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61751B - 电梯的缓冲器帽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缓冲器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61751B
CN110461751B CN201780088916.9A CN201780088916A CN110461751B CN 110461751 B CN110461751 B CN 110461751B CN 201780088916 A CN201780088916 A CN 201780088916A CN 110461751 B CN110461751 B CN 1104617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
plate
flat plates
bumper
fit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89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61751A (zh
Inventor
梶田昭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461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17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61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617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28Buffer-stops for cars, cages, or skips
    • B66B5/282Structure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43Devices enhancing safety during maintenance
    • B66B5/005Safety of maintenance personnel
    • B66B5/0056Safety of maintenance personnel by preventing crus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28Buffer-stops for cars, cages, or skips
    • B66B5/284Buffer-stops for cars, cages, or skips mounted on cars or counterweigh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28Buffer-stops for cars, cages, or skips
    • B66B5/288Buffer-stops for cars, cages, or skips with maintenance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28Buffer-stops for cars, cages, or skips

Landscapes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器帽,通过利用具有能够彼此嵌合或分解的嵌合单元的多块平板形成缓冲器帽,使作业人员对缓冲器帽的搬运容易,且能够保管于紧凑的空间。本发明的电梯的缓冲器帽载置于在电梯的对重的下方设置的缓冲器的上表面,与对重的下表面对置而限制对重的下降,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支柱;以及上板和下板,该上板和下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柱的上端及下端,支柱、上板及下板分别由平板形成,形成支柱的平板彼此之间、支柱的平板与上板或下板的平板彼此之间能够嵌合且分解。

Description

电梯的缓冲器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冲器帽,其在电梯的维护检查时覆盖于缓冲器的上部,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空间。
背景技术
若维护人员在搭乘在乘用轿厢的上方的状态下误使乘用轿厢上升,则维护人员可能与顶板碰撞,此外,若维护人员在位于底坑内的状态下误使乘用轿厢下降,则维护人员可能与乘用轿厢碰撞,因此采取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对策。例如,在以下专利文献1中具有以下结构:使下降防止单元从上方覆盖于弹簧缓冲器的顶部,作为缓冲器帽进行安装,阻止对重或乘用轿厢超过规定的位置而下降(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19199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这样的电梯的缓冲器帽形成为包括:下面接触部,其以从上方覆盖于弹簧缓冲器的顶部的方式安装;上面接触部,当对重或乘用轿厢超过规定的位置而下降时,它们的载荷作用于该上面接触部;以及增高部,其将下面接触部和上面接触部支承为沿铅垂方向离开规定的间隔。该缓冲器帽由于下面接触部、上面接触部以及增高部直接以使用时的形状通过焊接等一体地形成,因此整体形状增大,体积大且笨重,因此,搬运不便。而且,当不使用该缓冲器帽时,其被保管于底坑,但由于保管需要大的空间,存在压迫狭小的底坑空间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器帽,通过利用具有能够彼此嵌合或分解的嵌合单元的多块平板形成缓冲器帽,使作业人员对缓冲器帽的搬运容易,且能够保管于紧凑的空间。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缓冲器帽载置于在电梯的对重的下方设置的缓冲器的上表面,与对重的下表面对置而限制对重下降,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支柱;以及上板和下板,该上板和下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柱的上端及下端,支柱、所述上板及下板分别由平板形成,形成支柱的平板彼此之间、支柱的平板与上板或下板的平板彼此之间能够嵌合且分解。
发明效果
本发明利用平板嵌合而形成缓冲器帽,由此能够分解成多块平板。通过将缓冲器帽分解成多块平板,能够将分解的平板分为一个或多个组。因此,分为一个或多个组的平板由于体积不大,能够使搬运容易。此外,通过将缓冲器帽分解成多块平板进行保管,能够实现可保管于紧凑的空间的缓冲器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缓冲器帽整体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1的主要部分即缓冲器帽的组装时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1的主要部分即缓冲器帽的分解时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缓冲器帽的组装时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缓冲器帽的组装时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缓冲器帽的分解时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缓冲器帽的组装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缓冲器帽的图,图1是缓冲器帽整体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的主要部分即缓冲器帽的组装时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1的主要部分即缓冲器帽的分解时的立体图。
在附图中,在电梯的井道内的底坑部设置有缓冲器1,在对重(未图示)的下方且缓冲器1的上部,配置有缓冲器帽2,作为限制对重下降的缓冲器帽。在缓冲器帽2分别设置有:支柱3,其在铅垂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高度;上板4,其在支柱3的上端部与对重的下表面对置;以及下板5,其在支柱3的下端部与缓冲器1的上表面对置,上板4与下板5彼此离开规定的距离地被支承。
在支柱3立设有两块平板6和平板7,在该平板6,从侧面观察,从上端部的大致中间部到侧面部的铅垂方向的大约一半长度的位置,形成有沿铅垂方向切口而成的槽8。此外,在该平板7,从侧面观察,从下端部的大致中间部到侧面部的铅垂方向的大约一半长度的位置,形成有沿铅垂方向切口而成的槽9。当支柱3组装时,分别形成于平板6及平板7的槽8和槽9在截面中彼此交叉,当从上部观察时,平板6及平板7呈十字状配置,在平板6与平板7嵌合的状态下形成支柱3。此外,平板6及平板7的平板由于仅仅是槽8与槽9嵌合,在不使用时能够彼此分离。
此外,在形成支柱3的平板6的上端部及下端部的两端,以沿铅垂方向突出的方式分别形成有2个榫头6a及榫头6b。在形成支柱3的平板7的上端部及下端部的两端,以沿铅垂方向突出的方式分别形成有2个榫头7a及榫头7b。在上板4及下板5,从上部观察,在四边形的角部附近,沿着从中心呈放射线状的方向分别形成有4个榫孔4a。因此,缓冲器帽2中,榫头6a、7a与榫孔4a嵌合、榫头6b、7b与榫孔5a嵌合,由此在支柱3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嵌合有上板4和下板5。即,缓冲器帽2形成为,支柱3由平板6及平板7形成并且被上板4和下板5从上下方向夹着,因此缓冲器帽2由共计4块平板形成。
接下来,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图2~3中,在组装缓冲器帽2的情况下,首先,使构成支柱3的平板6及平板7嵌合成在截面中以使槽8与槽9对置的方式交叉,当从上部观察时呈十字状配置。接下来,在支柱3的上端,使榫头6a、7a与上板4的榫孔4a嵌合,在支柱3的下端,使榫头6b、7b与下板5的榫孔5a嵌合。这样,缓冲器帽2形成为包括支柱3、上板4及下板5,通过载置于缓冲器1的上部,作为限制对重下降的缓冲器帽使用。
接下来,在分解缓冲器帽2的情况下,按与组装时相反的顺序分解。将通过榫头6a、7a与榫孔4a、榫头6b、7b与榫孔5a嵌合于支柱3的上板4及下板5分别沿铅垂方向拉拔来进行分解。而且,将支柱3从平板6与平板7嵌合的状态沿上下方向拉拔,从而分解为2个平板6及平板7。将从支柱3分解的平板6及平板7和上板4及下板5一块一块地或以多块重叠的状态移动到底坑内的固定场所,并进行保管。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在载置于在电梯对重的下方设置的缓冲器1的上表面并与对重的下表面对置而限制对重下降的缓冲器帽2中,具备支柱3和分别设置于支柱3的上端及下端的上板4及下板5,支柱3、上板4及下板5分别由平板形成,形成支柱3的平板6与平板7彼此之间、支柱3的平板与上板4或下板5的平板彼此之间能够嵌合且分解,由此能够将缓冲器帽2分解成多块平板。通过将缓冲器帽2分解成多块平板,能够将分解的平板分为一个或多个组。因此,分为一个或多个组的平板由于体积不大,能够使搬运容易。此外,通过将缓冲器帽2分解成多块平板进行保管,能够保管于紧凑的空间。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支柱3中,设置有在从侧面观察时从上端部的大致中间部按侧面部的铅垂方向的大约一半长度的长度切口而成的槽8的平板6、与设置有在从侧面观察时从下端部的大致中间部按侧面部的铅垂方向的大约一半长度的长度切口而成的槽9的平板7在截面中以使彼此的槽8与槽9对置的方式交叉,在支柱3的上端及下端分别形成有榫头6a、7a和榫头6b、7b,在上板4及下板5分别形成有与榫头6a、7a、榫头6b、7b嵌合的榫孔4a、5a,由此能够用共计4块平板嵌合形成缓冲器帽2或将缓冲器帽2分解成共计4块平板。由此,能够使缓冲器帽2容易搬运,并且能够保管于紧凑的空间。此外,缓冲器帽2能够仅仅由共计4块平板形成,因此制造成本也能够抑制为最小限度。
实施方式2.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缓冲器帽10的图,是示出组装时的立体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缓冲器帽10中,缓冲器帽11与缓冲器帽12沿铅垂方向层叠地配置,在配置于上部的缓冲器帽12的支柱3的下端部设置的榫头6b、7b与贯通配置于下部的缓冲器帽11的上板13而设置的榫孔13a嵌合,从而配置于上部的缓冲器帽12与配置于下部的缓冲器帽11嵌合,以上方面与之前不同,对于除此以外的同样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在附图中,缓冲器帽10中,在缓冲器帽11的上部层叠地配置有缓冲器帽12。下部的缓冲器帽11是与实施方式1的缓冲器帽2大致相同的结构。与缓冲器帽2不同的部分是分别设置于缓冲器帽11的上板13和下板14的榫孔13a、14a,为了与设置于缓冲器帽12的支柱3的下端部的榫头6b、7b嵌合,增加了4个榫孔,分别形成了共计8个榫孔。
上部的缓冲器帽12是与实施方式1的缓冲器帽2大致相同的结构。与缓冲器帽2不同的部分是,缓冲器帽11的上板13兼用作缓冲器帽12的下板,从而省略了缓冲器帽12的下板。
接下来,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2的动作进行说明。在附图中,首先,在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顺序组装缓冲器帽11后,在其上部层叠缓冲器帽12,使2个缓冲器帽嵌合。缓冲器帽12的组装顺序与缓冲器帽11相同。使支柱3的榫头6b、7b从组装后的缓冲器帽11的上板13的榫孔13a的上部嵌合,使上板13的榫孔13a从缓冲器帽12的支柱3的榫头6a、7a的上部嵌合。接下来,在分解缓冲器帽10的情况下,按与组装时相反的顺序分解。即,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顺序,在分解缓冲器帽12后,分解缓冲器帽11。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2,下部的缓冲器帽11与上部的缓冲器帽12沿铅垂方向层叠地配置,在配置于上部的缓冲器帽12的支柱3的下端部设置的榫头6b、7b与贯通配置于下部的缓冲器帽11的上板13而设置的榫孔13a嵌合,配置于上部的缓冲器帽12与配置于下部的缓冲器帽11嵌合。此处,在根据电梯的使用状况而需要缓冲器帽的高度的情况下,也可以延长支柱3。但是,仅仅延长支柱3的话,对于来自上部的载荷,容易发生压弯,因此必须提高形成支柱3的部件的强度。因此,通过层叠使用2个缓冲器帽11和缓冲器帽12,不提高形成支柱3的平板6的强度,就能够提高缓冲器帽10的强度。此外,下部的缓冲器帽11即使是单体也可以使用,因此对于是以缓冲器帽11单体的高度来使用缓冲器帽10,还是以在其上部重叠有缓冲器帽12的高度来使用缓冲器帽10,能够选择性地进行调整。此外,缓冲器帽10能够直接沿用实施方式1的支柱3,因此能够将缓冲器帽10的制造成本抑制在最小限度。
实施方式3.
图5~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缓冲器帽15的图,是示出组装时和分解时的立体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缓冲器帽15的支柱17形成棱柱形状,在形成支柱17的侧面的平板16交替地设置有:榫头16a,其在铅垂方向的侧面部两侧沿水平方向突出;以及榫槽16b,其与榫头16a嵌合,当从上部观察时相邻地配置的榫头16a与榫槽16b彼此嵌合,以上方面与之前不同,对除此以外的同样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在附图中,支柱17中,从上部观察,4块平板16呈口字形状地立设,在长度方向上彼此嵌合。分别设置有:上板18,其在支柱17的上端部与对重的下表面对置;以及下板19,其在支柱17的下端部与缓冲器1的上表面对置,上板18与下板19彼此离开规定的距离地被支承。
在形成支柱17的一块平板6的铅垂方向的两端部分别交替地形成有作为第一榫头的榫头16a和与该榫头16a嵌合的榫槽16b,榫头16a沿水平方向突出地形成。即,从上部观察,4块平板16在角部相邻地配置,相邻的角部的榫头16a与榫槽16b彼此嵌合,由此形成支柱17的侧面的四棱柱形状。在上板18与下板19,从上部观察,在四边形的各边附近(内侧)沿着各边的方向,分别形成有4个榫孔18a、19a。在支柱17的上下端部设置有作为第二榫头的榫头16c、16d,该榫头16c、16d与嵌合的榫孔18a、19a分别嵌合,由此在支柱17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嵌合有上板18及下板19。即,缓冲器帽15形成为,支柱17由4块平板6形成并且被上板18和下板19从上下方向夹着,因此缓冲器帽15由共计6块平板形成。
接下来,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3的动作进行说明。在附图中,在组装缓冲器帽15的情况下,首先,将构成支柱17的4块平板16配置成从上部观察呈四边形状,使它们在角部相邻,使位于铅垂方向的两端部的榫头16a与榫槽16b嵌合。接下来,使支柱17的上端部的榫头16c与上板18的榫孔18a嵌合,使下端部的榫头16d分别与下板5的榫孔19a嵌合。这样,缓冲器帽15形成为包括支柱17、上板18及下板19,通过载置于缓冲器1的上部,作为限制对重下降的缓冲器帽使用。接下来,在分解缓冲器帽15的情况下,按与组装时相反的顺序分解。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3,支柱17形成棱柱形状,在形成支柱17的侧面的平板16,交替地设置有:榫头16a,其在铅垂方向的侧面部两侧沿水平方向突出;和榫槽16b,其与榫头16a嵌合,当从上部观察时相邻配置的榫头16a与榫槽16b彼此嵌合,在形成支柱17的侧面的平板16的上端及下端分别形成有榫头16c、16d,在上板18及下板19分别形成有与榫头嵌合的榫孔18a、19a,由此能够将构成缓冲器帽15的所有部分分解成共计6块平板。由此,仅由6块平板就能够形成缓冲器帽15。此外,在以与实施方式1相同强度的平板16形成支柱17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的缓冲器帽2相比,能够提高对于来自上部的载荷的强度。
实施方式4.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缓冲器帽20的图,是示出组装时的立体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缓冲器帽20的支柱22形成棱柱形状,在形成支柱22的侧面的平板21的铅垂方向的侧面部两侧的上部和下部设置有铰链23,平板21除了至少一处之外,通过铰链23彼此结合,以上方面与之前不同,对除此以外的同样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在附图中,缓冲器帽20是与实施方式3的缓冲器帽15大致相同的结构。与缓冲器帽15不同的部分是,在支柱22的铅垂方向的上下两端部,代替榫头和榫槽而设置有铰链23。从上部观察,4块平板21在角部相邻地配置,相邻的3个角部通过铰链23彼此结合,相邻的1个角部抵接或接近,由此形成支柱22的侧面的四棱柱形状。
此处,在相邻的角部的四处中的一处,为了使分解或组装容易而未设置铰链23。即,4块平板21以相同的朝向沿一个方向排列,通过三处铰链23使相邻的侧面部彼此结合。通过使结合的4块平板21中的未设置铰链23的2块平板21的侧面部彼此相邻,形成支柱22的侧面。在支柱22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嵌合有上板18及下板19。
接下来,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4的动作进行说明。在附图中,在组装缓冲器帽20的情况下,首先,通过铰链23使构成支柱22的侧面的4块平板21相互转动,使未设置铰链23的2块平板21的侧面部彼此相邻,由此从上部观察而配置成四边形状。接下来,使支柱22的上端部的榫头21a与上板18的榫孔18a嵌合,使下端部的榫头21b分别与下板5的榫孔19a嵌合。
这样,缓冲器帽20形成为包括支柱22、上板18及下板19,通过载置于缓冲器1的上部,作为限制对重下降的缓冲器帽使用。接下来,在分解缓冲器帽20的情况下,按与组装时相反的顺序分解。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4,支柱22形成棱柱形状,在形成支柱22的侧面的平板21的铅垂方向的侧面部两侧设置有铰链23,平板21至少除了一处之外,通过铰链23彼此结合,在形成支柱22的侧面的平板21的上端及下端分别形成有榫头21a、21b,在上板18及下板19形成有分别与榫头21a、21b嵌合的榫孔18a、19a,由此除了起到与实施方式3同等的作用、效果之外,在分解或组装时能够大幅减少使形成支柱22的平板21彼此嵌合的工夫。此外,能够将构成缓冲器帽20的所有部分分解成共计6块平板。由此,仅由6块平板就能够形成缓冲器帽20。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支柱3由平板6及平板7这两块形成,但也可以由3块以上的平板构成。通过增加平板的块数,保管时的平板的块数稍微增加,但与实施方式1相同,能够将缓冲器帽2分解为多块平板,并且能够提高载荷从上部作用时的强度。
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缓冲器帽11的上板13兼用作缓冲器帽12的下板,由此省略了缓冲器帽12的下板,但也可以不省略。即,通过在下部的缓冲器帽11层叠与缓冲器帽11相同结构的缓冲器帽12,形成下板的平板增加,因此保管的空间稍稍增加,但与实施方式2同样,在需要缓冲器帽的高度的情况下,通过重叠2个缓冲器帽,能够提高缓冲器帽10的强度。
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缓冲器帽11与缓冲器帽12这两个缓冲器帽重叠,但也可以根据电梯的使用状况重叠设置3个以上的缓冲器帽。
此外,在实施方式3中,支柱17形成为四棱柱形状,但也可以形成为多棱柱形状。即,例如如果设为三棱柱形状,则能够减少形成支柱17的平板的数量。而且,如果设为五棱柱或五以上的多棱柱形状,则由于形成支柱17的平板增加,保管的空间稍稍增加,但与实施方式3相同,能够将构成缓冲器帽15的所有部分分解成多块平板,并且能够提高强度。
此外,在实施方式4中,铰链23设置在上部和下部两处,但也可以在中央部仅设置一处。即,只要形成支柱22的4块平板21彼此以相同的朝向沿一个方向排列,相邻的侧面部通过三处铰链23彼此结合即可。
标号说明
1:缓冲器;2、10、11、12、15、20:缓冲器帽;8、9:槽;3、17、22:支柱;4、13、18:上板;5、14、19:下板;6、7、16、21:平板;6a、6b、7a、7b、16a、16c、16d、21a、21b:榫头;4a、5a、13a、14a、18a、19a:榫孔;16b:榫槽;23:铰链。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冲器帽,其在电梯的维护检查时覆盖于缓冲器的上部,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空间。

Claims (5)

1.一种缓冲器帽,其载置于在电梯的对重的下方设置的缓冲器的上表面,与所述对重的下表面对置而限制所述对重的下降,
所述缓冲器帽的特征在于,其具备:支柱;以及上板和下板,该上板和下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柱的上端及下端,
所述支柱、所述上板及所述下板分别由平板形成,
形成所述支柱的平板彼此之间、所述支柱的平板与所述上板或所述下板的平板彼此之间能够嵌合且分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帽,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柱中,设置有从上端部沿铅垂方向按规定的长度切口而成的槽的平板与设置有从下端部沿铅垂方向按规定的长度切口而成的槽的平板在截面中以使彼此的槽对置的方式交叉,
在所述支柱的上端及下端分别形成有榫头,在所述上板及所述下板分别形成有与所述榫头嵌合的榫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帽,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柱形成棱柱形状,在形成所述支柱的侧面的平板,交替地设置有:第一榫头,其在铅垂方向的侧面部两侧沿水平方向突出;以及榫槽,其与所述第一榫头嵌合,
当从上部观察时相邻地配置的所述第一榫头与所述榫槽彼此嵌合,在形成所述支柱的侧面的平板的上端及下端分别形成有第二榫头,在所述上板及下板分别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榫头嵌合的榫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帽,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柱形成棱柱形状,在形成所述支柱的侧面的平板的铅垂方向的侧面部两侧设置有铰链,
形成所述支柱的侧面的平板除了至少一处之外,通过所述铰链彼此结合,在形成所述支柱的侧面的平板的上端及下端分别形成有榫头,在所述上板及下板分别形成有与所述榫头嵌合的榫孔。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缓冲器帽,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器帽沿铅垂方向层叠地配置,在配置于上部的缓冲器帽的所述支柱的下端部设置的榫头与设置于所述配置于上部的缓冲器帽的所述下板和配置于下部的缓冲器帽的所述上板中的任意一者或两者的榫孔嵌合,从而所述配置于上部的缓冲器帽与所述配置于下部的缓冲器帽嵌合,
所述榫孔在所述配置于上部的缓冲器帽的所述下板或所述配置于下部的缓冲器帽的所述上板中的任意一者兼用作另一者的情况下,设置为贯通所述任意一者,
所述榫孔在所述配置于上部的缓冲器帽的所述下板或所述配置于下部的缓冲器帽的所述上板中的任意一者不兼用作另一者的情况下,设置为贯通所述配置于上部的缓冲器帽的所述下板和所述配置于下部的缓冲器帽的所述上板中的两者。
CN201780088916.9A 2017-03-30 2017-03-30 电梯的缓冲器帽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4617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13364 WO2018179271A1 (ja) 2017-03-30 2017-03-30 エレベータのバッファキャッ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61751A CN110461751A (zh) 2019-11-15
CN110461751B true CN110461751B (zh) 2020-12-22

Family

ID=63677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891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461751B (zh) 2017-03-30 2017-03-30 电梯的缓冲器帽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155441B2 (zh)
JP (1) JP6633245B2 (zh)
KR (1) KR102278790B1 (zh)
CN (1) CN110461751B (zh)
DE (1) DE112017007337T5 (zh)
WO (1) WO20181792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60940B1 (ja) 2022-05-18 2023-04-19 マニフォールド有限会社 ルアー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24524B2 (ja) * 2001-11-21 2007-12-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4226883B2 (ja) * 2002-12-06 2009-02-1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カウンターウエイト揚重方法
JP2010013279A (ja) * 2008-07-07 2010-01-21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緩衝装置
CN201777748U (zh) * 2010-09-10 2011-03-30 东南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的二合一支承装置
JP4887026B2 (ja) * 2005-10-31 2012-02-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及びその安全装置
CN103693526A (zh) * 2013-12-17 2014-04-02 杨麟 一种置于电梯井底坑由微型缓冲气囊等部件组成的救生舱
CN205602900U (zh) * 2016-04-25 2016-09-28 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缓冲器底座加固装置
JP2016196338A (ja) * 2015-04-02 2016-1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緩衝器支持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緩衝器支持装置の高さ調整方法
CN205739891U (zh) * 2016-06-27 2016-11-30 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电梯缓冲器底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51432A (ja) * 1999-12-01 2001-06-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
EP1598301B1 (de) * 2004-05-19 2012-07-18 Inventio AG Schachtgrubenausrüstung für einen Aufzug
KR200382890Y1 (ko) * 2005-01-19 2005-04-27 이상길 엘리베이터용 완충장치
JP2007254103A (ja) 2006-03-23 2007-10-04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
FI119808B (fi) * 2007-12-17 2009-03-31 Kone Corp Hissin puskurijärjestely
JP2009286582A (ja) * 2008-05-29 2009-12-1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緩衝装置
JP2013044339A (ja) 2011-08-22 2013-03-04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衝撃吸収具ハウジングと、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衝撃吸収具
JP5863578B2 (ja) 2012-06-26 2016-02-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DE202014105635U1 (de) * 2014-11-24 2016-02-25 W+W Aufzugkomponenten Gmbh U. Co. Kg Wartungsstütze zum Anbringen in der Schachtgrube eines Aufzugsschachtes
CN106629335A (zh) * 2016-11-23 2017-05-10 吴江骏达电梯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用缓冲桩
DE102017004719A1 (de) * 2017-05-16 2018-11-22 Michael Geisenhofer Vorrichtung für einen gesicherten Bereich in einem Aufzugschacht
DE202017106151U1 (de) * 2017-10-11 2019-01-15 Algi Alfred Giehl Gmbh & Co. Kg Maschinen- Und Hydraulikbau Puffervorrichtung für einen Fahrkorb einer Aufzugsanlage sowie Anordnung der Puffervorrichtung und der Aufzugsanlage
CN111071900A (zh) * 2019-12-25 2020-04-28 佛山市高明区安承升降装备研究院 一种无底坑电梯
CN112551295A (zh) * 2020-12-28 2021-03-26 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止停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电梯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24524B2 (ja) * 2001-11-21 2007-12-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4226883B2 (ja) * 2002-12-06 2009-02-1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カウンターウエイト揚重方法
JP4887026B2 (ja) * 2005-10-31 2012-02-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及びその安全装置
JP2010013279A (ja) * 2008-07-07 2010-01-21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緩衝装置
CN201777748U (zh) * 2010-09-10 2011-03-30 东南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的二合一支承装置
CN103693526A (zh) * 2013-12-17 2014-04-02 杨麟 一种置于电梯井底坑由微型缓冲气囊等部件组成的救生舱
JP2016196338A (ja) * 2015-04-02 2016-1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緩衝器支持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緩衝器支持装置の高さ調整方法
CN205602900U (zh) * 2016-04-25 2016-09-28 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缓冲器底座加固装置
CN205739891U (zh) * 2016-06-27 2016-11-30 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电梯缓冲器底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76828A1 (en) 2021-09-09
JP6633245B2 (ja) 2020-01-22
JPWO2018179271A1 (ja) 2019-06-27
WO2018179271A1 (ja) 2018-10-04
KR102278790B1 (ko) 2021-07-19
DE112017007337T5 (de) 2019-12-12
KR20190117608A (ko) 2019-10-16
US11155441B2 (en) 2021-10-26
CN110461751A (zh) 2019-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2620B (zh) 水平模板
US20110233363A1 (en) Structural composite glulam-steel rig mat
KR102196121B1 (ko) 해체 가능한 자가-조립 구조물
US9506265B1 (en) Cross-type earthquake platform
CN110461751B (zh) 电梯的缓冲器帽
KR20100053686A (ko) 종이 팔레트
JP6757022B2 (ja) 遮音壁及び最下層遮音パネル
JP2014012562A (ja) 乗客コンベア
JP6301437B1 (ja) 乗客コンベア
US2738092A (en) Pallet box
AU2013244451B2 (en) Structural member used for rainwater storage laminated structure
KR102214213B1 (ko) 알루미늄 조립 팔레트
KR200437673Y1 (ko) 이동식 정자
KR101553614B1 (ko) 물류창고용 콘크리트 적층랙 구조물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JP2008212414A (ja) 積載荷重変化に対応した小柱及び仕切付き樹脂棚板付組立棚
JP2009263060A (ja) パレット用支持棚
JP2016088607A (ja) 収容ラック
JP6800294B1 (ja) 倉庫
KR101372866B1 (ko) 선박의 래싱 브릿지
JP6684536B2 (ja) 建物及び倉庫
KR102218708B1 (ko) 팔레트
JP7016542B2 (ja) 組立式収納棚およ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JP6171889B2 (ja) スライド支承部材
JP3219476U (ja) フェンス
JP5715443B2 (ja) 壁面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