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72406B - 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72406B CN109572406B CN201811143357.XA CN201811143357A CN109572406B CN 109572406 B CN109572406 B CN 109572406B CN 201811143357 A CN201811143357 A CN 201811143357A CN 109572406 B CN109572406 B CN 1095724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intercooler
- width direction
- vehicle width
- cross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62D25/084—Radiator suppo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60K1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adiators, radiator shutters, or radiator blin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3/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3/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concerning intak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设置有多个前梁的车体中也能提高中冷器的冷却效率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车辆具备将车架部和车身部一体化而成的车体,车身部相对于车架部设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构成发动机室。车架部具有:纵梁,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分开,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前侧横梁,其连结纵梁的前端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车身部具有:侧护板,其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两侧;以及保险杠构件,其设置在前侧横梁的上方,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连结侧护板的前端部。中冷器装配在发动机室内且位于比前侧横梁和保险杠构件靠后方的位置,中冷器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于比前侧横梁和保险杠构件靠上方的位置,通过散热器支撑件支撑于车架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具有一种由包括车架部和构成发动机室的车身部的车辆,该车辆通过将车架部和车身部形成为一体化而能够容易地构成车体。
作为现有的这种车辆,已被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中公开。该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由第1横梁和第2横梁通过钣金形成为一体而构成前端横梁,其中,第1横梁配设置于车辆的前部,大致水平地连结于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纵梁间,第2横梁设置为比第1横梁向车辆下方鼓出,且与第1横梁之间形成有空间部。
在前端横梁的后方设置有中冷器,行驶风通过第1横梁和第2横梁之间的空间部进入发动机室对中冷器进行冷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许第35265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这种现有的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中,在中冷器的前方设置有2条横梁,因此从车辆的前方进入的行驶风会被2条横梁阻碍。为此,不能提供足够量的行驶风对中冷器进行冷却,有引起中冷器的冷却效率降低的可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即使设置有多个前梁的车体也能提高中冷器的冷却效率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一种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上述车辆具备车架部和车身部形成为一体的车体,上述车身部相对于上述车架部设置于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并在车辆的前部构成发动机室,上述车架部具有:一对纵梁,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分开,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第1前面板,其连结上述一对纵梁的前端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上述车身部具有:一对车体面板,其设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两侧;以及第2前面板,其设置在上述第1前面板的上方,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连结上述车体面板的前端部,中冷器装配在上述发动机室内且位于比上述第1前面板和上述第2前面板靠后方的位置,上述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的特征在于,上述中冷器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设置于比上述第1前面板和上述第2前面板靠上方的位置,通过支撑构件支撑于上述车架部。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即使在设置有多个前梁的车体中也能提高中冷器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的车辆的前部的俯视图。
图2是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的车辆的前部的仰视图。
图3是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的车辆的正视图。
图4是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的车辆的正视图,示出卸下了保险杠构件、发动机罩锁定构件和侧撑条的状态。
图5是从后面观察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的车辆的前部的图。
图6是从右侧面观察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的车辆的前部的图。
图7是从左侧面观察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的车辆的前部的图。
图8是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的车辆中的中冷器的周边的俯视图。
图9是图3的IX-IX方向向视截面图。
图10是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的车辆中的中冷器的周边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2:车架部,3:车身部,4:车体,5、6:纵梁(车架部),7:前侧横梁(第1前面板),8:后侧横梁(横梁),8A:第1连结部(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另一端部),8B:第2连结部(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一端部),9、10:侧护板(车身部,车体面板),11、12:前轮罩(车身部,车体面板),11A:壁部(前轮罩的壁部),11a:凹陷部,13:保险杠构件(车身部,第2前面板),14:发动机罩锁定构件(车身部),15、16:侧撑条(车身部),21:发动机室,34:中冷器,34f:前面(中冷器的前面),34u:下端部(中冷器的下端部),42:散热器(radiator),42r:后面(散热器的后面),43:散热器支撑件(支撑构件),43B:扩张部,43a: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部(支撑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43b: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支撑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部),45:上侧中冷器支架(中冷器支架),46:下侧中冷器支架(中冷器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车辆具备车架部和车身部形成为一体的车体,车身部相对于车架部设置于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并在车辆的前部构成发动机室,车架部具有:一对纵梁,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分开,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第1前面板,其连结一对纵梁的前端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车身部具有:一对车体面板,其设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两侧;以及第2前面板,其设置在第1前面板的上方,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连结车体面板的前端部,中冷器装配在发动机室内且位于比第1前面板和第2前面板靠后方的位置,在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中,中冷器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设置于比第1前面板和第2前面板靠上方的位置,通过支撑构件支撑于车架部。
由此,在设置有多个前梁的车体中也能提高中冷器的冷却效率。
[实施例]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
图1至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的图。在图1至图10中,关于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的设定,将车辆的行进的方向设为前,将后退的方向设为后的情况下,车辆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车辆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
首先,对构成进行说明。
在图1中,车辆1具备车架部2和车身部3,车架部2和车身部3构成车体4。
车架部2具备一对纵梁5、6、前侧横梁7和后侧横梁8。一对纵梁5、6在车辆1的宽度方向(以下,简称为车辆宽度方向)上分开,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前侧横梁7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连结纵梁5、6的前端部。
在图2中,后侧横梁8在前侧横梁7的后方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连结纵梁5、6。本实施例的后侧横梁8构成本发明的横梁。
在图3中,车身部3具备侧护板9、10、前轮罩11、12、保险杠构件13、发动机罩锁定构件14和侧撑条(side brace)15、16。
侧护板9、10相对于纵梁5、6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在车辆1的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前轮罩11、12从侧护板9、10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向纵梁5、6延伸(参照图4),延伸方向的顶端部固定于纵梁5、6。
在前轮罩11、12的下方设置有未图示的前轮,前轮罩11、12确保前轮的上方具有用于前轮旋转的空间。
保险杠构件13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分别连结侧护板9、10的前端部和前轮罩11、12的前端部,在保险杠构件13上装配有未图示的前保险杠。
发动机罩锁定构件14设置于保险杠构件13的上方,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连结侧护板9、10的前端部。设置于发动机罩18(参照图9)的前端部的未图示的嵌合部嵌合于发动机罩锁定构件14。
侧撑条15、16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连结发动机罩锁定构件14和保险杠构件13。侧撑条15、16对发动机罩锁定构件14和保险杠构件13进行加强,使得发动机罩锁定构件14和保险杠构件13保持固定距离。
本实施例的前侧横梁7构成本发明的第1前面板,保险杠构件13构成本发明的第2前面板。侧护板9、10和前轮罩11、12构成本发明的车体面板。
在车辆1的前部形成有被侧护板9、10、前轮罩11、12、保险杠构件13、发动机罩锁定构件14和侧撑条15、16包围的发动机室21(参照图1、图2),在发动机室21中设置有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22。
在图5至图7中的任意一图中,发动机22具备气缸体23、气缸盖24、气缸盖罩25和油底壳26。本实施例的气缸体23、气缸盖24、气缸盖罩25和油底壳26构成发动机主体22A。
在气缸体23中设置有未图示的多个气缸。在气缸中收纳有未图示的活塞,活塞相对于气缸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活塞通过未图示的连杆与未图示的曲轴连结,活塞的往复运动通过连杆变换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在气缸盖24中分别设置有未图示的多个进气口、使进气口打开关闭的多个进气门、多个排气口以及使排气口打开关闭的多个排气门等。
在气缸盖24的右侧面设置有进气歧管27,在气缸盖24的左侧面设置有排气歧管28。本实施例的气缸盖24的左侧面对应于本发明的发动机主体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一个侧面,气缸盖24的右侧面对应于本发明的发动机主体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另一个侧面。
进气歧管27将吸入空气通过进气口导入气缸。排气歧管28与气缸盖24形成为一体,在气缸内燃烧后的废气通过排气口被排出到排气歧管28。
在气缸盖24和气缸盖罩25之间形成有未图示的气门室,在气门室中分别设置有未图示的具有进气凸轮的进气凸轮轴和具有排气凸轮的排气凸轮轴。
进气凸轮和排气凸轮随着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的旋转而分别驱动进气门和排气门,由此分别打开关闭进气口和排气口。
在气缸盖罩25的上部设置有空气滤清器29。在空气滤清器29的上游侧连接有进气管道30,进气管道30通过空气滤清器入口管31与空气滤清器29连接。
进气管道30在将进入发动机室21的空气引入后,通过空气滤清器入口管31将其导入空气滤清器29。空气滤清器29将从空气滤清器入口管31导入的空气净化。
在空气滤清器29的下游侧连接有空气滤清器出口软管37。在此,上游、下游是指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下游。
在图7中,空气滤清器出口软管37的下游端与涡轮入口管38的上游端连接,涡轮入口管38与增压器32连接。
增压器32装配于气缸体23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面,具有压缩机壳体32A和涡轮壳体32B。
在压缩机壳体32A中设置有未图示的压缩机叶轮且压缩机叶轮旋转自如,压缩机壳体32A连接有涡轮入口管38的下游端。
涡轮壳体32B连接有排气管41的下游端。在涡轮壳体32B中设置有未图示的涡轮叶轮且涡轮叶轮旋转自如,涡轮叶轮与压缩机叶轮一体地旋转。
排气管41的上游端与气缸盖24连接,废气通过排气歧管28排出到排气管41,排出到排气管41的废气被导入涡轮壳体32B。
增压器32利用排气压力使涡轮叶轮旋转,随着涡轮叶轮的旋转而压缩机叶轮旋转,由此对提供给压缩机壳体32A的吸入空气进行加压。
压缩机壳体32A连接有涡轮出口管39的上游端。在涡轮出口管39的下游端连接有中冷器入口配管33的上游端,在压缩机壳体32A中加压的吸入空气从压缩机壳体32A通过涡轮出口管39提供给中冷器入口配管33。
在中冷器入口配管33的下游端连接有中冷器34。中冷器34对从中冷器入口配管33导入的吸入空气进行冷却,由此使吸入空气的密度提高。
中冷器34连接有中冷器出口配管35的上游端,中冷器出口配管35的下游端通过节气门体36连接到进气歧管27(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中冷器34构成本发明的车辆用中冷器。
在节气门体36中收纳有未图示的节气门,节气门对从中冷器出口配管35吸入进气歧管27的空气量进行调整。
由此,能将由增压器32加压并由中冷器34冷却后的密度高的吸入空气通过进气歧管27导入气缸,能实现发动机22的燃料效率和输出的提高。
如图1所示,在发动机室21中在发动机22的前方设置有散热器42,在散热器42的后部装配有散热器护罩42A。散热器42通过未图示的冷却水配管与发动机22连接,使在与发动机22之间通过冷却水配管流动的冷却水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
由此,将从散热器42流出的低温的冷却水提供给发动机22,发动机22被低温的冷却水冷却。与发动机22进行了热交换的高温的冷却水从冷却水配管流入散热器42,被散热器42冷却。本实施例的散热器42构成本发明的散热器。
在图4中,在前侧横梁7上固定有散热器支撑件43、44,散热器支撑件43、44从前侧横梁7向上方延伸。散热器支撑件43、44设置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夹住散热器42,散热器42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面装配于散热器支撑件43、44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部43a、44a。
由此,散热器42通过散热器支撑件43、44被支撑于前侧横梁7。本实施例的散热器支撑件43构成本发明的支撑构件。
中冷器34相对于散热器42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侧方,支撑于散热器支撑件43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43b。中冷器34的上部被上侧中冷器支架45支撑在散热器支撑件43的上部,中冷器34的下部被下侧中冷器支架46支撑在散热器支撑件43的下部。
下侧中冷器支架46从散热器支撑件43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中冷器34在载置于下侧中冷器支架46的状态下被下侧中冷器支架46支撑。
在图8中,中冷器34相对于散热器42设置在后方,在散热器42的后面42r和中冷器34的前面34f之间形成有间隙S1。
由此,通过散热器42后的行驶风沿着中冷器34的前后方向的壁面流向后方,由此在散热器42的后方被整流。本实施例的上侧中冷器支架45和下侧中冷器支架46构成本发明的中冷器支架。
前轮罩11具备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中冷器34相对的壁部11A,在壁部11A形成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凹陷的凹陷部11a。
在图3中,散热器支撑件43从前侧横梁7延伸到发动机罩锁定构件14,中冷器34在比前侧横梁7和保险杠构件13靠上方处装配于散热器支撑件43。
在图9中,发动机罩18设置于中冷器34、散热器42的上方,覆盖发动机室21。发动机罩18在发动机罩锁定构件14与发动机罩18的嵌合部的嵌合被解除时,向上方移动从而脱离发动机罩锁定构件14,使发动机室21开放。
散热器支撑件43的前后方向的宽度是,上侧部分狭窄而下侧部分比上侧部分形成得宽。即,散热器支撑件43的上侧部分构成在前后方向上具有相同宽度的直线部43A,散热器支撑件43的下侧部分构成与直线部43A相比前后方向的宽度更大,从直线部43A向后方扩张的扩张部43B。
下侧中冷器支架46装配于扩张部43B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43b,上侧中冷器支架45从中冷器34的上端向前方延伸而装配于散热器支撑件43的上端。
在图5中,发动机22利用安装装置51与纵梁5弹性连结。安装装置51具有:与气缸体23连结的上部支架52;与纵梁5连结的下部支架53;以及将上部支架52和下部支架53连结的安装橡胶54。
发动机22被安装装置55弹性支撑于纵梁6,安装装置55具有未图示的安装橡胶。
在图4、图5中,中冷器34被散热器支撑件43支撑,使得中冷器34的下端部34u位于比安装装置51靠上方的位置。如图6、图7所示,中冷器34被设置为在用假想线表示的同一水平面100、101上与进气歧管27的一部分和增压器32的一部分分别重叠。
即,中冷器34、进气歧管27及中冷器34、增压器32被设置为在高度方向上一部分重叠。此外,同一水平面100是比同一水平面101靠上方的水平面,是中冷器34和进气歧管27的一部分重叠的水平面。
同一水平面101是比同一水平面100靠下方的水平面,是中冷器34和增压器32的一部分重叠的水平面。
在发动机室21中形成有被下侧中冷器支架46、纵梁5以及散热器支撑件43包围的空间56,空间56和作为安装装置51的一部分的下部支架53在前后方向上重叠(参照图3、图4)。
在图9中,散热器支撑件43的扩张部43B的下端部装配于前侧横梁7和后侧横梁8,前侧横梁7和后侧横梁8由扩张部43B连结。扩张部43B的下端部通过支架43C与前侧横梁8连结,本实施例的支架43C包含于散热器支撑件43。
在图10中,后侧横梁8的车辆宽度方向右端部具有与纵梁5连结的第1连结部8A,后侧横梁8的车辆宽度方向左端部具有与纵梁6连结的第2连结部8B。
第1连结部8A相对于第2连结部8B位于后方,散热器支撑件43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偏向第1连结部8A侧。即,扩张部43B与后侧横梁8的第1连结部8A侧连结。本实施例的第1连结部8A构成本发明的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另一端部,第2连结部8A构成本发明的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一端部。
中冷器34设置为其一部分与被纵梁5、6、前侧横梁7和后侧横梁8包围的空间57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相对于纵梁5、6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设置有一对稳定器支架58、59。稳定器支架58、59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连结前侧横梁7和后侧横梁8。稳定器支架58、59支撑着连结未图示的左右的悬架装置的未图示的稳定器。
稳定器支架58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散热器支撑件43设置于与下侧中冷器支架46相反的一侧,并且接近散热器支撑件43。本实施例的稳定器支架58、59构成本发明的连结支架。
在图5中,发动机主体22A设置为沿着气缸的中心部延伸的气缸轴23A相对于竖直轴102向车辆宽度方向的一方(左方)倾斜。中冷器34设置于发动机主体22A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另一方侧(右方侧)。
在图3中,在侧撑条15和散热器42之间形成有间隙S2,侧撑条15相对于散热器42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
接下来,对作用进行说明。
车辆1具备将车架部2和车身部3一体化而成的车体4,车身部3相对于车架部2设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构成发动机室21。
车架部2具有:纵梁5、6,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分开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前侧横梁7,其连结纵梁5、6的前端部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车身部3具有:侧护板9、10,其设置于车辆宽度方向两侧;以及保险杠构件13,其设置在前侧横梁7的上方,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连结侧护板9、10的前端部。
在本实施例的车辆1中,通过将分体的车架部2和车身部3一体化,从而构成使保险杠构件13位于前侧横梁7的上方的车体4。
而且,根据本实施例的中冷器34的装配结构,中冷器34装配在发动机室21内且位于比前侧横梁7和保险杠构件13靠后方的位置,中冷器34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在比前侧横梁7和保险杠构件13靠上方的位置,通过散热器支撑件43支撑于车架部2。
由此,在车辆1的前部以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方式设置有前侧横梁7和保险杠构件13的情况下,也能将从车辆1的前方进入发动机室21的行驶风不被前侧横梁7和保险杠构件13阻碍地导入中冷器34。
因此,能对中冷器34导入更多的行驶风,能提高中冷器34的冷却效率。因此,能利用中冷器34对吸入空气进行高效冷却,能实现发动机22的燃料效率和输出的提高。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中冷器34的装配结构,侧护板9、10具备设置于中冷器34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前轮罩11、12。
在发动机室21中设置有散热器42,散热器42支撑于散热器支撑件43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部43a。前轮罩11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中冷器34相对的壁部11A,在壁部11A形成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凹陷的凹陷部11a。
由此,能将中冷器34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宽度扩大到由凹陷部11a形成的空间为止,能无需将中冷器34在上下方向上扩大。
即,在发动机室21中,中冷器34的上方覆盖有发动机罩18。在中冷器34和发动机罩18之间需要设置能使发动机罩18大为变形的空间来保护行人,难以使中冷器34向上方扩大。
另一方面,在中冷器34的下方设置有纵梁5,因此也难以使中冷器34向下方扩大。因此,由于发动机室21的制约,难以使中冷器34在上下方向上扩大。
而本实施例的中冷器34的装配结构能将中冷器34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宽度扩大至由凹陷部11a形成的空间,能无需使中冷器34在上下方向上扩大。其结果是,能扩大中冷器34的散热面积,能更有效地提高中冷器34的冷却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中冷器34的装配结构,在保险杠构件13的上方设置有发动机罩锁定构件14,发动机罩锁定构件1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连结侧护板9、10的前端部。
发动机罩锁定构件14和保险杠构件13由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侧撑条15、16连结,侧撑条15与散热器42之间隔开间隙S2且相对于散热器42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
由此,能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将中冷器34扩大。即,如果将中冷器34设置在侧撑条15和散热器42之间,则中冷器34的散热面积会受限而有可能无法提高中冷器34的冷却效率。
而根据本实施例的中冷器34的装配结构,将中冷器34设置于从散热器42和斜拉条15向后方分离的位置,由此能使中冷器34在车辆宽度方向容易扩大,能容易提高中冷器34的冷却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中冷器34的装配结构,在前侧横梁7的后方设置有后侧横梁8,后侧横梁8连结纵梁5、6,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
散热器支撑件43的下侧部分构成了扩张部43B,扩张部43B比散热器支撑件43的上侧部分的直线部43A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从直线部43A向后方扩张。而且,扩张部43B连结前侧横梁7和后侧横梁8,中冷器34支撑于扩张部43B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43b。
由此,能将中冷器34从散热器42和侧撑条15向后方分离设置,能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使中冷器34容易扩大。因此,能容易提高中冷器34的冷却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中冷器34的装配结构,作为后侧横梁8的车辆宽度方向右端部的第1连结部8A位于比作为后侧横梁8的车辆宽度方向左端部的第2连结部8B靠后方的位置,在后侧横梁8的第1连结部8A装配有扩张部43B。
由此,能将中冷器34从散热器42和侧撑条15进一步向后方分离设置,能使中冷器3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进一步容易扩大。因此,能进一步容易提高中冷器34的冷却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中冷器34的装配结构中,形成有被下侧中冷器支架46、前侧横梁7以及散热器支撑件43包围的空间56,空间56和安装装置51的下部支架53在前后方向上重叠。
由此,能将中冷器34设置于比安装装置51靠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容易地将中冷器34设置于比前侧横梁7和保险杠构件13靠上方的位置。
而且,能使进入发动机室21并冷却了中冷器34后通过与中冷器34进行热交换而成为高温的行驶风(在图6中用W1表示)流到安装装置51的上方。
而且,能将从空间56流向安装装置51从而不通过中冷器34的低温的行驶风(在图6中用W2表示)导向安装装置51。
因此,安装橡胶54不会暴露于高温的行驶风,能被低温的行驶风冷却。其结果是,能防止安装橡胶54受到热损害,能防止安装橡胶54过早劣化。
虽然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地加以变更。意在将全部这种修正和等价物包含于权利要求中。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
上述车辆具备车架部和车身部形成为一体的车体,上述车身部相对于上述车架部设置于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并在车辆的前部构成发动机室,
上述车架部具有:一对纵梁,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分开,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第1前面板,其连结上述一对纵梁的前端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上述车身部具有:一对车体面板,其设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两侧;以及第2前面板,其设置在上述第1前面板的上方,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连结上述车体面板的前端部,
中冷器装配在上述发动机室内且位于比上述第1前面板和上述第2前面板靠后方的位置,
上述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的特征在于,
上述中冷器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设置于比上述第1前面板和上述第2前面板靠上方的位置,通过支撑构件支撑于上述车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体面板具备设置在上述中冷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前轮罩,
在上述发动机室中设置有散热器,
上述散热器支撑于上述支撑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部,
上述中冷器支撑于上述支撑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
上述前轮罩具有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与上述中冷器相对的壁部,在上述壁部形成有向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凹陷的凹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一对侧护板,上述一对侧护板相对于上述一对纵梁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
在上述第2前面板的上方设置有发动机罩锁定构件,上述发动机罩锁定构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连结上述一对侧护板的前端部,
上述发动机罩锁定构件与上述第2前面板通过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侧撑条连结,
上述侧撑条与上述散热器之间隔开间隙且相对于上述散热器设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前面板的后方设置有横梁,上述横梁连结上述一对纵梁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上述支撑构件的下侧部分构成了扩张部,上述扩张部与上述支撑构件的上侧部分相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从上述支撑构件的下侧部分与上述支撑构件的上侧部分相比向后方扩张,
上述扩张部连结上述第1前面板和上述横梁,
上述中冷器支撑于上述扩张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一端部位于比上述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另一端部靠后方的位置,
在上述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一端部装配有上述扩张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90794A JP6607241B2 (ja) | 2017-09-29 | 2017-09-29 | 車両用インタクーラの取付構造 |
JP2017-190794 | 2017-09-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72406A CN109572406A (zh) | 2019-04-05 |
CN109572406B true CN109572406B (zh) | 2022-03-08 |
Family
ID=65728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143357.XA Active CN109572406B (zh) | 2017-09-29 | 2018-09-28 | 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607241B2 (zh) |
CN (1) | CN109572406B (zh) |
DE (1) | DE102018215472A1 (zh) |
FR (1) | FR3071806B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33078B2 (ja) * | 2017-09-29 | 2021-09-08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インタクーラの取付構造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240360A (ja) * | 2005-03-01 | 2006-09-14 | Nissan Motor Co Ltd | 車両のインタークーラ配置構造 |
CN203358325U (zh) * | 2012-06-12 | 2013-12-25 | 铃木株式会社 | 热交换器的支撑结构 |
CN204895111U (zh) * | 2015-05-29 | 2015-12-23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冷却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
CN105443234A (zh) * | 2015-12-15 | 2016-03-30 | 湖北铂航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带有多种冷却方式的燃气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26537B2 (zh) | 1972-11-14 | 1977-02-23 | ||
JPS526537A (en) | 1975-07-03 | 1977-01-19 | Ricoh Co Ltd | Doctor device for magnetic brush developing system |
-
2017
- 2017-09-29 JP JP2017190794A patent/JP6607241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9-12 DE DE102018215472.4A patent/DE102018215472A1/de active Pending
- 2018-09-28 FR FR1858963A patent/FR3071806B1/fr active Active
- 2018-09-28 CN CN201811143357.XA patent/CN10957240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240360A (ja) * | 2005-03-01 | 2006-09-14 | Nissan Motor Co Ltd | 車両のインタークーラ配置構造 |
CN203358325U (zh) * | 2012-06-12 | 2013-12-25 | 铃木株式会社 | 热交换器的支撑结构 |
CN204895111U (zh) * | 2015-05-29 | 2015-12-23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冷却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
CN105443234A (zh) * | 2015-12-15 | 2016-03-30 | 湖北铂航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带有多种冷却方式的燃气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FR3071806A1 (fr) | 2019-04-05 |
JP2019064400A (ja) | 2019-04-25 |
DE102018215472A1 (de) | 2019-04-04 |
CN109572406A (zh) | 2019-04-05 |
JP6607241B2 (ja) | 2019-11-20 |
FR3071806B1 (fr) | 2024-05-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484799B2 (ja) | 多気筒エンジン | |
JP3420403B2 (ja) | エンジンのegrバルブ支持構造 | |
JP6174348B2 (ja) | 車両用内燃機関 | |
CN103608577B (zh) |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进气壳体和进气模块 | |
WO2018139003A1 (ja) | エンジン装置 | |
CN109572405B (zh) | 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 | |
CN109572406B (zh) | 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 | |
JP4654170B2 (ja) | 多気筒エンジン | |
JP4411263B2 (ja) | 多気筒エンジン | |
JP3393766B2 (ja) | 車両用エンジンにおける吸気温度低減構造 | |
JP4958075B2 (ja) | ターボ過給機付きエンジン | |
JP7400693B2 (ja) | エンジンの排気循環装置 | |
JP6604365B2 (ja) | 車両用インタクーラの配管構造 | |
JP2004044465A (ja) | エンジンにおけるシリンダヘッド構造 | |
JP2517063Y2 (ja) | 自動車におけるv型内燃機関の吸気マニホールド冷却装置 | |
JP7230678B2 (ja) | 車両用エンジン | |
CN109578133B (zh) | 车辆用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 |
JP7058683B2 (ja) | 内燃機関のシリンダヘッド | |
JP7448501B2 (ja) | エンジン装置 | |
JP6935716B2 (ja) | 過給機用配管の取付構造 | |
JP2012002164A (ja) |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 |
JPH0623542B2 (ja) | V型多気筒機関におけるインタクーラ配置構造 | |
JP2003161210A (ja) | 横置きv型エンジンのegrバルブ支持構造 | |
JPS60248438A (ja) | タ−ボ過給機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 |
JPH1026022A (ja) | 空冷式内燃機関の排気系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