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0498A - 旋转型电气部件 - Google Patents

旋转型电气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0498A
CN101030498A CN 200610172993 CN200610172993A CN101030498A CN 101030498 A CN101030498 A CN 101030498A CN 200610172993 CN200610172993 CN 200610172993 CN 200610172993 A CN200610172993 A CN 200610172993A CN 101030498 A CN101030498 A CN 1010304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otating shaft
protuberance
rotation
rotary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17299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59532C (zh
Inventor
沟渕慎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30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04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953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9532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使以很大的力对旋转轴进行拉拔也不能将其拔出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包括具有可旋转地保持旋转轴的轴承部的外壳、和随着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的旋转体,在旋转轴上设置了在与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交叉方向上向外突出的突出部,在旋转体上设置了:在旋转轴的轴线方向贯通的中央贯通孔、与该中央贯通孔连续且能够插通旋转轴的突出部的贯通凹部、和相对于贯通凹部和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具有规定角度并且在旋转轴从轴承部向外部突出的前方侧具有卡止壁部的卡合凹部,将旋转轴从旋转体的前方侧插通中央贯通孔,并使突出部插通贯通凹部,并使旋转轴旋转规定角度,在可卡止于卡止壁部上的状态下使旋转轴的突出部结合于卡合凹部。

Description

旋转型电气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型电气部件,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附带按钮开关的装置的旋转型电气部件,该附带按钮开关的装置通过旋转轴在轴向的移动动作和旋转动作而对按钮开关和脉冲开关等进行操作。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中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结构,公知的结构是:包括由操作轴在轴向的移动动作而使开关开启、关闭的按钮开关,通过操作轴的旋转动作而对脉冲开关或可变电阻器等旋转型电气部件进行操作(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在图17和图18中显示了该现有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结构。图17是现有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剖面图,图18是驱动体和操作轴的分解立体图。
在图中,以脉冲型开关为例显示了旋转型电气部件D,杯状的安装基体31包括:具有圆形孔31a的底壁31b、以及具有凹部31c的侧壁31d。而且,在安装基体31上埋设了多个由薄金属板制成的导电板32,导电板32的一部分在凹部31c内的底壁31b的上面露出,一部分从侧壁31d突出到外部。
而且,驱动体33包括:具有非圆形孔33a的筒状部33b、对孔33a进行横切地设置在筒状部33b的后端的承受部33c、设置在承受部33c上的小孔33d、与孔33a连通而设置的一对切口部33e、孔33a的壁面的一部分向内侧突出而形成的一对卡止部33f、设置在筒状部33b的外周上的圆形凸缘部33g、以及设置在凸缘部33g前面的凹凸部33h。而且,驱动体33的一对切口部33e和卡止部33f形成为在轴向上相对,同时将滑动件34安装在该驱动体33的凸缘部33g的后面。而且,该驱动体33使凸缘部33g位于安装基体31的凹部31c内,同时使筒状部33b的后端插通于孔31a,可旋转地安装在安装基体31上,同时安装在驱动体33上的滑动件34与导电板32接离,并进行接点的切换,从而构成脉冲开关。
连杆状的板簧35设置在安装基体31和凸缘部33g的前面,从而堵塞安装基体31的凹部31c,板簧35的弹性片35a与驱动体33的凹凸部33h卡合脱离,产生旋转时的咔哒声动作。而且前面板36具有平板部36a和筒部36b,该前面板36的平板部36a载置在板簧35上,前面板36和板簧35被适当的机构固定在安装基体31上。
操作轴37包括:设置在轴线S上的柱状部37a、通过设置轴线S方向上的割槽37b而形成的一对安装脚37c、以及台阶部37d。该操作轴37的安装是从柱状部37a侧插入前面板36的筒部36b、驱动体33的筒状部33b的孔33a内,如果操作轴37的安装脚37c抵接于卡止部33f,则安装脚37c向内部弯曲,进一步地,如果继续插入操作轴37,则安装脚37c越过卡止部33f,在弹性作用下而回复到初始状态(扣合固定),同时该安装脚37c的前端部插入切口部33e内,而且,柱状部37a插通于承受部33c的小孔33d,将操作轴37安装在驱动体33。
即,如果对操作轴37进行推压,则与驱动体33扣合固定的操作轴37通过非圆形孔33a而直进移动,台阶部37d与驱动体33的端部接触,其移动停止,而且在操作轴37返回到推压前的状态时,安装脚37c挂在卡止部33f上,阻止其继续移动。而且,操作轴37被可旋转地支撑在筒部36b和承受部33c这两点上。由此,安装在驱动体33上的操作轴37能够进行旋转动作以及在轴线S方向上的移动动作,由旋转动作使驱动体33旋转。
此外,在安装基体31的后部安装有埋设了固定接点38、39的绝缘体40,在该绝缘体40的内部配置有盘状的可动接点41。可动接点41的周边部始终与固定接点39接触,中央部抵接于操作轴37的柱状部37a,始终向前方对操作轴37进行推压,使安装脚37c卡止在卡止部33f上。由具有固定接点38、39的绝缘体40以及可动接点41构成按钮开关P。
如果旋转操作轴37,则驱动体33旋转,作为旋转型电气部件D的脉冲开关被操作。而且如果在轴线S方向上推压操作轴37,则操作轴37的柱状部37a对可动接点41进行推压,该可动接点41向固定接点38侧移动,可动接点41与固定接点38接触,固定接点38和39变为开启。如此,对旋转型电气部件D和按钮开关P进行操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96855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旋转型电气部件中,由于通过将具有弹性的一对安装脚扣合固定在驱动体的卡止部上而实施操作轴的安装,因此,操作轴在拉拔方向上的强度减弱,在由很大的力对操作轴进行拉拔时,存在担心操作轴被拔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以很大的力对操作轴(旋转轴)进行拉拔时也不能将其拔出的旋转型电气部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作为第一解决手段,包括:旋转轴、具有可旋转地保持该旋转轴的轴承部的外壳、伴随着上述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的旋转体、以及由对上述旋转轴的旋转进行检测的滑动件和导电图案构成的旋转检测机构,在上述旋转轴设置有在与该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在上述旋转体设置有:在上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贯通的中央贯通孔、与该中央贯通孔连续且能够插通上述旋转轴的突出部的贯通凹部、以及卡合凹部,该卡合凹部相对于该贯通凹部和上述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具有规定的角度,并且在上述旋转轴从上述轴承部向外部突出的前方侧具有卡止壁部,从上述旋转体的前方侧在上述中央贯通孔插通上述旋转轴,在上述贯通凹部插通上述突出部,并且使上述旋转轴旋转规定的角度,在可卡止于上述卡止壁部的状态下,使上述旋转轴的上述突出部卡合于上述卡合凹部。
而且,作为第二解决手段,上述旋转体具有设置了上述中央贯通孔的筒状的导向筒部,在上述导向筒部形成了上述卡合凹部的上述卡止壁部。
而且,作为第三解决手段,具有按钮开关,该按钮开关将上述旋转轴设置成能够在轴线方向上移动、并且通过在轴线方向上推压该旋转轴而进行操作,上述旋转轴的上述突出部和上述旋转体的上述卡合凹部相互卡合的卡合面在轴线方向上的卡合尺寸,形成得比上述按钮开关的操作行程大。
而且,作为第四解决手段,在隔着旋转轴的旋转中心而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一对上述旋转轴的突出部,并且在使上述旋转体的贯通凹部和卡合凹部对应于一对的上述突出部的状态下,在分别相对的位置设置了一对的上述旋转体的贯通凹部和卡合凹部。
而且,作为第五解决手段,上述旋转轴被插通于上述旋转体的上述中央贯通孔,上述旋转轴的上述突出部卡合于上述旋转体的上述卡合凹部,上述旋转体被保持成伴随着上述旋转轴的旋转而能够旋转,并且上述旋转轴的突出部被设置成在上述卡合凹部内能够在上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移动。
而且,作为第六解决手段,在上述旋转体,沿着使上述旋转轴旋转的周方向,在上述贯通凹部和上述卡合凹部之间设置了限制部,在使插通于上述贯通凹部的上述旋转轴旋转规定角度时,该限制部抵接于上述突出部,对上述旋转轴的旋转进行限制。
而且,作为第七解决手段,上述限制部由在上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凸部构成,遍及上述贯通凹部和上述卡合凹部的中间位置的整个区域地设置该限制部。
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包括:旋转轴、具有可旋转地保持旋转轴的轴承部的外壳、伴随着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的旋转体、以及由对旋转轴的旋转进行检测的滑动件和导电图案构成的旋转检测机构,在旋转轴设置有在与该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在旋转体设置有:在旋转轴的轴线方向贯通的中央贯通孔、与该中央贯通孔连续且能够插通旋转轴的突出部的贯通凹部、以及卡合凹部,该卡合凹部相对于贯通凹部和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具有规定的角度,并且在旋转轴从轴承部向外部突出的前方侧具有卡止壁部,从旋转体的前方侧在中央贯通孔插通旋转轴,在贯通凹部插通突出部,并且使旋转轴旋转规定的角度,在可卡止于卡止壁部的状态下,使旋转轴的突出部卡合于卡合凹部,所以旋转轴的突出部可靠地卡合于旋转体的卡合凹部,旋转轴与旋转体被保持为一体,因此,即使在以很大的力对旋转轴进行拉拔的情况下,也不会拔出,能够提高旋转轴的拉拔强度。
而且,由于旋转体具有设置了中央贯通孔的筒状的导向筒部,在导向筒部形成了卡合凹部的卡止壁部,从而能够较厚地形成卡止壁部的壁厚,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旋转轴被拔出。
此外,由于具有按钮开关,该按钮开关将旋转轴设置成能够在轴线方向上移动、并且通过在轴线方向上推压旋转轴而进行操作,旋转轴的突出部和旋转体的卡合凹部相互卡合的卡合面在轴线方向上的卡合尺寸,形成得比按钮开关的操作行程大,因此,即使在按钮开关的推压动作时,旋转轴的突出部也不会从旋转体的卡合凹部脱离,旋转体和旋转轴的卡合可靠。
而且,由于在隔着旋转轴的旋转中心而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一对旋转轴的突出部,并且在使旋转体的贯通凹部和卡合凹部对应于一对突出部的状态下,在分别相对的位置设置了一对旋转体的贯通凹部和卡合凹部,因而能够将旋转轴的旋转可靠地传递给旋转体,能够进行稳定的旋转操作。而且,由于即使旋转轴旋转180度,也能进行装配,因此装配容易,能够提高操作性。
而且,由于旋转轴被插通于旋转体的中央贯通孔,旋转轴的突出部卡合于旋转体的卡合凹部,旋转体被保持成伴随着旋转轴的旋转而能够旋转,并且旋转轴的突出部被设置成在卡合凹部内能够在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移动,因此,通过简单的结构,可以实现按钮开关的推压动作和旋转检测机构的旋转动作。
而且,由于在旋转体上,沿着使旋转轴旋转的周方向,在贯通凹部和卡合凹部之间设置了限制部,在使插通于贯通凹部的旋转轴旋转规定角度时,该限制部抵接于突出部,对旋转轴的旋转进行限制,因此,在为了将旋转轴组装在旋转体上而使旋转轴相对于旋转体旋转时,如果其旋转规定角度则限制进一步的旋转,所以旋转轴不会越过卡合凹部而过度旋转,无需一边拉拔旋转轴一边使其旋转,因而能够简单地进行对位,组装性良好。
此外,由于限制部由在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凸部构成,遍及贯通凹部和卡合凹部的中间位置的整个区域地设置该限制部,因而在从旋转体的前方侧将旋转轴插通于中央贯通孔的状态下,旋转轴只能向一个方向旋转,进一步提高了组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旋转型电气部件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旋转型电气部件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旋转型电气部件的旋转轴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图5的左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图5的右侧视图;
图8是沿本发明的图7中的8-8线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旋转体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图9的右侧视图;
图11是沿本发明的图10中的11-11线的剖面图;
图12是沿本发明的图10中的12-12线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旋转体的其它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图13所示的旋转体的侧视图;
图15是沿本发明的图14中的15-15线的剖面图;
图16是沿本发明的图14中的16-16线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现有技术中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剖面图;
图18是表示现有的驱动体和操作轴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
1-壳体(外壳);1a-收容部;1b-导向槽;1c-卡止突起;1d-凹槽;1e-突片;2-固定接点;2a-中央固定接点;2b-周边固定接点;2c-连接端子;2d-连接端子;3-导电图案;3a-共用图案;3b-编码图案;3c-连接端子;3d-连接端子;4-可动接点;4a-鼓出部;4b-外周缘部;5-滑动件;5a-基部;5b-安装片;5c-接触片;6-旋转轴;6a-粗轴部;6b-细轴部;6c-台阶部;6d-平坦面;6e-圆弧状部;6f-直线状部;6g-旋钮安装部;6h-中央凹部;6i-内壁部;6j-突出部;6k-突起;7-旋转体;7a-导向筒部;7b-旋转板部;7c-中央贯通孔;7d-贯通凹部;7e-卡合凹部;7f-卡止壁部;7g-凸轮部;7h-凸台部;7i-限制部(圆弧状凸部);7j-一侧面(限制部);7k-另一侧面(限制部);7l-一侧面(贯通凹部);7m-一侧面(卡合凹部);8-板簧;8a-弹簧部;8b-嵌合部;9-安装板(外壳);9a-上板部;9b-轴承部;9c-固定脚部;9d-安装脚部;9e-第1安装孔;9f-第2安装孔;10-操作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16中表示的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旋转轴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左侧视图。图7是图5的右侧视图。图8是沿本发明图7中的8-8线的剖面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旋转体的主视图。图10是图9的右侧视图。图11是沿图10中的11-11线的剖面图。图12是沿图10中的12-12线的剖面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旋转体的其它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的旋转体的侧视图。图15是沿图14中的15-15线的剖面图。图16是沿图14中的16-16线的剖面图。
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即:上表面开口状的箱形的壳体1、设置在该壳体1上的固定接点2和导电图案3、与固定接点2和导电图案3接触和滑动接触的可动接点4和滑动件5、可旋转及可推压操作的旋转轴6、伴随着该旋转轴6的旋转而旋转的旋转体7、在该旋转体7上滑动而产生咔哒声感触的板簧8、以及具有可旋转地保持旋转轴6的轴承部且对壳体1的开口部进行覆盖的安装板9。此外,由壳体1和安装板9构成外壳。
壳体1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为具有上表面开口状的收容部1a的箱型。而且,在壳体1的相对的侧面上设置了上下贯通的一对导向槽1b、1b,在这些导向槽1b、1b内分别设置了朝向外侧突出的卡止突起1c、1c。此外,在与导向槽1b、1b连通的收容部1a的上面侧(前面侧)设置了一对凹槽1d、1d,在这些凹槽1d、1d内分别设置了向上方(前方)突出的突片1e、1e。从而,后述的安装板9的安装脚部9d卡合于这些导向槽1b、1b,由卡止突起1c和突片1e进行定位卡合,对安装板9进行安装,以覆盖壳体1的开口状的收容部1a。
此外,在壳体1的收容部1a的内底面中央,设置有构成固定接点2的中央固定接点2a以及包围该中央固定接点2a的周边固定接点2b,上述中央固定接点2a和周边固定接点2b通过嵌入(insert)成形等方法将导电性的金属板以其一部分露出了的状态一体地埋设于壳体1而形成。而且在该固定接点2的外侧,在收容部1a的内底面外周部设置有构成导电图案3的共用图案3a和编码图案3b,上述共用图案3a和编码图案3b通过嵌入成形等方法将相同导电性的金属板以其一部分露出了的状态一体地埋设于壳体1而形成。
而且,在壳体1的外侧面上,突出设置有分别与中央固定接点2a和周边固定接点2b、共用图案3a和编码图案3b电连接且向壳体1的外侧导出的连接端子2c、2d以及连接端子3c、3d。这些连接端子2c、2d和3c、3d分别沿着壳体1的外侧面向下方弯曲地配置。
可动接点4由导电性薄金属板构成,形成为在中央具有可反转的拱型状的鼓出部4a的圆板状。该可动接点4载置在被配设在壳体1的收容部1a上的固定接点2上,外周缘部4b与周边固定接点2b接触,同时鼓出部4a的顶部下面侧被设置成与中央固定接点2a相对地隔开了的状态。由该可动接点4和固定接点2构成按钮开关。
滑动件5由导电性的薄金属板构成,其具有:环状的基部5a、在该基部5a的多个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位置)向外方延伸设置而形成的具有圆孔的安装片5b、从该安装片5b在环状方向上悬臂梁状延伸设置的具有弹性的多个接触片5c。通过将安装片5b固定在后述的旋转体7的旋转板部7b上,该滑动件5被安装成能够与旋转体7一体旋转。而且,在旋转体7被可旋转地收容在壳体1的收容部1a内时,滑动件5被载置在设置于收容部1a的导电图案3上,伴随着旋转体7的旋转,各个接触片5c与共用图案3a和编码图案3b滑动接触。由该滑动件5和导电图案3构成编码器等旋转检测机构。
如图5~图8所示,旋转轴6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构成,直径比后述的旋转体7的中央贯通孔7c大的圆柱状的粗轴部6a、和比粗轴部6a稍细的大致圆柱状的细轴部6b在同一轴线上在轴线方向上通过台阶部6c相连。而且在与其相对的粗轴部6a的前端侧,具有平坦面6d,并设置了旋钮安装部6g,该旋钮安装部6g的前端侧的截面因该平坦面6d而形成为D字状、且该旋钮安装部6g具有圆弧状部6e和直线状部6f。而且在该旋钮安装部6g的前端侧形成有从端面朝向轴线方向凹陷了的中空状的中央凹部6h。
另外,中空状的中央凹部6h被设置成遍及除去旋转轴6的圆柱状的粗轴部6a之外的旋钮安装部6g的整体。即,除了旋转轴6被轴支撑在后述的安装板9的轴承部9b上的粗轴部6a的一部分之外,中空状的中央凹部6h设置在从该轴承部9b向外突出的旋转轴6的前端侧的旋钮安装部6g上。而且,外装用的操作旋钮10(图3中双点划线表示)被安装在该旋钮安装部6g的前端,从而能够旋转操作旋转轴6。
而且,通过在安装外装用的操作旋钮10的旋转轴6的前端侧上设置中空状的中央凹部6h,伴随着合成树脂的成形加工时(自然冷却时)的收缩的尺寸变化变少,能够高精度地形成旋转轴6的尺寸,能够提高安装操作旋钮10时的可靠性和安装操作性。而且,由于中央凹部6h设置在从轴承部9b向外方突出的旋转轴6的前端侧,而且该中央凹部6h的深度尺寸没有到达旋转轴6被轴支撑在轴承部9b上的部分,由于在旋转轴6被轴支撑在轴承部9b上的部分没有中空状的凹部,因此能够提高轴承部9b对旋转轴6的轴支撑强度。
而且,在中空状的中央凹部6h,在通过旋转轴6的轴线的位置,设置有对该中央凹部6h大致二等分地进行分隔的内壁部6i。而且,该内壁部6i设置在中央凹部6h的相对的内侧面间,该内壁部6i被设置成遍及D字状截面的圆弧状部6e和直线状部6f而将两者之间连接起来。而且,该内壁部6i,从旋钮安装部6g的前端侧的端面朝向轴线方向,在凹陷了的位置上形成,在该内壁部6i的凹陷了的前端侧,设置有在对旋转轴6进行成形加工时的浇口(gate)(图中未示)。
如上所述,由于在旋转轴6的中央凹部6h,在通过旋转轴6的轴线的位置设置内壁部6i,将该内壁部6i设置在中央凹部6h的相对的内侧面间,从而对中央凹部6h进行分隔,因此,能够分别减少中央凹部6h的尺寸,能够提高旋转轴6的整体的强度。而且,即使旋转轴6前端侧的截面形成为D字状,由于内壁部6i被设置成遍及圆弧状部6e和直线状部6f而对两者之间进行连接,因此,即使在操作旋钮10的安装部具有容易变形的直线状的卡合部,由于在其与难以变形的圆弧状的卡合部之间由该内壁部6i连结,因此,能够维持旋转轴6的强度。
此外,该内壁部6i形成在从旋转轴6的前端侧的端面凹陷了的位置上,通过将内壁部6i的凹陷了的前端侧作为旋转轴6的成形加工时的浇口位置,能够防止浇口位置出现在旋转轴6的外周部上的情况,能够使其与操作旋钮10的安装性良好。而且,能够防止在旋转轴6的前端侧(旋钮安装部6g)产生熔接,能够提高强度。
而且,在旋转轴6上的与旋钮安装部6g相对的方向的细轴部6b的前端侧,设置有在与旋转轴6的轴线方向正交地交叉的方向(径向)上向外突出的突出部6j。而且,在隔着旋转轴6的旋转中心而相对的位置上设置了一对该突出部6j。通过该突出部6j与后述的旋转体7的卡合凹部7e卡合,旋转轴6和旋转体7收容在壳体1内并能够一体旋转。
而且,在细轴部6b的前端侧的端面上设置有在轴线方向上突出了的突起6k。该突起6k被设置成抵接于可动接点4的拱状的鼓出部4a的顶部的状态。在轴线方向上对旋转轴6进行推压时,通过细轴部6b在轴线方向的移动,突起6k对可动接点4的鼓出部4a进行推压,使鼓出部4a反转,使其与设置在下方的固定接点2的中央固定接点2a接触,使按钮开关开启。
如图9~图12所示,旋转体7由同样的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制成,具有筒状的导向筒部7a、和直径比轴承部9b大的凸缘状(圆板状)的旋转板部7b。而且,在旋转体7上设置有在旋转轴6的轴线方向上贯通的中央贯通孔7c,在该中央贯通孔7c设置有与该中央贯通孔7c连续且能够插通旋转轴6的突出部6j的贯通凹部7d。而且,在相对于该贯通凹部7d和旋转轴6的旋转中心而具有规定的角度的同时,在旋转轴6从轴承部9b和旋转体7向壳体外部突出的前方侧(图4中的上侧)、即圆筒状的导向筒部7a侧,设置有具有卡止壁部7f的有底状的卡合凹部7e。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贯通凹部7d和卡合凹部7e形成在大致正交的方向(大约90度)上。
另外,贯通凹部7d和卡合凹部7e,与旋转轴6的一对突出部6j、6j对应,在分别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一对。而且,旋转轴6的细轴部6b从旋转体7的导向筒部7a的前方侧插通于中央贯通孔7c,旋转轴6的一对突出部6j、6j插通于旋转体7的一对贯通凹部7d、7d。而且,如果使旋转轴6从插通了的状态旋转规定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为大致90度),则旋转轴6的一对突出部6j、6j旋转到与贯通凹部7d、7d具有规定角度而设置的一对卡合凹部7e、7e的位置,处于能够卡止于一对卡止壁部7f、7f的状态。而且,如果在该位置将旋转轴6向前方侧拉回,则一对突部6j、6j抵接于一对卡止壁部7f、7f,与一对的卡合凹部7e、7e结合在一起。
而且,在旋转轴6的细轴部6b插通旋转体7的中央贯通孔7c,一对突出部6j、6j与卡合凹部7e、7e卡合时,伴随着旋转轴6的旋转,能够旋转地保持旋转体7,同时旋转轴6的一对突出部6j、6j被设置成在卡合凹部7e、7e内能够在旋转轴6的轴线方向上移动。因此,以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实现按钮开关的推压动作和旋转检测机构的旋转动作。
而且,由于旋转轴6的突出部6j可靠地卡合于旋转体7的卡合凹部7e,旋转轴6与旋转体7被保持为一体,因此,即使在以很大的力对旋转轴6进行拉拔时,因为突出部6j抵接于旋转体7的卡止壁部7f,因而不会拔出,从而能够提高旋转轴6的拉拔强度。
而且,由于旋转体7具有:设置了中央贯通孔7c的筒状的导向筒部7a以及凸缘状的旋转板部7b,在该导向筒部7a侧形成了卡合凹部7e的卡止壁部7f,由于能够将卡止壁部7f的壁厚形成得很厚,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旋转轴6被拔出。
另外,由于在隔着旋转轴6的旋转中心而相对的位置上设置了旋转轴6的一对突出部6j,并且与一对突出部6j、6j对应地在分别相对的位置上设置了一对与所述一对突出部6j、6j卡合的旋转体7的贯通凹部7d和卡合凹部7e,因此,能够可靠地将旋转轴6的旋转传递给旋转体7,能够进行稳定的旋转操作,同时由于即使使旋转轴6旋转180度也能够进行组装,因此装配容易,能够提高操作性。
而且,在轴线方向上对旋转轴6进行推压时,突起6k对可动接点4的鼓出部4a进行推压,使设置在下方的按钮开关开启,此时,旋转轴6的一对突出部6j、6j与旋转体7的一对卡合凹部7e、7e相互卡合的卡合面在轴线方向上的卡合尺寸(L1),形成得比按钮开关的操作行程(L2)大(L1>L2),即,比旋转轴6的突起6k使可动接点4的鼓出部4a反转而抵接于固定接点2(中央固定接点2a)的行程(L2)大(参考图4)。
如此,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具有按钮开关,其设置成能够在轴线方向上移动旋转轴6且通过推压旋转轴6而进行操作,旋转轴6的突出部6j与旋转体7的卡合凹部7e相互卡合的卡合面在轴线方向上的卡合尺寸(L1),形成得比按钮开关的操作行程(L2)大,因而在按钮开关的推压操作时,旋转轴6的突出部6j也不会从旋转体7的卡合凹部7e脱离,旋转轴6和旋转体7的结合可靠。
另外,在旋转体7的旋转板部7b的上面侧(导向筒部7a侧),以包围导向筒部7a的周围的方式环状地设置有由多个凹凸部构成的咔哒声用的凸轮部7g,通过该咔哒声用的凸轮部7g与咔哒声用的板簧8滑动接触,能够获得旋转时的咔哒声感触。而且,在旋转板部7b的下面侧(与导向筒部7a的相反侧),在中央贯通孔7c的外侧位置在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凸台部7h(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该凸台部7h插通在滑动件5的安装片5b的圆孔内,通过铆接等方法固定,从而安装成能够与旋转体7一体旋转。
板簧8由具有弹性的薄板金属板构成,包括:具有大开口的圆环状的弹簧部8a;和设置在该弹簧部8a的外周部的相对的位置上的一对嵌合部8b、8b。该板簧8,在开口插通旋转轴6和旋转体7的导向筒部7a,在弹簧部8a抵接于旋转体7的旋转板部7b的咔哒声用的凸轮部7g的状态下,一对嵌合部8b、8b与形成在壳体1的收容部1a上面侧的一对凹槽1d、1d以及突片1e、1e相嵌合而被定位,从而完成装配。
与壳体1一起构成外壳的安装板9,由镀锡钢板等金属板材构成,具有:大致平板状的上板部9a;圆筒状的轴承部9b,其通过在该上板部9a中央实施深冲加工等而向上方延伸出,并具有能够旋转地支撑(导向)旋转轴6的粗轴部6a和旋转体7的导向筒部7a的大的开口;多个固定脚部9c、9c,其在上板部9a的四角部,向与轴承部9b相对的方向弯曲下垂;以及一对安装脚部9d、9d,其也是从一对相对的侧边部弯曲下垂。而且,在一对安装脚部9d、9d上,在与上板部9a的弯曲部附近设置了第1安装孔9e,在该第1安装孔9e的附近连设有第2安装孔9f。
该安装板9,在旋转轴6和旋转体7的导向筒部7a插通该安装板9的圆筒状的轴承部9b、并且将板簧8的嵌合部8b夹持在与壳体1的收容部1a上面侧之间的状态下,一对安装脚部9d、9d卡合于在壳体1的相对的侧面设置的一对导向槽1b、1b,同时突片1e被卡止于第1安装孔9e,通过卡止突起1c被卡止于第2安装孔9f而被定位卡合,安装板9被安装成覆盖壳体1的开口状的收容部1a。
如此构成的旋转型电气部件,若通过操作旋钮10而对旋转轴6进行旋转操作,则通过突出部6j与卡合凹部7e的卡合,旋转体7一体地旋转,滑动件5的各个接触片5c在导电图案3上滑动接触。此外,如果对旋转轴6施加轴线方向的推压力,则旋转轴6被旋转体7引导移动,突起6k对可动接点4进行推压,按钮开关被开启。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在旋转轴6上设置了在与旋转轴6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正交方向上向外突出的突出部6j,另一方面,旋转体7上设置了:在旋转轴6的轴线方向贯通的中央贯通孔7c;与该中央贯通孔7c连续且能够插通旋转轴6的突出部6j的贯通凹部7d;以及卡合凹部7e,该卡合凹部7e相对于该贯通凹部7d和旋转轴6的旋转中心具有规定的角度,并且在旋转轴6从轴承部9b向外壳(安装板9)的外部突出的前方侧具有卡止壁部7f,将旋转轴6从旋转体7的前方侧插通中央贯通孔7c,将突出部6j插通贯通凹部7d,并且使旋转轴6旋转规定角度(大致90度),在能够与卡止壁部7f卡止的状态下,使旋转轴6的突出部6j卡合于卡合凹部7e,因此,由于旋转轴6的突出部6j与旋转体7的卡合凹部7e可靠地卡合,旋转轴6与旋转体7被保持为一体,因而即使以很大的力对旋转轴6进行拉拔时,旋转轴6也不会被拔出,能够提高旋转轴6的拉拔强度。
图13~图16表示本发明申请的旋转体7的其它的实施例。
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结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省略对其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以下两点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即,第一点是,旋转体7由相同的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制成,具有筒状的导向筒部7a和凸缘状(圆板状)的旋转板部7b,在旋转体7上设置了在旋转轴6的轴线方向上贯通的中央贯通孔7c,在该中央贯通孔7c设置有与中央贯通孔7c连续且能够插通旋转轴6的突出部6j的贯通凹部7d;以及第二点是,相对于该贯通凹部7d和旋转轴6的旋转中心具有规定的角度,并且在旋转轴6从轴承部9b向壳体的外部突出的前方侧、即圆筒状的导向筒部7a侧,设置了具有卡止壁部7f的卡合凹部7e。
而且,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贯通凹部7d和卡合凹部7e与旋转轴6的一对突出部6j、6j对应,在分别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一对。而且,旋转轴6的细轴部6b从旋转体7的导向筒部7a的前方侧插通于中央贯通孔7c,旋转轴6的一对突出部6j、6j插通于旋转体7的一对贯通凹部7d、7d。而且,若旋转轴6从插通了的状态旋转规定角度(在本实施例中大致90度),则旋转轴6的一对突出部6j、6j旋转到与贯通凹部7d、7d具有规定的角度而设置的一对卡合凹部7e、7e的位置,在能够卡止于一对卡止壁部7f、7f的状态下卡合于一对卡合凹部7e、7e。
另外,在旋转体7的中央贯通孔7c的旋转板部7b侧,沿着使旋转轴6旋转的周方向,在贯通凹部7d、7d和卡合凹部7e、7e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限制部7i、7i,在使插通于贯通凹部7d、7d的旋转轴6旋转规定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为90度)时,上述限制部7i、7i抵接于旋转轴6的一对突出部6j、6j,从而对旋转轴6的旋转进行限制。如此,在旋转体7上设置有对旋转轴6的旋转进行限制的限制部7i、7i,在此方面,在本实施例中一部分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不同。
而且,在与旋转轴6的一对突出部6j、6j对应的相对位置上设置了一对该限制部7i、7i。另外,该限制部7i、7i是由在旋转轴6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圆弧状的凸部形成的,遍及相对的一对贯通凹部7d、7d和卡合凹部7e、7e中任一方的中间位置的整个区域上设置了一对上述圆弧状的凸部。
即,如图14所示,一对限制部7i、7i形成为,位于圆弧状的凸部的周方向的一端侧(在图14中顺时针方向的端部)的一侧面7j形成为与一贯通凹部7d的周方向的一侧面7l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在位于与其相反侧的圆弧状的凸部的周方向的另一端侧(在图14中逆时针方向的端部)的另一侧面7k形成为与一卡合凹部7e的周方向的一侧面7m在同一平面上。如此,圆弧状的凸部,被遍及一贯通凹部7d和一卡合凹部7e的相互毗邻的一侧面7l和7m之间的整个区域地设置。
而且,在旋转轴6的细轴部6b从旋转体7的导向筒部7a的前方侧插通于中央贯通孔7c、旋转轴6的一对突出部6j、6j插通于旋转体7的一对贯通凹部7d、7d时,一对突出部6j、6j的周方向的一端侧,抵接于一对限制部7i、7i的圆弧状的凸部的周方向一侧面7j、7j,被限制朝向该一侧面7j侧的旋转,在仅能朝向设置在与该抵接后的限制部7i、7i相对位置上的限制部7i、7i的圆弧状凸部的周向另一侧面7k、7k侧旋转的状态下,被卡合在一起。
于是,如果旋转轴6从突出部6j、6j插通于贯通凹部7d、7d的状态旋转规定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大约90度),则旋转轴6的一对突出部6j、6j旋转到与贯通凹部7d、7d具有规定的角度而设置的一对卡合凹部7e、7e的位置。此时,一对突出部6j、6j的周方向的另一端侧抵接于一对限制部7i、7i的圆弧状凸部的周方向的另一侧面7k、7k,限制其进一步旋转。于是,从该状态,通过向前方侧拉回旋转轴6,旋转轴6的一对突出部6j、6j成为抵接于一对卡止壁部7f、7f并能够卡止的状态,与一对卡合凹部7e、7e相卡合。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由于在旋转体7上,在沿着使旋转轴6旋转的周方向,在贯通凹部7d和卡合凹部7e的中间位置设置了限制部7i,在使插通于贯通凹部7d的旋转轴6旋转规定角度时,该限制部7i抵接于突出部6j,从而限制旋转轴6的旋转,因此,在为了将旋转轴6组装在旋转体7上而使旋转轴6相对于旋转体7旋转时,由于如果旋转规定角度,则限制其继续旋转,因此旋转轴6不会越过卡合凹部7e而过度旋转,由于无需一边拉旋转轴6一边使其旋转,因此可进行简单的对位,就能获得良好的装配性。
而且,由于限制部7i、7i由在与一对突出部6j、6j对应的相对位置上所设置的一对在旋转轴6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凸部构成,并且遍及贯通凹部7d和卡合凹部7e的中间位置的整个区域进行设置,因此在从旋转体7的前方侧将旋转轴6插通于中央贯通孔7c的状态下,旋转轴6只能向一个方向旋转,进一步提高了装配性。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导电图案,虽然以具备共用图案和编码图案的导电图案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即,作为导电图案,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具有电阻体和集电体的旋转型的可变电阻器。

Claims (7)

1、一种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轴、
具有可旋转地保持该旋转轴的轴承部的外壳、
伴随着上述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的旋转体、以及
由对上述旋转轴的旋转进行检测的滑动件和导电图案构成的旋转检测机构,
在上述旋转轴设置有在与该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
在上述旋转体设置有:在上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贯通的中央贯通孔、与该中央贯通孔连续且能够插通上述旋转轴的突出部的贯通凹部、以及卡合凹部,该卡合凹部相对于该贯通凹部和上述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具有规定的角度,并且在上述旋转轴从上述轴承部向外部突出的前方侧具有卡止壁部,
从上述旋转体的前方侧在上述中央贯通孔插通上述旋转轴,在上述贯通凹部插通上述突出部,并且使上述旋转轴旋转规定的角度,在可卡止于上述卡止壁部的状态下,使上述旋转轴的上述突出部卡合于上述卡合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体具有设置了上述中央贯通孔的筒状的导向筒部,在上述导向筒部形成了上述卡合凹部的上述卡止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按钮开关,该按钮开关将上述旋转轴设置成能够在轴线方向上移动、并且通过在轴线方向上推压该旋转轴而进行操作,
上述旋转轴的上述突出部和上述旋转体的上述卡合凹部相互卡合的卡合面在轴线方向上的卡合尺寸,形成得比上述按钮开关的操作行程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在隔着旋转轴的旋转中心而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一对上述旋转轴的突出部,并且在使上述旋转体的贯通凹部和卡合凹部对应于一对的上述突出部的状态下,在分别相对的位置设置了一对的上述旋转体的贯通凹部和卡合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轴被插通于上述旋转体的上述中央贯通孔,上述旋转轴的上述突出部卡合于上述旋转体的上述卡合凹部,上述旋转体被保持成伴随着上述旋转轴的旋转而能够旋转,并且上述旋转轴的突出部被设置成在上述卡合凹部内能够在上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转体,沿着使上述旋转轴旋转的周方向,在上述贯通凹部和上述卡合凹部之间设置了限制部,在使插通于上述贯通凹部的上述旋转轴旋转规定角度时,该限制部抵接于上述突出部,对上述旋转轴的旋转进行限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部由在上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凸部构成,遍及上述贯通凹部和上述卡合凹部的中间位置的整个区域地设置该限制部。
CNB2006101729936A 2005-12-28 2006-12-13 旋转型电气部件 Active CN10055953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77223 2005-12-28
JP2005377223 2005-12-28
JP2006276807 2006-10-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0498A true CN101030498A (zh) 2007-09-05
CN100559532C CN100559532C (zh) 2009-11-11

Family

ID=38715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729936A Active CN100559532C (zh) 2005-12-28 2006-12-13 旋转型电气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59532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3556A (zh) * 2016-05-30 2017-12-08 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 马达
CN109922913A (zh) * 2016-11-11 2019-06-21 株式会社牧田 台式切割装置
CN110325392A (zh) * 2017-03-14 2019-10-11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换挡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3556A (zh) * 2016-05-30 2017-12-08 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 马达
CN107453556B (zh) * 2016-05-30 2023-11-17 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 马达
CN109922913A (zh) * 2016-11-11 2019-06-21 株式会社牧田 台式切割装置
CN110325392A (zh) * 2017-03-14 2019-10-11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换挡装置
CN110325392B (zh) * 2017-03-14 2022-07-26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换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59532C (zh) 2009-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940C (zh) 杆型接插件
CN1756004A (zh) 带锁定机构的插件及光收发机
CN101030498A (zh) 旋转型电气部件
CN1670876A (zh) 旋转型电部件
CN101075504A (zh) 带有按钮开关的旋转型电气部件
CN1188882C (zh) 旋转型电子零件
CN1156864C (zh) 复合操作型电子部件
CN1956108A (zh) 旋转式电气部件
CN1190270A (zh) 杆式接插件
CN1873870A (zh) 键开关装置
CN1318855A (zh) 开关装置
CN1265411C (zh) 按压开关和多方向输入装置
CN1741351A (zh) 具有旋转位置检测器的电机装置
CN1369890A (zh) 触摸开关
CN1707867A (zh) 连接器
CN1229832C (zh) 开关装置
CN1148769C (zh) 可产生咔嗒感的转动型电气部件
CN1702792A (zh) 旋转型电部件
CN1855320A (zh) 可变电阻器
CN1393894A (zh) 开关
CN2838095Y (zh) 同轴连接器
CN1157743C (zh) 按钮开关
CN1885464A (zh) 操纵杆控制器
CN1248267C (zh) 开关
CN1114931C (zh) 开关装置以及使用开关装置的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