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93739A - 防反射膜、偏振片、护罩玻璃、图像显示装置及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防反射膜、偏振片、护罩玻璃、图像显示装置及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93739A
CN105793739A CN201480065857.XA CN201480065857A CN105793739A CN 105793739 A CN105793739 A CN 105793739A CN 201480065857 A CN201480065857 A CN 201480065857A CN 105793739 A CN105793739 A CN 1057937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le
antireflection film
protuberance
mentioned
mean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58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93739B (zh
Inventor
朝日美帆
伊吹俊太郎
山崎高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793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37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937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37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8Anti-reflection coatings having sub-optical wavelength surface structures designed to provide an enhanced transmittance, e.g. moth-ey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s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反射膜,上述防反射膜具有基材及表面具有凹凸结构的防反射层,其中,上述防反射层包含形成凸部的粒子及粘合剂树脂而成,上述形成凸部的粒子彼此不相接触,且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距离A与该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中心至凹部的距离B之比即B/A大于0.5。

Description

防反射膜、偏振片、护罩玻璃、图像显示装置及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反射膜、偏振片、护罩玻璃、图像显示装置及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如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CRT)、等离子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ELD)、真空荧光显示器(VFD)、场发射显示器(FED)及液晶显示装置(LCD)等图像显示装置中,有时为了防止由显示面中外光的反射引起的对比度的下降及影像的映入而设置防反射膜。并且,除了图像显示装置以外,有时也会赋予基于防反射膜的防反射功能。
作为防反射膜已知有在基材表面具有周期为可见光波长以下的微细的凹凸形状的防反射膜即所谓具有蛾眼(motheye)结构的防反射膜。通过蛾眼结构,模拟制作自空气朝向基材内部的块状(bulk)材料折射率连续变化的折射率倾斜层,从而能够防止光的反射。已知有表面具有凹凸结构的防反射膜中,凸部之间的距离与凹部的深度之比对于反射率的降低非常重要。
作为具有蛾眼结构的防反射膜,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透明基材上涂敷含有透明树脂单体与微粒的涂敷液,并且进行固化而形成分散有微粒的透明树脂,然后通过对透明树脂进行蚀刻而制造的具有凹凸结构的防反射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9-1397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防反射膜要求进一步降低反射率。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表面具有凹凸结构的防反射膜中,反射率低且防反射性能优异的防反射膜。并且,本发明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防反射膜的偏振片、护罩玻璃及图像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使用微粒在表面形成凹凸结构的防反射膜中,凸部之间的距离与凹部的深度之比对于降低反射率非常重要的情形,进而实现其的方法。
即,若相对于凸部之间的距离凹部的深度大,则能够制作自空气至防反射层内部折射率更缓慢变化的折射率倾斜层,因此能够降低反射率。为此,配置时粒子之间留有间隔以免接触是非常重要。当粒子之间接触时,从粒子之间相接的位置只有表面侧被辨识为凹凸,因此无法有效利用从粒子之间相接的位置远离表面的侧,并且无法加大凹部的深度。
然而,通常粒子内聚而粒子之间接触而难以加大凹部的深度。虽然专利文献1中有与形成凹凸结构的微粒的最接近粒子的中心之间的平均距离及凸部的平均高度有关的记载,但认为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制造方法来制造的凹凸结构其微粒之间接触,要求进一步降低反射率。
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下述方法能够解决上述课题。
〔1〕一种防反射膜,其具有基材及表面具有凹凸结构的防反射层,其中,
上述防反射层包含形成凸部的粒子及粘合剂树脂而成,
上述形成凸部的粒子彼此不相接触,且
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距离A与上述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中心至凹部之间的距离B之比即B/A大于0.5。
〔2〕根据〔1〕所述的防反射膜,其中,形成凸部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为50nm以上且700nm以下。
〔3〕根据〔1〕或〔2〕所述的防反射膜,其中,上述B/A为0.6以上。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反射膜,其中,在波长380~780nm的整个区域中积分反射率为3%以下。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反射膜,其中,形成凸部的粒子的粒径一半以上的部分突出于粘合剂树脂。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反射膜,其中,形成凸部的粒子与粘合剂树脂的含有比(形成凸部的粒子的质量/粘合剂树脂的质量)为10/90以上且95/5以下。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反射膜,其中,上述防反射层在由形成凸部的粒子构成的粒子群与基材之间具有由第二粒子构成的粒子群,上述第二粒子具有形成凸部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以上的平均粒径。
〔8〕根据〔7〕所述的防反射膜,其中,形成凸部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为上述第二粒子的平均粒径的0.5倍以上且1倍以下。
〔9〕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反射膜,其中,形成凸部的粒子通过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进行表面修饰。
〔10〕一种偏振片,其具有作为偏振片用保护膜的〔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反射膜。
〔11〕一种护罩玻璃,其具有作为保护膜的〔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反射膜。
〔12〕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有〔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反射膜或〔10〕所述的偏振片。
〔13〕一种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上述防反射膜具有基材及表面具有凹凸结构的防反射层,其中,
上述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如下:在基材上涂敷含有第二粒子及粘合剂树脂形成用单体的组合物,并将上述涂膜通过热或光进行固化,在上述涂膜上涂敷含有具有上述第二粒子的平均粒径以下的平均粒径的形成凸部的粒子及粘合剂树脂形成用单体的组合物,并将上述涂膜通过热或光进行固化。
〔14〕根据〔13〕所述的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形成凸部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为50nm以上且700nm以下。
〔15〕根据〔13〕或〔14〕所述的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形成凸部的粒子与粘合剂树脂形成用单体的含有比(形成凸部的粒子的质量/粘合剂树脂形成用单体的质量)为10/90以上且95/5以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表面具有凹凸结构且反射率低、防反射性能优异的防反射膜。并且,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包含上述防反射膜的偏振片、护罩玻璃及图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防反射膜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防反射膜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防反射膜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防反射膜的一例的剖面SEM图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防反射膜具有基材及表面具有凹凸结构的防反射层,
上述防反射层包含形成凸部的粒子及粘合剂树脂而成,
上述形成凸部的粒子彼此不相接触,且
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距离A与上述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中心至凹部的距离B之比即B/A大于0.5。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防反射膜进行详细的说明。
将本发明的防反射膜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例示于图1中。
图1的防反射膜10具有基材1及表面具有凹凸结构的防反射层2。防反射层在与基材相反侧的表面具有凹凸结构。
防反射层2包含形成凸部的粒子3及粘合剂树脂4而成。
形成凸部的粒子3之间不相接触,且
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距离A与上述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中心至凹部的距离B之比即B/A大于0.5。
本发明的防反射膜,由于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距离A与上述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中心至凹部的距离B之比即B/A大于0.5,因此相对于凸部之间的距离凹部的深度变大,从而能够制作自空气至防反射层内部折射率更缓慢变化的折射率倾斜层,因此能够降低反射率。
以下,对于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距离A与上述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中心至凹部的距离B之比即B/A的测量方法进行具体的说明。
B/A可通过SEM观察防反射膜的剖面进行测量。将防反射膜试样用切片机切削露出剖面,并以适当的倍率(5000倍左右)进行SEM观察。试样中可进行碳蒸镀、蚀刻等适当的处理,以便于进行观察。在空气与试样所形成的界面中,将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距离设为A;将在包含上述相邻凸部的顶点且与基材面垂直的面内,连结上述相邻凸部的顶点的直线至其垂直二等分线到达粒子或粘合剂树脂的点即凹部的距离设为B,并对100点进行测长时,算出B/A的平均值,以此作为B/A值。
在SEM照片中,对于所照出的所有凹凸,有时无法对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距离A与上述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中心至凹部的距离B进行正确地测长,但在这种情况下,着眼于SEM图像中面前侧所照出的凸部及凹部进行测长即可(参考图4)。
另外,凹部有必要在与以SEM图像来进行测长的两个相邻的形成凸部的粒子相同深度上进行测长。这是因为若将至照在更靠近面前侧的粒子等的距离作为B进行测长,则可能将B估测为较小值。
为了加大B/A,优选形成凸部的粒子的粒径一半以上的部分突出于粘合剂树脂。
B/A大于0.5,优选为0.6以上,更优选为0.7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8以上。并且,从蛾眼结构能够牢固地固定化且耐刮擦性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9以下。
为了降低反射率,形成凸部的粒子优选均匀且高的填充率来铺满。并且重要的是填充率不宜过高,若填充率过高,则相邻粒子之间接触而使凹凸结构的B/A变小。
从上述观点考虑,形成凸部的粒子的含量,优选调整为使整个防反射层都均匀。填充率可作为通过SEM等从表面观察形成凸部的粒子时位于最表面侧粒子的面积占有率来进行测量。填充率优选30%~95%,更优选40~90%,进一步优选50~85%。
本发明的防反射膜中,形成防反射层的表面凹凸结构的凸部的粒子之间不相接触。
在此,“形成凸部的粒子之间不相接触”并不是指严格意义上的形成凸部的粒子之间完全不存在相互接触的部分等,也包含工业生产时因偏差等原因存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接触的部分的情形。
具体而言,通过前述方法求得的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距离A与形成凸部的粒子的平均粒径R满足A>R的关系的,则视为“形成凸部的粒子之间不相接触”。但是,与前述一样这里的A为对100点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长时的平均值。
为了将形成凸部的粒子之间以不接触的方式进行配置,可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1)在基材上铺满具有由形成凸部的粒子构成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以上的平均粒径的粒子,并在其上配置形成凸部的粒子,以使形成凸部的粒子之间不接触的方式;
(2)将通过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进行表面修饰的粒子等用作形成凸部的粒子,以使形成凸部的粒子之间不接触的方式。
首先,对上述(1)的方式进行说明。
上述(1)的方式为在由形成凸部的粒子构成的粒子群(称为第一粒子层)与基材之间具有由具有形成凸部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以上的平均粒径的第二粒子构成的粒子群(称为第二粒子层)的方式。
优选在基材上铺满第二粒子且在其第二粒子群上以与第二粒子接触的方式配置形成凸部的粒子。将该方式的一例示于图1中。
图1所示的防反射膜10在由形成凸部的粒子3构成的粒子群(第一粒子层)与基材1之间具有由具有形成凸部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以上的平均粒径的第二粒子5构成的粒子群(第二粒子层)。
由于第二粒子的平均粒径为形成凸部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以上,因此在第二粒子群所形成的凹处嵌入形成凸部的粒子,而配置成形成凸部的粒子之间不相接触的状态。
并且,当在基材上不设置第二粒子时,基材与形成凸部的粒子只以基于粘合剂树脂的粘合力来粘合,但通过使用第二粒子,形成凸部的粒子嵌入第二粒子群所形成的凹处,因此形成凸部的粒子更加牢固地被固定,并且耐刮擦性也得到提高。
第二粒子之间相互接触或不接触均可。
形成凸部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第二粒子的平均粒径以下。由此,在第二粒子群所形成的凹处嵌入形成凸部的粒子,而配置成形成凸部的粒子之间相互接触的状态。并且,由于形成凸部的粒子嵌入第二粒子群所形成的凹处,因此形成凸部的粒子牢固地被固定,并且耐刮擦性也得到提高。
由于形成凸部的粒子嵌入第二粒子群所形成的凹处,因此即使减少粘合剂树脂量也能够以恒定的强度来固定形成凸部的粒子。图2表示减少粘合剂树脂量的方式的一例。图2的防反射膜10相对于图1的防反射膜粘合剂树脂4的量少,而且第二粒子5的一部分也突出于粘合剂树脂。在图2的防反射膜中,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中心至凹部的距离B成为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中心至第二粒子的距离。由于该方式能够加大距离B,因此能够加大B/A,进而能够降低反射率。
形成凸部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与第二粒子的平均粒径之比,对于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距离A与上述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中心至凹部的距离B之比即B/A具有较大的影响。
形成凸部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相对小于第二粒子的平均粒径。这是因为由于形成凸部的粒子通过嵌入于第二粒子所形成的凹处来决定位置,因此形成凸部的粒子其相邻粒子之间不会接触,其结果能够加大B/A。
并且,形成凸部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相对第二粒子的平均粒径不宜过小。由于形成凸部的粒子不是很小,凸部的顶点之间的距离A不会变大而能够防止B/A变小,进而容易获得形成凸部的粒子通过嵌入第二粒子所形成的凹处来决定位置的效果,并且不容易引起防反射层的白化或强度的降低。
在相邻第二粒子之间不接触的情况下,形成凸部的粒子的平均粒径即使与第二粒子的平均粒径相同也能够加大表面凹凸结构的B/A,因此优选。
形成凸部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第二粒子的平均粒径的0.5倍以上且1倍以下,更优选为0.6倍以上且0.95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倍以上且0.9倍以下。
(形成凸部的粒子)
作为形成凸部的粒子可举出金属氧化物粒子、树脂粒子及具有金属氧化物粒子的核与树脂的壳的有机无机混合粒子等,但从膜强度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金属氧化物粒子。
作为金属氧化物粒子可举出二氧化硅粒子、二氧化钛粒子、氧化锆粒子及五氧化锑粒子等,但从因与大多粘合剂折射率接近而不易产生雾度且易于形成蛾眼结构的观点考虑优选二氧化硅粒子。
作为树脂粒子可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聚苯乙烯粒子及三聚氰胺粒子等。
形成凸部的粒子的平均粒径(平均一次粒径)优选为50nm以上且700nm以下,更优选为100nm以上且6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0nm以上且500nm以下。
形成凸部的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是指体积平均粒径的累计的50%粒径。当测量防反射层中包含的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时,可通过电子显微镜照片来进行测量。例如,拍摄防反射膜的切片TEM图像,分别测量100个一次粒径的直径,算出体积,将累计的50%粒径作为平均一次粒径。当粒子不是球径时,将长径与短径的平均值视为一次粒子的直径。
上述粒子的形状最好是球形,但即使是不定形等球形以外的形状亦可。
并且,对于二氧化硅粒子晶质或非晶质均可。
在涂敷液中为了提高分散性、提高膜强度、防止内聚,可对上述粒子实施表面处理,尤其从提高膜强度、提高耐刮擦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在表面通过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进行处理的粒子。表面处理方法的具体例及其优选例与日本专利公开2007-298974号公报的[0119]~[0147]所记载的内容相同。
形成凸部的粒子可使用市售的粒子。作为具体例可优选使用
MEK-ST-L(平均一次粒径50nm,NISSANCHEMICALINDUSTRIES,LTD制二氧化硅溶胶)、MEK-ST-2040(平均一次粒径200nm,NISSANCHEMICALINDUSTRIES,LTD制二氧化硅溶胶)、SEAHOSTARKE-P10(平均一次粒径150nm,NIPPONSHOKUBAICO.,LTD制无定型二氧化硅)、SEAHOSTARKE-P20(平均一次粒径200nm,NIPPONSHOKUBAICO.,LTD制无定型二氧化硅)、SEAHOSTARKE-P50(平均一次粒径550nm,NIPPONSHOKUBAICO.,LTD制无定型二氧化硅)、EPOSTARS(平均一次粒径200nm,NIPPONSHOKUBAICO.,LTD制三聚氰胺甲醛缩合物)、EPOSTARMA-MX100W(平均一次粒径175nm,NIPPONSHOKUBAICO.,LTD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类交联物)、EPOSTARMA-MX200W(平均一次粒径350nm,NIPPONSHOKUBAICO.,LTD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类交联物)、STAPHYLOID(AicaKogyoCompany,Limited制多层结构有机微粒)及GANZPEARL(AicaKogyoCompany,Limited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粒子)等。
形成凸部的粒子与粘合剂树脂的含有比,粒子的比率越高最表面的凹凸的B/A越大,因此优选。另一方面,若过高,则在基材上难以对粒子进行固定化,或在制造过程中粒子内聚而可能引起故障或雾度的恶化。
形成凸部的粒子与粘合剂树脂的含有比优选(形成凸部的粒子的质量/粘合剂树脂的质量)为10/90以上且95/5以下,更优选为20/80以上且90/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70以上且85/15以下。
当含有第二粒子时,形成凸部的粒子与第二粒子的含有比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形成凸部的粒子的质量/第二粒子的质量)为1/0.1~1/8,更有选1/1~1/5,进一步优选1/1.5~1/3。通过含有第二粒子能够提高耐刮擦性,通过将配合比设为上限以下能够抑制雾度的发生。
(防反射层的粘合剂树脂)
防反射层的粘合剂树脂优选为将粘合剂树脂形成用聚合性化合物(单体)进行固化而得到的粘合剂树脂。
作为上述单体可举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苯乙烯基及烯丙基等聚合性官能基(聚合性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其中,优选具有(甲基)丙烯酰基及-C(O)OCH=CH2的化合物,更优选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
作为具有聚合性官能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举出亚烷基二醇的(甲基)丙烯酸二酯类、聚氧化烯二醇的(甲基)丙烯酸二酯类、醇的(甲基)丙烯酸二酯类、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加成物的(甲基)丙烯酸二酯类、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类及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类等。
其中,优选乙醇与(甲基)丙烯酸的酯类(例如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尤其优选多元醇与(甲基)丙烯酸的酯类。例如,可举出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EO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PO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EO改性磷酸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2,3-环己烷四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聚酯聚丙烯酸酯及己内酯改性三(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等。
上述粘合剂树脂优选包含将具有分子量150~1600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进行固化而得到的树脂。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的分子量更优选170~1400,进一步优选200~1200。若为下限以上,则能够充分加强防反射层的强度,若为上限以下,则容易较好地形成渗透层。
另外,当化合物为聚合物时,上述分子量为通过凝胶渗透色谱进行测量的聚苯乙烯换算的质均分子量。
(第二粒子)
作为上述第二粒子可使用与上述形成凸部的粒子同样的粒子。
第二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50nm以上且700nm以下,更优选为100nm以上且6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0nm以上且500nm以下。
与上述一样,第二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大于形成凸部的粒子的平均粒径。
(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
(1)的方式的防反射膜可通过如下方法制造,即在基材上涂敷包含第二粒子及粘合剂树脂形成用单体的组合物,并将上述涂膜通过热或光进行固化,在上述涂膜上涂敷包含形成凸部的粒子及粘合剂树脂形成用单体的组合物,并将上述涂膜通过热或光进行固化。
上述组合物可含有溶剂、聚合引发剂、粒子的分散剂、流平剂及防污剂等。
从提高分散性的观点考虑,作为溶剂优选选择极性与微粒接近的溶剂。具体而言,例如当微粒为金属氧化物微粒时,优选醇类的溶剂,可举出甲醇、乙醇、2-丙醇、1-丙醇及丁醇等。并且,例如当微粒为已进行疏水化表面修饰的金属树脂粒子或树脂粒子时,优选酮类、酯类、碳酸酯类、烷烃及芳香族类等溶剂,可举出甲基乙基酮(MEK)、碳酸二甲酯、乙酸甲酯、丙酮、二氯甲烷、环己酮等。这些溶剂在不显著恶化分散性的范围内可混合使用多种。
粒子的分散剂通过降低粒子之间的内聚力能够容易地均匀配置粒子。作为分散剂对其不作特别限定,但优选硫酸盐、磷酸盐等阴离子性化合物;脂肪族胺盐、四级铵盐等阳离子性化合物;非離子性化合物及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吸附基与立体排斥基各自选择的自由度高,因此更优选高分子化合物。作为分散剂可使用市售品。例如,可举出BYKJapanKK制的DISPERBYK160、DISPERBYK161、DISPERBYK162、DISPERBYK163、DISPERBYK164、DISPERBYK166、DISPERBYK167、DISPERBYK171、DISPERBYK180、DISPERBYK182、DISPERBYK2000、DISPERBYK2001、DISPERBYK2164、Bykumen、BYK-P104、BYK-P104S、BYK-220S、Anti-Terra203、Anti-Terra204及Anti-Terra205(以上为商品名)等。
流平剂通过降低涂敷液的表面张力,使涂敷后的液体稳定而能够容易地均匀配置粒子及粘合剂树脂。例如,可使用日本专利公开2004-331812号公报及日本专利公开2004-163610号公报所记载的化合物等。
防污剂通过在蛾眼结构中赋予疏水疏油性而能够抑制污垢或指纹的附着。例如,可使用日本专利公开2012-88699号公报所记载的化合物等。
(聚合引发剂)
当粘合剂树脂形成用聚合性化合物为光聚合性化合物时,优选包含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举出苯乙酮类、安息香类、二苯甲酮类、氧化膦类、缩酮类、蒽醌类、噻吨酮类、偶氮化合物、过氧化物类、2,3-二烷基二酮化合物类、二硫化合物类、氟胺化合物类、芳香族硫鎓类、洛粉碱二聚体类、嗡盐类、硼酸盐类、活性酯类、活性卤类、无机络合物及香豆素类等。光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优选方式及市售品等,在日本专利公开2009-098658号公报的[0133]~[0151]段中有记载,本发明中同样能够优选使用。
《最新UV固化技术》{TECHNICALINFORMATIONINSTITUTECO.,LTD}(1991年),p.159及《紫外线固化系统》加藤清视著(平成元年,综合技术中心发行),p.65~148中也记载了各种例,对于本发明也很有用。
作为组合物的涂敷方法对其不作特别限定,可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举出浸涂法、气刀刮涂法、帘式涂法、辊涂法、线棒刮涂法、凹版涂敷法及模涂法等。
从容易均匀涂敷的观点考虑,上述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
当涂敷含有第二粒子及粘合剂树脂形成用单体的组合物并将上述涂膜通过热或光进行固化时,并不完全进行固化,而是调节温度或照射能使其成为半固化状态,这样能够提高与在其上面设置的形成凸部的粒子之间的粘附性,因此优选。
另外,作为与上述不同的制作方法也可举出将含有形成凸部的粒子、第二粒子及粘合剂树脂的组合物涂敷于基材上并将形成凸部的粒子偏在于空气界面侧的方法。
接着,对于将通过上述(2)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进行表面修饰的粒子等用作形成凸部的粒子的方式进行说明。
该方式将通过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进行表面修饰的粒子等用作形成凸部的粒子,由此与(1)的方式一样在基材与形成凸部的粒子之间无需使用第二粒子,只以形成凸部的粒子来能够形成防反射层,上述防反射层的形成凸部的粒子之间不相接触且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距离A与上述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中心至凹部的距离B之比即B/A大于0.5。
即使是未经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进行修饰的微粒,根据情况有时也可形成这种蛾眼结构,但具有粒子之间容易内聚并且相邻的形成凸部的粒子之间容易相互接触的倾向。
若使用通过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进行表面修饰的粒子,则能够抑制粒子的内聚。虽然其理由尚不明确,但认为不饱和双键与粘合剂树脂的相容性较高,而且即使粒子之间不集中也能够稳定的存在。
作为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与日本专利公开2007-298974号公报的[0119]~[0147]所记载的化合物相同,但优选硅烷偶联剂,更优选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硅烷偶联剂。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优选使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及3-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图3表示(2)的方式的防反射膜的一例。
图3的防反射膜10为形成凸部的粒子通过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进行表面修饰的粒子3a。
(2)的方式的防反射膜可通过如下方法制造,即在基材上涂敷含有通过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进行表面修饰的粒子及粘合剂树脂形成用单体的组合物,并将上述涂膜通过热或光进行固化。
上述组合物可含有溶剂、聚合引发剂、粒子的分散剂、流平剂及防污剂等。
上述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的优选范围与(1)的方式的情形相同。
[防反射层]
与防反射层的基材相反侧的表面具有由形成凸部的粒子形成的凹凸结构(蛾眼结构)。
在此,蛾眼结构是指一种用于抑制光反射的物质(材料)的进行加工的表面且具有周期性的微细结构图案的结构。尤其,当以抑制可见光的反射为目的时,指具有周期小于780nm的微细结构图案的结构。若微细结构图案的周期小于380nm,则反射光的色调消失,因此优选。并且,若周期为100nm以上,则波长380nm的光能够辨识微细结构图案而防反射性能优异,因此优选。对于有无蛾眼结构,可通过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等观察表面形状,查看是否出现上述微细结构图案,以此进行确认。
[基材]
本发明的防反射膜上的基材,作为防反射膜的基材只要是常规使用的透明的基材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塑料基材或玻璃基材。
作为塑料基材可使用各种基材,例如可举出含有纤维素类树脂;纤维素酰化物(三醋酸纤维素、二醋酸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等聚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胺酯类树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及烯烃类树脂等的基材,从容易制作渗透层的观点考虑,优选含有纤维素酰化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基材,更优选含有纤维素酰化物的基材。作为纤维素酰化物可优选使用日本专利公开2012-093723所记载的基材等。
塑料基材的厚度通常为10μm~1000μm左右,但从操作性良好、透明性高且能够获得足够强度的观点考虑,优选20μm~200μm,更优选25μm~100μm。关于塑料基材的透明性优选渗透率90%以上的塑料基材。
塑料基材可在表面具备另一树脂层。例如,可具备用于基材上赋予硬涂性的硬涂层、用于赋予与其他层的粘附性的易粘结层及用于赋予抗静电性的层等,还可具备多个这种层。
[偏振片]
本发明的偏振片为具有起偏器及保护上述起偏器的至少一张保护膜的偏振片,并且上述保护膜中的至少一张为本发明的防反射膜。
起偏器中有碘类偏振膜、使用二色性染料的染料类偏振膜及多烯类偏振膜。碘类偏振膜及染料类偏振膜通常可用聚乙烯醇类薄膜制造。
[护罩玻璃]
本发明的护罩玻璃具有作为保护膜的本发明的防反射膜。防反射膜的基材可以是玻璃基材,也可以是将具有塑料薄膜基材的防反射膜贴付于玻璃支撑体上的基材。
[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的防反射膜或偏振片。
本发明的防反射膜及偏振片可优选用于如液晶显示装置(LCD)、等离子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ELD)及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CRT)等图像显示装置中,尤其优选用于液晶显示装置。
通常,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单元及配置在其两侧的两张偏振片,液晶单元在两张电极基板之间载持有液晶。而且,光学各向异性层,可在液晶单元与一侧的偏振片之间配置一张,或在液晶单元与两侧的偏振片之间配置两张。液晶单元优选为TN模式、VA模式、OCB模式、IPS模式或ECB模式。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以下的实施例所示的材料、试剂、物质量及其比例、操作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适当进行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具体例。
(粒子分散液Z-1的调制)
KE-P20(NIPPONSHOKUBAICO.,LTD制SEAHOSTAR、无定型二氧化硅粒子,平均粒径0.2μm)100质量份中添加甲醇480质量份并用混合罐进行搅拌,用作20质量%二氧化硅分散液。而且将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0质量份及二异丙氧基铝乙酸乙酯1.5质量份添加并混合后,添加离子交换水9质量份。在60℃下反应8个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然后添加乙酰丙酮1.8质量份。添加MEK并且通过减压蒸馏替换溶剂,以使总液体量几乎恒定。进行调节使固体成分最终达到20质量%,以调制分散液Z-1。
(粒子层形成用涂敷液的调制)
将各成分以下述表1的组成投入于混合罐中,搅拌60分钟并进行30分钟超声波分散,用孔径5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进行过滤,用作粒子层形成用涂敷液。
下述表1中各成分的数值表示所添加的量(质量份)。
[表1]
以下分别示出所使用的化合物。
PET30: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与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的混合物(NipponKayakuCo.,Ltd制)
HEMA:2-甲基丙烯酸羟乙酯(MITSUBISHIRAYONCO.,LTD制)
IRGACURE184:光聚合引发剂(BASFJapanLtd制)
含氟聚合物p:日本专利公开2004-163610号公报所记载的氟类聚合物P-10
平均粒径0.3μm的二氧化硅粒子:KE-P30(NIPPONSHOKUBAICO.,LTD制SEAHOSTAR、无定型二氧化硅粒子)
平均粒径0.2μm的二氧化硅粒子:KE-P20(NIPPONSHOKUBAICO.,LTD制SEAHOSTAR、无定型二氧化硅粒子)
如下调制了平均粒径0.18μm的二氧化硅粒子。
(平均粒径0.18μm的二氧化硅粒子的调制)
参考日本专利公开2012-214340号公报的实施例3与实施例23,以如下方法调制了二氧化硅粒子。100ml烧瓶中加入甲基乙基酮:46ml、水:2ml、三乙胺:0.5ml及四甲氧基硅烷:1.8ml,搅拌3分钟并静置1个小时后,用蒸发器蒸发液体,得到白色固体。从通过SEM测量的观察图像,确认了得到平均粒径0.18μm的粒子的情况。
(防反射膜的制备)
<只具有由形成凸部的粒子构成的第一粒子层的方式>
在厚度60μm的纤维素三醋酸酯薄膜(TDH60UF、FUJIFILMCo.,Ltd制)上用凹版涂敷器以约3.5ml/m2的Wet涂敷量来涂敷粒子层形成用涂敷液A-1,并在120℃下干燥5分钟后,进行氮气吹扫以使氧浓度成为0.1体积%的气氛,并用空冷金属卤化物灯照射照射量600mJ/cm2的紫外线进行固化。此时,对Wet涂敷量进行微调以测量粒子占有率,并将最高的薄膜作为防反射膜A-1来采用。除了代替粒子层形成用涂敷液A-1使用粒子层形成用涂敷液A-2~A-4并将Wet涂敷量改为约2.8ml/m2以外,以同样的方法制备了防反射膜A-2~A-4。
<在由形成凸部的粒子构成的第一的粒子层与基材之间具有第二粒子层的方式>
除了将紫外线照射量改为60mJ/cm2以外,以与防反射膜A-2相同的方法制备了第二粒子层及基底层A-2-2。在其上用凹版涂敷器以约2.8ml/m2的Wet涂敷量涂敷粒子层形成用涂敷液B-1或B-2,并在120℃下干燥1分钟后,进行氮气吹扫以使氧浓度成为0.1体积%的气氛,并用空冷金属卤化物灯照射照射量600mJ/cm2的紫外线进行固化。此时,对Wet涂敷量进行微调以测量粒子占有率,并将最高的薄膜作为防反射膜B-1、B-2来采用。
(防反射膜的评价)
按照以下的方法对防反射膜的各特性进行了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中。
(粒子占有率)
粒子占有率作为试样表面上凸部的面积占有率来进行测量。在薄膜试样的表面进行碳蒸镀后,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以5000倍的倍率观察10视场并进行拍摄。将得到的所有图像用图像分析软件WinROOF(MitaniShojiCo.,Ltd制)测量各自的面积占有率,将平均值作为粒子占有率。
(B/A)
将薄膜试样用切片机切削露出剖面,并在剖面进行碳蒸镀后进行10分钟蚀刻处理。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以5000倍的倍率观察20视场并进行拍摄。在得到的图像中,在空气与试样所形成的界面上,对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距离A、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中心至凹部的距离B的100点进行测长,并算出B/A的平均值。
(积分反射率)
将薄膜的背面(与具有纤维素三醋酸酯薄膜的防反射层的侧相反侧的表面)用砂纸进行粗糙化后,用黑墨水进行处理,以消除背面反射的状态,在分光光度计V-550(JASCOCorporation制)中安装适配器ARV-474,并在380~780nm的波长区域测量入射角5°时的积分反射率,算出平均反射率后评价了防反射性。
(雾度)
以雾度值评价了面的均匀性。粒子之间内聚且不均匀的雾度变高。按照JIS-K7136测量了得到的薄膜的全雾度值(%)。装置中使用了NIPPONDENSHOKUINDUSTRIESCO.,LTD制雾度计NDH4000。
雾度值为2%以下……没有白浊感,面的均匀性优异。
雾度值为5%以下……稍有白浊感,外观没问题。
雾度值大于5%……白浊感强烈,有损外观。
(映入)
以10cm×30cm的尺寸切割的薄膜的背面(与具有纤维素三醋酸酯薄膜的防反射层的侧相反侧的表面)涂上粘结剂并贴在液晶显示器上。将显示器在照度为约1000Lx的室内面对白壁进行设置,全黑显示状态下观察黑色鲜亮感。
A:几乎没有映入,黑色鲜亮感非常优异。
B:稍有映入,但黑色鲜亮感非常优异而不成问题。
C:有映入,但黑色鲜亮感优异而不成问题。
D:映入强烈,黑色鲜亮感稍有受损。
E:映入强烈,黑色鲜亮感明显受损。
(钢丝棉耐刮擦性评价)
用摩擦试验机并以以下的条件对防反射膜的防反射层表面进行刮擦测试,以此作为耐刮擦性的指标。
评价环境条件:25℃、60%RH
刮擦材料:钢丝棉(NIHONSTEELWOOLCo.,Ltd制、GELEEDONo.0000)
缠绕于与试样接触的试验机的刮擦前端部(1cm×1cm),并用带固定
移动距离(单方向):13cm、
刮擦速度:13cm/秒、
载重:400g/cm2
前端部接触面积:1cm×1cm、
刮擦次数:10往返
结束刮擦的试样的里侧(与具有纤维素三醋酸酯薄膜的防反射层的侧相反侧的表面)涂敷油性黑墨水,以反射光来进行肉眼观察,对刮擦部分的刮痕进行评价。
A:非常仔细查看也看不出刮痕。
B:非常仔细查看能看出细小的刮痕,因过于微小不成问题。
C:仔细查看能看出细小的刮痕,但不成问题。
D:能看出中等程度的刮痕,比较显眼。
E:一眼能看出刮痕,非常显眼。
[表2]
防反射膜 A-1 A-2 A-3 A-4 B-1 B-2
粒子占有率 78% 78% 78% 78% 55% 45%
B/A 0.55 0.6 0.2 0.75 0.6 0.8
反射率 1.0% 0.7% 2.5% 0.4% 0.7% 0.5%
雾度值(%) 1.2 0.5 12.0 0.3 1.0 0.7
映入 C B E A B A
耐刮擦性 C C A B A A
本发明 本发明 比较例 本发明 本发明 本发明
从表2可知,本发明的试样中可获得反射率与雾度低且映入被抑制的良好的画质。而且,可以看出层叠2层的试样B-1、B-2相对于形成第2层的先前的试样A-2耐刮擦性得到了提高。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表面具有凹凸结构且反射率低、防反射性能优异的防反射膜。并且,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包含上述防反射膜的偏振片、护罩玻璃及图像显示装置。
对本发明详细且参考特定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及修改是显而易见的。
本申请基于2013年10月4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2013-209340),并将其内容作为参考援用于此。
符号说明
1-基材,2-防反射层,3-形成凸部的粒子,3a-通过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进行表面修饰的粒子,4-粘合剂树脂,5-第二粒子,10-防反射膜,A-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距离,B-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中心至凹部的距离。

Claims (15)

1.一种防反射膜,其具有基材及表面具有凹凸结构的防反射层,其中,
上述防反射层包含形成凸部的粒子及粘合剂树脂而成,
上述形成凸部的粒子彼此不相接触,且
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距离A与该相邻凸部的顶点之间的中心至凹部的距离B之比即B/A大于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射膜,其中,
形成凸部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为50nm以上且700n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反射膜,其中,
上述B/A为0.6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反射膜,其中,
在波长380~780nm的整个区域中积分反射率为3%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反射膜,其中,
形成凸部的粒子的粒径一半以上的部分突出于粘合剂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反射膜,其中,
形成凸部的粒子与粘合剂树脂的含有比即形成凸部的粒子的质量/粘合剂树脂的质量为10/90以上且95/5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反射膜,其中,
上述防反射层在由形成凸部的粒子构成的粒子群与基材之间具有由第二粒子构成的粒子群,上述第二粒子具有形成凸部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以上的平均粒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反射膜,其中,
形成凸部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为上述第二粒子的平均粒径的0.5倍以上且1倍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反射膜,其中,
形成凸部的粒子通过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进行表面修饰。
10.一种偏振片,其具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反射膜来作为偏振片用保护膜。
11.一种护罩玻璃,其具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反射膜来作为保护膜。
12.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反射膜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偏振片。
13.一种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上述防反射膜具有基材及表面具有凹凸结构的防反射层,其中,
上述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如下:在基材上涂敷含有第二粒子及粘合剂树脂形成用单体的组合物,并将该涂膜通过热或光进行固化,在该涂膜上涂敷含有具有上述第二粒子的平均粒径以下的平均粒径的形成凸部的粒子及粘合剂树脂形成用单体的组合物,并将该涂膜通过热或光进行固化。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形成凸部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为50nm以上且700nm以下。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形成凸部的粒子与粘合剂树脂形成用单体的含有比即形成凸部的粒子的质量/粘合剂树脂形成用单体的质量为10/90以上且95/5以下。
CN201480065857.XA 2013-10-04 2014-09-22 防反射膜、偏振片、护罩玻璃、图像显示装置及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57937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9340A JP6167005B2 (ja) 2013-10-04 2013-10-04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カバーガラス、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3-209340 2013-10-04
PCT/JP2014/075129 WO2015050017A1 (ja) 2013-10-04 2014-09-22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カバーガラス、及び画像表示装置、並びに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3739A true CN105793739A (zh) 2016-07-20
CN105793739B CN105793739B (zh) 2018-11-23

Family

ID=52778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5857.XA Active CN105793739B (zh) 2013-10-04 2014-09-22 防反射膜、偏振片、护罩玻璃、图像显示装置及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16410A1 (zh)
JP (1) JP6167005B2 (zh)
CN (1) CN105793739B (zh)
WO (1) WO201505001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3996A (zh) * 2015-07-31 2018-04-1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及防反射膜
CN110073250A (zh) * 2016-11-01 2019-07-30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光学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91934B2 (ja) 2015-04-13 2019-03-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反射防止物品
WO2017159301A1 (ja) * 2016-03-18 2017-09-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積層体、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778646B2 (ja) * 2016-08-15 2020-11-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反射防止物品、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モジュール、タッチパネル付き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18079638A1 (ja) * 2016-10-28 2018-05-0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カバー部材、カメラ、及び、カバー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18103534A (ja) * 2016-12-27 2018-07-05 綜研化学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4263A (zh) * 2000-03-14 2002-08-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文件自动发送系统
JP2006145587A (ja) * 2004-11-16 2006-06-08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2009139796A (ja) * 2007-12-10 2009-06-25 Toyota Central R&D Labs Inc 反射防止膜、反射防止膜の製造方法、反射防止膜用鋳型、反射防止膜用鋳型を用いて得られた反射防止膜及びレプリカ膜を用いて得られた反射防止膜
JP2010164824A (ja) * 2009-01-16 2010-07-29 Nippon Zeon Co Ltd 反射防止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21316B2 (ja) * 1994-03-31 2004-04-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超微粒子膜及びその形成方法
JPH06325702A (ja) * 1993-05-14 1994-11-25 Hitachi Ltd 表示装置
JPH09178903A (ja) * 1996-11-08 1997-07-11 Hitachi Ltd 反射防止膜
JP4506070B2 (ja) * 2002-11-01 2010-07-2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防眩層の形成方法、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防眩層形成用の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TW200517458A (en) * 2003-10-06 2005-06-0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glare film
US20070243370A1 (en) * 2006-04-05 2007-10-18 Fujifilm Corporation Optical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4990665B2 (ja) * 2006-04-05 2012-08-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8747994B2 (en) * 2008-09-17 2014-06-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nti-reflective film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US9272947B2 (en) * 2011-05-02 2016-03-01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article having antireflective layer and method of mak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4263A (zh) * 2000-03-14 2002-08-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文件自动发送系统
JP2006145587A (ja) * 2004-11-16 2006-06-08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2009139796A (ja) * 2007-12-10 2009-06-25 Toyota Central R&D Labs Inc 反射防止膜、反射防止膜の製造方法、反射防止膜用鋳型、反射防止膜用鋳型を用いて得られた反射防止膜及びレプリカ膜を用いて得られた反射防止膜
JP2010164824A (ja) * 2009-01-16 2010-07-29 Nippon Zeon Co Ltd 反射防止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3996A (zh) * 2015-07-31 2018-04-1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及防反射膜
CN107923996B (zh) * 2015-07-31 2019-12-0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及防反射膜
US10718887B2 (en) 2015-07-31 2020-07-21 Fujifilm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tireflection film and antireflection film
CN110073250A (zh) * 2016-11-01 2019-07-30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光学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67005B2 (ja) 2017-07-19
CN105793739B (zh) 2018-11-23
WO2015050017A1 (ja) 2015-04-09
JP2015074087A (ja) 2015-04-20
US20160216410A1 (en) 2016-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93739A (zh) 防反射膜、偏振片、护罩玻璃、图像显示装置及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
CN102470643B (zh) 透明膜和使用该膜的表面保护膜
CN106338783B (zh) 一种防眩抗反射光学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10399309B2 (en)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cover glass,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tireflection film
US10007030B2 (en) Antireflective film, polarizing plate, cover glass, image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producing antireflective film, cloth for cleaning antireflective film, kit including antireflective film and cleaning cloth,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antireflective film
CN1922008B (zh) 抗反射薄膜、偏振片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元件、液晶显示装置和图象显示装置
CN101957460B (zh) 抗反射薄膜、偏振片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元件、液晶显示装置和图象显示装置
EP1089093B1 (en)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anti-reflection film or the polarizing plate
CN103154777B (zh) 具有互连空隙的低折射率漫射体元件
KR101194180B1 (ko) 반사 방지 적층체
JP5540495B2 (ja) ハードコート層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CN107850692A (zh) 防反射膜和显示设备
EP1724613A1 (en) Antireflection film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KR20100053596A (ko) 광학 필름,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6275072B2 (ja) 反射防止積層体、偏光板、カバーガラス、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反射防止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13037362A (ja) 防眩性反射防止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並びに表示装置
US10871596B2 (en) Antireflection film, antireflection product, polarizing plate, image display device, modu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tireflection film
CN108690209A (zh) 一种耐紫外线的防眩光涂膜及其应用
JP2012133079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2162863B (zh) 防眩性硬涂膜以及使用该硬涂膜的偏振片
KR20130128466A (ko) 반사 방지 필름 및 편광판
KR20180114132A (ko) 적층체, 적층체의 제조 방법, 및 반사 방지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CN102211435A (zh) 一种防炫目薄膜
WO2018034126A1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反射防止物品、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モジュール、タッチパネル付き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5290346A (ja)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