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78829B - 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78829B
CN108778829B CN201680083553.5A CN201680083553A CN108778829B CN 108778829 B CN108778829 B CN 108778829B CN 201680083553 A CN201680083553 A CN 201680083553A CN 108778829 B CN108778829 B CN 1087788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ortion
seat back
frame
seat
lowe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35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78829A (zh
Inventor
铃木志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chi 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chi 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chi 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chi 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778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8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788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88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til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05/00General mechanical or structural details
    • B60N2205/20Measures for elimination or compensation of play or backlas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05/00General mechanical or structural details
    • B60N2205/30Seat or sea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comprising plural parts or pie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减小在座椅靠背框架中产生的扭曲的车辆用座椅。座椅靠背框架通过将分别作为独立的部件而形成的上框架部(301)、下框架部(302)、第一侧框架部(303)以及第二侧框架部(304)接合起来而构成,下框架部(302)被设置成使得使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座垫转动的转动轴心(3A)位于下框架部(302)的内侧,下板(305)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被接合于第一侧框架部(303),在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被接合于第二侧框架部(304),下缘部(305B)被接合于下框架部(302)。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搭乘者就座的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已知有日本特开2014-09143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车辆用座椅。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座椅靠背框架,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形成具有上框架部、下框架部、内侧框架部以及外侧框架部四个框架部的大致矩形,成为座椅靠背的骨架(参照段落0016及图2)。该座椅靠背框架为将一根管材弯曲而成一体地形成上述四个框架部的管材框架。并且,该座椅靠背框架,将连接各个框架部的弯曲部(连接部)作为带有R(带弯曲、带圆弧)的弯曲部,在下框架的宽度方向中央,管材的两个端部被连接起来。
进而,该座椅靠背框架配备有被固定于外侧框架的外托架和被固定于内侧框架的内托架,外托架保持倾斜轴的外端,内托架保持倾斜轴的内端(内侧的端部)(参照第0017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914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座椅中使用的座椅靠背框架,将一根管材弯曲,形成具有上框架部、下框架部、内侧框架部以及外侧框架部这四个框架部的大致矩形。因此,在管材的弯曲时,在座椅靠背框架中产生扭曲。当在座椅靠背框架中产生扭曲时,存在着就座时的乘坐感受或舒适性的确保变得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通过减小在座椅靠背框架中产生的扭曲,提高通常就座时的乘坐感受及舒适性。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
配备有人就座的座椅座垫和竖立设置在所述座椅座垫的后端的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所述座椅座垫能够转动地构成,其中,
成为所述座椅靠背的骨架的座椅靠背框架配备有:上框架部,所述上框架部由管材形成,配置在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上部;下框架部,所述下框架部由管材形成,配置在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下部;第一侧框架部,所述第一侧框架部由板材形成,在车辆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被连接于所述上框架部与所述下框架部之间;第二侧框架部,所述第二侧框架部由板材形成,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被连接于所述上框架部与所述下框架部之间;以及下板,所述下板配置在所述下框架部的附近,
所述上框架部、所述下框架部、所述第一侧框架部及所述第二侧框架部分别作为独立的部件形成,并且,被接合起来构成所述座椅靠背框架,
所述下框架部被设置成使得使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所述座椅座垫转动的转动轴心位于所述下框架部的内侧,
所述下板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被接合于所述第一侧框架部,所述下板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被接合于所述第二侧框架部,所述下板的下边缘部被接合于所述下框架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具有上述结构,可以减小在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框架中产生的扭曲,可以确保就座时的乘坐感受及舒适性,进而,可以在后方碰撞时力图提高乘坐人员的保护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1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框架300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框架300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框架300的内侧框架部303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框架300的外侧框架部304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6是从车辆用座椅1的中央侧观察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框架300的内侧框架部303的透视图。
图7是表示被设置倾斜机构308的、下管部302与外侧框架部304的连接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说明作用于座椅靠背框架300的自由侧上端部的负荷L和相对于该负荷L的座椅靠背框架300的扭曲的状态的图。
图9是说明在横向上对座椅靠背框架300作用的负荷和相对于该负荷的座椅靠背框架300的扭曲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说明在本发明的比较例中,在座椅靠背框架中产生的扭曲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1的透视图。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以搭载车辆用座椅1的车辆被置于水平面上的情况作为基准,将铅直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另外,将前后方向(FR、RR)定义为与车辆的前后方向相一致,将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定义为与车辆的宽度方向相一致。FR是车辆的前侧方向,RR是车辆的后侧方向。另外,对于车辆用座椅1,将位于宽度方向的中央侧的那侧称作内(INR)侧,将位于宽度方向的端部侧的那侧称作外(OTR)侧。
如图1所示,车辆用座椅1配备有:人就座的座椅座垫2、竖立设置在座椅座垫2的后端的座椅靠背3、以及设置在座椅靠背3的上端部的头枕4。
座椅座垫2以在前后方向上能够调节位置的状态被安装于车辆的地板上。
座椅靠背3是构成靠背的部分,以能够以设置在下端部的转动轴(转动中心线、转动轴心)3A为中心进行转动的状态被连接于座椅座垫2。即,在车辆用座椅中设有使座椅靠背3向后方倾斜的倾仰功能、或者使座椅靠背3向前方倾斜的前倾功能,座椅靠背3相对于座椅座垫2能够转动地构成。另外,在图1中,用单点划线表示被座垫材料及盖覆盖的转动轴3A。
头枕4以能够调节高度位置的状态被安装于座椅靠背3。
座椅座垫2、座椅靠背3以及头枕4为如下的结构:在内部设有成为骨架构件的框架和由发泡树脂等构成的座垫材料,用罩覆盖座椅座垫材料的表面。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框架300的结构的透视图。
成为座椅靠背3的骨架的座椅靠背框架300形成具有上框架部301、下框架部302、内侧框架部303及外侧框架部304的大致矩形。
上框架部301由一根管材被弯曲加工而形成。即,上框架部301由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设置的水平部(横向部)301A、在内侧被弯曲加工的内侧弯曲部301B、在外侧被弯曲加工的外侧弯曲部310C、从内侧弯曲部301B的下端部向座椅座垫2侧延伸设置的内侧纵向部301D、以及从外侧弯曲部310C的下端部向座椅座垫2侧延伸设置的外侧纵向部301E构成。
内侧弯曲部301B是管材的延伸设置方向从水平部301A向内侧纵向部301D变化的部分,可以看作是内侧纵向部301D的一部分。另外,外侧弯曲部310C是管材的延伸设置方向从水平部301A向外侧纵向部301E变化的部分,可以看作是外侧纵向部301E的一部分。从而,上框架部301构成为至少配备有:水平部301A、从水平部301A的内侧端部向座椅座垫2侧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内侧纵向部301D、以及从水平部301A的外侧端部向座椅座垫2侧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外侧纵向部301E。
在上框架部301的水平部301A,设置有安装头枕4的安装部306。
下框架部302位于与矩形的上框架部301对向的边,由呈直线状的一根管材构成。下框架部302与座椅靠背3的转动轴3A(参照图1)呈同心状地配置。即,在构成下框架部302的管材的中心轴线上,配置座椅靠背3的转动轴3A。即,座椅靠背3被构成为能够以下框架部302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在前后方向上转动上端部。由此,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轴3A被配置在构成下框架部302的管材的内侧(内周侧)。
内侧框架部303是通过压力加工形成的板状构件,其上端部通过焊接与上框架部301的内侧纵向部301D连接。因此,在内侧框架部303的上端部,形成与内侧纵向部301D的外周面接触的圆弧状部303F。圆弧状部303F形成为使得在将内侧框架部303以其长度方向沿着铅直方向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的水平截面成为圆弧状。另一方面,内侧框架部303的下端部相对于下框架部302的内侧端部被连接起来。在本实施例中,内侧框架部303与下框架部302被固定起来。对于该固定结构,将在后面详细地说明。
外侧框架部304是通过压力加工形成的板状构件,其上端部通过焊接与上框架部301的外侧纵向部301E连接。因此,在外侧框架部304的上端部,形成与外侧纵向部301E的外周面接触的圆弧状部304F。圆弧状部304F形成为使得在将外侧框架部304以其长度方向沿着铅直方向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的水平截面成为圆弧状。另一方面,外侧框架部304的下端部相对于下框架部302的外侧端部被连接起来。在本实施例中,外形框架部304与下框架部302被固定起来。对于该固定结构,将在后面详细地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在座椅靠背框架部300的下框架部302侧设置下板305。下板305是座椅靠背框架300的加强构件(加强板),是通过对金属板材进行压力加工而形成的板状的构件。下板305配置在下框架部302的附近。在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座垫2垂直地竖起的状态下,上边缘部305A位于比下框架部302靠上方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与内侧框架部303及外侧框架部304连接。
即,对于下板305,将内侧端部通过焊接连接固定于内侧框架部303,将外侧端部通过焊接连接固定于外侧框架部304,以便至少将内侧框架部303与外侧框架部304连接起来。在本实施例中,将下板305的内侧端部焊接到内侧框架部303的背面侧弯曲部303E的背面(朝向车辆后方的面)上,将外侧端部焊接到外侧框架部304的图中未示出的背面侧弯曲部的背面(朝向车辆后方的面)上。另外,外侧框架部304的图中未示出的背面侧弯曲部与内侧框架部303的背面侧弯曲部303E同样地形成于外侧框架部304。
进而,在本实施例中,下板305的下边缘部305B(参照图3)通过焊接被连接固定于下框架部302。
在内侧框架部303的下端部设置有内托架310。内托架310以转动轴3A为中心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内侧框架部303。座椅座垫2的座椅座垫框架200被固定于内托架310。
在外侧框架部304的下端部设置有外托架307。外托架307以转动轴3A为中心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外侧框架部304。座椅座垫2的座椅座垫框架200被固定于外托架307。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框架300的分解立体图。
在座椅靠背框架300的外侧框架部304的下端部,设置有倾仰机构308。倾仰结构308配备有倾仰装置308A、复位弹簧308B、杆弹簧308E、操作杆308D以及钩308C。
倾仰装置308A被配置成介于外侧框架部304与外托架307之间,对外侧框架部304相对于外托架307能够转动地支承。另外,倾仰装置308A配备有锁定机构308AD(参照图7),能够使座椅靠背框架300以任意的倾仰角度静止。
复位弹簧308B被配置成介于外侧框架部304与外托架307之间,对外侧框架部304(座椅靠背3)给予前倾方向的施力。
钩308C构成将复位弹簧308B的一端部卡定的卡定部。钩308C被固定于外侧框架部304。复位弹簧308B的另一端部与设置于外托架307的卡定部307A卡定。
操作杆308D是操作倾仰机构用的杆,通过对操作杆308D进行操作,可以解除倾仰机构的锁定机构308AD。
杆弹簧308E被配置在操作杆308D与外托架307之间。杆弹簧308E向将操作杆308D复位的方向(将锁定机构308AD锁定的方向)施力。
下框架部302经由管托架(下框架托架)309与外侧框架部304连接。下框架部302的外侧端部被插入到设置在管托架309上的开口部309A中,下框架部302的外周部通过焊接被固定于管托架309。管托架309的外缘部通过焊接被固定于外侧框架部304的内侧侧面。对于该连接部的结构,将在后面详细地说明。
下框架部302的内侧端部穿过形成于内侧框架部303的下侧端部的开口部303G,抵接铰链托架312,通过焊接被固定于铰链托架312。铰链托架312从车辆用座椅1的外方与内侧框架部303的外侧侧面接触,通过焊接被固定于内侧框架部303。
在铰链托架312上设置有与铰链螺栓314螺纹配合的螺纹孔312A,内托架310被铰链螺栓314及铰链衬套313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内侧框架部303。
在本实施例中,在座椅靠背3(座椅靠背框架300)的转动轴3A上,即,在下框架部302的中心轴线302A上,铰链螺栓314、铰链衬套313、内托架310、铰链托架312、管托架309、外托架307及倾仰机构308被组装于座椅靠背框架300。
在本实施例中,将倾仰机构308的锁定机构308AD设置在外侧框架部304侧,但是,锁定机构308AD也可以设置在外侧框架部304侧和内侧框架部303侧这两侧。在本实施例中,设有倾仰机构308的外侧框架部304侧被锁定机构308AD在转动方向上锁定。另一方面,内侧框架部303侧在转动方向上部不被锁定,始终处于自由状态。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框架300的内侧框架部303的结构的平面图。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框架300的外侧框架部304的结构的平面图。另外,图4是从图2中用箭头IV表示的方向观察的平面图。图5是从图2中用箭头V表示的方向观察的平面图。
在本实施例中,座椅靠背框架300,通过直接或者经由其它部件对上框架部301、下框架部302、内侧框架部303及外侧框架部304进行焊接而接合并组装起来。因此,在焊接时,对各个框架部进行定位是必要的。
在本实施例中,在内侧框架部303及外侧框架部304,设有定位用的孔(定位孔)303A、303B、304A、304B。定位用孔303A和定位用孔303B被配置成相对于内侧框架部303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被分成上端侧和下端侧。另外,定位用孔304A和定位用孔304B被配置成相对于外侧框架部304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被分成上端侧和下端侧。
在内侧框架部303上,除了定位用孔303A、303B之外,还设有上述开口部303G或圆弧状部303F。另外,在侧面部形成有从图2的箭头IV方向观察呈凹状的凹状部303C,提高板状的内侧框架部303的刚性。
内侧框架部303和外侧框架部304通过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相对于在铅直方向及前后方向上平行的平面对称(左右对称)地形成。因此,外侧框架部304具有开口部303G、与圆弧状部303F及凹状部303C相对应的开口部(图中未示出)、圆弧状部304F及凹状部304C。
图6是从车辆用座椅1的中央侧观察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框架300的内侧框架部303的透视图。
由于内侧框架部303与外侧框架部304左右对称地形成,因此,在图6中说明的内侧框架部303的结构也设置于外侧框架部304。
在内侧框架部303的设有凹状部303C的侧面部(平面部)303H的前面侧(前缘侧),设置有前面侧弯曲部(前缘侧弯曲部)303D。另外,在内侧框架部303的侧面部303H的背面侧(后缘侧或者后面侧),设置有背面侧弯曲部(后缘侧弯曲部或者后面侧弯曲部)303E。
背面侧弯曲部303E的背面侧除了构成下板305的接合部之外,还具有提高内侧框架部303的刚性的效果。另外,前面侧弯曲部303D及背面侧弯曲部303E具有在搭乘者碰到的情况下,减小搭乘者受到的伤害的效果。
图7是表示设置倾仰机构308的、下管部302与外侧框架部304的连接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倾仰装置308A配备有铰链销308AA、第一平板308AB、第二平板308AC及锁定机构308AD。
第一平板308AB通过焊接被接合于外托架307,并且被固定于外托架307。第二平板308AC通过焊接被接合于外侧框架部304,并且被固定于外侧框架部304。第一平板308AB和第二平板308AC在以转动轴3A为中心轴线的旋转方向上能够滑动地构成。
锁定机构308AD被配置在第一平板308AB及第二平板308AC的内侧,被连接于铰链销308AA。在铰链销308AA的一端部,设置有操作杆308D。锁定机构308AD利用与过去同样的机构构成,通过对操作杆308D进行操作,可以切换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通过将锁定机构308AD形成锁定解除状态,可以将座椅靠背3前倾或者后倾。通过将锁定机构308AD形成锁定状态,可以将座椅靠背3在前倾或者后倾方向的任意的位置固定。
另外,铰链销308AA的中心轴线与座椅靠背3(座椅靠背框架300)的转动轴3A相一致(与转动轴3A同心),下框架部302的中心轴线也与转动轴3A相一致(与转动轴3A同心)。
如上所述,复位弹簧308B的一端部与固定于外侧框架部304的钩308C卡定,另一端部与外托架307的卡定部307A卡定。
如上所述,杆弹簧308E被配置在铰链销308AA(操作杆308D)与外托架307之间。具体地说,杆弹簧308E的一端部与铰链销308A卡定,另一端部与外托架307的卡定部307A卡定。
在本实施例中,下框架部302的内侧端部被贯通插入内侧框架部303的开口部303G中,与铰链托架312抵接。这时,在下框架部302的外侧端部,在与外侧框架304的侧面部之间设有间隙为d的间隔。
在组装座椅靠背框架300时,间隙d吸收下框架部302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偏差。另外,将下框架部302与铰链托架312抵接,在焊接下框架部302与铰链托架312的情况下,可以将夹具插入到间隙d中,将下框架部302向铰链托架312推压。
这里,参照图8及图9,对于作用于座椅靠背框架3的负荷L与座椅靠背框架3的变形状态的关系进行说明。图8是说明作用于座椅靠背框架300的自由侧上端部的负荷L和相对于该负荷L的座椅靠背框架300的扭曲状态的图。
当在座椅靠背3的上部从前侧FR向后方RR作用前后方向负荷L时,座椅靠背3的上部向后方位移而后倾。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在内侧框架部303侧不设置倾仰机构308的锁定机构308E。下面,在座椅靠背框架300中,将由倾仰机构308的锁定机构308AD锁定的那侧称作锁定侧,将不设置倾仰机构308、不被锁定机构308AD锁定的那侧称作自由侧。
当前后方向负荷L如图8所示作用于座椅靠背框架300时,特别是,在不被锁定机构308AD锁定的自由侧(内侧框架部303侧),内侧框架部303大幅度地后倾,内侧框架部303的上部(座椅靠背框架300的肩部)向后方大幅度地位移。这样,将向座椅靠背框架300形成的矩形形状的面之外(与矩形形状的面垂直的方向)扭转座椅靠背框架300的负荷称作扭转方向负荷,将这时产生的座椅靠背框架300的变形称作扭转方向的变形。
另外,将上框架部301、下框架部302、内侧框架部303及外侧框架部304相对于扭转方向负荷的扭转刚性分别称作上框架部301的扭转刚性、下框架部302的扭转刚性、内侧框架部303的前后方向刚性及外侧框架部304的前后方向刚性。
在本实施例中,内侧框架部303及外侧框架部304的各前后方向刚性被凹状部303C、304C、前面侧弯曲部303D及背面侧弯曲部303E等提高。另外,上框架部301及下框架部302的各扭转刚性,通过对于各个框架部301、302采用管材而被提高。另外,如上面所述,外侧框架部304具有与内侧框架部303的前面侧弯曲部303D及背面侧弯曲部303E同样的前面侧弯曲部及背面侧弯曲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框架部301及下框架部302的各扭转刚性和内侧框架部303及外侧框架部304的各前后方向刚性来提高座椅靠背框架300相对于扭转方向负荷的扭转刚性。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一个侧框架部(在本实施例中为内侧框架部303侧)为自由的。因此,虽然上框架部310及下框架部302具有高的扭转刚性,内侧框架部303及外侧框架部304具有高的前后方向刚性,但是被认为是作为将各个框架部组装起来的座椅靠背框架300的整体,对于特别是如上所述的前后方向负荷L的扭转刚性不足的情况。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扭转刚性,设有下板5。下板5通过与内侧框架部303、外侧框架部304和下框架部302连接,提高座椅靠背框架300整体的扭转刚性。在前后方向负荷L作用于锁定侧(外侧框架部304侧)的情况下,虽然不像自由侧那样严重,但是,也有在座椅靠背框架300中产生扭转方向的变形的情况。下板5还可以抑制这种变形。
图9是说明对于座椅靠背框架300在横向上作用的负荷和座椅靠背框架300对于该负荷的扭转状态的图。
如图9所示,在横向负荷L从座椅靠背3的侧方作用于座椅靠背框架300的情况下,座椅靠背框架300形变成大致平行四边形。当座椅靠背框架300发生形变成大致平行四边形的变形时,上框架部301、内侧框架部303及外侧框架部304变成虚线301’、303’、304’所示的状态。
将这样从座椅靠背3的侧方作用而使得座椅靠背框架300形变成大致平行四边形的负荷称作横向负荷,将这时产生的座椅靠背框架300的变形称作横向的变形。
另外,将内侧框架部303相对于横向负荷的刚性称作内侧框架部303的横向刚性,将外侧框架部304相对于横向负荷的刚性称作外侧框架部304的横向刚性。另外,将下板305相对于横向负荷的刚性称作下板305的横向刚性。
在本实施例中,内侧框架部303的横向刚性及外侧框架部304的横向刚性被凹状部303C、304C、前面侧弯曲部303D及背面侧弯曲部303E等提高。另外,如上面所述,外侧框架部304具有与内侧框架部303的前面侧弯曲部303D及背面侧弯曲部303E同样的前面侧弯曲部及背面侧弯曲部。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提高了横方刚性的内侧框架部303及外侧框架部304,通过由利用管材构成的上框架部301和下框架部302将这些框架部303、304连接起来,提高座椅靠背框架部300的横向刚性。但是,利用下框架部302与内侧框架部303及外侧框架部304的接合结构,特别是在大的横向负荷L作用于座椅靠背框架部300的情况下,被认为是作为座椅靠背框架300的整体,横向刚性不足的情况。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该横向刚性,设有下板5。下板5通过与内侧框架部303、外侧框架部304和下框架部302连接,提高座椅靠背框架300整体的横向刚性。
在图9中,对于从外侧作用的横向负荷L进行了说明,但是,横向负荷L从内侧作用的情况也是同样的。
进而,在本实施例中,设有提高座椅靠背框架300整体的横向刚性的结构。对于该结构,返回图7进行说明。
当横向负荷L如图7所示作用于外侧框架部304时,管托架309如虚线309’所示地变形,外侧框架部304如虚线304’所示地在横向上歪倒。这时,通过减小间隙d,可以抑制外侧框架部304的如虚线304’所示那样的歪倒。即,下框架部302的上部与歪倒的外侧框架部304接触,防止外侧框架部304进一步歪倒。
间隙d优选在用于吸收上述的下框架部302的尺寸偏差所必要的范围内为最小的尺寸,并且形成可以将上述夹具插入的最小的尺寸。该间隙d优选形成在将座椅靠背框架300中设想的横向负荷或者以规格等作为基准的负荷施加到座椅靠背框架300上的情况下,外侧框架部304越过间隙d与下框架部302接触的尺寸。
另外,在图7中,在向车辆用座椅1的内侧施加从内侧朝向外侧的横向负荷L的情况下,外侧框架部304向与图7相反的方向歪倒。在这种情况下,下框架部302的下部与外侧框架部304接触,外侧框架部304向横向的歪倒被抑制。
另外,所谓车辆用座椅1的内侧和外侧,根据驾驶座侧和副驾驶座而换位。从而,构成间隙d的一侧并不局限于外侧框架部304侧。
图10是说明在与本发明的比较例中,在座椅靠背框架中产生扭曲的状态的图。
图10所示的比较例,将一根管材弯曲构成大致矩形的座椅靠背框架500。座椅靠背框架500具有:上框架部501、下框架部502、内侧框架部503及外侧框架部504。并且,下框架部502的内侧端部被接合于内侧框架部503的下端部。
在本比较例中,在内侧框架部503与上框架部501之间的弯曲部505、上框架部501与外侧框架部504之间的弯曲部506、以及外侧框架部504与下框架部502之间的弯曲部507的弯曲加工时产生的弯曲方向及弯曲位置的误差被积累起来。并且,在将下框架部502的内侧端部与内侧框架部503的下端部接合起来时,在座椅靠背框架500中产生由虚线502’、503’表示的扭曲。
该扭曲502’、503’使座椅靠背框架500与座椅座垫框架600的旋转铰链部产生位置偏移或者变形,增大在旋转铰链部产生的两者的滑动阻力。其结果是,对于座椅靠背框架500的前倾操作或者后倾操作需要大的力,车辆用座椅的操作性变差。
在本实施例中,将上框架部301、下框架部302、内侧框架部303及外侧框架部304分成独立的四个部件,将四个部件接合起来形成座椅靠背框架300。由此,可以利用各个部件的接合部来吸收各个部件的误差,可以防止或者抑制座椅靠背框架300的扭曲。另外,在弯曲一根管材来形成座椅靠背框架300的情况下,需要大型的设备,但是,通过将座椅靠背框架300分成四个部件(框架部),可以减小各个部件。从而,不需要大型的设备,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框架300中,下框架302侧成为设置倾仰机构、支承座椅靠背3的部分。座椅靠背3的上端侧(头枕4的安装侧)成为自由端,在下框架302侧被悬臂状地支承。另外,相对于上框架301侧为管材的弯曲部件而言,下框架302侧是使直线状的管材与内侧框架303及外侧框架304的板面接触的接合结构(实际上夹有其它部件)。因此,存在着作用到座椅靠背框架300上的外力使座椅靠背框架300的下框架302侧产生大的变形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下板305加强座椅靠背框架300的下框架302侧,可以抑制在座椅靠背框架300的下框架302侧产生的变形。在本实施例中,特别是,可以提高座椅靠背框架300相对于在宽度方向(横向)上对座椅靠背框架300作用的外力L的刚性(横向刚性)、和座椅靠背框架300相对于在前后方向上对座椅靠背框架300作用的外力L的刚性(扭转刚性)。并且,通过抑制在座椅靠背框架300的下框架302侧产生的变形,可以确保倾仰功能的顺滑动作。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座椅靠背框架中,与下框架相独立地设置有构成转动轴的倾仰轴。与此相对,在本实施例中,是以转动轴3A位于下框架302的内侧的方式兼用作倾仰轴的结构。即,下框架302被定位于转动轴3A上,防止或者抑制内托架310和外托架307的变形。由此,下框架302将内托架310与外部框架307的间隔保持恒定。其结果是,可以确保倾仰功能的顺滑动作。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座椅靠背框架中,在由管材构成的外侧框架部,设置有类似于本实施例的外侧框架部304的形状的外铰链托架。在本实施例中,外侧框架部304可以兼用作专利文献1的外铰链托架,可以减少部件数目的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内侧框架部303设置有开口部303G。但是,如果只是将内侧框架部303与下框架部302连接起来,则开口部303G是不必要的。通过在内侧框架部303设置开口部303G,可以将设置倾仰机构308的外侧框架部304和内侧框架部303形成左右对称的结构。并且,为了将下框架部302接合于内侧框架部303,设置有铰链托架312。
另外,由于通过设置铰链托架312,在小的铰链托架312上设置与铰链螺栓314螺纹配合的螺纹孔312A即可,因此,部件的处理变得轻松,可以容易地进行该作业。
另外,通过左右对称地形成内侧框架部303和外侧框架部304,在内侧框架部303也可以设置倾仰机构308。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锁定机构308AD设置在内侧框架部303和外侧框架部304的两侧,可以抑制座椅靠背框架300在扭转方向上的变形。
另外,通过左右对称地形成内侧框架部303和外侧框架部304,可以使用相同的内侧框架部303和下框架部302组装驾驶座用的车辆用座椅和副驾驶座用的车辆用座椅。从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车辆用座椅1的内侧和外侧可以在驾驶座侧和副驾驶座侧换位。内侧和外侧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可以形成内侧和外侧换位的结构。
在车辆用座椅1中,设置使座椅靠背3向后方倾斜的倾仰功能、以及使座椅靠背3向前方倾斜的前倾功能,座椅靠背3相对于座椅座垫2能够转动地构成。当在座椅靠背框架300中产生扭转时,对座椅靠背框架300和座椅座垫框架200的连接部、即旋转铰链部施加应力,相对于座椅座垫2(座椅座垫框架200)转动(倾仰或者前倾)座椅靠背3(座椅靠背框架300)时在两者之间产生的滑动阻力变大。因此,产生在将座椅靠背3相对于座椅座垫2转动时,需要大的力或者不能顺滑地进行转动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降低在座椅靠背框架300中产生的扭曲,因此,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1,可以防止在相对于座椅座垫2转动座椅靠背3时,需要大的力或者不能顺滑地进行转动的问题。
另外,在弯曲一根管材而形成座椅靠背框架的情况下,当为了降低座椅靠背框架中产生的扭曲时,需要提高管材弯曲的加工精度,制造成本变高。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管材的弯曲加工部少,另外,可以吸收在弯曲加工部产生的误差,所以没有必要将弯曲加工部的加工精度提高得那么高。从而,可以降低车辆用座椅1的制造成本。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用座椅,2···座椅座垫,3···座椅靠背,3A···转动轴,4···头枕,200···座椅座垫框架,300···座椅靠背框架,301···上框架部,301A···上框架部301的水平部(横向部),301B···上框架部301的内侧弯曲部,301C···上框架部301的外侧弯曲部,301D···上框架部301的内侧纵向部,301E···上框架部301的外侧纵向部,302···下框架部,302A···下框架部302的中心轴线,303···内侧框架部,303A、303B···内侧框架部303的定位用的孔(定位孔),303C···内侧框架部303的凹状部,303D···内侧框架部303的前面侧弯曲部,303E···内侧框架部303的背面侧弯曲部,303F···内侧框架部303的圆弧状部,303G···内侧框架部303的开口部,303H···内侧框架部303的侧面部(平面部),304···外侧框架部,304A、304B···外侧框架部304的定位用的孔(定位孔),304F···外侧框架部304的圆弧状部,305···下板,305A···下板305的上缘部,305B···下板305的下缘部,306···头枕4的安装部,307···外托架,307A···卡定部,308···倾仰机构,308A···倾仰装置,308AA···铰链销,308AB···第一平板,308AC···第二平板,308AD···锁定机构,308B···复位弹簧,308C···钩,308D···操作杆,308E···杆弹簧,309···管托架(下框架托架),309A···管托架309的开口部,310···内托架,312···铰链托架,312A···螺纹孔,313···铰链衬套,314···铰链螺栓。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座椅,配备有人就座的座椅座垫和竖立设置在所述座椅座垫的后端的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所述座椅座垫能够转动地构成,其特征在于,
成为所述座椅靠背的骨架的座椅靠背框架配备有:上框架部,所述上框架部由管材形成,配置在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上部;下框架部,所述下框架部由管材形成,配置在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下部;第一侧框架部,所述第一侧框架部由板材形成,在车辆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被连接于所述上框架部与所述下框架部之间;第二侧框架部,所述第二侧框架部由板材形成,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被连接于所述上框架部与所述下框架部之间;以及下板,所述下板配置在所述下框架部的附近,
所述上框架部、所述下框架部、所述第一侧框架部及所述第二侧框架部分别作为独立的部件形成,并且,被接合起来构成所述座椅靠背框架,
所述下框架部被设置成使得使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所述座椅座垫转动的转动轴心位于所述下框架部的内侧,
所述下板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被接合于所述第一侧框架部,所述下板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被接合于所述第二侧框架部,所述下板的下边缘部被接合于所述下框架部,
所述车辆用座椅配备有管托架,所述管托架介于所述下框架与所述第二侧框架部之间,将所述下框架接合于所述第二侧框架部,
所述管托架与所述下框架以将所述下框架插入贯通于所述管托架的开口部的状态被接合起来,使得在所述下框架的所述第二侧框架部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侧框架部之间具有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间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框架部具有开口部和铰链托架,所述开口部形成于下端部,所述铰链托架以堵塞所述第一侧框架部的所述开口部的方式与所述第一侧框架部的外侧侧面接合,
所述下框架的所述第一侧框架部侧的端部与所述铰链托架接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侧框架部的下端部配备有使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所述座椅座垫转动的倾仰机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仰机构配备有以任意的倾仰角度将所述座椅靠背框架锁定的锁定机构,
所述第一侧框架部侧在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转动方向上处于自由状态。
CN201680083553.5A 2016-03-16 2016-09-30 车辆用座椅 Active CN1087788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52351A JP6617063B2 (ja) 2016-03-16 2016-03-16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6-052351 2016-03-16
PCT/JP2016/079100 WO2017158893A1 (ja) 2016-03-16 2016-09-30 車両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8829A CN108778829A (zh) 2018-11-09
CN108778829B true CN108778829B (zh) 2021-03-09

Family

ID=59850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3553.5A Active CN108778829B (zh) 2016-03-16 2016-09-30 车辆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40025B2 (zh)
EP (1) EP3431334B1 (zh)
JP (1) JP6617063B2 (zh)
CN (1) CN108778829B (zh)
WO (1) WO20171588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37445B2 (ja) * 2017-06-14 2023-03-13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EP3976473A1 (en) * 2019-05-30 2022-04-06 Safran Seats USA LLC Frame component with variable wall thickness
CN112810510B (zh) * 2019-11-18 2023-08-22 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儿童安全座椅及其支撑结构
JP7078657B2 (ja) * 2020-02-04 2022-05-31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5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1721A (en) * 1990-12-28 1992-07-21 Tachi-S Co., Ltd. Framework of seat back with armrest
FR2753935B1 (fr) * 1996-10-02 1998-12-04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Procede pour realiser un siege de vehicule, et siege realise selon ce procede
WO2004086909A1 (en) * 2003-03-31 2004-10-14 Ts Tech Co., Ltd. Seat back frame for vehicle seat
JP4737501B2 (ja) * 2004-10-28 2011-08-03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4950899B2 (ja) * 2004-11-18 2012-06-13 ジョンソン コントロールズ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シートフレーム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581792B2 (en) * 2005-06-07 2009-09-01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fram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a portion of a vehicle seat frame
US7284800B2 (en) * 2005-12-30 2007-10-23 Tachi-S Co., Ltd. Seat back frame for automotive seat
JP4643480B2 (ja) * 2006-03-23 2011-03-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DE102007016690A1 (de) * 2006-10-27 2008-04-30 Johnson Controls Gmbh Strukturelement für Fahrzeugsitz
WO2008131228A2 (en) * 2007-04-18 2008-10-30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Tailor welded seat and components
US8539661B2 (en) * 2007-10-29 2013-09-24 Johnson Controls Gmbh Frame for a vehicle seat
DE102008023943B4 (de) * 2008-05-13 2012-03-15 Keiper Gmbh & Co. Kg Fahrzeugsitz mit Beschlägen
WO2010024817A1 (en) * 2008-08-29 2010-03-04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frame and method of making
BRPI0822790A2 (pt) * 2008-09-23 2015-09-01 Lear Corp Conjunto de assento e conjunto de assento de veículo
DE102009002912A1 (de) * 2008-12-03 2010-06-10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Fahrzeugsitz mit einer Mehrzahl von Struktur-oder Halteteilen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Struktur-oder Halteteilen eines solchen Fahrzeugsitzes
JP5489151B2 (ja) * 2009-06-02 2014-05-1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JP5562590B2 (ja) 2009-07-25 2014-07-30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自動車シート
JP5608930B2 (ja) * 2009-08-21 2014-10-22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乗物用シート
DE102009052512A1 (de) * 2009-11-11 2011-05-12 Johnson Controls Gmbh Neigungsversteller für Fahrzeuge
JP5563667B2 (ja) * 2009-11-12 2014-07-30 ジョンソン コントロールズ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ワンピース型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26981B2 (ja) * 2010-04-27 2014-06-1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シート用シートバック
CN102712269B (zh) * 2010-06-22 2015-07-08 凯波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适于车辆座椅的接合件系统
DE102010049328A1 (de) * 2010-10-19 2012-04-19 Keiper Gmbh & Co. Kg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sitz
JP5598264B2 (ja) * 2010-11-05 2014-10-0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シート用シートバック
JP5621520B2 (ja) * 2010-11-05 2014-11-1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WO2012077764A1 (ja) * 2010-12-08 2014-05-22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CN103328258A (zh) * 2011-01-14 2013-09-25 约翰逊控制技术公司 整体式座椅靠背框架及其制造方法
DE102011007129A1 (de) * 2011-04-11 2012-10-11 Thiel & Hoche Gmbh & Co. Kg Kraftfahrzeugsitztraverse
US9499080B2 (en) * 2011-06-03 2016-11-2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eat back member
WO2013015405A1 (ja) * 2011-07-28 2013-01-3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荷重測定センサの支持構造
US20140224553A1 (en) * 2011-08-10 2014-08-14 Ts Tech Co., Ltd. Load measurement sensor support structure
WO2013021482A1 (ja) * 2011-08-10 2013-02-14 ジョンソン コントロールズ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 自動車用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28349B2 (ja) * 2011-09-21 2015-06-03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DE102011054608A1 (de) * 2011-10-19 2013-04-25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Sitz mit verschweißter Querwelle
JP5818156B2 (ja) * 2011-11-29 2015-11-18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シートフレーム構造の製造方法
EP2826664A4 (en) * 2012-03-14 2015-05-20 Ts Tech Co Ltd DEVICE HAVING REINFORCEMENT
JP5961453B2 (ja) * 2012-06-11 2016-08-02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987491B2 (ja) * 2012-06-21 2016-09-0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の防振構造
JP5867309B2 (ja) * 2012-06-22 2016-02-2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US9421890B2 (en) * 2012-08-07 2016-08-23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US9446697B2 (en) * 2012-08-07 2016-09-20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CN104602957A (zh) * 2012-08-09 2015-05-06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座椅
US9421896B2 (en) * 2012-08-31 2016-08-23 Ts Tech Co., Ltd. Seat frame for vehicle seat
BR112015004392B1 (pt) * 2012-09-03 2020-09-15 Ts Tech Co., Ltd Armação de assento para um assento de veículo, e, assento de veículo
WO2014033963A1 (ja) * 2012-09-03 2014-03-06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US20150231997A1 (en) * 2012-09-03 2015-08-20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and seat frame for vehicle seat
CN104661870B (zh) * 2012-09-21 2017-01-18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座椅
JP6336910B2 (ja) * 2012-10-01 2018-06-06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のバックレスト
JP6041625B2 (ja) * 2012-11-05 2016-12-14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EP2921345A4 (en) * 2012-11-16 2016-07-27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JP5966902B2 (ja) * 2012-12-13 2016-08-1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CN107719291B (zh) * 2012-12-28 2020-11-20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气囊模块装备座椅及其装配方法
JP6056531B2 (ja) 2013-02-18 2017-01-1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のフレーム構造
JP6212974B2 (ja) * 2013-06-20 2017-10-1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189099B2 (ja) * 2013-06-20 2017-08-3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133188B2 (ja) * 2013-09-30 2017-05-2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US10150387B2 (en) * 2014-03-07 2018-12-11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r.l. Vehicle seat recliner assembly
JP6621403B2 (ja) * 2014-05-12 2019-12-18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座席構造
JP6387258B2 (ja) * 2014-07-10 2018-09-05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8829A (zh) 2018-11-09
EP3431334B1 (en) 2022-11-16
JP6617063B2 (ja) 2019-12-04
WO2017158893A1 (ja) 2017-09-21
US10640025B2 (en) 2020-05-05
EP3431334A4 (en) 2019-11-06
JP2017165258A (ja) 2017-09-21
US20190092199A1 (en) 2019-03-28
EP3431334A1 (en) 2019-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78829B (zh) 车辆用座椅
EP1908628B1 (en)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seat assembling method
US7537283B2 (en) Automobile seat with impact-absorbable seatback
US7093901B2 (en) Seat frame of a vehicle seat
CN1990303B (zh) 车座装置
US7284800B2 (en) Seat back frame for automotive seat
US20080258529A1 (en) Attaching structure of split type seat back
JP2019182213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3550517B2 (ja)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のベースプレート補強構造
US10272809B2 (en) Vehicle seat
US20130341991A1 (en) Seat back frame
WO2001039632A1 (fr) Ensemble chassis pour dossier de siege d'un vehicule
US9039086B2 (en) Vehicle seat
US8282160B2 (en) Combination pivot armrest and seatback assembly
JP2011105247A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WO2018016134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6196268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21112940A (ja) シートフレーム
JP6772902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20240166093A1 (en) Seat rotating device
CN110654284B (zh) 座椅衬垫框的加固构造
US20200386018A1 (en) Striker
JP4005821B2 (ja) 車両用リアシートのセンターヒンジ構造
JP407850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アームレスト取付構造
JP632250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