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4650A - 防眩薄膜 - Google Patents
防眩薄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74650A CN1774650A CN 200580000319 CN200580000319A CN1774650A CN 1774650 A CN1774650 A CN 1774650A CN 200580000319 CN200580000319 CN 200580000319 CN 200580000319 A CN200580000319 A CN 200580000319A CN 1774650 A CN1774650 A CN 17746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n particle
- bowl
- shape resin
- resin
- dazzle fil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防眩薄膜是具有树脂微粒分散在透明树脂相中而构成的光扩散层的防眩薄膜,该树脂微粒至少由圆球状树脂微粒和粒子的中央部凹陷成凹状的碗状树脂微粒构成,透明树脂相的折射率nx和碗状树脂微粒的折射率nz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式(1)为:nx-nz≥0.03。另外,光扩散层可以设置在透明基体的一面,光扩散层的凹凸表面的平均粗糙度Ra优选是0.1~1.0μm。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可应用于各种照明器具或各种显示器的表面部件的防眩薄膜,特别是关于在液晶显示器等中,具有防眩性,并可以防止图像模糊、防止闪耀以及防止由表面散射产生白色部分的防眩薄膜。
背景技术
以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CRT(阴极射线管)、EL(电致发光)等为代表的图像显示装置(以下将这些称为“显示器”),正在电视机和计算机等各种领域中使用,并得到惊人的发展。特别是液晶显示器,作为薄、轻量且富有通用性的显示器,作为薄型电视移动电话、个人电脑、数码相机、PDA、其他各种设备用的显示媒体,普及显著。
在室外或荧光灯下等比较明亮的地方使用这些显示器时,由太阳光或荧光灯等外部光引起的向显示器的映入会成为问题,为了防止该问题,一般是实施防眩处理,在显示器表面形成凹凸,使映入的外部光发生漫反射。
该防眩处理可以通过如下处理进行:通过喷砂等对显示器表面形成粗糙面,或在显示器表面涂布透明树脂后,用具有凹凸的赋型薄膜进行赋型处理,或通过涂布在树脂粘合剂中分散无机或者有机的透明微粒而形成的涂料,在显示器表面设置防眩层等。
这些技术中,最后列举的使用树脂粘合剂和有机透明微粒的防眩处理,通过由微粒形成的凹凸、树脂粘合剂与微粒的折射率差可以使外部光发生散射,进而,应用于一般从其机构上看视角受限制的液晶显示器时,通过使来自显示器的图像信息在宽角度范围散射射出,也可以期待视角的扩大效果,因此现在其正成为最常用的方法,例如在特许第3314965号公报说明书、特开平5-162261号公报、特开平7-181306号公报等中已经公开。
发明内容
但是,对于使用上述的树脂粘合剂和有机透明微粒实施防眩处理的显示器,在抑制表面的映入的同时,来自显示器内部的图像信息也不经意地发生散射,因而存在图像模糊或发生闪耀这样的问题。另外,由于外部光,显示器的防眩处理表面也会产生变得发白的所谓白色部分生成这样的现象。进而,显示器是液晶显示器时,存在的问题是,视角特性会恶化,如果斜视所显示的图像,则对比度会降低,看到图像发生褪色。
本发明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为目的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适用于抑制图像的模糊或闪耀的发生、抑制液晶显示器的视角特性的恶化的防眩处理的防眩薄膜。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与圆球状树脂微粒同时使用折射率存在特定关系的透明树脂和碗状树脂微粒,能够实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防眩薄膜是具有树脂微粒分散在透明树脂相中而构成的光扩散层的防眩薄膜,其特征在于,树脂微粒至少由圆球状微粒和粒子的中央部凹陷成凹状的碗状树脂微粒构成,透明树脂相的折射率nx和碗状树脂微粒的折射率nz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
nx-nz≥0.03 (1)
对于本发明的上述防眩薄膜,优选圆球状树脂微粒的折射率ny和碗状树脂微粒的折射率nz满足下述式(2)的关系。
nz<ny (2)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上述防眩薄膜,优选圆球状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Dy和碗状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Dz分别是0.3μm~7.0μm,进而优选圆球状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Dy和碗状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Dz满足下述式(3)的关系。
0.7Dz≤Dy≤1.4Dz (3)
对于本发明的防眩薄膜,上述光扩散层优选设置在透明基体的至少一面上。
另外,上述光扩散层优选具有凹凸表面,且该凹凸表面的凸部由圆球状树脂微粒和碗状树脂微粒的凸部而形成。此时,光扩散层的最薄部的厚度优选比上述碗状树脂微粒的高度厚。另外,上述圆球状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是上述碗状树脂微粒高度的110~300%。进而,上述凹凸表面的平均粗糙度Ra优选是0.1~1.0μm。
本发明的防眩薄膜由于使用圆球状树脂微粒和碗状树脂微粒,因此会产生扩大显示器的视角的同时可抑制图像模糊的效果。即,碗状树脂微粒的奇特的形状与圆球状树脂微粒相比,具有将光线的散射限制在特定方向的效果,因此由于碗状树脂微粒的存在,会发挥出扩大显示器的视角的同时可抑制图像模糊的效果。
另外,一般来说,对于进行了防眩处理的薄膜,由于由微粒所形成的防眩薄膜表面的凹凸和各自具有不同的折射率的透明树脂相和微粒的界面起到透镜的作用,在防眩薄膜表面会产生局部亮度的强弱,从而产生闪耀,但对于本发明的防眩薄膜,在光扩散层中形成透明树脂相-圆球状树脂微粒和透明树脂相-碗状树脂微粒的2种界面,特别是后者,具有上述式(1)所示的折射率关系,因此可以消除在各界面的透镜作用,从而产生消除闪耀的效果。另外,也会产生消除由防眩薄膜表面的凹凸引起的闪耀的效果。
另外,对于进行了防眩处理的薄膜,如果由微粒形成的防眩薄膜表面的凹凸大,则会产生白色部分,另一方面,如果凹凸小,则存在抑制外部光的映入的防眩性不充分的问题,但是对于本发明的防眩薄膜,凹凸表面的凸部具有仅由圆球状树脂微粒或者由圆球状树脂微粒和碗状树脂微粒形成的奇特的表面凹凸形状,因此可以抑制白色部分产生的同时发挥赋予适度的防眩性的效果。
因此,本发明的防眩薄膜可以应用于各种照明器具或各种显示器的表面部件,特别是可以适用于以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CRT、EL等为代表的图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防眩薄膜的一例的模式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防眩薄膜的另一例的模式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防眩薄膜又一例的模式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中使用的碗状树脂微粒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使用的碗状树脂微粒的侧截面图。
符号说明
1…透明树脂相、2…圆球状树脂微粒、3…碗状树脂微粒、4…光扩散层、5…透明基体、Dz…平均粒径、a…口径、b…厚度、h…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防眩薄膜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防眩薄膜的一例的模式截面图。其具有由圆球状树脂微粒2和碗状树脂微粒3分散在透明树脂相1中而形成的光扩散层4,并通过圆球状树脂微粒2形成凹凸表面的凸部。另外,图2是本发明的防眩薄膜的另一例的模式截面图,对于该图的情况,上述图1所示的光扩散层4作为涂布层设置在透明基体5上,从而形成防眩薄膜。图3是本发明的防眩薄膜的又一例的模式截面图,对于该图的情况,在设置在透明基体5上的光扩散层4中,碗状树脂微粒3不规则地分散在透明树脂相1中,通过圆球状树脂微粒2和碗状树脂微粒3形成凹凸表面的凸部。
作为在本发明的防眩薄膜中使用的树脂微粒,可以使用其材质、形状、粒径等各种各样的树脂微粒。作为这样的树脂微粒的材料,例如可举出丙烯酸类树脂、硅酮树脂、苯乙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乙烯-丙烯酸类共聚物树脂等,可以根据作为光扩散层所需要的折射率、对粘合剂的亲和性等自由地选择。另外,以提高分散性和控制折射率为目的,也可以利用油脂类、硅烷偶联剂、金属氧化物等有机·无机材料进行表面处理。
在本发明中,上述树脂微粒的一部分是圆球状树脂微粒,并且其他的至少一部分是中央部凹陷成凹状的碗状树脂微粒是必要的。在本发明中,所谓圆球状树脂微粒是指其形状是圆球或者接近圆球的球状微粒,例如可以使用通过单体的悬浮聚合法、聚合物溶液的喷雾干燥法等制作的圆球状树脂微粒。
另外,碗状树脂微粒只要是像碗那样具有凹部的形态的树脂微粒,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典型的是具有图4和图5所示形状的碗状树脂微粒。图4是碗状树脂微粒的俯视图,图5是侧截面图,在本发明中,优选是图中所示的平均粒径Dz、口径a、厚度b以及高度h的关系满足下述式的关系的形状。
0<a<Dz,更优选0.2Dz<a<0.8Dz
0<b<0.75Dz,更优选0.1Dz<b<0.5Dz
0.1Dz<h<Dz,更优选0.25Dz<h<0.75Dz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防眩薄膜,圆球状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Dy和碗状树脂微粒Dz均优选在0.3~7.0μm的范围。这些微粒的平均粒径如果小于0.3μm,则由于变得比可见光波长小,因此得不到良好的光扩散性,另一方面,如果超过7.0μm,则在防眩薄膜表面会呈现树脂微粒的粒状感,因此并非优选。
进而,对于本发明的防眩薄膜,圆球状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Dy优选是碗状树脂微粒的高度h的110~300%。平均粒径Dy如果大于高度h的300%,则表面凹凸变大,会产生白色部分,另一方面,如果小于110%,则凹凸会变小,抑制外部光的映入的防眩性的效果变得不充分。另外,本发明中的上述粒子形状的值是利用电子显微镜通过形状观察而求出的值。
另外,关于本发明的防眩薄膜中含有的上述圆球状树脂微粒和上述碗状树脂微粒的个数,也根据所使用的微粒的粒径而变化,因此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优选设定为小于等于60000个/mm2,更优选小于等于40000个/mm2,特别优选小于等于20000个/mm2,且大于等于5000个/mm2的范围。
进而,关于本发明的防眩薄膜中含有的上述圆球状树脂微粒和上述碗状树脂微粒的配合比率,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优选是圆球状树脂微粒的个数/碗状树脂微粒的个数=50/50~1/99的范围,特别优选是40/60~2/98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防眩薄膜中,作为构成分散上述树脂微粒的透明树脂相的透明树脂,可以适宜地使用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等。
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乙烯醇(PVA)、聚氯乙烯(PVC)、环烯共聚物(COC)、含降冰片烯树脂、聚醚砜等各种树脂。
作为放射线固化型树脂,可以使用适宜地混合了具有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环氧基、乙烯醚基、氧杂环丁烷基等聚合性不饱和键或与其类似的官能团的单体、低聚物、预聚物的组合物。作为单体的例子,可举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氧基聚甲基丙烯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作为低聚物和预聚物,可举出聚酯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醇酸丙烯酸酯、三聚氰胺丙烯酸酯、硅酮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化合物,不饱和聚酯、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各种脂环式环氧等环氧类化合物,3-乙基-3-羟基甲基氧杂环丁烷、1,4-双{[(3-乙基-3-氧杂环丁烷基)甲氧基]甲基}苯、二[1-乙基(3-氧杂环丁烷基)]甲醚等氧杂环丁烷化合物。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者混合多种使用。
作为热固性树脂,可举出酚醛树脂、呋喃树脂、二甲苯·甲醛树脂、酮·甲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胺树脂、醇酸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等。这些树脂可以单独或者混合多种而使用。
对于本发明的防眩薄膜中使用的透明树脂,透明性越高越好,光线透射率(JIS K-7105)是大于等于80%,优选是大于等于90%。即使光线透射率不足80%,对于本发明也没有问题,但是作为显示器用的薄膜会变暗,因此并非理想。
另外,在由这些透明树脂构成的透明树脂相中,为了赋予各种特性,作为改性剂也可以添加不影响光扩散的纳米尺寸的微粒。作为其例子,可举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硅酸盐溶胶、钛酸盐溶胶、ITO、ATO等。
本发明的防眩薄膜的光扩散层可以通过使上述的透明树脂和圆球状树脂微粒及碗状树脂微粒溶解、分散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涂布在适当的基体上并进行干燥、固化而形成。在本发明中,光扩散层可以从基体上剥离,可以以透明基体上的涂布层形式而设置。
光扩散层的厚度优选是0.5~200μm的范围。另外,光扩散层为涂布在透明基体上的涂布层的情况,光扩散层由透明基体支撑,因此其厚度优选是0.5~50μm的范围,更优选是1~10μm的范围。
对于本发明的防眩薄膜,光扩散层为涂布在透明基体上的涂布层的情况,作为透明基体,可以使用公知的透明薄膜、玻璃等。作为其具体例子,可以适宜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三乙酰纤维素(TA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酰亚胺(PI)、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乙烯醇(PVA)、聚氯乙烯(PVC)、环烯共聚物(COC)、含降冰片烯树脂、聚醚砜、赛璐玢、芳香族聚酰胺等各种树脂薄膜以及石英玻璃、钠钙玻璃等玻璃基材等。在等离子显示器或液晶显示器中使用本发明的防眩薄膜时,透明基体优选是由PET、TAC、COC、含降冰片烯树脂等构成的透明基体。
这些透明基体的透明性越高越好,光线透射率(JIS K-7105)是大于等于80%,更优选是大于等于90%。即使光线透射率不足80%,对于本发明也没有问题,但作为显示器用的薄膜会变暗,因而并非理想。
另外,这些透明基体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优选是5~600μm,如果考虑其生产率,则特别优选使用5~200μm范围的厚度。
对于本发明的防眩薄膜,上述透明树脂的折射率nx和碗状树脂微粒的折射率nz需要满足上述式(1)的关系。即,在本发明的防眩薄膜的光扩散层中,形成透明树脂相-圆球状树脂微粒和透明树脂相-碗状树脂微粒的2种界面。其中,通过在透明树脂相-碗状树脂微粒之间满足上述式(1)的关系,可以消除各自作为透镜的作用,从而产生消除闪耀的效果。如上所述,折射率低的碗状树脂微粒和透明树脂相的折射率差需要是大于等于0.03,优选是大于等于0.05,特别优选是大于等于0.07。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防眩薄膜,优选圆球状树脂微粒的折射率ny和碗状树脂微粒的折射率nz满足上述式(2)的关系。此时,原因的详情虽然还不清楚,但是通过满足上述式(2)的关系,可以抑制被认为起因于树脂微粒的形状和折射率的关系的白色部分、图像的模糊、闪耀。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防眩薄膜,上述圆球状树脂微粒的粒径和上述碗状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没有太大差别时,在防止闪耀方面是理想的。具体地说,圆球状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Dy和碗状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Dz优选满足上述式(3)的关系。特别优选满足
0.8Dz≤Dy≤1.2Dz的关系。
在本发明的防眩薄膜中,优选光扩散层具有凹凸表面。凹凸表面的凸部可以仅由圆球状树脂微粒形成,但是优选由圆球状微粒和碗状树脂微粒形成。另外,在凹凸表面的凸部由圆球状树脂微粒和碗状树脂微粒形成的情况,凸部由圆球状树脂微粒和碗状树脂微粒的凸部侧的部分、即半球状部分和在碗状树脂微粒的凹部侧的凹部边缘形成的环状的凸部而形成,凸部的形状和数量可以利用激光显微镜或SEM(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凹凸表面的凸部由圆球状树脂微粒和碗状树脂微粒形成的情况,由圆球状树脂微粒和碗状树脂微粒的半球状部分形成的凸部的合计数更优选比碗状树脂微粒的凹部侧的环状的凸部的数量多。即,由圆球状树脂微粒和碗状树脂微粒的半球状部分形成的凸部为主体,由碗状树脂微粒的凹部侧的环状的凸部所形成的凸部适当地混杂的状态的凹凸表面的情况,可以发挥抑制白色部分产生的同时赋予适度的防眩性的效果。另外,由碗状树脂微粒的凹部侧的环状的凸部形成的凸部的比例如果增加,则比较尖锐的顶角的比例在光扩散层表面的凹凸上会增加,防眩性提高,但是容易产生白色部分。
另外,在本发明的防眩薄膜中,光扩散层的凹凸表面的平均粗糙度Ra优选是0.1~1.0μm的范围,更优选是0.1~0.5μm的范围。平均粗糙度Ra如果小于0.1μm,则表面凹凸变小,抑制外部光的映入的防眩性效果会变得不充分;如果大于1.0μm,则凹凸变大,从而产生白色部分,因此并非优选。
在本发明中,防眩薄膜的光扩散层的最薄部的厚度优选比碗状树脂微粒的高度(h)厚。如果使最薄部的厚度比碗状树脂微粒的高度薄,则分散在透明树脂相中的所有圆球状树脂微粒和碗状树脂微粒都会与凹凸表面的凹凸有关,防眩薄膜表面的凹凸变大,从而产生白色部分。另外,由于防眩薄膜表面的凹凸形状变得复杂,抑制图像模糊的效果会减弱。
以下,用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另外,在下述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份”是指重量份。
实施例1
相对100份作为透明树脂的折射率为1.51(nx)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添加3份作为光引发剂的2-羟基-2-甲基苯丙酮、作为树脂微粒的6份折射率为1.59(ny)、平均粒径为3.0μm(Dy)的苯乙烯树脂制圆球状树脂微粒和4份折射率为1.42(nz)、平均粒径为2.4μm(Dz)、高度为1.7μm(h)、口径为1.8μm(a)、厚度为0.35μm(b)的硅酮树脂制碗状树脂微粒、130份作为溶剂的甲基异丁基酮,通过用砂磨机分散30分钟,得到涂料。使用反向涂布方式将得到的涂料涂布在由膜厚为80μm、透射率为94%的TAC构成的透明基体上,在100℃干燥2分钟后,用1盏120W/cm集光型高压水银灯进行紫外线照射(照射距离10cm、照射时间30秒),使涂布膜固化。如以上所述,制作具有厚度为3.2μm、平均粗糙度Ra=0.18的光扩散层的防眩薄膜。
实施例2
混合100份作为透明树脂的折射率为1.67的含锆紫外线固化型(UV)丙烯酸酯(商品名:Kz7391,固体成分浓度为42%,JSR制)、18份折射率为1.51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得到固化时的折射率为1.60(nx)、固体浓度为51%的透明树脂溶液。添加100份该透明树脂溶液、1份作为光引发剂的2-羟基-2-甲基苯丙酮、作为树脂微粒的3份折射率为1.59(ny)、平均粒径为3.0μm(Dy)的苯乙烯树脂制圆球状树脂微粒和2份折射率为1.42(nz)、平均粒径为2.4μm(Dz)、高度为1.7μm(h)、口径为1.8μm(a)、厚度为0.35μm(b)的硅酮树脂制碗状树脂微粒、80份作为溶剂的甲基异丙基酮,用砂磨机分散30分钟,得到涂料。使用反向涂布方式将得到的涂料涂布在由膜厚为80μm、透射率为94%的TAC构成的透明基体上,在100℃干燥2分钟后,用1盏120W/cm集光型高压水银灯进行紫外线照射(照射距离为10cm、照射时间为30秒),使涂布膜固化,制成防眩薄膜。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该防眩薄膜,结果确认,防眩层的最厚部是3.2μm、最薄部是2.2μm,凹凸表面的凸部由圆球状树脂微粒形成。平均粗糙度Ra是0.37μm。
实施例3
相对100份作为透明树脂的折射率为1.51(nx)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添加3份作为光引发剂的2-羟基-2-甲基苯丙酮、作为树脂微粒的6份折射率为1.49(ny)、平均粒径为3.0μm(Dy)的PMMA树脂制圆球状树脂微粒和4份折射率为1.42(nz)、平均粒径为2.4μm(Dz)、高度为1.7μm(h)、口径为1.8μm(a)、厚度为0.35μm(d)的硅酮树脂制碗状树脂微粒、130份作为溶剂的甲基异丙基酮,用砂磨机分散30分钟,得到涂料。使用反向涂布方式将得到的涂料涂布在由膜厚为80μm、透射率为94%的TAC构成的透明基体上,在100℃干燥2分钟后,用1盏120W/cm集光型高压水银灯进行紫外线照射(照射距离为10cm、照射时间为30秒),使涂布膜固化。如以上所述,制作具有厚度为3.2μm、平均粗糙度Ra=0.12的光扩散层的防眩薄膜。
比较例1
相对100份作为透明树脂的折射率为1.51(nx)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添加3份作为光引发剂的2-羟基-2-甲基苯丙酮、作为树脂微粒的6份折射率为1.59(ny)、平均粒径为3.0μm(Dy)的苯乙烯树脂制圆球状树脂微粒和4份折射率为1.53(nz)、平均粒径为2.5μm(Dz)、高度为0.6μm(h)、口径为0.5μm(a)、厚度为0.40μm(d)的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制碗状树脂微粒、200份作为溶剂的甲基异丙基酮,用砂磨机分散30分钟,得到涂料。使用反向涂布方式将得到的涂料涂布在由膜厚为80μm、透射率为94%的TAC构成的透明基体上,在100℃干燥2分钟后,用1盏120W/cm集光型高压水银灯进行紫外线照射(照射距离为10cm、照射时间为30秒),使涂布膜固化。如以上所述,制作具有厚度为3.2μm、平均粗糙度Ra=0.20的光扩散层的比较用防眩薄膜。
比较例2
相对100份作为透明树脂的折射率为1.51(nx)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添加3份作为光引发剂的2-羟基-2-甲基苯丙酮、作为树脂微粒的4份折射率为1.59(ny)、平均粒径为3.0μm(Dy)的苯乙烯树脂制圆球状树脂微粒和4份折射率为1.49(nz)、平均粒径为2.4μm(Dz)、高度为0.6μm(h)、口径为0.5μm(a)、厚度为0.35μm(d)的丙烯酸树脂制碗状树脂微粒、200份作为溶剂的甲基异丙基酮,用砂磨机分散30分钟,得到涂料。使用反向涂布方式将得到的涂料涂布在由膜厚为80μm、透射率为94%的TAC构成的透明基体上,在100℃干燥2分钟后,用1盏120W/cm集光型高压水银灯进行紫外线照射(照射距离为10cm、照射时间为30秒),使涂布膜固化。如以上所述,制作具有厚度为3.5μm、平均粗糙度Ra=0.09的光扩散层的比较用防眩薄膜。
比较例3
相对100份作为透明树脂的折射率1.51(nx)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添加3份作为光引发剂的2-羟基-2-甲基苯丙酮、作为树脂微粒的6份折射率为1.59(ny)、平均粒径为3.0μm(Dy)的苯乙烯树脂制圆球状树脂微粒和4份折射率为1.42(nz)、平均粒径为2.4μm(Dz)的硅酮树脂制圆球状树脂微粒、130份作为溶剂的甲基异丙基酮,用砂磨机分散30分钟,得到涂料。使用反向涂布方式将得到的涂料涂布在由膜厚为80μm、透射率为94%的TAC构成的透明基体上,在100℃干燥2分钟后,用1盏120W/cm集光型高压水银灯进行紫外线照射(照射距离为10cm、照射时间为30秒),使涂布膜固化。如以上所述,制作具有厚度为3.2μm、平均粗糙度Ra=0.24的光扩散层的比较用防眩薄膜。
比较例4
相对100份作为透明树脂的折射率1.51(nx)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添加3份作为光引发剂的2-羟基-2-甲基苯丙酮、作为树脂微粒的6份折射率为1.42(ny)、平均粒径为3.0μm(Dy)的硅酮树脂制圆球状树脂微粒和4份折射率为1.49(nz)、平均粒径为2.5μm(Dz)的丙烯酸树脂制碗状树脂微粒、130份作为溶剂的甲基异丙基酮,用砂磨机分散30分钟,得到涂料。使用反向涂布方式将得到的涂料涂布在由膜厚为80μm、透射率为94%的TAC构成的透明基体上,在100℃干燥2分钟后,用1盏120W/cm集光型高压水银灯进行紫外线照射(照射距离为10cm、照射时间为30秒),使涂布膜固化。如以上所述,制作具有厚度为3.2μm、平均粗糙度Ra=0.18的光扩散层的比较用防眩薄膜。
接着,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评价。
目视评价
针对没有防眩薄膜的市售的高精细型的液晶监示器(アイオデ一タ机器:LCD-A15UR、画面尺寸:15英寸、分辨率:UXGA、像素间距:133PPI),代替粘贴全面偏光板,在其表面粘贴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防眩薄膜。最初在不显示图像的状态下观察外部光的映入和白色部分,接着显示静止图像,观察图像模糊、闪耀和视角特性。
关于防眩性,使荧光灯从正面映入,观察其轮廓映入的情况。
关于白色部分,不映入荧光灯,从正面观察,从而观察防眩薄膜的黑度情况。
关于图像模糊,使用微软公司的软件(Microsoft Windows(注册商标)),显示MS明朝体、字体大小11点的数字,以离画面50cm的距离观察数字显示能否看到模糊。
关于图像闪耀,以离画面50cm的距离观察能否看到闪耀。
关于视角特性,观察从正面看到规定的彩色照片图像时的对比度在观看的角度倾斜45°时降低的程度。
其评价结果示于表1中。表1中的评价基准如下。
关于防眩性,A:未看到映入,C:看到映入。
关于白色部分,A:未看到白色部分,B:稍微看到白色部分,但实用上没有问题,C:清楚地看到白色部分。
关于图像模糊,A:未看到模糊,色彩鲜明,C:看到模糊。
关于闪耀,A:未看到闪耀,B:稍微看到闪耀,但实用上没有问题,C:清楚地看到闪耀。
关于视角特性,A:几乎看不到对比度降低,C:清楚地看到对比度降低。
表1
防眩性 | 白色部分 | 图像模糊 | 闪耀 | 视角特性 | |
实施例1 | A | A | A | A | A |
实施例2 | A | B | A | A | A |
实施例3 | A | A | A | B | A |
比较例1 | A | A | A | C | C |
比较例2 | C | A | A | C | C |
比较例3 | A | C | C | A | A |
比较例4 | A | C | C | C | A |
从表1可以知道,透明树脂和碗状树脂微粒的折射率的关系满足上述式(1)的关系的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本发明的防眩薄膜,对于白色部分、图像模糊、闪耀和视角特性,显示出良好的结果,与此相反,比较例1的防眩薄膜不能抑制闪耀,视角特性也差。对于比较例2的防眩薄膜,防眩性、闪耀、视角特性各特性差,比较例4的防眩薄膜不能抑制白色部分、图像模糊、闪耀。另外,仅使用圆球状树脂微粒的比较例3的防眩薄膜不能抑制白色部分和图像模糊。
Claims (9)
1.防眩薄膜,具有树脂微粒分散在透明树脂相中而构成的光扩散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微粒至少由圆球状微粒和粒子的中央部凹陷成凹状的碗状树脂微粒构成,透明树脂相的折射率nx和碗状树脂微粒的折射率nz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
nx-nz≥0.03 (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球状树脂微粒的折射率ny和所述碗状树脂微粒的折射率nz满足下述式(2)的关系。
nz<ny (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球状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Dy和所述碗状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Dz分别是0.3μm~7.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防眩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球状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Dy和所述碗状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Dz满足下述式(3)的关系。
0.7Dz≤Dy≤1.4Dz (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薄膜,其特征在于,光扩散层设置在透明基体的至少一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薄膜,其特征在于,光扩散层具有凹凸表面,该凹凸表面仅由圆球状树脂微粒或者由圆球状微粒和碗状树脂微粒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眩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扩散层的最薄部的厚度比所述碗状树脂微粒的高度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眩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球状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是所述碗状树脂微粒的高度的110~30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眩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表面的平均粗糙度Ra是0.1~1.0μ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094560 | 2004-03-29 | ||
JP094560/2004 | 2004-03-29 | ||
JP094561/2004 | 2004-03-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74650A true CN1774650A (zh) | 2006-05-17 |
CN100353187C CN100353187C (zh) | 2007-12-05 |
Family
ID=36760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8000031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3187C (zh) | 2004-03-29 | 2005-03-16 | 防眩薄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353187C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75973A (zh) * | 2010-09-16 | 2011-02-16 | 宁波激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光学反射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及使用该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 |
CN102043174A (zh) * | 2010-11-05 | 2011-05-04 | 宁波激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微透镜阵列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02200591A (zh) * | 2011-04-01 | 2011-09-28 | 长兴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增光穿透膜及含增光穿透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
CN102759761A (zh) * | 2012-07-17 | 2012-10-31 | 宁波激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遮盖高辉度的光学薄膜及包括该光学薄膜的显示器件 |
CN101849201B (zh) * | 2007-10-18 | 2013-05-08 |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 光扩散剂 |
CN110073250A (zh) * | 2016-11-01 | 2019-07-30 |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 光学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78973B2 (ja) * | 1998-07-21 | 2003-12-15 |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 光拡散シート |
KR100622792B1 (ko) * | 2000-03-21 | 2006-09-13 | 세키스이가세이힝코교가부시키가이샤 | 수지입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
JP3982741B2 (ja) * | 2001-04-17 | 2007-09-26 |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 塗布用組成物、塗布物、光拡散シートおよ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
JP2003090906A (ja) * | 2001-09-18 | 2003-03-28 | Daicel Chem Ind Ltd | 異方性拡散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装置 |
CN2588389Y (zh) * | 2002-12-13 | 2003-11-26 | 薛合源 | 取光装置 |
-
2005
- 2005-03-16 CN CNB2005800003193A patent/CN10035318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49201B (zh) * | 2007-10-18 | 2013-05-08 |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 光扩散剂 |
CN101975973A (zh) * | 2010-09-16 | 2011-02-16 | 宁波激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光学反射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及使用该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 |
CN102043174A (zh) * | 2010-11-05 | 2011-05-04 | 宁波激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微透镜阵列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02200591A (zh) * | 2011-04-01 | 2011-09-28 | 长兴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增光穿透膜及含增光穿透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
CN102200591B (zh) * | 2011-04-01 | 2015-06-24 | 长兴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增光穿透膜及含增光穿透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
CN102759761A (zh) * | 2012-07-17 | 2012-10-31 | 宁波激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遮盖高辉度的光学薄膜及包括该光学薄膜的显示器件 |
CN110073250A (zh) * | 2016-11-01 | 2019-07-30 |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 光学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353187C (zh) | 2007-1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711483B1 (ko) | 방현 필름 | |
JP6717317B2 (ja) | 光学シート、偏光板、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 | |
TWI639024B (zh) | 積層體之製造方法、積層體、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及影像顯示裝置之可見性改善方法 | |
KR102074296B1 (ko) | 방현 필름, 편광판, 액정 패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 |
KR101418946B1 (ko) | 방현성 광학 적층체 | |
TWI631491B (zh) | 觸控面板、顯示裝置及光學薄片、以及光學薄片之選擇方法及光學薄片之製造方法 | |
US8220940B2 (en) | Antiglare film,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 |
KR20080003319A (ko) | 광학 적층체, 그것을 이용한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 |
CN1746745A (zh) | 防眩薄膜 | |
CN1725104A (zh) | 光漫射元件 | |
CN107250963B (zh) | 触摸面板、显示装置和光学片以及光学片的选择方法和光学片的制造方法 | |
KR20190011748A (ko) | 광 확산 필름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표시 장치 | |
KR20110037838A (ko) | 방현성 하드 코트 필름, 그것을 사용한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그리고 방현성 하드 코트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 |
JP2014006448A (ja) |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0353187C (zh) | 防眩薄膜 | |
CN111433640A (zh) | 防眩膜、以及其制造方法及用途 | |
TW201604574A (zh) | 光學膜及附觸控面板之顯示裝置 | |
CN1707351A (zh) | 用于透射屏的表面保护元件 | |
JP6515377B2 (ja) |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JP2016170779A (ja) |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 | |
JP2016157386A (ja) |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JP2015172834A (ja) |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JP2021507319A (ja) |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JP2015172642A (ja) |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KR102225830B1 (ko) | 터치 패널, 표시 장치 및 광학 시트, 광학 시트의 선별 방법 및 광학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05 Termination date: 20100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