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73274B - 处理装置、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处理装置、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73274B
CN112573274B CN202011050676.3A CN202011050676A CN112573274B CN 112573274 B CN112573274 B CN 112573274B CN 202011050676 A CN202011050676 A CN 202011050676A CN 112573274 B CN112573274 B CN 1125732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supporting
pressing
loading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506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73274A (zh
Inventor
岛田知明
古御堂刚
内堀宪治
小平宽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7921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7245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792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3213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573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3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732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32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41J13/004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concerning sheet refeed sections of automatic paper handling systems, e.g. intermediate stack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05Curl smoothing, i.e. smoothing down corrugated printing material, e.g. by pressing means acting on wrinkled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45Guides for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41J13/003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output section of automatic paper handl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2Pile receivers with stationary end support against which pile accumu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4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 B65H31/08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the articles being piled one above another
    • B65H31/10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the articles being piled one above another and applied at the top of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26Auxiliary devices for retaining articles in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0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 B65H31/3009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by dropping, e.g. removing the pile support from under the pile
    • B65H31/3018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by dropping, e.g. removing the pile support from under the pile from opposite part-support elements, e.g.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2Auxiliary devices for receiving articles during removal of a completed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4Apparatus for squaring-up piled articles
    • B65H31/36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acting each article with a front stop as it is pil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2Forming a pile of articles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3Forming a pile of a limited number of articles, e.g. buffering, forming bu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5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 B65H2405/11151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with surface inclined upwardly in transport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3Front, i.e. portion adjacent to the feeding / delivering s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7Nature of material
    • B65H2701/176Cardboar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处理装置、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系统,减小因印刷或输送而产生的介质的卷曲,能够实现介质的良好的输送、排纸和装载。本发明的处理装置(4)具有:介质支承部(50),具有支承介质(P)的至少前端部(53)的支承面(50a);对齐部(38),对介质(P)进行对齐;可升降的装载部(37),设置于介质支承部的铅直方向(Z)的下方,具有装载从介质支承部下落的介质(P)的装载面(37a);以及按压部(51),具有与支承面相对的按压面(51a),按压面能够在第一位置(Q1)和比第一位置更靠近支承面的第二位置(Q2)之间移动,按压部构成为在向介质支承部输送介质(P)时配置于第一位置,在对齐部进行对齐后配置于第二位置。

Description

处理装置、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具备所述处理装置的记录系统。该处理装置具备:介质支承部,支承所输送的介质的至少前端部;以及装载部,装载从该介质支承部下落的介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如下结构的处理装置:具备撞纸器堆叠单元,该撞纸器堆叠单元具有支承并整齐堆叠所输送的介质的左右一对撞纸器,通过打开左右一对的撞纸器,使所述整齐的介质摞落在装载托盘上进行装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13-529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例如用喷墨打印机等印刷的介质有时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卷曲,而该卷曲会阻碍介质的输送。另外,有时所述卷曲会阻碍所述介质装载到装载部。由于所述卷曲很多时候会加重,所以该介质的输送或装载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受到阻碍。
但是,专利文献1中,没有对所输送的介质发生卷曲时的问题进行考虑的记载,而且也没有发现其启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介质支承部,具有支承面,所述支承面支承所输送的介质的至少前端部;对齐部,对所述介质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对齐;可升降的装载部,设置于所述介质支承部的铅直下方,具有装载从所述介质支承部下落的所述介质的装载面;以及按压部,具有与所述支承面相对的按压面,所述按压面能够在第一位置和比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支承面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向所述介质支承部输送所述介质时,所述按压部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对齐部对所述介质支承部上的介质进行对齐后,所述按压部配置于所述第二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记录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的接收介质前的侧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的一次接收介质时的侧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的按压介质时的侧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的二次接收介质时的侧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的对齐及处理介质后的侧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的排出介质后的侧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的图8中的C箭头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的装载介质时的侧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的装载介质后的侧剖视图。
图12是同上使用高强度介质时的一次接收介质时的侧剖视图。
图13是同上使用高强度介质时的按压介质时的侧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工序图。
图15是同上表示介质支承部的图3中的A箭头视图。
图16是同上表示排纸装置的图8中的B箭头视图。
图17是同上表示排纸装置的介质下落时的图8中的B箭头视图。
图18是同上表示排纸装置的装载介质时的图8中的B箭头视图。
图19是同上表示介质支承中的施加于介质支承部的力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20是同上表示介质支承部的形状的示例的俯视图。
图21是同上表示介质支承部的形状的其他示例的主视图。
图22是同上表示介质支承部的形状的其他示例的主视图。
图23是同上表示介质支承部的形状的其他示例的主视图。
图24是同上表示介质支承部的形状的其他示例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记录系统,2…记录装置,3…中间装置,4…处理装置,5…打印部,6…扫描部,7…介质收纳盒,8…排出托盘,10…记录部,11…进给路径,12…第一排出路径,13…第二排出路径、排出部,14…翻转用路径,15…控制部,20…中间接收路径,21…第一转向路径,22…第二转向路径,23…中间排出路径,24…分支部,25…合流部,30…排纸装置,31…输送路径,32…第一输送辊对,33…第二输送辊对,34…介质输送部,35…介质载置部,35a…载置面,35b…前端,36…处理部,37…装载部,37a…装载面,38…后端对齐部,41…第二侧端对齐部,43…桨叶机构,45…旋转轴,47…桨叶,50…介质支承部,50a…支承面,50b…后端,51…按压部,53…前端部,55…后端部,56…前端,57…侧端,59…后端,61…输送驱动辊,62…输送从动辊,63…摆动框架,65…壳体,70…下支承部,71…排纸托盘,77…壳体,79…传感器,80…按压机构,81…保持框架,83…倾斜引导件,85…连接片,87…驱动轴,89…动力转换机构,90…第一连杆臂,91…转动轴,93…第二连杆臂,95…支承框架,X…介质宽度方向、装置深度方向,Y…介质长度方向、装置宽度方向,Z…介质装载高度方向、装置高度方向、铅直方向,Ya…输送方向、排纸方向,+Ya…下游,-Ya…上游,P…介质,Q1…第一位置,Q2…第二位置,L1…第一距离,L2…第二距离,O…摆动支点,D…下降的距离,H…层叠高度,P1…第一工序、输送准备工序,P2…第二工序、输送执行工序,P3…第三工序、对齐工序,P4…第四工序、按压工序,P5…第五工序、处理工序,P6…第六工序、排纸工序,P7…第七工序、装载工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从后述的实施方式及变更例掌握的技术构思及其作用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介质支承部,具有支承面,所述支承面支承所输送的介质的至少前端部;对齐部,对所述介质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对齐;可升降的装载部,设置于所述介质支承部的铅直下方,具有装载从所述介质支承部下落的所述介质的装载面;以及按压部,具有与所述支承面相对的按压面,所述按压面能够在第一位置和比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支承面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向所述介质支承部输送所述介质时,所述按压部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对齐部对所述介质支承部上的介质进行对齐后,所述按压部配置于所述第二位置。
根据本方式,所述按压部的所述按压面能够在退避状态的第一位置和作为比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支承面的位置的、用于按压介质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而且,由于在向所述介质支承部输送所述介质时,该按压部配置于退避的所述第一位置,所以通过以预先掌握所述卷曲的大小程度的方式适当设定该第一位置,即使输送过来的介质有卷曲,也能够顺利收入到所述介质支承部。
另外,在所述对齐部对所述介质支承部上的介质进行对齐后,该按压部配置于用于按压介质的所述第二位置。由此,输送到所述介质支承部的支承面的介质发生了卷曲的情况下,对于该卷曲为与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按压面接触的大小的介质,通过所述按压部来到所述第二位置并按压所述介质,能够减小或几乎消除所述卷曲。另外,卷曲处于加重过程的情况下,通过由所述按压部进行按压,能够抑制该卷曲的加重。由此,能够降低所述介质的输送或装载受阻碍的可能性。
结合第一方式,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当将所述装载部位于最高处的状态下的所述装载面和所述介质支承部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一距离、将所述第二位置处的所述按压面和所述支承面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二距离时,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其中,“所述装载部位于最高处的状态”中的“最高处”是指,接收最开始从所述介质支承部下落的所述介质时的所述装载部的装载面的位置。
根据本方式,与按压所述介质的状态的高度相当的所述第二距离小于与所述装载部的装载区域的高度相当的所述第一距离。即,所述按压部将所述支承面上的所述介质按压到使第二距离小于所述装载面和所述介质支承部之间的距离即第一距离。由此,被所述按压部按压并落在所述装载部的所述介质,其高度为所述第一距离以下,从而能够降低与所述介质支承部接触的可能性。
在第二方式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从所述介质支承部下落后,所述装载部下降与下落的所述介质的层叠方向上的高度相当的距离。
其中,“下落的所述介质的层叠方向上的高度”是指,介质没有卷曲的部分的层叠方向上的高度。
另外,“与下落的所述介质的层叠方向上的高度相当的距离”中的“相当的距离”不要求严格一致。
根据本方式,所述介质从所述介质支承部下落后,所述装载部下降与下落的所述介质的层叠方向上的高度相当的距离。由此,即使所述介质在所述装载部层叠从而层叠量增加,该装载部的装载区域的高度也不会变,能够保持大致固定。
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介质载置部,所述介质载置部具有能够支承所输送的所述介质的后端部的载置面,所述介质载置部配置为使所述支承面的输送方向上的后端低于所述载置面的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前端,当将所述第二位置处的所述按压面和所述支承面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二距离时,所述支承面的输送方向上的后端和所述载置面的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根据本方式,所述介质载置部配置为使所述支承面的输送方向上的后端低于所述载置面的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前端。由此,利用所述按压部按压以横跨所述介质支承部和所述介质载置部的方式被支承的介质摞,即使该介质的强度较强,即刚性较高,也能够使该介质的侧边形状容易变形为S字形或Z字形等非直线形状。通过该变形,能够降低介质间的摩擦,提高所述对齐部的对齐性。
另外,所述介质的强度较弱时,通过所述变形使所述强度变强,使该介质向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移位移动时,能够稳定性良好地进行该移动。
在第四方式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处理部,所述处理部对载置于所述介质载置部的所述介质进行处理。
根据本方式,通过所述处理部,能够对对齐状态好的介质摞进行装订等处理。
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与输送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相对地设置有一对所述介质支承部,所述介质支承部具有支承所述介质的支承面,所述介质支承部支承所输送的所述介质的比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靠外侧的部分,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在所述支承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朝向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向下方倾斜。
根据本方式,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在所述支承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朝向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向下方倾斜。即,所述支承面具有朝向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通过所述倾斜部,能够减小所述摩擦的影响,因此能够抑制以往所述摩擦的大小所引起的“拖拽”,该介质从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向所述装载部下落时,能够降低其下落位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
另外,由于该倾斜部,所述支承面和所述装载部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与其倾斜相应的量。由此,能够缩短该介质的下落距离,从而能够降低所述介质在下落过程中因空气阻力的影响而发生位置偏离的可能性。所述介质摞为介质张数少的轻量的摞时,本发明的效果更明显。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具备:介质支承部,具有支承面,所述支承面支承所输送的介质的至少前端部;对齐部,对所述介质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对齐;可升降的装载部,设置于所述介质支承部的铅直下方,具有装载从所述介质支承部下落的所述介质的装载面;以及按压部,具有与所述支承面相对的按压面,所述按压面能够在第一位置和比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支承面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将所述按压部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将所述按压部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后,将所述介质输送至所述介质支承部;利用所述对齐部对所述介质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对齐;以及利用所述对齐部对所述介质进行对齐后,将所述按压部配置于所述第二位置。
根据本方式,能够得到与第一方式相同的效果。
在第七方式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当将所述装载部位于最高处的状态下的所述装载面和所述介质支承部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一距离的情况下,利用所述对齐部对所述介质进行对齐后,将所述按压部配置于所述按压面和所述支承面之间的距离为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的所述第二位置。
根据本方式,能够得到与第二方式相同的效果。
在第八方式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从所述介质支承部下落后,所述装载部下降与下落的所述介质的层叠方向上的高度相当的距离。
根据本方式,能够得到与第三方式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十方式的记录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记录装置和处理装置,所述记录装置具有:记录部,对介质进行记录;以及排出部,从所述记录部排出所述介质,所述处理装置具有:介质导入部,导入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所述介质;介质支承部,具有支承面,所述支承面支承从所述介质导入部导入并输送的介质的至少前端部;对齐部,对所述介质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对齐;可升降的装载部,设置于所述介质支承部的铅直下方,具有装载从所述介质支承部下落的所述介质的装载面;以及按压部,具有与所述支承面相对的按压面,所述按压面能够在第一位置和比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支承面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向所述介质支承部输送所述介质时,所述按压部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对齐部对所述介质支承部上的介质进行对齐后,所述按压部配置于所述第二位置。
根据本方式,具备记录装置的记录系统能够得到与第一方式相同的效果。
关于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处理装置、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各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为正交坐标系,X轴方向为介质P的宽度方向,另外也是各装置的深度方向。介质P水平输送时,Y轴方向为介质P的长度方向,另外也是各装置的宽度方向。Z轴方向为水平载置介质P时的厚度方向和装载高度方向,另外还表示铅直方向和各装置的高度方向。
另外,Ya轴方向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的输送方向和排纸方向,+Ya表示对介质P进行输送和排纸时的下游。另外,-Ya表示与上述相反的上游。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Ya轴方向设定为相对于水平的所述Y轴方向+Ya侧在Z轴方向上略高一些的向上倾斜的方向。
记录系统的整体结构
首先,基于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备处理装置4的记录系统1的整体结构的概要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记录系统1具备记录装置2和处理装置4,其中,记录装置2具有:记录部10,对印刷纸张等介质P进行记录;和作为排出部的排出路径13,排出利用记录部10进行了记录的介质P,处理装置4具有:介质导入部40,导入从作为排出部的排出路径13排出的介质P;介质支承部50,具有支承从介质导入部40导入并输送的介质P的至少前端部53(图2)的支承面50a(图2);对齐部38,对介质支承部50所支承的介质P(这里为介质P的后端59)进行对齐;可升降的装载部37,设置于介质支承部50的铅直方向Z的下方,具有装载从介质支承部50下落的介质P的装载面37a;以及按压部51,具有与支承面50a相对的按压面51a,按压面51a能够在第一位置Q1(图3)和比第一位置Q1更靠近支承面50a的第二位置Q2(图5)之间移动。
而且,按压部51构成为:在向介质支承部50输送介质P时,按压部51配置于第一位置Q1,在对齐部38对介质支承部50上的介质P进行对齐后,按压部51配置于第二位置Q2。
另外,介质支承部50由一对可移动的介质支承部50L、50R构成,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50L、50R在与输送经过了处理部36的介质P的输送方向Ya交叉的介质宽度方向X上相对设置,并具有支承介质P的支承面50a,介质支承部50支承所输送的介质P的比宽度方向X的中心靠外侧的部分。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性地,记录系统1如图1所示构成,从图1的右方至左方,依次具备记录装置2、中间装置3和后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4。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4具有排纸装置30。
而且,构成为记录装置2、中间装置3和处理装置4相互连接,通过记录装置2供给并执行了记录的介质P在经过中间装置3导入处理装置4、最终移交至装载部37为止的期间,连续进行输送及排纸。
下面,按照记录装置2、中间装置3、处理装置4的顺序,对各自的概要结构进行描述。
记录装置的概要
记录装置2构成为复合机,具备:打印部5,具备向作为介质P的示例的记录纸张喷出作为液体的示例的墨水并执行记录的记录头(记录部)10;扫描部6,读取原稿所记载的图像。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部5构成为所谓的喷墨打印机,示例性地,记录头10采用一举执行介质P的宽度方向X上的记录的行式头。
另外,介质收纳盒7以多层设置于记录装置2的装置主体的下部,尺寸不同的多张介质P例如按尺寸区分并分别收纳于这些介质收纳盒7。
而且,各层介质收纳盒7所收纳的介质P通过图1的记录装置2中用实线表示的进给路径11被送到有记录头10的打印部5的记录区域,执行所希望的记录动作。示例性地,通过记录头10执行了记录的介质P被送到向设置于记录头10的上方的排出托盘8排出的第一排出路径12和经由下述的中间装置3向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4排出的第二排出路径13中的任一个排出路径。
需要指出,在图1中用虚线示出第一排出路径12,用点划线示出第二排出路径13。
另外,在记录装置2的打印部5中,还具备双点划线所示的翻转用路径14,在对介质P的表面执行记录后,能够执行使介质P翻转而对背面连续执行记录的双面记录。
需要指出,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进给路径11、第一排出路径12、第二排出路径13以及翻转用路径14的每一个中,适当地配置有对介质P提供输送力的一对以上的输送辊对以及引导介质P的输送的引导辊或引导部件。
此外,记录装置2中设置有:图中未示出的操作面板,用于输入介质P的输送、记录所涉及的各种信息的场景等;以及控制部15,基于输入的各种信息,控制介质P的输送、记录的各种动作。
需要指出,操作面板和控制部15可以是分别设置于记录装置2、中间装置3、处理装置4的结构,也可以是虽然仅设置于记录装置2但控制各装置整体的结构。
中间装置的概要
中间装置3是从记录装置2接收通过第二排出路径13排出的执行记录后的介质P并将介质P移交到处理装置4的装置。
中间装置3设置有图1中实线所示的中间接收路径20,该中间接收路径20将通过记录装置2的第二排出路径13排出的执行记录后的介质P收入到中间装置3的装置主体内。
此外,在中间接收路径20的末端设置有分支部24,并设置有两个以该分支部24为起点输送介质P的输送路径。其中,第一个输送路径是从中间接收路径20经过第一转向路径21到达中间排出路径23的输送路径。
需要指出,第一转向路径21是在沿箭头A1方向接收介质P后,使介质P沿箭头A2方向转向而到达中间排出路径23的路径。第二转向路径22是在沿箭头B1方向接收介质P后,使介质P沿箭头B2方向转向而到达中间排出路径23的路径。
因此,在第一转向路径21和第二转向路径22的末端设置有合流部25,通过该合流部25,输送至第一转向路径21的介质P和输送至第二转向路径22的介质P均被引导至共用的中间排出路径23,能够将介质P移交至具有后述的排纸装置30的处理装置4。
需要指出,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中间接收路径20、第一转向路径21、第二转向路径22以及中间排出路径23的每一个中,适当地配置有一对以上的对介质P提供输送力的输送辊对以及引导介质P的输送的导辊或引导部件。
另外,在对多张介质P连续执行记录时,能够将收入到中间装置3内的介质P交替地送到通过第一转向路径21的输送路径和通过第二转向路径22的输送路径。另外,通过这样构成,能够提高中间装置3中的介质P的输送的通量(throughput),执行高效的中间输送。
需要指出,将通过记录装置2执行了记录的介质P经由中间装置3向处理装置4输送时,与从记录装置2直接向处理装置4输送介质P时相比,要花更长的输送时间,因此能够得到促进介质P被输送至处理装置4之前喷出并附着于介质P的表面、背面的墨水干燥的效果。
另外,如果不需要上述的促进墨水干燥等,则也可以形成省略中间装置3而仅具备记录装置2和处理装置4的记录系统1。
处理装置的概要
处理装置4是如下装置:将例如多张通过记录装置2执行了记录并通过中间装置3促进了干燥的介质P合成摞,进行对齐后,执行规定处理,并依次排出到装载部37进行装载。
相应地,处理装置4中设置有:输送构件,进行输送,以将从中间装置3移交的介质P引导到处理装置4的装置主体内进行对齐、排纸;对齐构件,将多张所输送的介质P合成摞进行对齐;处理构件,对对齐后的介质P执行装订处理等规定处理;以及排纸及装载构件,对处理后的介质P进行排纸并依次装载。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构件具备输送路径31、第一输送辊对32、第二输送辊对33、介质输送部34以及介质载置部35。另外,所述对齐构件具备后端对齐部38、桨叶机构43(图2)以及侧端对齐部41。所述处理构件具备例如装订处理、穿孔处理、弯折处理、骑缝装订处理等处理部36。所述排纸及装载构件具备排纸装置30、介质支承部50以及装载部37。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按压构件,该按压构件抑制由于在记录装置2执行的记录所引起的膨润或输送而产生的介质P的前端56向上方弯曲的短边卷曲或介质P的前端部53的左右侧端57L、57R向上方弯曲的长边卷曲、介质P的中央部由于墨水所引起的膨润而向上方鼓起的膨润所引起的卷曲等的发生等。该按压构件具备按压部51、介质支承部50。
而且,处理装置4的导入部设置有输送路径31,该输送路径31进行引导,以将移交到处理装置4的介质P引导到装置主体内并能够执行规定输送。另外,示例性地,输送路径31上具备对导入到装置主体内的介质P提供输送力的第一输送辊对32和第二输送辊对33这两组输送辊对。
下面,对由这些各构件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4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处理装置的具体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4具备:介质支承部50,具有支承所输送的介质P的至少前端部53的支承面50a;对齐部38,进行介质支承部50所支承的介质P的对齐;可升降的装载部37,设置于介质支承部50的铅直方向Z的下方,具有装载从介质支承部50下落的介质P的装载面37a;按压部51,具有与支承面50a相对的按压面51a,按压面51a能够在第一位置Q1和比第一位置Q1更靠近支承面50a的第二位置Q2之间移动。
而且,按压部51构成为:在向介质支承部50输送介质P时配置于第一位置Q1,在对齐部38对介质支承部50上的介质P进行对齐后配置于第二位置Q2。
需要指出,介质支承部50由一对可移动的介质支承部50L、50R构成,该一对介质支承部50L、50R在与输送经过了处理部36的介质P的输送方向Ya交叉的介质宽度方向X上相对设置,并具有支承介质P的支承面50a,支承所输送的介质P的比宽度方向X的中心靠外侧的部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能够支承从中间装置3输送来的介质P的后端部55的载置面35a的介质载置部35设置于介质支承部50的输送方向Ya的上游-Ya位置。而且,在介质载置部35的上方设置有介质输送部34,该介质输送部34具备辅助对齐部38的动作的桨叶机构43。
另外,由于介质支承部50和装载部37装载并保持在对齐和处理后排出的介质P,因此也可以说是排纸装置30的构成部件。下面,对构成处理装置4的前述各构件的构成部件进行具体说明。
输送构件
如图1所示,处理装置4的所述输送构件由输送路径31、第一输送辊对32、第二输送辊对33、介质输送部34以及介质载置部35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输送路径31在介质导入部40中以与Y方向平行的方式水平配置,并配置成为从配置有介质输送部34及介质载置部35的部分向上修正的沿着输送方向Ya向上倾斜的输送路径31。
而且,在输送路径31的水平部的上游位置(-Y方向)设置有由一对轧辊构成的第一输送辊对32,在该水平部的下游位置(+Y方向)设置有同样由一对轧辊构成的第二输送辊对33。
介质输送部34将对齐及处理后的介质P的摞从其后端部55在介质载置部35的载置面35a上的位置输送至位于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面50a上。
介质输送部34具备以摆动支点O为中心摆动规定角度的摆动框架63。在摆动框架63的下表面的下游位置的角部设置有输送从动辊62,该输送从动辊62与介质P的摞的上表面接触,通过与后述的输送驱动辊61的夹紧作用而向输送方向Ya的下游+Ya对介质P提供输送力。另外,介质输送部34还搭载有后述的辅助对齐的桨叶机构43。
需要指出,介质输送部34也可以代替上述的输送驱动辊61和输送从动辊62的组合,而采用如下构成的输送单元:例如使用架设于配置成环状的多个辊的输送带等,还并用利用由吸引风扇产生的负压的吸引吸附式或静电吸附式的吸附单元。
介质载置部35是支承被引导至输送路径31的介质P的后端部55以使后述的对齐作业顺利地执行的部件。
介质载置部35具有壳体65,该壳体65在上表面具备沿着排纸方向Ya倾斜的载置面35a。在壳体65的上部的下游位置的角部设置有与前述的输送从动辊62一起构成轧辊并对介质P提供输送力的输送驱动辊61。另外,壳体65内设置有对输送驱动辊61提供驱动力的未图示的马达和动力传递单元、使后述的对齐部38向介质支承部50所在的排纸方向Ya的下游+Ya或上游-Ya移动的移动单元。
对齐构件
处理装置4的对齐构件通过具备后端对齐部38、省略图示的第一侧端对齐部、桨叶机构43以及第二侧端对齐部41而构成。另外,作为在执行介质P的对齐时从下方支承介质P的部分,有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面50a和介质载置部35的载置面35a。
后端对齐部38是将由介质载置部35的载置面35a支承的多张介质P的摞的后端59码齐对齐的部分。后端对齐部38是排纸方向Ya的下游+Ya侧的端面开放的、截面大致为U字状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后端对齐部38在介质宽度方向X的左右和中央各设置一组共计三组后端对齐部38L、38R、38C。(图2)
所述第一侧端对齐部以从介质宽度方向X夹持介质载置部35上的介质P的方式设置左右一对,构成为能够在介质宽度方向X上进行规定行程的移位动作。由此,构成为能够实现介质载置部35的载置面35a所支承的介质P的后端59侧的侧边的对齐。
另外,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面50a和介质载置部35的载置面35a为了辅助介质P的后端59顺利地进入并保持在后端对齐部38内而成为倾斜面。介质P通过自重在这些作为倾斜面的支承面50a及载置面35a上滑落,从而该介质P的后端59被顺利地引导到后端对齐部38内,并通过与后端对齐部38的底面接触而被码齐对齐。
另外,作为辅助上述自重引起的介质P的移动的机构,有桨叶机构43。
桨叶机构43具备:在介质宽度方向X上延伸的旋转轴45;多枚翼片,被称为桨叶47,设置在旋转轴45的周围,由橡胶材料等构成;以及驱动单元,在介质P的后端59进入后端对齐部38的方向上,旋转驱动所述旋转轴45。另外,由多枚翼片构成的桨叶47组在介质宽度方向X上于分开的位置配置两组,设置为能够在介质宽度方向X上移动。
所述第一侧端对齐部及第二侧端对齐部41以夹持介质输送部34和介质载置部35的方式配置于其左右。所述两对齐部通过未图示的移位机构,在介质宽度方向X上进行规定行程的移位动作,从而使介质P的摞的左右侧端57码齐对齐。
另外,如后所述,侧端对齐部41是构成介质支承部50的部件。介质支承部50以在介质宽度方向X上夹持介质P的方式设置左右一对,构成为能够通过未图示的移位机构在介质宽度方向X上进行规定行程的移位动作。由此,构成为能够实现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面50a所支承的介质P的主要是前端部53的侧边的侧端57L、57R(图2)的对齐。
处理构件
处理装置4的处理构件具备对载置于介质载置部35的介质P执行规定处理的处理部36。
示例性地,图1和图3所记载的处理部36设置于介质P的后端59的左右的角部和中央三处,如上所述,执行装订处理、穿孔处理、弯折处理、骑缝装订处理等规定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性地,采用在介质P的后端59的前述三处之一打入未图示的订书钉进行装订处理的结构。与此相伴,处理部36适当地设置有能够收纳多根钉书钉的收纳部、将钉书钉送到装订位置的机构和打入钉书钉的机构。
排纸及装载构件
如上所述,处理装置4的排纸及装载构件如上所述通过具备排纸装置30、介质支承部50以及装载部37而构成。
排纸装置30是如下装置:将后端部55支承于介质载置部35的载置面35a的、由处理部36进行了处理的介质P的摞向排纸方向Ya的下游+Ya移送,使介质P的后端部55位于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面50a上(图8)。
具体而言,排纸装置30通过具备构成前述输送构件的介质输送部34及介质载置部35而构成。
介质支承部50是如下介质支承部件:上表面作为支承面50a的下支承部70和内壁面作为对齐介质P的侧端57L、57R(图2)时的限制面的侧端对齐部41一体形成,示例性地截面形状形成为L字状。该介质支承部50以沿着排纸方向Ya的下游+Ya侧变高的向上倾斜的倾斜姿势设置。
介质支承部50在介质宽度方向X的左右各一个相对配置,示例性地,构成为能够在介质宽度方向X上进行规定行程的移位动作。
具体而言,介质支承部50在支承介质P的状态下,左右的介质支承部50L、50R一起向内方移位,支承介质P的侧端57L、57R附近的下表面。另一方面,当要解除介质P的支承而使介质P的摞下落到下方的装载部37的装载面37a上时,左右的介质支承部50L、50R一起向外侧移位,移动到介质P所在的区域的外侧,使该介质P下落。
装载部37具备能够升降的排纸托盘71,该排纸托盘71接收解除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后落到铅直方向Z的下方来的介质P的摞。
排纸盘71以装载面37a与介质支承部50相同,沿着排纸方向Ya的下游+Ya侧变高的向上倾斜的倾斜姿势设置。排纸盘71构成为,在位于图3所示的最高处的状态下,装载面37a和介质支承部50之间始终保持第一距离L1,在其下方位置待机。
另外,排纸盘71位于最高处时的排纸盘71的基部侧方的壳体77设置有传感器79。而且,通常构成为,当使介质P的摞落到排纸盘71的装载面37a上时,传感器79检测到该介质P的存在,排纸盘71向铅直方向Z的下方下降与下落的介质P的摞的层叠高度H相当的量。由此,当解除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而使介质P的摞下落时,其下落的距离D保持大致固定。
按压构件
如图2和图3等所示,处理装置4的按压部件如下构成:具备:按压部51,在介质支承部50的上方,与介质支承部50同样,以沿着排纸方向Ya的下游+Ya侧变高的向上倾斜的倾斜姿势设置;按压机构80,将按压部51向介质支承部50侧按压;保持框架81R、81L(图2),示例性地折弯成L字形,使按压部51和按压机构80保持在与介质支承部50连接的状态。
按压部51是以与介质支承部50平行的方式配置,且比介质支承部50的下支承部70小一圈的平板状的部件,其排纸方向Ya的上游-Ya端形成有向上折弯的倾斜引导件83,以使介质P的输送和排纸顺利地进行。
另外,在按压部51的倾斜引导件83附近的下游+Ya位置和隔开规定距离的更下游+Ya侧的位置设置有向上方立起的连接片85A、85B(图3)。按压部51通过这些连接片85A、85B与下述的按压机构80连接。
按压机构80如下构成:具备:作为驱动源的未图示的马达;未图示的动力传递机构,将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传递给驱动轴87;以及动力转换机构89,将驱动轴87的旋转转换为按压部51相对于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面50a的接近、分离动作。
另外,动力转换机构89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平行连杆机构构成。具体而言,动力转换机构89如下构成:具备:第一连杆臂90,一端相对于驱动轴87以固定状态连接,另一端相对于下游+Ya位置的连接片85B以能够旋转的状态连接;第二连杆臂93,和第一连杆臂90长度相同,其一端相对于设置在驱动轴87的上游-Ya侧的分离的位置的转动轴91以能够转动的状态连接,另一端相对于上游-Ya位置的连接片85A以能够旋转的状态连接;以及支承框架95,示例性地,形成门型,轴支承驱动轴87和转动轴91,并支承所述未图示的马达和动力传递机构。
由此,当未图示的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经由所述动力传递机构传递到驱动轴87时,第一连杆臂90和第二连杆臂93分别以驱动轴87和转动轴91为中心保持相互的平行状态,向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另外,第一连杆臂90和第二连杆臂93的转动经由与另一端侧连接的两个连接片85A、85B传递到按压部51,一边保持按压部51和介质支承部50的平行状态,一边使按压部51的按压面51a能够在作为前述退避位置的第一位置Q1和作为比第一位置Q1更靠近支承面50a的按压位置的第二位置Q2之间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装载部37的排纸托盘71位于最高处的状态下的装载面37a和介质支承部50之间的距离如上所述为第一距离L1,按压部51位于第二位置Q2的状态下的按压面51a和支承面50a的距离为第二距离L2时,第二距离L2被设定为小于第一距离L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解除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而使介质P的摞向下方下落后,装载部37的排纸托盘71下降的距离D被设定为与下落的介质P的摞在层叠方向上的高度H相当的距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载置部35在铅直方向Z上的高度位置被设定为以如下方式设置了高低差的配置: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面50a的输送方向Ya上的后端50b的高度低于介质载置部35的载置面35a的输送方向Ya上的前端35b的高度。
此外,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面50a的输送方向Ya上的后端50b和介质载置部35的载置面35a的输送方向Ya上的前端35b的距离被设定为大于第二距离L2。
排纸装置的具体结构
如图2、图3、图15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排纸装置30具备:可移动的一对介质支承部50L、50R,在与输送介质P的输送方向Ya交叉的介质宽度方向X上相对设置,具有支承介质P的支承面50a,支承面50a支承所输送的介质P的比宽度方向X的中心靠外侧的部分;以及装载部37,设置在一对介质支承部50L、50R的铅直方向Z的下方,装载从一对介质支承部50L、50R下落的介质P。
而且,一对介质支承部50L、50R在支承面50a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朝向介质宽度方向X的中心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130。
介质支承部的结构倾斜部
由于已经对介质支承部50的基本构成进行了说明,所以这里对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排纸装置30的特征结构的下支承部70的形状进行说明。
如图21中示意性所示,图1至图1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下支承部70的整个区域或其大部分范围上设置有倾斜部130。需要指出,倾斜部130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α是在支承介质P时能够将该支承状态保持不变的角度。此外,倾斜角度α是在解除介质P的支承时,介质P不会因与支承面50a之间的摩擦力的影响被拖拽到一侧,能够顺利地向铅直方向Z的下方下落的角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性地,将下支承部70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α设定为5°~10°左右。另外,下支承部70的倾斜角度α优选设定为左右的下支承部70角度相同,以使解除了介质P的支承时,介质P能够可靠地向铅直方向Z的下方下落,
图19表示支承介质P时施加在介质支承部50的下支承部70的力的关系。图中,F表示介质P的负荷作用于下支承部70的接触面的铅直方向Z的力(或其反作用力)。F′表示F的垂直方向成分(或其反作用力)。μ是动摩擦系数。其中,在图19中,(A)表示未设置倾斜部130的现有的下支承部70'的情况,(B)表示在下支承部70设置了倾斜部130的本实施方式的下支承部70的情况。
由图19可知,现有的下支承部70'中,摩擦力为μF,本实施方式的下支承部70中,摩擦力为μF',μFμF'。由此,本实施方式的下支承部70的结构与现有的下支承部70'的结构相比,下支承部70的支承面50a和介质P的下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变小。因此,即使对于伴随介质支承部50的开放的分离动作,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以往的结构相比,降低了介质P保持在介质支承部50的一侧的可能性。
倾斜部和平面部
另外,如图20所示,倾斜部130可以设置于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面50a的输送方向Ya的至少一部分。
图20表示变形例的介质支承部50A,该变形例在输送方向Ya上将介质支承部50的下支承部70的支承面50a分为两个区域,其中的一个区域为平面部131,剩余的区域为倾斜部130。
另外,该介质支承部50A中,将倾斜部130的区域进一步倾斜地分为两个,其中的一个区域构成为所述倾斜角度α的最终倾斜部133,剩余的区域构成为连接平面部131和最终倾斜部133的中间倾斜部135。
本变形例的介质支承部50A中,下支承部70中的倾斜部130的形状和倾斜角度α优选设定为左右的下支承部70相同,以使解除了介质P的支承时,介质P能够可靠地向铅直方向Z的下方下落。
此外,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由于在介质P的输送方向Ya上分开配置平面部131和倾斜部130,因此,适当调整倾斜部130的形状和倾斜角度α,以使解除了介质P的支承时,不会产生相对于介质P在输送方向Ya移动的矢量。
另外,如图22所示,倾斜部130可以设置于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面50a的宽度方向X的至少一部分。
图22表示变形例的介质支承部50B,该变形例在宽度方向X将介质支承部50的下支承部70的支承面50a分成两个区域,在与侧板101连接的外侧配置倾斜部130,在内侧配置平面部131的。
本变形例中,下支承部70中的倾斜部130的倾斜开始位置、面积以及倾斜角度α优选设定为左右的下支承部70相同,以使解除了介质P的支承时,介质P能够可靠地向铅直方向Z的下方下落。
倾斜部和缓斜部
另外,如图23所示,可以在介质支承部50的远离支承面50a的宽度方向X的中心的外侧位置设置倾斜部130,在比倾斜部130更靠近宽度方向X的中心的内侧位置设置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α比倾斜部130小的缓斜部137。
图23表示变形例的介质支承部50C,该变形例在宽度方向X上将介质支承部50的下支承部70的支承面50a分为两个区域,在与侧板101连接的外侧配置倾斜角度α1的倾斜部130,在内侧配置比倾斜角度α1小的倾斜角度α2的缓斜部137。
本变形例中,左右的介质支承部50L、50R也优选为左右对称的形状,以使解除了介质P的支承时,介质P能够可靠地向铅直方向Z的下方下落。
另外,如图24所示,与图23的变形例相反,可以在介质支承部50的靠近支承面50a的宽度方向X的中心的内侧位置设置倾斜部130,在比倾斜部130远离宽度方向X的中心的外侧位置设置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α比倾斜部130小的缓斜部137。
图24表示其他变形例的介质支承部50D,该变形例在宽度方向X上将介质支承部50的下支承部70的支承面50a分为两个区域,在与侧板101连接的外侧配置较小的倾斜角度α2的缓斜部137,在内侧配置比倾斜角度α2大的倾斜角度α1的倾斜部130。
本变形例中,左右的介质支承部50L、50R也优选形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以使解除了介质P的支承时,介质P能够可靠地向铅直方向Z的下方下落。
另外,在图23和图24所示的各变形例的介质支承部50C、50D中,设置倾斜部130的区域b形成为比设置缓斜部137的区域a宽。在图23及图24中,设置缓斜部137的区域a和设置倾斜部130的区域b的关系为ba。
另外,即使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左右的介质支承部50L、50R也优选形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以使解除了介质P的支承时,介质P能够可靠地向铅直方向Z的下方下落。
装载部的结构
装载部37的结构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因此,如上所述,装载部37构成为具备可升降的排纸托盘71,该排纸托盘71接受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被解除而向铅直方向Z的下方下落的介质P的摞。
而且,当使介质P的摞下落到排纸托盘71的装载面37a上时,传感器79检测到该介质P的存在,排纸托盘71向铅直方向Z的下方下降与下落的介质P的摞的层叠高度相当的量。
排纸装置的排出动作的流程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排纸装置30的排出介质P的动作的流程如下。
(1)介质的对齐和处理(参照图7)
输送至介质支承部50的介质P顺着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面50a和介质载置部35的载置面35a的倾斜向输送方向Ya的上游-Ya侧移动,从而介质P的后端59与后端对齐部38的底面接触而对齐,由此进行介质P的后端59的对齐。进而,通过处理部36对进行了对齐的介质P执行上述的规定处理。
(2)介质的排出(参照图8)
进行了介质P的对齐和处理的介质P的摞通过介质输送部34和介质载置部35的夹持输送作用而向排纸方向Ya的下游+Ya排出,如图8所示,包括介质P的前端部53和后端59侧的部分在内的所有部分从介质载置部35的载置面35a排出并移动至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面50a上。
(3)介质的支承(参照图16)
在该状态下,如图16所示,介质P的摞的靠近其侧端57L、57R的下表面由在介质宽度方向X上相对配置的左右一对介质支承部50L、50R各自的下支承部70、70的支承面50a、50a支承。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支承面50a所具备的倾斜部130,介质P的摞被支承为中央稍微向下方垂下的扁平的U字形形状。
(4)介质的支承的解除(参照图17)
接着,为了解除介质P的支承,左右的介质支承部50L、50R分别向外侧移动而成为开放状态。
需要指出,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介质支承部50的下支承部70的支承面50a所具备的倾斜部130,作用于支承面50a和介质P的下表面的接触面的摩擦力降低,因此介质P的摞几乎保持在其位置,仅左右的介质支承部50L、50R向介质宽度方向X的外侧移动。
(5)介质下落(参照图17)
当解除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时,由介质支承部50支承的介质P从向下方垂下的中央部下落到装载部37的排纸托盘71的装载面37a上。
在这种情况下,介质P在设置于介质支承部50的下支承部70的倾斜部130的作用下朝向铅直方向Z的下方下落,而不会产生位置偏移。
(6)介质的装载(参照图18)
从介质支承部50下落的介质P的摞由于不会产生位置偏移而朝向铅直方向Z的下方下落,因此,保持其位置不变而被装载于在下方的最高处的位置待机的装载部37的排纸托盘71的装载面37a上。
当介质P的摞装载于排纸托盘71的装载面37a上时,通过传感器79确认介质P的装载,排纸托盘71下降与介质P的装载高度相当的量,准备下一个介质P的摞的装载。以下,重复同样的动作,在排纸托盘71的装载面37a上依次装载介质P的摞。
排纸装置的效果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排纸装置30通过具有以上所述的结构,能够得到以下所述的效果。
(1)首先,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一对介质支承部50L、50R,支承面50a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朝向介质宽度方向X的中心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130。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通过倾斜部130能够减小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面50a和介质P的下表面的接触面的摩擦的影响,因此能够抑制在以往的介质支承部中产生的左右的介质支承部的摩擦力不平衡等引起的介质P的“拖拽”导致的下落位置向宽度方向X上的偏移。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支承面50a与装载面37a之间的距离因倾斜部130的存在而缩短了与倾斜部130的倾斜相当的量,因此也降低了介质P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而导致下落位置偏移的可能性。本效果在介质P的摞为由小张数构成的轻量的摞的情况下表现得尤其显著。
(2)另外,在将倾斜部130设置于支承面50a的输送方向Ya的至少一部分的情况下,使一对介质支承部50L、50R向介质宽度方向X的外侧移动而使介质P下落时,通过设置倾斜部130所引起的摩擦力减少,能够降低介质P的下落位置向介质宽度方向X偏移的可能性。
另外,在将支承面50a的一部分作为倾斜部130,将支承面50a的剩余部分作为平面部131的情况下,由于通过介质支承部50支承介质P时的支承力因平面部131的存在而增大,因此能够稳定地执行介质P的支承。
(3)另外,在将倾斜部130设置于支承面50a的介质宽度方向X的至少一部分的情况下,与将倾斜部130设置于所述输送方向Ya的至少一部分的情况相同,使一对介质支承部50L、50R向介质宽度方向X的外侧移动而使介质P下落时,通过设置倾斜部130所引起的摩擦力减少,能够降低介质P的下落位置向介质宽度方向X偏移的可能性。
(4)另外,在将倾斜部130设置于支承面50a的整个区域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倾斜部130在支承面50a的整个区域减小摩擦力的影响。
由此,使一对介质支承部50L、50R向介质宽度方向X的外侧移动而使介质P下落时,通过在整个区域设置倾斜部130所引起的摩擦力的大幅度减少,能够进一步降低介质P的下落位置向介质宽度方向X偏移的可能性。
(5)另外,在远离支承面50a的宽度方向X的中心的外侧位置设置倾斜部130,在比倾斜部130更靠近宽度方向X的中心的内侧位置设置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α比倾斜部130小的缓斜部137的情况下,由于缓斜部137的存在,一对介质支承部50L、50R支承介质P时的介质支承状态稳定。
另一方面,在一对介质支承部50L、50R相互分离而解除介质P的支承时,通过设置倾斜部130所引起的摩擦力的减少,能够降低介质P的下落位置向介质宽度方向X偏移的可能性。
另外,通过使左右的介质支承部50L、50R的支承面50a的倾斜部130和缓斜部137的形状一致,引导介质P的形状成为U字形,缩短介质P到装载面37a的距离。由此,能够降低介质P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导致其下落位置发生位置偏移的可能性。
(6)另外,与上述(5)相反,在支承面50a的靠近宽度方向X的中心的内侧位置设置倾斜部130,在比倾斜部130远离宽度方向XC的中心的外侧位置设置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α比倾斜部130小的缓斜部137的情况下,与上述(5)同样,由于缓斜部137的存在,一对介质支承部50L、50R支承介质P时的介质支承状态稳定。
另外,能够使一对介质支承部50L、50R移动到与介质P的性状相符的适当位置来支承介质P。而且,在解除该支承状态而使介质P下落时,与上述(5)同样,能够降低介质P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导致其下落位置发生位置偏移的可能性。
(7)另外,在上述(5)和(6)中,能够将支承面50a在介质宽度方向X上分成两部分,设置设有倾斜部130的区域b和设有缓斜部137的区域a,设有倾斜部130的区域b设定为比设有缓斜部137的区域a宽。
由此,介质P的下表面和支承面50a之间的摩擦力变小,能够进一步降低使介质P向排纸托盘71的装载面37a上下落时的下落位置在介质宽度方向X上偏移的可能性。
处理装置的效果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4通过具有以上所述的结构,能够得到以下所述的效果。
(1)首先,按压部51的按压面51a能够在退避状态的第一位置Q1和作为比第一位置Q1更靠近支承面50a的位置的、用于按压介质P的第二位置Q2之间移动。而且,由于按压部51在向介质支承部50输送介质P时配置于退避的第一位置Q1,所以通过以预先掌握卷曲的大小程度的方式适当地设定第一位置Q1,即使输送来的介质P有卷曲,该卷曲也不会与按压部51接触。由此,能够将介质P顺利地输送并收入到介质支承部50上。
另一方面,在通过对齐部38进行至少前端部53被介质支承部50支承的介质P的对齐之后,按压部51向第二位置Q2移动,执行介质P的按压。由此,当介质P发生了卷曲时,对于该卷曲为与存在于第二位置Q2的按压面51a接触的大小的介质,通过按压部51在第二位置Q2按压介质P,能够减小该卷曲或者几乎消除卷曲。另外,当存在处于加重过程的卷曲时,通过利用按压部51进行按压,能够抑制该卷曲的加重。根据以上内容,能够无阻碍地顺利执行介质P向介质支承部50的输送和介质P向装载部37的层叠。
(2)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与按压了介质P的状态的高度相当的第二距离L2小于与装载部37的装载区域的高度相当的第一距离L1。即,按压部51将支承面50a上的介质P按压到使第二距离L2小于装载面37a和介质支承部50之间的距离即第一距离L1。由此,被按压部51按压并落到装载部37的介质P的高度H为第一距离L1以下,从而能够降低介质P与介质支承部50接触的可能性。
(3)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使介质P的摞从介质支承部50下落后,装载部37下降与下落的介质P的摞的层叠方向上的高度H相当的距离D。由此,即使介质P的摞层叠于装载部37从而其层叠量增加,装载部37的装载区域的高度也不变,能够保持大致固定的高度。
(4)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介质载置部35配置为支承面50a的输送方向Ya上的后端50b的高度位置低于载置面35a的输送方向Ya上的前端35b的高度位置,该距离大于第二距离L2。由此,通过由按压部51按压横跨介质支承部50和介质载置部35而被支承的介质P的摞,如图12所示,即使在使用无负荷的状态下无法形成S字形或Z字形弯曲的形状的高强度、高刚性的介质P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也能够使介质P的侧边形状容易变形为S字形或Z字形的非线性形状。
而且,通过该变形能够降低介质P间的摩擦力,提高对齐部38的对齐性。
另外,在介质P的硬度较弱的情况下,通过使介质P变形为所述非直线形状,能够增强硬度,稳定性良好地进行介质P向与输送方向Ya交叉的介质宽度方向X的移位动作。
(5)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对于获得了后端59的对齐性的介质P的摞,通过处理部36,能够在靠近其后端59的左右或中央部的位置执行装订处理等规定处理。
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内容
本发明所涉及的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是以具备上述各构成要素的处理装置4的介质P的输送、对齐、按压为主要动作的控制方法,具有作为介质P的输送准备工序的第一工序P1、作为输送执行工序的第二工序P2、作为对齐工序的第三工序P3和作为按压工序的第四工序P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具有:作为处理工序的第五工序P5,在成摞的所有介质P的对齐完成后进行;作为排纸工序的第六工序P6,在处理后进行;以及作为装载工序的第七工序P7,在排纸后进行。这些控制通过上述控制部15进行。以下,依次具体说明这些工序的内容。
第一工序(参照图3及图14)
第一工序P1是在接收介质P之前进行的输送准备工序,是将按压部51配置于第一位置Q1的工序。
即,驱动未图示的马达来驱动按压机构80,使按压部51移动到上方的作为退避位置的第一位置Q1。确保了该状态下介质支承部50与按压部51之间有大的接收介质P的空间。
第二工序(参照图4及图14)
第二工序P2是在通过第一工序P1完成输送的准备后向介质支承部50实际输送介质P的工序。
即,驱动未图示的马达和动力传递机构来提供输送方向Ya的下游+Ya的输送力,从而如图4所示,使介质P的前端部53依次进入按压部51和介质支承部50之间的空间。
当介质P输送至规定位置时,介质P由于支承面50a和载置面35a的倾斜而向输送方向Ya的上游-Ya滑动移动,并且如图4所示,停止在介质P的后端59与对齐部38的底面接触的位置。
需要指出,该状态下,当使用低强度的介质P时,由于支承面50a和载置面35a的高低差,介质P在中途发生弯曲,以如图4所示的S字形或Z字形的弯曲的非线性形状存放下去。
第三工序(参照图4及图14)
第三工序P3是对齐工序,通过对齐部38对前端部53通过介质支承部50支承、后端部55通过介质载置部35支承的介质P进行对齐。
即,除了利用了上述支承面50a和载置面35a的倾斜的、介质P的自重引起的移动之外,驱动桨叶机构43以使桨叶47向规定方向、即介质P向上游-Ya侧移动的方向旋转,使得要变成摞的所有介质P的后端59为与对齐部38的底面接触的状态。
需要指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形成上述的非线性形状的介质P,层叠的介质P间的摩擦力变小,介质P能够顺利地向对齐方向移动。
另外,通过同时使第二侧端对齐部41和介质支承部50向介质宽度方向X移位动作,也能够实现介质P的侧端的对齐。
第四工序(参照图4~图6及图12~图13)
第四工序P4是按压工序,通过使位于作为退避位置的第一位置Q1的按压部51向介质支承部50侧移动并位于作为按压位置的第二位置Q2来按压介质P。
即,驱动未图示的马达和动力传递机构,使驱动轴87向规定方向转动,使按压机构80动作。由此,按压部51以向输送方向Ya的下游+Ya侧摆动的方式移动并接近介质支承部50侧,到达图5所示的第二位置Q2。
当按压部51到达第二位置Q2时,如图5所示,按压部51的按压面51a作用于介质P的前端56产生的卷曲,向该卷曲变小的方向按压。
此外,为了准备接收下一个介质P,如图6所示,按压部51再次移动到第一位置Q1。需要指出,即使在该状态下,如图6所示,先接收的介质P的前端56产生的卷曲的高度保持比按压部51进行按压前的图4所示的高度低的高度。
另外,即使在使用高强度、高刚性的介质P的情况下,通过本工序中的按压部51的按压动作,如图12至图13所示的介质P的形状的变化所示,介质P成为S字形或Z字形的非直线形状,因此层叠的介质P间的摩擦力降低。
第五工序(参照图7及图14)
第五工序P5是处理工序,对完成了对齐的介质P的摞执行规定处理。
即,使用配置于对齐部38附近的适当的处理部36,执行介质P的摞的后端59的左右的角部或中央部的装订处理等规定处理。需要指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处理部36的所述处理之前,按压部51退避到第一位置,但根据介质P的种类,按压部51可以在停留在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执行处理部36的所述处理。需要指出,在图7~图8及图10~图11中,为了避免附图的复杂化,省略了介质P的前端部53侧的图示。
第六工序(参照图8、图9及图14)
第六工序P6是排纸工序,使执行了规定处理的介质P的摞移动到排纸方向Ya的下游+Ya位置,使包括介质P的后端部55在内的全部向介质支承部50侧移动。
即,驱动输送驱动辊61,使输送从动辊62为夹持状态,排出介质P。另外,同时使对齐部38向排纸方向Ya的下游+Ya侧移动,将介质P的后端59推上去,以辅助介质P的排出。需要指出,也可以是不使对齐部38向排纸方向Ya的下游+Ya侧移动的结构。
第七工序(参照图10、图11及图14)
第七工序P7是装载工序,使排出的介质P的摞从介质支承部50下落而依次装载到装载部37上。
即,使左右的介质支承部50L、50R向介质宽度方向X的外侧分离,从而使原本被支承的介质P的摞为向下方下落而被支承在装载部37的装载面37a上的状态。需要指出,此时,下落的介质P的摞的层叠高度H比位于最高处的装载部37的装载面37a和介质支承部50之间的距离即第一距离L1小,因此降低了位于上方的介质支承部50与装载在装载部37上的介质P接触的可能性。
当介质P装载到装载部37的排纸托盘71上时,传感器79检测到该情况,排纸托盘71下降与介质P的层叠方向上的高度H相当的距离D。
以下重复同样的动作,对于后续的介质P的摞也执行排纸和装载,依次将介质P的摞堆积在排纸托盘71上。
关于另一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装置4、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系统1以具有以上所述的结构为基础,当然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部分结构的变更或省略等。
例如,对于按压部51执行按压的定时,可以是在每接收一张介质P时进行,也可以是在每接收数张介质P时进行。另外,也可以在接收完成摞的所有张数的介质P时进行。
另外,作为驱动按压部51的按压机构80,除了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所述的平行连杆机构之外,也可以利用凸轮机构或齿条齿轮机构等其他机构。另外,对于按压部51的移动方向,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描述的一边向排纸方向Ya的下游+Ya侧摆动一边接近介质支承部50,也可以是按压部51直线移动而向接近介质支承部50的法线方向移动。
另外,也可以使按压部51的第二位置Q2能够对应于介质P的厚度或介质P的摞的层叠高度H发生改变,或者经由弹性部件等而使按压部51具有弹性作用。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与介质P的发生卷曲的部分相对的部分的按压部51设置加热器,利用加热器的热量来减小介质P的卷曲。
例如,一对介质支承部50可以是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而向上方倾斜的结构。需要指出,一对介质支承部50也可以形成为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而向下方倾斜的结构。
另外,为了进一步减小介质P的下表面和支承面50a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在支承面50a上沿输送方向设置多个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肋,也可以在支承面50a上随机地设置多个凸部。
另外,介质支承部50的下支承部70的倾斜部130的面积、倾斜开始位置及倾斜角度α、支承介质P的面积不限于始终设定为固定的情况。具体而言,可以使倾斜部130的面积、倾斜开始位置及倾斜角度α、支承介质P的面积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根据介质P的材质、尺寸、厚度、向介质P喷出的墨水的量等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另外,倾斜部130的形状不限于直线形状,也可以是弯曲的形状或多次曲折的弯折形状。另外,应用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排纸装置30的处理装置4的记录系统1不限于应用喷墨打印机作为打印部5的记录系统,可以是应用激光打印机的记录系统1,也可以是不具有扫描部6的打印部5单体所构成的记录系统1。
在记录系统1中,可以省略中间装置3,此时,可以将记录装置2和处理装置4作为分别独立的单元,也可以将记录装置2和处理装置4一体化。另外,也可以在记录装置2搭载排纸装置30。

Claims (10)

1.一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介质支承部,具有支承面,所述支承面支承所输送的介质的至少前端部;
对齐部,对所述介质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对齐;
可升降的装载部,设置于所述介质支承部的铅直下方,具有装载从所述介质支承部下落的所述介质的装载面;以及
按压部,是与所述介质支承部平行配置的平板状的按压部,具有与所述支承面相对的按压面,所述按压部能够在保持与所述介质支承部平行的状态的同时,使所述按压面在第一位置和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部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支承面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向所述介质支承部输送所述介质时,所述按压部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对齐部对所述介质支承部上的介质进行对齐后,所述按压部向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移动,从而以覆盖所述介质在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整个端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装载部位于最高处的状态下的所述装载面和所述介质支承部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一距离、将所述第二位置处的所述按压面和所述支承面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二距离时,
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从所述介质支承部下落后,所述装载部下降与下落的所述介质的层叠方向上的高度相当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装置具备介质载置部,所述介质载置部具有能够支承所输送的所述介质的后端部的载置面,
所述介质载置部配置为使所述支承面的输送方向上的后端低于所述载置面的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前端,
当将所述第二位置处的所述按压面和所述支承面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二距离时,所述支承面的输送方向上的后端和所述载置面的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装置具备处理部,所述处理部对载置于所述介质载置部的所述介质进行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输送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相对地设置有一对所述介质支承部,所述介质支承部支承所输送的所述介质的比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靠外侧的部分,
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在所述支承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朝向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向下方倾斜。
7.一种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装置具备:
介质支承部,具有支承面,所述支承面支承所输送的介质的至少前端部;
对齐部,对所述介质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对齐;
可升降的装载部,设置于所述介质支承部的铅直下方,具有装载从所述介质支承部下落的所述介质的装载面;以及
按压部,是与所述介质支承部平行配置的平板状的按压部,具有与所述支承面相对的按压面,所述按压部能够在保持与所述介质支承部平行的状态的同时,使所述按压面在第一位置和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部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支承面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将所述按压部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
将所述按压部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后,将所述介质输送至所述介质支承部;
利用所述对齐部对所述介质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对齐;以及
利用所述对齐部对所述介质进行对齐后,将所述按压部向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移动,从而以覆盖所述介质在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整个端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二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装载部位于最高处的状态下的所述装载面和所述介质支承部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一距离的情况下,
利用所述对齐部对所述介质进行对齐后,将所述按压部配置于所述按压面和所述支承面之间的距离为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的所述第二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从所述介质支承部下落后,所述装载部下降与下落的所述介质的层叠方向上的高度相当的距离。
10.一种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记录装置和处理装置,
所述记录装置具有:
记录部,对介质进行记录;以及
排出部,从所述记录部排出所述介质,
所述处理装置具有:
介质导入部,导入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所述介质;
介质支承部,具有支承面,所述支承面支承从所述介质导入部导入并输送的介质的至少前端部;
对齐部,对所述介质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对齐;
可升降的装载部,设置于所述介质支承部的铅直下方,具有装载从所述介质支承部下落的所述介质的装载面;以及
按压部,是与所述介质支承部平行配置的平板状的按压部,具有与所述支承面相对的按压面,所述按压部能够在保持与所述介质支承部平行的状态的同时,使所述按压面在第一位置和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部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支承面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向所述介质支承部输送所述介质时,所述按压部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对齐部对所述介质支承部上的介质进行对齐后,所述按压部向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移动,从而以覆盖所述介质在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整个端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二位置。
CN202011050676.3A 2019-09-30 2020-09-29 处理装置、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系统 Active CN1125732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9227 2019-09-30
JP2019-179214 2019-09-30
JP2019179214A JP7472452B2 (ja) 2019-09-30 2019-09-30 処理装置、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記録システム
JP2019179227A JP7432138B2 (ja) 2019-09-30 2019-09-30 排紙装置、処理装置及び記録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3274A CN112573274A (zh) 2021-03-30
CN112573274B true CN112573274B (zh) 2023-06-02

Family

ID=75119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50676.3A Active CN112573274B (zh) 2019-09-30 2020-09-29 处理装置、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155109B2 (zh)
CN (1) CN11257327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91671A (ja) * 1994-09-29 1996-04-09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0318885A (ja) * 1999-05-12 2000-11-21 Copyer Co Ltd 用紙矯正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56757A (ja) * 2010-09-13 2012-03-22 Seiko Epson Corp 搬送装置
JP2016185867A (ja) * 2015-03-27 2016-10-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システム
JP2019089659A (ja) * 2017-11-14 2019-06-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2206B2 (en) * 2001-08-31 2005-09-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trea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3246525A (ja) 2002-02-25 2003-09-02 Canon Inc シート積載装置
JP2004203572A (ja) * 2002-12-26 2004-07-22 Hitachi Printing Solutions Ltd 排紙装置
JP2006124171A (ja) 2004-09-29 2006-05-18 Toshiba Tec Corp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2006305901A (ja) * 2005-04-28 2006-11-09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810277B2 (ja) * 2006-03-31 2011-1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28666B1 (ja) 2011-09-01 2012-09-19 グラドコ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6387774B2 (ja) 2014-09-30 2018-09-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US9388014B2 (en) 2014-09-30 2016-07-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6459360B2 (ja) 2014-09-30 2019-0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CN106672686B (zh) * 2015-11-09 2018-02-06 株式会社东芝 片材处理装置
CN209038707U (zh) * 2018-11-13 2019-06-28 何俊红 一种卡片整理装置
JP7259323B2 (ja) * 2018-12-27 2023-04-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積載装置、媒体処理装置及び媒体積載装置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91671A (ja) * 1994-09-29 1996-04-09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0318885A (ja) * 1999-05-12 2000-11-21 Copyer Co Ltd 用紙矯正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56757A (ja) * 2010-09-13 2012-03-22 Seiko Epson Corp 搬送装置
JP2016185867A (ja) * 2015-03-27 2016-10-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システム
JP2019089659A (ja) * 2017-11-14 2019-06-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墨喷式印刷记录头的结构;胡靖宇;王援朝;;电子计算机动态(第1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55109B2 (en) 2021-10-26
US20210094329A1 (en) 2021-04-01
CN112573274A (zh) 202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9917B (zh) 圖像讀取裝置
JP4709688B2 (ja) シート集積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製本装置
JP2007168965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2004345769A (ja) 用紙処理装置
CN112573274B (zh) 处理装置、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系统
JP4293446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7371420B2 (ja) 排紙装置、処理装置及び記録システム
JP7318442B2 (ja) 媒体処理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7318327B2 (ja) 媒体整合装置、媒体処理装置、及び記録システム
JP7432138B2 (ja) 排紙装置、処理装置及び記録システム
JP7472452B2 (ja) 処理装置、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記録システム
JP7400307B2 (ja) 排紙装置、排紙装置の制御方法、処理装置及び記録システム
JPH11314834A (ja) 排紙収納装置
JP2020083641A (ja) 媒体処理装置
JP7283062B2 (ja) 中綴じ処理装置
JP7408511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6037558B2 (ja) シート排紙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10703121B2 (en) Medium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JP4081075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4948838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2022025900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シート搬送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124154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2021059404A (ja) 媒体積載装置、処理装置、記録システム
JP4593485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2000159421A (ja) 用紙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