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52824B - 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 - Google Patents

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52824B
CN110552824B CN201910414056.4A CN201910414056A CN110552824B CN 110552824 B CN110552824 B CN 110552824B CN 201910414056 A CN201910414056 A CN 201910414056A CN 110552824 B CN110552824 B CN 1105528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ake
disposed
engine
temperature sensor
intak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140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52824A (zh
Inventor
佐野贵裕
宇津木克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552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28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528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28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9/00Controlling engines by throttling air or fuel-and-air induction conduits or exhaust conduits
    • F02D9/08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 F02D9/10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having pivotally-mounted flaps
    • F02D9/1035Details of the valve housing
    • F02D9/105Details of the valve housing having a throttle position sens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006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osition of elements of the air intake system in direction of the air intake flow, i.e. between ambient air inlet and supply 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091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intake ducts: shapes; connections; arrangements
    • F02M35/10111Substantially V-, C- or U-shaped ducts in direction of the flow pa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373Sensors for intake systems
    • F02M35/1038Sensors for intake systems for temperature or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6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in vehicles
    • F02M35/162Motorcycles; All-terrain vehicles, e.g. quads, snowmobiles; Small vehicles, e.g. forkli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能够紧凑地配置进气温度传感器,并且,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发动机的进气的温度。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具备: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于车体框架(12);节气门体(82),其被设置在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的上方;空气滤清器(81),其被配置在节气门体(82)的后方;连接管(83),其将空气滤清器(81)连接于节气门体(82);以及进气温度传感器(85),其检测进气的温度,其中,进气温度传感器(85)被配置于连接管(83)。

Description

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具备单元摆动型发动机的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中,已知将进气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空气滤清器,所述空气滤清器被配置在节气门体的后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808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中,较多地配置有传感器等部件,部件的配置自由度上存在限制。因此,优选的是,能够紧凑地配置进气温度传感器。此外,为了高精度地检测发动机的进气的温度,优选的是,进气温度传感器被配置在离发动机近的位置上。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中,能够紧凑地配置进气温度传感器,并且,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发动机的进气的温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该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具备:单元摆动型的发动机13,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于车体框架12;节气门体82,其被设置在所述发动机13的上方;空气滤清器81,其被配置在所述节气门体82的后方;连接管83,其将所述空气滤清器81连接于所述节气门体82;以及进气温度传感器85,其检测进气的温度,所述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85被配置于所述连接管83。
此外,也可以这样:在上述发明中,所述连接管83弯曲,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85被配置在所述连接管83的弯曲部83a的外周83c侧。
此外,也可以这样:在上述发明中,在俯视观察时,所述空气滤清器81的通气软管97和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85被分开配置在所述连接管83的左右。
并且,也可以这样:在上述发明中,谐振器84被连接于所述连接管83,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85在进气流中被设置在比所述谐振器84靠下游侧的位置。
此外,也可以这样:在上述发明中,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85和所述谐振器84从上方侧斜着被插入到所述连接管83中。
此外,也可以这样:在上述发明中,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85相对于所述空气滤清器81被配置在车宽方向内侧,所述空气滤清器81相对于车宽的中央被偏置地配置在车宽方向外侧,并且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85被配置在收纳箱27与所述发动机13之间,所述收纳箱27被配置在所述发动机13的上方。
此外,也可以这样:在上述发明中,所述鞍乘型车辆具备:马达109,其辅助所述发动机13的驱动力;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其检测所述节气门体82的节气门开度;以及进气压力传感器87,其检测进气压力,根据所述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的检测值驱动所述马达109,在所述节气门体82设置有多个所述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87被配置于将所述节气门体82与所述发动机13连接起来的进气管46I。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该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具备:单元摆动型的发动机,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于车体框架;节气门体,其被设置在发动机的上方;空气滤清器,其被配置在节气门体的后方;连接管,其将空气滤清器连接于节气门体;以及进气温度传感器,其检测进气的温度,进气温度传感器被配置于连接管。
根据该结构,由于进气温度传感器被设置于将空气滤清器与节气门体连接起来的连接管,因此,能够紧凑地配置进气温度传感器。此外,由于连接管在进气流中比空气滤清器靠近发动机,因此,能够通过进气温度传感器高精度地检测出在连接管中流动的进气的温度。
此外,也可以这样:在上述发明中,连接管弯曲,进气温度传感器被配置在连接管的弯曲部的外周侧。根据该结构,进气由于离心力而多在弯曲部的外周侧流动,因此,通过将进气温度传感器配置在弯曲部的外周侧,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进气的温度。
此外,也可以这样:在上述发明中,在俯视观察时,空气滤清器的通气软管和进气温度传感器被分开配置在连接管的左右。根据该结构,能够将通气软管和进气温度传感器分在连接管的左右而紧凑地配置。
并且,也可以这样:在上述发明中,谐振器被连接于连接管,进气温度传感器在进气流中被设置在比谐振器靠下游侧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配置谐振器而减少进气声,并且能够在谐振器的下游侧将进气温度传感器配置在离发动机近的位置上,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进气的温度。
此外,也可以这样:在上述发明中,进气温度传感器和谐振器从上方侧斜着被插入到连接管中。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冷凝水积存到进气温度传感器和谐振器内。
此外,也可以这样:在上述发明中,进气温度传感器相对于空气滤清器被配置在车宽方向内侧,所述空气滤清器相对于车宽的中央被偏置地配置在车宽方向外侧,并且进气温度传感器被配置在收纳箱与发动机之间,所述收纳箱被配置在发动机的上方。根据该结构,能够将进气温度传感器相对于空气滤清器紧凑地配置在车宽方向内侧、并且在收纳箱与发动机之间。
此外,也可以这样:在上述发明中,鞍乘型车辆具备:马达,其辅助发动机的驱动力;节气门开度传感器,其检测节气门体的节气门开度;以及进气压力传感器,其检测进气压力,根据节气门开度传感器的检测值驱动马达,在节气门体设置有多个节气门开度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被配置于将节气门体与发动机连接起来的进气管。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节气门体设置有多个节气门开度传感器,因此,即使在例如一个节气门开度传感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与其它节气门开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之差进行故障判断。此外,即使在将多个节气门开度传感器设置于节气门体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进气压力传感器和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分开地紧凑地配置于进气管和连接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单元摆动式发动机的右侧视图。
图3是从左前方侧观察单元摆动式发动机的立体图。
图4是单元摆动式发动机的剖视图。
图5是从上方侧观察单元摆动式发动机的俯视图。
图6是从上方侧观察单元摆动式发动机的俯视图。
图7是图5中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图5中的VIII-VIII剖视图。
图9是示出单元摆动式发动机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机动二轮车(鞍乘型车辆);
12:车体框架;
13:单元摆动式发动机(发动机);
27:收纳箱;
46I:进气管部(进气管);
81:空气滤清器;
82:节气门体;
83:连接管;
83a:弯曲部;
83c:外周面(外周);
84:谐振器;
85:进气温度传感器;
86a:节气门开度传感器;
86b:节气门开度传感器;
87:进气压力传感器;
97:通气软管;
109: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则前后左右和上下这样的方向的记载与相对于车体的方向相同。此外,各图所示的标号FR表示车体前方,标号UP表示车体上方,标号RH表示车体右方。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另外,在图1中,设置成左右一对的结构仅图示出左侧的结构。
机动二轮车1是具有供落座于座位10上的骑乘者放脚的低底踏板11的踏板车型的鞍乘型车辆。机动二轮车1在车体框架12的前方具有前轮2,作为驱动轮的后轮3被轴支承于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发动机),所述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被配置在车辆后部。
机动二轮车1具备被轴支承于车体框架12的前端部的前叉14,前轮2被轴支承于前叉14的下端部。供骑乘者进行转向的车把15被安装在前叉14的上端。
机动二轮车1具备车体罩16,所述车体罩16覆盖车体框架12等车体。
车体框架12具备:前立管17,其被设置在前端;下降框架18,其从前立管17向后下方延伸;左右一对底架19、19,它们从下降框架18的下端向后方大致水平地延伸;以及左右一对座位框架20、20,它们从底架19、19的后端向后上方延伸。
底架19、19和座位框架20、20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管状。
各座位框架20具备:立起部21,其从各底架19的后端向后上方延伸;以及后方延伸部22,其从立起部21的上端延伸到车体框架12的后端。后方延伸部22以比立起部21缓的倾斜度向后上方延伸。
车体框架12具备:横向构件23,其在车宽方向上连接底架19、19的后端部;上部横向构件24,其在车宽方向上连接立起部21、21的上部;以及左右一对支承框架25、25,它们从立起部21、21向后方延伸。
此外,车体框架12具备左右一对发动机托架26、26,所述发动机托架26、26从座位框架20、20的立起部21向后方突出。
在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的上方,在左右座位框架20、20之间设置有可收纳头盔等物品的收纳箱27。座位10被支承在收纳箱27的上表面,将收纳箱27的上表面的开口覆盖成可开闭。
车体罩16具备:上罩30,其覆盖车把15的周边部;前罩31,其从前方和侧方覆盖前立管17和下降框架18;以及护腿罩32,其从后方与前罩31相合而覆盖前立管17和下降框架18。
此外,车体罩16具备:底罩33,其从下方覆盖底架19、19;踏板11,其从上方覆盖底架19、19;左右一对侧罩34,它们在座位10的下方从侧方覆盖座位框架20、20和收纳箱27;以及中心下罩35,其在座位10的下方从前方覆盖收纳箱27和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
此外,机动二轮车1具备从上方覆盖前轮2的前挡泥板36。
在座位框架20、20与后轮3之间设置有内挡泥板37,所述内挡泥板37从上方覆盖后轮3的前部。
燃料箱38在横向构件23的前方被配置在左右底架19、19之间,并被踏板11和底罩33覆盖。
图2是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的右侧视图。图3是从左前方侧观察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的立体图。
参照图1~图3,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是驱动源即发动机主体40与支承后轮3的臂部41一体化的单元摆动型的发动机。
后轮3被轴支承于臂部41的后端部的后轮车轴3a。
发动机主体40具备:曲轴箱43,其容纳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曲轴42;以及气缸部44,其从曲轴箱43向前方延伸。
气缸部44从曲轴箱43侧起顺次地具备气缸45、气缸盖46和盖罩47。
发动机主体40是气缸部44的气缸轴线44a大致水平地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水平发动机。具体而言,气缸部44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稍稍向前上方朝车辆前方大致水平地延伸。
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经设置于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的上方的连杆机构48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于车体框架12。
连杆机构48具备:摆动轴48a,其与曲轴箱43的上部连结;左右一对车体侧摆动轴48b、48b,它们与座位框架20、20的发动机托架26、26连结;以及连杆部件48c,其将摆动轴48a与车体侧摆动轴48b、48b连接起来。换言之,在曲轴箱43的比气缸部44的气缸轴线44a靠上方的上部设置有摆动轴48a,摆动轴48a与车体侧摆动轴48b、48b通过连杆部件48c被连结,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于车体框架12。
摆动轴48a和车体侧摆动轴48b是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水平的轴。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能够以摆动轴48a和车体侧摆动轴48b、48b为中心摆动。
在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的后端部与座位框架20、20的后部之间架设有后悬架29(图1)。
使机动二轮车1以直立状态驻车的中央立柱28被安装于曲轴箱43的后部的下面部。
机动二轮车1具备对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等机动二轮车1的各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39(图1)。
图4是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的剖视图。
曲轴箱43具备与曲轴42垂直的支承壁51和支承壁52,曲轴42经轴承被支承于支承壁51和支承壁52。在支承壁51与支承壁52之间形成有曲轴室53。
在气缸45内往复的活塞54通过连杆55在曲轴室53中与曲轴42连结。
曲轴箱43在曲轴室53的左右一侧(右侧)侧方具备发电机室56。
在曲轴42的延伸到发电机室56内的一端,设置有通过曲轴42的旋转进行发电的发电机58。发电机58是与曲轴42一体地旋转而进行发电的AC(交流)发电机。在发电机58的外侧面设置有送风风扇59。送风风扇59的周围被风扇罩57覆盖。
在送风风扇59的外侧方设置有供发动机主体40的冷却水通过的散热器60。散热器60被固定于发电机室56的外侧面部。散热器60被具备通气口61a的散热器罩61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
散热器60与发动机主体40通过一对散热器软管60a、60b被连接。
在气缸盖46设置有对未图示的进气门和排气门进行驱动的气门传动装置63。气门传动装置63具备:凸轮轴64,其与曲轴42平行地配置;以及进气门和排气门,它们通过凸轮轴64驱动。盖罩47覆盖气门传动装置63。
凸轮轴64经将凸轮轴64与曲轴42连接起来的凸轮链65,通过曲轴42驱动。
气缸部44具备供凸轮链65穿过的凸轮链室66。凸轮链室66跨曲轴箱43、气缸45和气缸盖46而设置,在气缸部44的轴向上延伸。凸轮链室66在车宽方向上位于曲轴室53与发电机室56之间,并被设置于气缸部44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上的侧壁部67R、67L中的一侧(右侧)的侧壁部67R。
火花塞68在另一侧(左侧)的侧壁部67L侧被设置于气缸盖46。
曲轴箱43一体地具备从与发电机室56侧相反的一侧的侧面部向后方延伸的传动箱部70。传动箱部70从曲轴室53的侧方的部分延伸到后轮3的左侧方。
传动箱部70形成为车宽方向上的外侧面敞开的箱状,利用传动箱罩71使该敞开部被关闭。
通过将传动箱罩71固定于传动箱部70,从而构成上述的臂部41。
此外,在曲轴箱43的车宽方向上的一侧(右侧)的后部固定有向后方延伸的辅助臂72。
后轮车轴3a的两端部被臂部41的后端部和辅助臂72的后端部支承,后轮3被配置在臂部41与辅助臂72之间。
在中空的臂部41内设置有带式无级变速器73、离心式的离合机构74和由多个齿轮构成的减速机构75。
曲轴42的驱动力经轮带式无级变速器73、离合机构74和减速机构75被传递至后轮3。
如图2所示,发动机主体40的排气管77从气缸盖46的下表面46a被引出,并通过车宽方向上的一侧(右侧)而向后方延伸,并延伸到后轮3的侧方。
排气管77在后端部具备消音部77a,所述消音部77a减少排气声。消音部77a被排列配置在后轮3的侧方,并相对于后轮3位于车宽方向上的一侧(右侧)。即,消音部77a相对于位于机动二轮车1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心线C(图6)上的后轮3被配置在车宽方向上的一侧,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的臂部41相对于后轮3被配置于车宽方向上的另一侧(左侧)。
发动机主体40具备从气缸盖46的上表面46b向后上方延伸的进气管部46I(进气管)。
如图3所示,机动二轮车1具备经进气管部46I将外部空气提供至气缸盖46的进气口的进气装置80。
进气装置80具备:空气滤清器81;节气门体82,其与气缸盖46的进气管部46I连接;连接管83,其将空气滤清器81与节气门体82连接起来;以及谐振器84,其使进气声降低。
如图3所示,在连接管83设置有检测进气的温度的进气温度传感器85。
在节气门体82设置有多个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所述多个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检测节气门体82的节气门101(图7)的开度。
在进气管部46I设置有检测进气的压力的进气压力传感器87。
在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通过连杆机构48进行摆动时,发动机主体40、排气管77、进气装置80和散热器60等一体地摆动。
在进气管部46I设置有向进气管部46I内喷射燃料的燃料供给装置88。燃料供给装置88从上方被插入并固定于进气管部46I的前端部的上表面。
图5和图6是从上方侧观察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的俯视图。在图6中,未图示车体框架12。
参照图2、图3、图5和图6,连杆机构48的连杆部件48c具备:第一枢轴部90、90,其经车体侧摆动轴48b、48b被支承于发动机托架26、26;杆状的左右连结部91,其将第一枢轴部90、90的后部在车宽方向上连结起来;以及第二枢轴部92(图2),其从左右连结部91向下方延伸而被轴支承于摆动轴48a。
左右连结部91以随着从左右的第一枢轴部90、90去往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而位于下方的方式弯曲,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位于最下方。第二枢轴部92被设置在左右连结部91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
被贯穿插入到第二枢轴部92的摆动轴48a(图2)通过被设置于曲轴箱43的前端部的上部的摆动轴连结部43d与曲轴箱43连结。
摆动轴48a在从图2中的侧面观察时位于车体侧摆动轴48b、48b的后下方,并在车宽方向上位于左右的车体侧摆动轴48b、48b之间。
参照图1、图3、图5和图6,空气滤清器81被配置在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的臂部41的上方,并被支承于臂部41。空气滤清器81被配置在节气门体82的后方,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空气滤清器81从车宽方向外侧与后轮3的前部上部重叠。即,空气滤清器81被配置在后轮3的侧方,并相对于机动二轮车1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心线C向车宽方向偏置地设置。
空气滤清器81是沿着臂部41向前后延伸的箱状。
空气滤清器81具备:箱状的壳95,其车宽方向上的外侧面开口;以及盖96,其堵塞壳95的外侧面的开口。在空气滤清器81的内部设置有空气滤网(未图示)。空气滤清器81的内部被划分成上述空气滤网的上游侧的脏侧和上述空气滤网的下游侧的净侧。
在空气滤清器81的前表面设置有供连接管83连接的连接口81a。
从空气滤清器81的进气口(未图示)取入的外部空气通过上述空气滤网被净化,并穿过连接管83、节气门体82和进气管部46I而流入到气缸盖46内。
空气滤清器81通过从空气滤清器81向前方延伸的通气软管97而与发动机主体40的气缸部44连接。通气软管97与气缸部44的盖罩47连接,并使发动机主体40的内部与空气滤清器81的内部连通。
通过燃烧而在发动机主体40处产生的漏气经由通气软管97流到空气滤清器81的净侧,并穿过连接管83和节气门体82而回到气缸盖46并被燃烧。
图7是图5中的VII-VII剖视图。在图7中,收纳箱27也被图示。
参照图3和图5~图7,节气门体82被配置在空气滤清器81的前方且气缸盖46的进气管部46I的后方。
节气门体82在车宽方向上被配置在机动二轮车1的中央部,并相对于空气滤清器81被配置在车宽方向内侧。节气门体82的一部分与车宽方向上的中心线C重叠,但相对于中心线C向空气滤清器81侧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偏置地配置。
此外,节气门体82在上下方向上被配置在曲轴箱43的上表面43a的前部与收纳箱27的底面27a的后部之间。
具体而言,节气门体82被配置在连杆部件48c的左右连结部91的左右的中央部的上方、并且连杆部件48c的左右的第一枢轴部90、90之间。即,左右连结部91在节气门体82与曲轴箱43的上表面43a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
节气门体82具备:筒部100;节气门101,其被配置在筒部100内;以及带轮102,其与节气门101连接。
节气门体82以筒部100的轴线100a指向前后方向的方向配置。节气门体82的筒部100的前端部与进气管部46I的后端部连接。
节气门101被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101a支承成转动自如,并将筒部100的内侧的进气通路打开/关闭。
带轮102被配置在筒部100的侧方,并被固定于转动轴101a的轴端。从车把15的油门操作部延伸的节气门缆线103(图5)与带轮102连接。通过节气门缆线103使带轮102转动,从而操作节气门101的开度。带轮102由安装于节气门体82的带轮罩104覆盖。
带轮罩104支承通气软管97的中途部。
具体而言,带轮102被配置在筒部100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面(一侧面)。
在筒部100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面(另一侧面)设置有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在本实施方式中,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前后排列地被配置在筒部100的内侧面,但节气门开度传感器也可以例如在筒部100的内侧面沿转动轴101a的轴向重叠地设置多个。
图8是图5中的VIII-VIII剖视图。
参照图3和图5至图8,连接管83从空气滤清器81的前表面的连接口81a向前方且车宽方向内侧斜着延伸而与节气门体82的筒部100的后端连接。
连接管83相对于车宽方向上的中心线C向空气滤清器81侧偏置地配置于车宽方向外侧。
连接管83在上下方向上被配置在曲轴箱43的上表面43a与收纳箱27的底面27a的后部之间。
在连接管83与曲轴箱43的上表面43a的后部之间设置有从上方覆盖曲轴箱43的上表面43a的后部的罩105。
具体而言,空气滤清器81的前表面的连接口81a被设置在以俯视观察时面向前方且车宽方向内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上,连接管83从连接口81a向前方且车宽方向内侧延伸。
连接管83以从空气滤清器81的前表面的连接口81a顺畅地连接到节气门体82的后端的方式整体呈圆弧状弯曲。即,连接管83在全长的范围构成弯曲部83a。弯曲部83a以俯视观察时从空气滤清器81向车宽方向上的内侧凸起的方式整体弯曲。
连接管83的弯曲部83a的内周面83b是俯视观察时的连接管83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侧面。
连接管83的弯曲部83a的外周面83c是俯视观察时的连接管83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侧面。在俯视观察时,外周面83c的曲率小于内周面83b的曲率。
谐振器84与连接管83的后部连接。
谐振器84具备中空的箱状部84a和从箱状部84a向外侧突出的管状的连接部84b。在俯视观察时,箱状部84a为大致矩形。
连接部84b从外侧被插入到连接管83的外周面83c的后部,从而谐振器84被固定于外周面83c。
具体而言,在谐振器84中,在俯视观察时,连接部84b相对于外周面83c从后方且侧方侧沿外周面83c的径向被插入。此外,如图8所示,连接部84b从上方且侧方斜着被插入到外周面83c的上部。
谐振器84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内挡泥板37与节气门体82之间。谐振器84在车宽方向上位于连接管83与散热器60之间。谐振器84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曲轴箱43的上表面43a与收纳箱27的底面27a之间。
箱状部84a的内部空间通过连接部84b与连接管83的内部连通,在连接管83中流动的进气能够进出于谐振器84内。谐振器84通过共鸣作用减少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的进气声。
进气温度传感器85与连接管83的前部连接,在进气流中被配置在比谐振器84靠下游侧的位置。
进气温度传感器85形成为杆状,在轴向上的一端部具备对进气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检测部85a,在轴向上的另一端部具备端子部85b。检测部85a检测出的信息通过从端子部85b延伸出的线束85c被输出至控制部39。
检测部85a从外侧被插入到连接管83的外周面83c的前部,从而进气温度传感器85被固定于外周面83c。检测部85a位于连接管83的内侧,端子部85b露出到连接管83的外侧。
由于连接管83弯曲,因此,在离心力的影响下,在连接管83内多在外周面83c侧流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进气温度传感器85被设置于外周面83c,进气多流向检测部85a的周围,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进气的温度。
在俯视观察时,进气温度传感器85相对于外周面83c从后方且侧方侧沿外周面83c的径向被插入。此外,如图8所示,进气温度传感器85从上方且侧方斜着被插入到外周面83c的上部。
具体而言,进气温度传感器85被配置成在俯视观察时进气温度传感器85的轴线85d(图6)与连接管83的中心线83d(图6)成锐角交叉的方向。由此,可抑制进气流在检测部85a的周围紊乱,因此,能够通过检测部85a高效率地检测出进气的温度。
进气温度传感器85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谐振器84与节气门体82之间。进气温度传感器85在车宽方向上位于连接管83与散热器60之间。进气温度传感器85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曲轴箱43的上表面43a与收纳箱27的底面27a之间。
谐振器84和进气温度传感器85位于比连杆部件48c的左右连结部91靠后方的位置。
通气软管97相对于连接管83被配置在左右的一侧方,谐振器84和进气温度传感器85相对于连接管83被配置在左右的另一侧方。即,通气软管97与谐振器84和进气温度传感器85相对于连接管83被分开配置在左右。因此,能够紧凑地配置通气软管97、谐振器84和进气温度传感器85。
此外,与进气温度传感器85同样地,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相对于连接管83被配置在左右的另一侧方。
进气压力传感器87被配置在进气管部46I的上方,并被安装于进气管部46I。在俯视观察时,进气压力传感器87被配置在与气缸盖46重叠的位置上,并位于比节气门体82靠前方的位置。进气压力传感器87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气缸盖46与收纳箱27的底面27a之间。
图9是示出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控制部39是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
控制部39具备未图示的运算部和存储部。上述运算部是CPU(中央处理器)等处理器。存储部是快闪ROM(只读存储器)和E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对运算部所执行的程序和通过运算部处理的数据等进行存储。控制部39通过执行存储部存储的程序,从而对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进行控制。
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进气压力传感器87和进气温度传感器85与控制部39连接。
此外,燃料供给装置88和马达109与控制部39连接。
控制部39具备马达控制部110和燃料控制部111的功能。控制部39具有的这些功能部是通过上述运算部执行程序并通过软件与硬件的协作而形成的。
燃料控制部111根据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进气压力传感器87和进气温度传感器85的检测值确定燃料供给装置88的燃料喷射量。
此外,马达控制部110根据从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得到的节气门101的开度而驱动马达109。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彼此独立地检测节气门101的开度。
这里,马达109是被设置在曲轴42上的发电机58(图4)。具体而言,发电机58是通过曲轴42的旋转进行发电的发电机,并且也作为赋予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驱动力的马达109发挥作用。
马达109作为使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起动的起动马达发挥作用,并且,在机动二轮车1行驶时,利用来自未图示的电池的电力,产生对后轮3进行驱动的驱动力,作为对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的驱动力进行辅助的马达发挥作用。
具体而言,从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得到的节气门101的开度越大,控制部39越增大马达109所产生的辅助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9根据两个系统的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的检测值驱动马达109,并辅助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因此,即使在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中的一方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与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中的另一方的检测值之差进行故障判断。
此外,若将两个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配置于节气门体82,则由于配置空间的限制而难以将其它传感器设置在节气门体82的周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节气门体82的前方的进气管部46I设置有进气压力传感器87,在节气门体82的后方的连接管83设置有进气温度传感器85。这样,通过将进气压力传感器87和进气温度传感器85分开配置在节气门体82的前后,从而能够紧凑地配置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进气压力传感器87和进气温度传感器85。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机动二轮车1的进气结构具备: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于车体框架12;节气门体82,其被设置在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的上方;空气滤清器81,其被配置在节气门体82的后方;连接管83,其将空气滤清器81连接于节气门体82;以及进气温度传感器85,其检测进气的温度,进气温度传感器85被配置于连接管83。
根据该结构,由于进气温度传感器85被设置于将空气滤清器81与节气门体82连接起来的连接管83,因此,能够紧凑地配置进气温度传感器85。此外,由于连接管83在进气流中比空气滤清器81靠近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因此,能够通过进气温度传感器85高精度地检测出在连接管83中流动的进气的温度。
此外,连接管83弯曲,进气温度传感器85被配置在连接管83的弯曲部83a的外周面83c侧。根据该结构,进气由于离心力而多在弯曲部83a的外周面83c侧流动,因此,通过将进气温度传感器85配置在外周面83c,从而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进气的温度。
此外,在俯视观察时,空气滤清器81的通气软管97和进气温度传感器85被分开配置在连接管83的左右。根据该结构,能够将通气软管97和进气温度传感器85分在连接管83的左右而紧凑地配置。
并且,谐振器84被连接于连接管83,进气温度传感器85在进气流中被设置在比谐振器84靠下游侧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配置谐振器84而减少进气声,并且能够在谐振器84的下游将进气温度传感器85配置在离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近的位置上,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进气的温度。
此外,进气温度传感器85和谐振器84从上方侧斜着被插入到连接管83中。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冷凝水积存到进气温度传感器和谐振器内。
此外,进气温度传感器85相对于空气滤清器81被配置在车宽方向内侧,所述空气滤清器81相对于车宽的中央被偏置地配置在车宽方向外侧,并且进气温度传感器85被配置在收纳箱27与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之间,所述收纳箱27被配置在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的上方。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进气温度传感器85相对于空气滤清器81紧凑地配置在车宽方向内侧、并且在收纳箱27与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之间。
此外,也可以这样:机动二轮车1具备:马达109,其辅助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的驱动力;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其检测节气门体82的节气门开度;以及进气压力传感器87,其检测进气压力,根据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的检测值驱动马达109,在节气门体82设置有多个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进气压力传感器87被配置于将节气门体82与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连接起来的进气管部46I。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节气门体82设置有多个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因此,即使在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中的一方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与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中的另一方的检测值之差进行故障判断。此外,即使在将多个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设置于节气门体82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进气压力传感器87和进气温度传感器85分开地紧凑地配置于进气管部46I和连接管83。
[变形例]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在变形例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而省略说明。
如图10所示,在变形例中,进气温度传感器185被设置于空气滤清器81。这里,进气温度传感器185被设置于空气滤清器81的前面部。进气温度传感器185在比连接管83和通气软管97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与车宽方向上的中心线C大致平行且从车辆侧面观察时大致水平地向前方延伸。进气温度传感器185是与进气温度传感器85同样的传感器。
根据变形例,通过将进气压力传感器87与进气温度传感器185分开配置在节气门体82的前后,从而能够紧凑地配置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进气压力传感器87和进气温度传感器185。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示出了应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鞍乘型车辆而列举机动二轮车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本发明可应用于具备两个前轮或后轮的三轮鞍乘型车辆以及具备四个以上轮子的鞍乘型车辆。

Claims (6)

1.一种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该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具备:
单元摆动型的发动机(13),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于车体框架(12);
节气门体(82),其被设置在所述发动机(13)的上方;
空气滤清器(81),其被配置在所述节气门体(82)的后方;
连接管(83),其将所述空气滤清器(81)连接于所述节气门体(82);以及
进气温度传感器(85),其检测进气的温度,
所述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13)借助设置于所述发动机(13)的上方的连杆机构(48)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车体框架(12),
所述连杆机构(48)具备:左右一对第一枢轴部(90),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与所述车体框架(12)连结;左右连结部(91),其将左右的所述第一枢轴部(90)在车宽方向上连结起来;以及第二枢轴部(92),其从所述左右连结部(91)向下方延伸而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与所述发动机(13)的上部连结,
所述节气门体(82)和所述连接管(83)被配置在所述左右连结部(91)的上方,所述左右连结部(91)在所述节气门体(82)与所述发动机(13)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
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85)被配置于所述连接管(83),
所述空气滤清器(81)相对于车宽方向的中心被偏置地配置在车宽方向外侧,
所述连接管(83)朝向相对于所述空气滤清器(81)配置于车宽方向的中心侧的所述节气门体(82)向前方且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并且以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凸起的方式弯曲,
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85)被配置在所述连接管(83)的弯曲部(83a)的弯曲的外周面(83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观察时,所述空气滤清器(81)的通气软管(97)和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85)被分开配置在所述连接管(83)的左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谐振器(84)被连接于所述连接管(83),
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85)在进气流中被设置在比所述谐振器(84)靠下游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85)和所述谐振器(84)从上方侧斜着被插入到所述连接管(83)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85)相对于所述空气滤清器(81)被配置在车宽方向内侧,并且所述进气温度传感器(85)被配置在收纳箱(27)与所述发动机(13)之间,所述收纳箱(27)被配置在所述发动机(13)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鞍乘型车辆具备:马达(109),其辅助所述发动机(13)的驱动力;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其检测所述节气门体(82)的节气门开度;以及进气压力传感器(87),其检测进气压力,
根据所述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的检测值驱动所述马达(109),
在所述节气门体(82)设置有多个所述节气门开度传感器(86a、86b),
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87)被配置于将所述节气门体(82)与所述发动机(13)连接起来的进气管(46I)。
CN201910414056.4A 2018-05-30 2019-05-17 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 Active CN1105528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3569 2018-05-30
JP2018103569A JP6727250B2 (ja) 2018-05-30 2018-05-30 鞍乗型車両の吸気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2824A CN110552824A (zh) 2019-12-10
CN110552824B true CN110552824B (zh) 2021-10-22

Family

ID=68736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14056.4A Active CN110552824B (zh) 2018-05-30 2019-05-17 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27250B2 (zh)
CN (1) CN1105528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94135B (zh) * 2022-01-05 2023-04-07 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发动机的进气结构
US20240167442A1 (en) * 2022-11-18 2024-05-23 Kawasaki Motors, Ltd. Vehicl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32122A (ja) * 1997-10-24 1999-05-18 Suzuki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吸気管構造
JP2001213373A (ja) * 2000-02-07 2001-08-07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2003074389A (ja) * 2001-09-03 2003-03-12 Honda Motor Co Ltd 吸気温センサの取り付け構造
CN1940260A (zh) * 2005-09-28 2007-04-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
JP2008230490A (ja) * 2007-03-22 2008-10-02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
CN102168633A (zh) * 2010-02-25 2011-08-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的进气温度传感器配置结构
CN104421070A (zh) * 2013-08-27 2015-03-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型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81969A (ja) * 1990-03-30 1991-12-12 Suzuki Motor Corp スロットルセンサの出力異常検出装置
JP2551615Y2 (ja) * 1991-06-28 1997-10-27 スズキ株式会社 吸気温センサの取付構造
JP2882228B2 (ja) * 1993-01-11 1999-04-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ベーパライザの調圧装置
JPH07208229A (ja) * 1993-12-30 1995-08-08 Suzuki Motor Corp エンジン用吸気温センサーの取付構造
JPH09268953A (ja) * 1996-03-29 1997-10-14 Suzuki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吸気構造
JPH09296760A (ja) * 1996-04-30 1997-11-18 Suzuki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吸気構造
JP3585232B2 (ja) * 1999-09-03 2004-11-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三輪車
KR100398246B1 (ko) * 2001-06-13 2003-09-1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엔진의 흡기온 반응식 가변 레조네이터
JP3741115B2 (ja) * 2003-07-31 2006-02-01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4531641B2 (ja) * 2005-06-23 2010-08-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
JP2010236519A (ja) * 2009-03-31 2010-10-21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
JP5519302B2 (ja) * 2010-01-19 2014-06-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5929414B2 (ja) * 2012-03-29 2016-06-08 マーレエレクトリックドライブズ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駆動車両用モータジェネレータ制御装置
JP2014194181A (ja) * 2013-03-29 2014-10-09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32122A (ja) * 1997-10-24 1999-05-18 Suzuki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吸気管構造
JP2001213373A (ja) * 2000-02-07 2001-08-07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2003074389A (ja) * 2001-09-03 2003-03-12 Honda Motor Co Ltd 吸気温センサの取り付け構造
CN1940260A (zh) * 2005-09-28 2007-04-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
JP2008230490A (ja) * 2007-03-22 2008-10-02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
CN102168633A (zh) * 2010-02-25 2011-08-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的进气温度传感器配置结构
CN104421070A (zh) * 2013-08-27 2015-03-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型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206955A (ja) 2019-12-05
CN110552824A (zh) 2019-12-10
JP6727250B2 (ja) 2020-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77222B2 (ja) 鞍乗型車両
JP7250074B2 (ja) 鞍乗型車両
US7044253B2 (en) Exhaust pipe structure of vehicle with low floor
JP5451287B2 (ja) 小型車両のシリンダヘッドカバー構造
CN110552824B (zh) 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
JP3154342U (ja) 自動二輪車
JP2007112155A (ja) 鞍乗り型車両
EP2332813B1 (en) Scooter type vehicle
CN110126949B (zh) 内燃机
CN110775182B (zh) 鞍乘型车辆
CN110126950B (zh) 鞍乘型车辆
CN110131027B (zh) 鞍乘型车辆
JP2020082823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吸気構造
WO2021065733A1 (ja) 鞍乗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JP2009024555A (ja) 内燃機関のブリーザ装置
JP2005219743A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6684870B2 (ja) 鞍乗型車両
JP4661858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
CN112512910B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CN110131023B (zh) 鞍乘型车辆
JP7422718B2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WO2023189504A1 (ja) 鞍乗型車両
CN112512909B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JP7267323B2 (ja) 鞍乗型車両
CN110131028B (zh) 鞍乘型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