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01926A - 电连接器、移动终端及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移动终端及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01926A
CN108701926A CN201780013716.7A CN201780013716A CN108701926A CN 108701926 A CN108701926 A CN 108701926A CN 201780013716 A CN201780013716 A CN 201780013716A CN 108701926 A CN108701926 A CN 1087019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terminal
material strip
electric connector
electroplated layer
support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37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01926B (zh
Inventor
胡睢宁
苏天杰
张诗豪
雷高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2212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9228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01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19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019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19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5/00Electropl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Pretreatment or after-treatment of workpieces
    • C25D5/10Electroplating with more than one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different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5/00Electropl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Pretreatment or after-treatment of workpieces
    • C25D5/10Electroplating with more than one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different metals
    • C25D5/12Electroplating with more than one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different metals at least one layer being of nickel or chrom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7/00Electropl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rticle coa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3Contact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e.g. pl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01R24/62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 H01R24/64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for high frequency, e.g. RJ 45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01R43/24Assembling by moulding on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1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telephon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plating Methods And Accessorie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电端子(1)和至少一个第二导电端子(2),第一导电端子(1)的外表面设有第一电镀层(11),第二导电端子(2)的外表面设有第二电镀层(21),第二电镀层(21)的材料与第一电镀层(11)的材料不同。上述电连接器(100)在兼顾抗腐蚀性的同时降低了电镀成本。还公开一种移动终端(200)和一种电连接器(100)的制作方法。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移动终端及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连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一种移动终端以及一种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终端产品越来越苛刻的使用环境(快充、防水等)对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连接器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而众多失效中,因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腐蚀,而导致充电慢、充电图标闪烁、无铃声和OTG(On The Go)不识别等失效问题尤为突出。现有技术中提出采用抗腐蚀性能强的贵金属进行电镀,然而,由于贵金属成本高,电镀药水的固有属性又只能采用浸镀的方式,因此增加了贵金属用量从而导致电镀成本急剧上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移动终端及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多个导电端子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电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采用导电材质制成,以实现电连接作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外表面设有第一电镀层。所述第一电镀层具有抗腐蚀性,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腐蚀。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外表面设有第二电镀层。所述第二电镀层具有抗腐蚀性,用于防止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腐蚀。所述第二电镀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一电镀层的材料不同。材料不同的电镀层的抗腐蚀性能(材料抵抗周围介质腐蚀破坏作用的能力)不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一电镀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二电镀层的材料不同,使得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抗腐蚀性能不同,因此所述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可实现选择性电镀,以不同的电镀满足不同应用环境下的要求,例如对较为容易腐蚀的导电端子电镀抗腐蚀性较强的电镀层(例如具有抗腐蚀性强的贵金属的电镀层)、对较为不容易腐蚀的导电端子电镀抗腐蚀性较为一般的电镀层,从而使得所述电连接器的所有导电端子的整体抗腐蚀性能良好,抗腐蚀时间长,所述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更长。同时,虽然抗腐蚀性较强的电镀层的成本较高,但是所述电连接器通过选择性电镀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抗腐蚀性较强的电镀材料的用量,从而降低所述电连接器的电镀成本,故而所述电连接器既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且成本低。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第一电镀层可为单一层结构,也可以为复合层结构。所述第二电镀层可为单一层结构,也可以为复合层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以所述第一电镀层为复合层结构、所述第二电镀层为复合层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可采用分体式料带设计,从而满足分别电镀所述第一电镀层和所述第二电镀层的电镀需求,从而大大降低成本高的电镀材料(例如抗腐蚀性强的贵金属)的用量,从而达到降低电镀成本和兼顾抗腐蚀性能的目的。其中,分体式料带设计是指,所有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均连接在第一料带上,所有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均连接在第二料带上,所述第一料带携带所有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进行浸镀以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形成所述第一电镀层,所述第二料带携带所有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进行浸镀以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上形成第二电镀层,而后组装所述第一料带和所述第二料带以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规律排列。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通电电位高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通电电位。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可为高电位引脚(PIN),例如VBUS、CC及SBU。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可为低电位引脚(PIN)。所述第一电镀层的耐腐蚀性高于所述第二电镀层的耐腐蚀性。由于通电电位高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相较于通电电位低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更容易发生腐蚀,因此使所述第一电镀层的耐腐蚀性高于所述第二电镀层的耐腐蚀性能够均衡所述电连接器的整体抗腐蚀性能,所述电连接器的抗腐蚀时间长,使用寿命长。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镀层具有铂系金属铑/钌/钯等贵金属。例如,所述第一电镀层具有铑钌合金材料。由于所述第一电镀层采用具有抗腐蚀能力的铂系金属铑/钌/钯等贵金属进行镀层方案的堆叠,因此所述第一电镀层能够大幅度提升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抗电解腐蚀能力和使用寿命,特别是潮湿带电环境下的抗电解腐蚀能力。由于所述第一电镀层被电镀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外表面所电镀的所述第二电镀层不同与所述第一电镀层,因此所述第一电镀层即使因电镀药水的固有属性而采用浸镀的方式,所需要的贵金属用量也能够得到合理控制,从而防止所述电连接器因贵金属用量增加而导致电镀成本急剧上升,使得铂系金属(例如铑钌)电镀抗电解腐蚀方案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电镀层中的铂系金属(例如铑钌)可形成在所述第一电镀层的堆叠层结构中的其中一层或几层。本申请实施例以铂系金属(例如铑钌)形成在所述第一电镀层的堆叠层结构中的其中一层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铂系金属(例如铑钌)形成在所述第一电镀层的堆叠层结构中的其中两层或更多层,以满足更高的抗腐蚀性能要求。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镀层包括依次层叠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外表面上的铜镀层、钨镍镀层、金镀层、钯镀层及铑钌镀层。所述第一电镀层通过水洗、活化、镀铜、镀钨镍、镀金、镀钯、镀铑钌、水洗及风干等一系列工艺制成,使所述铑钌镀层沉积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表面、所述第一电镀层远离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最外侧,从而达到提高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抗腐蚀性的效果。
其中,所述铑钌镀层的厚度为0.25μm~2μm,以保证所述第一电镀层的抗腐蚀性能。
其中,所述第一电镀层的堆叠层结构中的其他各层结构厚度为:所述铜镀层的厚度为1μm~3μm;所述钨镍镀层的厚度为0.75μm~3μm;所述金镀层的厚度为0.05μm~0.5μm;所述钯镀层的厚度为0.5μm~2μm。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镀层包括层叠设置的镍镀层和金镀层。所述第二电镀层可通过水洗、活化、镀镍、镀金、水洗及风干等一系列工艺制成。其中,所述镍镀层的厚度大致为2.0μm,所述金镀层的厚度大致为0.076μm。所述第二电镀层电镀成本低,且能够满足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作为低电位导电端子的抗腐蚀性需求。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为TYPE-C型USB(Un iversa l Ser ia l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为USB母座。所述USB母座包括中隔片及固定在所述中隔片相对两侧的上排导电端子组和下排导电端子组。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组包括由第一支撑件固定的第一端子组件。所述第一端子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组包括由第二支撑件固定的第二端子组件。所述第二端子组件与所述第一端子组件结构相同。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为USB公头。所述USB公头包括卡扣(l atch)和固定在所述卡扣相对两侧的上排导电端子组和下排导电端子组。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组包括由第一支撑件固定的第一端子组件。所述第一端子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组包括由第二支撑件固定的第二端子组件。所述第二端子组件与所述第一端子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件扣合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卡扣用于扣入与所述USB公头对应的母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连接器。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移动终端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具有网络功能的智能设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可用于制作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连接器。
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料带和连接至所述第一料带的至少一个第一导电端子。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电镀第一电镀层。所述第一料带和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可通过冲压单一导电板件(例如铜板)形成。所述第一料带携带所有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进行电镀,以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形成所述第一电镀层。
提供第二料带和连接至所述第二料带的至少一个第二导电端子。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上电镀第二电镀层,所述第二电镀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一电镀层的材料不同。所述第二料带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可通过冲压单一导电板件(例如铜板)形成。所述第二料带携带所有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进行电镀,以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上形成所述第二电镀层。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二电镀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二电镀层的材料不同,使得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抗腐蚀性能不同。
层叠所述第一料带和所述第二料带,以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在同一平面上间隔地排列为一排,以形成第一端子组件。所述第二料带采用与所述第一料带相同的结构设计,以在层叠时快速实现彼此对位并提高层叠精度。
以及,通过埋入成型方式在所述第一端子组件上形成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支撑件采用绝缘材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连接在所述第一料带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连接在所述第二料带上,因此能够分别对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进行电镀,以满足所述第一电镀层和所述第二电镀层各自的电镀需求,从而大大降低成本高的电镀材料(例如抗腐蚀性强的贵金属)的用量,达到降低电镀成本和兼顾抗腐蚀性能的目的。通过埋入成型方式在所述第一端子组件上形成所述第一支撑件,从而能够提高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加工精度及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之间的连接牢固度。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通电电位高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通电电位,所述第一电镀层的耐腐蚀性高于所述第二电镀层的耐腐蚀性。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可为高电位引脚(PIN),例如VBUS、CC及SBU。由于通电电位高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相较于通电电位低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更容易发生腐蚀,因此使所述第一电镀层的耐腐蚀性高于所述第二电镀层的耐腐蚀性能够均衡所述电连接器的整体抗腐蚀性能,所述电连接器的抗腐蚀时间长,使用寿命长。
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电镀第一电镀层的过程包括:
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外表面上电镀铜镀层。所述铜镀层的厚度为1μm~3μm。
在所述铜镀层上电镀钨镍镀层。所述钨镍镀层的厚度为0.75μm~3μm。
在所述钨镍镀层上电镀金镀层。所述金镀层的厚度为0.05μm~0.5μm。
在所述金镀层上电镀钯镀层。所述钯镀层的厚度为0.5μm~2μm。
以及,在所述钯镀层上电镀铑钌镀层。所述铑钌镀层的厚度为0.25μm~2μm。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电镀层采用具有抗腐蚀能力的铂系金属铑/钌/钯等贵金属进行镀层方案的堆叠,因此所述第一电镀层能够大幅度提升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抗电解腐蚀能力和使用寿命,特别是潮湿带电环境下的抗电解腐蚀能力。由于所述第一电镀层被电镀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外表面所电镀的所述第二电镀层不同与所述第一电镀层,因此所述第一电镀层即使因电镀药水的固有属性而采用浸镀的方式,所需要的贵金属用量也能够得到合理控制,从而防止所述电连接器因贵金属用量增加而导致电镀成本急剧上升,使得铂系金属(例如铑钌)电镀抗电解腐蚀方案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电镀所述铜镀层之前,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电镀第一电镀层的过程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外表面进行水洗。此时,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外表面具有较高的洁净度,以满足后续工艺的洁净需求。
以及,活化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外表面上的氧化膜。
在电镀所述铑钌镀层之后,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电镀第一电镀层的过程还包括:
对所述铑钌镀层进行水洗和风干,以形成第一电镀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镀层通过水洗、活化、镀铜、镀钨镍、镀金、镀钯、镀铑钌、水洗及风干等一系列工艺制成,使所述铑钌镀层沉积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表面、所述第一电镀层远离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最外侧,从而达到提高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抗腐蚀性的效果。
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上电镀第二电镀层的过程包括:
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外表面上电镀镍镀层。所述镍镀层的厚度大致为2.0μm。在电镀所述镍镀层之前,对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外表面进行水洗,并活化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外表面上的氧化膜。
以及,在所述镍镀层上电镀金镀层,以形成第二电镀层。所述金镀层的厚度大致为0.076μm。在形成所述金镀层后,对所述金镀层进行水洗和风干。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镀层电镀成本低,且能够满足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作为低电位导电端子的抗腐蚀性需求。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提供第一料带和连接至所述第一料带的至少一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冲压第一导电板以形成第一料带和至少一个第一导电端子。其中,所述第一料带具有第一本部及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本部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之间。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偏离所述第一本部第一距离(也即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一本部之间的间隙宽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本部具有第一厚度。
所述提供第二料带和连接至所述第二料带的至少一个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冲压第二导电板以形成第二料带和至少一个第二导电端子。其中,所述第二料带具有第二本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二本部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之间。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偏离所述第二本部第二距离(也即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本部之间的间隙宽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等于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一厚度的和或差。
层叠所述第一料带和所述第二料带时,若所述第二距离等于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一厚度的和,则所述第二料带层叠在所述第一料带的远离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穿过所述第一料带并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并排。若所述第二距离等于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一厚度的差,则所述第二料带层叠在所述第一料带的靠近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一侧,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穿过所述第二料带并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并排。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料带上具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料带上具有第二定位孔。层叠所述第一料带和所述第二料带时,所述第一定位孔对齐所述第二定位孔。在一种实施例中,可通过成型机上的送料机构顶针来对位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以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彼此之间的定位准确,并且均能够准确地定位在所述成型机上,从而保证通过埋入成型工艺所形成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尺寸满足规格要求,所述第一支撑件本身尺寸、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均具有较高的精确度,提高了所述电连接器的产品良率。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在形成所述第一支撑件后,切除所述第一料带和所述第二料带,以形成电连接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通过分别电镀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然后组装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接着成型所述第一支撑件,最后切除所述第一料带和所述第二料带的方式形成所述电连接器,使得所述电连接器在兼顾抗腐蚀性的同时,大幅度地降低了电镀成本。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提供第三料带和连接在所述第三料带上的至少一个第三导电端子。在所述第三导电端子上电镀第三电镀层。所述第三料带和所述第三导电端子可通过冲压单一导电板件(例如铜板)形成。所述第三料带携带所有的所述第三导电端子进行电镀,以在所述第三导电端子上形成所述第三电镀层。
提供第四料带和连接在所述第四料带上的至少一个第四导电端子。在所述第四导电端子上电镀第四电镀层,所述第四电镀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三电镀层的材料不同。所述第四料带和所述第四导电端子可通过冲压单一导电板件(例如铜板)形成。所述第四料带携带所有的所述第四导电端子进行电镀,以在所述第四导电端子上形成所述第四电镀层。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第四电镀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三电镀层的材料不同,使得所述第四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三导电端子的抗腐蚀性能不同。
层叠所述第三料带和所述第四料带,以使所述第三导电端子和所述第四导电端子在同一平面上间隔地排列为一排,以形成第二端子组件。所述第四料带采用与所述第三料带相同的结构设计,以在层叠时快速实现彼此对位并提高层叠精度。
通过埋入成型方式在所述第二端子组件上形成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端子和所述第四导电端子。所述第二支撑件采用绝缘材料。
以及,组装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以使所述第一端子组件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背对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使所述第一端子组件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之间彼此绝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能够形成具有双排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由于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能够分别对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三导电端子、所述第四导电端子进行电镀,以满足各个导电端子各自的电镀需求,从而大大降低成本高的电镀材料(例如抗腐蚀性强的贵金属)的用量,达到降低电镀成本和兼顾抗腐蚀性能的目的。通过埋入成型方式在所述第一端子组件上形成所述第一支撑件,在所述第二端子组件上形成所述第二支撑件,能够提高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加工精度,从而提高所述电连接器的产品良率。
其中,所述组装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
依次层叠所述第一支撑件、中隔片及所述第二支撑件。
以及,将通过埋入成型方式使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中隔片及所述第二支撑件彼此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用于制成作为母座的电连接器。
或者,所述组装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
提供卡扣。所述卡扣用于扣入与所述电连接器对应的配合连接器。
以及,将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扣合在所述卡扣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支撑件扣合所述第二支撑件。例如,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有凸起,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有凹槽,所述凸起穿过所述卡扣以卡入所述凹槽,从而实现彼此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用于制成作为公头的电连接器。
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组装完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后,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切除所述第一料带、所述第二料带、所述第三料带及所述第四料带,以形成电连接器。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料带、所述第二料带、所述第三料带及所述第四料带采用相同的结构设计且彼此层叠设置,因此可通过一次性裁切方式去除所述第一料带、所述第二料带、所述第三料带及所述第四料带,裁切效率高。本申请实施例中先组装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后切除所述第一料带、所述第二料带、所述第三料带及所述第四料带的方式,适用于制成作为公头的电连接器或制成作为母头的电连接器的过程。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后,且在组装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前,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切除所述第一料带、所述第二料带、所述第三料带及所述第四料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通过先切除所述第一料带、所述第二料带、所述第三料带及所述第四料带,后组装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方式形成所述电连接器。本实施例适用于制成作为公头的电连接器的过程。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组件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相同,以使所述电连接器形成TYPE-C型USB接口。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三导电端子相同,所述第一电镀层与所述第三电镀层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所述第四导电端子相同,所述第二电镀层与所述第四电镀层相同。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排布规律,与所述第三导电端子和所述第四导电端子的排布规律相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的示意图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的示意图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的示意图三;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的示意图四;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的示意图一;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的示意图二;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的示意图三;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的示意图四;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一电镀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导电端子和第二电镀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中第一图的侧视图和第二图的侧视图;
图14是图5中第一图的侧视图和第二图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00。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多个导电端子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电端子1和至少一个第二导电端子2。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采用导电材质制成,以实现电连接作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的外表面设有第一电镀层11。所述第一电镀层11具有抗腐蚀性,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腐蚀。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的外表面设有第二电镀层21。所述第二电镀层21具有抗腐蚀性,用于防止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腐蚀。所述第二电镀层21的材料与所述第一电镀层11的材料不同。材料不同的电镀层的抗腐蚀性能(材料抵抗周围介质腐蚀破坏作用的能力)不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所述第一电镀层11的材料与所述第二电镀层21的材料不同,使得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的抗腐蚀性能不同,因此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导电端子可实现选择性电镀,以不同的电镀满足不同应用环境下的要求,例如对较为容易腐蚀的导电端子电镀抗腐蚀性较强的电镀层(例如具有抗腐蚀性强的贵金属的电镀层)、对较为不容易腐蚀的导电端子电镀抗腐蚀性较为一般的电镀层,从而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所有导电端子的整体抗腐蚀性能良好,抗腐蚀时间长,所述电连接器100的使用寿命更长。同时,虽然抗腐蚀性较强的电镀层的成本较高,但是所述电连接器100通过选择性电镀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抗腐蚀性较强的电镀材料的用量,从而降低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电镀成本,故而所述电连接器100既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且成本低。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第一电镀层11可为单一层结构,也可以为复合层结构。所述第二电镀层21可为单一层结构,也可以为复合层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以所述第一电镀层11为复合层结构、所述第二电镀层21为复合层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的,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5,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可采用分体式料带设计,从而满足分别电镀所述第一电镀层11和所述第二电镀层21的电镀需求,从而大大降低成本高的电镀材料(例如抗腐蚀性强的贵金属)的用量,从而达到降低电镀成本和兼顾抗腐蚀性能的目的。其中,分体式料带设计是指,所有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均连接在第一料带10上,所有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均连接在第二料带20上,所述第一料带10携带所有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进行浸镀以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上形成所述第一电镀层11,所述第二料带20携带所有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进行浸镀以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上形成第二电镀层21,而后组装所述第一料带10和所述第二料带20以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规律排列。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请结合参阅图1、图5、图9以及图10,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的通电电位高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的通电电位。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可为高电位引脚(PIN),例如VBUS、CC及SBU。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可为低电位引脚(PIN)。所述第一电镀层11的耐腐蚀性高于所述第二电镀层21的耐腐蚀性。
由于通电电位高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相较于通电电位低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更容易发生腐蚀,因此使所述第一电镀层11的耐腐蚀性高于所述第二电镀层21的耐腐蚀性能够均衡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整体抗腐蚀性能,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抗腐蚀时间长,使用寿命长。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镀层11具有铂系金属铑/钌/钯等贵金属。例如,所述第一电镀层11具有铑钌合金材料。由于所述第一电镀层11采用具有抗腐蚀能力的铂系金属铑/钌/钯等贵金属进行镀层方案的堆叠,因此所述第一电镀层11能够大幅度提升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的抗电解腐蚀能力和使用寿命,特别是潮湿带电环境下的抗电解腐蚀能力。由于所述第一电镀层11被电镀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的外表面所电镀的所述第二电镀层21不同与所述第一电镀层11,因此所述第一电镀层11即使因电镀药水的固有属性而采用浸镀的方式,所需要的贵金属用量也能够得到合理控制,从而防止所述电连接器100因贵金属用量增加而导致电镀成本急剧上升,使得铂系金属(例如铑钌)电镀抗电解腐蚀方案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电镀层11中的铂系金属(例如铑钌)可形成在所述第一电镀层11的堆叠层结构中的其中一层或几层。本申请实施例以铂系金属(例如铑钌)形成在所述第一电镀层11的堆叠层结构中的其中一层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铂系金属(例如铑钌)形成在所述第一电镀层11的堆叠层结构中的其中两层或更多层,以满足更高的抗腐蚀性能要求。
可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电镀层11包括依次层叠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的外表面上的铜镀层111、钨镍镀层112、金镀层113、钯镀层114及铑钌镀层115。所述第一电镀层11通过水洗、活化、镀铜、镀钨镍、镀金、镀钯、镀铑钌、水洗及风干等一系列工艺制成,使所述铑钌镀层115沉积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表面、所述第一电镀层11远离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的最外侧,从而达到提高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抗腐蚀性的效果。
其中,所述铑钌镀层115的厚度为0.25μm~2μm,以保证所述第一电镀层11的抗腐蚀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镀层11的堆叠层结构中的其他各层结构厚度为:所述铜镀层111的厚度为1μm~3μm;所述钨镍镀层112的厚度为0.75μm~3μm;所述金镀层113的厚度为0.05μm~0.5μm;所述钯镀层114的厚度为0.5μm~2μm。
可选的,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电镀层21包括层叠设置的镍镀层211和金镀层212。所述第二电镀层21可通过水洗、活化、镀镍、镀金、水洗及风干等一系列工艺制成。其中,所述镍镀层211的厚度大致为2.0μm,所述金镀层212的厚度大致为0.076μm。所述第二电镀层21电镀成本低,且能够满足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作为低电位导电端子的抗腐蚀性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100可为公头或母座。例如,如图11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可应用在移动终端200,所述电连接器100为母座。如图12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可应用于数据线300中,所述电连接器100为数据线300的母座,连接数据线300的传输线。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可应用在充电器、移动电源、灯具等设备中。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100为TYPE-C型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4,所述电连接器100为USB母座。所述USB母座包括中隔片8(Midplate)及固定在所述中隔片8相对两侧的上排导电端子组和下排导电端子组。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组包括由第一支撑件5固定的第一端子组件(1、2)。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2)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组包括由第二支撑件6固定的第二端子组件(3、4)。所述第二端子组件(3、4)与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2)结构相同。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5至图8,所述电连接器100为USB公头。所述USB公头包括卡扣7(latch)和固定在所述卡扣7相对两侧的上排导电端子组和下排导电端子组。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组包括由第一支撑件5固定的第一端子组件(1、2)。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2)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组包括由第二支撑件6固定的第二端子组件(3、4)。所述第二端子组件(3、4)与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2)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件5扣合所述第二支撑件6。所述卡扣7用于扣入与所述USB公头对应的母座。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USB母座和USB公头的端子组件中导电端子的排布、第一支撑件5的结构及第二支撑件6的结构并不限定是一致的,而是依据各自的具体需求进行独立设计。
请参阅图1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200。所述移动终端200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连接器100。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移动终端200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具有网络功能的智能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可用于制作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连接器100。
请参阅图1和图5,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包括:
S01:提供第一料带10和连接至所述第一料带10的至少一个第一导电端子1。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上电镀第一电镀层11。所述第一料带10和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可通过冲压单一导电板件(例如铜板)形成。所述第一料带10携带所有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进行电镀,以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上形成所述第一电镀层11。
S02:提供第二料带20和连接至所述第二料带20的至少一个第二导电端子2。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上电镀第二电镀层21,所述第二电镀层21的材料与所述第一电镀层11的材料不同。所述第二料带20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可通过冲压单一导电板件(例如铜板)形成。所述第二料带20携带所有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进行电镀,以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上形成所述第二电镀层21。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所述第二电镀层21的材料与所述第二电镀层21的材料不同,使得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的抗腐蚀性能不同。
S03:层叠所述第一料带10和所述第二料带20,以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在同一平面上间隔地排列为一排,以形成第一端子组件(1、2)。所述第二料带20采用与所述第一料带10相同的结构设计,以在层叠时快速实现彼此对位并提高层叠精度。
S04:通过埋入成型(Insert molding)方式在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2)上形成第一支撑件5,所述第一支撑件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所述第一支撑件5采用绝缘材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连接在所述第一料带10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连接在所述第二料带20上,因此能够分别对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进行电镀,以满足所述第一电镀层11和所述第二电镀层21各自的电镀需求,从而大大降低成本高的电镀材料(例如抗腐蚀性强的贵金属)的用量,达到降低电镀成本和兼顾抗腐蚀性能的目的。通过埋入成型方式在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2)上形成所述第一支撑件5,从而能够提高所述第一支撑件5的加工精度及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之间的连接牢固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的通电电位高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的通电电位,所述第一电镀层11的耐腐蚀性高于所述第二电镀层21的耐腐蚀性。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可为高电位引脚(PIN),例如VBUS、CC及SBU。由于通电电位高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相较于通电电位低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更容易发生腐蚀,因此使所述第一电镀层11的耐腐蚀性高于所述第二电镀层21的耐腐蚀性能够均衡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整体抗腐蚀性能,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抗腐蚀时间长,使用寿命长。
可选的,请参阅图9,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上电镀第一电镀层11的过程包括:
S013: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的外表面上电镀铜镀层111。所述铜镀层111的厚度为1μm~3μm。
S014:在所述铜镀层111上电镀钨镍镀层112。所述钨镍镀层112的厚度为0.75μm~3μm。
S015:在所述钨镍镀层112上电镀金镀层113。所述金镀层113的厚度为0.05μm~0.5μm。
S016:在所述金镀层113上电镀钯镀层114。所述钯镀层114的厚度为0.5μm~2μm。
S017:在所述钯镀层114上电镀铑钌镀层115。所述铑钌镀层115的厚度为0.25μm~2μm。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电镀层11采用具有抗腐蚀能力的铂系金属铑/钌/钯等贵金属进行镀层方案的堆叠,因此所述第一电镀层11能够大幅度提升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的抗电解腐蚀能力和使用寿命,特别是潮湿带电环境下的抗电解腐蚀能力。由于所述第一电镀层11被电镀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的外表面所电镀的所述第二电镀层21不同与所述第一电镀层11,因此所述第一电镀层11即使因电镀药水的固有属性而采用浸镀的方式,所需要的贵金属用量也能够得到合理控制,从而防止所述电连接器100因贵金属用量增加而导致电镀成本急剧上升,使得铂系金属(例如铑钌)电镀抗电解腐蚀方案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在电镀所述铜镀层111之前,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上电镀第一电镀层11的过程还包括:
S011:对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的外表面进行水洗。此时,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的外表面具有较高的洁净度,以满足后续工艺的洁净需求。
S012:活化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的外表面上的氧化膜。
在电镀所述铑钌镀层115之后,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上电镀第一电镀层11的过程还包括:
S018:对所述铑钌镀层115进行水洗和风干,以形成第一电镀层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镀层11通过水洗、活化、镀铜、镀钨镍、镀金、镀钯、镀铑钌、水洗及风干等一系列工艺制成,使所述铑钌镀层115沉积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表面、所述第一电镀层11远离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的最外侧,从而达到提高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抗腐蚀性的效果。
可选的,请结合参阅图10,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上电镀第二电镀层21的过程包括:
S021: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的外表面上电镀镍镀层211。所述镍镀层211的厚度大致为2.0μm。在电镀所述镍镀层211之前,对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的外表面进行水洗,并活化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的外表面上的氧化膜。
S022:在所述镍镀层211上电镀金镀层212,以形成第二电镀层21。所述金镀层212的厚度大致为0.076μm。在形成所述金镀层212后,对所述金镀层212进行水洗和风干。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镀层21电镀成本低,且能够满足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作为低电位导电端子的抗腐蚀性需求。
可选的,请结合参阅图1、图5、图13以及图14,所述提供第一料带10和连接至所述第一料带10的至少一个第一导电端子1包括:冲压第一导电板以形成第一料带10和至少一个第一导电端子1。其中,所述第一料带10具有第一本部101及第一连接部102,所述第一连接部102连接在所述第一本部101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之间。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偏离所述第一本部101第一距离S1。所述第一本部101具有第一厚度T。
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12,所述提供第二料带20和连接至所述第二料带20的至少一个第二导电端子2包括:冲压第二导电板以形成第二料带20和至少一个第二导电端子2。其中,所述第二料带20具有第二本部201及第二连接部202,所述第二连接部202连接在所述第二本部201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之间。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偏离所述第二本部201第二距离S2。所述第二本部201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厚度T相等。所述第二距离S2等于所述第一距离S1与所述第一厚度T的和或差。
层叠所述第一料带10和所述第二料带20时,若所述第二距离S2等于所述第一距离S1与所述第一厚度T的和,则所述第二料带20层叠在所述第一料带10的远离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穿过所述第一料带10并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并排。若所述第二距离S2等于所述第一距离S1与所述第一厚度T的差,则所述第二料带20层叠在所述第一料带10的靠近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的一侧,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穿过所述第二料带20并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并排。所述第一导电板可为铜板。所述第二导电板可为铜板。
可选的,请参阅图1和图5,所述第一料带10上具有第一定位孔103,所述第二料带20上具有第二定位孔203。层叠所述第一料带10和所述第二料带20时,所述第一定位孔103对齐所述第二定位孔203。在一种实施例中,可通过成型机上的送料机构顶针9来对位所述第一定位孔103和所述第二定位孔203,以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彼此之间的定位准确,并且均能够准确地定位在所述成型机上,从而保证通过埋入成型工艺所形成的所述第一支撑件5的尺寸满足规格要求,所述第一支撑件5本身尺寸、所述第一支撑件5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所述第一支撑件5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之间的相对位置均具有较高的精确度,提高了所述电连接器100的产品良率。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S05:在形成所述第一支撑件5后,切除所述第一料带10和所述第二料带20,以形成电连接器10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通过分别电镀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然后组装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接着成型所述第一支撑件5,最后切除所述第一料带10和所述第二料带20的方式形成所述电连接器100,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在兼顾抗腐蚀性的同时,大幅度地降低了电镀成本。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8,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S01’:提供第三料带30和连接在所述第三料带30上的至少一个第三导电端子3。在所述第三导电端子3上电镀第三电镀层31。所述第三料带30和所述第三导电端子3可通过冲压单一导电板件(例如铜板)形成。所述第三料带30携带所有的所述第三导电端子3进行电镀,以在所述第三导电端子3上形成所述第三电镀层31。
S02’:提供第四料带40和连接在所述第四料带40上的至少一个第四导电端子4。在所述第四导电端子4上电镀第四电镀层41,所述第四电镀层41的材料与所述第三电镀层31的材料不同。所述第四料带40和所述第四导电端子4可通过冲压单一导电板件(例如铜板)形成。所述第四料带40携带所有的所述第四导电端子4进行电镀,以在所述第四导电端子4上形成所述第四电镀层41。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所述第四电镀层41的材料与所述第三电镀层31的材料不同,使得所述第四导电端子4和所述第三导电端子3的抗腐蚀性能不同。
S03’:层叠所述第三料带30和所述第四料带40,以使所述第三导电端子3和所述第四导电端子4在同一平面上间隔地排列为一排,以形成第二端子组件(3、4)。所述第四料带40采用与所述第三料带30相同的结构设计,以在层叠时快速实现彼此对位并提高层叠精度。
S04’:通过埋入成型(Insert molding)方式在所述第二端子组件(3、4)上形成第二支撑件6,所述第二支撑件6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端子3和所述第四导电端子4。所述第二支撑件6采用绝缘材料。可通过成型机上的送料机构顶针9来对位所述第三料带30的定位孔303和所述第四料带40的定位孔403。
S051:组装所述第一支撑件5与所述第二支撑件6,以使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2)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3、4)背对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5和所述第二支撑件6使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2)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3、4)之间彼此绝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能够形成具有双排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100。由于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能够分别对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所述第三导电端子3、所述第四导电端子4进行电镀,以满足各个导电端子各自的电镀需求,从而大大降低成本高的电镀材料(例如抗腐蚀性强的贵金属)的用量,达到降低电镀成本和兼顾抗腐蚀性能的目的。通过埋入成型方式在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2)上形成所述第一支撑件5,在所述第二端子组件(3、4)上形成所述第二支撑件6,能够提高所述第一支撑件5和所述第二支撑件6的加工精度,从而提高所述电连接器100的产品良率。
可选的,如图1所示,在步骤S01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的远离所述第一料带10的一端还连接有第一副料带12。换言之,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连接在所述第一料带10与所述第一副料带12之间,所述第一副料带12用以保持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从而提高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的加工精度及后续的装配质量。在形成所述第一支撑件5后即可切除所述第一副料带12。例如,在形成所述第一支撑件5后且在组装所述第一支撑件5与所述第二支撑件6(步骤S051)之前,先切除所述第一副料带12。
当然,在步骤S02中,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的远离所述第二料带20的一端也可连接有第二副料带22。在形成所述第一支撑件5后切除所述第二副料带22。在步骤S01’中,所述第三导电端子3的远离所述第三料带30的一端也可连接有第三副料带。在形成所述第二支撑件6后切除所述第三副料带。在步骤S02’中,所述第四导电端子4的远离所述第四料带40的一端也可连接有第四副料带。在形成所述第二支撑件6后切除所述第四副料带。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所述组装所述第一支撑件5和所述第二支撑件6包括:
S0511:依次层叠所述第一支撑件5、中隔片8(Midplate)及所述第二支撑件6。
S0512:通过埋入成型方式使所述第一支撑件5、所述中隔片8及所述第二支撑件6彼此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用于制成作为母座的电连接器100。
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5至图7所示,所述组装所述第一支撑件5和所述第二支撑件6包括:
S0511:提供卡扣7(latch)。所述卡扣7用于扣入与所述电连接器100对应的配合连接器。
S0512:将所述第一支撑件5与所述第二支撑件6分别扣合在所述卡扣7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支撑件5扣合所述第二支撑件6。例如,所述第一支撑件5上设有凸起,所述第二支撑件6上设有凹槽,所述凸起穿过所述卡扣7以卡入所述凹槽,从而实现彼此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用于制成作为公头的电连接器100。
可选的,在组装完所述第一支撑件5与所述第二支撑件6后,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S052:切除所述第一料带10、所述第二料带20、所述第三料带30及所述第四料带40,以形成电连接器100。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料带10、所述第二料带20、所述第三料带30及所述第四料带40采用相同的结构设计且彼此层叠设置,因此可通过一次性裁切方式去除所述第一料带10、所述第二料带20、所述第三料带30及所述第四料带40,裁切效率高。本申请实施例中先组装所述第一支撑件5和所述第二支撑件6、后切除所述第一料带10、所述第二料带20、所述第三料带30及所述第四料带40的方式,适用于制成作为公头的电连接器100或制成作为母头的电连接器100的过程,如图3、图4、图7以及图8所示。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支撑件5和所述第二支撑件6后,且在组装所述第一支撑件5与所述第二支撑件6之前,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切除所述第一料带10、所述第二料带20、所述第三料带30及所述第四料带4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通过先切除所述第一料带10、所述第二料带20、所述第三料带30及所述第四料带40,后组装所述第一支撑件5与所述第二支撑件6的方式形成所述电连接器100。本实施例适用于制成作为公头的电连接器100的过程。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子组件(1、2)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3、4)相同,以使所述电连接器100形成TYPE-C型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与所述第三导电端子3相同,所述第一电镀层11与所述第三电镀层31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与所述第四导电端子4相同,所述第二电镀层21与所述第四电镀层41相同。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的排布规律,与所述第三导电端子3和所述第四导电端子4的排布规律相同。
换言之,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器母座的上、下排端子采用同样的料带设计。端子采用分体式料带(参考所述第一料带10和所述第二料带20)冲压后,分别进行铑钌(参考所述第一电镀层11)和常规镀层(参考所述第二电镀层21)。制程上以下列几步进行成型:
1.在进行上、下排端子埋入成型时,以成型机上的送料机构顶针对位分体式料带的定位孔,使分体式料带的导电端子定位后,在进行埋入成型以确保埋入成型后的尺寸满足规格要求。
2.上下成型件再与中隔片(midplate)一起进行舌片成型,完成成型后切除料带。完成的舌片如图4所示,相较于过去全镀常规电镀的舌片,在VBUS、CC、SBU端子上采用铑钌电镀,其他端子为常规电镀,两者之间的差异见图4。细部的制程见图1至图4。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器公头的上排和下排端子,一样采用分体式料带(参考所述第一料带10和所述第二料带20)冲压后,分别进行铑钌(参考所述第一电镀层11)和常规(参考所述第二电镀层21)镀层,制程上以下列几步进行成型:
1.在进行上、下排端子埋入成型时,以成型机上的送料机构顶针对位分体式料带的定位孔,使分体式料带的导电端子定位后,在进行埋入成型以确保埋入成型后的尺寸满足规格要求。
2.完成上下排端子的成型后,上下排端子与卡扣(latch)组装后裁切料带(或将料带裁切后与卡扣进行组装),完成连接器公端的三合一半成品。相较过去全镀常规电镀的公头,在VBUS端子上采用铑钌电镀,其余端子都是常规电镀,两者之间的差异见图8。细部的制程见图5至图8。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电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外表面设有第一电镀层,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外表面设有第二电镀层,所述第二电镀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一电镀层的材料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通电电位高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通电电位,所述第一电镀层的耐腐蚀性高于所述第二电镀层的耐腐蚀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镀层具有铑钌合金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镀层包括依次层叠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外表面上的铜镀层、钨镍镀层、金镀层、钯镀层及铑钌镀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铑钌镀层的厚度为0.25μm~2μm。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镀层包括层叠设置的镍镀层和金镀层。
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
8.一种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第一料带和连接至所述第一料带的至少一个第一导电端子,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电镀第一电镀层;
提供第二料带和连接至所述第二料带的至少一个第二导电端子,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上电镀第二电镀层,所述第二电镀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一电镀层的材料不同;
层叠所述第一料带和所述第二料带,以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在同一平面上间隔地排列为一排,以形成第一端子组件;以及
通过埋入成型方式在所述第一端子组件上形成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通电电位高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通电电位,所述第一电镀层的耐腐蚀性高于所述第二电镀层的耐腐蚀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电镀第一电镀层的过程包括:
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外表面上电镀铜镀层;
在所述铜镀层上电镀钨镍镀层;
在所述钨镍镀层上电镀金镀层;
在所述金镀层上电镀钯镀层;以及
在所述钯镀层上电镀铑钌镀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镀所述铜镀层之前,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电镀第一电镀层的过程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外表面进行水洗;
活化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外表面上的氧化膜;
在电镀所述铑钌镀层之后,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电镀第一电镀层的过程还包括:
对所述铑钌镀层进行水洗和风干,以形成第一电镀层。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上电镀第二电镀层的过程包括:
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外表面上电镀镍镀层;和
在所述镍镀层上电镀金镀层,以形成第二电镀层。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第一料带和连接至所述第一料带的至少一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
冲压第一导电板以形成第一料带和至少一个第一导电端子,其中,所述第一料带具有第一本部及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本部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之间,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偏离所述第一本部第一距离,所述第一本部具有第一厚度;
所述提供第二料带和连接至所述第二料带的至少一个第二导电端子包括:
冲压第二导电板以形成第二料带和至少一个第二导电端子,其中,所述第二料带具有第二本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二本部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之间,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偏离所述第二本部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等于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一厚度的和或差。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13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带上具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料带上具有第二定位孔,层叠所述第一料带和所述第二料带时,所述第一定位孔对齐所述第二定位孔。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在形成所述第一支撑件后,切除所述第一料带和所述第二料带,以形成电连接器。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提供第三料带和连接在所述第三料带上的至少一个第三导电端子,在所述第三导电端子上电镀第三电镀层;
提供第四料带和连接在所述第四料带上的至少一个第四导电端子,在所述第四导电端子上电镀第四电镀层,所述第四电镀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三电镀层的材料不同;
层叠所述第三料带和所述第四料带,以使所述第三导电端子和所述第四导电端子在同一平面上间隔地排列为一排,以形成第二端子组件;
通过埋入成型方式在所述第二端子组件上形成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端子和所述第四导电端子;以及
组装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以使所述第一端子组件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背对背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
依次层叠所述第一支撑件、中隔片及所述第二支撑件;和
通过埋入成型方式使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中隔片及所述第二支撑件彼此固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
提供卡扣;和
将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扣合在所述卡扣的相对两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组装完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后,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切除所述第一料带、所述第二料带、所述第三料带及所述第四料带,以形成电连接器。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后,且在组装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前,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切除所述第一料带、所述第二料带、所述第三料带及所述第四料带。
21.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镀层与所述第三电镀层的材料相同。
CN201780013716.7A 2017-09-20 2017-09-20 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移动终端及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的制作方法 Active CN1087019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2120.5A CN110492281A (zh) 2017-09-20 2017-09-20 电连接器、移动终端及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102505 WO2019056224A1 (zh) 2017-09-20 2017-09-20 电连接器、移动终端及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2120.5A Division CN110492281A (zh) 2017-09-20 2017-09-20 电连接器、移动终端及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01926A true CN108701926A (zh) 2018-10-23
CN108701926B CN108701926B (zh) 2019-09-03

Family

ID=6384417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2120.5A Pending CN110492281A (zh) 2017-09-20 2017-09-20 电连接器、移动终端及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CN201780013716.7A Active CN108701926B (zh) 2017-09-20 2017-09-20 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移动终端及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的制作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2120.5A Pending CN110492281A (zh) 2017-09-20 2017-09-20 电连接器、移动终端及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11128074B2 (zh)
EP (3) EP4060821B1 (zh)
JP (1) JP7007470B2 (zh)
KR (1) KR102314570B1 (zh)
CN (2) CN110492281A (zh)
ES (1) ES2967002T3 (zh)
MY (1) MY188816A (zh)
PL (1) PL3664224T3 (zh)
WO (1) WO201905622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9317A (zh) * 2018-08-10 2019-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Micro USB插头的生产方法及Micro USB插头
CN109149199A (zh) * 2018-08-10 2019-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Type-C USB插头的生产方法及Type-C USB插头
CN109659750A (zh) * 2017-10-12 2019-04-1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0364912A (zh) * 2018-04-11 2019-10-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插接端子的加工工艺、Micro USB端子、Type-C端子及电子设备
CN113186572A (zh) * 2021-04-30 2021-07-30 东莞市环侨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铑钌合金电镀工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84575U (zh) * 2009-07-24 2010-09-15 上海和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重载电缆组件
EP2846412A1 (fr) * 2013-09-04 2015-03-11 Hypertac S.A. Connecteur électrique à effort d'insertion réduit
CN205039287U (zh) * 2015-07-25 2016-02-17 安费诺商用电子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夹板连接器
CN106611907A (zh) * 2015-10-27 2017-05-03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146964A (zh) * 2017-07-01 2017-09-08 东莞普瑞得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端子的电镀镀层以及端子、电子接口、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92638A (en) 1973-06-21 1975-07-01 Oxy Metal Industries Corp Electrolyte and method for electrodepositing rhodium-ruthenium alloys
JPH01315977A (ja) * 1988-06-15 1989-12-20 Nec Kansai Ltd 気密端子の製造方法
JPH0266665A (ja) 1988-08-31 1990-03-06 Hiroshima Alum Kogyo Kk 買物用電卓
JPH0266865A (ja) * 1988-08-31 1990-03-06 Nec Corp 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US5722861A (en) 1996-02-28 1998-03-03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s of varying lengths
JP2000215951A (ja) * 1999-01-27 2000-08-04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基板実装型コネクタ
JP3743551B2 (ja) * 2000-04-20 2006-02-08 株式会社昭電 ディジタル伝送用端子盤
JP2002231357A (ja) 2001-02-06 2002-08-16 Nagano Fujitsu Component Kk 電気接点およびコネクタ
JP2011167915A (ja) * 2010-02-18 2011-09-01 Meio Kasei:Kk コネクター端子のインサート成形法
CN102456958A (zh) * 2010-10-23 2012-05-1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WO2012030362A1 (en) * 2010-08-31 2012-03-0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nnector arrangements for shielded electrical cables
EP2434590A1 (en) * 2010-09-28 2012-03-28 Tyco Electronics France SAS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rrosion Prevention
CN102760996B (zh) * 2011-04-29 2016-08-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端子
JP5813488B2 (ja) * 2011-12-09 2015-11-1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5311596B2 (ja) * 2012-03-15 2013-10-0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2936740B (zh) 2012-11-19 2015-04-08 四川泛华航空仪表电器有限公司 金银铑多层复合电镀工艺
CN203277744U (zh) * 2013-05-09 2013-11-06 东莞联基电业有限公司 结构改良的电连接器
KR20150004240A (ko) 2013-07-02 2015-0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커넥터
US9153920B2 (en) * 2013-09-12 2015-10-06 Apple Inc. Plug connector having an over-molded contact assembly with a conductive plate between two sets of electrical contacts
WO2015073974A2 (en) * 2013-11-17 2015-05-21 Apple Inc. Connector receptacle having a shield
CN103668369A (zh) * 2014-01-08 2014-03-26 苏州道蒙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金属件耐腐蚀性的电镀方法
TWI586049B (zh) * 2014-11-21 2017-06-01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蔽接地之插頭電連接器
CN106711654A (zh) * 2015-07-14 2017-05-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连接器端子及其电镀方法
CN106549242A (zh) * 2015-09-18 2017-03-29 蔡周贤 电连接器及其半成品
DE202017001425U1 (de) * 2016-03-18 2017-07-06 Apple Inc. Kontakte aus Edelmetallegierungen
CN106048680B (zh) * 2016-07-22 2018-05-22 东莞普瑞得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快充接口通电耐腐蚀的专用镀层
CN206541959U (zh) * 2016-08-30 2017-10-03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6410491A (zh) * 2016-09-07 2017-02-15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Usb插头以及用于与之配合的插座
CN206498004U (zh) * 2016-12-06 2017-09-15 东莞普瑞得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便携电子设备充电接口耐腐蚀镀层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84575U (zh) * 2009-07-24 2010-09-15 上海和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重载电缆组件
EP2846412A1 (fr) * 2013-09-04 2015-03-11 Hypertac S.A. Connecteur électrique à effort d'insertion réduit
CN205039287U (zh) * 2015-07-25 2016-02-17 安费诺商用电子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夹板连接器
CN106611907A (zh) * 2015-10-27 2017-05-03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146964A (zh) * 2017-07-01 2017-09-08 东莞普瑞得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端子的电镀镀层以及端子、电子接口、电子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9750A (zh) * 2017-10-12 2019-04-1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0364912A (zh) * 2018-04-11 2019-10-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插接端子的加工工艺、Micro USB端子、Type-C端子及电子设备
CN110364912B (zh) * 2018-04-11 2020-10-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插接端子的加工工艺、Micro USB端子、Type-C端子及电子设备
CN109149317A (zh) * 2018-08-10 2019-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Micro USB插头的生产方法及Micro USB插头
CN109149199A (zh) * 2018-08-10 2019-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Type-C USB插头的生产方法及Type-C USB插头
CN113186572A (zh) * 2021-04-30 2021-07-30 东莞市环侨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铑钌合金电镀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10225A2 (en) 2024-01-24
PL3664224T3 (pl) 2022-04-19
US20220013972A1 (en) 2022-01-13
ES2967002T3 (es) 2024-04-25
WO2019056224A1 (zh) 2019-03-28
KR20200038308A (ko) 2020-04-10
CN110492281A (zh) 2019-11-22
MY188816A (en) 2022-01-05
EP4060821B1 (en) 2023-11-22
KR102314570B1 (ko) 2021-10-18
EP4310225A3 (en) 2024-04-17
US11128074B2 (en) 2021-09-21
EP3664224A4 (en) 2020-09-02
EP3664224A1 (en) 2020-06-10
US20200235509A1 (en) 2020-07-23
CN108701926B (zh) 2019-09-03
US11626702B2 (en) 2023-04-11
JP7007470B2 (ja) 2022-01-24
EP3664224B1 (en) 2022-02-09
EP4060821A1 (en) 2022-09-21
JP2020534655A (ja) 2020-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01926B (zh) 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移动终端及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的制作方法
CN205583296U (zh) 扁平电缆连接器
CN210404121U (zh) 一种铜底的电镀层、端子以及电子接口
CN109659750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88146A (zh) 端子及其电镀方法
CN204577505U (zh) 电池模组连接片
CN110829080A (zh) 导电端子
CN109004405A (zh) 插接端子、插接引脚加工工艺及电子设备
CN103138072A (zh) 连接器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209929324U (zh) 电池片连接结构和光伏组件
JPH08293214A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及び導体の部分金メッキ方法
CN206585400U (zh) 微型风扇
CN110581344B (zh) 移动终端的壳体、移动终端和壳体的制备方法
CN210224340U (zh) 一种电源连接器及pcb
CN101150228A (zh) 连接器及其接脚
CN204178750U (zh) 挠性扁平电缆结构
CN216529449U (zh) 导电端子
CN201985296U (zh) 一种直插式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头及数据卡
CN211980946U (zh) 电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US20240154338A1 (en) Terminal and processing method therefor
CN210668752U (zh) 导电端子、电连接器及终端设备
CN219107789U (zh) 一种电路板结构及电池组
CN213844796U (zh) 一种带保险丝的新型ffc
CN117334391A (zh) 一种三合一扁平传输信号线
CN105594068A (zh) 一种电触头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