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26068A - 干燥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干燥方法及喷墨印染方法 - Google Patents

干燥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干燥方法及喷墨印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26068A
CN110626068A CN201910541243.9A CN201910541243A CN110626068A CN 110626068 A CN110626068 A CN 110626068A CN 201910541243 A CN201910541243 A CN 201910541243A CN 110626068 A CN110626068 A CN 1106260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drying
ink
heat sourc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412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前田晃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626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60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3/00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 F26B3/28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radiation, e.g. from the su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6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infrared [IR] radiation or microwa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8Printing on text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41M7/009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using thermal means, e.g. infrared radiation, hea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3/00Machines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fabrics, fibres, yarns, or other materials in long length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41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 B41M5/0047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by ink-jet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41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 B41M5/0064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on plastics, horn, rubber, or other organic polym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Col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燥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干燥方法及喷墨印染方法,在进行布帛上的油墨的干燥时能够适当地抑制异味的产生。其中,通过喷射的油墨进行了印染印刷的布帛的干燥部(10)具备:加热器(12),在不与布帛接触的位置发热;以及抽吸部(11),在与加热器(12)之间夹持布帛的位置将空气吸出。

Description

干燥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干燥方法及喷墨印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燥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干燥方法及喷墨印染方法。
背景技术
存在一种印染用图像形成装置,其对布帛喷出油墨而形成图像或涂层等。附着于布帛的油墨通过进行定影动作而定影于布帛。作为定影动作的一种,存在使溶媒(溶剂)蒸发、使颜料固定在布帛上的干燥动作。
作为进行这种干燥动作的干燥装置,存在如下技术:对布帛吹规定温度域的暖风,由此,在防止渗墨的同时使水性油墨的溶剂适当地蒸发而使布帛干燥(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334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存在如下技术问题:如果溶剂的蒸气残留在干燥装置内或在加热部循环,则与加热部的表面等高温部分接触,由此,发生反应而产生异味,因此不优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进行布帛上的油墨的干燥时能够适当地抑制异味的产生的干燥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干燥方法及喷墨印染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布帛的干燥装置,所述布帛由喷射的油墨印染印刷而成,其特征在于,具备:
热源,其在不与所述布帛接触的位置发热;以及
抽吸部,其在与该热源之间夹持所述布帛的位置将空气吸出。
另外,第二方面的干燥装置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位于所述布帛的一面侧,
所述抽吸部的空气吸出位置位于所述布帛的所述一面的相反面侧。
另外,第三方面的干燥装置在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面为所述布帛的油墨附着面的相反面。
另外,第四方面的干燥装置在第一~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吸部的空气吸出位置在重力方向上比所述热源靠上方。
另外,第五方面的干燥装置在第一~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具备控制部,对所述热源的发热动作及所述抽吸部的抽吸动作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布帛的干燥动作时将该布帛的温度控制为100℃以上200℃以下。
另外,第六方面的干燥装置在第五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一测量部,对所述布帛的温度进行测量,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部的测量温度进行所述布帛的温度的调节的控制。
另外,第七方面的干燥装置在第五或第六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二测量部,对所述热源的温度进行测量,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二测量部的测量温度进行所述布帛的温度的调节的控制。
另外,第八方面的干燥装置在第一~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具备输送部,所述输送部使所述布帛移动通过由所述热源和所述抽吸部的空气吸出位置所夹持的位置。
另外,第九方面的干燥装置在第八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具备框体,于内部具有所述热源及所述吸出位置而形成干燥室,
所述输送部仅在所述框体的外部与所述布帛接触而支承该布帛。
另外,第十方面的干燥装置在第九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在所述框体的外侧具有用于送出连续的所述布帛的送出动作部、和用于卷绕所述布帛的卷绕动作部。
另外,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干燥装置;
图像记录部,其喷射油墨。
另外,第十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十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墨包含水、二元醇系溶剂、颜料及定影树脂。
另外,第十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十二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元醇系溶剂包含丙三醇、乙二醇、丙二醇及二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第十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十二或第十三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墨中的所述二元醇系溶剂的含量为20重量%以上且低于60重量%。
另外,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布帛的干燥方法,所述布帛由喷射的油墨印染印刷而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步骤,由在不与所述布帛接触的位置发热的热源对所述布帛进行加热,并在与该热源之间夹持所述布帛的位置将空气吸出。
另外,第十六方面的干燥方法在第十五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位于所述布帛的一面侧,
所述将空气吸出的位置位于所述布帛的所述一面的相反面侧。
另外,第十七方面的干燥方法在第十六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面为所述布帛的油墨附着面的相反面。
另外,第十八方面的干燥方法在第十五~第十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空气吸出的位置在重力方向上比所述热源靠上方。
另外,第十九方面的干燥方法在第十五~第十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布帛的干燥动作时,将该布帛的温度控制为100℃以上200℃以下。
另外,第二十方面的干燥方法在第十九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布帛的温度的测量温度进行所述布帛的温度的调节的控制。
另外,第二十一方面的干燥方法在第十九或第二十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热源的温度的测量温度进行所述布帛的温度的调节的控制。
另外,第二十二方面的干燥方法在第十五~第二十一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布帛移动通过由所述热源和所述将空气吸出的位置夹持的位置。
另外,第二十三方面的干燥方法在第二十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仅在框体的外部与所述布帛接触而支承并输送该布帛,所述框体于内部具有所述热源及所述吸出位置而形成干燥室。
另外,第二十四方面提供一种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记录步骤,喷射油墨而对布帛进行印染印刷;
加热步骤,由在不与所述布帛接触的位置发热的热源对所述布帛进行加热,在与该热源之间夹持所述布帛的位置将空气吸出。
另外,第二十五方面的喷墨印染方法在第二十四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墨包含水、二元醇系溶剂、颜料及定影树脂。
另外,第二十六方面的喷墨印染方法在第二十五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元醇系溶剂包含丙三醇、乙二醇、丙二醇及二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第二十七方面的喷墨印染方法在第二十五或第二十六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墨中的所述二元醇系溶剂的含量为20重量%以上且低于60重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有如下效果:在进行布帛上的油墨的干燥动作时,能够抑制异味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含第一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的印染用喷墨记录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印染用喷墨记录系统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3(a)与图3(b)是表示图像形成处理及加热控制处理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印染用喷墨记录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
图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印染用喷墨记录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印染用喷墨记录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 印染用喷墨记录系统
10、10b、10c 干燥部
11 抽吸部
11a 抽吸口
12 加热器
13 温度测量部
14 控制部
141 CPU
142 RAM
15 存储部
16 通信部
19 干燥室
20 图像记录部
21 图像形成动作部
24 控制部
25 存储部
26 通信部
27 操作接受部
28 显示部
30 输送部
31 送出辊
32 卷绕辊
33、34 导辊
111 抽吸驱动部
121 热源驱动部
131 布帛温度测量部
132 热源温度测量部
311 输送驱动部
331 导辊驱动部
M 记录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印染用喷墨记录系统1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
印染用喷墨记录系统1具备图像记录部20、输送部30、干燥部10(干燥装置)等。图像记录部20为具有多个喷嘴,并通过使油墨从该喷嘴喷出(喷射)而使油墨附着在记录介质M上而进行图像记录(印染印刷)的喷墨式部件。干燥部10使向记录介质M喷射且附着在记录介质M上的油墨干燥。输送部30使记录介质M移动,使其通过图像记录部20中的油墨附着位置及干燥部10的干燥室19的内部。
在印染用喷墨记录系统1中,使用布帛作为记录介质M。对布帛的类别没有特定限定。在此,使用连续连接的记录介质M(布帛)。
输送部30具有如下部件:送出辊31(送出动作部),其将卷绕的记录介质M送出;卷绕辊32(卷绕动作部),其对送出的记录介质M进行卷绕;导辊33,其在设置于干燥室19(框体)的外侧的送出辊31和卷绕辊32之间而适当地支承记录介质M。在此,记录介质M为如下结构:在从送出到卷绕期间,除仅设置于干燥室19(框体)的外部的导辊33外,与任何部件无接触地移动。或者,在干燥室19的外部,记录介质M在中途也可以通过输送面等支承。在此,送出辊31及卷绕辊32的动作控制通过图像记录部20的控制部24(参照图2)进行。
干燥部10或图像记录部20也可以具有导辊33的一部分或全部。就导辊33而言,例如,干燥部10的控制部14(参照图2)也可以与卷绕辊32或送出辊31的旋转速度同步地进行旋转控制。或者,导辊33也可以为根据记录介质M的移动进行旋转的从动辊。
图像记录部20也可以喷出一种颜色或多种颜色的油墨。在本实施方式的印染用喷墨记录系统1中,使用印染用水性颜料油墨。在此,印染用水性颜料油墨至少包含水、二元醇系溶剂、颜料及定影树脂。包含二元醇系溶剂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油墨的喷出性能。其含量在印染用水性颜料油墨中被设为20重量%以上且低于60重量%。
作为二元醇系溶剂,可举出丙三醇、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乙二醇、1,3-丙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1,2-戊二醇、1,2-己二醇、糖醇类等。其中,作为特别使油墨的喷出特性稳定的溶剂,优选包含丙三醇、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印染用水性颜料油墨也可以包含上述二元醇系溶剂以外的水溶性有机溶媒。另外,印染用水性颜料油墨中除上述成分外也可以包含表面活性剂、防腐剂、防霉剂、着色助剂、抗静电剂、抗氧化剂、消泡剂、润滑剂、流变剂等添加剂。
干燥部10具备加热器12(热源)、抽吸部11、温度测量部13、控制部14(参照图2)等。加热器12、抽吸部11的抽吸口11a及温度测量部13设置于形成干燥室19的框体的内部。框体中设置有记录介质M出入的间隙。另外,框体中也可以设置其他开口部,但需将开口部的数量或大小确定为不会严重扰乱内部的温度或与抽吸部11的动作相应的空气的流动的程度。
加热器12例如为通过通电进行发热动作(发热)的棒状的红外线加热器,其可以在与记录介质M的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以假定的最大宽度延伸。在此,对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碳加热器、陶瓷加热器。另外,加热器12也可以为使用了卤素灯的辐射热的加热器等。在相对于记录介质M的输送路径而言该记录介质M的油墨附着面的相反面侧(背面侧、一面侧),加热器12被配置于隔开了不接触记录介质M的距离的位置。设加热器12能够在某个位置以某个发热量进行动作,该位置和发热量能够使布帛的温度上升到能够通过与抽吸部11的抽吸动作相应的风量的组合而使油墨中的水及上述溶剂、特别是二元醇系溶剂蒸发的温度(例如100℃)。
抽吸部11抽吸干燥部10的干燥室19的内部的空气而将其吸出。抽吸部11具有例如抽吸风机。在相对于记录介质M的输送路径而言该记录介质M的油墨附着面侧(表面侧、一面的相反面侧),抽吸部11的抽吸口11a(吸出位置)在与加热器12一部分或完全对置的范围内夹持着输送路径(即布帛)而被设置。即,从记录介质M的表面蒸发的溶剂成分与空气一同沿远离加热器12的方向流动而进入到抽吸口11a,且从干燥室19被排出。抽吸部11也可以具有从所抽吸的空气中捕捉规定成分并将其去除的结构。在此,干燥部10不具有使吸出的空气再次返回到干燥室19而进行循环的结构。在使其循环的情况下,在循环路径的中途设置有从干燥空气中可靠地去除溶剂的成分的结构。另外,在该情况下,形成配置有出风口,以使循环地送入到干燥室19的内部的空气的流动(风)不影响基于抽吸部11的空气的流动。通过输送部30的动作而被送入到干燥室19的记录介质M移动通过由加热器12和抽吸口11a所夹持的位置而从干燥部10(干燥室19)排出,并且通过卷绕辊32而被卷绕。
温度测量部13具有布帛温度测量部131(第一测量部)和热源温度测量部132(第二测量部)等。布帛温度测量部131对在干燥室19内的规定位置移动的布帛的温度进行测量。作为布帛温度测量部131,使用对温度进行非接触测量的红外线温度计等。热源温度测量部132对加热器12的温度进行测量。加热器12的温度可以为加热器12的规定的表面位置的温度,也可以为距表面规定距离位置(空气中或覆盖加热器12的部件等)的温度。热源温度测量部132可以为与布帛温度测量部131同样对温度进行非接触测量的部件,也可以为使温度传感器等接触而进行温度测量的部件。此外,温度测量部13无需一定具有布帛温度测量部131和热源温度测量部132双方,也可以仅具有其中一方。例如,能够考虑布帛的种类、布帛的输送速度或油墨的附着量等,而根据热源温度估计布帛的温度。
干燥部10可以为与图像记录部20及输送部30一体形成的喷墨记录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也可以为与图像记录部20等分体形成的单独的干燥装置。在作为喷墨记录装置的一部分而包含干燥部10的情况下,干燥部10的动作控制也可以通过控制部24统一进行。
控制部14对干燥部10的动作进行控制。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染用喷墨记录系统1的功能配置的框图。
干燥部10除上述的温度测量部13及控制部14外,还具备存储部15、通信部16、热源驱动部121、抽吸驱动部111、导辊驱动部331等。另外,图像记录部20具备控制部24、存储部25、通信部26、图像形成动作部21、输送驱动部311、操作接受部27、显示部28等。
干燥部10的控制部14具备CPU141(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和RAM142(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等。CPU141为进行各种运算处理的处理器。RAM142对CPU141提供作业用存储空间,存储临时数据。控制部14基于温度测量部13的测量数据(测量温度。包含其历史),对热源驱动部121或抽吸驱动部111的动作(发热动作、抽吸动作)进行控制。另外,控制部14基于通过通信部16而从图像记录部20获取的送出辊31和/或卷绕辊32的动作速度信息,使导辊驱动部331与这些送出辊31及卷绕辊32的旋转动作同步地进行导辊33的旋转动作。
存储部15存储程序或设定数据等。作为存储部15,也可以使用HDD(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或闪存等各种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就程序而言,其被控制部14(CPU141)读出而加载到RAM142,进行执行。
通信部16按照规定的通信标准对与外部的电子设备的通信进行控制。通信部16具备例如网卡等,可以与外部的电子设备进行基于LAN(Local Area Network)的通信。或者,也可以进行基于无线LAN等可不使用线缆的通信标准的通信控制,也可以是通过USB线缆(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等而与外部设备直接连接。
热源驱动部121根据来自控制部14的控制信号使加热器12动作。热源驱动部121可以使多个加热器12各自的动作接通断开,也可以是将动作级别设定为多个等级。另外,也可以将多个加热器12按每一个或者按每多个分成多组,按每个组切换动作状态。
抽吸驱动部111使抽吸部11进行空气的抽吸动作(吸气动作)。如上述,在抽吸部11具有抽吸风机的情况下,抽吸驱动部111驱动使该抽吸风机旋转的旋转电动机驱动,以适当的速度使抽吸风机旋转。抽吸驱动部111可以是能够多等级或连续地设定抽吸量(旋转速度),也可以是仅能够单纯进行接通断开的切换。
导辊驱动部331基于来自控制部14的控制信号,进行导辊33的旋转动作。从控制部14获取的控制信号中包含有根据经由通信部16获取的送出辊31和/或卷绕辊32的旋转状况的信息确定旋转定时或速度等以使导辊33的旋转同步的信息。
此外,干燥部10还具备操作接受部、显示部或报知动作部等,可以在干燥动作异常时进行显示或规定的报知动作、或通过用户强制接受干燥动作的停止命令等。或者,这些操作接受或显示、报知动作也可以全部经由图像记录部20的操作接受部27或显示部28进行。
图像记录部20的控制部24控制对记录介质M上的图像形成动作。控制部24基于经由通信部26从外部获取的图像数据或设定数据使图像形成动作部21动作而形成图像。控制部24具备CPU或RAM,且执行各种软件(程序)。另外,控制部24具备专用硬件电路,且可以通过该硬件电路进行图像数据的处理等。
通信部26根据规定的通信标准对与外部的电子设备的通信进行控制。通信部26具备例如网卡等,且可以与外部的电子设备进行基于LAN(Local Area Network)的通信。或者,也可以进行基于可能的通信标准的通信控制而不使用无线LAN等线缆,也可以为通过USB线缆(Universal Serial Bus)等与外部设备直接连接的部件。通信部26和通信部16可以根据共同的通信标准相互进行通信。
图像形成动作部21进行在适当的定时从各喷嘴使油墨喷出的动作。作为使油墨喷出的机构,可以适当地选择对与喷嘴连通的油墨流路内的油墨适当地施加压力变动的机构,例如压电式或热敏式等。图像形成动作部21基于图像数据按各时钟周期针对喷嘴中的每一个进行使油墨喷出与否的切换。或者,图像形成动作部21也可以基于图像数据将油墨的喷出量在多个等级间进行切换。
存储部25存储图像数据或图像形成动作的设定数据、及控制部24的控制动作的程序或设定等。如上述,经由通信部26从外部获取图像数据,根据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对其进行存储直至图像形成动作部21的图像形成动作结束。或者,也可以设为:在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也对其进行存储,直至接受到来自用户的命令,或者对其进行存储,直至存储容量耗尽,在被新的图像数据覆盖之前,图像数据不被清除。
输送驱动部311进行送出辊31和/或卷绕辊32的旋转动作。输送驱动部311具有例如旋转电动机等,且以与记录介质M设定的移动速度对应的旋转速度使该旋转电动机旋转动作。
操作接受部27接受来自用户等外部的输入操作。操作接受部27具有例如与显示部28重叠设置的触摸面板或按钮开关等。若检测到输入操作,则操作接受部27将检测到的操作内容作为输入信号输出到控制部24。
显示部28基于控制部24的控制而进行图像形成动作的状态或来自用户的操作接受的菜单等的显示。显示部28例如具有液晶显示器等显示画面或LED等显示警告灯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印染用喷墨记录系统1中,图像记录部20的控制部24经由通信部26从外部获取图像数据或图像形成命令,或经由操作接受部27获取存储于存储部25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命令,由此,开始图像形成动作的处理(喷墨印染方法)。
图3(a)是表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印染用喷墨记录系统1执行的图像形成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在图像形成动作中,控制部24经由通信部26将图像形成动作的控制信号输出到干燥部10。干燥部10的控制部14根据该控制信号使导辊驱动部331与输送驱动部311的动作同步地动作。另外,在未适当地调整干燥室19内的温度或者抽吸驱动部111的动作停止的情况下,控制部24通过控制部14开始温度调整的控制(后述的加热控制处理),另外,使抽吸驱动部111的动作(步骤S1、加热步骤)开始(或再次开始)。由此,干燥部10进行记录介质M的干燥动作(干燥方法)。
控制部24通过输送驱动部311输送记录介质M。控制部24通过图像形成动作部21向与图像数据相应的适当的记录介质M上的位置喷出(喷射)希望的颜色的油墨,从而进行图像的记录动作(印染印刷)(步骤S2、图像记录步骤)。
图3(b)是表示通过干燥部10执行的加热控制处理的控制部14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该加热控制处理也可以以适当的间隔继续进行,直至被中断处理等结束。
若开始加热控制处理,则控制部14从温度测量部13获取温度测量数据(步骤S101)。控制部14基于温度测量值的历史,通过PID控制确定各加热器的接通断开的状态(在能够多等级地设定动作强度的情况下为动作强度)(步骤S102)。如上述,需要溶剂适当地蒸发,且该溶剂在高温下反应而不产生异味,因此,这里例如控制为100℃以上200℃以下。另外,在印染用水性颜料油墨的情况下,除溶剂的干燥状态外,所包含的定影树脂的固定温度可以有适当的范围。对定影树脂而言,如果定影温度不适当,则布帛的触摸质感等下降。考虑到该条件,同样也可以将温度控制为100℃以上200℃以下。
控制部14根据需要将驱动控制信号输出到对各加热器12的通电状态进行切换的切换元件和/或抽吸驱动部111等(步骤S103)。即,温度控制通过加热器12的加热状态和/或抽吸部11的每小时抽吸量的调节而进行。之后,控制部14的处理返回步骤S101。
步骤S101的处理以预先确定的规定的时间间隔执行即可。另外,上述中,设为进行PID控制,但不限于此,对加热温度进行适当地控制即可。
其间,在此,能够持续地进行抽吸部11抽吸空气的动作。在该情况下,若抽吸速度过小,则有时蒸发的溶剂不流入抽吸口11a而流向加热器12侧,并在加热器12表面进一步被加热而产生异味。另一方面,若抽吸速度过大,则在充分加热前因空气流动布帛附近的空气温度容易降低,更加需要加热器12进行加热动作。因此,确定抽吸部11的动作以使通过抽吸动作使记录介质M的表面成为适当的风速以下即可,例如成为0.1m/sec以上10.0m/sec以下。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干燥部10具备在不与布帛(记录介质M)接触的位置发热的加热器12、以及在与加热器12之间夹持布帛的位置(抽吸口11a)抽吸空气的抽吸部11。这样,从布帛蒸发的油墨的溶剂被抽吸至加热器12的相反方向,因此,在干燥部10中,能够使记录介质M适当地干燥,同时抑制溶剂发出因加热器12的热量而发生反应后的异味。特别是,在布帛的情况下,因为空气容易透过,所以能够使浸透到布帛的溶剂的蒸气通过空气的流动而适当地沿离开加热器12的方向移动,并将其抽吸排出。另外,因为不是主动地对记录介质M吹加热后的空气,而是通过抽吸部11的抽吸动作使空气流动,所以能够使干燥室19内的空气特别是溶剂的蒸气在内部不对流、滞留而可靠地排出,另外,在将抽吸的空气循环返回的情况下,在返回前去除溶剂的成分。
另外,加热器12位于布帛的一面侧,抽吸部11的抽吸口11a位于布帛的一面的相反面侧。这样,因为使从布帛蒸发的溶剂单纯向加热器的相反面侧抽吸,所以通过简单的配置能够使溶剂难以向具有加热器12的一面侧流动。
另外,一面为布帛的油墨附着面的相反面。即,不直接对油墨附着面进行加热,另外,因为抑制了蒸发的溶剂的从该油墨附着面向背面侧的移动,所以能够降低对画质的影响,并一边进行适当的干燥动作一边更可靠地防止异味的产生。
另外,抽吸部11的空气抽吸口11a在重力方向上比加热器12靠上方。因为蒸气中大量包含的水蒸气的比重为0.46(100℃),所以流向上方。作为溶剂而主要使用的二元醇系溶剂乘着该水蒸气的流动而易于流动。因此,在干燥部10中,通过考虑蒸气的比重而在与该流动相同方向的前端设置抽吸口11a,能够更可靠地抽吸溶剂的蒸气,抑制溶剂因加热器12的热量而产生异味。
另外,干燥部10具备对加热器12的发热动作及抽吸部11的抽吸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4。控制部14在进行布帛的干燥动作时,对加热器12和/或抽吸部11的动作状态进行控制以使该布帛的温度为100℃以上200℃以下。即,使适于提高油墨喷出性能的溶剂可靠地蒸发,且在能够抑制溶剂的过热导致的异味的产生的范围内对温度进行控制,由此,能够稳定地使记录介质M(布帛)干燥。
另外,干燥部10具备对布帛的温度进行测量的布帛温度测量部131。控制部14基于布帛温度测量部131的测量温度进行布帛的温度调节的控制。这样,因为直接测量布帛的温度而进行温度控制,所以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干燥动作变得不可靠、布帛过热而溶剂发生反应、或不适当的温度对印染印刷的画质造成不好的影响。
另外,干燥部10具备对加热器12的温度进行测量的热源温度测量部132。控制部14基于热源温度测量部132的测量温度进行布帛的温度调节的控制。
根据加热器12和布帛的距离、布帛的材质、厚度或布帛的输送速度等,能够根据加热器12的温度估计布帛的表面温度。因此,即使不直接测量布帛的温度,也能够基于加热器12的温度适当地控制布帛的表面温度,可靠地进行干燥动作,且抑制异味的产生。
另外,干燥部10具备使布帛移动通过由加热器12和抽吸部11中的空气抽吸口11a所夹持的位置的输送部30。通过在以适当的速度使记录介质M(布帛)移动的同时进行干燥动作,能够按适于溶剂的干燥的时间进行布帛的干燥,并且能够在高效地进行布帛的干燥的同时抑制异味的产生。另外,输送部30也可以与干燥部10分开设置,但干燥部10具有输送结构的一部分或全部而进行适当的输送速度控制,由此,能够容易且适当地调整记录介质M的加热。
另外,干燥部10具备于内部具有加热器12及抽吸口11a而形成干燥室19的框体。输送部30仅在框体的外部与布帛接触而支承该布帛。
输送所用的辊等支承部件与空气的热传导率不同,因此,布帛在干燥室19的内部与它们接触而发生温度的交换,从而布帛的表面温度有时偏离希望的设定温度。通过将支承部件仅配置于外部,能够抑制这种温度的变动或不均匀。另外,因为支承部件会抑制或扰乱干燥室19的内部的空气的流动,所以通过不将这种结构设置于内部,能够通过与抽吸部11的抽吸动作相应的适当的空气的流动而更可靠地使溶剂的蒸气与加热器12分离,并将其抽吸排出。
另外,输送部30在框体外侧具有送出连续的布帛的送出辊31、和卷绕布帛的卷绕辊32。在连续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通过在这种两个辊间一边移交该记录介质一边进行图像形成动作和干燥动作,能够容易且稳定地支承记录介质,降低支承部件对记录介质的影响。
另外,油墨包含水、二元醇系溶剂、颜料及定影树脂。在这种水性颜料油墨用于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干燥部10能够特别有效地兼顾可靠的干燥动作和异味的产生的抑制。
另外,二元醇系溶剂包含丙三醇、乙二醇、丙二醇及二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在使用它们,特别是适于确保油墨的喷出性能的稳定性的二元醇系溶剂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的干燥部10中,由于能够适当地使溶剂的蒸气从加热器12分离而抽吸,因此能够较可靠地兼顾画质的降低的抑制和异味的产生的抑制。
另外,油墨中的二元醇系溶剂的含量为20重量%以上且低于60重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特别适当地实现油墨喷出性能的提高,且能够实现抑制大量的溶剂蒸气的有效抽吸导致的异味的产生。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一体形成的或一体地销售的印染用喷墨记录系统1)具备上述干燥部10和喷射油墨的图像记录部20。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兼顾适当的画质的图像形成和抑制干燥固定动作中的异味的产生。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布帛的干燥方法包括由在不与布帛接触的位置发热的加热器12对布帛进行加热,并且在与加热器12之间夹持布帛的位置抽吸空气的加热步骤。通过这种干燥方法,由于从布帛蒸发的油墨的溶剂被抽吸至加热器12的相反方向,所以能够在使记录介质M适当地干燥的同时抑制溶剂因加热器12的热量发生反应而发出异味。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印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图像记录步骤,喷射油墨而对布帛进行印染印刷;加热步骤,由在不与布帛接触的位置发热的加热器12对布帛进行加热,并在与该加热器12之间夹持布帛的位置(抽吸口11a)抽吸空气。通过这种印染印刷方法,能够兼顾适当的画质的图像形成和抑制干燥固定动作中的异味的产生。
[第二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其它实施方式的印染用喷墨记录系统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印染用喷墨记录系统1a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
在该印染用喷墨记录系统1a中,在干燥室19的内部设置有两组由抽吸部11和与其抽吸口11a对置的加热器12构成的组。这两个组以相同的配置沿着在平面上移动的记录介质M的移动方向而被设置。像这样,也可以是多组抽吸口11a和加热器12分别夹着记录介质M的移动路径而被设置于相反侧。
图5是表示包含第三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即干燥部10b的印染用喷墨记录系统1b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
在该印染用喷墨记录系统1b中,记录介质M在干燥室19的内部一边改变移动方向一边通过三组加热器12及抽吸口11a之间而进行干燥。从抽吸口11a流入的包含溶剂的蒸气的空气可以连接于公共的配管。若这种多组加热器12及抽吸口11a被水平地排列,则干燥部10的占地面积变大,因此,通过这样使其沿垂直方向重叠地多次移动,能够减小占地面积。
在该情况下,中段中的记录介质M与下段及上段中的记录介质M的表背发生上下翻转。即,在中段,在油墨的附着面(表面)侧设置加热器12而进行加热,在背面侧设置有抽吸口11a。因为布帛的空隙多,所以蒸发后的溶剂的一部分穿过布帛而流入到抽吸口11a。二元醇系溶剂与水蒸气一同在重力方向上容易流向位于上方的抽吸口11a。
图6是表示包含第四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即干燥部10c的印染用喷墨记录系统1c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
在该印染用喷墨记录系统1c中,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干燥部10b同样,记录介质M在干燥室19的内部一边改变移动方向一边通过三组加热器12及抽吸口11a之间而进行干燥。在三组中的任一组中,加热器12配置于记录介质M的背面侧,从表面侧的抽吸口11a吸入包含溶剂的蒸气的空气。
即,记录介质M必须从背面侧进行加热。随之,在中段的组中,空气从上方向下流动而被吸入到抽吸口11a。此时,也可以使各组中来自抽吸口11a的抽吸力不同。例如,如上述,因为蒸气在重力方向上容易向上方移动,所以相比于上段及下段,也可以相对提高来自中段的抽吸口11a的抽吸力。
如上所述,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干燥部10具备多个加热器12及抽吸口11a。在不能够根据布帛的材质、输送速度或喷出的油墨的量等而仅通过一组加热器12及抽吸口11a来确保干燥所需的加热量的情况下,能够设置多个加热器12及抽吸口11a。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各加热器12及抽吸口11a的位置关系作为整体像上述那样适当地进行设定,能够兼顾记录介质M(布帛)的可靠干燥和异味的产生的抑制,并得到良好画质的图像。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一边使布帛继续移动输送一边通过干燥室19的内部,但也可以在干燥时暂时停止输送动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从图像记录部20喷出的油墨所附着的布帛直接被送到干燥部10进行干燥,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油墨所附着的布帛被其它干燥部进行了一次临时干燥后,再次被送到干燥部10。在该情况下,在临时干燥之后被送到干燥部10之前,也可以进行布帛的裁剪等后处理。在临时干燥中,在不产生异味的程度的温度,例如以比常温高且处于溶剂的沸点附近的温度等进行处理即可。
另外,在作为溶剂而包含二元醇系溶剂以外的溶剂、或者具有树脂等特殊的溶剂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油墨的成分适当地对设定温度进行调整。另外,溶剂的含量例如也可以根据溶剂的类别等适当地调整。另外,也可以根据溶剂和水的比率等,对记录介质M在考虑了蒸气整体的比重的方向上设置抽吸口11a。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于平面上移动输送的记录介质M的一面侧设置有加热器12且在另一面侧设置有抽吸口11a,但也可以为在沿着曲面移动输送的记录介质M的内周侧设置有加热器12,在曲面上沿着外周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抽吸口11a。
另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及第四实施方式的干燥部10b、10c中,在干燥室19内部通过导辊34对记录介质M的输送方向进行了转向,但记录介质M也可以构成为在干燥室19的内部不与导辊34接触,在被拉出到干燥室19的外部后通过外部的导辊进行转向。能够抑制干燥室19内部的导辊34被加热而记录介质M因该导辊34被额外加热。另一方面,不一定必须排除在干燥部内记录介质M由支承部件进行支承的结构。
另外,在设置有多组加热器12及抽吸口11a的组的情况下,当按每一组区分干燥室19等,无需考虑其它组加热器12或抽吸口11a的配置的影响时,可以不考虑其它组的位置关系而按每一组独立地确定加热器12和抽吸口11a的位置关系。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以后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中,以对布帛的表面温度进行测量的情况、和对加热器12的温度(包括加热器12附近的空气或部件的温度)进行测量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根据干燥室19的内部的规定位置的空气的测量温度能够估计布帛的表面温度的情况下,也可以对该规定位置的空气温度进行测量,并将其用(或并用)于温度控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使用水性颜料油墨而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是水性油墨而是其它溶剂。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具体的构成、结构、配置、控制内容及其步骤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适当地进行变更。

Claims (27)

1.一种布帛的干燥装置,所述布帛由喷射的油墨印染印刷而成,其特征在于,具备:
热源,其在不与所述布帛接触的位置发热;以及
抽吸部,其在与该热源之间夹持所述布帛的位置将空气吸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位于所述布帛的一面侧,
所述抽吸部的空气吸出位置位于所述布帛的所述一面的相反面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面为所述布帛的油墨附着面的相反面。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吸部的空气吸出位置在重力方向上比所述热源靠上方。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热源的发热动作及所述抽吸部的抽吸动作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布帛的干燥动作时进行控制,以使该布帛的温度成为100℃以上200℃以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一测量部,所述第一测量部对所述布帛的温度进行测量,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部的测量温度进行所述布帛的温度的调节的控制。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二测量部,所述第二测量部对所述热源的温度进行测量,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二测量部的测量温度进行所述布帛的温度的调节的控制。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输送部,所述搬送部使所述布帛移动通过由所述热源和所述抽吸部的空气吸出位置所夹持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框体,所述框体于内部具有所述热源及所述吸出位置而形成干燥室,
所述输送部仅在所述框体的外部与所述布帛接触而支承该布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在所述框体的外侧具有用于送出连续的所述布帛的送出动作部、和用于卷绕所述布帛的卷绕动作部。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装置;以及
图像记录部,其喷射油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墨包含水、二元醇系溶剂、颜料及定影树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元醇系溶剂包含丙三醇、乙二醇、丙二醇及二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墨中的所述二元醇系溶剂的含量为20重量%以上且低于60重量%。
15.一种布帛的干燥方法,所述布帛由喷射的油墨印染印刷而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步骤,由在不与所述布帛接触的位置发热的热源对所述布帛进行加热,并在与该热源之间夹持所述布帛的位置将空气吸出。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位于所述布帛的一面侧,
所述将空气吸出的位置位于所述布帛的所述一面的相反面侧。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面为所述布帛的油墨附着面的相反面。
18.如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空气吸出的位置在重力方向上比所述热源靠上方。
19.如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布帛的干燥动作时,进行控制,以使该布帛的温度成为100℃以上200℃以下。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布帛的温度的测量温度进行所述布帛的温度的调节的控制。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热源的温度的测量温度进行所述布帛的温度的调节的控制。
22.如权利要求15~21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布帛移动通过由所述热源和所述将空气吸出的位置所夹持的位置。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
仅在框体的外部与所述布帛接触而支承并输送该布帛,所述框体于内部具有所述热源及所述吸出位置而形成干燥室。
24.一种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记录步骤,喷射油墨而对布帛进行印染印刷;
加热步骤,由在不与所述布帛接触的位置发热的热源对所述布帛进行加热,并在与该热源之间夹持所述布帛的位置将空气吸出。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墨包含水、二元醇系溶剂、颜料及定影树脂。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元醇系溶剂包含丙三醇、乙二醇、丙二醇及二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27.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墨中的所述二元醇系溶剂的含量为20重量%以上且低于60重量%。
CN201910541243.9A 2018-06-25 2019-06-21 干燥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干燥方法及喷墨印染方法 Pending CN1106260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9614A JP7143644B2 (ja) 2018-06-25 2018-06-25 乾燥装置、画像形成装置、乾燥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JP2018-119614 2018-06-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26068A true CN110626068A (zh) 2019-12-31

Family

ID=67145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41243.9A Pending CN110626068A (zh) 2018-06-25 2019-06-21 干燥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干燥方法及喷墨印染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587974A1 (zh)
JP (1) JP7143644B2 (zh)
CN (1) CN11062606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03216A (zh) * 2020-05-14 2020-09-25 苏州辉岭蕾丝有限公司 精定位蕾丝布料无水喷染系统及喷染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23317B (zh) * 2020-12-03 2023-06-30 浙江创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浸染时染料利用率的无纺布浸染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31075A1 (de) * 1977-07-09 1979-01-25 Eugen Knobel Durchlaufofen fuer warenbahnen
US5060572A (en) * 1989-01-25 1991-10-29 Baldwin-Gegenheimer Gmbh Continuous drier on rotary offset printing presses and operation of such a drier during the printing and cylinder washing processes with the web running
JPH09133464A (ja) * 1995-11-07 1997-05-20 Toray Ind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染色布帛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染色布帛の乾燥装置
EP0973365A2 (en) * 1998-07-17 2000-01-19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Method of drying copper foil and copper foil drying apparatus
CN1242504A (zh) * 1998-07-17 2000-01-26 三井金属鉱业株式会社 干燥铜箔的方法和铜箔干燥设备
CN203371921U (zh) * 2013-07-01 2014-01-01 绍兴县永寅宸数码印花有限公司 一种带废气收集装置的数码印花机
CN104553317A (zh) * 2013-10-11 2015-04-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WO2016021636A1 (ja) * 2014-08-08 2016-02-11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テキスタイルプリント装置
CN107001811A (zh) * 2014-11-25 2017-08-0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染色用着色组合物、印花用着色组合物、印花方法、喷墨印花用油墨及被染色的布帛
CN107128710A (zh) * 2016-02-29 2017-09-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US20170266988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Kohki Asada Conveying device and print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44755B1 (de) 1998-07-08 2004-05-12 Ciba SC Holding AG Verfahren zum bedrucken von textilen fasermaterialien nach dem tintenstrahldruck-verfahren
IT1402209B1 (it) * 2010-10-04 2013-08-28 Aleph S R L Macchina di asciugatura di tessuti stampati
JP6846009B2 (ja) 2016-03-18 2021-03-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搬送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31075A1 (de) * 1977-07-09 1979-01-25 Eugen Knobel Durchlaufofen fuer warenbahnen
US5060572A (en) * 1989-01-25 1991-10-29 Baldwin-Gegenheimer Gmbh Continuous drier on rotary offset printing presses and operation of such a drier during the printing and cylinder washing processes with the web running
JPH09133464A (ja) * 1995-11-07 1997-05-20 Toray Ind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染色布帛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染色布帛の乾燥装置
EP0973365A2 (en) * 1998-07-17 2000-01-19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Method of drying copper foil and copper foil drying apparatus
CN1242504A (zh) * 1998-07-17 2000-01-26 三井金属鉱业株式会社 干燥铜箔的方法和铜箔干燥设备
CN203371921U (zh) * 2013-07-01 2014-01-01 绍兴县永寅宸数码印花有限公司 一种带废气收集装置的数码印花机
CN104553317A (zh) * 2013-10-11 2015-04-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WO2016021636A1 (ja) * 2014-08-08 2016-02-11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テキスタイルプリント装置
CN107001811A (zh) * 2014-11-25 2017-08-0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染色用着色组合物、印花用着色组合物、印花方法、喷墨印花用油墨及被染色的布帛
CN107128710A (zh) * 2016-02-29 2017-09-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输送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US20170266988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Kohki Asada Conveying device and printing apparatu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03216A (zh) * 2020-05-14 2020-09-25 苏州辉岭蕾丝有限公司 精定位蕾丝布料无水喷染系统及喷染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43644B2 (ja) 2022-09-29
JP2020002473A (ja) 2020-01-09
EP3587974A1 (en) 2020-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84364B2 (ja) 媒体処理装置及び媒体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707800B2 (ja)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US9550376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5644292B2 (ja)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CN110626068A (zh) 干燥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干燥方法及喷墨印染方法
US11383532B2 (en) Drying device and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2056242A (ja)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JP2018192690A (ja) 液滴吐出装置
JP2010125830A (ja) 乾燥装置、記録装置
JP2016124268A (ja) 乾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8714683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including a humidifying unit
JP2012013297A (ja) 乾燥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11497444B (zh) 介质加热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
JP2012061636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532734B2 (ja) 記録装置
JP5720832B2 (ja) 記録装置
JPWO2016190335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270223B2 (ja) 水圧転写フィルム製造装置及び印刷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活性剤塗布装置
JP5970689B2 (ja) 乾燥装置
JP2022065420A (ja) 液滴吐出装置
JP5827839B2 (ja) 印刷装置
JP2023005556A (ja) 記録装置
JP2016097646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2023119172A (ja) 乾燥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JP2020138348A (ja) 媒体加熱装置及び加熱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3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