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83637A - 车辆后部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后部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83637A
CN109383637A CN201810862193.XA CN201810862193A CN109383637A CN 109383637 A CN109383637 A CN 109383637A CN 201810862193 A CN201810862193 A CN 201810862193A CN 109383637 A CN109383637 A CN 1093836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loor
battery
side member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621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83637B (zh
Inventor
小池裕之
岛崎隼
岛崎隼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148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8852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0854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531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383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3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83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36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63Arrangement of tanks
    • B60K15/067Mounting of tanks
    • B60K15/07Mounting of tanks of gas t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3006Gas t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7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fuel cells
    • B60L50/71Arrangement of fuel cells within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16Arrangement in the rear part of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2015/03309Ta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fuels
    • B60K2015/03315Ta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fuels for hydrog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63Arrangement of tanks
    • B60K2015/0638Arrangement of tanks the fuel tank is arranged in the rear of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6/00Other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306/01Reducing damages in case of crash, e.g. by improving battery prot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40Application of hydrogen technology to transportation, e.g. using fuel cell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后部构造。在车辆的车辆后部,在构成车身的一部分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后纵梁之间配置有第3氢罐,在后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配置有辅机电池。

Description

车辆后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后部构造,尤其涉及在车辆后部配置氢罐(英文:hydrogen tank)及电池(英文:battery)的车辆后部构造。
背景技术
在燃料电池车辆中,有时贮藏氢的氢罐被搭载于车辆后部。
在日本特开2009-190523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后部构造中,在车辆后部,前后相邻的二个氢罐经由罐框架而安装于后纵梁的下方。而且,在后纵梁中的二个氢罐的安装位置的中间,设定有作为由于来自后方的碰撞载荷而使后纵梁上下弯折的易变形部的上弯部。因此,通过在后方碰撞时被输入的碰撞载荷,能够使后纵梁在上弯部弯折变形,能够提高冲击吸收性。
而且,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后部构造中,通过罐框架安装于后纵梁,从而后纵梁被部分地加强,在该后纵梁被加强了的部位的上方的行李箱后地板面板上搭载了电池。通过设为这样的构成,从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后部构造中,抑制了在车辆的后方碰撞时电池损伤的情况。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后部构造中,由电池压迫了行李箱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主空间,行李箱的使用不方便。另一方面,在将电池配置于氢罐后方的盖板(英文:deckboard)下等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在后方碰撞时电池夹在氢罐与碰撞物之间,从保护电池这样的观点出发,不优选。另外,在抑制与其他部件的接触以保护电池这样的观点之下,优选的是,即使在后方碰撞时后纵梁变形了,也在车身的预定的位置维持着电池的固定状态。
考虑了上述事实,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氢罐及电池搭载于车辆后部的车辆中、能够兼顾到行李箱的使用方便和后方碰撞时的电池保护性能的车辆后部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1技术方案的车辆后部构造具有:左右一对的后纵梁,该左右一对的后纵梁在车辆后部构成车身的一部分,并分别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车宽方向上分离地配置;氢罐,该氢罐配置于所述左右一对的后纵梁之间,并固定于所述车身;地板面板,该地板面板配置于车辆后部的车宽方向外侧,该地板面板的车宽方向内端部固定于所述后纵梁,并且该地板面板延伸至比所述后纵梁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为止;电池,该电池在所述后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配置在所述地板面板上;以及电池夹紧装置,该电池夹紧装置的车宽方向内端部固定于所述后纵梁,并且该电池夹紧装置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至所述电池的上部为止,用该电池夹紧装置与所述地板面板在上下夹着并保持所述电池。
在第1技术方案的车辆后部构造中,电池在后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配置在地板面板上,因此电池不使用行李箱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主空间,行李箱的使用方便。另外,电池在后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进行配置,另一方面,氢罐配置于一对后纵梁之间,电池与强度高的氢罐在车宽方向上位置错开。因此,即使在车辆的后方碰撞时来自后方的碰撞载荷由后纵梁负荷而导致后纵梁变形了,也能够抑制电池夹在氢罐与碰撞物之间的情况。
另外,抑制了电池夹在氢罐与碰撞物之间的情况,所以难以在电池产生大的外力,电池夹紧装置难以变形。因此,电池被保持在电池夹紧装置与地板面板之间,可维持电池向车身的固定状态。
第2技术方案的车辆后部构造,根据第1技术方案,所述后纵梁具备在车辆侧视下呈拱状地向上侧凸地弯曲的弯曲部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至比所述弯曲部靠车辆前后方向后方的位置为止,所述电池在比所述弯曲部靠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侧的所述后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配置在所述地板面板上,所述车辆后部构造具有地板加强件,该地板加强件在所述地板面板的下部固定于所述地板面板,并且该地板加强件的车宽方向内端部固定于所述后纵梁,该地板加强件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至在所述地板面板上配置所述电池的位置为止。
在第2技术方案的车辆后部构造中,在车辆的后方碰撞时来自后方的碰撞载荷由后纵梁负荷时,后纵梁在弯曲部呈拱状地向上侧凸地弯曲,因此后纵梁的比弯曲部靠后方的部位容易以将弯曲部后端作为起点而抬起的方式变形,后方碰撞时的能量被稳定地吸收。在该情况下,通过由地板加强件对电池下方的地板面板进行了加强,由此能够将电池连带地板面板一起抬起,而使该电池追随于后纵梁的变形。因而,能够维持车身与电池的固定状态。
第3技术方案的车辆后部构造,根据第2技术方案,所述车辆后部构造具有托架,该托架在所述地板加强件的下部固定于所述地板加强件,并且在该托架与所述地板加强件之间形成封闭截面。
在第3技术方案的车辆后部构造中,通过由托架对电池下方的地板面板进一步进行加强,由此能够在后方碰撞时后纵梁变形了时,使电池进一步追随于后纵梁的变形。因而,能够进一步维持车身与电池的固定状态。
第4技术方案的车辆后部构造,根据第1技术方案~第3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所述车辆后部构造具有:电池支架,该电池支架在所述电池与所述地板面板之间固定于该地板面板以载置所述电池;和外侧连接部,该外侧连接部在所述电池的车宽方向外侧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该外侧连接部的上端与所述电池夹紧装置的车宽方向外端部连接,该外侧连接部的下端与所述电池支架的车宽方向外端部连接。
在第4技术方案的车辆后部构造中,电池容易被保持于电池夹紧装置与地板面板之间,能够维持车身与电池的固定状态。
第5技术方案的车辆后部构造,根据第1技术方案~第4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电池与所述后纵梁在车辆侧视下重叠(英文:lap)。
在第5技术方案的车辆后部构造中,通过电池在侧视下与后纵梁重叠,从而电池与氢罐由后纵梁隔开,因此即使在后方碰撞时后纵梁变形了,也能够进一步抑制电池夹在氢罐与碰撞物之间的情况。另外,与将电池设置在后纵梁上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有效利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空间,能够抑制车辆后部大型化。
第6技术方案的车辆后部构造,根据第1技术方案~第5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所述车辆后部构造具有左右一对的第2梁,该左右一对的第2梁在所述一对的后纵梁的车宽方向内侧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
在第6技术方案的车辆后部构造中,电池与氢罐也由第2梁隔开,因此即使在后方碰撞时后纵梁变形了,也能够更进一步抑制电池夹在氢罐与碰撞物之间的情况。
第7技术方案的车辆后部构造,根据第2技术方案~第6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所述后纵梁包括:形成有所述弯曲部的前部件;和在所述弯曲部的后端部连接于所述前部件且向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延伸的后部件。
在第7技术方案的车辆后部构造中,在后纵梁的弯曲部的后端部设置有前部件与后部件的连接部,因此后纵梁后部容易以将弯曲部后端的连接部作为起点而抬起的方式变形,后方碰撞的能量被更稳定地吸收。因而,难以在电池产生大的外力,电池夹紧装置难以变形。因此,电池被保持在电池夹紧装置与地板面板之间,可维持电池向车身的固定状态。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了的那样,在本公开的车辆后部构造中,具有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兼顾到行李箱的使用方便和后方碰撞时的电池保护性能的车辆后部构造这样的优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构造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构造的侧视图。
图3是放大地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构造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悬架部件(英文:suspension member)、地板横梁以及第2梁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池周边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在图3中拆下了电池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放大地示出图1的用Ⅶ-Ⅶ线切断了的切断面的、车辆后视的放大截面图。
图8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构造的、从车辆下方看到的立体图。
图9是概略地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构造的后方碰撞时的变形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9对本公开的车辆后部构造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侧,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侧,箭头OUT表示车宽方向的外侧。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没有特别记载地使用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左右方向的情况,表示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后、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下、朝向了行进方向的情况下的左右。
(车辆后部构造的整体构成)
图1是示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构造的车辆10的车辆后部12的俯视图。该车辆10为后轮驱动的燃料电池车辆,并构成为,最适于分开使用没有图示的FC(Fuel Cell:燃料电池)堆叠体和HV(High Voltage:高电压)电池14这2个能量源,对配置于驱动桥16内的没有图示的马达进行驱动,使左右一对的后轮18驱动。
另外,在车辆后部12的车宽方向两外侧(驱动桥16的两外侧)配置有左右一对的后纵梁20,该左右一对的后纵梁20构成车辆10的车身的一部分且分别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在车宽方向上分离地配置。在左右的后纵梁20的下方配置有俯视下形成为#字状的后悬架部件22,上述的驱动桥16经由没有图示的防振装置(日文:防振マウント)而搭载于后悬架部件22。另外,在驱动桥16的上方配置有上述的HV电池14。而且,在后纵梁20的车宽方向内侧且上方,车辆10的车身由没有图示的盖板等覆盖而形成行李箱21。另外,在行李箱21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形成有行李箱21的主空间21S。
在该车辆10中,为了延长以1次燃料(氢)补给而能够行驶的距离,将3个氢罐分3处进行了搭载。具体而言,车辆10具备:在车辆中央部以车辆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而配置的第1氢罐24;在驱动桥16的前方以车宽方向为长度方向而配置的第2氢罐26;以及在驱动桥16的后方以车宽方向为长度方向而配置的第3氢罐28。上述第1~第3氢罐24、26、28构成为,互相通过没有图示的配管而连接,将被填充于各氢罐内部的氢向FC堆叠体供给。各氢罐24、26、28具备:例如,由金属、硬质树脂等形成的内壁层、和通过将纤维强化塑料等也卷绕几层而形成的外壁层,并构成为高刚性以使得各氢罐不会因气体内压和/或车辆碰撞时的外力而容易变形。
以下,对各构成要素详细地进行说明。
(后悬架部件和驱动桥)
搭载驱动桥16的后悬架部件22作为分别支承将后轮18支承为能够摆动的左右一对的没有图示的后悬架的骨架部件而构成。如图1所示,后悬架部件22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在车宽方向上分离的左右一对的侧梁(英文:side rail)30;和分别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前横梁32及后横梁34。
侧梁30,如图1所示,以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30C位于比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部30A及后部30B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的方式弯曲,另外,如图2所示,以在车辆侧视下中央部30C位于比前部30A及后部30B靠车辆上下方向上侧的位置的方式弯曲。另外,后悬架部件22通过由前横梁32将左右的侧梁30的前部30A在车宽方向上连接、且由后横梁34将左右的侧梁30的后部30B在车宽方向上连接从而形成为#字状。另外,在侧梁30形成有载荷承受部31,该载荷承受部31具备朝向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地与后述的地板横梁55相对的载荷承受面31A。载荷承受部31在侧梁30的中央部30C与后部30B之间的位置处形成为朝向上方立起设置的突起状。此外,配置侧梁30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与后述的后纵梁20的弯曲部46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大致一致。
驱动桥16通过经由2个防振装置而被支承于前横梁32、并且经由1个防振装置而被支承于后横梁34,从而被弹性地三点支承于后悬架部件22。另外,如图2所示,驱动桥16位于后述的地板横梁55的车辆前后方向前方。另一方面,后悬架部件22经由在分别形成于左右的侧梁30的前部30A和后部30B的安装(英文:mounting)部36、38安装的没有图示的隔离件(英文:insulator),而被弹性地四点支承于左右一对的后纵梁20,后悬架部件22构成车辆10的车身的一部分。
(后纵梁)
如图5及图6所示,各后纵梁20构成为,包括:作为配置于车辆前后方向前侧的前部件的前部40;和作为配置于车辆前后方向后侧的后部件的后部42。关于前部40,其前端部40A连接于作为构成车身的骨架部件的门槛(英文:rocker)44的后端部,并且在前部40的后部(更详细而言是驱动桥16的车宽方向外侧附近)形成有在车辆侧视下呈拱状地向上侧凸地弯曲的弯曲部46。后纵梁20在弯曲部46,以弯曲部46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46C位于比前部40的前端部40A及后端部40B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的方式弯曲(参照图1),以弯曲部46的中央部46C位于比前部的前端部40A及后端部40B靠车辆上下方向上侧的位置的方式弯曲(参照图2)。
如图5及图6所示,后部42的前端部42A在前部40的弯曲部46的后端部46A进行连接,后部42向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延伸而在设置于后部42的后端部42B的没有图示的凸缘部连接于后保险杠加强件50。而且,后部42经由设置于后端部42B的后部托架51(参照图5及图6)而连接于后围板(英文:end panel)48。此外,后部42在比门槛44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向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延伸(参照图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纵梁20的弯曲部46的后端部46A设置有前部40与后部42的连接部20A。即,在后部42的前端部42A截面变化。
另外,关于前部40,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形成为矩形的封闭截面状,后部42在车辆上下方向下侧具有凸缘部42C,后部42的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形成为朝向下方开放的礼帽状。前部40与后部42,通过前部40的后端部40B被插入于后部42的前端部42A、并在重合了的状态下进行点焊,由此形成连接部20A(参照图5或图6)。即,在后纵梁20,连接部20A因为前部40与后部42重叠着所以板厚为2张的量。这样,后纵梁20从弯曲部46的后端部46A起在后方截面变化。
(后侧地板面板(英文:rear side floor panel))
另外,如图7及图8所示,在后部42的凸缘部42C焊接有作为地板面板的后侧地板面板52。为了从下侧覆盖呈礼帽状地朝向下方开放的后部42,后侧地板面板52的车宽方向内端部焊接并固定于后部42的凸缘部,并且后侧地板面板52延伸至比后轮18后方的后纵梁20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为止(参照图1)。即,后侧地板面板52配置于车辆后部12的车宽方向外侧。在后侧地板面板52的上表面固定有后述的电池支架88,在后侧地板面板52的下表面固定有后述的地板加强件98及油冷却器托架102。
(地板横梁)
如图1~图6所示,在后浅盘形地板(英文:rear floor pan)54的第3氢罐28的前方(弯曲部46的后端部46A的车宽方向内侧),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地板横梁55架设于左右的后纵梁20之间,并从车宽方向内侧接合于左右的后纵梁20。在地板横梁55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配置有后述的第2梁68。关于地板横梁55,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构成为封闭截面为矩形状,并且在如在后叙述那样第2梁68所连接的位置,具有上部的强度形成得比下部的强度低的变形起点部。另外,地板横梁55的朝向车辆前后方向前方的前表面55B与侧梁30的载荷承受面31A相对。此外,在图4及图5中,省略了第2梁68。
(第3氢罐及后浅盘形地板)
如图3及图7所示,第3氢罐28的上方由后浅盘形地板54覆盖。该后浅盘形地板54的车宽方向的外端部焊接于左右的后纵梁20的后部42的凸缘部42C,且该后浅盘形地板54架设于左右的后部42之间,而且该后浅盘形地板54在左右的后纵梁20之间向车辆上方向上侧凸地鼓起,确保了第3氢罐28的搭载空间。即,第3氢罐28以在车辆侧视下与后纵梁20重叠的方式配置。另外,在地板横梁55的下方的第3氢罐28的前方配置有后悬架部件22的后横梁34。而且,在后浅盘形地板54的第3氢罐28的后方设置有后浅盘形地板54向下方突出而成的突出部56,在突出部56的下侧安装有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罐加强件58。
如图3所示,罐加强件58具有: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为朝向下方开放的礼帽状的上侧加强件58A、和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为朝向上方开放的礼帽状的下侧加强件58B,并以用上述上侧加强件58A和下侧加强件58B在上下夹着后浅盘形地板54的突出部56的方式,例如通过焊接而安装于后浅盘形地板54。这样,罐加强件58被安装于后浅盘形地板54的突出部56,如上所述,后浅盘形地板54与左右的后纵梁20的后部42连接,因此罐加强件58经由后浅盘形地板54与左右的后纵梁20的后部42、即车辆10的车身连接。
第3氢罐28经由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在车宽方向上分离了的左右一对的罐固定带(英文:tank band)60,而被支承于后横梁34和罐加强件58。更详细而言,各罐固定带60具有:在车辆侧视下呈上侧凸的大致半圆状的上侧固定带62、和在车辆侧视下呈下侧凸的大致半圆状的下侧固定带64,通过用上侧固定带62和下侧固定带64夹着第3氢罐28,从而遍及整周地对第3氢罐28进行保持。这样一来,通过使上侧固定带62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的凸缘62A与下侧固定带64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的凸缘64A重叠并经由螺栓19将两个凸缘62A、64A一起紧固于后横梁34的下端部,并且使上侧固定带62的车辆前后方向后侧的凸缘62B与下侧固定带64的车辆前后方向后侧的凸缘64B重叠并经由没有图示的螺栓将两个凸缘62B、64B一起紧固于下侧加强件58B的下端部,从而第3氢罐28被支承于后横梁34和罐加强件58。这样,第3氢罐28被支承于罐固定带60,该罐固定带60从下侧紧固连结于后横梁34和罐加强件58从而被固定于车辆10的车身。而且,在第3氢罐28的车宽方向两外侧,没有图示的罐托架被固定于后浅盘形地板54,第3氢罐28的车宽方向两端被支承于罐托架,从而第3氢罐28被固定于车辆10的车身。
(第2梁及地板横梁)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构造中,如图1所示,在左右的后纵梁20的后部42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有与各后部42并排地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在车宽方向上分离的左右一对的第2梁68。另外,如图2所示,第2梁68为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形成为格子状的封闭截面、例如铝合金制的挤压件。各第2梁68的前端经由螺栓紧固连结式的第2固定件(英文:brace)72而分别连接于地板横梁55的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上方的上表面55A的车宽方向两端部。另一方面,各第2梁68的后端部68B通过没有图示的螺栓等与后保险杠加强件50连接,并经由后方托架69(参照图4)与后围板48连接。即,第2梁68经由后围板48及后保险杠加强件50而与后纵梁20在车宽方向上连结。另外,第2梁68和后纵梁20的后部42经由螺栓紧固连结式的第1固定件70而在车宽方向上分别连结,并构成为,后部42与第2梁68的后方碰撞时的变形的轨迹容易同步。如上所述,第3氢罐28配置成在车辆侧视下与后纵梁20重叠,因此第3氢罐28在车辆侧视下也与第2梁68重叠。
图4是示意性地对后悬架部件22、地板横梁55以及第2梁68的构造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如上所述,左右的第2梁68经由螺栓紧固连结式的第2固定件72而分别连接于地板横梁55的上表面55A的车宽方向两端部。在地板横梁55中的各第2梁68所连接的位置的内部,如图4所示,设置有用于对地板横梁55进行加强的隔板(英文:bulkhead)73。隔板73通过例如在使板金弯折成在车宽方向上开放的矩形框状之后、将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侧壁部74接合从而形成为箱状。另外,在侧壁部74设定有上侧棱线74A和下侧棱线74B。上侧棱线74A形成为大致水平地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另一方面,下侧棱线74B形成为越去往车辆前后方向前侧越向下方倾斜地延伸。也就是说,隔板73的侧壁部74构成为容易沿着上侧棱线74A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传递载荷,并构成为,若在后方碰撞时碰撞载荷被传递,则上侧棱线74A先于下侧棱线74B纵弯曲。换言之,隔板73形成为上侧棱线74A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屈服强度比下侧棱线74B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屈服强度小,并作为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载荷而言上部形成得比下部脆弱的变形起点部而构成。这样,地板横梁55构成为,在各第2梁68所连接的位置处,上部的强度比下部的强度低。另外,隔板73配置成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后悬架部件22的侧梁30在车辆前后方向视下重叠。详细而言,隔板73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相对于载荷承受部31在车辆前后方向视下重叠。
另外,如图4所示,在各第2梁68的前端部68A,在上表面侧设置有作为变形起点部的挤压筋(英文:crush bead)76。由此,各第2梁68的前端部68A形成为上部的强度比下部的强度低。另外,挤压筋76以将第2梁68的车宽方向端部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棱线切出缺口的方式设置。此外,挤压筋76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与后纵梁20的连接部20A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大致一致。另外,各第2梁68的前端部68A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相对于后悬架部件22的侧梁30在车身前后方向视下重叠。详细而言,各第2梁68的前端部68A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相对于载荷承受部31在车辆前后方向视下重叠。总而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梁68的前端部68A、地板横梁55、隔板73、以及侧梁30的载荷承受部31这4个部件配置成至少以一部分在车辆前后方向视下重叠。
(辅机电池)
如图5及图6所示,在后纵梁20的后部42的车宽方向外侧(从车辆前方观察时为右侧)的后侧地板面板52上,配置有作为电池的辅机电池78。辅机电池78为主要对ECU、音频设备等车内设备供给电源的箱型的二次电池。另外,辅机电池78配置于后部42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处的后部42的车宽方向外侧,换言之,辅机电池78配置于比后纵梁20的弯曲部46及连接部20A靠车辆前后方向后方的位置(参照图1)。另外,辅机电池78配置于比第3氢罐28靠车辆前后方向后方的位置。更详细而言,辅机电池78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位于比第3氢罐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中心位置靠后方的位置。
另外,如图3所示,辅机电池78在车辆侧视下与后纵梁20的后部42重叠。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纵梁20的后部42的车宽方向内侧,与后部42并排地设置有第2梁68,因此辅机电池78在车辆侧视下也与第2梁68重叠。而且,如图3所示,辅机电池78配置成在车辆侧视下也与第3氢罐28重叠。另外,辅机电池78的上方由侧箱罩(英文:side box cover)79覆盖,辅机电池78与行李箱21区划开。
(电池夹紧装置)
另外,如图5及图6所示,从辅机电池78的车宽方向内侧到辅机电池78的上部设置有电池夹紧装置80,用电池夹紧装置80和后侧地板面板52在上下夹着并保持辅机电池78。电池夹紧装置80包括:车宽方向内端部固定于后纵梁20的后部42的上表面并且在车辆主视下形成为L字状的内侧托架82;从车宽方向内侧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至辅机电池78的上部为止的夹紧装置主体部84;以及将内侧托架82与夹紧装置主体部84连接的内侧杆86。内侧杆86的下端通过焊接等而固定于内侧托架82,并且在内侧杆86的上端切出有螺纹槽,在将辅机电池78载置到后述的电池支架88之后,将内侧杆86插入于在夹紧装置主体部84的车宽方向内端设置的孔并从内侧杆86的上方将螺母85紧固,从而内侧托架82与夹紧装置主体部84被连接。这样一来,辅机电池78被上下夹着并保持在后侧地板面板52与电池夹紧装置80之间(参照图7)。另外,后侧地板面板52和电池夹紧装置被固定于构成车辆10的车身的后纵梁20的后部42,因此即辅机电池78被固定于车辆10的车身。
另外,夹紧装置主体部84从辅机电池78的车宽方向内端遍及车宽方向外端地延伸,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形成为朝向上方开放的礼帽状而强度提高。而且,夹紧装置主体部84在其下侧的车宽方向两端部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形成为截面L字状的左右一对的镶边部(日文:縁取部)84A。镶边部84A如图5所示那样抑制箱型的辅机电池78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车宽方向两端的边缘,并在电池夹紧装置80与后侧地板面板52之间对辅机电池78进行保持。
(电池支架)
如图5所示,在后侧地板面板52的上侧固定有载置辅机电池78的平盘状的电池支架88。电池支架88通过在设置于电池支架88的底部90的凹部90A处被螺栓紧固连结,由此被固定于后侧地板面板52。另外,在电池支架88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设置有外侧连接部92,该外侧连接部92的下端与电池支架88的车宽方向外端部连接,该外侧连接部92在辅机电池78的车宽方向外侧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该外侧连接部92的上端与夹紧装置主体部84的车宽方向外端部连接。外侧连接部92包括:下端通过焊接等而固定于电池支架88的车宽方向外端部且在车辆主视下形成为曲柄状的外侧托架94;和下端通过焊接等而固定于外侧托架94且在上端切出有螺纹槽的外侧杆96。通过在电池支架88载置了辅机电池78之后、将外侧杆96插入于在夹紧装置主体部84的车宽方向外端设置的孔、从外侧杆96的上方将螺母97紧固,从而外侧连接部92与电池夹紧装置80被连接。
(地板加强件)
如图8所示,在后侧地板面板52的下部配置有地板加强件98,该地板加强件98固定于后侧地板面板52,并且该地板加强件98的车宽方向内端部固定于后纵梁20的后部42,该地板加强件98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至在后侧地板面板52上配置辅机电池78的位置的下方为止。地板加强件98在该地板加强件98的车宽方向内端部在后纵梁20的后部42的外端的凸缘部42C与后侧地板面板52一起通过例如焊接等而固定于后纵梁20。另外,地板加强件98延伸至电池支架88被固定于后侧地板面板52的凹部90A的下方的位置为止。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地板加强件98沿着后侧地板面板52的形状延伸至后侧地板面板52的外端部为止。
(油冷却器托架)
在地板加强件98的下部设置有油冷却器托架102,该油冷却器托架102设置有用于悬挂油冷却器100的连接部102A。油冷却器托架102被焊接于地板加强件98及后侧地板面板52,并在电池支架88的下方覆盖地板加强件98的一部分。即,油冷却器托架10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观察时在油冷却器托架102与地板加强件98之间形成了封闭截面。在连接部102A安装有连接托架101(参照图7),油冷却器100经由该连接托架101悬挂于油冷却器托架102。
(作用及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构造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构造的车辆10中,辅机电池78在后纵梁20的车宽方向外侧配置在后侧地板面板52上,因此辅机电池78不压迫行李箱21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主空间21S,行李箱21的使用方便。另外,即使碰撞物104从车辆10的后方进行碰撞(后方碰撞)、碰撞载荷从后保险杠加强件50由后纵梁20负荷导致后纵梁20变形了,因为辅机电池78与第3氢罐28在车宽方向上位置错开,所以也能够抑制辅机电池78夹在第3氢罐28与碰撞物104之间的情况。另外,因为抑制了辅机电池78夹在第3氢罐28与碰撞物104之间的情况,所以难以在辅机电池78产生大的外力,电池夹紧装置80难以变形。因此,辅机电池78被保持于电池夹紧装置80与后侧地板面板52之间,可维持辅机电池78向车辆10的车身的固定状态。
另外,在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构造的车辆10中,若碰撞物104从车辆10的后方进行碰撞(后方碰撞),则大体来分在车辆后部12产生(1)后纵梁20侧、和(2)第2梁68侧这2个载荷传递路径。
(1)后纵梁侧的载荷传递路径中的举动
图9是示意性地对后方碰撞时的后纵梁20及第3氢罐28的举动进行说明的图。若碰撞物104碰撞后保险杠加强件50,则传递到了后纵梁20侧的载荷经由后纵梁20向门槛44传递,在该过程中,弯曲部46的后端部46A相对于后纵梁20的后部42产生对于碰撞载荷的反力的同时,呈拱状地向上侧凸地弯曲的弯曲部46变形,从而冲击载荷被吸收。弯曲部46呈拱状地向上侧凸地弯曲,因此在弯曲部46的后端部46A处后纵梁的上侧的面的曲率半径比下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小,弯曲部46的后端部46A为下侧凸,并且后部42的后端部42B被碰撞物104按压而向上方抬起。由此,后方碰撞时的能量被稳定地吸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纵梁20的弯曲部46的后端部46A为下侧凸,并且后部42的后端部42B以向上方抬起的方式变形,从而后方碰撞时的能量被稳定地吸收,因此大的外力难以施加于辅机电池78,电池夹紧装置80难以变形。此时,通过地板加强件98来对辅机电池78下方的后侧地板面板52进行加强,地板加强件98在车宽方向内端部固定于后纵梁20,因此在后部42的后端部42B以向上方抬起的方式变形了时,能够将辅机电池78连带后侧地板面板52一起抬起而使辅机电池78追随于后纵梁20的变形。若能够使辅机电池78追随于后纵梁20的变形,则电池夹紧装置80难以变形,所以能够维持车辆10的车身与辅机电池78的固定状态。另外,此时,辅机电池78配置于比第3氢罐28靠后方的位置,因此相对于第3氢罐28而言车辆上下方向上的移动量大。因而,能够抑制辅机电池78夹在第3氢罐28与碰撞物104之间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地板加强件98的下部,油冷却器托架102在与地板加强件98之间形成封闭截面以覆盖地板加强件98的一部分,由此辅机电池78的下方的后侧地板面板52被进一步加强。由此,能够使辅机电池78追随于后纵梁20的变形,能够维持车辆10的车身与辅机电池78的固定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夹紧装置80的夹紧装置主体部84的车宽方向外端部、和电池支架88的车宽方向外端部由外侧连接部92连接,因此用后纵梁20、电池夹紧装置80、外侧连接部92、电池支架88以及后侧地板面板52呈环状地包围辅机电池78。因而,辅机电池78容易被保持在电池夹紧装置80与后侧地板面板52之间,容易维持辅机电池78向车辆10的车身的固定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辅机电池78在车辆侧视下与后纵梁20重叠,从而与例如将辅机电池78设置在后纵梁20上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无效空间(英文:dead space)的发生。另外,辅机电池78与第3氢罐28由后纵梁20隔开,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辅机电池78夹在第3氢罐28与碰撞物104之间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辅机电池78与第3氢罐28也由第2梁68隔开,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抑制辅机电池78夹在第3氢罐28与碰撞物104之间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部42的前端部42A连接于后纵梁20的弯曲部46的后端部46A,在后部42的前端部42A因截面变化而应力容易集中,后部42的前端部42A容易成为后纵梁20的变形的起点。因而,后部42的后端部42B容易被碰撞物104按压而向上方抬起,后方碰撞时的能量被稳定地吸收。
另外,后部42的后端部42B以向上方抬起的方式变形从而后方碰撞时的能量被稳定地吸收,因此难以在辅机电池78产生大的外力,电池夹紧装置80难以变形,所以辅机电池78被保持在电池夹紧装置80与后侧地板面板52之间,即可维持辅机电池78向车辆10的车身的固定状态。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构造中,以车宽方向为长度方向而配置的罐加强件58、与后纵梁20的左右的后部42连接,并且支承第3氢罐28的罐固定带60被紧固连结于罐加强件58,因此通过后部42的后端部42B向上方抬起,由此第3氢罐28向前方且向上方移动。这样,通过使第3氢罐28向作为离碰撞部位远的一侧的前方避开,从而能够提高第3氢罐28的保护性能。
(2)第2梁侧的传递路径中的举动
另一方面,在第2梁68侧的传递路径中,第2梁68的前端连接于地板横梁55,因此在后方碰撞时被从车辆后方输入的碰撞载荷,在经由第2梁68传递到地板横梁55之后,经由后纵梁20向门槛44传递。
另外,在地板横梁55从后纵梁20和第2梁68承受碰撞载荷而前进时,地板横梁55抵接于后悬架部件22的侧梁30的载荷承受部31。此时,截面矩形状的地板横梁55的前表面55B抵接于载荷承受面31A。此时,后悬架部件22对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载荷,一边经由侧梁30的载荷承受部31使地板横梁55产生反力,一边以侧梁30的中央部30C为起点向上侧凸地变形。由此,后方碰撞时的能量被稳定地吸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地板横梁55中具有第2梁68所连接的位置的上部的强度形成得比下部的强度低的变形起点部,在第2梁68的前端部,形成为上部比下部脆弱。因此,通过从后悬架部件22在地板横梁55产生的反力,从而连接于地板横梁55的第2梁68向前倾且该第2梁68的后端部68B容易向上方抬起。由此,后方碰撞时的能量被稳定地吸收。
更详细而言,作为对地板横梁55进行加强的变形起点部的隔板73的侧壁部74构成为,容易沿着上侧棱线74A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传递载荷,并构成为,若在后方碰撞时碰撞载荷被传递,则上侧棱线74A先于下侧棱线74B纵弯曲,因此若在后方碰撞时地板横梁55经由第2梁68被输入碰撞载荷,则上侧棱线74A的压缩量比下侧棱线74B的压缩量大。由此,关于地板横梁55,上部的变形(压缩)量比下部的变形(压缩)量大。此时,连接于地板横梁55的第2梁68向前倾,该第2梁68的后端部68B容易向上方抬起。由此,后方碰撞时的能量被稳定地吸收。
另外,在第2梁68的前端部68A,以在第2梁68的上表面侧将车宽方向端部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棱线切出缺口的方式设置有作为变形起点部的挤压筋76,因此上部的强度形成得比下部的强度低,在后方碰撞时第2梁68的前端部68A的上表面侧的压缩量比下表面侧的压缩量大。由此,第2梁68向前倾,该第2梁68的后端部68B容易向上方抬起,后方碰撞时的能量被稳定地吸收。
另外,第2梁68经由第1固定件70与后纵梁20的后部42连接,因此构成为,第2梁68与后部42的、后方碰撞时的变形的轨迹容易同步,能够在车辆后部12更稳定地吸收碰撞载荷。在后纵梁20的后部42的后端部42B以向上方抬起的方式变形从而后方碰撞时的能量被稳定地吸收时,难以在辅机电池78产生大的外力。
而且,在碰撞初期确保了必要的能量吸收之后,第2梁68的后端部68B抬起,从而碰撞物104的侵入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与第2梁68的延伸方向不同,因此从第2梁68向车辆前方侧的载荷传递量减少。由此,能够抑制过剩的载荷作用于被搭载于后悬架部件22的驱动桥16。另外,能够也抑制过剩的载荷作用于配置于驱动桥16的上侧的没有图示的HV电池14。
如以上说明了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构造,行李箱21的使用方便,另外,能够抑制在车辆10的后方碰撞时辅机电池78夹在第3氢罐28与碰撞物104之间的情况,即使在后方碰撞时后纵梁20变形了,也能够维持辅机电池78向车身的固定状态并保护电池。即,能够兼顾到行李箱21的使用方便和后方碰撞时的辅机电池78的保护性能。
(实施方式的补充)
此外,本公开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后纵梁20设置呈拱状地向上侧凸地弯曲的弯曲部46,但也可以在后纵梁20不设置弯曲部46。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后侧地板面板52的下部设置被固定于后侧地板面板52的地板加强件98,但也可以不设置地板加强件98。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地板加强件98从后纵梁20的后部42的外端的凸缘部42C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但也可以是,从后部42的内端的凸缘部42C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地板加强件98的下部设置有油冷却器托架102,该油冷却器托架102被固定于后侧地板面板52,并且在油冷却器托架102与地板加强件98之间形成封闭截面以覆盖地板加强件98的一部分,但也可以不设置油冷却器托架102。另外,也可以是,在油冷却器托架102与地板加强件98之间形成的封闭截面的端部开放。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辅机电池78与后侧地板面板52之前设置有供载置辅机电池78的电池支架88,但也可以不设置电池支架88。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将电池夹紧装置80的车宽方向外端部与电池支架88的车宽方向外端部连接的外侧连接部92,但也可以不设置。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辅机电池78与后纵梁20在车辆侧视下重叠,但也可以不重叠。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后纵梁20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有第2梁68,但也可以不设置第2梁68。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后纵梁20由形成有弯曲部46的前部40、和在弯曲部46的后端部46A连接于前部40并向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延伸的后部42形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后纵梁20一体地形成。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后纵梁20的车宽方向外侧在后侧地板面板52上配置有对车内设备供给电源的辅机电池78,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配置有驱动用的HV电池。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后悬架部件22的配置侧梁30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与后纵梁20的弯曲部46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大致一致,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配置侧梁30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与后纵梁20的弯曲部46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不一致。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地板横梁55在第2梁68所连接的位置在地板横梁55的内部配置有上部比下部脆弱的隔板73,地板横梁55的上部形成得比下部脆弱,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地板横梁55的上表面55A设置挤压筋,在第2梁68所连接的位置以地板横梁55的上部比下部脆弱的方式形成变形起点部。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地板横梁55的截面内设置有隔板73,隔板73的侧壁部74的上侧棱线74A形成为大致水平地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另一方面,下侧棱线74B形成为越去往车辆前后方向前侧越向下方倾斜地延伸,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上侧棱线74A以筋(英文:bead)的方式来切出缺口,从而形成为,上侧棱线74A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屈服强度比下侧棱线74B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屈服强度弱。另外,也可以是,在隔板73设置下侧棱线74B,另一方面,不形成有上侧棱线74A,从而隔板73的上部形成得比下部脆弱。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2梁68的前端部的上表面设置有挤压筋76,但也可以不设置挤压筋76。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2梁68经由第1固定件70与后纵梁20的后部42连接,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第2梁68不与后纵梁20的后部42连接。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2梁68由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形成为格子状的封闭截面的铝合金制的挤压件形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通过将2个钢制的礼帽形状截面部件组合而构成封闭截面,从而形成第2梁68。
在将第2梁68和后纵梁Rr部13经由后浅盘形地板54通过焊接而连接的情况下,左右的第2梁23焊接于左右的后纵梁Rr部13的车宽方向内侧,第3氢罐5位于该左右的第2梁23之间。
以上,对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构造进行了说明,但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要旨的范围内以各种各样的形态来实施。
另外,也可以以不同的观点来理解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构造。例如,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构造所要解决的课题(目的)理解为“在后方碰撞时对车辆后部的变形进行控制,使后方碰撞时的能量吸收稳定”。
若如上所述那样来理解课题,则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例如如以下所述。
“一种车辆后部构造,具备:
左右一对的后纵梁,该左右一对的后纵梁在车辆后部构成车身的一部分,并分别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车宽方向上分离地配置;
地板横梁,该地板横梁架设于所述左右的后纵梁之间,并从车宽方向内侧接合于所述左右的后纵梁;
左右一对的第2梁,该左右一对的第2梁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地板横梁,该左右一对的第2梁在所述一对的后纵梁的车宽方向内侧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与所述一对的后纵梁在车宽方向上连结;以及
变形起点部,该变形起点部在所述地板横梁的第2梁68所连接的位置和所述第2梁的前端部中的至少一方,上部形成得比下部脆弱。”
根据上述构成,在地板横梁的第2梁68所连接的位置和第2梁的前端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上部形成得比下部脆弱的变形起点部,因此,在后方碰撞时,第2梁的前端部的上表面侧的压缩量比下表面侧的压缩量大。由此,第2梁68向前倾,而诱发第2梁的后端部向上方抬起。后纵梁与第2梁在车宽方向上连结,因此后纵梁的变形与第2梁的变形同步,并以后端部抬起的方式变形。这样,车身后部的变形被控制,从而后方碰撞时的能量被稳定地吸收。

Claims (9)

1.一种车辆后部构造,具有:
左右一对的后纵梁,该左右一对的后纵梁在车辆后部构成车身的一部分,并分别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车宽方向上分离地配置;
氢罐,该氢罐配置于所述左右一对的后纵梁之间,并固定于所述车身;
地板面板,该地板面板配置于车辆后部的车宽方向外侧,该地板面板的车宽方向内端部固定于所述后纵梁,并且该地板面板延伸至比所述后纵梁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为止;
电池,该电池在所述后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配置在所述地板面板上;以及
电池夹紧装置,该电池夹紧装置的车宽方向内端部固定于所述后纵梁,并且该电池夹紧装置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至所述电池的上部为止,用该电池夹紧装置与所述地板面板在上下夹着并保持所述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构造,
所述后纵梁具备在车辆侧视下呈拱状地向上侧凸地弯曲的弯曲部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至比所述弯曲部靠车辆前后方向后方的位置为止,所述电池在比所述弯曲部靠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侧的所述后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配置在所述地板面板上,
所述车辆后部构造具有地板加强件,该地板加强件在所述地板面板的下部固定于所述地板面板,并且该地板加强件的车宽方向内端部固定于所述后纵梁,该地板加强件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至在所述地板面板上配置所述电池的位置为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部构造,
所述车辆后部构造具有托架,该托架在所述地板加强件的下部固定于所述地板加强件,并且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在该托架与所述地板加强件之间形成封闭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部构造,
所述车辆后部构造具有:
电池支架,该电池支架在所述电池与所述地板面板之间固定于该地板面板以载置所述电池;和
外侧连接部,该外侧连接部在所述电池的车宽方向外侧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该外侧连接部的上端与所述电池夹紧装置的车宽方向外端部连接,该外侧连接部的下端与所述电池支架的车宽方向外端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部构造,
所述电池与所述后纵梁在车辆侧视下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后部构造,
所述车辆后部构造具有左右一对的第2梁,该左右一对的第2梁在所述一对的后纵梁的车宽方向内侧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部构造,
所述后纵梁包括:形成有所述弯曲部的前部件;和在所述弯曲部的后端部连接于所述前部件且向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延伸的后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后部构造,
所述后纵梁包括:形成有所述弯曲部的前部件;和在所述弯曲部的后端部连接于所述前部件且向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延伸的后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后部构造,
所述后纵梁包括:形成有所述弯曲部的前部件;和在所述弯曲部的后端部连接于所述前部件且向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延伸的后部件。
CN201810862193.XA 2017-08-02 2018-08-01 车辆后部构造 Active CN1093836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5488.9A CN113753137A (zh) 2017-08-02 2018-08-01 车辆后部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9818 2017-08-02
JP2017-149818 2017-08-02
JP2017214853A JP6888526B2 (ja) 2017-08-02 2017-11-07 車両後部構造
JP2017-214853 2017-11-07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5488.9A Division CN113753137A (zh) 2017-08-02 2018-08-01 车辆后部构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3637A true CN109383637A (zh) 2019-02-26
CN109383637B CN109383637B (zh) 2021-12-28

Family

ID=6502000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5488.9A Pending CN113753137A (zh) 2017-08-02 2018-08-01 车辆后部构造
CN201810862193.XA Active CN109383637B (zh) 2017-08-02 2018-08-01 车辆后部构造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5488.9A Pending CN113753137A (zh) 2017-08-02 2018-08-01 车辆后部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10785B2 (zh)
CN (2) CN113753137A (zh)
DE (1) DE102018212554B4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19296A (ja) * 2018-07-30 2020-02-06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後部構造
CN110979470A (zh) * 2018-10-03 2020-04-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后部构造
CN112498496A (zh) * 2019-08-26 2021-03-16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后部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97653B2 (ja) * 2017-01-19 2019-10-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車両
JP6674494B2 (ja) * 2018-03-09 2020-04-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後部構造
JP7172884B2 (ja) * 2019-06-28 2022-11-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フレーム
EP3981628A1 (en) * 2020-10-06 2022-04-13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Vehicle
JP2022150169A (ja) * 2021-03-26 2022-10-07 マツダ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の下部構造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36982A1 (de) * 2002-08-13 2004-02-26 Dr.Ing.H.C. F. Porsche Ag Tragstruktur einer Karosserie eines Kraftwagens
JP2005212627A (ja) * 2004-01-29 2005-08-11 Honda Motor Co Ltd ガス燃料タンクの支持構造
CN1659053A (zh) * 2002-06-10 2005-08-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带有燃料电池的车辆
US7108091B2 (en) * 2002-12-02 2006-09-19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mall vehicle with fuel cell that has elements cooled by ventilation system
CN1925998A (zh) * 2004-03-02 2007-03-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蓄电池装置的安装结构
CN101039813A (zh) * 2004-10-29 2007-09-1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一种车辆及用于车辆的燃料存储系统
US7331559B2 (en) * 2004-04-12 2008-02-19 Nissan Motor Co., Ltd. Support structure of parts for vehicle
CN101389501A (zh) * 2006-02-27 2009-03-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箱的车载构造
CN201347134Y (zh) * 2008-11-28 2009-11-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的地板结构
CN102481831A (zh) * 2009-05-28 2012-05-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以及车辆
CN102741080A (zh) * 2009-09-08 2012-10-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下部结构
CN103269941A (zh) * 2010-12-28 2013-08-28 Posco公司 用于电动车辆的底盘
US20170182874A1 (en) * 2015-12-24 2017-06-2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rear portion structure
CN106994888A (zh) * 2016-01-26 2017-08-0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安装电池和备胎的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66704A (en) * 1973-02-08 1975-02-18 East Penn Manufacturing Compan Battery holddown
US20060032683A1 (en) * 1995-01-17 2006-02-16 Kejha Joseph B Long range and safer electric vehicle configuration
US6129166A (en) * 1996-11-06 2000-10-10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motive cart
DE60022002T2 (de) * 2000-01-12 2006-02-02 Honda Giken Kogyo K.K. Vorrichtung zum Schneeräumen
DE10229048B4 (de) 2002-06-28 2004-05-19 Audi Ag Stauraum
JP3754016B2 (ja) * 2002-10-16 2006-03-08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バッテリー取付構造
JP2004182214A (ja) * 2002-12-02 2004-07-02 Yamaha Motor Co Ltd 電動車両
JP4825583B2 (ja) * 2005-06-28 2011-11-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2009190523A (ja) 2008-02-13 2009-08-27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の水素タンク搭載構造
EP2473364B1 (en) * 2009-08-31 2019-09-25 Multiple Electric Systems, L.L.C. Multiple induction electric motor and vehicle
EP2497699B1 (en) * 2009-11-05 2014-06-18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03025598B (zh) * 2010-07-26 2015-11-25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的下部构造
JP2012041025A (ja) 2010-08-23 2012-03-01 Toyota Motor Corp 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DE112010005837B4 (de) * 2010-09-03 2016-03-0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chadenerfassungssystem und Fahrzeug
DE102010040668A1 (de) 2010-09-13 2012-03-1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Hinterbau eines Kraftfahrzeugs
DE102010054693A1 (de) * 2010-12-16 2012-06-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Heckseitiges Kraftfahrzeug-Bodenmodul
US20130025950A1 (en) * 2011-01-26 2013-01-31 Dennis Brandon Electric cart
DE102011112386A1 (de) * 2011-09-03 2013-03-0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Rohrrahmenstruktur für ein dreirädriges Kraftfahrzeug
JP5742628B2 (ja) * 2011-09-26 2015-07-0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US8708401B2 (en) 2012-03-22 2014-04-2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rash brace for energy management
JP5831445B2 (ja) 2012-12-28 2015-12-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KR101543004B1 (ko) 2014-09-15 2015-08-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배터리 마운팅 유닛
JP6288069B2 (ja) 2015-12-25 2018-03-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JP6589909B2 (ja) * 2017-03-01 2019-10-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US11135910B2 (en) * 2017-06-25 2021-10-05 Brp-Rotax Gmbh & Co. Kg Electric kart and battery
JP7127298B2 (ja) * 2018-02-28 2022-08-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車両
JP6647332B2 (ja) * 2018-03-09 2020-02-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後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9053A (zh) * 2002-06-10 2005-08-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带有燃料电池的车辆
DE10236982A1 (de) * 2002-08-13 2004-02-26 Dr.Ing.H.C. F. Porsche Ag Tragstruktur einer Karosserie eines Kraftwagens
US7108091B2 (en) * 2002-12-02 2006-09-19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mall vehicle with fuel cell that has elements cooled by ventilation system
JP2005212627A (ja) * 2004-01-29 2005-08-11 Honda Motor Co Ltd ガス燃料タンクの支持構造
CN1925998A (zh) * 2004-03-02 2007-03-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蓄电池装置的安装结构
US7331559B2 (en) * 2004-04-12 2008-02-19 Nissan Motor Co., Ltd. Support structure of parts for vehicle
CN101039813A (zh) * 2004-10-29 2007-09-1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一种车辆及用于车辆的燃料存储系统
CN101389501A (zh) * 2006-02-27 2009-03-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箱的车载构造
CN201347134Y (zh) * 2008-11-28 2009-11-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的地板结构
CN102481831A (zh) * 2009-05-28 2012-05-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以及车辆
CN102741080A (zh) * 2009-09-08 2012-10-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下部结构
CN103269941A (zh) * 2010-12-28 2013-08-28 Posco公司 用于电动车辆的底盘
US20170182874A1 (en) * 2015-12-24 2017-06-2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rear portion structure
CN106994888A (zh) * 2016-01-26 2017-08-0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安装电池和备胎的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19296A (ja) * 2018-07-30 2020-02-06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後部構造
CN110979470A (zh) * 2018-10-03 2020-04-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后部构造
US11377157B2 (en) 2018-10-03 2022-07-0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rear structure
CN112498496A (zh) * 2019-08-26 2021-03-16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后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3637B (zh) 2021-12-28
US20190039446A1 (en) 2019-02-07
DE102018212554A1 (de) 2019-02-07
DE102018212554B4 (de) 2021-03-04
US11110785B2 (en) 2021-09-07
CN113753137A (zh) 202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83637A (zh) 车辆后部构造
US10752292B2 (en) Vehicle lower section structure
US10710638B2 (en) Vehicle lower portion structure
EP2617628B1 (en) Structure of front section of vehicle body
US10207740B2 (en) Vehicle rear body structure
CN105752163B (zh) 车辆机舱总成及具有该车辆机舱总成的车辆
JP4752453B2 (ja) スペアタイヤ収納構造
CN110352157A (zh) 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
CN105848943A (zh) 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
WO2017135163A1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2017136909A (ja) フレーム車の骨格構造
CN106985910B (zh) 车身后部结构
JP2019202747A (ja) 車体下部構造体
CN114228833B (zh) 一种汽车小偏置碰撞的吸能结构及汽车
JP2015209111A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6888526B2 (ja) 車両後部構造
JP2021095116A (ja) 車両用サイドシル構造
US20230173914A1 (en) Automotive hydrogen storage tank support system
KR20170068326A (ko) 전기 자동차용 배터리 조립 구조
US9296293B1 (en) Vehicle load management structure
JP2023013132A (ja) 車体後部構造
CN109204516A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15257970B (zh) 一种电池包防护结构
CN220363403U (zh) 车身结构及汽车
JP6142978B1 (ja) 車両前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