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3054B - 更换轧机上轧辊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更换轧机上轧辊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3054B
CN109153054B CN201780029871.8A CN201780029871A CN109153054B CN 109153054 B CN109153054 B CN 109153054B CN 201780029871 A CN201780029871 A CN 201780029871A CN 109153054 B CN109153054 B CN 1091530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
rolls
rolling mill
support
coupling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98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3054A (zh
Inventor
伯诺伊特·布罗克斯
埃默里克·代拉诺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ves DMS SA
Original Assignee
Fives DMS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ves DMS SA filed Critical Fives DMS SA
Publication of CN109153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3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3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30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1/00Rolling stand structures; Mounting, adjusting, or interchanging rolls, roll mountings, or stand frames
    • B21B31/08Interchanging rolls, roll mountings, or stand frames, e.g. using C-hooks; Replacing roll chocks on roll shafts
    • B21B31/10Interchanging rolls, roll mountings, or stand frames, e.g. using C-hooks; Replacing roll chocks on roll shafts by horizontally displacing, i.e. horizontal roll changing
    • B21B31/103Manipulators or carriag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1/00Rolling stand structures; Mounting, adjusting, or interchanging rolls, roll mountings, or stand frames
    • B21B31/08Interchanging rolls, roll mountings, or stand frames, e.g. using C-hooks; Replacing roll chocks on roll shafts
    • B21B31/10Interchanging rolls, roll mountings, or stand frames, e.g. using C-hooks; Replacing roll chocks on roll shafts by horizontally displacing, i.e. horizontal roll chang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1/00Rolling stand structures; Mounting, adjusting, or interchanging rolls, roll mountings, or stand frames
    • B21B31/08Interchanging rolls, roll mountings, or stand frames, e.g. using C-hooks; Replacing roll chocks on roll shafts
    • B21B31/10Interchanging rolls, roll mountings, or stand frames, e.g. using C-hooks; Replacing roll chocks on roll shafts by horizontally displacing, i.e. horizontal roll changing
    • B21B31/106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rolls or roll chocks during horizontal roll chang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3/00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 B21B13/02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with axes of rolls arranged horizontally
    • B21B2013/025Quarto, four-high sta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2203/00Auxiliary arrange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in combination with rolling mills or rolling methods
    • B21B2203/32Roll changing s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 Rolling (AREA)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更换用于轧制金属带材的轧机上的轧辊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在具有四棍类型的轧机的装置中执行的,包括两个工作辊(3,4),还包括两个支撑辊(5,6)。根据本发明,该装置包括用于取出设置在所述轧机的驱动侧的工作辊和支撑辊的系统,该系统包括:‑致动器(70),‑耦合头(8),包括:‑第一耦合装置,其配置为在轧机的驱动侧驱动下工作辊(4)的轴承座(40)或末端,‑第二耦合装置,其配置为在轧机的驱动侧驱动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所述取出系统的第一耦合装置和第二耦合装置配置成允许用所述取出系统的同一促动器从轧辊机架(2)中取出工作辊(3,4)和支撑辊(5,6)。本发明还涉及执行本发明的方法的轧机装置。

Description

更换轧机上轧辊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援引2016年4月18日的优先权申请FR1653411的内容以供合并参考。
本发明涉及到更换用于轧制金属带材的轧机上的轧辊的方法,此外还涉及轧机装置,该轧机装置包括轧机以及有利地使之能够执行本发明的方法的换辊系统。
本发明的领域是用于特定用途的四辊机架轧机领域,例如,用在退火线,或镀锌线,或离线可逆或不可逆轧机,用于轧机金属带材。根据本发明的轧机具有特定用途,尤其是在带材退火之后,用于执行调质轧制操作,通常为了消除金属带材的屈服点,以便达到带材的粗糙度和/或改善其亮度和/或平整度。
背景技术
四辊机架轧机具有包括两对立柱的轧辊机架,所述两对立柱在机架的两个末端,具有平行轴的四个轧辊设置在所述末端之间,四个轧辊即两个工作辊以及两个支撑辊,所述两个工作辊是下工作辊与上工作辊,界定了待轧制的带材穿过的起轧点,所述两个支撑辊是上支撑辊与下支撑辊,分别在穿过起轧点那侧的相反侧靠在工作辊上。用于驱动轧辊的驱动组件设置在机架的一侧;另一侧即所谓的操作员侧是执行维护任务的一侧,尤其是通过设置在所述操作员侧的机架的两个立柱之间的出入舱口进行的换辊操作。
在这种轧机中,每个支撑辊或工作辊都安装成在其末端处通过轴承在轴承座上旋转,例如,所述轴承是滚动轴承或静压轴承。所述轴承座是可以在机架的两个立柱之间按照平行于夹紧平面的方向位移的支座。
四辊型轧机包括在支撑辊的轴承座之间施加夹紧力的装置,其形式是两个液压缸,通常在机架下端,分别靠在其中一个支撑辊的两个轴承座上,所述支撑辊通常为下支撑辊。当缩回时,所述两个液压缸使机架能够打开,换言之,所述两个液压缸使上轧辊(上支撑辊和上工作辊)能够与下轧辊(下支撑辊和下工作辊)隔开,并且定位成使之能够从机架取出所述下轧辊。
因此工作辊的轴承座和支撑辊的轴承座安装成,使其按照平行于夹紧平面的方向滑动,比如以便使机架能够打开,或者使其能够关闭,或者便于维护和拆卸任务。
为此目的,每个轴承座通常包括两个滑动板,所述两个滑动板彼此平行且相对,在轧辊旋转轴的每一侧,并且与固定到立柱并与之平行的滑动板接合,处于舱口两个侧面的水平。然而,所述滑动板并未沿着所支撑的轧辊的轴把轴承座(及其轧辊)锁定在适当位置。
在轧机领域中,所述沿着轧辊的轴把轧辊的轴承座锁定在适当位置被称为“夹紧”。在四辊机架轧机中,夹紧工作辊或支撑辊的轴承座的系统通常针对每个轴承座包括面对彼此且位于轧辊旋转轴每侧的两个垂直轴承座凹槽,外加两个相关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分别固定到立柱并且能够水平移动。每个锁定件可以从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在所述锁定位置,锁定件穿透垂直,在所述解锁位置,锁定件缩回所述凹槽外。
在锁定位置,固定到立柱的锁定件阻止轴承座沿着轧辊的轴位移,与此同时使轴承座能够通过锁定件沿着轴承座的垂直凹槽的位移而沿着立柱的垂直轴滑动。
为了更换工作辊和支撑辊,必须通过缩回压下滚筒打开轧机,而且必须解锁夹紧系统。只有执行完所述两个动作之后,才能从轧机的机架中取出轧辊及其轴承座。
通过两个独立的平行的提取系统经由操作员侧的出入舱口从轧辊机架中取出现有技术的四辊型轧机的支撑辊和工作辊,所述两个提取系统彼此叠置,位于轧机的驱动侧,即:
-第一个提取系统,包括致动器,通常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冲程足以通过推动作用以及工作辊沿其纵轴的位移从轧辊机架取出工作辊,以及
-第二个独立的提取系统,包括另一个致动器,通常为另一个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冲程使之能够通过推动作用以及支撑辊沿其纵轴的位移从轧辊机架取出支撑辊。
一旦从轧机中取出,这两个提取系统便使新轧辊(分别为工作辊和支撑辊)能够插入到轧机的轧辊机架中。
据申请人观察,在四辊机架轧机中需要一种更换轧机的轧辊的方法,所述方法应该能够大幅度降低轧机装置的成本。
从现有技术的文献WO03/099479A1中,已知一种四辊机架轧机装置,所述装置装备有提取系统,所述提取系统包括标号为7的致动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致动器是大体水平的具有耦合头的汽缸,所述耦合头包括分别位于上工作辊2a以及下工作辊2b的高度的两个叠置的臂17a、17b。标号为18的液压(或电)夹头与所述两个臂相关联。
文献WO03/099479A1进一步公开了一种取出轧辊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利用作为具有水平冲程的唯一致动器的标号为7的致动器把工作辊推出机架外,然后把支撑辊推出机架外,从而确保取出标号为2a和2b的工作辊并且取出支撑辊3a、3b。
取出四个轧辊的方法如下,并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取出工作辊,然后取出支撑辊。在轧辊机架的敞开位置,两个夹头(液压夹头或电夹头)首先使之能够同时抓取标号为2a和2b的工作辊的两个末端;然后用标号为7的致动器施加推力,以便同时取出两个工作辊2a和2b,因此将其从轧机的机架中取出,同时支撑辊3a和3b仍存在与机架内。
为了撤出支撑辊,使用支撑设备(标号为11),并将其插入位于上支撑辊和下支撑辊之间的轧机的机架中。一旦该支撑设备11和上支撑辊3a搁置在下支撑辊3a上,则把支撑设备11连接到致动器7。为此目的,上臂17a的上夹头与支撑设备11的特定部分19接合。然后利用致动器的冲程在一次运动中撤出由下支撑辊3b、支撑设备11和下支撑辊构成的组件。
据申请人观察,现有技术的这种装置有一定弊端,尤其是:
-需要把标号为11的支撑设备直接插入上支撑辊3a与下支撑辊3b之间的间隙中(此时在轧机的机架中),这需要专用于该操作的处理设备,
-提取系统的使用增加了装置的成本,所述提取系统不仅包括标号为7的致动器,所述致动器的水平冲程用于把轧辊推到机架外面,而且包括分别用于两个臂的两个专用致动器(液压夹头或电夹头),以便抓取两个工作辊的两个末端。
文献US2002/0078728公开了四辊机架轧机以及在这种装置中执行更换工作辊和支撑辊的方法。
提取系统包括具有水平冲程的单个致动器(标号为54),该致动器具有耦合头(标号为54a),所述耦合头用于按照图6(A)至图6(D)所示的顺序撤出一组轧辊(工作辊和支撑辊)。
图6(A)显示了在致动器54的推动作用下(一起)取出两个工作辊的步骤。在如此取出之后,下支撑辊53由缸16升起,使下支撑辊54的轴承座能够与水平致动器54的钩子54a接触。具有水平冲程的同一个致动器54然后用于撤出下支撑辊53,同时,上支撑辊仍存在于轧机的机架中。
图6(B)显示了下一个步骤,其中,定位标号为59的支撑设备("换辊凳")的位置,使得在把由下支撑辊和支撑设备构成的组件在致动器54的拉动作用下插入轧辊机架之前,所述支撑设备靠在下支撑辊的轴承座上(此时,位于机架外),如图6(C)所示。
上支撑辊因此下降到支撑设备59上,通过其轴承座靠在所述支撑设备上,然后把致动器54用于共同推动由下支撑、支撑设备和上支撑辊(叠置在其上)构成的组件。
因此,像文献WO03/099479A1一样,在现有技术US2002/0078728的这个文献中执行的取出方法,使用与现有技术文献WO03/099479A1中标号为11的设备相似的支撑设备("换辊凳"),使之能够共同撤出上支撑辊和下支撑辊。
据申请人观察,与文献WO03/099479A1的方法相比,在该现有技术文献US2002/0078728中的前述方法是有利的,有利之处在于,除了下支撑辊(临时取出的)外,还使用了标号为54的水平致动器,以便所述设备能够插入轧机的机架中,如图6(B)和图6(C)所示,与文献WO03/099479A1不同,后者需要把所述支撑设备直接插在轧辊机架中存在的支撑辊之间。
据申请人观察,所述现有技术的文献US2002/0078728的装置仍存在一些弊端,尤其是需要在轧机的机架内设置承轨,以便在不同高度支撑下支撑辊53,将其称为“上下轨15”,能够通过使用缸16按照向上或向下的方向驱动所述上下轨。
在轨道的低位置,水平致动器的钩子54a与下工作辊的轴承座57的互补钩对齐,如图6(A)所示,使致动器能够与工作辊接触,以便将其取出。
在轨道的高位置,用于支撑下支撑辊的承轨15与标号为18的轨道对齐,使之能够撤出下支撑辊。轨道从低位置升到高位置进一步使钩子54a与下支撑辊的轴承座的互补钩接触。
换言之,为了取出一组轧辊(即,工作辊和支撑辊),用于推动轧辊的致动器54(具有水平冲程)必须与轨道系统相结合,用于支撑下支撑辊的轴承座及其标号为16的缸,使下支撑辊的高度能够改变(并因此改变靠在所述下支撑辊上的下工作辊的高度),以便水平致动器的同一个钩子54a能够分别与工作辊的轴承座的钩子54b接触(处于图6(A)所示的轨道15的低位置),并且与下支撑辊的轴承座的钩子24接触(处于图6(B)至图6(C)所示的轨道的高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提出一种换辊方法来实现这个目的,所述方法可有利地利用采用单个致动器的提取系统来取出轧机的所有轧辊。
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提出具有单个致动器的这种方法,其中的耦合头可以首先连接到工作辊的轴承座,其次连接到支撑辊的轴承座,以便能够一起取出所有轧辊(即,工作辊和支撑辊),与此同时,与文献US2002/0078728公开的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由这些操作产生的装置的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除了取辊系统外还包括轧机的这种轧机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装置而言,其成本较低,尤其适合执行所述方法。
阅读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将显而易见,以下的描述是仅出于阐释的目的给出的而并不意图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首先涉及到更换用于轧制金属带材的轧机上的轧辊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在具有以下部件的装置中执行的:
-轧机,包括:
--轧辊机架,
--一组叠置辊,具有大体平行的轴,包括两个工作辊,即下工作辊和上工作辊,界定出带材穿过的起轧点,还包括两个支撑辊,分别为下支撑辊和上支撑辊,用于在起轧点那侧的相反侧分别靠在工作辊上,
--每个轧辊具有两端,安装成分别在由轴承座支撑的轴承上,
--引导装置,其沿着夹紧平面介于轧辊的轴承座与轧辊机架之间,
--在支撑辊的轴承座之间用于施加夹紧力的装置,其包括液压缸,
--夹紧系统,沿着夹紧平面,用来夹紧轧辊的轴承座、相对于轧辊机架沿着轧辊的轴把轴承座锁定在适当位置,并且使轴承座能够沿着引导装置滑动,
--驱动支撑辊的驱动装置,位于轧机的轧辊机架的一侧,
-用于取出设置在所述轧机的驱动侧的工作辊和支撑辊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致动器,致动器配置为在取出轧辊时把轧辊推出轧机的轧辊机架外,或者相反,在插入轧辊时把轧辊拉入轧辊机架内,
--耦合头,其固定到所述致动器,在下工作辊与下支撑辊之间的中间高度处位于轧辊机架的敞开位置,能够按照平行于轧辊的方向从第一个缩回位置移动到第二个展开位置,在所述第一个缩回位置,耦合头位于驱动侧,在所述第二个展开位置,已经穿过轧辊机架的耦合头位于操作员侧,所述耦合头包括:
---第一耦合装置,其配置为在轧机的驱动侧驱动下工作辊的轴承座或末端,
---第二耦合装置,其配置为在轧机的驱动侧驱动下支撑辊的轴承座,其具有缩回状态和展开状态,在所述缩回状态,所述第二耦合装置不驱动下支撑辊的轴承座,在展开状态,所述第二耦合装置通过推动作用驱动所述下支撑辊的轴承座,
而且其中,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的轴承座具有连接装置,在操作员那侧,形成操作员侧的所述轴承座之间的机械连接,
而且其中,在打开所述轧机的轧辊机架之后,取出工作辊和支撑辊,在该步骤中,当通过执行以下连续步骤使金属带材沿着所述轧机的贯通喂料平面而存在时,下工作辊和下支撑辊与上工作辊以及上支撑辊隔开:
--第一个取出步骤,其中,通过推动作用在驱动侧从下工作辊的轴承座上的所述致动器取出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耦合头从第一个缩回位置传递到第二个展开位置,通过在操作员侧在下工作辊和上工作辊的轴承座之间形成的机械连接,一起驱动所述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耦合头的所述第二耦合装置处于所述缩回状态,其中,所述第二耦合装置在所述推动作用过程中不驱动支撑辊的轴承座,
--返回步骤,其中,耦合头从第二个展开位置朝驱动侧返回到第一个缩回位置,
--第二个取出步骤,其中,通过来自于在驱动侧的下支撑辊的轴承座上的所述致动器的推动作用,从轧辊机架取出下支撑辊,耦合头从第一个缩回位置传递到第二个展开位置,所述第二耦合装置处于驱动所述下支撑辊的轴承座的推动的所述展开状态,
--定位步骤,其中,支撑设备定位于下支撑辊上,其底部靠在下支撑辊的轴承座上,其顶部用于支撑上支撑辊的轴承座,所述支撑设备能够插入轧辊机架中,
--插入步骤,其中,通过由朝驱动侧返回耦合头施加的拉力,把下支撑辊和所述支撑设备插入轧辊机架中,从第二个展开位置进入第一个缩回位置,所述支撑设备有一定间隙,金属带材在插入轧辊机架中时穿过所述间隙,
--沉积步骤,其中,通过降低所述上支撑辊的动作,上支撑辊沉积在支撑设备的顶部,
--第三个取出步骤,其中,通过在驱动侧由所述致动器施加在下支撑辊的轴承座上的推动作用,取出由下支撑辊、支撑设备和所述上支撑辊构成的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特征,第二耦合装置从缩回状态传递到展开状态,在所述缩回状态,所述第二耦合装置不驱动下支撑辊的轴承座,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第二耦合装置通过在所述第二耦合装置上的手动操作驱动所述下支撑辊的轴承座的推动,在所述第一个取出步骤之后,在所述返回步骤之前,耦合头处于所述第二个展开位置,在所述轧机的操作员侧可进入所述第二个展开位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耦合头可耦合到工作辊(并且当第二耦合装置处于缩回状态而且不驱动下支撑辊时),以便能够执行取出工作辊的第一个步骤,然后所述耦合头可耦合到下支撑辊,以便执行随后的步骤,从而手动地进行所述改变,换言之,不使用致动器(比如在现有技术文献US2002/0078728中标号为16的缸)进行耦合过程中的所述改变。
在本发明中,耦合头耦合过程中的改变(第二耦合装置从缩回状态变为展开状态)是通过操作员的手动操作完成的(因此无需使用会增加装置成本的电气、液压、气动或其它致动器)。
例如,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耦合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活动元件,所述活动元件铰接在耦合头的底盘上,适合在推力作用下与下支撑辊的轴承座接合,一方面,当处于第二耦合装置的缩回状态时,所述活动元件被升起并锁定在缩回位置中,在该位置,在驱动侧,所述活动元件不与下支撑辊的轴承座接合;另一方面,当处于第二耦合装置的展开状态时,所述活动元件处于展开位置,在该位置,所述活动元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突出,
而且其中,所述活动元件配置为处于所述展开位置,以便与在驱动侧的下支撑辊的轴承座的顶面上的突出部分接合,
而且其中:
-在所述耦合头的返回步骤中,所述耦合头从第二个展开位置传递到第一个缩回位置,导致突出部分与活动元件接合,所述活动元件在突出部分的作用下围绕其关节枢转,以便在重力作用下在突出部分另一侧返回到所述活动元件向下突出的位置之前,从所述突出部分脱离,
-在第二个取出步骤中,所述活动元件在所述突出部分的另一侧上在致动器的推动作用下邻接所述突出部分,并且使之能够撤出所述下支撑辊。
根据方法的一个实施例:
-轧机的轧辊机架包括承轨,在轧辊机架的敞开位置,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的轴承座靠在所述承轨上,所述承轨用于在取出所述轧辊机架内的轧辊过程中引导工作辊及其轴承座,
-所述轧机装置包括支撑车,所述支撑车具有承轨,所述承轨适合支撑并引导下工作辊和上工作辊的轴承座,在车相对于轧机的位置,所述轴承座延伸轧机的承轨,并且使得在第一个取出步骤过程中当耦合头到达所述第二个展开位置时,把下工作辊和上工作辊加载到支撑车上。
根据方法的可选特征,所述特征可单独实施或者按照其任意组合实施:
-第一耦合装置包括钩子,所述钩子刚性地固定到耦合头,所述耦合头与在驱动侧上固定到下工作辊末端的相应钩子接合,并且适合在第一个取出步骤中,在耦合头从第一个缩回位置传递到第二个展开位置过程中在下工作辊上施加推力,并且适合在耦合头从第二个展开位置传递到第一个缩回位置的过程中在该工作辊上施加拉力;
-在车的运动下,按照垂直于承轨的方向,发生耦合头的第一耦合装置的钩子与下工作辊的相应钩子之间的夹紧与脱夹;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耦合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折叠元件,该折叠元件适合在拉力作用下与下支撑辊的轴承座接合,所述第二耦合装置
-在所述折叠元件的所述展开位置,能够在驱动侧使下支撑辊与轴承座邻接,以便施加拉力,使之能够在所述插入步骤过程中插入下支撑辊和支撑设备,
-在所述折叠元件的折叠位置,能够在所述第三个取出步骤之后,在耦合头从第二个展开位置返回第一个缩回位置的返回运动过程中,解开耦合头与从轧辊机架中取出的所述下支撑辊的耦合。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到一种轧机装置,该轧机装置具有:
-轧机,包括:
--轧辊机架,
--一组叠置辊,其具有大体平行的轴,包括两个工作辊,即下工作辊和上工作辊,界定出带材穿过的起轧点,还包括两个支撑辊,分别为下支撑辊和上支撑辊,用于在起轧点那侧的相反侧分别靠在工作辊上,
--每个轧辊的两端,安装成分别在由轴承座支撑的轴承上旋转,
--在轧辊的轴承座与轧辊机架之间沿着夹紧平面的引导装置,
--在支撑辊的轴承座之间施加夹紧力的装置,包括液压缸,
--夹紧系统,沿着夹紧平面,用来夹紧轧辊的轴承座、相对于轧辊机架沿着轧辊的轴把轴承座锁定在适当位置,并且使轴承座能够沿着引导装置滑动,
--驱动支撑辊的驱动装置,位于轧机的轧辊机架的一侧,
-用于取出位于所述轧机的驱动侧的工作辊和支撑辊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致动器,致动器配置为在取出轧辊时把轧辊推出轧机的轧辊机架外,或者相反,在插入轧辊时把轧辊拉入轧辊机架内,
--耦合头,其固定到所述致动器,在下工作辊与下支撑辊之间的中间高度处位于轧辊机架的敞开位置,能够按照平行于轧辊的方向从第一个缩回位置移动到第二个展开位置,在所述第一个缩回位置,耦合头位于驱动侧,在所述第二个展开位置,已经穿过轧辊机架的耦合头位于操作员侧,所述耦合头包括:
---第一耦合装置,其配置为在轧机的驱动装置侧驱动下工作辊的轴承座或末端,
---第二耦合装置,其配置为在轧机的驱动侧驱动下支撑辊的轴承座,其具有缩回状态和展开状态,在所述缩回状态,所述第二耦合装置不驱动下支撑辊的轴承座,在展开状态,所述第二耦合装置通过推动作用驱动所述下支撑辊的轴承座,
而且其中,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的轴承座具有连接装置,在与驱动装置相反的操作员侧,形成操作员侧的所述轴承座之间的机械连接,
而且其中,所述提取系统的第一耦合装置和第二耦合装置配置成以下方式:
--从轧辊机架连续取出工作辊,然后取出支撑辊,
--把支撑辊和工作辊连续插入轧辊机架中。
根据本发明,第二耦合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活动元件,其铰接在耦合头的底盘上,适合在推力作用下与下支撑辊的轴承座接合,其中:
-当处于第二耦合装置的缩回状态时,所述至少一个活动元件被升起并锁定在缩回位置中,在该位置,在轧机的驱动侧,所述活动元件不与下支撑辊的轴承座接合,
-当处于第二耦合装置的展开状态时,所述活动元件处于展开位置,在该位置,所述活动元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突出。
有利地,所述活动元件是手动驱动件,以便所述活动元件从缩回位置传递到展开位置,或者相反,所述活动元件配置在所述展开位置,以至于在驱动侧,所述活动元件在下支撑辊的轴承座的顶面上与突出部分接合,存在于轧辊机架上,以至于:
-所述耦合头从第二个展开位置传递到第一个缩回位置,导致突出部分与活动元件接合,所述活动元件在突出部分的作用下围绕其关节枢转,以便在重力作用下在突出部分另一侧返回到所述活动元件向下突出的位置之前,从所述突出部分脱离;
-因此在突出部分另一侧的位置中的所述活动元件,在推动作用下邻接所述突出部分并且使之能够撤出所述下支撑辊。
根据一个实施例:
-轧机的轧辊机架包括承轨,在轧辊机架的敞开位置,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的轴承座靠在所述承轨上,所述承轨用于在取出所述轧辊机架内的轧辊过程中引导工作辊及其轴承座,
-所述轧机装置包括支撑车,所述支撑车具有承轨,所述承轨适合支撑并引导下工作辊和上工作辊的轴承座,在车相对于轧机的位置,所述轴承座延伸轧机的承轨,并且使得当致动器在工作辊上施加推力时,把下工作辊和上工作辊加载到支撑车上。
根据装置的可选特征,所述特征可单独实施或者按照其任意组合实施:
-第一耦合装置包括钩子,所述钩子刚性地固定到耦合头,所述耦合头与固定到下工作辊的其中一个末端的相应钩子接合,并且适合在把耦合头从第一个缩回位置推到第二个展开位置时在下工作辊上施加推力,并且适合在耦合头从第二个展开位置传递到第一个缩回位置的过程中在下工作辊上施加拉力;
-在车的运动下,按照垂直于承轨的方向,发生耦合头的第一耦合装置的钩子与下工作辊的相应钩子之间的夹紧与脱夹。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耦合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折叠元件,该折叠元件适合在拉力作用下与驱动侧的下支撑辊的轴承座接合,所述第二耦合装置:
-在所述折叠元件的所述展开位置,能够在驱动侧使下支撑辊与轴承座邻接,以便施加拉力,使之能够把下支撑辊插入轧机的机架中,
-在所述折叠元件的折叠位置,能够在耦合头从第二个展开位置返回第一个缩回位置的返回运动过程中,解开耦合头与从轧辊机架中取出的所述下支撑辊的耦合。
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例,所述折叠元件是手动驱动的元件,以便所述折叠件从展开位置传递到折叠位置,或反之亦然。
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工作辊的操作员侧的轴承座具有分布在轧辊轴两侧的平行的滑动板,用于与在轧机的操作员侧固定到两个立柱的滑动板接合,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突片,其近端固定到下轴承座或上轴承座之一,容纳在侧凹槽中,由轴承座主体制成,在滑动板背面,其远端穿透另一个轴承座的凹槽,至少在所述突片的展开位置,在轧辊机架的所述敞开位置。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考附图列出的以下描述,将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显示了四辊型轧机的透视图,包括其中有支撑辊和工作辊的轧辊机架、驱动轧机支撑辊的系统以及位于轧机驱动侧的齿条和小齿轮型的单个致动器提取系统,透视图进一步显示了在轧辊机架的操作员侧(与驱动系统相反的一侧)的用于支撑工作辊的支撑车、能够插入轧辊机架中用于一起撤出两个支撑辊的U形支撑设备(可移除的)以及用于提升支撑辊和工作辊或所述支撑设备的处理件,
-图2是沿着穿过轧机夹紧平面的平面的截面图,更具体地显示了提取系统,处于耦合头的所述第一个缩回位置,
-图3是图2的详细视图,更具体地显示了耦合头的第一耦合装置的钩子,与固定到下工作辊的末端(在驱动侧)的相应钩子接触,处于耦合头的第一个缩回位置,
-图4是沿着垂直于轧辊的垂直平面的轧机的截面图,
-图5是轧机的轧辊机架的分解视图,
-图6和图7是工作辊和支撑辊的视图,分别处于轧辊机架的闭合位置和敞开位置,
-图8和图9是轧机装置的局部视图,在操作员侧,显示了工作辊的支撑车,分别处于取出区域的缩回位置,以及处于车使之能够在取出工作辊的过程中容纳工作辊的位置,
-图10是工作辊的轴承座的详细视图(在操作员侧),更具体而言,是使之能够形成机械连接的部件的详细视图,当提取系统的致动器仅(在驱动侧)在下工作辊上施加推力时,所述机械连接一起撤出两个工作辊,
-图11是在轧机驱动侧处于耦合头的第一个缩回位置的视图,所述第一耦合装置因此与下支撑辊的末端接触,所述第二耦合装置处于缩回状态,在该状态,所述第二耦合装置不推动下支撑辊,
-图12是与图11视图相连续的视图,显示了第一个取出步骤,其中,致动器通过推动作用驱动耦合头,因此与下工作辊接触,因此借助图10所示的机械连接连同上工作辊一起取出下工作辊,借此把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加载在支撑车的承轨上,并借此未被驱动的支撑辊仍在轧辊机架中,
-图13是与图12视图相连续的视图,其中,因此从轧辊机架取出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而且当所述耦合头处于其第二个展开位置时,所述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完全由车支撑,
-图14是与图13视图相连续的视图,其中,支撑车侧向位移,在轧辊机架的操作员侧释放取出区域,
-图15和图16分别是耦合头的两幅视图,在操作员侧,耦合头处于所述第二个展开位置,所述活动元件沿着水平枢轴铰接在耦合头的底盘上,手动将其从图15所示的缩回位置转移到图16所示的展开位置,在所示缩回位置,所述活动元件不能与下支撑辊的轴承座相互作用,在所示展开位置,使下支撑辊能够在耦合头朝驱动侧返回过程中邻接轴承座(在驱动侧),
-图17和图18是两幅详细视图,显示了支撑辊的轴承座的夹紧系统从锁定轴承座的位置传递到解锁位置,使支撑辊能够轴向位移,
-图19是显示了使耦合头返回到第一个缩回位置的步骤的视图,
-图20至23分别是耦合头从第二个展开位置返回到第一个缩回位置的连续详细视图,在此各图分别显示了轴承座顶面上的突出部分与自由铰接的活动元件的接合,在耦合头返回过程中,所述活动元件在突出部分的作用下围绕其关节枢转,以便在重力的作用下在轴承座的突出部分另一侧返回到所述活动元件向下突出的位置之前,从所述突出部分脱离,处于耦合头的所述第一个位置;
-图24是与图23视图相连续的视图,显示了第二个取出步骤,其中,由于在驱动侧与轴承座的突出部分邻接的第二耦合装置的活动元件,所以在耦合头的推动作用下取出下支撑辊,
-图25是与图24视图相连续的视图,其中,在耦合头的所述第二个展开位置完全取出支撑辊,
-图26是与图25视图相连续的视图,显示了支撑元件的定位,能够将其插入轧辊机架中,其底部搁置在下支撑辊的轴承座上,其顶部设置为使其支撑上支撑辊的轴承座,
-图27是耦合头的详细视图,更具体地显示了处于其展开位置的两个折叠元件,使下支撑辊能够邻接轴承座(在驱动侧)以便施加拉力,并因此使之能够把下支撑辊插入轧机的机架中,
-图28是显示插入步骤的视图,其中,把下支撑辊和所述支撑设备在拉动作用下一起插入轧辊机架中,所述拉动作用是由于耦合头朝驱动侧返回导致的,因此把金属带材容纳在支撑设备的中间间隙中,
-图29和图30是连续视图,显示了沉积步骤,其中,通过降低所述上支撑辊的动作把上支撑辊沉积在支撑设备的顶部,
-图31是显示第三个取出步骤的视图,其中,在致动器的推动作用过程中,耦合头共同取出下支撑辊、支撑设备和上支撑辊,
-图32是耦合头的详细视图,更具体地显示了处于其折叠位置的折叠元件,在操作员侧执行的手动操作之后,使之能够在耦合头朝驱动侧返回运动的过程中从所述下支撑辊解开耦合头的耦合,
-图33是与图32视图相连续的视图,显示了解开耦合头与所述下支撑辊的耦合的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因此,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用于轧制金属带材的轧机1,尤其是四辊型轧机,其包括轧辊机架2,该轧辊机架包括两对立柱,在机架两个末端之间设置一组叠置辊,所述轧辊具有大体平行的轴,包括两个工作辊3、4,即下工作辊和上工作辊,界定出带材穿过的起轧点,还包括两个支撑辊5、6,分别为下支撑辊和上支撑辊,用于在穿过起轧点那侧的相反侧上分别靠在工作辊上。
每个工作辊或支撑辊具有两个端部,通常称之为辊颈,将其安装为它们分别在由轴承座30、40、50、60支撑的轴承上旋转。
轧机进一步包括沿着夹紧平面的轧辊的轴承座30,40,50,60与轧辊机架2之间的引导装置。所述引导装置可包括轴承座与轧辊机架2的框架(尤其是立柱)之间的滑动表面。
例如:
-上工作辊3的每个轴承座30具有两个滑动板31,彼此平行且相对,分布在工作辊3的旋转轴的两侧,与两个滑动板27接合,分别刚性地固定到在轧辊机架的一个末端处的同一对立柱,
-下工作辊4的每个轴承座40具有两个滑动板41,彼此平行且相对,分布在工作辊4的旋转轴的两侧上,与两个滑动板27接合,分别刚性地固定到在轧辊机架的一个末端处的同一对立柱。
例如,两个滑动板27分别固定到两个弯辊缸单元VC3、VC4的内壁上,所述弯辊缸单元本身分别通过其外壁固定到机架同一对立柱的两个内壁。
同样:
-上支撑辊5的每个轴承座50可具有两个滑动板51,彼此平行且相对,分布在支撑辊5的旋转轴的两侧,与两个滑动板25接合,刚性地固定到在轧辊机架的一个末端处的同一对立柱,以及
-下支撑辊6的每个轴承座60可具有两个滑动板61,彼此平行且相对,分布在支撑辊6的旋转轴的两侧,与两个滑动板26接合,刚性地固定到在轧辊机架的一个末端处的同一对立柱。
轧机进一步包括在支撑辊的轴承座之间施加夹紧力的装置,该装置通常包括液压缸VS。所述液压缸VS中的两个已呈现,所述液压缸可设置在轧辊机架下部,并且可以分别靠在下支撑辊6的两个轴承座60上。根据一个实施例,未示出,所述液压缸VS也可以设置在轧辊机架2的上部,并且可分别靠在上支撑辊的轴承座上。
轧机进一步包括用于夹紧工作辊3和4的轴承座30、40的夹紧系统以及用于夹紧支撑辊5、6的轴承座50、60的夹紧系统9。
显示在实例中的用于夹紧工作辊的夹紧系统是2016年3月17日法国专利申请书FR1652265的申请人所公开的,该夹紧系统允许锁定工作辊的轴承座,或者相反,使之能够在轧辊机架的打开与关闭动作下轴向位移工作辊。在此不再明确重复关于用于夹紧工作辊的这个系统的说明。然而,关于其实施,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可以参考所述文献。在本申请书的范围内,可以考虑其它用于夹紧工作辊的系统,尤其是在现有技术的专利申请书FR1652265中公开的具有专用缸的系统。
用于夹紧支撑辊的轴承座的夹紧系统9,以便从缩回状态传递到锁定状态,所述缩回状态使之能够沿着其轴从轧辊机架撤出支撑辊,所述锁定状态沿着轧辊的轴把轴承座锁定在与机架相对的位置,与此同时使轴承座能够沿着夹紧平面沿引导装置滑动。
所述夹紧系统9可包括在上支撑辊5和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50、60内的垂直凹槽以及锁定件90,锁定件安装成它们可水平地滑动。每个锁定件可从某一位置传递到缩回位置,在所述位置中,锁定件穿透轴承座50或60的垂直凹槽,阻止支撑辊轴向位移,在缩回的位置,进行轴向位移是可能的。给定支撑辊的维护操作的频率,夹紧系统则可以是手动的,其中,从缩回位置传递到锁定位置是手动的,并且是通过驱动手柄91实现的。
轧机进一步包括用于驱动支撑辊的驱动装置10,其位于轧机的轧辊机架的一侧上,在下文被称为驱动侧。
按照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的常规方式,把电动机M用于通过传动装置驱动下支撑辊和上支撑辊,所述传动装置在驱动侧把电动机输出端连接到支撑辊的末端。
在此公开的本发明更具体地涉及到用于取出工作辊和支撑辊的系统,该系统位于所述轧机的驱动侧。
如下文所述,所述提取系统使之能够从轧机的轧辊机架取出磨损的轧辊,尤其是,特别是为了重新车削所述磨损的轧辊,以及将新车削的(或新的)轧辊插入轧辊机架中。
为此目的,提取系统包括:
-致动器70,将其配置为在取出轧辊时将轧辊推出轧机的轧辊机架2之外,或者相反,在插入轧辊时,将轧辊拉入轧辊机架2内,
-耦合头8,其固定到所述致动器70,在下工作辊4与下支撑辊6之间的中间高度处位于轧辊机架2的敞开位置,能够按照平行于轧辊3、4、5、6的方向移动。
致动器可以包括机动齿条71和小齿轮72对,其中,耦合头8的底盘刚性地固定到齿条71的远端。小齿轮72按照第一个方向的旋转使齿条能够沿着其轴平移移动,并且使耦合头8能够平移移动。
耦合头8能够从第一个缩回位置P1移动到第二个展开位置P2,在所述第一个缩回位置P1,耦合头位于驱动侧,在第二个展开位置P2,已经穿过轧辊机架2的耦合头8位于操作员侧并且可供操作员使用。
而且,所述耦合头8包括
-第一耦合装置,将其配置为在轧机的驱动侧驱动下工作辊4的轴承座40或末端,
-第二耦合装置,将其配置为在轧机的驱动侧驱动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第二耦合装置具有缩回状态和展开状态,在所述缩回状态,所述第二耦合装置不驱动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在展开状态,所述第二耦合装置通过推动作用驱动所述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
值得注意的是,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的轴承座30、40具有连接装置11,在与驱动装置相反的操作员侧,形成操作员侧的所述轴承座之间的机械连接12。
当提取系统的致动器70仅在下工作辊上(在驱动侧)施加推力时,所述机械连接12确保联合撤出两个工作辊3、4,如下文所述。
例如,如图10所示,其中,工作辊的操作员侧的轴承座具有分布在轧辊的轴的两侧的平行的滑动板31、41(未示出),所述滑动板31、41要与固定到轧机操作员侧的两个立柱的滑动板27接合,连接装置11可包括至少一个突片15(或者两个突片15),所述突片的近端固定到下轴承座或上轴承座的标记的轴承座,容纳在侧凹槽中,在轴承座的主体中制成,在滑动板31或41的背面,所述突片的远端16穿透其它轴承座的凹槽,在滑动板的背面,至少处于所述突片的展开位置,在轧辊机架的所述敞开位置。
应注意,所述(或每个)突片15大致平行于滑动板31或41,其中,突片的远端16可具有圆形轮廓,以便远端在凹槽中略微枢转,所述略微枢转尤其将发生在工作辊上进行弯曲作用的过程中。
可以对突片15进行进一步设置,以至于所述突片缩回到轴承座40内的缩回位置(位置未示出),轴承座40具有用于把所述突片15锁定在展开位置中的装置。所述装置可包括滚珠弹簧系统。还可以设置突片中的椭圆形孔17,以防突片拆散,螺柱18要穿过所述突片中的椭圆形孔17,所述螺柱固定到轴承座。
有利地,对所述提取系统的第一耦合装置和第二耦合装置这样进行设置,以至于:
-从轧辊机架连续取出工作辊,然后取出支撑辊。
-把支撑辊和工作辊连续插入轧辊机架中。
换言之,本发明有利地使得:
-通过单个致动器取出轧机的所有轧辊(即工作辊,然后是支撑辊),与申请人所知道的现有技术相反,
-通过单个致动器插入轧机的所有轧辊(即工作辊,然后是支撑辊),与申请人所知道的现有技术相反。
从以下说明可以理解,提取系统使之能够仅取出工作辊,然后把新工作辊(新轧辊或新车削的轧辊)插入所述轧辊机架中(其中,支撑辊仍在轧辊机架中)。
以下说明将描述在这种轧机装置中执行换辊的方法,更具体而言,对为了利用单致动器提取系统取出一组工作辊和支撑辊而执行的不同步骤进行说明。在图6至图33中详细显示了这些不同步骤。
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理解到,允许插入支撑辊、然后插入工作辊的方法的步骤基本相同,但是按照与取出轧辊的步骤相反的顺序执行的。
而且,在打开所述轧机的轧辊机架之后,取出工作辊3、4和支撑辊5、6,在该步骤过程中,当金属带材B沿着所述轧机的贯通喂料平面存在时,下工作辊4和下支撑辊6与上工作辊4和上支撑辊5隔开。
打开轧辊机架的这个步骤显示在图6和图7中,该步骤是由液压缸VS缩回引起的。如有必要,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打开自动导致松开工作辊3、4的轴承座30、40。
而且,通过执行以下连续步骤取出工作辊3、4和支撑辊5、6:
-第一个取出步骤E1(见图11至图13),其中,通过推动作用在驱动侧从下工作辊4的轴承座40上的所述致动器70取出上工作辊3和下工作辊4,耦合头8从第一个缩回位置P1传递到第二个展开位置P2,通过在操作员侧在下工作辊和上工作辊的轴承座30、40之间形成的机械连接12,一起驱动所述上工作辊3和下工作辊4,耦合头8的所述第二耦合装置处于所述缩回状态,其中,所述第二耦合装置在所述推动作用过程中不驱动支撑辊的轴承座,
-返回步骤E2(见图19至图24),其中,耦合头8从第二个展开位置P2朝驱动侧返回到第一个缩回位置P1,
-第二个取出步骤E3(见图24和图25),其中,通过来自于在驱动侧的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上的所述致动器的推动作用,从轧辊机架2取出下支撑辊6,耦合头8从第一个缩回位置P1传递到展开位置P2,所述第二耦合装置处于驱动所述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的推动的所述展开状态,
-定位步骤E4(见图26和图27),其中,支撑设备13定位于下支撑辊6上,其底部靠在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上,其顶部用于支撑上支撑辊的轴承座50,所述支撑设备能够插入轧辊机架2中,
-插入步骤E5(见图28),其中,通过由朝驱动侧返回耦合头8施加的拉力,把下支撑辊6和所述支撑设备13插入轧辊机架2中,从展开位置P2进入第一个缩回位置P1,所述支撑设备13有一定间隙14,金属带材B在插入轧辊机架2中时穿过所述间隙,
-沉积步骤E6(见图29和图30),其中,上支撑辊5通过降低所述上支撑辊5的动作沉积在支撑设备13的顶部上,
-第三个取出步骤E7(见图31),其中,通过在驱动侧由所述致动器70施加在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上的推动作用,取出由下支撑辊6、支撑设备13和所述上支撑辊5构成的组。
轧机的轧辊机架2大体包括承轨R3、R4,在轧辊机架2的敞开位置,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3、4的其余轴承座30、40搁靠在所述承轨上,所述承轨R3、R4用于在取出所述轧辊机架内的轧辊过程中引导工作辊3、4及其轴承座30、40。
轧辊机架进一步包括承轨R6,在所述承轨上,所述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在轧辊机架2的敞开位置静止,其中,轴承座60具有用于沿着轨道R6滚动的滚筒63,而且其它轨道在操作员侧在取出区域的水平从轨道R6延伸。
轧机装置可包括支撑车20,所述支撑车包括承轨R3'、R4',所述承轨适合支撑并引导下工作辊和上工作辊3、4的轴承座30、40,在车相对于轧机的位置,所述轴承座延伸轧机的承轨R3、R4,并且使得当致动器在工作辊3、4上施加推力时,把下工作辊和上工作辊一起加载到支撑车20上,或者相反,从车上将其下载,以便在插入轧辊过程中将其插入到轧辊机架中。
所述支撑车20能够沿着垂直于承轨的轨道移动,以便车能够侧向缩回到取出区域外面的位置,如图8所示。
处理底盘MT用于借助于车间内的行车从上方撤出工作辊3、4。
把所述车20保持在取出区域以外的所述缩回位置,尤其是在插入或撤出支撑辊的步骤过程中如此。
如各图所示,车可具有四对平行承轨,以便能够并排地支撑两对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
如果只换工作辊3、4,则可以把一对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一起撤到支撑车20上,可以在提前放置在支撑车上之后,刚好在车的较短侧向位移之后立即加载另一对工作辊(新轧辊或新车削的轧辊),以便使所述新轧辊的承轨R3'和R4'与轧辊机架2的承轨R3和R4对齐。
第一耦合装置基本上可包括钩子81,所述钩子刚性地连接到耦合头8,所述耦合头与固定到下工作辊4的在驱动侧的末端的相应钩子42接合,并且适合:
-在把耦合头8从第一个缩回位置P1推到第二个展开位置P2的动作过程中在下工作辊4上施加推力,
-在耦合头8从第二个展开位置P2传递到第一个缩回位置P1的过程中在下工作辊4上施加拉力。
所述钩子81最初与在下工作辊末端的相应钩子42接触,处于耦合头的所述第一个缩回位置P1,如图3或图11所示。
有利地,对两个相互接合的钩子81和82进行配置,以至于在车20的运动下按照垂直于承轨R3'、R4'的方向发生耦合头8的第一耦合装置81的钩子81与下工作辊4的相应钩子42之间的夹紧与脱夹。
由于支撑车的机动位移,所以耦合头8与下工作辊4的耦合(或解耦)是自动的,而不需要专用致动器。
如图12和图13所示,支撑车的承轨R3'和R4'在第一个取出步骤E1过程中与承轨R3和R4对齐。
在取出步骤结束时,车20在操作员侧收缩到取出区域以外的位置,如图14所示,而耦合头则处于从操作员侧可接近的第二个展开位置P2。
根据本发明,如此接近耦合头8有利地使操作员能够把第二耦合装置从缩回状态传递到展开状态,在所述缩回状态,所述第二耦合装置不驱动下支撑辊的轴承座,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第二耦合装置在操作员在所述第二耦合装置上的手动操作下推动所述下支撑辊的轴承座。如此手动操作与所述第一个取出步骤是连续的,在耦合头处于所述第二个展开位置并且从所述轧机的操作员侧可及的同时,在所述耦合头的返回步骤之前,执行所述手动操作。
为此目的,第二耦合装置可包括至少一个活动元件82,所述活动元件铰接在耦合头的底盘上,适合在推力作用与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接合。
-当处于第二耦合装置的缩回状态时,所述至少一个活动元件82被升起并锁定在缩回位置P3中,通过图15中的实例所示,在该位置,在轧机的驱动侧,所述活动元件82不与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接合,
-当处于第二耦合装置的展开状态时,所述至少一个活动元件82则处于展开位置P4,通过图16中的实例所示,在该位置,所述活动元件82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突出。
因此,在从操作员侧可以接近耦合头8的情况下,通过操作员的手动操作,使之能够从缩回位置P3传递到展开位置。在缩回位置,可以通过任何适当的装置把活动元件82锁定在适当位置,例如,通过支架85,所述支架铰接在底盘上,处于一个位置时,使活动元件82能够通过与刚性地固定到活动元件的叉状物84的接合而保持在提升位置。通过围绕其枢轴移动支架85发生解锁,所述位移导致释放活动元件,这样使头向下枢转,例如,在重力作用下转半圈。
所述活动元件82配置为处于所述展开位置P4,以便与在驱动侧的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的顶面上的突出部分62接合,存在于轧辊机架中。
如图20至图23所示,所述耦合头8从第二个展开位置P2传递到第一个缩回位置P1,导致突出部分62与活动元件82接合,所述活动元件围绕其关节在突出部分62的作用下枢转(见图20至图22),以便在返回之前,在重力作用下,从所述突出部分62脱离到一个位置(见图23),在该位置,所述活动元件82在突出部分62的另一侧向下突出。换言之,在耦合头返回过程中,对所述活动元件82进行配置,以便在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的顶面脱离突出部分62,因为所述至少一个活动元件能够(按照图21和图22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如图24所示,因此处于突出部分62另一侧的适当位置的所述活动元件82在致动器70的推动作用下邻接所述突出部分62,因此使之能够在第二个取出步骤E3过程中撤出所述下支撑辊6。在取出步骤E3过程中,应注意,通过挡块86防止(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所述活动元件82的可能性,由此使所述活动元件82能够把取出下支撑辊6所需的推力传送到轴承座60。
当然,在取出支撑辊之前,通过解锁用于夹紧支撑辊的夹紧系统9,使轧辊轴向位移必须成为可能。
如各图所示,第二耦合装置可包括两个大体平行的活动元件82,所述活动元件通过同一个旋转轴刚性地固定到头的底盘。旋转轴大体水平,并且垂直于下支撑辊的轴。两个活动元件分别与在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的顶面上的两个突出部分接合。
在第二个取出步骤E3结束时,从轧辊机架2取出下支撑辊6,如通过图25中的实例所示。下一个步骤是所述定位步骤E4,其中,支撑设备13通过处理装置(即行车)定位于下支撑辊6上。
所述设备的底部靠在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上。顶部用于支撑上支撑辊5的轴承座50。所述支撑设备13值得注意之处在于,(一旦取出工作辊)便可将其连同下支撑辊一起插入轧辊机架2中。
为此目的,第二耦合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折叠元件83,该折叠元件适合(仅)在拉力作用下与驱动侧的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接合,所述第二耦合装置:
-在所述折叠元件83的所述展开位置P5,能够在驱动侧使下支撑辊6与轴承座60邻接,以便施加拉力,使之能够把下支撑辊6插入轧机的机架中,尤其是在步骤E5中如此。
-在所述折叠元件83的折叠位置P6,能够在耦合头从第二个展开位置P2返回第一个缩回位置P1的返回运动过程中,解开耦合头与从轧辊机架中取出的所述下支撑辊6的耦合。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至少一个折叠活动元件83最初可处于展开位置P5,在该位置不能向轧辊上施加推力。
可以存在两个折叠元件83,并且可以邻近两个突出部分62。可以手动地从展开位置P5传递到折叠位置P6,例如,通过按有限角度旋转所述元件83,例如,转四分之一转。为此目的,所述或者每个元件可具有用于容纳比如钥匙这样的工具的空腔。
处于其展开位置P5的两个折叠元件,使得在插入步骤E5过程中能够把下支撑辊6连同由轴承座60支撑的所述支撑设备13一起插入轧辊机架中,如图28所示。应理解,轧机的贯通喂料平面中存在的金属带材变得被容纳在所述支撑设备13的中间间隙14中。
于是这样能够通过降低上支撑辊5而把上支撑辊5沉积在所述支撑设备上,通过布置液压缸VR可以发生所述作用,直到上支撑辊5的轴承座50搁置在所述支撑设备13上,其中,所述缸VR通常也用于调整轧制生产线。
然后是第三个取出步骤E7,其中,通过在驱动侧的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上的所述致动器70的另一个推动作用,取出由下支撑辊6、支撑设备13和所述上支撑辊5构成的组件,所述耦合头因此处于其第二个展开位置P2。
通过折叠元件83上的手动操作解开耦合头8的耦合,所述折叠元件83可进入其折叠位置P6,然后通过耦合头返回而进入第一个缩回位置P1。
因此可以从上方利用图1所示的由行车提起的处理底盘MA从取出区域撤出上支撑辊5、所述支撑设备13,然后是下支撑辊6。
术语
1.轧机装置,
2.轧辊机架,
3,4.工作辊,分别为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
5,6.支撑辊,分别为上支撑辊和下支撑辊,
30,40.工作辊的轴承座,分别为上工作辊的轴承座和下工作辊的轴承座,
42.在驱动侧的下工作辊的末端处的钩,
50,60.支撑辊的轴承座,分别为上支撑辊的轴承座和下支撑辊的轴承座,
31,41,51,61.轴承座的滑动板,
62.在支撑辊(驱动侧)轴承座60顶面上的突出部分,
63.滚筒(轴承座60),
25,26,27.滑动板(框架),
7.提取系统,
70.致动器(提取系统)
71,72.机动的齿条和小齿轮(提取系统的致动器),
8.耦合头(提取系统),
81.第一耦合装置(刚性地固定到耦合头主体的钩子)适合(仅)在下工作辊4上施加推力和拉力,
82,83.第二耦合装置,包括适合在下支撑辊的轴承座60上施加推力的手动缩回活动元件82以及适合(仅)在所述轴承座上施加拉力的手动折叠元件83,
84.叉状物,
85.支架,
86.挡块,
9.用于夹紧支撑辊的夹紧系统,
90.锁定件(夹紧系统9),
91.手柄(夹紧系统),
10.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支撑辊),
11.在操作员侧的工作辊的轴承座30、40之间的连接装置,
12.机械连接,
13.支撑设备,
14.支撑设备的空隙,金属带材要从该空隙中穿过,
15.突片,
16.远端(突片),
17.椭圆形孔,
18.螺柱,
20.支撑车(工作辊),
B.金属带材,
E1.第一个取出步骤(用于取出下工作辊和上工作辊),
E2.返回步骤(耦合头),
E3.第二个取出步骤(用于取出下支撑辊6),
E4.定位步骤,用于把支撑设备13定位在因此从轧辊机架取出的下支撑辊的轴承座上,
E5.共同插入步骤,用于把下支撑辊6和支撑设备13插入轧辊机架中,
E6.把上支撑辊5沉积到支撑设备13上的步骤,
E7.第三个取出步骤,用于取出由下支撑辊6、所述支撑设备13和上支撑辊5构成的组件,
P1,P2.分别为耦合头的缩回位置(在驱动侧)和展开位置(在操作员侧),
P3,P4.分别为所述至少一个活动元件82的缩回位置和展开位置,所述展开位置适合在驱动侧在所述支撑辊的轴承座上施加推动作用,
R3,R4,R6.轧辊机架的承轨,适合分别引导上工作辊、下工作辊和下支撑辊,
R3',R4'.支撑车20的承轨,
VC3,VC4.弯辊缸,
VR.通过线调整缸,
VS.液压缸(在支撑辊的轴承座之间施加夹紧力的装置),
M.电动机,
MA.处理底盘(支撑辊),
MT.处理底盘(工作辊)。

Claims (13)

1.更换用于轧制金属带材的轧机上的轧辊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在具有以下部件的装置(1)中执行的:
-轧机,包括:
--轧辊机架(2),
--一组叠置辊,具有大体平行的轴,包括两个工作辊(3,4),即下工作辊和上工作辊,界定出带材穿过的起轧点,还包括两个支撑辊(5,6),分别为下支撑辊和上支撑辊,用于在起轧点那侧的相反侧分别靠在工作辊上,
--每个轧辊具有两端,安装成分别在由轴承座(30,40,50,60)支撑的轴承上旋转,
--引导装置,其沿着夹紧平面介于轧辊的轴承座与轧辊机架之间,
--在支撑辊的轴承座之间施加夹紧力的装置,包括液压缸(VS),
--夹紧系统(9),沿着夹紧平面,用来夹紧轧辊的轴承座、相对于轧辊机架沿着轧辊的轴把轴承座锁定在适当位置,并且使轴承座能够沿着引导装置滑动,
--驱动支撑辊的驱动装置(10),位于轧机的轧辊机架的一侧,该侧被称为驱动侧,
-用于取出设置在所述轧机的驱动侧的工作辊和支撑辊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致动器(70),致动器配置为在取出轧辊时把轧辊推出轧机的轧辊机架(2)外,或者相反,在插入轧辊时把轧辊拉入轧辊机架(2)内,
--耦合头(8),其固定到所述致动器(70),在下工作辊(4)与下支撑辊(6)之间的中间高度处位于轧辊机架(2)的敞开位置,能够按照平行于轧辊(3,4,5,6)的方向从第一个缩回位置(P1)移动到第二个展开位置(P2),在所述第一个缩回位置,耦合头位于驱动侧,在所述第二个展开位置,已经穿过轧辊机架(2)的耦合头(8)位于操作员侧,所述耦合头(8)包括:
---第一耦合装置,其配置为在轧机的驱动侧驱动下工作辊(4)的轴承座(40) 或末端,
---第二耦合装置,其配置为在轧机的驱动侧驱动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其具有缩回状态和展开状态,在所述缩回状态,所述第二耦合装置不驱动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在展开状态,所述第二耦合装置通过推动作用驱动所述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
而且其中,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的轴承座(30,40)具有连接装置(11),在与驱动装置相反的操作员侧,形成操作员侧的所述轴承座之间的机械连接(12),
而且其中,在打开所述轧机的轧辊机架之后,取出工作辊(3,4)和支撑辊(5,6),在该步骤中,当通过执行以下连续步骤使金属带材(B)沿着所述轧机的贯通喂料平面而存在时,下工作辊(4)和下支撑辊(6)与上工作辊(3)以及上支撑辊(5)隔开:
-第一个取出步骤(E1),其中,通过推动作用在驱动侧从下工作辊(4)的轴承座(40)上的所述致动器(70)取出上工作辊(3)和下工作辊(4),耦合头(8)从第一个缩回位置(P1)传递到第二个展开位置(P2),通过在操作员侧在下工作辊和上工作辊的轴承座(30,40)之间形成的机械连接(12),一起驱动所述上工作辊(3)和下工作辊(4),耦合头(8)的所述第二耦合装置处于所述缩回状态,其中,所述第二耦合装置在所述推动作用过程中不驱动支撑辊的轴承座,
-返回步骤(E2),其中,耦合头(8)从第二个展开位置(P2)朝驱动侧返回到第一个缩回位置(P1),
-第二个取出步骤(E3),其中,通过来自于在驱动侧的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上的所述致动器的推动作用,从轧辊机架(2)取出下支撑辊(6),耦合头(8)从第一个缩回位置(P1)传递到第二个展开位置(P2),所述第二耦合装置处于驱动所述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的推动的所述展开状态,
-定位步骤(E4),其中,支撑设备(13)定位于下支撑辊(6)上,其底部靠在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上,其顶部用于支撑上支撑辊(5)的轴承座(50),所述支撑设备(13)能够插入轧辊机架(2)中,
-插入步骤(E5),其中,通过由朝驱动侧返回耦合头(8)施加的拉力,把下支撑辊(6)和所述支撑设备(13)插入轧辊机架(2)中,从第二个展开位置(P2)进入第一个缩回位置(P1),所述支撑设备(13)有一定间隙(14),金属带材(B)在插入轧辊机架(2)中时穿过所述间隙,
-沉积步骤(E6),其中,通过降低所述上支撑辊(5)的动作,上支撑辊(5)沉积在支撑设备(13)的顶部,
-第三个取出步骤(E7),其中,通过在驱动侧由所述致动器(70)施加在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上的推动作用,取出由下支撑辊(6)、支撑设备(13)和所述上支撑辊(5)构成的组,
而且其中,第二耦合装置从缩回状态传递到展开状态,在所述缩回状态,所述第二耦合装置不驱动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第二耦合装置通过在所述第二耦合装置上的手动操作驱动所述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的推动,在所述第一个取出步骤(E1)之后,在所述返回步骤(E2)之前,耦合头(8)处于所述第二个展开位置(P2),在所述轧机的操作员侧可进入所述第二个展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轧机的轧辊机架(2)包括承轨(R3,R4),在轧辊机架(2)的敞开位置,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3,4)的轴承座(30,40)靠在所述承轨上,所述承轨(R3,R4)用于在取出所述轧辊机架内的轧辊过程中引导工作辊(3,4)及其轴承座(30,40),
-所述轧机装置包括支撑车(20),所述支撑车具有承轨(R3',R4'),所述承轨适合支撑并引导下工作辊和上工作辊(3)的轴承座(30,40),在车相对于轧机的位置,所述轴承座延伸轧机的承轨(R3,R4),并且使得在第一个取出步骤(E1)过程中当耦合头到达所述第二个展开位置(P2)时,把下工作辊和上工作辊加载到支撑车(2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耦合装置包括钩子,所述钩子刚性地连接到耦合头(8),所述耦合头与在驱动侧固定到下工作辊(4)末端的相应钩子(42)接合,并且适合:
-在第一个取出步骤(E1)中,在耦合头(8)从第一个缩回位置(P1)传递到第二个展开位置(P2)的过程中,在下工作辊(4)上施加推力,
-在耦合头(8)从第二个展开位置(P2)传递到第一个缩回位置(P1)的过程中,在下工作辊(4)上施加拉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车(20)的运动下按照垂直于承轨(R3',R4')的方向发生耦合头(8)的第一耦合装置的钩子(81)与下工作辊(4)的相应钩子(42)之间的夹紧与脱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耦合装置(82,83)包括至少一个活动元件(82),所述活动元件铰接在耦合头的底盘上,适合在推力作用下与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接合,所述活动元件:
-在处于第二耦合装置的缩回状态时,所述至少一个活动元件(82)被升起并锁定在缩回位置(P3)中,在该位置,在驱动侧,所述活动元件(82)不与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接合,
-在处于第二耦合装置的展开状态时,所述活动元件则处于展开位置(P4),在该位置,所述活动元件(82)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突出,
而且其中,所述活动元件(82)配置为处于所述展开位置(P4),以便与在驱动侧的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的顶面上的突出部分(62)接合,
而且其中:
-在所述耦合头的返回步骤(E2)中,所述耦合头(8)从第二个展开位置(P2)传递到第一个缩回位置(P1),导致突出部分(62)与活动元件(82)接合,所述活动元件(82)在突出部分(62)的作用下围绕其关节枢转,以便在重力作用下在突出部分(62)另一侧返回到所述活动元件向下突出的位置之前,从所述突出部分(62)脱离;
-在第二个取出步骤(E3)中,所述活动元件(82)在所述突出部分(62)的另一侧上在致动器的推动作用下邻接所述突出部分(62),并且使之能够撤出所述下支撑辊(6)。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耦合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折叠元件(83),该折叠元件适合在拉力作用下与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接合,所述第二耦合装置:
-在所述折叠元件的展开位置(P5),能够在驱动侧使下支撑辊(6)与轴承座(60)邻接,以便施加拉力,使之能够在所述插入步骤(E5)过程中插入下支撑辊(6)和所述支撑设备(13),
-在所述折叠元件(83)的折叠位置(P6),能够在所述第三个取出步骤(E7)之后,在耦合头从第二个展开位置(P2)返回到第一个缩回位置(P1)的返回运动过程中,解开耦合头与从轧辊机架中取出的所述下支撑辊(6)的耦合。
7.轧机装置(1),其具有:
-轧机,包括:
--轧辊机架(2),
--一组叠置辊,具有大体平行的轴,包括两个工作辊(3,4),即下工作辊和上工作辊,界定出带材穿过的起轧点,还包括两个支撑辊(5,6),分别为上支撑辊和下支撑辊,用于在起轧点那侧的相反侧分别靠在工作辊上,
--每个轧辊具有两端,安装成分别在由轴承座(30,40,50,60)支撑的轴承上旋转,
--在轧辊的轴承座与轧辊机架之间沿着夹紧平面的引导装置,
--在支撑辊的轴承座之间施加夹紧力的装置,包括液压缸(VS),
--夹紧系统(9),沿着夹紧平面,用来夹紧轧辊的轴承座、相对于轧辊机架沿着轧辊的轴把轴承座锁定在适当位置,并且使轴承座能够沿着引导装置滑动,
--驱动支撑辊的驱动装置(10),位于轧机的轧辊机架的一侧,
-用于取出位于所述轧机的驱动侧的工作辊和支撑辊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致动器(70),致动器配置为在取出轧辊时把轧辊推出轧机的轧辊机架(2)外,或者相反,在插入轧辊时把轧辊拉入轧辊机架(2)内,
--耦合头(8),其固定到所述致动器(70),在下工作辊(4)与下支撑辊(6)之间的中间高度处位于轧辊机架(2)的敞开位置,能够按照平行于轧辊(3,4,5,6)的方向从第一个缩回位置(P1)移动到第二个展开位置(P2),在所述第一个缩回位置,耦合头(8)位于驱动侧,在所述第二个展开位置,已经穿过轧辊机架(2)的耦合头位于操作员侧,所述耦合头(8)包括:
---第一耦合装置,其配置为在轧机的驱动装置侧驱动下工作辊的轴承座(40)或末端,
---第二耦合装置,其配置为在轧机的驱动侧驱动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其具有缩回状态和展开状态,在所述缩回状态,所述第二耦合装置不驱动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在展开状态,所述第二耦合装置通过推动作用驱动所述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
而且其中,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的轴承座(30,40)具有连接装置(11),在与驱动装置相反的操作员侧,形成操作员侧的所述轴承座之间的机械连接(12),
而且其中,用于取出位于所述轧机的驱动侧的工作辊和支撑辊的系统的第一耦合装置和第二耦合装置配置成以下方式:
--从轧辊机架(2)连续取出工作辊(3,4),然后取出支撑辊(5,6),
--把支撑辊(5,6)和工作辊(3,4)连续插入轧辊机架(2)中,
而且其中,第二耦合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活动元件(82),其铰接在耦合头的底盘上,适合在推力作用下与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接合,其中:
--当处于第二耦合装置的缩回状态时,所述至少一个活动元件(82)被升起并锁定在缩回位置(P3)中,在该位置,在轧机的驱动侧,所述活动元件(82)不与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接合,
--当处于第二耦合装置的展开状态时,所述活动元件处于展开位置(P4),在该位置,所述活动元件(82)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突出,
而且其中,所述活动元件(82)是手动驱动件,以便所述活动元件(82)从缩回位置(P3)传递到展开位置(P4),或者相反,所述活动元件(82)配置在所述展开位置(P4),以至于在驱动侧,所述活动元件在下支撑辊(6)轴承座(60)的顶面上与突出部分(62)接合,存在于轧辊机架上,以至于:
-所述耦合头(8)从第二个展开位置(P2)传递到第一个缩回位置(P1),导致突出部分(62)与活动元件(82)接合,所述活动元件在突出部分(62)的作用下围绕其关节枢转,以便在重力作用下在突出部分(62)另一侧返回到所述活动元件(82)向下突出的位置之前,从所述突出部分(62)脱离;
-因此在突出部分(62)另一侧的位置中的所述活动元件(82),在推动作用下邻接所述突出部分(62)并且使之能够撤出所述下支撑辊(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轧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轧机的轧辊机架(2)包括承轨(R3,R4),在轧辊机架(2)的敞开位置,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3,4)的轴承座(30,40)靠在所述承轨上,所述承轨(R3,R4)用于在取出所述轧辊机架内的轧辊过程中引导工作辊(3,4)及其轴承座(30,40),
-所述轧机装置包括支撑车(20),所述支撑车具有承轨(R3',R4'),所述承轨适合支撑并引导下工作辊和上工作辊(3,4)的轴承座(30,40),在车相对于轧机的位置,所述轴承座延伸轧机的承轨(R3,R4),并且使得当致动器在工作辊(3,4)上施加推力时,把下工作辊和上工作辊加载到支撑车(20)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轧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耦合装置(81)包括钩子,所述钩子刚性地连接到耦合头(8),所述耦合头与固定到下工作辊(4)的其中一个末端的相应钩子(42)接合,并且适合
-在把耦合头(8)从第一个缩回位置(P1)推到第二个展开位置(P2)的动作过程中,在下工作辊(4)上施加推力,
-在耦合头(8)从第二个展开位置(P2)传递到第一个缩回位置(P1)的过程中,在下工作辊(4)上施加拉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轧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车(20)的运动下,按照垂直于支撑车(20)的承轨(R3',R4')的方向,发生耦合头(8)的第一耦合装置(81)的钩子与下工作辊(4)的相应钩子(42)之间的夹紧与脱夹。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轧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耦合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折叠元件(83),该折叠元件适合在拉力作用下与驱动侧的下支撑辊(6)的轴承座(60)接合,所述第二耦合装置:
-在所述折叠元件的展开位置(P5),能够在驱动侧使下支撑辊(6)与轴承座(60)邻接,以便施加拉力,使之能够把下支撑辊(6)插入轧机的机架中,
-在所述折叠元件(83)的折叠位置(P6),能够在耦合头从第二个展开位置(P2)返回第一个缩回位置(P1)的返回运动过程中,解开耦合头与从轧辊机架中取出的所述下支撑辊(6)的耦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轧机装置,其中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元件(83)是手动驱动的元件,以便所述折叠元件(83)从展开位置(P5)传递到折叠位置(P6),或反之亦然。
13.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轧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辊的操作员侧的轴承座具有分布在轧辊轴两侧的平行的滑动板(31,41),各自具有用于与在轧机的操作员侧固定到两个立柱的滑动板(27)接合的滑动表面,连接装置(11)包括至少一个突片(15),所述至少一个突片(15)包括近端和远端(16),所述至少一个突片(15)的近端固定到下工作辊(4)的轴承座(40),容纳在侧凹槽中,由下工作辊(4)的轴承座(40)的主体制成,在固定到下工作辊(4)的轴承座(40)的主体的滑动板(41)的滑动表面的背面,所述至少一个突片(15)的近端固定到下工作辊(4)的轴承座(40)使得突片(15)被配置成缩回下工作辊(4)的轴承座(40)内的缩回位置,以及在所述突片的展开位置展开,在轧辊机架的所述敞开位置,其中所述突片(15)的远端(16)穿透上轴承座(30)的凹槽。
CN201780029871.8A 2016-04-18 2017-04-14 更换轧机上轧辊的方法 Active CN1091530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653411 2016-04-18
FR1653411A FR3050128B1 (fr) 2016-04-18 2016-04-18 Procede de changement des cylindres d'un laminoir
PCT/EP2017/059057 WO2017182406A1 (fr) 2016-04-18 2017-04-14 Procede de changement des cylindres d'un laminoi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3054A CN109153054A (zh) 2019-01-04
CN109153054B true CN109153054B (zh) 2020-12-29

Family

ID=56896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9871.8A Active CN109153054B (zh) 2016-04-18 2017-04-14 更换轧机上轧辊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358193B2 (zh)
EP (1) EP3445506B1 (zh)
CN (1) CN109153054B (zh)
ES (1) ES2839699T3 (zh)
FR (1) FR3050128B1 (zh)
WO (1) WO20171824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2512A (zh) * 2021-04-26 2021-07-13 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支承辊快换支架及其快换方法
EP4163027A1 (en) * 2021-10-05 2023-04-12 Primetals Technologies Limited Rolling mill stand and method of changing a work roll assembly thereof
CN117428009B (zh) * 2023-12-20 2024-03-08 涿州市飞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共用结构布置的双铝铸轧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447B2 (ja) * 1977-09-19 1983-01-21 日本鋼管株式会社 圧延機における自動ロ−ル組替装置
JPS5832001B2 (ja) * 1977-10-28 1983-07-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多段式圧延機の補強ロ−ル組替え用治具
DE3221430A1 (de) * 1982-06-07 1983-12-08 SMS Schloemann-Siemag AG, 4000 Düsseldorf Walzgeruest zum auswalzen von materialquerschnitten unterschiedlicher breite
DE3674781D1 (de) * 1986-03-04 1990-11-08 Mannesmann Ag Walzgeruest.
JPH066204B2 (ja) * 1986-03-31 1994-01-2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ミルスピンドルの交換装置
JPH0683851B2 (ja) * 1986-04-03 1994-10-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圧延機のロ−ル組替装置
JPS63174708A (ja) * 1987-01-13 1988-07-19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控ロ−ル組替方法及び装置
JPH0832336B2 (ja) * 1988-08-15 1996-03-2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圧延機のロール組替装置
JP3044247B2 (ja) * 1994-09-30 2000-05-22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インナーロール式電縫管成形機
CN1358452A (zh) * 2000-12-13 2002-07-17 谭振平 内调味豆制品
DE10138588A1 (de) * 2001-08-06 2003-02-20 Sms Demag Ag Einrichtung zum Wechseln der Arbeits- und Stützwalzen eines Bandwalzwerkes
DE10223000A1 (de) * 2002-05-24 2003-12-04 Sms Demag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Wechseln von Arbeitswalzenpaaren und/oder Stützwalzenpaaren an Walzgerüsten
FR2851942B1 (fr) * 2003-03-05 2006-04-28 Procede de changement de configuration d'un laminoir et laminoir perfectionne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u procede
DE102006001316A1 (de) * 2006-01-09 2007-07-12 Sms Demag Ag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Wechseln von Walzen
KR100908093B1 (ko) 2007-12-07 2009-07-16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압연용 백업롤 쵸크의 라이너 교체장치
US8479366B2 (en) 2008-06-19 2013-07-09 Siemens Vai Metals Technologies Sas Method for changing a roller in a roll mill for a continuously running steel strip
DE102009037665A1 (de) * 2009-08-14 2011-02-17 Sms Siemag Ag Vorrichtung zum Handhaben und/oder Transportieren von Walzen eines Walzgerüsts
CN103286540B (zh) 2013-05-27 2015-06-24 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轧机上压下油缸的拆卸方法
CN104324942B (zh) * 2014-09-03 2016-04-20 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粗轧机工作辊换辊辅助装置及其换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58193B2 (en) 2022-06-14
EP3445506B1 (fr) 2020-09-09
FR3050128A1 (fr) 2017-10-20
EP3445506A1 (fr) 2019-02-27
CN109153054A (zh) 2019-01-04
US20190091744A1 (en) 2019-03-28
ES2839699T3 (es) 2021-07-05
FR3050128B1 (fr) 2018-09-07
WO2017182406A1 (fr) 2017-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37608B (zh) 更换轧机机架的轧辊和/或轧辊组的设备和方法;锁闭和夹紧系统;包括这种系统的轧机机架
JP4996617B2 (ja) 圧延機工場においてロールを管理する方法とその方法を実施する設備
CN109153054B (zh) 更换轧机上轧辊的方法
US6763565B2 (en) Roll changing apparatus and roll changing method for rolling mill
RU2394661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манипулирования/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рабочих валков и/или опорных валков
US3208260A (en) Rolling mill
EP0908246B1 (fr) Dispositif de changement des cylindres de travail et/ou des cylindres intermédiaires d'une cage de laminoir, et ratelier de stockage pour un tel dispositif
US3638468A (en) Roll-changing means for four-high rolling mill
GB1421629A (en) Apparatus for dismantling and assembling roll assemblies of a rolling mill
US20070251284A1 (en) Roll stand
CN108778541B (zh) 用于金属带材的轧机
US6053020A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apid roll changes in a six-high roll stand
JP3209318B2 (ja) 圧延機のロール組替方法及び圧延機のロール組替装置
WO2002047837A1 (fr) Materiel et procede de remplacement d'un ensemble cylindres
CN214348646U (zh) 机架更换车及其系统
US20230119712A1 (en) Tool and method for changing the working roll in a rolling mill
US9782810B2 (en) Roll stand changing device
US3733877A (en) Mill roll changing arrangement
JPH076964Y2 (ja) ワークロール交換用可搬式サイドシフト装置
JPS5816718A (ja) 圧延機のロ−ル組替装置
JP3330818B2 (ja) 両持式ローラ矯正機及びローラ組替装置
JPS61206509A (ja) 圧延機のロ−ル組替装置
JPH0723042Y2 (ja) 圧延ロールの交換装置
WO2018229960A1 (ja) ロール組替装置
JPH0653294B2 (ja) テンシヨンレベラのロ−ル組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