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1464B - 冲击工具 - Google Patents

冲击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81464B
CN110181464B CN201910042799.3A CN201910042799A CN110181464B CN 110181464 B CN110181464 B CN 110181464B CN 201910042799 A CN201910042799 A CN 201910042799A CN 110181464 B CN110181464 B CN 1101814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anvil
insertion hole
hammer
bear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427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81464A (zh
Inventor
手岛治树
近藤友幸
安部健司
塚本功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181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1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814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14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 B25B21/026Impact clu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19/00Impact wrenches or screwdri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1/00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1/00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11/06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工具。该冲击工具能抑制工具头的振动。冲击起子(1)包括:马达(10)、在马达(10)的作用下进行旋转的锤体(70)、沿着旋转方向受到锤体(70)打击的砧座(14)、收纳锤体(70)的锤体壳体(8)、以及设置于锤体壳体(8)内且用于支承砧座(14)的2个轴承(80A、80B),2个轴承(80A、80B)使用种类不相同的轴承,前侧的轴承(80A)为通常的球轴承,后侧的轴承(80B)为角接触球轴承。

Description

冲击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沿着旋转方向受到打击的砧座的冲击起子等冲击工具。
背景技术
在例如冲击起子中,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从马达接受旋转传递的主轴上借助滚珠而连结有锤体,并且利用外套于主轴上的螺旋弹簧,而使锤体与作为能够安装工具头的输出轴的砧座卡合,随着作用于砧座的转矩的提高,使锤体与砧座进行卡合/脱离,从而能够间歇性地产生旋转打击力(冲击)。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073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现有的冲击工具中,砧座利用滚针轴承等轴承枢转而被支承于锤体壳体等壳体,由于轴承和砧座之间在构造上存在有间隙,因此,会出现:旋转时砧座晃动而导致其前端的工具头产生振动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工具头振动的冲击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为一种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冲击工具包括:马达;锤体,其在马达的作用下进行旋转;砧座,其沿着旋转方向受到锤体的打击;锤体壳体,其收纳锤体;以及2个以上的轴承,其设置于锤体壳体内,用于支承砧座,各轴承的种类互不相同。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1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各轴承的内径和/或外径互不相同。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1或2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各轴承被保持于锤体壳体或砧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为一种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冲击工具包括:马达;锤体,其在马达的作用下进行旋转;砧座,其沿着旋转方向受到锤体的打击,且具有用来供工具头插入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的插入孔;以及锤体壳体,其收纳锤体,在插入孔的内表面中的相面对的平面间的间隔设定为下述这样的尺寸:在插入了对边间宽度的尺寸为6.35mm~6.34mm的六角量规时,能够插入到里侧,且在插入了对边间宽度的尺寸为6.37mm~6.36mm的六角量规时,能够插入到距离插入孔的开口而朝向里侧达到5.4mm以下的位置。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4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相面对的平面间的间隔设定为:对边宽度的尺寸为6.39mm~6.38mm的六角量规无法插入的尺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为一种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冲击工具包括:马达;锤体,其在马达的作用下进行旋转;砧座,其沿着旋转方向受到锤体的打击,且具有将工具头保持在用来供工具头插入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的插入孔内的滚珠;以及锤体壳体,其收纳锤体,在插入孔内配置有:从径向或轴向而与被插入的工具头抵接的抵接构件。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6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抵接构件为弹性体。
根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减小砧座的晃动,从而能够抑制顶端工具头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冲击起子的侧视图。
图2是冲击起子的主视图。
图3是冲击起子的中央纵向剖视图。
图4是主体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轴承变更例的砧座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6是表示轴承变更例的砧座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7是表示轴承变更例的砧座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8是表示轴承变更例的砧座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9是具备通过插入孔的尺寸设定而实现防振功能的冲击起子的砧座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向市场销售的冲击工具的砧座中插入对边间宽度的尺寸不同的六角量规时的验证结果的表。
图11是具备通过抵接构件而实现防振功能的冲击起子的砧座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冲击起子;2:主体部;3:手柄部;4:主体外壳;8:锤体壳体;10:马达;11: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2:主轴;13:打击机构;14:砧座;23:定子;24:转子;33:旋转轴;50:前筒部;50a:内径部;58:锤体壳体罩;70:锤体;71:螺旋弹簧;80A、80B、105:轴承;80a、106a:内圈;80b、106b:外圈;80c、106c:滚珠;81:臂部;82:中间垫片;84:后垫片;87:O型密封圈;92:插入孔;92a:开口;92b:平面;106:双列球轴承;109:O型密封圈;B:工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作为冲击工具的一个例子的冲击起子的侧视图,图2是主视图,图3是中央纵向剖视图,图4是主体部的放大剖视图。
冲击起子1包括:以中心轴为前后方向的主体部2、和从该主体部2向下方突出的手柄部3。冲击起子1的外壳由主体外壳4、后罩7和锤体壳体8构成,其中,主体外壳4设置成:将形成主体部2的筒状的马达外壳5、和形成手柄部3的手柄外壳6连接起来;后罩7利用螺钉紧固而被安装于马达外壳5的后端;锤体壳体8被组装于马达外壳5的前部。主体外壳4分割为左右半边外壳4a、4b,左右半边外壳4a、4b利用左右方向的螺钉9、9…而被组装起来。
在主体部2,从后方起依次设置有:马达10、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1、主轴12和打击机构13。马达10被收纳于马达外壳5内,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1、主轴12和打击机构13被收纳于锤体壳体8内,设置于打击机构13的成为输出轴的砧座14是从锤体壳体8的前端朝向前方突出。
在手柄部3的上部,收纳有:使触发器16朝向前方突出的开关15,在手柄部3的下端,形成有:用来安装作为电源的电池组18的电池安装部17。在该电池安装部17内,收纳有:与电池组18电连接的端子台19、以及位于端子台19上方的控制器20。控制器20中,设置有:搭载了微型计算机、开关元件等的控制电路板21,在电池安装部17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控制电路板21电连接的显示面板22,显示面板用来显示马达转数、电池组18的剩余电量等。
马达10是:包括定子23和转子24的内转子型的无刷马达。首先,定子23被保持于马达外壳5内,其包括:层叠多块钢板而成的定子铁芯25、设置于定子铁芯25前后位置的前绝缘构件26和后绝缘构件27、以及经由前绝缘构件26和后绝缘构件27而被卷绕于定子铁芯25上的多个线圈28、28…。在前绝缘构件26上设置有3个熔合端子29、29…,在各熔合端子29的一端夹持着线圈28的线材且进行熔合在一起,各熔合端子29的另一端被卷绕到:从前绝缘构件26的下端向下突出设置的连结片30。该连结片30上电连接有:侧面看呈コ字状的端子单元31,端子单元31上焊接有从控制器20引出的与各熔合端子29对应的导线,利用螺钉32从下方夹着端子单元31地将其组装于连结片30。从端子单元31引出的三相电源线在开关15的后方从手柄部3内通过,然后与控制器20内的控制电路板21连接。
转子24包括:位于轴心的旋转轴33、配置于旋转轴33周围的筒状的转子铁芯34、配置于转子铁芯34的外侧且沿着周向交替地改变极性的筒状的永磁体35、以及在这些部件的前侧呈放射状配置的多个传感器用永磁体36、36…。在前绝缘构件26的前端,利用螺钉固定有传感器电路板37,传感器电路板37上搭载有:用来检测转子24的传感器用永磁体36的位置、并输出旋转检测信号的3个旋转检测元件。在该传感器电路板37的下端,连接有:用来输出旋转检测信号的信号线,该信号线也和电源线一样是在开关15的后方从手柄部3内通过而连接于控制器20内的控制电路板21。
后罩7呈帽状,利用未图示的左右的螺钉,从马达外壳5的后方进行安装,被保持于该后罩7的轴承39对旋转轴33的后端进行枢转支承。在轴承39的前方,且在旋转轴33上,之间隔着金属制的镶嵌衬套41而安装有马达冷却用的离心风扇40。该离心风扇40的中央部成为:呈研钵状而向前方鼓出的鼓出部42,轴承39被配置成:在紧挨着鼓出部42的后侧位置,与离心风扇40在径向上重叠。在后罩7的侧面形成有:位于离心风扇40的径向外侧位置的排气口43、43…,在马达外壳5的侧面形成有:进气口44、44…。
另一方面,在马达10的前方,轴承保持器45被保持于马达外壳5,旋转轴33的前端贯通轴承保持器45而向前方突出,并通过被保持于轴承保持器45的后部的轴承46而被枢转支承。旋转轴33的前端安装有小齿轮47。
轴承保持器45是金属制的,呈现为在中央形成有缩径部的圆盘状,通过使设置于马达外壳5的内表面上的肋48嵌合于缩径部,能够将轴承保持器45以限制了前后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保持于马达外壳5。
此外,在轴承保持器45的前表面周缘,朝向前方而突出设置有环形壁49,环形壁49在外周形成有外螺纹部,该环形壁49和设置于锤体壳体8的后端内周的内螺纹部结合。
锤体壳体8是:前半部越来越尖细、且在前端形成有前筒部50的金属制的筒状体,其后部则被成为盖的轴承保持器45所封堵。在锤体壳体8的下表面形成有突起51,在组装状态下,突出设置于左右的半边外壳4a、4b的内表面上的未图示的按压肋分别与突起51的侧面抵接。
此外,在锤体壳体8的左右侧面,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侧面观察呈长方形状的突条,在半边外壳4a、4b的内表面,形成有相同形状的凹槽,该突条与凹槽(二者均省略图示)嵌合。利用该突起51和按压肋的卡合、以及突条和凹槽的卡合,限制了锤体壳体8的旋转。
在锤体壳体8和开关15之间的位置,且在主体外壳4上设置有:马达10的正逆切换杆55,该正逆切换杆55能够左右滑动,在它的前方,且在主体外壳4上保持有:能够切换打击模式的切换开关56,该切换开关56以按钮部57暴露于前表面的朝前的姿势而被保持。该按钮部57能够供把持手柄部3的手指进行按压操作。在此,通过反复进行按钮部57的按压操作,能够将打击力切换为“弱”“中”“强”“最快”四挡。
此外,在马达外壳5的前方设置有:树脂制的具有透光性的锤体壳体罩58,该锤体壳体罩58从锤体壳体8的前部覆盖到前筒部50,在锤体壳体罩58的前端外周部,安装有:橡胶制的缓冲件59。
而且,在轴承保持器45的前部,保持有轴承60,利用轴承60对主轴12的后端进行枢转支承。该主轴12在后部具有中空的圆盘状的载体部61,旋转轴33的前端和小齿轮47突出到:从载体部61的后表面起沿着轴心形成的有底孔62内。
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1包括:具有内齿的内齿圈63、和具有与内齿圈63啮合的外齿的3个行星齿轮64、64…。内齿圈63同轴地被收纳于轴承保持器45的环形壁49的内侧,在内齿圈63的前部外周侧设置有止转部66,止转部66在锤体壳体8的内周面而卡合于形成于内螺纹部前方上的凹部65。该止转部66被环形壁49和设置于锤体壳体8内周面的台阶部67所夹持,由此也限制了内齿圈63的轴向移动。行星齿轮64以能够在主轴12的载体部61内旋转的方式被销68枢转支承,并与旋转轴33的小齿轮47啮合。
打击机构13包括:外套于主轴12的锤体70以及对该锤体70向前方施力的螺旋弹簧71。首先,锤体70在前表面具有一对未图示的爪,并借助与外侧凸轮槽73和内侧凸轮槽74同时嵌合的滚珠75、75,而与主轴12结合,其中外侧凸轮槽73形成于锤体70的内表面,内侧凸轮槽74形成于主轴12的表面。此外,在锤体70的后表面形成有环状的槽76,螺旋弹簧71的前端插入于该槽76中。螺旋弹簧71的后端与载体部61的前表面抵接。在锤体70的内周形成有环状的凹槽78,凹槽78能够在冲击动作时的后退位置上与从主轴12的有底孔62沿半径方向贯通形成的连通孔77、77连通,由此能够使有底孔62内的润滑脂从连通孔77朝向凹槽78供给,从而实现锤体70和主轴12之间的润滑。
砧座14通过被保持在锤体壳体8的前筒部50内的前后2个轴承80A、80B而被枢转支承。在此,前后2个轴承使用了不同种类的轴承,前侧的轴承80A为通常的球轴承,后侧的轴承80B为角接触球轴承。在砧座14的后端形成有:在旋转方向上与锤体70的爪卡合的一对臂部81、81。
该轴承80A、80B分别包括:内圈80a、外圈80b、以及在两圈之间沿着周向而配置成一列的多个滚珠80c、80c…。其中,在作为角接触球轴承的轴承80B中,将滚珠80c、和内圈80a及外圈80b之间的接触点连接起来的直线相对于轴线而倾斜成规定角度(接触角)。
此外,在2个轴承80A、80B之间夹设有中间垫片82。该中间垫片82分别与轴承80A、80B的外圈80b、80b抵接,由此在轴承80A、80B之间保持有规定的间隔。
这里的轴承80A、80A和中间垫片82外径均相同,从后方插入到:从前到后直径都相等的前筒部50的内径部50a中。在前筒部50的前端且在周向上设置有:直径小于内径部50a的环状的定位部50b,前侧的轴承80A的外圈80b通过与定位部50b抵接而实现前方止步的定位。在前筒部50内,且在后侧的轴承80B的后方设置有:用来进行轴承80B的后方止步定位的后垫片84。该后垫片84具有:比轴承80B和内径部50a还大的外径,嵌合于在前筒部50内周面上设置的周向的槽50c,并与轴承80B的外圈80b抵接。
此外,在臂部81、81的前方,且在前筒部50的后表面内周侧,同轴地突出设置有环状的保持部85,保持部85的内径小于后垫片84的外径,保持部85的外径大于后垫片84的外径,在该保持部85的外侧嵌合有树脂制的外垫片86,该外垫片86具有:其后表面位于比保持部85更靠后方的位置的厚度。该外垫片86用于承接臂部81、81。
此外,在砧座14上的位于轴承80A、80B内侧的部分设置有前后2个O型密封圈87、87,它们分别与轴承80A、80B的内圈80a、80a接触。另外,O型密封圈87、87根据需要也可以省略。
在砧座14的后表面轴心形成有嵌合凹部88,设置于主轴12的前端轴心的嵌合突起89嵌合于嵌合凹部88。在主轴12的轴心处形成有轴心孔90,轴心孔90从有底孔62贯通至嵌合突起89而使得有底孔62与嵌合凹部88连通,由此使得有底孔62内的润滑脂向嵌合凹部88供给,从而进行主轴12和砧座14之间的润滑。
另一方面,砧座14的外周的前半部分成为:直径小于后半侧的直径的小径部91,在砧座14的轴心处且从前端开口地形成有插入孔92,插入孔92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能够供工具头B从前方插入。此外,在砧座14内,且在以插入孔92为中心呈中心对称的位置上,与插入孔92连通地形成有:一对半径方向的贯通孔93、93。在贯通孔93、93中收纳有滚珠94、94,贯通孔93的与插入孔92连通的一侧的开口形成得小于滚珠94的直径,从而能够避免滚珠94向插入孔92侧落下。
此外,在砧座14的小径部91上外套有操作套筒95。该操作套筒95在后端内侧具有:接近于小径部91外周的限制突条96,并且该操作套筒95为:其前侧的内周直径大于限制突条96的内径的筒体,外套在小径部91上的螺旋弹簧97介于限制突条96和止动垫片99之间,其中止动垫片99是在小径部91的前端外周而被定位于止动环98。由此,操作套筒95在常态下被朝向后退位置施力,后退位置是操作套筒95的后端与形成于小径部91的基部外周的环状的止挡面100抵接的位置。在该后退位置上,限制突条96位于滚珠94的外侧位置,限制滚珠94朝向径向外侧移动。
另外,在插入孔92的径向外侧配置有轴承80A、80B、中间垫片82,因此,与在插入孔92的后方配置有轴承80A、80B、中间垫片82的情况相比,前后方向的长度变短。
在如上那样构成的冲击起子1中,当工具头B安装在砧座14上之后,压入触发器16而接通开关15时,马达10被供电,从而使旋转轴33进行旋转。即,控制电路板21的微型计算机获得:由传感器电路板37的旋转检测元件输出的且是表示转子24的传感器用永磁体36的位置的旋转检测信号,而获取转子24的旋转状态,然后根据所获取的旋转状态,来控制各开关元件的ON/OFF,使电流依次流过定子23的各线圈28,从而使转子24进行旋转。
于是,与小齿轮47啮合的行星齿轮64在内齿圈63内进行公转运动,借助载体部61而使主轴12减速旋转。因此,锤体70也旋转起来,并借助与爪卡合的臂部81、81而使砧座14进行旋转,从而能够利用工具头B进行螺钉的紧固。此时,由于砧座14被前后2个轴承80A、80B枢转支承,因此,砧座14的晃动得到抑制,其顶端的工具头不易产生振动。
当螺钉逐渐紧固,砧座14的转矩升高时,锤体70一边使滚珠75、75沿着主轴12的内侧凸轮槽74、74进行滚动,一边克服螺旋弹簧71的作用力而后退,当爪72、72脱离臂部81、81时,锤体70就会在螺旋弹簧71的作用力、和内侧凸轮槽74、74的引导下一边前进一边旋转,而使爪和臂部81、81再度卡合,使砧座14沿着旋转方向产生打击力(冲击)。通过反复进行该过程,能够进一步实施紧固。
这样,根据上述方式的冲击起子1,由于利用种类互不相同的2个轴承80A、80B以使砧座14能够旋转的方式来保持砧座14,因此,保持部分在前后方向上较长,能够有效降低砧座14的晃动。因此,能够抑制顶端的工具头B的振动。
特别是,由于在轴承80A、80B的径向内侧配置有O型密封圈87、87,因此,也能确保内侧的密封性。
此外,由于在轴承80A、80B之间配置有:与前后的外圈80b、80b抵接的中间垫片82,因此,能够在前后隔开间隔地配置轴承80A、80B,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降低砧座14的晃动。
此外,由于在锤体壳体8上设置有:与轴承80B的后表面抵接的后垫片84,因此,能够简单地对从后方插入的轴承80B进行定位。
另外,在前后2个轴承之间,也可以夹设沿着轴向重叠的多个垫片而确保更大的间隔,反之也可以省略垫片等间隔构件而使轴承彼此抵接。
此外,在上述方式中,前侧的轴承采用了球轴承,后侧的轴承采用了角接触球轴承,但也可以前后对调。作为球轴承,也可以采用自调心球轴承等。
而且,不同种类轴承的组合不限于上述方式的球轴承之间的组合,可以适当变更。以下说明变更例。
在图5中,前侧的轴承105采用了滑动轴承(日文:メタル軸受),后侧的轴承80B采用了通常的球轴承。在该情况下也可前后对调轴承,还可以将球轴承换成角接触球轴承、自调心球轴承等。此外,不限于球轴承,也可以采用滚柱轴承、自调心滚柱轴承、滚针轴承、油膜轴承等滑动轴承。
在图6中,采用的不是像上述方式那样在内圈和外圈之间将多个滚珠配置成一列的球轴承,而是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内圈106a和外圈106b之间将多个滚珠106c、106c配置成2列的双列球轴承106。另外,也可以前后配置2个该双列球轴承106。
另外,在上述方式、或变更例中,轴承的内径和外径在前后方向上是相等的,但是,也可以例如像图7所示那样,在外径相等的轴承80A、80B中,使后侧的轴承80B的内径大于前侧的轴承80A的内径(砧座14形成有与该内径匹配的大径部107)。该尺寸关系也可以前后对调。另外,在图7中,为了使前后的O型密封圈87、87与内径不同的轴承80A、80B各自的内圈80a、80a之间的干涉量相等,而使前后的O型密封圈87、87的横截面直径不同(后侧直径大于前侧)。
此外,也可以使内径相等而使前后任一轴承的外径大于另一轴承的外径,还可以使轴承之间的内径和外径都互不相同。
若像这样采用前后的轴承的内径和/或外径互不相同的构造,则在砧座14的周长较长时防振效果呈现良好。
另一方面,在上述方式、变更例中,前后的轴承被保持在了锤体壳体的大径部,但也可以反过来,例如像图8所示那样,将2个轴承80A、80B保持于砧座14侧。在该情况下配置成:中间垫片82分别与轴承80A、80B的内圈80a、80a抵接,后垫片84与设置于砧座14的外周面的周向的槽108嵌合而与轴承80B的内圈80a抵接。
除此之外,在上述方式、或变更例中,轴承的数量不限于2个,也可以设置有3个以上。
而且,工具头的防振不限于用2个以上的轴承来实现,也可以如下述这样通过插入孔92的尺寸设定来实现。以下,说明该尺寸设定的发明,但砧座部分以外则与前述方式的冲击起子1结构相同,因此,仅说明结构不同的砧座部分,省略重复说明。
首先,如图2、图9所示,工具头B从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的插入孔92的前端的开口92a插入到插入孔92中,该工具头B通过与插入孔92的里侧的内表面接触而被保持。因此,只要合理设定插入孔92的相面对的平面92b、92b间的间隔S和工具头B的对边间宽度的尺寸之间的关系,即可抑制工具头B的晃动。
因此,首先,向目前市场销售的多个公司生产的冲击工具的砧座插入孔中,插入:已准备好的分别改变了对边间宽度的尺寸的多个六角量规,验证了插入状态。该结果示于图10的表中。另外,表中的六角量规尺寸中的“6.350/-0.01”是表示使用6.35mm~6.34mm的六角量规的情况。这一点对于其他尺寸也是一样的。
在图10中,“可插入至里侧”是指:将六角量规完全插入到了插入孔中的状态,“从开口插入…mm后不可插入”是指:插入的六角量规止步于距插入孔开口…mm的位置而不可再继续插入的状态。即,意味着:止步位置处的插入孔内的平面间的间隔S等于六角量规的对边间宽度的尺寸。
此外,“在开口处便不可插入”是指:六角量规无法从插入孔的开口插入的状态。
作为标准件的工具头B的对边间宽度的尺寸为6.35mm,因此,上述A~G公司的所有的冲击工具的砧座均可被插入标准件的工具头,但是,其中插入孔内的平面间的间隔S最小的则是B、C公司生产的冲击工具,“6.37 0/-0.01”的六角量规在距开口5.5mm处即止步。
由此可知,如果设定比该间隔还小的间隔S,则能减小工具头B和间隔S之间的间隙,从而实现工具头B的防振。
因此,在图9所示的冲击起子1A中如下这样进行了尺寸设定:将插入孔92的从开口92a朝向里侧进去的距离D设定为比5.5mm还小的5.4mm,将插入孔92的间隔S设定为:对边间宽度的尺寸S1为6.35mm的工具头B能够插入到插入孔92的里侧,而对边间宽度的尺寸S1为6.37mm~6.36mm的六角量规G在插入了距离D的位置P处止步。此外,还要将间隔S设定为:对边间宽度的尺寸S1为6.39mm~6.38mm的六角量规G不能插入的尺寸。
据此,可使插入孔92和工具头B之间的间隙小于现有产品的间隙。
这样,根据上述方式的冲击起子1A,既能容许工具头B向插入孔92中插入,又能不发生晃动地保持插入后的工具头B,从而获得了防振效果。
另外,只要工具头B能够插入到里侧,距离D也可以设定为比5.4mm小的尺寸(例如3.0mm)。此外,也可以将尺寸设定为:使6.37mm~6.36mm的六角量规G在距开口92a更近的位置或开口92a处止步。这样使距离D比5.4mm还小的话,可使插入孔92和工具头B之间的间隙更小,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工具头B的防振。
而且,在图9的冲击起子1A中也使用了2个轴承80A、80B对砧座14进行支承,但如果通过插入孔92的尺寸设定能够实现防振的话,轴承也可以采用1个。
此外,也可以通过在插入孔92内且在滚珠94后方的位置配置有在径向或轴向上与工具头B抵接的抵接构件,来实现工具头的防振。以下,说明由该抵接构件实现的发明,但砧座部分以外是与前述方式的冲击起子1结构相同的,因此,仅说明结构不同的砧座部分,省略重复说明。
在图11所示的冲击起子1B中,在插入孔92内且在滚珠94后方的位置配置有:作为抵接构件的O型密封圈109,当工具头B插入时,O型密封圈109能够外套于工具头B的后端,在整周范围内以压缩状态与工具头B抵接。由此,工具头B的后端被O型密封圈109保持而不发生晃动,因此,在工具头B的前端侧不易发生振动。
这样,根据上述方式的冲击起子1B,通过在插入孔92内的比滚珠94更靠里侧的位置配置有从径向上与插入的工具头B抵接的抵接构件(O型密封圈109),能够不发生晃动地来保持被插入的工具头B,从而获得防振效果。
另外,O型密封圈也可以在轴向上配置多个,或配置在比图11的位置更靠前侧的位置。此外,抵接构件不限于O型密封圈,也可以在插入孔92的最里侧配置螺旋弹簧等弹性体,从轴向上与工具头B进行抵接。此外,在该变更例中,也可以将支承砧座14的轴承设置为1个。
除此之外,无论是上述方式,还是变更例,涉及冲击起子的工具头防振结构以外的构造都可以进行适当变更,例如,可以将主轴和砧座的嵌合凹部和嵌合突部之间的关系对调,马达可以使用无刷马达以外的例如整流子式马达,或者可以做成不用蓄电池组作为电源的AC工具。此外,本发明不限于用于冲击起子,也可以用于角向冲击起子、冲击扳手等冲击工具。

Claims (7)

1.一种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该冲击工具包括:
马达;
锤体,其在所述马达的作用下进行旋转;
砧座,其沿着旋转方向受到所述锤体的打击;
锤体壳体,其收纳所述锤体;以及
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其设置于所述锤体壳体内,用于支承所述砧座,
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别为球轴承、自调心滚柱轴承、滚针轴承和滑动轴承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的种类互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径和/或外径互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被保持于所述锤体壳体或所述砧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砧座具有用来供工具头插入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的插入孔,
所述插入孔的内表面中的相面对的平面间的间隔设定为下述这样的尺寸:当插入了对边间宽度的尺寸为6.35mm~6.34mm的六角量规时能够插入到里侧,并且当插入了对边间宽度的尺寸为6.37mm~6.36mm的六角量规时,能够插入到距离所述插入孔的开口而朝向里侧达到5.4mm以下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面对的平面间的间隔设定为:对边宽度的尺寸为6.39mm~6.38mm的六角量规无法插入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砧座具有将工具头保持在用来供工具头插入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的插入孔内的滚珠,
在所述插入孔内配置有:从径向或轴向而与被插入的所述工具头抵接的抵接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构件为弹性体。
CN201910042799.3A 2018-02-23 2019-01-17 冲击工具 Active CN1101814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1173A JP6987667B2 (ja) 2018-02-23 2018-02-23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2018-031173 2018-02-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1464A CN110181464A (zh) 2019-08-30
CN110181464B true CN110181464B (zh) 2023-03-21

Family

ID=67550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42799.3A Active CN110181464B (zh) 2018-02-23 2019-01-17 冲击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74372B2 (zh)
JP (1) JP6987667B2 (zh)
CN (1) CN110181464B (zh)
DE (1) DE1020191045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7007191T5 (de) * 2017-03-07 2019-11-28 Makita Corporation Werkzeughaltevorrichtung und Kraftwerkzeug; und Schlagwerkzeug
JP7398894B2 (ja) 2019-07-23 2023-12-15 株式会社マキタ 工具保持装置、及び電動作業機
US11509193B2 (en) 2019-12-19 2022-11-22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with compact motor assembly
US11705778B2 (en) 2019-12-19 2023-07-18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with compact motor assembly
JP7338705B2 (ja) * 2019-12-26 2023-09-05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回転工具
JP2023023691A (ja) * 2021-08-06 2023-02-16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2023155813A (ja) * 2022-04-11 2023-10-23 パナソニック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US20240075595A1 (en) * 2022-09-06 2024-03-07 Ingersoll-Rand Industrial U.S., Inc. Impact tool with front lubrication assembly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19760A (ja) * 2006-11-08 2008-05-29 Makita Corp 電動工具
JP2011083868A (ja) * 2009-10-16 2011-04-28 Makita Corp 打撃工具
CN104339324A (zh) * 2013-08-08 2015-02-11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工具
JP2017148937A (ja) * 2017-06-08 2017-08-31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インパクト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08569A (en) * 1963-01-16 1965-09-28 Adee Clarice Berry Impact clutch with sliding key in anvil
SE332397B (zh) * 1969-06-19 1971-02-01 Atlas Copco Ab
JPS6015655Y2 (ja) 1980-04-30 1985-05-16 瓜生製作株式会社 工具に於けるビットの装脱着装置
JPS58160774A (ja) 1982-03-18 1983-09-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給湯装置
JP3146887B2 (ja) 1994-10-28 2001-03-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直流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駆動装置
JPH09117870A (ja) * 1995-10-26 1997-05-06 Hitachi Koki Co Ltd インパクトドライバ
JP2001054874A (ja) 1999-06-09 2001-02-27 Makita Corp 打撃工具
US6508315B1 (en) * 2001-06-07 2003-01-21 Steven James Lindsay Small impact power tool
CA2589916A1 (en) * 2004-12-07 2006-06-15 Byung-Duk Lim A ground drilling hammer and the driving method
JP5270197B2 (ja) * 2008-03-10 2013-08-21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JP2009226568A (ja) * 2008-03-25 2009-10-08 Makita Corp 打撃工具
TW200950938A (en) 2008-06-11 2009-12-16 Hou-Fei Hu Chuck for bit
JP2010046787A (ja) 2008-07-19 2010-03-04 Saburo Hayashi ビット接続具の接続構造
US20140262396A1 (en) 2013-03-12 2014-09-18 Ingersoll-Rand Company Angle Impact Tool
US9022888B2 (en) 2013-03-12 2015-05-05 Ingersoll-Rand Company Angle impact tool
JP6018010B2 (ja) 2013-04-04 2016-11-02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アングル工具
DE102014109412B3 (de) * 2014-07-04 2015-09-10 C. & E. Fein Gmbh Reiblager zwischen Läufer und Amboss in einem Schlagschrauber
JP6537260B2 (ja) 2014-12-05 2019-07-03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US9764452B2 (en) 2015-06-27 2017-09-19 Kevin Scott Koch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stener element retention and installation
JP2016215373A (ja) 2016-09-29 2016-12-22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アングル工具
DE112017007191T5 (de) 2017-03-07 2019-11-28 Makita Corporation Werkzeughaltevorrichtung und Kraftwerkzeug; und Schlagwerkzeu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19760A (ja) * 2006-11-08 2008-05-29 Makita Corp 電動工具
JP2011083868A (ja) * 2009-10-16 2011-04-28 Makita Corp 打撃工具
CN104339324A (zh) * 2013-08-08 2015-02-11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工具
JP2017148937A (ja) * 2017-06-08 2017-08-31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インパクト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41984A (ja) 2019-08-29
US10974372B2 (en) 2021-04-13
CN110181464A (zh) 2019-08-30
US20190262978A1 (en) 2019-08-29
DE102019104587A1 (de) 2019-08-29
JP6987667B2 (ja) 2022-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81464B (zh) 冲击工具
JP7341289B2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6995591B2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6050110B2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US10016881B2 (en) Rotary tool
JP4692288B2 (ja) 電動工具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6095529B2 (ja) 電動工具
CN111421510B (zh) 电动工具
JP6539513B2 (ja) 電動ドライバ
CN111590506B (zh) 电动工具
CN214081187U (zh) 冲击工具
JP6924692B2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6397317B2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7275235B2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6668449B2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2020196052A (ja) 電動工具
JP2020188631A (ja) 電動作業機
JP6249575B2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2020055074A (ja) 電動工具
JP2019000982A (ja) 動力工具
US20240157521A1 (en) Impact too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mpact wrench
JP6462825B2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7229780B2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2021016936A (ja) 電動工具及び回転工具
JP2020110910A (ja) 電動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