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03285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03285A
CN108803285A CN201810361238.5A CN201810361238A CN108803285A CN 108803285 A CN108803285 A CN 108803285A CN 201810361238 A CN201810361238 A CN 201810361238A CN 108803285 A CN108803285 A CN 1088032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witch portion
relay
power supply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612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03285B (zh
Inventor
小岛智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ki D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ki Data Corp filed Critical Oki D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803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3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03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32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80Details relating to power supplies, circuits board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2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8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fixing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图像形成部,形成显影剂像;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与电源连接;定影部,具有配置在连接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的电源路径上的加热器,并且使显影剂像在记录介质上定影;第一开关部,配置在电源路径上,包括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并且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进行开关;第一检测部,生成对应于第一开关部的开关动作的第一检测信号;第二开关部,配置在电源路径上,包括继电器,并且根据第二控制信号进行开关;以及控制部,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且根据第一检测信号生成第二控制信号。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例如形成调色剂像,将该调色剂像转印至记录介质,并且将转印的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在该定影操作中使用的加热器,通过例如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进行开关动作而被通电(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315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有可能由于误动作而成为开通状态。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期望即使在发生这样的误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由误动作引起的影响。
期望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的误动作引起的影响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部、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定影部、第一开关部、第一检测部、第二开关部以及控制部。图像形成部形成显影剂像。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与电源连接。定影部具有配置在连接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的电源路径上的加热器,并且使显影剂像在记录介质上定影。第一开关部配置在电源路径上,包括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并且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进行开关。第一检测部生成对应于第一开关部的开关动作的第一检测信号。第二开关部配置在电源路径上,包括继电器,并且根据第二控制信号进行开关。控制部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且根据第一检测信号生成第二控制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结构例子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的一个结构例子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源部的一个结构例子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电源部的一个结构例子的电路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电源部的一个动作例子的时序波形图。
图6是表示图4所示的电源部的其他动作例子的时序波形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动作例子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电源部的一个结构例子的电路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的电源部的一个结构例子的方框图。
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电源部的一个结构例子的电路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的电源部的一个结构例子的方框图。
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电源部的一个结构例子的电路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源部的一个结构例子的方框图。
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的电源部的一个结构例子的电路图。
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的电源部的一个动作例子的时序波形图。
图16是表示图14所示的电源部的其他动作例子的时序波形图。
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动作例子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电源部的一个结构例子的电路图。
图1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源部的一个结构例子的方框图。
图20是表示图19所示的电源部的一个结构例子的电路图。
图21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动作例子的流程图。
图21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动作例子的其他流程图。
图2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源部的一个结构例子的方框图。
图23是表示图22所示的电源部的一个结构例子的电路图。
图2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动作例子的流程图。
符号的说明
1~4 图像形成装置
7 介质收纳部
8 搬送路
11 拾取辊
12 搬送辊
13 准辊
19 排出辊
20、20K、20Y、20M、20C 图像形成部
21 感光体
22 充电辊
23 显影辊
24 供应辊
28、28K、28Y、28M、28C 调色剂收纳部
29、29K、29Y、29M、29C 曝光部
30 转印部
31 转印带
32、32K、32Y、32M、32C 转印辊
40 定影部
41 加热辊
42A、42B 加热器
43 加压辊
44 温度传感器
45 恒温器
50、50D、60、70、80 控制部
51 通信部
52 操作部
53 显示部
54 ROM
55 RAM
56 传感器控制部
57、57D、67、77、87 加热器控制部
58 高压电源部
59 曝光控制部
48 执行器驱动部
49 CPU
100、100B、100C、100D、200、200B、300、400 电源部
101 保护电路
102 滤波器
110A、110B 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
111 光三端双向可控耦合器
112、113 电阻元件
114 电容元件
115 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
120A、120B、150、160A、160B 误动作检测电路
121 二极管
122 光电耦合器
123 二极管
129 电阻元件
130、330 继电器电路
131、331 继电器
132、332 二极管
140 过零检测电路
141 整流二极管电路
142~145 二极管
146 光电耦合器
147 电阻元件
151、152 二极管
153 光电耦合器
154、155 二极管
161 二极管
162 光电耦合器
163 二极管
240、250 短路检测电路
241 二极管
242 光电耦合器
243 二极管
244 电阻元件
251 电阻元件
252 二极管
253 光电耦合器
254 二极管
440 短路检测电路
441、442 二极管
443 光电耦合器
444、445 二极管
446 电阻元件
CTRL1A、CTRL1B 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信号
CTRL2、CTRL3 继电器控制信号
DET1、DET1A、DET1B、DET2 检测信号
DP 印刷数据
NL、NN、N1A、N1B、N2、N3 节点
Sac 电源信号
Sdc24、Sdc5 直流信号
SZ 过零信号
TEMP 温度检测信号
TL、TN 电源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再有,说明按以下的顺序进行。
1.第一实施方式
2.第二实施方式
3.第三实施方式
4.第四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结构例子]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的一个结构例子。图像形成装置1发挥作为对由例如普通用纸等构成的记录介质,使用电子照片方式形成图像的打印机的功能。
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拾取辊(Pickup roller)11、搬送辊12、准辊13、4个图像形成部20(20K、20Y、20M、20C)、4个调色剂收纳部28(28K、28Y、28M、28C)、4个曝光部29(29K、29Y、29M、29C)、转印部30、定影部40和排出辊19。这些部件沿着搬送记录介质9的搬送路8配置。
拾取辊11是将收纳在介质收纳部7的记录介质9从其最上部一张张取出,并且将取出的记录介质9向搬送路8送出的部件。
搬送辊12是由夹着搬送路8的1对辊构成的部件,将由拾取辊11取出的记录介质9沿着搬送路8搬送。
准辊13是由夹着搬送路8的1对辊构成的部件,矫正记录介质9的偏斜,并且沿着搬送路8将记录介质9引导至4个图像形成部20。
4个图像形成部20分别形成调色剂像。具体地说,图像形成部20K形成黑色的调色剂像,图像形成部20Y形成黄色的调色剂像,图像形成部20M形成品红色的调色剂像,图像形成部20C形成青色的调色剂像。在记录介质9的搬送方向F上依次配置有图像形成部20K、20Y、20M、20C。
4个图像形成部20各自具有感光体21、充电辊22、显影辊23和供应辊24。
感光体21是在表面(表层部分)上带有静电潜像的部件。感光体21通过由感光体电动机(未图示)传输的动力,在本例中顺时针旋转。感光体21由充电辊22充电,并且由曝光部29曝光。由此,在感光体2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于是,通过由显影辊23供给调色剂,在感光体21上形成(显影)对应于静电潜像的调色剂像。
充电辊22是使感光体21的表面(表层部分)带电的部件。充电辊22配置为:与感光体21的表面(周面)接触,并且以所定的按压量按压在感光体21上。充电辊22对应感光体21的旋转,在本例中反时针旋转。在充电辊22上,由高压电源部58(后述)施加所定的充电电压。
显影辊23是在表面上带有带电的调色剂的部件。显影辊23配置为:与感光体21的表面(周面)接触,并且以所定的按压量按压在感光体21上。显影辊23通过由感光体电动机(未图示)传输的动力,在本例中反时针旋转。在显影辊23上,由高压电源部58(后述)施加所定的显影电压。
供应辊24是将储藏在调色剂收纳部28内的调色剂提供给显影辊23的部件。供应辊24配置为:与显影辊23的表面(周面)接触,并且以所定的按压量按压在显影辊23上。供应辊24通过由感光体电动机(未图示)传输的动力,在本例中反时针旋转。由此,在供应辊24的表面与显影辊23的表面之间产生摩擦,调色剂由于所谓摩擦起电而带电。在供应辊24上,由高压电源部58(后述)施加所定的供给电压。
4个调色剂收纳部28储藏调色剂。具体地说,调色剂收纳部28K储藏黑色调色剂,调色剂收纳部28Y储藏黄色调色剂,调色剂收纳部28M储藏品红色调色剂,调色剂收纳部28C储藏青色调色剂。4个调色剂收纳部28在本例中,分别以与对应的图像形成部20可以分离的方式构成。
4个曝光部29是分别对4个图像形成部20的感光体21照射光的部件,例如使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头构成。曝光部29K对图像形成部20K的感光体21照射光,曝光部29Y对图像形成部20Y的感光体21照射光,曝光部29M对图像形成部20M的感光体21照射光,曝光部29C对图像形成部20C的感光体21照射光。由此,这些感光体21分别被各个曝光部29曝光。其结果是:在各个感光体2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转印部30将由4个图像形成部20K、20Y、20M、20C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至记录介质9的被转印面上。转印部30具有转印带31和4个转印辊32(32K、32Y、32M、32C)。转印带31沿着搬送路8将记录介质9朝着搬送方向F搬送。转印辊32K隔着搬送路8和转印带31与图像形成部20K的感光体21对向配置,转印辊32Y隔着搬送路8和转印带31与图像形成部20Y的感光体21对向配置,转印辊32M隔着搬送路8和转印带31与图像形成部20M的感光体21对向配置,转印辊32C隔着搬送路8和转印带31与图像形成部20C的感光体21对向配置。在转印辊32K、32Y、32M、32C上,分别由高压电源部58(后述)施加所定的转印电压。由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由各个图像形成部20形成的调色剂像被转印至记录介质9的被转印面上。
定影部40是通过对记录介质9赋予热和压力,使转印在记录介质9上的调色剂像在记录介质9上定影的部件。定影部40具有加热辊41、加压辊43和温度传感器44。加热辊41是对记录介质9上的调色剂赋予热的部件。加热辊41具有2个加热器42A、42B。加热器42A、42B例如使用卤素加热器、陶瓷加热器等构成,可以根据例如记录介质9的介质尺寸、厚度等选择使用。加压辊43是以与加热辊41之间形成压接部的方式配置,并且对记录介质9上的调色剂赋予压力的部件。温度传感器44是检测加热辊41表面的温度的部件,例如使用热敏电阻器构成。由此,在定影部40中,记录介质9上的调色剂被加热、融化和加压。其结果是:调色剂像在记录介质9上定影。
排出辊19是由夹着搬送路8的1对辊构成的部件,将记录介质9向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部排出。
图2和图3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机构的一个例子。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控制部50和电源部100。再有,在图3中,也表示定影部40。定影部40具有用于保护加热器42A、42B的恒温器45。
控制部50具有通信部51、操作部52、显示部53、ROM(Read Only Memory)54、RAM(Random Access Memory)55、传感器控制部56、加热器控制部57、高压电源部58、曝光控制部59、执行器驱动部48和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49。
通信部51使用例如USB(Universal Serial Bus)、LAN(Local Area Network)进行通信,接收例如从电脑主机(未图示)发送来的印刷数据DP。操作部52接受用户的操作,使用例如各种按钮、触控面板等构成。显示部53显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工作状态等,使用例如液晶显示器、各种指示器构成。ROM54是非易失性存储器,储存由CPU49执行的各种程序。RAM55是易失性存储器,发挥作为暂时存储器的功能。传感器控制部56控制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各种传感器的动作。也就是说,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虽然没有图示,但是设置有:例如检测搬送路8上的记录介质9的位置的传感器,检测图像浓度的传感器,以及用于补正颜色偏差的传感器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传感器控制部56控制这些传感器的动作。
加热器控制部57控制定影部40的加热器42A、42B的动作。具体地说,加热器控制部57如图3所示,根据过零信号SZ,检测信号DET1A、DET1B,以及从定影部40的温度传感器44供给的温度检测信号TEMP,生成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Triac)控制信号CTRL1A、CTRL1B和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由此控制加热器42A、42B的动作。
高压电源部58生成充电电压、显影电压、供给电压和转印电压等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使用的各种各样的高压电压。曝光控制部59控制4个曝光部29的动作。执行器驱动部48驱动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各种电动机、离合器、螺线管和空冷风机等执行器。
CPU49执行各种程序,并且根据该执行结果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内的各个模块的动作,由此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动作。
电源部100(图3)具有保护电路101,滤波器102,直流信号生成部103,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110B,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120B,继电器电路130,以及过零检测电路140。电源部100具有电源端子TL、TN,并且通过这些电源端子TL、TN与商用电源99连接。电源端子TL是所谓线路端子,电源端子TN是所谓中性点端子。由此,从商用电源99向电源部100供给交流电源信号Sac。
保护电路101使用例如过电流对策用保险丝、雷涌对策用压敏电阻器等构成。滤波器102使用例如共模扼流线圈或扼流线圈,和电容器构成。在从电源端子TL、TN至节点NL、NN的路径上,依次配置有保护电路101和滤波器102。在这里,节点NL对应于电源端子TL(线路端子),节点NN对应于电源端子TN(中性点端子)。由此,在节点NL、NN,出现电源信号Sac。
直流信号生成部103连接于节点NL、NN,并且根据电源信号Sac,生成24V的直流信号Sdc24和5V的直流信号Sdc5。直流信号生成部103使用例如整流电路、平滑电路和DC-DC变换电路构成。整流电路使用例如多个二极管构成。整流电路能够使用例如所谓的桥式二极管。平滑电路使用例如电解电容器构成。另外,在直流信号生成部103中,也可以进一步设置例如用于抑制电源开启时的浪涌电流的电路。24V的直流信号Sdc24在本例中,供给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各种电动机、离合器、螺线管和空冷风机等执行器。另外,5V的直流信号Sdc5在本例中,作为电源电压提供给控制部50。
再有,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直流信号生成部103也可以生成低于5V的电压(例如3.3V)的直流信号,并且将生成的直流信号作为电源电压提供给控制部50。另外,控制部50也可以根据5V的直流信号Sdc5、24V的直流信号Sdc24,生成更低的电压(例如3.3V)的直流信号,并且将生成的直流信号作为电源电压使用。
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以包括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的方式构成,并且根据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信号CTRL1A进行开关。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插设于节点NN与节点N1A之间。该节点N1A连接于定影部40的加热器42A的一端。
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以包括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的方式构成,并且根据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信号CTRL1B进行开关。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插设于节点NN与节点N1B之间。该节点N1B连接于定影部40的加热器42B的一端。
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输出对应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后述)的开关动作的信号(检测信号DET1A)。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插设于节点N1A与节点NL之间。
误动作检测电路120B输出对应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后述)的开关动作的信号(检测信号DET1B)。误动作检测电路120B插设于节点N1B与节点NL之间。
继电器电路130以包括继电器的方式构成,并且根据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进行开关。继电器电路130插设于节点N2与节点NL之间。该节点N2通过恒温器45连接于加热器42A、42B的另一端。
过零检测电路140根据电源信号Sac,在所谓的过零定时附近生成脉冲,由此生成过零信号SZ。过零检测电路140插设于节点NN与节点N2之间。
在本例中,因为将过零检测电路140连接于节点N2,所以在继电器电路130为关断状态的情况下过零检测电路140没有进行工作,由此能够降低电力消耗。再有,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过零检测电路140插设于节点NN与节点NL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过零检测电路140在继电器电路130为关断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工作,所以能够检测例如是否供给有电源信号Sac。
由于该结构,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通过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和继电器电路130一起为开通状态,而使加热器42A加热;同样,通过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和继电器电路130一起为开通状态,而使加热器42B加热。
图4表示电源部100的主要部分的一个结构例子。该图4表示有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110B,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120B,继电器电路130,以及过零检测电路140。另外,也图示有定影部40的加热器42A、42B和恒温器45。
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具有光三端双向可控耦合器(PhototriacCoupler)111,电阻元件112、113,电容元件114,以及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对光三端双向可控耦合器111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供给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信号CTRL1A,阴极接地。再有,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对光三端双向可控耦合器111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供给控制信号。光三端双向可控耦合器111的光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的一端连接于电阻元件112的另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电阻元件113的一端、电容元件114的一端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控制端子。电阻元件112的一端连接于节点NN,另一端连接于光三端双向可控耦合器111的光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的一端。电阻元件113的一端连接于光三端双向可控耦合器111的光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的另一端、电容元件114的一端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控制端子,另一端连接于节点N1A。电容元件114的一端连接于光三端双向可控耦合器111的光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的另一端、电阻元件113的一端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控制端子,另一端连接于节点N1A。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控制端子连接于光三端双向可控耦合器111的光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的另一端、电阻元件113的一端和电容元件114的一端,并且一端连接于节点NN,另一端连接于节点N1A。
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具有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同样的结构,具有光三端双向可控耦合器111,电阻元件112、113,电容元件114,以及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对光三端双向可控耦合器111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供给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信号CTRL1B。电阻元件112的一端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一端连接于节点NN。电阻元件113的另一端、电容元件114的另一端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另一端连接于节点N1B。
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具有二极管121、光电耦合器122和二极管123。二极管121的阳极连接于节点N1A,阴极连接于光电耦合器122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光电耦合器122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二极管121的阴极,阴极连接于二极管123的阳极。光电耦合器122的光电晶体管的集电极输出检测信号DET1A,发射极接地。在加热器控制部57中,检测信号DET1A的输入端子连接有上拉电阻(Pull-up resistor)。二极管123的阳极连接于光电耦合器122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阴极通过电阻元件129连接于节点NL。再有,在该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中,虽然设置了2个二极管121、123,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可以省略任意一方。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中,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为开通状态的情况下,当节点N1A(节点NN)的电压比节点NL的电压高时,从节点N1A通过二极管121、光电耦合器122和二极管123朝着节点NL有电流流动,检测信号DET1A成为低电平。另外,当节点N1A(节点NN)的电压比节点NL的电压低时,因为在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中没有电流流动,所以检测信号DET1A成为高电平。像这样,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为开通状态的情况下,在对应于交流的电源信号Sac的半周期的期间,检测信号DET1A成为低电平。
误动作检测电路120B具有与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同样的结构,具有二极管121、光电耦合器122和二极管123。二极管121的阳极连接于节点N1B。光电耦合器122的光电晶体管的集电极输出检测信号DET1B。在加热器控制部57中,检测信号DET1B的输入端子连接有上拉电阻。二极管123的阴极通过电阻元件129连接于节点NL。
通过这样的结构,误动作检测电路120B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为开通状态的情况下,在对应于交流的电源信号Sac的半周期的期间,检测信号DET1B成为高电平。
继电器电路130具有继电器131和二极管132。对继电器131的线圈的一端供给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另一端接地。再有,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对继电器131的线圈的另一端供给控制信号。继电器131的开关的一端连接于节点N2,另一端连接于节点NL。二极管132的阳极连接于继电器131的线圈的另一端,阴极连接于继电器131的线圈的一端。该二极管132用于保护加热器控制部57等电路不受由继电器131的线圈引起的反电动势的影响。
过零检测电路140具有整流二极管电路141、光电耦合器146和电阻元件147。整流二极管电路141具有4个二极管142~145。二极管142的阳极连接于二极管145的阴极和电阻元件147的一端,阴极连接于二极管143的阴极和光电耦合器146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二极管143的阳极连接于节点NN,阴极连接于二极管142的阴极和光电耦合器146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二极管144的阳极连接于二极管145的阳极和光电耦合器146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阴极连接于节点NN。二极管145的阳极连接于二极管144的阳极和光电耦合器146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阴极连接于二极管142的阳极和电阻元件147的一端。光电耦合器146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整流二极管电路141的二极管142、143的阴极,阴极连接于整流二极管电路141的二极管144、145的阳极。光电耦合器146的光电晶体管的集电极输出过零信号SZ,阴极接地。在加热器控制部57中,过零信号SZ的输入端子连接有上拉电阻。电阻元件147的一端连接于整流二极管电路141的二极管142的阳极和二极管145的阴极,另一端连接于节点N2。
通过这样的结构,过零检测电路140对交流的电源信号Sac进行整流。具体地说,在过零检测电路140中,在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为开通状态的情况下,当节点N2(节点NL)的电压比节点NN的电压高时,从节点N2通过电阻元件147、二极管142、光电耦合器146和二极管144朝着节点NN有电流流动,过零信号SZ成为低电平。另外,当节点N2(节点NL)的电压比节点NN的电压低时,从节点NN通过二极管143、光电耦合器146、二极管145和电阻元件147朝着节点N2有电流流动,过零信号SZ成为低电平。另外,当节点N2(节点NL)的电压与节点NN的电压大致相等时,因为在过零检测电路140中没有电流流动,所以过零信号SZ成为高电平。像这样,过零检测电路140在电源信号Sac的所谓过零定时附近,过零信号SZ成为高电平。
在这里,例如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开关部”的一个具体例子。例如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信号CTRL1A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控制信号”的一个具体例子。例如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检测部”的一个具体例子。例如检测信号DET1A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检测信号”的一个具体例子。继电器电路130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开关部”的一个具体例子。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控制信号”的一个具体例子。加热器控制部57对应于本发明的“控制部”的一个具体例子。过零检测电路140对应于本发明的“同步信号生成部”的一个具体例子。电源端子TN或节点NN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电源端子”的一个具体例子。电源端子TL或节点NL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电源端子”的一个具体例子。
[动作和作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
(整个动作的概要)
首先,参照图1、2,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个动作的概要。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如果通信部51从电脑主机接收印刷数据DP;那么加热器控制部57根据来自CPU49的指示,对定影部40的加热器42A、42B供给电力。如果由温度传感器44检测出的加热辊41的表面温度达到适合定影操作的温度,那么CPU49使图像形成动作开始。
在图像形成动作中,首先,执行器驱动部48根据来自CPU49的指示,使拾取辊11进行动作,并且使搬送辊12和准辊13进行动作。由此,记录介质9被沿着搬送路8搬送。
于是,执行器驱动部48通过控制未图示的感光体电动机,分别使4个图像形成部20内的感光体21、显影辊23和供应辊24旋转。另外,执行器驱动部48使转印带31循环搬送。高压电源部58生成充电电压、显影电压、供给电压和转印电压等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使用的各种各样的高压电压。曝光控制部59控制4个曝光部29的动作。由此,在各个图像形成部20的感光体21的表面上,首先形成静电潜像,之后形成对应于该静电潜像的调色剂像。于是,各个图像形成部20的感光体21的调色剂像被转印至记录介质9的被转印面上。
于是,执行器驱动部48使加热辊41和加压辊43旋转。由此,在定影部40中,记录介质9上的调色剂被加热、融化和加压。其结果是:调色剂像在记录介质9上定影。于是,执行器驱动部48使排出辊19旋转。由此,定影有调色剂的记录介质9被排出。
(详细动作)
其次,对电源投入后的预热(warm up)操作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对正常的动作进行说明,之后对发生误动作的情况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表示电源部100的一个动作例子,(A)表示电源信号Sac的波形,(B)表示直流信号Sdc24的波形,(C)表示直流信号Sdc5的波形,(D)表示过零信号SZ的波形,(E)表示检测信号DET1A的波形,(F)表示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的波形,(G)表示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信号CTRL1A的波形,(H)表示流过加热器42A的电流(加热器电流I42A)的波形。在这里,图5的(A)所示的电源信号Sac的波形,表示从节点NL(线路)的电压减去节点NN(中性点)的电压后的电压的波形。在本例中,虽然仅表示加热器42A的动作,但是加热器42B的动作也相同。
首先,在定时t1,通过对图像形成装置1投入电源,从商用电源99向电源部100供给电源信号Sac(图5的(A))。直流信号生成部103根据该电源信号Sac,生成直流信号Sdc24、Sdc5。直流信号Sdc24、Sdc5的电压分别朝着24V、5V逐渐增加(图5的(B)、(C))。于是,直流信号Sdc24的电压达到约24V,直流信号Sdc5的电压达到约5V。
其次,加热器控制部57在定时t2,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从低电平变成高电平(图5的(F))。由此,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成为开通状态,对过零检测电路140供给电源信号Sac。于是,过零检测电路140在该定时t2以后,开始生成过零信号SZ(图5的(D))。过零信号SZ的脉冲宽度例如是1msec.~2msec.左右。
加热器控制部57根据该过零信号SZ,生成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信号CTRL1A(图5的(G))。具体地说,加热器控制部57使用包含于过零信号SZ的多个(在图5中为2个)上升沿,把握电源信号Sac的相位。再有,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包含于过零信号SZ的多个下降沿。于是,加热器控制部57在电源信号Sac的、相位在90度~180度的范围内的某个定时(例如定时t5、t9)和相位在270度~360度的范围内的某个定时(例如定时t3、t7),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信号CTRL1A从低电平变成高电平(图5的(G))。由此,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在例如定时t3~t4的期间、定时t5~t6的期间、定时t7~t8的期间和定时t9~t10的期间,成为开通状态。其结果是:加热器控制部57在这些期间对加热器42A进行通电(图5的(H))。
这样做,加热器控制部57通过进行所谓的相位控制来对加热器42A进行通电。由此,能够抑制浪涌电流。也就是说,例如在加热器42A是卤素加热器的情况下,如果在加热器42A为冷态时,开始对加热器42A的通电;那么因为加热器42A的电阻值低,所以浪涌电流变大。在这里,加热器控制部57在加热器42A为冷态时,通过进行相位控制,降低对加热器42A的电力供应量。于是,加热器控制部57在加热器42A变热、电流下降后,增加电力供应量。像这样,加热器控制部57通过进行相位控制,能够抑制浪涌电流。另外,也可以在预热操作后的印刷动作中,也进行这样的相位控制。
再有,在加热器42A是陶瓷加热器的情况下,因为浪涌电流低,所以也可以不进行相位控制。
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生成对应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开关动作的检测信号DET1A(图5的(E))。具体地说,如果在定时t3,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成为开通状态;那么因为电源信号Sac为负,所以在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图4)中,从节点N1A朝着节点NL有电流流动。由此,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使检测信号DET1A为低电平。对于定时t7也同样。另一方面,在定时t5、t9等,因为电源信号Sac为正,所以在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图4)中没有电流流动,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使检测信号DET1A维持高电平。加热器控制部57根据这样的检测信号DET1A,判定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正常工作。
这样做,可以对加热器42A供给电力,进行预热操作。
图6表示在发生误动作的情况下的电源部100的一个动作例子。在本例中,虽然没有图示,但是例如电源信号Sac包含噪音,或者电源信号Sac的波形接近方波。
首先,在定时t11,通过用户打开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源开关,从商用电源99向电源部100供给电源信号Sac(图6的(A))。
其次,加热器控制部57在定时t12,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从低电平变成高电平(图6的(F))。由此,过零检测电路140开始生成过零信号SZ(图6的(D))。
在定时t12~t13期间,加热器控制部57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信号CTRL1A维持低电平(图6的(G))。也就是说,加热器控制部57维持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处于关断状态。然而,在本例中,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起因于电源信号Sac的噪音、电源信号Sac的波形失真,发生误动作而成为开通状态,对加热器42A通电(图6的(H))。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因为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为开通状态,所以对应电源信号Sac,使检测信号DET1A在低电平与高电平之间变化(图6的(E))。具体地说,在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图4)中,在对应于电源信号Sac为负的期间的期间,从节点N1A朝着节点NL有电流流动。其结果是:检测信号DET1A在对应于电源信号Sac为负的期间的期间,成为低电平;而在其他期间,成为高电平。
加热器控制部57根据该检测信号DET1A,判定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由于误动作而成为开通状态。具体地说,加热器控制部57使用例如检测信号DET1A的边缘、脉冲宽度和周期等,判定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由于误动作而成为开通状态。特别是,在本例中,加热器控制部57因为尽管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信号CTRL1A维持低电平,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也成为开通状态,所以判定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发生误动作。这时,加热器控制部57为了防止误判定,在对应于电源信号Sac的多个周期的期间,进行多次判定。于是,控制部50进行用于实现故障安全的处理。具体地说,加热器控制部57在定时t13,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从高电平变成低电平(图6的(F))。由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停止对加热器42A的通电。另外,过零检测电路140在此后,使过零信号SZ维持低电平。于是,例如显示部53显示错误。
像这样,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设置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120B,检测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误动作。也就是说,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在例如电源信号Sac包含噪音或电源信号Sac的波形接近方波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误动作而成为开通状态。另外,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也可能由于例如所谓的热失控,发生误动作而成为开通状态。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因为设置了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120B,所以能够检测出这样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误动作。由此,通过使继电器电路130成为关断状态,能够停止对加热器42A、42B的通电。
图7表示电源投入后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一个动作例子。
如果投入电源,那么首先,加热器控制部57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变成高电平,使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成为开通状态(步骤S101)。
其次,加热器控制部57根据检测信号DET1A、DET1B,确认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中的一方或双方是否发生了误动作(步骤S102)。
在步骤S102中,如果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中的一方或双方发生误动作(在步骤S102中为“Y”);那么加热器控制部57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变成低电平,使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成为关断状态(步骤S103)。于是,控制部50停止图像形成装置1的装置动作(步骤S104),显示部53显示发生了错误(步骤S105)。于是,该流程结束。
在步骤S102中,如果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双方都没有发生误动作(在步骤S102中为“N”);那么加热器控制部57通过图5所示的相位控制,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变成开通状态(步骤S111),进行预热操作(步骤S112)。
其次,控制部50在所定长度的期间,确认通信部51是否接收到了印刷数据DP(步骤S113)。如果接收到了印刷数据DP(在步骤S113中为“Y”),那么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该印刷数据DP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步骤S114)。于是,进入步骤S121。
在步骤S113中,如果在所定长度的期间没有接收到印刷数据DP(在步骤S113中为“N”),那么切换到待机模式(步骤S121)。于是,加热器控制部57通过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信号CTRL1A、CTRL1B变成低电平,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一起成为关断状态(步骤S122)。
其次,加热器控制部57根据检测信号DET1A、DET1B,确认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中的一方或双方是否发生了误动作(步骤S123)。
在步骤S123中,如果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中的一方或双方发生误动作(在步骤S123中为“Y”);那么加热器控制部57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变成低电平,使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成为关断状态(步骤S124)。于是,进入步骤S104。
在步骤S123中,如果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双方都没有发生误动作(在步骤S123中为“N”);那么加热器控制部57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变成低电平,使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成为关断状态(步骤S125)。
以上,结束该流程。之后,在通信部51接收到了印刷数据DP的情况下,再次,从步骤S101重新开始动作。
像这样,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因为在电源投入时、图像形成动作开始前和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检测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误动作;所以即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发生误动作,也能够立即检测出。其结果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因为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发生误动作后,能够立即使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变成关断状态,或者进行出错显示;所以能够抑制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误动作的影响。
[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设置了误动作检测电路,所以能够抑制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的误动作的影响。
[变形例1-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电源投入时、图像形成动作开始前和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检测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误动作,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在例如进行长时间连续印刷的情况下,因为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重复开关动作;所以也可以利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成为关断状态的期间,检测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误动作。
[变形例1-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图4所示的电路结构实现了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120B,但是并不限定于该结构。如图8所示的电源部100B,也可以变更二极管的方向。该电源部100B具有误动作检测电路160A、160B。误动作检测电路160A具有二极管161、光电耦合器162和二极管163。二极管161的阳极通过电阻元件129连接于节点NL,阴极连接于光电耦合器162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光电耦合器162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二极管161的阴极,阴极连接于二极管163的阳极。光电耦合器162的光电晶体管的集电极输出检测信号DET1A,发射极接地。二极管163的阳极连接于光电耦合器162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阴极连接于节点N1A。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误动作检测电路160A中,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为开通状态的情况下,当节点NL的电压比节点N1A(节点NN)的电压高时,从节点NL通过二极管161、光电耦合器162和二极管163朝着节点N1A有电流流动,检测信号DET1A成为低电平。另外,当节点NL的电压比节点N1A(节点NN)的电压低时,因为在误动作检测电路160A中没有电流流动,所以检测信号DET1A成为高电平。像这样,误动作检测电路160A在电源信号Sac为正的期间,通过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变成开通状态,使检测信号DET1A成为低电平。对于误动作检测电路160B也同样。
另外,也可以例如使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具有与过零检测电路140同样的结构,并且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为开通状态的情况下,在电源信号Sac的所谓过零定时附近,使检测信号DET1A变成高电平。在这种情况下,检测信号DET1A的脉冲宽度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变得狭窄。特别是,在电源信号Sac的波形接近方波的情况下,检测信号DET1A的脉冲宽度变得更加狭窄。因此,在加热器控制部57根据这样的脉冲宽度狭窄的检测信号DET1A能够正确地进行动作的情况下,能够将这样的电路作为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使用。对于误动作检测电路120B也同样。
[变形例1-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如图3和图4所示,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110B连接于节点NN(中性点),并且使继电器电路130连接于节点NL(线路),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其替代,如图9和图10所示的电源部100C,也可以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110B连接于节点NL(线路),并且使继电器电路130连接于节点NN(中性点)。在该电源部100C中,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连接于节点NN(中性点)。
[变形例1-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如图3和图4所示,设置2个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120B,分别检测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误动作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误动作,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其替代,也可以如图11和图12所示的电源部100D,设置1个误动作检测电路150,一起检测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误动作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误动作。
该误动作检测电路150具有:二极管151、152,光电耦合器153,以及二极管154、155。二极管151的阳极连接于节点N1A,阴极连接于二极管152的阴极和光电耦合器153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二极管152的阳极连接于节点N1B,阴极连接于二极管151的阴极和光电耦合器153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光电耦合器153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二极管151、152的阴极,阴极连接于二极管154、155的阳极。光电耦合器153的光电晶体管的集电极输出检测信号DET1,发射极接地。在本变形例的控制部50D的加热器控制部57D中,检测信号DET1的输入端子连接有上拉电阻。二极管154的阳极连接于二极管155的阳极和光电耦合器153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阴极通过电阻元件129连接于节点NL。二极管155的阳极连接于二极管154的阳极和光电耦合器153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阴极通过电阻元件129连接于节点NL。
本变形例的控制部50D的加热器控制部57D根据过零信号SZ、检测信号DET1和温度检测信号TEMP,生成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信号CTRL1A、CTRL1B和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由此控制加热器42A、42B的动作。
通过这样的结构,误动作检测电路150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中的一方或双方为开通状态的情况下,在对应于交流的电源信号Sac的半周期的期间,使检测信号DET1变成低电平。
[其他变形例]
另外,也可以将这些变形例中的多个进行组合。
<2.第二实施方式>
其次,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2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进一步具备检测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的短路的短路检测电路。再有,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实质上同一的结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其说明。
图13表示图像形成装置2的一个结构例子。图像形成装置2具备控制部60和电源部200。
控制部60具有加热器控制部67。加热器控制部67根据过零信号SZ,检测信号DET1A、DET1B、DET2,以及温度检测信号TEMP,生成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信号CTRL1A、CTRL1B和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由此控制加热器42A、42B的动作。
电源部200具有短路检测电路240。短路检测电路240输出对应于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的开关动作的信号(检测信号DET2)。短路检测电路240插设于节点NN与节点N2之间。
图14表示电源部200的主要部分的一个结构例子。该图14表示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110B,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120B,继电器电路130,短路检测电路240,以及过零检测电路140。
短路检测电路240具有二极管241、光电耦合器242、二极管243和电阻元件244。二极管241的阳极连接于节点N1,阴极连接于光电耦合器242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光电耦合器242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二极管241的阴极,阴极连接于二极管243的阳极。光电耦合器242的光电晶体管的集电极输出检测信号DET2,发射极接地。在加热器控制部67中,检测信号DET2的输入端子连接有上拉电阻。二极管243的阳极连接于光电耦合器242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阴极连接于电阻元件244。电阻元件244的一端连接于二极管243的阴极,另一端连接于节点NN。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短路检测电路240中,在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为开通状态的情况下,当节点N2(节点NL)的电压比节点NN的电压高时,从节点N2通过二极管241、光电耦合器242、二极管243和电阻元件244朝着节点NN有电流流动,检测信号DET2成为低电平。另外,当节点N2(节点NL)的电压比节点NN的电压低时,因为在短路检测电路240中没有电流流动,所以检测信号DET2成为高电平。像这样,短路检测电路240在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为开通状态的情况下,在对应于交流的电源信号Sac的半周期的期间,使检测信号DET2变成低电平。
在这里,短路检测电路240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检测部”的一个具体例子。检测信号DET2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检测信号”的一个具体例子。
图15表示在正常动作时的电源部200的一个动作例子,(A)表示电源信号Sac的波形,(B)表示直流信号Sdc24的波形,(C)表示直流信号Sdc5的波形,(D)表示过零信号SZ的波形,(E)表示检测信号DET1A的波形,(F)表示检测信号DET2的波形,(G)表示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的波形,(H)表示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信号CTRL1A的波形,(I)表示流过加热器42A的电流(加热器电流I42A)的波形。
首先,在定时t21,通过对图像形成装置2投入电源,从商用电源99向电源部200供给电源信号Sac(图15的(A))。
其次,加热器控制部67在定时t22,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从低电平变成高电平(图15的(G))。由此,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成为开通状态,对过零检测电路140和短路检测电路240供给电源信号Sac。于是,过零检测电路140开始生成过零信号SZ(图15的(D))。
短路检测电路240生成对应于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的开关动作的检测信号DET2(图15的(F))。具体地说,在短路检测电路240(图14)中,在对应于电源信号Sac为正的期间的期间,从节点N2朝着节点NN有电流流动。其结果是:检测信号DET2在对应于电源信号Sac为正的期间的期间,成为低电平;而在其他期间,成为高电平。加热器控制部67根据该检测信号DET2,判定继电器电路130正常工作。
另外,加热器控制部67根据过零信号SZ,生成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信号CTRL1A(图15的(H))。由此,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在例如定时t23~t24的期间、定时t25~t26的期间、定时t27~t28的期间和定时t29~t30的期间,成为开通状态。其结果是:加热器控制部67在这些期间对加热器42A进行通电(图15的(I))。
误动作检测电路120A生成对应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开关动作的检测信号DET1A(图15的(E))。加热器控制部67根据该检测信号DET1A,判定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正常工作。
这样做,可以对加热器42A供给电力,进行预热操作。
图16表示在发生误动作的情况下的电源部200的一个动作例子。在本例中,例如由于长期间使用,继电器131的触点熔接,两端间短路。
首先,在定时t31,通过用户打开图像形成装置2的电源开关,从商用电源99向电源部200供给电源信号Sac(图16的(A))。之后,过零检测电路140开始生成过零信号SZ(图16的(D)),短路检测电路240开始生成对应电源信号Sac而变化的检测信号DET2(图16的(F))。也就是说,在本例中,加热器控制部67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维持低电平(图16的(G)),从而维持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处于关断状态。然而,在本例中,由于继电器131的触点熔接,继电器131短路。由此,对过零检测电路140和短路检测电路240供给电源信号Sac,并且过零检测电路140生成过零信号SZ,短路检测电路240生成检测信号DET2。
加热器控制部67根据该检测信号DET2,判定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短路。具体地说,加热器控制部67使用例如检测信号DET2的边缘、脉冲宽度和周期等,判定继电器131短路。特别是,在本例中,加热器控制部67因为尽管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维持低电平,继电器131也成为开通状态,所以判定继电器131短路。于是,控制部60进行用于实现故障安全的处理。具体地说,控制部60使图像形成装置2的动作停止。于是,例如显示部53显示错误。
像这样,在图像形成装置2中,设置短路检测电路240,检测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的短路。由此,在继电器131短路的情况下,通过使图像形成装置2的动作停止,能够停止对加热器42A、42B的通电。
图17表示电源投入后的图像形成装置2的一个动作例子。
如果投入电源,那么首先,加热器控制部67根据检测信号DET2,确认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是否短路(步骤S201)。
在步骤S201中,如果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短路(在步骤S201中为“Y”);那么控制部60停止图像形成装置2的装置动作(步骤S202),显示部53显示发生了错误(步骤S203)。于是,该流程结束。
在步骤S201中,如果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没有短路(在步骤S201中为“N”);那么加热器控制部67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变成高电平,使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成为开通状态(步骤S211)。
其次,加热器控制部67根据检测信号DET1A、DET1B,确认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中的一方或双方是否发生了误动作(步骤S212)。
在步骤S212中,如果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中的一方或双方发生误动作(在步骤S212中为“Y”);那么加热器控制部67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变成低电平,使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成为关断状态(步骤S213)。于是,进入步骤S202。
在步骤S212中,如果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双方都没有发生误动作(在步骤S212中为“N”);那么加热器控制部67通过相位控制,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变成开通状态(步骤S221),进行预热操作(步骤S222)。
其次,控制部60在所定长度的期间,确认通信部51是否接收到了印刷数据DP(步骤S223)。如果接收到了印刷数据DP(在步骤S223中为“Y”),那么图像形成装置2根据该印刷数据DP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步骤S224)。于是,进入步骤S231。
在步骤S223中,如果在所定长度的期间没有接收到印刷数据DP(在步骤S223中为“N”),那么切换到待机模式(步骤S231)。于是,加热器控制部67通过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信号CTRL1A、CTRL1B变成低电平,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一起成为关断状态(步骤S232)。
其次,加热器控制部67根据检测信号DET1A、DET1B,确认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中的一方或双方是否发生了误动作(步骤S233)。
在步骤S233中,如果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中的一方或双方发生误动作(在步骤S233中为“Y”);那么加热器控制部67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变成低电平,使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成为关断状态(步骤S234)。于是,进入步骤S202。
在步骤S233中,如果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双方都没有发生误动作(在步骤S233中为“N”);那么加热器控制部67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变成低电平,使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成为关断状态(步骤S241)。
其次,加热器控制部67根据检测信号DET2,确认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是否短路(步骤S242)。如果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短路(在步骤S242中为“Y”),那么进入步骤S202。
在步骤S242中,如果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没有短路(在步骤S242中为“N”),那么该流程结束。之后,在通信部51接收到了印刷数据DP的情况下,再次,从步骤S201重新开始动作。
像这样,在图像形成装置2中,因为在电源投入时、图像形成动作开始前和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检测继电器131的短路;所以即使继电器131发生短路,也能够立即检测出。其结果是:在图像形成装置2中,因为在继电器131发生短路后,能够立即停止装置动作,或者进行出错显示;所以能够抑制继电器131的短路的影响。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设置了短路检测电路,所以能够抑制继电器的短路的影响。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变形例2-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电源投入时、图像形成动作开始前和图像形成动作结束后,检测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的短路,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在例如进行长时间连续印刷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例如不影响图像形成的定时,使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仅在短期间处于关断状态,并且在该期间检测继电器131的短路。
[变形例2-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图14所示的电路结构实现了短路检测电路240,但是并不限定于该结构。如图18所示的电源部200B,也可以变更二极管的方向。该电源部200B具有短路检测电路250。短路检测电路250具有电阻元件251、二极管252、光电耦合器253和二极管254。电阻元件251的一端连接于节点NN,另一端连接于二极管252的阳极。二极管252的阳极连接于电阻元件251的另一端,阴极连接于光电耦合器253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光电耦合器253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二极管252的阴极,阴极连接于二极管254的阳极。光电耦合器253的光电晶体管的集电极输出检测信号DET2,发射极接地。二极管254的阳极连接于光电耦合器253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阴极连接于节点N2。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短路检测电路250中,在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为开通状态的情况下,当节点NN的电压比节点N2(节点NL)的电压高时,从节点NN通过电阻元件251、二极管252、光电耦合器253和二极管254朝着节点N2有电流流动,检测信号DET2成为低电平。另外,当节点NN的电压比节点N2(节点NL)的电压低时,因为在短路检测电路250中没有电流流动,所以检测信号DET2成为高电平。像这样,短路检测电路250在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为开通状态的情况下,在对应于交流的电源信号Sac的半周期的期间,使检测信号DET2变成低电平。
另外,也可以例如使短路检测电路240具有与过零检测电路140同样的结构,并且在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为开通状态的情况下,在电源信号Sac的所谓过零定时附近,使检测信号DET2变成高电平。在这种情况下,检测信号DET2的脉冲宽度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变得狭窄。特别是,在电源信号Sac的波形接近方波的情况下,检测信号DET2的脉冲宽度变得更加狭窄。因此,在加热器控制部67根据这样的脉冲宽度狭窄的检测信号DET2能够正确地进行动作的情况下,能够将这样的电路作为短路检测电路240使用。
[其他变形例]
也可以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2。另外,也可以将这些变形例中的多个进行组合。
<3.第三实施方式>
其次,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3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进一步具备继电器电路130之外的别的继电器电路。再有,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2实质上同一的结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其说明。
图19表示图像形成装置3的一个结构例子。图像形成装置3具备控制部70和电源部300。
控制部70具有加热器控制部77。加热器控制部77根据过零信号SZ,检测信号DET1、DET2,以及温度检测信号TEMP,生成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信号CTRL1A、CTRL1B和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CTRL3,由此控制加热器42A、42B的动作。
电源部300具有误动作检测电路150和继电器电路330。继电器电路330以包括继电器的方式构成,并且根据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3进行开关。继电器电路330插设于节点NN与节点N3之间。该节点N3连接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110B,过零检测电路140,以及短路检测电路240。
图20表示电源部300的主要部分的一个结构例子。该图20表示有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110B,误动作检测电路150,继电器电路130、330,短路检测电路240和过零检测电路140。
继电器电路330具有与继电器电路130同样的结构,具有继电器331和二极管332。对继电器331的线圈的一端供给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3,另一端接地。继电器331的开关的一端连接于节点NN,另一端连接于节点N3。二极管332的阳极连接于继电器331的线圈的另一端,阴极连接于继电器331的线圈的一端。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电源部300中,短路检测电路240输出对应于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和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中的一方或双方的开关动作的信号(检测信号DET2)。
在这里,继电器电路330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三开关部”的一个具体例子。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3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三控制信号”的一个具体例子。误动作检测电路150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检测部”的一个具体例子。
图21A、21B表示电源投入后的图像形成装置3的一个动作例子。
如果投入电源,那么首先,加热器控制部77根据检测信号DET2,确认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和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的双方是否都短路(步骤S301)。
在步骤S301中,如果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和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的双方都短路(在步骤S301中为“Y”);那么控制部70停止图像形成装置3的装置动作(步骤S302),显示部53显示发生了错误(步骤S303)。于是,该流程结束。
在步骤S301中,如果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和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的双方都没有短路(在步骤S301中为“N”);那么加热器控制部77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变成高电平,使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成为开通状态(步骤S311)。
其次,加热器控制部77根据检测信号DET2,确认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是否短路(步骤S312)。也就是说,因为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为开通状态,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为关断状态;所以加热器控制部77根据检测信号DET2,确认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是否短路。
在步骤S312中,如果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短路(在步骤S312中为“Y”);那么加热器控制部77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变成低电平,使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成为关断状态(步骤S313),进入步骤S302。
在步骤S312中,如果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没有短路(在步骤S312中为“N”);那么加热器控制部77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变成低电平,使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成为关断状态(步骤S321),并且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3变成高电平,使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成为开通状态(步骤S322)。
其次,加热器控制部77根据检测信号DET2,确认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是否短路(步骤S323)。也就是说,因为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为关断状态,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为开通状态;所以加热器控制部77根据检测信号DET2,确认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是否短路。
在步骤S323中,如果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短路(在步骤S323中为“Y”);那么加热器控制部77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3变成低电平,使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成为关断状态(步骤S324),进入步骤S302。
在步骤S323中,如果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没有短路(在步骤S323中为“N”);那么加热器控制部77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变成高电平,使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成为开通状态(步骤S331)。由此,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和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一起成为开通状态。
其次,加热器控制部77根据检测信号DET1,确认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中的一方或双方是否发生了误动作(步骤S332)。
在步骤S332中,如果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中的一方或双方发生误动作(在步骤S332中为“Y”);那么加热器控制部77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CTRL3变成低电平,使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和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成为关断状态(步骤S333)。于是,进入步骤S302。
在步骤S332中,如果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双方都没有发生误动作(在步骤S332中为“N”);那么加热器控制部77通过相位控制,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变成开通状态(步骤S341),进行预热操作(步骤S342)。
其次,控制部70在所定长度的期间,确认通信部51是否接收到了印刷数据DP(步骤S343)。如果接收到了印刷数据DP(在步骤S343中为“Y”),那么图像形成装置3根据该印刷数据DP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步骤S344)。于是,进入步骤S351。
在步骤S343中,如果在所定长度的期间没有接收到印刷数据DP(在步骤S343中为“N”),那么切换到待机模式(步骤S351)。于是,加热器控制部77通过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信号CTRL1A、CTRL1B变成低电平,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一起成为关断状态(步骤S352)。
其次,加热器控制部77根据检测信号DET1,确认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中的一方或双方是否发生了误动作(步骤S353)。
在步骤S353中,如果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中的一方或双方发生误动作(在步骤S353中为“Y”);那么加热器控制部77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CTRL3变成低电平,使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和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一起成为关断状态(步骤S354)。于是,进入步骤S302。
在步骤S353中,如果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双方都没有发生误动作(在步骤S353中为“N”);那么加热器控制部77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3变成低电平,使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成为关断状态(步骤S361)。
其次,加热器控制部77根据检测信号DET2,确认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是否短路(步骤S362)。也就是说,因为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为开通状态,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为关断状态;所以加热器控制部77根据检测信号DET2,确认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是否短路。
在步骤S362中,如果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短路(在步骤S362中为“Y”);那么加热器控制部77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变成低电平,使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成为关断状态(步骤S363)。于是,进入步骤S302。
在步骤S362中,如果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没有短路(在步骤S362中为“N”);那么加热器控制部77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3变成高电平,使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成为开通状态(步骤S371),并且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变成低电平,使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成为关断状态(步骤S372)。
其次,加热器控制部77根据检测信号DET2,确认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是否短路(步骤S373)。也就是说,因为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为关断状态,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为开通状态;所以加热器控制部77根据检测信号DET2,确认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是否短路。
在步骤S373中,如果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短路(在步骤S373中为“Y”);那么加热器控制部77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3变成低电平,使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成为关断状态(步骤S374)。于是,进入步骤S302。
在步骤S373中,如果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没有短路(在步骤S373中为“N”);那么加热器控制部77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3变成低电平,使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成为关断状态(步骤S375)。
以上,结束该流程。之后,在通信部51接收到了印刷数据DP的情况下,再次,从步骤S301重新开始动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即使设置了2个继电器电路的情况下,也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能够检测出继电器的短路。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其他变形例]
也可以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3。另外,也可以将这些变形例中的多个进行组合。
<4.第四实施方式>
其次,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4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进一步具备可以生成过零信号SZ的短路检测电路。再有,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3实质上同一的结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其说明。
图22表示图像形成装置4的一个结构例子。图像形成装置4具备控制部80和电源部400。
控制部80具有加热器控制部87。加热器控制部87根据检测信号DET1、DET2和温度检测信号TEMP,生成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信号CTRL1A、CTRL1B和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由此控制加热器42A、42B的动作。
电源部400具有误动作检测电路150和短路检测电路440。短路检测电路440输出对应于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和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中的一方或双方的开关动作的信号(检测信号DET2)。另外,短路检测电路440根据电源信号Sac生成过零信号SZ,并且也具有将该过零信号SZ作为检测信号DET2输出的功能。该短路检测电路440连接于节点NL、NN、N2、N3。
另外,在该电源部400中,继电器电路130、330根据1个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进行开关。
图23表示电源部400的主要部分的一个结构例子。该图23表示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110B,误动作检测电路150,继电器电路130、330,以及短路检测电路440。
短路检测电路440具有二极管441、442,光电耦合器443,二极管444、445,以及电阻元件446、447。二极管441的阳极连接于节点NN,阴极连接于二极管442的阴极和光电耦合器443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二极管442的阳极连接于节点NL,阴极连接于二极管441的阴极和光电耦合器443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光电耦合器443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二极管441、442的阴极,阴极连接于二极管444、445的阳极。光电耦合器443的光电晶体管的集电极输出检测信号DET2,发射极接地。二极管444的阳极连接于二极管445的阳极和光电耦合器443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阴极连接于电阻元件446的一端。二极管445的阳极连接于二极管444的阳极和光电耦合器443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阴极连接于电阻元件447的一端。电阻元件446的一端连接于二极管444的阴极,另一端连接于节点N3。电阻元件447的一端连接于二极管445的阴极,另一端连接于节点N2。
通过这样的结构,短路检测电路440输出对应于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和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中的一方或双方的开关动作的检测信号DET2。具体地说,在短路检测电路440中,在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为开通状态且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为关断状态的情况下,当节点NN的电压比节点N2(节点NL)的电压高时,从节点NN通过二极管441、光电耦合器443、二极管445和电阻元件447朝着节点N2有电流流动,检测信号DET2成为低电平。另外,在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为关断状态且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为开通状态的情况下,当节点NL的电压比节点N3(节点NN)的电压高时,从节点NL通过二极管442、光电耦合器443、二极管444和电阻元件446朝着节点N3有电流流动,检测信号DET2成为低电平。因此,短路检测电路440输出对应于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和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中的一方或双方的开关动作的检测信号DET2。
另外,短路检测电路440根据电源信号Sac生成过零信号SZ,并且将该过零信号SZ作为检测信号DET2输出。具体地说,在短路检测电路440中,在例如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和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一起为开通状态的情况下,当节点NN的电压比节点N2(节点NL)的电压高时,从节点NN通过二极管441、光电耦合器443、二极管445和电阻元件447朝着节点N2有电流流动,检测信号DET2成为低电平。另外,当节点NL的电压比节点N3(节点NN)的电压高时,从节点NL通过二极管442、光电耦合器443、二极管444和电阻元件446朝着节点N3有电流流动,检测信号DET2成为低电平。另外,当节点NL的电压与节点NN的电压大致相等时,因为在短路检测电路440中没有电流流动,所以检测信号DET2成为高电平。像这样,短路检测电路440在电源信号Sac的所谓过零定时附近,检测信号DET2成为高电平。
再有,短路检测电路44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该结构,能够使用连接于节点NL、NN、N2、N3的各种各样的电路。
在这里,短路检测电路440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三检测部”的一个具体例子。检测信号DET2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三检测信号”的一个具体例子。
图24表示电源投入后的图像形成装置4的一个动作例子。
如果投入电源,那么首先,加热器控制部87根据检测信号DET2,确认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和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中的一方或双方是否短路(步骤S401)。
在步骤S401中,如果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和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中的一方或双方短路(在步骤S401中为“Y”),那么控制部80停止图像形成装置4的装置动作(步骤S402),显示部53显示发生了错误(步骤S403)。于是,该流程结束。
在步骤S401中,如果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和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的双方都没有短路(在步骤S401中为“N”),那么加热器控制部87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变成高电平,使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和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一起成为开通状态(步骤S411)。
其次,加热器控制部87根据检测信号DET1,确认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中的一方或双方是否发生了误动作(步骤S412)。
在步骤S412中,如果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中的一方或双方发生误动作(在步骤S412中为“Y”),那么加热器控制部87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变成低电平,使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和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一起成为关断状态(步骤S413)。于是,进入步骤S402。
在步骤S412中,如果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双方都没有发生误动作(在步骤S412中为“N”),那么加热器控制部87通过相位控制,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变成开通状态(步骤S421),进行预热操作(步骤S422)。
其次,控制部80在所定长度的期间,确认通信部51是否接收到了印刷数据DP(步骤S423)。如果接收到了印刷数据DP(在步骤S423中为“Y”),那么图像形成装置4根据该印刷数据DP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步骤S424)。于是,进入步骤S431。
在步骤S423中,如果在所定长度的期间没有接收到印刷数据DP(在步骤S423中为“N”),那么切换到待机模式(步骤S431)。于是,加热器控制部87通过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控制信号CTRL1A、CTRL1B变成低电平,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一起成为关断状态(步骤S432)。
其次,加热器控制部87根据检测信号DET1,确认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中的一方或双方是否发生了误动作(步骤S433)。
在步骤S433中,如果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中的一方或双方发生误动作(在步骤S433中为“Y”),那么加热器控制部87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变成低电平,使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和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一起成为关断状态(步骤S434)。于是,进入步骤S402。
在步骤S433中,如果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A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电路110B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15的双方都没有发生误动作(在步骤S433中为“N”),那么加热器控制部87通过使继电器控制信号CTRL2变成低电平,使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和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一起成为关断状态(步骤S441)。
其次,加热器控制部87根据检测信号DET2,确认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和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中的一方或双方是否短路(步骤S442)。如果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和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中的一方或双方短路(在步骤S442中为“Y”),那么进入步骤S402。
在步骤S442中,如果继电器电路130的继电器131和继电器电路330的继电器331的双方都没有短路(在步骤S442中为“N”),那么该流程结束。之后,在通信部51接收到了印刷数据DP的情况下,再次,从步骤S401重新开始动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短路检测电路根据电源信号生成过零信号,所以能够简化电路结构。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其他变形例]
也可以将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4。另外,也可以将这些变形例中的多个进行组合。
以上虽然列举几个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说明了本技术,但是本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等,可以做出各种变化。
例如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等中,虽然在定影部40设置了2个加热器42A、42B,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其替代,例如可以设置1个加热器,也可以设置3个或3个以上的加热器。
另外,例如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等中,虽然在记录介质9上形成了彩色图象,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形成单色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因为设置了生成对应于第一开关部的开关动作的第一检测信号的第一检测部,所以能够抑制由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的误动作引起的影响。
再有,本技术也能够采用以下构成。
(1)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图像形成部,形成显影剂像;
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与电源连接;
定影部,具有配置在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的电源路径上的加热器,并且使所述显影剂像在记录介质上定影;
第一开关部,配置在所述电源路径上,包括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并且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进行开关;
第一检测部,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一开关部的开关动作的第一检测信号;
第二开关部,配置在所述电源路径上,包括继电器,并且根据第二控制信号进行开关;以及
控制部,生成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并且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生成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2)
所述(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在以所述第二开关部为开通状态且所述第一开关部为关断状态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并且使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开关部为关断状态。
(3)
所述(1)或所述(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所述电源路径上依次配置有所述第一开关部、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开关部,
所述第一开关部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连接,
所述第一检测部插入所述电源路径的所述第一开关部和所述加热器之间的路径、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之间。
(4)
所述(1)至所述(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进一步具备同步信号生成部,
所述同步信号生成部可以生成与从所述电源供给的电源信号同步的同步信号,
在所述电源路径上依次配置有所述第一开关部、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开关部,
所述第二开关部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连接,
所述同步信号生成部插入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电源路径的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开关部之间的路径之间。
(5)
所述(1)至所述(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进一步具备第二检测部,
所述第二检测部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二开关部的开关动作的第二检测信号,
在所述电源路径上依次配置有所述第一开关部、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开关部,
所述第二开关部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连接,
所述第二检测部插入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电源路径的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开关部之间的路径之间。
(6)
所述(1)至所述(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进一步具备第三开关部,
所述第三开关部配置在所述电源路径上,包括继电器,并且根据第三控制信号进行开关,
在所述电源路径上依次配置有所述第三开关部、所述第一开关部、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开关部。
(7)
所述(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进一步具备同步信号生成部,
所述同步信号生成部可以生成与从所述电源供给的电源信号同步的同步信号,
所述同步信号生成部插入所述电源路径的所述第三开关部和所述第一开关部之间的路径、与所述电源路径的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开关部之间的路径之间。
(8)
所述(6)或所述(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进一步具备第二检测部,
所述第二检测部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二开关部和所述第三开关部中的一方或双方的开关动作的第二检测信号,
所述第二检测部插入所述电源路径的所述第三开关部和所述第一开关部之间的路径、与所述电源路径的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开关部之间的路径之间。
(9)
所述(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进一步具备第三检测部,
所述第三检测部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二开关部和所述第三开关部中的一方或双方的开关动作的信号且作为第三检测信号输出;并且在所述第二开关部和所述第三开关部都为开通状态的情况下,生成与从所述电源供给的电源信号同步的同步信号且作为所述第三检测信号输出,
所述第一开关部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部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连接,
所述第三检测部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所述第二电源端子,所述电源路径的所述第三开关部和所述第一开关部之间的路径,以及所述电源路径的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开关部之间的路径连接。
(10)
所述(1)至所述(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在所述第一检测部为开通状态的情况下,包括对应于从所述电源供给的电源信号的半波的时间宽度的脉冲。
本公开含有涉及在2017年4月27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17-088343中公开的主旨,其全部内容包括在此,以供参考。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虽然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能出现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可替换项,但是它们均包含在附加的权利要求或它的等同物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图像形成部,形成显影剂像;
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与电源连接;
定影部,具有配置在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的电源路径上的加热器,并且使所述显影剂像在记录介质上定影;
第一开关部,配置在所述电源路径上,包括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并且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进行开关;
第一检测部,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一开关部的开关动作的第一检测信号;
第二开关部,配置在所述电源路径上,包括继电器,并且根据第二控制信号进行开关;以及
控制部,生成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并且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生成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在以所述第二开关部为开通状态且所述第一开关部为关断状态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并且使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开关部为关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所述电源路径上依次配置有所述第一开关部、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开关部,
所述第一开关部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连接,
所述第一检测部插入所述电源路径的所述第一开关部和所述加热器之间的路径、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进一步具备同步信号生成部,
所述同步信号生成部可以生成与从所述电源供给的电源信号同步的同步信号,
在所述电源路径上依次配置有所述第一开关部、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开关部,
所述第二开关部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连接,
所述同步信号生成部插入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电源路径的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开关部之间的路径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进一步具备第二检测部,
所述第二检测部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二开关部的开关动作的第二检测信号,
在所述电源路径上依次配置有所述第一开关部、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开关部,
所述第二开关部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连接,
所述第二检测部插入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电源路径的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开关部之间的路径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进一步具备第三开关部,
所述第三开关部配置在所述电源路径上,包括继电器,并且根据第三控制信号进行开关,
在所述电源路径上依次配置有所述第三开关部、所述第一开关部、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开关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进一步具备同步信号生成部,
所述同步信号生成部可以生成与从所述电源供给的电源信号同步的同步信号,
所述同步信号生成部插入所述电源路径的所述第三开关部和所述第一开关部之间的路径、与所述电源路径的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开关部之间的路径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进一步具备第二检测部,
所述第二检测部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二开关部和所述第三开关部中的一方或双方的开关动作的第二检测信号,
所述第二检测部插入所述电源路径的所述第三开关部和所述第一开关部之间的路径、与所述电源路径的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开关部之间的路径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进一步具备第三检测部,
所述第三检测部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二开关部和所述第三开关部中的一方或双方的开关动作的信号且作为第三检测信号输出;并且在所述第二开关部和所述第三开关部都为开通状态的情况下,生成与从所述电源供给的电源信号同步的同步信号且作为所述第三检测信号输出,
所述第一开关部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部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连接,
所述第三检测部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所述第二电源端子,所述电源路径的所述第三开关部和所述第一开关部之间的路径,以及所述电源路径的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开关部之间的路径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在所述第一检测部为开通状态的情况下,包括对应于从所述电源供给的电源信号的半波的时间宽度的脉冲。
CN201810361238.5A 2017-04-27 2018-04-20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88032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8343A JP6842354B2 (ja) 2017-04-27 2017-04-27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88343 2017-04-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3285A true CN108803285A (zh) 2018-11-13
CN108803285B CN108803285B (zh) 2022-06-17

Family

ID=63917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61238.5A Active CN108803285B (zh) 2017-04-27 2018-04-20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81856B2 (zh)
JP (1) JP6842354B2 (zh)
CN (1) CN1088032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32313B2 (ja) * 2018-02-27 2021-09-08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92906B2 (ja) * 2019-03-11 2023-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71869B2 (ja) * 2020-03-06 2024-04-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41212A (ja) * 2020-08-31 2022-03-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68548A2 (en) * 1994-02-22 1995-08-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t fixing apparatus
EP0875804A1 (en) * 1997-04-30 1998-11-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ter control device
US5986242A (en) * 1997-06-02 1999-11-1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Heater control device using phase angle control
JP2002296955A (ja) * 2001-03-30 2002-10-09 Copyer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55459A (zh) * 2006-04-12 2007-10-17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1237480A (ja) * 2010-05-06 2011-11-2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68037A (ja) * 2015-09-30 2017-04-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56837B2 (ja) * 1991-07-25 2000-06-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温度制御装置
JPH06202512A (ja) * 1992-12-29 1994-07-22 Canon Inc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H09127826A (ja) * 1995-11-02 1997-05-16 Canon Inc 加熱制御装置
JPH09319251A (ja) * 1996-05-29 1997-12-12 Canon Inc 定着制御装置
JP2003131516A (ja) 2001-10-23 2003-05-09 Oki Data Corp 定着装置
JP4455548B2 (ja) * 2005-07-26 2010-04-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KR101315458B1 (ko) * 2006-12-29 2013-10-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5127542B2 (ja) * 2008-04-07 2013-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5528194B2 (ja) * 2010-04-30 2014-06-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855510B2 (en) * 2010-12-02 2014-10-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unit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101928856B1 (ko) * 2012-08-09 2018-12-14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유한회사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2018181643A (ja) * 2017-04-14 2018-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68548A2 (en) * 1994-02-22 1995-08-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t fixing apparatus
EP0875804A1 (en) * 1997-04-30 1998-11-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ter control device
US5986242A (en) * 1997-06-02 1999-11-1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Heater control device using phase angle control
JP2002296955A (ja) * 2001-03-30 2002-10-09 Copyer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55459A (zh) * 2006-04-12 2007-10-17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1237480A (ja) * 2010-05-06 2011-11-2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68037A (ja) * 2015-09-30 2017-04-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281856B2 (en) 2019-05-07
JP2018185462A (ja) 2018-11-22
JP6842354B2 (ja) 2021-03-17
US20180314196A1 (en) 2018-11-01
CN108803285B (zh) 2022-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0328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496312B2 (en) Auxiliary power supply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90907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9120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33648A (ja) キャパシタ電源装置,加熱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複写装置
JP2015085661A (ja) 印刷装置、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データ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04660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449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H0527643A (ja) 定着温度制御装置
JP201110744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16091A (ja) 電源制御回路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532827B2 (en) Image-forming apparatus
JP423134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42868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14875A (ja) 負荷制御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846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除湿制御装置
JP2019009882A (ja) 電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6814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S6069672A (ja) 定着装置
JP7354648B2 (ja) 情報処理機器、情報処理機器を制御する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0982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2804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7012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585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3857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0

Address after: Tiger gate, 1, 7, 12, Tokyo harbour, Japan

Applicant after: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ki Data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