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6777A - 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6777A
CN110576777A CN201910263542.0A CN201910263542A CN110576777A CN 110576777 A CN110576777 A CN 110576777A CN 201910263542 A CN201910263542 A CN 201910263542A CN 110576777 A CN110576777 A CN 1105767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flange
upper frame
seat
sid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635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76777B (zh
Inventor
久保田秀和
金子胜
福岛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chi 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chi 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chi 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chi 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576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6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76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67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05/00General mechanical or structural details
    • B60N2205/20Measures for elimination or compensation of play or backlash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具有提高了扭转刚性且能够焊接的面板构造的靠背框架。车辆用座椅具有座垫和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框架包括右侧框架、左侧框架、下框架和上框架。所述上框架包括向下方敞开的U字型的截面形状的第一上框架和向下方敞开的U字型的截面形状的第二上框架,通过使所述第一上框架及所述第二上框架上下重合而构成封闭截面。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特别是,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具有座椅靠背框架的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车辆用座椅具有座垫和座椅靠背,构成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框架通过焊接等将左右的侧框架、下框架和上框架组合成框状而构成。这种上框架有时由冲压成形为向后方敞开的帽型截面的铁板构成(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座椅靠背框架有时通过将圆管弯曲而构成(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671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77801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了用于提高座椅靠背框架的扭转刚性的研究。根据该研究可知,使用了向后方敞开的帽型截面的上框架的座椅靠背框架由于上框架成为开放截面,因此与管构造比较扭转刚性低。因此,为了提高使用了向后方敞开的帽型截面的上框架的座椅靠背框架的扭转刚性,若不使帽型截面的上框架的部件形状复杂化且大型化及厚板化,则有时不能得到座椅靠背框架所需的刚性。
另外,将圆管弯曲而构成的座椅靠背框架为一定的闭合截面,因此其刚性比较高。但是,有时难以得到能够进行激光焊接的尺寸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具有提高了扭转刚性且能够焊接的面板构造的靠背框架。
从本说明书的描述和附图可以明确其他的课题和新颖的特征。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以下,简单说明本发明中代表性的技术方案的概要。
即,车辆用座椅具有座垫和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框架包括右侧框架、左侧框架、下框架和上框架。所述上框架包括向下方敞开的U字型的截面形状的第一上框架和向下方敞开的U字型的截面形状的第二上框架,通过使所述第一上框架及所述第二上框架上下重合而构成封闭截面。另外,所述第一上框架与所述第二上框架的接合、以及所述第一上框架及所述第二上框架与所述右侧框架及所述左侧框架的接合通过焊接而接合。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车辆用座椅,能够提高座椅靠背框架的刚性。另外,根据上述车辆用座椅,能够提高量产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车辆座椅的前方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椅框架的前方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座椅靠背框架的图,图3(A)是说明右侧框架、左侧框架、下框架及第一上框架的安装的图,图3(B)是说明第二上框架的安装的图。
图4是说明左右的侧框架和第一上框架及第二上框架的安装的图,图4(A)是座椅靠背框架的上部的前表面放大图,图4(B)是沿着图4(A)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图4(C)是沿着图4(A)所示的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说明左右的侧框架和第一上框架及第二上框架的焊接部位的图,图5(A)是座椅靠背框架的上部的前方放大图,图5(B)是座椅靠背框架的上部的后方放大图。
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例2的座椅靠背框架的图,图6(A)是说明左右的侧框架、下框架、上框架及托架的安装的图,图6(B)是组装后的靠背框架6的前方立体图。
图7是靠背框架6的上部的后方主视图,图7(A)是说明上框架和托架的安装的图,图7(B)是沿着图7(A)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用座椅
2:座垫
3:座椅靠背
4:座椅框架
5:座垫框架
6:座椅靠背框架
7:右侧框架
8:左侧框架
9:下框架
10:上框架
11:第一上框架
12:第二上框架
40:托架
LP1~LP6、LP11、LP21、LP31、LP41、LP51、LP61:焊接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公开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为了使说明更明确,有时附图与实际的方式相比,对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进行示意性地表示,但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对于已有的图,有时对与上述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在附图中,箭头前表示车辆的前方,箭头后表示车辆的后方,箭头左表示车辆的左侧方,箭头右表示车辆的右侧方,箭头上表示车辆的上方,箭头下表示车辆的下方。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前、后、上、下、左、右表示对于车辆的前、后、上、下、左、右。
【实施例1】
图1是实施例1的车辆座椅的前方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椅框架的前方立体图。图3是用于说明座椅靠背框架的图,图3(A)是说明左右的侧框架、下框架及第一上框架的安装的图,图3(B)是说明第二上框架的安装的图。图4是说明左右的侧框架和第一上框架及第二上框架的安装的图,图4(A)是座椅靠背框架的上部的前表面放大图,图4(B)是沿着图4(A)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图4(C)是沿着图4(A)所示的B-B线的剖视图。图5是说明左侧框架及右侧框架和第一上框架及第二上框架的焊接部位的图,图5(A)是座椅靠背框架的上部的前方放大图,图5(B)是座椅靠背框架的上部的后方放大图。
如图1所示,车辆座椅1由座垫2和座椅靠背3组合而构成。座垫2构成座面,座椅靠背3构成靠背。车辆座椅1具有能够进行座垫2与座椅靠背3的角度调整的倾斜功能,座垫2和座椅靠背3通过倾斜功能连结。
图2表示图1的车辆用座椅1的去除了缓冲材料及座椅表皮的情况下的座椅框架4。座椅框架4具有座垫框架(以下也称为垫框架)5和座椅靠背框架(以下也称为靠背框架)6。靠背框架6通过将右侧框架7、左侧框架8、下框架9和上框架10组合成框状而构成。另外,下框架9也可以改称为下面板。另外,上框架10也可以改称为上面板。
右侧框架7及左侧框架8分别由冲压成形的铁板构成。在右侧框架7及左侧框架8各自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安装下框架9的下部凸缘。另外,在右侧框架7及左侧框架8各自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安装上框架10的上部凸缘。
下框架9由冲压成形的铁板构成。设置于下框架9的左端部及右端部的凸缘,例如通过激光焊接或电弧焊接而与右侧框架7的下部凸缘和左侧框架8的下部凸缘接合。另外,为了提高下框架9的量产性,优选利用激光焊接。
上框架10包括由冲压成形为向下方敞开的U字型的截面形状的铁板构成的第一上框架(以下,也称为下部上框架)11和由冲压成形为向下方敞开的U字型的截面形状的铁板构成的第二上框架(以下,也称为上部上框架)12。上框架10以第一上框架的U字型的上部重合于第二上框架的向下方敞开的U字型的凹部的方式被组合。这样,通过使向下方敞开的U字型的截面形状的第一上框架和向下方敞开的U字型的截面形状的第二上框架重合,从而构成闭合截面化的上框架10,因此能够提高靠背框架6的扭转刚性。另外,第一上框架11也可以改称为第一上面板或下部上面板。另外,第二上框架12也可以改称为第二上面板或上部上面板。
另外,右侧框架7、左侧框架8、下框架9、第一上框架及第二上框架分别由冲压成形的铁板构成,因此具有能够进行激光焊接的尺寸精度。
使用图3更详细地说明靠背框架6的结构及组装。
如图3(A)所示,右侧框架7具有上部凸缘71和下部凸缘72。右侧框架7的上部凸缘71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相向的第一凸缘13及第二凸缘14和设置于第一凸缘13及第二凸缘14之间的第三凸缘15。上部凸缘71在从后方观察的情况下,向左方向稍微倾斜,另外,具有由第一凸缘13、第二凸缘14及第三凸缘15包围的开口部O1。
左侧框架8具有上部凸缘81和下部凸缘82。左侧框架8的上部凸缘81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相向的第一凸缘17及第二凸缘18和设置于第一凸缘17及第二凸缘18之间的第三凸缘19。上部凸缘81在从后方观察的情况下,向右方向稍微倾斜,另外,具有由第一凸缘17、第二凸缘18及第三凸缘19包围的开口部O2。
如图3(A)所示,第一上框架11具有右凸缘11a和左凸缘11b。第一上框架11的右凸缘11a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相向的第一凸缘22及第二凸缘23和设置于第一凸缘22及第二凸缘23之间的第三凸缘24。第一凸缘22、第二凸缘23及第三凸缘24在从后方观察的情况下,具有与右侧框架7的向左方向倾斜的上部凸缘71同样的倾斜,并插入设置于右侧框架7的上部凸缘71的开口部O1的内部(参照图4(A))。即,在第一上框架11的右凸缘11a,第一凸缘22以抵接的方式插入右侧框架7的第一凸缘13,第二凸缘23以抵接的方式插入右侧框架7的第二凸缘14,第三凸缘24以抵接的方式插入右侧框架7的第三凸缘15,并例如通过激光焊接或电弧焊接进行固定。
同样地,第一上框架11的左凸缘11b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相向的第一凸缘25及第二凸缘26和设置于第一凸缘25及第二凸缘26之间的第三凸缘27。第一凸缘25、第二凸缘26及第三凸缘27在从后方观察的情况下,具有与左侧框架8的向右方向倾斜的上部凸缘81同样的倾斜,并插入设置于左侧框架8的上部凸缘81的开口部O2的内部(参照图4(A))。即,在第一上框架11的左凸缘11b,第一凸缘25以抵接的方式插入左侧框架8的第一凸缘17,第二凸缘26以抵接的方式插入左侧框架8的第二凸缘18,第三凸缘27以抵接的方式插入左侧框架8的第三凸缘19,并例如通过激光焊接或电弧焊接进行固定。
如图3(A)所示,下框架9具有右凸缘9a和左凸缘9b。下框架9的右凸缘9a例如通过激光焊接或电弧焊接而与右侧框架7的下部凸缘72固定。同样地,下框架9的左凸缘9b例如通过激光焊接或电弧焊接而与左侧框架8的下部凸缘82固定。
在图3(B)中,示出了在图3(A)所示的右侧框架7、左侧框架8、下框架9及第一上框架11组装后的靠背框架6上进一步组装第二上框架12的状态。
如图3(B)所示,第二上框架12具有右凸缘12a和左凸缘12b。第二上框架12的右凸缘12a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相向的第一凸缘31及第二凸缘32和设置于第一凸缘31及第二凸缘32之间的第三凸缘33。右凸缘12a具有由第一凸缘31、第二凸缘32及第三凸缘33构成的开口部O3。第一凸缘31、第二凸缘32及第三凸缘33在从后方观察的情况下,具有与右侧框架7的向左方向倾斜的上部凸缘71同样的倾斜,并且右侧框架7的上部凸缘71插入右凸缘12a的开口部O3的内部(参照图4(A))。即,在第二上框架12的右凸缘12a,第一凸缘31以抵接的方式插入右侧框架7的第一凸缘13,第二凸缘32以抵接的方式插入右侧框架7的第二凸缘14,第三凸缘33以抵接的方式插入右侧框架7的第三凸缘15,并例如通过激光焊接或电弧焊接进行固定。
同样地,第二上框架12的左凸缘12b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相向的第一凸缘34及第二凸缘35和设置于第一凸缘34及第二凸缘35之间的第三凸缘36。左凸缘12b具有由第一凸缘34、第二凸缘35及第三凸缘36构成的开口部O4。第一凸缘34、第二凸缘35及第三凸缘36在从后方观察的情况下,具有与左侧框架8的向右方向倾斜的上部凸缘81同样的倾斜,并且左侧框架8的上部凸缘81插入左凸缘12b的开口部O4的内部(参照图4(A))。即,在第二上框架12的左凸缘12b,第一凸缘34以抵接的方式插入左侧框架8的第一凸缘17,第二凸缘35以抵接的方式插入左侧框架8的第二凸缘18,第三凸缘36以抵接的方式插入左侧框架8的第三凸缘19,并例如通过激光焊接或电弧焊接进行固定。
如图4(B)所示,第二上框架12是冲压成形为向下方敞开的U字型的截面形状的铁板,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相向的前方板12c及后方板12d和设置于前方板12c与后方板12d之间的上方板12e。同样地,第一上框架11是冲压成形为向下方敞开的U字型的截面形状的铁板,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相向的前方板(11c)及后方板(11d)和设置于前方板(11c)与后方板(11d)之间的上方板(11e)。第一上框架11的上方板11e和前方板11c的上部及后方板11d的上部以进入第二上框架12的设置于前方板12c与后方板12d之间的凹部的方式设置,在焊接位置LP1、LP2,第二上框架12的前方板12c和后方板12d分别通过激光焊接或电弧焊接而与第一上框架11的前方板11c的上部和后方板11d的上部固定。
因此,第一上框架11的上方板11e和前方板11c的上部及后方板11d的上部以进入第二上框架12的设置于前方板12c与后方板12d之间的凹部的方式设置,因此构成矩形的封闭截面。换言之,第一上框架11被夹在右侧框架7的上部凸缘71与左侧框架8的上部凸缘81之间,并且,第二上框架12从其上以成为盖的方式封闭而构成矩形的封闭截面。由此,与使用了帽型截面的上框架的靠背框架相比,能够飞跃性地提高靠背框架6的扭转刚性。
另外,如图4(C)所示,第二上框架12的第一凸缘34和第二凸缘35以夹着左侧框架8的第一凸缘17和第二凸缘18的方式设置,在焊接位置LP3、LP4,第二上框架12的第一凸缘34和第二凸缘35分别通过激光焊接或电弧焊接而与左侧框架8的第一凸缘17和第二凸缘18固定。另外,第一上框架11的第一凸缘25和第二凸缘26以插入左侧框架8的第一凸缘17与第二凸缘18之间的方式设置,在焊接位置LP5、LP6,第一上框架11的第一凸缘25与第二凸缘26分别通过激光焊接或电弧焊接而与左侧框架8的第一凸缘17和第二凸缘18固定。
另外,图4(B)及(C)记载了第一上框架11及第二上框架12与左侧框架8的连接,但第一上框架11及第二上框架12与右侧框架7的连接也以同样的思想进行。
如图5(A)所示,在后框架6的上部的前方,如图4(B)及(C)所说明的那样,左侧框架8与第一上框架11及第二上框架12的焊接部位通过焊接位置LP1、LP3及LP5进行。同样地,右侧框架7与第一上框架11及第二上框架12的激光焊接或者电弧焊接通过焊接位置LP11、LP31及LP51进行。焊接位置LP11表示第二上框架12的前方板12c与第一上框架11的前方板11c的焊接位置。焊接位置LP31表示第二上框架12的第一凸缘31与右侧框架7的第一凸缘13的焊接位置。焊接位置LP51表示右侧框架7的第一凸缘13与第一上框架11的第一凸缘22的焊接位置。
另外,如图5(B)所示,在后框架6的上部的后方,如图4(B)及(C)所说明的那样,左侧框架8与第一上框架11及第二上框架12的焊接部位通过焊接位置LP2、LP4及LP6进行。同样地,右侧框架7与第一上框架11及第二上框架12的激光焊接或者电弧焊接通过焊接位置LP21、LP41及LP61进行。焊接位置LP21表示第二上框架12的后方板12d与第一上框架11的后方板11d的焊接位置。焊接位置LP41表示第二上框架12的第二凸缘32与右侧框架7的第二凸缘14的焊接位置。焊接位置LP61表示右侧框架7的第二凸缘14与第一上框架11的第二凸缘23的焊接位置。
根据实施例1,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第一上框架11被夹在右侧框架7的上部凸缘71和左侧框架8的上部凸缘81之间,并且,第二上框架12从其上以成为盖的方式封闭而构成矩形的封闭截面。由此,能够飞跃性地提高靠背框架6的扭转方向上的刚性。与具有帽型截面构造的上框架相比,后框架6的位移量例如能够减少约60%。
2)在上述1)中,第一上框架11的右凸缘11a及左凸缘11b、第二上框架12的右凸缘12a及左凸缘12b、右侧框架7的上部凸缘71及左侧框架8的上部凸缘81能够通过激光焊接而固定。因此,在将圆管弯曲而构成的座椅靠背框架中,由于尺寸精度的问题而难以进行激光焊接,但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高刚性且能够进行激光焊接的面板构造的靠背框架6的结构。因此,能够提高车辆用座椅1的量产性。
3)在上述1)中,通过使上框架10(第一上框架11、第二上框架12)成为矩形的闭合截面,从而即使使右侧框架7、左侧框架8及下框架9小型化或薄型化,也能够将靠背框架6的扭转刚性维持成高刚性。因此,能够减轻靠背框架6的重量。另外,能够降低靠背框架6的制造成本。
4)根据上述3),能够使右侧框架7及左侧框架8小型化,例如在前后方向上能够变细,因此能够使座椅靠背3的厚度变薄。由此,在将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1用作驾驶座或副驾驶座的情况下,能够将车辆用座椅1的后侧的空间扩大例如10mm左右。即,能够扩大驾驶座或副驾驶座的车辆用座椅1与后部座椅的车辆座椅之间的空间。
【实施例2】
实施例2构成为:在具有帽型的截面形状的上框架10的后方,例如固定矩形的平板构件那样的托架40,来连接帽型的截面形状的凹部的上下的凸缘(10、10b),从而提高靠背框架6的扭转刚性。以下,使用图6及图7说明实施例2。另外,托架40例示性地表示为矩形的平板构件,但只要是能够连接帽型的截面形状的凹部的上下的凸缘(10c、10d)的固定构件即可。
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例2的靠背框架6的图,图6(A)是说明左右的侧框架、下框架、上框架及托架的安装的图,图6(B)是组装后的靠背框架6的前方立体图。图7是靠背框架6的上部的后方主视图,图7(A)是说明上框架和托架的安装的图,图7(B)是沿着图7(A)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参照图6(A)及图6(B),右侧框架7具有上部凸缘71和下部凸缘72。左侧框架8具有上部凸缘81和下部凸缘82。下框架9具有右凸缘9a和左凸缘9b。下框架9的右凸缘9a与右侧框架7的下部凸缘72例如通过激光焊接固定。同样地,下框架9的左凸缘9b例如通过激光焊接或电弧焊接而与左侧框架8的下部凸缘82固定。上框架10具有右凸缘10a和左凸缘10b。上框架10具有向后方敞开的帽型的截面形状。矩形的平板构件那样的托架40以局部地连接上框架10的上下的凸缘的大致中央区域或中央区域附近的方式设置。由此,与不利用托架40的情况相比,提高了上框架10的刚性。上框架10的右凸缘10a例如通过激光焊接或电弧焊接而与右侧框架7的上部凸缘71固定。上框架10的左凸缘10b例如通过激光焊接或电弧焊接而与左侧框架8的上部凸缘81固定。
如图7(A)及图7(B)所示,上框架10具有上部凸缘10c和下部凸缘10d。在上框架10的后部的中央区域或中央区域附近接合有托架40。托架40的上部40c通过规定的2个焊接位置LP40c并例如通过激光焊接或电弧焊接而与上框架10的上部凸缘10c固定。另外,托架40的下部40d通过2个规定的焊接位置LP40d并例如通过激光焊接或电弧焊接而与上框架10的下部凸缘10d固定。
另外,能够将上框架10和托架40统称为上框架或上面板。在该情况下,具有向后方敞开的帽型的截面形状的上框架10也可以改称为框架。即,上框架包括具有向后方敞开的帽型的截面形状的框架10和托架40。
另外,虽然示出了设置1个托架40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上框架10的后方设置多个托架40。作为固定构件的托架40的外形形状并不限定于矩形形状,也可以采用三角形形状、梯形形状、圆形形状、椭圆形状、多边形形状等。另外,托架40并不限定于平板构件,也可以是波形板那样的板构件。
根据实施例2,在具有向后方敞开的帽型的截面形状的上框架10的后方的中央区域,在上框架10的上部凸缘10c与下部凸缘10d之间,托架40被固定。由此,以上框架10的上部凸缘10c与下部凸缘10d之间的距离不会变化的方式起作用,因此提高了靠背框架6的扭转刚性。例如与使用了未设置托架40的帽型截面形状的上框架的靠背框架相比,使用了设置有托架40的上框架10的靠背框架6的位移量例如能够减少约40%。
因此,即使使右侧框架7、左侧框架8及下框架9小型化或薄型化,也能够将靠背框架6的扭转刚性维持成高刚性。因此,能够减轻靠背框架6的重量。另外,能够降低靠背框架6的制造成本。
另外,由于使右侧框架7及左侧框架8小型化,例如在前后方向上能够变细,因此能够使座椅靠背3的厚度变薄。由此,在将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1用作驾驶座或副驾驶座的情况下,能够将车辆用座椅1的后侧的空间扩大例如10mm左右。
以上,基于实施例对由本发明的发明人做出的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当然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中,
具有座垫和座椅靠背,
所述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框架包括右侧框架、左侧框架、下框架和上框架,
所述上框架包括:
向下方敞开的U字型的截面形状的第一上框架;及
向下方敞开的U字型的截面形状的第二上框架,
通过使所述第一上框架及所述第二上框架上下重合而构成封闭截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右侧框架及所述左侧框架分别具有包括开口部在内的上部凸缘,
所述第一上框架具有右凸缘和左凸缘,
所述第一上框架的所述右凸缘插入所述右侧框架的所述开口部,
所述第一上框架的所述左凸缘插入所述左侧框架的所述开口部,
所述第二上框架具有包括开口部在内的右凸缘和包括开口部在内的左凸缘,
所述右侧框架的所述上部凸缘插入所述第二上框架的所述右凸缘的所述开口部,
所述左侧框架的所述上部凸缘插入所述第二上框架的所述左凸缘的所述开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第一上框架与所述第二上框架的接合、以及所述第一上框架、所述第二上框架、所述右侧框架及所述左侧框架的接合通过激光焊接而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下框架与所述右侧框架及所述左侧框架的接合通过激光焊接而接合。
5.一种车辆用座椅,其中,
包括座垫和座椅靠背,
所述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框架包括右侧框架、左侧框架、下框架和上框架,
所述上框架包括:
向后方敞开的帽型截面的框架;及
与所述框架的后部的中央区域接合的固定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框架与所述固定构件的接合通过焊接而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上框架与所述右侧框架及所述左侧框架的接合通过焊接而接合。
CN201910263542.0A 2018-06-07 2019-04-03 车辆用座椅 Active CN1105767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9649A JP7062526B2 (ja) 2018-06-07 2018-06-07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8-109649 2018-06-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6777A true CN110576777A (zh) 2019-12-17
CN110576777B CN110576777B (zh) 2022-02-11

Family

ID=68765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63542.0A Active CN110576777B (zh) 2018-06-07 2019-04-03 车辆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81478B2 (zh)
JP (1) JP7062526B2 (zh)
CN (1) CN1105767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082511A (ja) 2019-11-20 2021-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気化学素子
JP7398283B2 (ja) 2020-01-09 2023-12-14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JP7258784B2 (ja) * 2020-01-09 2023-04-17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シートフレー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シートフレー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69415A1 (en) * 2011-09-21 2013-03-21 Nhk Spring Co., Ltd. Vehicle seat
CN104340101A (zh) * 2013-07-24 2015-02-11 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 运载工具座椅、特别是客车的乘客座椅
CN104890552A (zh) * 2014-03-04 2015-09-0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饰板和泡沫总成
US20170341553A1 (en) * 2016-05-25 2017-11-30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Back frame structure of vehicle seat
WO2018139385A1 (ja) * 2017-01-24 2018-08-0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14987A (ja) * 1995-02-13 1996-08-27 Ikeda Bussan Co Ltd 座席のフレーム構造
EP1613193B1 (en) * 2003-03-31 2010-08-18 TS Tech Co., Ltd. Seat back frame for vehicle seat
US9616791B2 (en) * 2011-05-18 2017-04-1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eat configuration member and vehicle seat employing the seat configuration member
JP6060823B2 (ja) * 2013-06-20 2017-01-1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フレーム構造及びシートフレーム
JP6189099B2 (ja) * 2013-06-20 2017-08-3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169461B2 (ja) * 2013-09-30 2017-07-2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フレーム
JP6189269B2 (ja) * 2013-09-30 2017-08-3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のヘッドレスト支持構造
JP6162015B2 (ja) 2013-09-30 2017-07-1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フレーム
JP6442349B2 (ja) * 2014-04-25 2018-12-1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7077801A (ja) 2015-10-21 2017-04-27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JP6696347B2 (ja) * 2016-08-05 2020-05-2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708081B2 (ja) * 2016-09-23 2020-06-1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用バックフレーム
US10195969B2 (en) * 2016-12-28 2019-02-05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with energy absorbing impact pad
JP2018199384A (ja) * 2017-05-26 2018-12-2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フレー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69415A1 (en) * 2011-09-21 2013-03-21 Nhk Spring Co., Ltd. Vehicle seat
CN104340101A (zh) * 2013-07-24 2015-02-11 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 运载工具座椅、特别是客车的乘客座椅
CN104890552A (zh) * 2014-03-04 2015-09-0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饰板和泡沫总成
US20170341553A1 (en) * 2016-05-25 2017-11-30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Back frame structure of vehicle seat
WO2018139385A1 (ja) * 2017-01-24 2018-08-0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62526B2 (ja) 2022-05-06
US10981478B2 (en) 2021-04-20
JP2019209912A (ja) 2019-12-12
US20190375322A1 (en) 2019-12-12
CN110576777B (zh) 2022-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76777B (zh) 车辆用座椅
US9108547B2 (en) Vehicle seat
JP600516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WO2014167639A1 (ja) シート用フレーム
CN111434569B (zh) 车体下部构造
JP2012030632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2218665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バックフレーム
JP621217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フレーム
JP2018099988A (ja) 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構造
JP2015074390A (ja) 車両用リヤシートのフレーム構造
JP658333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361701B2 (ja) 自動車のシート支持構造
JP676411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1954609A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JP696319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7257003B1 (ja) 車両のキャブ後部構造
JP7078657B2 (ja)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6864015B2 (ja) チャイルドアンカ取付構造
JP732165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9081547A (ja) シートフレーム
JP648377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フレーム
JP2020196448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フレーム
JP6558225B2 (ja) 乗物用シートフレーム
JP2021107219A (ja) シートフレーム
JP5233382B2 (ja) 車体下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