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7722B - 施放器 - Google Patents

施放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87722B
CN110087722B CN201780078480.5A CN201780078480A CN110087722B CN 110087722 B CN110087722 B CN 110087722B CN 201780078480 A CN201780078480 A CN 201780078480A CN 110087722 B CN110087722 B CN 1100877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sheet
cap
applicator
sk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84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87722A (zh
Inventor
田岛拓也
山本直树
德本诚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Co Inc filed Critical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087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77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877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77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00051Accessories for dressings
    • A61F13/00085Accessories for dressings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application on the skin, e.g. single hand handling facilit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5/00Devices for applying media, e.g. remedies, on the human body
    • A61M35/003Portable hand-held applicators having means for dispensing or spreading integral med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69Devices for implanting pellets, e.g. markers or solid medica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23Drug applicators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61Methods for using microneed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施放器用于将片材构件应用于皮肤。本发明的施放器具备:本体,所述本体具备与皮肤相向的底板、及设置于该底板的弯曲部;帽盖,所述帽盖可沿与底板大致正交的滑动方向移动;以及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在本体与帽盖之间沿滑动方向延伸。弹性构件对帽盖施加向从底板离开的方向作用的弹性力,帽盖可抵抗弹性力而向底板移动。弯曲部通过将在帽盖朝向底板移动了的按下状态下行进的片材构件弯曲,而将该片材构件应用于皮肤。

Description

施放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涉及用于辅助活性成分的投送的施放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用于经由皮肤投送活性成分的片材构件。作为片材构件的例子,有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黏附剂和下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微针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2/002177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3/187392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使用者使用手或任意的辅助工具将片材构件贴于或碰触于皮肤,由此,将片材构件应用于皮肤。但是,由于将片材构件应用于皮肤时的力道因人而异,因此相应地,片材构件的应用程度亦因每个使用者而异,故进而有在活性成分的投送中产生偏差的可能性。因此,期望降低片材构件对皮肤的应用中的偏差。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施放器为用于将片材构件应用于皮肤的施放器,具备:本体,所述本体具备与皮肤相向的底板、及设置于该底板的弯曲部;帽盖,所述帽盖能够沿着与底板大致正交的滑动方向移动;以及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在本体与帽盖之间沿滑动方向延伸,弹性构件对帽盖给予向从底板离开的方向作用的弹性力,帽盖能够抵抗弹性力而向底板移动;弯曲部通过将在帽盖朝向底板移动的按下状态下行进的片材构件弯曲,而将该片材构件应用于皮肤。
在此种方式中,在帽盖向底板移动的状态(按下状态)下向弯曲部行进的片材构件被该弯曲部弯曲后被应用于皮肤。借助于该构造,无论何人使用该施放器,在将片材构件应用于皮肤时均会对该片材构件施加一定以上的按压力。除此之外,由于帽盖及弹性构件沿与底板大致正交的方向(滑动方向)位于弯曲部之上,故无论何人按压帽盖,按压力均会沿其滑动方向(与皮肤大致正交的方向)作用。由于借助于这些构造,按压力的方向及大小容易保持于所期待的范围内,故能够减低片材构件对皮肤应用时的偏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能够减低片材构件对皮肤应用时产生的偏差。
附图说明
图1是与根据实施方式的施放器一起使用的微针片的俯视图。
图2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施放器的自底面侧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施放器的六面图。
图4是图3(正视图)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根据实施方式的本体的背面侧的图。
图6是表示根据实施方式的本体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根据实施方式的本体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根据实施方式的本体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根据实施方式的施放器的使用方法的图。
图10是表示根据实施方式的施放器的使用方法的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穿刺的方式的图。
图12是根据变形例的施放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或同等的部件附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施放器是将用于将任意的活性成分(例如药剂)投送至活体内的片材构件应用于皮肤时使用的辅助器具。对于与施放器一起使用的应用于皮肤的片材构件没有限制,例如可列举贴附剂或微针片等。使用者通过使用施放器,与用手直接应用片材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够以更适当的力将片材构件应用于皮肤。“将片材构件应用于皮肤”这样的表述至少表示片材构件接触于皮肤。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片材构件的一个例子,表示为微针片。以下,参照图1,对与根据实施方式的施放器一起使用的微针片90进行说明。图1是微针片的俯视图。如该图所示,微针片90为带状,具有形成于片材的主面91的多根微针92。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沿着长边的方向称为微针片90的长度方向,将沿着短边的方向(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微针片90的宽度方向。另外,将与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二者正交的方向称为微针片90的厚度方向。各微针92的厚度(沿厚度方向的长度)与片材的厚度相同。在提供使用微针片90的时点,各微针92不从片材的主面91竖起,而是大致沿主面91延伸。即,各微针92处于沿主面91躺倒的状态。微针92以在片材的长边方向及宽度方向(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各方向上整列的方式排列。所有微针92的前端朝向片材的一端(在图1中为左方)。或者,换而言之,各微针92与片材所成的角度为0°或大致0°。微针92的前端的方向与在微针片90使用时的该微针片90的行进方向一致。另外,亦可一部分微针92的方向与其它的微针92的方向不同。
微针片90及微针92的材质不受限制。例如,亦可由不锈钢、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水溶性高分子、其它金属、其它树脂、生物分解性素材、陶瓷或生物吸收性材料中的任一种制作微针片90及微针92。或者,亦可将这些材质组合起来制作微针片90及微针92。
微针92可通过蚀刻形成。若片材为金属,则可以用药液部分地溶解该片材,由此形成微针92,若片材为非金属,则可以用激光将该片材部分地切开,由此形成微针92。在这些情况下,在微针92的周围产生空隙。当然,亦可通过激光加工及蚀刻以外的方法形成微针92。无论何种情形,由于无需将微针92预先从片材的主面91竖起,故能够容易且低价地制造微针片90。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微针92为三角形形状,但微针的形状不受任何限制。虽然在图1的例子中,微针92的大小及方向与微针片90中的微针92的分布都是均匀的,但并非必须均为均匀的。在微针92为三角形形状的情况下,其前端部的角度可为10°以上,亦可为20°以上,可为150°以下,亦可为120°以下。在沿长边方向观察微针片90的情况下,亦可以1个以上的包含有微针92的区域与不包含微针92的区域交替存在的方式在片材上形成多个微针92。
微针片90的尺寸亦不受限制。具体而言,厚度的下限可为5μm亦可为20μm,厚度的上限可为1000μm亦可为300μm。长度的下限可为0.1cm亦可为1cm,长度的上限可为50cm亦可为20cm。宽度的下限可为0.1cm亦可为1cm,宽度的上限可为60cm亦可为30cm。对于微针片90的长度及宽度的下限,考虑到活性成分的投送量来决定,对于长度及宽度的上限,考虑到生命体的大小来决定。
关于微针92的参数亦可不受限制。具体而言,针的高度的下限可为10μm亦可为100μm,其高度的上限可为10000μm,亦可为1000μm,还可为500μm。针的密度的下限可为0.05根/cm2亦可为1根/cm2,其密度的上限可为10000根/cm2亦可为5000根/cm2。密度的下限是由可投送1mg活性成分的针的根数及面积换算而得的值,密度的上限为考虑到针的形状的限度值。
作为应用于皮肤的活性成分的准备方法,考虑以下几种方法:预先使活性成分内含于微针片90自身(更具体而言是微针92自身)的方法;预先将活性成分涂敷于微针片90自身的方法;在用微针92穿刺皮肤之前将活性成分涂布于该皮肤上的方法;在用微针92穿刺皮肤之后将活性成分涂布于该皮肤上的方法。若预先将活性成分涂敷于微针片90,则优选将规定粘度的涂液尽可能以均匀的厚度涂布于片材全体,而由于微针92沿着主面91,因此容易进行此种涂布。涂敷可使用网版印刷的原理来实施,亦可用其它方法实施。在使用利用生物分解性的片材或水溶性高分子制作的片材的情况下,亦可使该片材自身内含活性成分。
微针片90亦可以以被衬片保护起来的形态提供。作为衬片的材质的例,可列举丙烯酸、PET等塑料,但对其材质并未作任何限定,例如亦可使用金属或其它种类的树脂等制作衬片。微针片90通过胶带或粘接剂等固定或暂时粘接于该衬片的一面。
微针片90在被施放器弯曲之前处于微针92大致沿片材的主面91延伸的状态。因此,只要不使用施放器,无需担心微针92碰触到或勾住其它物体(例如使用者的皮肤或衣服等)。从而,可以确保操作微针92时的安全性。例如,使用者能够安全地进行微针片90的保管或搬送、以及将要使用前的准备等。
其次,一边参照图2~图8,一边说明施放器1的构造。图2是施放器1的从底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图3是施放器1的六面图。图4是图3(正视图)的A-A线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体的背面侧的图,其表示省略了帽盖的背面侧的状态。图6及图7是表示本体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体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另外,在图8中,省略了后面将要描述的弯曲部12。
施放器1具备安装有微针片90的本体10和以覆盖该本体10的方式设置的帽盖20。在本实施方式中,本体10及帽盖20均呈纵长的薄长方体状,其结果为,施放器1亦整体呈纵长的薄长方体状。本体10具备与皮肤相向的平面状的底板11和设置于底板11的弯曲部12。微针片90安装于本体10,通过使用者对施放器1进行的操作而在底板11之上行进,且以弯曲部12弯曲之后被应用于皮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帽盖20侧定义为施放器1的上侧,将本体10侧定义为施放器1的下侧。另外,将微针片90向施放器1内进入的一侧定义为施放器1的前侧,将其相反侧定义为施放器1的后侧。另外,将与施放器的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两者正交的方向定义为施放器1的宽度方向。施放器1的前后方向与微针片90的长边方向大致一致,施放器1的宽度方向与微针片90的宽度方向大致一致。
首先,对帽盖20进行说明。帽盖20可沿与本体10的底板11正交或大致正交的方向(在本说明书中将其称为“滑动方向”)移动。具体而言,帽盖20可沿该滑动方向在朝向底板11的方向或自底板11离开的方向上平行移动。由于底板11为平面,故与该底板11正交或大致正交的滑动方向可以说是与施放器1的上下方向相同或大致相同。
帽盖20相对于本体10的这种动作由在本体10与帽盖20之间沿滑动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压缩弹簧30来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施放器1具备两个压缩弹簧30,但对于压缩弹簧30的个数没有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压缩弹簧30的一端安装于本体10的上表面,另一端安装于帽盖20的顶板。压缩弹簧30是通过对帽盖20施加向从底板11离开的方向作用的弹性力来控制帽盖20相对于本体10的动作的弹性构件的一个例在。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弹簧30为线形的螺旋弹簧,但对于压缩弹簧的种类没有限定,例如亦可为非线形的螺旋弹簧。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弹簧30被设置成连结本体10的上表面与帽盖20的顶板,但只要能够对帽盖20施加向从底板11离开的方向作用的弹性力,则压缩弹簧30(弹性构件)的具体的安装位置不受限制。例如,压缩弹簧30的一端亦可安装于本体10内部的任意部位。
借助压缩弹簧30的弹性力,只要帽盖20不被一定以上的力向底板11按压,帽盖20就会处于从底板11远离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对帽盖20施加外力而帽盖20向底板11移动了的状态称为“按下状态”,将帽盖20没有向底板11移动的状态称为“非按下状态”。按下状态可以说是帽盖20靠近本体10的状态,非按下状态可以说是帽盖20从本体10离开的状态。非按下状态亦可以说是施放器1及帽盖20的自然状态。压缩弹簧30的构造或弹性力亦可设计成在将微针片90(片材构件)应用于皮肤时对该微针片90(片材构件)施加一定以上的按压力。
帽盖20的可动范围由形成于帽盖20的内壁的槽21和设置于本体10的侧面的上部的凸部13来控制。槽21沿上下方向(滑动方向)延伸,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凸部13嵌入于该槽21中。凸部13在非按下状态下与槽21的下端接触,在按下状态下与槽21的上端接触。
其次,对本体10进行说明。由于底板11为平板状,故底板的下表面、即施放器1的底面可视为平面。因此,滑动方向亦可说是与底面正交或大致正交的方向。在底板11的下表面亦可形成线状的突起或离散的突起。由于通过使底板11的一部分向皮肤隆起,微针片90(片材构件)被该突起向皮肤按压,故能够更可靠地将微针片90(片材构件)应用于皮肤。但,该突起并非必需的构件。
在底板11的前侧,设置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狭缝14。该狭缝14为用来使微针片90通至施放器1内的孔。
在底板11的后侧设置有弯曲部12。弯曲部12是通过使在按下状态下行进的微针片90弯曲,而使该微针片90应用于皮肤的机械构件。弯曲部12沿宽度方向具有规定的长度,例如,具有与微针片90的宽度大致相同的长度。只要能够弯曲微针片90而使微针92从主面91竖起,则对于弯曲部12的具体形状或构造没有限定。例如,弯曲部12亦可由细长的圆柱构件构成,在该情况下,弯曲部12可以设置成能够旋转以便更顺畅地进行微针片90的行进,亦可以设为不旋转。在以不锈钢(SUS板)或树脂等平板形成底板11的情况下,亦可将该平板的端部加工为曲面而作为弯曲部12起作用。“设置于底板的弯曲部”意指在底板本身或底板的附近设置弯曲部。因此,设置于底板附近的圆柱构件、底板的端部均为设置于底板的弯曲部中的一种。
在底板11的上表面,形成将狭缝14与弯曲部12之间连接起来的通路(未图示)。从狭缝14进入施放器1内的微针片90通过该通路到达弯曲部12。
本体10还具备止挡器40、凸轮轴50及阻力部60。止挡器40是用于阻碍微针片90向弯曲部12行进的机械构件。凸轮轴50是用于控制该止挡器40的机械构件。阻力部60是对于向弯曲部12行进的微针片90施加阻力的机构。止挡器40及阻力部60均设置于底板11之上,止挡器40位于比阻力部60靠前的位置。
止挡器40作为整体由呈C字状(象门那样的形状)的板材形成。止挡器40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为沿滑动方向向底板11延伸的脚部41。如图4及图8所示,止挡器40的上端形成为向本体10的内侧(后侧)弯曲成L字状。
止挡器40经由沿滑动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压缩弹簧31被安装于本体10内。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施放器1具备1个压缩弹簧31,但压缩弹簧31的个数没有限定。各压缩弹簧31的一端安装于止挡器40的上表面,另一端安装于本体10的顶板。压缩弹簧31对止挡器40施加在朝向底板11的方向上作用的弹性力。压缩弹簧31是用于控制止挡器40的弹性构件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弹簧31为线形的螺旋弹簧,但对于压缩弹簧的种类没有限定,但例如亦可为非线形的螺旋弹簧。
借助于压缩弹簧31的弹性力,在非按下状态下,止挡器40靠近底板11,此时,脚部41的前端被按压于底板11的上表面。因此,在非按下状态下,微针片90在通路内被底板11与止挡器40紧紧地夹着,阻碍微针片90向弯曲部12的行进。此处,“阻碍行进”意指只要不强行牵引微针片90(片材构件),就不能使微针片90(片材构件)向弯曲部12行进的状态。压缩弹簧31的构造或弹性力亦可设计成将在非按下状态下不会意外地使微针片90(片材构件)行进的程度的按压力施加于该微针片90(片材构件)。
凸轮轴50被设置成沿着本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凸轮轴50具备:设置于旋转轴51的外周面的第1凸轮52、以及与从第1凸轮52偏离约180°地设置于旋转轴51的外周面的第2凸轮53。第1凸轮52嵌入到形成于帽盖20内壁上的沿上下方向(滑动方向)延伸的槽22中(参照图8)。第2凸轮53与止挡器40的L字状的上端卡合,更具体而言,与该上端的下表面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凸轮52及第2凸轮53均为向凸轮轴50的径向突出的爪,但只要能够发挥作为凸轮的功能,则第1凸轮52及第2凸轮53的具体形状不受限定。
在帽盖20被向底板11按压时,凸轮轴50动作。在非按下状态下,第2凸轮53与按压于底板11的止挡器40的上端接触。若通过使用者按下帽盖20而使帽盖20抵抗压缩弹簧30的弹性力向底板11移动(即,若施放器1成为按下状态时),则槽22的上端碰触到第1凸轮52而按下第1凸轮52。对应于此,凸轮轴50旋转,位于第1凸轮52的相反侧的第2凸轮53沿周向向上移动。由于第2凸轮53与止挡器40的上端卡合,故通过该第2凸轮53的动作使止挡器40抵抗压缩弹簧31的弹性力而上抬。即,止挡器40向从底板11离开的方向移动。另一方面,若通过使用者停止按下帽盖20而使帽盖20借助于压缩弹簧30的弹性力而朝从底板离开的方向移动(即,若施放器1返回非按下状态),则槽22对第1凸轮52的按下被解除。对应于此,凸轮轴50逆向旋转,第2凸轮53沿周向向下移动。其结果,止挡器40借助于压缩弹簧31的弹性力向底板11移动。
阻力部60具备:辊61,所述辊61沿宽度方向延伸且与底板11相向;至少1个压缩弹簧62,所述压缩弹簧62在辊61的上方沿滑动方向延伸地配置;以及传递部63,所述传递部63将压缩弹簧62的弹性力传递给辊61,且沿宽度方向延伸。压缩弹簧62的一端安装于传递部63的上表面,另一端安装于本体10中的突起部(未图示)。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施放器1具备2个压缩弹簧62,但压缩弹簧62的个数不受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弹簧62为线形的螺旋弹簧,但压缩弹簧的种类不受限定,例如亦可为非线形的螺旋弹簧。压缩弹簧62的弹性力经由传递部63向辊61传递,其结果为,辊61向底板11按压。即,压缩弹簧62提供将辊61向底板11按压的弹性力。
辊61是按压构件的一个例在。为了将滚动摩擦、滑动摩擦等阻力施加于微针片90,且将该微针片90顺利地送出,辊61亦可设置为能够旋转。但是,辊61的旋转并非必须。由于辊61被压缩弹簧62的弹性力向底板11按压,故穿过通路的微针片90被底板11与辊61夹着。如此,通过利用弹性力夹着微针片90(片材构件),能够将施加于微针片90(片材构件)的阻力保持恒定。
若压缩弹簧62的弹性力过强,则难以使微针片90插入于底板11与辊61之间,或难以使微针片90向弯曲部12行进。另一方面,若其弹性力过弱,则会导致微针片90松弛,存在无法恰当地将微针片90应用于皮肤的可能性(例如,微针92无法充分地竖起)。压缩弹簧62的构造或弹性力亦可设计成不松弛地张开微针片90,且可令使用者简单地使施放器1动作。
对于用于制作施放器1的材料没有限定。例如,作为本体10及帽盖20的材质,可列举出丙烯酸等塑料,但亦可使用金属或其它种类的树脂等。弯曲部12的材料可为金属,亦可为丙烯酸等塑料,又可为其它种类的树脂。
施放器1的尺寸可以以任意基准决定。例如,施放器1的宽度亦可根据微针片90的宽度决定。另外,施放器1的高度及全长(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亦可考虑到其操作性来决定。
其次,一边参照图9~图11,一边对施放器1及微针片9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图9及图10是表示施放器1的使用方法的图。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穿刺的方式的图。在图10中,为了容易理解地表示微针片90是如何安装于施放器1的,以实线表示微针片90,以双点划线表示施放器1。
首先,使用者准备施放器1及微针片90,如图9所示,将微针片90安装于施放器1。具体而言,使用者将微针片90的一端从狭缝14放入,将微针片90穿过直到其另一端从通路穿出。并且,使用者在弯曲部12的附近将微针片90弯曲。微针92的前端的方向与从狭缝14朝向弯曲部12的方向一致。
接着,使用者将施放器1放置于皮肤S之上(更具体而言,放置于活性部分的应用部位)。在仅仅将施放器1放置于皮肤S之上的状态下,施放器1处于非按下状态(自然状态)。在该非按下状态,由于止挡器40被压缩弹簧31按压于底板11,故微针片90向弯曲部12的行进被阻碍。另外,微针片90在通路内被底板11与辊61夹着。
另外,亦可以通过其后的施放器1的操作使微针片90在皮肤S上不会偏移地在微针片90的一端(在从最开始与皮肤S相接触的端部)设置粘着剂。或者,使用者用手指或粘着胶带等将微针片90的一端固定于皮肤S。
如图10所示,使用者一边将帽盖20向本体10按压,一边将施放器1向后(朝向弯曲部12存在的一侧)移动。在图10中,箭头A1表示帽盖20被按压的方向,即,帽盖20抵抗压缩弹簧30的弹性力而移动的方向。箭头A2表示施放器1移动的方向。帽盖20被按压的方向为滑动方向,但该方向亦可为与皮肤大致正交的方向。因此,使用者从皮肤的大致正上方按压帽盖20。
若帽盖20被按压,则由于槽22将第1凸轮52向底板11按压,故第1凸轮52沿周向下降。对应于此,凸轮轴50旋转,第2凸轮53沿周向上升。其结果为,与第2凸轮53卡合的止挡器40亦向上,止挡器40与底板11之间空出间隙。在按下状态下,由于如此抬升止挡器40,故在使用者一边按下帽盖20一边使施放器1向后移动的期间,微针片90不被止挡器40阻碍地在通路内行进。微针片90从狭缝14进入施放器1内,通过阻力部60(更具体而言为辊61)而到达弯曲部12。直到到达弯曲部12为止,微针92处于沿主面91延伸的状态(即,不从主面91竖起的状态)。
在按下帽盖20而抬升止挡器40时,压缩弹簧62亦持续将辊61按压于底板11。因此,在按下状态下施放器1向后移动的期间,阻力部60通过由底板11及辊61夹着向弯曲部12行进的微针片90而对该微针片90施加阻力。其结果为,对该微针片90施加张力,由此,微针片90不松弛地被引导至弯曲部12并应用于皮肤。
在按下状态下行进的微针片90在弯曲部12弯曲大约180度(反转)。于是,如图11所示,位于弯曲部分的微针92从主面91竖起,竖起的微针92刺入皮肤S。在施放器1与皮肤S之间,一起竖起的微针92为沿微针片90的宽度方向的一行的量。弯曲部12使微针92与主面91所成的角度变大,该变大的角度(竖起的微针92与主面91所成的角度)当然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如图11所示,从主面91竖起的微针92刺入皮肤时的穿刺角度θ(微针92与皮肤S所成的角度)亦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穿刺角度的下限亦可为20度、34度、或40度,该角度的上限亦可为160度、140度、或100度。只要能够将微针92刺入皮肤,则微针片90在弯曲部12弯曲的角度并不限定于180度。该角度亦可在例如135~180度的范围内,更具体而言,亦可为135度、150度、165度或175度。
使用者通过仅将施放器1移动所希望的距离,而使在该距离范围内的多根微针92刺入皮肤。因此,使用者能够调整微针片90的应用面积而投送所期待量的活性成分。使用者可立即剥下微针片90,亦可持续规定的时间继续将该微针片90应用于皮肤S。
如上所述,施放器1亦可用于贴附剂的应用。使用者在使粘着剂层朝上的状态下,与微针片90的情况同样地将贴附剂安装于施放器1。并且,使用者一边将帽盖20向底板11按压,一边将施放器1向后移动。通过此种操作,在弯曲部12,贴附剂以粘着剂层(贴附剂的作用面)朝向弧的外侧的方式弯曲,将该贴附剂贴附于皮肤。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施放器是用于将片材构件应用于皮肤的施放器,并且具备:本体,所述本体具备与皮肤相向的底板、及设置于该底板的弯曲部;帽盖,所述帽盖能够沿与底板大致正交的滑动方向移动;以及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在本体与帽盖之间沿滑动方向延伸,弹性构件对帽盖施加向从底板离开的方向作用的弹性力,帽盖能够抵抗弹性力而向底板移动;弯曲部将在帽盖朝向底板移动了的按下状态下行进的片材构件弯曲,由此,将该片材构件应用于皮肤。
在此种方式中,在帽盖向底板移动了的状态(按下状态)下向弯曲部行进的片材构件在该弯曲部弯曲后被应用于皮肤。借助于该构造,无论何人使用该施放器,在将片材构件应用于皮肤时,均会对该片材构件施加一定以上的按压力。除此之外,由于帽盖及弹性构件沿与底板大致正交的方向(滑动方向)位于弯曲部上,故无论何人按压帽盖,按压力均会沿其滑动方向(与皮肤大致正交的方向)作用。由于借助于这些构造,按压力的方向及大小容易保持在所期待的范围内,故能够减低在片材构件对皮肤的应用中产生的偏差。例如,在片材构件为贴附剂的情况下,无论何人使用该施放器,皆能够使贴附剂不产生皱褶地将粘着剂层可靠地应用于皮肤。在片材构件为微针片的情况下,无论何人使用该施放器,皆能够使微针从片材的主面竖起且使该微针可靠地刺入皮肤。
在其它方式的施放器中,本体亦可还具备:止挡器,所述止挡器能够沿滑动方向移动,且能够阻碍片材构件的行进;以及凸轮轴,所述凸轮轴在帽盖借助弹性力向从底板离开的方向移动时,通过使止挡器向底板移动而阻碍片材构件的行进,在帽盖抵抗弹性力而向底板移动时,通过使止挡器向从底板离开的方向移动而使片材构件能够行进。若不使帽盖向底板移动(即,不使施放器作动),则通过采用片材构件不行进那样的构成,可防止片材构件的意外行进。
其它方式的施放器亦可以是本体还具备对于向弯曲部行进的片材构件施加阻力的阻力部。由于通过对行进的片材构件施加阻力而对该片材构件施加张力,故片材构件不松弛地行进,其结果为,能够以恒定的力将片材构件应用于皮肤。
在其它方式的施放器中,片材构件为具有沿片材的主面延伸的多个根微针的微针片,弯曲部亦可通过将微针片弯曲,而使微针自主面竖起,以便微针刺入皮肤。在该情况下,可降低在微针片对皮肤的应用中的偏差,无论何人使用该施放器,均能够使微针从片材的主面竖起且将该微针可靠地刺入皮肤。除此之外,在使用该施放器的情况下,由于不会对微针片施加冲击,且通过竖起微针按入皮肤而使各微针刺入皮肤,故能够不对被投送者带来恐怖感地投送活性成分。
以上,已基于其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于不脱离其主旨之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弹簧作为弹性构件,但弹性构件并不限定于弹簧。例如,作为施放器的构成要素而采用的弹性构件的一部分或全部亦可为弹簧以外的弹性体(例如橡胶)。
用于阻碍片材构件行进的止挡器、用于控制该止挡器的凸轮轴、及对片材构件施加阻力的阻力部均可省略。
施放器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图12是表示根据变形例的施放器100。该施放器100能够通过将扩张单元101安装于上述施放器1之后来实现。考虑到施放器1的操作性,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扩张单元101的剖面大致呈扇形,但扩张单元101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12的例子。另外,施放器的整体形状亦不限定于图12的例子。
如上所述,片材构件并不限定于微针片。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施放器能够用于包含贴附剂的其它种类的片材构件。
附图标记说明
1…施放器,10…本体,20…帽盖,11…底板,12…弯曲部,14…狭缝,30…压缩弹簧(弹性构件),40…止挡器,50…凸轮轴,52…第1凸轮,53…第2凸轮,60…阻力部,90…微针片(片材构件),91…主面,92…微针,100…施放器,101…扩张单元

Claims (2)

1.一种施放器,用于将片材构件应用于皮肤,其中,所述施放器具备:
本体,所述本体具备与上述皮肤相向的底板、及设置于该底板的弯曲部;
帽盖,所述帽盖能够沿与上述底板大致正交的滑动方向移动;以及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在上述本体与上述帽盖之间沿上述滑动方向延伸,
上述弹性构件对上述帽盖施加向从上述底板离开的方向作用的第一弹性力,上述帽盖能够抵抗上述第一弹性力而向上述底板移动,
上述弯曲部将在上述帽盖朝向上述底板移动的按下状态下行进的上述片材构件弯曲,由此,将该片材构件应用于上述皮肤,
上述本体还具备阻力部,所述阻力部对于朝上述弯曲部行进的上述片材构件施加阻力,
上述阻力部具有按压构件、压缩弹簧和传递部,上述按压构件与上述底板相向,上述压缩弹簧向该按压构件传递将该按压构件向上述底板按压的第二弹性力,上述传递部向该按压构件传递该第二弹性力,
上述按压构件被上述第二弹性力向上述底板按压,上述按压构件与上述底板通过夹着上述片材构件,将上述阻力施加于上述片材构件,
上述本体还具备:
止挡器,所述止挡器能够沿上述滑动方向移动,且能够阻碍上述片材构件的行进;以及
凸轮轴,所述凸轮轴在上述帽盖借助上述第一弹性力向从上述底板离开的方向移动时,通过使上述止挡器向上述底板移动而阻碍上述片材构件的行进,在上述帽盖抵抗上述第一弹性力而向上述底板移动了时,通过使上述止挡器向从上述底板离开的方向移动而使上述片材构件能够行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放器,其中,
上述片材构件是具有沿片材的主面延伸的多根微针的微针片;
上述弯曲部通过将上述微针片弯曲,而使上述微针从上述主面竖起,以便使上述微针刺入上述皮肤。
CN201780078480.5A 2016-12-20 2017-12-15 施放器 Active CN1100877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46295 2016-12-20
JP2016-246295 2016-12-20
PCT/JP2017/045156 WO2018116990A1 (ja) 2016-12-20 2017-12-15 アプリケ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7722A CN110087722A (zh) 2019-08-02
CN110087722B true CN110087722B (zh) 2021-12-24

Family

ID=62626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8480.5A Active CN110087722B (zh) 2016-12-20 2017-12-15 施放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141576B2 (zh)
EP (1) EP3560545B1 (zh)
JP (1) JP6748227B2 (zh)
KR (1) KR102297238B1 (zh)
CN (1) CN110087722B (zh)
TW (1) TWI704935B (zh)
WO (1) WO20181169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42505B2 (en) 2017-11-30 2023-05-09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Co., Inc. Applicator, cartridge and application kit
DE102019001251A1 (de) * 2019-02-21 2020-08-27 Lts Lohmann Therapie-Systeme Ag Applikator für Mikronadelpflaster
KR20220054881A (ko) * 2019-10-08 2022-05-03 히사미쓰 세이야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마이크로 니들ㆍ시트 및 어플리케이터
CN113425504B (zh) * 2021-06-25 2022-07-01 魏红霞 一种背部患者用自更换式弹性粘附式绑带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7643A (zh) * 2011-07-27 2014-03-26 久光制药株式会社 施放器
CN105324148A (zh) * 2013-06-19 2016-02-10 久光制药株式会社 敷贴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98871A (ja) * 1989-12-26 1991-08-30 Toshiro Tachibana 経皮投与用薬物シート及び薬物の経皮投与具
JPH07299147A (ja) 1994-04-28 1995-11-14 Nobuyoshi Sugimoto 貼り薬の貼り付け具
US6589202B1 (en) 2000-06-29 2003-07-08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dermally sampling or administering a substance to a patient
WO2002002177A1 (fr) 2000-06-30 2002-01-10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Co., Inc. Dispositif auxiliaire permettant de fixer un agent de collage
AU2003251831B2 (en) 2002-07-19 2009-06-1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icroneedle devices and microneedle delivery apparatus
CN100415138C (zh) 2003-04-17 2008-09-03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脱毛带的脱毛装置
JP2005118428A (ja) 2003-10-20 2005-05-12 Yutaka Fujita 貼付式治療具の貼付器具
CN100571643C (zh) 2003-10-31 2009-12-23 阿尔扎公司 用于微凸起阵列的自驱动施加器
US20070106207A1 (en) 2005-11-04 2007-05-10 Withey Edward L High-speed vaccination device
JP2013027492A (ja) 2011-07-27 2013-02-07 Medorekkusu:Kk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穿刺用のアプリケータ
WO2013038890A1 (ja) 2011-09-16 2013-03-21 久光製薬株式会社 アプリケータ
US20150057604A1 (en) 2012-04-05 2015-02-26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Co., Inc. Puncture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6182137B2 (ja) 2012-06-12 2017-08-16 久光製薬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シート
US9782574B2 (en) 2012-10-10 2017-10-1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orce-controlled applicator for applying a microneedle device to skin
EP2906285B1 (en) 2012-10-10 2019-06-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pplicator for applying a microneedle device to skin
JP6125880B2 (ja) 2013-04-03 2017-05-10 ゼネラル株式会社 転写具
EP3040100A4 (en) 2013-06-17 2017-06-14 Juvic Inc. Painless and patchless shooting microstructure
EP3042690B1 (en) 2013-09-06 2021-04-14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Co., Inc. Micro-needle sheet
TWI679997B (zh) * 2014-12-05 2019-12-21 日商久光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微針裝置系統
JPWO2016129184A1 (ja) * 2015-02-13 2017-04-27 株式会社 メドレックス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の穿刺装置及び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パッチの貼付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7643A (zh) * 2011-07-27 2014-03-26 久光制药株式会社 施放器
CN105324148A (zh) * 2013-06-19 2016-02-10 久光制药株式会社 敷贴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48227B2 (ja) 2020-08-26
US11141576B2 (en) 2021-10-12
KR20190089951A (ko) 2019-07-31
WO2018116990A1 (ja) 2018-06-28
US20190388668A1 (en) 2019-12-26
KR102297238B1 (ko) 2021-09-01
EP3560545A1 (en) 2019-10-30
EP3560545A4 (en) 2020-09-16
TWI704935B (zh) 2020-09-21
TW201829013A (zh) 2018-08-16
CN110087722A (zh) 2019-08-02
JPWO2018116990A1 (ja) 2019-10-24
EP3560545B1 (en) 2021-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87722B (zh) 施放器
KR101782752B1 (ko) 어플리케이터
KR102101522B1 (ko) 마이크로 니들·시트
JP6872595B2 (ja) アプリケータ
JP6799079B2 (ja) アプリケータ
TW201325643A (zh) 微型針貼布施作器
CN111405924B (zh) 施放器、盒体及施放套件
KR20220054881A (ko) 마이크로 니들ㆍ시트 및 어플리케이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