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26120A - 车辆用轮毂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轮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26120A
CN110626120A CN201910548494.XA CN201910548494A CN110626120A CN 110626120 A CN110626120 A CN 110626120A CN 201910548494 A CN201910548494 A CN 201910548494A CN 110626120 A CN110626120 A CN 1106261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b
pair
helmholtz resonator
vertical walls
outer periph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4849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稻叶亮司
长富健一
牧俊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626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61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1/00Rims
    • B60B21/02Rims characterised by transverse section
    • B60B21/026Rims characterised by transverse section the shape of rim we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1/00Rims
    • B60B21/02Rims characterised by transverse 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1/00Rims
    • B60B21/12Appurtenances, e.g. lining ba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19/002Noise damping elements provided in the tyre structure or attached thereto, e.g. in the tyre interior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72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resonance eff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900/00Purpose of invention
    • B60B2900/10Reduction of
    • B60B2900/133Noi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轮毂,其在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固定中使用粘接剂,即使轮毂变形也能够降低气柱共鸣引起的噪音。车辆用轮毂(1A)的特征在于,包括:一对纵壁(14、15),其在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上立起设置并沿周向延伸;以及亥姆霍兹共振器(10),其配置在一对纵壁(14、15)之间,利用粘接剂与一对纵壁(14、15)的侧面(14a、15a)粘接,亥姆霍兹共振器(10)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分离。

Description

车辆用轮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轮毂。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配置在轮毂中的凹下部的外周面上的亥姆霍兹共振器,其向轮毂宽度方向突出的两缘部卡定在凹设于轮辋的周槽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亥姆霍兹共振器被向凹下部的外周面按压时,其两缘部弹性变形,从而容易嵌入在周槽中。因此,根据这样的亥姆霍兹共振器能够容易地进行向轮毂的安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459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目前正在研究使用粘接剂固定亥姆霍兹共振器。但是,若将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底面粘接于凹下部的外周面,则在轮毂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亥姆霍兹共振器追随该变形而变形。其结果,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容积及连通孔的截面积变化,无法充分降低气柱共鸣引起的噪音。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在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固定中使用粘接剂且即使轮毂变形也能够降低气柱共鸣引起的噪音的车辆用轮毂。
作为解决所述课题的方案,本发明的车辆用轮毂的特征在于,包括:一对纵壁,它们在凹下部的外周面上立起设置并沿周向延伸;以及亥姆霍兹共振器,其配置在所述一对纵壁之间,利用粘接剂与所述一对纵壁的侧面粘接,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与所述凹下部的外周面分离。
发明的效果
根据发明,利用粘接剂固定亥姆霍兹共振器,即使轮毂变形也能够充分降低气柱共鸣引起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的立体图。
图2是亥姆霍兹共振器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的图1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从轮毂宽度方向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1D 车辆用轮毂
10 亥姆霍兹共振器
11 轮辋
11c 凹下部
11d 外周面
14、15 纵壁
14a、15a 侧面
14b 螺纹部
18 管体
26 延伸壁部
27 对置壁部
27a 外向面
28 固定加强部
28b 螺纹部
30 粘接层
F2 离心力
MXD6 聚酰胺
SC 副气室
X 轮毂周向
Y 轮毂宽度方向
Z 轮毂径向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适当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并且,在所参照的图1至图7中,“X”表示轮毂周向,“Y”表示轮毂宽度方向,“Z”表示轮毂径向。另外,在轮毂宽度方向Y上,将其内侧设为“一侧”,将其外侧设为“另一侧”。
<车辆用轮毂的整体构成>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A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A将例如聚酰胺树脂等合成树脂制的亥姆霍兹共振器10安装于例如铝合金、镁合金等金属制的轮辋11而构成。在图1中,附图标记12为用于将呈大致圆筒形状的轮辋11与未图示的轴毂连结的呈大致圆板形状的盘部。
轮辋11在分别形成于轮毂宽度方向Y的两端部的未图示的加强筋板之间具有朝向轮毂径向内侧(旋转中心侧)凹陷的凹下部11c。由该凹陷的底面规定的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参照图4)在轮毂宽度方向Y范围内,以轮毂轴为中心直径大致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的轮辋11具有一对纵壁14、15。该纵壁14、15在轮毂宽度方向Y上相互分开规定间隔,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朝向轮毂径向外侧立起。
并且,设想轮毂宽度方向Y的一侧(内侧)形成的纵壁14形成为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向轮辋凸缘侧的立起部17。另外,设想纵壁15由在外周面11d的轮毂宽度方向Y的中部沿轮毂周向X延伸的周壁19构成。
一对纵壁14、15相互分开规定间隔并分别沿轮毂周向X以环状延伸。由此,一对纵壁14、15分别具有相互对置的侧面14a、15a(参照图3)。设想侧面14a、15a各自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参照图3)所成的角度为大致直角。
<亥姆霍兹共振器>
接下来说明亥姆霍兹共振器10。图2是亥姆霍兹共振器10的整体立体图。图3是图1的III-III剖视图。如图2所示,亥姆霍兹共振器10为一个方向较长的部件,包括主体部13和管体18。这样的亥姆霍兹共振器10以在主体部13的中央沿轮毂宽度方向Y延伸的分隔壁16为边界,构成为在轮毂周向X上为对称形状。
主体部13在其长尺寸方向上弯曲。也就是说,主体部13在亥姆霍兹共振器10安装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参照图1)时沿轮毂周向X延伸。
主体部13的内侧中空。该中空部(图示省略)形成后述的副气室SC(参照图3)。该中空部由分隔壁16在轮毂周向X上分为两部分。
如图3所示,主体部13在与长尺寸方向(参照图2的轮毂周向X)正交的剖切观察时,呈轮毂宽度方向Y上长的大致矩形。
具体来说,主体部13构成为,沿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配置的底部25b(底板)、分别沿一对纵壁14、15的侧面14a、15a配置的侧部25c(侧板)及以与底部25b对置的方式配置的上部25a(上板)以形成大致矩形的方式相互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3自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起的高度(轮毂径向Z的高度)与一对纵壁14、15的高度一致。这样的上部25a、底部25b和侧部25c在主体部13的内侧围绕形成副气室SC。
如图2所示,主体部13具有封堵副气室SC的轮毂周向端部的一对端壁部25d、25d。
另外,在上部25a的纵壁14侧沿其长尺寸方向形成有多个上侧结合部33a。另外,在上部25a的纵壁15侧沿其长尺寸方向形成有多个上侧结合部33b。该上侧结合部33a与上侧结合部33b以沿轮毂宽度方向Y排列的方式形成有多个。
如图3所示,在底部25b的纵壁14侧,在与上侧结合部33a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下侧结合部34a。另外,在底部25b的纵壁15侧,在与上侧结合部33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下侧结合部34b。
上述上侧结合部33a、33b及下侧结合部34a、34b呈大致有底圆筒形状。并且,上侧结合部33a与下侧结合部34a彼此在底部接合。另外,上侧结合部33b与下侧结合部34b也彼此在底部接合。由此,上部25a与底部25b以成为一体的方式结合,在其内侧形成副气室SC。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从上部25a和底部25b双方凹陷形成的上侧结合部33a、33b与下侧结合部34a、34b,上部25a与底部25b接合为一体。但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上部25a及底部25b中的某一方局部凹陷形成的结合部(图示省略)与上部25a及底部25b中的另一方结合,使上部25a与底部25b接合为一体。
接下来说明管体18(参照图1)。如图1所示,管体18形成为,在主体部13中的偏向轮毂宽度方向Y的一侧(车辆用轮毂1的内侧)的位置,在轮毂周向X上从主体部13突出。
本实施方式中的亥姆霍兹共振器10如上所述,以分隔壁16为边界成为在轮毂周向X上对称的形状。因此,在图1中,管体18仅图示一个,但本实施方式中的管体18在主体部13的长尺寸方向(轮毂周向X)的两端部的相互对称的位置彼此成对配置(参照图4)。
在这样的管体18的内侧,如图2所示形成有连通孔18a。
另外,连通孔18a从管体18的内侧进一步延伸至主体部13内。在主体部13内延伸的连通孔18a通过以隔壁60将主体部13的中空部局部隔开而形成。顺带一提,本实施方式中的隔壁60由从上部25a侧朝向底部25b侧凹陷形成的凹部62和从底部25b侧朝向上部25a侧凹陷形成的凹部64形成。这样的连通孔18a使在主体部13内侧形成的副气室SC(参照图3)与在凹下部11c(参照图3)上方与轮胎(图示省略)之间形成的轮胎空气室9(参照图3)连通。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这样的亥姆霍兹共振器10,如前所述,设想使用例如聚酰胺树脂等合成树脂的吹塑成型品。并且,作为所述合成树脂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以聚酰胺MXD6为基体树脂的聚酰胺树脂或尼龙6。
如图3所示,亥姆霍兹共振器10包括一对延伸壁部26、26和一对对置壁部27、27。一对延伸壁部26、26从主体部13的底部25b的宽度方向端部稍微向轮毂宽度方向Y的外方延伸出来。并且,底部25b及一对延伸壁部26、26一体地呈朝向轮毂径向中心鼓出的圆弧形状。即,延伸壁部26以随着远离底部25b而朝向轮毂径向Z的外方的方式弯曲形成。
一对对置壁部27、27从一对延伸壁部26、26的宽度方向端部朝向轮毂径向Z的外方延伸,将主体部13从轮毂宽度方向Y夹入。另外,一对对置壁部27、27分别具有朝向与主体部13相反一侧的面(以下称为外向面27a)。并且,一对对置壁部27、27的上端(轮毂径向Z的高度)与纵壁14、15的高度一致。
上述构造的亥姆霍兹共振器10配置在一对纵壁14、15之间,通过涂布在一对纵壁14、15的侧面14a、15a上的粘接剂固定于轮辋11。由此,在一对对置壁部27、27的外向面27a、27a与一对纵壁14、15的侧面14a、15a之间形成有有粘接剂硬化而成的粘接层30、30。另外,粘接层30、30沿周向延伸,各外向面27a、27a的整个周向与侧面14a、15a粘接。并且,图3所示的粘接层30为了图示容易而图示得较厚,但在本发明中,粘接层30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
作为粘接剂,能够列举例如:乙烯醋酸乙烯树脂(热熔类)等热可塑性树脂系粘接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酰胺树脂(聚芳族)等热硬化性树脂系粘接剂;合成橡胶、热可塑性弹性体等弹性体类粘接剂等,但不限定于此。
另外,在利用粘接剂固定的亥姆霍兹共振器10中,底部25b与外周面11d抵接,一对延伸壁部26、26为从外周面11d浮置(分离)的状态。也就是说,底部25b及一对延伸壁部26、26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相对,但完全没有涂布粘接剂而未粘接于外周面11d。由此,亥姆霍兹共振器10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分离。
如图4所示,亥姆霍兹共振器10的周向两端部分别通过一对固定加强部28、28固定于轮辋11。固定加强部28为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贴合于亥姆霍兹共振器10的外表面(周向端部的底部25b、端壁部25d)的胶带。
根据以上固定构造,亥姆霍兹共振器10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分离,因此即使车辆用轮毂1A变形,亥姆霍兹共振器10也不受变形的影响。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方式,形成亥姆霍兹共振器10不追随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的变形的构造。
另外,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相对的底部25b及一对延伸壁部26、26呈朝向轮毂径向中心鼓出的圆弧形状。另外,底部25b及一对延伸壁部26、26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分离。因此,在车辆用轮毂1A旋转而在亥姆霍兹共振器10作用有离心力F2的情况下,对于底部25b及一对延伸壁部26、26而言,底部25b的宽度方向中心欲从凹下部11c升起。即,底部25b及一对延伸壁部26、26以向一对纵壁14、15的排列方向扩展的方式变形而欲变为直线状。其结果,在一对对置壁部27、27作用朝向一对纵壁14、15的按压力F1
<作用效果>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A所具有的作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A的特征在于,包括:一对纵壁14、15,其在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上立起设置并沿周向延伸;以及亥姆霍兹共振器10,其配置在一对纵壁14、15之间,利用粘接剂与一对纵壁14、15粘接,亥姆霍兹共振器10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分离。
根据这样的车辆用轮毂1A,由于亥姆霍兹共振器10不追随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的变形,因此即使车辆用轮毂1A变形也能够充分减小气柱共鸣引起的噪音。
另外,其特征在于,亥姆霍兹共振器10在粘接于一对纵壁14、15之间的状态下,在与车辆用轮毂1A的旋转相伴的离心力F2的作用下呈欲以向一对纵壁14、15的排列方向扩展的方式变形的形状。
根据这样的车辆用轮毂1A,由于一对对置壁部27、27在离心力F2的作用下被向一对纵壁14、15按压,因此能够更恰当地防止亥姆霍兹共振器10在离心力F2的作用下欲从轮辋11脱离。
另外,车辆用轮毂1A的特征在于,具有固定加强部28,其将亥姆霍兹共振器10的周向端部向凹下部11c及一对纵壁14、15中的至少一方固定。
根据这样的车辆用轮毂1A,使在离心力F2的作用下容易开始脱离的亥姆霍兹共振器10的周向端部的固定加强,能够更恰当地防止亥姆霍兹共振器10在离心力F2的作用下欲从轮辋11脱离。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围绕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A的区别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B中,纵壁14的侧面14a的表面粗糙度设定为,通过使粘接层30的粘接面积增加而更恰当地防止亥姆霍兹共振器10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脱离(纵壁15的侧面15a也相同)。该表面粗糙度通过使侧面14a的表面粗糙度大于未处理状态的表面处理实现。
<作用效果>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B所具有的作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B的特征在于,一对纵壁14、15的侧面14a、15a的表面粗糙度通过表面处理设定为大于未处理状态。
根据这样的车辆用轮毂1B,一对纵壁14、15与粘接层30的粘接面积增加,粘接强度提高。由此,能够更恰当地防止亥姆霍兹共振器10在离心力F2的作用下欲从轮辋11脱离。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围绕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A的区别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尤其是,虽未图示,但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中,各对置壁部27中的外向面27a(参照图3)的表面粗糙度设定为,通过使粘接层30的粘接面积增加而更恰当地防止亥姆霍兹共振器10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脱离。该表面粗糙度通过使外向面27a的表面粗糙度大于未处理状态的表面处理来实现。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所具有的作用效果。
根据这样的车辆用轮毂,一对对置壁部27、27与粘接层30的粘接面积增加,粘接强度提高。由此,能够更恰当地防止亥姆霍兹共振器10在离心力F2的作用下欲从轮辋11脱离。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围绕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A的区别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C中,在纵壁14的侧面14a形成有螺纹部14b(纵壁15也相同)。螺纹部14b的螺纹槽以沿轮毂沿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即,在侧面14a上,螺纹部14b的山部与谷部在轮毂径向上交替出现。该螺纹部14b比以往技术中的周槽浅,通过侧面14a的表面处理实现。
<作用效果>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C所具有的作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C的特征在于,在一对纵壁14、15的侧面14a、15a形成有螺纹部14b。
根据这样的车辆用轮毂1C,粘接剂进入螺纹部14b的谷部,一对纵壁14、15与粘接层30间的粘接面积大幅度增加,粘接强度进一步提高。由此,能够更恰当地防止亥姆霍兹共振器10在离心力F2的作用下欲从轮辋11脱离。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围绕与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C的区别说明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D中,在对置壁部27的外向面27a形成有螺纹部28b(纵壁15侧的延伸壁部26也相同)。
<作用效果>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D所具有的作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D的特征在于,在亥姆霍兹共振器10的一对对置壁部27的外向面27a形成有螺纹部28b。
根据这样的车辆用轮毂1D,粘接剂进入螺纹部28b的谷部,一对对置壁部27、27与粘接层30间的粘接面积进一步增加,粘接强度进一步提高。由此,能够更恰当地防止亥姆霍兹共振器10在离心力F2的作用下欲从轮辋11脱离。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方式实施。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设想仅由合成树脂构成的亥姆霍兹共振器10(参照图3)。但亥姆霍兹共振器10也可以由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材料构成。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亥姆霍兹共振器10的底部25b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以抵接的状态可分离,但也可以成为底部25b与外周面11d分离的状态(浮置的状态)。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纵壁,其在凹下部的外周面上立起设置并沿周向延伸;以及
亥姆霍兹共振器,其配置在所述一对纵壁之间,利用粘接剂与所述一对纵壁的侧面粘接,
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与所述凹下部的外周面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纵壁的侧面上形成有螺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
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在粘接于所述一对纵壁之间的状态下,在与该车辆用轮毂的旋转相伴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呈欲以向所述一对纵壁的排列方向扩展的方式变形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
具有固定加强部,其将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周向端部向所述凹下部及所述一对纵壁中的至少一方固定。
CN201910548494.XA 2018-06-22 2019-06-24 车辆用轮毂 Pending CN1106261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8393 2018-06-22
JP2018118393A JP2019217979A (ja) 2018-06-22 2018-06-22 車両用ホイ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26120A true CN110626120A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68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48494.XA Pending CN110626120A (zh) 2018-06-22 2019-06-24 车辆用轮毂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40345B2 (zh)
JP (1) JP2019217979A (zh)
CN (1) CN11062612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7273A (zh) * 2021-05-11 2021-07-23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充气轮胎噪音消声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59830A1 (ja) * 2016-03-16 2017-09-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90669A (ja) * 2002-08-29 2004-03-25 Bridgestone Corp リムホイールの製造方法
WO2005095124A2 (en) * 2003-10-31 2005-10-13 Geoffrey Charles Wolf Wheel rim well band for runflat tyre
JP2006256535A (ja) * 2005-03-18 2006-09-28 Rintekkusu Kk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2008201158A (ja) * 2007-02-16 2008-09-04 Asahi Tec Corp 車両用ホイール
CN101423005A (zh) * 2007-10-26 2009-05-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轮
CN102009564A (zh) * 2009-09-08 2011-04-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轮
JP2012016973A (ja) * 2010-07-06 2012-01-26 Nippon Plast Co Ltd レゾネータ
CN103857532A (zh) * 2011-10-10 2014-06-11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轮辋、车轮以及具有这种轮辋的车辆
CN104369627A (zh) * 2013-08-16 2015-02-2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轮子组件的噪音抑制装置
CN105209267A (zh) * 2013-05-21 2015-12-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30862A (ja) * 2003-05-07 2004-11-25 Fuji Heavy Ind Ltd タイヤ組立体
JP2006231966A (ja) * 2005-02-22 2006-09-07 Toyota Motor Corp リムホイ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45191A (ja) * 2005-11-28 2007-06-14 Asahi Tec Corp 車両用ホイールの製造方法
JP4520971B2 (ja) * 2006-11-14 2010-08-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および車両用ホイ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0095041A (ja) * 2008-10-14 2010-04-30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5657309B2 (ja) * 2010-08-24 2015-01-21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ホイール共振防止装置
JP5411819B2 (ja) * 2010-08-31 2014-02-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副気室部材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用ホイール
WO2015137368A1 (ja) * 2014-03-13 2015-09-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6947614B2 (ja) * 2017-11-28 2021-10-13 タイガース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ホイール用レゾネータ
JP7045885B2 (ja) * 2018-03-09 2022-04-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7028693B2 (ja) * 2018-04-02 2022-03-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2019181999A (ja) * 2018-04-02 2019-10-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7015732B2 (ja) * 2018-05-09 2022-02-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車両用ホイールの組立方法及び車両用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の組立方法
JP7050578B2 (ja) * 2018-06-01 2022-04-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2019218016A (ja) * 2018-06-22 2019-12-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2020066381A (ja) * 2018-10-26 2020-04-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104816A (ja) * 2018-12-28 2020-07-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2020111209A (ja) * 2019-01-11 2020-07-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
JP2020111257A (ja) * 2019-01-15 2020-07-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90669A (ja) * 2002-08-29 2004-03-25 Bridgestone Corp リムホイールの製造方法
WO2005095124A2 (en) * 2003-10-31 2005-10-13 Geoffrey Charles Wolf Wheel rim well band for runflat tyre
JP2006256535A (ja) * 2005-03-18 2006-09-28 Rintekkusu Kk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2008201158A (ja) * 2007-02-16 2008-09-04 Asahi Tec Corp 車両用ホイール
CN101423005A (zh) * 2007-10-26 2009-05-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轮
CN102009564A (zh) * 2009-09-08 2011-04-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轮
JP2012016973A (ja) * 2010-07-06 2012-01-26 Nippon Plast Co Ltd レゾネータ
CN103857532A (zh) * 2011-10-10 2014-06-11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轮辋、车轮以及具有这种轮辋的车辆
CN105209267A (zh) * 2013-05-21 2015-12-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轮
CN104369627A (zh) * 2013-08-16 2015-02-2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轮子组件的噪音抑制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7273A (zh) * 2021-05-11 2021-07-23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充气轮胎噪音消声装置
CN113147273B (zh) * 2021-05-11 2022-07-12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充气轮胎噪音消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440345B2 (en) 2022-09-13
US20190389248A1 (en) 2019-12-26
JP2019217979A (ja) 2019-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26120A (zh) 车辆用轮毂
WO2015137368A1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6348736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US20200009905A1 (en) Vehicle wheel
WO2015137369A1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CN110722925B (zh) 车辆用轮毂
WO2017159828A1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CN110549788B (zh) 车辆用车轮
US20190070894A1 (en) Vehicle wheel
CN110626121A (zh) 车辆用轮毂
JP6263055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2010095165A (ja) 空気圧検出装置の取付構造
CN109070629B (zh) 车辆用轮毂
US11472228B2 (en) Strap center fixed type resonator and wheel assembly comprising ihe same
US20190389247A1 (en) Vehicle wheel
JP2009073253A (ja) 空気圧検出装置の取付構造
JP2015058853A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CN110341377B (zh) 车辆用轮毂
US20090195055A1 (en) Wheel Rim
US20050236885A1 (en) Wheel rim with anchor members connected to spokes
CN112455163B (zh) 免充气轮胎
JP5091828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US20200009923A1 (en) Vehicle wheel
KR20160097514A (ko) 자동차용 휠 커버
JP6314006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