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6071A -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06071A CN110506071A CN201880024923.7A CN201880024923A CN110506071A CN 110506071 A CN110506071 A CN 110506071A CN 201880024923 A CN201880024923 A CN 201880024923A CN 110506071 A CN110506071 A CN 1105060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propylene
- weight
- rgb
- parts
- based res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22—After-treatment of expandable particles; Forming foamed products
- C08J9/228—Forming foamed produc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061—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several polymeric compon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34—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4/3461—Making or treating expandable particl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4—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 C08J9/12—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by a physical blowing agent
- C08J9/122—Hydrogen, oxygen, CO2, nitrogen or noble gas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16—Making expandable particles
- C08J9/18—Making expandable particles by impregnating polymer particles with the blowing agen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22—After-treatment of expandable particles; Forming foamed products
- C08J9/228—Forming foamed products
- C08J9/232—Forming foamed products by sintering expandable particl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4—Carb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4—Acids; Salts thereof
- C08K3/26—Carbonates; Bicarbon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23/00—Use of polyalken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B29K2023/10—Polymers of propylene
- B29K2023/12—PP, i.e. polypropylen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3/00—Foams characterized by the expanding agent
- C08J2203/06—CO2, N2 or noble gas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3/00—Foams characterized by the expanding agent
- C08J2203/22—Expandable microspheres, e.g. Expance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5/00—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roperties
- C08J2205/04—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 pores
- C08J2205/044—Micropores, i.e. average diameter being between 0,1 micrometer and 0,1 millimet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J2323/12—Polypropen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17—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magnesium
- C08K2003/2224—Magnesium hydroxid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4—Acids; Salts thereof
- C08K3/26—Carbonates; Bicarbonates
- C08K2003/267—Magnesium carbonat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2003/343—Peroxyhydrates, peroxyacids or salts thereof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能够获得均匀且色相优异的灰色的模内发泡成型体。使对于聚丙烯系树脂添加炭黑和选自氢氧化镁、碳酸镁中的至少1种而得的聚丙烯系树脂颗粒和二氧化碳在密闭容器内分散于水系分散介质,加热、加压至聚丙烯系树脂颗粒的软化温度以上后,释放至比密闭容器的内压低的压力区域,由此制造均匀且色相优异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将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填充至模具内并进行加热成型而得到的模内发泡成型体具有模内发泡成型体的优点、即形状的任意性、轻量性、绝热性等特征。此外,若与使用相同的合成树脂发泡颗粒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相比,与使用聚苯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而得到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相比,耐化学品性、耐热性、压缩后的应变恢复率优异。此外,与使用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相比,尺寸精度、耐热性、压缩强度优异。
基于这些特征,使用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而得到的模内发泡成型体被用于绝热材料、缓冲包装材料、汽车内饰部件、汽车保险杠用芯材等各种用途。
这样的模内发泡成型体通常使用未添加颜料而表现出聚丙烯系树脂本身颜色的白色的模内发泡成型体、将作为颜料的炭黑等添加至树脂中的黑色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情况较多。随着近年来用途的扩大而开发了多种制品,从划痕或脏污不易显眼之类的功能性的观点、用于与现有制品加以区别的外观设计性的观点出发,灰色(灰色)而非白色、黑色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需要正在增加。作为获得灰色树脂发泡颗粒的方法,有时对白色的树脂使用少量的炭黑等黑色添加剂。但是,在这种方法中,仅少量添加炭黑等黑色的添加剂。因此,难以在树脂中均匀分散,即使是灰色也会如斑点花纹那样地在树脂发泡颗粒表面存在颜色不均,难以获得均匀且色相优异的灰色的树脂发泡颗粒。
专利文献1公开了通过添加少量炭黑而得到灰色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发明。该文献中公开的灰色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颗粒还包括存在颜色不均的颗粒,对于稳定地获得均匀且色相优异的灰色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颗粒而言并不充分。
专利文献2公开了获得添加有炭黑和金属盐水合物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发明。该文献公开了用于通过使用炭黑且配混廉价的阻燃剂而表现出阻燃性能的发明,但针对获得均匀且色相优异的灰色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颗粒没有任何记载。
专利文献3公开了获得添加有炭黑和硼酸金属盐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发明。该文献虽然提及了消除颜色不均的效果,但针对获得色相优异的灰色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没有任何记载。
专利文献4公开了获得添加有高级脂肪酸的镁盐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发明。该文献公开了用于获得气泡直径大且模内成型性优异的发泡颗粒的发明,但针对获得均匀且色相优异的灰色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颗粒没有任何记载。
专利文献5公开了获得添加有炭黑和脂肪酸盐的聚烯烃系树脂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发明。该文献公开了通过注射发泡成型而得到没有颜色不均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发明,针对获得色相优异的灰色的发泡颗粒没有任何记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3005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3594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26647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06-19246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9-0192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获得均匀且色相优异的灰色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通过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发泡剂,将含有炭黑且含有氢氧化镁和/或碳酸镁的聚丙烯系树脂颗粒进行发泡,从而惊讶地发现:能够获得色相优异的灰色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即,本发明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1]一种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
(i)使聚丙烯系树脂颗粒和二氧化碳在密闭容器内分散于水系分散介质,从而得到分散液的工序,所述聚丙烯系树脂颗粒中,相对于聚丙烯系树脂100重量份,包含1.0重量份以上且25重量份以下的炭黑、0.05重量份以上且1.0重量份以下的氢氧化镁和/或碳酸镁;
(ii)将上述分散液进行加热和加压的工序;
(iii)将分散液所含的聚丙烯系树脂颗粒释放至比密闭容器的内压低的压力区域的工序。
[2]一种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聚丙烯系树脂100重量份,包含1.0重量份以上且25重量份以下的炭黑、0.05重量份以上且1.0重量份以下的氢氧化镁和/或碳酸镁,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表面的颜色满足下述(a)、(b)和(c):
(a)将R、G、B的值中任一者的最大值记作RGB(Max)时,RGB(Max)≤230;
(b)将R、G、B的值中任一者的最小值记作RGB(Min)时,RGB(Min)≥70;
(c)RGB(Max)-RGB(Min)≤20。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能够获得均匀且色相优异的灰色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
附图说明
图1的(1)是表示本申请比较例2中得到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表面颜色的图。图1的(2)是表示本申请比较例1中得到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表面颜色的图。图1的(3)是表示本申请实施例1中得到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表面颜色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特征在于,相对于聚丙烯系树脂100重量份,包含1.0重量份以上且25重量份以下的炭黑、0.05重量份以上且1.0重量份以下的氢氧化镁和/或碳酸镁,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表面颜色满足下述(a)、(b)和(c)。
(a)将R、G、B的值中任一者的最大值记作RGB(Max)时,RGB(Max)≤230;
(b)将R、G、B的值中任一者的最小值记作RGB(Min)时,RGB(Min)≥70;
(c)RGB(Max)-RGB(Min)≤20。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通过以二氧化碳作为发泡剂并将相对于聚丙烯系树脂100重量份而包含1.0重量份以上的炭黑、0.05重量份以上且1.0重量份以下的氢氧化镁和/或碳酸镁的聚丙烯系树脂颗粒进行发泡而得到,显示出均匀且色相优异的灰色。此外,通过使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能够获得表面外观优异的模内发泡成型体。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也将“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称为“发泡颗粒”、将“模内发泡成型体”称为“成型体”。
就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基材树脂而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来说,只要包含丙烯作为单体的主要成分,就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丙烯均聚物、烯烃-丙烯系无规共聚物、烯烃-丙烯嵌段共聚物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中的可共聚的烯烃,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碳原子数为2或者4以上的烯烃。具体而言,可列举出乙烯、1-丁烯、异丁烯、1-戊烯、3-甲基-1-丁烯、1-己烯、4-甲基-1-戊烯、3,4-二甲基-1-丁烯、1-庚烯、3-甲基-1-己烯、1-辛烯、1-癸烯等α-烯烃,进而可列举出环戊烯、降冰片烯、四环[6,2,11,8,13,6]-4-十二碳烯等环状烯烃;5-亚甲基-2-降冰片烯、5-亚乙基-2-降冰片烯、1,4-己二烯、甲基-1,4-己二烯、7-甲基-1,6-辛二烯等二烯等。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碳原子数为2或者4以上的烯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这些之中,从获取容易性、经济性、机械特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乙烯或α-烯烃,最优选为乙烯、1-丁烯。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中的可共聚的烯烃含量,优选为0重量%以上且1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0重量%以上且7.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重量%以上且6.0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5重量%以上且5.0重量%以下。若聚丙烯系树脂中的可共聚的烯烃含量处于该范围,则存在所得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的成型性、机械强度变得良好的倾向。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中,在不损害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可以进一步共聚有氯乙烯、偏氯乙烯、丙烯腈、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马来酸酐、苯乙烯、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二乙烯基苯等乙烯基单体等。在上述那样的聚丙烯系树脂之中,从良好的发泡性、耐寒脆性的提高、廉价等的观点出发,可适宜使用含有乙烯和/或1-丁烯的烯烃-丙烯系无规共聚物、例如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1-丁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乙烯-1-丁烯-丙烯无规共聚物。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的熔点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30℃以上且160℃以下、更优选为140℃以上且155℃以下。若聚丙烯系树脂的熔点处于上述范围,则存在容易获得机械强度、表面外观的平衡优异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倾向。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熔点是指: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将1mg以上且10mg以下的聚丙烯系树脂或聚丙烯系树脂颗粒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从40℃升温至220℃,其后,以10℃/分钟的降温速度从220℃冷却至40℃,再次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从40℃升温至220℃时得到的DSC曲线中的吸热峰的峰温度。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以下有时称为MFR)优选为3.0g/10分钟以上且12g/10分钟以下、更优选为5.0g/10分钟以上且9.0g/10分钟以下。在聚丙烯系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处于上述范围的情况下,存在容易获得变形少、表面美观性优异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倾向。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MFR是使用JIS K7210中记载的MFR测定器,在孔口为孔口长度为8.000±0.025mm、载荷为2160g、230±0.2℃的条件下测定时的值。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可以使用齐格勒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后茂金属催化剂等催化剂来获得。若使用齐格勒催化剂,则存在获得Mw/Mn大的聚合物的倾向。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可通过使用有机过氧化物进行氧化分解来调整分子量、熔体流动速率等特性。对于将聚丙烯系树脂进行氧化分解而言,可通过例如将添加了有机过氧化物的聚丙烯系树脂在挤出机内进行加热熔融来进行。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炭黑的一次粒径没有限定,一般而言,优选大于0nm且为500nm以下。从模内发泡成型体的阻燃性能与机械强度的平衡的观点出发,炭黑的一次粒径更优选为10nm以上且100nm以下。作为这种炭黑的例子,可列举出槽法炭黑、辊黑、盘法炭黑、气态炉黑、油炉黑、热炭黑、乙炔黑等,可以使用它们中的一种或2种以上。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炭黑的一次粒径是如下数值: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拍摄将所得聚烯烃系树脂发泡颗粒的泡孔膜的截面放大4万倍而得的照片,在所得的透射型电子显微镜照片中,任意地针对50个炭黑一次颗粒分别测定X方向和Y方向的粒径(费雷特直径),并算出平均值而得的值。
作为这种炭黑的含量,相对于聚丙烯系树脂100重量份,炭黑为1.0重量份以上且25重量份以下。优选为2.0重量份以上且2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2.0重量份以上且15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重量份以上且10重量份以下,最优选为2.0重量份以上且8.0重量份以下。在炭黑的含量小于1.0重量份的情况下,存在所得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颜色不均容易显眼的倾向。在含量超过25重量份的情况下,存在所得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的阻燃性恶化的倾向。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制作含有炭黑的树脂颗粒时,作为分散炭黑而成的聚烯烃系树脂(以下称为“炭黑母料”),优选将炭黑与聚丙烯系树脂一同进行熔融混炼。作为炭黑母料中使用的聚烯烃系树脂,可列举出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优选为聚丙烯系树脂。炭黑母料中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优选选自在前述本发明所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中列举的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的MFR优选为3.0g/10分钟以上且15g/10分钟以下、更优选为5.0g/10分钟以上且9.0g/10分钟以下。若MFR为该范围,则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混炼的混炼性容易变好。
作为炭黑母料中的炭黑浓度,优选为5.0重量%以上且6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20重量%以上且50重量%以下。可以向炭黑母料中添加稳定剂、润滑剂。
炭黑母料可以通过使用挤出机、捏合机、班伯里密炼机(注册商标)、辊等将聚烯烃系树脂和炭黑进行熔融混炼来制造。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使用的氢氧化镁、碳酸镁只要是可获取的物质就没有特别限定。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使用的氢氧化镁、碳酸镁的一次粒径没有限定,通常大于0.01μm且为50μm以下。从在聚丙烯系树脂中的分散性和形成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均匀的气泡结构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0.1μm以上且10μm以下。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氢氧化镁和/或碳酸镁的含量,相对于聚丙烯系树脂100重量份,为0.05重量份以上且1.0重量份以下。氢氧化镁和/或碳酸镁的含量更优选为0.1重量份以上且0.5重量份以下。只要氢氧化镁和/或碳酸镁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就能够获得均匀且色相优异的显示灰色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在含量小于0.05重量份的情况下,存在所得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颜色不均容易显眼的倾向。在氢氧化镁和/或碳酸镁的含量超过1重量份的情况下,存在所得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的表面外观容易恶化的倾向。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制造方法中,例如,首先制造聚丙烯系树脂颗粒。
作为制造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聚丙烯系树脂颗粒的方法,可列举出例如如下那样的方法。
首先,通过干混法、母料法等混合方法将聚丙烯系树脂和炭黑、氢氧化镁和/或碳酸镁、进而根据需要的其它添加剂的混合物进行混合。
接着,使用挤出机、捏合机、班伯里密炼机(注册商标)、辊等将所得混合物进行熔融混炼后,使用切割机、造粒机等切碎并制成颗粒形状,由此得到聚丙烯系树脂颗粒。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聚丙烯系树脂颗粒中,作为其它添加剂,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发泡成核剂、亲水性化合物、抗氧化剂、抗静电剂、阻燃剂等。这种添加剂可以预先使其它树脂中以高浓度含有该添加剂而进行母料化,并将该母料树脂添加至聚丙烯系树脂中。作为这种母料树脂中使用的树脂,优选为聚烯烃系树脂,在聚烯烃系树脂之中更优选用聚丙烯系树脂进行母料化。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聚丙烯系树脂颗粒中含有亲水性化合物的情况下,水系分散介质中的水也作为发泡剂而发挥作用,有助于提高发泡倍率,故而优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使用的亲水性化合物是指:硫酸盐、硼酸盐、碳酸盐等吸水性的离子性化合物;在分子内含有羧基、羟基、氨基、磺基、聚氧乙烯基等亲水性基团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还包含亲水性聚合物。具体而言,例如,作为包含羧基的化合物,可列举出月桂酸、月桂酸钠;作为包含羟基的化合物,可列举出乙二醇、甘油等。此外,作为其它的亲水性有机化合物,可列举出三聚氰胺(化学名:1,3,5-三嗪-2,4,6-三胺)、异氰脲酸、异氰脲酸缩合物等具有三嗪环的有机化合物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亲水性聚合物是指:按照ASTM D570而测定的吸水率为0.5重量%以上的聚合物,包括所谓的吸湿性聚合物;不溶于水而吸收自重的数倍~数百倍的水,即使承受压力也难以脱水的聚合物、即吸水性聚合物;以及在15℃以上的状态下溶解于水的聚合物、即水溶性聚合物。
作为亲水性聚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出例如乙烯-丙烯酸-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羧酸基被钠离子、钾离子等碱金属离子、锌离子等过渡金属离子中和而使分子间发生交联的离聚物系树脂;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含羧基的聚合物;尼龙-6、尼龙-6,6、共聚尼龙等聚酰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非离子型吸水性聚合物;PELESTAT(商品名、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等所代表的聚醚-聚烯烃系树脂嵌段共聚物;AQUA CALK(商品名、住友精化株式会社制)等所代表的交联聚环氧乙烷系聚合物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这些亲水性聚合物之中,从在耐压容器内的分散稳定性较好、且即使添加较少量也会发挥吸水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非离子型吸水性聚合物、聚醚-聚烯烃系树脂嵌段共聚物。
这些亲水性化合物之中,从本发明的效果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甘油、聚乙二醇、聚丙二醇、三聚氰胺。
对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亲水性化合物在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中的含量,相对于聚丙烯系树脂100重量份优选为0.01重量份以上且1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03重量份以上且5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5重量份以上且1重量份以下。若亲水性化合物的含量处于该范围,则发泡倍率容易提高,所得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外观、机械物性也容易变得良好。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使用的发泡成核剂,通常使用例如滑石、硬脂酸钙、碳酸钙、二氧化硅、高岭土、氧化钛、皂土、硫酸钡等无机系成核剂。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这些发泡成核剂之中,从获得均匀泡孔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滑石。作为发泡成核剂的含量,根据目标的泡孔直径和成核剂的种类进行适当调整即可,相对于聚丙烯系树脂100重量份,发泡成核剂优选为0.001重量份以上且2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01部以上且1重量份以下。若发泡成核剂的含量处于该范围,则容易获得均匀且适合于发泡颗粒的大小的泡孔。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聚丙烯系树脂颗粒的每一粒的重量优选为0.2mg以上且10mg以下,更优选为0.5mg以上且6.0mg以下。在聚丙烯系树脂颗粒的每一粒的重量处于该范围的情况下,所得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尺寸、填充性容易变得良好。
此处,聚丙烯系树脂颗粒的每一粒的重量是由随机选择的100个聚丙烯系树脂颗粒得到的平均树脂颗粒重量。
通常,聚丙烯系树脂颗粒的组成、颗粒重量等即使历经发泡工序、模内发泡成型工序也几乎不变,即使使发泡颗粒、模内发泡成型体进行再熔融也显示相同的性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这样得到的聚丙烯系树脂颗粒来制造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
(i)使聚丙烯系树脂颗粒和二氧化碳在密闭容器内分散于水系分散介质,得到分散液的工序,所述聚丙烯系树脂颗粒中,相对于聚丙烯系树脂100重量份,包含1.0重量份以上且25重量份以下的炭黑、0.05重量份以上且1.0重量份以下的氢氧化镁和/或碳酸镁;
(ii)将上述分散液进行加热和加压的工序;以及
(iii)将上述分散液所含的聚丙烯系树脂颗粒释放至比密闭容器的内压低的压力区域的工序。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发泡剂,使用二氧化碳。在现阶段,其机理尚不明确,但针对含有炭黑且含有氢氧化镁和/或碳酸镁的聚丙烯系树脂颗粒,通过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发泡剂而使聚丙烯系树脂颗粒发泡,从而能够获得色相优异的灰色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二氧化碳是环境负荷小的无机气体发泡剂,通过将其用作发泡剂,从而能够获得外观良好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故而适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使用的发泡剂,在所得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品质不会受损的范围内,可以组合使用空气、氮气、氧气等无机气体。例如,残留在发泡所使用的密闭容器内的空气等几乎不会影响所得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品质,因此可以组合使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制造方法例如包括如下工序:使聚丙烯系树脂颗粒在密闭容器内分散于水系分散介质,含浸作为发泡剂的二氧化碳,将加热至聚丙烯系树脂颗粒的软化温度以上的温度(发泡温度)的聚丙烯系树脂颗粒释放至比密闭容器的内压低的压力区域,得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也将这种工序称为“一段发泡工序”,有时将通过这种“一段发泡工序”而得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称为“一段发泡颗粒”。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聚丙烯系树脂颗粒的软化温度以上”是指所用的聚丙烯系树脂的熔点-10℃以上。此外,聚丙烯系树脂颗粒的发泡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聚丙烯系树脂颗粒的软化温度以上。聚丙烯系树脂颗粒的软化温度以上是指:只要是所用的聚丙烯系树脂的熔点-10℃以上,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所用的聚丙烯系树脂的熔点-10℃以上,更优选为熔点-10℃以上且熔点+10℃以下。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出于调节发泡倍率的目的,可以将释放聚丙烯系树脂颗粒的气氛温度调节至室温~110℃左右。尤其是为了获得高发泡倍率的发泡颗粒,期望将释放的气氛温度用蒸气等设为110℃左右(例如80~11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上述密闭容器内使发泡剂含浸的压力(即发泡压力)优选为约1.5MPa(表压)以上且5.0MPa以下(表压)、更优选为约1.5MPa(表压)以上且3.5MPa以下(表压)。若发泡压力出于该范围,则容易获得所得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外观良好的产物。需要说明的是,发泡压力与工序(iii)中的密闭容器的内压的含义相同。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制造方法具体可列举出下述方法。
(1)向密闭容器中投入聚丙烯系树脂颗粒、水系分散介质、根据需要的分散剂等后,根据需要将密闭容器内抽真空后,接着,向密闭容器内导入作为发泡剂的二氧化碳,其后加热至聚丙烯系树脂的软化温度以上。以通过加热而使密闭容器内的压力上升至约1.5MPa(表压)以上且5.0MPa以下(表压)的方式调整作为发泡剂的二氧化碳的添加量。根据需要,在加热后进一步追加作为发泡剂的二氧化碳而调整至期望的发泡压力,进而将温度微调至发泡温度,且保持超过0分钟且120分钟以下的时间。接着,释放至用水蒸气等调节至80℃以上且110℃以下且比密闭容器的内压低的压力区域(通常为大气压),从而得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与上述工序不同的发泡剂的导入方法,可列举出下述方法。
(2)在向密闭容器内投入聚丙烯系树脂颗粒、水系分散介质、根据需要的分散剂等的同时,以干冰的形式投入固体的二氧化碳,由此导入发泡剂的方法。
(3)向密闭容器内投入聚丙烯系树脂颗粒、水系分散介质、根据需要的分散剂等后,根据需要将密闭容器内抽真空后,边加热至聚丙烯系树脂的软化温度以上的温度边导入发泡剂的方法。
(4)向密闭容器内投入聚丙烯系树脂颗粒、水系分散介质、根据需要的分散剂等后,根据需要将密闭容器内抽真空后,加热至发泡温度附近,在该时刻导入发泡剂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提高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发泡倍率的方法,有例如提高密闭容器内的内压的方法、加快压力释放速度的方法、提高释放前的密闭容器内温度的方法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使用的水系分散介质,优选仅使用水,也可以使用在水中添加有甲醇、乙醇、乙二醇、甘油等的分散介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使用的密闭容器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可耐受发泡颗粒制造时的容器内压力、容器内温度即可,可列举出例如高压釜型的耐压容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聚丙烯系发泡颗粒的制造方法中,为了防止聚丙烯系树脂颗粒彼此的粘合,优选在水系分散介质中使用分散剂。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使用的分散剂,可例示出磷酸三钙、磷酸三镁、碱式碳酸镁、碳酸钙、硫酸钡、高岭土、滑石、粘土等无机系分散剂。
这些分散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聚丙烯系发泡颗粒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同时使用分散剂和分散助剂。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使用的分散助剂的例子,可列举出例如N-酰基氨基酸盐、烷基醚羧酸盐、酰基化肽等羧酸盐型;烷基磺酸盐、正链烷烃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磺基琥珀酸盐等磺酸盐型;硫酸化油、烷基硫酸盐、烷基醚硫酸盐、烷基酰胺硫酸盐、烷基烯丙基醚硫酸盐等硫酸酯型;烷基磷酸盐、聚氧乙烯磷酸盐等磷酸酯型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此外,作为上述分散助剂,也可以使用马来酸共聚物盐、聚丙烯酸盐等聚羧酸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苯乙烯磺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盐等多价阴离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这些分散助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这些之中,优选将作为分散剂的选自磷酸三钙、磷酸三镁、硫酸钡或高岭土中的至少1种与作为分散助剂的选自正链烷烃磺酸钠、烷基苯磺酸中的至少1种组合使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分散剂、分散助剂的用量因其种类、所用的聚丙烯系树脂颗粒的种类和用量而异。通常,相对于水系分散介质100重量份,优选配混0.1重量份以上且3重量份以下的分散剂,优选配混0.001重量份以上且0.1重量份以下的分散助剂。
关于聚丙烯系树脂颗粒,为了使在水系分散介质中的分散性良好,通常相对于水系分散介质100重量份,优选以20重量份以上且100重量份以下来使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对一段发泡颗粒含浸无机气体(例如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等)而施加内压后,再与特定压力的水蒸气接触,能够获得与一段发泡颗粒相比发泡倍率得以提高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像这样,有时将使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进一步发泡而制成发泡倍率更高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发泡工序称为“二段发泡工序”,有时将历经这种二段发泡工序而得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称为“二段发泡颗粒”。
含浸至一段发泡颗粒中的无机气体的内压期望考虑二段发泡颗粒的发泡倍率等来适当变更,优选为0.12MPa以上(绝对压力)且0.60MPa以下(绝对压力)。
此外,二段发泡工序中的水蒸气的压力优选考虑二段发泡颗粒的发泡倍率而调整至0.02MPa(表压)以上且0.25MPa(表压)以下,更优选调整至0.03MPa(表压)以上且0.15MPa(表压)以下。
历经“一段发泡工序”或“二段发泡工序”而得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闭孔率优选为88%以上、更优选为93%以上。在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闭孔率小于88%的情况下,存在模内发泡成型时内部气体容易从发泡颗粒流出、使成型后的变形变大的倾向。
此处,闭孔率是如下数值:使用空气比较式比重计,求出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闭孔体积,并将所述闭孔体积除以另行用乙醇浸渍法求出的表观体积而算出的值。
关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在基于差示扫描量热计法的测定中,将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5~6mg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从40℃升温至220℃时得到的DSC曲线中,优选具有2个熔融峰。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DSC比优选为10%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上且30%以下。若DSC比为该范围,则容易获得表面美观性高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
此处,DSC比是指:将DSC曲线的低温侧的熔融峰与从低温侧的熔融峰与高温侧的熔融峰之间的极大点向熔解开始基线的切线所包围的热量、即低温侧的熔融峰热量记作Ql,将DSC曲线的高温侧的熔融峰与从低温侧的熔融峰与高温侧的熔融峰之间的极大点向熔解结束基线的切线所包围的热量、即高温侧的熔融峰热量记作Qh时,由它们算出的高温侧的熔融峰的比率[Qh/(Ql+Qh)×100]。
所述DSC比根据制造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时的发泡时的温度和压力而发生变化,因此,通过适当调整发泡温度和发泡压力而能够获得达到目标DSC比的发泡颗粒。一般而言,若提高发泡温度和发泡压力,则存在DSC比降低的倾向,其还依赖于聚丙烯系树脂的种类、添加剂和发泡剂的种类。具体而言,若将发泡温度提升1℃,则DSC比减少大致5~20%左右,若将发泡压力提升0.1MPa,则减少0.5~5%左右。通过上述制造方法而得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发泡倍率没有特别限定,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即可,从机械强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为3倍以上且40倍以下、更优选为3倍以上且25倍以下。此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发泡倍率是指如下数值:测定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重量w(g)后,沉入装有乙醇的量筒中,根据量筒的水位上升量(水没法)来测定体积v(cm3),算出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真比重ρb=w/v,进而以其与发泡前的聚丙烯系树脂颗粒的密度ρr之比(ρr/ρb)的形式算出的值。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平均气泡直径优选为10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更优选为120μm以上且400μm以下。若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平均气泡直径处于该范围,则所得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外观容易变得良好。
此处,平均气泡直径是如下操作而测定的值。
使用双刃刀片[FEATHER SAFETY RAZOR CO.,LTD制、高不锈钢两面刃],将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在发泡颗粒的中央处切断。使用光学显微镜[KEYENCE CORPORATION制、VHX-100],以50倍的倍率观察该切断面,得到切断面的图像。在所得图像中,划出穿过发泡颗粒的大致中心的直线,读取该直线所贯穿的气泡数n以及由该直线与发泡颗粒表面的交点确定的发泡粒径L(μm),由下式进行计算。
平均气泡直径(μm)=L/n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颜色如下操作来测定、评价。将发泡颗粒(样品)夹在两个钢板之间,利用Yankee Vice将发泡颗粒压缩至呈现片状。在该状态下进行固定,并用干燥机加热30分钟(60℃),由此将发泡颗粒制成片状。将所得的片状样品放置在打印复合机(iR-ADV C5035、Canon Inc.制)的扫描台上并进行扫描,针对由此得到的片状样品的表面图像,使用图像处理软件(DIBAS32)进行RGB分析,测定所得样品表面的RGB值的众数值(测定值)。针对20个发泡颗粒实施上述RGB值的众数值(测定值)的测定,求出所得20块片状样品的RGB值的众数值(平均值)。需要说明的是,关于RGB值的众数值(平均值),在记作样品1的RGB值的众数值(测定值)=(R1,G1,B1)、样品2的RGB值的众数值(测定值)=(R2,G2,B2)…样品20的RGB值的众数值(测定值)=(R20,G20,B20)时,示作RGB值的众数值(平均值)=((R1+R2+…+R20)/20,(G1+G2+…+G20)/20,(B1+B2+…+B20)/20)。
RGB值是颜色表现法的一种,能够将红色(Red)、绿色(Green)、蓝色(Blue)这三种原色混合而重现出广泛的颜色。R、G、B的各数值用0~255的256个阶段来表示,例如,通常RGB(0,0,0)=黑、RGB(255,255,255)=白。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将满足下述条件1的RGB值作为灰色、将满足条件2的RGB值作为黑色、将不满足条件1和2的RGB值作为其它颜色来进行评价。
灰色:满足条件1的RGB值
黑色:满足条件2的RGB值
其它颜色:不满足条件1和2的RGB值。
条件1:RGB值的众数值(平均值)为满足(a)、(b)和(c)的值;
(a)将R、G、B的值中任一者的最大值记作RGB(Max)时,RGB(Max)≤230
(b)将R、G、B的值中任一者的最小值记作RGB(Min)时,RGB(Min)≥70
(c)RGB(Max)-RGB(Min)≤20
条件2:RGB值的众数值(平均值)为满足(d)、(e)和(f)的值;
(d)将R、G、B的值中任一者的最大值记作RGB(Max)时,RGB(Max)≤40
(e)将R、G、B的值中任一者的最小值记作RGB(Min)时,RGB(Min)≥0
(f)RGB(Max)-RGB(Min)≤10
针对上述RGB(Max)、RGB(Min),例如,在样品的RGB值的众数值(平均值)为R=120、G=110、B=100的情况下,设为RGB(Max)=120、RGB(Min)=100。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颜色不均使用上述RGB值的众数值(测定值)并如下评价。在测定的20个发泡颗粒的RGB值的众数值(测定值)中,将RGB(Max)的最大值记作RGB(Max)i,将RGB(Min)的最小值记作RGB(Min)i,通过RGB(Max)i与RGB(Min)i之差(RGB(Max)i-RGB(Min)i)进行评价。RGB(Max)i与RGB(Min)i之差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下。通过满足上述条件,能够获得颜色不均少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
需要说明的是,在后述模内发泡成型体的表面具有平滑面的情况下,扫描由发泡颗粒得到的片并进行RGB分析而得的评价结果与扫描该平滑面并进行RGB分析而得的评价结果为同等。
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发泡颗粒制造模内发泡成型体的方法是如下方法:例如,将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填充至能够关闭但无法密封的模具内,用水蒸气等进行加热,使发泡颗粒相互加热熔接而成型为模具的形状,利用水等制冷剂进行冷却后再取出,从而得到模内发泡成型体。
关于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优选在模内发泡成型前对发泡颗粒内部施加大气压以上的压力。若使用对发泡颗粒内部施加大气压以上的压力而得的发泡颗粒进行模内发泡成型,则容易获得表面外观良好、变形少的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对发泡颗粒内部施加大气压以上的压力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例如以往已知的内压施加法、压缩填充法等方法而对发泡颗粒内部施加压力。
在内压施加法中,通过预先将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在无机气体的加压下进行保持而对发泡颗粒内施加大气压以上的内压,将施加有内压的发泡颗粒填充至能够关闭但为密封的模具等的成型空间内。
上述内压优选为0.12MPa(绝对压力)以上且0.40MPa(绝对压力)以下,更优选为0.14MPa(绝对压力)以上且0.30MPa(绝对压力)以下。在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内压处于该范围的情况下,存在容易获得外观美观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倾向。作为用于施加上述内压的无机气体,可以使用空气、氮气、氦气、氖气、氩气、二氧化碳等。这些气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混合使用两种以上。这些之中,由于通用性高,因此优选为空气、氮气。
在压缩填充法中,将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在压缩罐中使用加压气体,优选压缩至填充前的发泡颗粒的体积密度的1.25~3.0倍的体积密度,更优选压缩至填充前的发泡颗粒的体积密度的1.5~2.2倍的体积密度,并将经压缩的发泡颗粒填充至能够关闭但未密封的模具等的成型空间内。在压缩比例处于该范围的情况下,存在容易获得外观美观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倾向。
作为上述压缩中使用的加压气体,可以使用空气、氮气、氦气、氖气、氩气、二氧化碳等。这些气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混合使用2种以上。这些之中,优选为通用性高的空气、氮气。
利用上述方法,将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填充至模具等中,然后以水蒸气等作为加热介质且以0.15~0.40MPa(表压)左右的加热水蒸气压力、3~50秒左右的加热时间进行成型,使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彼此熔接后,通过水冷将模具冷却后,打开模具,从而得到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虽然合适的加热时间因模具形状而大幅变动,但存在因加热时间变长而导致发泡颗粒容易膨胀、成型体表面的晶界变少的倾向。在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发泡颗粒中,即使在加热时间短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成型体表面的晶界少、黑色度也高的模内发泡成型体,因此还有助于蒸气能量用量的削减。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水蒸气进行加热时,优选耗费5~30秒左右的时间升压至目标的加热水蒸气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也可以设为以下那样的构成。
[1]一种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
(i)使聚丙烯系树脂颗粒和二氧化碳在密闭容器内分散于水系分散介质,从而得到分散液的工序,所述聚丙烯系树脂颗粒中,相对于聚丙烯系树脂100重量份,包含1.0重量份以上且25重量份以下的炭黑、0.05重量份以上且1.0重量份以下的氢氧化镁和/或碳酸镁;
(ii)将上述分散液进行加热和加压的工序;以及
(iii)将分散液所含的聚丙烯系树脂颗粒释放至比密闭容器的内压低的压力区域的工序。
[2]根据[1]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水系分散介质为水。
[3]根据[1]或[2]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分散液加热至聚丙烯系树脂颗粒的软化温度以上。
[4]一种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聚丙烯系树脂100重量份,包含1.0重量份以上且25重量份以下的炭黑、0.05重量份以上且1.0重量份以下的氢氧化镁和/或碳酸镁,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表面颜色满足下述(a)、(b)和(c):
(a)将R、G、B的值中任一者的最大值记作RGB(Max)时,RGB(Max)≤230
(b)将R、G、B的值中任一者的最小值记作RGB(Min)时,RGB(Min)≥70
(c)RGB(Max)-RGB(Min)≤20。
[5]根据[4]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特征在于,其表面的颜色满足下述(α):
(α)RGB(Max)i-RGB(Min)i≤50。
[6]根据[4]或[5]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特征在于,上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平均气泡直径为10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
[7]一种发泡成型体,其由[4]~[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构成。
进而,本发明也可以设为以下那样的构成。
[1]一种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相对于聚丙烯系树脂100重量份而包含1.0重量份以上且25重量份以下的炭黑、0.05重量份以上且1.0重量份以下的氢氧化镁和/或碳酸镁的聚丙烯系树脂颗粒以及二氧化碳在密闭容器内分散于水系分散介质,加热、加压至聚丙烯系树脂颗粒的软化温度以上后,释放至比密闭容器的内压低的压力区域。
[2]一种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中,相对于聚丙烯系树脂100重量份,包含1.0重量份以上且25重量份以下的炭黑、0.05重量份以上且1.0重量份以下的氢氧化镁和/或碳酸镁,且显示满足下述(a)、(b)、(c)的颜色:
(a)将R、G、B的值中任一者的最大值记作RGB(Max)时,RGB(Max)≤230
(b)将R、G、B的值中任一者的最小值记作RGB(Min)时,RGB(Min)≥70
(c)RGB(Max)-RGB(Min)≤20。
[3]一种发泡颗粒成型体,其使用[2]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
实施例
接着,列举出实施例和比较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及其制造方法,但不限定于它们。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所使用的物质如下所示,可不特别进行提纯等地使用。
○聚丙烯系树脂(市售品)
·聚丙烯系树脂: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MFR=7.5g/10分钟、熔点为146.1℃]
○炭黑
·炭黑:[一次粒径为35nm]
炭黑的粒径如下那样地测定。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拍摄将所得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泡孔膜的截面放大4万倍而得的照片,在所得的透射型电子显微镜照片中,任意地针对50个炭黑一次颗粒分别测定X方向和Y方向的粒径(费雷特直径),算出平均值而作为炭黑的粒径。炭黑以在聚丙烯系树脂(MFR=7.5g/10分钟)中含有40重量%炭黑的炭黑母料的形式使用。
○其它添加剂
·聚乙二醇[Lion Corporation制、平均分子量为300]
·滑石[林化成株式会社制、滑石粉末PK-S]
·氢氧化镁[Sakai Chemical Industry Co.,Ltd.制、MGZ-3]
·碳酸镁[Konoshima Chemical Co.,Ltd.制、金星]
以下,针对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实施的评价方法进行说明。
<发泡倍率>
发泡倍率是指如下数值:测定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重量w(g)后,沉入装有乙醇的量筒中,根据量筒的水位上升值(水没法)来测定体积v(cm3),算出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真比重ρb=w/v,进而以其与发泡前的聚丙烯系树脂颗粒的密度ρr之比(ρr/ρb)的形式算出的值。
<发泡颗粒的颜色评价>
将发泡颗粒夹在两个钢板之间,利用Yankee Vice将发泡颗粒压缩至片状。在该状态下进行固定,并用干燥机加热30分钟(60℃),由此将发泡颗粒制成片状。将所得片状样品放置在打印复合机(iR-ADV C5035、Canon Inc.制)的扫描台上并进行扫描,针对距离所得图像的片状样品的中心为2mm×2mm的范围,使用图像处理软件(DIBAS32)进行RGB分析,测定所得片状样品的RGB值的众数值(测定值)。针对20个发泡颗粒实施上述RGB值的众数值的测定,求出RGB值的众数值(平均值)。在所得RGB值的众数值(平均值)中,将满足下述条件1的RGB值作为灰色,将满足条件2的RGB值作为黑色,将不满足条件1和2的RGB值作为其它颜色进行评价。针对下述RGB(Max)、RGB(Min),例如,将样品的RGB测定值设为R=120、G=110、B=100时,视作RGB(Max)=120、RGB(Min)=100。
灰色:满足条件1的RGB值
黑色:满足条件2的RGB值
其它颜色:不满足条件1和2的RGB值。
条件1:RGB值的众数值(平均值)为满足(a)、(b)和(c)的值;
(a)将R、G、B的值中任一者的最大值记作RGB(Max)时,RGB(Max)≤230
(b)将R、G、B的值中任一者的最小值记作RGB(Min)时,RGB(Min)≥70
(c)RGB(Max)-RGB(Min)≤20
条件2:RGB值的众数值(平均值)为满足(d)、(e)和(f)的值;
(d)将R、G、B的值中任一者的最大值记作RGB(Max)时,RGB(Max)≤40
(e)将R、G、B的值中任一者的最小值记作RGB(Min)时,RGB(Min)≥0
(f)RGB(Max)-RGB(Min)≤10
<发泡颗粒的颜色不均评价>
针对在发泡颗粒的颜色评价中进行扫描而得到的图像内的20块片状样品,进行目视评价,按照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在各个发泡颗粒表面几乎没有不均。
×:在各个发泡颗粒表面观察到大量的颜色不均。
在上述目视评价的同时,使用上述RGB值,将发泡颗粒的颜色不均进行数值化。在测定的20个发泡颗粒的RGB值的众数值(测定值)中,将RGB(Max)的最大值记作RGB(Max)i,将RGB(Min)的最小值记作RGB(Min)i,在RGB(Max)i与RGB(Min)i之差为50以下的情况下,几乎观察不到颜色不均。
<发泡颗粒的平均气泡直径的测定>
使用双刃刀片[FEATHER SAFETY RAZOR CO.,LTD.制、高不锈钢两面刃],将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在发泡颗粒的中央处切断。在使用光学显微镜[KEYENCE CORPORATION制、VHX-100]以50倍的倍率观察该切断面而得到的图像中,划出穿过发泡颗粒的大致中心的直线,读取该直线所贯穿的气泡数n以及由该直线与发泡颗粒表面的交点确定的发泡粒径L(μm),由下式进行计算。
平均气泡直径(μm)=L/n
针对10个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实施上述平均气泡直径的计算,求出平均值。
<模内发泡成型体的表面外观>
通过目视来观察所得模内发泡成型体,按照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在成型体表面没有凹凸,观察不到褶皱。
×:在成型体表面存在凹凸,观察到褶皱。
<模内发泡成型体的颜色的评价>
将按照实施例而制作的成型体切成10mm厚。将光源(制品名:iPhone6(iPhone为注册商标)、Apple,Inc.制)设置在距离成型体为50cm的高度、相对于成型体的拍摄面为45°的角度。利用照相机(制品名:EX-Z90、CASIO COMPUTER CO.,LTD.制),相对于成型体的拍摄面垂直地从高度50cm的位置进行成型体表面的拍摄。
(实施例1)
[聚丙烯系树脂颗粒的制作]
相对于聚丙烯系树脂100重量份,以炭黑达到4重量份、聚乙二醇达到0.5重量份、滑石达到0.05重量份、氢氧化镁达到0.10重量份的方式进行计量,并进行干混。使用双螺杆挤出机[东芝机械株式会社制、TEM26-SX],以220℃的树脂温度将已干混的混合物进行熔融混炼,将挤出的股线用长度2m的水槽进行水冷后,进行切断而制造聚丙烯系树脂颗粒(1.2mg/粒)。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制作]
向容量10L的耐压高压釜中投入如上那样得到的聚丙烯系树脂颗粒100重量份(2.4kg)、水200重量份、作为难水溶性无机化合物的磷酸三钙[太平化学产业株式会社制]0.5重量份、作为表面活性剂的烷基磺酸钠(正链烷烃磺酸钠)[Lion Corporation制、LATEMUL PS]0.03重量份后,在搅拌下添加作为发泡剂的二氧化碳5重量份。将高压釜内容物进行升温而加热至发泡温度149.0℃。其后,追加压入作为发泡剂的二氧化碳,将高压釜内压升压至发泡压力3.3MPa。以前述发泡温度、发泡压力保持30分钟后,打开高压釜下部的阀门,通过直径3.6mm的开口孔口释放至95℃气氛下的大气中,得到发泡倍率为约20倍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此时,为了在释放过程中不使容器内的压力降低而用二氧化碳保持压力。针对所得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进行颜色和颜色不均的评价并测定平均气泡直径。将结果示于表1。
[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的制作]
将所得发泡颗粒用pH=1的盐酸水溶液、接着用水各清洗30秒钟,以75℃进行干燥。将清洗后的发泡颗粒投入至耐压容器内,使其含浸加压空气,将预先以发泡颗粒内压达到0.20MPa(绝对压力)的方式进行了调整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填充至纵300mm×横400mm×厚50mm的模具内。将模具腔室内用水蒸气加热10秒钟,使发泡颗粒彼此熔接。将模具内和成型体表面进行水冷后,取出成型体,得到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将所得模内发泡成型体以23℃静置2小时,接着以75℃养护16小时后,在23℃的室内静置4小时后,针对表面外观实施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9、比较例1~13)
在[聚丙烯系树脂颗粒的制作]中,如表1、2所示那样地变更添加剂的种类和树脂配方,在[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制作]中,如表1、2所示那样地变更发泡配方,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作聚丙烯系树脂颗粒、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将所得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中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2。此外,在图1的(1)中示出本申请比较例2中得到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表面的颜色的示意图,在图1的(2)中示出本申请比较例1中得到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表面的颜色的示意图,在图1的(3)中示出本申请实施例1中得到的模内发泡成型体的表面的颜色的示意图。
[表1]
[表2]
由实施例1~9可以判断: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颜色为灰色且没有颜色不均,模内发泡成型体的表面外观优异。如比较例1那样,可以判断:在树脂中未添加选自氢氧化镁、碳酸镁中的至少1种的情况下,发泡颗粒为黑色。如比较例2那样,可以判断:若使炭黑的添加量少于本发明的范围,则能够获得灰色的发泡颗粒,但存在颜色不均。如比较例3、9那样,可以判断:即使增加作为发泡成核剂的白色滑石的添加量,也得不到无颜色不均的灰色的发泡颗粒。如比较例4、7、8、10、11那样可知:在发泡剂不是二氧化碳的情况下,发泡颗粒为黑色。如比较例5、6那样,可以判断:若超过本发明范围地添加选自氢氧化镁、碳酸镁中的至少1种,则平均气泡直径微细,表面外观差。如比较例12、13那样,可以判断:在选自氢氧化镁、碳酸镁中的至少1种的添加量少于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虽然能够获得灰色的发泡颗粒,但存在颜色不均。
Claims (7)
1.一种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
(i)使聚丙烯系树脂颗粒和二氧化碳在密闭容器内分散于水系分散介质,从而得到分散液的工序,所述聚丙烯系树脂颗粒中,相对于聚丙烯系树脂100重量份,包含1.0重量份以上且25重量份以下的炭黑、0.05重量份以上且1.0重量份以下的氢氧化镁和/或碳酸镁;
(ii)将所述分散液进行加热和加压的工序;以及
(iii)将分散液所含的聚丙烯系树脂颗粒释放至比密闭容器的内压低的压力区域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系分散介质为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分散液加热至聚丙烯系树脂颗粒的软化温度以上。
4.一种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聚丙烯系树脂100重量份,包含1.0重量份以上且25重量份以下的炭黑、0.05重量份以上且1.0重量份以下的氢氧化镁和/或碳酸镁,
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表面的颜色满足下述(a)、(b)和(c):
(a)将R、G、B的值中任一者的最大值记作RGB(Max)时,RGB(Max)≤230;
(b)将R、G、B的值中任一者的最小值记作RGB(Min)时,RGB(Min)≥70;
(c)RGB(Max)-RGB(Min)≤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特征在于,其表面的颜色满足下述(α):
(α)RGB(Max)i-RGB(Min)i≤50。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平均气泡直径为10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
7.一种发泡成型体,其由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构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84721 | 2017-04-21 | ||
JP2017084721 | 2017-04-21 | ||
PCT/JP2018/014964 WO2018193901A1 (ja) | 2017-04-21 | 2018-04-09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06071A true CN110506071A (zh) | 2019-11-26 |
CN110506071B CN110506071B (zh) | 2020-12-18 |
Family
ID=63856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24923.7A Active CN110506071B (zh) | 2017-04-21 | 2018-04-09 |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00040156A1 (zh) |
EP (1) | EP3613801B1 (zh) |
JP (1) | JP6655758B2 (zh) |
CN (1) | CN110506071B (zh) |
WO (1) | WO2018193901A1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41942B2 (zh) * | 1983-08-04 | 1988-08-19 | Nippon Suchiren Peepaa Kk | |
JP2007308577A (ja) * | 2006-05-18 | 2007-11-29 | Kaneka Corp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予備発泡粒子の製造方法 |
JP5080849B2 (ja) * | 2007-04-23 | 2012-11-21 | 株式会社カネカ | カーボンブラック含有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および該カーボンブラック含有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からなる型内発泡成形体 |
JP5518349B2 (ja) * | 2009-03-06 | 2014-06-11 | 株式会社カネカ | 難燃性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 |
CN104350092A (zh) * | 2012-05-28 | 2015-02-11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树脂发泡体和发泡构件 |
CN105849167A (zh) * | 2013-12-27 | 2016-08-10 | 株式会社钟化 | 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及聚烯烃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76939A (en) * | 1984-06-14 | 1987-06-30 | Japan Styrene Paper Corporation |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expanded particles of a polypropylene resin |
JP3198469B2 (ja) | 1992-12-22 | 2001-08-13 | 株式会社ジエイエスピー |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発泡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525946B2 (ja) | 1994-05-02 | 2004-05-10 |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スピー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着色発泡粒子の製造方法、及び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着色発泡粒子成型体 |
US6797734B2 (en) * | 2001-09-28 | 2004-09-28 | Kaneka Corporation | Polypropylene resin pre-expanded particle and in-mold expanded article thereof |
CN1882638B (zh) * | 2003-11-19 | 2010-05-05 | 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 | 已热膨胀的微球体及其制造方法、热膨胀性微球体以及用途 |
JP4953891B2 (ja) * | 2007-04-09 | 2012-06-13 | 株式会社カネカ | 黒色の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予備発泡粒子 |
JP2009019203A (ja) | 2007-06-13 | 2009-01-29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発泡用樹脂組成物及び発泡成形体 |
EP2420533B1 (en) * | 2009-04-15 | 2014-12-31 | Kaneka Corporation | Polyolefin resin pre-expanded particles and polyolefin resin in-mold expansion-molded article comprising polyolefin resin pre-expanded particles |
JP5814687B2 (ja) * | 2011-08-09 | 2015-11-17 | 株式会社カネカ |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発泡粒子とその型内発泡成形体 |
-
2018
- 2018-04-09 EP EP18787777.4A patent/EP3613801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4-09 JP JP2019513562A patent/JP6655758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4-09 WO PCT/JP2018/014964 patent/WO201819390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4-09 US US16/606,401 patent/US2020004015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8-04-09 CN CN201880024923.7A patent/CN11050607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41942B2 (zh) * | 1983-08-04 | 1988-08-19 | Nippon Suchiren Peepaa Kk | |
JP2007308577A (ja) * | 2006-05-18 | 2007-11-29 | Kaneka Corp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予備発泡粒子の製造方法 |
JP5080849B2 (ja) * | 2007-04-23 | 2012-11-21 | 株式会社カネカ | カーボンブラック含有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および該カーボンブラック含有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からなる型内発泡成形体 |
JP5518349B2 (ja) * | 2009-03-06 | 2014-06-11 | 株式会社カネカ | 難燃性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 |
CN104350092A (zh) * | 2012-05-28 | 2015-02-11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树脂发泡体和发泡构件 |
CN105849167A (zh) * | 2013-12-27 | 2016-08-10 | 株式会社钟化 | 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粒子及聚烯烃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193901A1 (ja) | 2018-10-25 |
CN110506071B (zh) | 2020-12-18 |
EP3613801B1 (en) | 2023-03-01 |
JPWO2018193901A1 (ja) | 2019-12-12 |
EP3613801A4 (en) | 2020-12-23 |
JP6655758B2 (ja) | 2020-02-26 |
EP3613801A1 (en) | 2020-02-26 |
US20200040156A1 (en) | 2020-02-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24315B (zh) | 阻燃性及导电性优越的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及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形体 | |
CN108884258B (zh) |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及聚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以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764968B (zh) | 聚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和聚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2712777B (zh) | 无交联聚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和无交联聚乙烯系树脂发泡成型体 | |
CN107428982B (zh) |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及其制造方法 | |
WO2013031745A1 (ja) | ポリエチ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及びその成形体 | |
EP3235860B1 (en) | Polypropylene resin foamed particles | |
JP2018162370A (ja)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黒色発泡粒子の製造方法 | |
JP2018162369A (ja)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黒色発泡粒子の製造方法 | |
CN110506071A (zh) | 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及其制造方法 | |
JP5491083B2 (ja) | 倍率バラツキの少ない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予備発泡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7250232B (zh) | 具有防静电性能的聚乙烯系树脂发泡粒子和聚乙烯系树脂模内发泡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 |
JP6625472B2 (ja)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および、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型内発泡成形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7197644A (ja) | 発泡用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粒子とその発泡粒子及び型内発泡成形体 | |
JP5253123B2 (ja) | 圧縮充填法による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型内発泡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 |
JP5364289B2 (ja)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の製造方法 | |
CN110551339B (zh) | 聚丙烯系树脂颗粒、聚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成型体 | |
JP2014001334A (ja)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及び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成形体 | |
JP6847584B2 (ja) | 帯電防止性能を有するポリエチ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及びポリエチレン系樹脂発泡成形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0270243A (ja)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型内発泡成形体 | |
JP2010173146A (ja)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型内発泡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 |
JP5248939B2 (ja)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粒子 | |
JP2018162371A (ja)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黒色発泡粒子の製造方法 | |
JP2010265424A (ja)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予備発泡粒子の製造方法 | |
TW202208536A (zh) | 聚烯烴系樹脂發泡粒子、其製造方法以及聚烯烴系樹脂發泡粒子成形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