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36917B - 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36917B
CN110936917B CN201910752546.5A CN201910752546A CN110936917B CN 110936917 B CN110936917 B CN 110936917B CN 201910752546 A CN201910752546 A CN 201910752546A CN 110936917 B CN110936917 B CN 1109369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eat back
shoulder
occupant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525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36917A (zh
Inventor
大野光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936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6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36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69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48Control systems, alarms, or interlock systems, for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belt or har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8Particular seat belt attachment and gui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0Anchoring devic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e.g. in he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6Anchoring devices secured to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022/1818Belt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0Anchoring devic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e.g. in height
    • B60R2022/207Horizontally or transversally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0Anchoring devic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e.g. in height
    • B60R2022/208Anchoring devic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e.g. in height by automatic or remote control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6Anchoring devices secured to the seat
    • B60R2022/263Front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48Control systems, alarms, or interlock systems, for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belt or harness
    • B60R2022/4808Sensing means arrangements therefor
    • B60R2022/485Sensing means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sensing belt anchor position, belt orientation,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具有: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包含从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一端侧上部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另一端侧下部的带扣搭设的肩带;肩带锚定器,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的上部的座椅宽度方向一端侧,供所述肩带插通;及移动装置,在使构成为能够从立起状态后倾的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后倾至少规定角度以上时,使所述肩带锚定器向所述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移动。

Description

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平11-139250号公报公开了在座椅靠背安装座椅安全带用的收缩器,能够从座椅靠背的肩口(上部)拉出软带的车辆用座椅(有安全带的座椅)。而且,该车辆用座椅设为能够调整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座垫的倾斜角度(斜躺角度)的斜躺式座椅。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那样,在斜躺式的车辆用座椅中,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的上身与座椅靠背的旋转中心偏离。因此,在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肩口安装有肩带锚定器的座椅安全带装置中,如果使座椅靠背较大地后倾,则肩带锚定器相对于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而相对地向座椅靠背的上方侧移动。因此,从肩带锚定器至座椅靠背的下部倾斜地搭设的肩带可能会与乘员的脖颈接触而造成烦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抑制肩带与乘员的脖颈的接触而提高乘员的舒适性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具有: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包含从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一端侧上部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另一端侧下部的带扣搭设的肩带;肩带锚定器,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的上部的座椅宽度方向一端侧,供所述肩带插通;及移动装置,在使构成为能够从立起状态后倾的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后倾至少规定角度以上时,使所述肩带锚定器向所述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移动。
在此,“在使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后倾至少规定角度以上时”包括与座椅靠背的后倾联动地使肩带锚定器向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移动的情况、或在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后倾规定角度以上时使肩带锚定器向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移动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中,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的肩带从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一端侧上部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另一端侧下部的带扣延伸。在座椅靠背的上部的座椅宽度方向一端侧设有肩带锚定器,在肩带锚定器插通肩带。并且,在使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后倾了至少规定角度以上时,通过移动装置,使肩带锚定器向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移动。由此,在使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较大地后倾的情况下,能够使肩带向从乘员的脖颈分离的方向移动,能抑制肩带与乘员的脖颈的接触。其结果是,乘员的舒适性提高。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以第一方式记载的结构为基础,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具备将所述肩带锚定器与座椅座垫的一部分连结的推拉式钢索,并具备通过弹簧力对所述肩带锚定器向所述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施力的施力单元。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中,移动装置具备将肩带锚定器与座椅座垫的一部分连结的推拉式钢索,例如,与座椅靠背的后倾联动地利用推拉式钢索拉拽肩带锚定器,使肩带锚定器向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移动。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此外,上述移动装置具备通过弹簧力对肩带锚定器向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施力的施力单元。因此,当使座椅靠背从相对于铅垂方向较大地后倾的位置返回立起状态的位置时,通过弹簧力而肩带锚定器向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移动。由此,能够根据座椅靠背的相对于铅垂方向的后倾角度而适当地保持肩带与乘员的脖颈的距离,能够提高乘员的便利性及舒适性。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以第一方式记载的结构为基础,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具备电动可调装置,该电动可调装置与所述座椅靠背的后倾联动或者在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后倾了所述规定角度以上时,使所述肩带锚定器移动。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中,与座椅靠背的后倾联动地,或者在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后倾了规定角度以上时,通过电动可调装置使肩带锚定器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移动。通过这样利用电动可调装置,例如,与通过机械性的结构而与座椅靠背的后倾联动地使肩带锚定器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将肩带锚定器的移动量相对于座椅靠背的后倾角度而任意设定。由此,能进一步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以第三方式记载的结构为基础,其中,所述电动可调装置设为与所述座椅靠背的后倾联动地使所述肩带锚定器移动的结构,伴随着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的后倾角度的增加而所述肩带锚定器的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移动量增加。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中,肩带锚定器设为伴随着座椅靠背的相对于铅垂方向的后倾角度的增加而使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移动量增加的结构。因此,根据座椅靠背的后倾角度而适当调整肩带锚定器的位置,因此乘员的舒适性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以第四方式记载的结构为基础,其中,所述电动可调装置具备检测传感器,该检测传感器检测能够推定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的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的肩的高度位置的物理量,根据该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值来推定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的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的肩的高度位置,并根据该肩的高度位置来变更应使所述电动可调装置工作的所述座椅靠背的相对于铅垂方向的所述规定角度。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中,根据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值来推定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的相对于座椅靠背的肩的高度位置,根据肩的高度位置来变更应使电动可调装置工作的所述座椅靠背的相对于铅垂方向的所述规定角度。由此,除了座椅靠背的后倾角度之外,还能够对应于乘员的身材的大小来调节肩带锚定器的移动量,能进一步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设为上述结构,因此起到抑制肩带与乘员的脖颈的接触而能够提高乘员的舒适性这样的优异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设为上述结构,因此起到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肩带锚定器移动,并能够适当地保持肩带与乘员的脖颈的距离,而能够提高乘员的便利性及舒适性这样的优异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设为上述结构,因此能够将肩带锚定器的移动量相对于座椅靠背的后倾角度任意设定,因此起到能够进一步提高乘员的舒适性这样的优异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设为上述结构,因此根据座椅靠背的后倾角度而适当调整肩带锚定器的位置,因此起到能够进一步提高乘员的舒适性这样的优异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设为上述结构,因此起到除了座椅靠背的后倾角度之外,还能够对应于乘员的身材的大小来调节肩带锚定器的移动量,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乘员的舒适性这样的优异的效果。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示意性的实施例通过下面的附图而明确,其中,
图1是表示设有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的车辆用座椅的概略主视图;
图2是在图1所示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中,表示在座椅靠背的立起时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受到约束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在图1所示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中,利用实线表示座椅靠背的立起时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受到约束的状态,利用双点划线表示在座椅靠背的后倾时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受到约束的状态的局部主视图;
图4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中使用的移动装置的概略纵向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移动装置的概略主视图;
图6是表示图4所示的移动装置的推拉式钢索的立体图;
图7A是表示图4所示的移动装置的推拉式钢索的座椅座垫侧安装结构的剖视图,是表示座椅靠背立起的状态的图;
图7B是表示推拉式钢索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和座椅座垫框架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4所示的移动装置的推拉式钢索的座椅座垫侧安装结构的剖视图,是表示座椅靠背后倾的状态的图;
图9是概略性地表示图4所示的移动装置的肩带锚定器侧的安装结构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沿图9的10-10线剖切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的与图5对应的概略主视图;
图12是表示在图1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中,表示座椅靠背的后倾角度与肩带锚定器相对于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的移动量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13是表示在适用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的车辆的车室内,在座椅靠背的立起时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受到约束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适用于图13所示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的移动装置的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5是在图13所示的车辆用座椅中,表示座椅靠背的后倾角度与肩带锚定器相对于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的移动量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16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的变形例的与图13对应的坐标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10。而且,各图是示意性的图,与本发明关联性低的结构省略图示。在各图中适当表示的箭头FR、箭头UP表示搭载有车辆用座椅12的车辆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而且,箭头OUT表示车辆宽度方向的外方。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辆用座椅12的座椅前后方向、座椅上下方向、座椅宽度方向与车辆前后方向、车辆上下方向、车辆宽度方向分别一致。而且,为了便于说明,在各图中有时会省略一部分的标号。
(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的结构)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10设置于车室内的车辆前排座椅右侧的驾驶位侧的车辆用座椅12(以下,简称为“座椅12”。)。
座椅12具备供乘员P就座的座椅座垫14、在座椅座垫14的后端部对乘员P的背部进行支承的座椅靠背16、配置在座椅靠背16的上端部而对乘员P的头部H进行支承的头枕18。在座椅靠背16的上部16A(座椅靠背16的肩口)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设有供后述的软带22插通的肩带锚定器36(以下,称为“肩部锚定器36”。)。
补充说明的话,在图2、图3中,示出作为应保护的乘员的模型而将碰撞试验用的AM50(美国成人男性的50%)的假人(人偶)就座于座椅12的座椅座垫14的状态。该假人以通过碰撞试验法而确定的标准的就座姿势就座,座椅12位于与该就座姿势对应的基准设定位置。以下,将假人看作乘员而称为“乘员P”。
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10具备作为附设于座椅12的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座椅安全带装置20。座椅安全带装置20具备软带22和配置于座椅座垫1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将软带22的一端卡定的锚定板(图示省略)。而且,座椅安全带装置20具备将软带22的另一端卡定而向软带22赋予规定的张力的带有预张紧功能的收缩器26。肩部锚定器36设为在座椅靠背16的上部16A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将软带22向收缩器26的配置侧折回的结构。此外,座椅安全带装置20具备通过将供软带22插通的舌板30卡合而被固定的带扣装置32。
将软带22中的从肩部锚定器36至带扣装置32的部分称为肩带22A,将从带扣装置32至锚定板(图示省略)的部分称为腰带22B。
肩带22A是从就座于座椅12的乘员P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上部的肩部S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下部的腰部L倾斜地搭设而用于从前方侧约束乘员P的结构。在此,座椅1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相当于座椅宽度方向一端侧,座椅12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相当于座椅宽度方向另一端侧。
如图4及图5所示,座椅12具备使座椅靠背16从立起状态后倾(向车辆后方侧倾倒)的斜躺功能。更具体而言,座椅12具备对于座椅靠背16相对于铅垂方向的后倾角度α(参照图4)进行变更的斜躺装置40。作为一例,斜躺装置40具备与在座椅靠背16的下端部沿车辆宽度方向配置的杆41(参照图5)连结的旋转部42、将旋转部4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引导部44、使旋转部42旋转的驱动部(图示省略)。引导部44设置在座椅座垫14的侧部。使旋转部42旋转的驱动部例如由电动机等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后倾角度α设为以乘员P就座于车辆用座椅12的状态侧视观察车辆用座椅12的情况下,乘员P的躯干线T1与沿铅垂方向的直线T2所成的角α(参照图4)。
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10具备使肩部锚定器36沿座椅靠背16的大致座椅宽度方向移动的移动装置50(参照图1及图2)。如图3的实线所示,在座椅靠背16立起的状态下,肩部锚定器36配置在座椅靠背16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通常位置D1。如图3的双点划线所示,移动装置50设为在使座椅靠背16相对于铅垂方向而后倾规定的角度(例如,36°)以上时,使肩部锚定器36向座椅靠背16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移动位置D2移动的结构。
如图4及图5所示,移动装置50具备在座椅靠背16的上部16A使肩部锚定器36移动的上侧移动部52和在作为座椅座垫14的一部分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部侧设置的下侧移动部54。此外,移动装置50具备经由上侧移动部52而将肩部锚定器36与座椅座垫14的座椅座垫框架60(参照图7A、图7B)连结的推拉式钢索56。上侧移动部52设置在座椅靠背16的内部,下侧移动部54设置在座椅座垫14的内部。推拉式钢索56跨座椅座垫14的内部和座椅靠背16的内部地配置。推拉式钢索56在座椅靠背16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内部大致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参照图5)。
如图6所示,推拉式钢索56具备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外侧管56A和插通于外侧管56A的内部并能够沿外侧管56A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内侧钢索56B。在内侧钢索56B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有外径比内侧钢索56B的外径大的圆柱状的终端部56C、56D。
如图7A、图7B所示,在座椅座垫1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内部,大致沿车辆前后方向配置座椅座垫框架60。下侧移动部54具备在座椅座垫框架60的后端部形成的圆形的贯通孔60A,在贯通孔60A插通推拉式钢索56的内侧钢索56B。内侧钢索56B的长度方向一端侧的终端部56C配置在比贯通孔60A靠车辆上下方向下侧处,终端部56C的外径比贯通孔60A的内径大。由此,当内侧钢索56B被向箭头A所示的车辆上方侧拉拽时,内侧钢索56B的终端部56C卡挂于贯通孔60A的缘部(参照图8)。即,内侧钢索56B的长度方向一端侧的终端部56C具有限制内侧钢索56B的向车辆上方侧的移动的作为限动件的功能。
如图7A所示,下侧移动部54具备在引导部44的车辆上下方向上侧与引导部44空出间隔配置的引导板62。作为一例,引导板62构成为将座椅上下方向配置为板厚方向并将大致座椅前后方向配置为长度方向的长条的板体。引导板62中,从中间部至后端部的部位沿着旋转部42的旋转方向在侧视观察下弯曲成圆弧状。而且,引导板62通过将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端部卡定于在座椅靠背16的下端部形成的切口部(图示省略)而被固定于座椅靠背16。
在引导板62与引导部44之间配置有向座椅座垫框架60的上侧延伸的内侧钢索56B。在引导板62的后端部形成有贯通孔62A,内侧钢索56B能够沿长度方向移动地插通于贯通孔62A。在引导板62的贯通孔62A的上侧缘部固定有推拉式钢索56的外侧管56A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
当使座椅靠背16相对于铅垂方向后倾时,引导板62沿着引导部44向座椅后方侧移动(参照图8)。此时,引导部44被固定于座椅座垫14,引导板62绕着引导部44向座椅后方侧移动。由此,配置在引导板62与引导部44之间的内侧钢索56B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变长,内侧钢索56B被向箭头A(参照图7A)所示的座椅上方侧拉拽,由此内侧钢索56B的终端部56C卡挂于贯通孔60A的缘部。然后,如图8所示,当使座椅靠背16相对于铅垂方向进一步后倾时,内侧钢索56B相对于外侧管56A被向箭头B所示的座椅下方侧拉拽。由此,内侧钢索56B使上侧移动部52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移动。
如图9及图10所示,上侧移动部52具备在座椅靠背16的上端部固定的板状的基体板64和配置在基体板64的上表面并能够转动地支承于基体板64的棒状的托架66。基体板64在座椅前后方向的后端部插通有未图示的螺栓,通过螺母(图示省略)而紧固固定于座椅靠背16的未图示的上部框架。由此,基体板64被固定于座椅靠背16。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肩带22A的图示。
在基体板64的座椅前后方向的后部设有供一端卡定于收缩器26的软带22的中间部插通的插通口65。而且,在插通口65的座椅前方侧设有向座椅下方侧凹陷的凹部68(参照图10)。凹部68形成为以座椅上下方向为轴向的圆筒状。而且,在凹部68的内侧,同轴地收容有受扭螺旋弹簧70。此外,受扭螺旋弹簧70的下端70A卡定于凹部68。
托架66形成为以座椅上下方向为板厚方向的长条的板状,将大致座椅前后方向配置为长度方向。托架66的后端部经由销72而支承于基体板64,在托架66的前端部固定有肩部锚定器36。具体而言,在托架66的后端部形成有沿板厚方向贯通的圆孔74,与基体板64的凹部68同轴地配置。在该圆孔74以介有将基体板64和托架66从座椅上方覆盖的罩构件76的状态插入销72。销72贯通罩构件76、托架66、受扭螺旋弹簧70、凹部68地配置,将托架66支承为相对于基体板64能够相对转动。
另外,在该状态下,受扭螺旋弹簧70的上端70B卡定于托架66。受扭螺旋弹簧70预先以预卷(蓄势)的状态卡定于基体板64及托架66。因此,沿着以销72为旋转中心的旋转方向的一方向的弹簧力(参照图9所示的箭头C)作用于托架66。由此,固定于托架66的肩部锚定器36被受扭螺旋弹簧70的弹簧力向座椅靠背16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施力。需要说明的是,受扭螺旋弹簧7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施力单元”。
此外,在托架66的中间部,通过未图示的固定单元固定有推拉式钢索56的座椅上方侧的终端部56D。因此,当使座椅靠背16相对于铅垂方向而后倾规定的角度(例如,后倾角度α=36°)以上时,推拉式钢索56的内侧钢索56B被向车辆下方侧拉拽,并且托架66被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拉拽(参照图9的箭头F)。并且,托架66克服从受扭螺旋弹簧70作用的作用力而向座椅靠背16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移动。由此,肩部锚定器36成为从图9中的实线所示的通常位置D1移动至双点划线所示的移动位置D2的结构。
另一方面,当从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设定为36°以上的状态开始使座椅靠背16立起至立起状态时,经由内侧钢索56B作用于托架66的座椅宽度方向外方向的拉拽载荷丧失。并且,托架66在从受扭螺旋弹簧70作用的作用力下,向座椅靠背16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移动。由此,肩部锚定器36再次返回原来的位置(通常位置D1)。
(作用及效果)
接下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10的作用及效果。
如图2及图3所示,在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10中,在座椅靠背16处于立起状态时,肩部锚定器36配置在基于移动装置50的移动范围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通常位置D1。在该状态下,从肩部锚定器36延伸出的肩带22A从座椅靠背16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上方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下部的带扣装置32延伸。由此,就座于座椅12的乘员P成为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20的软带约束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座椅靠背16相对于铅垂方向至少后倾规定角度(后倾角度α=36°)以上时,通过移动装置50,使肩部锚定器36向座椅靠背16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移动位置D2移动。由此,在使座椅靠背16相对于铅垂方向较大地后倾的情况下,能够使肩带22A向从乘员P的脖颈N分离的方向移动,能抑制肩带与乘员的脖颈的接触。其结果是,能提高后倾的乘员的软带穿戴时的舒适性。
关于上述效果,补充说明的话,如图2所示,就座于座椅12的乘员P的上身的旋转中心(参照图2的点Q1)的位置与座椅靠背16的旋转中心(参照图2的点Q2)的位置偏离。因此,当使座椅靠背16较大地后倾时,就座于座椅12的乘员P从图3的实线所示的位置向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相对于座椅靠背16相对移动。换言之,肩部锚定器36相对于乘员P相对地向座椅靠背的上方侧移动。因此,在肩部锚定器36的位置被固定的情况下,从肩部锚定器36至座椅靠背16的下部倾斜地搭设的肩带22A可能会与乘员P的脖颈N接触而带来烦扰。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10中,当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成为36°以上时,肩部锚定器36向座椅靠背16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移动位置D2移动。即,能够使肩带22A向从乘员P的脖颈N分离的方向移动,能抑制肩带与乘员的脖颈的接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装置50具备将肩部锚定器36与座椅座垫14的一部分连结的推拉式钢索56,通过与座椅靠背16的后倾联动地从推拉式钢索56赋予的拉拽载荷,使肩部锚定器36从座椅靠背16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移动位置D2移动。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此外,上述移动装置50具备通过弹簧力对肩部锚定器36向座椅靠背16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施力的受扭螺旋弹簧70。因此,当使座椅靠背16从相对于铅垂方向较大地后倾的位置返回立起状态的位置时,通过受扭螺旋弹簧70的弹簧力而肩部锚定器36向座椅靠背16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通常位置D1移动。由此,能够根据座椅靠背16相对于铅垂方向的后倾角度而适当地保持肩带22A与乘员P的脖颈N的距离,能够提高乘员P的便利性及舒适性。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11及图12,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80。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同一编号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11所示,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80具备检测座椅靠背16相对于铅垂方向的后倾角度α的传感器82、使肩部锚定器36沿座椅靠背16的大致座椅宽度方向移动的移动装置84、基于由传感器82检测出的后倾角度α来控制移动装置84的动作的ECU(Electronic ControlUnit)86。需要说明的是,移动装置84是电动可调装置的一例。
传感器82设置在引导部44的与旋转部42相对的位置。ECU86由包含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 Memory)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的微型计算机构成。而且,ECU86例如配置于在车室内的前方侧配置的仪表板(图示省略)的内部。ECU86与传感器82电连接,基于传感器82的角度的检测信号向ECU86输入。
移动装置84具备对肩部锚定器36进行支承的支承部88、引导支承部88而使其沿座椅宽度方向移动的引导部90。而且,移动装置84具备:安装于支承部88并具备齿条92A的轴92;与齿条92A啮合的小齿轮94;使小齿轮94旋转的电动机96。ECU86与电动机96电连接,通过电动机96使小齿轮94旋转。并且,通过使具备齿条92A的轴92沿着座椅靠背16的大致座椅宽度方向移动,而使肩部锚定器36沿着座椅靠背16的大致座椅宽度方向移动。
图12是将座椅12的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表示为横轴,将肩部锚定器36相对于座椅靠背16的座椅宽度方向的移动量D表示为纵轴的坐标图。如该图所示,ECU86当通过传感器82检测到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为36°以上的情况时,使移动装置84工作。并且,成为与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联动而使肩部锚定器36从图11的实线所示的通常位置D1向图11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移动位置D2逐渐地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移动的结构。换言之,移动装置84在工作后,伴随着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的增加,使肩部锚定器36的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移动量增加。
(作用及效果)
在上述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80中,除了第一实施方式记载的效果之外,还能得到以下的效果。在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80中,与座椅靠背16的后倾联动地,通过电动式的移动装置84使肩部锚定器36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电动式的移动装置84,与例如通过机械性的结构而与座椅靠背的后倾联动地使肩带锚定器(肩部锚定器)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任意地设定肩部锚定器36的移动量。即,由此,乘员P的舒适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移动装置84,肩部锚定器36伴随着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的增加而使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移动量增加。因此,根据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能适当地调整肩部锚定器36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乘员P的舒适性。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13~图16,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110。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相同编号而省略其说明。
图13是表示在适用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110的车辆100的车室102内,在座椅靠背16的立起状态时就座于座椅12的乘员(标号省略)的软带约束状态的侧视图。如该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110具备配置于车辆100的车室102内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侧并拍摄就座于座椅12的乘员的相机112。而且,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110具备使肩部锚定器36沿座椅靠背16的大致座椅宽度方向移动的移动装置84、检测座椅靠背16相对于铅垂方向的后倾角度α的传感器82。此外,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110具备ECU114,ECU114基于通过由相机112拍摄到的图像数据而检测到的乘员的肩部的高度位置和由传感器82检测到的后倾角度来控制移动装置84的动作。需要说明的是,相机112是检测传感器的一例。
ECU114由包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 Memory)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的微型计算机构成。在ECU114电连接有相机112、传感器82,由相机112拍摄到的乘员的图像数据的信号及与由传感器82检测到的后倾角度α相应的信号向ECU114输入。此外,在ECU114预先存储有身材比较小的乘员(例如,具有与AF05的假人同等的身材的乘员)的肩部的座椅靠背16上的高度位置。需要说明的是,AF05的假人是相当于矮小美国成人女性的假人。
图14是表示基于ECU114的移动装置84的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而且,图15将座椅12的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表示为横轴,将肩部锚定器36相对于座椅靠背16的座椅宽度方向的移动量D表示为纵轴的坐标图。而且,在图15中,利用实线表示AM50的假人就座于座椅12的情况,利用虚线表示AF05的假人就座于座椅12的情况。
如图14所示,ECU114当检测到由于就座于座椅12的乘员而座椅靠背16后倾的情况时(步骤S1),通过相机112开始就座于座椅12的乘员的拍摄(步骤S2)。
ECU114基于由相机112拍摄到的图像数据,通过运算来推定就座于座椅12的乘员的座椅靠背16上的肩的高度位置(步骤S3)。作为一例,ECU114根据由相机112拍摄到的图像数据来识别乘员的头部的位置,根据头部的位置通过运算来推定座椅靠背16上的肩的高度位置。
接下来,ECU114基于在步骤S3中推定的乘员的肩部的高度位置,判断就座于座椅12的乘员的肩部的高度位置是否为与AF05的假人的肩部的高度位置相同的程度或为其以下(步骤S4)。
在步骤S4中为否定的情况下,即,在就座于座椅12的乘员的肩部的高度位置比AF05的假人的肩部的高度位置高的情况下,ECU114向步骤S5转移。在步骤S5中,判断由传感器82检测到的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是否为36°以上。
在步骤S5中为肯定的情况下,即,在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为36°以上的情况下,向步骤S7转移而使移动装置84工作。具体而言,在图15中如实线所示,ECU114使移动装置84工作,与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联动地,使肩部锚定器36从通常位置D1向与后倾角度α(≥36°)对应的移动位置D2逐渐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5中为否定的情况下,即,在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比36°小的情况下,ECU114重复进行从步骤S1起的处理。
然后,ECU114当检测到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被变更的情况时,向步骤S8转移。在步骤S8中为肯定的情况下,即,ECU114当确认到座椅靠背16返回立起状态(α<36°的状态)的情况时,使肩部锚定器36向通常位置D1移动(步骤S9),使基于ECU114的控制结束。而且,在步骤S8中为否定的情况下,即,ECU114当确认到在满足后倾角度α≥36°这样的条件的状态下变更了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的情况时,重复进行从步骤S7起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4中为肯定的情况下,即,在就座于座椅12的乘员的肩部的高度位置为AF05的假人的肩部的高度位置以下的情况下,ECU114向步骤S6转移。在步骤S6中,判断由传感器82检测到的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是否为30°以上。在步骤S6中为肯定的情况下,即,在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为30°以上的情况下,向步骤S7转移而使移动装置84工作。具体而言,在图15中如虚线所示,ECU114使移动装置84工作,与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联动地,使肩部锚定器36从通常位置D1向与后倾角度α(≥30°)对应的移动位置D2逐渐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6中为否定的情况下,即,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比30°小的情况下,ECU114重复进行从步骤S1起的处理。
然后,ECU114当检测到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被变更的情况时,向步骤S8转移。在步骤S8中为肯定的情况下,即,ECU114当确认到座椅靠背返回到立起状态(α<30°的状态)的情况时,使肩部锚定器36向通常位置D1移动(步骤S9),使基于ECU114的控制结束。而且,在步骤S8中为否定的情况下,即,ECU114当确认到在满足后倾角度α≥30°这样的条件的状态下变更了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的情况时,重复进行从步骤S7起的处理。
即,根据上述结构,移动装置84根据通过来自相机112的图像数据利用运算而推定的乘员的肩的高度位置来变更成为移动装置84应工作的阈值的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参照图15)。具体而言,在就座于座椅12的乘员的肩的高度位置为AF05的假人以下的情况下,与肩的高度位置比AF05的假人高的乘员就座的情况相比,将成为移动装置84应工作的阈值的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设定得小。
(作用及效果)
在上述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110中,除了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记载的效果之外,还能得到以下的效果。在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110中,根据基于通过相机112拍摄到的图像数据的检测值来推定就座于车辆用座椅12的乘员的座椅靠背16上的肩的高度位置。并且,根据乘员的肩的高度位置,来变更应使移动装置84工作的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
具体而言,在推定为就座于座椅12的乘员的肩的高度位置为AF05的假人以下的情况下,移动装置84应工作的后倾角度α的阈值成为α=30°。另一方面,在推定为肩的高度位置比AF05的假人高的情况下,移动装置84应工作的后倾角度α的阈值成为α=36°。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预先存储于ECU114的AF05的假人的座椅靠背16上的肩的高度位置为基准来算出就座的乘员的身材的大小。并且,在判断为矮小乘员就座的情况下,与判断高大的乘员就座的情况相比,将后倾角度α的阈值设定得小。
虽说如此,在矮小乘员(例如与AF05的假人同等或为其以下的身材的乘员)就座于座椅12的情况下,即使在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小的情况下,肩带22A与乘员的脖颈的距离有时也会接近,发生干涉。
因此,在矮小乘员就座的情况下,与高大乘员就座的情况相比将后倾角度α的阈值设定得小,由此即使在使座椅靠背后倾的状态下就座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肩带22A与乘员的脖颈的干涉。
这样,根据上述结构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110,能够对应于在座椅12就座的乘员P的身材的大小,调节与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相应的肩部锚定器36的位置,从而有效地抑制肩带22A与乘员的脖颈的接触。由此,后倾的乘员的软带穿戴时的舒适性进一步提高。
〔补充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使肩部锚定器36沿座椅靠背16的大致上下方向移动的移动装置50、84的结构能够变更。例如,移动装置84可以是通过促动器、液压缸等驱动部、连杆机构等使肩部锚定器36向座椅靠背16的大致座椅宽度方向的外侧移动的结构。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在车辆的驾驶位侧的座椅12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10、80、110中适用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没有限定为该结构。例如,在驾驶位以外的副驾驶位等车辆用座椅也可以适用本发明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及第三实施方式中,与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联动地,以使肩部锚定器36从通常位置D1向移动位置D2逐渐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移动的方式控制移动装置84。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通过移动装置84,伴随着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的增加而使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移动量增加的结构。例如,可以是以通过传感器82检测到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为36°以上的情况时,使肩部锚定器36从通常位置D1向移动位置D2移动的方式控制移动装置84的结构。或者,可以是以与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联动地,使肩部锚定器36逐级移动的方式控制移动装置84的结构。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肩部锚定器36设为对肩部锚定器36进行支承的托架66通过从推拉式钢索56赋予的拉拽载荷而以销72为中心向座椅靠背16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转动的结构。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是在座椅靠背16的上部16A的内部固定有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轨道,经由支承为相对于该轨道能够滑动的连结构件来支承肩部锚定器36的结构。这种情况下,设为在连结构件固定有推拉式钢索56的座椅上方侧的终端部56D的结构,并设为根据座椅靠背16的后倾而连结构件向座椅宽度方向的外侧移动的结构。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通过弹簧力对肩部锚定器36向座椅靠背16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施力的施力单元,适用了受扭螺旋弹簧70。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作为本发明的施力单元,可以适用拉力螺旋弹簧。即,以座椅宽度方向为轴向地配置拉力螺旋弹簧,将两端部连结于肩部锚定器36和座椅靠背16侧。并且,可以是通过弹簧力对肩部锚定器36向座椅靠背16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施力的结构。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设为在座椅靠背16处于立起状态的情况下,与就座于座椅12的乘员的肩部的高度位置无关地将肩部锚定器36配置于通常位置D1的结构。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适用图16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图16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在矮小乘员(例如,AF05的假人以下的身材的乘员)就座于座椅12的情况下,在座椅靠背的后倾角度α设定得比30°小的状态下,肩部锚定器36向中间位置D3移动。该中间位置D3位于比通常位置D1靠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处,且位于比移动位置D2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处。此外,当成为座椅靠背的后倾角度α设定为30°以上的状态时,以从中间位置D3向移动位置D2而与后倾角度α联动地逐渐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移动的方式被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座椅靠背16设定为立起状态的情况下,在就座于座椅12时,与高大乘员相比,也能够使肩带22A从肩部锚定器36位于座椅上方侧的矮小乘员的脖颈分离。因此,在矮小乘员就座于座椅12的情况下,除了使座椅靠背16较大地后倾的状态之外,在立起状态下也能抑制肩带22A与乘员的脖颈的干涉。由此,能够有效地提高乘员的软带穿戴时的舒适性。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根据就座于座椅12的乘员的肩部的高度位置是否为AF05的假人以下,而将移动装置84工作的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的阈值设定为不同的值(α=30°或α=36°)。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关于座椅靠背16上的肩的高度位置而设定多个阈值,对应于各阈值间的区域来设定移动装置84工作的座椅靠背16的后倾角度α的阈值。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适用相机112作为推定就座于座椅12的乘员P的座椅靠背16上的肩部S的高度位置的检测传感器,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适用周知的静电电容传感器作为检测传感器。这种情况下,成为在座椅靠背的内部配置静电电容传感器,根据对应于在座椅12就座的乘员的身材而变化的传感器电极间的静电电容来判断乘员的身材的大小,进而推定乘员的肩部的高度位置的结构。
另外,例如,可以适用周知的载荷检测传感器作为检测传感器。这种情况下,成为在座椅靠背或座椅座垫的内部配置传感器,根据由传感器检测的载荷的大小来判断身材的大小,进而推定乘员的肩部的高度位置的结构。
另外,例如,可以适用输出与座椅座垫相对于车身地板的车辆前后位置相应的信号的周知的座椅位置传感器作为检测传感器。这种情况下,成为根据由座椅位置传感器检测到的车辆用座椅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座椅位置来判断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的身材的大小,进而推定乘员的肩部的高度位置的结构。
另外,例如,可以适用配置于构成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的收缩器并输出与软带的拉出量相应的信号的传感器作为检测传感器。这种情况下,成为根据由传感器检测的软带的拉出量来判断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的身材的大小,进而推定乘员的肩部的高度位置的结构。

Claims (3)

1.一种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具有:
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包含从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一端侧上部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另一端侧下部的带扣搭设的肩带;
肩带锚定器,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的上部的座椅宽度方向一端侧,供所述肩带插通;及
移动装置,在使构成为能够从立起状态后倾的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后倾至少规定角度以上时,使所述肩带锚定器向所述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移动,
所述移动装置具备将所述肩带锚定器与座椅座垫的一部分连结的推拉式钢索,并具备通过弹簧力对所述肩带锚定器向所述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施力的施力单元。
2.一种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具有:
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包含从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一端侧上部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另一端侧下部的带扣搭设的肩带;
肩带锚定器,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的上部的座椅宽度方向一端侧,供所述肩带插通;及
移动装置,在使构成为能够从立起状态后倾的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后倾至少规定角度以上时,使所述肩带锚定器向所述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移动,
所述移动装置具备电动可调装置,该电动可调装置在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后倾了所述规定角度以上时与所述座椅靠背的后倾联动使所述肩带锚定器向所述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移动,
所述电动可调装置具备检测传感器,该检测传感器检测能够推定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的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的肩的高度位置的物理量,
根据该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值来推定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的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的肩的高度位置,并根据该肩的高度位置来变更应使所述电动可调装置工作的所述座椅靠背的相对于铅垂方向的所述规定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其中,
所述电动可调装置通过根据所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值而推定的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的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的肩的高度位置来推算所述乘员的身材高大还是矮小,在判断为所述乘员的身材为矮小情况下,与判断为所述乘员的身材高大的情况相比,将应使所述电动可调装置工作的所述座椅靠背的相对于铅垂方向的所述规定角度的阈值设定得小。
CN201910752546.5A 2018-09-25 2019-08-15 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 Active CN1109369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9481A JP7110869B2 (ja) 2018-09-25 2018-09-25 車両用乗員拘束装置
JP2018-179481 2018-09-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6917A CN110936917A (zh) 2020-03-31
CN110936917B true CN110936917B (zh) 2022-04-26

Family

ID=69884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52546.5A Active CN110936917B (zh) 2018-09-25 2019-08-15 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73872B2 (zh)
JP (1) JP7110869B2 (zh)
CN (1) CN1109369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66910B2 (ja) * 2016-05-12 2019-08-2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11420579B2 (en) * 2019-06-21 2022-08-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ystem and method to automatically set the height of the torso section of a seat belt
US11447093B1 (en) 2021-08-25 2022-09-2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afety belt D-ring positioning
CN116142044A (zh) * 2023-02-28 2023-05-23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用于安全带卷收器的座椅靠背角度机械传感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58310A (en) * 1992-09-17 1994-10-25 Tachi-S. Co., Ltd. Seat belt device in an automotive seat
CN1130579A (zh) * 1994-10-07 1996-09-11 Trw乘客阻尼系统有限公司 偏转固定器的调节装置
US9302645B1 (en) * 2015-02-02 2016-04-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tegrated slide adjustable pivoting seat belt webbing guide
CN106064603A (zh) * 2015-04-24 2016-11-0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座椅安全带高度调节器系统及方法
CN107097749A (zh) * 2016-02-22 2017-08-29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安全带自适应调节系统及方法以及装设该系统的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6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71197A (en) 1967-03-20 1969-10-07 Richard N Ely Passenger restraining system
JPS52143127U (zh) * 1976-04-23 1977-10-29
US6942248B2 (en) * 1992-05-05 2005-09-13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Occupant restraint devic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DE3302356A1 (de) 1983-01-25 1984-07-26 Repa Feinstanzwerk Gmbh, 7071 Alfdorf Zufuehrvorrichtung fuer ein sicherheitsgurtsystem fuer kraftfahrzeuge
US4738485A (en) 1986-10-16 1988-04-19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Seat assembly with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JPS6374355U (zh) * 1986-11-01 1988-05-18
JPH01229744A (ja) * 1988-03-09 1989-09-13 Hino Motors Ltd シートベルトのウェビングガイド
DE3843308A1 (de) * 1988-12-22 1990-06-28 Autoliv Kolb Gmbh & Co Kg Sicherheitsgurtsystem
DE4010452A1 (de) 1990-03-31 1991-10-02 Audi Ag Sicherheitseinrichtung fuer kraftfahrzeuge
JPH05112204A (ja) * 1991-10-21 1993-05-07 Tachi S Co Ltd 車両等の座席における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H0537611U (ja) * 1991-10-25 1993-05-21 三菱自動車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の調節装置
US5306073A (en) 1992-02-24 1994-04-26 Itt Corporation High strength motor vehicle seat recliner
JPH05301560A (ja) 1992-04-25 1993-11-16 Tachi S Co Ltd シートベルトのスルーガイド構造
JPH0672285A (ja) * 1992-08-31 1994-03-15 Tachi S Co Ltd シートベルトのスルーガイド構造
US5390982A (en) * 1993-04-16 1995-02-21 Douglas & Lomason Company Adjustable belt guide and headrest
US5441332A (en) * 1994-04-08 1995-08-15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Seat integrated vehicle safety apparatus
US5544917A (en) 1995-07-13 1996-08-13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Seat belt webbing guide assembly
US5810417A (en) 1995-09-28 1998-09-22 Mongkol Jesadanont Automatic safety car seats and sheet-type safety-belt
US5611604A (en) 1995-11-14 1997-03-18 Alliedsignal Inc. Safety restraint system having a variable angle web guide opening
US5660444A (en) 1995-12-28 1997-08-26 Alliedsignal Inc. Shoulder webbing retractor for a safety restraint system having a self-zeroing center of gravity assembly
US5845967A (en) 1996-10-25 1998-12-08 Fisher Price Inc. Booster seat
IT1299447B1 (it) 1997-05-02 2000-03-16 Daimler Benz Ag Cintura di sicurezza a bandoliera con sistema integrato di bloccaggio dello schienale
JP4209587B2 (ja) * 1997-09-12 2009-01-14 オートリブ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用車体加速度センサー
US5882084A (en) * 1997-10-24 1999-03-16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Tilt locking seat belt retractor
JP3616486B2 (ja) 1997-11-10 2005-02-02 エヌエスケー・オートリブ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3767197B2 (ja) 1998-06-01 2006-04-19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4072575B2 (ja) * 1998-09-22 2008-04-09 オートリブ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ー
US6145881A (en) * 1999-01-15 2000-11-14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Seatback mounted seat belt tensioner
SE521991C2 (sv) 1999-10-12 2003-12-23 Volvo Lastvagnar Ab Anordning och förfarande för höjdomställning av ett säkerhetsbältes övre fästpunkt
JP2001243476A (ja) 2000-03-02 2001-09-0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移動体の監視方法および装置
US7090251B2 (en) 2000-07-13 2006-08-15 Magna Seating Systems Inc. Seat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having a positionable seat belt tower
US6669302B2 (en) 2001-05-08 2003-12-30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Seat belt position adjusting arrangement for a vehicle seat
US6811186B1 (en) * 2002-03-29 2004-11-02 Lear Corporation Seat belt adjustment mechanism
DE102004013598A1 (de) 2004-03-19 2005-10-06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zur Einstellung von Sitzkomponenten
US7866696B2 (en) 2004-12-10 2011-01-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seat assembly
DE102005000736A1 (de) 2005-01-04 2006-07-20 Isringhausen Gmbh & Co Kg Höhenverstellbare Umlenkvorrichtung für einen Dreipunktgurt, Fahrzeugsitz mit einem Dreipunktgurt sowie Verfahren zur Höhenverstellung des oberen Haltepunktes eines Dreipunktgurtes
US20060220426A1 (en) 2005-04-05 2006-10-05 Edward Moffatt Rollover deployed reclining seatback
US7637536B2 (en) 2006-03-20 2009-12-29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Retractor having mechanisms for disabling a vehicle sensitive sensor and for preventing webbing withdrawal
JP2007253734A (ja) 2006-03-22 2007-10-04 Toyota Motor Corp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7635167B2 (en) 2006-08-30 2009-12-22 Honda Motor Co., Ltd Seat belt shoulder anchor
JP2009227079A (ja) * 2008-03-21 2009-10-0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及びシートベルト位置調整方法
JP2009234314A (ja) 2008-03-26 2009-10-15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5319346B2 (ja) * 2008-05-15 2013-10-16 アスモ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の補助機構
JP2010179726A (ja) 2009-02-04 2010-08-19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車用3点式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8469401B2 (en) 2009-02-23 2013-06-25 Amsafe, Inc. Seat harness pretensioner
EP2492157B1 (en) * 2011-02-28 2014-04-09 Volvo Car Corporation Seat belt assembly
JP5950930B2 (ja) * 2011-11-14 2016-07-13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5778025B2 (ja) 2011-12-27 2015-09-1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5961396B2 (ja) 2012-02-08 2016-08-0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5784557B2 (ja) 2012-07-20 2015-09-2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6005195B2 (ja) 2015-03-04 2016-10-12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6233363B2 (ja) 2015-07-28 2017-11-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4点式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6746195B2 (ja) * 2016-01-28 2020-08-26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ベルトインシート構造
JP6566910B2 (ja) * 2016-05-12 2019-08-2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10196033B2 (en) * 2016-07-18 2019-02-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 mounted adjustable seat belt webbing guide
JP6704087B2 (ja) 2017-03-17 2020-06-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US10246051B2 (en) * 2017-06-07 2019-04-02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seatbelt assembly
US10144387B1 (en) * 2017-10-12 2018-12-0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belt webbing guide
US10501038B2 (en) * 2017-10-16 2019-12-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Guide for seatbelt webbing that moves automatically in response to an oblique or far-side impact event to maintain occupant in proper orientation
JP6977592B2 (ja) * 2018-02-05 2021-12-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乗員拘束装置
JP6757356B2 (ja) 2018-03-30 2020-09-16 株式会社Subaru 乗員保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58310A (en) * 1992-09-17 1994-10-25 Tachi-S. Co., Ltd. Seat belt device in an automotive seat
CN1130579A (zh) * 1994-10-07 1996-09-11 Trw乘客阻尼系统有限公司 偏转固定器的调节装置
US9302645B1 (en) * 2015-02-02 2016-04-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tegrated slide adjustable pivoting seat belt webbing guide
CN106064603A (zh) * 2015-04-24 2016-11-0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座椅安全带高度调节器系统及方法
CN107097749A (zh) * 2016-02-22 2017-08-29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安全带自适应调节系统及方法以及装设该系统的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50049A (ja) 2020-04-02
CN110936917A (zh) 2020-03-31
JP7110869B2 (ja) 2022-08-02
US11173872B2 (en) 2021-11-16
US20200094776A1 (en) 2020-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36917B (zh) 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
KR100737599B1 (ko) 펌핑레버와 일체로 형성된 리클라이너 레버
US10723309B2 (en) Vehicle seat belt device
CN110861550B (zh) 车辆用座椅
CN110304012B (zh) 车辆座椅安全带装置
US11192521B2 (en) Vehicular seat belt device
CN110116704B (zh) 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
US10618437B2 (en) Vehicle seat
US11673529B2 (en) Vehicle seat comprising a safety device
JP5501284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US10384570B2 (en) Child-seat restraint system
US10632884B2 (en) Vehicle seat
JP4345431B2 (ja) アームレスト付きシート
JP2006175901A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6916048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KR100535094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백의 후방이동 방지 장치
KR100551844B1 (ko) 리트랙터와 웨빙을 이용한 자동차용 액티브 헤드레스트
JP2000016235A (ja)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4943364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17077815A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06103549A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H0516716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バツク支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