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73250A - 光学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73250A
CN110073250A CN201780076597.XA CN201780076597A CN110073250A CN 110073250 A CN110073250 A CN 110073250A CN 201780076597 A CN201780076597 A CN 201780076597A CN 110073250 A CN110073250 A CN 110073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ance
area
optic panel
based material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659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宏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Alp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Alp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Alpin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73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32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12Chemical modification
    • C08J7/16Chemical modification with polymerisable compounds
    • C08J7/18Chemical modification with polymerisable compounds using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s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光学面板(100),作为不以存在微粒子为必须条件以获得防反射功能的光学面板(100),其具备具有透光性的基材(10)和位于基材(10)上的外观层(20);外观层(20)具有来自光学面板(100)的外观层(20)侧的入射光的反射率相对较低的第一区域(R1),以及反射率相对较高的第二区域(R2);外观层(20)包含第一树脂系材料以及第二树脂系材料;第一区域(R1)的面(R1A)具备凸出点组(21),所述凸出点组(21)由第一树脂系材料构成,朝外观层的厚度方向凸出而使外部光散射。

Description

光学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上述光学面板的设备。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防反射膜,其是层叠在透明基材上的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射膜由透明树脂以及分散在该透明树脂中的微粒子构成,所述微粒子与最接近的粒子的中心间的平均距离在50~800nm的范围,所述防反射膜中的所述微粒子的排列结构为非晶态结构,而且,在所述防反射膜的表面形成有凸部的平均高度在40~500nm的范围内的凹凸形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397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防反射膜,分散在膜中的微粒子在防反射膜一面形成凹凸,借助该凹凸而使外部光散射,从而进行防反射。而且,为了形成该凹凸,进行了选择性地除去分散微粒子的基质材料的加工。也就是说,对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防反射膜,其必不可少的是存在基质材料和除去加工性与该材料充分不同的微粒子。因此,在不期望防反射膜中存在微粒子的情况下,不能使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防反射膜。另外,就算在期望防反射膜中存在微粒子的情况下,还要以存在除去加工性与该基质材料充分不同的微粒子为必须条件,因此,微粒子的选择自由度显著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以存在微粒子为必须条件以获得防反射功能的光学面板。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这种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具有上述光学面板的设备。
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供的本发明是一种光学面板,在一个方案中,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面板具备具有透光性的基材和位于所述基材上的外观层,其中:所述外观层具有来自所述光学面板的所述外观层侧的入射光的反射率相对较低的第一区域,以及所述反射率相对较高的第二区域;所述外观层包含第一树脂系材料以及第二树脂系材料;所述第一区域的面上具备凸出点组,该凸出点组由所述第一树脂系材料构成,朝所述外观层的厚度方向凸出而使外部光散射。
上述本发明的光学面板实现了借助由树脂系材料构成的凸出点组使外部光散射的防反射功能。因此,外观层含有微粒子与防反射功能的体现无关。由此,能够提高外观层的组成的设计自由度。
在上述光学面板中,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外观层的厚度方向上的组成可以不同。在该情况下,与和所述基材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的所述第一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相对于所述第二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的比,可以比与所述基材相对的一侧的所述第一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相对于所述第二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的比更高。
在上述光学面板中,所述凸出点组可以比所述第二区域的面更凸出。
在上述光学面板中,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总体组成相同,在所述外观层的厚度方向的组成分布可以不同。在该情况下,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用于形成外观层的材料是共通的,能够通过实施不同的工艺分别制作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作为另一个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具有透光性的基材和位于所述基材上的外观层的光学面板。在这种光学面板中,所述外观层包含第一树脂系材料以及第二树脂系材料;所述外观层的面在至少一部分区域中具备凸出点组,该凸出点组由所述第一树脂系材料构成,朝所述外观层的厚度方向凸出而使外部光散射。
这种光学面板与具有上述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的光学面板同样地能够提高外观层的组成的设计自由度。
在上述光学面板中,具有所述凸出点组的区域在所述外观层的厚度方向上的组成可以不同。在该情况下,与和所述基材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的所述第一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相对于所述第二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的比,可以比与所述基材相对的一侧的所述第一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相对于所述第二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的比更高。
在上述光学面板中,所述外观层还可以包含填料成分,所述外观层也可以不包含填料成分。
在上述光学面板中,所述第一树脂系材料可以包含电离放射线聚合性的第一物质的聚合体,所述第二树脂系材料可以包含与所述第一物质不同的电离放射线聚合性的第二物质的聚合体。在该情况下,所述外观层还可以包含聚合引发剂。另外,还可以包含与所述第一物质具有相溶性的第三物质。第三物质优选为酚系化合物,进一步优选为熔点为100℃以下的酚系化合物,特别优选为受阻酚系化合物。通过包含第三物质,有时第二区域的平滑性、光学特性提高。
作为另一个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所述光学面板具有:基材,具有透光性;和外观层,位于所述基材上且具有使外部光散射的凸出点组的面。这种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步骤,将含有电离放射线聚合性的第一物质、与所述第一物质不同的电离放射线聚合性的第二物质、与所述第二物质相比更容易溶解所述第一物质的第一溶剂、和与所述第一物质相比更容易溶解所述第二物质且与所述第一溶剂相比沸点更高的第二溶剂的液状体涂布在所述基材的一个面上从而在所述基材上形成涂膜;第二步骤,通过使所述涂膜中含有的所述第一溶剂挥发,使包含所述第一物质的析出体位于所述涂膜的表面上从而得到析出涂膜;以及第三步骤,通过将电离放射线照射在所述析出涂膜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使位于被照射所述电离放射线的区域的所述第一物质以及所述第二物质聚合;通过所述第三步骤形成了所述外观层的具有所述凸出点组的面。
通过这种制造方法形成外观层,从而能够在组成上的限制少、特别是不以含有填料成分为必须条件的情况下,制造具有防反射功能的外观层。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在所述第三步骤中,通过将所述电离放射线照射在整个所述析出涂膜,可以由所述析出涂膜形成在整个面具有所述凸出点组的所述外观层。通过采用这种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在整个面具有防反射功能的外观层。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所述外观层由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构成,所述第一区域有具备所述凸出点组的面,所述第二区域具备不具有所述凸出点组的面;在所述第三步骤中,通过将所述电离放射线照射在作为所述析出涂膜的一部分区域的第一涂膜区域,使位于所述第一涂膜区域的所述第一物质以及所述第二物质聚合,形成所述第一区域;接着所述第三步骤也可以包括第四步骤以及第五步骤;第四步骤对所述析出涂膜中的未照射所述电离放射线的第二涂膜区域进行加热,提高所述第二涂膜区域的面平滑性;第五步骤,通过将电离放射线照射在提高了所述面平滑性的第二涂膜区域,使位于所述第二涂膜区域的所述第一物质以及所述第二物质聚合,从而形成所述第二区域。通过采用这种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具备具有防反射功能的第一区域和不具有防反射功能的第二区域的外观层。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所述液状体还可以包含填料成分。在该情况下,外观层含有填料成分。在上述制造方法中,所述液状体也可以不含填料成分。在该情况下,外观层不含有填料成分。如此地,通过使液状体的组成改变,能够设定外观层是否含有填料成分。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所述液状体也可以包含聚合引发剂。在该情况下,通过可见光、紫外光等电磁波的照射能够进行所述第一物质以及所述第二物质的聚合。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在所述第四步骤中,也可以进行加热以使所述析出涂膜中的所述第一物质的析出体熔融。在析出涂膜中,通过第一物质的析出体将析出涂膜的表面粗糙化,因此。通过使该第一物质的析出体溶解,能够提高表面的平滑性。
所述液状体也可以含有与所述第一物质具有相溶性的第三物质。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步骤中形成的包含所述第一物质的析出体包含所述第三物质,包含所述第一物质的析出体的熔点比由所述第一物质构成的析出体更低。第三物质优选为酚系化合物,进一步优选为熔点为100℃以下的酚系化合物,特别优选为受阻酚系化合物。通过包含第三物质,有时会提高第二区域的平滑性、光学特性。
作为另一个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光学面板的设备。
作为另一个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具有转印源面的转印层的转印体。在这种转印体中,所述转印层包含第一树脂系材料以及第二树脂系材料,该第一树脂系材料包含电离放射线聚合性的第一物质的聚合体,该第二树脂系材料包含与所述第一物质不同的电离放射线聚合性的第二物质的聚合体;所述转印源面具有由所述第一树脂系材料构成且朝所述转印层的厚度方向凸出而使外部光散射的凸出点组;所述转印层中的包含所述转印源面的区域在所述转印层的厚度方向上的组成不同;所述转印源面侧的所述第一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相对于所述第二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的比,比所述转印源面侧的相反侧的所述第一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相对于所述第二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的比更高。如此地,能够将上述本发明的光学面板的外观层作为具有转印源面的转印层使用,所述转印源面用于在被转印物上形成转印面。在上述转印体中,也可以包含与所述第一物质具有相溶性的第三物质。第三物质优选为酚系化合物,进一步优选为熔点为100℃以下的酚系化合物,特别优选为受阻酚系化合物。
作为另一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印体的制造方法,所述转印体具备具有转印源面的转印层,所述转印源面具有使外部光散射的凸出点组。这种制造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将含有电离放射线聚合性的第一物质、与所述第一物质不同的电离放射线聚合性的第二物质、与所述第二物质相比更容易溶解所述第一物质的第一溶剂、和与所述第一物质相比更容易溶解所述第二物质且与所述第一溶剂相比沸点更高的第二溶剂的液状体涂布在基材的一个面上从而在所述基材上形成涂膜;第二步骤,通过使所述涂膜中含有的所述第一溶剂挥发,使包含所述第一物质的析出体位于所述涂膜的表面上从而得到析出涂膜;以及第三步骤,通过将电离放射线照射在所述析出涂膜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使位于照射了所述电离放射线的区域的所述第一物质以及所述第二物质聚合,通过所述第三步骤形成了具有所述凸出点组的所述转印源面。
在上述转印体的制造方法中,所述转印层由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构成,所述第一区域有具备所述凸出点组的面,所述第二区域具备不具有所述凸出点组的面;在所述第三步骤中,通过将所述电离放射线照射在作为所述析出涂膜的一部分区域的第一涂膜区域,使位于所述第一涂膜区域的所述第一物质以及所述第二物质聚合,形成所述第一区域;接着所述第三步骤也可以包括第四步骤以及第五步骤;该第四步骤,对所述析出涂膜中的未照射所述电离放射线的第二涂膜区域进行加热,提高所述第二涂膜区域的面平滑性;该第五步骤,通过将电离放射线照射在提高了所述面平滑性的第二涂膜区域,使位于所述第二涂膜区域的所述第一物质以及所述第二物质聚合,从而形成所述第二区域。根据这种制造方法,能够在转印层的转印源面所在的面上设置平滑性优异的面。
在上述的转印体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第四步骤中,也可以进行加热以使所述析出涂膜中的包含所述第一物质的析出体熔融。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液状体含有与所述第一物质具有相溶性的第三物质,所述第二步骤中形成的包含所述第一物质的析出体包含所述第三物质,包含所述第一物质的析出体的熔点比由所述第一物质构成的析出体更低。第三物质优选为酚系化合物,进一步优选为熔点为100℃以下的酚系化合物,特别优选为受阻酚系化合物。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不以存在微粒子为必须条件以获得防反射功能的光学面板、这种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具有上述光学面板的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面板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第一步骤)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第二步骤)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第三步骤)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第三步骤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第四步骤)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第五步骤)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符号,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面板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面板100具有:基材10,其具有透光性;和外观层20,其位于基材10上。
只要构成基材10的材料具有适当的透光性,就没有限定。作为这种材料,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丙烯酸树脂、玻璃等。基材也可以由多个部材的层叠结构体构成。
如图1所示,外观层20可以设置为与基材10直接接触,也可以在基材10与外观层20之间存在间隔层。这种间隔层应当与基材10同样地具有适当的透光性。
外观层20具有来自光学面板100的外观层20侧的入射光的反射率相对较低的第一区域R1以及反射率相对较高的第二区域R2。外观层20包含第一树脂系材料以及第二树脂系材料。第一区域R1的面R1A具有由第一树脂系材料构成且朝外观层20的厚度方向凸出而使外部光散射的凸出点组21。
对第一树脂系材料和第二树脂系材料的具体组成没有限定。也可以含有丙烯酸系树脂、环氧系树脂等电离放射线聚合性的物质的聚合体。在本说明书中,“电离放射线”是指光(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X射线等的电磁波以及电子等,能够使原子、分子直接或间接电离的放射线。
第一树脂系材料与第二树脂系材料的组成既可以不同,也可以是共通的。作为一个具体例,第一树脂系材料包含电离放射线聚合性的第一物质的聚合体,第二树脂系材料包含与第一物质不同的电离放射线聚合性的第二物质的聚合体。在该情况下,外观层20也可以含有聚合引发剂。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可举出α-羟烷基苯酮、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等光聚合引发剂。
对于图1所示的外观层20的第二区域R2,外观层20的厚度方向上的整体由层24构成,所述层24由第一树脂系材料与第二树脂系材料的混合材料构成。
对外观层20的厚度没有限定。举例来说,外观层20的厚度为0.001μm以上且200μm以下,有时优选为1μm以上且20μm以下。
外观层20的第一区域R1由于具备凸出点组21,所以来自光学面板100的外观层20侧的入射光的反射率比第二区域R2中同样的反射率更低。具体而言,外观层20的第一区域R1的JIS K7375:2008中规定的总光线反射率为10%以下,有时优选为5%以下。
如后所述,在外观层20中,填料成分是任意的含有成分。
第一区域R1的整个外观层20的大小的比例和配置以及第二区域R2的整个外观层20的大小的比例和配置应该根据用途适当设定。在图1所示的光学面板100中,在俯视图中第一区域R1位于外观层20的中央部,第二区域R2以在俯视图中包围第一区域R1的方式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外观层20也可以具有除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以外的区域。
对于第一区域R1,在凸出点组21使外部光散射,因此,具备凸出点组21的面(第一区域面)R1A是与第二区域R2的面相比更粗糙的面。具体而言,对于第一区域面R1A,JISB0601:2001中规定的表面粗糙度的最大高度Rz优选为0.5μm以上,更优选为1μm以上,特别优选为1.5μm以上。对第一区域面R1A的表面粗糙度的上限没有限定,但当第一区域面R1A的表面粗糙度过大时,存在光学面板100的透光性降低的情况。对于光学面板100,以基材10由塑料构成的情况为例,应当对第一区域面R1A的表面粗糙度进行设定,使其具有JIS 7375:2008中规定的总光线透过率为50%以上(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左右的透光性。
如图1所示,位于第一区域面R1A的凸出点组21与第二区域R2的面(第二区域面)R2A相比更凸出。如此地,通过配置凸出点组21,有可能提高外观层20的除凸出点组21以外的部分的组成的自由度。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防反射膜具有在透明树脂中分散有微粒子的结构,通过选择性地除去透明树脂,能够在表面形成凹凸,从而形成具有防反射功能的面。因此,形成有凹凸(相当于外观层20的凸出点组21)的区域的表面与不具有凹凸的区域的表面相比必然会凹陷。
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总体组成相同,而在外观层20的厚度方向的组成分布可以不同。在该情况下,如后所述,有可能通过调整工艺由共通的部材形成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在该情况下,光学面板100的生产性优异,由此,品质稳定性也优异。
在图1所示的光学面板100具有的外观层20中,第一区域R1在外观层20的厚度方向上的组成不同。具体而言,其在外观层20的厚度方向上具有表面侧的上层部分22(包括凸出点组21,以下相同)和基材10侧的下层部分23这至少两层结构。上层部分22由第一树脂系材料构成,下层部分23由第二树脂系材料构成。在上层部分22与下层部分23的界面区域,可以如如图1所示那样地两部分(上层部分22、下层部分23)明确地分开,也可以具有包含第一树脂系材料和第二树脂系材料的层(该层在外观层20的厚度方向上的组成也可以改变)。上层部分22可以以第一树脂系材料为主要成分且含有一定程度的第二树脂系材料,下层部分23可以以第二树脂系材料为主要成分且含有一定程度的第一树脂系材料。即,在第一区域R1,上层部分22(与和基材10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中的第一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相对于第二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的比,比下层部分23(与基材10相对的一侧)中的上述第一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相对于上述第二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的比更高。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面板100的外观层20还可以包含填料成分,也可以不包含填料成分。在外观层20含有填料成分的情况下,由于填料成分与基质成分(树脂成分)之间的粘附性随时间变化等理由,有时在外观层20产生白化现象。因此,有时也优选外观层20不含有填料成分。在外观层20含有填料成分的情况下,对填料成分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填料成分既可以由像二氧化硅、氧化锆、二氧化钛那样的无机系材料构成,也可以由像三聚氰胺树脂那样的有机系材料构成。填料成分也可以含有有机系材料和无机系材料两者。另外,填料成分的粒径分布也是任意的。相对于此,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相当于外观层的层,如前所述地需要精密地控制填料成分的粒径分布。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面板具有的外观层20由具备凸出点组21的第一区域R1和不具备凸出点组的第二区域R2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外观层20的整个面可以具备凸出点组21,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也可以具有光学特性不同的其他区域。
对于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外观层的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没有限定。如果采用以下说明的制造方法,则能够高效地制造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面板。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说明的第一步骤至第三步骤,还具有第四步骤和第五步骤。通过实施第一步骤至第三步骤,能够制造具有在整个面上具备凸出点组的外观层的光学面板。通过实施第一步骤至第五步骤,能够制造如图1所示的具有由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构成的外观层20的光学面板100。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2所示地实施第一步骤至第五步骤,将制造图1所示的光学面板100的情况作为具体例。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第一步骤)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第二步骤)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第三步骤)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第三步骤后)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第四步骤)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第五步骤)的局部剖视图。
首先,准备含有电离放射线聚合性的第一物质、与第一物质不同的电离放射线聚合性的第二物质、与第二物质相比更容易溶解第一物质的第一溶剂、和与第一物质相比更容易溶解所述第二物质且与第一溶剂相比沸点更高的第二溶剂的液状体。该液状体的组成的具体例如下所述。液状体可以并不仅由液体构成,还可以含有填料成分。
第一物质:多官能团丙烯酸酯树脂;
第一溶剂:甲基异丁基酮;
第二物质:聚醚系丙烯酸酯树脂;
第二溶剂:1-丙醇。
第一物质、第一溶剂、第二物质和第二溶剂可以分别由一种物质构成,也可以由多种物质的混合体构成。通过设定成第一物质的SP值与第一溶剂的SP值接近,能够使第一物质容易溶解在第一溶剂中。通过设定成第二物质的SP值与第二溶剂的SP值接近,能够使第二物质容易溶解在第二溶剂中。例如,即使第一物质以及第二物质均是像丙烯酸酯树脂、甲基丙烯酸酯树脂那样的丙烯酸系树脂,也能够通过改变内部结构(作为内部结构的具体例,可举出醚结构、聚酯结构、氨基甲酸酯结构、酚结构等)来改变SP值。即使是具有相同结构的材料,也有可能通过改变分子量来改变SP值。
如果像上述那样设定各成分的SP值并且设定成第一溶剂的SP值与第二溶剂的SP值显著不同,则能够通过将第一物质以及第二物质溶解在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混和而成的混合溶剂中得到液状体。或者,也可以使第一物质溶解在第一溶剂中而得到第一溶液,使第二物质溶解在第二溶剂中而得到第二溶液,将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混合从而得到液状体。在液状体含有填料成分的情况下,添加填料成分的时机是任意的。
在第一步骤中,如图3所示,在基材10的一个面上涂布液状体从而在基材10上形成涂膜30(S101)。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为了便于以后的说明,通过用虚线表示第一物质41以及第二物质42,从而体现第一物质41和第二物质42溶解在由第一溶剂以及第二溶剂构成的混合溶剂31中的状态。而实际上,第一物质41以及第二物质42在涂膜30中溶解在混合溶剂31内,并不是能够分别识别的状态。
在第二步骤中,通过使涂膜30中含有的第一溶剂32挥发,使第一物质41在涂膜的表面析出从而得到析出涂膜34(S102,图4)。对第一溶剂32的挥发方法没有限定。如前所述,第一溶剂32的沸点比第二溶剂33更低,因此,放置基材10上的涂膜30或者将其缓缓干燥时,第一溶剂32比第二溶剂33更优先从涂膜30内的混合溶剂31中挥发,涂膜30内的第一溶剂32的含量降低。由于第一物质41主要溶解在第一溶剂32中,因此,涂膜30内的第一溶剂32的量减少时,溶解在涂膜30中的第一物质41的量减少。其结果是,如图4所示,第一物质40成为析出体41c而位于涂膜30上,从而在基材10上形成析出涂膜34。
在图4中,涂膜30的混合溶剂31中包含的全部的第一溶剂32挥发,从而析出涂膜34中的溶剂全部由第二溶剂33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在析出涂膜34中包含的溶剂中也可以残留一定程度的第一溶剂32。另外,在图4中,涂膜30中含有的全部第一物质41成为析出体41c,但并不限定于此。在析出涂膜34的溶剂内还可以溶解一定程度的第一物质41。另外,如后所述,有时析出体41c也积极地含有除第一物质40以外的物质(第三物质)。
在第三步骤中,通过将电离放射线照射在析出涂膜34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使位于照射了电离放射线的区域的第一物质41以及第二物质42聚合(S103,图5、图6)。在图5中,为了制造具备具有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外观层20的光学面板100,在与第一区域R1对应的区域采用具有开口部的掩模MSK。在位于掩模MSK的开口部、作为析出涂膜34的一部分区域的第一涂膜区域R11,照射来自光源LRD的电离放射线(在该情况下为紫外光)UVL。其结果是,如图6所示,位于第一涂膜区域R11的第一物质41(至少一部分为析出体41c)以及第二物质42聚合,从而形成整体由第一树脂系材料和第二树脂系材料构成的第一区域R1。此外,将光源LRD和掩模MSK配置在基材10的背面侧(与基材10的设有析出涂膜34的一侧的相反侧),从基材10的背面侧照射电离放射线(在图5的情况下为紫外光)UVL,将透过基材10的电离放射线UVL照射在析出涂膜34,从而也能够使第一物质41以及第二物质42聚合。
图6所示的第一区域R1在析出涂膜34的厚度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组成分布。具体而言,由第二物质42形成的第二树脂系材料构成的部分(下层部分)23位于基材10侧。而在含有凸出点组21的离基材10远的一侧,含有由第一物质41的析出体41c形成的第一树脂系材料构成的凸出点组21,由第一物质41形成的第一树脂系材料构成的部分(上层部分)22位于该侧。
如此地,通过实施第三步骤,形成外观层20的具备凸出点组21的面R1A。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步骤中,如果不使用掩模MSK,并将电离放射线UVL照射在整个析出涂膜34上,则能够由析出涂膜34形成在整个面上具备凸出点组21的外观层20。
在第四步骤中,对析出涂膜34中的未照射电离放射线UVL的区域即第二涂膜区域R12进行加热,从而提高第二涂膜区域R12的面平滑性(S104,图7)。对加热方法没有限定。在图7中,通过能够对整个外观层20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HD对第二涂膜区域R12进行加热。通过该加热装置HD也对第一区域R1进行加热,但由于第一区域R1已经完成了聚合反应,因此,来自加热装置HD的热不会使凸出点组21的形状发生较大变化。通过适当地设定第一物质41的析出体41c的熔点、由第一物质41形成的凸出点组21的软化点以及加热装置HD的加热温度,使析出体41c适当熔融而在析出涂膜34内扩散,从而能够提高析出涂膜34的第二涂膜区域R12的面平滑性,另一方面,能够维持凸出点组21带来的第一区域R1被粗糙化的状态。
从促进在第二涂膜区域R12析出体41c熔融而在析出涂膜34内扩散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液状体含有与第一物质41具有相溶性并促进析出体41c向第二溶剂33中溶解的第三物质。在液状体含有第三物质的情况下,在第二步骤中形成的析出体41c包含第一物质41和第三物质。选定第三物质以使该析出体41c的熔点比第一物质的析出体的熔点更低。从该观点出发,优选第三物质的熔点低。具体而言,第三物质的熔点优选为第一物质41的熔点的2倍的温度以下,更优选为第一物质41的熔点的1.5倍的温度以下。
通过促进析出体41c向析出涂膜34内的扩散,能够更稳定地实现提高位于第二涂膜区域R12的析出涂膜34的面平滑性的目的。因此,通过使液状体中含有第三物质,能够提高位于第二涂膜区域R12的由析出涂膜34形成的外观层20的第二区域R2的面平滑性。另外,通过使液状体含有第三物质,析出体41c更稳定地溶解在析出涂膜34内,因此,位于第二涂膜区域R12的析出涂膜34的均一性提高。因此,位于第二涂膜区域R12的由析出涂膜34形成的外观层20的第二区域R2不易产生模糊、眩光等因外观层20的不均一性导致的外观缺陷。此外,模糊能够通过雾度(雾值)定量评价(JIS K7136:2000)。如此地,液状体中含有的第三物质也残留在外观层20。因此,在外观层20含有第三物质的情况下,外观层20的第二区域R2容易具有高的面平滑性,而且,不易产生模糊、眩光等因外观层20的不均一性导致的外观缺陷。
由于第三物质具有与第一物质41具有的官能团共通的官能团,因此,有可能实现与第一物质41的相溶性。例如,在第一物质41具有羟基的情况下,使第三物质也具有羟基,从而能够实现与第一物质41的相溶性。另外,从提高操作性且提高涂膜30、外观层20的均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第三物质能溶解在混合溶剂31、第一溶剂32中。对以第一物质41的质量与第二物质42的质量总和为基准的第三物质的添加量没有限定。在能够确保涂膜30、外观层20的均一性的范围内,第三物质的添加量越高越能高效地降低析出体41c的熔点,因此优选。
作为具有上述羟基的第三物质的例子,能够举出酚系化合物(具有在芳香环上结合了羟基的部位的化合物),能够举出熔点为100℃以下的酚系化合物为优选例、以受阻酚系化合物为更优选例、以熔点为100℃以下的受阻酚化合物为特别优选例。作为这样的熔点为100℃以下的受阻酚系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举出在后述实施例中使用的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酯、丁基羟基苯甲醚、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以及4-叔丁基苯酚。
在第五步骤中,将来自光源LRD的电离放射线UVL照射在处于通过第四步骤的实施提高了面平滑性的状态下的第二涂膜区域R12,从而使位于第二涂膜区域R12的第一物质41以及第二物质42聚合,形成由第一树脂系材料以及第二树脂系材料构成的第二区域R2(S105,图8)。通过实施第一步骤至第五步骤,制造了具备具有着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外观层20的光学面板100。
在第二步骤和第五步骤中进行的来自光源LRD的电离放射线UVL的照射条件,应当考虑照射区域的大小、第一物质41以及第二物质42的种类、析出涂膜34的厚度等来适当设定。
根据这种制造方法,直接获得防反射功能的凸出点组21由树脂系材料构成,因此,能够独立地设定液状体是否含有填料成分以及外观层20是否具有防反射功能。因此,液状体可以包含填料成分,也可以不包含填料成分。
液状体也可以包含聚合引发剂。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紫外光等电磁波的照射进行第一物质41以及第二物质42的聚合。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如前所述。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在第四步骤中,进行加热以使在析出涂膜34中析出的第一物质41的析出体41c熔融,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通过对析出涂膜34进行加热,第一物质41的析出体41c相对于第二溶剂33的溶解度提高,使第一物质41溶解在第二溶剂33内,从而析出体41c消失,也提高了析出涂膜34的面平滑度。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设备具有上述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面板10。作为这种设备的具体例,可举出智能手机、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便携信息终端;电视、汽车导航等图像显示设备;汽车、飞机等移动物体的仪表板(instrument panel)、控制台面板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设备具备具有防反射功能的光学面板100,因此,显示图像的视觉识别性优异。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面板100的外观层20能够作为具有转印源面的转印层使用,所述转印源面用于在被转印物上形成转印面。通过将具有这种转印层的转印体的转印源面按压向被转印物,能够在被转印物上形成作为转印源面的反转面的转印面。具体而言,转印层包含第一树脂系材料以及第二树脂系材料,该第一树脂系材料包含电离放射线聚合性的第一物质的聚合体,该第二树脂系材料包含与第一物质不同的电离放射线聚合性的第二物质的聚合体;转印源面具有由第一树脂系材料构成且朝转印层的厚度方向凸出而使外部光散射的凸出点组;转印层中的包括转印源面的区域在转印层的厚度方向上的组成不同;转印源面侧的第一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相对于第二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的比,比转印源面侧的相反侧的第一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相对于第二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的比更高。在上述转印体中,也可以包含与第一物质具有相溶性的第三物质。转印层的其他特征与外观层2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上述转印体能够通过与光学面板100的制造方法相同的制造方法来制造。这种制造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将含有电离放射线聚合性的第一物质、与第一物质不同的电离放射线聚合性的第二物质、与第二物质相比更容易溶解第一物质的第一溶剂、和与第一物质相比更容易溶解第二物质且沸点比第一溶剂更高的第二溶剂的液状体涂布在基材的一个面上从而在基材上形成涂膜;第二步骤,通过使涂膜中含有的第一溶剂挥发,使包含第一物质的析出体位于涂膜的表面从而得到析出涂膜;以及第三步骤,通过将电离放射线照射在析出涂膜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使位于照射了电离放射线的区域的第一物质以及第二物质聚合,通过第三步骤形成了具备凸出点组的转印源面。在该制造方法中,基材与光学面板100的基材不同,不需要具有透光性。另外,基材中涂布有液状体的面不需要是平面,但从提高涂膜的厚度的均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平面。基材也可以不是转印体的构成要素。即,在第三步骤之后,在形成具有转印源面的转印层后,也可以将该转印层从基材剥离,以转印层单独、或者将与转印源面所在的面相反侧的面与另一部材对向配置,从而得到具有该部材和转印层的转印体。
在上述的转印体的制造方法中,转印层由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构成,所述第一区域有具备凸出点组的面,所述第二区域具有不具备凸出点组的面;在第三步骤中,通过将电离放射线照射在作为析出涂膜的一部分区域的第一涂膜区域,使位于第一涂膜区域的第一物质以及第二物质聚合,形成第一区域;接着第三步骤也可以包括第四步骤以及第五步骤,该第四步骤,对析出涂膜中的未照射电离放射线的第二涂膜区域进行加热,以提高第二涂膜区域的面平滑性,该第五步骤,通过将电离放射线照射在提高了面平滑性的第二涂膜区域,使位于第二涂膜区域的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聚合,从而形成第二区域。通过采用这种制造方法,能够在转印层的转印源面所在的面上设置平滑性优异的面。
在上述转印层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转印体的制造方法中,在第四步骤中,也可以进行加热以使析出涂膜中的包含第一物质的析出体熔融。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液状体含有与第一物质具有相溶性的第三物质,第二步骤中形成的含有第一物质的析出体包含第三物质,包含第一物质的析出体的熔点比由第一物质构成的析出体更低。通过采用这种制造方法,能更稳定地实现提高第二区域的面平滑性的目的。转印体的制造方法中的其他特征与光学面板100的制造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上述说明了本实施方式及其应用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子。在具有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或其应用例适当地进行构成要素的追加、删除、设计变更的方式、将各实施方式的特征适当组合的方式均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实施例
(实施例1~实施例5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3)
下面,通过实施例等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等。
准备以下材料,作为第一物质、第一溶剂、第二物质、第二溶剂。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是丙烯酸系树脂,通过改变其内部所具有的结构(醚结构、聚酯结构、氨基甲酸酯结构、酚结构等),设定为作为物质的SP值彼此不同的物质。此外,第一物质的熔点为48℃。
第一物质:多官能团丙烯酸酯树脂(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
第一溶剂:甲基异丁基酮
第二物质:聚醚系丙烯酸酯树脂(其是具有苯基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相对于多官能团丙烯酸酯树脂的SP值,具有1.2倍的SP值)
第二溶剂:1-丙醇(相对于甲基异丁基酮的SP值,具有1.37倍的SP值)
将第一物质15g溶解在第一溶剂50mL中而得到第一溶液,将第二物质15g溶解在第二溶剂50mL中而得到第二溶液。将第一溶液50mL与第二溶液50mL混合,再添加聚合引发剂(添加量:相对于固体成分为2质量%),得到混合溶液。使用的聚合引发剂为以下两种中的任意一种(参照表1)。
聚合引发剂1:酮系聚合引发剂(巴斯夫公司(BASF社)制,“Irgacure184”)
聚合引发剂2:氧化膦系聚合引发剂(巴斯夫公司(BASF社)制,“Irgacure 819”)
表1
将由得到的混合溶液构成的液状体涂布在由聚碳酸酯构成的基材上,得到涂膜(第一步骤)。刚涂布后的涂膜的厚度约为10μm。
将基材上的涂膜放置在大气中(室温25℃)后,通过放置1分钟左右,第一溶剂大部分挥发,涂膜内的第一物质析出,在基材上得到析出涂膜(第二步骤)。
准备在相当于视图区的在区域内具有开口部的掩模,配置在析出涂膜之上,由光源向从开口部露出的第一涂膜区域照射紫外光,由第一涂膜区域形成第一区域(第三步骤)。使用的光源的种类、照度(单位:mW/cm2)和累计照射量(单位:mJ/cm2)如表1所示。
除去掩模,采用能够照射整个区域的红外线灯对具有部分聚合区域(第一区域)的析出涂膜进行加热(80℃,10分钟),使存在于作为未聚合区域的第二涂膜区域的第一物质的析出体熔融,提高了第二涂膜区域的面平滑度(第四步骤)。
接着,由光源向整个区域照射紫外光,由第二涂膜区域形成第二区域,在基材上得到外观层(第五步骤)。使用的光源的种类、照度(单位:mW/cm2)和累计照射量(单位:mJ/cm2)如表1所示。
对所得到的外观层的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的粗糙度(JIS B0601:2001中规定的表面粗糙度的最大高度Rz)进行了测定。将其结果示于表2。另外,基于第一区域的粗糙度与第二区域的粗糙度的不同,进行能否制作具有部分防反射功能的外观层的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具体而言,在第一区域中上述的表面粗糙度的最大高度Rz比第二区域的粗糙度中上述的表面粗糙度的最大高度Rz大0.5μm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能够制作具有部分防反射功能的外观层(表2中为“A”),在上述差小于0.5μm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能制作具有一部分防反射功能的外观层(表2中为“B”)。
表2
如表2所示,还确认了通过适当地设定电离放射线向第一涂膜区的累计照射量,适当地形成了凸出点组,即使经过之后的加热,凸出点组也被保持。另外,也确认了通过加热将第二涂膜区域形成的第一物质的析出体适当地溶解,从而能够使由第二涂膜区域形成的第二区域成为平滑的面。即,确认了通过实施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具备具有防反射功能的区域和反射性高的区域的外观层。
(实施例6~实施例13)
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第一物质25g溶解在第一溶剂50mL中而得到第一溶液,将第二物质25g溶解在第二溶剂50mL中而得到第二溶液。将第一溶液50mL与第二溶液50mL混合,再添加作为聚合引发剂的酮系聚合引发剂(巴斯夫公司(BASF社)制“Irgacure 184”)相对于固体成分为2质量%,得到混合溶液。
在该混合溶液中以表3所示的添加量(单位:质量%)添加第三物质,所述表3所示的添加量以第一物质的质量和第二物质的质量的总和为基准。各实施例的第三物质的物质名称以及熔点如表3所示。第三物质均具有羟基,在具有羟基方面与第一物质共通,因此,第三物质与第一物质具有相溶性。由此,采用添加了第三物质的液状体形成的析出体包含第一物质和第三物质,除了采用#12棒式涂布机将刚涂布后的涂膜的厚度设为14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将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外观层形成于基材上。
表3
对得到的外观层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进行以下评价。
(1)JIS B0601:2001中规定的表面粗糙度的最大高度Rz(单位:μm)
(2)JIS K7375:2008中规定的总光线透过率(单位:%)
(3)JIS K7136:2000中规定的雾值(雾度,单位:%)
针对第二区域,再对眩光的程度进行评价。
(4)眩光
目视在普通外观检查用的荧光灯照射下的外观层,以下面三个水平进行评价。
(A)无眩光;
(B)存在轻度眩光;
(C)存在明显的眩光。
将评价结果示于表4。
表4
如表4所示,在添加了第三物质的情况下(实施例6~实施例12),与未添加第三物质的情况(实施例13)相比,第二区域的最大高度Rz减小,面平滑性提高。另外,确认了通过添加第三物质,存在雾度降低的倾向以及不易产生眩光的倾向。添加的第三物质的熔点越低且第三物质的添加量越多,该倾向越显著。此外,对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任意区域,几乎未观察到添加第三物质引起的透过率的变化。在第一区域中,通过添加第三物质,能观察到最大高度Rz和雾度降低的倾向,其降低的程度相对于未添加第三物质的情况(实施例13)的变化率均为10%以下。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 光学面板
10 基材
20 外观层
R1 第一区域
R2 第二区域
R1A 第一区域R1的面(第一区域面)
R2A 第二区域R2的面(第二区域面)
21 凸出点组
22 上层部分
23 下层部分
24 由混合树脂系材料构成的层
S101 第一步骤
S102 第二步骤
S103 第三步骤
S104 第四步骤
S105 第五步骤
30 涂膜
31 混合溶剂
41 第一物质
42 第二物质
32 第一溶剂
33 第二溶剂
34 析出涂膜
41c 析出体
LRD 光源
UVL 电离放射线(紫外光)
MSK 掩模
HD 加热装置
R11 第一涂膜区域
R12 第二涂膜区域。

Claims (29)

1.一种光学面板,其特征在于,其是具备具有透光性的基材和位于所述基材上的外观层的光学面板;
所述外观层具备,来自所述光学面板的所述外观层侧的入射光的反射率相对较低的第一区域,以及所述反射率相对较高的第二区域;
所述外观层包含第一树脂系材料以及第二树脂系材料;
所述第一区域的面具备凸出点组,所述凸出点组由所述第一树脂系材料构成,朝所述外观层的厚度方向凸出,使外部光散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外观层的厚度方向上的组成不同,与和所述基材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的所述第一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相对于所述第二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的比,比与所述基材相对的一侧的所述第一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相对于所述第二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的比更高。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面板,其中,所述凸出点组比所述第二区域的面更凸出。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总体组成相同,而所述外观层的厚度方向的组成分布不同。
5.一种光学面板,其特征在于,其是具备具有透光性的基材和位于所述基材上的外观层的光学面板;
所述外观层包含第一树脂系材料以及第二树脂系材料;
所述外观层的面在至少一部分区域中具备凸出点组,所述凸出点组由所述第一树脂系材料构成,朝所述外观层的厚度方向凸出,使外部光散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面板,其中,具备所述凸出点组的区域在所述外观层的厚度方向上的组成不同,与和所述基材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的所述第一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相对于所述第二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的比,比与所述基材相对的一侧的所述第一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相对于所述第二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的比更高。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面板,其中,所述外观层还包含填料成分。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面板,其中,所述外观层不包含填料成分。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树脂系材料包含电离放射线聚合性的第一物质的聚合体,所述第二树脂系材料包含与所述第一物质不同的电离放射线聚合性的第二物质的聚合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面板,其中,所述外观层包含聚合引发剂。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光学面板,其中,所述外观层包含与所述第一物质具有相溶性的第三物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面板,其中,所述第三物质为酚系化合物。
13.一种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所述光学面板具备:基材,具有透光性;和外观层,具备具有位于所述基材上且使外部光散射的凸出点组的面;所述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将含有电离放射线聚合性的第一物质、与所述第一物质不同的电离放射线聚合性的第二物质、与所述第二物质相比更容易溶解所述第一物质的第一溶剂、和与所述第一物质相比更容易溶解所述第二物质且与所述第一溶剂相比沸点更高的第二溶剂的液状体涂布在所述基材的一个面上从而在所述基材上形成涂膜;
第二步骤,通过使所述涂膜中含有的所述第一溶剂挥发,使包含所述第一物质的析出体位于所述涂膜的表面上从而得到析出涂膜;以及
第三步骤,通过将电离放射线照射在所述析出涂膜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使位于照射了所述电离放射线的区域的所述第一物质以及所述第二物质聚合;
通过所述第三步骤形成了所述外观层的具备所述凸出点组的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三步骤中,通过将所述电离放射线照射在整个所述析出涂膜,由所述析出涂膜形成在整个面具备所述凸出点组的所述外观层。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外观层由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构成,所述第一区域具有具备所述凸出点组的面,所述第二区域具有不具备所述凸出点组的面;
在所述第三步骤中,通过将所述电离放射线照射在作为所述析出涂膜的一部分区域的第一涂膜区域,使位于所述第一涂膜区域的所述第一物质以及所述第二物质聚合,形成所述第一区域;
接着所述第三步骤包括第四步骤以及第五步骤;
所述第四步骤,对所述析出涂膜中的未照射所述电离放射线的第二涂膜区域进行加热,提高所述第二涂膜区域的面平滑性;
所述第五步骤,通过将电离放射线照射在提高了所述面平滑性的第二涂膜区域,使位于所述第二涂膜区域的所述第一物质以及所述第二物质聚合,从而形成所述第二区域。
16.如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液状体还包含填料成分。
17.如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液状体不含填料成分。
18.如权利要求13~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液状体包含聚合引发剂,通过电磁波的照射进行所述第一物质以及所述第二物质的聚合。
19.如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四步骤中,进行加热以使所述析出涂膜中的包含所述第一物质的析出体熔融。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液状体含有与所述第一物质具有相溶性的第三物质,所述第二步骤中形成的包含所述第一物质的析出体包含所述第三物质,包含所述第一物质的析出体的熔点比由所述第一物质构成的析出体更低。
21.一种光学面板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三物质为酚系化合物。
22.一种设备,其中,其具备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面板。
23.一种转印体,其特征在于,其是具备具有转印源面的转印层的转印体,
所述转印层包含:第一树脂系材料,其包含电离放射线聚合性的第一物质的聚合体;以及
第二树脂系材料,其包含与所述第一物质不同的电离放射线聚合性的第二物质的聚合体;
所述转印源面具备由所述第一树脂系材料构成且朝所述转印层的厚度方向凸出而使外部光散射的凸出点组;
所述转印层中包含所述转印源面的区域在所述转印层的厚度方向上的组成不同,所述转印源面侧的所述第一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相对于所述第二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的比,比所述转印源面侧的相反侧的所述第一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相对于所述第二树脂系材料的含量的比更高。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转印体,其中,其包含与所述第一物质具有相溶性的第三物质。
25.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转印体,其中,所述第三物质为酚系化合物。
26.一种转印体的制造方法,所述转印体具备转印层,所述转印层具有具备使外部光散射的凸出点组的转印源面,所述转印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将含有电离放射线聚合性的第一物质、与所述第一物质不同的电离放射线聚合性的第二物质、与所述第二物质相比更容易溶解所述第一物质的第一溶剂、和与所述第一物质相比更容易溶解所述第二物质且与所述第一溶剂相比沸点更高的第二溶剂的液状体涂布在基材的一个面上从而在所述基材上形成涂膜;
第二步骤,通过使所述涂膜中含有的所述第一溶剂挥发,使包含所述第一物质的析出体位于所述涂膜的表面上从而得到析出涂膜;以及
第三步骤,通过将电离放射线照射在所述析出涂膜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使位于照射了所述电离放射线的区域的所述第一物质以及所述第二物质聚合;
通过所述第三步骤形成了具备所述凸出点组的所述转印源面。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转印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转印层由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构成,所述第一区域具有具备所述凸出点组的面,所述第二区域具有不具备所述凸出点组的面;
在所述第三步骤中,通过将所述电离放射线照射在作为所述析出涂膜的一部分区域的第一涂膜区域,使位于所述第一涂膜区域的所述第一物质以及所述第二物质聚合,形成所述第一区域;
接着所述第三步骤包括第四步骤以及第五步骤;
所述第四步骤,对所述析出涂膜中的未照射所述电离放射线的第二涂膜区域进行加热,提高所述第二涂膜区域的面平滑性;
所述第五步骤,通过将电离放射线照射在提高了所述面平滑性的第二涂膜区域,使位于所述第二涂膜区域的所述第一物质以及所述第二物质聚合,从而形成所述第二区域。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转印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四步骤中,进行加热以使所述析出涂膜中的包含所述第一物质的析出体熔融,
所述液状体含有与所述第一物质具有相溶性的第三物质,所述第二步骤中形成的包含所述第一物质的析出体包含所述第三物质,包含所述第一物质的析出体的熔点比由所述第一物质构成的析出体更低。
29.如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转印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三物质为酚系化合物。
CN201780076597.XA 2016-11-01 2017-10-25 光学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设备 Pending CN1100732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14240 2016-11-01
JP2016-214240 2016-11-01
JP2017-108950 2017-06-01
JP2017108950 2017-06-01
PCT/JP2017/038542 WO2018084052A1 (ja) 2016-11-01 2017-10-25 光学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3250A true CN110073250A (zh) 2019-07-30

Family

ID=62076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6597.XA Pending CN110073250A (zh) 2016-11-01 2017-10-25 光学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24202B2 (zh)
CN (1) CN110073250A (zh)
WO (1) WO2018084052A1 (zh)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4611A (ja) * 1997-08-26 1999-03-05 Nitto Denko Corp 光拡散フィルム
JP2002148405A (ja) * 2000-11-07 2002-05-22 Nitto Denko Corp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低反射偏光板
CN1375066A (zh) * 1999-09-20 2002-10-16 3M创新有限公司 有至少一层含颗粒层的光学膜
JP2003121620A (ja) * 2001-10-19 2003-04-23 Konica Corp 防眩性低反射フィルム、前記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WO2003071316A1 (en) * 2002-02-25 2003-08-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ntiglare and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503009A (zh) * 2002-11-20 2004-06-09 力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抗眩膜
CN1774650A (zh) * 2004-03-29 2006-05-17 株式会社巴川制纸所 防眩薄膜
JP2008046497A (ja) * 2006-08-18 2008-02-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積層体、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8216330A (ja) * 2007-02-28 2008-09-18 Lintec Corp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2009204687A (ja) * 2008-02-26 2009-09-10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1578538A (zh) * 2007-06-28 2009-11-11 索尼株式会社 光学膜、其制备方法、使用该光学膜的防眩偏光器以及显示装置
JP2010163535A (ja) * 2009-01-15 2010-07-29 Nippon Paint Co Ltd アンチブロッキング性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アンチブロッキング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アンチブロッキング性層状構造体、アンチブロッキング性層状構造体を含む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02483475A (zh) * 2009-09-04 2012-05-3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扩散膜及其制造方法、光扩散性偏振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67535A (zh) * 2009-11-30 2012-09-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薄膜、偏振板及显示器
CN102681051A (zh) * 2011-03-14 2012-09-1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CN102884453A (zh) * 2010-05-07 2013-01-16 3M创新有限公司 包括微结构化表面的抗反射膜
JP2013190628A (ja) * 2012-03-14 2013-09-2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反射防止体
CN104395784A (zh) * 2012-06-22 2015-03-04 夏普株式会社 防反射结构体、转印用模具、它们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5793739A (zh) * 2013-10-04 2016-07-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防反射膜、偏振片、护罩玻璃、图像显示装置及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82519A (ja) * 2006-01-10 2007-07-19 Nippon Paint Co Ltd アンチブロッキング性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それを基材上に被覆硬化したアンチブロッキング性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法
JP2008051944A (ja) * 2006-08-23 2008-03-06 Sharp Corp 防眩性フィルム及び表示装置
US20120013987A1 (en) * 2010-07-16 2012-01-19 Kazuhiro Oki Light scattering shee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6190581B2 (ja) * 2012-10-19 2017-08-30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86294B2 (ja) * 2014-03-07 2017-08-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4611A (ja) * 1997-08-26 1999-03-05 Nitto Denko Corp 光拡散フィルム
CN1375066A (zh) * 1999-09-20 2002-10-16 3M创新有限公司 有至少一层含颗粒层的光学膜
JP2002148405A (ja) * 2000-11-07 2002-05-22 Nitto Denko Corp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低反射偏光板
JP2003121620A (ja) * 2001-10-19 2003-04-23 Konica Corp 防眩性低反射フィルム、前記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WO2003071316A1 (en) * 2002-02-25 2003-08-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ntiglare and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050152034A1 (en) * 2002-02-25 2005-07-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ntiglare and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503009A (zh) * 2002-11-20 2004-06-09 力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抗眩膜
CN1774650A (zh) * 2004-03-29 2006-05-17 株式会社巴川制纸所 防眩薄膜
JP2008046497A (ja) * 2006-08-18 2008-02-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積層体、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8216330A (ja) * 2007-02-28 2008-09-18 Lintec Corp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CN101578538A (zh) * 2007-06-28 2009-11-11 索尼株式会社 光学膜、其制备方法、使用该光学膜的防眩偏光器以及显示装置
JP2009204687A (ja) * 2008-02-26 2009-09-10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0163535A (ja) * 2009-01-15 2010-07-29 Nippon Paint Co Ltd アンチブロッキング性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アンチブロッキング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アンチブロッキング性層状構造体、アンチブロッキング性層状構造体を含む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02483475A (zh) * 2009-09-04 2012-05-3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扩散膜及其制造方法、光扩散性偏振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67535A (zh) * 2009-11-30 2012-09-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薄膜、偏振板及显示器
CN102884453A (zh) * 2010-05-07 2013-01-16 3M创新有限公司 包括微结构化表面的抗反射膜
CN102681051A (zh) * 2011-03-14 2012-09-1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JP2013190628A (ja) * 2012-03-14 2013-09-2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反射防止体
CN104395784A (zh) * 2012-06-22 2015-03-04 夏普株式会社 防反射结构体、转印用模具、它们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5793739A (zh) * 2013-10-04 2016-07-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防反射膜、偏振片、护罩玻璃、图像显示装置及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24202B2 (ja) 2021-08-25
JPWO2018084052A1 (ja) 2019-06-27
WO2018084052A1 (ja) 2018-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42537B1 (ko) 눈부심 방지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표시 장치
CN101344602B (zh) 防眩光膜及其制造方法、偏光板以及显示装置
JP4238936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4155338B1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201003130A (en) Anti-glare fil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20130125360A (ko) 적층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EP2905131A1 (en) Multilayer film, optical multilayer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797385A (zh) 图像显示装置用防眩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防眩片的适合于动态图像和静止图像的共用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纯黑感及图像清晰度的改善方法
JP5066033B2 (ja)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ー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用の光学シー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ー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KR100886027B1 (ko) 대전 방지 광확산 필름
JP2012088693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102106883B1 (ko) 빔 프로젝터 스크린 형성용 도료 조성물 및 빔 프로젝터용 스크린
CN110073250A (zh) 光学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设备
KR20110095004A (ko) 눈부심 방지 필름 및 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눈부심 방지 조성물
JP5494144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
KR100824303B1 (ko) 고휘도 영상스크린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6162846A (ja) 直下型バックライト用拡散板
JPH116905A (ja) 光拡散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法
JPH0611706A (ja)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防眩フィルム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KR101878684B1 (ko) Led 조명용 광확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038286B1 (ko) 고휘도 광확산 필름
JP2006156249A (ja) 透明導電体
KR20080054806A (ko) 방현성 하드코팅 시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DE102017100009A1 (de) Transparentes Lichtleiter-Material zur Beleuchtung von reflektiven Displays und LED Beleuchtungssystemen
JP2007127859A (ja) 光拡散板およびそれを形成するための塗布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