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4265C - 换热器和空调机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和空调机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24265C CN1324265C CNB2003801002324A CN200380100232A CN1324265C CN 1324265 C CN1324265 C CN 1324265C CN B2003801002324 A CNB2003801002324 A CN B2003801002324A CN 200380100232 A CN200380100232 A CN 200380100232A CN 1324265 C CN1324265 C CN 132426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indoor
- indoor heat
- mentioned
- indoor s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防止热交换能力降低的同时,还能放宽换热部分的安装角度的容许误差的换热器和空调机的室内机。所述的室内机具有一个向室内排出空气的排气口。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50)由多个换热器(50a、50b、50c、50d)连接而成,布置在空调机的室内机(2)中的室内换热器(50),具有第一室内换热器(50a)、第二室内换热器(50b)、第三室内换热器(50c)和第四室内换热器(50d)。第三室内换热器以成角度的方式连接在第一室内换热器或第二室内换热器的一端。第四室内换热器以成角度的方式连接在第一室内换热器或第二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而且,第三室内换热器与第四室内换热器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特别是布置在空调机的室内机中的换热器,以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把多个换热部分以互相成角度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换热器,是以往一直在使用的。这种换热器通过换热部分的组合,能形成各种各样符合设计要求的形状。而且,形成换热器的多个换热部分,大多分别具有各种不同的长度(参见特开2001-4162号公报)。例如,在空调机的室内机所具有的换热器中,有形成倒V字形包围着送风风扇的换热器。这种换热器把各种长度的换热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倒V字形的形状,其覆盖送风风扇前方的换热部分与覆盖送风风扇后方上部的换热部分,具有不同的长度。
在组装以上所说的由多个带有角度的换热部分组合起来而形成的换热器时,存在着各换热部分安装角度的误差问题。即,在换热部分的安装角度有误差的情况下,会使换热器端部的位置产生误差,因而会产生使得换热器的布置等等不合适的危险。因此,希望换热部分安装角度的误差尽可能的小,然而,如果对容许的误差要求得太严了,就会降低换热器的组装性能。
另一方面,即使换热部分的安装角度误差相同,换热器端部的位置误差也会因换热部分的长度加长而增大。因此,可以考虑通过缩短换热部分的长度,来减小安装角度的容许误差。
可是,如果缩短换热部分的长度,则会对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产生影响。即,如果减小换热部分的长度,把各个换热部分的表面积加在一起的换热器的总表面积就减少了,结果,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下降了。所以,为了减小换热部分安装角度的容许误差,单单使用缩短换热部分的长度这种办法,会导致换热能力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它在防止换热能力下降的同时,还能减小换热部分安装角度的容许误差。
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所述的室内机具有:一个向室内排出空气的排气口;送风风扇;以及换热器,该换热器是由多个换热部分连接而成的,它布置在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具有第一换热部分、第二换热部分和第三换热部分。第二换热部分以成角度的方式连接在第一换热部分的一端。第三换热部分以成角度的方式连接在第一换热部分的另一端。并且,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
在这种换热器中,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具有相同的长度。在换热器的总长度相同的情况下,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的长度相同时,由于其安装角度的误差所造成的换热器端部位置误差的最大值,要比两个换热部分的长度不同时的小。即,在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长度不同的情况下,一方的长度长,而另一方的长度短。此时,长度长的换热部分所造成的换热器端部的位置误差就大。另一方面,如果换热器的总长度相同,当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的长度相同时,其换热部分的长度就要比长度不同时长度较长的换热部分的长度短。因此,这种换热器能在防止换热能力降低的同时,减小换热部分安装角度的容许误差。
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是在第一方面所记载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其第一换热部分具有大致呈倒V字形的断面形状。而且,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分别从第一换热部分前后的下端向下方延伸。
当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的下端分别成为换热器的下端时,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的安装角度的误差就会影响换热器下端的位置误差。
可是,在这种换热器中,由于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的长度大致相同,所以由安装角度的误差所造成的换热器下端的位置误差的最大值就减小了。这样,在这种换热器中,就能减小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的安装角度的容许误差。
第三方面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是在第一方面所记载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所述换热器具有前后对称的形状,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前后对称。
在这种换热器中,由于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前后对称,所以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的长度大致相同。这样,就能减小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的安装角度的容许误差。
第四方面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上述换热器布置成覆盖室内机的送风风扇。
在这种空调机的室内机中,送风风扇布置成被换热器所覆盖。因此,为了保持换热器与送风风扇之间的距离在规定的值内,换热器与送风风扇之间距离的精度是很重要的。为此,要求换热器的形状具有很高的精度。因此,本发明对于减小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的安装角度的容许误差特别有效。
第五方面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一个向室内排出空气的排气口,送风风扇,换热器,第一冷凝水盘,第二冷凝水盘和冷凝水通道。该换热器由多个换热部分连接而成,布置在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并具有下列各部分:第一换热部分;以成角度的方式连接在上述第一换热部分一端的第二换热部分;以成角度的方式连接在上述第一换热部分另一端的第三换热部分;并且,上述第二换热部分和上述第三换热部分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所述换热器覆盖着送风风扇的前方、上方和后方,其前侧下端与后侧下端布置成处于送风风扇的顶部高度以下。第一冷凝水盘布置在换热器前侧下端的下方。第二冷凝水盘布置在换热器后侧下端的下方。从第一冷凝水盘和第二冷凝水盘排出的冷凝水通过冷凝水通道。而且,第一冷凝水盘与第二冷凝水盘布置在大致相同的高度上。
通常,在具有换热器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由于在致冷时换热器起蒸发器的作用,所以空气中的水分会凝结在换热器的表面上,产生冷凝水。为此,空调机的室内机通常都具有接受冷凝水的冷凝水盘。这种冷凝水盘为了接受换热器滴下来的冷凝水,通常都布置在换热器的下方。因此,在换热器布置成覆盖送风风扇的前方和后方时,在换热器的前侧下端的下方和后侧下端的下方,分别布置了冷凝水盘。此时,大都把前侧的冷凝水盘和后侧的冷凝水盘布置在不同的高度上(参见特开2000-74409号公报)。例如,布置成前侧的冷凝水盘低,而后侧的冷凝水盘高,或者,布置成前侧的冷凝水盘高,而后侧的冷凝水盘低。
滴到冷凝水盘中的冷凝水,从冷凝水盘的出口经过冷凝水通道排到空调机外部。此时,冷凝水盘的位置与冷凝水通道的位置之间的高度差越大,排出冷凝水的效率就越高。
另一方面,从降低室内机的高度的观点来看,常常把换热器布置得靠近送风风扇,而换热器的下端则布置得比送风风扇的顶部低。这样,当换热器下端的位置降低时,冷凝水盘的位置也降低了。于是,冷凝水盘与冷凝水通道的高度差减小了,很难高效率地排出冷凝水。
此外,由于冷凝水盘布置在换热器的下方,限制了冷凝水盘向上方移动。因此,如果第一冷凝水盘和第二冷凝水盘的高度不同,一方的冷凝水盘位置就要降低。于是,冷凝水通道与冷凝水盘位置的高度差就减小了。
可是,在这种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布置在换热器下端下方的第一冷凝水盘和第二冷凝水盘处于大致相同的高度上。因此,防止了使一方的冷凝水盘的高度降低。于是,在这种空调机的室内机中,能确保排出冷凝水的冷凝水通道和冷凝水盘的较大的高度差。
第六方面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是在第五方面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其换热器具有大致呈倒V字形的断面形状。
在这种空调机的室内机中,换热器具有大致呈倒V字形的断面形状。因此,通过把送风风扇布置在被倒V字形换热器包围的空间内,就能很容易地使换热器覆盖送风风扇的前方、上方和后方,并且换热器的下端也很容易布置成低于送风风扇的顶部。这样,就能在高度方向上减小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尺寸。
另外,换热器并不是只能具有大致呈倒V字形的断面形状,它也可以具有由大致呈倒V字形的部分,和从其两方的下端向下延伸的部分所形成的断面形状。
第七方面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是在第五方面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其换热器的前侧下端和换热器的后侧下端位于大致相同的高度上。
在这种空调机的室内机中,换热器的前侧下端和换热器的后侧下端位于大致相同的高度上。而且,第一冷凝水盘和第二冷凝水盘分别布置在换热器前侧下端的下方和后侧下端的下方。因此,在这种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即使第一冷凝水盘和第二冷凝水盘布置在靠近换热器下端的位置上,也能把第一冷凝水盘和第二冷凝水盘布置在大致相同的高度上。
第八方面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是在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或第七方面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其换热器具有前后对称的形状。
在这种空调机的室内机中,换热器具有前后对称的形状。因此,换热器便呈前侧下端与后侧下端处于同样高度的形状。这样,即使在第一冷凝水盘和第二冷凝水盘都布置在靠近换热器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把第一冷凝水盘和第二冷凝水盘布置在大致相同的高度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空调机的外观图;
图2是致冷剂回路的构成图;
图3(a)是室内机的正视图;
图3(b)是室内机的右侧视图;
图4是把上部外壳拆卸下来后的室内机的右侧视图;
图5是室内机的右侧断面图;
图6是把上部外壳拆卸下来后的室内机的右侧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下部组件的右侧视图;
图8是下部组件的右侧部分的俯视图;
图9是下部组件的右侧断面图;
图10(a)是室内换热器的侧断面图;
图10(b)是假想的室内换热器的侧断面图;
图11(a)是室内换热器前侧下端的放大模式图;
图11(b)是假想的室内换热器前侧下端的放大模式图;
图12是另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换热器的侧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空调机的整体构成]
图1表示采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1的外观图。
这种空调机1具有安装在室内墙面之类上的室内机2和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3。
室内换热器50容纳在室内机2内,室外换热器30容纳在室外机3内,各换热器30、50都通过致冷剂管道4连接起来,构成致冷剂回路。
[空调机的致冷剂回路的大致构成]
图2表示空调机1的致冷剂回路的构成。这条致冷剂回路主要由下列各部分构成:室内换热器50,储气罐31,压缩机32,四通换向阀33,室外换热器30和电动膨胀阀34。
设置在室内机2中的室内换热器50与所接触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此外,在室内机2中设有作为送风风扇的横流风扇71,它使吸入室内机的室内空气通过室内换热器50,然后把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排到室内去。这种横流风扇71的结构呈细长的圆筒形,其中心轴线布置成与水平方向平行。横流风扇71由设置在室内机2内部的室内风扇电机72驱动旋转。关于室内机2的详细结构将在下文中说明。
在室外机3中设有下列部件:压缩机32,连接在压缩机32的排气侧的四通换向阀33,连接在压缩机32的吸气侧的储气罐31,连接在四通换向阀33上的室外换热器30,连接在室外换热器30上的电动膨胀阀34。电动膨胀阀34通过过滤器35和液体闭锁阀36连接在管道41上,再通过这根管道41连接在室内换热器50的一端。此外,四通换向阀33通过气体闭锁阀37连接在管道42上,再通过管道42连接在室内换热器50的另一端。上述管道41、42相当于图1中的致冷剂管道4。此外,在室外机3中设有用于把在室外换热器30中进行了热交换之后的空气排出去的螺旋桨风扇38。这种螺旋桨风扇38由室外风扇电机39驱动旋转。
[室内机的构成]
图3(a)表示室内机2的正视图,图3(b)表示室内机2的侧视图。室内机2从正面看时,具有横方向长的形状,从正面看和从侧面看时,是色彩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双色调。
室内机2主要由上部外壳6,下部组件7和容纳在室内机2内部的室内换热器组件5所构成。上部外壳6覆盖室内机2的上部。下部组件7构成室内机2的下部。上部外壳6和下部组件7是分别制成的,上部外壳6与下部组件7的一部分分界线,在室内机2的外观上呈水平线。此外,上部外壳6与下部组件7的一部分的色彩不同,以作为上部外壳6与下部组件7的分界线的水平线为界,呈上、下色彩不同的双色调。
下面,说明构成室内机2的各个部分。
<室内换热器组件>
如图4所示,室内换热器组件5由室内换热器50、辅助管道51、辅助支承部件52等构成。另外,图4是把上部外壳6拆卸下来后的室内机2的右侧视图。
图5中表示了室内机2的侧断面图。
室内换热器50安装成包围着横流风扇71的前方、上方和后方,借助于横流风扇71的转动,使得从吸气口601、611吸入的空气通过横流风扇71,与通过传热管内部的致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内换热器50分成四个部分:第一室内换热器50a,第二室内换热器50b,第三室内换热器50c,第四室内换热器50d。室内换热器50由各室内换热器50a、50b、50c、50d分别连接而成,在侧面看起来,形成了两端向下弯曲的,大致具有倒V字形的断面形状。
各室内换热器50a、50b、50c、50d分别具有在水平方向呈长板状的形状。各室内换热器50a、50b、50c、50d都由在两侧端部反复来回弯曲若干次的传热管,和传热管所穿过的,许多长方形散热片构成。传热管在各室内换热器50a、50b、50c、50d的两侧端部上反复来回弯曲成U字形传热管。
第一室内换热器50a的上端向室内机2的前方倾斜,布置成从横流风扇71的中央上方覆盖到后侧上方。
第二室内换热器50b的上端向室内机2的后方倾斜,布置在第一室内换热器50a的前方。第二室内换热器50b的上端与第一室内换热器50a的上端连接,第一室内换热器50a与第二室内换热器50b组合起来后,从侧面看时呈倒V字形。第二室内换热器50b布置成从横流风扇71的中央上方覆盖到前侧上方。
第三室内换热器50c布置在第二室内换热器50b的下方,覆盖横流风扇71的前方。第三室内换热器50c的上端与第二室内换热器50b的下端连接,带有角度,并且,第三室内换热器50c与第二室内换热器50b形成钝角。第三室内换热器50c平行于高度方向,即平行于垂直方向,与覆盖着室内换热器50下方的水平面的下部组件7垂直。此外,第三室内换热器50c的下端就是室内换热器50的下端,第三室内换热器50c的下端,即,室内换热器50前侧的下端的高度位置,大致与横流风扇71的中心轴线在同一个高度位置上。
第四室内换热器50d布置在第一室内换热器50a的下方,覆盖着横流风扇71的后方。第四室内换热器50d的上端与第一室内换热器50a的下端连接,带有角度,并且,第四室内换热器50d与第一室内换热器50a形成钝角。第四室内换热器50d平行于高度方向,与覆盖着室内换热器50下方的水平面的下部组件7垂直。此外,第四室内换热器50d的下端就是室内换热器50后侧的下端,第四室内换热器50d的下端,即室内换热器50后侧的下端的高度位置,大致与横流风扇71的中心轴线在同一个高度位置上。
第三室内换热器50c与第四室内换热器50d在高度方向具有同样的长度,第三室内换热器50c与第四室内换热器50d的上端和下端位于同样的高度位置上。因此,室内换热器50的前侧下端与后侧下端处于同样的高度上,其位置略高于横流风扇71的中心轴线的高度。此外,室内换热器50的前侧下端与后侧下端,从倒V字形部分的前后的下端,沿着垂直方向向下,一直延伸到与横流风扇71的中心轴线大致相同的高度上。
第一室内换热器50a、第二室内换热器50b、第三室内换热器50c与第四室内换热器50d分别用设置在两侧端部(从正面看时,左右方向的端部)的固定板互相固定住,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室内换热器50。室内换热器50具有由第一室内换热器50a与第二室内换热器50b形成的倒V字形的部分,以及分别从第一室内换热器50a和第二室内换热器50b的下端垂直向下延伸的直线部分所组合起来的断面形状。室内换热器50具有前后对称于通过倒V字形的顶点,平行于垂直方向的直线的断面形状,第一室内换热器50a与第二室内换热器50b,还有,第三室内换热器50c与第四室内换热器50d都是前后对称的。虽然室内换热器50从侧面看,形成包含上述前后对称的倒V字形的断面形状,但是从正面看,却是横向长的长方形形状。
辅助管道51连接室内换热器50与在室内机2外部的致冷剂管道4,来回流动的致冷剂在室内换热器50与室外换热器30之间流动。如图4和图6所示,辅助管道51连接在室内换热器50的传热管上。另外,图6是把上部外壳6拆卸下来后的室内机2的右侧部分的俯视图。辅助管道51从室内换热器50的右侧面凸出来,被包围在室内换热器50的右侧空间中。辅助管道51在从室内换热器50的右侧面凸出来之后,向室内机2的背面一侧弯曲,汇集起来的很多根辅助管道51用保护管53包起来。汇集起来的辅助管道51,在室内换热器50的右侧空间内沿着室内机2的背面向下延伸,在室内机2后侧下部的空间内,再向室内机2的左侧面弯曲,连接在致冷剂管道4上。
如图4所示,辅助支承部件52设置在室内换热器50的两个侧面附近,从内侧支承着室内换热器50。由于室内换热器组件5呈倒V字形的形状,下方是开口的,它从上方盖住安装了横流风扇71和室内风扇电机72的状态下的下部组件7,并通过辅助支承部件52支承着下部组件7。
<上部外壳>
如图3和图5所示,上部外壳6构成室内机2的上部,它由上前面部分60、顶面部分61和上侧面部分62、63构成。
上前面部分60盖在室内机2的前侧上部,盖住室内换热器50的前方。上前面部分60基本上呈平坦的形状,在其一部分上设有台阶。在该台阶的上面,设有由沿着室内机2的长度方向上的长窄缝状开口所构成的前面吸气口601。前面吸气口601设置成朝向室内机2的上方。
顶面部分61盖住室内机2的顶面,并盖住室内换热器50的上方。在顶面部分61上设有由许多窄缝状的开口构成的顶面吸气口611。从顶面部分61的前侧一直到后侧,都设有顶面吸气口611。它的吸气面积比前面吸气口601的吸气面积大。因此,从室内机2的顶面后侧也能充分吸入空气。
上侧面部分62、63盖在室内机2侧面的上部,盖住室内换热器50的侧面。在上侧面部分62、63中有右上侧面部分62和左上侧面部分63,从正面看,右上侧面部分62布置在室内换热器50的右侧,而左上侧面部分63布置在室内换热器50的左侧。
此外,上部外壳6的下端是水平的,由于上部外壳6盖在下部组件7上,所以上部外壳6与下部组件7的分界线是水平线,从室内机2的正面看和侧面看时,它都能的外观上表现出来。
<下部组件>
如图7和图8所示,下部组件7构成室内机2的下部,它是把下部外壳70、横流风扇71、室内风扇电机72、电气装备箱73等模块化而构成的。
[下部外壳]
下部外壳70由下前面部分74、底面部分75、下侧面部分76、77、支承部分78等构成,具有与上部外壳6不同的颜色。
下前面部分74从正面看时,是作为室内机2的前面下部出现在视野中的部分,其上端布置成向室内机2的前侧倾斜。如图3(a)所示,下前面部分74的上端是水平的,与上部外壳6的下端一起形成水平的分界线。此外,在下前面部分74上还设有由沿着室内机2的长度方向的开口所形成的排气口741。如图5所示,这个排气口741与容纳横流风扇71的支承部分78的内部空间连通,由横流风扇71所产生的气流通过排气口741向室内排出。此外,排气口741上还设有为向室内排出的空气导向的水平挡板742。这种水平挡板742设计成能以室内机2的平行于长度方向的轴线为中心自由转动,并由挡板电机(图中未表示)驱动旋转,能对排气口741进行开关。
底面部分75盖住室内机2的底面,呈平坦的形状。底面部分75沿水平方向布置,在其上布置了支承部分78。
从侧面看时,下侧面部分76、77是作为室内机2的侧面下部出现在视野中的部分,它盖住室内机2侧面的下部。在下侧面部分76、77中有右下侧面部分76和左下侧面部分77,右下侧面部分76从正面看布置在室内机2的右侧,左下侧面部分77则布置在室内换热器50的左侧。此外,下侧面部分76、77的上端,和下前面部分74一样,呈水平的形状。在上部外壳6覆盖在下部组件7上的状态下,上部外壳6的下端,与下部组件7的下前面部分74和下侧面部分76、77的上端密切配合,构成水平的分界线。
支承部分78由下前面部分74、底面部分75、下侧面部分76、77围成。支承部分78的上面,位于下前面部分74和下侧面部分76、77的上端的更上方。在支承部分78中,从上方开始,安装着横流风扇71、室内风扇电机72、电气装备箱73、室内换热器组件5等,并从下方支承着横流风扇71、室内风扇电机72、电气装备箱73、室内换热器组件5等。
支承部分78通过室内换热器组件5的辅助支承部件52支承着室内换热器50。支承部分78上面的高度大致与横流风扇的中心轴线的高度相同。如图7所示,在支承部分78的上面设有冷凝水盘781、782和风扇容纳部分787。
冷凝水盘781、782是接收换热时在室内换热器50的表面上产生的水滴的部分,由从支承部分78的上面向下凹进的凹状部件形成。冷凝水盘781、782中有前冷凝水盘781和后冷凝水盘782。如图5所示,前冷凝水盘781布置在第三室内换热器50c的下方,即,布置在室内换热器50前侧下端的下方。而后冷凝水盘782则布置在第四室内换热器50d,即,室内换热器50后侧下端的下方。前冷凝水盘781和后冷凝水盘782布置成在前后方向上夹着横流风扇71。前冷凝水盘781和后冷凝水盘782处于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上,前冷凝水盘781和后冷凝水盘782的底面的高度低于横流风扇71的中心轴线的高度,布置在靠近室内换热器50的下端。另外,前冷凝水盘781和后冷凝水盘782的分别接受冷凝水的底面,稍微向室内机2的右侧倾斜。而且,如图8所示,在支承部分78的右侧部分上,设有使前冷凝水盘781和后冷凝水盘782连通起来的连通部分783,在这个连通部分783上设有通到下方去的抽水孔784。如图9所示,这个抽水孔784与用于把冷凝水从冷凝水盘781、782排到外部去的排水软管785的内部连通。从室内换热器50滴下来的冷凝水由前冷凝水盘781和后冷凝水盘782接收,集中在连通部分783中,再从抽水孔784经过排水软管785排到室内机的外部去。
风扇容纳部分787是容纳横流风扇71和室内风扇电机72的部分,设置在支承部分78上面的中央附近。风扇容纳部分787是由从支承部分78的上面向下凹进去呈半圆筒形的部件形成的,容纳了横流风扇71和室内风扇电机72的下半部分。此外,在支承部分78的内部,还设有将所容纳的横流风扇71和排气口741连通起来的空气通道。
此外,支承部分78还具有在后冷凝水盘782与横流风扇71之间,从支承部分78的上面向上方凸出的舌部786。这个舌部786盖住横流风扇71的后方,舌部786上端的高度位置比横流风扇71顶部的高度低一些。
这样,在支承部分78的上面,设置了前冷凝水盘781、后冷凝水盘782和风扇容纳部分787。虽然舌部786是向上凸出的,但是支承部分78上面的其他部分却大致都是平坦而且是水平的,在高度上的位置大致与横流风扇71的中心线的高度相同。
如上所述,虽然在支承部分78的最高位置上的一部分是舌部786,但是,整个舌部786在高度上的位置却在横流风扇71顶部的高度以下。此外,支承部分78的上面的位置,在下前面部分74和下侧面部分76、77的上端之上。因此,包含支承部分78的下部外壳70的各个部分就都在横流风扇71顶部的高度以下。
另外,虽然支承部分78上面的背面一侧,也在横流风扇71的高度以下,但是,在上部外壳6的顶面部分61与支承部分78上面的背面之间的部分,却由安装在室内墙壁上的固定板8堵住了(参见图5)。固定板8在室内机2的长度方向上具有大致与室内换热器50相同的长度,盖住了室内换热器50的背面一侧。由于固定板8盖住了室内机2的背面一侧,所以,便与上部外壳6共同形成了在室内换热器50中进行热交换的空气所通过的空气通道,特别是形成了背面一侧的空气通道。
[横流风扇]
横流风扇71呈细长的圆筒形,其中心轴线布置成与水平方向平行。在横流风扇71的圆周面上设有叶片,当横流风扇71绕着中心轴线旋转时,便产生气流。这种气流从前面吸气口601和顶面吸气口611吸入,通过室内换热器50之后,从排气口741向室内排出。从侧面看时,横流风扇71的位置大致在室内机2的中央。横流风扇71由支承部分78支承,在支承状态下的横流风扇71的上半部分从支承部分78的上面向上方凸出。
[室内风扇电机]
室内风扇电机72驱动横流风扇71绕着中心轴线转动。室内风扇电机72具有直径大致与横流风扇71相同的,较薄的圆筒形。如图8所示,室内风扇电机72布置在横流风扇71的右侧,与横流风扇71同轴线,在室内风扇电机72安装在支承部分78上的状态下,室内风扇电机72与横流风扇71的顶部的高度大致相同(参见图7)。
[电气装备箱]
如图6和图8所示,电气装备箱73容纳了控制室内机2的运转状态的控制基板731。电气装备箱73是长方体的箱形,布置在下部外壳70的右下侧面部分76与支承部分78之间,位于室内换热器组件5的右方。电气装备箱73在室内风扇电机72的右方,安装并支承在支承部分78的右侧面上,可在室内换热器组件5安装在下部组件7上之前,安装在支承部分78上。此外,把电气装备箱73布置得靠近前侧,电气装备箱73后方的空间就成了上述室内换热器组件5的辅助管道51通过的空间。电气装备箱73把安装在控制基板731上的,控制零件中容量很大的电容器和功率晶体管等强电零件732,布置在沿轴线方向上与室内风扇电机72并排的位置上,从侧面看时,室内风扇电机72与电气装备箱73是重叠布置的。此外,电气装备箱73在支承于下部外壳70上的状态下,它的上面与室内风扇电机72的顶部,即,横流风扇71的顶部位于大致相同的高度上。
这样,室内风扇电机72、电气装备箱73、下部外壳70的所有部分的位置,就都在支承在下部外壳70的状态下的横流风扇71顶部的高度以下,下部组件7作为一个整体,在高度方向上就具有尺寸比较小的形状。
[特点]
[1]在这种空调机1的室内机2所具有的室内换热器50中,第三室内换热器50c和第四室内换热器50d具有同样的长度。从侧面看时,在室内换热器50的总长度相同的情况下,与第三室内换热器50c和第四室内换热器50d的长度不同的情况相比,由于安装角度的误差而造成的室内换热器50的端部位置误差的最大值减小了。
例如,如图10(b)所示,考虑一台假想的室内换热器500。另外,图10(a)表示一台空调机1的室内机2所具有的室内换热器50。假想的室内换热器500与室内换热器50一样,由第十一室内换热器500a、第十二室内换热器500b、第十三室内换热器500c和第十四室内换热器500d四个部分构成。各室内换热器500a、500b、500c、500d的构成大致与室内换热器50相同,但,构成假想的室内换热器500前端的第十三室内换热器500c,与构成假想的室内换热器500后端的第十四室内换热器500d的长度不同,第十三室内换热器500c的长度较长。不过,第十三室内换热器500c和第十四室内换热器500d合计的总长度,与第三室内换热器50c和第四室内换热器50d合计的总长度相同。因此,从侧面看时,室内换热器50与假想的室内换热器500具有同样的长度,而且具有大致相同的表面积。
考察这种室内换热器50与假想的室内换热器500中,各个室内换热器的安装误差对室内换热器下端的位置误差的影响,其结果如下。图11(a)是室内换热器50前侧下端的模式图,图11(b)是假想的室内换热器500前侧下端的模式图。另外,为了便于理解,在这两个图中简化了各个室内换热器50b、50c、500b、500c,用直线来表示这些室内换热器。
以完全正确的角度把第三室内换热器50c连接在第二室内换热器50b下端时,第三室内换热器50c应该如图中用假想线所表示的,平行于垂直方向,但,实际上要产生某种程度的安装角度误差α。因此,第三室内换热器50c相对于垂直方向形成了角度α。在图11(b)所示的假想的室内换热器500中,第十三室内换热器500c也以同样的安装角度误差α与第十二室内换热器500b的下端连接。因此,第十三室内换热器500c也相对于垂直方向形成了角度α。这样,在室内换热器50c、500c都以安装角度误差α连接的情况下,离开连接位置越远,室内换热器50c、500c的各部分离开图中用假想线所表示的理想位置的距离就越大。因此,即使安装角度误差α相同,长度较长的第十三室内换热器500c下端的位置误差ΔD2,也要比第三室内换热器50c下端的位置误差ΔD1大。即,假想的室内换热器500前侧下端的位置误差ΔD2,比室内换热器50前侧下端的位置误差ΔD1大。
如上所述,构成室内换热器下端的部分越长,则室内换热器下端的位置误差就越大。反之,构成室内换热器下端的部分越短,则室内换热器下端的位置误差就越小。因此,如果室内换热器下端合计的长度相同,与各部分长度不同的情况相比,就能减小下端位置误差的最大值。因此,在本发明所采用的室内换热器50中,第三室内换热器50c和第四室内换热器50d的长度是相同的。这样,在室内换热器50中,第三室内换热器50c的安装角度误差与第四室内换热器50d的安装角度误差对于室内换热器50下端的位置误差的影响就比较小。所以,在室内换热器50中,就能够放宽第三室内换热器50c的安装角度的容许误差和第四室内换热器50d的安装角度的容许误差。此外,由于放宽了安装角度的容许误差,室内换热器50的组装性能就提高了。
[2]这种空调机1的室内机2所装备的室内换热器50,是由从侧面看起来大致呈倒V字形形状的部分,和从大致呈倒V字形形状的部分前后的下端,分别向下方延伸的部分所构成。因此,室内换热器50就能很方便地布置成把横流风扇71的前方、上方和后方覆盖起来。因此,室内换热器50的位置就比较低,而且室内机2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也减小了。此外,由于把室内换热器50布置成包围在横流风扇71的周围,热交换的效率提高了。
[3]如上所述,在室内换热器50布置成包围在横流风扇71周围的情况下,室内换热器50的各部分与横流风扇71之间距离的精度就很重要。为此,以上所说的放宽安装角度的容许误差,就能更加有效地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4]在这种空调机1的室内机2中,室内换热器50做成前后对称的形状。因此,能把前后具有共同形状的换热器组合起来,构成室内换热器50。这样,就能降低室内换热器50的制造成本。具体的说,第一室内换热器50a和第二室内换热器50b,或者第三室内换热器50c和第四室内换热器50d,可以分别用同样形状的散热片制造,从而能通过零件的通用化来降低成本。此外,不仅仅是散热片,安装在第一室内换热器50a、第二室内换热器50b、第三室内换热器50c和第四室内换热器50d侧面的U字形传热管,也能通用化。更进一步,设置在第一室内换热器50a、第二室内换热器50b、第三室内换热器50c和第四室内换热器50d的两侧面上的固定板,也能通用化。
[5]在这种空调机1的室内机2中,室内换热器50布置成把横流风扇71的前方、上方和后方都覆盖起来,而室内换热器50的两个下端的位置大致处于与横流风扇71的中心轴线同样的高度上。因此,在室内机2的内部,室内换热器50布置在比较低的位置上。这样,室内机2高度方向的尺寸就减小了,能使得室内机2小型化。
[6]如上所述,当室内换热器50的下端布置在比较低的位置上时,布置在室内换热器50下方的冷凝水盘781、782的位置也降低了。收集在冷凝水盘781、782中的冷凝水,通过抽水孔784和排水软管785排出机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增大排水软管785和冷凝水盘781、782的高度差,就能高效率地把冷凝水排出去。
另一方面,由于冷凝水盘781、782布置在室内换热器50下端的下方,向上方的移动受到了限制。因此,当把冷凝水盘781、782布置在不同的高度上时,就降低了一个冷凝水盘的位置。
可是,在这种空调机1的室内机2中,冷凝水盘781、782布置在同样的高度上。因此,就能确保排水软管785与冷凝水盘781、782的高度差尽可能的大。这样,就能高效率地排出冷凝水。
[7]在这种空调机的室内机2中,室内换热器50做成前后对称的形状,前、后下端处于同样的高度上。从侧面看起来,在不改变室内换热器50的最高位置和总长度,而使室内换热器50的前、后下端的位置不同的情况下,就形成了一方的下端低,而另一方的下端高。在这种情况下,当把冷凝水盘781、782布置在靠近室内换热器50的前、后下端时,前冷凝水盘781和后冷凝水盘782就布置在不同的高度上了。此外,即使在室内换热器50的前、后下端的位置不同的情况下,仍使前冷凝水盘781和后冷凝水盘782的高度相同时,则布置在室内换热器50低的下端的下方的冷凝水盘,与室内换热器50下端的距离就离得远了。为了能用冷凝水盘781、782可靠地接受到从室内换热器50下端滴下来的冷凝水,希望把冷凝水盘781、782布置在接近室内换热器50下端的位置上。
在这种空调机的室内机2中,室内换热器50的前、后下端在同样的高度上。因此,在把前冷凝水盘781和后冷凝水盘782分别布置在接近室内换热器50的前、后下端的同时,就能把前冷凝水盘781和后冷凝水盘782布置在同样的高度上。这样,在这种空调机1的室内机2中,在冷凝水盘781、782能够可靠地接受冷凝水的同时,还能高效率地排出冷凝水。
[8]在这种空调机1的室内机2中,室内换热器50做成前后对称的形状。因此,借助于在室内换热器50的前、后使用同一种部件,就能降低室内换热器50的制造成本。具体的说,第一室内换热器50a和第二室内换热器50b,或者第三室内换热器50c和第四室内换热器50d,能用同样形状的散热片来制造。此外,不仅仅是散热片,安装在第一室内换热器50a、第二室内换热器50b、第三室内换热器50c和第四室内换热器50d侧面的U字形传热管,也能通用化。更进一步,设置在第一室内换热器50a、第二室内换热器50b、第三室内换热器50c和第四室内换热器50d的两侧面上的固定板,也能通用化。
[其他实施例]
[1]在上述实施例中,从侧面看起来,室内换热器50具有大致呈倒V字形的断面形状,但,也可以像图12所示的那样,是一种从侧面看起来具有V字形断面形状的室内换热器54。这种室内换热器54是由第五室内换热器54a、第六室内换热器54b、第七室内换热器54c和第八室内换热器54d所构成的。第五室内换热器54a和第六室内换热器54b形成了从侧面看起来呈V字形的部分。第七室内换热器54c和第八室内换热器54d则形成了从具有V字形的部分的前、后端向上延伸的直线部分。而且,第七室内换热器54c和第八室内换热器54d的长度相同。
这样,在室内换热器54中,也与上述特点(1)一样,可以放宽第七室内换热器54c和第八室内换热器54d安装角度的容许误差,提高了室内换热器54的组装性能。
此外,这种V字形的室内换热器54也可以布置成能转动和移动的。
[2]在上述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50是由从侧面看起来呈倒V字形的部分,和从倒V字形部分的前、后下端向下方延伸的直线部分所构成的,但,也可以是具有不同于倒V字形的其他形状的部分。例如,可以是圆弧形状的部分,或者是倒U字形状的部分。
利用本发明的换热器和空调机的室内机,在防止降低热交换能力的同时,还能放宽换热部分的安装角度的容许误差。
Claims (9)
1.一种空调机(1)的室内机(2),所述的室内机具有:
一个向室内排出空气的排气口(741);
送风风扇;以及
换热器(50、54),该换热器由多个换热部分(50a-50d、54a-54d)连接而成,布置在空调机(1)的室内机(2)中,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下列各部分:
第一换热部分(50a、50b、54a、54b);
以成角度的方式连接在上述第一换热部分(50a、50b、54a、54b)一端的第二换热部分(50c、54c);
以成角度的方式连接在上述第一换热部分(50a、50b、54a、54b)另一端的第三换热部分(50d、54d);并且,
上述第二换热部分(50c、54c)和上述第三换热部分(50d、54d)具有相同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1)的室内机(2),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换热部分(50a、50b)具有呈倒V字形的断面形状;
上述第二换热部分(50c)和上述第三换热部分(50d)分别从上述第一换热部分(50a、50b)前后的下端向下方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1)的室内机(2),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50、54)具有前后对称的形状;
上述第二换热部分(50c、54c)与上述第三换热部分(50d、54d)前后对称。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1)的室内机(2),其特征在于,
上述换热器(50、54)布置成覆盖室内机的送风风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1)的室内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器(50)布置成覆盖上述送风风扇的前方、上方和后方,其前侧下端和后侧下端的高度低于上述送风风扇顶上部分的高度;
布置在上述换热器(50)前侧下端的下方的第一冷凝水盘(781);
布置在上述换热器(50)后侧下端的下方的第二冷凝水盘(782);以及,
让从上述第一冷凝水盘(781)和上述第二冷凝水盘(782)排出的冷凝水通过的冷凝水通道(785);并且,
上述第一冷凝水盘(781)和上述第二冷凝水盘(782)布置在相同的高度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1)的室内机(2),其特征在于,
上述换热器(50)具有倒V字形的断面形状。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调机(1)的室内机(2),其特征在于,
上述换热器(50)的前侧下端和上述换热器(50)的后侧下端位于相同的高度上。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调机(1)的室内机(2),其特征在于,上述换热器(50)具有前后对称的形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机(1)的室内机(2),其特征在于,上述换热器(50)具有前后对称的形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30326/2002 | 2002-11-14 | ||
JP330327/2002 | 2002-11-14 | ||
JP2002330326A JP2004163016A (ja) | 2002-11-14 | 2002-11-14 |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92252A CN1692252A (zh) | 2005-11-02 |
CN1324265C true CN1324265C (zh) | 2007-07-04 |
Family
ID=3280805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38010023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4265C (zh) | 2002-11-14 | 2003-11-10 | 换热器和空调机的室内机 |
CNU20032010348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38179Y (zh) | 2002-11-14 | 2003-11-14 | 换热器和空调机的室内机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32010348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38179Y (zh) | 2002-11-14 | 2003-11-14 | 换热器和空调机的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4163016A (zh) |
CN (2) | CN1324265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63016A (ja) * | 2002-11-14 | 2004-06-10 | Daikin Ind Ltd |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CN105588225A (zh) * | 2016-02-29 | 2016-05-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外机及其换热器 |
CN107525310B (zh) * | 2017-08-25 | 2023-03-14 |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 一种蒸发器、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08167966B (zh) * | 2017-12-26 | 2019-01-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室外机及包括其的空调器 |
JP2019143907A (ja) * | 2018-02-22 | 2019-08-29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97221U (zh) * | 1991-01-21 | 1992-08-24 | ||
CN1106123A (zh) * | 1994-02-21 | 1995-08-02 | 株式会社东芝 | 空调机 |
CN2330918Y (zh) * | 1998-06-30 | 1999-07-28 | 黄绪虎 | 两用分体空调室内机组 |
JP2001324159A (ja) * | 2000-05-16 | 2001-11-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
CN2500955Y (zh) * | 2001-08-31 | 2002-07-17 | 卢文华 | 嵌壁式空调器 |
JP2002206770A (ja) * | 2002-01-15 | 2002-07-26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機 |
JP2002221353A (ja) * | 2001-12-10 | 2002-08-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 |
CN2738179Y (zh) * | 2002-11-14 | 2005-11-02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换热器和空调机的室内机 |
-
2002
- 2002-11-14 JP JP2002330326A patent/JP2004163016A/ja active Pending
-
2003
- 2003-11-10 CN CNB2003801002324A patent/CN132426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11-14 CN CNU2003201034873U patent/CN2738179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97221U (zh) * | 1991-01-21 | 1992-08-24 | ||
CN1106123A (zh) * | 1994-02-21 | 1995-08-02 | 株式会社东芝 | 空调机 |
CN2330918Y (zh) * | 1998-06-30 | 1999-07-28 | 黄绪虎 | 两用分体空调室内机组 |
JP2001324159A (ja) * | 2000-05-16 | 2001-11-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
CN2500955Y (zh) * | 2001-08-31 | 2002-07-17 | 卢文华 | 嵌壁式空调器 |
JP2002221353A (ja) * | 2001-12-10 | 2002-08-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 |
JP2002206770A (ja) * | 2002-01-15 | 2002-07-26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機 |
CN2738179Y (zh) * | 2002-11-14 | 2005-11-02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换热器和空调机的室内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738179Y (zh) | 2005-11-02 |
CN1692252A (zh) | 2005-11-02 |
JP2004163016A (ja) | 2004-06-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3093C (zh) | 具有高热交换能力的空调机的紧凑式室外装置 | |
CN1228575C (zh) | 分离式空调机的室外机 | |
CN2704707Y (zh) | 电动风机及使用该风机的电动吸尘器 | |
CN1363024A (zh) | 用于装在天花板上的盒式空调机 | |
CN1163700C (zh) | 空调机 | |
CN1232767C (zh) | 顶棚型空调机 | |
CN1324265C (zh) | 换热器和空调机的室内机 | |
CN1154805C (zh) | 一种空调器的户外单元 | |
CN1223798C (zh) | 分离式空调机的室外机 | |
CN2702218Y (zh) |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 |
CN1097198C (zh) | 空气调节器 | |
CN1692253A (zh) | 空调机的室内机和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组装方法 | |
CN1752600A (zh) |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 |
CN1896635A (zh) | 分体式空调器的排出格栅 | |
CN101078540A (zh) | 空调器的室内机 | |
CN210861393U (zh) | 空调器 | |
CN1740658A (zh) | 窗式空气调节器 | |
CN1301385C (zh) |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 |
CN100344909C (zh) | 一体式空调器的电机安装构造 | |
CN2669047Y (zh)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
CN1888617A (zh) | 空气调节器 | |
CN1888684A (zh) | 空调器的电机设置结构 | |
CN1626979A (zh) | 空调器导线保护装置及配有导线保护装置的空调器室内机 | |
CN1888682A (zh) | 空调器的风扇以及电机设置结构 | |
CN1299079C (zh) | 窗式空调机的固定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704 Termination date: 2009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