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5392A - 换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5392A
CN110325392A CN201880013112.7A CN201880013112A CN110325392A CN 110325392 A CN110325392 A CN 110325392A CN 201880013112 A CN201880013112 A CN 201880013112A CN 110325392 A CN110325392 A CN 1103253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ding portion
bar
shift
limitation
limi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31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5392B (zh
Inventor
稻村友峰
朝比奈直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hai Physical And Chemical Electric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Donghai Physical And Chemical Electric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hai Physical And Chemical Electric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Donghai Physical And Chemical Electric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stitute
Publication of CN110325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53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53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53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27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selector lever, e.g. grip parts, mounting or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0/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 B60K20/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0/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 B60K20/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 B60K20/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floor moun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10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le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10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levers
    • F16H59/105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le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al switches or sens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4Providing feel, e.g. to enable selection
    • F16H2061/242Mechanical shift gates or similar guiding means during selection and shif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Abstract

在限制换挡体向第2方向一侧的移动时,抑制换挡体向第2方向的松动。在换挡杆装置(10)中,杆(32)的钩(36)的突出部(38)从杆(32)向左方突出。另外,在将杆(32)配置于比“N”位置靠“R”位置侧时,突出部(38)的前端面(38A)被左板(12A)的后限制部(24)右表面限制向左侧的转动,而限制杆(32)向右侧的转动操作。因此,能够抑制钩(36)的挠曲,从而能够抑制杆(32)向左右方向的松动。

Description

换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换挡体向第1方向和第2方向移动来变更换挡体的换挡位置的换挡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4-255969号公报所记载的换挡杆装置中,卡合爪部的基端侧部分从换挡杆向选择方向突出,并且卡合爪部的前端侧部分从卡合爪部的基端侧部分突出。
这里,在该换挡杆装置中,卡合突部限制卡合爪部的前端侧部分的移动,而限制换挡杆向选择方向两侧的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上述事实,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在限制换挡体向第2方向一侧的移动时抑制换挡体向第2方向的松动的换挡装置。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换挡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换挡体,其从通常位置向第1方向和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移动来变更换挡位置,上述第1方向为上述换挡体的前方或者后方,上述第2方向为上述换挡体的左右方向,上述换挡体在相对于上述第1方向和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第1突出部,其从上述换挡体向上述第2方向的第1侧突出;第2突出部,其从上述第1突出部向上述换挡体的延伸方向的第1侧突出;以及限制体,其限制上述第1突出部的突出前端面的移动而限制上述换挡体向第2方向第2侧的操作,并且限制上述第2突出部的移动而限制上述换挡体的移动。
在第1方式的换挡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换挡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突出部向相对于上述换挡体的长边方向的垂直方向侧突出,并且上述第1突出部的突出前端面沿着上述换挡体的长边方向配置。
在第1方式或者第2方式所记载的换挡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换挡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限制体限制上述换挡体的移动而限制上述换挡体向第1方向的移动。
在第1方式~第3方式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换挡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换挡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滑动面,上述滑动面设置于上述第1突出部和上述第2突出部中的至少一方,并相对于上述限制体沿上述第1方向滑动,上述滑动面为弯曲形状。
在第1方式~第4方式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换挡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换挡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换挡体能够转动,并且上述第2突出部向上述换挡体的转动中心侧突出。
在第1方式~第5方式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换挡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换挡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限制体设置有一对限制面,上述一对限制面在上述换挡体向第2方向移动时限制上述第1突出部和上述第2突出部的移动而限制上述换挡体向上述第1方向的移动,自上述换挡体从上述通常位置向上述第2方向移动的中途开始,上述一对限制面中的一方仅限制上述第1突出部和上述第2突出部中的一方的移动而限制上述换挡体向第1方向的移动。
在第1方式~第6方式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换挡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7方式的换挡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限制体在上述第1突出部突出方向侧限制上述第1突出部和上述第2突出部的移动,并且上述限制体具备检测机构,上述检测机构设置于上述限制体的与上述第1突出部突出方向相反的一侧,并检测上述换挡体的换挡位置。
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换挡装置中,将换挡体向第1方向和第2方向移动来变更换挡体的换挡位置。换挡体在相对于第1方向和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另外,第1突出部从换挡体向第2方向的第1侧突出,并且第2突出部从第1突出部向换挡体的延伸方向的第1侧突出,限制体限制第2突出部的移动,而限制换挡体的移动。
这里,第1突出部从换挡体向第2方向的第1侧突出,限制体限制第1突出部的突出前端面的移动,而限制换挡体向第2方向的第2侧的操作。因此,在限制换挡体向第2方向的第2侧的操作时,能够抑制第1突出部的变形,从而能够抑制换挡体向第2方向的松动。
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换挡装置中,第1突出部向相对于换挡体的长边方向的垂直方向侧突出,并且第1突出部的突出前端面沿着换挡体的长边方向配置。因此,在限制换挡体向第2方向第2侧的操作时,能够使压缩应力有效地作用于第1突出部,能够有效地抑制第1突出部的变形,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换挡体向第2方向的松动。
在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换挡装置中,限制体限制换挡体的移动,而限制换挡体向第1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提高换挡体向第1方向的移动的限制强度。
在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换挡装置中,在第1突出部和第2突出部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滑动面,滑动面相对于限制体滑动。
这里,将滑动面弯曲。因此,能够减少滑动面相对于限制体的滑动阻力。
在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换挡装置中,换挡体能够转动,第2突出部向换挡体的转动中心侧突出。因此,能够在换挡体的转动径向上将换挡装置小型化。
在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换挡装置中,在换挡体从通常位置向第2方向移动时,一对限制面分别限制第1突出部和第2突出部的移动,而限制换挡体向第1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有效地限制换挡体向第1方向的移动。
另外,自换挡体从通常位置向第2方向移动的中途开始,一对限制面中的一方仅限制第1突出部和第2突出部中的一方的移动,而限制换挡体向第1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降低换挡体向第1方向的移动的限制力。
在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换挡装置中,检测机构检测换挡体的换挡位置。
这里,限制体在第1突出部突出方向侧限制第1突出部和第2突出部的移动,并且在限制体的与第1突出部突出方向相反的一侧设置有检测机构。因此,抑制在限制体的与第1突出部突出方向相反的一侧作用第1突出部和第2突出部的移动的限制负载,从而能够提高检测机构对换挡体的换挡位置检测的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从右斜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2A是从右斜后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左板的立体图。
图2B是从右斜前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左板的立体图。
图3是从右斜后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杆等的分解立体图。
图4A是从左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杆的左视图。
图4B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杆的后视图。
图5A是从右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中将杆配置于“H”位置的状态的右视图。
图5B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中将杆配置于“H”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A的B-B线剖视图)。
图6A是从右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中将杆配置于“M”位置的状态的右视图。
图6B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中将杆配置于“M”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A的B-B线剖视图)。
图7A是从右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中将杆配置于“N”位置的状态的右视图。
图7B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中将杆配置于“N”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A的B-B线剖视图)。
图8A是从右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中将杆配置于“R”位置的状态的右视图。
图8B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中将杆配置于“R”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A的B-B线剖视图)。
图9A是从右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中将杆配置于“D”位置的状态的右视图。
图9B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中将杆配置于“D”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A的B-B线剖视图)。
图10A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中将杆配置于“H”位置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0B是图10A的范围B的放大图。
图11A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中将杆从“H”位置转动到“N”位置时的第1阶段的后视图。
图11B是图11A的范围B的放大图。
图12A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中将杆从“H”位置转动到“N”位置时的第2阶段的后视图。
图12B是图12A的范围B的放大图。
图13A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中将杆配置于“N”位置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3B是图13A的范围B的放大图。
图14A是从左方观察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杆的左视图。
图14B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杆的后视图。
图15A是从左方观察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杆的左视图。
图15B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杆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示出从右斜后方观察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的换挡杆装置10的立体图。此外,在附图中,利用箭头FR表示换挡杆装置10的前方,利用箭头RH表示换挡杆装置10的右方,利用箭头UP表示换挡杆装置10的上方。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10为地板式的结构,其设置于车辆(汽车)的车厢的地板部(车体侧)的车宽方向中央部,换挡杆装置10的前方、左方以及上方分别朝向车辆的前方、左方以及上方。
如图1所示,在换挡杆装置10设置有作为限制体(收容体)的由树脂制成且大致长方体形箱状的板12(壳体)。
在板12的左侧部分设置有作为限制部件(第1收容部件)的大致长方体形箱状的左板12A(参照图2A和(B)),左板12A内向右侧敞开。左板12A紧固(结合)于车厢的地板部,由此,将板12设置于车厢的地板部。
在左板12A内的前侧部分形成有构成第1限制部的大致梯形柱状的前端限制部14,前端限制部14与左板12A的左壁形成为一体,并且从左板12A的左壁向右方突出。前端限制部14的后表面的左侧部分形成为第1前限制面14A,第1前限制面14A形成为沿着左右方向的平行的平面,并且向随着朝向下方而朝向前方的方向倾斜。前端限制部14的后表面的右侧部分形成为第2前限制面14B,第2前限制面14B形成为向随着朝向下方而朝向前方和右方的方向倾斜的平面。
在左板12A内的后侧部分形成有构成第1限制部的大致梯形柱状的后端限制部16,后端限制部16与左板12A的左壁形成为一体。后端限制部16从左板12A的左壁向右方突出,后端限制部16的前表面形成为向随着朝向下方而朝向后方和右方的方向倾斜的平面。
在左板12A内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分,在前端限制部14和后端限制部16的下侧形成有俯视呈L字形板状的下端限制部18,下端限制部18与左板12A的左壁、前端限制部14以及后端限制部16形成为一体。下端限制部18从左板12A的左壁向右方突出,并且从前端限制部14和后端限制部16向下方突出,下端限制部18的上表面沿着左右方向,并且以下述左右中心轴线W为中心轴线弯曲为凹状。下端限制部18的前侧部分的右表面形成为构成第2限制部的前限制面18A,前限制面18A形成为相对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下端限制部18的后侧部分的前表面形成为构成第1限制部的中限制面18B,中限制面18B形成为相对于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另外,下端限制部18的后侧部分的右表面形成为相对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
在左板12A内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分,在前端限制部14的后侧且下端限制部18的上侧形成有构成第1限制部和第2限制部的俯视呈矩形板状的下限制部20,下限制部20与左板12A的左壁、前端限制部14以及下端限制部18形成为一体。下限制部20从左板12A的左壁向右方突出,并且从前端限制部14向后侧突出,下限制部20的上表面以下述左右中心轴线W为中心轴线弯曲为凹状。下限制部20的右表面形成为沿着前后方向的平面,并且向随着朝向右方而朝向下方的方向倾斜,下限制部20的后表面(限制面)形成为相对于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另外,下限制部20的右侧且后侧的角部20A在俯视时弯曲为凸状。
在左板12A内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分,在前端限制部14的后侧且下限制部20的上侧形成有构成第1限制部和第2限制部的大致长方体状的上限制部22,上限制部22与前端限制部14形成为一体,并且与左板12A的左壁和下限制部20分离。上限制部22从前端限制部14向后侧突出,上限制部22的后表面(限制面)形成为相对于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并形成为与下限制部20的后表面共面,并且上限制部22的左表面和右表面形成为相对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上限制部22的下表面向随着朝向右方而朝向上方的方向倾斜,并且以下述左右中心轴线W为中心轴线弯曲为凸状。另外,上限制部22的上部连结于左板12A的左壁。
在左板12A内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分,在下限制部20和上限制部22的后侧形成有构成第2限制部的大致梯形柱状的后限制部24,后限制部24与左板12A的左壁、后端限制部16以及下端限制部18形成为一体。后限制部24从后端限制部16向前侧突出,后限制部24的前表面形成为相对于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后限制部24的右表面形成为沿着前后方向的平面,并且向随着朝向下方而朝向右方的方向倾斜。
在左板12A内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分,在后限制部24的上侧形成有俯视呈L字形板状的上端限制部26,上端限制部26与左板12A的左壁、后端限制部16以及后限制部24形成为一体。上端限制部26从左板12A的左壁向右方突出,并且从后端限制部16向前方突出。上端限制部26的前侧部分的右表面形成为构成第2限制部的左限制面26A,左限制面26A形成为相对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端限制部26的后侧部分的前表面形成为构成第1限制部的后限制面26B,后限制面26B形成为相对于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
在左板12A的上端部,在前后方向中央部的右表面形成有构成第2限制部的上限制面28,上限制面28形成为沿着前后方向的平面,并且向随着朝向上方而朝向左方的方向倾斜。
在板12的右侧部分设置有作为设置部件(第2收容部件)的大致长方体形箱状的右板12B,右板12B内向左侧敞开。右板12B紧固(结合)于左板12A,右板12B经由左板12A固定于车厢的地板部(未紧固于车厢的地板部)。在右板12B的右侧一体设置有剖面为大致倒U字形板状的收容框12C,收容框12C内向右侧敞开。
在板12的上部形成有作为支承部的球面状的轴承面30,轴承面30被左板12A与右板12B分割而形成。轴承面30内向上侧和下侧敞开,左板12A上端部的上限制面28构成轴承面30内的向上侧敞开的敞开部分的周面。
在板12内插入有作为换挡体的由树脂制成且大致圆柱状的杆32(参照图3、图4A以及图4B),在杆32的上下方向(长边方向、轴向)中间部设置有作为被支承部的大致球状的球轴34。在球轴34的外周面形成有球面34A,球轴34在球面34A处嵌合于板12的轴承面30。杆32在球面34A处被轴承面30支承为能够在前后方向(换挡方向、第1方向)和左右方向(选择方向、第2方向)上转动,杆32能够以球轴34为中心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转动。另外,通过球轴34(球面34A)的中心O且与左右方向平行的直线形成为左右中心轴线W。
杆32的上端部向板12的上侧延伸,杆32在上端部把持未图示的把手,而能够供车辆的乘员(例如驾驶员)进行转动操作。杆32配置于作为换挡位置(规定换挡位置)的“H”位置(起始位置,与权利要求的“通常位置”对应),杆32被从“H”位置向后侧转动操作,而配置于作为换挡位置的“M”位置(手动位置)(也可以是“B”位置(制动位置)),并且被从“H”位置向左侧(也可以是右侧)转动操作,而配置于作为换挡位置的“N”位置(空挡位置)。另外,杆32被从“N”位置向前侧转动操作,而配置于作为换挡位置的“R”位置(倒退位置),并且被从“N”位置向后侧转动操作,而配置于作为换挡位置的“D”位置(前进位置)。
在杆32的上部,在球轴34的正上方形成有上周面32A,上周面32A与杆32同轴弯曲。在杆32的下部形成有下周面32B,下周面32B与杆32同轴弯曲。
在杆32的下部(下周面32B)的左侧形成有作为被限制部的屈曲柱状的钩36,钩36与杆32形成为一体,并且前表面和后表面形成为相对于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钩36的前后方向尺寸小于杆32的下部的前后方向尺寸,杆32的下部相对于钩36向前侧和后侧突出。
钩36的杆下侧部分形成为作为第1突出部的大致矩形柱状的突出部38,突出部38从杆32向左方突出,并且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为相对于上下方向垂直的平面。突出部38的左表面的下侧部分形成为作为突出前端面的前端面38A,前端面38A形成为相对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突出部38的左表面的上侧部分形成为沿着前后方向的平面,并且向随着朝向上方而朝向右方的方向倾斜。
钩36的杆上侧部分形成为作为第2突出部的大致矩形柱状的钩部40,钩部40从突出部38的左侧部分向上方突出。钩部40的左表面形成为沿着前后方向的平面,并且向随着朝向上方而朝向右方的方向倾斜,钩部40的左表面形成为与突出部38的左表面的上侧部分共面。钩部40的上表面形成为沿着前后方向的平面,并且向随着朝向右方而朝向上方的方向倾斜,钩部40的右表面形成为相对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
在杆32的下部,在钩36的下侧形成有大致矩形板状的突出板32C,突出板32C从杆32的下周面32B向左方突出。
在杆32的下部,在钩36的上侧形成有左周面32D和后周面32E,左周面32D朝向左侧,并且后周面32E朝向后侧。
在杆32的下侧部分同轴形成有圆柱状的插入孔32F(参照图5(B)),插入孔32F向杆32的下方敞开。在插入孔32F同轴嵌入有作为构成节制单元的施力部件的大致圆柱状的节制销46(参照图3),节制销46向下方突出,并且下表面弯曲为凸状。在插入孔32F的上表面(底面)与节制销46的上表面之间插入有作为构成节制单元的施力单元的压缩螺旋弹簧46A(参照图3),压缩螺旋弹簧46A配置于节制销46的上侧,并将节制销46向下侧施力。
在杆32的下侧配置有作为构成节制单元的抵接部件的大致长方体状的止动斜面48(参照图3),止动斜面48固定于左板12A的下壁。在止动斜面48的上表面形成有作为倾斜面的节制面48A,并且节制面48A的左侧部的前后方向中央形成为底部(下端部),节制面48A向随着朝向底部而朝向下侧的方向倾斜。节制销46的下表面通过压缩螺旋弹簧46A的作用力而抵接于节制面48A的底部,由此,如上述那样,杆32配置于“H”位置。在杆32被从“H”位置进行转动操作时,节制销46的下表面克服压缩螺旋弹簧46A的作用力而在节制面48A上升。在杆32从配置于“H”位置以外的转动位置的状态开始不再被作用转动操作力时,节制销46的下表面通过压缩螺旋弹簧46A的作用力而在节制面48A下降至底部,从而使杆32恢复至“H”位置。
在右板12B的收容框12C内收容有作为检测机构的传感器机构42,传感器机构42检测杆32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转动的转动位置,从而检测杆32的换挡位置。
在右板12B的收容框12C的右侧组装有作为覆盖部件的大致长方体形箱状的罩44,罩44的内部向左侧敞开,罩44从右侧将收容框12C内覆盖。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以上结构的换挡杆装置10中,杆32能够以球轴34为中心进行转动,传感器机构42检测杆32的换挡位置。
如图5A、图5B、图10A以及图10B所示,在将杆32配置于“H”位置时,杆32的下周面32B的下端部分与左板12A的下端限制部18的前限制面18A和中限制面18B对置,下周面32B的上端部分与上端限制部26的左限制面26A和后限制面26B对置。另外,钩36位于下端限制部18与上端限制部26之间,钩36的下表面位于比下限制部20上表面靠上的位置。杆32的下周面32B被下端限制部18的中限制面18B限制向后侧的转动,而限制杆32向前侧的转动操作。另外,杆32的突出板32C左表面被下端限制部18的前限制面18A限制向左侧的转动,而限制杆32向右侧的转动操作。另外,杆32的后周面32E被上端限制部26的后限制面26B限制向后侧的转动,而限制杆32向前侧的转动操作。另外,杆32的左周面32D被上端限制部26的左限制面26A限制向左侧的转动,而限制杆32向右侧的转动操作。
如图5A、图5B、图6A以及图6B所示,当杆32在“H”位置与“M”位置之间沿前后方向转动时,杆32的突出板32C左表面相对于下端限制部18的前限制面18A沿前后方向滑动,并且杆32的钩36的钩部40右表面相对于左板12A的上限制部22左表面沿前后方向滑动。另外,杆32的左周面32D相对于上端限制部26的左限制面26A沿前后方向滑动。
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将杆32配置于“M”位置时,杆32从“H”位置向后方倾斜,杆32的下周面32B被左板12A的前端限制部14的第1前限制面14A限制向前侧的转动(与第1前限制面14A线接触),而限制杆32向后侧的转动操作。另外,杆32的突出板32C左表面被下端限制部18的前限制面18A限制向左侧的转动,而限制杆32向右侧的转动操作。并且,钩36的钩部40在上限制部22左表面与左板12A的左壁之间,并且钩36的下表面位于下限制部20的上表面。钩部40右表面被上限制部22左表面限制向右侧的转动(与上限制部22左表面面接触),而限制杆32向左侧的转动操作。另外,在对杆32输入过负载时,作为背衬垫,钩36(突出部38)的下表面与下限制部20上表面干涉,从而防止杆32从板12脱离。
如图5A、图5B、图7A、图7B以及图10A~图13B所示,在将杆32在“H”位置与“N”位置之间沿左右方向转动时,杆32逐渐从“H”位置向左方倾斜,钩36的突出部38前表面和钩部40前表面分别相对于左板12A的下限制部20后表面和上限制部22后表面沿左右方向滑动,并且杆32的下周面32B相对于下端限制部18的中限制面18B沿左右方向滑动。另外,杆32的后周面32E相对于左板12A的上端限制部26的后限制面26B沿左右方向滑动。
如图7A、图7B、图13A以及图13B所示,在将杆32配置于“N”位置时,杆32从“H”位置向左方倾斜,杆32的上周面32A被左板12A的上限制面28限制向左侧的转动,而限制杆32向左侧的转动操作。杆32的下周面32B的下端部分位于比左板12A的下端限制部18靠下侧,并位于比前限制面18A和中限制面18B靠右方的位置。下周面32B的上端部分位于比上端限制部26的左限制面26A和后限制面26B靠右方的位置。另外,钩36的下表面位于比下端限制部18的上表面和下限制部20上表面靠下的位置。
如图7A、图7B、图8A以及图8B所示,在将杆32在“N”位置与“R”位置之间沿前后方向转动时,杆32的上周面32A相对于左板12A的上限制面28沿前后方向滑动,并且杆32的钩36的突出部38前端面38A相对于左板12A的后限制部24右表面沿前后方向滑动。
如图8A和图8B所示,在将杆32配置于“R”位置时,杆32从“N”位置向前方倾斜。杆32的下周面32B在比左板12A的下端限制部18靠右侧且在比中限制面18B靠后方与后端限制部16的前表面对置。钩36的突出部38前端面38A与后限制部24的右表面对置。而且,杆32的下周面32B被后端限制部16的前表面限制向后侧的转动(与后端限制部16前表面线接触),而限制杆32向前侧的转动操作。另外,杆32的上周面32A被左板12A的上限制面28限制向左侧的转动,而限制杆32向左侧的转动操作。并且,钩36的突出部38前端面38A被后限制部24的右表面限制向左侧的转动(与后限制部24的右表面面接触),而限制杆32向右侧的转动操作。
如图7、图9A以及图9B所示,在将杆32在“N”位置与“D”位置之间沿前后方向转动时,杆32的上周面32A相对于左板12A的上限制面28沿前后方向滑动,并且杆32的钩36的突出部38前端面38A相对于左板12A的下限制部20右表面沿前后方向滑动。
如图9A和图9B所示,在将杆32配置于“D”位置时,杆32从“N”位置向后方倾斜。杆32的下周面32B在比左板12A的下端限制部18靠右侧且在比中限制面18B靠前方与前端限制部14的第2前限制面14B对置。钩36的突出部38前端面38A与下限制部20的右表面对置。而且,杆32的下周面32B被前端限制部14的第2前限制面14B限制向前侧的转动(与第2前限制面14B线接触),而限制杆32向后侧的转动操作。另外,杆32的上周面32A被左板12A的上限制面28限制向左侧的转动,而限制杆32向左侧的转动操作。并且,钩36的突出部38前端面38A被下限制部20的右表面限制向左侧的转动(与下限制部20的右表面面接触),而限制杆32向右侧的转动操作。
此外,如上述那样转动杆32时使杆32(包括钩36和突出板32C)侧的上述各部分相对于左板12A侧的上述各部分滑动的情况是对杆32输入负载的情况,在转动杆32时不对杆32输入负载的情况下,杆32侧的上述各部分不与左板12A侧的上述各部分抵接。另外,在转动杆32时,即使在对杆32输入负载的情况下,杆32侧的上述各部分以外的部分也不与左板12A侧的上述各部分以外的部分抵接。
这里,杆32的钩36的突出部38从杆32向左方突出。另外,如上述那样,在将杆32配置于比“N”位置靠“R”位置侧和比“N”位置靠“D”位置侧时,钩36的突出部38前端面38A分别被左板12A的后限制部24右表面和下限制部20右表面限制向左侧的转动,而限制杆32向右侧的转动操作。
因此,与钩36的钩部40左表面被左板12A限制向左侧的转动而限制杆32向右侧的转动操作的情况不同,能够抑制钩36的挠曲(钩部40相对于突出部38沿左右方向转动,并且突出部38相对于杆32沿上下方向转动的变形),从而能够抑制杆32向左右方向的松动。并且,由于能够抑制对钩部40的下端(基端)作用拉伸应力,所以能够提高杆32向右侧的转动操作的限制强度。
另外,钩36的突出部38从杆32向左方(相对于杆32的长边方向的垂直方向侧)突出,并且突出部38的前端面38A朝向左方向,垂直地沿着杆32的长边方向配置。因此,当杆32在比“N”位置靠“R”位置侧和比“N”位置靠“D”位置侧被限制向右侧的转动操作时,能够对对突出部38有效地作用压缩应力,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钩36的挠曲,能够有效地抑制杆32向左右方向的松动。
另外,如上述那样,在将杆32配置于“M”位置、“R”位置以及“D”位置时,杆32的下周面32B分别被左板12A的前端限制部14的第1前限制面14A、后端限制部16的前表面以及前端限制部14的第2前限制面14B限制向前后方向的转动,而限制杆32向前后方向的转动操作。因此,与钩36被左板12A限制向前后方向的转动而限制杆32向前后方向的转动操作的情况不同,能够抑制对钩36的基端(突出部38的右端)作用拉伸应力,从而能够提高杆32向前后方向的转动操作的限制强度。
另外,在钩36中,突出部38左表面的上侧部分和钩部40的左表面形成为共面,并向随着朝向上方而朝向右方的方向倾斜。因此,如上述那样,在将杆32配置于比“H”位置靠“M”位置侧且钩部40的右表面被左板12A的上限制部22左表面限制向右侧的转动时,能够抑制钩36的挠曲,从而能够抑制杆32向左右方向的松动。并且,由于能够减少作用于钩部40的下端(基端)的拉伸应力,所以能够提高杆32向左侧的转动操作的限制强度。
另外,在钩36中,钩部40从突出部38向杆32的球轴34侧(上侧)突出。因此,与钩部40从突出部38向杆32的与球轴34相反的一侧(下侧)突出的情况不同,能够在杆32的球轴34与突出部38之间配置钩部40和左板12A的上限制部22,从而能够将换挡杆装置10在上下方向(杆32的转动径向和长边方向)上小型化。
另外,如图10A~图13B所示,在将杆32从“H”位置向“N”位置向左侧转动操作时,钩36的突出部38前表面和钩部40前表面分别被左板12A的下限制部20后表面和上限制部22后表面限制向前侧的转动,而限制杆32向后侧的转动操作(参照图11A和图11B)。因此,能够有效地限制杆32向后侧的转动操作。
另外,之后,仅通过钩36的突出部38前表面被左板12A的下限制部20后表面限制向前侧的转动,而限制杆32向后侧的转动操作(参照图12A和图12B)。因此,能够在将杆32转动操作至“N”位置之前,降低杆32向后侧的转动操作的限制力。并且,在使杆32从“H”位置侧经由“N”位置而向“D”位置侧通过时(在将杆32的转动操作方向从左侧变更为后侧时),钩36的突出部38被下限制部20的右侧且后侧的角部20A引导,从而引导钩36的转动方向从右侧向前侧的变更。即,引导杆32的转动操作方向从左侧向后侧的变更(参照图12A~图13B)。由此,能够将杆32从“H”位置经由“N”位置而转动操作至“D”位置时的杆32的转动操作感觉提高至顺畅。并且,将杆32从“H”位置经由“N”位置而转动操作至“D”位置时的杆32的转动操作感觉形成为与将杆32从“H”位置经由“N”位置而转动操作至“R”位置时的杆32的转动操作感觉相同的得到提高的转动操作感觉。
另外,板12在杆32的突出部38突出方向侧的左板12A限制杆32的转动操作,并且在板12的右侧(与突出部38突出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右板12B设置有传感器机构42。因此,抑制对右板12B作用杆32的转动操作的限制负载,从而能够提高传感器机构42对杆32的换挡位置检测的检测精度。
[第2实施方式]
图14A示出从左方观察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的换挡杆装置50的杆32的左视图,图14B示出从后方观察换挡杆装置50的杆32的后视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50是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在以下方面不同。
如图14A和图14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50中,在杆32的钩36中,突出部38的左表面整体向随着朝向上方而朝向右方的方向倾斜,突出部38的左表面与钩部40的左表面形成为共面。另外,与突出部38的左表面和钩部40的左表面对应地,左板12A的下限制部20右表面和后限制部24右表面形成为相对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特别是,在钩36中,突出部38的左表面整体和钩部40的左表面形成为共面,并向随着朝向上方而朝向右方的方向倾斜。因此,在将杆32配置于比“H”位置靠“M”位置侧且钩部40的右表面被左板12A的上限制部22左表面限制向右侧的转动时,能够有效地抑制钩36的挠曲,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杆32向左右方向的松动。并且,能够有效地减少作用于钩部40的下端(基端)的拉伸应力,因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杆32向左侧的转动操作的限制强度。
[第3实施方式]
图15A示出从左方观察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的换挡杆装置60的杆32的左视图,图15B示出从后方观察换挡杆装置60的杆32的后视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60是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在以下方面不同。
如图15A和图15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60中,在杆32的钩36中,突出部38的左表面整体形成为相对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钩部40的上表面形成为相对于上下方向垂直的平面。钩部40的左表面形成为相对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钩部40的左表面配置于比突出部38的左表面靠右侧的位置。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特别是,在钩36中,钩部40的左表面配置于比突出部38的左表面靠右侧的位置。因此,在将杆32配置于比“H”位置靠“M”位置侧且钩部40的右表面被左板12A的上限制部22左表面限制向右侧的转动时,能够有效地抑制钩36的挠曲,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杆32向左右方向的松动。并且,能够有效地减少作用于钩部40的下端(基端)的拉伸应力,因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杆32向左侧的转动操作的限制强度。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将杆32的钩36中的突出部38的前端面38A形成为相对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然而,也可以使杆32的钩36中的突出部38的前端面38A(滑动面)在前后方向上弯曲为凸状。由此,在突出部38的前端面38A相对于左板12A的后限制部24右表面和下限制部20右表面沿前后方向滑动时,突出部38的前端面38A分别与后限制部24的右表面和下限制部20的右表面线接触,从而能够减少钩36的转动阻力,能够抑制对杆32作用绕轴的旋转力。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将杆32的钩36中的钩部40的右表面形成为相对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然而,也可以使杆32的钩36中的钩部40的右表面(滑动面)在前后方向上弯曲为凸状。由此,在钩部40的右表面相对于左板12A的上限制部22左表面沿前后方向滑动时,钩部40的右表面与上限制部22的左表面线接触,从而能够减少钩36的转动阻力,能够抑制对杆32作用绕轴的旋转力。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将杆32的旋转轴形成为球轴34。然而,也可以将杆32的旋转轴例如形成为相互交叉的一对柱轴。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在杆32的比旋转轴(球轴34)靠下侧设置钩36。然而,也可以在杆32的比旋转轴靠上侧设置钩36。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将板12的左板12A与右板12B形成为分体。然而,也可以将板12的左板12A与右板12B形成为一体。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将换挡杆装置10、50、60形成为地板式装置并设置在车厢的地板部。然而,也可以将换挡杆装置10、50、60设置在车厢的仪表板、转向柱。
日本申请2017-48412公开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而并入本说明书中。
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所有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规格通过该引用而包含于本说明书中。

Claims (7)

1.一种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换挡体,其从通常位置向第1方向和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移动来变更换挡位置,所述第1方向为所述换挡体的前方或者后方,所述第2方向为所述换挡体的左右方向,所述换挡体在相对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第1突出部,其从所述换挡体向所述第2方向的第1侧突出;
第2突出部,其从所述第1突出部向所述换挡体的延伸方向的第1侧突出;以及
限制体,其限制所述第1突出部的突出前端面的移动而限制所述换挡体向第2方向第2侧的操作,并且限制所述第2突出部的移动而限制所述换挡体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突出部向相对于所述换挡体的长边方向的大致垂直方向侧突出,并且所述第1突出部的突出前端面沿着所述换挡体的长边方向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体限制所述换挡体的移动而限制所述换挡体向所述第1方向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挡装置具备滑动面,所述滑动面设置于所述第1突出部和所述第2突出部中的至少一方,并相对于所述限制体沿所述第1方向滑动,所述滑动面为弯曲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挡体能够转动,并且所述第2突出部向所述换挡体的转动中心侧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限制体设置有一对限制面,所述一对限制面在所述换挡体从所述通常位置向所述第2方向移动时限制所述第1突出部和所述第2突出部的移动而限制所述换挡体向所述第1方向的移动,自所述换挡体从所述通常位置向所述第2方向移动的中途开始,所述一对限制面中的一方仅限制所述第1突出部和所述第2突出部中的一方的移动而限制所述换挡体向第1方向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体在所述第1突出部突出方向侧限制所述第1突出部和所述第2突出部的移动,并且所述限制体具备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限制体的与所述第1突出部突出方向相反的一侧,并检测所述换挡体的换挡位置。
CN201880013112.7A 2017-03-14 2018-02-23 换挡装置 Active CN1103253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48412A JP6698043B2 (ja) 2017-03-14 2017-03-14 シフト装置
JP2017-048412 2017-03-14
PCT/JP2018/006811 WO2018168408A1 (ja) 2017-03-14 2018-02-23 シフ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5392A true CN110325392A (zh) 2019-10-11
CN110325392B CN110325392B (zh) 2022-07-26

Family

ID=63522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3112.7A Active CN110325392B (zh) 2017-03-14 2018-02-23 换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07872B2 (zh)
JP (1) JP6698043B2 (zh)
CN (1) CN110325392B (zh)
WO (1) WO20181684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83585B2 (ja) * 2016-10-13 2020-04-2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0498A (zh) * 2005-12-28 2007-09-05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旋转型电气部件
CN101494132A (zh) * 2008-01-21 2009-07-29 星电株式会社 多方向开关
JP2013086551A (ja) * 2011-10-13 2013-05-13 Tokai Rika Co Ltd シフト装置
CN105522920A (zh) * 2014-10-21 2016-04-27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换挡装置
CN105682970A (zh) * 2013-11-14 2016-06-15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换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3383A (en) * 1992-10-16 1993-11-23 Grand Haven Stamped Products Company, Div. Of Jsj Corporation Vehicle shifter with pawl actuator
US5899115A (en) * 1995-10-24 1999-05-04 Fuji Kiko Co., Ltd. Shift select lever device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JP3323724B2 (ja) * 1995-12-28 2002-09-09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JP2916889B2 (ja) * 1996-01-11 1999-07-05 ナイルス部品株式会社 車両の変速操作装置
JPH1089465A (ja) * 1996-09-19 1998-04-07 Jatco Corp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JP2000043601A (ja) * 1998-07-30 2000-02-15 Tokai Rika Co Ltd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KR100285496B1 (ko) * 1998-08-07 2001-04-02 정몽규 자동변속기 셀렉터 레버 쉬프트 록 장치
JP3691681B2 (ja) * 1999-03-24 2005-09-0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WO2001008919A1 (en) * 1999-07-29 2001-02-08 Grand Haven Stamped Products Shifter with park lock and neutral lock
US6230579B1 (en) * 1999-11-17 2001-05-15 Teleflex Incorporated Multi-mode shifter assembly joint
KR100320520B1 (ko) * 1999-12-28 2002-01-16 이계안 자동변속기 셀렉터 레버 쉬프트 록 장치
EP1795782B1 (en) * 2000-09-19 2008-08-13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Shift lever device
JP4004855B2 (ja) * 2001-10-15 2007-11-07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操作装置のシフトロック機構
DE10307109A1 (de) * 2003-02-19 2004-09-02 ZF Lemförder Metallwaren AG Schaltvorrichtung für ein automatisches Kraftfahrzeuggetriebe mit einer Sperrvorrichtung für den Wählhebel
JP4002849B2 (ja) * 2003-02-21 2007-11-07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変速操作装置の操作レバー構造
JP4471068B2 (ja) * 2003-02-25 2010-06-0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JP4642419B2 (ja) * 2003-10-24 2011-03-02 浜名湖電装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レバーロック装置
JP2005297756A (ja) * 2004-04-12 2005-10-27 Tsuda Industries Co Ltd 自動変速機用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JP4751648B2 (ja) * 2005-06-03 2011-08-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トロック装置
JP2007137109A (ja) * 2005-11-15 2007-06-07 Tokai Rika Co Ltd シフトレバー
JP4717706B2 (ja) * 2006-04-27 2011-07-06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レバー装置及びその組付け方法
JP2008105584A (ja) * 2006-10-26 2008-05-08 Tokai Rika Co Ltd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DE102007011359A1 (de) * 2007-03-07 2008-09-11 Zf Friedrichshafen Ag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mit Wählhebelaktuator
KR101274648B1 (ko) * 2010-10-11 2013-06-14 에스엘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변속 장치
ES2534075T3 (es) * 2012-03-07 2015-04-17 Fico Triad, S.A. Dispositivo de cambio de marchas para transmisión de automóviles
JP5973887B2 (ja) * 2012-11-16 2016-08-23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シフトレバー用ノブのボタン構造
KR101397591B1 (ko) * 2012-12-14 2014-05-20 주식회사 에스엘 서봉 차량용 변속 장치
JP2015006865A (ja) * 2013-06-26 2015-01-15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装置
JP2015006866A (ja) * 2013-06-26 2015-01-15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装置
JP2016088164A (ja) * 2014-10-30 2016-05-23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シフト装置
JP6231518B2 (ja) * 2015-05-19 2017-11-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JP6144722B2 (ja) * 2015-06-01 2017-06-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DE102015225494A1 (de) * 2015-12-16 2017-06-22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althebel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chalthebels
US9970537B2 (en) * 2016-02-01 2018-05-15 Dura Operating, Llc Lock assembly for shifter
EP3222887B1 (en) * 2016-03-23 2020-02-26 FCA Italy S.p.A. Extensible gear lever with locking mechanism
KR101905950B1 (ko) * 2016-04-08 2018-10-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수동변속기의 변속레버 어셈블리
US11067164B2 (en) * 2016-04-15 2021-07-20 Terrafugia, Inc. Electronic gear shifter assembly for a dual-mode flying and driving vehicle
JP6683585B2 (ja) * 2016-10-13 2020-04-2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FR3057932B1 (fr) * 2016-10-24 2018-10-26 DURA Automotive Holdings U.K., Ltd Levier de passage et de selection des vitesses dans une boite de vitesses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JP6610633B2 (ja) * 2017-09-06 2019-11-27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フタ装置
EP3502520B1 (en) * 2017-12-20 2021-03-31 FCA Italy S.p.A. Modular control device for a vehicle gearbox
JP2020032929A (ja) * 2018-08-31 2020-03-05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KR102584386B1 (ko) * 2018-12-28 2023-10-04 에스엘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변속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0498A (zh) * 2005-12-28 2007-09-05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旋转型电气部件
CN101494132A (zh) * 2008-01-21 2009-07-29 星电株式会社 多方向开关
JP2013086551A (ja) * 2011-10-13 2013-05-13 Tokai Rika Co Ltd シフト装置
CN105682970A (zh) * 2013-11-14 2016-06-15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换挡装置
CN105522920A (zh) * 2014-10-21 2016-04-27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换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68408A1 (ja) 2018-09-20
US11007872B2 (en) 2021-05-18
JP2018149955A (ja) 2018-09-27
CN110325392B (zh) 2022-07-26
US20200001709A1 (en) 2020-01-02
JP6698043B2 (ja) 2020-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82970B (zh) 换挡装置
JP6594708B2 (ja) シフト装置
KR100604441B1 (ko) 자동변속기용 햅틱 변속 장치
CN103042916A (zh) 换档装置
CN105864416B (zh) 换挡装置
CN101922547B (zh) 自限位式电子换挡器
JP2003260948A (ja) 車両の変速操作装置
CN109789776A (zh) 换挡装置
CN110325392A (zh) 换挡装置
CN105522920B (zh) 换挡装置
JP2009101914A (ja)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CN104245388B (zh) 换挡装置
JP5641855B2 (ja) シフト装置
CN104455364B (zh) 风琴式电子换挡杆
KR101612377B1 (ko) 주사위형 전자식 변속레버 및 그 제어방법
JP6094474B2 (ja) 車両用シフタ装置
JP6783396B2 (ja) 操作装置
CN107664204A (zh) 换挡装置
CN110185784A (zh) 换档装置
JP6778133B2 (ja) シフト装置
JP2007160966A (ja)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装置
CN109070742A (zh) 换挡装置
JP2024011083A (ja) シフト装置
KR101662536B1 (ko) 무로드형 전자식 변속레버
JP4676818B2 (ja) スロットマシ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