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2794A - 盘式制动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式制动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2794A
CN109312794A CN201680086621.3A CN201680086621A CN109312794A CN 109312794 A CN109312794 A CN 109312794A CN 201680086621 A CN201680086621 A CN 201680086621A CN 109312794 A CN109312794 A CN 1093127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rasion powder
lid
disc brake
brake assembly
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66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田太郎
野口哲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kebono Brak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kebono Brak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kebono Brak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kebono Brake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312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27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031Devices for retaining friction material debris, e.g. dust collectors or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55/0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 F16D55/2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 F16D55/228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separate actuating member for each s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2055/0004Parts or details of disc brakes
    • F16D2055/0016Brake calipers
    • F16D2055/0029Retraction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2065/13Parts or details of discs or drums
    • F16D2065/134Connection
    • F16D2065/1392Connection elements
    • F16D2065/1396Ancillary resilient elements, e.g. anti-rattle or retraction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在构成盘式制动器装置(1a)的卡钳(22)的内侧设置中空弓形的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而且,将转子(5)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设置在该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的内侧。在制动时,使内垫(21a)和外垫(21b)通过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的垫插通孔(44a)进入内侧,从而使转子(5)和该内垫(21a)以及外垫(21b)的滑动接触部位于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的内侧。由此,防止磨损粉末向周围的飞散。

Description

盘式制动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式制动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进行汽车的制动的制动器装置,基于散热性优良并且能够在行驶时微调制动力等理由而广泛使用以浮动型、对置活塞型为代表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浮动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具有如下结构:将卡钳能够相对于支承件轴向移动地支承,并且该卡钳中,仅在转子的一侧设置有缸体和活塞,该支承件将1对垫能够轴向移动地支承。与之相对,对置活塞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具有如下结构:1对垫被能够相对于固定在车体的卡钳在轴向移动地支承,并且通过以互相对置的状态设置在该卡钳的多个活塞来将所述各垫向转子按压。
图23~24示出这样的2种盘式制动器装置中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浮动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现有结构的1例。
此外,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谓“轴向”、“周向”、“径向”分别是指转子的轴向、周向、径向。此外,所谓“转入侧”是指在车辆前进时,与车轮一起旋转的转子相对于卡钳的进入侧,所谓“转出侧”是指转子相对于卡钳的退出侧。
图示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具备:支承件2、一对垫3a,3b和卡钳4。
其中的支承件2通过以下方式而被构成:将在与车轮(未图示)一起旋转的转子5的内侧设置的内侧部分6和在该转子5的外侧设置的外侧部分7利用在周向的两端部以横跨该转子5的形式设置的1对连接臂部8a、8b来连结。具有这种结构的所述支承件2通过将未图示的螺栓插通安装孔9从而固定于转向节等悬挂装置,该安装孔9形成于所述内侧部分6的径向靠内部分。
所述两垫3a、3b分别由内衬10a、10b和压板11a、11b构成,其在与所述转子5的两侧面对置的状态下,被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承件2轴向移动地支承。因此,在所述各压板11b(11a)的周向两端部形成的凸状的卡止凸耳12分别与在所述支承件2的周向两端部形成的凹状的扭矩接收部13卡合。
另外,所述卡钳4被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承件2在轴向位移地支承。因此,在该卡钳4的周向两端部设置的1对引导销14被能够在轴向滑动地插入1对引导孔15内,该1对引导孔15设置在构成所述支承件2的连结臂部8a、8b。另外,在所述两引导销14的基端部外周面和所述两引导孔15的开口部之间设置有防尘用的防尘套16、16。另外,所述卡钳4在横跨所述两垫3a、3b的状态下,在内侧具备缸体部17,在外侧具备爪部18。在其中的缸体部17内,液密配合地嵌装有活塞19,该活塞用于将内侧的垫3a向所述转子5的内侧面按压。
在利用具有如上结构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来进行制动时,将液压油送入所述缸体部17内,从而利用所述活塞19将所述内侧的垫3a按压到所述转子5的内侧表面。从而,由于该按压力的反作用,所述卡钳4向内侧移位,所述爪部18将外侧的垫3b按压在所述转子5的外侧面。其结果,该转子5被所述两垫3a、3b从两侧牢固地夹持,从而进行制动。
然而,已知在利用具有如上结构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进行车辆的制动的情况下,伴随着所述转子5的内、外两侧面(轴向两侧面)和构成所述各垫3a、3b的内衬10a、10b的滑动接触,会产生摩损粉末。近年,由于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大众开始考虑抑制由盘式制动器装置所产生的磨损粉末向大气的飞散,从而减轻对环境的负担(参照专利文献2)。在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结构,通过将盘式制动器装置和转子整体用盖体覆盖,从而防止磨损粉末向周围飞散。但是,在使用这种现有结构的情况下,虽然在防止磨损粉末的飞散方面有效,但是因为需要使用大型的盖体,所以装置的大型化不可避免。另外,很难对设置在盖体内的盘式制动器装置进行冷却,从而有发生制动性能降低的可能。
此外,上述那样的磨损粉末的飞散的问题不仅限于浮动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在对置活塞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中也同样会发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00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966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结构能够实现不会产生装置的大型化、制动性能的降低,且能够抑制制动时产生的磨损粉末的向周围的飞散。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具有下述(1)~(13)的结构的盘式制动器装置来实现。
(1)一种盘式制动器装置,其具备:卡钳,其具有至少1个缸体,并以横跨与车轮一起旋转的转子的状态设置;活塞,其在轴向上可位移地嵌装在所述缸体内;以及垫,其以与所述转子的轴向侧面对置的状态设置,且随着所述活塞的推出而被按压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侧面,所述盘式制动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卡钳的内侧设置有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用于防止伴随着所述转子和所述垫的滑动接触而产生的磨损粉末飞散。
此外,所谓“将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设置在所述卡钳的内侧”不仅是指将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整体设置在卡钳的内侧的情况,也包含将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的一部分设置在卡钳的内侧的情况(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从卡钳露出的情况)。
另外,在“磨损粉末”中不仅包含构成垫的内衬被刮擦而产生的磨损粉末,也包含转子的侧表面被刮擦而产生的磨损粉末。
(2)如上述(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至少在制动时将所述垫(的摩擦面)的周围中的至少一部分覆盖。
(3)如上述(2)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将所述垫的周面(外周面或内周面)覆盖。
(4)如上述(3)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从径向外侧覆盖所述转子。
(5)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也设置在周向上从所述垫偏离的部分。
(6)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的至少一部分以与所述转子的轴向侧面对置的状态设置。
(7)如上述(6)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在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中的与所述转子的轴向侧面对置的部分,与所述卡钳中在轴向上隔着该对置的部分且位于所述转子的相反侧的部分之间设置有空间。
此外,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例如,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被构成为在其内侧能够容纳所述转子的一部分的中空形状(例如中空薄皮的弓形)。
另外,在这种中空形状的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的轴向两侧面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垫(垫整体或仅内衬)在轴向上插通的垫插通孔。
(8)如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在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设置有用于将内部的所述磨损粉末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口。
另外,在实施上述(8)所述的发明的情况下,例如,所述排出口设置在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中的周向上转出侧部分。
另外,所述排出口设置在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中径向内侧部分或径向外侧部分。
此外,在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设置有用于将磨损粉末向所述排出口诱导(引导)的通路。
在该情况下,能够将被以向着所述排出口延伸的状态设置的壁部所分隔(分开)的空间作为所述通路。
此外,所述壁部能够利用突条的侧表面、阶梯面等来构成。
(9)如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对所述垫的一部分弹性施力。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可以对垫的外周面施力,也可以对该垫的周向端部施力。
(10)如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被支承固定于将所述垫在轴向上可移动地支承的部件。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盘式制动器装置是浮动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情况下,支承件相当于将所述垫在轴向上可移动地支承的部件。另外,在本发明盘式制动器装置是对置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情况下,卡钳相当于将所述垫在轴向上可移动地支承的部件。
另外,作为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的固定结构,能够选择性地采用例如螺纹配合结构、卡合结构以及嵌合结构中的至少1个。
(11)如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是用对人体无害的材料制造的。在该情况下,例如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是生物可溶性纤维制。
(12)如上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用于抽吸所述磨损粉末的抽吸装置与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连接,所述抽吸装置具备通过旋转从而产生负压所形成的抽吸力的风扇部和驱动所述风扇部旋转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利用构成所述车轮的轮的旋转来对所述风扇部进行旋转驱动。
(13)如上述(12)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部具有:驱动辊,其利用所述轮的内周面而旋转;以及加速机构(例如,带式加速机构,链式加速机构,齿轮式加速机构等),其将所述驱动辊的旋转加速并传递到所述风扇部。
此外,所述驱动辊能够采用对所述轮内周面弹性按压的结构。
另外,所述风扇部能够采用如下结构:经由单向离合器支承,仅在所述轮的旋转方向是使车辆的前进方向的情况下使所述风扇部旋转。
此外,也能够采用将从所述抽吸装置排出的空气向着所述盘式制动器装置送入(排出)的结构。
或者,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不利用如上的抽吸装置所产生的抽吸力,而利用车辆的行驶风、随着车辆(转子)的转子而产生的气流,将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内的磨损粉末送入到在该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的内侧或外侧设置的回收部{例如过滤器、除尘部(旋风分离器)、迷宫式结构部(迷宫结构部)}或排出口。
发明效果
根据具有如上结构的本发明的盘式制动器装置,不会产生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大型化、制动性能的降低,且能够抑制制动时发生的磨损粉末的向周围的飞散。
即,在本发明的情况下,由于在以横跨转子的状态设置的卡钳的内侧设置有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因此利用该磨损粉飞散防止盖,能够防止(抑制)在制动时伴随着转子的侧面与垫的滑动接触而发生的磨损粉末向周围的飞散。
另外,在本发明的情况下,仅在所述卡钳的内侧设置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即可,由于不需要为了防止磨损粉末的飞散而设置覆盖盘式制动器装置整体的盖体形式的部件,所以能够防止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大型化。另外,由于不需要覆盖盘式制动器装置整体,所以能够确保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冷却性能,从而能够防止制动性能的降低。
如上,根据本发明的盘式制动器装置,不会产生装置的大型化、制动性能的降低,且能够抑制制动时发生的磨损粉末的向周围的飞散。
附图说明
图1是在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对置活塞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组装在转子的周围的状态下从内侧观察的正投影视图。
图2是示出从外侧且径向外侧观察图1所示的对置活塞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从内侧且径向内侧观察图1所示的对置活塞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相当于图1的A-A剖面的示意图。
图5是省略了转子来进行表示的图4的B-B剖视图。
图6是相当于省略了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来表示的图5的图。
图7是将图5示出的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取出表示的主视图。
图8是图7示出的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将图1示出的抽吸装置取出并从内侧观察的状态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将图1示出的抽吸装置取出并从外侧观察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2例的相当于图5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3例的相当于图5的图。
图13是示出从外侧且径向外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4例的对置活塞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示出的对置活塞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相当于图4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3示出的对置活塞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相当于图5的剖视图。
图16是将图15示出的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取出表示的主视图。
图17是图16示出的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的立体图。
图18是将构成图17示出的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的第一元件取出表示的图,图18(A)是主视图,图18(B)是右视图,图18(C)是俯视图,图18(D)是立体图。
图19是将构成图17示出的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的第二元件取出表示的图,图19(A)是主视图,图19(B)是右视图,图19(C)是俯视图,图19(D)是从轴向外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9(E)是从轴向内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从外侧且径向外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4例的浮动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将图20示出的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取出表示的主视图。
图22是从内侧观察图21示出的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3是示出现有结构的浮动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24是将图23示出的浮动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右半部分省略而示出的主视图。
符号说明
1、1a~1e 盘式制动器
2、2a 支承件(将垫在轴向上能够移动地支承的部件)
3a、3b、3c、3d 垫
4、4a 卡钳
5 转子
5a 滑动部
6、6a 内侧部分
7、7a 外侧部分
8a、8b、8c、8d 连结臂部
9 安装孔
10a、10b、10c 内衬
11a、11b、11c、11d 压板
12 卡止凸片
13 扭矩接收部
14 引导销
15 引导孔
16、16a 防尘套
17、17a 缸体部(缸体)
18、18a 爪部
19 活塞
20、20a~20d 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
21a 内垫(垫)
21b 外垫(垫)
22、22a、22b 卡钳(将垫在轴向上能够移动地支承的部件)
23 内体部(位于转子的相反侧的部分)
24 外体部(位于转子的相反侧的部分)
25a、25b 连结部
26 窗部
27 中央桥部
28 内缸体(缸体)
29 外缸体(缸体)
30 内活塞(活塞)
31 外活塞(活塞)
32 安装座
33a、33b 引导壁部
34a、34b 引导凹槽
35a、35b 压板
36a、36b 内衬
37、37b 耳部
38 垫弹簧
39、39a 开口部
40 容纳空间
41、41a、41b、41c 径向外侧覆盖部
42a~42h 轴向对置壁(与转子的轴向侧面对置的部分)
43 安装凸缘部
44a~44h 垫插通孔
45、45a 安装孔
46、46a 固定用螺钉
47a~47d 盖体构件
48 径向内侧覆盖部
49a、49b 结合片
50 抽吸装置
51 风扇部
52 驱动部
53 抽吸用管道
54 外壳部
55 支承轴
56 叶轮
57 基板部
58 叶片
59 外壳吸入口
60 外壳排出口
61 回收部
62 驱动辊(加速机构)
63 被驱动辊(加速结构)
64 带(加速机构)
65 摆动臂部
66 伸缩臂
67 弹簧
68 连接用附件
69、69a 盖排出口
70、70a 突条
71 卡钳排出口
72 第一元件
73 第二元件
74 第一施力部
75 支承部
76 弹性臂部
77 夹持部
78 连结部
79 安装部
80 第二施力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第1例]
参照图1~10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1例。在本第1例中,对在对置活塞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a中设置用于防止磨损粉末向该盘式制动器装置1a的周围飞散的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的情况进行说明。
本第1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a通过与车轮一起旋转的圆板状的转子5被在该转子5的内侧设置的内垫21a和在该转子5的外侧设置的外垫21b从轴向(图1的表里方向)两侧夹持,从而发挥制动力。另外,所述内垫21a和外垫21b被卡钳22以能够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卡钳被设置成从径向外侧跨过所述转子5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
所述卡钳22例如是铝合金等金属制,其具有:在所述转子5的内、外两侧设置的内体部23和外体部24;以及将这些内体部23和外体部24的周向一侧(图1的左侧,车辆前进时的转入侧)端部和周向另一侧(图1的右侧,车辆前进时的转出侧)端部分别连结的1对连结部25a、25b。而且,被这些内体部23、外体部24和连结部25a、25b所围成的四边形部分被设置为俯视观察大致矩形形状的窗部26。另外,在该窗部26的周向中央部分,所述内体部23和外体部24的周向中间部彼此通过在比所述转子5的外周缘更靠径向外侧处设置的中央桥部27来连结。所述窗部26被该中央桥部27在周向上分成2份。
在所述内体部23和外体部24内,分别设置有内缸体28和外缸体29各3个(在卡钳22整体中共计6个缸体)。而且,在这些内缸体28和外缸体29内,分别油密封且能够在轴向位移地嵌装有内活塞30和外活塞31。这样的卡钳22利用在所述内体部23设置的1对安装座32、32而被支承固定在车体侧(悬挂装置的转向节)。
在所述内体部23和外体部24的互相对置的内侧面(轴向内侧面)中,如图6所示,在周向两端部处分别设置有在轴向上向内侧突出的1对引导壁部33a、33b。另外,在这两个引导壁部33a、33b的径向中间部设置有引导凹槽34a、34b,该引导凹槽34a、34b各自向轴向内侧面和周向侧面开口。
所述内垫21a和外垫21b分别具备:金属制的压板(背板)35a、35b;和在该各压板35a、35b的表面(与转子5对置的表面)固定的内衬(摩擦材料)36a、36b。另外,在所述各压板35a、35b的周向两侧缘部的径向中间部设有分别向周向两侧突出的1对凸状的耳部37a、37b。而且,该各耳部37a、37b对于所述各引导凹槽34a、34b被在轴向可位移地卡合。
另外,在所述各压板35a、35b的周向两侧缘部和所述各引导壁部33a、33b的周向侧面之间分别设置有不锈钢钢板等金属板制的垫弹簧。由此,防止所述各压板35a、35b和所述各引导壁部33a、33b的滑动接触部生锈,并且抑制了在该滑动接触部发生磨损。
而且,在所述内垫21a和外垫21b与构成所述卡钳22的中央桥部27之间的部分设置有不锈钢钢板等金属板制的垫弹簧38。该垫弹簧38将所述各压板35a、35b的周向两端附近部分的外周缘部向径向内侧按压。由此,防止了所述内垫21a和外垫21b在非制动时对于所述卡钳22抖动。
特别地,在本第1例的情况下,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所述卡钳22的内侧,设置有如图7、8所示那样的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该磨损粉末防止盖20是铝合金等金属制,被构成为整体是中空薄皮的弓形状(半圆筒形状),且该磨损粉末防止盖是关于周向和轴向而分别对称的形状。另外,中空形状的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在径向内端部具有矩形形状的开口部39,通过该开口部39而能够容纳所述转子5的滑动部5a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约1/3左右)。因此,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的内侧的容纳空间40(开口部39)的轴向宽度尺寸被设置为比所述转子5的滑动部5a的轴向厚度尺寸略大。另外,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以比所述内垫21a和外垫21b更向周向两侧分别伸出的状态设置。
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具备:径向外侧覆盖部41、1对轴向对置壁42a、42b和安装凸缘部43。
其中的径向外侧覆盖部41构成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的外周面,并沿着所述转子5的滑动部5a的外周面而弯曲成凸圆弧状。另外,在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安装于所述卡钳22的状态下,所述径向外侧覆盖部41沿着所述两连结部25a、25b和所述中央桥部27的内周面设置,其周向中间部从所述窗部26向外部露出。另外,所述径向外侧覆盖部41的内周面和所述转子5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所述各轴向对置壁42a、42b构成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的轴向侧面,且被分别构成为弓形形状(部分圆形)。另外,在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安装于所述卡钳22的状态下,所述各轴向对置壁42a、42b被设置在所述内体部23和外体部24的轴向内侧处而与该内体部23和外体部24的轴向内侧面之间隔着间隙(空间)。即,在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中,在与转子5的轴向侧面对置的部分(轴向对置壁42a、42b)和在卡钳22中关于轴向而隔着该对置部分且位于转子5相反侧的部分(内体部23和外体部24的轴向内侧面)之间,设置有空间。
另外,在所述各轴向对置壁42a、42b的周向中间部形成有轴向贯通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垫插通孔44a、44b。该各垫插通孔44a、44b具有与所述各内衬36a、36b的轮廓一致(稍大)的形状,能够将该各内衬36a、36b在轴向插通(能够进出)。
所述安装凸缘部43是将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支承固定于所述卡钳22的部分,其以在所述开口部39的周缘部伸出的状态设置。另外,在所述安装凸缘部43的四角部附近设置有径向贯通的多个(图示的例子中为4个)安装孔45、45。而且,将该各安装孔45、45从径向内侧向外侧插通的固定用螺钉46、46与所述内体部23和外体部24的径向内端部螺纹配合并且紧固。由此,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被螺纹固定于所述卡钳22。另外,该状态下,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中,所述径向外侧覆盖部41和所述两轴向对置壁42a、42b的大部分位于所述卡钳22的内侧,与之相对,所述安装凸缘部43从该卡钳22向径向内侧和周向两侧突出(从卡钳22向外侧露出)。
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的整体结构如以上所述,但是这种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是将4个盖体构件47a~47d组合而构成。即,1对内侧的盖体构件47a、47b彼此在周向上组合(凹凸卡合)而成的部件与1对外侧的盖体构件47c、47d彼此在周向上组合而成的部件在轴向上组合(叠合)。而且,在构成所述安装凸缘部43的周向端部的部分分别设置的1对结合片49a、49b彼此通过螺纹固定,从而所述4个盖体构件47a~47d被组合,而构成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
另外,在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被安装在所述卡钳22的内侧的状态下,该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在非制动时和制动时中任一个情况下,都将所述转子5的一部分(位于卡钳22的内侧的部分)覆盖。具体地,利用构成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的径向外侧覆盖部41,而将所述转子5的一部分从径向外侧覆盖,并且利用所述两轴向对置壁42a、42b,而将该转子5的一部分从轴向两侧覆盖。与之相对,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仅在制动时将构成所述内垫21a和外垫21b的内衬36a、36b覆盖。具体地,利用构成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的径向外侧覆盖部41的周向中间部,而将所述各内衬36a、36b的轴向内端部的外周面从径向外侧覆盖,并且利用所述径向外侧覆盖部41的周向两端部,而将所述各内衬36a、36b的轴向内端部的周向侧面从周向两侧覆盖。相反地,在非制动时,该各内衬36a、36b位于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的外侧,不被该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覆盖。因此,在本第1例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在制动时,在随着所述内活塞30和外活塞31的推出而将所述内垫21a和外垫21b向着所述转子5靠近时,所述各内衬36a、36b的轴向内端部(前端部)进入所述各垫插通孔44a、44b(容纳空间40内),在非制动时,所述各内衬36a、36b变成从所述各垫插通孔44a、44b向轴向外侧拔出的状态。
在本第1例的情况下,对上述那样的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连接有如图9、10所示那样的抽吸装置50。该抽吸装置50是用于抽吸所述容纳空间40内的磨损粉末的装置,其被设置在所述转子5的内侧,并被支承固定于所述转向节。所述抽吸装置50具备:风扇部51,其通过旋转从而产生负压造成的抽吸力;以及驱动部52,其将该风扇部51旋转驱动,该抽吸装置50通过抽吸用管道53与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连接。
所述风扇部51具备:支承轴55,其在固定于所述转向节上的外壳部54的内侧通过滚动轴承而自由旋转地被支承;和叶轮56,其在该支承轴55的周围通过单向离合器而被支承。
仅在所述支承轴55相对于所述叶轮56变为向与车辆前进时的车轮的旋转方向同方向相对旋转的倾向的情况下,其中的单向离合器能够在该支承轴55和叶轮56之间传递旋转力。相反地,所述支承轴55相对于所述叶轮56变为向与车辆前进时的车轮的旋转方向反方向相对旋转的倾向的情况下(例如向后退时的旋转方向旋转),所述叶轮56相对于所述支承轴55空转。
所述叶轮56具备:圆板状的基板部57和多个叶片58、58,该多个叶片58、58被设置在该基板部57的轴向侧面。该各叶片58、58以从所述基板部57的中央部分向径向外侧旋涡状(渐开线曲线形状)地弯曲的状态在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设置。当具有这种结构的叶轮56向预定方向旋转时,在所述基板部57的中央部分产生负压。因此,产生向着该基板部57的中央部的轴向抽吸力,且吸入的空气被向径向外侧排出。因此,在本第1例的情况下,在将所述叶轮56容纳在内部的所述外壳部54中的、与所述基板部57的中央部在轴向对置的部分处,设置有与所述抽吸用管道53的基端部连接的外壳吸入口59。另外,在所述外壳部54中的、与所述叶轮56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在径向对置的部分设置有外壳排出口60,该外壳排出口60连接有回收部61,该回收部61具备内部能够收集磨损粉末的过滤器等。因此,在本第1例的情况下,通过使从所述外壳排出口60排出的空气通过该过滤器,从而将磨损粉末回收(捕获)。
所述驱动部52具备驱动辊62、被驱动辊63和带64,并构成带式加速机构(加速机构)。
其中的驱动辊62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摆动臂部65的前端部,且被向构成所述车轮的未图示的轮(轮辋部)的内周面弹性按压,所述摆动臂部65被能够以所述支承轴55的中心轴上的点为中心摆动位移地支承。为此,设置有伸缩臂66,其相对于所述外壳部54而在所述转子5的径向(放射方向)延伸的全长能够伸缩,该伸缩臂66的前端部与所述摆动臂部65的前端部连接。由此,利用构成所述伸缩臂66的弹簧67发出的弹力,而使所述摆动臂部65摆动,并将所述驱动辊62向着所述轮的内周面弹性按压。利用这样的结构,通过所述轮旋转,从而所述驱动辊62被该轮的内周面带动旋转(被施加动力)。
所述被驱动辊63被构成为比所述驱动辊62直径足够小,且所述被驱动辊被不能相对旋转地固定在所述支承轴55中的从所述外壳部54向外部突出的端部。
所述带64具有可挠性,且整体被构成为环状(无端部状),所述带64被架设在所述驱动辊62的外周面和所述被驱动辊63的外周面之间。这种带64将所述驱动辊62的旋转传递到所述被驱动辊63。另外,因为其中的被驱动辊63的直径设置得比所述驱动辊62的直径小,所以所述被驱动辊63的旋转速度比所述驱动辊62的旋转速度快与该直径的比值所对应的量。另外,所述带64的内周面和所述驱动辊62以及所述被驱动辊63的外周面能够是进行摩擦接触,也能够是进行凹凸配合。
所述抽吸用管道53从与所述外壳吸入口59连接的基端部开始大致U字形地弯曲,并且,由以向着所述转子5的外周面延伸的状态设置的管状(中空筒状)的部件构成。而且,抽吸用管道53的前端部经连接用附件68而与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的转出侧半部的径向内端部连接。所述连接用附件68具有能够在其内侧容纳所述转子5的滑动部5a的一部分的形状,且所述连接用附件外周面与所述抽吸用管道53的前端部连接。另外,所述连接用附件68在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的转出侧半部的径向内端部用多根固定用螺钉46、46a而螺纹固定。具体地,分别利用将构成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的安装凸缘部43中四角部附近设置的安装孔45、45插通的固定用螺钉46、46和将在周向中央附近部分设置的4个安装孔45a、45a中位于转出侧的2个安装孔45a、45a插通的固定用螺钉46a、46a,而将所述连接用附件68支承固定在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
在具有如上结构的本第1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a的情况下,在制动时,向所述内缸体28和外缸体29内分别送入液压油,从而所述内活塞30和外活塞31被从该内缸体28和外缸体29推出。由此,所述内垫21a和外垫21b以向着所述转子5靠近的方式在轴向位移。随后,所述各内衬36a、36b的轴向内端部进入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的垫插入孔44a、44b,从而该各内衬36a、36b的轴向内端面(摩擦面)按压在所述转子5的滑动部5a的轴向两侧面。其结果,该滑动部5a被从轴向两侧牢固地夹持从而进行制动。而且,如此制动时,虽然会产生所述各内衬36a、36b的轴向内端面和所述转子5的滑动部5a的轴向两侧面的滑动接触所伴随的磨损粉末,但是根据本第1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a,能够有效防止这样产生的磨损粉末向周围飞散。
即,在本第1例的情况下,在所述卡钳22的内侧设置有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而且,利用该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来将所述转子5的一部分覆盖,并且在制动时,将所述各内衬36a、36b的轴向内端部覆盖。因此,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能够将成为磨损粉末的产生部位的所述各内衬36a、36b的轴向内端面与所述转子5的滑动部5a的轴向两侧面的滑动接触部覆盖(使滑动接触部位于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的内侧)。另外,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能够将所述卡钳22的内表面(内体部23和外体部24的轴向内侧面和连结部25a、25b的内周面)盖住(遮蔽)。因此,即使有所述转子5的旋转所伴随的气流等,也能够有效地防止例如磨损粉末从所述卡钳22的窗部26向径向外侧飞散、或进入所述内体部23和外体部24的轴向内侧面,从而能够(临时)将磨损粉末贮存在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内。另外,因为所述各垫插通孔44a、44b的大小被设置为比各内衬36a、36b稍大的程度,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内的磨损粉末从所述垫插通孔44a、44b和所述各内衬36a、36之间的部分向外部飞散。
进一步在本第1例的情况下,通过与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连接的所述抽吸装置50来将该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内的磨损粉末抽吸并回收到所述回收部61。所述抽吸装置50具体如以下那样进行工作来抽吸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内的磨损粉末。
首先,当随着车辆的前进行驶而使构成车轮的轮向预定方向旋转时,被该轮的内周面弹性按压的所述驱动辊62旋转。该驱动辊62的旋转通过所述带64而被传递到所述被驱动辊63,从而使将该被驱动辊63固定在端部的所述支承轴55旋转。于是,该支承轴55的旋转通过所述单向离合器而被向所述叶轮56传递,从而使该叶轮56旋转。由此,在所述外壳部54内产生负压,从而在将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内的磨损粉末通过所述连接用附件68和所述抽吸用管道53吸入到所述外壳部54内后,向着所述回收部61排出。而且,向着该回收部61排出的磨损粉末被该回收部61内的过滤器等回收(捕获)。
如上所述,在本第1例的情况下,通过设置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不仅能够防止磨损粉末向周围的飞散,还能将被防止向周围飞散的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内的磨损粉末利用所述抽吸装置50来进行回收。其结果,能够充分地减少制动时产生的磨损粉末导致的对环境的负担。另外,能够有效地防止由磨损粉末的附着引起的轮污染。
另外,在本第1例的情况下,与例如将盘式制动器装置整体覆盖的情况相比,由于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被设置于相对于磨损粉末的产生部位即所述滑动接触部较近的位置,所以能够在磨损粉末广泛飞散(分散)之前利用所述抽吸装置50抽吸。因此,能够使该抽吸装置50所产生的抽吸效果较大。另外,因为利用直径较大的所述轮的旋转来使所述叶轮56旋转,而且利用具有加速功能的所述驱动部52,因此能够使所述叶轮56的旋转速度足够快。而且,在本第1例的情况下,当轮(以及支承轴55)的旋转速度伴随驾驶员的制动操作而变低时,通过切断所述单向离合器的连接,从而所述叶轮56继续进行惯性所导致的旋转并维持高的旋转速度。因此,在产生磨损粉末的制动时,能够防止车辆的行驶速度的降低所伴随的抽吸力的减小,从而能够有效地抽吸磨损粉末。
再有,在本第1例的情况下,因为在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中的、所述转子5的旋转所伴随的气流等导致的磨损粉末容易集中(移动)的转出侧部分,连接有与所述抽吸用管道53的前端部(连接用附件68),所以能够利用所述抽吸装置50来高效地吸入产生的磨损粉末。
另外,在本第1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a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像现有结构那样,为了防止磨损粉末的飞散而设置将盘式制动器装置整体覆盖的像盖体那样的部件,因此能够防止装置的大型化。另外,由于不需要覆盖盘式制动器装置整体,所以不会损害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冷却性能,从而能够防止制动性能的降低。另外,在本第1例的情况下,在所述内体部23和外体部24的轴向内侧面和所述各轴向对置壁42a、42b之间存在有间隙(空间),因此所述转子5的热量(辐射热)不容易传递到所述内体部23和外体部24。而且,因为在制动解除时,所述内垫21a和外垫21b向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的外侧移动,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该内垫21a和外垫21b变高温。
如上,根据本第1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a,不会产生装置的大型化、制动性能的下降,且能够抑制在制动时产生的磨损粉末向周围的飞散。
另外,虽然图示省略,但是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从所述抽吸装置50(回收部61)排出的空气(磨损粉末被回收后的空气)被向着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的转入侧部分的内侧送入。若采用这种结构,则能够高效率地冷却所述盘式制动器装置1a,并且能够用来将磨损粉末聚集到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中的转出侧部分。另外,作为用于回收磨损粉末的回收部,也可以采用:通过产生旋涡状的气流的流路从而利用离心分离来将磨损粉末进行分离的除尘部(旋风分离器)、通过曲折的流动路径从而在流速较低的部分将磨损粉末分离的迷宫式结构部(迷宫结构部)。而且,作为抽吸装置,也可以使用例如利用电动马达等来电气驱动的装置。在该情况下,能够根据制动踏板的踩入量来改变该抽吸装置所造成的抽吸量(抽吸力)。
另外,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不限于金属制,也可以是耐热性优良的合成树脂,或比所述各内衬36a、36b更容易磨损,且具有即使在被人体内摄入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分解并排出体外的特征的对人体无害的生物可溶性纤维(生物可溶性无机纤维)制造。能够利用SiO2-CaO-MgO型纤维、SiO2-CaO-MgO-Al2O3型纤维等生物可溶性陶瓷纤维、生物可溶性岩棉等来作为该种生物可溶性纤维。作为市售商品,能够使用岩棉RB220-Roxu1000(ラピナス公司制造)、精细Flex-E散纤维T(ニチアス公司制造)、BIOSTAR散纤维(ITM公司制造)等。
另外,作为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对卡钳的固定机构,不限于用螺钉的螺纹配合机构,可以采用将卡合凸部和卡合凹部进行凹凸卡合等的卡合结构,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将嵌合凸部与嵌合凹部进行嵌合等的嵌合机构、粘接机构等以往所知的各种方法。另外,也能够将该多种方法进行组合来采用。另外,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不限于将多个端子组合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一体结构。另外,也可以将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与连接用附件一体设置。
[实施方式的第2例]
参照图11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2例。本第2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b的特征在于以下方面:在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a的转出附近部分的径向内端部设置有用于将该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a内的磨损粉末向外部排出的盖排出口69,以及,将该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a内的磨损粉末引导至该排出口69的结构。
在本第2例的情况下,在构成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a的1对轴向对置壁42c的轴向内侧面中的、在将垫插通孔44c的周围包围的部分形成有向轴向内侧突出、并且在圆周方向的一个位置具有不连续部的正面观察大致C字形的突条70。另外,该突条70的不连续部设置在与所述垫插通孔44c的转出侧相邻接的部分中的径向内端部,并将该部分成为所述盖排出孔69。
在具有如上结构的本第2例的情况下,在构成垫21a(21b)的内衬36a(36b)和转子5(参照图1等)的滑动接触部产生,并利用该转子5的旋转所伴随的气流等向转出侧飞散的磨损粉末被所述突条70的内侧面引导至所述盖排出口69。更具体地,能够防止在所述滑动接触部产生的磨损粉末向所述突条70的外侧漏出,而且,通过使磨损粉末沿着该突条70的内侧面移动(在被突条70的内侧面分隔的空间即通路上于箭头方向上移动),从而能够将该磨损粉末高效地引导至所述盖排出口69。另外,优选为,所述突条70的向轴向内侧的突出量(轴向高度)在该突条70的轴向内端部不接触所述转子5的轴向侧面的范围内设置的较大。但是,在所述突条70是对人体无害的生物可溶性纤维制造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突条70的轴向内端部与所述转子5的轴向侧面靠近至接触的程度。
在具有如上结构的本第2例的情况下,通过在所述盖排出口69连接如所述实施方式的第1例中说明的抽吸用管道的前端部,从而能够有效地除去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a内的磨损粉末。
此外,用于引导磨损粉末的结构不限于在轴向对置壁的内侧面设置突条的结构,也可以例如形成阶梯部以取代突条,并利用该阶梯部的侧面(阶梯面),或者也可以直接利用卡钳的内表面的一部分。
其他部分的结构和作用效果与所述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情况相同。
[实施方式的第3例]
参照图12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3例。本第3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c的特征在于以下方面:用于将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b内的磨损粉末向外部排出的盖排出口69a设置在该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b的径向外端部;以及对于卡钳22a的支承结构。
在本第3例的情况下,在构成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b的1对轴向对置壁42d的轴向内侧面中的、将垫插通孔44d的除了径向外侧之外的三边围住的部分,形成有大致U字形的突条70a。另外,该突条70a中的、位于所述垫插通孔44d的转出侧的部分被设置为越趋向径向外侧越向从该垫插通孔44d离开的方向倾斜。另外,在本第3例的情况下,在构成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b的径向外侧覆盖部41a的转出侧部分形成有径向贯通的盖排出口69a,该盖排出口69a的转出侧端部与所述突条70a的径向外端部连接。另外,在将具有这种结构的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b设置在内侧的卡钳22a的连结部25a中的、关于径向而与所述盖排出口69a重叠的部分,形成有径向贯通的卡钳排出口71。
另外,在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b的径向内端部(开口部39)处,设置有向着轴向内侧伸出的径向内侧覆盖部48。而且,利用该径向内侧覆盖部48而将内衬36a(36b)的内周面从径向内侧覆盖。另外,利用将在该径向内侧覆盖部48的周向两端部设置的未图示的安装孔插通的固定螺钉,而将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b螺纹紧固固定在所述卡钳22a。而且,在所述轴向对置壁42d中的、夹着所述垫插通孔44d的周向两侧部分,设置有向着轴向外侧突出的嵌合凸部81、81。而且,该各嵌合凸部81、81被内嵌固定在设置于内体部23和外体部24的轴向内侧面处的嵌合凹部中,从而实现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b对于所述卡钳22a的定位。
在具有如上结构的本第3例的情况下,通过使在滑动接触部产生的磨损粉末沿着所述突条70a的内侧面移动(在被突条70a的内侧面分隔的空间即通路上于箭头方向上移动),从而能够将该磨损粉末高效地引导至所述盖排出口69a和所述卡钳排出口71。因此,通过将如所述实施方式的第1例中说明的抽吸用管道的前端部与该卡钳排出口71连接,从而能够有效地吸收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b内的磨损粉末。而且,在本第3例的情况下,因为在该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b的径向内端部设置有径向内侧覆盖部48,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该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b内的磨损粉末从该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b向着径向内侧飞散。另外,由于可以不设置如所述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情况那样的安装凸部,所以能够控制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b从所述卡钳22a的径向内端部的突出量。
其他的结构和作用效果与所述实施方式的第1例以及第2例的情况相同。
[实施方式的第4例]
参照图13~19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4例。本第4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d的特征在于,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c还兼具对内垫21a和外垫21b弹性施力的施力功能。此外,因为本第4例的卡钳22b和所述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卡钳22只有细微的形状不同,而基本的结构是相同的,所以等同的部分标记同样的符号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本第4例的情况下,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c的构成包括第一元件72和1对第二元件73、73,该第一元件72具有作为将所述内垫21a和外垫21b向径向内侧按压的垫弹簧的功能,该1对第二元件73、73具有将所述内垫21a和外垫21b的周向两端部向径向外侧按压的作为垫夹的功能。
所述第一元件72是不锈钢钢板等具有弹性以及耐腐蚀性的金属板制,并构成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c的外周面,且被设置在转子5(参照图1等)以及所述内垫21a和外垫21b的径向外侧。另外,所述第一元件72具备:径向外侧覆盖部41b、1对第一施力部74、74和支承部75。
其中的径向外侧覆盖部41b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元件72的轴向中央部,且沿着所述转子5的外周面凸圆弧状地弯曲。另外,所述径向外侧覆盖部41a在所述第一元件72安装在卡钳22b的状态下,沿着1对连结部25a、25b的周向中央附近部分以及中央桥部27的内周面设置,且与所述转子5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所述两个第一施力部74、74是分别作为垫弹簧发挥功能的部分,且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元件72的轴向两端部,并沿着构成所述内垫21a和外垫21b的压板35a、35b的外周缘部凸圆弧状地弯曲。而且,所述两个第一施力部74、74在所述第一元件72安装到所述卡钳22b的状态下,将所述各压板35a、35b的外周缘部向径向内侧按压。
所述支承部75具有在轴向上隔离的1对弹性臂部76、76,且被设置在所述径向外侧覆盖部41b的外周面的周向中央部。该两个弹性臂部76、76通过在该径向外侧覆盖部41b的周向中央部形成通孔之后,将该通孔的周向两侧部分向径向外侧切断立起而形成。而且,通过将所述中央桥部27从周向两侧弹性夹持,从而所述第一元件72被支承固定于所述卡钳22b。
与此相对,所述第二元件73、73是不锈钢钢板等具有弹性以及耐腐蚀性的金属板制,且构成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c的侧面,并被设置于所述转子5的轴向两侧。另外,所述各第二元件73、73分别具备:1对轴向对置壁42e、42e(42f、42f);1对夹持部77、77;和连结部78。
其中的轴向对置壁42e、42e(42f、42f)分别被构成为正面观察大致1/4圆形,且以在轴向上隔离的状态设置。另外,在所述各第二元件73、73安装在所述卡钳22b的状态下,所述两个轴向对置壁42e、42e(42f、42f)位于引导壁部33a、33b的轴向内侧。
所述各夹持部77、77分别是作为垫夹发挥功能的部分,并位于所述各轴向对置壁42e、42e(42f、42f)的轴向外侧,被所述各压板35a、35b的周向两侧缘部和所述各引导壁部33a、33b的轴向侧面之间的部分(滑动接触部)夹持。而且,利用在所述各夹持部77、77的径向内端部设置的第二施力部80、80,而将所述各压板35a、35b的周向两端部的径向内端部向径向外侧按压。另外,所述各夹持部77、77防止所述各压板35a、35b的周向两侧缘部和所述各引导壁部33a、33b的周向侧面之间的部分(滑动接触部)生锈,且抑制在该滑动接触部的磨损的发生。
所述连结部78将构成所述第二元件73的1对第二施力部80、80的前端部彼此在周向上连接,且被沿着所述压板35a、35b的径向内端缘部在周向上设置。
在本第4例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元件72和所述各第二元件73、73分别各自安装在所述卡钳22b的状态下,构成所述第一元件72的第一施压部74、74的周向两端部和构成所述各第二元件73、73的夹持部77、77的径向外端部分别连接,从而构成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c。这种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c具有垫插通孔44e、44f,该垫插通孔44e、44f被所述第一施力部74、所述各夹持部77、77和所述连结部78将周围包围,且具有与所述各压板35a、35b的轮廓形状一致的形状。而且,所述各压板35a、35能够在轴向位移地设置在该各垫插通孔44e、44f的内侧。
另外,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c在非制动时和制动时的任何一种情况下,都将所述转子5的位于所述卡钳22b的内侧的部分中的周向中央部从径向外侧覆盖,并将周向两端部从轴向两侧覆盖。另外,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c在非制动时和制动时的任何一种情况下,都从径向外侧将构成所述内垫21a和外垫21b的内衬36a、36b的外周面覆盖。
在具有如上结构的本第4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d的情况下,利用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c,能够有效地防止磨损粉末向周围飞散,不仅如此,利用该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c,还能够有效地防止所述内垫21a和外垫21b对于所述卡钳22b抖动。因此,在非制动时能够使所述内垫21a和外垫21b的姿势稳定,从而有效地抑制异常声音的产生。而且,与除了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还设置有垫弹簧和垫夹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部件个数的减少所伴随的成本降低。
其他的作用效果与所述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情况相同。
[实施方式的第5例]
参照图20~22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5例。本第5例的特征在于,以浮动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e作为对象来设置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d。
在本第5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e的情况下,具备:支承件2a、1对垫3c、3d和卡钳4a。
其中的支承件2a通过将在与车轮一起旋转的转子5(参照图1等)的内侧设置的内侧部分6a和在该转子5的外侧设置的外侧部分7a利用在周向两端部以横跨该转子5的形式设置的1对连接臂部8c、8d来连结,从而构成。具有这种结构的所述支承件2a通过将未图示的螺栓插通1对安装孔从而固定于转向节等悬挂装置,该1对该安装孔形成于所述内侧部分6a的径向靠内部分。
所述两垫3c、3d,分别包括内衬10c和压板11c、11d而构成,该垫在与所述转子5的轴向两侧面对置的状态下,在轴向可移动地支承于所述支承件2a。因此,所述各压板11c、11d的周向两端部对于所述支承件2a的轴向两端部能够向轴向移动地卡合。
另外,所述卡钳4a在轴向可位移地支承于所述支承件2a。因此,在该卡钳4a的周向两端部设置的1对引导销能够在轴向滑动地插入1对引导孔内,该1对引导孔设置在构成所述支承件2a的连结臂部8c、8d。另外,在所述两引导销的基端部外周面和所述两引导孔的开口部之间设置有防尘用的防尘套16a、16a。另外,所述卡钳4a在横跨所述两垫3c、3d的状态下,在内侧具备缸体部17a,在外侧具备爪部18a。而且,在其中的缸体部17a内,液密配合地嵌装有活塞,该活塞用于将内侧的垫3c向所述转子5的内侧面按压。
而且,特别地在本第5例的情况下,如图21、22所示,在如上述构成的所述卡钳4a的内侧设置有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d。该磨损粉末防止盖20d是铝合金等金属制,被构成为整体是中空薄皮的弓形状(半圆筒形状)。另外,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d在径向内端部具有矩形形状的开口部39a,通过该开口部39a,能够容纳所述转子5的滑动部5a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约1/3左右)。
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d具备:径向外侧覆盖部41c、1对轴向对置壁42g、42h和多个(图示的例子中为3个)安装部79、79。其中安装部79、79在所述两轴向对置壁42g、42h中的、内侧的轴向对置壁42g的径向内端部被周向分隔地设置。在本第5例的情况下,具有这样结构的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d利用在轴向将所述各安装部79、79插通的固定螺钉,被螺纹紧固固定于所述支承件2a。而且,在这样固定在该支承件2a的状态下,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d被设置在轴向上所述内侧部分6a和所述外侧部分7a之间的部分、且在所述两连结臂部8c、8d的径向内侧。而且,在所述各轴向对置壁42g、42h的周向中间部,且在与构成所述内垫3c和外垫3d的内衬10c的轴向内端面在轴向上对置的部分处,设置有能够将该各内衬10c在轴向上插通的垫插通孔44g、44h。
在具有如上结构的本第5例的情况下,通过被支承固定于所述支承件2a,且被设置在所述卡钳4a的内侧的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d,能够防止磨损粉末的向周围的飞散。
其他的结构和作用效果与所述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情况相同。
此处,将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分别在下面简洁地总结列出。
[1]一种盘式制动器装置(1a~1e),其具备:卡钳(22、4a),其具有至少1个缸体(内缸体28和外缸体29、缸体部17a),并以横跨与车轮一起旋转的转子(5)的状态设置;活塞(内活塞30以及外活塞31),其被嵌装在所述缸体内,且能够在轴向上位移;以及垫(内垫21a以及外垫21b、3c,3d),其以与所述转子的轴向侧面对置的状态设置,且随着所述活塞的推出而被按压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侧面,所述盘式制动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卡钳的内侧设置有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20a~20d),用于防止伴随着所述转子和所述垫的滑动接触而产生的磨损粉末飞散。
[2]如上述[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a~1e),其中,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20a~20d)至少在制动时将所述垫(内垫21a以及外垫21b、3c,3d)的周围中的至少一部分覆盖。
[3]如上述[2]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a~1e),其中,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20a~20d)将所述垫(内垫21a以及外垫21b、3c,3d)的周面覆盖。
[4]如上述[3]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a~1e),其中,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20a~20d)从径向外侧覆盖所述转子(5)。
[5]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a~1e),其中,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20a~20d)也设置在周向上从所述垫(内垫21a以及外垫21b、3c,3d)偏离的部分。
[6]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a~1e),其中,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20a~20d)的至少一部分以与所述转子(5)的轴向侧面对置的状态设置。
[7]如上述[6]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a~1e),其中,在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20a~20d)中的、与所述转子(5)的轴向侧面对置的部分(轴向对置壁42a~42h),与所述卡钳(22)中在轴向上隔着该对置的部分且位于所述转子的相反侧的部分(内体部23以及外体部24的轴向内侧面)之间设置有空间(间隙)。
[8]如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b、1c),其中,在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a,20b)设置有用于将内部的所述磨损粉末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口(盖排出口69、69a)。
[9]如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d),其中,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c)对所述垫(内垫21a以及外垫21b)的一部分弹性施力。
[10]如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d),其中,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c)被支承固定于将所述垫(内垫21a以及外垫21b)在轴向上可移动地支承的部件(卡钳22b)。
[11]如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a~1e),其中,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20a~20d)是用对人体无害的材料制造的。
[12]如上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a),其中,用于抽吸所述磨损粉末的抽吸装置(50)与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20)连接,所述抽吸装置(50)具备:风扇部(51),其通过旋转从而产生负压所形成的抽吸力;和驱动部(52),其旋转驱动所述风扇部,所述驱动部利用构成所述车轮的轮的旋转来对所述风扇部进行旋转驱动。
[13]如上述[12]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a),其中,所述驱动部(52)具有:驱动辊(62),其利用所述轮的内周面而旋转;以及加速机构(被驱动辊63以及带64),其将所述驱动辊的旋转加速并传递到所述风扇部(51)。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适应、变形、改良等。此外,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素的材质、形状、尺寸、个数、设置位置等是任意的,并不限定。
另外,本发明基于2016年6月10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发明申请2016-115842),本说明书参考并采用了其内容。
产业实用性
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只要不产生技术上的矛盾,能够将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各例的结构进行适当地组合并实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不仅在制动时,在非制动的状态下也将构成垫的内衬(的至少轴向内端部)设置在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的内侧。

Claims (13)

1.一种盘式制动器装置,其具备:
卡钳,其具有至少1个缸体,并以横跨与车轮一起旋转的转子的状态设置;
活塞,其在轴向上可位移地嵌装在所述缸体内;以及
垫,其以与所述转子的轴向侧面对置的状态设置,且随着所述活塞的推出而被按压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侧面,
所述盘式制动器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钳的内侧设置有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用于防止伴随着所述转子和所述垫的滑动接触而产生的磨损粉末飞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
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至少在制动时将所述垫的周围中的至少一部分覆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
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将所述垫的周面覆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
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从径向外侧覆盖所述转子。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
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也设置在周向上从所述垫偏离的部分。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
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的至少一部分以与所述转子的轴向侧面对置的状态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
在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中的与所述转子的轴向侧面对置的部分,与所述卡钳中在轴向上隔着该对置的部分且位于所述转子的相反侧的部分之间设置有空间。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
在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设置有用于将内部的所述磨损粉末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口。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
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对所述垫的一部分弹性施力。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
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被支承固定于将所述垫在轴向上可移动地支承的部件。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
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是用对人体无害的材料制造的。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
用于抽吸所述磨损粉末的抽吸装置与所述磨损粉末飞散防止盖连接,
所述抽吸装置具备:风扇部,其通过旋转从而产生负压所形成的抽吸力;和驱动部,其旋转驱动所述风扇部,
所述驱动部利用构成所述车轮的轮的旋转来对所述风扇部进行旋转驱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部具有:
驱动辊,其利用所述轮的内周面而旋转;以及
加速机构,其将所述驱动辊的旋转加速并传递到所述风扇部。
CN201680086621.3A 2016-06-10 2016-12-16 盘式制动器装置 Pending CN1093127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5842A JP6709688B2 (ja) 2016-06-10 2016-06-10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JP2016-115842 2016-06-10
PCT/JP2016/087495 WO2017212668A1 (ja) 2016-06-10 2016-12-16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2794A true CN109312794A (zh) 2019-02-05

Family

ID=60577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6621.3A Pending CN109312794A (zh) 2016-06-10 2016-12-16 盘式制动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470700A4 (zh)
JP (1) JP6709688B2 (zh)
CN (1) CN109312794A (zh)
WO (1) WO20172126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1800006547A1 (it) * 2018-06-21 2019-12-21 Corpo pinza di freno a disco
IT201800006577A1 (it) * 2018-06-22 2019-12-22 Corpo pinza di freno a disco
KR102653330B1 (ko) * 2018-11-21 2024-04-01 에이치엘만도 주식회사 디스크 브레이크 마찰재 분진 포집 장치
WO2020106069A1 (ko) * 2018-11-21 2020-05-28 주식회사 만도 디스크 브레이크 마찰재 분진 포집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7083470A (zh) * 2021-04-13 2023-11-17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盘式制动器以及托架
JP2022168696A (ja) * 2021-04-26 2022-11-08 曙ブレーキ工業株式会社 対向ピストン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キャリパ
DE102021127424A1 (de) * 2021-10-21 2023-04-27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Scheibenbremse
EP4174339A1 (en) * 2021-10-27 2023-05-03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Disc brake, brake pad and brake system comprising the disc brake and brake pad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51390A1 (fr) * 1996-07-22 1998-01-23 Wiart Jean Claude Dispositif de depoussierage d'un frein d'une roue de vehicule et frein muni d'un tel dispositif
DE19643869A1 (de) * 1996-10-30 1998-05-07 Wolfgang Foesel Bremsanlag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2008196684A (ja) * 2007-01-19 2008-08-28 Yasuo Matob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のディスクカバー装置
JP2009216163A (ja) * 2008-03-10 2009-09-24 Honda Motor Co Ltd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US20100065387A1 (en) * 2006-11-03 2010-03-18 Konstantinos Tsiberidis Brake dust collecting device
JP2010159849A (ja) * 2009-01-09 2010-07-22 Toyota Motor Corp ブレーキダストカバー
US20150122601A1 (en) * 2013-11-04 2015-05-07 Tallano Technologie Brake Assembly with Particle Cap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87013A5 (de) * 1992-09-23 1996-08-30 Karl Boesch Bremsanlage mit Scheibenbremsen.
JP2004092777A (ja) * 2002-08-30 2004-03-25 Koto Sangyo Kk ブレーキ部品清掃用の防塵カバー装置
JP2007010072A (ja) 2005-07-01 2007-01-18 Akebono Brake Ind Co Ltd フローティングキャリパ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2009179074A (ja) * 2008-01-29 2009-08-13 Toyota Motor Corp 車輪構造体
US8926738B2 (en) * 2010-09-20 2015-01-06 Idlos B.V. Brake pad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collecting brake particles
FR2997743B1 (fr) * 2012-11-08 2016-04-29 Tallano Tech Ensemble de frein a captation de particules
JP2016115842A (ja) 2014-12-16 2016-06-2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51390A1 (fr) * 1996-07-22 1998-01-23 Wiart Jean Claude Dispositif de depoussierage d'un frein d'une roue de vehicule et frein muni d'un tel dispositif
DE19643869A1 (de) * 1996-10-30 1998-05-07 Wolfgang Foesel Bremsanlag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20100065387A1 (en) * 2006-11-03 2010-03-18 Konstantinos Tsiberidis Brake dust collecting device
JP2008196684A (ja) * 2007-01-19 2008-08-28 Yasuo Matob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のディスクカバー装置
JP2009216163A (ja) * 2008-03-10 2009-09-24 Honda Motor Co Ltd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JP2010159849A (ja) * 2009-01-09 2010-07-22 Toyota Motor Corp ブレーキダストカバー
US20150122601A1 (en) * 2013-11-04 2015-05-07 Tallano Technologie Brake Assembly with Particle Cap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70700A4 (en) 2020-01-22
JP6709688B2 (ja) 2020-06-17
EP3470700A1 (en) 2019-04-17
JP2017219159A (ja) 2017-12-14
WO2017212668A1 (ja) 2017-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12794A (zh) 盘式制动器装置
CN104033552B (zh) 皮带张紧器
WO2017073574A1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CN103568813B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单元
JP2017219159A5 (zh)
JP4590795B2 (ja) プーリユニット
CN207565676U (zh) 一种方向盘可调式减震装置
US10054191B2 (en) Centrifugal pendulum with clamping device
CN104819155B (zh) 用于旋转式压缩机的曲轴、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RU2020107100A (ru) Дисковый тормоз с расположенным в нем нажим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а также опорный ролик для нажим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MY135246A (en) Compressor
BR0206151A (pt) Roda de compressão centrìfuga e processo para a fabricação de uma roda de compressão centrìfuga
JPS608141A (ja) エンジンのブレ−キ装置
JP2017082969A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パッド及び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KR101704241B1 (ko) 차량의 수동 변속기용 클러치 하우징
CN105201840B (zh) 压缩机
JPS60215125A (ja) クラツチの冷却装置
CN102352843A (zh) 一种无油双螺杆压缩机
CN209455170U (zh) 一种打包机熔接机构及打包机
CN101571164A (zh) 摩托车干式离合器
CN104929935B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一体式制动系统
CN108317861B (zh) 一种中频电炉捞渣机
US3892285A (en) Dust protection device for reduction units at the drive wheels of large agricultural machines
CN210684037U (zh) 一种气流纺纱设备的分梳装置
CN211663220U (zh) 一种气压式刹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