPU 81开始驱动排出马达299正向旋转,以使排出辊220在排出方向上旋转。由此,排出辊220在夹持位置处在如箭头R3所示的排出方向上旋转(参见图16)。在这种布置中,第二夹持位置P5处的夹持载荷不如第一夹持位置P2处的夹持载荷强;因此,带可能无法被正向传送。因此,可以将向传送方向上的下游拉伸带的拉力施加到带上。在这方面,如果夹持在排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的带褶皱,则带可以被矫直。因此,带的宽度沿竖直方向对齐,以使得打印设备1可以在S83或S91中正确地切割带,这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同时,当带是模切带9时,如上所述,跳过S75,S76中的步骤。由于在剥离纸92中的邻接基片91之间的中间区域处切割模切带9,因此可以不必精细地调整要切割的模切带9中的位置。换句话说,即使模切带9褶皱,也可以不需要矫直该褶皱。
CPU 81驱动排出马达299以使排出辊220旋转S71中确定的或S74中校正的预切割旋转量,即存储在RAM 84中的预切割旋转量,并且在S76中,停止驱动排出马达299以停止排出辊220的旋转。
在S81中,CPU 81判定打印动作历史计数器中的值K是否等于在S21中获得的打印量(参见图19)。打印动作历史计数器中的值K小于打印量,直到打印动作重复等于打印量的次数为止(S81:否)。流程进行到S82,并且CPU 81判定在S12(参见图19)中获得的带信息所指示的带的类型是否是模切带9(S82)。如果带是模切带9(S82:是),则流程返回到S24(参见图19)。
如果带不是模切带9(S82:否),则在S83中,CPU 81控制切割器马达105以进行部分切割动作,以使得夹持在排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的带可以被部分切割。在S84中,CPU81开始驱动排出马达299反向旋转,以使排出辊220移动到释放位置。CPU 81在马达驱动时段中驱动排出马达299反向旋转,并且在S85中,停止排出马达299的反向旋转以使排出辊220停止在释放位置。流程返回到S24。因此,可以重复S24-S76中的步骤,直到打印动作历史计数器中的值K增加到等于打印量为止,换句话说,直到由打印量指示的打印动作的量完成为止。
当完成等于打印量的打印动作的数量时,打印动作历史计数器中的值K等于打印量(S81:是)。流程进行到S91(参见图21B),并且CPU 81控制切割器马达105以进行全切割动作,以使得夹持在排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的带可以被完全切割。在这方面,因为第二夹持位置P5在传送方向上位于第一切割位置P3的下游,所以从带卷上完全切下的带可以保持在排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在S92中,CPU 81开始驱动排出马达299正向旋转,以使排出辊220在排出方向上旋转。因此,排出辊220可以在夹持位置处在如箭头R3所示的排出方向上旋转(参见图17)。因此,已被切割的带被正向传送并通过出口11排出到打印设备1的外部。
在S93中,CPU 81在取决于已被切断的带的长度的时刻停止驱动排出马达299正向旋转,以停止排出辊220的旋转。特别地,当切断的带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端到达第二夹持位置P5时,CPU 81停止驱动排出马达299正向旋转。因此,切断的带的上游端可以夹持在排出辊220和相对辊230之间。因此,切断的带可以保持在其前端或下游端从出口11突出而不从出口11脱落到打印设备1外部的姿势。另外,用户可以在S93之后和S94之前,换句话说,当切断的带的前端或下游端通过出口11向外突出时,拾取切断的带。流程返回到S11(参见图19)。
如上所述,部分切割组件101和全切割组件180可以通过启动切割器马达105来切割带。部分切割组件101中的可移动保持器130相对于传送路径12向右定位。因此,附接室6的相对于通道区域6A的左部分和可移动保持器130的可移动范围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重叠。因此,与在横向方向上彼此移位的附接室6和可移动保持器130的可移动范围的传统布置相比,布置附接室6的区域的尺寸和可移动保持器130的可移动范围可以在横向方向上被减小。在这方面,可以减小打印设备1的尺寸。
可移动保持器130可移动地布置在传送路径12的右侧位置。附接室6的位于传送路径12右侧的一部分和可移动保持器130的可移动区域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重叠。因此,可以在横向方向上减小布置附接室6的区域的尺寸和可移动保持器130的可移动范围。在这方面,可以减小打印设备1的尺寸。
在全切割刀片140围绕轴199摆动的摆动运动的圆周方向上的臂141的最大长度小于在可移动保持器130围绕轴177摆动的摆动运动的圆周方向上的可移动保持器130的最大长度。换句话说,臂141在全切割刀片140的可移动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可移动保持器130在可移动保持器130的可移动方向上的长度。因此,在臂141相对于传送路径12向左定位的同时,可以限制由在横向方向上增加的布置臂141和附接室6的区域的尺寸引起的潜在影响。换句话说,可以限制对打印设备1的体积的影响;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小打印设备1的尺寸。
可以驱动部分切割组件101和全切割组件180以根据驱动切割器马达105的方向切割带。具体地,可移动组件160可通过在一个方向上驱动切割器马达105的驱动力使部分切割刀片103朝向放置基部173移动,并通过在相反方向上驱动切割器马达105的驱动力使全切割刀片140朝向固定刀片179移动。在这方面,可以通过在不同旋转方向上驱动的单个切割器马达105的驱动力来部分地或完全地切割带。因此,可以简化打印设备1。
切割器马达105相对于第一通道118A向右定位。换句话说,切割器马达105相对于传送路径12向右定位。因此,可以在横向方向上减小布置附接室6和切割器马达105的区域的尺寸。因此,可以减小打印设备1的尺寸。
可移动保持器130中的附接部分134布置成从切割器马达105的后方位置面向切割器马达105。换句话说,切割器马达105从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面向可移动保持器130。切割器马达105和可移动保持器130可相对移动以彼此靠近地移动。因此,布置切割器马达105和可移动保持器130的区域的尺寸可以在横向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减小,并且可以进一步减小打印设备1的尺寸。
通过切换旋转体150的旋转方向,打印设备1可以移动可移动保持器130或全切割刀片140。因此,可以在打印设备1中容易地切换部分切割动作和全切割动作。
齿轮系124包含多个齿轮,这些齿轮可以将驱动力从马达齿轮105B传输到旋转体150。齿轮系124中的齿轮共同布置在输出轴105A的右侧位置。齿轮系124包括联接齿轮125、126、127和特定齿轮128,它们沿着竖直方向依次从顶部到底部排列。因为齿轮系124相对于输出轴105A向右定位,所以在沿着作为附接室6的深度方向的竖直方向的布置中,可以减小在横向方向上布置齿轮系124的区域的尺寸。此外,在齿轮系124内的驱动力传输流路的下游端处的特定齿轮128与旋转体150的外周表面一体地形成。因此,布置齿轮系124的区域的尺寸甚至可以被更有效地减小,并且可以更有效地减小打印设备1的尺寸。
形成在全切割刀片140的臂142中的凹槽凸轮144相对于传送路径12向右定位并且包括线性凸轮146。通过销114传输到线性凸轮146的可以是来自切割器马达105的驱动力。线性凸轮146相对于传送路径12远离边缘141A和轴199向右定位。因此,对于分离距离,可以增加从线性凸轮146传输到全切割刀片140的旋转力矩,并且可以实现相当大的力以通过边缘141A完全切割带。因此,打印设备1可以通过来自切割器马达105的驱动力有效地切割带。
可移动保持器130的下端137与轴177可摆动地联接,并且凹槽凸轮133形成在可移动保持器130的上端部分138中。换句话说,下端部分137由轴177可旋转地支撑在边缘103A的延伸方向上的边缘103A的纵向中心的下方位置,而来自切割器马达105的驱动力通过边缘103A的中心的上方位置处的销113被传输至凹槽凸轮133。因为凹槽凸轮133位于边缘103A的中心的上侧,其是下端部分137的相对侧,所以凹槽凸轮133与作为边缘103A的旋转轴线的轴177分离。因此,可以实现马达的驱动力的强力矩以传输到边缘103A,并且打印设备1可以通过来自切割器马达105的驱动力有效地部分切割带。
相对于传送路径12向左定位的排出辊220可与旋转轴285A一起绕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排出辊220可在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因此,传送路径12的左区域可以有效地用作排出辊220的可移动范围。在这方面,可以减小打印设备1的尺寸。
通道区域6A形成在附接室6中的左前方区域中。通过出口73向前排出的带可以穿过通道区域6A并且被向前正向传送以远离附接室6。因此,可以限制通过出口73排出的带与附接室6接触。在这方面,可以在打印设备1中正确地传送带。
尽管已经描述了实施本发明的示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存在打印设备的许多变化和置换,这些变化和置换落入如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应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定义的主题不必限于上述具体特征或行为。而是,公开了上述具体特征和动作作为实现权利要求的示例形式。
例如,切割单元100可以切割作为打印介质的管。同时,全切割组件180可以配备有切割板来代替固定刀片179。切割板的左表面可以沿着切割刀片140的可摆动方向与边缘141A面对。此外,切割板可以形成为在其左表面上具有凹部,管的一部分可以进入凹部。
传送路径12在横向方向上可以位于热头60的左侧位置。同时,切割单元100和排出单元200可以从图16中所示的位置进一步向左定位。根据上述实施例,附接室6的相对于热头60的右部分和可移动保持器130的可移动范围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重叠。因此,布置附接室6的区域的尺寸和可移动保持器130的可移动范围可以在横向方向上减小。因此,可以减小打印设备1的尺寸。
又例如,排出单元200可以配备有在前后方向和竖直方向上扩展的板构件,以代替相对辊230。带可以夹持在位于夹持位置的排出辊220和板构件之间。
又例如,排出辊220可以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在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同时,打印设备1可以配备有杆(未示出)以操纵排出辊220。杆可以布置在本体2内,并且当盖3打开时,用户可以操作杆。杆可以通过已知的连接组件联接到排出辊220。
又例如,打印设备1可以不必配备有排出单元200。没有排出单元200,压辊65和传送辊66可以由传送器马达68驱动,以将带正向传送到出口11外,从而将带排出到打印设备1外部。

Claims (14)

1.一种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附接室,盒能够被附接至所述附接室,所述附接室是所述打印设备中的深入部分并且包含出口,打印介质通过所述出口被排出,所述附接室包含通道区域,通过所述出口排出到所述盒外部的所述打印介质行进通过所述通道区域;
传送器,所述传送器被构造成在传送路径中传送通过所述出口排出的所述打印介质;
打印头,所述打印头被构造成在所述打印介质上打印字符;
全切割组件,所述全切割组件在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通道区域的下游的位置,所述传送方向是在所述传送路径中传送所述打印介质的方向,所述全切割组件被构造成完全切割所述打印介质;和
部分切割组件,所述部分切割组件在所述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全切割组件的下游的位置,所述部分切割组件被构造成部分地切割所述打印介质,
其中,所述通道区域形成所述附接室在所述传送路径在预定方向上的第一侧上的一部分,所述预定方向与所述附接室的深度方向和所述传送方向正交;
其中,所述全切割组件包含:
固定部件,在所述传送路径中传送的所述打印介质被置于所述固定部件上,所述固定部件在所述传送路径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被固定地布置在所述全切割组件中;和
全切割部件,所述全切割部件包含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被布置成面向所述固定部件,所述第一边缘被构造成在第一可移动方向上从所述传送路径的所述第一侧上的位置朝向所述传送路径的所述第二侧上的所述固定部件移动,并且
其中,所述部分切割组件包含:
放置基部,所述放置基部位于所述传送路径的所述第一侧上,所述放置基部被构造成在其上放置所述打印介质;和
部分切割部件,所述部分切割部件可移动地位于所述传送路径的所述第二侧上,所述部分切割部件被构造成在第二可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部分切割部件包含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边缘被布置成沿着所述第二可移动方向面向所述放置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通道区域位于所述附接室中的侧向区域中,所述侧向区域到所述附接室在所述传送路径的所述第一侧上的一端比到所述附接室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中心更近。
3.如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打印头位于所述传送路径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所述第二侧上。
4.如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全切割部件包含可移动部分,所述可移动部分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可移动方向上从所述传送路径的所述第一侧上的位置朝向所述传送路径的所述第二侧上的所述固定部件移动,并且
其中,所述可移动部分在所述第一可移动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部分切割部件在所述第二可移动方向上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马达;和
可移动组件,所述可移动组件被构造成通过来自在预定驱动方向上驱动的所述马达的驱动力,使所述第二边缘朝向所述放置基部移动,并且通过来自在与所述预定驱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驱动的所述马达的所述驱动力,使所述第一边缘朝向所述固定部件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马达位于所述传送路径的所述第二侧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马达被布置成从所述部分切割部件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的位置面向所述部分切割部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可移动组件包含旋转体,所述旋转体与所述马达、所述全切割部件和所述部分切割部件联接,
其中,所述旋转体被构造成:
通过来自在所述预定驱动方向上驱动的所述马达的所述驱动力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的所述旋转体使所述部分切割部件在使所述第二边缘朝向所述放置基部移动的方向上移动;并且
通过来自在与所述预定驱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驱动的所述马达的所述驱动力在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的所述旋转体使所述全切割部件在使所述第一边缘朝向所述固定部件移动的方向上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马达包含输出轴,马达齿轮被固定至所述输出轴,
其中,所述打印设备进一步包含齿轮系,所述齿轮系包含多个齿轮,所述多个齿轮被构造成将从所述马达传输的驱动力通过所述马达齿轮传输到所述旋转体,所述齿轮系在所述传送路径的所述第二侧上沿着所述附接室的所述深度方向被布置在在所述预定方向上比所述输出轴更远离所述传送路径的位置处,并且
其中,在所述齿轮系中的所述多个齿轮内的驱动力传输流路的下游端处的特定齿轮与所述旋转体一体地形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马达位于所述传送路径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所述第二侧上,
其中,所述全切割部件包含在所述传送路径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所述第二侧上的第一传输部分,来自所述马达的所述驱动力被传输至所述第一传输部分。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部分切割部件包含:
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边缘的纵向中心在所述第二边缘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部分切割部件的一侧上,在所述支撑部分处,所述部分切割部件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部分切割组件中;和
第二传输部分,所述第二传输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边缘的所述纵向中心在所述第二边缘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所述支撑部分的相对侧上,所述马达的所述驱动力传输至所述第二传输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特定构件,所述特定构件位于所述传送路径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所述第二侧上,且位于所述部分切割组件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的位置;和
排出辊,所述排出辊位于所述传送路径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侧上,所述排出辊被构造成围绕与所述附接室的所述深度方向平行地延伸的轴线旋转,所述排出辊被构造成在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夹持位置,所述排出辊将所述打印介质夹持在所述排出辊和所述特定构件之间,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排出辊在所述第一侧上比在所述夹持位置与所述传送路径分开得更远。
13.如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通道区域形成所述附接室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端区域以及所述预定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侧的侧向端区域。
14.一种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附接室,盒能够被附接至所述附接室,所述附接室是所述打印设备中的深入部分并且包含出口,打印介质通过所述出口被排出,所述附接室包含通道区域,通过所述出口排出到所述盒外部的所述打印介质行进通过所述通道区域;
传送器,所述传送器被构造成在传送路径中传送通过所述出口排出的所述打印介质;
打印头,所述打印头被构造成在所述打印介质上打印字符;
全切割组件,所述全切割组件在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通道区域的下游的位置,所述传送方向是在所述传送路径中传送所述打印介质的方向,所述全切割组件被构造成完全切割所述打印介质;和
部分切割组件,所述部分切割组件在所述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全切割组件的下游的位置,所述部分切割组件被构造成部分地切割所述打印介质,
其中,所述通道区域位于所述附接室中的第一侧向区域中,所述第一侧向区域在预定方向上到所述附接室的一端比到所述附接室的中心更近,所述预定方向与所述附接室的深度方向和所述传送方向正交;
其中,所述全切割组件包含:
固定部件,在所述传送路径中传送的所述打印介质被置于所述固定部件上,所述固定部件固定地布置在全切割组件中、在横跨所述传送路径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与所述第一侧向区域相对的所述附接室的第二侧向区域中;和
全切割部件,所述全切割部件包含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被布置为面向所述固定部件,所述第一边缘被构造成从相对于所述传送路径的所述第一侧向区域中的位置朝向相对于所述传送路径的所述第二侧向区域中的所述固定部件移动,并且
其中,所述部分切割组件包含:
放置基部,所述放置基部位于相对于所述传送路径的所述第一侧向区域中,所述放置基部被构造成在其上放置所述打印介质;和
部分切割部件,所述部分切割部件可移动地位于相对于所述传送路径的所述第二侧向区域中,所述部分切割部件包含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边缘被布置成沿着所述部分切割部件的可移动方向面向所述放置基部。
CN201811654093.4A 2018-03-30 2018-12-28 打印设备 Active CN1103158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6401A JP6852708B2 (ja) 2018-03-30 2018-03-30 印刷装置
JP2018-066401 2018-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5870A CN110315870A (zh) 2019-10-11
CN110315870B true CN110315870B (zh) 2022-01-25

Family

ID=68054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54093.4A Active CN110315870B (zh) 2018-03-30 2018-12-28 打印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49559B2 (zh)
JP (1) JP6852708B2 (zh)
CN (1) CN1103158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08894B2 (ja) * 2018-03-30 2021-07-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切断装置
JP6927120B2 (ja) * 2018-03-30 2021-08-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切断装置
JP6930474B2 (ja) * 2018-03-30 2021-09-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切断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7184A (ja) * 2000-03-31 2001-10-09 Casio Comput Co Ltd 切断装置
US20030079585A1 (en) * 2001-11-01 2003-05-01 Carriere Richard L. Cutter mechanism
JP2007216617A (ja) * 2006-02-20 2007-08-30 Brother Ind Ltd ラベル用テープのマーク検出装置
CN201208761Y (zh) * 2008-01-29 2009-03-18 迅普精工株式会社 连续格式纸裁断装置
JP2009154470A (ja) * 2007-12-27 2009-07-16 Brother Ind Ltd 印字装置
US20120027495A1 (en) * 2010-07-29 2012-02-02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Cutter unit and printer
US20130021622A1 (en) * 2010-09-29 2013-01-2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US20130064593A1 (en) * 2011-09-12 2013-03-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Half-cut device, tape printer including the sam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stepping motor
US20150174926A1 (en) * 2013-12-25 2015-06-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CN206287677U (zh) * 2016-08-31 2017-06-30 新会江裕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切纸刀的嵌入式打印单元
CN106945412A (zh) * 2017-03-08 2017-07-14 厦门普瑞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全半切的双刀结构及其打印机
CN107756516A (zh) * 2017-11-15 2018-03-06 北京硕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切割装置及应用其的打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70091B2 (ja) * 1993-03-30 1997-01-0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テーププリンタ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7184A (ja) * 2000-03-31 2001-10-09 Casio Comput Co Ltd 切断装置
US20030079585A1 (en) * 2001-11-01 2003-05-01 Carriere Richard L. Cutter mechanism
JP2007216617A (ja) * 2006-02-20 2007-08-30 Brother Ind Ltd ラベル用テープのマーク検出装置
JP2009154470A (ja) * 2007-12-27 2009-07-16 Brother Ind Ltd 印字装置
CN201208761Y (zh) * 2008-01-29 2009-03-18 迅普精工株式会社 连续格式纸裁断装置
US20120027495A1 (en) * 2010-07-29 2012-02-02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Cutter unit and printer
US20130021622A1 (en) * 2010-09-29 2013-01-2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US20130064593A1 (en) * 2011-09-12 2013-03-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Half-cut device, tape printer including the sam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stepping motor
US20150174926A1 (en) * 2013-12-25 2015-06-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5120231A (ja) * 2013-12-25 2015-07-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
CN206287677U (zh) * 2016-08-31 2017-06-30 新会江裕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切纸刀的嵌入式打印单元
CN106945412A (zh) * 2017-03-08 2017-07-14 厦门普瑞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全半切的双刀结构及其打印机
CN107756516A (zh) * 2017-11-15 2018-03-06 北京硕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切割装置及应用其的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99671A1 (en) 2019-10-03
JP6852708B2 (ja) 2021-03-31
US10549559B2 (en) 2020-02-04
CN110315870A (zh) 2019-10-11
JP2019177489A (ja) 2019-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5870B (zh) 打印设备
CN110315866B (zh) 打印机
EP3141395B1 (en) Printer
US7806608B2 (en) Tape/tube printer
CN110315862B (zh) 打印机
CN110315868B (zh) 切割装置
JP2015080859A (ja) メモプリンタ
CN110315864B (zh) 打印机
JP5760760B2 (ja) ラベル作成装置
CN110962474B (zh) 打印机
JP6257452B2 (ja) プリンタ
JP2021007995A (ja) 切断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CN110315865B (zh) 打印装置
JP6225567B2 (ja) 印刷ヘッド、及び、印刷装置
JP3511996B2 (ja) シート切断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カッティングプロッタおよび電子機器
CN212765324U (zh) 热敏打印机
JP3528783B2 (ja) カッティングプロッタ
JP2007007892A (ja) カッティング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3528778B2 (ja) 切抜き文字作成装置
JP5724625B2 (ja) 印刷装置
JP2023000663A (ja) 記録装置
JP2007007893A (ja) カッティング装置
JP2007008607A (ja) シート送り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処理装置
JP2007031081A (ja) ロール紙供給装置
JP2009078883A (ja) 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