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37649B - 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37649B CN109837649B CN201811412553.2A CN201811412553A CN109837649B CN 109837649 B CN109837649 B CN 109837649B CN 201811412553 A CN201811412553 A CN 201811412553A CN 109837649 B CN109837649 B CN 10983764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nitting
- needle bed
- sleeve
- knitted fabric
- knit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9940 knit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02513 Flank p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46—Upper torso garments, e.g. sweaters, shirts, leotard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06—Non-run fabrics or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Outer Garments And Coat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增大左前襟部与右前襟部的重叠宽度,在将身片与袖子接合时也难以发生纱线断开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在腋下的位置将身片与左袖及右袖接合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中,具备以下的工序。工序(b1),在多次进行第二编织物部的左端的线圈的绕入之后,在第一针床将绕入的线圈与左袖的线圈接合。工序(b2),在多次进行第二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右端的线圈的绕入之后,在第一针床将绕入的线圈与右袖的线圈接合。工序(b3),在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中的每一个,将身片和左袖的接近的线圈彼此接合。工序(b4),在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中的每一个,将身片和右袖的接近的线圈彼此接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用横编机编织具有打开部的针织品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使用横编机编织具有打开部的针织品。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身片具有打开部的羊毛衫(cardigan)的编织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在将夹着打开部的左前襟部与右前襟部的编织宽度端部对接的状态下,对身片进行编织,并且,在身片的左右,对与身片独立的左袖和右袖进行编织,在羊毛衫的腋下的位置将身片与两袖接合。
在针织品中,如专利文献1的图1所示,在身片的大致正侧面的位置缝接袖子,或者如专利文献1的图3所示,在身片的靠前的位置缝接袖子。在专利文献1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中,如专利文献1的图2、4所示,在将身片的左前襟部与右前襟部的编织宽度端部彼此对接的状态下进行编织,在将袖子接合于身片时,在前后的针床上使身片和袖子旋转,使袖子与身片的预定位置接合。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85663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编织方法中,在将身片的左前襟部与右前襟部的编织宽度端部彼此对接的状态下,将身片与袖子接合。因此,如专利文献1的图2、4所示,需要在使身片绕顺时针旋转后将身片与左袖接合,然后,在使身片与左袖的一体筒部绕逆时针旋转后将身片与右袖接合。在该情况下,如专利文献1的图2、4的工序5所示,在使上述一体筒部绕逆时针旋转时,身片与左袖的接合部(图中的Y-Z的部分)会沿编织宽度方向的左右被强力地拉拽。在此,在增大身片的左前襟部与右前襟部的重叠宽度时,需要增多上述一体筒部的旋转量,因此,在身片与左袖的接合部容易发生纱线断开。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申请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增大左前襟部与右前襟部的重叠宽度,在将身片与袖子接合时也难以发生纱线断开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为如下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在使用横编机编织针织品时,进行工序A、工序B及工序C,
所述横编机具备相向的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
所述针织品具备与具有打开部的身片连接的左袖以及右袖,所述身片具有在关闭所述打开部时重叠的左前襟部和右前襟部,
在所述工序A中,在所述第一针床上,在将所述左前襟部与所述右前襟部的端部彼此对接的状态下,使用所述第一针床和所述第二针床将所述身片编织成C字状,直至所述针织品的腋下的位置,并且,使用所述第一针床和所述第二针床与所述身片独立地将所述左袖以及所述右袖编织成筒状,
在所述工序B中,在所述腋下的位置将所述身片与所述左袖以及所述右袖接合,
在所述工序C中,将所述针织品中的比所述腋下靠上的部分编织成C字状,
在将所述身片中的在开始所述工序B前卡定于所述第一针床的部分设为第一编织物部并将卡定于所述第二针床的部分设为第二编织物部时,
所述工序B具备:
工序b1,在所述工序b1中,在多次反复使所述第二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左端的线圈绕入到所述第一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外侧之后,在所述第一针床,从所述绕入的多个线圈中的位于编织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线圈起依次与所述左袖的线圈接合;
工序b2,在所述工序b2中,在多次反复使所述第二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右端的线圈绕入到所述第一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外侧之后,在所述第一针床,从所述绕入的多个线圈中的位于编织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线圈起依次与所述右袖的线圈接合;
工序b3,在所述工序b3中,在所述第一针床和所述第二针床中的每一个,将所述身片和所述左袖的接近的线圈彼此接合;以及
工序b4,在所述工序b4中,在所述第一针床和所述第二针床中的每一个,将所述身片和所述右袖的接近的线圈彼此接合。
在此,可以先进行工序b1和工序b2中的任一方。另外,工序b3只要在工序b1之后即可,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而且,工序b4只要在工序b2之后即可,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作为工序b1~b4的顺序,例如可例举:工序b1→工序b2→工序b3→工序b4的顺序、工序b2→工序b1→工序b4→工序b3的顺序、工序b1→工序b3→工序b2→工序b4的顺序等。
作为本发明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的一形态,能够例举如下形态:
不使所述左袖旋转地进行所述工序b1以及所述工序b3,
不使所述右袖旋转地进行所述工序b2以及所述工序b4。
作为本发明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的一形态,能够例举如下形态:
在所述工序C中,逐渐地减少所述身片的编织宽度,并扩展所述打开部的间隔。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即使增大左前襟部与右前襟部的重叠宽度,在将身片与袖子接合时也难以发生纱线断开。在包括专利文献1在内的以往的编织方法中,尽管在身片上存在开口部,依然在将左前襟部与右前襟部的端部彼此对接的状态下通过编织将身片与袖子接合。即,在以往的编织方法中,与不具有开口部的身片同样地,通过编织将身片与袖子接合。因此,在将身片与一方的袖子接合后,在将身片与另一方的袖子接合时,身片与一方的袖子的接合部位会被强力地拉拽。与此相对,在本发明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中,在工序b1和工序b2中的每一个工序中,容许左前襟部和右前襟部在编织宽度方向上重叠,并消除在以往技术中产生的接合部位的拉拽,由此,即便使第一针床与第二针床相对横移,也能够合理地将身片与袖子接合。另外,通过将身片与左袖(右袖)的接合分割为工序b1(b2)和工序b3(b4)这两个阶段来减少各工序中的编织纱线的负担,从而即使增大两前襟部的重叠宽度,也能够使纱线断开难以发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通过增多工序b1、b2中的端部线圈的绕入数,从而能够对将袖子缝接于身片的靠前的位置的针织品进行编织。即,在本发明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中,仅通过使端部线圈的绕入数变化,就能够分为将袖子缝接于身片的大致正侧面的位置的针织品、和将袖子缝接于身片的靠前的位置的针织品而进行编织。与此相对,在专利文献1中,在为将袖子缝接于身片的大致正侧面的位置的针织品和将袖子缝接于身片的靠前的位置的针织品的情况下,必须变更袖子的前后的边界位置的设定,该变更作业繁杂(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2、4所示的边界部X、Y)。
根据通过工序b1~b4而不使袖子旋转的本发明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由于不需要用于使袖子旋转的移圈、横移及绞绕线圈的形成,所以能够提高针织品的生产率。之所以能够不使袖子旋转地将袖子与身片接合,是因为在工序b1(b2)中,在将作为身片与袖子的接合部位的另一侧编织物部的线圈绕入到一侧编织物部侧后,使该绕入的线圈向袖子侧移动并将身片与左袖(右袖)接合。另外,在工序b3、b4中,通过在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中的每一个进行身片与袖子的接合,从而不会在卡定于第一针床的线圈数与卡定于第二针床的线圈数之间产生较大的差。因此,在工序b3、b4中,也不需要使袖子旋转。
根据在将身片与袖子接合时不使袖子旋转的本发明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容易在袖子上形成组织图案。这是因为,由于不会绕入袖子的外方侧的端部线圈,所以形成于袖子的组织图案不会错乱。在此,在工序b1、b2中,虽然绕入了身片的第二编织物部的端部线圈(左侧的线圈以及右侧的线圈),但由于该端部线圈与袖子接合并隐藏在针织品的腋下而不显眼,因此,不会产生身片的组织图案错乱这样的问题。
根据在工序C中扩展打开部的间隔的本发明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能够对前领深的下端配置于比腋下靠上方的位置的针织品、例如方领、圆领的针织品进行编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针织品的概略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针织品的编织工序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FB 前针床(第一针床) BB 后针床(第二针床)
1 羊毛衫(针织品) 10 腋下
2 身片 2B 后身片 2FL 左前身片 2FR 右前身片
20 打开部 21 第一编织物部 22 第二编织物部
23 左前襟部 24 右前襟部
3 左袖
4 右袖
5 左侧接合线圈
6 右侧接合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在实施方式1中,对使用横编机来编织羊毛衫(针织品)的例子进行说明。在本例中使用的横编机为双针床横编机,但也可以为四针床横编机。而且,横编机所具备的编织针既可以是舌针,也可以是复合针。作为复合针,优选具有能够将线圈暂时保持在形成于导针片的前端的柄舌这样的保持功能的复合针。
《针织品》
图1所示的羊毛衫(针织品)1具备身片2、与该身片2连接的左袖3以及右袖4。本例的身片2由后身片2B、左前身片2FL及右前身片2FR构成。后身片2B的左端(纸面上为右端)与左前身片2FL的左端相连,后身片2B的右端(纸面上为左端)与右前身片2FR的右端相连。另一方面,左前身片2FL的右端未与右前身片2FR的左端相连,在左前身片2FL与右前身片2FR之间形成有打开部20。在左前身片2FL的右端形成有左前襟部23,在右前身片2FR的左端形成有右前襟部24。左前襟部23和右前襟部24在穿着羊毛衫1时以重叠的状态使用。由于需要在前襟部23、24形成纽扣和纽扣孔等,所以优选的是,使用袋织组织、罗纹组织等而比其他部分结实地形成。
《编织方法》
为了对图1的羊毛衫1进行编织,首先,将身片2编织成C字状直至羊毛衫1的腋下10的位置,并且,将左袖3和右袖4编织成筒状,(相当于工序A)。接下来,在腋下10的位置将身片2与左袖3以及右袖4接合(相当于工序B)。然后,将羊毛衫1中的比腋下10靠上的部分编织成C字状(相当于工序C)。通过上述工序A~工序C,从下摆朝向领口地编织羊毛衫1。即,在图1中,纸面左右方向为编织宽度方向,纸面上下方向为线圈纵行方向。
基于图2的编织工序图,对羊毛衫1的编织方法的各工序进行详细说明。位于图2的左侧的S+数字表示编织工序的编号,FB表示前针床(第一针床),BB表示后针床(第二针床)。羊毛衫1所具备的身片2、袖子3、4的前侧编织物部用中粗线表示,后侧编织物部用粗线表示,穿着羊毛衫1时的前后的边界用较短的直线表示。
S1示出了被编织到腋下10(图1)的位置的身片2和袖子3、4卡定于FB和BB的状态(本发明的工序A结束后的状态)。将身片2中的在S1的时刻卡定于FB的部分设为第一编织物部21,将卡定于BB的部分设为第二编织物部22。独立地对该身片2和袖子3、4进行编织,使用FB和BB将身片2编织成C字状,使用FB和BB将袖子3、4编织成筒状。在FB上,在将左前襟部23与右前襟部24的端部彼此对接的状态下,对身片2进行编织,因此,身片2的前后的边界配置在BB侧。如图1所示,由于两前襟部23、24在重叠的状态下使用,所以如由图1的双点划线示出的那样,编织时的前后的边界位于前身片2FL、2FR侧。
如S1所示,通过在FB上,在将左前襟部23与右前襟部24的端部彼此对接的状态下进行编织,从而不用增粗前襟部23、24的线圈,就能够对前襟部23、24进行编织。
在S2中,使右袖4中的卡定于FB的前侧部分、和身片2的右前身片2FR(参照图1)中的卡定于FB的部分向BB移动,并且,使左袖3中的卡定于BB的后侧部分向FB移动。而且,在S2中,反复使身片2的第二编织物部22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左端的线圈绕入到第一编织物部21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外侧(相当于工序b1的前半部分)。此时,由于在身片2的右端部分(纸面上左侧)未进行绕入,所以使左前襟部23和右前襟部24在FB和BB分开并重叠,身片2的筒径变小。以后,将绕入到FB的多个线圈称为左侧接合线圈5。在本例中,将绕入的反复次数、即从BB绕入到FB的左侧接合线圈5的数量设为左前襟部23的编织宽度方向的线圈数的一半。在该情况下,能够将袖子3缝接在身片2的大致正侧面的位置。
在此,通过使从BB绕入到FB的左侧接合线圈5的数量变化,从而能够使袖子3、4相对于身片2的缝接位置变化。
如上所述,两前襟部23、24成为在编织宽度方向上重叠的状态。在如本例那样利用双针床横编机编织羊毛衫1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在相邻的线圈之间设置空针的抽针编织来编织羊毛衫1,从而在FB和BB分开地使两前襟部23、24重叠。在利用四针床横编机编织羊毛衫1的情况下,只要预先将任一个前襟部23(24)暂时放置于上部针床即可。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在相邻的线圈之间未设置空针的全针编织来编织羊毛衫1。
在S3中,在FB上,从位于编织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左侧接合线圈5起依次与左袖3的线圈接合(相当于工序b1的后半部分)。在本例中,不使左袖3旋转地进行身片2与左袖3的接合。具体而言,使身片2中的卡定于FB的部分向左袖3侧移动以便消除两前襟部23、24的重叠,并从绕入到FB的多个左侧接合线圈5中的接近左袖3的左侧接合线圈5起,依次与左袖3的线圈(图中的三角形标记)连接。
在S4中,使在S2中预先放置于BB的身片2的右前身片2FR(参照图1)向FB移动,并且,使卡定于FB的左前身片2FL(参照图1)和左袖3的前侧部分向BB移动。而且,在S4中,反复使第二编织物部22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右端的线圈绕入到第一编织物部21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外侧(相当于工序b2的前半部分)。此时,由于在身片2和左袖3的一体筒部的左端部分未进行绕入,所以使左前襟部23和右前襟部24在FB和BB分开并重叠,身片2的筒径变小。以后,将绕入到FB的多个线圈称为右侧接合线圈6。在S4中,为了将右袖4缝接于身片2的大致正侧面的位置,也将绕入的反复次数设为右前襟部24的编织宽度方向的线圈数的一半。
在S5中,在FB上,从位于编织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右侧接合线圈6起,依次与右袖4的线圈接合(相当于工序b2的后半部分)。在本例中,不使右袖4旋转地进行身片2与右袖4的接合。具体而言,使身片2中的卡定于FB的部分向右袖4侧移动以便消除两前襟部23、24的重叠,并从绕入到FB的多个右侧接合线圈6中的接近右袖4的右侧接合线圈6起,依次与右袖4的线圈(图中的x形标记)连接。
在S6中,将FB中的身片2和左袖3的最接近的线圈彼此接合,并且,将BB中的身片2和左袖3的最接近的线圈彼此接合(相当于工序b3)。另外,在S7中,将FB中的身片2和右袖4的最接近的线圈彼此接合,并且,将BB中的身片2和右袖4的最接近的线圈彼此接合(相当于工序b4)。
在S6、S7中,将FB处的接合数与BB处的接合数设为相同数量,以便防止在卡定于FB的线圈数与卡定于BB的线圈数之间产生较大的差。因此,在将身片2与袖子3、4接合时,不需要使袖子3、4旋转。当然,在编织纱线不会断开的范围内,也可以使接合数在FB和BB处存在差。身片2与袖子3、4的接合数能够根据将袖子3、4的拼条设为何种程度而进行适当选择。例如,若为L尺寸的羊毛衫1,则上述接合数变得比M尺寸的羊毛衫1多。
在S8中,将羊毛衫1中的比腋下10靠上的部分编织成C字状(相当于工序C)。在本例中,通过利用收针编织逐渐地减少身片2的编织宽度,从而逐渐地扩展打开部20的间隔。由此,如图1所示,能够对领口的下端位于比腋下10靠上方的位置的羊毛衫1进行编织。还能够对前领深比图1的羊毛衫1小的圆领、方领的羊毛衫进行编织。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中,即使增大左前襟部23与右前襟部24的重叠宽度,在将身片2与袖子3、4接合时也难以发生纱线断开。这是因为,在工序b1(S2、S3)和工序b2(S4、S5)中的每一个工序中,容许左前襟部23和右前襟部24在编织宽度方向上重叠,将一方的袖子3(4)与身片2接合的操作不会给将另一方的袖子4(3)与身片2接合的操作带来影响。例如,在S2、S3中,在将身片2与左袖3接合时,在身片2的右袖4侧的部分,完全不进行线圈的移动、编织。另外,在S4、S5中,在将身片2与右袖4接合时,身片2与左袖3的接合部位也完全不会在编织宽度方向上移动。因此,身片2与左袖3的接合部不会在编织宽度方向上被强力地拉拽,难以产生编织时的纱线断开。另外,通过将身片2与左袖3(右袖4)的接合分割为工序b1(b2)和工序b3(b4)这两个阶段来减少各工序中的编织纱线的负担,由此,即使增大两前襟部23、24的重叠宽度,也能够使纱线断开难以产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中,在从羊毛衫1的编织开始到编织结束为止的期间,不使袖子3、4旋转地编织羊毛衫1。因此,不需要进行用于使袖子3、4旋转的横移、移圈,所以能够生产率良好地编织羊毛衫1。另外,由于在编织羊毛衫1时不需要使袖子3、4旋转,所以容易在袖子3、4上编织组织图案。
《其他》
可以先进行相当于工序b1的S2、S3和相当于工序b2的S4、S5中的任一方。另外,也可以先进行S6和S7中的任一方。也可以是,S6在S2、S3刚结束后进行,S7在S4、S5刚结束后进行。例如,能够例举按S2→S3→S6→S4→S5→S7的顺序进行的情形。
由本发明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得到的针织品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羊毛衫1。例如针织品也可以是针织短上衣、连衣裙等。另外,也能够将本发明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应用于在穿着者的背侧具备前襟的针织服装等的编织。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完全未绕入袖子3、4地进行编织,但也可以进行袖子3、4的绕入。能够与绕入袖子3、4的量相应地减少身片2的绕入。
Claims (3)
1.一种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在使用横编机编织针织品时,进行工序A、工序B及工序C,
所述横编机具备相向的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
所述针织品具备与具有打开部的身片连接的左袖以及右袖,所述身片具有在关闭所述打开部时重叠的左前襟部和右前襟部,
在所述工序A中,在所述第一针床上,在将所述左前襟部与所述右前襟部的端部彼此对接的状态下,使用所述第一针床和所述第二针床将所述身片编织成C字状直至所述针织品的腋下的位置,并且,使用所述第一针床和所述第二针床与所述身片独立地将所述左袖以及所述右袖编织成筒状,
在所述工序B中,在所述腋下的位置将所述身片与所述左袖以及所述右袖接合,
在所述工序C中,将所述针织品中的比所述腋下靠上的部分编织成C字状,
所述针织品的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身片中的在开始所述工序B前卡定于所述第一针床的部分设为第一编织物部并将卡定于所述第二针床的部分设为第二编织物部时,
所述工序B具备:
工序b1,在所述工序b1中,在多次反复使所述第二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左端的线圈绕入到所述第一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外侧之后,在所述第一针床,从所述绕入的多个线圈中的位于编织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线圈起依次与所述左袖的线圈接合;
工序b2,在所述工序b2中,在多次反复使所述第二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右端的线圈绕入到所述第一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外侧之后,在所述第一针床,从所述绕入的多个线圈中的位于编织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线圈起依次与所述右袖的线圈接合;
工序b3,在所述工序b3中,在所述第一针床和所述第二针床中的每一个,将所述身片和所述左袖的接近的线圈彼此接合;以及
工序b4,在所述工序b4中,在所述第一针床和所述第二针床中的每一个,将所述身片和所述右袖的接近的线圈彼此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不使所述左袖旋转地进行所述工序b1以及所述工序b3,
不使所述右袖旋转地进行所述工序b2以及所述工序b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序C中,逐渐地减少所述身片的编织宽度,并扩展所述打开部的间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26528A JP6738788B2 (ja) | 2017-11-27 | 2017-11-27 | ニットウェアの編成方法 |
JP2017-226528 | 2017-11-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37649A CN109837649A (zh) | 2019-06-04 |
CN109837649B true CN109837649B (zh) | 2020-08-11 |
Family
ID=66442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1255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837649B (zh) | 2017-11-27 | 2018-11-26 | 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738788B2 (zh) |
KR (1) | KR102069233B1 (zh) |
CN (1) | CN109837649B (zh) |
DE (1) | DE10201822013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65253B (zh) * | 2019-09-18 | 2020-10-16 |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 全成型开衫门襟重叠的编织方法 |
CN113818130B (zh) * | 2021-10-20 | 2023-01-31 |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 一种全成型夹位袖子大身不同拼角针数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
CN114277496B (zh) * | 2022-01-08 | 2023-01-13 |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全成型开叉起口起泡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425C (zh) * | 1990-06-05 | 1994-11-02 | 岛精机制作所 | 针织物的连接方法 |
CN1160785A (zh) * | 1996-02-09 | 1997-10-01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针织衣类的编织方法 |
CN1250792C (zh) * | 2000-01-31 | 2006-04-12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针织品编织方法 |
CN1867714A (zh) * | 2003-10-08 | 2006-11-22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具有插肩袖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和具有插肩袖的针织品 |
CN101189378A (zh) * | 2005-06-01 | 2008-05-28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在身片筒状部上具有开襟部的针织服装及其编织方法 |
CN102471961A (zh) * | 2009-07-09 | 2012-05-23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具有袖和身片的针织品及其编织方法 |
CN102485994A (zh) * | 2010-12-02 | 2012-06-06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编织物的接合方法及编织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E789738A (fr) | 1971-10-06 | 1973-04-05 | Rhone Poulenc Sa | Alcoylphenols par oxydation d'alcoylbenzaldehydes |
JP3251521B2 (ja) * | 1997-02-27 | 2002-01-28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二層構造を有するニット衣類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
DE60228061D1 (de) * | 2001-03-02 | 2008-09-18 | Shima Seiki Mfg | Maschenware mit öffnung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
JP4002891B2 (ja) * | 2002-02-06 | 2007-11-07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
JP4374310B2 (ja) * | 2004-12-01 | 2009-12-02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編地の編成方法 |
WO2006109782A1 (ja) * | 2005-04-12 | 2006-10-19 | Shima Seiki Mfg., Ltd. |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
-
2017
- 2017-11-27 JP JP2017226528A patent/JP673878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8
- 2018-11-22 KR KR1020180144975A patent/KR10206923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11-23 DE DE102018220133.1A patent/DE102018220133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8-11-26 CN CN201811412553.2A patent/CN10983764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425C (zh) * | 1990-06-05 | 1994-11-02 | 岛精机制作所 | 针织物的连接方法 |
CN1160785A (zh) * | 1996-02-09 | 1997-10-01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针织衣类的编织方法 |
CN1250792C (zh) * | 2000-01-31 | 2006-04-12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针织品编织方法 |
CN1867714A (zh) * | 2003-10-08 | 2006-11-22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具有插肩袖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和具有插肩袖的针织品 |
CN101189378A (zh) * | 2005-06-01 | 2008-05-28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在身片筒状部上具有开襟部的针织服装及其编织方法 |
CN102471961A (zh) * | 2009-07-09 | 2012-05-23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具有袖和身片的针织品及其编织方法 |
CN102485994A (zh) * | 2010-12-02 | 2012-06-06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编织物的接合方法及编织物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9094594A (ja) | 2019-06-20 |
JP6738788B2 (ja) | 2020-08-12 |
DE102018220133A1 (de) | 2019-05-29 |
CN109837649A (zh) | 2019-06-04 |
KR20190062218A (ko) | 2019-06-05 |
KR102069233B1 (ko) | 2020-01-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37649B (zh) | 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 |
EP1375718A1 (en) | Knitted fabric having opening portion and knitting method therefor | |
JP4848374B2 (ja) | 衿を有するニットウエアの編成方法 | |
EP2631340A1 (en) | Piping process method for end part of knitted fabric | |
US20040083766A1 (en) | Method of knitting fabric | |
EP1367162B1 (en) | Method of linking tubular knitted fabrics together and knitted fabric therefor | |
JPH059851A (ja) | 立体的なシルエツトを有する筒状編地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 |
JP3949575B2 (ja) | 横編機によるニットウエアの衿首部編成方法およびそのニットウエア | |
US6786066B2 (en) | Knit wear with collar knit by flat knitt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knitting it | |
US6935140B2 (en) | Method of knitting tubular knitted fabric | |
JPWO2002101133A1 (ja) | 新規な編み出し構造を有する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 |
JP3888899B2 (ja) | ニットウエア編成方法 | |
JP2014025159A (ja) | 編地の編成方法 | |
KR100937018B1 (ko) | 앞깃(前衿)을 가진 니트웨어의 편성방법 및 앞깃을 가진 니트웨어 | |
JP5452791B2 (ja) | 側端部を補強した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その編地 | |
CN111041684B (zh) |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编织物 | |
JP5567556B2 (ja) |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筒状編地 | |
JP7251995B2 (ja) |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及び筒状編地 | |
US20070017256A1 (en) | Knitting method of forming drape around collar and knitwear having drape around collar | |
JP3699530B2 (ja) |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 |
JP3673107B2 (ja) | 増目形成方法 | |
KR20200102368A (ko) | 통모양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및 통모양 편성포 | |
JP3121278B2 (ja) | 編地終端部の編成方法及び該編地終端部の編成方法により編成された編地 | |
CN104746227A (zh) |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编织物的制造方法 | |
JP3135494B2 (ja) | 筒状編成における増し目編成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