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5690B - 汇流条单元以及马达 - Google Patents

汇流条单元以及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65690B
CN108365690B CN201810315185.3A CN201810315185A CN108365690B CN 108365690 B CN108365690 B CN 108365690B CN 201810315185 A CN201810315185 A CN 201810315185A CN 108365690 B CN108365690 B CN 1083656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bar
bus
bar unit
motor
unit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151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65690A (zh
Inventor
福永庆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65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56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656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56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16Rails or bus-bar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discrete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unterparts
    • H01R25/161Details
    • H01R25/162Electr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or with rails or bus-ba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16Rails or bus-bar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discrete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unterparts
    • H01R25/167Connecting locations formed by staggering mounted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8Windings for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30Reducing waste in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Calculations of released waste quant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汇流条单元以及马达,所述汇流条单元具有多个金属制成的汇流条。至少一个汇流条具有沿周向延伸的主体部、第一端子部以及弧形的桥接部。桥接部将主体部的一个端部与第一端子部连接。桥接部跨越汇流条中的其他至少一个。

Description

汇流条单元以及马达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480038530.3(PCT/JP2014/075390)、申请日为2014年9月25日、发明名称为“汇流条单元以及马达”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汇流条单元以及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在线圈的上方配置有被称作汇流条的导电性的部件,并借助该部件将线圈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结构的马达。一般情况下,由于汇流条与呈圆环状排列的多个线圈连接,因此大多形成为圆环状或圆弧状。但是,如果利用冲压机将作为材料的铜板冲裁成圆环状或圆弧状,则会存在在铜板上产生浪费的部分,从而造成材料的成品率差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在日本专利第3717832号公报中记载了在厚度方向上将带状成形原材料弯曲来制作汇流条技术,所述带状成形原材料是通过利用冲压装置,将铜板等导电性金属板材冲裁成带状。在该公报中,能够通过将带状成形原材料并排冲裁来提高成品率。
但是,在日本专利第3717832号公报中,从大致C字状的汇流条突出了多个接头片。这些接头片为在利用冲压装置对导电性金属板材进行冲裁时与它同时冲裁而成的。因此,汇流条与接头片以由经过一次冲压工序而连接的状态被一体成形。
像这样,在日本专利第3717832号公报的结构中,在冲压工序中被冲裁的带状成形原材料的形状因多个接头片而复杂化。因此,导电性金属板材仍旧存在有浪费的部分。为了进一步削减马达的制造成本而要求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成品率。
但是,在使用包含多个汇流条的汇流条单元的情况下,必须在避免这些汇流条互相接触的同时抑制汇流条单元整体的尺寸。也就是说,需要一种能够提高材料的成品率且能够抑制汇流条单元的尺寸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汇流条单元,该汇流条单元用于马达,且具有能够提高材料的成品率且能够抑制汇流条单元的尺寸的结构。
根据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一实施方式,汇流条单元用于马达。汇流条单元具有多个金属制成的汇流条。多个汇流条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主体部、第一端子部以及桥接部。主体部相对于马达的中心轴线沿大致周向延伸。第一端子部与马达的线圈电连接。桥接部将主体部的一端部和第一端子部连接。第一端子部具有:与桥接部连接并且沿周向延伸的部分;从沿周向延伸的部分的端部朝向径向延伸并且与马达的线圈连接的部分,桥接部跨越多个汇流条中的其他至少一个,且主体部的轴向位置与第一端子部的轴向位置至少局部重叠。
桥接部为弧形。
主体部的轴向的中央位置与第一端子部的轴向的中央位置大致相同。
桥接部具有垂直于中心轴线而扩展的顶板部。
汇流条为弯曲了的带状的板材。至少第一端子部只在板材的厚度方向上弯曲。
如果展开汇流条的板厚方向的弯曲,则主体部与第一端子部朝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延伸,且桥接部朝向与主体部以及第一端子部不同的方向延伸。
汇流条单元用于多相同步型的马达,且与各相对应的导线分别与多个汇流条连接。
汇流条单元用于三相同步型的马达,且与三相对应的导线分别与三个汇流条连接。三个汇流条中的至少两个汇流条为相同的形状。
多个汇流条包括第一汇流条、第二汇流条以及第三汇流条。第一汇流条具有穿过第三汇流条的轴向的一侧的桥接部。第二汇流条具有穿过第三汇流条的轴向另一侧的桥接部。第一汇流条的桥接部与第二汇流条的桥接部在俯视时交叉。
第一汇流条的主体部与第二汇流条的主体部彼此配置在不同的周向位置。
至少一个汇流条还具有从主体部的另一端部朝向径向延伸的第二端子部。
汇流条单元还具有保持多个汇流条的树脂制成的汇流条保持架。
汇流条保持架为将多个汇流条的至少一部分制成嵌件部件的树脂成型品。
汇流条保持架具有汇流条保持槽。多个汇流条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汇流条保持槽中。
马达具有:静止部;以及旋转部,所述旋转部被支承为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静止部具有:多个线圈,所述线圈相对于中心轴线沿周向排列;以及上述的汇流条单元。旋转部具有与多个线圈的磁芯相向的磁铁。
根据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必使第一端子部从主体部的中途突出。因此,能够提高材料的成品率。并且,能够将一个汇流条的主体部与其他汇流条配置在在径向上重叠的位置的同时,朝向径向延伸第一端子部。且能够将一个汇流条的主体部与其他汇流条配置在在径向上重叠的位置的同时,避免两个汇流条接触。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汇流条单元的尺寸。
有以下的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单元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示意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的连接结构的图。
图4为示意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的连接结构的图。
图5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单元的俯视图。
图6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U相用汇流条、V相用汇流条以及W相用汇流条的俯视图。
图7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U相用汇流条、V相用汇流条以及W相用汇流条的立体图。
图8为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单元的制造顺序的流程图。
图9为示出U相用汇流条在制作时的状态的图。
图10为变形例所涉及的汇流条单元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所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中,分别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以马达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并且,在本申请中,以轴向为上下方向,相对于线圈以汇流条单元侧为上,来对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但是,该上下方向的定义并不表示限定本发明所涉及的马达在制造时以及使用时的朝向。
并且,在本申请中“平行的方向”还包括大致平行的方向。并且,在本申请中,“正交的方向”还包括大致正交的方向。
<1.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单元23A的纵向剖视图。该汇流条单元23A用于马达。汇流条单元23A起将线圈43A和外部电源电连接的作用。如图1所示,汇流条单元23A具有两个金属制成的汇流条51A、52A。
两个汇流条51A、52A中的一个汇流条51A具有主体部510A、第一端子部511A以及桥接部513A。主体部510A相对于马达的中心轴线9A沿大致周向延伸。第一端子部511A与马达的线圈43A电连接。主体部510A的轴向位置与第一端子部511A的轴向位置至少局部重叠。
主体部510A的一端部与第一端子部511A之间通过弧形的桥接部513A相连。如图1所示,桥接部513A跨越另一个汇流条52A。
在汇流条单元23A中,第一端子部511A从主体部510A的端部经由桥接部513A而延伸。因此不必使第一端子部511A从主体部510A的中途朝向轴向或径向突出。由此,能够提高材料的成品率。并且,能够将一个汇流条51A的主体部510A与另一个汇流条52A配置在在径向上重叠的位置的同时,朝向径向延伸第一端子部511A。且能够将一个汇流条51A的主体部510A与另一个汇流条52A配置在在径向上重叠的位置的同时,避免两个汇流条51A、52A接触。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汇流条单元23A的尺寸。
<2.第二实施方式>
<2-1.马达的整体结构>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的纵向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例如装设于汽车用于产生动力转向装置的驱动力。但是,本发明的马达也可用于除动力转向装置之外的用途。例如,本发明的马达也可用于汽车的其他部位,例如用作引擎冷却用风扇、油泵的驱动源。并且,本发明的马达也可是装设于家电产品、OA设备以及医疗设备中产生各种驱动力的马达。
马达1为在定子22的径向内侧配置有转子32的所谓内转子型的马达。如图2所示,马达1具有静止部2和旋转部3。静止部2固定于成为驱动对象的身背的框体。旋转部3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2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静止部2具有机壳21、定子22、汇流条单元23、下轴承部24以及上轴承部25。
机壳21具有筒状部211、底板部212以及盖部213。筒状部211在定子22以及汇流条单元23的径向外侧沿轴向呈大致圆筒状延伸。底板部212在定子22以及后述的转子32的下侧呈大致垂直于中心轴线9而扩展。盖部213在汇流条单元23的上侧呈大致垂直于中心轴线9而扩展。定子22、汇流条单元23以及后述的转子32被容纳在机壳21的内部空间。
筒状部211、底板部212以及盖部213例如由铝、不锈钢等金属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状部211与底板部212由一体的部件构成,盖部213由其他部件构成。但是,也可是筒状部211与盖部213由一体的部件构成,底板部212由其他部件构成。
定子22配置在后述的转子32的径向外侧。定子22具有定子铁芯41、绝缘件42以及多个线圈43。定子铁芯41由电磁钢板被沿轴向层叠的层叠钢板构成。定子铁芯41具有:圆环状的铁芯背部411;以及多个齿412,所述齿412从铁芯背部411向径向内侧突出。铁芯背部411与中心轴线9大致同轴配置。并且,铁芯背部411的外周面固定于机壳21的筒状部211的内周面。多个齿412沿周向大致等间隔排列。
绝缘件42由作为绝缘体的树脂构成。各齿412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周向的两端面被绝缘件42覆盖。线圈43由卷绕于绝缘件42的周围的导线431构成。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成为磁芯的齿412的周围隔着绝缘件42卷绕有导线431。绝缘件42通过介于齿412与线圈43之间来防止齿412与线圈43电短路。
另外,也可取代绝缘件42而在齿412的表面实施绝缘涂漆。
汇流条单元23具有:汇流条51至54,所述汇流条51至54由作为导体的铜等的金属构成;以及汇流条保持架55,所述汇流条保持架55由树脂制成且保持汇流条51至54。汇流条51至54与构成线圈43的导线431电连接。并且,在使用马达1时,从外部电源延伸出来的导线与汇流条51至54连接。也就是说,线圈43与外部电源之间通过汇流条51至54电连接。
在图2的例子中,在比定子22靠上侧且比盖部213靠下侧的位置配置有汇流条单元23。但是,汇流条单元23也可配置在比盖部213靠上侧的位置。关于汇流条单元23的更为详细的结构在后面叙述。
下轴承部24以及上轴承部25配置在机壳21与旋转部3侧的轴31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下轴承部24以及上轴承部25使用球轴承。所述球轴承借助球体使外圈与内圈相对旋转。由此,轴31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机壳21旋转。但是,下轴承部24以及上轴承部25也可使用滑动轴承、流体轴承等其他方式的轴承来代替球轴承。
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部3具有轴31和转子32。
轴31为沿中心轴线9延伸的柱状的部件。轴31的材料例如使用不锈钢。轴31被上述的下轴承部24以及上轴承部25支承的同时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轴31的上端部311比盖部213朝向上方突出。该上端部311借助齿轮等动力传递机构来连接作为驱动对象的装置。
转子32位于定子22的径向内侧且随轴31一起旋转。转子32具有转子铁芯61、多个磁铁62以及磁铁保持架63。转子铁芯61由电磁钢板在轴向上被层叠的层叠钢板构成。转子铁芯61在其中央具有沿轴向延伸的插入孔60。轴31被压入到转子铁芯61的该插入孔60中。由此,转子铁芯61与轴31相互固定。
多个磁铁62例如通过粘接剂固定在转子铁芯61的外周面。各磁铁62的径向外侧的面成为与齿41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相向的磁极面。多个磁铁62沿周向排列,且N极与S极交替摆放。另外,也可取代多个磁铁62而使用在周向上被交替磁化出N极与S极的一个圆环状的磁铁。
磁铁保持架63为相对于转子铁芯61固定的树脂制成的部件。磁铁保持架63例如可通过将转子铁芯61制成嵌件部件的嵌件成型而获得。多个磁铁62的下表面以及周向的两端面与磁铁保持架63接触。由此,各磁铁62在周向以及轴向上被定位。并且,能够通过磁铁保持架63提高转子32整体的刚性。
如果驱动电流被从外部电源通过汇流条51至54提供给线圈43,则会在定子铁芯41的多个齿412产生磁通。并且,通过齿412与磁铁62之间的磁通作用产生周向的转矩。其结果是,旋转部3相对于静止部2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
<2-2.线圈的连接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1为通过U相、V相以及W相的三相交流驱动的三相同步型马达。图3以及图4为示意表示构成线圈43的导线431的连接结构的图。如图3以及图4所示,定子22具有十二个线圈43。十二个线圈43包括四个U相线圈43(U1至U4)、四个V相线圈43(V1至V4)以及四个W相线圈43(W1至W4)。这些线圈43按照U1、V1、W1、U2、V2、W2、U3、V3、W3、U4、V4、W4的顺序沿周向以等角度间隔排列。
如在图3中示意表示的那样,六组线圈对(U1与U2、U3与U4、V1与V2、V3与V4、W1与W2,以及W3与W4)分别由一根连续的导线431构成。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这六组线圈对分别被串联连接。并且U1、U2线圈对与U3、U4线圈对并联连接形成U相线圈组UG。V1、V2线圈对与V3、V4线圈对并联连接形成V向线圈组VG。W1、W2的线圈对与W3、W4线圈对并联连接形成W向线圈组WG。
U相线圈组UG、V向线圈组VG以及W向线圈组WG的一个端部与包含微控器在内的电路板70电连接。U相线圈组UG、V向线圈组VG以及W向线圈组WG的另一个端部在中性点N处被彼此电连接。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U相线圈组UG、V向线圈组VG以及W向线圈组WG用Y型接线连接。
并且,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第一空间71配置有各线圈对中的一个线圈43(U1、V1、W1、U4、V4、W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空间71为被包含中心轴线9的平面73划分的一个空间。各线圈对的一个线圈43(U1、V1、W1、U4、V4、W4)均为与电路板70侧连接的线圈。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空间72配置有各线圈对的另一个线圈43(U2、V2、W2、U3、V3、W3)。第二空间72为的平面73划分的另一个空间。各线圈对的另一个线圈43(U2、V2、W2、U3、V3、W3)均为与中性点N侧连接的线圈。另外,也可具有用于将汇流条51至54与电路板70电连接的接口。
<2-3.关于汇流条单元的结构>
接下来,对用于马达1的汇流条单元23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为汇流条单元23的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汇流条51与U相连接。第二汇流条52与W相连接。第三汇流条53与V相连接。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一汇流条51称作U相用汇流条51,将第二汇流条52称作W相用汇流条52,将第三汇流条53称作V相用汇流条53。另外,第一汇流条51也可与V相或W相连接,第二汇流条52也可与U相或V相连接,第三汇流条53也可与U相或W相连接。如图5所示,汇流条单元23具有U相用汇流条51、V相用汇流条52、W相用汇流条53、中性点用汇流条54以及保持这些汇流条51至54的汇流条保持架55。汇流条保持架55为将U相用汇流条51、V相用汇流条52、W相用汇流条53以及中性点用汇流条54的各自的一部分制成嵌件部件的树脂成型品。
U相用汇流条51具有两个U相用端子部511、512。两个U相用端子部511、512配置在上述的第一空间71。并且,从U1、U4的各线圈43引出来的导线431的端部分别与U相用端子部511、512连接。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电路板70与U1、U4的各线圈43之间通过U相用汇流条51电连接。
V相用汇流条52具有两个V相用端子部521、522。两个V相用端子部521、522配置在上述的第一空间71。从V1、V4的各线圈43引出来的导线431的端部分别与V相用端子部521、522连接。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电路板70与V1、V4的各线圈43之间通过V相用汇流条52电连接。
W相用汇流条53具有两个W相用端子部531、532。两个W相用端子部531、532配置在上述的第一空间71。并且从W1、W4的各线圈43引出来的导线431的端部分别与W相用端子部531、532连接。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电路板70与W1、W4的各线圈43之间通过W相用汇流条53电连接。
中性点用汇流条54具有六个中性点用端子部541至546。六个中性点用端子部541至546配置在上述的第二空间72。并且,从U2、V2、W2、U3、V3、W3的各线圈43引出来的导线431的端部分别与中性点用端子部541至546连接。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中性点N与U2、V2、W2、U3、V3、W3的各线圈43之间通过中性点用汇流条54电连接。
图6为U相用汇流条51、V相用汇流条52以及W相用汇流条53的俯视图。图7为U相用汇流条51、V相用汇流条52以及W相用汇流条53的立体图。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U相用汇流条51、V相用汇流条52以及W相用汇流条53都是弯曲了的带状的板材。这些汇流条51至53靠近配置,但通过汇流条保持架55而被相互绝缘。
U相用汇流条51具有主体部510、第一端子部511、第二端子部512以及桥接部513。主体部510在比V相用汇流条5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沿大致周向延伸。第一端子部511位于比后述的V相用汇流条52的弧状部520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510的轴向的中央位置与第一端子部511的轴向的中央位置大致相同。主体部510的一端部与第一端子部511之间通过弧形的桥接部513相连。并且,第二端子部512从主体部510的另一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
在俯视时,第一端子部511以及第二端子部512呈大致U字状。第一端子部511以及第二端子部512的各自的末端朝着径向内侧。在组装到马达1时,第一端子部511以及第二端子部512成为上述的U相用端子部511、512。
V相用汇流条52具有弧状部520和一对端子部521、522。弧状部520在比U相用汇流条51以及W相用汇流条53的各主体部510、530靠径向外侧且比U相用汇流条51以及W相用汇流条53的各第一端子部511、53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沿大致周向延伸。一对端子部521、522从弧状部520的周向的两端分别向径向外侧延伸。
在俯视时,一对端子部521、522的形状呈大致U字状。一对端子部521、522的各自的末端朝着径向内侧。在组装到马达1时,一对端子部521、522成为上述的V相用端子部521、522。
W相用汇流条53具有主体部530、第一端子部532、第二端子部531以及桥接部523。主体部530在比V相用汇流条5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沿大致周向延伸。第一端子部532位于比V相用汇流条52的弧状部520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530的轴向的中央位置与第一端子部532的轴向的中央位置大致相同。主体部530的一端部与第一端子部532之间通过弧形的桥接部533相连。第二端子部531从主体部530的另一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
在俯视时,第一端子部532以及第二端子部531的形状呈大致U字状。第一端子部532以及第二端子部531的各自的末端朝着径向内侧。在组装到马达1时,第一端子部532以及第二端子部531成为上述的W相用端子部532、531。
在本实施方式中,U相用汇流条51、V相用汇流条52以及W相用汇流条53分别为弯曲了的板材,且在其两端具有端子部。也就是说,在各汇流条51至53中,不使端子部从主体部510、530以及弧状部520的两端以外的部位突出。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在汇流条的制造工序中提高材料的成品率。
U相用汇流条51的主体部510、第一端子部511以及第二端子部512与V相用汇流条52的弧状部520以及一对端子部521、522与W相用汇流条53的主体部510、第一端子部511以及第二端子部512都是只在板材的厚度方向上进行弯曲。因此,在制造各汇流条51至53时,能够容易形成这些部分。
U相用汇流条51的桥接部513呈弧状跨越V相用汇流条52的弧状部520的上侧。由此,能够将U相用汇流条51的主体部510与V相用汇流条52的弧状部520配置在在径向上重叠的位置的同时,朝向径向延伸U相用汇流条51的第一端子部511。并且,能够避免U相用汇流条51与V相用汇流条52接触。
W相用汇流条53的桥接部533呈弧状跨越V相用汇流条52的弧状部520的下侧。由此,能够将W相用汇流条53的主体部530与V相用汇流条52的的弧状部520配置在在径向上重叠的位置的同时朝向径向延伸W相用汇流条53的第一端子部532。并且,能够避免W相用汇流条53与V相用汇流条52接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U相用汇流条51的桥接部513、V相用汇流条52的弧状部520以及W相用汇流条53的桥接部533在俯视时相互交叉。通过将三个汇流条51至53配置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从而三个汇流条51至53整体尺寸被小型化。
另外,U相用汇流条51的桥接部513在V相用汇流条52的上侧穿过。W相用汇流条53的桥接部533在V相用汇流条52的下侧穿过。但是,也可是U相用汇流条51的桥接部513在V相用汇流条52的下侧穿过,W相用汇流条53的桥接部533在V相用汇流条52的上侧穿过。
在本实施方式,U相用汇流条51的桥接部513具有顶板部514。顶板部514位于V相用汇流条52的弧状部520的上侧。并且,顶板部514大致垂直于中心轴线9而扩展。像这样,通过在桥接部513设置平坦的顶板部514来抑制桥接部513向上方突出。其结果是能够抑制U相用汇流条51的轴向的高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W相用汇流条53的桥接部533具有顶板部534。顶板部534位于V相用汇流条52的弧状部520的下侧。顶板部534大致垂直于中心轴线9而扩展。通过在桥接部533设置平坦的顶板部534能够抑制桥接部533朝向下方突出。其结果是能够抑制W相用汇流条53的轴向的高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U相用汇流条51的形状与W相用汇流条53的形状设置成相同。因此,大量制造相同形状的汇流条,并能够将这些汇流条用作U相用汇流条51或W相用汇流条53。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在制造汇流条时的材料的浪费。
在本实施方式中,U相用汇流条51的主体部510与W相用汇流条53的主体部530彼此配置在不同的周向位置。因此,U相用汇流条51的主体部510与W相用汇流条53的主体部530在径向上不重叠。由此,能够减少多个汇流条51至53在径向上重叠。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抑制汇流条单元23整体的径向尺寸。
像这样,在UVW相这样的多相线圈沿周向交替配置的情况下,需要将各相用的汇流条复杂地缠绕而配置。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将两个以上的汇流条的主体部配置在相同的径向位置,也能够在径向上将汇流条单元小型化。
<2-4.汇流条单元的制造顺序>
图8为示出汇流条单元23的制造顺序的流程图。在制造汇流条单元23时,首先分别准备U相用汇流条51、V相用汇流条52以及W相用汇流条53(步骤S1)。U相用汇流条51、V相用汇流条52以及W相用汇流条53如上述,通过利用冲压机使金属制成的板材弯曲而形成。
图9为示出制作U相用汇流条51时的状态的图。在图9中,用虚线箭头表示冲压机的加工方向。另外,虚线箭头在加工后的图中表示。在制作U相用汇流条51时,首先使一根带状的金属板90朝向沿该板面的方向弯曲。由此,如图9中的上数第二图所示,金属板90呈大致S字状弯曲。也就是说,金属板90呈具有两个朝向大致相同方向延伸的直线部91、92以及将它们之间倾斜连接的连接部93的状态。接下来,使连接部93朝向厚度方向弯曲,从而将两个直线部91、92配置在同一高度的位置。这样一来,如图9中的上数第三图所示,连接部93呈弧状弯曲。其结果是形成桥接部513。
接下来,分别使两个直线部91、92朝向厚度方向弯曲。由此,如图9中的上数第四图所示,形成主体部510、第一端子部511以及第二端子部512。其结果是获得具有主体部510、第一端子部511、第二端子部512以及桥接部513的U相用汇流条51。
另外,如图9中的上数第二图所示,连接部93也可具有倾斜部931和一对垂直部932。倾斜部931相对于两个直线部91、92倾斜延伸。一对垂直部932位于倾斜部931的两端部与各直线部91、92之间。一对垂直部932大致垂直于直线部91、92而延伸。如果具有这种垂直部932,则能够扩大两个直线部91、92的径向间隔。因此,能够在U相用汇流条51与V相用汇流条52之间进一步扩大用于绝缘的距离。如果具有垂直部932,则能够在径向上加长连接部93。因此,容易使连接部93在厚度方向上弯曲。
如果只展开制造后的U相用汇流条51在板厚方向上的弯曲,则成为图9的上数第二图的状态。也就是说,相当于主体部510以及第二端子部512的直线部91与相当于第一端子部511的直线部92朝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延伸。且相当于桥接部513的连接部93呈朝向与直线部91、92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状态。这种形状并不是现有技术这样复杂的形状。因此,即使利用冲压加工对图9的上数第二图所示的形状进行冲裁,与现有技术相比也能够提高成品率。
另外,由于W相用汇流条53与U相用汇流条51的形状相同,因此能够按与图9相同的步骤来制作。并且,通过只在板厚方向上弯曲金属板90形成弧状部520以及一对端子部521、522来获得V相用汇流条52。
接下来,准备中性点用汇流条54(步骤S2)。中性点用汇流条54例如通过将多个汇流条部件彼此连接来获得。各汇流条部件例如通过在厚度方向上弯曲带状的金属板来获得。另外,准备中性点用汇流条54的时机既可在步骤S1之前也可与步骤S1同时进行。
如果备齐U相用汇流条51、V相用汇流条52、W相用汇流条53以及中性点用汇流条54,则接下来在树脂成型用的模具的内部配置汇流条51至54(步骤S3)。在此,在由在上下方向上配置的一对模具形成的空腔中配置有各汇流条51至54的至少一部分。
接下来,向模具内的空腔注入熔融树脂(步骤S4)。熔融树脂被从设置于模具的浇口注入,并与U相用汇流条51、V相用汇流条52、W相用汇流条53以及中性点用汇流条54的表面接触且在空腔内蔓延。此时,在U相用汇流条51、V相用汇流条52以及W相用汇流条53的间隙中也进入了熔融树脂。由此,靠近配置的三个汇流条51至53被互相绝缘。
并且,如果熔融树脂遍及模具内的空腔,则对模具内的熔融树脂进行冷却并使其固化(步骤S5)。模具内的熔融树脂通过固化而成为汇流条保持架55。并且,U相用汇流条51、V相用汇流条52、W相用汇流条53以及中性点用汇流条54、汇流条保持架55随着熔融树脂的固化而被互相固定。由此获得汇流条单元23。
之后,打开一对模具,并使汇流条单元23从模具中脱模(步骤S6)。
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23通过嵌件成型来获得。如果采用嵌件成型,则能够同时进行汇流条保持架55的成型和汇流条保持架55相对于各汇流条51至54的固定。因此,与在单独成型汇流条保持架55后,再将各汇流条51至54固定于该汇流条保持架55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汇流条单元23的制造工序。
如果采用嵌件成型,则能够利用构成汇流条保持架55的树脂将各汇流条51至54的一部分覆盖。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个汇流条单元23的刚性。
<3.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所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图10为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汇流条单元23B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在图10的例子中,汇流条保持架55B与第一汇流条51B、第二汇流条52B以及第三汇流条53B分体成型。汇流条保持架55B具有从它的上表面向下侧凹陷的汇流条保持槽551B。并且,在成型汇流条保持架55B之后,第一汇流条51B、第二汇流条52B以及第三汇流条53B被嵌入到汇流条保持架55B的汇流条保持槽551B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汇流条51B与U相连接。第二汇流条52B与W相连接。第三汇流条53B与V相连接。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一汇流条51B称作U相用汇流条51B,将第二汇流条52B称作W相用汇流条52B,将第三汇流条53B称作V相用汇流条53B。另外,第一汇流条51B也可与V相或W相连接,第二汇流条52B也可与U相或V相连接,第三汇流条53B也可与U相或W相连接。此时,各汇流条51B、52B、53B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汇流条保持槽551B内。如果像这样,则不必实施难度高的嵌件成型,就能够使汇流条保持架55B将U相用汇流条51B、V相用汇流条52B以及W相用汇流条53B保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U相用汇流条51以及W相用汇流条53,它们的主体部的轴向的中央位置与第一端子部的轴向的中央位置大致相同。但是,只要主体部的轴向位置与第一端子部的轴向位置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U相用汇流条51以及W相用汇流条53具有跨越V相用汇流条52的桥接部。但是,也可只是多个汇流条中的一个具有跨越其他汇流条的桥接部。并且,包含在汇流条单元中的所有汇流条也可具有跨越其他汇流条的桥接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的结构应用在U相用汇流条、V相用汇流条以及W相用汇流条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将本发明的结构应用于包含中性点用汇流条在内的多个汇流条。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用于三相同步型的马达的汇流条单元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汇流条单元也可是用于除三相之外的多项同步型的马达。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图9中的上数第一图中记载的带状的金属板90进行冲裁,从而使该金属板90弯曲。但是,也可直接对在图9的上数第二图中记载的大致S字状的金属板进行冲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被冲裁的金属板并不具有现有技术那么复杂的形状,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提高成品率。
并且,关于各部件的细节部分的形状也可与本申请的各图所示的形状不同。并且,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组合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出现的要素。
本发明,例如可用于汇流条单元以及马达。

Claims (21)

1.一种汇流条单元,其用于马达,且具有多个金属制成的汇流条,
所述汇流条单元的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汇流条中的至少一个具有: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相对于所述马达的中心轴线沿周向延伸;
第一端子部,所述第一端子部与所述马达的线圈电连接;以及
桥接部,所述桥接部将所述主体部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端子部连接,
所述第一端子部具有:
与所述桥接部连接并且沿周向延伸的部分;
从所述沿周向延伸的部分的端部朝向径向延伸并且与所述马达的线圈连接的部分,
所述桥接部跨越多个所述汇流条中的其他至少一个,
所述主体部的轴向位置与所述第一端子部的轴向位置至少局部重叠,
所述汇流条为弯曲了的带状的板材,
至少所述第一端子部只在所述板材的厚度方向上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桥接部为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的轴向的中央位置与所述第一端子部的轴向的中央位置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桥接部具有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扩展的顶板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如果展开所述汇流条的板厚方向的弯曲,
则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端子部沿相同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桥接部朝向与所述主体部以及所述第一端子部不同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单元用于多相同步型的马达,
与各相对应的导线分别与多个所述汇流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单元用于三相同步型的马达,
与三相对应的导线分别与三个所述汇流条连接,
三个所述汇流条中的至少两个所述汇流条为相同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汇流条包括第一汇流条、第二汇流条以及第三汇流条,
所述第一汇流条具有穿过所述第三汇流条的轴向的一侧的所述桥接部,
所述第二汇流条具有穿过所述第三汇流条的轴向的另一侧的所述桥接部,
所述第一汇流条的所述桥接部与所述第二汇流条的所述桥接部在俯视时交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汇流条的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二汇流条的所述主体部彼此配置在不同的周向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汇流条还具有从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部朝向径向延伸的第二端子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单元还具有保持多个所述汇流条的树脂制成的汇流条保持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为将多个所述汇流条中的至少一部分制成嵌件部件的树脂成型品。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具有汇流条保持槽,
多个所述汇流条中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所述汇流条保持槽中。
14.一种马达,其具有:
静止部;以及
旋转部,所述旋转部被支承为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所述静止部具有:
多个线圈,所述线圈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沿周向排列;以及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汇流条单元,
所述旋转部具有与多个所述线圈的磁芯相向的磁铁。
15.一种汇流条单元,其用于马达,且具有多个金属制成的汇流条,
所述汇流条单元的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汇流条中的至少一个具有: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相对于所述马达的中心轴线沿周向延伸;
第一端子部,所述第一端子部与所述马达的线圈电连接;以及
桥接部,所述桥接部将所述主体部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端子部连接,
所述第一端子部具有:
与所述桥接部连接并且沿周向延伸的部分;
从所述沿周向延伸的部分的端部朝向径向延伸并且与所述马达的线圈连接的部分,
所述桥接部跨越多个所述汇流条中的其他至少一个,
所述主体部的轴向位置与所述第一端子部的轴向位置至少局部重叠,
所述汇流条单元用于三相同步型的马达,
与三相对应的导线分别与三个所述汇流条连接,
三个所述汇流条中的至少两个所述汇流条为相同的形状,
多个所述汇流条包括第一汇流条、第二汇流条以及第三汇流条,
所述第一汇流条具有穿过所述第三汇流条的轴向的一侧的所述桥接部,
所述第二汇流条具有穿过所述第三汇流条的轴向的另一侧的所述桥接部,
所述第一汇流条的所述桥接部与所述第二汇流条的所述桥接部在俯视时交叉。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汇流条的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二汇流条的所述主体部彼此配置在不同的周向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汇流条还具有从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部朝向径向延伸的第二端子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单元还具有保持多个所述汇流条的树脂制成的汇流条保持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为将多个所述汇流条中的至少一部分制成嵌件部件的树脂成型品。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具有汇流条保持槽,
多个所述汇流条中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所述汇流条保持槽中。
21.一种马达,其具有:
静止部;以及
旋转部,所述旋转部被支承为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所述静止部具有:
多个线圈,所述线圈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沿周向排列;以及
权利要求15所述的汇流条单元,
所述旋转部具有与多个所述线圈的磁芯相向的磁铁。
CN201810315185.3A 2013-10-21 2014-09-25 汇流条单元以及马达 Active CN1083656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18196 2013-10-21
JP2013218196 2013-10-21
CN201480038530.3A CN105359386B (zh) 2013-10-21 2014-09-25 汇流条单元以及马达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8530.3A Division CN105359386B (zh) 2013-10-21 2014-09-25 汇流条单元以及马达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5690A CN108365690A (zh) 2018-08-03
CN108365690B true CN108365690B (zh) 2020-08-11

Family

ID=5299266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8530.3A Active CN105359386B (zh) 2013-10-21 2014-09-25 汇流条单元以及马达
CN201810315185.3A Active CN108365690B (zh) 2013-10-21 2014-09-25 汇流条单元以及马达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8530.3A Active CN105359386B (zh) 2013-10-21 2014-09-25 汇流条单元以及马达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11699B2 (zh)
JP (2) JP6277430B2 (zh)
CN (2) CN105359386B (zh)
DE (1) DE112014004804T5 (zh)
WO (1) WO20150600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50909A1 (ko) * 2016-03-02 2017-09-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버스바 조립체,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JP2018125951A (ja) * 2017-01-31 2018-08-09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送風装置
US10447108B2 (en) * 2017-02-22 2019-10-1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Distributed connection ring assembly for stator assembly
WO2018155006A1 (ja) * 2017-02-23 2018-08-30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7078031B2 (ja) * 2017-03-03 2022-05-3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モータ、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18180818A1 (ja) * 2017-03-31 2018-10-0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
JPWO2018180818A1 (ja) * 2017-03-31 2020-02-0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
KR102489299B1 (ko) * 2017-09-06 2023-01-1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JP7192776B2 (ja) * 2017-09-28 2022-12-20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WO2019065449A1 (ja) * 2017-09-28 2019-04-0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CN111512524B (zh) * 2017-12-28 2022-09-3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单元
KR20190095748A (ko) * 2018-02-07 2019-08-1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KR20200029876A (ko) * 2018-09-11 2020-03-1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KR20200080715A (ko) * 2018-12-27 2020-07-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DE112020002660T5 (de) * 2019-06-06 2022-03-10 Nidec Corporation Stator und motor, der diesen aufweist
EP4080735A4 (en) * 2019-12-16 2023-02-0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BUSBAR GUIDE, BUSBAR ASSEMBLY USING THEM, AND MOTOR
CN114830501A (zh) * 2019-12-17 2022-07-29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马达
JP6982110B2 (ja) 2020-02-13 2021-12-17 シナノケンシ株式会社 電動ポンプの製造方法
JP7018081B2 (ja) * 2020-02-13 2022-02-09 シナノケンシ株式会社 電動ポンプ
GB2592988B (en) 2020-03-13 2022-10-19 Ge Aviat Systems Ltd A power distribution assembly
KR102336674B1 (ko) * 2020-05-18 2021-12-07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모터의 스테이터
CN114465392B (zh) * 2020-11-10 2023-11-1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和电气产品
KR102544770B1 (ko) * 2021-03-09 2023-06-20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모터용 고정자 및 그 고정자를 포함하는 모터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26860A1 (en) * 2007-07-26 2009-01-29 Keihin Corporation Brushless motor
CN202353351U (zh) * 2010-10-29 2012-07-2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18340A (ja) * 1988-02-25 1989-08-31 Makita Electric Works Ltd 整流子電動機のターミナルベース製造方法
US4926075A (en) 1987-12-28 1990-05-15 Makita Electric Works, Ltd. Electric motor brush assembly adaptable to different stators
DE19544830A1 (de) 1995-12-01 1997-06-05 Mulfingen Elektrobau Ebm Stator für Elektromotoren
JP3717832B2 (ja) 2001-10-26 2005-11-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車両用薄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集中配電部材
JP3733316B2 (ja) 2001-10-26 2006-01-1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車両用薄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集中配電部材
JP3613262B2 (ja) 2002-04-26 2005-01-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01639B2 (ja) 2002-08-29 2005-10-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リードフレー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配電部品
WO2006050765A1 (de) 2004-11-10 2006-05-18 Ebm-Papst St. Georgen Gmbh & Co. Kg Elektromotor
JP4783012B2 (ja) * 2004-12-28 2011-09-2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用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54103B2 (ja) 2005-10-05 2011-03-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配電部材
JP4353950B2 (ja) * 2006-03-06 2009-10-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4758798B2 (ja) 2006-03-24 2011-08-3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タ用バスバ結合ユニット
JP5028869B2 (ja) 2006-06-05 2012-09-19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4823772B2 (ja) * 2006-06-07 2011-1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固定子コイルの結線部材、固定子コイルの結線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回転電機
JP2008148481A (ja) 2006-12-12 2008-06-26 Nippon Densan Corp 導線、電機子およびモータ、並びに、端子への導線接続方法
US7723879B2 (en) 2006-12-12 2010-05-25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having multiple busbar plates and wire for the same
JP2009033850A (ja) 2007-07-26 2009-02-12 Keihin Corp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62484B2 (ja) * 2008-04-07 2012-10-31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JP4688910B2 (ja) 2008-08-08 2011-05-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モータ
JP5463711B2 (ja) 2009-03-31 2014-04-09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用の環状給電部材の製造方法
JP5471867B2 (ja) * 2009-07-17 2014-04-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2011182511A (ja) 2010-02-26 2011-09-15 Nsk Ltd 回転電機、これを使用し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回転電機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2029355A (ja) 2010-07-20 2012-02-09 Denso Corp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5729091B2 (ja) * 2010-10-29 2015-06-03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モータ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EP2458715B1 (en) * 2010-11-05 2014-01-08 LG Innotek Co., Ltd. Bus bar of EPS motor
JP2012228007A (ja) 2011-04-15 2012-11-15 Asmo Co Ltd バスバー装置、ステータ、モータ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03548244B (zh) * 2011-08-29 2016-01-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32002B (zh) * 2013-10-21 2018-04-1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汇流条单元以及马达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26860A1 (en) * 2007-07-26 2009-01-29 Keihin Corporation Brushless motor
CN202353351U (zh) * 2010-10-29 2012-07-2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74907A (ja) 2018-05-10
CN108365690A (zh) 2018-08-03
JP6277430B2 (ja) 2018-02-14
JPWO2015060058A1 (ja) 2017-03-09
US20160329772A1 (en) 2016-11-10
JP6455585B2 (ja) 2019-01-23
US10211699B2 (en) 2019-02-19
CN105359386A (zh) 2016-02-24
CN105359386B (zh) 2018-04-17
DE112014004804T5 (de) 2016-08-04
WO2015060058A1 (ja) 2015-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65690B (zh) 汇流条单元以及马达
JP6135982B2 (ja) モータ
JP6371947B2 (ja) モータ
CN108448773B (zh) 汇流条单元以及马达
EP2940834B1 (en) Motor
JP2013042633A (ja) モータ
EP2928048A1 (en) Electric motor
JP6485486B2 (ja) 三相モータ
JP6617797B2 (ja) モータ
JP6399144B2 (ja) モータ
JP6617798B2 (ja) モータ
JP2011229290A (ja) 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