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9076B - 分散剂 - Google Patents

分散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9076B
CN107109076B CN201580071122.2A CN201580071122A CN107109076B CN 107109076 B CN107109076 B CN 107109076B CN 201580071122 A CN201580071122 A CN 201580071122A CN 107109076 B CN107109076 B CN 1071090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ss
formula
group
dispersant
carbon ato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11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09076A (zh
Inventor
高泽史博
井樋昭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09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90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090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90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44Polymeris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e.g. plasticisers, dyestuffs, fill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46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C08F2/48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by ultraviolet or visible light
    • C08F2/50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by ultraviolet or visible light with sensitis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00Pigment pastes, e.g. for mixing in pai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05Production of optical devices or components in so far 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thographic processes or materials used therefor
    • G03F7/0007Filters, e.g. additive colour filters; Components for display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G03F7/032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bind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mulsifying, Dispersing, Foam-Producing Or Wetting Agent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以获得平均粒径较小、低粘度、保存稳定性优异、且耐热性优异的颜料分散体及着色组合物的分散剂、使用该分散剂的颜料分散体及着色组合物、及使用该着色组合物所制造的滤色器。[1]一种分散剂,其于分子结构中具有式(A)所表示的结构单元A,一分子结构中所含的结构单元A的平均数为1.0以上且22.0以下;[2]一种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含有上述[1]中记载的分散剂、有机颜料及有机溶剂;[3]一种滤色器,其使用上述[2]中记载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而制造;[4]一种分散剂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工序1:使下述多胺化合物与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进行反应的工序,所述多胺化合物中,于分子结构中具有式(B)所表示的结构单元B、且一分子结构中所含的结构单元B的平均数为1.0以上且22.0以下;[5]一种季铵盐化合物,其以式(1)表示。

Description

分散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分散剂、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使用其的滤色器及季铵盐化合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零件、电池、印刷、液晶显示等产业领域的发展,使功能性粒子分散至溶剂中而成的分散体的需求不断提高。进一步,业界正积极地进行可使颜料等表面具有极性的粒子分散至有机溶剂等非水系溶剂中的分散剂的开发。
通过使用此种分散剂使例如颜料分散至有机溶剂中,可获得非水系颜料分散体。液晶显示设备中所使用的滤色器为通过将于上述非水系颜料分散体中调配有树脂等的着色组合物涂敷于玻璃等透明基板后,使其曝光/固化、显影、热固化的光刻法等而制造。作为非水系颜料分散体的制造中所使用的油中分散剂,已知有接枝聚合物等高分子分散剂,为了满足各种要求性能而进行分散剂的改良研究。
例如,于专利文献1中,以提供平均粒径较小、低粘度、保存稳定性优异、具有良好的再分散性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为目的,记载有一种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含有具有烷氧基聚亚烷基二醇基及季铵基且具有特定结构的颜料分散剂、有机颜料及醚系有机溶剂。
于专利文献2中,以提供即便为低曝光量亦可形成顺锥形状且耐溶剂性亦优异的像素的着色感放射线性组合物为目的,记载有一种着色放射线性组合物,其含有着色剂、碱可溶性树脂、具有己内酯结构的多官能性单体及含有2-(4-甲基苄基)-2-(二甲氨基)-1-(4-吗啉基苯基)丁烷-1-酮的光聚合引发剂。
于专利文献3中,以即便仅使用少量的分散剂亦使大量的颜料微细且均匀地分散,及形成制版特性优异、即便较薄而着色浓度亦较高、表面平滑性良好、且杂质不会溶出的高电可靠性的着色层为目的,记载有一种着色抗蚀剂用颜料分散液及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其含有颜料、包含含有特定分子结构且含有酸性官能团及聚酯链的共聚物的颜料分散剂、具有使具备酸性官能团的结构单元、具备光固化性官能团的结构单元及SP(SolubilityParameter,溶解度参数)值为10以上且不含酸性官能团的结构单元连接而成的分子结构的共聚物及有机溶剂。另外,以电可靠性较高且实现较广的颜色再现区域为目的,记载有一种滤色器,其特征在于:其使该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固化而形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104289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0-21787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4-2872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于滤色器中,例如为了提高对比度而将颜料进一步微细化。然而,颜料等粒子由于通过进行微细化而使粒子彼此的凝聚力提高,故而于分散体中引起粒子彼此的凝聚而使粒径增大。因此,包含经微细化的粒子的分散体的保存稳定性有降低的倾向。
因此,进行使用导入有对颜料等粒子表面的吸附优异的吸附基及与溶剂的亲和性优异的分散基的分散剂而提高分散特性的研究。然而,于现状下所获得的分散剂于分散体的微粒化及凝聚抑制方面尚有改善的余地,或者虽然于该分散体的微粒化及凝聚抑制方面优异,但另一方面,就将包含该颜料分散体的着色组合物用于滤色器的制造工序的观点而言仍有课题。具体而言,就于将所形成的图案细线化时无法获得细线部的密接性等显影性的观点而言、或者就于对涂膜进行热处理时产生膜厚的变化等耐热性的观点而言,尚有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以获得平均粒径较小、低粘度、保存稳定性优异、且显影性及耐热性优异的颜料分散体及着色组合物的分散剂、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使用其的滤色器及季铵盐化合物。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者等人发现,于颜料等粒子的分散体中,通过使用具有式(A)所表示的结构单元A且具有特定结构的分散剂,可解决上述课题。
即,本发明关于下述[1]~[5]。
[1]一种分散剂,其于分子结构中具有式(A)所表示的结构单元A,一分子结构中所含的结构单元A的平均数为1.0以上且22.0以下,
[化1]
[式中,Rx1表示碳数2以上且12以下的烷二基,Rx2表示碳数1以上且18以下的烃基,a表示平均加成摩尔数,为2以上且100以下,R4表示一部分氢原子可被取代为羟基的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R5表示碳数1以上且18以下的烷二基,R6表示碳数1以上且4以下的烷二基,(M1)-表示阴离子;多个[(C=O)Rx1O]可相同亦可不同]。
[2]一种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含有如上述[1]的分散剂、有机颜料及有机溶剂。
[3]一种滤色器,其使用如上述[2]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而制造。
[4]一种分散剂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工序1:使于分子结构中具有式(B)所表示的结构单元B且一分子结构中所含的结构单元B的平均数为1以上且22以下的多胺化合物与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进行反应的工序,
[化2]
[式中,R4可相同或不同,表示一部分氢原子可被取代为羟基的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R5表示碳数1以上且18以下的烷二基]
[化3]
[式中,Rx1表示碳数2以上且12以下的烷二基,Rx2表示碳数1以上且18以下的烃基,a表示平均加成摩尔数,为2以上且100以下,R6表示碳数1以上且4以下的烷二基,Y1表示通过离去而成为阴离子(M1)-的基团;多个[(C=O)Rx1O]可相同亦可不同]。
[5]一种季铵盐化合物,其以式(1)表示,
[化4]
[式中,Rx1表示碳数2以上且12以下的烷二基,Rx2表示碳数1以上且18以下的烃基,a表示平均加成摩尔数,为2以上且100以下,Ry1表示碳数2以上且4以下的烷二基,Ry2表示碳数1以上且18以下的烃基,d表示平均加成摩尔数,为1以上且100以下,R1、R2及R4可相同或不同,表示一部分氢原子可被取代为羟基的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R3表示选自氢原子及一部分氢原子可被取代为羟基的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中的至少一种,R5表示碳数1以上且18以下的烷二基(其中,与R1相邻的R5表示单键),R6表示碳数1以上且4以下的烷二基,(M1)-及(M2)-分别独立地表示阴离子,n、p、m及k表示平均结构单元数,(n+p+m+k)为1.0以上且22.0以下,(n+p)为1.0以上且22.0以下,n为0.3以上且22.0以下,p为0以上且11.0以下,m为0以上且21.0以下,k为0以上且21.0以下;多个[(C=O)Rx1O]可相同亦可不同,多个[Ry1O]可相同亦可不同,以n、p、m、k表示其平均结构单元数的各结构单元可为任意排列顺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用以获得平均粒径较小、低粘度、保存稳定性优异、且耐热性优异的颜料分散体及着色组合物的分散剂、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使用其的滤色器及季铵盐化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分散剂于分子结构中具有式(A)所表示的结构单元A(以下亦简称为“结构单元A”),一分子结构中所含的结构单元A的平均数为1.0以上且22.0以下。
本发明的分散剂作为用以获得平均粒径较小、低粘度、保存稳定性优异、且滤色器制造过程中的耐热性优异的颜料分散体及着色组合物的分散剂是适合的。其原因尚不明确,但认为如下。
本发明的分散剂具有与有机溶剂的亲和性较高的聚酯链、及可长期维持对颜料表面的较强的吸附性的季铵基。于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中使用本发明的分散剂作为分散剂的情形时,本发明的化合物中的聚酯链于有机溶剂中扩展,因此于颜料分散体中的有机颜料粒子间产生较强的斥力。因此,认为能够有效地抑制颜料彼此的凝聚,且能够将颜料分散体的粘度维持为较低。另一方面,季铵基较强地吸附于有机颜料表面且长期维持其较强的吸附性。因此,认为本发明的分散剂虽然具有与溶剂的较高的亲和性,但不易自颜料表面脱离。因此,认为本发明的分散剂系分散时的颜料的微粒化优异,于将所获得的颜料分散体于高温下长期保存时、或者将颜料分散体或着色组合物浓缩的涂敷时,亦维持优异的分散性者。
本发明的分散剂为高分子化合物,并且可减少每分子的季铵基的数量(即结构单元A的数量)且控制为致密。因此,认为对颜料分散体中的颜料微粒子的吸附损失变少,进一步极不易引起成为凝聚的原因的微粒子间的交联吸附。因此,认为本发明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为平均粒径较小、低粘度、保存稳定性优异者。
进一步,本发明的分散剂的聚酯链通过去除有机溶剂而相互作用增强,因此例如若于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中使用本发明的分散剂,则于涂膜形成时的溶剂去除、曝光等显影处理的过程中,于涂膜中形成拟交联结构。因此,认为可抑制因显影液的渗透或扩散所致的涂膜的剥离等,细线密接性提高而显影性优异,并且亦可抑制热处理中的膜厚的减少,具有优异的耐热性。
以下,对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各成分、工序等进行说明。
[分散剂]
本发明的分散剂于分子结构中具有式(A)所表示的结构单元A,一分子结构中所含的结构单元A的平均数为1.0以上且22.0以下。
[化5]
[式中,Rx1表示碳数2以上且12以下的烷二基,Rx2表示碳数1以上且18以下的烃基,a表示平均加成摩尔数,为2以上且100以下,R4表示一部分氢原子可被取代为羟基的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R5表示碳数1以上且18以下的烷二基,R6表示碳数1以上且4以下的烷二基,(M1)-表示阴离子。多个[(C=O)Rx1O]可相同亦可不同]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分散体的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分散剂一分子结构中所含的结构单元A的平均数为1.0以上,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1.8以上,就相同的观点而言,为22.0以下,优选为11.0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提高着色组合物的显影性及耐热性的观点而言,Rx1的碳数为2以上,优选为3以上,更优选为4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以上,就相同的观点而言,为12以下,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
作为Rx1,例如可列举选自亚乙基、各种丙烷二基、各种丁烷二基、各种戊烷二基、各种己烷二基及各种庚烷二基中的至少一种,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提高着色组合物的显影性及耐热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选自丁烷-1,4-二基、戊烷-1,5-二基及己烷-1,6-二基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戊烷-1,5-二基。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提高着色组合物的显影性及耐热性的观点而言,a为2以上,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就相同的观点而言,为100以下,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
多个[(C=O)Rx1O]可相同亦可不同,于具有两种以上的[(C=O)Rx1O]的情形时,其排列可为无规或嵌段的任一种。
就分散剂与有机溶剂的亲和性的观点、以及着色组合物的显影性及耐热性的观点而言,[(C=O)Rx1O]优选为包含选自源自ε-己内酯的结构单元及源自δ-戊内酯的结构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包含源自ε-己内酯的结构单元。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Rx2的碳数为1以上,优选为6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就相同的观点而言,为18以下,优选为16以下,更优选为14以下。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Rx2优选为选自脂肪族烃基及具有芳香环的烃基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脂肪族烃基,进一步优选为选自烷基及烯基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烷基。
作为Rx2,例如可列举选自甲基、乙基、辛基、癸基、月桂基、肉豆蔻基、鲸蜡基、油烯基、硬脂基、苯基、对辛基苯基及对壬基苯基中的至少一种,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选自甲基、辛基、癸基、月桂基、油烯基及硬脂基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选自甲基、辛基、癸基及月桂基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选自辛基及月桂基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月桂基。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R4的碳数为10以下,优选为4以下,更优选为2以下,并且,优选为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
R4优选为未经羟基取代的烃基。
具体而言,R4例如可列举选自甲基、乙基、各种丙基及各种丁基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选自甲基及乙基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甲基。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R5的烷二基的碳数为1以上,优选为2以上,更优选为3以上,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的观点而言,为18以下,优选为14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以下。
作为R5的烷二基,例如可列举选自亚乙基、各种丙烷二基、各种己烷二基及各种壬烷二基中的至少一种,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选自丙烷-1,3-二基、己烷-1,6-二基及壬烷-1,9-二基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选自丙烷-1,3-二基及己烷-1,6-二基中的至少一种。
就本发明的分散剂的制造容易性的观点而言,R6的碳数为4以下,优选为3以下,更优选为2以下,并且,优选为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作为R6,优选为亚甲基。
(M1)-为阴离子,就本发明的分散剂的制造容易性、以及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选自卤化物离子、烷基硫酸根离子、烷基苯磺酸根离子及烷基碳酸根离子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卤化物离子,进一步优选为选自氯化物离子、溴化物离子及碘化物离子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氯化物离子。
本发明的分散剂亦可于一分子结构中进一步具有选自式(B)所表示的结构单元B(以下亦简称为“结构单元B”)及式(C)所表示的结构单元C(以下亦简称为“结构单元C”)中的至少一种。
[化6]
[式中,R4、R5与式(A)中所说明者相同]
[化7]
[式中,R4、R5与式(A)中所说明者相同,R3表示选自氢原子及一部分氢原子可被取代为羟基的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中的至少一种,(M2)-表示阴离子。]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R3优选为选自氢原子及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中的至少一种。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R3的烃基的碳数为10以下,优选为7以下,更优选为4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并且,为1以上。作为R3,可列举选自氢原子、甲基、乙基、丙基及苄基中的至少一种,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选自氢原子及甲基中的至少一种。
(M2)-为阴离子,例如可列举:羧酸根离子、磺酸根离子、卤化物离子、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亚磷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上述离子亦可具有烃基等取代基。
作为(M2)-,就本发明的分散剂的制造容易性、以及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选自羧酸根离子、卤化物离子、烷基硫酸根离子及烷基苯磺酸根离子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羧酸根离子,优选为乙酸根离子。
作为卤化物离子,优选为选自氯化物离子、溴化物离子及碘化物离子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氯化物离子。
作为烷基硫酸根离子,优选为选自甲基硫酸根离子及乙基硫酸根离子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甲基硫酸根离子。
作为烷基苯磺酸根离子,优选为对甲苯磺酸根离子。
作为(M2)-,就上述观点而言,进一步优选为选自乙酸根离子、氯化物离子、甲基硫酸根离子及对甲苯磺酸根离子中的至少一种。
式(B)、式(C)的R4及R5的烷二基的优选例与上述式(A)中者相同。
就获得优异的分散性的观点而言,本发明的分散剂优选为于分子结构中进一步具有式(D)所表示的结构单元D(以下亦简称为“结构单元D”)。
[化8]
[式中,Ry1表示碳数2以上且4以下的烷二基,Ry2表示碳数1以上且18以下的烃基,d表示平均加成摩尔数,为1以上且100以下,R4、R5、R6、(M1)-与式(A)中所说明者相同。此外,[Ry1O]于存在多个的情形时,可相同亦可不同。]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分散体的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分散剂一分子结构中所含的结构单元D的平均数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8以上,就相同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1.0以下,优选为5.5以下,更优选为3.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8以下。
就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Ry1的碳数优选为4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优选为2以上。作为Ry1,可优选地列举选自亚乙基及亚丙基中的至少一种。
就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d优选为1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且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为9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
于上述式(D)中,就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Ry1O)d优选为下述式(D-a)所表示的结构单元。
[化9]
[式(D-a)中,PO表示源自环氧丙烷的结构单元,EO表示源自环氧乙烷的结构单元,d1、d2表示平均加成摩尔数,d1为0以上且100以下,d2为0以上且100以下,d1+d2为1以上且100以下,*表示键合部位。此外,上述式(D-a)优选该结构单元为嵌段聚合物,更优选为二嵌段聚合物,优选上述式(D-a)的(PO)末端侧与Ry2O键合,(EO)末端侧与羰基键合。]
就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d1优选为11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1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25以上,就分散性及制造容易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6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以下。
就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d2优选为1以上,更优选为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1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13以上,就再分散性及于醚系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95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
就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d1与d2的合计(d1+d2)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21以上,更优选为3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且优选为95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
就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d1相对于d1与d2的合计的比率(d1/(d1+d2))优选为0.20以上,更优选为0.4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0以上,就分散性及制造容易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97以下,更优选为0.8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80以下。
就分散性及再分散性的观点而言,Ry2的碳数优选为1以上,更优选为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上,就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8以下,更优选为1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4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以下。就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Ry2优选为选自脂肪族烃基及可具有脂肪族烃基的芳香族烃基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脂肪族烃基,进一步优选为选自烷基及烯基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Ry2,可列举选自甲基、乙基、癸基、月桂基、肉豆蔻基、鲸蜡基、油烯基、硬脂基、苯基、对辛基苯基及对壬基苯基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选自甲基、乙基、癸基、月桂基、肉豆蔻基、鲸蜡基、油烯基、硬脂基及苯基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选自甲基、癸基、月桂基及苯基中的至少一种,就再分散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选自苯基、癸基及月桂基中的至少一种,就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选自甲基、癸基、月桂基中的至少一种,就优异的分散性、保存稳定性及再分散性的观点而言,更优选为癸基或月桂基,进一步优选为月桂基。
本发明的分散剂优选为具有包含1个以上结构单元A的排列结构,更优选为于一分子结构中具有包含结构单元A、任意地选自结构单元B、结构单元C及结构单元D中的至少一种的排列结构,进一步优选为于一分子结构中具有包含结构单元A、任意地选自结构单元B及结构单元C中的至少一种的排列结构,进一步优选为于一分子结构中具有包含结构单元A及结构单元D、任意地选自结构单元B及结构单元C中的至少一种的排列结构。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本发明的分散剂中的一分子结构中的结构单元A、结构单元B、结构单元C及结构单元D的合计平均数优选为22.0以下,更优选为1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就相同的观点而言,为1.0以上,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1.8以上。
上述排列结构的末端优选为一部分氢原子可被取代为羟基的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更优选为选自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及碳数2以上且6以下的羟基烷基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选自碳数1以上且5以下的烃基及碳数3以上且6以下的羟基烷基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选自碳数1以上且3以下的烃基及碳数4以上且6以下的羟基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末端是指包含1个以上结构单元A的排列结构的两端的N原子上所分别键合的末端基。于具有结构单元B、结构单元C或结构单元D的情形时,上述末端是指结构单元A、结构单元B、结构单元C或结构单元D所表示的结构单元的N原子上所键合的末端基。上述的优选的末端基的例为于R5侧末端为TR5-(T为末端原子或取代基)。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分散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2,000以上,更优选为3,0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500以上,
并且,优选为50,000以下,更优选为25,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00以下。重均分子量的测定方法依据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方法。
本发明的分散剂优选为包含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分散剂。
[化10]
[式中,Rx1、Rx2、a、R4、R6及(M1)-与式(A)中者相同,Ry1、Ry2及d与式(D)中者相同,R3及(M2)-与式(C)中者相同,R1及R2可相同或不同,表示一部分氢原子可被取代为羟基的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R5表示碳数1以上且18以下的烷二基(其中,与R1相邻的R5表示单键),n、p、m及k表示平均结构单元数,(n+p+m+k)为1.0以上且22.0以下,(n+p)为1.0以上且22.0以下,n为0.3以上且22.0以下,p为0以上且11.0以下,m为0以上且21.0以下,k为0以上且21.0以下。多个[(C=O)Rx1O]可相同亦可不同,多个[Ry1O]可相同亦可不同,以n、p、m、k表示其平均结构单元数的各结构单元可为任意排列顺序。]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n+p+m+k)为22.0以下,优选为11.0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就相同的观点而言,为1.0以上,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1.8以上。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n+p)为22.0以下,优选为11.0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就相同的观点而言,为1.0以上,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1.8以上。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n为22.0以下,优选为11.0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就相同的观点而言,为0.3以上,优选为0.5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8以上。
p为0以上,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8以上,就相同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1.0以下,优选为5.5以下,更优选为3.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8以下。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m为21.0以下,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下,就相同的观点而言,为0以上。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k为21.0以下,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以下,就相同的观点而言,为0以上。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n+p)与(n+p+m+k)的比((n+p)/(n+p+m+k))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就本发明的分散剂的制造容易性的观点而言,为1.0以下,优选为0.9以下。
上述平均结构单元数、n、p、m、k、(n+p+m+k)例如可通过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方法而测定。
以n、p、m、k表示其平均结构单元数的各结构单元可为任意排列顺序。于n、p、m、k的任一者以上为多个的情形时,各结构单元可为无规、嵌段等任意排列顺序。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R1、R2的碳数为10以下,优选为8以下,更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
R1及R2优选为未经羟基取代的烃基。
R1及R2优选为选自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及碳数2以上且6以下的羟基烷基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选自碳数1以上且5以下的烃基及碳数3以上且6以下的羟基烷基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选自碳数1以上且3以下的烃基及碳数4以上且6以下的羟基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而言,R1及R2例如可列举选自甲基、乙基、丁基、己基、羟基甲基、羟基丁基及羟基己基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选自甲基、乙基、羟基丁基及羟基己基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选自甲基及羟基己基中的至少一种。
Rx1、Rx2、a、Ry1、Ry2、d、R3、R4、R5、R6、(M1)-、(M2)-及包含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分散剂的重均分子量的优选范围与上述范围相同。
上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中,优选为包含式(1)中的k为0的化合物的分散剂,更具体而言,优选为包含式(1a)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分散剂。
[化11]
[式中,Rx1、Rx2、a、Ry1、Ry2、d、R1、R2、R4、R5、R6、(M1)-、n、m及p与式(1)中所说明者相同,(n+p+m)为1.0以上且22.0以下。多个[(C=O)Rx1O]可相同亦可不同,多个[Ry1O]可相同亦可不同,以n、p、m表示其平均结构单元数的各结构单元可为任意排列顺序。]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n+p)与(n+p+m)的比((n+p)/(n+p+m))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就本发明的分散剂的制造容易性的观点而言,为1.0以下。
本发明的分散剂亦可为包含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混合物。
[化12]
[式中,Rx1、Rx2、a、Ry1、Ry2、d、R1、R2、R3、R4、R5、R6、(M1)-及(M2)-与式(1)中所说明者相同,ni、pi、mi及ki表示结构单元数,(ni+pi+mi+ki)为1以上且22以下的整数,ni为1以上且22以下的整数,pi为0以上且11以下的整数,mi为0以上且21以下的整数,ki为0以上且21以下的整数。多个[(C=O)Rx1O]可相同亦可不同,多个[Ry1O]可相同亦可不同,以ni、pi、mi、ki表示其结构单元数的各结构单元可为任意排列顺序。]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ni+pi+mi+ki)为22以下,优选为11以下,更优选为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3以下,就相同的观点而言,为1以上,优选为2以上。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ni为22以下,优选为11以下,更优选为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
进一步更优选为3以下,就相同的观点而言,为1以上,优选为2以上。
pi为0以上,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以上,就相同的观点而言,为11以下,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mi为21以下,优选为4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以下,就相同的观点而言,为0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0。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ki为21以下,优选为4以下,更优选为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以下,就相同的观点而言,为0以上。
就含有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ni+pi)与(ni+pi+mi+ki)的比((ni+pi)/(ni+pi+mi+ki))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就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制造容易性的观点而言,为1.0以下,优选为0.9以下。
以ni、pi、mi、ki表示其结构单元数的各结构单元可为任意排列顺序。于ni、pi、mi、ki的任一者以上为多个的情形时,各结构单元可为无规、嵌段等任意排列顺序。
上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中,分散剂优选为式(1a′)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13]
[式中,Rx1、Rx2、a、Ry1、Ry2、d、R1、R2、R4、R5、R6及(M1)-与式(1)中所说明者相同,ni、pi及mi与式(1′)中所说明者相同,(ni+pi+mi)为1以上且22以下的整数。多个[(C=O)Rx1O]可相同亦可不同,多个[Ry1O]可相同亦可不同,以ni、pi、mi表示其结构单元数的各结构单元可为任意排列顺序。]
式(1a′)中的ni及mi的优选范围与上述范围相同。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ni+pi)与(ni+pi+mi)的比((ni+pi)/(ni+pi+mi))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就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制造容易性的观点而言,为1.0以下。
(第1方式)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分散剂为包含式(1)中的p为0的化合物的分散剂,更具体而言,为包含式(1-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分散剂。
[化14]
[式中,Rx1、Rx2、a、R1、R2、R3、R4、R5、R6、(M1)-、(M2)-、m及k与式(1)中所说明者相同,(n+m+k)为1.0以上且22.0以下,n为1.0以上且22.0以下。多个[(C=O)Rx1O]可相同亦可不同,以n、m、k表示其平均结构单元数的各结构单元可为任意排列顺序。]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n+m+k)为22.0以下,优选为11.0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就相同的观点而言,为1.0以上,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1.8以上。
于式(1-1)中,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n为22.0以下,优选为11.0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就相同的观点而言,为1.0以上,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1.8以上。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n与(n+m+k)的比(n/(n+m+k))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就本发明的分散剂的制造容易性的观点而言,为1.0以下,优选为0.9以下。
上述平均结构单元数、n、m、k、(n+m+k)例如可通过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方法而测定。
以n、m、k表示其平均结构单元数的各结构单元可为任意排列顺序。于n、m、k的任一者以上为多个的情形时,各结构单元可为无规、嵌段等任意排列顺序。
上述式(1-1)所表示的化合物中,优选为包含式(1-1)中的k为0的化合物的分散剂,更具体而言,优选为包含式(1-1a)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分散剂。
[化15]
[式中,Rx1、Rx2、a、R1、R2、R4、R5、R6、(M1)-、n及m与式(1-1)中所说明者相同,(n+m)为1.0以上且22.0以下。多个[(C=O)Rx1O]可相同亦可不同,以n、m表示其平均结构单元数的各结构单元可为任意排列顺序。]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n与(n+m)的比(n/(n+m))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就本发明的分散剂的制造容易性的观点而言,为1.0以下。
上述式(1-1)所表示的化合物中,就获得平均粒径较小、低粘度、保存稳定性优异的分散体的观点而言,优选为包含式(1-1)中的m为0、更具体而言式(1-1b)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分散剂。
[化16]
[式中,Rx1、Rx2、a、R1、R2、R3、R4、R5、R6、(M1)-、n及k与式(1-1)中所说明者相同,(n+k)为1.0以上且22.0以下。多个[(C=O)Rx1O]可相同亦可不同,以n、k表示其平均结构单元数的各结构单元可为任意排列顺序。]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n与(n+k)的比(n/(n+k))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就本发明的分散剂的制造容易性的观点而言,为1.0以下。
R3优选为乙基或甲基,更优选为甲基。
本发明的分散剂亦可为包含式(1′-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混合物。
[化17]
[式中,Rx1、Rx2、a、R1、R2、R3、R4、R5、R6、(M1)-及(M2)-与式(1)中所说明者相同,ni、mi及ki与式(1′)中所说明者相同,(ni+mi+ki)为1以上且22以下的整数。多个[(C=O)Rx1O]可相同亦可不同,以ni、mi、ki表示其结构单元数的各结构单元可为任意排列顺序。]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ni+mi+ki)为22以下,优选为11以下,更优选为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3以下,就相同的观点而言,为1以上,优选为2以上。
就含有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ni与(ni+mi+ki)的比(ni/(ni+mi+ki))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就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制造容易性的观点而言,为1.0以下,优选为0.9以下。
以ni、mi、ki表示其结构单元数的各结构单元可为任意排列顺序。于ni、mi、ki的任一者以上为多个的情形时,各结构单元可为无规、嵌段等任意排列顺序。
上述式(1′-1)所表示的化合物中,优选为式(1′-1)中的ki为0的化合物,更具体而言,优选为式(1′-1a)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18]
[式中,Rx1、Rx2、a、R1、R2、R4、R5、R6及(M1)-与式(1)中所说明者相同,ni及mi与式(1′)中所说明者相同,(ni+mi)为1以上且22以下的整数。多个[(C=O)Rx1O]可相同亦可不同,以ni、mi表示其结构单元数的各结构单元可为任意排列顺序。]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ni与(ni+mi)的比(ni/(ni+mi))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就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制造容易性的观点而言,为1.0以下。
上述式(1′-1)所表示的化合物中,就获得平均粒径较小、低粘度、保存稳定性优异的分散体的观点而言,优选为式(1′-1)中的mi为0的化合物,更具体而言,优选为式(1′-1b)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19]
[式中,Rx1、Rx2、a、R1、R2、R3、R4、R5、R6、(M1)-及(M2)-与式(1)中所说明者相同,ni及ki与式(1′)中所说明者相同,(ni+ki)为1.0以上且22.0以下。多个[(C=O)Rx1O]可相同亦可不同,以ni、ki表示其结构单元数的各结构单元可为任意排列顺序。]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ni与(ni+ki)的比(ni/(ni+ki))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就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制造容易性的观点而言,为1.0以下。
(第2方式)
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分散剂为包含式(1)中p为0.3以上且11.0以下的化合物的分散剂,更具体而言,优选为包含式(1-2)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分散剂。
[化20]
[式中,Rx1、Rx2、a、Ry1、Ry2、d、R1、R2、R3、R4、R5、R6、(M1)-及(M2)-、n、m、k、(n+p+m+k)及(n+p)与式(1)中所说明者相同,p为0.3以上且11.0以下。多个[(C=O)Rx1O]可相同亦可不同,多个[Ry1O]可相同亦可不同,以n、p、m、k表示其平均结构单元数的各结构单元可为任意排列顺序。]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p为0.3以上,优选为0.5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8以上,就相同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1.0以下,优选为5.5以下,更优选为3.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8以下。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n/p优选为0.1以上,更优选为0.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以上,就获得优异的显影性的观点而言,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8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1.5以上,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3.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
上述式(1-2)所表示的化合物中,优选为包含式(1)中p为0.3以上且11.0以下且k为0的化合物的分散剂,更具体而言,优选为包含式(1-2a)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分散剂。
[化21]
[式中,Rx1、Rx2、a、Ry1、Ry2、d、R1、R2、R4、R5、R6、(M1)-、n、p及m与式(1-2)中所说明者相同,(n+p+m)为1.0以上且22.0以下。多个[(C=O)Rx1O]可相同亦可不同,多个[Ry1O]可相同亦可不同,以n、p、m表示其平均结构单元数的各结构单元可为任意排列顺序。]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n+p+m)为22.0以下,优选为11.0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就相同的观点而言,为1.0以上,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1.8以上。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n+p)与(n+p+m)的比[(n+p)/(n+p+m)]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就本发明的分散剂的制造容易性的观点而言,为1.0以下,优选为0.9以下。
上述平均结构单元数、n、p、m、(n+p+m)例如可通过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方法而测定。
以n、p、m表示其平均结构单元数的各结构单元可为任意排列顺序。于n、p、m的任一者以上为多个的情形时,各结构单元可为无规、嵌段等任意排列顺序。
本发明的分散剂优选为包含式(1′)中pi为1以上且11以下的化合物的分散剂,更具体而言,亦可为包含式(1′-2)所表示的化合物的混合物。
[化22]
[式中,Rx1、Rx2、Ry1、Ry2、a、d、R1、R2、R3、R4、R5、R6、(M1)-及(M2)-与式(1)中所说明者相同,ni、mi及ki与式(1′)中所说明者相同,(ni+pi+mi+ki)为2以上且22以下的整数,pi为1以上且11以下的整数。多个[(C=O)Rx1O]可相同亦可不同,多个[Ry1O]可相同亦可不同,以ni、pi、mi、ki表示其结构单元数的各结构单元可为任意排列顺序。]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ni+pi+mi+ki)为22以下,优选为11以下,更优选为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3以下,就相同的观点而言,为2以上。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pi为1以上,就相同的观点而言,为11以下,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
(ni+pi)与(ni+pi+mi+ki)的比((ni+pi)/(ni+pi+mi+ki))亦优选为与式(1′)的优选范围相同的范围。
上述式(1′-2)所表示的化合物中,优选为包含式(1′-2)中ki为0的化合物的分散剂,更具体而言,优选为式(1′-2a)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23]
[式中,Rx1、Rx2、a、Ry1、Ry2、d、R1、R2、R4、R5、R6及(M1)-与式(1)中所说明者相同,ni、pi及mi与式(1′-2)中所说明者相同,(ni+pi+mi)为2以上且22以下的整数。多个[(C=O)Rx1O]可相同亦可不同,多个[Ry1O]可相同亦可不同,以ni、pi、mi表示其结构单元数的各结构单元可为任意排列顺序。]
式(1′-2a)中的ni、pi及mi的优选范围与上述范围相同。
就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ni+pi)与(ni+pi+mi)的比((ni+pi)/(ni+pi+mi))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就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制造容易性的观点而言,为1.0以下。
(第3方式)
就获得优异的分散性的观点而言,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分散剂为包含式(1-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分散剂与包含下述式(1-3)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分散剂的混合物。
[化24]
[式中,Ry1、Ry2、d、R1、R2、R3、R4、R5、R6、(M1)-及(M2)-与式(1)中所说明者相同,p、m及k表示平均结构单元数,(p+m+k)为1.0以上且22.0以下,m为0以上且21.0以下,p为1.0以上且22.0以下,k为0以上且21.0以下。多个[Ry1O]可相同亦可不同,以p、m、k表示其平均结构单元数的各结构单元可为任意排列顺序。]
上述混合物中的包含式(1-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分散剂优选为包含式(1-1a)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分散剂。
就优异的分散性、优异的保存稳定性及优异的耐热性的观点而言,上述混合物中的包含式(1-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分散剂与包含式(1-3)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分散剂的质量比[(1-1)/(1-3)]优选为10/90以上,更优选为20/8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7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6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5/55以上,并且,优选为90/10以下,更优选为80/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30以下。
<分散剂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分散剂例如通过具有如下工序的分散剂的制造方法而获得。
工序1:使于分子结构中具有式(B)所表示的结构单元B且一分子结构中所含的结构单元B的平均数为1.0以上且22.0以下的多胺化合物、式(3-1)所表示的化合物、及任意的式(3-2)所表示的化合物进行反应的工序。
[化25]
[式中,R4、R5与式(A)中所说明者相同。]
[化26]
[式中,Rx1、Rx2、a、R6与式(A)中所说明者相同。Y1表示通过离去而成为阴离子(M1)-的基团。]
[化27]
[式中,Ry1、Ry2、d、R6与式(D)中所说明者相同。Y1表示通过离去而成为阴离子(M1)-的基团。]
Y1优选为通过离去而成为上述优选的(M1)-的基团。就分散剂的制造容易性、以及提高分散体的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Y1优选为卤素原子,更优选为选自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氯原子。
R4、R5、Rx1、Rx2、a、Ry1、Ry2、d、R6的优选范围与上述范围相同。
例如通过使上述原料于无溶剂下或溶剂中反应而获得本发明的分散剂。反应中所使用的溶剂例如优选为下述本发明中所使用的醚系有机溶剂。作为醚系有机溶剂,优选为(聚)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乙酸酯,更优选为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以下亦称为“PGMEA”)、二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以下亦称为“BCA”),就光刻法中的颜料分散体的操作容易性及作业性的观点而言,进一步优选为PGMEA。
多胺化合物例如为式(2)所表示的多胺化合物。
[化28]
[式中,R1、R2、R4、R5与式(A)中所说明的取代基相同。(n+p+m+k)表示平均结构单元数,为1.0以上且22.0以下。]
上述多胺化合物例如通过于Cu-Ni催化剂的存在下使亚烷基二醇与伯胺或仲胺反应的方法、或利用醛使亚烷基二胺进行还原烷基化的方法而获得。
此外,作为市售品,可使用N,N,N′,N′-四甲基己二胺(花王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Kaolizer No.1”)、N,N,N′,N′-四甲基丙二胺(花王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KaolizerNo.2”)、多胺二醇(花王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KaolizerP200”)等。
式(3-1)所表示的化合物例如通过如下方式而获得:于钛化合物等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具有Rx2的烃基的醇与形成[(C=O)Rx1O]的内酯进行加成聚合而获得烷氧基聚酯,进一步使其与具有卤代烷基的羧酸进行脱水缩合。于本说明书中,烷氧基表示Rx2O-(Rx2表示上述烃基)。
式(3-2)所表示的卤代烷基酯例如通过如下方式而获得:使具有Ry2的烃基的醇与形成Ry1O的环氧烷化合物于碱性物质的存在下反应,由此获得烷氧基聚亚烷基二醇,进一步使其与具有卤代烷基的羧酸进行脱水缩合。此外,于本说明书中,烷氧基表示Ry2O-(Ry2表示上述烃基)。
工序1中的式(3-1)所表示的化合物(摩尔量)相对于多胺化合物的胺官能团数(例如式(2)中的(n+p+m+k))×摩尔量的比能够根据目标化合物而适当设定,例如为0.3~1.2。通过适当设定上述比率,可调整分散剂中所含的结构单元A的数量。
工序1中的式(3-2)所表示的化合物(摩尔量)相对于多胺化合物的胺官能团数(例如式(2)中的(n+p+m+k))×摩尔量的比能够根据目标化合物而适当设定,例如为0.3~1.2。通过适当设定上述比率,可调整分散剂中所含的结构单元D的数量。
就更准确地控制n、m的数的观点而言,上述多胺化合物与上述卤代烷基酯化合物的反应量比优选为以由多胺化合物的胺官能团数与卤代烷基酯化合物的卤素量所算出的摩尔当量作为基准进行调整。
该工序中的反应环境优选为氮气环境、氩等不活泼气体环境。该工序中的反应的温度例如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且优选为100℃以下。
于获得k的值超过0的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情形时,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具有如下工序。
工序2:使工序1中所获得的化合物与式(4)所表示的化合物进行反应的工序。
R3-Y2 (4)
[式中,R3表示选自氢原子及一部分氢原子可被取代为羟基的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中的至少一种,Y2表示通过离去而成为阴离子(M2)-的基团。]。
作为式(4)所表示的化合物,使用与伯氨基反应而将该氨基中和或季铵化的物质。
R3优选为与上述的R3相同者。Y2的优选例为通过离去而成为上述优选的(M2)-的基团。
作为式(4)所表示的化合物,可列举酸及除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以外的季铵化剂(4級化剤)。作为上述酸,例如可列举盐酸、乙酸、对甲苯磺酸、甲基硫酸。作为上述季铵化剂,例如可列举硫酸二烷基酯、卤代烷、对甲苯磺酸烷基酯。作为硫酸二烷基酯,可列举硫酸二甲酯、硫酸二乙酯等,作为卤代烷,可列举氯代甲烷、碘代甲烷、氯代苄烷等,作为对甲苯磺酸烷基酯,可列举对甲苯磺酸甲酯、对甲苯磺酸乙酯等。作为式(4)所表示的化合物,优选为选自盐酸、乙酸、氯代甲烷、硫酸二甲酯及硫酸二乙酯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选自乙酸及硫酸二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工序2可使用与上述反应中所使用的溶剂相同者。该工序中的反应环境优选为氮气环境、氩等不活泼气体环境。该工序中的反应的温度亦取决于式(4)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种类,就反应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0℃以上,就抑制反应产物的着色等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00℃以下。
[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
本发明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含有本发明的分散剂、有机颜料及有机溶剂。
<有机颜料>
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有机颜料(以下亦简称为“颜料”),优选为优选地用于滤色器者,例如可列举偶氮颜料、酞菁颜料、稠合多环颜料、色淀颜料等。
作为偶氮颜料,可列举C.I.颜料红3等不溶性偶氮颜料、C.I.颜料红48:1等溶性偶氮颜料、C.I.颜料红144等缩合偶氮颜料。作为酞菁颜料,可列举C.I.颜料蓝15:6等酞菁铜颜料、C.I.颜料绿58等酞菁锌颜料等。
作为稠合多环颜料,可列举:C.I.颜料红177等蒽醌系颜料、C.I.颜料红123等苝系颜料、C.I.颜料橙43等紫环酮(perinone)系颜料、C.I.颜料红122等喹吖啶酮系颜料、C.I.颜料紫23等二噁嗪系颜料、C.I.颜料黄109等异吲哚啉酮系颜料、C.I.颜料橙66等异吲哚啉系颜料、C.I.颜料黄138等喹酞酮系颜料、C.I.颜料黄150等镍偶氮错合物系颜料、C.I.颜料红88等靛蓝系颜料、C.I.颜料绿8等金属错合物颜料、C.I.颜料红254、C.I.颜料红255、C.I.颜料橙71等二酮基吡咯并吡咯系颜料等。
它们中,就更有效地表现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式(P1)所表示的二酮基吡咯并吡咯系颜料(以下亦称为“DPP颜料”)。
[化29]
式(P1)中,X11及X1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氢原子可被取代的芳香族烃基,Y11及Y1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SO3H、或-SO3 -Z+,Z+表示阳离子。
X11及X12优选为卤素原子,更优选为选自氯原子及溴原子中的至少一种。Y11及Y12优选为氢原子。
作为DPP颜料,就更有效地表现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而言,进一步优选为于式(P1)中,Y11及Y12为氢原子,X11及X12为氯原子(C.I.颜料红254:以下亦称为“PR254”)或溴原子。
作为DPP颜料的市售品,可列举:BASF日本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商品名“IrgaphorRed”系列的“S 3610 CF”(旧“B-CF”)、“S 3612 CF”(旧“BK-CF”)、“S 3611 CF”(旧“BT-CF”)、“S 3621 CF”;“Irgazin DPP Red”系列的“L 3660 HD”(旧“BO”)、“BL”;“CromophtalDPP Red”系列的“BP”、“BOC”;Clariant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HOSTAPERM RED D2B”系列的“COF01”、“COFLV3781”;大日精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CHROMOFINE RED 6156EC”等。
就光学特性的提高的观点而言,有机颜料较理想的是使用使其平均一次粒径成为优选1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20~60nm的微粒化处理品。有机颜料的平均一次粒径可通过自电子显微镜照片直接测量一次粒子的大小的方法而求出。具体而言,将各个一次粒子的与长轴直径正交的直径设为短轴直径,测量短轴直径与长轴直径而将其平均值设为该粒子的粒径,针对100个以上的粒子,将各个粒子的体积与以粒径为一边的立方体近似而求出体积平均粒径,将其设为平均一次粒径。
上述有机颜料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就提高有机颜料与有机溶剂的亲和性,提高分散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亦可使用对有机颜料的表面通过树脂或高分子、颜料衍生物等预先实施了表面处理的颜料。
关于本发明的有机颜料中的DPP颜料的含量,就使颜色特性优化的观点而言,相对于颜料的总量,优选为2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上,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下。
<有机溶剂>
本发明的颜料分散体含有有机溶剂。就提高颜料的分散性,并且提高与滤色器中所使用的粘结剂成分等的相容性,兼顾所获得的固化膜的基板密接性与显影性的观点而言,有机溶剂优选为醚系有机溶剂。
就颜料分散体及着色组合物的操作容易性的观点而言,有机溶剂于25℃下的粘度(单位:mPa·s)优选为0.8以上,更优选为0.9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上,就提高使用颜料分散体的固化膜的对比度的观点及使着色组合物易于涂敷的观点而言,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3.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
就与颜料表面的适度的亲和性,低表面张力,提高与滤色器中所使用的粘结剂成分等的相容性,提高所获得的固化膜的对比度的观点而言,有机溶剂的SP值(单位:(cal/cm3)1/2)优选为7.5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5以上,且优选为10.5以下,更优选为9.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下。SP值通过Fedors的方法[Robert F.Fedors,Polyme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14,147-154(1974)]而求出。
就作业安全性的观点而言,有机溶剂的沸点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1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0℃以上,就涂膜形成时的溶剂去除的容易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300℃以下,更优选为2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以下。
作为有机溶剂,就提高分散特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聚)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乙酸酯、(聚)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丙酸酯及(聚)亚烷基二醇二烷基醚,更优选为(聚)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乙酸酯。于本说明书中,所谓“(聚)亚烷基二醇”是指选自亚烷基二醇及聚亚烷基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聚)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乙酸酯的例,可列举: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PGMEA、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BCA等。其中,就颜料的分散特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选自PGMEA(沸点:146℃,25℃下的粘度:1.1mPa·s,SP值:8.73)及BCA(沸点:247℃,25℃下的粘度:3.1mPa·s,SP值:8.94)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PGMEA。
<碱可溶性树脂>
本发明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优选进一步含有碱可溶性树脂。碱可溶性树脂通常用以于通过光刻法制造滤色器时使非曝光部溶解于显影液中。
作为碱可溶性树脂,可列举负型抗蚀剂中通常使用者,只要为于碱性水溶液中具有可溶性者、即于0.05质量%氢氧化四甲基铵水溶液中于20℃下溶解1质量%以上者即可。
碱可溶性树脂优选为包含源自(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as1)与源自具有酸基的单体的结构单元(as2)的共聚物。碱可溶性树脂亦可进一步包含源自其他可进行共聚的单体的结构单元(as3)。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甲基)丙烯酸1-金刚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优选为(甲基)丙烯酸苄酯及(甲基)丙烯酸甲酯。
作为具有酸基的单体,例如可列举选自(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的二聚物、衣康酸、巴豆酸、马来酸、富马酸及它们的酸酐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其他可进行共聚的单体,例如可列举选自α-羟基甲基丙烯酸的醚二聚物、乙酸乙烯酯、2,2′-氧基双(亚甲基)双-2-丙烯酸酯、苯乙烯、γ-甲基苯乙烯、二官能丙烯酸酯、N-乙烯基-2-吡咯啶酮、N-甲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苄基马来酰亚胺及N-苯基马来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
于本说明书中,所谓“(甲基)丙烯酸酯”是指选自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谓“(甲基)丙烯酸”是指选自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碱可溶性树脂,就维持颜料于固化膜中的分散,提高对比度的观点而言,优选为包含源自(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与源自(甲基)丙烯酸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
作为上述共聚物,优选为选自包含源自(甲基)丙烯酸苄酯的结构单元与源自(甲基)丙烯酸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及包含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与源自(甲基)丙烯酸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包含源自(甲基)丙烯酸苄酯的结构单元与源自(甲基)丙烯酸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
作为碱可溶性树脂,就于曝光时与下述多官能单体反应而使显影性提高的观点而言,亦可优选地列举于上述共聚物中进一步导入有反应性基的树脂。作为反应性基,就制造容易性的观点而言,更优选为选自缩水甘油基及烯属不饱和基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此种碱可溶性树脂的市售品,例如可列举:日本触媒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Acrycure AXD”系列的“RD-KA-501”、“RD-KA-502”、“BX-KA-01”、“BX-KA-02”;东亚合成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ARONIX”系列的“M6100”、“M7100”、“M8030”。
碱可溶性树脂中,源自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as1)的量优选为3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以上,且优选为9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质量%以下。
碱可溶性树脂中,源自具有酸基的单体的结构单元(as2)的量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下。
碱可溶性树脂中,源自其他可进行共聚的单体的结构单元(as3)的量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下。
结构单元(as1)与结构单元(as2)的摩尔比[(as1)/(as2)]优选为90/10~50/50,更优选为80/20~60/40。
就涂膜的固化性的观点而言,碱可溶性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5,000以上,更优选为10,000以上,就显影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50,000以下,更优选为4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00以下。
就分散性及显影性的观点而言,碱可溶性树脂的酸值(单位:mgKOH/g)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就涂膜的固化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60以下,更优选为2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20以下。
<马来酰亚胺化合物>
就耐热性的观点而言,本发明的分散体优选含有具有2个以上马来酰亚氨基的芳香族化合物(以下亦称为“马来酰亚胺化合物”)。
马来酰亚胺化合物用以于使着色组合物固化后曝露于高温条件时防止颜料的升华,提高固化膜的耐热性。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马来酰亚胺化合物具有至少一个芳香环。
作为马来酰亚胺化合物,可列举选自1,3-苯二马来酰亚胺、1,4-苯二马来酰亚胺、4-甲基-1,3-苯二马来酰亚胺、4,4′-二苯基砜双马来酰亚胺、双-(3-乙基-5-甲基-4-马来酰亚胺苯基)甲烷及2,2-双-[4-(4-马来酰亚胺苯氧基)苯基]丙烷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马来酰亚胺化合物,就于溶剂中的溶解性的观点及提高耐热性亦提高基板密接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苯二马来酰亚胺,更优选为N,N′-1,3-苯二马来酰亚胺(以下亦称为“PDM”)。
<颜料分散体的制造方法>
就制造平均粒径较小、低粘度、保存稳定性亦优异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的观点而言,本发明的颜料分散体的制造方法优选具有下述工序。
使本发明的分散剂、有机颜料及有机溶剂、视需要的碱可溶性树脂、马来酰亚胺化合物分散的工序。
分散中所使用的混合分散机可使用公知的各种分散机。例如可列举:均质搅拌机等高速搅拌混合装置、辊磨机、捏合机、挤压机等混炼机、高压均质机等高压式分散机、涂料振荡机、珠磨机等介质式分散机等。这些装置亦可组合多个种使用。
它们中,就使有机颜料均匀地混合于醚系有机溶剂中的观点而言,优选为均质搅拌机等高速搅拌混合装置、涂料振荡机或珠磨机等介质式分散机。作为市售的介质式分散机,可列举寿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Ultra Apex Mill”、浅田铁工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Pico Mill”等。
于使用介质式分散机的情形时,作为分散工序中所使用的介质的材质,优选为氧化锆、氧化钛等陶瓷、聚乙烯、尼龙等高分子材料、金属等,就磨损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氧化锆。作为介质的直径,就将有机颜料中的凝聚粒子压碎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03mm以上,更优选为0.01mm以上,且优选为0.5mm以下,更优选为0.4mm以下。
就将有机颜料充分微细化的观点而言,分散时间优选为0.3小时以上,更优选为1小时以上,就颜料分散体的制造效率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00小时以下,更优选为50小时以下。
本制造法的上述分散工序中的分散方法可将上述混合物利用一次分散而获得目标颜料分散体,但就获得更微细且均匀的颜料分散体的观点而言,优选使用介质将上述混合物预分散后,进一步使用较上述预分散工序小的介质进行正式分散。
(预分散)
预分散中所使用的混合分散机可使用上述各种分散机,但就使有机颜料均匀地混合于醚系有机溶剂中的观点而言,优选为涂料振荡机或珠磨机等介质式分散机。
作为预分散工序中所使用的介质的直径,就将有机颜料中的凝聚粒子压碎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1mm以上,且优选为0.5mm以下,更优选为0.4mm以下。
就将有机颜料中的凝聚粒子压碎的观点而言,预分散工序中的分散时间优选为0.1小时以上,更优选为0.5小时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小时以上,就颜料分散体的制造效率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0小时以下,更优选为5小时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小时以下。
(正式分散)
正式分散为将预分散中所获得的预分散液进行分散处理的工序,为了将上述预分散工序中所获得的混合物进一步微细化而进行,就将有机颜料微细化的观点而言,优选为使用介质式分散机,亦可并用上述高压式分散机。
作为正式分散工序中所使用的介质的直径,就将有机颜料微细化的观点而言,优选为小于0.1mm,更优选为0.08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7mm以下,就将介质与颜料分离的观点而言,优选为0.003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1mm以上。
就将有机颜料充分微细化的观点而言,正式分散的分散时间优选为2小时以上,更优选为3小时以上,就颜料分散体的制造效率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00小时以下,更优选为50小时以下。
<颜料分散体的组成及物性>
就获得良好的着色性的观点而言,本发明的颜料分散体中的有机颜料的含量优选为3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就缩小颜料分散体中的平均粒径的观点及获得较低粘度的颜料分散体的观点而言,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质量%以下。
就提高颜料分散体的保存稳定性的观点及提高对比度的观点而言,本发明的颜料分散体中的分散剂相对于颜料的质量比[分散剂/颜料]优选为0.1以上,更优选为0.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以上,就增加粘结剂成分的调配量的观点及提高涂膜的物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9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0.5以下。
就分散体的低粘度化的观点而言,本发明的颜料分散体中的有机溶剂的含量优选为3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以上,就获得良好的着色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9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下。
本发明的颜料分散体中的碱可溶性树脂的含量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上,且优选为1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2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质量%以下。
本发明的颜料分散体中的马来酰亚胺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颜料100质量份,优选为0.2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份以上,且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下。
为了获得作为滤色器用有色材料良好的对比度,本发明的颜料分散体中的平均粒径优选为200nm以下,更优选为1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nm以下,且优选为20nm以上。将颜料分散体于一定条件、例如于室温下保存一周时的平均粒径(以下亦称为“保存后平均粒径”)的优选范围与上述范围相同。平均粒径及保存后平均粒径的测定依据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方法。
就涂膜的制造容易性的观点而言,本发明的颜料分散体于颜料浓度10质量%时于20℃下的粘度(单位:mPa·s)优选为2以上,更优选为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以上,就涂膜的平滑性及光学特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0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下。将颜料分散体于一定条件、例如于室温下保存一周时的20℃的粘度(以下亦称为“保存后粘度”)的优选范围与上述范围相同。粘度及保存后粘度的测定依据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方法。
[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
本发明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以下亦称为“着色组合物”)含有颜料分散体、多官能单体及光聚合引发剂。着色组合物优选为进一步含有碱可溶性树脂。
优选的碱可溶性树脂与上述者相同。
着色组合物中的碱可溶性树脂的含量于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的除溶剂以外的有效成分中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多官能单体)
多官能单体优选具有多个聚合性基,更优选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双键。作为多官能单体,可列举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酰胺、烯丙基化合物、乙烯酯等。作为多官能单体,优选为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双键的丙烯酸酯,更优选为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以下亦称为“DPHA”)。
多官能单体的含量于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的除溶剂以外的有效成分中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
(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列举:芳香族酮类、咯吩(ロフィン)二聚物、苯偶姻、苯偶姻醚类、多卤化物类等。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优选为选自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与2-(邻氯苯基)-4,5-二苯基咪唑二聚物的组合、4-[对-N,N-二(乙氧基羰基甲基)-2,6-二(三氯甲基)-均三嗪]、2-甲基-4′-(甲硫基)-2-吗啉基苯丙酮、2-(4-甲基苄基)-2-(二甲氨基)-1-(4-吗啉基苯基)丁烷-1-酮(以下亦称为“MBz-MPB”)及2-[4-(甲硫基)苯甲酰基]-2-(4-吗啉基)丙烷(以下亦称为“MTB-MP”)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选自MBz-MPB及MTB-MP中的至少一种。
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于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的除溶剂以外的有效成分中优选为0.2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
作为着色组合物的其他成分,可列举多官能低聚物、单官能的单体及敏化剂等。上述碱可溶性树脂、多官能单体、光聚合引发剂、进一步多官能低聚物、单官能的单体及敏化剂等粘结剂成分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粘结剂成分的含量于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的除溶剂以外的有效成分中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
[滤色器]
本发明的着色组合物用以制造滤色器。
于滤色器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具有将本发明的着色组合物涂布于基板上并进行光固化、显影而获得涂膜的工序(F-1)、将上述工序(F-1)中所获得的涂膜加热至200~300℃而获得固化膜的工序(F-2)。
工序(F-1)中的涂布优选为于玻璃基板上利用辊式涂布机、狭缝式涂布机、喷雾、棒式涂布机、敷料器、旋转涂布机、浸渍涂布机、喷墨、或网版印刷进行涂布。于涂布后,就将溶剂去除而获得均匀的膜厚的涂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水平静置。就溶剂的去除效率的观点而言,静置温度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就涂膜的平滑性、作业性及抑制多官能单体的聚合等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15℃以下,更优选为9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静置时间亦取决于静置温度,优选为10分钟以上,更优选为30分钟以上,且优选为100分钟以下,更优选为60分钟以下。
光固化优选为对涂膜照射紫外线而进行。由此,可使着色组合物中的多官能单体进行交联反应而使涂膜固化。光固化优选为了于接下来的显影中于玻璃基板上残留图案而进行。因此,光固化优选预先载置组入有图案的光掩模而进行,从而不会使要于显影中去除的涂膜的部分固化。光固化优选于紫外线照射量为10~100mJ/cm2下进行。
显影通过如下方式而进行:将光固化后的固化涂膜优选地浸渍于碱性水溶液中,优选为进一步利用水进行冲洗而将未固化部分去除。作为所使用的碱性水溶液,碱剂的浓度优选为0.001~10质量%,优选为0.01~1质量%。作为显影中所使用的碱剂,优选为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三乙基胺、三乙醇胺、氢氧化四甲基铵等的水溶液,更优选为氢氧化四甲基铵水溶液。
作为碱性水溶液的pH值,优选为10.0~13.0。
工序(F-2)为将上述工序(F-1)中所获得的涂膜加热至200~300℃而获得固化膜的工序。工序(F-2)为后烘烤工序,通过进行本工序,可形成硬度更优异的固化膜。
就获得硬度及光学特性优异的固化膜的观点而言,加热的温度优选为210~280℃,更优选为220~270℃。就相同的观点而言,加热的时间优选为5~120分钟,更优选为10~40分钟。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进一步揭示以下的分散剂、分散剂的制造方法、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滤色器及滤色器的制造方法。
<1>一种分散剂,其于分子结构中具有式(A)所表示的结构单元A,一分子结构中所含的结构单元A的平均数为1.0以上且22.0以下,
[化30]
[式中,Rx1表示碳数2以上且12以下的烷二基,Rx2表示碳数1以上且18以下的烃基,a表示平均加成摩尔数,为2以上且100以下,R4表示一部分氢原子可被取代为羟基的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R5表示碳数1以上且18以下的烷二基,R6表示碳数1以上且4以下的烷二基,(M1)-表示阴离子;多个[(C=O)Rx1O]可相同亦可不同]。
<2>如<1>的分散剂,其中分散剂一分子结构中所含的结构单元A的平均数为1.0以上,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1.8以上,且为22.0以下,优选为11.0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
<3>如<1>或<2>的分散剂,其中Rx1的碳数为2以上,优选为3以上,更优选为4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以上,且为12以下,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
<4>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其中Rx1优选为选自亚乙基、各种丙烷二基、各种丁烷二基、各种戊烷二基、各种己烷二基及各种庚烷二基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选自丁烷-1,4-二基、戊烷-1,5-二基及己烷-1,6-二基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戊烷-1,5-二基。
<5>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其中a为2以上,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且为100以下,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
<6>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其中Rx2的碳数为1以上,优选为6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且为18以下,优选为16以下,更优选为14以下。
<7>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其中Rx2优选为选自脂肪族烃基及具有芳香环的烃基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脂肪族烃基,进一步优选为选自烷基及烯基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烷基。
<8>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其中Rx2优选为选自甲基、乙基、辛基、癸基、月桂基、肉豆蔻基、鲸蜡基、油烯基、硬脂基、苯基、对辛基苯基及对壬基苯基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选自甲基、辛基、癸基、月桂基、油烯基及硬脂基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选自甲基、辛基、癸基及月桂基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选自辛基及月桂基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月桂基。
<9>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其中R4的碳数为10以下,优选为4以下,更优选为2以下,并且,优选为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
<10>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其中R4优选为未经羟基取代的烃基。
<11>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其中R4优选为选自甲基、乙基、各种丙基及各种丁基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选自甲基及乙基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甲基。
<12>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其中R5的烷二基的碳数为1以上,优选为2以上,更优选为3以上,且为18以下,优选为14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以下。
<13>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其中R5优选为选自亚乙基、各种丙烷二基、各种己烷二基及各种壬烷二基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选自丙烷-1,3-二基、己烷-1,6-二基及壬烷-1,9-二基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选自丙烷-1,3-二基及己烷-1,6-二基中的至少一种。
<14>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其中R6的碳数为4以下,优选为3以下,更优选为2以下,并且,优选为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
<15>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其中R6优选为亚甲基。
<16>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其中(M1)-优选为选自卤化物离子、烷基硫酸根离子、烷基苯磺酸根离子及烷基碳酸根离子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卤化物离子,进一步优选为选自氯化物离子、溴化物离子及碘化物离子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氯化物离子。
<17>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其中分散剂优选为于一分子结构中进一步具有选自式(B)所表示的结构单元B及式(C)所表示的结构单元C中的至少一种,
[化31]
[式中,R4表示一部分氢原子可被取代为羟基的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R5表示碳数1以上且18以下的烷二基。]
[化32]
[式中,R3表示选自氢原子及一部分氢原子可被取代为羟基的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中的至少一种,R4表示一部分氢原子可被取代为羟基的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R5表示碳数1以上且18以下的烷二基,(M2)-表示阴离子]。
<18>如<17>的分散剂,其中R3优选为选自氢原子及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中的至少一种。
<19>如<17>或<18>的分散剂,其中R3的烃基的碳数为10以下,优选为7以下,更优选为4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并且,为1以上。
<20>如<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其中R3优选为选自氢原子、甲基、乙基、丙基及苄基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选自氢原子及甲基中的至少一种。
<21>如<17>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其中(M2)-优选为选自羧酸根离子、磺酸根离子、卤化物离子、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亚磷酸根离子及碳酸根离子中的至少一种。
<22>如<17>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其中(M2)-优选为选自羧酸根离子、卤化物离子、烷基硫酸根离子及烷基苯磺酸根离子中的至少一种。
<23>如<17>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其中分散剂于分子结构中进一步具有式(D)所表示的结构单元D,
[化33]
[式中,Ry1表示碳数2以上且4以下的烷二基,Ry2表示碳数1以上且18以下的烃基,d表示平均加成摩尔数,为1以上且100以下,R4表示一部分氢原子可被取代为羟基的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R5表示碳数1以上且18以下的烷二基,R6表示碳数1以上且4以下的烷二基,(M1)-表示阴离子;此外,[Ry1O]于存在多个的情形时,可相同亦可不同]。
<24>如<23>的分散剂,其中分散剂于一分子结构中所含的结构单元D的平均数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8以上,且优选为11.0以下,优选为5.5以下,更优选为3.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8以下。
<25>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其中分散剂优选具有包含1个以上结构单元A的排列结构,更优选于一分子结构中具有包含结构单元A、任意地选自结构单元B、结构单元C及结构单元D中的至少一种的排列结构,进一步优选于一分子结构中具有包含结构单元A、任意地选自结构单元B及结构单元C中的至少一种的排列结构,进一步优选于一分子结构中具有包含结构单元A及结构单元D、任意地选自结构单元B及结构单元C中的至少一种的排列结构。
<26>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其中分散剂中的一分子结构中的结构单元A、结构单元B、结构单元C及结构单元D的合计平均数优选为22.0以下,更优选为1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且为1.0以上,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1.8以上。
<27>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其具有包含1个以上的上述结构单元A的排列结构,且该排列结构的末端优选为一部分氢原子可被取代为羟基的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更优选为选自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及碳数2以上且6以下的羟基烷基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选自碳数1以上且5以下的烃基及碳数3以上且6以下的羟基烷基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选自碳数1以上且3以下的烃基及碳数4以上且6以下的羟基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28>如<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其中分散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2,000以上,更优选为3,0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500以上,并且,优选为50,000以下,更优选为25,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00以下。
<29>一种化合物,其以式(1)表示,
[化34]
[式中,Rx1表示碳数2以上且12以下的烷二基,Rx2表示碳数1以上且18以下的烃基,a表示平均加成摩尔数,为2以上且100以下,Ry1表示碳数2以上且4以下的烷二基,Ry2表示碳数1以上且18以下的烃基,d表示平均加成摩尔数,为1以上且100以下,R1、R2及R4可相同或不同,表示一部分氢原子可被取代为羟基的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R3表示选自氢原子及一部分氢原子可被取代为羟基的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中的至少一种,R5表示碳数1以上且18以下的烷二基(其中,与R1相邻的R5表示单键),R6表示碳数1以上且4以下的烷二基,(M1)-及(M2)-分别独立地表示阴离子,n、p、m及k表示平均结构单元数,(n+p+m+k)为1.0以上且22.0以下,(n+p)为1.0以上且22.0以下,n为0.3以上且22.0以下,p为0以上且11.0以下,m为0以上且21.0以下,k为0以上且21.0以下;多个[(C=O)Rx1O]可相同亦可不同,多个[Ry1O]可相同亦可不同,以n、p、m、k表示其平均结构单元数的各结构单元可为任意排列顺序]。
<30>如<29>的化合物,其中(n+p+m+k)为22.0以下,优选为11.0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且为1.0以上,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1.8以上。
<31>如<29>或<30>的化合物,其中(n+p)为22.0以下,优选为11.0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且为1.0以上,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1.8以上。
<32>如<29>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n为22.0以下,优选为11.0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且为0.3以上,优选为0.5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上,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1.8以上。
<33>如<29>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p为0以上,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8以上,且优选为11.0以下,优选为5.5以下,更优选为3.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8以下。
<34>如<29>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m为21.0以下,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下,且为0以上。
<35>如<29>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k为21.0以下,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以下,且为0以上。
<36>如<29>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n+p)与(n+p+m+k)的比((n+p)/(n+p+m+k))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且为1.0以下,优选为0.9以下。
<37>如<29>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如<2>至<16>、<18>至<22>中记载的限定事项。
<38>如<29>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R2的碳数为10以下,优选为8以下,更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
<39>如<29>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及R2优选为未经羟基取代的烃基。
<40>如<29>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及R2优选为选自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及碳数2以上且6以下的羟基烷基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选自碳数1以上且5以下的烃基及碳数3以上且6以下的羟基烷基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选自碳数1以上且3以下的烃基及碳数4以上且6以下的羟基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41>如<29>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及R2优选为选自甲基、乙基、丁基、己基、羟基甲基、羟基丁基及羟基己基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选自甲基、乙基、羟基丁基及羟基己基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为选自甲基及羟基己基中的至少一种。
<42>如<29>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优选为以式(1a)表示,
[化35]
[式中,Rx1、Rx2、a、Ry1、Ry2、d、R1、R2、R4、R5、R6、(M1)-、n、m及p与式(1)中所说明者相同,(n+p+m)为1.0以上且22.0以下;多个[(C=O)Rx1O]可相同亦可不同,多个[Ry1O]可相同亦可不同,以n、p、m表示其平均结构单元数的各结构单元可为任意排列顺序]。
<43>如<42>的化合物,其中式(1a)中的n为22.0以下,优选为11.0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且为1.0以上,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1.8以上。
<44>如<42>或<43>的化合物,其中式(1a)中的m为21.0以下,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下,且为0以上。
<45>如<42>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n+p)与(n+p+m)的比((n+p)/(n+p+m))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且为1.0以下。
<46>一种化合物,其以式(1′)表示,
[化36]
[式中,Rx1、Rx2、a、Ry1、Ry2、d、R1、R2、R3、R4、R5、R6、(M1)-及(M2)-与式(1)中所说明者相同,ni、pi、mi及ki表示结构单元数,(ni+pi+mi+ki)为1以上且22以下的整数,ni为1以上且22以下的整数,pi为0以上且11以下的整数,mi为0以上且21以下的整数,ki为0以上且21以下的整数;多个[(C=O)Rx1O]可相同亦可不同,多个[Ry1O]可相同亦可不同,以ni、pi、mi、ki表示其结构单元数的各结构单元可为任意排列顺序]。
<47>如<46>的化合物,其中(ni+pi+mi+ki)为22以下,优选为11以下,更优选为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3以下,且为1以上,优选为2以上。
<48>如<46>或<47>的化合物,其中ni为22以下,优选为11以下,更优选为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3以下,且为1以上,优选为2以上。
<49>如<46>至<48>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pi为0以上,优选为1以上,且为11以下,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
<50>如<46>至<49>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mi为21以下,优选为4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以下,且为0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0。
<51>如<46>至<50>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ki为21以下,优选为4以下,更优选为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以下,且为0以上。
<52>如<46>至<51>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ni+pi)与(ni+pi+mi+ki)的比((ni+pi)/(ni+pi+mi+ki))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且为1.0以下,优选为0.9以下。
<53>如<46>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优选为以式(1a′)表示,
[化37]
[式中,Rx1、Rx2、a、Ry1、Ry2、d、R1、R2、R4、R5、R6及(M1)-与式(1)中所说明者相同,ni、pi及mi与式(1′)中所说明者相同,(ni+pi+mi)为1以上且22以下的整数;多个[(C=O)Rx1O]可相同亦可不同,多个[Ry1O]可相同亦可不同,以ni、pi、mi表示其结构单元数的各结构单元可为任意排列顺序]。
<54>如<53>的化合物,其中(ni+pi)与(ni+pi+mi)的比((ni+pi)/(ni+pi+mi))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6以上,且为1.0以下。
<55>一种分散剂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工序1:使于分子结构中具有式(B)所表示的结构单元B且一分子结构中所含的结构单元B的平均数为1.0以上且22.0以下的多胺化合物、式(3-1)所表示的化合物、及任意的式(3-2)所表示的化合物进行反应的工序,
[化38]
[式中,R4、R5与式(A)中所说明者相同。]
[化39]
[式中,Rx1、Rx2、a、R6与式(A)中所说明者相同;Y1表示通过离去而成为阴离子(M1)-的基团。]
[化40]
[式中,Ry1、Ry2、d、R6与式(D)中所说明者相同;Y1表示通过离去而成为阴离子(M1)-的基团。]。
<56>如<55>的分散剂的制造方法,其中多胺化合物优选为式(2)所表示的多胺化合物,
[化41]
[式中,R1、R2、R4、R5与式(A)中所说明的取代基相同;(n+p+m+k)表示平均结构单元数,为1.0以上且22.0以下]。
<57>如<55>或<56>的分散剂的制造方法,其优选为进一步具有如下工序,
工序2:使工序1中所获得的化合物与式(4)所表示的化合物进行反应的工序,
R3-Y2 (4)
[式中,R3表示选自氢原子及一部分氢原子可被取代为羟基的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中的至少一种,Y2表示通过离去而成为阴离子(M2)-的基团。]。
<58>一种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含有如<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有机颜料及有机溶剂。
<59>一种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含有包含如<29>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的分散剂、有机颜料及有机溶剂。
<60>一种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含有包含如<46>至<5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的分散剂、有机颜料及有机溶剂。
<61>如<58>至<60>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中有机颜料优选包含式(P1)所表示的二酮基吡咯并吡咯系颜料,
[化42]
[式(P1)中,X11及X1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氢原子可被取代的芳香族烃基,Y11及Y1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SO3H、或-SO3 -Z+,Z+表示阳离子;
X11及X12优选为卤素原子,更优选为选自氯原子及溴原子中的至少一种;Y11及Y12优选为氢原子]。
<62>如<61>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中有机颜料中的二酮基吡咯并吡咯系颜料的含量相对于颜料的总量优选为2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上,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下。
<63>如<61>或<62>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中有机溶剂优选为醚系有机溶剂。
<64>如<61>至<63>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中有机溶剂优选为选自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及二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
<65>如<61>至<64>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优选进一步含有碱可溶性树脂。
<66>如<61>至<65>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中碱可溶性树脂优选为包含源自(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as1)与源自具有酸基的单体的结构单元(as2)的共聚物。
<67>如<61>至<66>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中碱可溶性树脂的结构单元(as1)与结构单元(as2)的摩尔比[(as1)/(as2)]优选为90/10~50/50,更优选为80/20~60/40。
<68>如<61>至<67>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优选进一步含有具有2个以上马来酰亚氨基的芳香族化合物。
<69>如<61>至<68>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中颜料分散体中的有机颜料的含量优选为3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质量%以下。
<70>如<61>至<69>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中颜料分散体中的分散剂相对于颜料的质量比[分散剂/颜料]优选为0.1以上,更优选为0.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以上,且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9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0.5以下。
<71>如<61>至<69>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中颜料分散体中的有机溶剂的含量优选为3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以上,且优选为9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下。
<72>如<65>至<67>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中颜料分散体中的碱可溶性树脂的含量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上,且优选为1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2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质量%以下。
<73>如<68>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中颜料分散体中的马来酰亚胺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颜料100质量份优选为0.2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份以上,且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下。
<74>如<58>至<73>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中颜料分散体的平均粒径优选为200nm以下,更优选为1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nm以下,且优选为20nm以上。
<75>如<58>至<74>中任一项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中颜料分散体于颜料浓度10质量%时于20℃下的粘度(单位:mPa·s)优选为2以上,更优选为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以上,且优选为20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下。
<76>一种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其含有如<58>至<7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体、多官能单体及光聚合引发剂。
<77>如<76>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其中碱可溶性树脂的含量于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的除溶剂以外的有效成分中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78>如<76>或<77>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其中多官能单体优选为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双键的丙烯酸酯,更优选为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79>如<76>至<78>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其中多官能单体的含量于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的除溶剂以外的有效成分中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
<80>如<76>至<79>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其中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于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的除溶剂以外的有效成分中优选为0.2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
<81>一种滤色器,其使用如<76>至<80>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而制造。
<82>一种滤色器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将如<76>至<80>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组合物涂布于基板上并进行光固化、显影而获得涂膜的工序(F-1)、将上述工序(F-1)中所获得的涂膜加热至200~300℃而获得固化膜的工序(F-2)。
<83>一种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的用途,其为将如<76>至<80>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用于制造滤色器。
[实施例]
于本实施例中,“聚酯(X)”的表述中的X是指构成该聚酯的结构单元的平均聚合度(以下亦称为“聚酯的平均聚合度”),“聚亚烷基二醇(Y)”的表述中的Y是指该聚亚烷基二醇的环氧烷平均加成摩尔数。
于本实施例中,通过下述方法进行测定及评价。
[测定方法]
(1)烷氧基聚酯中的聚酯的平均聚合度的测定
将烷基聚酯单醇的末端羟基利用三氟乙酸进行酯化而成的样品的0.01g溶解于氘代氯仿0.99g中,将所得者作为测定试样,进行1H-NMR测定(装置:安捷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400-MR DD2”,非解耦法,缓和时间:10秒,累计次数:32次)。根据所获得的光谱,通过以下的式算出烷基聚酯中的聚酯的平均聚合度。
平均聚合度=(源自与构成烷氧基聚酯的酯基的氧原子相邻的亚甲基的信号的积分值)/(源自与源自三氟乙酸的酯基的氧原子相邻的亚甲基的信号的积分值)+1
(2)重均分子量的测定
重均分子量于下述<条件1>、<条件2>的任一条件下测定。
测定试样的制备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
采取包含下述制造例中所获得的化合物的溶液的固形物成分成为0.01g的量置于玻璃瓶(Maruemu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螺旋管No.5”)中,添加下述洗脱液使总量成为10mL并将其栓紧。继而,将上述玻璃瓶使用试验管混合机(IKA公司制造的“Minishaker MS1”)以2,500r/min搅拌1分钟,使用所获得的溶液的100μL作为测定试样。
<条件1>
以将二甲基十二烷基胺(花王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Farmin DM20”)以成为1mmol/L的方式溶解于氯仿而成的溶液作为洗脱液,通过凝胶层析法(GPC法,装置:东曹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HLC-8320GPC”,检测器:装置所附带的示差折射计,管柱:昭和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K-804L”×2,流速:1.0mL/min,管柱温度:40℃)进行测定。作为标准物质,使用下述的单分散聚苯乙烯。
[标准物质:聚苯乙烯]
东曹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A-500(Mw:500)”、“A-5000(Mw:5,060)”、“F-2(Mw:18,100)”、“F-10(Mw:96,400)”、“F-40(Mw:427,000)”;Pressure Chemical公司制造的“PS30908(Mw:50,000)”
<条件2>
以将溴化锂与乙酸以分别成为50mmol/L与1质量%的浓度的方式溶解于乙醇/水混合溶剂(质量比8/2)而成的溶液作为洗脱液,通过凝胶层析法(GPC法,装置:东曹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HLC-8320GPC”,检测器:装置所附带的示差折射计,管柱:东曹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TSK-GELα-M”×2,流速:0.6mL/min,管柱温度:40℃)进行测定。作为标准物质,使用下述的单分散聚乙二醇。
[标准物质:聚乙二醇]
GL Science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高分子材料标准物质聚乙二醇(分子量:100、400、1,500、6,500)”;东曹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标准聚环氧乙烷(分子量:5万、25万、90万)”
(3)固形物成分的测定
向培养皿中放入干燥无水硫酸钠10g及玻璃棒,称量试样2g,利用玻璃棒进行混合,利用105℃的减压干燥机(压力8kPa)干燥2小时。称量干燥后的质量,根据下式算出固形物成分。
固形物成分(质量%)=[(干燥后的质量g)-(培养皿+玻璃棒+干燥无水硫酸钠的质量g)]/(试样的质量g)×100
(4)反应率的测定
(反应率Cl:氯离子量的比率基准)
由于通过反应而使烷氧基聚酯单氯乙酸酯的氯成为氯离子,故而氯离子量的比率基准的反应率Cl根据下式而算出。
反应率Cl(%)=[氯离子量(质量%)]/[总氯含量(质量%)]×100
氯离子量是设为通过Volhard法所定量的值,总氯含量是设为利用丁酸钠进行分解后通过Volhard法所定量的值。
(反应率Am:胺值减少率基准)
由于通过反应而使多胺成为季铵盐,胺值减少,故而胺值减少率基准的反应率Am根据下式而算出。
反应率Am(%)=[(反应前的胺值mgKOH/g)-(反应后的胺值mgKOH/g)]/(反应前的胺值mgKOH/g)×100
上述胺值通过ASTM D2073-66的“叔胺值”而测定。
(5)酸值的测定
依据JIS K 0070的记载,利用电位差滴定法进行测定。
(6)季铵化反应的确认
针对多胺化合物、卤代烷基酯化合物及季铵化物的各者,将其0.01g溶解于氘代氯仿0.99g中,将所得者作为测定试样。进行1H-NMR测定(装置:安捷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400-MR DD2”,非去耦法,缓和时间:10秒,累计次数:32次),通过所获得的光谱进行季铵化反应的确认。
(7)分散剂中的式(1)中的平均结构单元数(n+p+m+k)、n、p、m及k的测定
式(1)中的(n+p+m+k)根据反应前的多胺化合物的平均胺官能团数(式(1)中的(n+p+m+k))而求出。
该平均胺官能团数通过多胺化合物的1H-NMR测定的积分比而求出。更具体而言,于如合成例c2及c3等于末端具有OH基的情形时,与上述“季铵化反应的确认”中所记载的方法同样地进行所获得的多胺化合物的1H-NMR测定,根据源自R1及R2的与OH基相邻的亚甲基的氢的波峰面积(q)及源自与N键合的甲基的氢的波峰面积(r),通过下述的式而算出。
(n+p+m+k)=(4×r)/(3×q)
关于多胺化合物的一分子内的胺数,于使用单一化合物的情形时,使用其胺数作为(n+p+m+k)。
(n+p)、m及k根据上述反应后的胺值及下述(M1)-、(M2)-量而求出。
将下述(nKOH+pKOH)、mKOH及kKOH之比设为(n+p)、m及k之比,以(n+p)+m+k与制造例中用于分散剂的合成的多胺化合物的平均胺官能团数(n+p+m+k)相等的方式分别算出(n+p)、m及k。(nKOH+pKOH)及kKOH为将(n+p)、k所表示的结构单元中所含的季铵基数换算成胺值的数值。
根据下式算出(nKOH+pKOH)。
(nKOH+pKOH)=[(M1)-量(质量%)]/(100×[(M1)-的分子量])×56×1,000
mKOH定义为反应后的胺值(mgKOH/g)。
根据下式算出kKOH
kKOH={[(M2)-量(质量%)]/(100×[(M2)-的分子量])}×56×1,000
关于(M1)-及(M2)-量,于为Cl-的情形时,使用通过上述Volhard法定量相对于试样中的固形物成分的氯浓度所得的值。
于其他情形时,(M1)-及(M2)-量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测定。将包含下述制造例中所获得的分散剂的溶液0.1g利用超纯水稀释至1,000~5,000倍,获得分散剂的浓度已知的溶液,将其25μL设为测定试样。通过离子层析法(装置:Thermo Scientific制造的“DionexICS-2100”,抑制器(suppressor):“ASRS-300”,检测器:装置所附带的导电率检测器,检测器温度:35℃,管柱:日本Dionex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Ion Pac AS11-HC”+“Ion Pac AG11-HC”,流速:1.5mL/min,管柱温度:35℃,洗脱液:氢氧化钾溶液)对测定试样进行测定。洗脱液浓度是设为10mmol/L至40mmol/L(25min)的线性梯度溶出。作为标准物质,使用(M1)-或(M2)-的钠盐。于本实施例中,根据分散剂使用甲基硫酸钠(东京化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试剂)或乙基硫酸钠(东京化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试剂)。根据测定结果获得化合物中的(M1)-或(M2)-量(质量%)。
p及n通过分散剂的1H-NMR测定的积分比而求出。于(Ry1O)d为上述式(D-a)所表示的结构单元的情形时,与上述“季铵化反应的确认”中所记载的方法同样地进行所获得的多胺化合物的1H-NMR测定,根据源自Rx1的与C=O(羰基)基相邻的亚甲基的氢的波峰面积(s)、及源自Ry1中的源自环氧丙烷的结构单元PO的甲基的氢的波峰面积(t1)、源自源自环氧乙烷的结构单元EO的亚甲基的氢的波峰面积(t2)、式中的平均加成摩尔数a、d1及d2,以如下方式求出。
(d1≠0,d2≠0的情形)
nKOH=[nKOH+pKOH]×(s/a)/[(s/a)+{(t1×2/3)/d1+(t2/2)/d2}/2]
pKOH=[nKOH+pKOH]×[{(t1×2/3)/d1+(t2/2)/d2}/2]/[(s/a)+{(t1×2/3)/d1+(t2/2)/d2}/2]
(d1≠0,d2=0的情形)
nKOH=[nKOH+pKOH]×(s/a)/[(s/a)+(t1×2/3)/d1]
pKOH=[nKOH+pKOH]×{(t1×2/3)/d1}/[(s/a)+(t1×2/3)/d1]
(d1=0,d2≠0的情形)
nKOH=[nKOH+pKOH]×(s/a)/[(s/a)+{(t2/2)/d2}]
pKOH=[nKOH+pKOH]×[{(t2/2)/d2}]/[(s/a)+{(t2/2)/d2}]
将nKOH与pKOH之比设为n与p之比,根据上述的n+p的值算出n与p。
于未观察到源自(Ry1O)d的波峰的情形时,将p设为0,将上述的n+p的值设为n。
(8)分散剂中的结构单元A的平均数
分散剂中的结构单元A的平均数根据反应前的多胺化合物的平均胺官能团数通过以下的式而算出。
[于分散剂的结构中不含结构单元D的情形:未观察到源自上述(7)中的(Ry1O)d的波峰的情形]
结构单元A的平均数=(AKOH/反应前的胺值)×原料的平均胺官能团数
AKOH为将分子中所含的季铵基数换算为胺值的数值,通过以下的式而算出。
AKOH=[(M1)-量(质量%)]/(100×[(M1)-的分子量])×56×1,000
(M1)-量利用与上述(7)相同的方法获得。
[于分散剂的结构中含有结构单元D的情形:观察到源自上述(7)中的(Ry1O)d的波峰的情形]
(d1≠0,d2≠0的情形)
结构单元A的平均数=AKOH×(s/a)/[(s/a)+{(t1×2/3)/d1+(t2/2)/d2}/2]×[原料的平均胺官能团数/反应前的胺值]
(d1≠0,d2=0的情形)
结构单元A的平均数=AKOH×(s/a)/[(s/a)+(t1×2/3)/d1]×[原料的平均胺官能团数/反应前的胺值]
(d1=0,d2≠0的情形)
结构单元A的平均数=AKOH×(s/a)/[(s/a)+{(t2/2)/d2}]×[原料的平均胺官能团数/反应前的胺值]
上述式中,AKOH与上述者相同,s、t1、t2、a、d1、d2与上述(7)相同。
(9)颜料分散体的粘度的测定
将颜料分散体1mL设为试样,使用E型粘度计(东机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TV-25typeL”,转子:1°34′×R24),于转子的转数50r/min、温度25℃、测定时间5min的条件下测定粘度。其中,于转数50r/min下的测定值超过60mPa·s的情形时,将转子的转数变更为20r/min而进行测定,于转数20r/min下的测定值超过150mPa·s的情形时,将转子的转数变更为10r/min而进行测定。
(10)颜料分散体的保存后粘度的测定
含有DPP-1及DPP-2的颜料分散体填充至玻璃制密闭容器,于25℃下静置7天。
含有DPP-1及DPP-3的颜料分散体填充至玻璃制密闭容器,于45℃下静置7天。
将静置后的颜料分散体1mL设为试样,利用与上述“颜料分散体的粘度的测定”相同的方法测定。
(11)颜料分散体的平均粒径的测定
向加入有PGMEA 15g的玻璃瓶(Maruemu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螺旋管No.5”)中添加颜料分散体0.01g,使用试验管混合机(IKA公司制造的“Minishaker MS1”)以2,500r/min搅拌1分钟,将所得者作为试样,使用粒径测定装置(堀场制作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SZ-100”,试样折射率:1.51,分散介质折射率:1.400,分散介质粘度:1.136mPa·s,测定温度:25℃)进行测定。将基于JIS Z 8826中所记载的粒径解析-光子相关法进行累积解析而求出的累积平均粒径设为颜料分散体的平均粒径。
(12)颜料分散体的保存后平均粒径的测定
将颜料分散体填充至玻璃制密闭容器,于25℃下静置7天。利用与上述“颜料分散体的平均粒径的测定”相同的方法对该静置后的颜料分散体进行测定,设为保存后平均粒径。
[评价方法]
(13)显影性的评价
于10cm×10cm的玻璃基板上利用旋转涂布机(ACTIVE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ACT-300AII”)涂布着色组合物后,于水平台上静置5分钟,进一步于80℃的加热板上静置3分钟,获得于基板上具有厚度2μm的涂膜的基板。于基板的涂布有着色组合物的面的侧,距离基板0.3mm而设置光掩模。上述光掩模具有宽度(单位μm)1、2、3、4、5、6、7、8、9、10、20、30、40、50、60、70、80、90及100的狭缝。使用紫外线纤维点照射装置(High Tech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HTE-505-HA-X”,灯:Ushio Lighting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USH-500MB”),经由上述光掩模对基板以40mJ/cm2照射紫外线。
将紫外线照射后的基板浸渍于含有碳酸钠0.35质量%及聚氧乙烯二苯乙烯化苯醚(花王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Emulgen A-60”)0.2质量%的水溶液中。自开始显现曝光图案起,进一步浸渍20秒后,利用离子交换水对基板进行冲洗,将残存于基板上的水去除。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通过上述光掩模而显影的基板上的细线,将残存于基板上的最细的细线的线宽设为细线密接性的指标。上述线宽越小,细线密接性良好,显影性越优异。
(14)耐热性的评价
利用与上述“显影性的评价”相同的方法获得于基板上具有厚度2μm的涂膜的基板。于基板的涂布有着色组合物的面的侧,使用紫外线纤维点照射装置(High Tech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HTE-505-HA-X”,灯:Ushio Lighting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USH-500MB”),对基板以40mJ/cm2照射紫外线。
将紫外线照射后的基板于230℃的洁净烘箱中进行20分钟热处理,测定涂膜的膜厚(T20)。其后,进一步将基板于230℃的洁净烘箱中进行80分钟热处理,测定涂膜的膜厚(T100)。
涂膜的膜厚使用东京精密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SURFCOM 1500DX”进行测定,根据下式算出膜厚维持率(%)。膜厚维持率越接近100%,耐热性越优异。
膜厚维持率(%)=T100(μm)/T20(μm)×100
合成例a1[聚酯a1:月桂氧基聚(ε-己内酯)(21)的合成]
于安装有搅拌装置、温度计、氮气吹入管的10L的烧瓶中,添加月桂醇(花王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Kalcol 2098”)350g(1.89摩尔)、ε-己内酯(东京化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4,500g(39.4摩尔)、正钛酸四丁酯0.0606g,并开始搅拌。对烧瓶内进行氮气置换,于150℃下反应2小时,进一步于170℃下反应5小时。其后,冷却至室温,获得月桂氧基聚(ε-己内酯)(21)(聚酯a1)。
合成例a2[聚酯a2:辛氧基聚(ε-己内酯)(20)的合成]
将反应容器设为1L的烧瓶,并设为下述表1记载的醇及内酯,将正钛酸四丁酯设为0.0085g,除此以外,与合成例a1同样地获得辛氧基聚(ε-己内酯)(20)(聚酯a2)。
合成例a3~a10[聚酯a3~a10:烷氧基聚内酯的合成]
设为下述表1记载的醇及内酯,除此以外,与合成例a2同样地获得烷氧基聚内酯(聚酯a3~a10)。
[表1]
表1
*1根据1H-NMR测定的算出值
合成例b1[氯乙酸酯b1:月桂氧基聚(ε-己内酯)(21)单氯乙酸酯的合成]
于安装有搅拌装置、温度计、氮气吹入管、冷却管的10L的烧瓶中,添加合成例1中所获得的聚酯a1 4,790g、单氯乙酸(和光纯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特级试剂)199g、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岸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特级试剂)17.5g,并开始搅拌。对烧瓶内进行氮气置换,于140℃、大气压下反应2小时,进一步一面吹入氮气一面于140℃、-0.1MPaG(表压)的减压条件下反应21小时。其后,利用氮气恢复至大气压,冷却至80℃,添加铝碳酸镁(ハイドロサルタイト)(协和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Kyoword 500SH”)131.8g,于80℃下搅拌3小时。将所获得的溶液保持为80℃,利用滤纸(Advantec东洋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No.5A”)进行过滤,获得月桂氧基聚(ε-己内酯)(21)单氯乙酸酯(氯乙酸酯b1)。
合成例b2[氯乙酸酯b2:辛氧基聚(ε-己内酯)(20)单氯乙酸酯的合成]
将反应容器设为1L的烧瓶,使用下述表2记载的聚酯及单氯乙酸,将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设为1.48g,将”“Kyoword 500SH”设为16.8g,除此以外,与合成例b1同样地获得辛氧基聚(ε-己内酯)(20)单氯乙酸酯(氯乙酸酯b2)。
合成例b3~b10[氯乙酸酯b3~b10:烷氧基聚内酯单氯乙酸酯的合成]
使用下述表2记载的聚酯及单氯乙酸,除此以外,与合成例b2同样地获得烷氧基聚内酯单氯乙酸酯b3~b10。
[表2]
表2
合成例a51[聚醚a51:月桂氧基聚丙二醇(29)聚乙二醇(15)的合成]
于具备搅拌装置、温度控制装置的6L的高压釜中,添加月桂醇(花王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Kalcol 2098”)375g(2.0摩尔)、48质量%氢氧化钾水溶液12.4g。对高压釜内进行氮气置换后,升温至40℃,并开始搅拌。其后,于100℃、4.7kPa(绝对压力)的减压下,历时1.0小时去除水分。于氮气下恢复至大气压并升温至110℃后,一面以压力成为0.1~0.45MPaG的方式导入环氧丙烷3,694g(63.6摩尔),一面历时36小时进行加成反应。进一步,升温至140℃后,一面以压力成为0.1~0.4MPaG的方式导入环氧乙烷1,405g(31.9摩尔),一面历时12小时进行加成反应。其后,冷却至60℃,添加冰乙酸(岸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特级试剂)5.3g,于60℃下搅拌1小时,获得月桂氧基聚丙二醇(29)聚乙二醇(15)(聚醚a51)。
合成例b51[氯乙酸酯b51:月桂氧基聚丙二醇(29)聚乙二醇(15)单氯乙酸酯的合成]
于安装有搅拌装置、温度计、氮气吹入管、冷却管的1L的烧瓶中,添加合成例a51中所获得的聚醚a51 653g、单氯乙酸(和光纯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特级试剂)35.1g、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岸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特级试剂)3.5g,并开始搅拌。一面对烧瓶内进行氮气置换而吹入氮气一面于140℃、-0.1MPaG的减压下反应16小时。于氮气下恢复至大气压,冷却至80℃,添加无水碳酸钠(岸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特级试剂)26.8g,于80℃下搅拌2小时。利用滤纸(Advantec东洋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No.5A”)对所获得的溶液进行过滤,获得月桂氧基聚丙二醇(29)聚乙二醇(15)单氯乙酸酯(氯乙酸酯b51)。
合成例c2[多胺c2:聚叔胺二醇(平均胺官能团数:3.7)的合成]
于安装有用以将反应水分离的冷凝器及分离器的1L烧瓶中,添加1,6-己二醇600g及Cu-Ni催化剂(花王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MX-2141”)12g。一面搅拌一面利用氮气对体系内进行置换,并开始升温。于开始升温的同时,将氢气以30L/hr的流速吹入至反应体系内,历时约40分钟升温至185℃。达到185℃后,将单甲基胺以22L/hr的流速吹入至反应体系内,历时约10分钟升温至195℃。于195℃下进行6.0小时反应。反应后,停止单甲基胺的供给,仅以氢使反应持续进行1小时。对反应物进行冷却、过滤,由此获得多胺c2:聚叔胺二醇(平均胺官能团数:3.7且于式(2)中R1、R2=C6H12OH、R4=CH3、R5=C6H12(其中,与R1相邻的R5为直接键合)、(n+p+m+k)=3.7的化合物)。
合成例c3[多胺c3:聚叔胺二醇(平均胺官能团数:9.3)的合成]
将反应时间由6.0小时变换为7.5小时,除此以外,通过与合成例c2相同的方法,获得多胺c3:聚叔胺二醇(平均胺官能团数:9.3且于式(2)中R1、R2=C6H12OH、R4=CH3、R5=C6H12(其中,与R1相邻的R5为直接键合)、(n+p+m+k)=9.3的化合物)。
制造例1[分散剂1:N,N,N′,N′-四甲基-N,N′-双[月桂氧基聚(ε-己内酯)(21)羰基亚甲基]-丙烷二氯化胺的合成]
于安装有回流冷却器、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装置的500mL的可分离式烧瓶中,添加合成例b1中所获得的氯乙酸酯b1 200g、N,N,N′,N′-四甲基丙二胺(花王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Kaolizer No.2”,以下亦称为“多胺c1”)5.0g,并开始搅拌。对烧瓶内进行氮气置换,于80℃下反应20小时。添加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PGMEA)300g,于80℃下搅拌1小时后,冷却至室温,获得分散剂1的PGMEA溶液。该溶液的固形物成分为39.8质量%,重均分子量为9,800(基于<条件1>的测定值)。
反应率Cl为90摩尔%,n为1.8,p为0.0,m为0.2,k为0.0。即,获得以下述的化合物1-1作为主成分的分散剂1。
于NMR测定结果中,通过反应,使源自多胺c1的N上所键合的甲基及亚甲基的信号分别自2.2、2.3ppm分别移动至3.3、3.2ppm,源自与N进一步相隔1个的亚甲基的信号自1.6ppm移动至2.2ppm。将本制造例中所获得的分散剂的结构对照本说明书的式(1)而示于表4。
[化43]
(上述式中,甲基(s)相当于式(1)中的R1,单键(t)相当于式(1)中与R1相邻的R5、即单键)
制造例2~14、17、19~21[分散剂2~14、17、19~21的合成]
使用下述表3记载的氯乙酸酯、多胺及PGMEA,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获得分散剂2~14、17、19~21。将本制造例中所获得的分散剂的结构对照本说明书的式(1)而示于表4。
表中所使用的原料如下所述。
多胺c4:N,N-二甲氨基己醇、花王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Kaolizer No.25”
多胺c5:N,N,N′,N”,N”-五甲基二亚丙基三胺、Air Products日本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Polycat 77”
制造例15[分散剂15(由月桂氧基聚(ε-己内酯)(21)单氯乙酸酯及硫酸二甲酯获得的N,N,N′,N′-四甲基丙二胺季铵化物)的合成]
使用下述表3记载的氯乙酸酯、多胺及PGMEA,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获得氯乙酸酯b1与多胺c1的反应物的37.3质量%PGMEA溶液。反应率Cl为96摩尔%。
将作为季铵化剂的硫酸二甲酯(和光纯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2.6g与PGMEA5.0g的混合液于常温下一面搅拌一面滴加至上述溶液中。进一步搅拌5分钟后,于氮气环境下、85℃下搅拌3小时。将其冷却而获得分散剂15的PGMEA溶液。反应率Am为99摩尔%,n为1.0,p为0.0,m为0.0,k为1.0。该溶液的固形物成分为35.5质量%,重均分子量为9,000(基于<条件1>的测定值)。将本制造例中所获得的分散剂的结构对照本说明书的式(1)而示于表4。
制造例16、18[分散剂16、18的合成]
使用下述表3记载的氯乙酸酯、多胺、PGMEA及季铵化剂,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5同样地获得分散剂16、18。
[表3]
表3
*1根据氯离子量相对于总氯含量的比率的算出值
*2根据胺值减少率的算出值
d1硫酸二甲酯
d2硫酸二乙酯
分散剂2以下述的化合物1-2作为主成分。
[化44]
(上述式中,甲基(s)相当于式(1)中的R1,(t)相当于式(1)中与R1相邻的R5、即单键)
于NMR测定结果中,通过反应,使源自多胺c1的N上所键合的甲基及亚甲基的信号分别自2.2、2.3ppm分别移动至3.3、3.2ppm,源自与N进一步相隔1个的亚甲基的信号自1.6ppm移动至2.2ppm。
分散剂3以下述的化合物1-3作为主成分。
[化45]
(上述式中,羟基己基(u)相当于式(1)中的R1,(t)相当于式(1)中与R1相邻的R5、即单键。此外,例示了多胺的末端的胺部位未经季铵化的例,但各结构单元的排列可为任一种)
于NMR测定结果中,通过反应而确认到以下的波峰的移动。源自多胺c2的N上所键合的甲基及亚甲基的信号分别自2.2、2.3ppm分别移动至3.4、3.2ppm。源自氯乙酸酯b1的氯上所键合的亚甲基的信号自4.1ppm移动至4.4ppm。
分散剂4以下述的化合物1-4作为主成分。
[化46]
(上述式中,羟基己基(u)相当于式(1)中的R1,(t)相当于式(1)中与R1相邻的R5、即单键。此外,例示了多胺的末端的胺部位未经季铵化的例,但各结构单元的排列可为任一种)
于NMR测定结果中,通过反应而确认到以下的波峰的移动。源自多胺c3的N上所键合的甲基及亚甲基的信号分别自2.2、2.3ppm分别移动至3.4、3.2ppm。源自氯乙酸酯b1的氯上所键合的亚甲基的信号自4.1ppm移动至4.4ppm。
分散剂5以下述的化合物1-5作为主成分。
[化47]
(上述式中,甲基(s)相当于式(1)中的R1,(t)相当于式(1)中与R1相邻的R5、即单键)
分散剂6以下述的化合物1-6作为主成分。
[化48]
(上述式中,甲基(s)相当于式(1)中的R1,(t)相当于式(1)中与R1相邻的R5、即单键)
分散剂7以下述的化合物1-7作为主成分。
[化49]
(上述式中,甲基(s)相当于式(1)中的R1,(t)相当于式(1)中与R1相邻的R5、即单键)
分散剂8以下述的化合物1-8作为主成分。
[化50]
(上述式中,甲基(s)相当于式(1)中的R1,(t)相当于式(1)中与R1相邻的R5、即单键)
分散剂9以下述的化合物1-9作为主成分。
[化51]
(上述式中,甲基(s)相当于式(1)中的R1,(t)相当于式(1)中与R1相邻的R5、即单键)
分散剂10以下述的化合物1-10作为主成分。
[化52]
(上述式中,甲基(s)相当于式(1)中的R1,(t)相当于式(1)中与R1相邻的R5、即单键。此外,ε-己内酯单元及δ-戊内酯单元为无规排列)
分散剂11以下述的化合物1-11作为主成分。
[化53]
(上述式中,甲基(s)相当于式(1)中的R1,(t)相当于式(1)中与R1相邻的R5、即单键。此外,ε-己内酯单元及δ-戊内酯单元为无规排列)
分散剂12以下述的化合物1-12作为主成分。
[化54]
(上述式中,甲基(s)相当于式(1)中的R1,(t)相当于式(1)中与R1相邻的R5、即单键。此外,ε-己内酯单元及δ-戊内酯单元为无规排列)
分散剂13以下述的化合物1-13作为主成分。
[化55]
(上述式中,甲基(s)相当于式(1)中的R1,(t)相当于式(1)中与R1相邻的R5、即单键)
分散剂14以下述的化合物1-14作为主成分。
[化56]
(上述式中,甲基(s)相当于式(1)中的R1,(t)相当于式(1)中与R1相邻的R5、即单键)
分散剂15以下述的化合物1-15作为主成分。
[化57]
(上述式中,甲基(s)相当于式(1)中的R1,(t)相当于式(1)中与R1相邻的R5、即单键)
分散剂16以下述的化合物1-16作为主成分。
[化58]
(上述式中,甲基(s)相当于式(1)中的R1,(t)相当于式(1)中与R1相邻的R5、即单键。此外,例示了上述例,但各结构单元的排列可为任一种)
分散剂17以下述的化合物1-17作为主成分。
[化59]
(上述式中,甲基(s)相当于式(1)中的R1,(t)相当于式(1)中与R1相邻的R5、即单键。此外,例示了上述例,但各结构单元的排列可为任一种)
分散剂18以下述的化合物1-18作为主成分。
[化60]
(上述式中,甲基(s)相当于式(1)中的R1,(t)相当于式(1)中与R1相邻的R5、即单键。此外,例示了上述例,但各结构单元的排列可为任一种)
分散剂19~21含有下述的化合物1-19。
[化61]
(上述式中,甲基(s)相当于式(1)中的R1,(t)相当于式(1)中与R1相邻的R5、即单键)
制造例51[分散剂51:N,N,N′,N′-四甲基-N,N′-双[月桂氧基聚丙二醇(29)聚乙二醇(15)羰基亚甲基]-丙烷二氯化胺的合成]
于安装有回流冷却器、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装置的500mL的可分离式烧瓶中,添加合成例51中所获得的氯乙酸酯b51 100g、多胺c1 2.4g,并开始搅拌。对烧瓶内进行氮气置换,于80℃下反应20小时。添加PGMEA 130g,于80℃下搅拌1小时后,冷却至室温,获得分散剂51的PGMEA溶液。该溶液的固形物成分为41.5质量%,重均分子量为4,200(基于<条件2>的测定值)。反应率Cl为94摩尔%,n为2.0,m为0.0,k为0.0。
制造例52[分散剂52:N,N,N′,N′-四甲基-N,N′-双[甲基羰基亚甲基]-己烷二氯化胺的合成]
于安装有回流冷却器、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装置的500mL的可分离式烧瓶中,添加多胺c1 40.2g、甲醇200g,进行氮气置换。开始搅拌并升温至75℃后,历时30分钟滴加氯乙酸甲酯(关东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50g,进一步于75℃下反应20小时后,冷却至室温而获得反应液。使用蒸发器,于60℃、减压下,自所获得的反应液中去除甲醇,获得分散剂52。该化合物的固形物成分为100质量%。反应率Cl为98%,n为2.0,m为0.0,k为0.0。
将所获得的分散剂的详情示于表4。
[表4-1]
表4-1
*1与R1相邻的R5为单键
*2()内的数值为各单体单元的平均加成摩尔数
[表4-2]
表4-2
*2()内的数值为各单体单元的平均加成摩尔数
[表4-3]
表4-3
*1与R1相邻的R5为单键
*2()内的数值为各单体单元的平均加成摩尔数
[表4-4]
表4-4
*2()内的数值为各单体单元的平均加成摩尔数
合成例AS1[ASR1: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碱可溶性树脂)的合成]
于安装有搅拌机、回流冷却器、氮气导入管及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添加甲基丙烯酸(以下亦称为“MAA”)12.0g、甲基丙烯酸苄酯(以下亦称为“BzMA”)28.0g、3-巯基丙酸0.56g、PGMEA 40g,一面对反应容器内进行搅拌一面进行氮气置换。一面对反应容器内进行搅拌一面升温至78℃后,历时3小时滴加另外制备的单体溶液[MAA 48.0g、BzMA 112.0g、3-巯基丙酸2.2g、PGMEA 160g、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和光纯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V-65”;以下亦称为“V-65”)2.0g]。滴加结束后,添加将V-65 2.0g溶解于PGMEA10.0g而成的溶液,持续搅拌1小时。其后,进一步添加将V-65 1.0g溶解于PGMEA 10.0g而成的溶液,持续搅拌1小时。将其冷却而获得摩尔比70/30的BzMA/MAA共聚物(ASR1)的PGMEA溶液。该溶液的固形物成分为50质量%,ASR1的酸值为190mgKOH/g,重均分子量为14,000(基于<条件2>的测定值)。
表示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原料的详情。
(DPP颜料)
DPP-1:BASF公司制造的“Irgaphor Red S 3621 CF”
DPP-2:Clariant公司制造的“Hostaperm Red D2B-COF01 LV3916”
DPP-3:山阳色素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PIGMENT RED 5414”
(多官能单体)
DPHA:日本化药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DPHA”
(光聚合引发剂)
MBz-MPB:BASF公司制造的“Irgacure 369”
MTB-MP:BASF公司制造的“Irgacure 907”
(分散剂)
分散剂53:Ajinomoto Fine-Techno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Ajisper PB821”(固形物成分:100质量%)
实施例1[颜料分散体1的制备]
将DPP-1 16.6g、DPP-2 2.93g、1,3-苯二马来酰亚胺(以下亦称为“PDM”)0.98g、制造例1中所获得的分散剂1的溶液19.6g(固形物成分7.8g)、合成例AS1中所获得的ASR1的50质量%的PGMEA溶液11.7g、PGMEA 98.2g、粒径0.2mm的氧化锆珠300g加入至500mL塑料容器中,进行3小时利用分散机(浅田铁工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涂料振荡机”)的分散(预分散)后,通过过滤将氧化锆珠去除。将所获得的溶液100g及粒径0.05mm的氧化锆珠200g添加至250mL塑料容器中,进行12小时利用分散机(浅田铁工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涂料振荡机”)的分散(正式分散)后,通过过滤将氧化锆珠去除,获得下述表5中记载的颜料分散体1。
[着色组合物1的制备]
将颜料分散体1 4.62g、合成例AS1中所获得的ASR1的50质量%PGMEA溶液0.34g、DPHA 0.21g、MBz-MPB 0.042g、MTB-MP 0.028g、PGMEA 4.76g混合直至变得均匀,获得下述表6中所记载的着色组合物1。
实施例2~4、20~25、比较例1~3[颜料分散体2~4、20~25、51~53、着色组合物2~4、20~25、51~53的制备]
将分散剂1分别变换为表5所示的分散剂,并设为各分散剂溶液的固形物成分成为7.8g的量,此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获得下述表5中所记载的颜料分散体2~4、20~25、51~53、下述表6中所记载的着色组合物2~4、20~25、51~53。
实施例5~19、比较例4[颜料分散体5~19、54、着色组合物5~19、54的制备]
将分散剂1分别变换为表5所示的分散剂,将DPP-1 16.6g、DPP-2 2.93g变更为DPP-1 5.85g、DPP-3 13.7g,并设为各分散剂溶液的固形物成分成为7.8g的量,此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获得下述表6中所记载的颜料分散体5~19、54、着色组合物5~19、54。
将所获得的颜料分散体1~25、51~54及着色组合物1~25、51~54的评价结果示于下述表5、表6。
[表5-1]
表5-1
*1碱可溶性树脂溶液的固形物成分
*2刚分散后的平均粒径
*3包含由碱可溶性树脂溶液带入的溶剂。不包含由分散体带入的溶剂。
*4实施例1~4、20~25、比较例1~3于25℃下保存7天,另外于45℃下保存7天。
[表5-2]
表5-2
*1碱可溶性树脂溶液的固形物成分
*2刚分散后的平均粒径
*3包含由碱可溶性树脂溶液带入的溶剂。不包含由分散体带入的溶剂。
*4实施例1~4、20~25、比较例1~3于25℃下保存7天,另外于45℃下保存7天。
[表6-1]
表6-1
*1碱可溶性树脂溶液的固形物成分
*3包含由碱可溶性树脂溶液带入的溶剂。
不包含由分散体带入的溶剂。
[表6-2]
表6-2
*1碱可溶性树脂溶液的固形物成分
*3包含由碱可溶性树脂溶液带入的溶剂。不包含由分散体带入的溶剂。
根据表4~表6,使用制造例1~21的季铵盐化合物作为分散剂的实施例1~25的颜料分散体及着色组合物与不使用本发明的分散剂而使用分散剂51~53的比较例1~4的颜料分散体及着色组合物相比,保存后平均粒径较小且具有良好的显影性及耐热性。因此,可知本发明的季铵盐化合物作为颜料分散体中的分散剂有用,使用该化合物的颜料分散体及着色组合物的平均粒径较小,为低粘度,保存稳定性优异,且显影性及耐热性优异。

Claims (18)

1.一种分散剂,其于分子结构中具有式(A)所表示的结构单元A和式(D)所表示的结构单元D,一分子结构中所含的结构单元A的平均数为1.0以上且22.0以下,一分子结构中所含的结构单元D的平均数为0.3以上且11.0以下,
式中,Rx1表示碳数2以上且12以下的烷二基,Rx2表示碳数6以上且18以下的烃基,a表示平均加成摩尔数,为2以上且100以下,R4表示一部分氢原子可被取代为羟基的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R5表示碳数1以上且18以下的烷二基,R6表示碳数1以上且4以下的烷二基,(M1)-表示阴离子;多个[(C=O)Rx1O]相同或不同,
式中,Ry1表示碳数2以上且4以下的烷二基,Ry2表示碳数1以上且18以下的烃基,d表示平均加成摩尔数,为1以上且100以下,R4表示一部分氢原子可被取代为羟基的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R5表示碳数1以上且18以下的烷二基,R6表示碳数1以上且4以下的烷二基,(M1)-表示阴离子;此外,[Ry1O]于存在多个的情形时,相同或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剂,其中,一分子结构中所含的结构单元A的平均数为1.5以上且3.0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散剂,其中,a为15以上且100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散剂,其中,Rx1为碳数3以上且7以下的烷二基。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散剂,其中,R4为选自甲基及乙基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散剂,其具有包含1个以上结构单元A的排列结构,该排列结构的末端为一部分氢原子可被取代为羟基的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散剂,其重均分子量Mw为2,000以上且50,000以下。
8.一种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含有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剂、有机颜料及有机溶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中,所述有机颜料包含二酮基吡咯并吡咯系颜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中,所述有机颜料包含式(P1)所表示的二酮基吡咯并吡咯系颜料,
式(P1)中,X11及X1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氢原子可被取代的芳香族烃基,Y11及Y1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SO3H、或-SO3 -Z+,Z+表示阳离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中,在所述式(P1)中,X11及X12为卤素原子,Y11及Y12为氢原子。
12.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中,有机颜料中的二酮基吡咯并吡咯系颜料的含量相对于颜料的总量为2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
13.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中,所述有机溶剂为醚系溶剂。
14.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中,
所述有机溶剂为选自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及二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15.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其中,进一步含有碱可溶性树脂。
16.一种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其中,含有权利要求8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颜料分散体、多官能单体及光聚合引发剂。
17.一种滤色器,其通过使用权利要求16所述的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而制造。
18.一种分散剂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工序1:使下述多胺化合物与式(3-1)所表示的化合物及式(3-2)所表示的化合物进行反应的工序,
所述多胺化合物中,于分子结构中具有式(B)所表示的结构单元B、且一分子结构中所含的结构单元B的平均数为1.0以上且22.0以下,
式(B)中,R4表示一部分氢原子可被取代为羟基的碳数1以上且10以下的烃基,R5表示碳数1以上且18以下的烷二基,
式(3-1)中,Rx1表示碳数2以上且12以下的烷二基,Rx2表示碳数6以上且18以下的烃基,a表示平均加成摩尔数,为2以上且100以下,R6表示碳数1以上且4以下的烷二基,Y1表示通过离去而成为阴离子(M1)-的基团;多个[(C=O)Rx1O]相同或不同,
式(3-2)中,Ry1表示碳数2以上且4以下的烷二基,Ry2表示碳数1以上且18以下的烃基,d表示平均加成摩尔数,为1以上且100以下,R6表示碳数1以上且4以下的烷二基;此外,[Ry1O]于存在多个的情形时,相同或不同,Y1表示通过离去而成为阴离子(M1)-的基团。
CN201580071122.2A 2014-12-26 2015-12-25 分散剂 Active CN1071090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66660 2014-12-26
JP2014-266660 2014-12-26
PCT/JP2015/086440 WO2016104803A1 (ja) 2014-12-26 2015-12-25 分散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9076A CN107109076A (zh) 2017-08-29
CN107109076B true CN107109076B (zh) 2019-12-31

Family

ID=56150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1122.2A Active CN107109076B (zh) 2014-12-26 2015-12-25 分散剂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645000B2 (zh)
KR (1) KR102456207B1 (zh)
CN (1) CN107109076B (zh)
TW (1) TWI680011B (zh)
WO (1) WO20161048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98692A4 (en) 2020-01-30 2024-02-21 Kao Corp CELLULOSE FIBER COMPOSITE
TW202231641A (zh) 2020-12-16 2022-08-16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組成物、膜、濾光器、固體攝像元件、圖像顯示裝置及紅外線感測器
JPWO2022130773A1 (zh) 2020-12-17 2022-06-23
WO2022172607A1 (ja) * 2021-02-12 2022-08-18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高分子分散剤、顔料分散組成物、及び感光性着色組成物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6972A (zh) * 2011-01-26 2011-07-20 齐齐哈尔大学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酯二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14104289A1 (ja) * 2012-12-28 2014-07-03 花王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顔料分散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085632A1 (en) * 1970-04-10 1971-12-31 Centre Etd Ind Pharma Glycylglycollic acid derivs - hepatoprojectors normolipemiants and hypocholesterol emiants
JPH02182795A (ja) * 1989-01-10 1990-07-17 Kao Corp 漂白剤及び漂白洗浄剤組成物
JPH04215830A (ja) * 1990-03-23 1992-08-06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カチオン性界面活性剤、顔料分散剤および顔料分散液
JP2801066B2 (ja) * 1990-04-05 1998-09-21 花王株式会社 漂白剤及び漂白洗浄剤組成物
JPH0680927A (ja) * 1992-08-31 1994-03-22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水性顔料分散液、水性塗料および水性印刷インキ
JP3235930B2 (ja) * 1994-01-10 2001-12-04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顔料分散剤の製造方法
JPH0810601A (ja) * 1994-06-27 1996-01-16 Daicel Chem Ind Ltd 顔料分散剤およびラクトン変性アミ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3313897B2 (ja) * 1994-08-01 2002-08-12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顔料分散剤
JP3534859B2 (ja) * 1994-11-22 2004-06-07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顔料分散剤、塗料組成物および印刷インキ組成物
JP4368123B2 (ja) 2003-03-24 2009-11-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着色レジスト用顔料分散液、感光性着色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JP5663878B2 (ja) 2009-02-18 2015-02-04 Jsr株式会社 着色感放射線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カラー液晶表示素子
CN102030898B (zh) * 2009-09-25 2012-05-02 天津大学 Abc型两亲性生物降解聚酯三嵌段共聚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285167B (zh) * 2012-07-12 2017-03-01 花王株式会社 滤色器用颜料分散体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及其用途、滤色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6972A (zh) * 2011-01-26 2011-07-20 齐齐哈尔大学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酯二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14104289A1 (ja) * 2012-12-28 2014-07-03 花王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顔料分散体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tatic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for the surface characterisation of individual nanofibres of polycaprolactone functionalised with an antibacterial additive;Pieter Van Royen等;《Anal Bioanal Chem》;20111230;第399卷(第3期);1163-1172 *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Properties of Phosphoryl Choline Functionalized Poly ε-caprolactone and Charged Phospholipid Analogues;Fredrik Nederberg等;《Macromolecules》;20031230;第37卷(第3期);954-96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04803A1 (ja) 2016-06-30
TW201628703A (zh) 2016-08-16
JPWO2016104803A1 (ja) 2017-10-12
KR20170100531A (ko) 2017-09-04
JP6645000B2 (ja) 2020-02-12
KR102456207B1 (ko) 2022-10-18
CN107109076A (zh) 2017-08-29
TWI680011B (zh) 2019-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86827B2 (ja) アルカリ可溶性樹脂、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用途
KR101252371B1 (ko) 안료 분산액, 블록 폴리머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641658B (zh) Pigment dispersion for color filters
CN107109076B (zh) 分散剂
JP6787083B2 (ja) 近赤外線吸収性組成物およびフィルタ
TW201245340A (en) Red coloring composition for color filter, and color filter
TW200948906A (en) Pigment dispersion composition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colored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 and color filt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TW201144390A (en) Coloring composition for use in color filter and color filter
US10982020B2 (en) A-B block co-polymer, A-B block co-polymer production method, resin treatment pigment composition, resin treatment pigment composition production method, pigment dispersion, and pigment dispersion solution
JP6644406B2 (ja) アルカリ可溶性樹脂及び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CN103102460A (zh) 含磷酸基的嵌段共聚物、颜料分散剂及颜料着色剂组合物
TW201638669A (zh) 著色感光樹脂組合物、彩色濾光片和液晶顯示裝置
TW201512314A (zh) 彩色濾光片用著色組合物
JP2015034838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顔料分散体
JP5588580B1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顔料分散体
KR102094372B1 (ko) 알칼리 가용성 수지, 이를 포함하는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컬러필터
CN111344319B (zh) 嵌段共聚物
JP5923227B1 (ja) 着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KR102069143B1 (ko) 착색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컬러 필터
JP2017120346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顔料分散体
WO2016098804A1 (ja) 着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JP2016103012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顔料分散体
JP6368643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顔料分散体
JP6420646B2 (ja) 着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TW201042388A (en) Coloring composition, color filter and color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