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89776A - 换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789776A CN109789776A CN201780058569.5A CN201780058569A CN109789776A CN 109789776 A CN109789776 A CN 109789776A CN 201780058569 A CN201780058569 A CN 201780058569A CN 109789776 A CN109789776 A CN 1097897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shift
- connecting rod
- bar
- interconnecting piece
- shi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10—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levers
- F16H59/105—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le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al switches or sens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0/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 B60K20/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0/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 B60K20/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 B60K20/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floor mounte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204—Selector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s with means for range selection and manual shifting, e.g. range selector with tiptronic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4—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pivoting movement, e.g. lev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2059/026—Details or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selector casing or lever suppor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2059/026—Details or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selector casing or lever support
- F16H2059/0269—Ball joints or spherical bearings for supporting the le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在换挡杆装置中,在杆在左右方向上转动时,杆的接头使连杆的接合筒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且,在杆在前后方向上转动时,杆的连杆操作部使连杆的操作筒以接头侧为中心在前后方向上转动。这里,在杆向在左右方向上转动时,接头相对于接合筒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因此,可以不必在杆与接头之间设置部件,能够减少部件件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挡体向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转动来变更换挡体的挡位的换挡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表2001-515188号公报所记载的操纵装置中,变速杆的销与板连接,在操纵杆横向转动时,销使板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另外,变速杆的连接部与板连接,在操纵杆纵向转动时,连接部使板以销侧为中心纵向转动。并且,检测器板对板的位置进行检测,从而检测变速杆的位置。
这里,在该操纵装置中,在变速杆与销之间设置有弹簧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减少部件件数的换挡装置。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换挡装置具备:换挡体,其向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转动来变更挡位;第1连接部,其设置于上述换挡体;第2连接部,其设置于上述换挡体;联动体,其设置于上述换挡体的第2方向侧;第1被连接部,其设置于上述联动体并与上述第1连接部连接,在上述换挡体向第2方向转动时,上述第1连接部向第2方向侧移动并使上述联动体移动;第2被连接部,其设置于上述联动体并与上述第2连接部连接,在上述换挡体向第1方向转动时,上述第2连接部使上述联动体以上述第1连接部侧为中心进行转动;以及检测单元,其设置于上述换挡体的第2方向侧,检测上述联动体的位置,从而检测上述换挡体的挡位。
对于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换挡装置而言,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换挡装置的基础上,具备被支承部,该被支承部设置于上述换挡体,并设置有球面状的被支承面,上述换挡体在上述被支承面被支承为能够向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转动,并且在该被支承部设置有上述第1连接部。
对于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换挡装置而言,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或者第2方式的换挡装置的基础上,上述第2连接部形成为凸状,并且上述第2被连接部形成为孔状。
对于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换挡装置而言,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第3方式中的任一个换挡装置的基础上,在上述换挡体的上述联动体侧设置有上述第2连接部。
对于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换挡装置而言,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第4方式中的任一个换挡装置的基础上,具备对上述联动体进行引导的引导部。
对于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换挡装置而言,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第5方式中的任一个换挡装置的基础上,具备收容体,该收容体收容上述换挡体,并且能够保持未与上述换挡体连接的状态下的上述联动体。
对于本发明的第7方式的换挡装置而言,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第6方式中的任一个换挡装置的基础上,具备收容体,该收容体收容上述换挡体,并设置有对上述第1连接部的转动进行引导的转动引导部。
对于本发明的第8方式的换挡装置而言,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第7方式中的任一个换挡装置的基础上,具备收容体,该收容体收容上述换挡体,且组装有上述联动体,且在上述联动体的第2方向侧组装有上述检测单元。
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换挡装置中,换挡体向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转动,从而变更换挡体的挡位。
另外,在换挡体的第2方向侧设置有联动体,换挡体的第1连接部与联动体的第1被连接部连接,换挡体的第2连接部与联动体的第2被连接部连接。因此,在换挡体向第2方向转动时,第1连接部使联动体移动,并且在换挡体向第1方向转动时,第2连接部使联动体以第1连接部侧为中心进行转动。
并且,在换挡体的第2方向侧设置有检测单元,检测单元对联动体的位置进行检测,从而检测换挡体的挡位。
这里,在换挡体向第2方向转动时,第1连接部相对于第1被连接部向第2方向侧移动。因此,能够消除在换挡体与第1连接部之间设置部件的必要,能够减少部件件数。
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换挡装置中,换挡体在被支承部的球面状的被支承面被支承为能够向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转动。
这里,在被支承部设置有第1连接部。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件数。
在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换挡装置中,第2连接部形成为凸状,并且第2被连接部形成为孔状。因此,能够减少从换挡体作用于联动体的应力。
在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换挡装置中,在换挡体的联动体侧设置有第2连接部。因此,能够抑制第2连接部与第2被连接部的分离,能够减少第2连接部以及第2被连接部中的至少一方的第2方向尺寸。
在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换挡装置中,引导部对联动体进行引导。因此,能够提高联动体相对于换挡体的挡位的位置精度,能够提高换挡体的挡位的检测精度。
在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换挡装置中,收容体收容换挡体。
这里,收容体能够保持未与换挡体连接的状态下的联动体。因此,能够使换挡体与收容体所保持的联动体连接。
在本发明的第7方式的换挡装置中,收容体收容换挡体。
这里,收容体的转动引导部对第1连接部的转动进行引导。因此,能够提高联动体相对于换挡体的挡位的位置精度,能够提高换挡体的挡位的检测精度。
在本发明的第8方式的换挡装置中,收容体收容换挡体。
这里,在收容体组装有联动体,并且在收容体的联动体的第2方向侧组装有检测单元。因此,能够容易地组装联动体以及检测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从斜右后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杆以及连杆的从斜右后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从斜右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4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杆以及连杆的从后方观察的后视图。
图4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杆配置于“B”位置时的从右方观察的侧视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杆配置于“N”位置时的从后方观察的后视图。
图5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杆配置于“N”位置时的从右方观察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以从斜右后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换挡装置的换挡杆装置10,在图3中,以从斜右后方观察的立体图示出了换挡杆装置10的主要部分。此外,在附图中,用箭头FR表示换挡杆装置10的前方,用箭头RH表示换挡杆装置10的右方,用箭头UP表示换挡杆装置10的上方。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10形成为地板式装置,设置于车辆(汽车)的车室的地板部(车身侧)的车宽方向中央部,换挡杆装置10的前方、左方以及上方分别朝向车辆的前方、左方以及上方。
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换挡杆装置10,设置有作为收容体的树脂制且大致长方体形箱状的板12(壳体),板12设置(固定)于车室的地板部,并且内部向下侧敞开。在板12的左侧部分,设置有作为第1收容部的近似长方体形箱状的左板12A,左板12A内的右侧以及下侧敞开。在板12的右侧部分,设置有作为第2收容部的近似长方体形箱状的右板12B,右板12B内的左侧以及下侧敞开。在右板12B的右侧,一体设置有剖面大致倒U字形板状的收容框12C,收容框12C内的右侧以及下侧敞开。
在左板12A以及右板12B,沿左右方向(轴向)贯通有构成组装单元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长棒状的销14,销14的右端部被扩径。在销14的左端部,以被销14贯通的状态安装有构成组装单元的大致圆环板状的顶推螺母16,在销14的右端部(扩径部)与顶推螺母16之间夹持左板12A以及右板12B,从而将左板12A与右板12B组装在一起。
在板12的上部,形成有作为支承面的球面状的轴承面18,轴承面18以分割成左板12A与右板12B的方式形成,并且内部向上侧以及下侧敞开。
在右板12B的右壁,在上部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分贯通形成有作为转动引导部的矩形状的贯通孔20,贯通孔20将板12的轴承面18内与收容框12C内连通起来。贯通孔20沿上下方向延伸,贯通孔20的前表面以及后表面与前后方向垂直地配置。在右板12B的右壁,在贯通孔20的下侧贯通形成有作为连通部的近似梯形状的连通孔22,连通孔22将板12内与收容框12C内连通,并且下表面向下侧弯曲成凸状。
在右板12B的右壁,在贯通孔20与连通孔22之间形成有作为保持部(临时保持部)的保持柱24,保持柱24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左表面构成轴承面18。保持柱24的右部形成为剖面呈直角三角形,保持柱24的右部的上表面配置为垂直于上下方向。
在右板12B的右表面,一体地设置有作为引导部(第1引导部)的俯视U字状的第1引导框26,第1引导框26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分别与右板12B的连通孔22的上端部的前侧以及后侧连结。第1引导框26的将前端部与后端部连结(架桥)的前后方向中间部配置为垂直于左右方向,第1引导框26的前后方向中间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在第1引导框26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的左表面,一体地设置有作为接触部(第1接触部)的剖面半圆状的第1凸部26A,第1凸部26A向左侧突出,并且沿着第1引导框26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延伸。
在右板12B的右表面,一体设置有作为引导部(第2引导部)的俯视U字状的第2引导框28,第2引导框28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分别与右板12B的连通孔22的下端部的前侧以及后侧连结。第2引导框28的将前端部与后端部连结(架桥)的前后方向中间部配置为垂直于左右方向,第2引导框28的前后方向中间部沿着连通孔22的下表面向下侧弯曲成凸状。在第2引导框28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的左表面,一体设置有作为接触部(第2接触部)的剖面半圆状的第2凸部28A,第2凸部28A向左侧突出,并且沿着第2引导框28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延伸。
在板12内,插入有作为换挡体的树脂制且大致长柱状的杆30(参照图2以及图4A),在杆30的上下方向(长边方向、轴向)中间部,设置有作为被支承部的大致球状的球轴32。对于球轴32的外周面而言,除了上端部、下端部、左端部、右端部、左右方向中央部的前侧部以及后侧部之外,还形成有作为被支承面的球面状的轴面32A,轴面32A嵌合于板12的轴承面18。在轴面32A,杆30以能够在前后方向(换挡方向、第1方向)以及左右方向(选择方向、第2方向)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轴承面18,杆30能够以球轴32为中心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转动。
在球轴32的外周面的右端部,一体设置有作为第1连接部的柱状的接头34,接头34向右方延伸突出,并且中心轴线与平行于球轴32的左右方向的中心轴线一致。接头34的基端部(左端部)形成为大致矩形柱状,接头34的基端部的前表面以及后表面在上下方向上弯曲成凸状。接头34的基端部贯通右板12B的贯通孔20,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大致嵌合于贯通孔20,接头34一边在基端部沿贯通孔20被引导,一边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并且能够围绕中心轴线旋转。接头34的前端部(右端部)形成为大致球状,接头34的前端部插入右板12B的收容框12C内。
杆30的比球轴32靠上侧的部分向板12的上侧伸出,杆30的上端部能够供车辆的乘员(例如驾驶员)进行转动操作。杆30配置于作为挡位(规定挡位)的“H”位置(起始位置),杆30从“H”位置被朝向后侧进行转动操作,从而配置于作为挡位的“B”位置(制动位置),并且从“H”位置被朝向左侧(也可以是右侧)进行转动操作,从而配置于作为挡位的“N”位置(空挡位置)。并且,杆30从“N”位置被朝向前侧进行转动操作,从而配置于作为挡位的“R”位置(倒车位置),并且从“N”位置被朝向后侧进行转动操作,从而配置于作为挡位的“D”位置(前进位置)。
杆30的靠球轴32下侧的部分形成为近似扇形板状的设置部36,设置部36的前后方向(宽度方向)尺寸随着趋向下方而逐渐增大。
在设置部36的右表面,在上下方向中间部的前后方向中央,一体设置有作为第2连接部的近似圆柱状的连杆操作部38,连杆操作部38在球轴32的接头34的下方向右方伸出,并且中心轴线配置为与左右方向平行。连杆操作部38的前端部(右端部)形成为近似圆柱状,对于连杆操作部38的前端部而言,轴向配置为与上下方向平行,并且圆周面在轴向上弯曲成凸状。
在板12内的下端配置有近似矩形板状的底板40,底板40在前端部以及后端部分别被左板12A内的前端以及后端卡定而限制朝向下侧的移动,并且在前端部沿左右方向贯通有上述销14,从而被固定在板12内。底板40将板12内的下侧封闭,底板40的前侧部分随着趋向前方而向朝向上方倾斜,并且底板40的后侧部分配置为与上下方向垂直。
在杆30的设置部36的前端部与底板40的前侧部分之间,设置有作为限制单元的限制机构42。在设置部36的前端部固定有作为被限制部的圆柱状的门销44,门销44从设置部36的前端部向下侧伸出。在底板40的前侧部分,形成有作为限制部的规定形状的门槽46,门槽46贯通底板40。在门槽46插入有门销44,门销44与门槽46的周面抵接,从而限制杆30的转动,并且门销44沿着门槽46移动,从而对杆30的转动进行引导。
在杆30的设置部36的后端部与底板40的后侧部分之间,设置有作为施力单元的节制机构48。在设置部36的后端部,同轴地插入有作为施力部件的压缩螺旋弹簧50以及作为抵接部件的近似圆柱状的节制销52,压缩螺旋弹簧50配置于节制销52的上侧,对节制销52向下侧施力。节制销52从设置部36的后端部向下侧伸出,节制销52的下端面(前端面)弯曲成凸状。在底板40的后侧部分的上侧,固定有作为被抵接部件的近似长方体状的止动斜面54,止动斜面54的上表面形成为作为倾斜面的节制面54A。节制面54A的左端部的前后方向中央形成为底部(下端部),节制面54A随着趋向底部而朝向下侧倾斜。节制销52的下端面借助压缩螺旋弹簧50的作用力而与节制面54A的底部抵接,由此,如上述那样使杆30配置于“H”位置。在杆30从“H”位置进行转动操作时,节制销52的下端面克服压缩螺旋弹簧50的作用力而使节制面54A上升。在杆30从配置于“H”位置以外的转动位置的状态起未被作用转动操作力时,节制销52的下端面借助压缩螺旋弹簧50的作用力而使得节制面54A下降至底部,从而使杆30恢复至“H”位置。
在右板12B的收容框12C内,收容有作为检测机构的传感器机构56。
在传感器机构56设置有作为联动体的近似长板状的连杆58(参照图2以及图4A),连杆58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配置为与左右方向垂直。连杆58的上部配置于右板12B的保持柱24的右侧,连杆58从保持柱24向右侧分离。连杆58的上部在保持柱24的下侧插入右板12B的第1引导框26内,连杆58在右表面与第1引导框26的第1凸部26A接触,从而被限制朝向右方的移动。在连杆58的左表面的下端部,一体设置有作为被引导部的剖面L字形板状的引导突起58A,对于引导突起58A而言,基端侧部分(下侧部分)向左侧突出,并且前端侧部分(上侧部分)向上侧延伸突出。引导突起58A的前端侧部分插入右板12B的第2引导框28内,引导突起58A在前端侧部分的右表面与第2引导框28的第2凸部28A接触,限制朝向右方的移动。因此,连杆58的朝向右方的移动被第1引导框26以及第2引导框28限制,从而连杆58组装于右板12B。
在连杆58的上端部,一体设置有作为第1被连接部的圆筒状的接合筒60,对于接合筒60内而言,轴向配置为与左右方向平行,并向左侧以及右侧敞开。在接合筒60内,在周向整体嵌合有杆30的接头34的前端部,接头34的前端部限制连杆58的朝向长边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前后方向)的移动,而允许连杆58的朝向壁厚方向(左右方向)的移动。因此,通过杆30向左侧以及右侧进行转动操作,从而接头34分别向上侧且左侧的位置以及下侧且右侧的位置转动,接头34的前端部相对于接合筒60向左侧以及右侧移动(滑动)且(连杆58未向左侧以及右侧变形)连杆58向上侧以及下侧移动(滑动)(参照图5A以及图5B)。
在连杆58的上下方向中间部,一体设置有作为第2被连接部的矩形筒状的操作筒62,对于操作筒62内而言,轴向配置为与左右方向平行,且向左侧以及右侧敞开,并且除了右端部之外向下侧敞开。在操作筒62内,在前后方向上嵌合有杆30的连杆操作部38的前端部,连杆操作部38的前端部限制连杆58的朝向宽度方向(前后方向)的移动,而允许连杆58的朝向长边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壁厚方向(左右方向)的移动。因此,通过将杆30向前侧以及后侧进行转动操作,从而使连杆操作部38分别向后侧以及前侧转动,由此连杆58以接合筒60侧为中心向后侧以及前侧转动(参照图4B)。并且,通过将杆30向左侧以及右侧进行转动操作,从而使连杆操作部38分别向上侧且右侧的位置以及下侧且左侧的位置转动,由此连杆操作部38的前端部相对于操作筒62向右侧以及左侧移动(滑动)(参照图5A以及图5B)。
另外,连杆58的朝向上侧以及下侧的移动以及朝向前侧以及后侧的转动被右板12B中的第1引导框26的第1凸部26A以及第2引导框28的第2凸部28A引导。
在连杆58的上端部的左表面,在右板12B的保持柱24右部的上侧,一体设置有作为被保持部(被临时保持部)的剖面梯形状的保持突起64,保持突起64向左侧突出。保持突起64向前后方向延伸,保持突起64的下表面配置为与上下方向垂直。在将杆30的接头34的前端部嵌合于连杆58的接合筒60内,并且将杆30的连杆操作部38的前端部嵌合于连杆58的操作筒62内,而使杆30与连杆58连接之前,在连杆58与右板12B中的第1引导框26的第1凸部26A以及第2引导框28的第2凸部28A接触的状态下,保持突起64的下表面与保持柱24的右部上表面抵接,从而连杆58朝向下侧的移动被卡定,由此能够将连杆58保持(临时保持)于右板12B。
在连杆58的下部,在引导突起58A与操作筒62之间,通过嵌件成型而固定有作为被检测部的矩形板状的磁铁66,磁铁66与连杆58一体地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且一体地在前后方向上转动。
在传感器机构56设置有作为检测单元的近似矩形板状的传感器基板68,传感器基板68通过作为组装部件的多个螺杆70而固定于右板12B的收容框12C内。传感器基板68在连杆58的右侧配置为与左右方向垂直,传感器基板68在左右方向上与连杆58的磁铁66对置。传感器基板68能够检测磁铁66所产生的磁力,由此通过检测磁铁66的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从而检测连杆58朝向上下方向的移动位置以及朝向前后方向的转动位置。
在右板12B的收容框12C的右侧,组装有作为包覆部件的近似长方体形箱状的罩72,罩72的内部向左侧敞开,并从右侧将收容框12C内包覆。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以上结构的换挡杆装置10中,杆30在球轴32的轴面32A被支承为能够向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转动,在杆30的右侧设置有传感器机构56(连杆58以及传感器基板68)。另外,在杆30向左右方向转动时,杆30的接头34使连杆58(接合筒6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且,在杆30向前后方向转动时,杆30的连杆操作部38使连杆58(操作筒62)以接头34侧为中心向前后方向转动。因此,传感器基板68通过对连杆58的磁铁66在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从而检测连杆58朝向上下方向的移动位置以及朝向前后方向的转动位置,由此检测杆30的挡位。
这里,在杆30向左右方向转动时,接头34相对于接合筒60向左右方向移动,同时连杆58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消除在杆30与接头34之间设置部件的必要,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件数。并且,只要使接头34相对于接合筒60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即可,由此能够简化杆30(接头34)以及连杆58(接合筒60)的结构。并且,能够提高接头34相对于杆30的位置精度,能够提高连杆58相对于杆30的挡位的位置精度,从而能够提高杆30的挡位的检测精度。
并且,在杆30的球轴32一体设置有接头34。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部件件数。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接头34相对于杆30的位置精度,能够进一步提高连杆58相对于杆30的挡位的位置精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杆30的挡位的检测精度。
另外,接头34一边在基端部沿右板12B的贯通孔20被引导,一边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连杆58相对于杆30的挡位的位置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杆30的挡位的检测精度。并且,由于在右板12B形成有贯通孔20,所以能够简化结构。
并且,连杆58的朝向上下方向的移动以及朝向前后方向的转动被右板12B中的第1引导框26的第1凸部26A以及第2引导框28的第2凸部28A引导。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连杆58相对于杆30的挡位的位置精度,能够进一步提高杆30的挡位的检测精度。并且,在右板12B一体设置有第1引导框26以及第2引导框28,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部件件数。
并且,在右板12B组装有连杆58以及传感器基板68。因此,能够提高传感器基板68相对于连杆58的位置精度,能够提高传感器基板68对连杆58的位置检测的检测精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杆30的挡位的检测精度。
另外,杆30的连杆操作部38形成为凸状,连杆58的操作筒62内形成为孔状。因此,与在杆30设置操作筒62且在连杆58设置连杆操作部38的情况不同,能够减小从杆30(连杆操作部38)向连杆58(操作筒62)作用的应力(由连杆操作部38的朝向前后方向的转动而产生的转矩)。
并且,在杆30从“H”位置朝向左侧(“N”位置侧)进行转动操作时,杆30的设置部36从与上下方向平行的状态向右侧(连杆58侧)倾倒,并且在设置部36的右侧设置有连杆操作部38。因此,在杆30向左右方向转动时,能够抑制杆30的连杆操作部38与连杆58的操作筒62的分离,能够减小连杆操作部38以及操作筒62的左右方向尺寸。
并且,在杆30的设置部36一体设置有连杆操作部38。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部件件数。并且,能够提高连杆操作部38相对于杆30的位置精度,能够进一步提高连杆58相对于杆30的挡位的位置精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杆30的挡位的检测精度。
另外,在对换挡杆装置10进行组装时,首先,从右侧向板12的左板12A组装杆30(包括限制机构42的门销44、节制机构48的压缩螺旋弹簧50以及节制销52)和底板40(包括限制机构42的门槽46以及节制机构48的止动斜面54)。此时,门销44插入门槽46,并且节制销52的下端面借助压缩螺旋弹簧50的作用力与止动斜面54的节制面54A抵接。
接下来,借助多个销14以及顶推螺母16从右侧将板12的右板12B组装于左板12A。此时,将销14从右侧贯通于右板12B以及左板12A,并且将销14的左端部从右侧贯通(安装)于顶推螺母16,由此将右板12B固定于左板12A。并且,将销14从右侧贯通于底板40的前端部,从而将底板40固定在板12内。并且,使传感器机构56的连杆58(包括磁铁66)与右板12B中的第1引导框26的第1凸部26A以及第2引导框28的第2凸部28A接触,从而将连杆58组装在右板12B的收容框12C内,通过从右侧向左板12A组装右板12B,从而使杆30的接头34的前端部嵌合在连杆58的接合筒60内,并使杆30的连杆操作部38的前端部嵌合在连杆58的操作筒62内,由此将杆30与连杆58连接。
接下来,借助多个螺杆70从右侧将传感器机构56的传感器基板68组装于右板12B的收容框12C内。最后,从右侧将罩72组装于收容框12C。
这里,在向左板12A组装右板12B时,不仅使连杆58与右板12B上的第1引导框26的第1凸部26A以及第2引导框28的第2凸部28A接触,还使连杆58的保持突起64的下表面与保持柱24的右部上表面抵接,从而将连杆58保持(临时保持)于右板12B。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接头34的前端部嵌合在接合筒60内,并能够容易地将连杆操作部38的前端部嵌合在操作筒62内,从而能够容易地将杆30与连杆58连接。
并且,接头34的轴向与连杆操作部38的轴向配置为与左右方向平行(相互平行地配置),并且接合筒60内的轴向与操作筒62内的轴向配置为与左右方向平行(相互平行地配置)。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将接头34的前端部嵌合在接合筒60内,并能够更加容易地将连杆操作部38的前端部嵌合在操作筒62内,从而更加容易地将杆30与连杆58连接。
另外,将连杆58组装在右板12B的收容框12C内(右侧),将传感器基板68组装在收容框12C内的连杆58的右侧,并且从右侧将罩72组装于收容框12C。因此,能够容易地将连杆58、传感器基板68以及罩72组装于右板12B的右侧,能够容易地从以换挡杆装置10的左板12A为基准的右侧的一个方向进行组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杆30设置接头34,并且在连杆58设置接合筒60。然而,也可以在杆30设置接合筒60(也可以仅为内部的第1连接孔),并且在连杆58设置接头34。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杆30设置连杆操作部38,并且在连杆58设置操作筒62。然而,也可以在杆30设置操作筒62(也可以仅为内部的第2连接孔),并且在连杆58设置连杆操作部3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杆30的右侧(侧方)设置传感器机构56。然而,也可以在杆30的左侧、前侧或者后侧等侧方设置传感器机构56。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换挡杆装置10为地板式装置而设置于车室的地板部。然而,也可以将换挡杆装置10设置于车室的仪表板、转向柱。
在2016年10月13日提出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16-201506号的公开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而并入本说明书。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换挡杆装置(换挡装置);12...板(收容体);20...贯通孔(转动引导部);26...第1引导框(引导部);28...第2引导框(引导部);30...杆(换挡体);32...球轴(被支承部);32A…轴面(被支承面);34...接头(第1连接部);38...连杆操作部(第2连接部);58...连杆(联动体);60...接合筒(第1被连接部);62...操作筒(第2被连接部);68...传感器基板(检测单元)。
Claims (9)
1.一种换挡装置,其中,
所述换挡装置具备:
换挡体,其向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转动来变更挡位;
第1连接部,其设置于所述换挡体;
第2连接部,其设置于所述换挡体;
联动体,其设置于所述换挡体的第2方向侧;
第1被连接部,其设置于所述联动体并与所述第1连接部连接,在所述换挡体向第2方向转动时,所述第1连接部向第2方向侧移动并使所述联动体移动;
第2被连接部,其设置于所述联动体并与所述第2连接部连接,在所述换挡体向第1方向转动时,所述第2连接部使所述联动体以所述第1连接部侧为中心进行转动;以及
检测单元,其设置于所述换挡体的第2方向侧,检测所述联动体的位置,从而检测所述换挡体的挡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装置,其中,
所述换挡装置具备被支承部,该被支承部设置于所述换挡体,并设置有球面状的被支承面,所述换挡体在所述被支承面被支承为能够向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转动,并且在该被支承部设置有所述第1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挡装置,其中,
所述第2连接部形成为凸状,并且所述第2被连接部形成为孔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装置,其中,
在所述换挡体的所述联动体侧设置有所述第2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装置,其中,
所述换挡装置具备对所述联动体进行引导的引导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装置,其中,
所述换挡装置具备收容体,该收容体收容所述换挡体,并且能够保持未与所述换挡体连接的状态下的所述联动体。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装置,其中,
所述换挡装置具备收容体,该收容体收容所述换挡体,并设置有对所述第1连接部的转动进行引导的转动引导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装置,其中,
所述换挡装置具备收容体,该收容体收容所述换挡体,且组装有所述联动体,且在所述联动体的第2方向侧组装有所述检测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装置,其中,
所述第1连接部与所述第2连接部以平行的方式进行配置,所述第1被连接部与所述第2被连接部以平行的方式进行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01506 | 2016-10-13 | ||
JP2016201506A JP6683585B2 (ja) | 2016-10-13 | 2016-10-13 | シフト装置 |
PCT/JP2017/036326 WO2018070340A1 (ja) | 2016-10-13 | 2017-10-05 | シフト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789776A true CN109789776A (zh) | 2019-05-21 |
CN109789776B CN109789776B (zh) | 2022-04-05 |
Family
ID=61905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58569.5A Active CN109789776B (zh) | 2016-10-13 | 2017-10-05 | 换挡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935126B2 (zh) |
JP (1) | JP6683585B2 (zh) |
CN (1) | CN109789776B (zh) |
DE (1) | DE112017005192T5 (zh) |
WO (1) | WO2018070340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11620A (zh) * | 2020-07-29 | 2020-11-10 |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 多功能推杆操纵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98043B2 (ja) * | 2017-03-14 | 2020-05-27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シフト装置 |
CN114424140B (zh) * | 2019-08-30 | 2023-08-04 |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 操作装置 |
JP2021099763A (ja) * | 2019-12-24 | 2021-07-01 |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 シフト装置 |
JP2021099762A (ja) * | 2019-12-24 | 2021-07-01 |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 シフト装置 |
JP7418201B2 (ja) * | 2019-12-24 | 2024-01-19 |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 シフト装置 |
US11852235B2 (en) * | 2021-07-23 | 2023-12-26 | Ghsp, Inc. | Ball-joint selector assembly having an internal sensor and detent mechanism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045390A (ja) * | 2005-07-12 | 2007-02-22 | Tokai Rika Co Ltd | シフト装置 |
CN103851175A (zh) * | 2012-11-29 | 2014-06-11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换挡装置 |
CN104179955A (zh) * | 2013-05-24 | 2014-12-03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换档装置 |
US20160230878A1 (en) * | 2015-02-10 | 2016-08-11 |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 Shift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E510069C2 (sv) | 1997-08-19 | 1999-04-12 | Scandmec Ab | Manöveranordning samt användningen av manöveranordningen i ett motorfordon |
JP4584597B2 (ja) * | 2004-01-22 | 2010-11-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
JP5167185B2 (ja) * | 2009-03-31 | 2013-03-21 |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
JP2012180074A (ja) * | 2011-03-02 | 2012-09-20 | Chiyoda Kogyo Kk |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
JP5813731B2 (ja) * | 2013-11-14 | 2015-11-17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シフト装置 |
JP6407745B2 (ja) * | 2015-02-05 | 2018-10-17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シフト装置 |
DE102015109104A1 (de) * | 2015-06-09 | 2016-12-15 | Küster Holding GmbH | Vorrichtung zur Erfassung der Position eines Fahrstufenwählhebels, Kraftfahrzeug |
US20170191561A1 (en) * | 2016-01-04 | 2017-07-06 | Dura Operating, Llc | Shift detection system |
JP6698043B2 (ja) * | 2017-03-14 | 2020-05-27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シフト装置 |
-
2016
- 2016-10-13 JP JP2016201506A patent/JP6683585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10-05 US US16/339,232 patent/US10935126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0-05 WO PCT/JP2017/036326 patent/WO201807034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10-05 CN CN201780058569.5A patent/CN109789776B/zh active Active
- 2017-10-05 DE DE112017005192.4T patent/DE112017005192T5/de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045390A (ja) * | 2005-07-12 | 2007-02-22 | Tokai Rika Co Ltd | シフト装置 |
CN103851175A (zh) * | 2012-11-29 | 2014-06-11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换挡装置 |
CN104179955A (zh) * | 2013-05-24 | 2014-12-03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换档装置 |
US20160230878A1 (en) * | 2015-02-10 | 2016-08-11 |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 Shift device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11620A (zh) * | 2020-07-29 | 2020-11-10 |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 多功能推杆操纵装置 |
CN111911620B (zh) * | 2020-07-29 | 2021-11-12 |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 多功能推杆操纵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8062254A (ja) | 2018-04-19 |
US20200149627A1 (en) | 2020-05-14 |
CN109789776B (zh) | 2022-04-05 |
JP6683585B2 (ja) | 2020-04-22 |
DE112017005192T5 (de) | 2019-07-04 |
WO2018070340A1 (ja) | 2018-04-19 |
US10935126B2 (en) | 2021-03-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89776A (zh) | 换挡装置 | |
US10508732B2 (en) | Shift device | |
US10288165B2 (en) | Shift device | |
AU2014348034B2 (en) | Shift device | |
JP4806647B2 (ja) | 変速機用操作レバーのレバー操作位置判定装置 | |
US20180216689A1 (en) | Air Spring For A Motor Vehicle | |
US20160109017A1 (en) | Shift device | |
JP2009101914A (ja) |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 |
US20190186626A1 (en) | Shift device | |
JP2011196800A (ja) | シフトフィーリング評価装置 | |
JP2007153251A (ja) |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JP5303434B2 (ja) | シフト装置 | |
JP2008163985A (ja) |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用シフトポジション検出装置 | |
CN110325392B (zh) | 换挡装置 | |
JP6692263B2 (ja) | シフト装置 | |
JP7418201B2 (ja) | シフト装置 | |
CN107664204A (zh) | 换挡装置 | |
US9902264B2 (en) | Lever device | |
CN107662494B (zh) | 换挡装置 | |
JP6723070B2 (ja) | シフト装置 | |
WO2018163762A1 (ja) | シフト装置 | |
JP2012121512A (ja) | シフト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