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9829A - 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9829A
CN110329829A CN201910200895.6A CN201910200895A CN110329829A CN 110329829 A CN110329829 A CN 110329829A CN 201910200895 A CN201910200895 A CN 201910200895A CN 110329829 A CN110329829 A CN 1103298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sheet material
gear
discharge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008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9829B (zh
Inventor
三轮笃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29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9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98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98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0Piling apparatus of which the discharge point mov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height to the pi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25Providing a more compact apparatus, e.g. sheet discharge tray in co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08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means for advancing the articles to present the articles to the separat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08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means for advancing the articles to present the articles to the separating device
    • B65H1/14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means for advancing the articles to present the articles to the separating device comprising positively-acting mechanical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2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contact with rotating friction members, e.g. rollers, brushes, or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1Top cover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15Guiding elements, e.g.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2Roller pairs arranged on movable frame
    • B65H2404/1421Roller pairs arranged on movable frame rotating, pivoting or oscillating around an axis, e.g. parallel to the roller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5Roller assembly, particular roller arrangement
    • B65H2404/152Arrangement of roller on a movable frame
    • B65H2404/1521Arrangement of roller on a movable frame rotating, pivoting or oscillating around an axis, e.g. parallel to the roller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 B65H2404/6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 B65H2404/6112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and displaceable for changing direction of trans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Abstract

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控制器,用于进行第一驱动操作和第二驱动操作,第一驱动操作用于使排出辊旋转,第二驱动操作用于使排出引导部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控制器被构成为当进行第二驱动操作时停止第一驱动操作,当进行第一驱动操作时停止第二驱动操作。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5-008283公开了一种原稿供给装置,其是现有技术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个例子。原稿供给装置设置有片材供给盘、片材排出盘和输送引导部。片材供给盘支撑要供给的原稿。片材排出盘位于片材供给盘的下方,支撑排出的原稿。输送引导部将原稿从片材供给盘输送到片材排出盘。在输送引导部的途中,设置图像读取位置,图像读取位置用于读取在输送引导部上输送的原稿的图像。
片材供给盘根据由片材供给盘支撑的片材的减少而向上移动,接近原稿拾取单元。原稿供给装置还包括摆动输送单元和排出辊。摆动输送单元包括排出口,用于将由输送引导部输送的原稿排出到片材排出盘。摆动输送单元根据由片材供给盘支撑的原稿的减少而向上移动,从而将排出口与片材排出盘分离。具体地,联动构件安装在片材供给盘和摆动输送单元之间,摆动输送单元的排出口根据片材供给盘的上升和下降而上升和下降。排出辊通过排出口而将片材排出。在日本特开2005-008283中,没有公开排出辊的旋转驱动的结构。
假设图像读取装置包括与上述原稿供给装置相同的结构。图像读取装置设置有:供给盘,供给盘包括可移动体;排出引导部;以及排出辊。排出引导部包括用于将片材排出到排出盘的排出口。联动构件安装在供给盘的可动板和排出引导部之间。排出引导部的排出口根据供给盘的可动板的上升和下降而上升和下降。排出辊通过排出口而将片材排出。
然而,由于在日本特开2005-008283中没有公开排出辊的旋转驱动的结构,并且即使在图像读取装置中排出辊的旋转驱动的结构也未知,因此存在如下可能性,即,当排出辊旋转并且读取传感器进行读取操作时,排出引导部的移动影响与排出辊接触的片材。在这种情况下,片材的输送速度可能波动,从而可能导致读取传感器的读取精度变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能够防止读取传感器的读取精度变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供给盘,被构成为支撑要供给的片材,所述供给盘包括可动板,所述可动板被构成为根据由所述供给盘支撑的片材的数量的减少而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高于所述第一位置;排出盘,位于所述供给盘的下方,所述排出盘被构成为支撑排出的片材;输送引导部,被构成为将片材从所述供给盘输送到所述排出盘;读取传感器,用于读取在所述输送引导部输送的片材的图像;排出引导部,包括用于将由所述输送引导部输送的片材排出到所述排出盘的排出口,所述排出引导部被构成为根据由所述供给盘支撑的片材的数量的减少而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所述第四位置高于所述第三位置;排出辊,被构成为将片材通过所述排出口排出;以及控制器,用于进行第一驱动操作和第二驱动操作,所述第一驱动操作用于使所述排出辊旋转,所述第二驱动操作用于使所述排出引导部在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控制器被构成为当进行所述第二驱动操作时停止所述第一驱动操作,当进行所述第一驱动操作时停止所述第二驱动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框图;
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8是从图7中的箭头z方向看的示出第一驱动源、第三驱动系、第四驱动系等的示意图;
图9是从图7中的箭头W方向看的示出可动板、第一驱动源、第一驱动系等的示意图,是示出可动板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0是从图7中的箭头Y方向看的示出排出单元、第二驱动源、第二驱动系的示意图;以及
图11是与图9类似的示意图,是示出可动板移动到第二位置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是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具体例子。在图1中,操作面板8P所设置侧被定义为装置的前侧,当面对操作面板8P时的向左侧被定义为装置的左侧,从而分别显示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和下侧。从图2开始的每个图中的每个方向与图1所示的每个方向相对应而显示。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1中的各构件。
<整体结构>
如图1~4所示,图像读取装置1包括本体8、开闭部9、图像形成单元5、读取单元3、自动输送机构4和控制器7。本体8是扁平的,近似于盒状。如图1所示,作为触摸面板等的操作面板8P设置在本体8的前表面。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单元5容纳在本体8中的下部。图像形成单元5通过喷墨方法、激光方法等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如图2和5所示,读取单元3位于本体8中的上部。读取单元3当读取原稿的图像时使用。自动输送机构4设置在开闭部9中。当一边沿着输送引导部30依次输送由供给盘91支撑的片材SH一边由读取单元3读取片材SH的图像时,使用自动输送机构4。
如图2和4所示,控制器7容纳在本体8中的沿着左侧表面的位置。控制器7形成为微计算机,主要包括CPU、ROM和RAM。ROM存储CPU用的用于控制图像读取装置1的各种操作的程序,以及用于进行识别处理的程序等。RAM用作临时记录CPU执行程序时所使用的数据和信号的存储区域,或者用作数据处理的工作区域。控制器7控制图像形成单元5、读取单元3、自动输送机构4和操作面板8P。
如图5所示,压板玻璃设置在本体8的上表面,具有大的面积的原稿支撑面8A由压板玻璃的上表面形成。此外,在本体8的上表面的原稿支撑面8A的左侧设置有另一压板玻璃,该另一压板玻璃的上表面形成在前后方向上伸长的读取面8B。
当读取单元3读取在静止状态下的原稿的图像时,原稿支撑面8A从下方支撑原稿。作为要读取的对象的原稿包括纸张或OHP片材等片材,以及书等。
当读取单元3读取由自动输送机构4一个一个地输送的片材SH的图像时,读取面8B从下方接触所输送的片材SH。引导突出单元8H在本体8的上表面设置在原稿支撑面8A和读取面8B之间。引导突出单元8H抬起一边接触读取面8B一边被输送的片材SH,并且引导片材SH向右上倾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使用原稿支撑面8A读出图像的对象称为原稿,将一边由自动输送机构4输送一边读出图像的对象称为片材。原稿和片材可以实质上是相同的。
如图1所示,开闭部9被支撑为能够通过图未示的位于本体8的后端部的铰链而围绕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开闭轴心X9摆动。开闭部9在图1和5等所示的关闭状态下从上方覆盖原稿支撑面8A和读取面8B。尽管省略了图示,开关部9通过以其前端部向后上移位的方式围绕开闭轴心X9摆动,来移位到使原稿支撑面8A和读取面8B露出的打开位置。因此,使用者能够将作为要读取的对象的原稿支撑在原稿支撑面8A。
此外,当说明开闭部9的结构、内部结构等时,处于关闭状态的开闭部9的姿势作为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的基准。
读取单元3包括:容纳在本体8中的上部的读取传感器3S,如图2~6所示;扫描机构驱动源3M,如图4所示;以及图未示的扫描机构,由扫描机构驱动源3M驱动。作为读取传感器3S,使用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电荷耦合器件(CCD)等已知的图像读取传感器。
如图5所示,读取传感器3S位于原稿支撑面8A和读取面8B的下方。当读取由原稿支撑面8A支撑的原稿的图像时,图未示的扫描机构由扫描机构驱动源3M驱动,读取传感器3S在本体8中在原稿支撑面8A的下方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此外,当读取传感器3S读取由自动输送机构4输送的片材SH的图像时,图未示的扫描机构由扫描机构驱动源3M驱动,将读取传感器3S在本体8中停止在读取面8B的下方。读取传感器3S在读取面8B下方停止的位置是预定的静止读取位置。
如图5和6所示,开闭部9包括基部构件39、第一斜槽构件35、第二斜槽构件36和盖构件38。
基部构件39形成开闭部9的底壁。在基部构件39中,形成矩形孔39H,在矩形孔39H中,与读取面8B和引导突出单元8H相对的区域呈大致矩形状被切去。输送面39G形成在基部构件39中的比矩形孔39H更靠左侧的部分。输送面39G的左端部弯曲成从向下的方向改变为向右下方倾斜。输送面39G向下倾斜到矩形孔39H的左端缘。
第二斜槽构件36设置在基部构件39的左部的上方。施压构件保持部36F和引导面36G、36H形成在第二斜槽构件36中。施压构件保持部36F是凹部,在与读取面8B相对的位置向上凹。在施压构件保持部36F中,施压构件36P被保持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位。施压构件36P从上方对一边接触读取面8B一边被输送的片材SH施压,从而防止片材SH从读取面8B浮起。引导面36G位于比施压构件保持部36F更靠左侧的位置。引导面36G的左端部沿着基部构件39的输送面39G的左端部弯曲。引导面36G沿着基部构件39的输送面39G的向下倾斜的部分向右下方倾斜。引导面36H位于比施压构件保持部36F更靠右侧的位置。引导面36H沿着本体8的引导突出单元8H向右上方倾斜。
第一斜槽构件35位于第二斜槽构件36的上方。限制面35K和输送面35G形成在第一斜槽构件35中。限制面35K从第一斜槽构件35的右端部向左上方倾斜。输送面35G连接到限制面35K的上端,大致水平地向左延伸。输送面35G的左端部弯曲,从而其方向从向左的方向改变为向下的方向。
盖构件38位于第一斜槽构件35的上方。引导面38G形成在盖构件38中,引导面38G由向下突出的多个肋38R的下端缘形成。引导面38G的右端部在第一斜槽构件35中的限制面35K和输送面35G之间的连接部的向左侧偏移的位置处从上方与输送面35G相对。引导面38G沿着第一斜槽构件35的输送面35G大致水平地向左延伸。引导面38G的左端部沿着第一斜槽构件35的输送面35G的左端部弯曲。
如图7所示,开闭部9包括第一侧框体9A、第二侧框体9B和第三侧框体9C。第一侧框体9A设置成在开闭部9的前侧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第二侧框体9B设置成在开闭部9的后侧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第三侧框体9C设置成在开闭部9的后侧与第二侧框体9B之间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从而辅助第二侧框体9B。第一侧框体9A、第二侧框体9B和第三侧框体9C分别形成开闭部9的内框体的一部分。
第一侧框体9A和第二侧框体9B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从而盖构件38的引导面38G、第一斜槽构件35的限制面35K和输送面35G、第二斜槽构件36的引导面36G、36H以及基部构件39的输送面39G(均在图5中示出)等夹在它们之间。此外,在图7中,为了易于说明,省略了供给盘91的供给盘本体92的图示。此外,为了易于说明,图7示出的第一驱动源M1和第二驱动源M2的位置从分离辊42的旋转轴42S的下方向右偏移。此外,图8示出的第一驱动源M1的位置从分离辊42的旋转轴42S的下方向右偏移。
如图2、3、5和6所示,开闭部9包括:输送引导部30,它形成自动输送机构4的一部分;供给盘91,用于支撑要供给到输送引导部30的片材SH;以及排出盘96,用于支撑从输送引导部30排出的片材SH。
如图5所示,供给盘91位于比第一斜槽构件35更靠右侧的位置,并且位于基部构件39的右部的上方。供给盘91包括供给盘本体92和可动板50。供给盘本体92从开闭部9的右端部侧向左下方缓缓倾斜。可动板50设置成与供给盘本体92的左端部相邻。可动板50以大致平板形状向着第一斜槽构件35的限制面35K延伸。可动板50被盖构件38的右部从上方覆盖。供给盘91通过供给盘本体92和可动板50来支撑供给到自动输送机构4的片材SH。
如图7所示,可动板50包括轴单元50S、50T,轴单元50S、50T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三轴心X3作为其轴心。
前轴单元50S是从可动板50的右前角部向前突出的圆柱状轴。前轴单元50S由第一侧框体9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后轴单元50T是从可动板50的右后角部向后突出的圆柱状轴。后轴单元50T由第二侧框体9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突出到第二侧框体9B的后方。因此,可动板50能够围绕第三轴心X3旋转。
如稍后将详细说明的,可动板50被构成为通过操作图7和9等所示的第一驱动源M1和第一驱动系110,与供给盘91所支撑的片材SH的减少相对应地从图2、5和9所示的第一位置旋转到图3、6和11所示的第二位置。图6等所示的第二位置是图5等所示的第一位置上方的位置。
如图1和5所示,两个宽度限制引导部94A、94B设置在供给盘本体92,它们分别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由供给盘91支撑的具有不同尺寸的多种类型的片材SH以前宽度限制引导部94A和后宽度限制引导部94B彼此接近或者彼此离开的方式被从前侧和后侧夹持。因此,能够以供给盘91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为基准来定位各种尺寸的片材SH。
如图5所示,排出盘96形成在基部构件39的右部。即,排出盘96设置成在比供给盘91低的位置处与供给盘91重叠。由读取传感器3S读取图像然后由自动输送机构4输送的片材SH被排出到排出盘96中。排出盘96的上表面形成为用于支撑所排出的片材SH的片材支撑面96A。
输送引导部30形成用于将片材SH从供给盘91向着排出盘96输送的输送路径。具体地,输送引导部30包括第一引导部31、第二引导部32和第三引导部33。
第一引导部31被构成为包括第一斜槽构件35的输送面35G的大致水平延伸的部分和盖构件38的引导面38G的大致水平延伸的部分。第一引导部31向左引导从供给盘91送出的片材SH。
第二引导部32被构成为包括第一斜槽构件35的输送面35G的弯曲的左端部、盖构件38的引导面38G的弯曲的左端部、基部构件39的输送面39G的弯曲的左端部、以及第二斜槽构件36的输送面36G的弯曲的左端部。第二引导部32连接到第一引导部31,将片材SH的输送方向从向左方向改变为向右方向。
第三引导部33被构成为包括基部构件39的输送面39G的向下倾斜部分、第二斜槽构件36的引导面36G的向下倾斜部分、以及第二斜槽构件36的引导面36H。第三引导部33连接到第二引导部32,将片材SH向着排出盘96引导。
自动输送机构4包括排出单元60,用于将由第三引导部33引导的片材SH排出到排出盘96。排出单元60由排出引导部61、排出辊47和排出夹持辊48单元化而形成。
输送面61G和引导面61H形成在排出引导部61中。输送面61G位于比本体8的引导突出单元8H更靠右侧的位置,向右上方倾斜。引导面61H位于比第二斜槽构件36的引导面36H更靠右侧的位置。引导面61H沿着输送面61G向右上方倾斜。排出引导部61包括用于将片材SH排出到排出盘96的排出口69。排出口69在输送面61G的右端部和引导面61H的右端部之间开口。
如图7所示,在排出单元60中,排出引导部61是大致棱柱筒状构件,形成有输送面61G的平板和形成有引导面61H的平板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对,两个平板的前端缘和后端缘通过一对前后侧板彼此连接。排出引导部61包括轴单元61S、61T,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心X2被设为轴心。第二轴心X2与第三轴心X3平行。
前轴单元61S是从输送面61G和引导面61H的左前角部向前突出的圆柱状轴。前轴单元61S由第一侧框体9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比第一侧框体9A更向前突出。
后轴单元61T是从输送面61G和引导面61H的左后角部向后突出的圆柱状轴。后轴单元61T由第二侧框体9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比第二侧框体9B更向后突出。
因此,排出引导部61能够围绕第二轴心X2旋转。如图5所示,第二轴心X2的位置被设为与由输送引导部30的第三引导部33和排出引导部61形成的输送路径重叠。
在排出单元60中,排出辊47位于排出口69的上方,排出夹持辊48位于排出口69的下方。虽然图未示,但是多组排出辊47和排出夹持辊48设置成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排出辊47固定到旋转轴47S,旋转轴47S具有与第二轴心X2平行的第一轴心X1作为轴心。如图7所示,旋转轴47S的前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排出引导部61的右前角部。旋转轴47S的后端部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排出引导部61的右后角部。旋转轴47S的后端部比排出引导部61更向后突出。因此,排出辊47由排出引导部61支撑,能够围绕第一轴心X1旋转。作为排出辊47的旋转轴47S所延伸方向的前后方向是“排出辊的轴向”的一个例子。第二轴心X2的位置是固定的,第一轴心X1的位置根据排出引导部61的旋转而变化。
如图5和10所示,排出夹持辊4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排出引导部61的右端部,从下方与排出辊47相对。排出引导部61的输送面61G和引导面61H将片材SH向着排出辊47和排出夹持辊48之间的夹持位置引导。
如稍后将详细说明的,排出单元60被构成为通过操作图7和10所示的第二驱动源M2和第二驱动系120,与供给盘91支撑的片材SH的减少相对应地从图2和5所示的第三位置旋转到图3和6所示的第四位置。图10中实线所示的排出单元60的位置是第三位置。图10中双点划线所示的排出单元60的位置是第四位置。图6等所示的第四位置是比图5等所示的第三位置高的位置。
如图5所示,自动输送机构4包括供给辊41、分离辊42、阻滞辊42A、第一输送辊43、第一夹持辊43P、第二输送辊44、第二夹持辊44P、排出辊47、以及排出夹持辊48,用于沿着输送引导部30输送片材SH。
供给辊41、分离辊42、第一输送辊43和第二输送辊44是本发明的“输送辊”的例子。排出辊47和排出夹持辊48是上述排出单元60的一部分。
如图7所示,分离辊42的旋转轴42S、第一输送辊43的旋转轴43S和第二输送辊44的旋转轴44S由第一侧框体9A和第二侧框体9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旋转轴42S、43S和44S的各后端部比第二侧框体9B更向后突出。
<第一驱动源和第二驱动源的结构>
自动输送机构4包括图4~9、11所示的第一驱动源M1,以及图4~7、10所示的第二驱动源M2。如图5所示,第一驱动源M1和第二驱动源M2位于第一引导部31和第三引导部33之间。
如图7所示,第一驱动源M1安装在第二侧框体9B的面向前侧的表面。第一驱动源M1的驱动轴比第二侧框体9B更向后突出,驱动齿轮M1G固定到其驱动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源M1是步进电机。第一驱动源M1通过由控制器7进行控制而产生驱动力,从而在图8等中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上使驱动齿轮M1G旋转。
如图7所示,第二驱动源M2安装在第一侧框体9A的面向后侧的表面。第二驱动源M2的驱动轴比第一侧框体9A更向前突出,驱动齿轮M2G固定到其驱动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源M2是步进电机。第二驱动源M2通过由控制器7进行控制而产生驱动力,从而在图10中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上使驱动齿轮M2G旋转。
<第三驱动系和第四驱动系的结构>
如图7和8所示,自动输送机构4包括:第三驱动系130,用于将驱动力从第一驱动源M1传递到排出辊47;以及第四驱动系140,用于将驱动力从第一驱动源M1传递到供给辊41、分离辊42、第一输送辊43和第二输送辊44。如图7所示,第三驱动系130和第四驱动系140设置在比第二侧框体9B更向后的位置,由从第二侧框体9B向后突出的多个轴单元支撑。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形成第三驱动系130和第四驱动系140的每个齿轮,在图7和8中省略了形成在外周面的齿轮齿的图示。图8所示的多个箭头表示当驱动齿轮M1G在图8中顺时针旋转并且第二电磁离合器C2处于连接状态时的旋转方向。
如图7和8所示,第四驱动系140包括齿轮141、第二电磁离合器C2、齿轮142、齿轮143和多个齿轮组144G。
齿轮141相对于驱动齿轮M1G位于左上侧,与驱动齿轮M1G啮合。齿轮141连接到第二电磁离合器C2的输入侧。齿轮142连接到第二电磁离合器C2的输出侧。
第二电磁离合器C2包括:图未示的螺线管,由控制器7控制和移动;以及图未示的离合机构,通过螺线管的作用在连接状态和切断状态之间切换。作为离合机构,可以使用已知的离合机构,例如离合板彼此接触或彼此分离的结构,允许或限制包括行星齿轮的齿轮组的一部分旋转的结构,等等。
齿轮143相对于齿轮142位于上方,与齿轮142啮合。多个齿轮组144G包括齿轮144G1、144G2、144G3和144G4。齿轮144G1与齿轮143啮合。
第一驱动源M1在图8中顺时针旋转驱动齿轮M1G,来自第一驱动源M1的驱动力经由齿轮141、处于连接状态的第二电磁离合器C2和齿轮142、143传递到齿轮144G1,由此齿轮144G1与分离辊42的旋转轴42S一体旋转。齿轮144G2通过由齿轮144G4传递来自齿轮144G1的驱动力而与第一输送辊43的旋转轴43S一体旋转。齿轮144G3通过由齿轮144G4传递来自齿轮144G1的驱动力而与第二输送辊44的旋转轴44S一体旋转。此外,当移除输送引导部30中的被卡住的片材SH时,第二电磁离合器C2进入切断状态,从而齿轮144G1、144G2和144G3自由旋转。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移除卡住的片材SH。
多个齿轮组144G将来自第一驱动源M1的驱动力传递到分离辊42的旋转轴42S、第一输送辊43的旋转轴43S和第二输送辊44的旋转轴44S,从而使分离辊42、第一输送辊43和第二输送辊44沿着将片材SH向着停止在静止读取位置的读取传感器3S输送的方向即图8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如图7和8所示,第三驱动系130包括齿轮131、齿轮132、带轮133、同步带134和带轮135。
齿轮131相对于驱动齿轮M1G位于右侧,与驱动齿轮M1G啮合。齿轮132相对于齿轮131位于右下侧,与齿轮131啮合。齿轮132和带轮133形成为一个构件。带轮133设置在齿轮132的后侧。齿轮132和带轮133在排出引导部61的后侧插入轴单元61T,从而能够独立旋转。带轮133能够与齿轮132一体地围绕第二轴心X2旋转。
带轮135固定到排出辊47的旋转轴47S的后端部。带轮135能够与排出辊47的旋转轴47S一起围绕第一轴心X1旋转。同步带134围绕带轮133和带轮135而缠绕。同步带134将第一驱动源M1的驱动力从带轮133传递到带轮135。
控制器7进行第一驱动操作,在第一驱动操作中,通过操作第一驱动源M1和第三驱动系130使排出辊47旋转。此外,当进行第一驱动操作时,控制器7停止后述第二驱动操作。
也就是说,当第一驱动源M1通过控制器7的控制而使驱动齿轮M1G在图8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第三驱动系130的齿轮131和132、带轮133、同步带134和带轮135将驱动力从第一驱动源M1传递到排出辊47的旋转轴47S。因此,排出辊47沿着将片材SH通过排出口69排出到排出盘96的方向即图8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即使排出引导部61旋转,带轮133的第二轴心X2与带轮135的第一轴心X1之间的间隙也不改变。因此,即使排出引导部61旋转,同步带134的张力也几乎不波动,从而驱动力能够适当地从带轮133传递到带轮135。
<供给辊、分离辊、第一和第二输送辊等的示意性结构>
如图5所示,分离辊42设置在比第一斜槽构件35中的限制面35K和输送面35G之间的连接部更向左侧偏移的位置处。
保持部42F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分离辊42的旋转轴42S。保持部42F向右侧突出,以与旋转轴42S离开,并且超过限制面35K。
供给辊4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在保持部42F的右端部。供给辊41设置在从上方与可动板50相对的位置。旋转轴42S和设置在保持部42F中的图未示的传动齿轮组将驱动力从第一驱动源M1传递到供给辊41,从而使供给辊41沿着将供给盘91所支撑的片材SH送出到输送引导部30的方向旋转。供给辊41能够根据保持部42F的旋转在上下方向上移位。
保持部姿势检测传感器42J设置在开闭部9中。保持部姿势检测传感器42J检测保持部42F的姿势是否是图5和6所示的适当姿势,然后将检测到的姿势发送到控制器7。在保持部42F处于图5和6所示的适当姿势的状态下,供给辊41的下端具有与第一斜槽构件35的输送面35G的高度大致相同的高度。在这种状态下,供给辊41能够适当地将供给盘91所支撑的片材SH中的最上面的片材SH向着输送面35G送出,即,向着分离辊42和阻滞辊42A之间的空间送出。
阻滞辊42A由第一斜槽构件35支撑在分离辊42正下方的位置,压接分离辊42。当存在一个被分离辊42和阻滞辊42A夹持的片材SH时,图未示的扭矩限制器允许阻滞辊42A的旋转。另一方面,当存在多个被分离辊42和阻滞辊42A夹持的片材SH时,阻滞辊42A的旋转被图未示的扭矩限制器停止。其结果是,阻滞辊42A对于与分离辊42接触的片材SH之外的片材SH施加用于使该片材SH的输送停止的力。
第一输送辊43设置在第一引导部31和第二引导部32之间的连接部,从上方与第一斜槽构件35的输送面35G相对。第一夹持辊43P由第一斜槽构件35支撑,压接第一输送辊43。第一输送辊43和第一夹持辊43P夹持由分离辊42和阻滞辊42A逐个分离的片材SH,然后将所夹持的片材SH向着第二引导部32输送。
第二输送辊44设置在第二引导部32和第三引导部33之间的连接部,从下方与第二斜槽构件36的引导面36G相对。第二夹持辊44P由第二斜槽构件36支撑,压接第二输送辊44。第二输送辊44和第二夹持辊44P夹持由第一输送辊43和第一夹持辊43P输送的片材SH,然后将所夹持的片材SH向着读取面8B输送,即,向着停止在静止读取位置的读取传感器3S输送。
排出辊47和排出夹持辊48夹持通过了读取面8B并且由排出引导部61引导的片材SH,然后,所夹持的片材SH通过排出口69向着排出盘96排出。
<第一驱动系的结构>
如图7、9和11所示,自动输送机构4包括第一驱动系110,用于通过将驱动力从第一驱动源M1传递到可动板50来使可动板50旋转。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形成第一驱动系110的每个齿轮,在图7和9等中省略了形成在外周面的齿轮齿的图示。
图9和11中示出的多个箭头表示当驱动齿轮M1G在图9和11中逆时针旋转时的旋转方向。此外,当驱动齿轮M1G在图9和11中顺时针旋转时,旋转方向成为与图9和11所示的每个箭头相反的旋转方向。
如图7所示,第一驱动系110设置在比第二侧框体9B和第三驱动系130更向后的位置,并且设置在比第三侧框体9C更向前的位置。第一驱动系110由多个轴单元等支撑,该多个轴单元等比第三侧框体9C更向前突出。
如图7和9所示,第一驱动系110包括齿轮111、第一电磁离合器C1、齿轮112A、齿轮112B、齿轮112C、齿轮112D、锥齿轮113、锥齿轮114、蜗杆115、蜗轮116、齿轮117和扇形齿轮119。第一电磁离合器C1是“设置在第一驱动系中的电磁离合器”的例子。
齿轮111相对于驱动齿轮M1G位于右上侧,与驱动齿轮M1G啮合。齿轮111连接到第一电磁离合器C1的输入侧。齿轮112A连接到第一电磁离合器C1的输出侧。
第一电磁离合器C1包括:图未示的螺线管,由控制器7控制和移动;以及图未示的离合机构,通过螺线管的作用在连接状态和切断状态之间切换。离合机构的结构与第二电磁离合器C2的结构相同。
齿轮112B相对于齿轮112A位于右上侧,与齿轮112A啮合。齿轮112C相对于齿轮112B位于右上侧,与齿轮112B啮合。齿轮112D相对于齿轮112C位于右下侧,与齿轮112C啮合。
齿轮112D和锥齿轮113形成为一个构件。锥齿轮113设置在齿轮112D的前侧。锥齿轮114的旋转轴114S在与锥齿轮113的旋转轴垂直的左右方向上延伸。锥齿轮114相对于锥齿轮133位于右前侧,与锥齿轮133啮合。
蜗杆115固定到从锥齿轮114向右侧延伸的旋转轴114S,能够与锥齿轮114一体地旋转。蜗轮116和齿轮117形成为一个构件。蜗轮116和齿轮117的旋转轴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三轴心X3平行地延伸。蜗轮116位于蜗杆115的下方,与蜗杆115啮合。齿轮117设置在蜗轮116的前侧,其直径小于蜗轮116的直径。
扇形齿轮119在可动板50的后侧固定到轴单元50T。扇形齿轮119相对于齿轮117位于右侧,与齿轮117啮合。当扇形齿轮119旋转时,可动板50与扇形齿轮119一体地旋转。
控制器7进行第三驱动操作,在第三驱动操作中,通过第一电磁离合器C1从切断状态切换到连接状态从而操作第一驱动源M1和第一驱动系110,来使可动板50在图5等所示的第一位置和图6等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也就是说,当第一电磁离合器C1通过控制器7的控制而处于切断状态时,即使可动板50由于其自重而试图下降,此时的力也传递到蜗杆115和蜗轮116,从而蜗杆115和蜗轮116自锁。因此,经由蜗杆115和蜗轮116连接到第一电磁离合器C1的可动板50不下降,其位置被维持。
接下来,当通过控制器7的控制,第一驱动源M1使驱动齿轮M1G沿着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第一电磁离合器C1处于连接状态时,第一驱动系110将驱动力从第一驱动源M1通过齿轮112A~112D、锥齿轮113和114、蜗杆115、蜗轮116、齿轮117和扇形齿轮119的操作而传递到可动板50。因此,如图11所示,可动板50围绕第三轴心X3旋转从而其左端部向上移位,从图5等所示的第一位置移动到图6等所示的第二位置。
另一方面,当通过控制器7的控制,第一驱动源M1使驱动齿轮M1G沿着图1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第一电磁离合器C1处于连接状态时,第一驱动系110将驱动力从第一驱动源M1经由齿轮112A~112D、锥齿轮113和114、蜗杆115、蜗轮116、齿轮117和扇形齿轮119的逆向的操作传递到可动板50。因此,如图9所示,可动板50围绕第三轴心X3旋转从而其左端部向下移位,从图6等所示的第二位置移动到图5等所示的第一位置。
<第二驱动系的结构>
如图7和10所示,自动输送机构4包括第二驱动系120,用于通过将驱动力从第二驱动源M2传递到排出单元60来使排出单元60旋转。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形成第二驱动系120的每个齿轮,在图7和10中省略了形成在外周面的齿轮齿的图示。
图10中示出的多个箭头表示当驱动齿轮M2G在图10中逆时针旋转时的旋转方向。此外,当驱动齿轮M2G在图10中顺时针旋转时,旋转方向成为与图10所示的每个箭头相反的旋转方向。
如图7所示,第二驱动系120设置在比第一侧框体9A更向前方的位置,由从第一侧框体9A向前突出的多个轴单元支撑。
如图7和10所示,第二驱动系120包括齿轮121和齿轮122。齿轮121相对于驱动齿轮M2G位于右下侧,与驱动齿轮M2G啮合。齿轮122在排出引导部61的前方固定到轴单元61S,从而能够一体地旋转。齿轮122相对于齿轮121位于右下侧,与齿轮121啮合。当齿轮122旋转时,排出引导部61和由排出引导部61支撑的排出辊47、排出夹紧辊48与齿轮122一体地旋转。
控制器7进行第二驱动操作,通过操作第二驱动源M2和第二驱动系120来使排出单元60在图5等所示的第三位置和图6等所示的第四位置之间旋转。此外,当进行第二驱动操作时,控制器7停止上述第一驱动操作。
也就是说,当通过控制器7的控制,第二驱动源M2使驱动齿轮M2G沿着图10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通过齿轮121和122的操作,第二驱动系120将驱动力从第二驱动源M2传递到排出单元60。因此,如图10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由于排出引导部61与齿轮122一体地向上旋转,因而排出单元60围绕第二轴心X2旋转使排出口69向上移位,移动到图6等所示的第四位置。
此外,当通过控制器7的控制,第二驱动源M2使驱动齿轮M2G沿着图10中的顺时针方旋转时,第二驱动系120通过齿轮121和122的逆向的操作将驱动力从第二驱动源M2传递到排出单元60。因此,如图10中的实线所示,由于排出引导部61与齿轮122一体地向下旋转,因而排出单元60围绕第二轴心X2旋转使排出口69向下移位,移动到图5等所示的第三位置。
由于第二驱动源M2仅需要产生用于使排出单元60旋转的驱动力,因此,如图7所示,能够采用输出比第一驱动源M1的输出小的小尺寸驱动源。
如图5所示,当可动板50位于第一位置时,可动板50的左端部位于与第一斜槽构件35的限制面35K的下端部相对的位置,可动板50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与供给盘本体92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大致相同。在这种状态下,供给盘91能够支撑最大片材堆叠数量的片材SH。当可动板50位于第一位置并且供给辊41抵接最大片材堆叠数量的片材SH中的最上面的片材SH时,保持部42F的姿势成为图5所示的适当姿势。
如图6所示,当可动板50位于第二位置时,可动板50的左端部位于与第一斜槽构件35的限制面35K的上端部相对的位置,可动板50的上表面处于大致水平延伸的状态,其高度与第一斜槽构件35的输送面35G的高度相同。在这种状态下,供给盘91支撑大约一个至几个片材SH。当可动板50位于第二位置并且供给辊41抵接一个至几个片材SH中的最上面的片材SH时,保持部42F的姿势成为图6所示的适当姿势。
当基于保持部姿势检测传感器42J的检测信号判断为保持部42F的姿势处于超过图5和6所示的适当姿势的允许范围而下降的状态时,控制器7进行第三驱动操作。也就是说,控制器7操作第一驱动源M1和第一驱动系110,使可动板50从图5等所示的第一位置一点一点地向着图6等所示的第二位置旋转,由此控制保持部42F维持图5和6所示的适当姿势。此时,通过对作为步进电机的第一驱动源M1进行旋转角度控制来微小地改变扇形齿轮119的旋转姿势,能够高精度地将可动板50定位在期望的旋转姿势。
控制器7根据可动板50的小旋转适当地进行第二驱动操作。即,控制器7通过操作第二驱动源M2和第二驱动系120,来使排出单元60从图5等所示的第三位置向着图6等所示的第四位置一点一点地旋转。此外,当进行第二驱动操作时,通过将第一驱动源M1设置为非操作状态,控制器7停止使排出辊47旋转的第一驱动操作,当进行第一驱动操作时,通过将第二驱动源M2设置为非操作状态,控制器7停止第二驱动操作。
通过排出单元60根据供给盘91的可动板50的旋转而旋转的结构,图像读取装置1实现其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的减小。
如图5所示,当排出单元60位于第三位置时,排出口69、排出辊47和排出夹持辊48位于靠近排出盘96的片材支撑面96A的位置。排出单元60的状态对应于由排出盘96的片材支撑面96A支撑的片材SH的数量小的情况。
如图6所示,当排出单元60位于第四位置时,排出口69、排出辊47和排出夹持辊48位于从排出盘96的片材支撑面96A向上离开的位置。排出单元60的状态对应于由排出盘96的片材支撑面96A支撑的片材SH是最大片材堆叠数量的情况。换句话说,在这种状态下,排出单元60的排出口69与由片材支撑面96A支撑的最大片材堆叠数量的片材SH中的最上面的片材SH充分向上离开。
<图像读取操作>
在图像读取装置1中,当读取由原稿支撑面8A支撑的原稿的图像时,控制器7通过控制读取单元3的扫描机构驱动源3M来操作图未示的扫描机构,将读取传感器3S在左右方向上从原稿支撑面8A左端缘下方的读取开始位置移动到右端缘下方的读取结束位置。因此,读取传感器3S读取由原稿支撑面8A支撑的原稿的图像。然后,控制器7通过控制读取单元3的扫描机构驱动源3M在相反方向上操作图未示的扫描机构,将完成了读取的读取传感器3S从读取单元3的右端移动到左端,从而使读取传感器3S返回待机位置。
此外,在图像读取装置1中,由供给盘91支撑的片材SH由自动输送机构4输送;当读取片材SH的图像时,控制器7通过控制读取单元3的扫描机构驱动源3M来操作图未示的扫描机构;读取传感器3S停止在读取面8B下方的静止读取位置。这里,假设可动板50位于图5等所示的第一位置,排出单元60位于图5等所示的第三位置,片材SH处于未由排出盘96支撑的状态。
接下来,控制器7基于保持部姿势检测传感器42J的检测信号,来判断保持部42F是否处于图5和6所示的适当姿势。当保持部42F不处于图5和6所示的适当姿势时,控制器7进行第三驱动操作,将可动板50从图5等所示的第一位置一点一点地旋转到图6等所示的第二位置,从而控制保持部42F维持图5和6所示的适当姿势。
此外,控制器7根据可动板50的小旋转适当地进行第二驱动操作,将排出单元60从图5等所示的第三位置向着图6等所示的第四位置一点一点地旋转。此时,控制器7通过将第一驱动源M1设置为非操作状态来停止使排出辊47旋转的第一驱动操作。
接下来,控制器7进行第一驱动操作,并且通过将第二电磁离合器C2设定在连接状态来操作第一驱动源M1、第三驱动系130和第四驱动系140。此时,控制器7通过将第二驱动源M2设置为非操作状态,来停止使排出单元60在图5等所示的第三位置和图6等所示的第四位置之间旋转的第二驱动操作。
因此,控制器7驱动供给辊41、分离辊42、第一输送辊43、第二输送辊44和排出辊47,将由供给盘91支撑的片材SH供给到输送引导部30,沿着输送引导部30依次输送所供给的片材SH。当所输送的片材SH通过读取面8B时,控制器7通过停止在静止读取位置的读取传感器3s读取所输送的片材SH的图像。接下来,控制器7通过排出单元60的排出引导部61、排出辊47和排出夹持辊48来通过排出口69将读出了图像的片材SH向着排出盘96排出。
与此同时,控制器7基于保持部姿势检测传感器42J的检测信号,来根据由供给盘91支撑的片材SH的减少进行第三驱动操作,从而使可动板50一点一点地向着图6等所示的第二位置旋转。此外,控制器7根据可动板50的小旋转适当地进行第二驱动操作,从而使排出单元60一点一点地向着图6等所示的第四位置旋转。此时,控制器7通过将第一驱动源M1设置在非操作状态来停止使排出辊47旋转的第一驱动操作。
如图6所示,当由供给盘91支撑的片材SH的数量减少进而片材SH耗尽时,控制器7停止第一驱动源M1,从而终止图像读取操作。
此后,控制器7通过控制读取单元3的扫描机构驱动源3M来操作图未示的扫描机构,使读取传感器3S返回待机位置。此外,在图未示的检测装置确认排出盘96未支撑片材SH之后,控制器7进行第二驱动操作和第三驱动操作,使可动板50返回图5等所示的第一位置,使排出单元60返回图5等所示的第三位置。
<技术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中,当进行使排出单元60在图5等所示的第三位置和图6等所示的第四位置之间旋转的第二驱动操作时,控制器7通过将第一驱动源M1设置为非操作状态来停止使排出辊47旋转的第一驱动操作,当进行第一驱动操作时,控制器7通过将第二驱动源M2设置为非操作状态来停止第二驱动操作。
也就是说,当排出辊47停止并且读取传感器3S不进行读取操作时,排出引导部61旋转。此外,当排出引导部61停止时,排出辊47旋转,读取传感器3S进行读取操作。此时,由于与排出辊47接触的片材SH几乎不受停止了的排出引导部61的影响,因此能够防止片材SH的输送速度波动。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中,能够防止读取传感器3S的读取精度变劣。
此外,在图像读取装置1中,控制器7通过操作图9等所示的第一驱动源M1和第一驱动系110,来进行使可动板50在图5等所示的第一位置和图6等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的第三驱动操作。此外,控制器7通过操作图10等所示的第二驱动源M2和第二驱动系120,来进行使排出单元60在图5等所示的第三位置和图6等所示的第四位置之间旋转的第二驱动操作。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控制器7能够分开控制可动板50的旋转时机和排出引导部61的旋转时机,因此能够提高可动板50和排出引导部61的旋转控制的自由度。例如,无论排出辊47旋转还是停止(无论读取传感器3S的读取操作进行还是停止),可动板50都一点一点地旋转,但是,能够容易地控制排出引导部61仅当排出辊47停止时(当读取传感器3S的读取操作停止时)旋转。
此外,在图像读取装置1中,如图7等所示,通过单个第一驱动源M1和分别连接到第一驱动源M1的第一驱动系110、第三驱动系130和第四驱动系140,可以进行供给辊41、分离辊42、第一输送辊43和第二输送辊44的旋转驱动;可以进行排出辊47的旋转驱动;可以进行可动板50的驱动。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此外,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二驱动源M2仅需要产生用于使排出单元60旋转的驱动力,因此,能够采用输出比第一驱动源M1的输出小的小尺寸驱动源。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在图像读取装置1中,控制器7进行第三驱动操作,使第一电磁离合器C1从切断状态切换到连接状态,从而操作第一驱动源M1和第一驱动系110。根据该结构,当驱动排出辊47旋转时,能够通过切断和连接第一电磁离合器C1来控制可动板50的旋转时机。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可动板50的旋转时机的自由度。
此外,在图像读取装置1中,如图7所示,第二驱动系120设置在第一侧框体9A侧,第一驱动系110、第三驱动系130和第四驱动系140设置在第二侧框体9B侧。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少设置在第一侧框体9A侧的零部件的数量,因此,能够减小第一侧框体9A侧所占的空间。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显然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修改来使用本发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动板50被构成为旋转,但不限于该结构,例如,可动板50可以直线移动。这同样适用于排放单元。
(产业利用性)
例如,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可以在图像读取装置或多功能机等中实施。
如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供给盘,被构成为支撑要供给的片材,所述供给盘包括可动板,所述可动板被构成为根据由所述供给盘支撑的片材的数量的减少而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高于所述第一位置;排出盘,位于所述供给盘的下方,所述排出盘被构成为支撑排出的片材;输送引导部,被构成为将片材从所述供给盘输送到所述排出盘;读取传感器,用于读取在所述输送引导部输送的片材的图像;排出引导部,包括用于将由所述输送引导部输送的片材排出到所述排出盘的排出口,所述排出引导部被构成为根据由所述供给盘支撑的片材的数量的减少而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所述第四位置高于所述第三位置;排出辊,被构成为将片材通过所述排出口排出;以及控制器,用于进行第一驱动操作和第二驱动操作,所述第一驱动操作用于使所述排出辊旋转,所述第二驱动操作用于使所述排出引导部在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控制器被构成为当进行所述第二驱动操作时停止所述第一驱动操作,当进行所述第一驱动操作时停止所述第二驱动操作。
(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通过包括上述结构的控制器,当排出辊停止并且读取传感器不进行读取操作时,排出引导部移动。此外,当排出引导部停止时,排出辊旋转,读取传感器进行读取操作。此时,由于与排出辊接触的片材几乎不受停止的排出引导部的影响,因此能够防止片材的输送速度波动。
因此,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能够防止读取传感器的读取精度变劣。
本申请要求2018年3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067034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6)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供给盘,被构成为支撑要供给的片材,所述供给盘包括可动板,所述可动板被构成为根据由所述供给盘支撑的片材的数量的减少而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高于所述第一位置;
排出盘,位于所述供给盘的下方,所述排出盘被构成为支撑排出的片材;
输送引导部,被构成为将片材从所述供给盘输送到所述排出盘;
读取传感器,用于读取在所述输送引导部输送的片材的图像;
排出引导部,包括用于将由所述输送引导部输送的片材排出到所述排出盘的排出口,所述排出引导部被构成为根据由所述供给盘支撑的片材的数量的减少而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所述第四位置高于所述第三位置;
排出辊,被构成为将片材通过所述排出口排出;以及
控制器,用于进行第一驱动操作和第二驱动操作,所述第一驱动操作用于使所述排出辊旋转,所述第二驱动操作用于使所述排出引导部在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控制器被构成为当进行所述第二驱动操作时停止所述第一驱动操作,当进行所述第一驱动操作时停止所述第二驱动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驱动源,被构成为产生第一驱动力;
第一驱动系,被构成为将所述第一驱动力从所述第一驱动源传递到所述可动板;
第二驱动源,被构成为产生第二驱动力;以及
第二驱动系,被构成为将所述第二驱动力从所述第二驱动源传递到所述排出引导部,
所述控制器进行:
第三驱动操作,用于通过操作所述第一驱动源和所述第一驱动系来使所述可动板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通过操作所述第二驱动源和所述第二驱动系来进行所述第二驱动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驱动系,被构成为将所述第一驱动力从所述第一驱动源传递到所述排出辊,
所述控制器通过操作所述第一驱动源和所述第三驱动系来进行所述第一驱动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系包括电磁离合器,所述电磁离合器通过由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来在连接状态和切断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离合器从所述切断状态切换到所述连接状态来操作所述第一驱动源和所述第一驱动系,从而进行所述第三驱动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送辊,被构成为将片材输送到所述排出辊;以及
第四驱动系,被构成为将所述第一驱动力从所述第一驱动源传递到所述输送辊,以使所述输送辊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侧框体;以及
第二侧框体,
所述输送引导部在所述排出辊的轴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框体和所述第二侧框体之间,
所述第二驱动系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框体侧,
所述第一驱动系和所述第三驱动系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框体侧。
CN201910200895.6A 2018-03-30 2019-03-19 图像读取装置 Active CN1103298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7034 2018-03-30
JP2018067034A JP7052491B2 (ja) 2018-03-30 2018-03-30 画像読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9829A true CN110329829A (zh) 2019-10-15
CN110329829B CN110329829B (zh) 2022-08-19

Family

ID=68055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00895.6A Active CN110329829B (zh) 2018-03-30 2019-03-19 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61074B2 (zh)
JP (1) JP7052491B2 (zh)
CN (1) CN1103298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70286A1 (en) * 2017-10-05 2019-04-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UTOMATIC DOCUMENT LOADERS
JP2019210063A (ja) * 2018-05-31 2019-12-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22156022A (ja) * 2021-03-31 2022-10-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シート搬送方法及び搬送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23108739A (ja) * 2022-01-26 2023-08-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47467A (ja) * 1985-12-20 1987-07-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排紙装置
JPH01137928U (zh) * 1988-03-16 1989-09-20
JPH02178129A (ja) * 1988-12-28 1990-07-11 Canon Inc 給紙口兼用排出口を備える記録装置
JPH10167545A (ja) * 1996-12-14 1998-06-23 Omron Corp シートハンドリング装置
JP2005008283A (ja) * 2003-06-16 2005-01-13 Kyocera Mita Corp 原稿送り装置
US20050195450A1 (en) * 2004-03-05 2005-09-0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20090073512A1 (en) * 2007-09-14 2009-03-19 Fuji Xerox Co., Ltd.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4943414A (zh) * 2014-03-26 2015-09-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记录材料排出装置和使用其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
CN110104492A (zh) * 2018-01-31 2019-08-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47467A (ja) * 1985-12-20 1987-07-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排紙装置
JPH01137928U (zh) * 1988-03-16 1989-09-20
JPH02178129A (ja) * 1988-12-28 1990-07-11 Canon Inc 給紙口兼用排出口を備える記録装置
JPH10167545A (ja) * 1996-12-14 1998-06-23 Omron Corp シートハンドリング装置
JP2005008283A (ja) * 2003-06-16 2005-01-13 Kyocera Mita Corp 原稿送り装置
US20050195450A1 (en) * 2004-03-05 2005-09-0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20090073512A1 (en) * 2007-09-14 2009-03-19 Fuji Xerox Co., Ltd.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4943414A (zh) * 2014-03-26 2015-09-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记录材料排出装置和使用其的记录材料处理装置
CN110104492A (zh) * 2018-01-31 2019-08-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61074B2 (en) 2021-03-30
CN110329829B (zh) 2022-08-19
JP7052491B2 (ja) 2022-04-12
JP2019177958A (ja) 2019-10-17
US20190306350A1 (en) 2019-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9829A (zh) 图像读取装置
CN110320766A (zh) 图像读取装置
JP6996318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101640751B (zh) 图像读取装置、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702154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0086056A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2019147671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9176370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706975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9131344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7021545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7013895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704005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20200156A (ja) 媒体整合装置、媒体処理装置、及び記録システム
CN112573274B (zh) 处理装置、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系统
JPH04317955A (ja) 枚葉紙の置き重ね支援装置
JP7232033B2 (ja) シート整列装置、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KR20040107832A (ko) 프린팅기기의 용지카세트
JP2019172416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9147648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H0348106B2 (zh)
JP2020121878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5298174A (ja) シート仕分け装置
JP2021102510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19149766A (ja) 画像読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