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14903A - 光学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14903A
CN110914903A CN201880047688.5A CN201880047688A CN110914903A CN 110914903 A CN110914903 A CN 110914903A CN 201880047688 A CN201880047688 A CN 201880047688A CN 110914903 A CN110914903 A CN 110914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sc
information signal
recording medium
optical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76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14903B (zh
Inventor
菊地稔
越田晃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914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49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149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49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18Laminated discs
    • G11B7/24024Adhesion or bonding, e.g. specific adhesive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38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41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with different recording characteristi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47Substrat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11B7/266Sputtering or spin-coating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38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 Manufacturing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光学记录介质包括第一碟片、第二碟片和用于将所述第一碟片接合到所述第二碟片的粘合剂层。所述第一碟片和所述第二碟片分别包括:基板,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且在所述第二表面的外周部上具有梯度;至少两个信息信号层,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中间层,其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信息信号层之中相邻的信息信号层之间;以及覆盖层,其覆盖所述至少两个信息信号层和所述中间层,并且所述第一碟片中所包括的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面对所述第二碟片中所包括的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并且所述粘合剂层插入在这两个所述第二表面之间。

Description

光学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光学记录介质,诸如数字通用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之类的接合型光学记录介质是众所周知的。该光学记录介质包括:第一基板,在其一个表面上具有信息信号层;以及第二基板(虚设基板),其不具有信息信号层,并且该光学记录介质具有如下构造:其中,第二基板与具有信息信号层的第一基板的一个表面接合。
近年来,已经提出了具有与上述构造不同的构造的接合型光学记录介质。该光学记录介质包括两个碟片,各个碟片都包括:基板;至少两个信息信号层,其设置在基板上;中间层,其设置在相邻的信息信号层之间;以及覆盖层,其覆盖中间层和至少两个信息信号层。在这些碟片的两个表面之中,位于基板侧的表面使用粘合剂彼此接合(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在该光学记录介质中,通过旋涂法使夹在第一碟片的内周部与第二碟片的内周部之间的粘合剂从内周部拉伸到外周部,然后通过紫外线照射使粘合剂固化。结果,两个碟片彼此接合。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15-197936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的光学记录介质中,当在接合步骤中通过旋涂法使粘合剂从内周部拉伸到外周部时,会在光学记录介质的两个表面上的外周部上形成凸起。当以这种方式在外周部上形成凸起时,光学记录介质的质量可能会劣化。例如,根据凸起的程度,通过光学记录介质对激光再生光(laser reproduction light)的反射而获得的返回信号可能会劣化,并且可能会释放伺服(servo)。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抑制外周部的凸起的光学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发明涉及光学记录介质,其包括第一碟片、第二碟片和用于将所述第一碟片接合到所述第二碟片的粘合剂层,其中,所述第一碟片和所述第二碟片分别包括:基板,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且在所述第二表面的外周部上具有梯度;至少两个信息信号层,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中间层,其设置在相邻的所述信息信号层之间;以及覆盖层,其覆盖所述至少两个信息信号层和所述中间层,并且所述第一碟片中所包括的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面对所述第二碟片中所包括的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并且所述粘合剂层插入在这两个所述第二表面之间。
第二发明涉及光学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粘合剂夹在第一碟片与第二碟片之间;并且使所述第一碟片和所述第二碟片旋转以拉伸所述粘合剂,其中,所述第一碟片和所述第二碟片分别包括:基板,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且在所述第二表面的外周部上具有梯度;至少两个信息信号层,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中间层,其设置在相邻的所述信息信号层之间;以及覆盖层,其覆盖所述至少两个信息信号层和所述中间层,并且所述第一碟片中所包括的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面对所述第二碟片中所包括的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并且所述粘合剂插入在这两个所述第二表面之间。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抑制光学记录介质的外周部的凸起。需要注意,这里所述的效果不一定是限制性的,并且可以是本发明中所述的任何效果或者可以是与其不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图示了碟片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B是图示了在其间插入有粘合剂的情况下的堆叠的两个碟片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C是图示了使用粘合剂接合的两个碟片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2A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学记录介质的构造示例的截面图。图2B是图示了第一碟片中所包括的基板的外周部的形状的示例的截面图。图2C是图示了第二碟片中所包括的基板的外周部的形状的示例的截面图。
图3是图示了第一碟片和第二碟片中各者的构造示例的截面图。
图4是图示了图3所示的各个信息信号层的构造示例的截面图。
图5A是图示了模具的构造示例的截面图。图5B是图示了图5A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6A、图6B、图6C和图6D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学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7A、图7B和图7C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学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8是图示了比较例2中的基板的外周部的形状的截面图。
图9是图示了比较例1中的粘合剂层的厚度的径向依存性的图表。
图10A是图示了实施例2中的第一光照射表面的径向倾斜度(radial tilt)(内周平均值)的径向依存性的图表。图10B是图示了实施例2中的第二光照射表面的径向倾斜度(内周平均值)的径向依存性的图表。
图11A是图示了比较例1中的第一光照射表面的径向倾斜度(内周平均值)的径向依存性的图表。图11B是图示了比较例1中的第二光照射表面的径向倾斜度(内周平均值)的径向依存性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光学记录介质可以是只读型、一次写入型和可重写型中的任何一种。
在本发明中,信息信号层至少包括记录层或再生层。在信息信号层是记录层的情况下,光学记录介质优选地还包括在记录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介电层,并且从提高存储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光学记录介质更优选地包括在记录层的两个表面上的介电层。从简化层构造和制造设备的角度出发,优选的是,单独使用记录层,而不在记录层的任一表面上设置介电层。
在本发明中,在光学记录介质包括多个信息信号层的情况下,从生产率的角度出发,多个信息信号层都优选地具有相同的层构造,各个信息信号层包括记录层和设置在记录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侧上的介电层。在多个信息信号层具有包括第一介电层、记录层和第二介电层的相同层构造的情况下,从生产率的角度出发,第一介电层、记录层和第二介电层中的各者优选地在相应的信息信号层中包括相同类型的材料。
将按照以下顺序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概述
光学记录介质的构造
模具的构造
模具的操作
光学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效果
[概述]
为了抑制光学记录介质的外周部的凸起,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本发明人的发现,如图1A所示,在接合之前的状态下,碟片210具有大的翘曲,使设置有覆盖层212的一侧的表面变形为凹形形状。这是因为:当碟片210使构成覆盖层212和中间层(未图示)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固化时,紫外线固化树脂收缩,并且拉动基板211的应力起作用。这里,中间层设置在信息信号层(未图示)之间,并且使信息信号层彼此分离。
因此,如图1B所示,在两个碟片210堆叠,使得碟片210的基板211彼此面对并且粘合剂221插入在碟片210的内周部之间的情况下,两个碟片210的外周部是敞开的。在这种状态下,当通过旋涂法将粘合剂221从碟片210的内周部拉伸至其外周部并且使拉伸后的粘合剂221固化时,如图1C所示,外周部中的粘合剂层220变得更厚,并且在光学记录介质201的两个表面的外周部上形成凸起。这种凸起的形成被认为是由于在旋涂期间作用在外周侧的粘合剂221上的表面张力以及在单板状态下的碟片210中产生的翘曲引起的。
因此,本发明人对如下的光学记录介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即使在两个碟片210中产生翘曲的情况下,该光学记录介质也能够抑制形成在外周部上的凸起。结果,人们发现,通过在基板的两个表面之中的粘合剂层侧的表面的外周部上形成梯度并且在两个堆叠的碟片的外周部上形成用于储存通过旋涂而被拉伸的粘合剂的空间,能够抑制在光学记录介质的两个表面的外周部上形成的凸起。在下文中,将描述具有这种构造的光学记录介质。
[光学记录介质的构造]
如图2A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学记录介质1是接合型和一次写入型光学记录介质,并且包括第一碟片10、第二碟片20和设置在第一碟片10与第二碟片20之间的粘合剂层30。光学记录介质1是用于在沟道(groove track)和岸道(land track)两者上记录数据(在下文中称为“岸沟记录系统(land/groove recording system)”)的光学记录介质,并且光学记录介质1具有中心带开口(在下文中称为“中心孔”)的圆盘形状。需要注意,光学记录介质1的形状不限于圆盘形状,并且可以是其他形状。
如图3所示,第一碟片10包括:基板11,其具有第一表面11A和第二表面11B;信息信号层L0~Ln和中间层S1~Sn,它们设置在第一表面11A上;以及覆盖层12,其覆盖信息信号层L0~Ln和中间层S1~Sn。中间层S1~Sn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信息信号层L0和L1之间、相邻的信息信号层L1和L2之间、......、以及相邻的信息信号层Ln-1和Ln之间。第二碟片20包括:基板21,其具有第一表面21A和第二表面21B;信息信号层L0~Lm和中间层S1~Sm,它们设置在第一表面21A上;以及覆盖层12,其覆盖信息信号层L0~Lm和中间层S1~Sm。中间层S1~Sm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信息信号层L0和L1之间、相邻的信息信号层L1和L2之间、......、以及相邻的信息信号层Ln-1和Lm之间。假设n和m分别独立地为2以上的整数,并且优选地为3以上的整数,例如3或4。需要注意,在以下的描述中,在信息信号层L0~Ln和L0~Lm没有彼此特别区分的情况下,将信息信号层L0~Ln和L0~Lm称为信息信号层L。
光学记录介质1在其两个表面上具有被用于记录或再生信息信号的光照射的光照射表面。更具体地,光学记录介质1具有:第一光照射表面C1,其被用于记录或再生第一碟片10的信息信号的激光照射;以及第二光照射表面C2,其被用于记录或再生第二碟片20的信息信号的激光照射。
在第一碟片10中,信息信号层L0相对于第一光照射表面C1位于最内侧的位置处,并且信息信号层L1~Ln位于信息信号层L0的前方。为此,信息信号层L1~Ln能够使用于记录或再生的激光透过。同时,在第二碟片20中,信息信号层L0相对于第二光照射表面C2位于最内侧的位置处,并且信息信号层L1~Lm位于信息信号层L0的前方。为此,信息信号层L1~Lm能够使用于记录或再生的激光透过。需要注意,尽管未图示,但是光学记录介质1还可以在覆盖层12和22的前表面(第一光照射表面C1和第二光照射表面C2)上包括硬涂层。
光学记录介质1如下地记录或再生第一碟片10的信息信号。即,通过使用激光从覆盖层12侧的第一光照射表面C1照射第一碟片10中所包括的信息信号层L0~Ln,能够记录或再生第一碟片10的信息信号。例如,通过用数值孔径在0.84以上且0.86以下的范围内的物镜收集波长在350nm以上且410nm以下的范围内的激光,并且使用该光从覆盖层12侧照射第一碟片10中所包括的信息信号层L0~Ln,能够记录或再生信息信号。
同时,如下地记录或再生第二碟片20的信息信号。即,通过使用激光从覆盖层22侧的第二光照射表面C2照射第二碟片20中所包括的信息信号层L0~Lm,能够记录或再生第二碟片20的信息信号。例如,通过用数值孔径在0.84以上且0.86以下的范围内的物镜收集波长在350nm以上且410nm以下的范围内的激光,并且使用该光从覆盖层22侧照射第二碟片20中所包括的信息信号层L0~Lm,能够记录或再生信息信号。这种光学记录介质1的示例包括档案光盘(AD:Archival Disc)。
第一碟片10的螺旋方向可以与第二碟片20的螺旋方向相反。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同时执行从第一光照射表面C1和第二光照射表面C2的记录和再生。因此,在记录或再生期间的数据传输速度能够增大到大约两倍的值。
在下文中,将顺序地描述构成光学记录介质1的基板11和21、粘合剂层30、信息信号层L0~Ln和L0~Lm、中间层S1~Sn和S1~Sm、以及覆盖层12和22。
(基板)
例如,基板11和21分别具有中心带中心孔的圆盘形状。如图2B所示,梯度11C形成在基板11的第二表面11B的外周部上。类似地,如图2C所示,梯度21C形成在基板21的第二表面21B的外周部上。相面对的梯度11C和21C形成用于储存通过旋涂而被拉伸的粘合剂的空间。
梯度11C和21C是倾斜的,使得基板11和21的厚度分别在径向方向上变薄。这里,径向方向是指从基板11和21中各者的中心朝向外周的方向。梯度11C和21C中各者的高度H优选为50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并且特别优选为10μm以上且20μm以下。当梯度11C和21C中各者的高度H为50μm以下时,可以抑制在第一光照射表面C1和第二光照射表面C2的外周部处的沿径向方向的凸起的波动量。
梯度11C和21C中各者在径向方向上的宽度W优选为5mm以上且10mm以下,更优选为6mm以上且8mm以下。当梯度11C和21C中各者的宽度W小于5mm时,用于储存通过旋涂而被拉伸的粘合剂的空间减小,并且抑制第一光照射表面C1和第二光照射表面C2的外周部的凸起的效果可能会降低。同时,当梯度11C和21C中各者的宽度W超过10mm时,会在粘合剂的膜厚度急剧增大的半径的内侧形成梯度,并且会形成不包括在用于储存粘合剂的空间中的额外空间。
如下地确定梯度11C和21C中各者的高度H和宽度W。首先,切割光学记录介质1,并收集样品片。用截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观察该样品片以获得截面SEM图像。随后,从获得的截面SEM图像确定梯度11C和21C中各者的高度H和宽度W。
例如,基板11的第一表面11A和基板21的第一表面21A是不平坦表面,并且信息信号层L0形成在该不平坦表面上。在下文中,将不平坦表面的凹部称为岸台(land)Ld,并且将不平坦表面的凸部称为沟槽Gv。
岸台Ld和沟槽Gv的形状的示例包括诸如螺旋形形状和同心形状之类的各种形状。此外,为了使线速度稳定或添加地址信息等,可以使岸台Ld和/或沟槽Gv摆动(蜿蜒)。
例如,基板11和21中各者的外径(直径)被选择为120mm。例如,基板11和21中各者的内径(直径)被选择为15mm。在考虑刚性的情况下选择基板11的厚度,并且基板11的厚度优选为0.3mm以上且0.6mm以下,更优选为0.3mm以上且0.545mm以下,且进一步优选为0.445mm以上且0.545mm以下。
基板11和21的材料的示例包括塑性材料和玻璃。从成型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使用塑性材料。塑性材料的示例包括聚碳酸酯基树脂、聚烯烃基树脂和丙烯酸树脂等。此外,从成本的角度出发,通常使用聚碳酸酯基树脂。
(粘合剂层)
粘合剂层30包括固化的紫外线固化树脂,例如,丙烯酸树脂和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者。使用粘合剂层30,第一碟片10和第二碟片20彼此接合。更具体地,第一碟片10中所包括的基板11的第二表面11B和第二碟片20中所包括的基板21的第二表面21B使用粘合剂层30彼此接合,以便彼此面对并且粘合剂层30插入在第二表面11B与第二表面21B之间。第一碟片10的基板11和第二碟片基板的基板21彼此接合,使得覆盖层12和22中的各者位于前表面侧。例如,粘合剂层30的厚度为0.01mm以上且0.22mm以下。粘合剂层30具有环形形状,并且粘合剂层30的外周部的厚度大于粘合剂层30的内周部的厚度。如稍后所述,具有这种厚度关系的原因是:构成粘合剂层30的粘合剂通过旋涂法被拉伸。
(信息信号层)
信息信号层L具有凹入的轨道(在下文中称为“岸道”)和凸出的轨道(在下文中称为“沟道”)。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学记录介质1能够在岸道和沟道上记录信息信号。从高记录密度的角度出发,岸道与沟道之间的间距Tp优选为0.225nm以下。
如图4所示,信息信号层L0~Ln分别包括:记录层41,其具有上表面(第一表面)和下表面(第二表面);介电层42,其与记录层41的上表面相邻地设置;以及介电层43,其与记录层41的下表面相邻地设置。使用这种构造,能够提高记录层41的耐久性。这里,上表面指的是记录层41的两个表面之中的被用于记录或再生信息信号的激光照射的一侧的表面。下表面指的是与上述的被激光照射的一侧相反的表面,即位于基板11侧的表面。需要注意,信息信号层L0~Lm的构造能够与信息信号层L0~Ln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
(记录层)
记录层41是所谓的无机记录层。除了相对于第一光照射表面C1位于最内侧位置处的信息信号层L0以外的信息信号层L1~Ln中的至少一者中的记录层41包含例如作为主要成分的金属A的氧化物、金属B的氧化物和金属C的氧化物。金属A是W、Mo和Zr中的至少一者,金属B是Mn,并且金属C是Cu、Ag和Ni中的至少一者。金属A的氧化物中所含的金属A的比例、金属B的氧化物中所含的金属B的比例和金属C的氧化物中所含的金属C的比例分别满足如下关系:0.46≤x1,优选为0.46≤x1≤1.70。结果,在满足光学记录介质1的信息信号层L所需的特性的同时,能够实现优异的透射特性。这里,光学记录介质1的信息信号层L所需的特性的示例包括良好的信号特性、高记录功率裕度(recording power margin)和高再生耐久性等。
假设x1是由x1=a/(b+0.8c)定义的变量。
a:金属A的原子与金属A、金属B和金属C的原子总和的比值[原子%]
b:金属B的原子与金属A、金属B和金属C的原子总和的比值[原子%]
c:金属C的原子与金属A、金属B和金属C的原子总和的比值[原子%]
优选地,从增加到达相对于第一光照射表面C1位于最内侧位置处的信息信号层L0的光量的角度出发,除了信息信号层L0以外的信息信号层L1~Ln中所包括的全部记录层41分别包含作为主要成分的上述的三元氧化物,并满足上述关系(0.46≤x1)。此外,通常,更靠近位于最内侧位置处的信息信号层L0的信息信号层L需要更高的记录灵敏度,因此趋于具有更低的透射率。为此,通常进行设计,使得更靠近第一光照射表面C1的信息信号层L具有更高的透射率。因此,优选地,随着信息信号层L越靠近第一光照射表面C1,信息信号层L1~Ln中各者的记录层41的变量x1的值越大。
此外,从获得良好的信号特性、高记录功率裕度和高再生耐久性的角度出发,信息信号层L0~Ln中所包括的全部记录层41分别优选地包含作为主要成分的上述的三元氧化物,并满足上述关系(0.46≤x1)。此外,优选地,随着信息信号层L越靠近第一光照射表面C1,信息信号层L0~Ln中各者的记录层41的变量x1的值越大。这是因为能够增大更靠近第一光照射表面C1的信息信号层L的透射率。
金属A的原子与金属A、金属B和金属C的原子总和的比值a优选地在10原子%以上且70原子%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33原子%以上且68原子%以下的范围内。当原子比a小于10原子%时,透射率趋于变低。同时,当原子比a超过70原子%时,记录灵敏度趋于降低。
金属B的原子与金属A、金属B和金属C的原子总和的比值b优选地在2原子%以上且40原子%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5原子%以上且30原子%以下的范围内。当原子比b小于2原子%时,记录功率裕度趋于变窄。同时,当原子比b超过40原子%时,透射率趋于变低。
金属C的原子与金属A、金属B和金属C的原子总和的比值c优选地在5原子%以上且50原子%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27原子%以上且37原子%以下的范围内。当原子比c小于5原子%时,再生耐久性趋于变弱。同时,当原子比c超过50原子%时,透射率趋于变低。
作为信息信号层L1~Ln中的除了上述的三元氧化物以外的记录层41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In氧化物和Pd氧化物的混合物或者W氧化物和Pd氧化物的混合物。然而,为了降低光学记录介质1的成本,优选地将上述的不含贵金属Pd的三元氧化物用作记录层41的材料。
作为相对于第一光照射表面C1位于最内侧位置处的信息信号层L0的记录层41的材料,也能够使用In氧化物和Pd氧化物的混合物或者W氧化物和Pd氧化物的混合物。然而,从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优选地将上述的三元氧化物用作记录层41的材料。
记录层41的厚度优选地在25nm以上且60nm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30nm以上且50nm以下的范围内。当记录层41的厚度小于25nm时,信号特性趋于劣化。同时,当记录层41的厚度超过60nm时,记录功率裕度趋于变窄。
(介电层)
介电层42和43分别用作氧阻挡层。结果,能够提高记录层41的耐久性。此外,通过抑制记录层41中的氧的逸出,能够抑制记录层41的膜质量的变化(主要被检测为反射率的降低),并能够确保记录层41所需的膜质量。此外,通过设置介电层42和43,能够改善记录特性。人们认为,这是因为最佳地控制了入射在介电层42和43上的激光的热扩散,从而抑制了在记录部分中产生太大的气泡并抑制了Mn氧化物的分解加速以使气泡破裂,并且能够优化记录时的气泡形状。
介电层43的光学膜厚度(光路长度)n×T(假设n是介电层43的折射率,并且T是介电层43的物理膜厚度)优选地满足如下关系:n×T≥32nm。这是因为:当在作为凹部的岸台Ld和作为凸部的沟槽Gv中记录(岸沟记录)信息信号时,能够抑制跟踪偏移。
例如,介电层42和43的材料分别包括选自由氧化物、氮化物、硫化物、碳化物和氟化物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者。作为介电层42和43的材料,能够使用相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氧化物的示例包括选自由In、Zn、Sn、Al、Si、Ge、Ti、Ga、Ta、Nb、Hf、Zr、Cr、Bi和Mg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的氧化物。氮化物的示例包括选自由In、Sn、Ge、Cr、Si、Al、Nb、Mo、Ti、Nb、Mo、Ti、W、Ta和Zn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的氮化物。氮化物的优选示例包括选自由Si、Ge和Ti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的氮化物。硫化物的示例包括Zn硫化物。碳化物的示例包括选自由In、Sn、Ge、Cr、Si、Al、Ti、Zr、Ta和W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的碳化物。碳化物的优选示例包括选自由Si、Ti和W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的碳化物。氟化物的示例包括选自由Si、Al、Mg、Ca和La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的氟化物。这些化合物的混合物的示例包括ZnS-SiO2、SiO2-In2O3-ZrO2(SIZ)、SiO2-Cr2O3-ZrO2(SCZ)、In2O3-SnO2(ITO)、In2O3-CeO2(ICO)、In2O3-Ga2O3(IGO)、In2O3-Ga2O3-ZnO(IGZO)、Sn2O3-Ta2O5(TTO)、TiO2-SiO2、Al2O3-ZnO和Al2O3-BaO等。
介电层43的厚度优选地在2nm以上且30nm以下的范围内。当介电层43的厚度小于2nm时,势垒效应趋于变小。同时,当介电层43的厚度超过30nm时,记录功率裕度趋于减小(劣化)。
介电层42的厚度优选地在2nm以上且50nm以下的范围内。当介电层42的厚度小于2nm时,势垒效应趋于变小。同时,当介电层42的厚度超过50nm时,记录功率裕度趋于减小(劣化)。
在第一碟片10和第二碟片20中各者中的信息信号层L的数量为3个的情况下,优选地使用具有以下构造的层的组合作为信息信号层L0~L2。靠近具有小的x1值的最内层并需要高灵敏度的信息信号层L1的记录层41趋于包含大量的Mn或Cu,因此在记录之后该记录层41的透射率趋于具有大的波动。为此,消光系数均为0.05以上的介电层42和43优选地用于抑制透射率的波动。此外,尽管在记录之后透射率的变化小,但是需要高透射率并具有大的x1值的信息信号层L2的记录层41趋于具有窄的功率裕度。因此,介电层42和43优选地分别包含SIZ或IGZO以确保功率裕度。
·信息信号层L0
介电层42:SIZ
记录层41:WCOM(0.3≤x1≤0.5)
介电层43:ITO
·信息信号层L1
介电层42:SIZ
记录层41:WCOM(0.6≤x1≤1.0)
介电层43:SIZ
·信息信号层L2
介电层42:SIZ
记录层41:WCOM(0.9≤x1≤1.4)
介电层43:SIZ
需要注意,这里,“WCMO”是指W氧化物、Mn氧化物和Cu氧化物这三种成分的混合物。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学记录介质1中,当使用激光照射记录层41时,Mn氧化物被激光加热,并分解以释放氧气,并且在使用激光照射的部分中产生气泡。结果,能够不可逆地记录信息信号。
(中间层)
中间层S1~Sn和S1~Sm中的各者以足够的物理距离和光学距离使信息信号层L0~Ln和L0~Lm彼此分离,并且在中间层S1~Sn和S1~Sm中的各者的前表面上具有不平坦表面。例如,不平坦表面形成同心或螺旋形的岸台Ld和沟槽Gv。中间层S1~Sn和S1~Sm中各者的厚度优选为9μm以上且50μm以下。
中间层S1~Sn和S1~Sm分别包括固化的紫外线固化树脂,例如,丙烯酸树脂和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者。此外,中间层S1~Sn和S1~Sm分别用作在内层中记录和再生数据的激光的光路,因此,中间层S1~Sn和S1~Sm优选地具有足够高的透光性。
(覆盖层)
覆盖层12和22分别包括固化的紫外线固化树脂,例如,丙烯酸树脂和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者。优选地,覆盖层12和22分别具有10μm以上且177μm以下的厚度,例如57μm。通过将这种薄的覆盖层12和22与具有例如大约0.85的高数值孔径(NA:numerical aperture)的物镜组合,能够实现高密度记录。
第一碟片10中的覆盖层12和中间层S1~Sn的总厚度优选为30μm以上且110μm以下。类似地,第二碟片20中的覆盖层22和中间层S1~Sm的总厚度优选为30μm以上且110μm以下。
(硬涂层)
硬涂层用于向第一光照射表面C1和第二光照射表面C2赋予耐擦伤性等。硬涂层的材料的示例包括丙烯酸树脂、硅酮基树脂、氟基树脂和有机-无机杂化树脂等。硬涂层可以包含硅胶细粉,以便提高机械强度。
(在信息信号层的数量为3个或4个的情况下的各层的厚度的示例)
在第一碟片10具有3个信息信号层L的情况下,第一碟片10中的覆盖层12、中间层S1和中间层S2的总厚度优选为94μm以上且106μm以下,例如100μm。中间层S1的厚度优选为20μm以上且30μm以下,例如25μm以下。中间层S2的厚度优选为13μm以上且23μm以下,例如18μm。
需要注意,在第二碟片20具有3个信息信号层L的情况下,第二碟片20中的覆盖层22、中间层S1和中间层S2的总厚度、中间层S1的厚度、以及中间层S2的厚度分别与上述的第一碟片10中的覆盖层12、中间层S1和中间层S2的总厚度、中间层S1的厚度、以及中间层S2的厚度相同。
在第一碟片10具有4个信息信号层L的情况下,第一碟片10中的覆盖层22、中间层S1、中间层S2和中间层S3的总厚度优选为94μm以上且106μm以下,例如100μm。中间层S1的厚度优选为11μm以上且20.5μm以下,例如15.5μm。中间层S2的厚度优选为14.5μm以上且24.5μm以下,例如19.5μm。中间层S3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且16.5μm以下,例如11.5μm。
需要注意,在第二碟片20具有4个信息信号层L的情况下,第二碟片20中的覆盖层22、中间层S1、中间层S2和中间层S3的总厚度、中间层S1的厚度、中间层S2的厚度、以及中间层S3的厚度分别与上述的第一碟片10中的覆盖层12、中间层S1、中间层S2和中间层S3的总厚度、中间层S1的厚度、中间层S2的厚度、以及中间层S3的厚度相同。
[模具的构造]
将参照图5A和图5B描述用于上述基板11和21的注射成型的模具50的构造的示例。
模具50包括:固定侧模具(第一模具)51和面对固定侧模具51的可动侧模具(第二模具)52;以及型腔53,其是通过使固定侧模具51和可动侧模具52彼此对接而形成的成型空间。将熔融树脂填充在型腔53中。
固定侧模具51包括:信号表面镜(镜板)51A,其面对可动侧模具52设置;注道51B,其用于将树脂供应到型腔53;以及压模压制机51C,其用于支撑压模54的外周。
固定侧镜51A具有面对可动侧模具52的圆形镜面(第一成型表面)51As。压模54附接到镜面51As。例如,压模54具有中心带开口的环形形状,并且压模54的成型表面54As具有细小的不平坦表面,以用于将岸台Ld的形状和沟槽Gv的形状等转印到基板11和21。压模54是包含例如镍(Ni)等作为主要成分的Ni母盘。
为了减小前表面的摩擦系数,优选地在镜面51As上设置硬质膜。例如,硬质膜优选地包含高硬度材料,诸如类金刚石碳(DLC)、氮化钛(TiN)、氮化铬(CrN)、碳氮化钛(TiCN)、氮化钛铝(TiAlN)或氮化钛铬(TiCrN)。
注道51B设置在固定侧镜51A的中心部分中。注道51B连接到材料供应装置(未图示)。作为基板材料的熔融树脂从材料供应装置经由注道51B被供应到型腔53中。
可动侧模具52被设置成面对固定侧模具51,并且能够移动以靠近和远离固定侧模具51。可动侧模具52包括:接合表面镜(镜板)52A,其设置成面对固定侧模具51;浇口切割冲头(gate cut punch)52B,其用于切割在型腔53中凝固的基板11或基板21的中心部分;挤压销52C,其用于挤出由浇口切割冲头52B切割的部分;以及可动侧喷射器52D,其用于从可动侧模具52释放基板11或基板21。
可动侧镜52A具有面对固定侧模具51的圆形镜面(第二成型表面)52As。如图5B所示,梯度52Aa形成在镜面52As的外周部上。梯度52Aa以在径向方向上上升的方式倾斜。这里,径向方向是指从镜面51As的中心朝向外周的方向。梯度52Aa的高度h优选为50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并且特别优选为10μm以上且20μm以下。当梯度52Aa的高度h为50μm以下时,可以抑制在第一光照射表面C1和第二光照射表面C2的外周部处的沿径向方向的凸起的波动量。
梯度52Aa在径向方向上的宽度w优选为5mm以上且10mm以下,更优选为6mm以上且8mm以下。当梯度52Aa的宽度W小于5mm时,用于储存通过旋涂而被拉伸的粘合剂的空间减小,并且抑制第一光照射表面C1和第二光照射表面C2的外周部的凸起的效果可能会降低。同时,当梯度52Aa的宽度W超过10mm时,会在粘合剂的膜厚度急剧增大的半径的内侧形成梯度,并且会形成不包括在用于储存粘合剂的空间中的额外空间。
浇口切割冲头52B切割从注道51B供应到型腔53中并凝固的树脂的流道部分(runner portion)等,并且浇口切割冲头52B具有与光学记录介质的中心孔基本相同的外径。浇口切割冲头52B可通过引导构件或驱动构件(未图示)在突出到型腔53中的方向上移动。
挤压销52C具有杆状形状,并且设置在浇口切割冲头52B的中心部分中。挤压销52C可通过引导构件或驱动构件(未图示)在突出到型腔53中的方向上移动,并且挤压销52C去除由上述浇口切割冲头52B切割的部分。因此,在填充于型腔53中的熔融树脂凝固之后,通过挤出挤压销52C,能够去除流道部分和注道部分(sprue portion)。
可动侧喷射器52D具有圆筒形状,其内径与浇口切割冲头52B的外径具有基本相同的尺寸,并且可动侧喷射器52D以围绕浇口切割冲头52B的方式设置。该可动侧喷射器52D可通过引导构件或驱动构件(未图示)在突出到型腔53中的方向上移动。因此,将熔融树脂填充在型腔53中,并且如上所述地形成基板11或基板21的中心孔。其后,可动侧喷射器52D按压基板11或基板21的内周侧,以从可动侧模具52释放基板11或基板21。
[模具的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具有上述构造的模具50的操作示例。首先,使可动侧模具52向接近固定侧模具51的方向移动,并使固定侧模具51和可动侧模具52彼此对接以形成具有镜面51As和镜面52As的型腔53。接下来,将熔融树脂填充在型腔53中。该树脂在材料供应装置(未图示)中被加热并熔融,然后使用注道51B作为供应路径将该树脂供应到型腔53中。树脂的示例包括聚碳酸酯基树脂、聚烯烃基树脂和丙烯酸树脂。
接下来,使填充在型腔53中的树脂冷却并凝固,并对该树脂进行合模。需要注意,当对树脂进行合模时,可动侧模具52向更接近固定侧模具51的方向移动。结果,填充在型腔53中的树脂被加压,并且形成在压模54的成型表面54As上的凹凸形状被更可靠地转印。
接下来,使树脂充分冷却并凝固。其后,使浇口切割冲头52B向接近固定侧模具51的方向移动,即在突出到型腔53中的方向上移动。通过使浇口切割冲头52B在突出到型腔53中的方向上移动,能够切割凝固的成型体的流道部分和注道部分。结果,在填充于型腔53中的熔融树脂凝固之后,在中心部分中形成开口。
接下来,使可动侧模具52在与固定侧模具51分离的方向上移动。结果,凝固的基板11或基板21与附接到固定侧模具51的压模54分离,并且基板11或基板21的一个表面暴露于外部。
接下来,通过使挤压销52C在突出到型腔53中的方向上移动,能够去除由上述的浇口切割冲头52B切割的部分。接下来,通过使可动侧喷射器52D在突出到型腔53中的方向上移动,基板11或基板21的内周部被按压以从可动侧模具52释放基板11或基板21。通过上述步骤,获得了所期望的基板11或基板21。
[光学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将参照图6A~图6D和图7A~图7C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学记录介质1的制造方法的示例。
(第一碟片的制造步骤)
如下地制造第一碟片10。
(基板的成型步骤)
首先,使用包括图5所示的模具的注射成型装置形成在其一个表面上具有不平坦表面的基板11。
(信息信号层的形成步骤)
接下来,例如,通过溅射法在基板11上顺序地层叠介电层43、记录层41和介电层42,形成信息信号层L0。在下文中,将具体描述介电层43、记录层41和介电层42的形成步骤。
(介电层的形成步骤)
首先,将基板11输送到包括以介电材料为主要成分的靶材的真空室中,并将真空室的内部抽真空直至达到预定的压力。其后,在将诸如Ar气体或O2气体之类的处理气体引入到真空室中的同时,对靶材进行溅射以在基板11上形成介电层43。溅射法的示例包括射频(RF)溅射法和直流(DC)溅射法,并且直流溅射法是特别优选的。这是因为直流溅射法比射频溅射法具有更高的膜形成速率,因此能够提高生产率。
(无机记录层的形成步骤)
接下来,将基板11输送到包括用于形成无机记录层的靶材的真空室中,并将真空室的内部抽真空直至达到预定的压力。其后,在将诸如Ar气体或O2气体之类的处理气体引入到真空室中的同时,对靶材进行溅射以在介电层43上形成记录层41。
这里,用于形成无机记录层的靶材包含例如作为主要成分的金属A的氧化物、金属B的氧化物和金属C的氧化物的三元氧化物。三元氧化物中所含的金属A、金属B和金属C中各者的比例满足如下关系:0.46≤x1,优选为0.46≤x1≤1.70。需要注意,x1是如上所述的由x1=a/(b+0.8c)定义的变量。
用于形成无机记录层的靶材的三元氧化物优选地具有与记录层41相同的组成。
此外,记录层41可以通过至少与氧气的反应溅射而被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靶材包含作为主要成分的金属A、金属B和金属C,并且金属A、金属B和金属C中各者的比例满足如下关系:0.46≤x1,优选为0.46≤x1≤1.70。需要注意,x1是如上所述的由x1=a/(b+0.8c)定义的变量。
(介电层的形成步骤)
接下来,将基板11输送到包括以介电材料为主要成分的靶材的真空室中,并将真空室的内部抽真空直至达到预定的压力。其后,在将诸如Ar气体或O2气体之类的处理气体引入到真空室中的同时,对靶材进行溅射以在记录层41上形成介电层42。溅射法的示例包括射频(RF)溅射法和直流(DC)溅射法,并且直流溅射法是特别优选的。这是因为直流溅射法比射频溅射法具有更高的膜形成速率,因此能够提高生产率。
结果,在基板11上形成了信息信号层L0。
(中间层的形成步骤)
接下来,例如,通过旋涂法将紫外线固化树脂均匀地涂覆到信息信号层L0上。其后,将压模的凹凸图案压在均匀地涂覆到信息信号层L0上的紫外线固化树脂上,并使用紫外线照射紫外线固化树脂以使其固化。其后,将压模剥离。结果,压模的凹凸图案被转印到紫外线固化树脂上,并且具有例如岸台Ld和沟槽Gv的中间层S1被形成在信息信号层L0上。紫外线固化树脂例如是丙烯酸紫外线固化树脂和环氧基紫外线固化树脂中的至少一者。
(信息信号层和中间层的形成步骤)
接下来,以与上述的信息信号层L0和中间层S1的形成步骤相同的方式在中间层S1上依次层叠信息信号层L1、中间层S2、信息信号层L3、......、中间层Sn和信息信号层Ln。
(覆盖层的形成步骤)
接下来,例如,通过旋涂法将紫外线固化树脂旋涂在信息信号层Ln上。其后,使用紫外线照射紫外线固化树脂以使其固化。结果,覆盖层12被形成在信息信号层Ln上。紫外线固化树脂例如是丙烯酸紫外线固化树脂和环氧基紫外线固化树脂中的至少一者。结果,制造出第一碟片10。
(第二碟片的制造步骤)
由于第二碟片20的制造步骤与上述的第一碟片10的制造步骤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
(接合步骤)
如下所示,在如上所述制造的第一碟片10与第二碟片20之间拉伸作为粘合剂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并使紫外线固化树脂暂时固化。紫外线固化树脂例如是丙烯酸紫外线固化树脂和环氧基紫外线固化树脂中的至少一者。这里,“暂时固化”是指粘合剂被部分固化(有时称为“半固化”)至第一碟片10和第二碟片20不被剥离或移位的程度。
首先,如图6A所示,将第二碟片20放置在按压台101的放置表面101s上,使得第二碟片20的中心孔20h与中心销104配合。此时,第二碟片20被放置成第二光照射表面C2位于按压台101的放置表面101s侧上。接下来,如图6B所示,用分配器103将粘合剂31以环形形状涂覆到中心孔20h的内侧上。
接下来,如图6C所示,在通过压头102保持第一碟片10的第一光照射表面C1的同时,将中心孔10h与中心销104配合。接下来,如图6D所示,使用压头102使第一碟片10经由粘合剂31压在第二碟片20上,直至粘合剂31的厚度达到预定厚度,例如大约50μm。
接下来,如图7A所示,通过使按压台101旋转,夹在第一碟片10与第二碟片20之间的粘合剂31在第一碟片10和第二碟片20的径向方向上被拉伸。结果,粘合剂31从第一碟片10和第二碟片20的内周部向其外周部分布。
接下来,如图7B所示,通过保持按压台101的旋转,在抖掉粘合剂31使得粘合剂31的厚度为预定厚度的同时,紫外线灯105从第一碟片10侧向粘合剂31照射紫外线,以使粘合剂31暂时固化。结果,在第一碟片10和第二碟片20通过离心力保持基本平坦的形状的状态下,第一碟片10和第二碟片20通过粘合剂31固定。
如下所示,在第一碟片10与第二碟片20之间暂时固化的粘合剂31被完全固化。首先,如图7C所示,通过暂时固化的粘合剂31固定的第一碟片10和第二碟片20被放置在石英工作台111的放置表面111s上。此时,第一碟片10和第二碟片20被放置成第二碟片20位于放置表面111s侧上。接下来,使用石英掩模112覆盖放置的第一碟片10和第二碟片20。其后,紫外线灯113从第一碟片10侧经由石英工作台111向粘合剂31照射紫外线,并且紫外线灯114从第二碟片20侧经由石英掩模112向粘合剂31照射紫外线,以使粘合剂31完全固化。以这种方式,通过从第一碟片10和第二碟片20的两侧使用紫外线照射粘合剂31以使粘合剂31完全固化,可以抑制在所获得的光学记录介质1中产生翘曲。这里,“完全固化”是指粘合剂31彻底固化。结果,获得了目标光学记录介质1。
[效果]
在根据实施方式的光学记录介质1中,梯度11C和21C分别形成在基板11的两个表面和基板21的两个表面之中的位于粘合剂层30侧的第二表面11B和21B的外周部上。因此,能够在堆叠的基板11和21的外周部中形成用于储存通过旋涂法而被拉伸的粘合剂31的空间。因此,可以抑制在光学记录介质1的第一光照射表面C1和第二光照射表面C2的外周部上形成的凸起。
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使用实施例具体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至5]
<第一碟片的制造步骤>
如下地制造第一碟片。首先,通过注射成型形成外径为120mm且厚度为0.53mm的圆盘状聚碳酸酯基板(在下文中称为“PC基板”)。此时,岸台部分和沟槽部分形成在PC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并且梯度形成在PC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外周部上。如表1所示,梯度的高度H被设定在10μm~70μm的范围内。此外,梯度的宽度W被设定为7mm。
接下来,通过溅射法在聚碳酸酯基板的第一表面(不平坦表面)上顺序地层叠第一介电层、无机记录层和第二介电层以制造L0层(第一信息信号层)。接下来,通过旋涂法将紫外线固化树脂(由迪睿合公司(Dexerials Corporation)制造,商品名:SK5500B)均匀地涂覆到L0层上。将压模的凹凸图案压在涂覆到L0层上的紫外线固化树脂上,并使用紫外线照射紫外线固化树脂以使其固化。其后,将压模剥离以形成具有岸台和沟槽且厚度为25μm的S1层(第一中间层)。
接下来,在上述S1层的不平坦表面上顺序地层叠第一介电层、无机记录层和第二介电层以制造L1层(第二信息信号层)。接下来,通过旋涂法将紫外线固化树脂(由迪睿合公司制造,商品名:SK5500B)均匀地涂覆到L1层上。将压模的凹凸图案压在涂覆到L1层上的紫外线固化树脂上,并使用紫外线照射紫外线固化树脂以使其固化。其后,将压模剥离以形成具有岸台和沟槽且厚度为18μm的S2层(第二中间层)。
接下来,在上述S2层的不平坦表面上顺序地层叠第一介电层、无机记录层和第二介电层以制造L2层(第三信息信号层)。接下来,通过旋涂法将紫外线固化树脂(由迪睿合公司制造,商品名:SK8300)均匀地涂覆到L2层上。使用紫外线照射紫外线固化树脂以使其固化,从而形成厚度为57μm的覆盖层。需要注意,S1层、S2层和覆盖层的总厚度被设定为100μm。结果,获得了第一碟片。
<第二碟片的制造步骤>
以与上述的第一碟片的制造步骤相同的方式获得第二碟片。
<接合步骤>
将如上所述获得的第一碟片和第二碟片以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式彼此接合。需要注意,将紫外线固化树脂(由迪睿合公司制造,商品名:SK6880)用作粘合剂。此外,在紫外线固化树脂的拉伸步骤中,作为按压台的旋转条件,将旋转速度设定为7000rpm,并将旋转时间设定为5秒。结果,获得了具有预期的岸沟记录系统的接合型光学记录介质。
[比较例1]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光学记录介质,除了在制造第一碟片和第二碟片的步骤中,整个第二表面形成为平坦的形状,而在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外周部中没有形成梯度。
[比较例2]
如图8所示,在制造第一碟片和第二碟片的步骤中,在基板的第二表面的外周部中形成阶梯状的凹陷,而不是形成梯度。需要注意,凹陷的台阶H被设定成阶梯状的凹陷的体积与比较例2中由于梯度而失去的空间部分的体积相同。即,凹陷的台阶H被设定为实施例2中的梯度的高度H的一半,即10μm。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获得光学记录介质。
[评估]
(粘合剂层的厚度)
如下地测量比较例1中的光学记录介质的粘合剂层的厚度。即,将接合的第一碟片和第二碟片剥离,并测量光学记录介质的沿径向方向的粘合剂层的厚度变化。
图9图示了粘合剂层的厚度的测量结果。图9表明,当半径r在0~50mm的范围内时,粘合剂层的厚度几乎是恒定的,但是当半径r在50~60mm的范围内时,粘合剂层的厚度趋于急剧增大。厚度的这种急剧增大被认为是由于在旋涂期间作用在外周侧的粘合剂上的表面张力以及在单板状态下的第一碟片和第二碟片中产生的翘曲引起的。
(径向倾斜度的内周平均值)
在实施例2和比较例1中的光学记录介质中,如下地测量第一光照射表面和第二光照射表面的径向倾斜度(β角)的内周平均值。即,在半径r=24~58mm的范围内的多个位置处测量一圈范围内的径向倾斜度[度(在下文中称为“°”)],并计算各位置处的径向倾斜度[°]的内周平均值(一圈的平均值)。需要注意,这里,β角(翘曲角)是由入射光和反射光形成的角度定义的(参见图1A)。
图10A和图10B分别图示了实施例2中的光学记录介质的第一光照射表面和第二光照射表面的径向倾斜度的内周平均值的测量结果。图11A和图11B分别图示了比较例1中的光学记录介质的第一光照射表面和第二光照射表面的径向倾斜度的内周平均值的测量结果。在比较例1中的光学记录介质的第一光照射表面和第二光照射表面中,径向倾斜度的内周平均值在半径r=53之外急剧变化,并且半径r1=53的位置与半径r2=58的位置之间的变化量为-0.13°。同时,在实施例2中的光学记录介质的第一光照射表面和第二光照射表面中,半径r=53之外的径向倾斜度的内周平均值的变化减轻,并且半径r1=53的位置与半径r2=58的位置之间的变化量减小到-0.04°。
(径向倾斜度的变化量)
如下地确定实施例1至5以及比较例1和2中各者的光学记录介质的径向倾斜度(β角)的变化量。首先,在半径r1=53mm和半径r2=58mm的各位置处测量一圈范围内的径向倾斜度[°],并且计算在半径r1和r2中的各者处的径向倾斜度[°]的内周平均值(一圈的平均值)。接下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径向倾斜度的变化量[°]。
径向倾斜度的变化量[°]=(在半径r2处的径向倾斜度的内周平均值)-(在半径r1处的径向倾斜度的内周平均值)
(径向倾斜度的内周波动量)
如下地确定实施例1至5以及比较例1和2中的用于制造光学记录介质的各PC基板的径向倾斜度(β角)的内周波动量[°]。首先,在半径r2=58mm的位置处测量一圈范围内的径向倾斜度[°]。接下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径向倾斜度的内周波动量[°]。
径向倾斜度的内周波动量[°]=(圆周内的径向倾斜度的最大值)-(圆周内的径向倾斜度的最小值)
表1图示了实施例1至5以及比较例1和2中的光学记录介质的构造和评估结果。
[表1]
Figure BDA0002371247580000251
表1表明以下内容。
当梯度的高度为10μm以上时,径向倾斜度的变化量为-0.1°以下,并且能够抑制由于第一碟片和第二碟片的翘曲(外周部的开口)而导致的径向倾斜度的劣化。这是因为:通过将梯度的高度H设定为10μm以上,能够在堆叠的PC基板的外周部上形成具有足以储存粘合剂的尺寸的空间。同时,当梯度的高度H超过50μm时,PC基板成型期间的应力增大,并且PC基板(单板状态)的径向倾斜度的内周波动量增大。当梯度的高度H为70μm时,径向倾斜度的内周波动量达到0.22°,并且可能难以接合。因此,基板11和21中各者的梯度的高度H优选为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
在基板的外周部上形成阶梯状的凹陷的比较例2中的径向倾斜度的变化量与在基板的外周部上形成梯度的实施例2中的径向倾斜度的变化量相同。然而,在比较例2中,跟踪误差在半径r=53的位置处增大。这是因为:当PC基板成型时,局部应力被施加到半径r=53的位置,并且第一光照射表面和第二光照射表面的形状发生变形。因此,从抑制信号特性劣化的角度出发,作为在基板的外周部上形成的形状,梯度是优选的。
在上文中,已经具体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能够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构造、方法、步骤、形状、材料和数值等仅仅是示例,并且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与其不同的构造、方法、步骤、形状、材料和数值等。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已经描述了如下构造:其中,信息信号层L包括记录层41、与记录层41的上表面相邻地设置的介电层42、以及与记录层41的下表面相邻地设置的介电层43。然而,信息信号层L的构造不限于此。例如,介电层可以仅设置在记录层4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一者上。此外,信息信号层L可以仅包括单个记录层41。使用这种简单的构造,能够降低光学记录介质1的成本,并且能够提高其生产率。随着介质具有更多数量的信息信号层L,该效果变得更加显著。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已经描述了作为示例的通过溅射法形成光学记录介质的各层的情况。然而,膜形成方法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使用其他膜形成方法。例如,其他膜形成方法的示例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使用化学反应从气相沉积薄膜的技术),诸如热CVD、等离子体CVD或光CVD;以及物理气相沉积法(PVD(PhysicalVapor Deposition)法:将已经在真空中物理蒸发的材料凝聚在基板上以形成薄膜的技术),诸如真空气相沉积、等离子体辅助气相沉积、溅射或离子镀。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已经描述了多个信息信号层都具有相同的层构造的情况。然而,可以根据各信息信号层所需的特性(例如,光学特性和耐久性等)来改变层构造。然而,从生产率的角度出发,全部的信息信号层优选地具有相同的层构造。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已经描述了如下情况:在保持按压台101旋转的同时,紫外线灯105从第一碟片侧向粘合剂31照射紫外线以使粘合剂31暂时固化。然而,紫外线灯也可以从第一碟片10侧和第二碟片20侧向粘合剂31照射紫外线以使粘合剂31暂时固化。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已经描述了记录层是无机记录层的情况。然而,该记录层可以是有机记录层。
此外,本发明能够采用以下构造。
(1)一种光学记录介质,其包括:
第一碟片;
第二碟片;以及
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用于将所述第一碟片接合到所述第二碟片,其中,
所述第一碟片和所述第二碟片分别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且所述基板在所述第二表面的外周部上具有梯度;
至少两个信息信号层,所述至少两个信息信号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
中间层,所述中间层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信息信号层之中相邻的信息信号层之间;以及
覆盖层,所述覆盖层覆盖所述至少两个信息信号层和所述中间层,并且
所述第一碟片中所包括的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面对所述第二碟片中所包括的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并且所述粘合剂层插入在这两个所述第二表面之间。
(2)根据(1)所述的光学记录介质,其中,所述梯度具有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高度。
(3)根据(1)或(2)所述的光学记录介质,其中,
所述基板具有0.3mm以上且0.6mm以下的厚度,并且
所述覆盖层和所述中间层的总厚度为30μm以上且110μm以下。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记录介质,其中,所述梯度具有5mm以上且10mm以下的宽度。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记录介质,其中,所述覆盖层、所述中间层和所述粘合剂层分别包含紫外线固化树脂。
(6)根据(5)所述的光学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紫外线固化树脂是丙烯酸紫外线固化树脂和环氧基紫外线固化树脂中的至少一者。
(7)一种光学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粘合剂夹在第一碟片与第二碟片之间;并且
使所述第一碟片和所述第二碟片旋转以拉伸所述粘合剂,其中,
所述第一碟片和所述第二碟片分别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且所述基板在所述第二表面的外周部上具有梯度;
至少两个信息信号层,所述至少两个信息信号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
中间层,所述中间层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信息信号层之中相邻的信息信号层之间;以及
覆盖层,所述覆盖层覆盖所述至少两个信息信号层和所述中间层,并且
所述第一碟片中所包括的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面对所述第二碟片中所包括的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并且所述粘合剂插入在这两个所述第二表面之间。
附图标记列表
1 光学记录介质
10 第一碟片
20 第二碟片
30 粘合剂层
31 粘合剂
11、21 基板
12、22 覆盖层
41 记录层
42、43 介电层
L0~Ln、L0~Lm 信息信号层
S1~Sn、S1~Sm 中间层
C1 第一光照射表面
C2 第二光照射表面

Claims (7)

1.一种光学记录介质,其包括:
第一碟片;
第二碟片;以及
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用于将所述第一碟片接合到所述第二碟片,其中,
所述第一碟片和所述第二碟片分别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且所述基板在所述第二表面的外周部上具有梯度;
至少两个信息信号层,所述至少两个信息信号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
中间层,所述中间层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信息信号层之中相邻的信息信号层之间;以及
覆盖层,所述覆盖层覆盖所述至少两个信息信号层和所述中间层,并且
所述第一碟片中所包括的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面对所述第二碟片中所包括的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并且所述粘合剂层插入在这两个所述第二表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记录介质,其中,所述梯度具有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记录介质,其中,
所述基板具有0.3mm以上且0.6mm以下的厚度,并且
所述覆盖层和所述中间层的总厚度为30μm以上且110μ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记录介质,其中,所述梯度具有5mm以上且10mm以下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记录介质,其中,所述覆盖层、所述中间层和所述粘合剂层分别包含紫外线固化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紫外线固化树脂是丙烯酸紫外线固化树脂和环氧基紫外线固化树脂中的至少一者。
7.一种光学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粘合剂夹在第一碟片与第二碟片之间;并且
使所述第一碟片和所述第二碟片旋转以拉伸所述粘合剂,其中,
所述第一碟片和所述第二碟片分别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且所述基板在所述第二表面的外周部上具有梯度;
至少两个信息信号层,所述至少两个信息信号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
中间层,所述中间层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信息信号层之中相邻的信息信号层之间;以及
覆盖层,所述覆盖层覆盖所述至少两个信息信号层和所述中间层,并且
所述第一碟片中所包括的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面对所述第二碟片中所包括的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并且所述粘合剂插入在这两个所述第二表面之间。
CN201880047688.5A 2017-07-25 2018-06-11 光学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09149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3673 2017-07-25
JP2017-143673 2017-07-25
PCT/JP2018/022163 WO2019021652A1 (ja) 2017-07-25 2018-06-11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14903A true CN110914903A (zh) 2020-03-24
CN110914903B CN110914903B (zh) 2021-07-16

Family

ID=65040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7688.5A Active CN110914903B (zh) 2017-07-25 2018-06-11 光学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950269B2 (zh)
EP (1) EP3660846A4 (zh)
JP (1) JP7180596B2 (zh)
KR (1) KR102482501B1 (zh)
CN (1) CN110914903B (zh)
TW (1) TWI763875B (zh)
WO (1) WO20190216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80596B2 (ja) 2017-07-25 2022-11-30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80A (zh) * 1989-08-25 1991-03-27 三井石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介质及它所用的粘合剂组合物
JPH10208302A (ja) * 1997-01-20 1998-08-07 Sony Corp 情報記録媒体
CN1215367A (zh) * 1996-04-01 1999-04-28 图里克斯阿尔法公司 将盘件粘在一起的方法及装置
JP2004334991A (ja) * 2003-05-08 2004-11-25 Sony Disc Technology Inc 光学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00043761A (ko) * 2008-10-21 2010-04-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기록매체
CN102782757A (zh) * 2010-03-10 2012-11-1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记录盘和用于在光记录盘上记录或读出数据的方法
JP2015103268A (ja) * 2013-11-27 2015-06-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媒体製造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製造方法
US20150279411A1 (en) * 2014-03-31 2015-10-01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79541A (ja) * 1983-10-04 1985-05-07 Ricoh Co Ltd デイスク状光情報記録媒体
JPS60103535A (ja) * 1983-11-11 1985-06-07 Canon Inc 光学的記録媒体
JPS60185233A (ja) * 1984-03-05 1985-09-20 Canon Inc 光学的記録媒体
JPS61142543A (ja) * 1984-12-14 1986-06-30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
JPS629550A (ja) * 1985-07-08 1987-01-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情報担体デイスクの製造方法
JPH02282941A (ja) * 1989-04-25 1990-11-20 Seiko Epson Corp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2285535A (ja) * 1989-04-27 1990-11-22 Seiko Epson Corp 光ディスク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2304736A (ja) * 1989-05-18 1990-12-18 Nec Corp 光ディスク基板
JPH03272035A (ja) * 1990-03-22 1991-12-03 Seiko Epson Corp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64911A (ja) * 1992-06-19 1994-01-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情報記録担体の製造方法と情報記録担体
US5681634A (en) * 1995-02-15 1997-10-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JPH10149581A (ja) * 1996-11-16 1998-06-02 Taiyo Yuden Co Ltd 光情報媒体
JPH10149578A (ja) * 1996-11-20 1998-06-02 Taiyo Yuden Co Ltd 光記録媒体
JP2000040257A (ja) * 1998-07-22 2000-02-08 Ricoh Co Ltd 光学式情報記録媒体
JP2001134984A (ja) * 1999-11-01 2001-05-18 Tdk Corp 光ディスク
JP2002050080A (ja) * 2000-08-01 2002-02-15 Tdk Corp 光情報媒体
JP2002074756A (ja) * 2000-08-31 2002-03-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ディスク成形体成形用金型
JP2002367231A (ja) * 2001-06-06 2002-12-20 Sony Corp 光学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基板成形用金型
JP2006031753A (ja) * 2004-07-12 2006-02-02 Sony Corp ディスク基板、光記録媒体および金型装置
JP2007234192A (ja) * 2006-03-03 2007-09-13 Nec Corp 貼り合わせ型ディスク
CN201629145U (zh) * 2010-04-09 2010-11-10 广州市镭迪机电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dvd光盘
JP7180596B2 (ja) 2017-07-25 2022-11-30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80A (zh) * 1989-08-25 1991-03-27 三井石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介质及它所用的粘合剂组合物
CN1215367A (zh) * 1996-04-01 1999-04-28 图里克斯阿尔法公司 将盘件粘在一起的方法及装置
JPH10208302A (ja) * 1997-01-20 1998-08-07 Sony Corp 情報記録媒体
JP2004334991A (ja) * 2003-05-08 2004-11-25 Sony Disc Technology Inc 光学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00043761A (ko) * 2008-10-21 2010-04-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기록매체
CN102782757A (zh) * 2010-03-10 2012-11-1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记录盘和用于在光记录盘上记录或读出数据的方法
JP2015103268A (ja) * 2013-11-27 2015-06-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媒体製造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製造方法
US20150279411A1 (en) * 2014-03-31 2015-10-01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60846A1 (en) 2020-06-03
TW201908123A (zh) 2019-03-01
US10950269B2 (en) 2021-03-16
EP3660846A4 (en) 2020-08-05
JPWO2019021652A1 (ja) 2020-05-28
WO2019021652A1 (ja) 2019-01-31
TWI763875B (zh) 2022-05-11
CN110914903B (zh) 2021-07-16
KR20200029450A (ko) 2020-03-18
JP7180596B2 (ja) 2022-11-30
US20200176027A1 (en) 2020-06-04
KR102482501B1 (ko) 2022-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013117A1 (en) Multilayered optical information-recording media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JP7014152B2 (ja)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488436B2 (en) Optical disk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20050048250A1 (en) Molding mold, substrate for optical disc, and optical disc
US7567499B2 (en)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10914903B (zh) 光学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US6676791B1 (en) Multilayered optical information-recording media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CN111788630B (zh) 用于光记录介质的记录层和光记录介质
US7844984B2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619962B2 (en)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4305302B2 (ja) ディスク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成形金型装置
US7688703B2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US20060134369A1 (en)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14846544A (zh) 光学记录介质
EP2446438B1 (en) Data disc, method and system of forming the disc
KR100364667B1 (ko) 광기록매체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광기록매체 성형용 금형장치
JP2002367231A (ja) 光学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基板成形用金型
JP2007287299A (ja)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WO2010095322A1 (ja) 成形型及び成形方法
JP2002074766A (ja) 光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2005122803A (ja) ディスク基板、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ディスク基板の金型装置、ディスク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2002251800A (ja) 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