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9370B - 织机的经线开口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织机的经线开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9370B
CN107119370B CN201710095889.XA CN201710095889A CN107119370B CN 107119370 B CN107119370 B CN 107119370B CN 201710095889 A CN201710095889 A CN 201710095889A CN 107119370 B CN107119370 B CN 1071193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thread
mentioned
heald
width direction
knitting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958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9370A (zh
Inventor
山内康史
角谷谦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119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93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93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93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3/00Jacquards
    • D03C3/20Electrically-operated jacquard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13/00Shedd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11/00Selvedge shedding mechanisms not forming part of main shedding mechanism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9/00Healds; Heald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一种织机的经线开口装置,以简单的结构防止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松纬、松边。通过使保持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区域(FE)的地经线的综片(9)的线孔从保持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区域(FC)的地经线的综片(8)的线孔向上下方向错开地形成,将区域(FE)中的地经线的张力差设定为比区域(FC)的地经线的张力差大。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纬线以被向区域(FE)的地经线的张力的大的一方拉动的状态被打纬。因此,区域(FE)的地经线与纬线的接触面积增大,纬线的把持力增大。因此,仅使用构成织物的地经线的一部分,就能够没有必要使用经线以外的其他经线,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防止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松纬、松边。

Description

织机的经线开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机的经线开口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为了使安全气囊或者降落伞等使用的织物具有与织物的用途相称的功能,要织造高密度的织物。在高密度的织物中,因为被施加较大的纬线张力,所以容易产生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松纬、松边。
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有关于防止松纬、松边而使织物的功能提高的安全气囊的发明。专利文献1公开的发明,采用在由地纱和络线构成的织物的边端部进一步将由加工纱线构成的多根的增线(増線)打纬的结构作为由合成纤维织物构成的安全气囊用的基布。
在作为高密度织物的安全气囊用织物中,产生边端部附近成为波纹状态的塌边(松边)。塌边的产生是高密度织物特有的问题,由于纬线的张力在织物中央部高,在边端附近部低引起的。因此,纬线在打纬点中在两边部松动,打纬应力在边端附近部集中,边端附近的编织组织崩溃而产生塌边。专利文献1的发明通过进一步向织物的边端部打纬增线,来提高边端部的纬线的拘束力,防止塌边的产生。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关于了在喷水室中例如,修布边那样为了补充纬线端而从织物向外侧分离配设的线端处理线的开口的发明。线端处理线与地组织或者边组织相同使用安装于综框的综丝开口。因此,若织机转速以800rpm以上的高速运转,则产生纬线通过打纬运动带来的风压朝向上方飞走的趋势。朝上飞走的纬线向线端处理线的上方偏离而未被线端处理线把持,有织机停止的问题。
专利文献2的发明构成为在保持线端处理线的综丝中,使综丝综眼的位置与保持织物的经线的综丝中的综丝综眼的位置相比配置于5~15mm上方。根据该结构,线端处理线的上侧开量变大,纬线即使向上方偏移飞走也不会向线端处理线的外侧偏离,线端处理线可靠地被把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3025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32168号公报。
专利文献1的发明为了防止安全气囊这样的高密度织物中的松纬、松边,是在织物的边端部进一步打纬多根增线的结构,必须设置多余的增线供给装置。增线供给装置构成为具备多个增线用的供纱管,因为必须设置于织物的两侧,所以结构变得复杂。另外,增线用的多个供纱管需要定期更换,用于维护的工时增加。
专利文献2的发明是变更未被织物使用的线端处理线的综丝综眼的位置,能够可靠地补足纬线的结构,所以不具有专利文献1所示的防止安全气囊这样的织物的耳部中的松纬、松边的功能。特别是在纬线插通侧,因为没有不需要线端处理线,专利文献2的发明不能防止织物的纬线插入侧耳部的松纬、松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简单的结构防止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松纬、松边。
技术方案1的特征在于,在具备具有保持地经线的线孔的综片的织机的经线开口装置中,以使在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在上侧开口的地经线以及在下侧开口的地经线的张力差大于在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在上侧开口的地经线以及在下侧开口的地经线的张力差的方式使上述综片开口运动。
根据技术方案1,通过使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中的上侧的地经线以及下侧的地经线的张力差大于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中的上侧的地经线以及下侧的地经线的张力差,纬线的两端部被向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上侧的地经线或者下侧的地经线的张力大的一方拉动并被打纬。因此,纬线的两端部与在打纬方向上邻接的纬线之间产生上下重合的趋势,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纬线与地经线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纬线把持力。因此,没有必要追加经线之外的其他经线,仅使用构成织物的地经线的一部分,就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防止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中的松纬、松边。
技术方案2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上述上侧的地经线以及上述下侧的地经线中,以一方地经线的开口量大于另一方的地经线的开口量的方式使上述综片开口运动。根据技术方案,能够以仅使开ロ量不同的方式获得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地经线的张力差,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防止松纬、松边。
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上述上侧的地经线以及上述下侧的地经线中,以使一方地经线的开口量大于上述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上述上侧的地经线以及上述下侧的地经线的开口量的方式使上述综片开口运动。根据技术方案3,通过使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地经线的开口量大于配置于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地经线的开口量,能够使纬线两端部的向上或者向下的拉动力增大,能够进一步强化防止松纬以及松边的功能。
技术方案4的特征在于,使保持上述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上述地经线的上述综片的上述线孔的形成位置从保持上述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上述地经线的上述综片的上述线孔的形成位置向上下任一方向错开地形成。根据技术方案4,通过保持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地经线的综片的线孔的形成位置从保持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地经线的综片的线孔的形成位置错开这一简单的结构,使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中的上侧的地经线以及下侧的地经线的张力差大于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中的上侧的地经线以及下侧的地经线的张力差,能够防止松纬、松边。
技术方案5的特征在于,上述综片安装于综框,相对于多个上述综框设置多个驱动马达,设置构成为通过上述多个驱动马达对上述多个综框施加独立的开口运动的驱动机构,将仅上述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上述地经线被保持的上述综框与上述驱动马达连结并驱动。根据技术方案5,通过利用使仅保持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地经线的综框独立的驱动机构的驱动马达驱动,能够自由地设定综框的开口速度、静止角,并对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上侧的地经线以及下侧的地经线简单地施加必要的张力差。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结构防止松纬以及松边。
本发明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防止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松纬、松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综框的主视图。
图2是将两种综片放大表示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投梭时的开ロ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表示打纬时的开口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表示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地经线和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地经线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经线开口装置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9A、19B…综框;6…上侧过桥杆;7…下侧过桥杆;8、9、20…综片;10、13…支承部;11、14、21、22…线孔;12A、15A…地经线;12B,15B…地经线;17…筘;24…驱动机构;25…驱动马达;26…偏心凸轮;FC…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区域;FE…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区域;H…高度;W…织物;X…闭口位置;X1…上方位置;Y、Y1、Y2、Y3…纬线。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基于图1~图5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1中,经线开口装置所使用的综框1通过上框2、下框3以及侧框4、5四边形的框。在上框2以及下框3之间,架设于上框2一侧的上侧过桥杆(carrier rod)6被固定于侧框4、5,架设于下框3一侧的下侧过桥杆7被固定于侧框4、5。
在上侧过桥杆6与下侧过桥杆7之间,在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区域FC吊挂有综片8,在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区域FE吊挂有综片9。综片8如图2所示具有支承部10以及线孔11。支承部10在综片8的上下两端部由长孔形成,安装于上侧过桥杆6以及下侧过桥杆7。线孔11形成于综片8的中央部,并在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区域FC对上下开口的多根地经线12A、12B(参照图3)进行插通、保持。地经线12A、12B经由安装于综框1A、1B(参照图3)的综片8向相互相反方向进行开口运动。
综片9如图2所示,具有支承部13以及线孔14。支承部13在综片9的上下两端部由长孔形成,并安装于上侧过桥杆6以及下侧过桥杆7。线孔14在相对于综片9的中央部向上方的支承部13一侧错开的位置形成,在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领城FE对上下开口的多个地经线15A、15B(参照3)进行插通、保持。地经线15A、15B相对于安装于综框1A、1B的综片9向相互相反方向进行开口运动。在综片8的线孔11与综片9的线孔14之间设置有高度H的差。
在某一时刻供在上侧开口的地经线12A或者在下侧开口的地经线12B插通的线孔11因为形成于综片8的中央部,所以地经线12A与地经线12B在开口量没有产生差。但是,供在上侧开口的地经线15A或者在下侧开口的地经线15B插通的线孔14因为向综片9的上方的支承部13一侧错开地形成,所以地经线15A和地经线15B在开口量产生差异。
因此,在开口时,虽然在上侧的地经线12A与下侧的地经线12B之间未产生张力差,但在上侧的地经线15A与下侧的地经线15B之间产生张力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通过使用相对于线孔11的形成位置使线孔14的形成位S错开的综片8、9,上侧的地经线15A与下侧的地经线15B的开口量之差以及张力差比上侧的地经线12A与下侧的地经线12B的开口量之差以及张力差大。另外,使配置于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区域FE的地经线15A、15B的开口量比配置于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区域FC的地经线12A、12B的开口量大。
图3所示的综框1A、1B,能够通过利用与每个综框单独连结的驱动马达施加开ロ运动的经线开口装置、与凸轮或者曲柄连结而施加开口运动的经线开口装置或者多臂式经线开口装置等各种经线开口装置驱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没有图示,与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区域FE相比成为外侧的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位置排列有绞边的边纱或者绞纱布边的边纱。边纱对于形成织物W(参照图3)的布边而言是必要的,并被施加与地经线12A、15A、12B、15B同步的开口运动。
在图3~图5中,对排列于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区域FC的地经线12A、12B以及排列于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区域FE的地经线15A、15B的开口动作进行说明。图3表示将地经线12A、15A插通并保持于线孔11、14的综框1A和将地经线12B,1SB插通并保持于线孔11、14的综框1B。
在综框1A与织物W之间,配置有被固定于筘座(スレイ)16的筘17。筘17由具备被投梭的纬线Y的引导通路18的变形筘构成,并被未图示的驱动机构施加摆动运动。综框1A、1B在投梭之前,若被未图示的开口装置施加开口运动,则综框1A被移动至上方,综框1B被移动至下方。在图3中,表示了地经线12A以及地经线15A在上侧开口,地经线12B以及地经线15B在下侧开口的状态。
图3表示最大开口的状态,因为排列于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区域FC的上侧的地经线12A以及下侧的地经线12B的开口量均衡,所以相对于用单点划线表示的闭口位置X以相等角度开口。排列于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区域FE的上侧的地经线15A以及下侧的地经线15B因为开口量不均衡,所以相对于闭口位置X以不同开口角度开口。
因为线孔14的形成位置与线孔11相比向上方错开,所以上侧的地经线15A的最大开口位置与上侧的地经线12A相比在上方口,相对于闭口位置的上侧的地经线15A的开口角与上侧的地经线12A的开口角相比变大。但是,下侧的地经线15B的最大开口位置与下侧的地经线12B相比成为上方,相对于闭口位置X的下侧的地经线15B的开口角与下侧的地经线12B相比变小。
因此,在开口运动中,排列于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区域FC的上侧的地经线12A以及下侧的地经线12B中的张力差成为零,在排列于编织宽度方向同端侧的区域FE的上侧的地经线15A以及下侧的地经线15B产生张力差。
筘17的引导通路18在上侧的地经线12A、15A以及下侧的地经线12B、15B的开口内摆动时,进行投梭,纬线Y沿着引导通路18飞走。若纬线Y的投梭结束,综框1A以及综框1B为了使上侧的地经线12A、15A以及下侧的地经线12B、15B闭口,向与图3所示的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另外,筘17为了对纬线Y进行打纬而向织物W的方向摆动。
在图4的打纬时期,经过地经线12A、15A以及地经线12B,15B的闭口时期,并且综框1A向箭头所示的下方移动过程中,综框1B向用箭头表示的上方移动过程中。因为地经线12A、12B的开口量相同,所以相对于闭口位置X的地经线12A以及地经线12B的开口角相同。因此,存在于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区域FC的纬线Y被地经线12A以及地经线12B均衡地拉动,承受由经线12A以及地经线12B带来的均衡的把持力。
与此相对的,地经线15A、15B因为相对于线孔11的线孔14的形成位置错开,所以地经线15A以及地经线15B的开口量产生差。即在上方移动的地经线15B的开口量与地经线12B的开口量相比变大,在下方移动的地经线15A的开口量与地经线12A的开口量相比变小,在地经线15A以及地经线15B之间产生张力差。
在图4中,通过开口量之差,与地经线15A相比被施加更大的张力的地经线15B在筘17的打纬之前,将位于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纬线Y用力向上方拉起。因此,纬线Y以被地经线15B向上方拉动的状态被打纬。被投梭的纬线Y的两端部总是一边被地经线15B或者地经线15A向上方拉动一边被打纬。
通过图5对通过图3以及图4的开口运动制造的织物W的构造进行说明。在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区域FC中,因为在地经线12A与地经线12B之间没有张力差,所以地经线12A以及地经线12B与被投梭的全部的纬线Y、Y1、Y2、Y3···(附图标记仅表示4根纬线)均衡地接触,并均衡地把持纬线Y、Y1、Y2、Y3。因此,构成织物W的纬线Y、Y1、Y2、Y3整齐排列于闭口位置X上。
在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区域FE中,在开口运动中,在上侧开口的地经线的开口量相对于在下侧开口的地经线的开口量总是变大,张力较大。因此,纬线Y、Y1、Y2、Y3的端部以受到被拉向上方的力的状态被打纬。
作为例子,在图5中,对从4次前被打纬的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区域FE中的纬线Y3到最新被打纬的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区域FE中的纬线Y位置的状态进行说明。纬线Y3因为以被在上侧移动的地经线15A向上方抬起的状态被打纬,所以被投梭至与闭口位置X相比成为上方的上方位置X1上。
接着被投梭的纬线Y2被在上方移动的地经线15B向上方拉动而被打纬,被存在于上方位置X1的纬线Y3阻止向上方的移动,停留于闭口位置X上。虽然纬线Y1以被在上方移动的地经线15A向上方拉动的状态被打纬,但因为之前的纬线Y2位于闭口位置X,所以不被纬线Y2阻挡地被抬起,被打纬至上方位置X1上。
纬线Y一边被在上方移动的地经线15B向上方拉动一边被打纬。但是,因为在之前被打纬的纬线Y1存在于上方位置X1,纬线Y被维线Y1阻挡而不能向上方移动,被投梭至闭口位置X上。即,在被投梭至上方位置X1上的纬线Y3、Y1因为除了向上方的拉伸力还作用有织物W的卷绕方向的力,所以纬线Y3、Y1以向斜上方移动的状态被投梭。另一方面,纬线Y2、Y成为潜入向上方移动的纬线Y3、Y1之下的状态,被纬线Y3、Y1阻止向上方的移动,被投梭至闭口位置X上。
在织物W的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区域FE中,纬线Y3、Y2、Y1、Y在上下方向上交互错开被打纬,以在织物W的卷绕方向上局部重叠的状态被织造。因此,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区域FE中的织物W与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区域FC中的织物W成为不同组织地被织造。
因此,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区域FE中的地经线15A、15B与纬线Y3,Y2,Y1,Y的接触面积与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区域FC中的纬线Y3、Y2、Y1、Y的情况相比增大,并且纬线Y3、Y2、Y1、Y的把持力增大。若纬线Y3、Y2、Y1、Y的把持力增大,则能够与纬线Y3、Y2、Y1、Y的收缩力相对,并能够防止织物W的两端侧的松纬、松边。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中的地经线15A、15B的张力差与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中的地经线12A、12B的张力差相比变大,纬线Y3、Y2、Y1、Y的两端部被向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地经线15A或者地经线15B的张力大的一方拉动并打纬。
因此,与打纬方向邻接的纬线Y3、Y2、Y1、Y的两端部产生上下重合的趋势,织物W的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中的纬线Y3、Y2、Y1、Y与地经线15A、15B的接触面积增大,纬线把持力提高。因此,仅使用构成织物W的地经线的一部分,就能够没有必要追加其它经线地以简单结构防止织物W的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中的松纬、松边。
另外,通过使对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地经线15A、15B进行保持的综片9的线孔14的形成位置从对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地经线12A、12B进行保持的综片8的线孔11的形成位置错开这一简单的结构,使开口量不同从而使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中的地经线15A、15B的张力差与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中的地经线12A、12B的张力差相比变大,能够防止松纬。并且,因为使配置于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区域FE的地经线15A或者地经线15B的开口量与配置于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区域FC的地经线12A、12B的开口量相比变大,所以能够使纬线两端部的向上或者向下的拉动力增大,能够进一步强化防止纬线松动以及松边的功能。
(第二实施方式)
图6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说明,并省略详细的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仅使配置于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区域FE的地经线15A、15B被在综框19A、19B(在图6仅表示前侧的综框19A)保持(参照图3)。配置于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区域FC的地经线12A、12B(参照图3)被未图示的其他综框的综片保持。
在综框19A、19B中仅在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区域FE设置有综片20,综片20安装于上侧过桥杆6以及下侧过桥杆7。综片20的线孔21与对配置于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区域FC的地经线12A、12B进行保持的综片(未图示)的线孔22(参照假想线)相同地形成于综片20的中央部。
综框19A、19B通过托架(未图示)引导上下方向的移动,该托架安装于配置设置于织机的两侧的框架23。在框架23的外侧配设有综框19A、19B的驱动机构24。驱动机构24具有驱动马达25和由驱动马达25旋转的偏心凸轮26。偏心凸轮26通过连结杆27与具有能够旋转地配置于框架23的局部的3方向的臂的摆动控制杆28连结。
摆动控制杆28经由连结杆27被偏心凸轮26的旋转施加摆动运动。摆动控制杆28和与综框19A、19B的侧框4的下端连结的杆29连结,并且经由控制杆30以及具备两方向的臂的摆动控制杆31而和与综框19A、19B的侧框5的下端连结的杆32连结。因此,综框19A,19B通过驱动马达25的旋转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被施加开口运动。
此外,驱动马达25、偏心凸轮26、连结杆27以及摆动控制杆28仅构成综框19A、19B的驱动机构24,与驱动机构24相同的驱动机构除此之外还设置有多个。通过其他多个驱动机构单独与综框19A、19B以外其他多个综框连结,能够通过其他各个驱动马达对各个其他综框施加独立的开口运动。
在驱动马达25的控制装置(未图示)装备有控制驱动马达25的旋转的程序,能够自由地进行综框19A、19B的开口速度、静止角的设定以及变更。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的程序设定有静止角,驱动马达25对配置于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领城FE的地经线15A、15B施加具有静止角的开口运动。
配置于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区域FE的地经线15A、15B通过进行具有静止角的开口运动,能够使在上侧开口的地经线15A与在下侧开口的地经线15B之间产生张力差。因此,能够提高地经线15A、15B对纬线Y、Y1、Y2、Y3···(参照图5)的把持力,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防止织物W(参照图3)的两端侧的纬线松动、松边。
第二实施方式通过利用独立的驱动机构24的驱动马达25驱动仅保持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地经线15A、15B的综框19A、19B的结构,能够自由地设定综框19A、19B的开口速度、静止角,并能够简单地向地经线15A、15B施加必要的张力差。因此,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以简单的结构防止纬线松动、松边。
本发明并不现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结构,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能够如下面这样实施。
(1)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区域F C中的地经线12A、12B的张力差为零的情况下,即使在具有规定的张力差的结构中也能够实施。在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区域FC中的地经线12A、12B具有张力差的情况,可以将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区域FE中的地经线15A、15B的张力差设定为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领域FC中的张力差以上。
(2)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综片9的线孔14相对于综片8的线孔11向综片9的下方的支承部13一侧错开高度H地形成也可以。
(3)在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领城FE中的地经线15A、15B能够使用数根至数十根或者这这些以上的根数。
(4)在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综片8、9的上下的支承部10、13的结构并不局限于孔形状,以无斜撑(Riderless)等综框的综片所使用钩型形状形成也可以,
(5)在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将综片8、9安装于综框1、1A、1B、19A、19B,替代经由综框1、1A、1B、19A、19B使开口运动,通过提花装置直接使综片8、9开口运动也可以。
(6)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开口装置能够在喷水织机,喷气织机,剑杆织机等织机中实施。

Claims (5)

1.一种织机的经线开口装置,具备具有保持地经线的线孔的综片,其特征在于,以使在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在上侧开口的地经线以及在下侧开ロ的地经线的张力差大于在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在上侧开口的地经线以及在下侧开口的地经线的张力差的方式使上述综片开口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的经线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上述上侧的地经线以及上述下侧的地经线中,以使一方地经线的开口量大于另一方地经线的开口量的方式使上述综片开口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机的经线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上述上侧的地经线以及上述下侧的地经线中,以一方地经线的开口量大于上述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上述上侧的地经线以及上述下侧的地经线的开口量的方式使上述综片开口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织机的经线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保持上述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上述地经线的上述综片的上述线孔的形成位置从保持上述编织宽度方向中央侧的上述地经线的上述综片的上述线孔的形成位置向上下任一方向错开地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织机的经线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综片安装于综框,相对于多个上述综框设置多个驱动马达,并设置构成为通过上述多个驱动马达对上述多个综框施加独立的开口运动的驱动机构,将仅保持有上述编织宽度方向两端侧的上述地经线的上述综框与上述驱动马达连结并驱动。
CN201710095889.XA 2016-02-25 2017-02-22 织机的经线开口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193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33968 2016-02-25
JP2016033968A JP6344411B2 (ja) 2016-02-25 2016-02-25 織機における経糸開口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9370A CN107119370A (zh) 2017-09-01
CN107119370B true CN107119370B (zh) 2018-09-11

Family

ID=59678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9588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19370B (zh) 2016-02-25 2017-02-22 织机的经线开口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87713B2 (zh)
JP (1) JP6344411B2 (zh)
CN (1) CN107119370B (zh)
PH (1) PH120170000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4411B2 (ja) * 2016-02-25 2018-06-20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織機における経糸開口装置
BE1024912B1 (nl) * 2017-01-13 2018-08-16 VAN DE WIELE Michel NV Zelfkantinricht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351656A (zh) *
DE404344C (de) * 1922-11-18 1924-10-16 Carl Bruno Grimm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Geweben
DE692810C (de) * 1938-07-05 1940-06-27 Hermann Grosse Fa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Geweben
FI25521A (fi) * 1946-12-28 1951-12-10 Holding Metapic Anordning för framställning av falska stadkanter i vävnader
US3860045A (en) * 1971-04-16 1975-01-14 Johnson & Johnson Preformed cross-laid fabric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BE795452A (fr) * 1972-02-15 1973-05-29 Nissan Motor Mecanisme de commande de la tension de fils de chaine
CH549666A (de) * 1972-03-28 1974-05-31 Staeubli Ag Gegenzug-schaftmaschine.
US3948296A (en) * 1972-06-30 1976-04-06 Grob & Co. Aktiengesellschaft Frame stave for heald frame of weaving machine
CH582766A5 (zh) * 1974-07-01 1976-12-15 Staeubli Ag
US4016911A (en) * 1975-03-17 1977-04-12 Satron, Inc. Woven rope
US4063574A (en) * 1976-08-12 1977-12-20 Joyce Ann Miller Loom
US4140156A (en) * 1976-10-06 1979-02-20 Barber-Colman Company Weft strand positioning at the exit end of the shed in a weaving machine
JPS5411363A (en) * 1977-06-29 1979-01-27 Nissan Motor Warp yarn detecting apparatus of weaving machine
JPS5434460A (en) * 1977-08-22 1979-03-13 Nissan Motor Warp tension adjusting apparatus of weaving machine
JPS5713909Y2 (zh) * 1978-12-08 1982-03-20
CH634613A5 (de) * 1979-02-15 1983-02-15 Textilma Ag Webmaschine mit schaeften und diesen zugeordneten hebeln.
FI67100C (fi) * 1979-06-23 1985-01-10 Berger Johann Foerfarande och traodinfoerare foer framstaellning av ett goerdelband med en i ett lag vaevd mittdel och tvao ihaoliga kanter pao en naolbandvaevmaskin
US4473096A (en) * 1979-08-06 1984-09-25 Leesona Corporation Weft end reception system
JPS56144256A (en) * 1980-04-12 1981-11-10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tension of warp yarn in loom
JPS5711248A (en) * 1980-06-20 1982-01-20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warp yarn tension in loom
JPS58132135A (ja) * 1982-01-27 1983-08-0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織機の開口装置
JPS59144646A (ja) * 1982-10-20 1984-08-18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の開口方法
GB8306813D0 (en) * 1983-03-11 1983-04-20 Bonas Machine Co Heald control apparatus
JPS60146039A (ja) * 1983-12-30 1985-08-0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製織用のたて糸を通すヘルド
JPH0718071B2 (ja) * 1988-07-27 1995-03-01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サッカー織機
JPH0418151A (ja) * 1990-05-11 1992-01-22 Tsudakoma Corp たて糸張力制御装置
JP2987881B2 (ja) * 1990-05-24 1999-12-0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織機における経糸張力付与装置
BE1008183A3 (nl) * 1994-03-18 1996-02-06 Picanol Nv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vormen van een weefsel.
JPH09268450A (ja) 1996-01-29 1997-10-14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織機における捨耳形成方法及び装置
JP3514035B2 (ja) 1996-05-15 2004-03-31 東レ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DE19915952A1 (de) 1998-12-07 2000-10-12 Dornier Gmbh Lindauer Verbessertes Verfahren zur Kompensation der Längungs- oder Spannungsänderung in einer Webkette und Webmaschin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DE10004376A1 (de) * 2000-02-02 2001-08-23 Dornier Gmbh Lindauer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Dreher-Grundgewebes auf Webmaschinen
JP2001303396A (ja) * 2000-04-17 2001-10-31 Toray Ind Inc フィラメント織物の製織方法および製織用エアジェットルーム
DE60127645T2 (de) * 2000-11-07 2008-01-31 Tsudakoma Kogyo K.K., Kanazawa Vorrichtung zum Steuern der Warenaufwicklung bei Webmaschinen
DE10302730A1 (de) * 2003-01-23 2004-08-12 Klöcker-Entwicklungs-Gmbh Vorrichtung zur Regulierung der Fadenspannung eines von einer Garnspule einer Garnspulenhalterung abgezogenen Fadens für eine Dreherkanteneinrichtung
JP2004232168A (ja) * 2003-02-03 2004-08-19 Toray Ind Inc ウォータージェットルーム製織方法
JP3984562B2 (ja) * 2003-05-16 2007-10-03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の開口装置
JP5188944B2 (ja) * 2008-12-08 2013-04-2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綜絖枠
JP5217992B2 (ja) * 2008-12-10 2013-06-1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織機における経糸切断検出装置
GB201209602D0 (en) * 2012-05-30 2012-07-11 Univ Manchester Woven fabric
KR101569328B1 (ko) * 2012-09-27 2015-11-13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직물과 그의 제조 방법
JP6344411B2 (ja) * 2016-02-25 2018-06-20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織機における経糸開口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9370A (zh) 2017-09-01
PH12017000043A1 (en) 2018-07-16
JP6344411B2 (ja) 2018-06-20
US20170247819A1 (en) 2017-08-31
US10287713B2 (en) 2019-05-14
JP2017150104A (ja) 2017-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39750C1 (ru) Ткацкий станок, в частности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ий бесчелночный ткацкий станок для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ажурной ткани с тканым рисунком
JP5004394B2 (ja) 細幅織機及び細幅織物
CN107119370B (zh) 织机的经线开口装置
CN1751146B (zh) 用于制造平纹和纱罗组织织物的方法以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织机
CN108048996A (zh) 一种曲经绞罗织造工艺
JP3455538B2 (ja) 小幅織機用ひ投げ針及び小幅織機
US3910317A (en) Weaving machine for terry cloth
JP4376896B2 (ja) 平織及び絡み織で織物を製織する方法及び方法の実施のための織機
JP2023525239A (ja) 移動可能なビームを持つ織機
Hamdani Introduction to weaving
US20110253246A1 (en) Warp and weft type weaving machine
US752922A (en) No model
US3353568A (en) Apparatus for making frieze pile fabrics
US741279A (en) Needle-loom for weaving narrow-ware fabrics.
US708951A (en) Leno-loom.
JPS6211099B2 (zh)
US2073494A (en) Method of and means for producing textile fabrics
JPH0679781U (ja) 緯糸選択装置
US804123A (en) Loom for weaving pile fabrics.
JP3461271B2 (ja) エアージェットルームの筬打ち装置
JP3628459B2 (ja) 三軸織機
US66574A (en) Improvement in looms
US4059133A (en) Weft insert apparatus for ribbon looms
RU2516855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ткани
JP6113912B2 (ja) 追加の緯糸エフェクトを有する織機で緯糸端部を挿入す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