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123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123A CN1106123A CN94116493A CN94116493A CN1106123A CN 1106123 A CN1106123 A CN 1106123A CN 94116493 A CN94116493 A CN 94116493A CN 94116493 A CN94116493 A CN 94116493A CN 1106123 A CN1106123 A CN 11061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radiator
- heat exchanger
- air
-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5—Cross-flow or tangential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shape of the heat exchangers or of parts thereof, e.g. of their fi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8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dehumidification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可以实现热交换器的小
型化和提高热交换效率的空调机。具有热交换器5
和横流风扇8,热交换器5由多块散热片12相互保
持狭小间隙平行设置和贯穿这些散热片的热交换管
构成;横流风扇8的截面呈圆形,用于将被空调的室
内的空气导入该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作用。上述热
交换器的散热片,其上部形成锐角状,从侧面看呈倒
V字形,同时,其前面部分弯曲形成围绕横流风扇的
U字形。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例如构成室内机组的空调机,特别是热交换器结构的改良。
通常所使用的空调机由设在被空调的室内的室内机组和设在室外的室外机组构成,这两个机组相互通过制冷剂配管和电线相连接。
从用户角度说,往往要求这些机组小型化和减少安装空间;对于各厂家来说,就必须力求满足这些条件,并增大热交换能力。
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之一,近来,特别是在室内机组中,弯曲地形成热交换器,以确保热交换面积,抑制热交换器本身的高度尺寸,从而得以减小机组本体的高度尺寸,从而得以减小机组本体的高度尺寸。
在室内机组中,是将被空调的室内空气吸入机组本体内,通过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作用的,并且设有将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再次向被空调的室内排出的送风风扇,从性能上讲,采用横流风扇。
这种横流风扇的轴向长度与上述热交换器的宽度基本上相同,沿由圆形板构成的两侧端板和保持指定间隔的隔板的圆周端部设有多个叶片板,其断面大致呈圆形。
为了实现机组本体的小型化,将上述横流风扇的直径设定为确保所需要的送风量的最小限度的尺寸。
采用上述热交换器时,横流风扇设在其弯曲部的背面,但是,采用在该弯曲部的这一位置设定后,热交换器的上端或下端至少一方是远离横流风扇的,这样,便难于导引热交换空气,从而将损失部分热交换效率。
因此,作为改良该热交换器的方法,如图16所示,实开平4-6892号公报登载了将热交换器H沿水平方向分割成三部分,以使在风扇F的上部的两个面呈倒V字形的三弯折的热交换器H。
如果是这种热交换器H,可以比单纯弯曲结构的热交换器减小其高度,并且使上下端更靠近风扇F,对提高热交换效率有效。
但是,与吸入风量最多的前面进气口对应的上述热交换器H的前面部Ha则和先有的情况一样,所以,前面部Ha的背面与风扇F的圆周面之间的距离La-Ld随其位置不同而差别很大。
结果,与吸入风量最多的前面进气口对应的热交换空气的吸入压强容易产生波动,从而由于吸入风量不恒定,容易产生噪声,影响宁静地运转。此外,由于风量不恒定,所以热交换效率的提高很有限,希望增大风量。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实现热交换器的小型化、使热交换空气的吸入压强和吸入风量保持恒定、减小送风噪音、保持宁静运转并提高热交换效率的空调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机,其具有热交换器和送风风扇,热交换器具有由相互保持狭小的间隙平行设置的多块散热片构成的散热器和贯穿该散热器的热交换管,送风风扇的剖面呈圆形,用于将被空调的空内空气导入该热交换器;在上述热交换器的散热器上具有第1散热器和第2散热器,在送风风扇的上部相连接地设置第1散热器和第2散热器,使其剖面略呈倒V字形,将第1散热器设置在将被空调的室内空气导入热交换器的前面导入侧,该第1散热器与上述送风风扇相对的面沿该送风风扇的圆周面形成弯曲部。
附图简要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室内机组的纵剖面图;
图2是同一实施例的散热片的正面图;
图3是空调机室内机组的变型例的纵剖面图;
图4是空调机室内机组的变型例的纵剖面图;
图5是空调机室内机组的变型例的纵剖面图;
图6(A)是同一实施例的散热片的正面图;
图6(B)是同一实施例的散热片一部分的放大正面图;
图7(A)是散热片的变型例的正面图;
图7(B)是图7(A)所示的散热片的局部放大正面图;
图8是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空调机室内机组的纵剖面图;
图9(A)是图8所示的散热片的正面图;
图9(B)是图9(A)所示的散热片局部放大正面图;
图9(C)是散热片的连接带的纵剖面图;
图10是将U形弯管接头连接到热交换器上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11是同一实施例的横流风扇的局部斜视图;
图12是同一实施例的通过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空气的气流状态的说明图;
图13是说明散热片的片间距的图;
图14是热交换管的局部斜视图;
图15是散热片的变型例的正面图;
图16是先有例的空调机室内机组的纵剖面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那样构成空调机的室内机组。
从机组本体1的前面到上部的一部分区域开设进气口2,并在该处嵌入栅格3。
与上述进气口2相对地设置空气过滤器4和后面所述的热交换器5。即,空气过滤器4和热交换器5与本体1前面的形状一致,弯曲成平缓的圆弧形。
在该热交换器5的前面下部,设有下部接露盘6a,在其背面设有上部接露盘6a,接露盘6a,6b通过图中未示出的连通路相互连通。并且,下部接露盘6a的外底面兼作在机组本体1的前面下部开口的排气口7的喷嘴。
在上述热交换器5的背面,设置构成室内送风机的送风风扇即横流风扇8,此外还设置了从上述热交换器5的上端通过横流风扇8的侧面直达上述排气口7的风扇罩9。
在该风扇罩9与机组本体1的内壁面之间,填充绝热材料10,在该绝热材料10的一部分设有用以穿通辅助配管及排水管和引线的孔11。
下面,详细说明上述热交换器5。
如图2所示,热交换器5由沿纸面方向保持狭小的间隔并排设置的多个散热片12和贯穿在这些散热片12上设置的大小二种直径的安装用通孔13a,13b并且利用护管器嵌入各安装用通孔13a,13b内的图中未示出的热交换管构成。
由于上述横流风扇8的设置及其送风作用,外侧缘12a成为热交换器的导入侧,内侧缘12b成为导出侧。
上述散热片12预先利用冲床模冲加工而成,图中上端部形成倾斜直线状,从上部到下部弯曲成U字形的一部分。
详细地说,就是从散热片12的上部A到中部B的内外侧缘12a,12b相互为直线状,并且相互平行。从中部B到下部C的内外侧缘12a,12b相互弯曲成曲率半径不同的圆弧状,散热片本身呈U字形。
并且,在上部A的指定位置从其外侧缘12a设有切口16,延伸到即将接近内侧缘12b。在组装热交换器5时,将上方部位从切口16朝顺时针方向转动,形成图中实线所示的形状即倒V字形。
结果,构成该热交换器5的散热片12呈倒V字形,上部A成为后面热交换器5b,从上部A通过中间部B到下部C的前面D成为弯曲成U字形的前面热交换器5a。
在上述散热片12的安装用通孔13以外的部分,设有大量的突起狭缝15。这些突起狭缝15的切口与散热器12平行,并且由相邻的部分向板面的前后方向突出的切口距边部构成,如图中双点划线箭头所示的那样,设定成与在散热片12间导通的热交换空气的导通方向正交的方向。
将这样构成的热交换器5如图1所示的那样设置到机组本体1内的指定的位置。即,前面热交换器5a的下端位于下部接露盘6a之上,后面热交换器5b位于上部接露盘6b之上。
弯曲成上述倒V字形的部分,基本上与上述横流风扇8的轴心O的正上方的部位相对,相对于横流风扇8如伞状一样将其遮住。
另外,通过使前面热交换器5a形成U字形,将上述横流风扇8设置在其背面一侧,前面热交换器5a将横流风扇8包围。
前面热交换器5a的背面一侧的侧缘与横流风扇8圆周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地接近又逐渐地远离,其变化之差与先有的情况(例如实开平4-68921号公报的技术)相比,非常小。
而且,前面热交换器5a的下端部Da,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的那样,位于上述横流风扇8的下方投影面S以内,沿横流风扇8呈包围的形状。
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的那样,连接前面热交换器5a的下端部Da与后面热交换器5b的下端部Aa的连线位于横流风扇8的中心轴的外侧。即,热交换器5沿横流风扇8的圆周面形成充分包围的形状结构。
当驱动图中未示出的室外机组的压缩机进行例如供暖运转时,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便导入作为冷凝器的热交换器5内。
被空调的室内空气即热交换空气随横流风扇8的旋转从进气口2导入,通过过滤器4导入热交换器5。从该外侧缘12a通过散热器12相互间的间隙,与散热片12和热交换管接触后,从内侧缘12b导出。
制冷剂导入热交换器5内后,在通过热交换管的期间放出冷凝热,传递给散热片12。热交换空气在通过散热器12期间进行热交换。热交换空气吸热,温度上升后从热交换器5导出,由横流风扇8从排气口7向被空调的室内排出。
特别是由于热交换器5呈倒V字形,所以,不仅减小了机组本体1的高度尺寸,而且对减小安装空间也有贡献。
另外,由于前面热交换器5a形成U字形,围绕横流风扇8,所以,热交换器5与横流风扇8之间的间隔差在各部位非常小。因此,热交换空气的吸入压强和吸入风量恒定,从而可以减小送风声音和提高热交换效率。
前面热交换器5a的下端部Da位于上述横流风扇8的下方投影面S以内。连接前面热交换器5a的下端部Da与后面热交换器5b的下端部Aa的连线设定在位于上述横流风扇8的中心轴O的外侧。
不论哪种结构都使热交换器5沿横流风扇8的圆周面形成充分包围的形状,而且它们相互间的距离之差非常小,所以,可以抑制热交换效率不均匀的现象。
构成热交换器5的散热片12是预先利用冲床模冲加工而形成的,所以,容易得到形状特别复杂的前面热交换器5a,不需要例如切口加工及缺口加工等人为的加工麻烦,同时,不会伴随人为加工而产生切屑及碎料,很经济。
在上述室内机组中,是将散热片12的中间部B到下部C的内外侧缘12a,12b形成圆弧状,但是,如图3所示,构成上述热交换器5A的散热片12A,其后面热交换器5d的内外侧缘也可以形成圆弧状。既可以增大热交换面积,同时又可以确保该处生成的结露水流入上部接露盘6b内,不会向下滴到横流风扇8内,从而可以防止结露水向周围飞散。
另外,也可以如图4所示的那样,将形成倒V字形的端面相互接合,不形成前面说明的切口部16构成的空间。
即,也可以如双点划线所示的那样,将通过锐角形的接点部Ao与散热片12B连接的上部Az弯折,使它们的端面相互接合,形成由图示那样不留空间的前面热交换器5e与后面热交换器5f构成的倒V字形。
通过增大作为热交换器5B的热交换面积,可使导入其内的热交换空气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作用,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
此外,也可以是具有图5所示的热交换器5C的室内机组。即,构成上述热交换器5C的散热器12C在其上部A上从热交换空气的导入一侧设置切口部20,通过沿该切口部20弯折,可以得到由前面热交换器5g与后面热交换器5h形成的倒V字形。
另外,在切口部20的下方按指定间隔从热交换空气的导出一侧设置多个缺口21,…,通过弯折这些缺口21,…,可以得到呈U字形的前面热交换器5g。
弯折之前的上述散热片12C示于图6(A)。散热器12C整体呈短栅状,其上设有2到单行的热交换管的安装用通孔22,…。并且,如后所述,在指定的上下安装用通孔22之间的部位设有突起的狭缝23,…。
在散热片12C的上部A上,从图的左侧边缘到右侧边缘之前,即从热交换器的导入侧到导出侧之前设有锯齿形的切口部20。
从该切口部20到下部C,按指定间隔设有多个缺口部21,…。这在图中就是从右侧边缘到左侧边缘之前即从热交换空气的导出侧到导入侧之前设置,其上边缘与下边缘之间相互形成角度不同的锯齿形状。
上述缺口部21及其周边部的放大图示于图6(B)。
上述突起狭缝23在上下各安装用通孔22之间沿缺口21的上下边缘设置,并且都从上下端部沿同一方向形成切口跷边部,该切口跷边部形成散热面和平行面。
这里,将在各缺口21之间并且在上下各安装用通孔22之间形成的突起狭缝23的形状结构称A图形,将沿缺口21的下部边缘设置的突起狭缝23的形状结构称为B图形,将沿缺口2的上部边缘设置的突起狭缝23的形状结构称为C图形。
即,在散热片12C上设有具有三种图形的大量的突起狭缝23…,对通过该处的热交换空气具有高效率的热交换作用。
然后,如图5所示的那样,从切口部20弯折形成倒V字形,并顺序从缺口部21…弯折使前面热交换器5g形成U字形,这和前面说明的一样。
因此,可以减小热交换片12C的总体高度尺寸,使前面热交换器5g与横流风扇8之间的间隔均匀,从而可以提高热交换效率。
并且,热交换器5C与横流风扇8的关系,即前面热交换器5g的下端部Da位于横流风扇8的下方投影面S以内,连接前面热交换器5g的下端部Da与后面热交换器5h的下端部Aa的连线位于横流风扇8的中心轴O的外侧,这些都与上述实施例一样,所以,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在散热器12C的上部设有切口部20,用以弯折,但是,也可以代之以设置缺口用以弯折。另外,在其下部设置缺口21用以弯折形成U字形,但是,也可以设置切口部用以弯折成U字形。
另外,还可以是图7(A),(B)所示的散热片12D,总体形状和设置切口部20和缺口部21的形状结构以及安装用通孔22…的设置和上述图6所述的一样。
但是,这里设置的突起狭缝24在切口部20的上部A上,设在每1组上下安装用通孔22之间;在各缺口21之间,设在上下安装用通孔22之间。
各突起狭缝24都沿散热片12D的宽度方向逐对相邻地平行设置3组,从上下端部朝同一方向形成切口跷边,该切口跷边面成散热面和平行面。
将这样的散热片12D如上述图5所示的那样,通过在切口部20弯折可以形成倒V字形部分,以及在上述缺口部21弯折可以形成U字形部分。
另外,在该散热片12D上只在安装用通孔22之间设立突起狭缝24,在切口部20周围和缺口部21周围不设置突起狭缝,所以,特别保持这些部分的刚性。
由于要从切口部20和缺口部21处进行弯折,所以,从切口部20到缺口部21的热交换管之间的距离与切口部21上下部之间的热交换管之间的距离比切口部20以上的上部A上的热交换管之间的距离短。
这一距离之差表现为对通过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空气的阻力即通风阻力之差。当然,距离短的部,通风阻力大,这部分也是弯折部分。
在这些弯折部分上不设置突起的狭缝,与设置突起的狭缝24的部分的通风阻力基本上相同。因此,可以得到均匀的热交换效率。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
如图8所述的那样,构成空调机的室内机组。
在空调机本体即机组本体1的前面设有前部进气口2a,栅格3a嵌入该进气口。另一方面,在机组本体1的上面也设有上部进气口2b,栅格3b也嵌入该进气口。
从机组本体1的前面到下部设有排气口4,在该排气口4的上部与上述前部及上部进气口2a,2b相对地设置图中未示出的空气过滤器和后面所述成形的热交换器5。
下面,详细说明上述热交换器5。
如图9(A),(B)所示,热交换器5在图中形成左右为指定宽度、上下方向长的直条状,由沿纸面方向保持狭小间隙平行设置的多块散热片12和穿过这些散热片12上设置的安装用通孔22并嵌入其中的热交换管13构成。
上述散热片12预先利用冲床模冲加工形成,图中,在上部A的指定位置设置从一个侧边12a开始是水平状、从中途开始成为V字形的切口部20,一直延伸到即将接近另一侧边12b。
即,该切口部20的前端与散热片12的内侧边12b之间的部分留作第1连接部15。
从上述切口部20到下端边缘按指定间隔设置多个缺口部21,…。
该缺口部21的前端延伸到外侧边12a的边缘之前,该缺口部21的前端与散热片12的外侧边12a之间的部分留作第2连接部16。
在上述缺口部21的中途一体地形成联接带17,这些联接带17是连接形成缺口部21的上边缘21a与下边缘21b的大致中间部位的宽度窄的部分,相对于内外侧边12a,12b呈指定角度的倾斜状态。
并且,如图9(C)所示,联接带17的大致中间位置预先形成向指定方向突出的三角形截面,其顶部与底部形成拐弯18。
如后所述,这些拐弯18在部分地弯折散热片12时,使联接带17本身都向同一个方向突出并且折叠在一起。
除了将上述切口部20夹在中间的安装热交换管的安装用通孔22之间和将上述缺口部21夹在中间的安装热交换管的安装用通孔22之间以外,在其它各安装用通孔22之间设有突起的狭缝24。
这些突起的狭缝24由沿散热片12的上下方向并且与其两面一体地形成切口跷边的跷边片构成,可以沿散热片的两面与通过的热交换空气有效地接触。
这样形成的散热片12的1对安装用通孔22如图9(B)所示,穿过弯曲成U字形的热交换管13,利用扩管器可以得到散热片12嵌合的状态。
在切口部20的下边缘与缺口部21之间、各缺口部21相互之间以及切口部20以上的部分嵌入的相邻的热交换管13,其空气导入侧的开口端相互由U字形弯管接头相连接,形成平直板状的热交换器后,对切口部20和缺口部21进行弯折加。都从散热片12的一侧边12a向另一侧边12b施加作用力,使各部分向内侧弯折。
然后,通过弯折过的切口部20的缺口部21,U字形弯管接头将空气导出侧的热交换管13的开口端相互连接。
如图8所示,通过沿上述切口部20的弯折加工,热交换器从切口部20将其以上的部分和以下的部分向相反的两个方向弯折形成倒V字形。
这里,切口部20以上的热交换器部分弯折到机组本体1的后面一侧,所以称为后面热交换器5B;切口部20以下的热交换器部分弯折到机组本体1的前面一侧,所以称为前面热交换器5A。
后面热交换器5B与前面热交换器5A由第1连接部15相连接。
上述前面热交换器5A进而沿上述多个缺口部21,…进行弯折加工。即,通过将构成缺口部21的上边缘12a和下边缘21b弯折到相互接触的状态,使缺口部21上下的热交换器部分向内侧弯折。
而且,根据缺口部21的结构,构成前面热交换器5A的热交换器各部分的特征是都以同一角度θ°弯折,并且其最下端位于与后面热交换器5B的连接部分即第1连接部15前面的距离l1处。
在此状态下,设在各缺口部21的联接带17全部沿弯头18向同一方向突出而相互折叠。另外,缺口部21的前端与一侧边12a之间留的第2连接部16将构成前面热交换器5A的热交换器各部分相互连接。
这样,上述热交换器5整体便呈倒V字形,前面热交换器5b以另一侧边12b为内侧进行多段弯折而形成,后面热交换器5B是一点弯曲部也没有的直板状,并且形成矩形。前面热交换器5A与后面热交换器5B的面积比至少为2∶1,或者也可以增大前面热交换器5A的面积以使面积之比大于上述比值。
以通过第1连接部15的垂直轴线为界,与前面热交换器5A最上部的夹角是小于与后面热交换器5B的夹角的锐角。换言之,图8所示的垂线lv与前面热交换器5A的夹角α小于后面热交换器5B与垂线lv的夹角β(α<β)。
在上述前面热交换器5A中,如图10所示,两种U形弯管接头17,18按热交换空气的导入侧即一侧边12a一侧一列和导出侧即另一侧边12b一侧一列平行地设置左右两列。
一侧边12a一侧一列的将热交换管13开口端相互连接的U形弯管接头17在该热交换器进行弯折加工前和加工后,热交换管相互间的间隔没有任何变化,所以,使用先前所使用的标准型的U形弯管接头17。
另一方面,另一侧边12b一侧一列的将热交换管13开口端相互连接的图10中用剖面线所示的U形弯管接头18形成与在缺口21弯折后的热交换管13的开口端之间的间隔一致的尺寸,并将它们相互连接。
即,通过弯折的缺口部21设置这些U形弯管接头18。另一方面,根据该弯折角度θ°的设定,也可以设定缺口部21两侧的热交换管13开口端之间的间隔。
因此,在与弯折角度符合的状态下,形成这一列的U形弯管接头18,并且相互连接。
通过上述切口部20而连接的这一列的U形弯管接头19也一样,在与弯折角度符合的状态下形成并连接。
在后面热交换器5B中,从结构上看,热交换管13相互间的尺寸在弯折加工前后均一样,所以,各列的U形弯管接头都可以使用标准型的。
因此,在这样形成的倒V字形的热交换器5中,各热交换管13与各U型弯管接头17-19便形成一个系统的流路。
在热交换器5的两侧安装有图中未示出的端板,通过该端板将热交换器5装配到机组本体1内的指定位置。并且,在前面热交换器5A的下端设有前部接露盘6a,在后面热交换器5B的下端设有后部接露盘6b接露盘6a,6b通过图中未示出的连通路相互连通,后部接露盘6b接收的结露水通过该连通路流入前部接露盘6a内。
在前面热交换器5A的背面,设置的构成室内送风机的送风风扇即横流风扇7,该横流风扇7按指定间隔设置多个叶片板8,…,总体截面呈圆形。
详细地说,如图11所示,构成横流风扇7的各叶片板8设在沿轴向相隔指定间隔设置的隔板9之间,但是,不是简单的直线状,而是采用沿轴转动方向具有角的扭转的所谓扭曲式横流风扇。
如图8所示,这样构成的横流风扇7位于上述前面热交换器5A的背面,由该前面热交换器5A包围着其圆周面的一部分。
前面热交换器5A的背面一侧边缘与横流风扇7的圆周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地接近又逐渐地远离,其变化之差与先有的情况(例如实开平4-57073号公报的技术)相比,非常小。
在该横流风扇7的上部,与上述前面热交换器5A与后面热交换器5B弯折成上述倒V字形的部分相对,像伞一样罩在横流风扇7的上方。
作为热交换器5,装配得使上述前面热交换器5A与后面热交换器5B的弯折形成部即第1连接部15位于上述横流风扇7的轴心O的前面。
而且,使连接前面热交换器5A的最下端热交换管13a与后面热交换器5B的最下端热交换管13b的连线la位于横流风扇7的中心轴O的外侧,并且与后面热交换器5B的中心轴线lb正交。
从后部接露盘6b的下部通过横流风扇7的侧部到上述排气口4设有风扇罩10。沿该风扇罩10的排气口4下部的切线lc与上述后面热交换器5B的中心轴线lb正交。
因此,沿风扇罩10的排气口4下部的切线lc与连接前面热交换器5A的最下端热交换管13a和后面热交换器5B的最下端热交换器13b的连线la平行。
并且,前部接露盘6a的外底面兼作横流风扇的前面喷嘴,同时兼作向机组本体1的前面下部开口的排气口4的排气通路的上部。后部接露盘6b的侧面兼作形成上述排气口4的下部的风扇罩10延长的一部分,这部分成后面喷嘴。
但是,如果驱动图中未示出的室外机组的压缩机进行供暖运转时,从上述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导入作为冷凝器的热交换器5内。
被空调的室内空气即热交换空气随着风扇7的旋转从前部进气口2a和上部进气口2b导入,通过过滤器后导入热交换器5。
即,从前面热交换器5A和后面热交换器5B的一侧边12a通过各散热片12之间的间隙,与散热片12和热交换管13接触后,从另一侧边12b导出。
制冷剂导入热交换器5内后,在通过热交换管13的期间,放出冷凝热,传给散热片12,热交换空气通过这些散热片12之间时进行热交换。
热交换空气吸热,温度上升后从前后面热交换器5A,5B导出,通过横流风扇7从排气口4排向被空调的室内,起提供暖气的作用。
特别是由于热交换器5由前面热交换器5A和后面热交换器5B形成倒V字形,所以,热交换器5不仅可以减小机组本体1的高度,而且对减小安装空间也有贡献。
并且,通过在多个地方形成前面热交换器5A的弯折部,可使该热交换器5A包围住横流风扇7的圆周面的一部,进风量最多的前面热交换器5A与横流风扇7之间的间隔之差在各部分变得非常小。
因此,在前面热交换器5A与横流风扇7之间的距离中,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之差很小,热交换空气的吸入压力和进风量保持恒定,从而可以减小送风声音和提高热交换效率。
另外,由于上述前面热交换器5A是使各个缺口部21分别为相同的形状,并在各缺口部21以同一角θ°弯折而形成的,所以,通过各弯折部的热交换空气的通风阻力相同,热交换空气的吸入压力和进风量均匀,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送风声音和提高热交换效率。
如果设定各弯折部和与其相邻的突起狭缝24的通风阻力相同,则前面热交换器5A各处的通风阻力相同,从而又可以进一步减小送风声音和提高热交换效率。
上述前面热交换器5A与横流风扇7的中心轴O相对的部位朝上述进气口2a一侧最突出,形成近似圆弧状的多段弯折。
最下部的热交换管13a在横流风扇7的中心轴一侧,位于与后面热交换器5B的连接部即第1连接部15的前面距离l1处。
上述排气口4的下部从风扇罩10开始形成,连接上述前面热交换器5A的下端部与后面热交换器5B的下端部的连线la与上述风扇罩10的切线lc平行。
并且,上述后面热交换器5B的中心轴线lb与上述风扇罩10的切线lc相互正交。
因此,在前面热交换器5A的最下部,在该热交换器5与机组本体1的前面之间形成足够的空间,容易在该处进行图中未示出的过滤器的装卸作业。
另外,可以形成开口面积更大的排气口4,增大送风风量,同时,前部接露盘6a可以兼作排气口4的喷嘴,提高送风效率。
与前面相比,进风量比较少的后面热交换器5B形成没有弯折部的直线状,不会干扰吸入的空气的流动,从而可以有效地进行热交换。
并且,由于后部接露盘6b的侧面形成后部喷嘴,所以,通过该处的热交换空气可以毫无扰动、平缓地导入,从而可以减小送风噪声。
上述横流风扇7的叶片板8是相对于轴的转动方向具有前进角的标准式的。
如图12所示,通过前面热交换器5A和后面热交换器5B的热交换空气,由于各热交换器的结构如图中点划线所示的那样,风速小的弯折部和风速大的其他部位交替地分布,所以,在弯折部产生气流的扰动。
并且,由于前面热交换器5A的弯折部沿横流风扇7的轴向形成,所以,通过该弯折部的热交换空气的气流的扰动以同一位相流入横流风扇7。
与此相反,由于横流风扇7的叶片板8是相对于轴的转动方向具有前进角的标准式的,所以,对于以同一位相流入的热交换空气的气流的扰动,各叶片板8的位相产生偏离。
因此,即使热交换空气的气流的扰动相对于横流风扇7沿轴向导入,该位相的偏离也使由热交换空气的气流的扰动引起的流体声音发生分散,具有抑制送风声音的作用,从而可以进行宁静地运转。
在上述实施例中,前面热交换器5A是在散热片12上设置多个缺口部21弯折而成的,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多个切口部,以同一角度弯折而成。
在上述实施例中,是弯折单一的散热片形成前面热交换器5A和后面热交换器5B,但是,也可以分别形成前面热交换器5A和后面热交换器5B,然后再配置成倒V字形。
在上述各实施例所示的热交换器中,通过将构成前面热交换器5A的散热片12的片间距Pa如图13所示,那样设定为通常的间距l1,而将构成后面散热器5B的散热片12的片间距Pb设定为比其宽的间距l2(Pa∶l1<Pb∶l2),可以将后面热交换器5B的传热效率设定得小于前面热交换器5A。
最理想的情况是将后面热交换器5B的片间距Pb设定为前面热交换器5A的片间距Pb的整数倍。制作该热交换器时,例如,准备所需片数的图9所示的散热片12,其中与前面热交换器5A和后面热交换器5B的片间距的比例对应的片数的散热片预先从切口部20去掉上部。
即,将该切口部20与另一侧边12b之间的第1连接部15切断。将上部的散热片部分废弃,留下下部散热片部分,保持与前面散热器5A的片间距Pa∶l1对应的间隔平行地设置。
但是,在后面热交换器5B的片间距Pb∶l2的位置设置仍然保留第1连接部15的正规的散热片12。
这样,准备一种散热片12,只需增加对与前后面热交换器5A,5B的片间距Pa,Pb的比例对应的所需片数的加工(切断加工),所以,对成本影响很小。
将前面热交换器5A的片间距Pa设定为通常的间距l1而将后面热交换器5B的片间距Pb设定为宽的间距l2后,由于前面热交换器5A的热交换效率高,而后面热交换器5B的热交换效率比前者低,所以,进行提供冷气运转时,后面热交换器5B的制冷剂蒸发温度降低,可以提高除湿能力。
在这种提高了除湿能力的后面热交换器5B中,将生成大量的结露水附着在其上,但是,由于将片间距Pb设定得宽,所以,结露水容易流下,不会滞留在散热片12之间。因此,不会妨碍热交换空气的流通,从而总是保持良好的热交换作用。
另外,在进行供暖运转时,在热交换器5中制冷剂发生冷凝,放出冷凝热。这时,通过将后面热交换器5B的片间距Pb设定得宽,可以提高制冷剂的冷凝温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后面热交换器5B的传热效率,将其片间距Pb设定得比前面热交换器5A的宽,但是,如图14所示,对于构成前面热交换器5A的热交换管13a使用在其内圆周面上一体地设置细沟10的称为所谓的格条管的带沟槽管,而构成后面热交换器5B的热交换管13b使用内外圆周面平坦的通常的管子,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这样,前面热交换器5A使用的热交换管13a的热交换率增高,而后面热交换器5B使用的热交换器13b的热交换效率不变。
另外,如图15所示,在前面热交换器5A上,在穿通热交换管13的安装用通孔22之间仍然设置突起的狭缝24,对后面热交换器5B不需要进行切口跷边加工,前面热交换器5A使用的散热片12a仍然保持为高传热效率,而将后面热交换器5B使用的散热片12b的传热效率抑制得较低,也可以将后面热交换器5B的传热效率设定得较低。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结构,在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各种变型。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将构成热交换器的散热片的上部形成倒V字形,同时,其前面部分围绕截面呈圆形的送风风扇弯曲形成U字形,所以,可以减小热交换器的高度,实现小型化,同时,可以减小装置的安装空间,并且使热交换空气的进气压力和进气风量保持恒定,从而可以获得减小送风声音、保持宁静运转和提高热交换效率的效果。
Claims (20)
1、一种空调机,具有热交换器和送风风扇,热交换器具有由相互保持狭小间隔平行设置的多块散热片构成的散热器和贯穿该散热器的热交换管,送风风扇的截面呈圆形,用于将被空调的室内的空气导入该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热交换器的散热器具有第1散热器部和第2散热器部在上述送风风扇的上部相连接地设置第1散热器和第2散热器,使其剖面略呈倒V字形,将第1散热器设置在将被空调的室内空气导入热交换器的前面导入侧,同时,该第1散热器与上述送风风扇相对的面沿该送风风扇的圆周面形成弯曲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第1散热器上设有缺口或由切口构成的多个缺口部,通过在这些缺口部弯折,形成上述弯曲部。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散热器上述第2散热器的分界部设有从被空调的室内的空气导入侧开始的多个缺口部,以该缺口部作为上述倒V字形的顶点,同时,在上述第1散热器上按指定间隔设有从被空调的室内的空气导出侧开始的多个缺口部,通过在这些第1散热器的缺口部弯折,形成上述弯曲部。
4、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散热器沿各个缺口部按同一角度弯折,形成上述弯曲部。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散热器的传热效率比上述第2散热器的传热效率高。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散热器和第2散热器上的散热片分别按第1和第2间隔平行地设置,第1间隔和第2间隔窄。
7、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热交换管上,贯穿上述第1散热器的部分热交换管的内圆周面上形成沟槽。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散热器是将利用冲床模冲加工的具有与上述弯曲部一致的曲率的散热片保持狭小间隙平行地设置而形成的。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散热器的下端部位于上述送风风扇的下方投影面以内。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连接上述第1散热器的下端部与上述第2散热器的下端部的连线位于上述送风风扇的中心轴的外侧。
11、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散热器上,具有在除了上述缺口部的周围的部分将一部分形成切口跷边的狭缝。
1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从上述倒V字形的顶点下垂的垂线比与该垂线平行的通过上述送风风扇中心的中心线更位于热交换器的前面一侧,同时,上述垂线与上述第1散热器的夹角(2)小于上述垂线与上述第2散热器的夹角(β)(α<β)。
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散热器的热交换面积与上述第2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面积之比至少为2∶1。
14、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散热器的被空调的室内的空气导入侧和导出侧分别设置上述热交换管,用以在散热器内形成连续的制冷剂流通路,该热交换管的开口端相互利用U字形弯管接头相连接,同时,跨过上述缺口部与上述热交换管的开口端连接的U字形弯管接头装配在上述散热器的被空调的室内的空气导入侧或导出侧。
1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送风风扇的多个叶片板按指定间隔沿圆周设置,并且这些叶片板扭转成沿轴的转动方向具有前进角。
16、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送风风扇的多个叶片板按指定间隔沿圆周设置,并且这些叶片板扭转成沿轴的转动方向具有前进角。
17、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散热器上没有缺口部,形成矩形。
1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热交换器和送风风扇装配到在与上述第1散热器和第2散热器对应的位置具有进气口、在送风风扇的下部具有排气口的机壳内,上述排气口是由机壳的一部分延长而形成的,连接上述第1散热器的下端部与第2散热器的下端部的连线与形成上述排气口的机壳的切线平行。
19、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热交换器和送风风扇装配到在与上述第1散热器和第2散热器对应的位置具有进气口、在送风风扇的下部具有排气口的机壳内,上述排气口是由机壳的一部分延长而形成的,连接上述第1散热器的下端部与第2散热器的下端部的连线与形成上述排气口的机壳的切线平行。
20、按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排气口的机壳的切线与上述第2散热器设置成正交的关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22742/1994 | 1994-02-21 | ||
JP02274294A JP3308375B2 (ja) | 1994-02-21 | 1994-02-21 | 空気調和機 |
JP022742/94 | 1994-02-21 | ||
JP048048/94 | 1994-03-18 | ||
JP048047/94 | 1994-03-18 | ||
JP04804894A JP3170547B2 (ja) | 1994-03-18 | 1994-03-18 | 空気調和機 |
JP048049/94 | 1994-03-18 | ||
JP048049/1994 | 1994-03-18 | ||
JP048046/94 | 1994-03-18 | ||
JP04804994A JP3170548B2 (ja) | 1994-03-18 | 1994-03-18 | 空気調和機 |
JP048046/1994 | 1994-03-18 | ||
JP048047/1994 | 1994-03-18 | ||
JP04804794A JP3170546B2 (ja) | 1994-03-18 | 1994-03-18 | 空気調和機 |
JP048048/1994 | 1994-03-18 | ||
JP04804694A JP3170545B2 (ja) | 1994-03-18 | 1994-03-18 | 空気調和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123A true CN1106123A (zh) | 1995-08-02 |
CN1064123C CN1064123C (zh) | 2001-04-04 |
Family
ID=27520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411649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64123C (zh) | 1994-02-21 | 1994-09-24 | 空调机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573059A (zh) |
EP (1) | EP0668473B1 (zh) |
KR (1) | KR0144439B1 (zh) |
CN (1) | CN1064123C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24265C (zh) * | 2002-11-14 | 2007-07-04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换热器和空调机的室内机 |
WO2011131126A1 (zh) * | 2010-04-20 | 2011-10-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三折蒸发器及具有其的壁挂式空调器 |
CN102374588A (zh) * | 2010-08-04 | 2012-03-1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空调机 |
CN104422030A (zh) * | 2013-09-02 | 2015-03-18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及使用该室内机的空气调节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47373A (en) * | 1996-02-09 | 1999-09-07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Refrigerant circuit with fluid heated refrigerant |
AU719205B2 (en) * | 1996-08-23 | 2000-05-04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
KR100214639B1 (ko) * | 1996-12-21 | 1999-08-02 | 구자홍 | 공기조화기의 상방흡입 횡류형 실내기 |
US5896921A (en) * | 1997-05-27 | 1999-04-27 | Daewoo Electronics Co., Ltd. | Indoor unit of an air conditioner |
EP0911587A1 (en) * | 1997-10-28 | 1999-04-28 | Tze-Li Chen | Air conditioner |
KR100315518B1 (ko) | 1999-09-10 | 2001-11-30 | 윤종용 | 공기 조화기의 횡류 팬 |
US6360817B1 (en) | 1999-12-22 | 2002-03-26 |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Single heat exchanger |
KR100463521B1 (ko) * | 2002-04-16 | 2004-12-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부등피치 횡류팬 |
KR100459179B1 (ko) * | 2002-04-16 | 2004-12-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횡류팬 |
JP4196346B2 (ja) * | 2004-03-25 | 2008-12-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US7685833B2 (en) * | 2004-06-15 | 2010-03-30 | Lg Electronics Inc. | Air conditioner |
ES2426578T3 (es) * | 2004-06-29 | 2013-10-24 | Lg Electronics Inc. | Dispositivo interior de acondicionador de aire separable |
CN100526762C (zh) * | 2006-03-28 | 2009-08-12 | 海尔集团公司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连续圆弧形蒸发器 |
JP4075947B2 (ja) * | 2006-07-18 | 2008-04-16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熱交換器、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
CN102478299A (zh) * | 2010-11-30 | 2012-05-30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分体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电机风扇组件 |
US20130248144A1 (en) * | 2012-03-26 | 2013-09-26 | Bor-Haw Chang | Fan module |
US9863651B2 (en) * | 2012-12-12 | 2018-01-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Outdoor unit for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WO2015040746A1 (ja) * | 2013-09-20 | 2015-03-2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熱交換器、その熱交換器を用いた空気調和装置、及びその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
US20150211807A1 (en) * | 2014-01-29 | 2015-07-30 |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 Heat Exchanger with Fluted Fin |
US10088176B2 (en) * | 2014-10-30 | 2018-10-0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conditioning device |
GB201609172D0 (en) * | 2016-05-25 | 2016-07-06 | Pierce David B | Heat exchanger unit, assembled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
JPWO2018096666A1 (ja) * | 2016-11-28 | 2019-10-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熱交換器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並びに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
CN113007807B (zh) | 2017-01-25 | 2022-07-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107192116B (zh) * | 2017-07-04 | 2023-12-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换热机组的机壳、换热机组以及空调器 |
CN107631354A (zh) * | 2017-09-07 | 2018-01-2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JP6843721B2 (ja) * | 2017-09-27 | 2021-03-17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CN109539459B (zh) * | 2018-11-01 | 2021-04-30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的送风方法及空调 |
WO2020155352A1 (zh) * | 2019-02-03 | 2020-08-0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窗式空调器 |
CN115435388A (zh) * | 2021-06-01 | 2022-12-06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壁挂式空调器 |
CN216620016U (zh) * | 2021-06-01 | 2022-05-27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壁挂式空调器 |
US11953215B2 (en) * | 2022-02-03 | 2024-04-09 | Tyco Fire & Security Gmbh | Panel arrangement for HVAC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43365A (en) * | 1907-12-16 | 1915-06-15 | American Blower Co | Centrifugal fan and pump. |
US2980990A (en) * | 1957-01-22 | 1961-04-25 | Vernco Corp | Spiral blower wheel |
US4313493A (en) * | 1976-12-13 | 1982-02-02 | Tokyo Gas Co. Ltd. | Forced air unit |
JPS61128038A (ja) * | 1984-11-28 | 1986-06-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US5279360A (en) * | 1985-10-02 | 1994-01-18 | Modine Manufacturing Co. | Evaporator or evaporator/condenser |
US4670537A (en) * | 1986-01-14 | 1987-06-02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Polyphenylene ether containing amino-alkyl substituted end groups reacted with N--H compound |
US4906219A (en) * | 1988-08-15 | 1990-03-06 | J. I. Case Company | Cleaning system for a combine |
JPH0730926B2 (ja) * | 1988-10-14 | 1995-04-10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JPH0468921A (ja) * | 1990-07-09 | 1992-03-0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図面データの誤り訂正方法 |
US5211219A (en) * | 1990-07-31 | 1993-05-18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Air conditioner |
JP2940100B2 (ja) * | 1990-08-10 | 1999-08-25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光学素子 |
JPH04103512A (ja) * | 1990-08-21 | 1992-04-06 | Kao Corp | 水系美爪料 |
JPH04177092A (ja) * | 1990-11-08 | 1992-06-24 | Toshiba Corp |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04270892A (ja) * | 1991-02-04 | 1992-09-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熱交換器 |
JPH04288420A (ja) * | 1991-03-15 | 1992-10-13 | Toshiba Corp | 空気調和機用熱交換器 |
JPH04350426A (ja) * | 1991-05-27 | 1992-12-04 | Toshiba Corp | 空気調和機用熱交換器 |
JPH058316A (ja) * | 1991-07-05 | 1993-01-19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複合材製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
JPH05164348A (ja) * | 1991-12-16 | 1993-06-29 | Hitachi Ltd | 空気調和機 |
US5341650A (en) * | 1992-03-13 | 1994-08-30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inlets for taking in indoor air at a plurality of portions of main body thereof |
-
1994
- 1994-09-14 EP EP94114449A patent/EP0668473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4-09-15 US US08/305,942 patent/US5573059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4-09-16 KR KR1019940023486A patent/KR0144439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4-09-24 CN CN94116493A patent/CN106412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24265C (zh) * | 2002-11-14 | 2007-07-04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换热器和空调机的室内机 |
WO2011131126A1 (zh) * | 2010-04-20 | 2011-10-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三折蒸发器及具有其的壁挂式空调器 |
CN102374588A (zh) * | 2010-08-04 | 2012-03-1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空调机 |
CN104422030A (zh) * | 2013-09-02 | 2015-03-18 |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及使用该室内机的空气调节器 |
CN104422030B (zh) * | 2013-09-02 | 2017-06-27 | 江森自控日立空调技术(香港)有限公司 |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及使用该室内机的空气调节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5573059A (en) | 1996-11-12 |
EP0668473B1 (en) | 2001-04-04 |
EP0668473A3 (en) | 1997-03-12 |
EP0668473A2 (en) | 1995-08-23 |
KR950025361A (ko) | 1995-09-15 |
CN1064123C (zh) | 2001-04-04 |
KR0144439B1 (ko) | 1998-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123C (zh) | 空调机 | |
CN1174213C (zh) | 板型换热器 | |
CN1103898C (zh) | 分体式空调器 | |
JP5371365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CN1707170A (zh) | 空调器 | |
JP4725277B2 (ja) |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 |
CN1282853C (zh) | 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833142A (zh) | 带翅片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10038400A (ja) |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 |
CN1809721A (zh) | 热交换器翅片、热交换器、冷凝器以及蒸发器 | |
JP2012073024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JP6195197B2 (ja) |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 |
CN2442166Y (zh) | 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 | |
CN101065634A (zh) | 热交换器 | |
CN1875239A (zh) | 热交换器 | |
CN1105883C (zh) | 空调器的室内装置 | |
JP2008215694A (ja) |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 |
JP2017096588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263989C (zh) | 空调机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 |
JP2007120789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 |
CN1239850C (zh) | 加湿装置 | |
JP2010019500A (ja) |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 |
JP4911972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CN1690538A (zh) | 室内机和空调器 | |
JP2008121920A (ja) |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4092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10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