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7665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7665A
CN107107665A CN201580062272.7A CN201580062272A CN107107665A CN 107107665 A CN107107665 A CN 107107665A CN 201580062272 A CN201580062272 A CN 201580062272A CN 107107665 A CN107107665 A CN 1071076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ss
tire
ring shore
aperture area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22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07665B (zh
Inventor
古泽浩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ham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ham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5/08406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6088855A1/ja
Publication of CN107107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7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07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76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2Replaceable tr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 B60C11/033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by the footprint-ground contacting area of the tyre tr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Patterns comprising isolated re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 B60C11/03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by the void or net-to-gross ratios of the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55Circumferential grooves characterised by dep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6Narrow grooves, i.e. having a width of less than 3 m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62Shallow grooves, i.e. having a depth of less than 50% of other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 B60C2011/0383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at the centre of the tr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inusoidal or zigzag at the tread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31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being shallow, i.e. sipe depth of less than 3 m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充气轮胎(1)在胎面具备环岸部(31~33),该环岸部(31~33)具有条状花纹或者多个花纹块。此外,环岸部(31~33)在接地面具备多个窄浅槽(7)和多个凹部(8)。此外,在将环岸部(31~33)中的连续的接地面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50%的区域定义为中央部区域,将轮胎宽度方向的左右端部25%的区域定义为端部区域(ER)时,一个连续的接地面的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Se),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Sc)具有Sc<Se的关系。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能提高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新品轮胎中存在如下问题:药品附着于胎面表面,因此磨损初期中的花纹块的吸水作用以及边缘作用较小,冰上制动性能较低。因此,在近年来的无钉轮胎中,采用在花纹块的表面较浅地具备微细的多个窄浅槽的结构。通过该结构,在磨损初期,通过窄浅槽去除介于冰路面与胎面之间的水膜,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作为采用这种结构的现有充气轮胎,已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029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的充气轮胎。
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胎面具备环岸部,该环岸部具有条状花纹或者多个花纹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岸部在接地面具备多个窄浅槽和多个凹部,且在将所述环岸部中的连续的接地面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50%的区域定义为中央部区域,将轮胎宽度方向的左右端部25%的区域定义为端部区域时,一个所述连续的接地面的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中的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率Se,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率Sc具有Sc<Se的关系。
此外,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胎面具备环岸部,该环岸部具有多个花纹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岸部在接地面具备多个窄浅槽和多个凹部,且将在连续的接地面的轮胎周向的中央部50%的区域定义为中央部区域,将轮胎周向的前后的端部25%的区域定义为端部区域时,一个所述连续的接地面的所述轮胎周向的端部区域中的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率Se',与所述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率Sc'具有Sc'<Se'的关系。
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在轮胎宽度方向或者轮胎周向的端部区域较大地设定凹部的开口面积率,因此可提高容易形成水膜的端部区域处踏面的吸水性。由此,具有可提高端部区域的接地特性,并提高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的胎面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充气轮胎的环岸部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花纹块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花纹块的接地面的A-A视角剖面图。
图6是表示图2所示的充气轮胎的环岸部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充气轮胎的环岸部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图4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图4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图4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图4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图4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图4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图4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图4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图4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图5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图4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图4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图4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图4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图2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图2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图2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25是表示图2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26是表示图25所示的充气轮胎的环岸部的说明图。
图27是表示图25所示的充气轮胎的环岸部的说明图。
图28是表示图25所示的充气轮胎的环岸部的说明图。
图29是表示图25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30是表示图25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31是表示图25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性能试验结果的图表。
图3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性能试验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不受该实施方式的限制。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中包括在维持发明的统一性并能进行替换且明显能进行替换的内容。此外,对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多个变形例,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自明的范围内进行任意组合。
[充气轮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面图。该图表示轮胎径向的单侧区域的剖面图。此外,该图作为充气轮胎的一个例子,表示乘用车用子午线轮胎。
在该图中,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面是指在包括轮胎旋转轴(省略图示)的平面切断轮胎时的剖面。此外,符号CL指的是轮胎赤道面,是指从轮胎旋转轴方向的轮胎中心点通过并与轮胎旋转轴垂直的平面。此外,轮胎宽度方向是指与轮胎旋转轴平行的方向,轮胎径向是指与轮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
该充气轮胎1具有以轮胎旋转轴为中心的环状构造,具备一对胎圈芯11、11、一对胎边芯12、12、帘布层13、带束层14、胎面胶15、一对侧壁胶16、16,以及一对轮辋护胶17、17(参照图1)。
一对胎圈芯11、11是捆绑多个胎圈钢丝而成的环状构件,结构左右胎圈部的芯。一对胎边芯12、12分别配置于一对胎圈芯11、11的轮胎径向外周,构成胎圈部。
帘布层13具有由一张胎体帘布层结构的单层构造或者层叠多个胎体帘布层而成的多层构造,呈圆环状架设在左右胎圈芯11、11之间,结构轮胎的骨架。此外,帘布层13的两端部以包裹胎圈芯11及胎边芯12的方式,折叠并卡止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此外,帘布层13的胎体帘布层是由涂层橡胶覆盖包含钢或者有机纤维材(例如,芳纶、尼龙、聚酯、人造丝等)的多个胎体帘线并轧制加工而结构,具有绝对值在80deg以上且95deg以下的帘布角度(胎体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纤维方向的倾斜角)。
带束层14由一对交叉带束141、142和带罩143层叠而成,以包围在帘布层13外周而配置。一对交叉带束141、142由涂层橡胶覆盖包含钢或者有机纤维材的多个带束帘线并轧制加工而结构,具有绝对值在20deg以上且55deg以下的带束角度。此外,一对交叉带束141、142具有互为相反符号的带束角度(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纤维方向的倾斜角),使带束帘线的纤维方向彼此交叉并层叠(交叉帘布构造)。带罩143对由涂层橡胶覆盖的包含钢或有机纤维材料的多个帘线进行轧制加工而结构,具有绝对值为0deg以上且10deg以下的带束角度。此外,带罩143以层叠在交叉带束141、142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形式配置。
胎面胶15配置于帘布层13及带束层14的轮胎径向外周,结构轮胎的胎面部。一对侧壁胶16、16分别配置于帘布层13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结构左右的侧壁部。一对轮辋护胶17、17分别配置于左右胎圈芯11、11以及帘布层13的折叠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结构左右胎圈部相对于轮辋凸缘的接触面。
[胎面花纹]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的胎面的俯视图。该图表示无钉轮胎的胎面花纹。在该图中,轮胎周向是指轮胎旋转轴的旋转方向。此外,符号T是轮胎接地端。
如图2所示,充气轮胎1在胎面部具备: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主槽21、22;被这些周向主槽21、22划分的多个环岸部31~33;配置于这些环岸部31~33的多个胎纹槽41~43。
周向主槽是指具有表示磨损末期的磨损指示器的周向槽,一般具有5.0mm以上的槽宽以及7.5mm以上的槽深。此外,胎纹槽是指具有2.0mm以上的槽宽以及3.0mm以上的槽深的横槽。
槽宽被测定为:在将轮胎装接于规定轮辋并充填了规定内压的无负荷状态下,槽开口部中的左右槽壁的距离的最大值。在环岸部于边缘部具有切口部、倒角部的结构中,在将槽长度方向作为法线方向的剖面视角中,将胎面踏面与槽壁的延长线的交点作为基准测定出槽宽。此外,在槽于轮胎周向呈锯齿状或者波状延伸的结构中,以槽壁的振幅的中心线为基准测定出槽宽。
槽深被测定为:在将轮胎装接于规定轮辋并充填了规定内压的无负荷状态下,从胎面踏面至槽底的距离的最大值。此外,在槽于槽底具有部分的凹凸部、刀槽花纹的结构中,测定出除这些以外的槽深。
规定轮辋是指JATMA规定的“适用轮辋”,TRA规定的“Design Rim”,或者ETRTO规定的“Measuring Rim”。此外,规定内压是指JATMA规定的“最高气压”,TRA规定的“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的最大值,或者ETRTO规定的“INFLATIONPRESSURES”。此外,规定负载是指JATMA规定的“最大负荷能力”,TRA规定的“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的最大值,或者ETRTO规定的“LOADCAPACITY”。其中,在JATMA中,在乘用车轮胎的情况下,规定内压为气压180kPa,规定负载为最大负荷能力的88%。
例如,在图2的结构中,将具有直线形状的四条周向主槽21、22配置为以轮胎赤道面CL为中心左右对称。此外,通过四条周向主槽21、22,划分有五列环岸部31~33。此外,环岸部31配置于轮胎赤道面CL上。此外,各环岸部31~33具备在轮胎周向以规定间隔配置并在轮胎宽度方向贯通环岸部31~33的多个胎纹槽41~43。此外,第二环岸部32具备在轮胎周向弯曲并且延伸的周向细槽23。然后,将各环岸部31~33划分为周向主槽21、22、周向细槽23以及胎纹槽41~43而成为花纹块列。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的结构中,如上所述,周向主槽21、22具有直线形状。但是,并不限于此,周向主槽21、22也可以具有在轮胎周向屈曲或者弯曲并且延伸的锯齿形状或者波状形状(省略图示)。
此外,在图2的结构中,如上所述,各环岸部31~33通过胎纹槽41~43在轮胎周向分离,成为花纹块列。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胎纹槽41~43具有以环岸部31~33的内部为终端的半封闭式构造,使环岸部31~33呈在轮胎周向连续的条状花纹(省略图示)。
此外,在图2的结构中,充气轮胎1具有左右点对称胎面图案。但是,并不限于此,充气轮胎1例如也可以具有左右线对称的胎面图案、左右非对称的胎面图案、在轮胎旋转方向具有方向性的胎面图案(省略图示)。
此外,在图2的结构中,充气轮胎1具备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主槽21、22。但是,并不限于此,充气轮胎1也可以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以规定角度倾斜并且延伸的多个倾斜主槽来取代周向主槽21、22。例如,充气轮胎1也可以具备:在轮胎周向具有凸的V字形状,并且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在左右的胎面端开口的多个V字倾斜主槽;与相邻的V字倾斜主槽连接的多个胎纹槽;由这些V字倾斜主槽以及胎纹槽划分的多个环岸部(省略图示)。
[花纹块的刀槽花纹]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充气轮胎的环岸部的说明图。该图表示结构胎肩环岸部33的一个花纹块5的俯视图。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该充气轮胎1中,所有环岸部31~33的花纹块5分别具有多个刀槽花纹6。通过这些刀槽花纹6,使环岸部31~33的边缘成分增加,提高了轮胎的冰雪上性能。
刀槽花纹是形成于环岸部的切槽,通过一般具有小于1.0mm的刀槽花纹宽度以及2.0mm以上的刀槽花纹深度,在轮胎接地时阻塞。需要说明的是,并不限制刀槽花纹深度的上限,一般比主槽的槽深要浅。
刀槽花纹宽度测定为:将轮胎装接于规定轮辋并填充了规定内压的无负荷状态下,环岸部的接地面中的刀槽花纹的开口宽度的最大值。
需要说明的是,刀槽花纹6也可以具有如下任一构造:在两端部以环岸部31~33的内部为终端的封闭式构造;一侧端部在花纹块5的边缘部开口并且另一侧端部以花纹块5的内部为终端的半封闭式构造;以及两端部在花纹块5的边缘部开口的开放式构造。此外,能在本领域技术人员自明的范围内适当选择环岸部31~33中的刀槽花纹6的长度、枚数以及配置构造。此外,刀槽花纹6能在轮胎宽度方向、轮胎周向以及向这些倾斜的方向中的任意方向延伸。
例如,在图3的结构中,胎肩环岸部33具备由最外周向主槽22以及多个胎纹槽43(参照图2)划分而成的多个花纹块5。此外,一个花纹块5具备多个刀槽花纹6。此外,这些刀槽花纹6具有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锯齿形状,此外,隔着规定间隔并列地配置于轮胎周向。此外,位于轮胎周向的最外侧的刀槽花纹6具有两端部以花纹块5的内部为终端的封闭式构造。由此,可确保轮胎转动时的花纹块5的踏入侧以及踏出侧的边缘部的刚性。此外,位于轮胎周向的中央部的刀槽花纹6具有一侧端部在周向主槽22开口,另一侧端部以花纹块5的内部为终端的半封闭式构造。由此,可降低花纹块5的中央部的刚性,使花纹块的轮胎周向的刚性分布均匀化。
[花纹块的窄浅槽]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花纹块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图4所示的花纹块的接地面的A-A视角剖面图。在这些图中,图4表示刀槽花纹6、窄浅槽7以及凹部8的位置关系,图5是表示窄浅槽7以及凹部8的深度方向的剖面图。
在该充气轮胎1中,环岸部31~33在接地面具备多个窄浅槽7(参照图3)。在该结构中,在轮胎接地时,通过窄浅槽7吸取而去除介于冰路面与胎面之间的水膜,提高了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
窄浅槽7具有0.2mm以上且0.7mm以下的槽宽以及0.2mm以上且0.7mm以下的槽深Hg(参照图5)。因此,窄浅槽7比刀槽花纹6浅。此外,多个窄浅槽7配置于环岸部31~33的整面。
例如,在图3的结构中,多个窄浅槽7跨越胎肩环岸部33的接地面的整个区域而配置。此外,窄浅槽7具有直线形状,相对于轮胎周向以规定的倾斜角θ(参照图4)倾斜地配置。此外,多个窄浅槽7彼此隔着规定间隔P(参照图4)并且并列地配置。此外,如图4所示,窄浅槽7与刀槽花纹6交叉,通过刀槽花纹6在长度方向分离。
另外,如图3中所示,在多个窄浅槽7具有长条形状并彼此并列地配置的结构中,可将吸收到窄浅槽7中的水膜沿着窄浅槽7的长度方向进行引导并排到外部。此时,优选窄浅槽7的倾斜角θ(参照图4)在20deg≤θ≤80deg的范围中,更优选在40deg≤θ≤60deg的范围中。此外,窄浅槽7的配置间隔P(参照图4)优选在0.5mm≤P≤1.5mm的范围中,更优选在0.7mm≤P≤1.2mm的范围中。由此,可适当地确保由窄浅槽7而产生的水膜去除作用,此外,可确保环岸部31~33的接地面积。需要说明的是,并不特别限制窄浅槽7的配置密度,但是通过上述的配置间隔P受到制约。
窄浅槽7的配置间隔P定义为相邻的窄浅槽7、7的槽中心线的距离。
[花纹块的凹部]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该充气轮胎1中,所有环岸部31~33在接地面具备多个凹部8。在该结构中,在轮胎接地时,凹部8吸取冰路面与胎面之间产生的水膜,此外,通过凹部8增加了环岸部31~33的边缘成分,提高了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
凹部8是形成于环岸部31~33的接地面的封闭式凹陷(接地面的边界未开口的凹陷。所谓的浅凹),在环岸部31~33的接地面具有任意几何学形状。例如,凹部8可具有圆形、椭圆形、四角形、六角形等多角形。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凹部8在环岸部31~33的接地面的偏磨损较小这一点上优选,多角形的凹部8在边缘成分较大并能提高冰上制动性能这一点上优选。
此外,优选凹部8的开口面积在2.5mm^2以上且10mm^2以下的范围中。例如,如果是圆形的凹部8,其直径在约1.8mm~3.6mm的范围中。由此,可确保凹部8的水膜去除性能。
凹部8的开口面积是环岸部31~33的接地面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将轮胎装接于规定轮辋并施加规定内压并且作为无负荷状态测定出。
此外,优选凹部8的深度Hd(参照图5)和窄浅槽7的槽深Hg具有0.5≤Hd/Hg≤1.5的关系,更优选具有0.8≤Hd/Hg≤1.2的关系。即,凹部8的深度Hd与窄浅槽7的槽深Hg大致相同。由此,环岸部31~33的接地面的吸水作用得以提高。此外,凹部8比刀槽花纹(例如,线状刀槽花纹6、圆形刀槽花纹(省略图示))浅,因此可适当地确保环岸部31~33的刚性。由此,可确保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
此外,优选凹部8的壁角度α(参照图5)在-85deg≤α≤95deg的范围中。即,优选凹部8的内壁与环岸部31~33的接地面大致垂直。由此,凹部8的边缘成分得以增加。
从凹部8的深度方向的剖面观察,凹部8的壁角度α测定为环岸部31~33的接地面与凹部8的内壁所成的角。
此外,如图4所示,凹部8从刀槽花纹6分离而配置。即,凹部8与刀槽花纹6配置于环岸部31~33的接地面彼此不同位置,并不交叉。此外,优选凹部8与刀槽花纹6的距离g在0.2mm≤g的范围中,更优选在0.3mm≤g的范围中。由此,可适当地确保环岸部31~33的刚性。
此外,如图4所示,凹部8交叉地配置于窄浅槽7,与窄浅槽7连通。此外,凹部8跨越彼此分离的相邻的多个窄浅槽7、7而配置。换言之,彼此分离的多个窄浅槽7、7贯通一个凹部8而配置。由此,相邻的多个窄浅槽7、7经由凹部8连接并彼此连通。此外,凹部8介于相邻的多个窄浅槽7、7之间,部分扩大窄浅槽7的容积。如此一来,在轮胎接地时,凹部8成为水积存部,可高效地吸收踏面的水膜。由此,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
彼此分离的多个窄浅槽7是指,在除了刀槽花纹6以及凹部8以外的仅窄浅槽7的配置图案中,彼此不交叉地延伸的多个窄浅槽7。因此,多个窄浅槽7彼此交叉的配置图案除外。
例如,在图3的结构中,具有直线形状的多个窄浅槽7相对于轮胎周向以规定角度倾斜并且以规定间隔配置于环岸部33的整面。因此,如图4所示,相邻的窄浅槽7、7彼此平行地配置并在一方向并行。此外,凹部8跨越相邻的两条窄浅槽7、7而配置,将这些窄浅槽7、7连接。换言之,并行的两条窄浅槽7、7在一方向贯通一个凹部8。需要说明的是,并不限于上述内容,也可以三条以上的窄浅槽7贯通一个凹部8(省略图示)。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在一个花纹块5的接地面,优选跨越相邻的多个窄浅槽7、7而配置的凹部8的数量为该接地面中的凹部8的总数的70%以上,更优选在80%以上。由此,可有效地发挥上述的凹部8作为水积存部的功能。例如,在图3的结构中,所有凹部8跨越相邻的两条窄浅槽7、7而配置。但是,并不限于此,一部分的凹部8也可以与单个窄浅槽7交叉,或者不与窄浅槽7交叉而配置于相邻的窄浅槽7、7之间(省略图示)。
此外,在图3的结构中,环岸部33在接地面具备对窄浅槽7进行划分的多个刀槽花纹6。此外,由刀槽花纹6划分的一个窄浅槽7的部分不贯通多个凹部8地延伸。即,多个凹部8以相对于由刀槽花纹6划分的一个窄浅槽7的部分重复地配置的方式分散地配置。因此,在一个窄浅槽7的部分仅配置有最大的一个凹部8。
此外,如图3所示,凹部8的配置比窄浅槽7稀疏。具体而言,优选一个条状花纹或者花纹块的接地面的整个区域中的凹部8的配置密度Da在0.8个/cm^2≤Da≤4.0个/cm^2的范围中,更优选在1.0个/cm^2≤Da≤3.0个/cm^2的范围中。由此,可确保环岸部31~33的接地面的面积。
凹部8的配置密度Da定义为相对于一个条状花纹或者花纹块的接地面面积的凹部8的总数。例如,在环岸部为在轮胎周向连续的条状花纹的情况(省略图示)下,相对于一个条状花纹的整个接地面积的凹部8的总数为上述的配置密度Da。此外,在环岸部为花纹块的情况(参照图2以及图3)下,相对于一个花纹块5的接地面积的凹部8的总数为上述的配置密度Da。
环岸部接面积由下述方式测定出:将轮胎装接于规定轮辋并施加规定内压,并且以静止状态与平板垂直地放置并施加了与规定负载对应的负荷时,轮胎与平板的接触面。
[凹部的开口面积率]
在该充气轮胎1中,由连续的接地面定义的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参照图3)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Se,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Sc具有Sc<Se的关系。即,端部区域ER(参照图3)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Se比中央部区域大。此外,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之比Se/Sc优选具有1.50≤Se/Sc的关系,更优选具有3.00≤Se/Sc的关系。并不特别限制比Se/Sc的上限,但是通过与凹部8的配置密度、开口面积的关系受到制约。此外,在所有凹部8配置于端部区域ER的情况(例如,参照后述的图7)下,Sc=0,满足Sc<Se的条件。
环岸部的接地面由下述方式定义:将轮胎装接于规定轮辋并施加规定内压,并且以静止状态与平板垂直地放置并施加了与规定负载对应的负荷时,轮胎与平板的接触面。
连续的接地面定位为由具有2.0mm以上的槽宽以及3.0mm以上的槽深的槽划分的接地面。具体而言,由具有上述的槽宽以及槽深的周向槽以及胎纹槽划分的一个条状花纹或者一个花纹块的接地面,相当于上述连续的接地面。此外,例如,以环岸部内为终端的封闭式构造的胎纹槽、形成于环岸部的部分的缺口(例如,后述的图7的切口部311)、在轮胎接地时阻塞的刀槽花纹、切口等不使环岸部的接地面分离,因此不相当于上述的槽。
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定义为:连续的接地面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50%的区域(参照图3)。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定义为:连续的接地面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左右端部25%的区域。例如,在环岸部为轮胎周向连续的条状花纹的情况(省略图示)下,将一整个条状花纹的接地面定义为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以及端部区域。此外,在环岸部为花纹块列的情况(参照图2)下,将结构花纹块列的各花纹块的接地面分别定义为中央部区域以及端部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图3的虚线表示中央部区域与端部区域的边界线。
凹部的开口面积率定义为:配置于规定区域的凹部的开口面积的总和与该区域的接地面积之比。在凹部与区域的边界线交叉的情况下,如果凹部的中心点位于区域内,就可以说该凹部配置于该区域内。
凹部的开口面积以及区域的接地面积由如下方式测定出:将轮胎装接于规定轮辋并施加规定内压,并且以静止状态与平板垂直地放置并施加了与规定负载对应的负荷时,轮胎与平板的接触面。
此外,在环岸部包含排列于轮胎周向的多个花纹块的情况(参照图2)下,构成一个花纹块列的70%以上、优选80%以上的花纹块5优选满足上述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的条件Sc<Se。另一方面,在整个胎面中,至少一列环岸部满足所述花纹块列的条件即可。
中央部区域以及端部区域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能通过各区域中的凹部8的配置密度进行调整。即,通过在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密集地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稀疏地配置凹部8,可较大地设定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Se。
具体而言,在图3中,通过使一个花纹块5的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e,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省略图中的符号)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c具有Nc<Ne的关系,从而可满足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的条件Sc<Se。即,多个凹部8以一个条状花纹或者一个花纹块中的凹部8的配置密度在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与中央部区域不同的方式,偏置于一个条状花纹或者一个花纹块的接地面内。此外,凹部8的配置数之比Ne/Nc优选具有1.50≤Ne/Nc的关系,更优选具有3.00≤Ne/Nc的关系。并不限制比Ne/Nc的上限,但是通过与凹部8的配置密度的关系受到制约。此外,在所有凹部8配置于端部区域ER的情况(例如,参照后述的图7)下,Nc=0,满足Sc<Se且Nc<Ne的条件。
凹部的配置数计数为位于规定区域的凹部的中心点的数量。因此,即使在凹部的一部分从区域超出的情况下,只要凹部的中心点位于区域内,就可以说凹部配置于该区域。
此外,在环岸部包含排列于轮胎周向的多个花纹块的情况(参照图2)下,构成一个花纹块列的70%以上、优选80%以上的花纹块5优选满足上述的凹部8的配置数的条件Nc<Ne。另一方面,在整个胎面中,至少一列环岸部满足该花纹块列的条件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花纹块5的中央部区域定义为花纹块5的接地面的中央部50%的区域,因此在一个花纹块5中,除了切口部、细槽等以外,中央部区域的接地面积与端部区域的接地面积实质上相等。因此,在花纹块5的各凹部8具有相同开口面积的结构中,通过上述的凹部8的配置数的条件Nc<Ne,端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总和比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总和大。
在上述的结构中,凹部8密集地配置于容易形成水膜的花纹块5的端部区域ER。因此,由于凹部8的吸水作用,可高效地吸收踏面的水膜。由此,花纹块踏面相对于冰路面的粘附性有所提高,进而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此外,凹部8稀疏地配置于中央部区域,因此可确保花纹块5的中央部区域的接地面积,提高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
特别是,胎肩环岸部33(定义为由最外周向主槽划分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环岸部)对轮胎的制动性能的影响较大。因此,如图3所示,通过使胎肩环岸部33的花纹块5在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密集地具有凹部8,可显著地得到由凹部8产生的冰上制动性能的提高作用。
例如,在图3的结构中,胎肩环岸部33的一个花纹块5在接地面内具有合计十一个凹部8,此外,在接地面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左右端部区域ER、ER具有合计八个凹部8,在中央部区域具有三个凹部8。此外,各凹部8具有相同的开口形状以及相同的开口面积。并且,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e,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的凹部8的配置数Nc具有Ne/Nc=8/3=2.67的关系。此外,在整个胎肩环岸部33中,所有花纹块5的凹部8满足上述的配置数Ne的条件(参照图2)。
此外,在图3的结构中,胎肩环岸部33的花纹块5具有矩形状的接地面。此外,多个刀槽花纹6并列地配置于轮胎周向并将花纹块5在轮胎周向划分为多个区间。此外,所有区间具有至少一个凹部8。另外,在花纹块5的轮胎周向的中央部的区间内,在花纹块5的周向主槽22侧的端部具有凹部8的区间与在所述端部不具有凹部8区间于轮胎周向交替地配置。此外,在花纹块5的轮胎周向的两端部的区间中,凹部8分别配置于花纹块5的周向主槽22侧的角部。另外,在花纹块5的轮胎周向的两端部的区间中,凹部8仅配置于角部,不配置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
环岸部31~33的角部定义为包括环岸部的接地面的角部的5mm四方的区域。环岸部的角部不仅包括由主槽以及胎纹槽划分的环岸部的部分,还包括由形成于环岸部的切口部(例如,下述图7的切口部311)划分的环岸部的部分。此外,只要凹部8的中心位于上述的角部,就可以说凹部8配置于上述的角部。
此外,在图3的结构中,在轮胎周向相邻的任意三个区间分别包括:在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具有凹部8的区间;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具有凹部8的区间。由此,凹部8分散地配置于环岸部31~33的端部区域ER以及中央部区域。
花纹块5的轮胎周向的两端部的区间是指,由多个刀槽花纹6在轮胎周向划分的花纹块5的多个区间中,位于轮胎周向的两端部的一对区间。此外,花纹块5的轮胎周向的中央部的区间是指,除了所述轮胎周向的两端部的区间以外的区间。
在花纹块5的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尤其是在周向主槽22侧的端部区域ER以及角部作用有比轮胎接地时花纹块5的中央部大的接地压。因此,在冰路面行驶时,通过接地压使路面的冰易于融化,易于发生水膜。因此,通过将凹部8配置于花纹块5的端部区域ER以及角部,可高效地吸收踏面的水膜,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
此外,在图3的结构中,刀槽花纹6与胎纹槽43平行或者稍微倾斜地配置,此外,配置于仅从轮胎接地端T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此外,窄浅槽7越过轮胎接地端T延伸直至环岸部33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此外,凹部8仅配置于从轮胎接地端T到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
轮胎接地端T是指,将轮胎安装于规定轮辋并施加规定内压,并且在静止状态下与平板垂直地放置并在施加与规定负载对应的负荷时,轮胎与平板的接触面中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位置。
图6以及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充气轮胎的环岸部的说明图。在这些图中,图6表示结构第二环岸部32的一个花纹块5的俯视图。此外,图7表示结构中央环岸部31的一个花纹块5的俯视图。
在图2的结构中,第二环岸部32在轮胎宽度方向由一条周向细槽23分割,在轮胎周向由多个胎纹槽42进一步分割,划分有多个花纹块5。此外,在第二环岸部32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在轮胎周向形成有长条花纹块5,在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形成有短条的花纹块5。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环岸部32定义为由最外周向主槽22划分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环岸部。
此外,如图6所示,位于第二环岸部3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一个花纹块5具有矩形状的接地面。此外,多个刀槽花纹6并列地配置于轮胎周向并将花纹块5划分为多个区间。此外,所有区间具有至少一个凹部8。此外,在花纹块5的轮胎周向中央部的区间(除轮胎周向两端部的区间外的区间)中,仅在花纹块5的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具有凹部8的区间,和仅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具有凹部8的区间于轮胎周向交替地配置。此外,在花纹块5的轮胎周向的两端部的区间中,凹部8分别配置于花纹块5的四个角部,此外,不配置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
此外,一个花纹块5在接地面内具有合计十个凹部8,此外,在轮胎宽度方向的左右端部区域ER具有合计八个凹部8,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具有两个凹部8。此外,各凹部8具有相同的开口形状以及相同的开口面积。并且,花纹块5的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e,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省略图中的符号)的凹部8的配置数Nc具有Ne/Nc=8/2=4.00的关系。此外,在第二环岸部32中,所有花纹块5的凹部8满足上述的条件Nc<Ne(参照图2)。
一般地,在具有短条的花纹块5的环岸部32中,花纹块5的刚性较低,因此在车辆制动时,花纹块5的倾斜量较大。特别是,在花纹块5具有多个刀槽花纹6的结构中,其倾向显著,容易使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降低。因此,在该结构中,花纹块5通过在由刀槽花纹6划分的花纹块5的所有区间具有凹部8,可高效地吸收踏面的水膜,可确保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
特别是,第二环岸部32对轮胎的制驱动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如图6所示,通过使第二环岸部32的花纹块5在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密集地具有凹部8,可高效地吸收容易形成水膜的端部区域ER的水膜,从而可显著地得到由凹部8产生的冰上制驱动性能的提高作用。
此外,在图2的结构中,中央环岸部31在轮胎周向由多个胎纹槽41分割,划分有多个花纹块5。此外,花纹块5在第二环岸部32的胎纹槽42的延长线上具有切口部311。此外,花纹块5具有矩形状的接地面。需要说明的是,中央环岸部定义为:位于轮胎赤道面CL上的环岸部31(参照图2);或者隔着轮胎赤道面CL相邻的环岸部(省略图示)。
此外,如图7所示,多个刀槽花纹6并列地配置于轮胎周向并将花纹块5划分为多个区间。此外,花纹块5具有没有凹部8的区间。此外,任意相邻的三个区间包括不具有凹部8的区间。例如,在图7的结构中,仅在花纹块5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具有凹部8的区间与不具有凹部8区间在轮胎周向交替地配置。此外,凹部8分别配置于花纹块5的四个角部。另外,在花纹块5的轮胎周向的两端部的区间中,凹部8仅配置于花纹块5的角部,不配置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此外,包括切口部311的区间在切口部311的附近具有凹部8。
并且,花纹块5的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e为十八个,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c为零个。此外,各凹部8具有相同的开口形状以及相同的开口面积。另外,在第二环岸部31中,所有花纹块5的凹部8满足上述的条件Nc<Ne(参照图2)。
一般地,为了确保轮胎的驾驶稳定性能,优选中央环岸部31具有较高的刚性。因此,如图7所示,通过中央环岸部31的花纹块5部分地具备不具有凹部8的区间,可确保花纹块5的刚性,可确保轮胎的驾驶稳定性能。
此外,中央环岸部31对轮胎的驱动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如图7所示,通过使中央环岸部31的花纹块5在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密集地具有凹部8,可增加边缘成分并提高驱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结构中,优选至少一部分的凹部8配置于与轮胎成形模具(省略图示)的通气孔对应的位置。即,在轮胎硫化成形工序中,为了将生胎按压于轮胎成形模具,需要将轮胎成形模具内的空气排出到外部。因此,轮胎成形模具在对环岸部31~33的接地面进行成形的模具面具有多个通气装置(省略图示)。此外,某种通气装置在硫化成形后的环岸部31~33的接地面形成通气孔(小的凹陷)。因此,通过将该通气孔用作上述的凹部8,能有效地利用通气孔,此外,能减少环岸部31~33的接地面中的无用的凹陷并适当地确保环岸部31~33的接地面积。
[变形例1]
图8~图14是表示图4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这些图表示刀槽花纹6、窄浅槽7以及凹部8的位置关系。
在图4的结构中,窄浅槽7相对于轮胎周向以规定角度θ倾斜地配置。在该结构中,在通过倾斜的窄浅槽7向轮胎周向以及轮胎宽度方向的双方产生边缘成分这一点上优选。
但是,并不限于此,窄浅槽7既可以在轮胎周向平行地延伸(参照图8),也可以在轮胎宽度方向平行地延伸(参照图9)。
此外,在图4的结构中,窄浅槽7具有直线形状。在该结构中,在窄浅槽7的形成较容易这一点上优选。
但是,并不限于此,窄浅槽7既可以具有锯齿形状(参照图10),也可以具有波状形状(参照图11)。此时,既可以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多个窄浅槽7彼此对齐相位地配置,也可以如图12所示,彼此错开相位地配置。此外,如图13所示,窄浅槽7也可以具有屈曲或者弯曲的短条构造。此时,短条的窄浅槽7既可以彼此偏离并且连接地排列(参照图13),也可以呈基质状整列地配置(省略图示)。此外,窄浅槽7既可以具有圆弧形状(参照图14),也可以具有S字形状等弯曲形状(省略图示)。
此外,在图10~图14中也与图4、图8以及图9的结构相同,窄浅槽7既可以相对于轮胎周向以规定角度θ倾斜,也可以在轮胎周向平行地延伸,还可以在轮胎宽度方向平行地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在窄浅槽7具有锯齿形状或者波状形状的情况下,以锯齿形状或者波状形状的振幅中心为基准测定出窄浅槽7的倾斜角θ。
图15及图16是表示图4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这些图表示刀槽花纹6、窄浅槽7以及凹部8的位置关系。
在图4的结构中,窄浅槽7具有在规定方向延伸的线状构造。在该结构中,在窄浅槽7能跨越花纹块5的接地面的整个区域连续地延伸这一点上优选。
但是,并不限于此,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窄浅槽7也可以具有环状构造,彼此隔着规定间隔配置。例如,窄浅槽7可具有圆形状(图15)或者椭圆形状(省略图示)、矩形状(图16)、三角形状、六角形状等多角形状(省略图示)。此外,在该结构中,凹部8也跨越彼此分离的相邻的多个窄浅槽7、7而配置。
图17是表示图5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该图表示窄浅槽7a、7b以及凹部8的深度方向的剖面图。
在图5的结构中,所有窄浅槽7具有相同的槽深Hg。
与此相对,在图17的结构中,一部分的窄浅槽7b的槽深设定为比作为基准的窄浅槽7a的槽深Hg浅。在该结构中,由于轮胎的磨损的进行,具有较浅的槽深的窄浅槽7b首先消失,之后具有较深的槽深Hg的窄浅槽7a消失。由此,能抑制所有窄浅槽7同时消失而引起的花纹块5的性状变化。
图18~图21是表示图4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这些图表示刀槽花纹6、窄浅槽7以及凹部8的位置关系。
在图4的结构中,所有窄浅槽7彼此平行地配置。因此,窄浅槽7彼此不交叉地呈带状配置。
但是,并不限于此,如图18~图21所示,窄浅槽7也可以彼此交叉或者连通而配置。例如,如图18~图19所示,多个窄浅槽7也可以呈网眼状配置。此时,窄浅槽7既可以相对于轮胎周向以及轮胎宽度方向倾斜地配置(图18),也可以相对于轮胎周向以及轮胎宽度方向平行地配置(图19)。此外,一部分的窄浅槽7例如也可以呈圆弧状、波状等弯曲地配置(图20)。此外,窄浅槽7也可以配置为具有环状构造并彼此连通(图21)。例如,在图21的结构中,窄浅槽7呈蜂窝状配置。此外,这些结构中,凹部8也与彼此不交叉的两条以上的窄浅槽7交叉地配置。
[变形例2]
图22~图24是表示图2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在这些图中,图22表示结构胎肩环岸部33的一个花纹块5的俯视图,图23表示结构第二环岸部32的一个花纹块5的俯视图,图24表示结构中央环岸部31的一个花纹块5的俯视图。
在图2的结构中,如上所述,多个凹部8偏置于一个花纹块5的接地面内,以便关于连续的接地面定义的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Se比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Sc大(Sc<Se)。具体而言,如图3、图6以及图7所示,在所有环岸部31~33的花纹块5中,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e,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c具有Nc<Ne的关系。
与此相对,在图22~图24的变形例中,由连续的接地面定义的轮胎周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Se',与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Sc'具有Sc'<Se'的关系。此外,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之比Se'/Sc'优选具有1.50≤Se'/Sc'的关系,更优选具有3.00≤Se'/Sc'的关系。并不特别限制比Se'/Sc'的上限,但是通过与凹部8的配置密度、开口面积的关系受到制约。此外,在所有凹部8配置于端部区域ER'的情况下,Sc'=0,满足Sc'<Se'的条件。
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区域定义为连续的接地面的轮胎周向的中央部50%的区域(参照图22)。轮胎周向的端部区域定义为连续的接地面的轮胎周向的前后的端部25%的区域。这些中央部区域以及端部区域定义为除了形成于环岸部31~33的一部分的切口部以外。此外,将结构花纹块列的各花纹块5的接地面分别定义中央部区域以及端部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图22的虚线表示中央部区域与端部区域的边界线。
具体而言,在图22~图24中,通过使一个花纹块5的轮胎周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e',与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c'具有Nc'<Ne'的关系,从而可满足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的条件Sc'<Se'。此外,凹部8的配置数之比Ne'/Nc'优选具有1.50≤Ne'/Nc'的关系,更优选具有3.00≤Ne'/Nc'的关系。并不限制比Ne'/Nc'的上限,但是通过与凹部8的配置密度的关系受到制约。此外,在所有凹部8配置于端部区域ER'的情况下,Nc'=0,满足Nc'<Ne'且Sc'<Se'的条件。
此外,在环岸部包含排列于轮胎周向的多个花纹块的情况(参照图2)下,构成一个花纹块列的70%以上、优选80%以上的花纹块5满足上述的凹部8的条件Nc'<Ne'且Sc'<Se'。另一方面,在整个胎面中,至少一列环岸部满足该花纹块列的条件即可。
在上述的结构中,凹部8密集地配置于容易形成水膜的花纹块5的端部区域ER'。因此,由于凹部8的吸水作用,可高效地吸收冰路面上的踏面的水膜。由此,花纹块踏面相对于冰路面的粘附性有所提高,进而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此外,凹部8稀疏地配置于中央部区域,因此可确保花纹块5的中央部区域的接地面积,提高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
例如,在图22的结构中,胎肩环岸部33的一个花纹块5在接地面内具有合计十三个凹部8,此外,在轮胎周向的前后的端部区域ER'具有合计八个凹部8,在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区域(省略图中的符号)具有五个凹部8。此外,各凹部8具有相同的开口形状以及相同的开口面积。并且,轮胎周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e',与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区域的凹部8的配置数Nc'具有Ne'/Nc'=8/5=1.60的关系。此外,在一个胎肩环岸部33中,所有花纹块5的凹部8满足上述的条件Nc'<Ne'。
特别是,胎肩环岸部33对轮胎的制动性能影响较大。因此,通过使胎肩环岸部33的花纹块5在轮胎周向的端部区域ER'密集地具有凹部8,可显著地得到由凹部8产生的冰上制动性能的提高作用。
此外,在图23的结构中,位于第二环岸部3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一个花纹块5(参照图2)在接地面内具有合计九个凹部8,此外,在轮胎周向的前后的端部区域ER'具有合计六个凹部8,在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区域(省略图中的符号)具有三个凹部8。此外,各凹部8具有相同的开口形状以及相同的开口面积。并且,花纹块5的轮胎周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e',与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c'具有Ne'/Nc'=6/3=2.00的关系。此外,在一个第二环岸部32中,所有花纹块5的凹部8满足上述的条件Nc'<Ne'。
特别是,第二环岸部32对轮胎的制驱动性能影响较大。因此,通过使第二环岸部32的花纹块5在轮胎周向的端部区域ER'密集地具有凹部8,可高效地吸收容易形成水膜的端部区域ER'的水膜,从而可显著地得到由凹部8产生的冰上制驱动性能的提高作用。
此外,在图24的结构中,中央环岸部31的一个花纹块5在接地面内具有合计二十二个凹部8,此外,在轮胎周向的前后的端部区域ER'具有合计十三个凹部8,在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区域(省略图中的符号)具有九个凹部8。此外,各凹部8具有相同的开口形状以及相同的开口面积。并且,轮胎周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e',与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区域的凹部8的配置数Nc'具有Ne'/Nc'=13/9=1.44的关系。此外,在一个中央环岸部31中,所有花纹块5的凹部8满足上述的条件Nc'<Ne'。
特别是,中央环岸部31对轮胎的驱动性能影响较大。因此,通过使中央环岸部31的花纹块5在轮胎周向的端部区域ER'密集地具有凹部8,可增加边缘成分并显著地得到由凹部8产生的轮胎驱动性能的提高效果。
[变形例3]
图25~图28是表示图2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在这些图中,图25表示充气轮胎1的胎面的俯视图。此外,图26表示结构胎肩环岸部33的一个花纹块5的俯视图,图27表示结构第二环岸部32的一个花纹块5的俯视图,图28表示结构中央环岸部31的一个花纹块5的俯视图。
在图2的结构中,如上所述,通过在一个花纹块5的接地面内偏置多个凹部8,将一个花纹块5的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Se设定为比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Sc大(Sc<Se)。具体而言,如图3、图6以及图7所示,在花纹块5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左右端部区域ER、ER密集地配置有凹部8。此外,各环岸部31~33的凹部8具有相同的开口形状以及相同的开口面积。
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使多个凹部8的开口面积在一个条状花纹或者花纹块的接地面内变化,设定为一个条状花纹或者花纹块的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Se比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Sc大(Sc<Se)。即,在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配置有具有较大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
具体而言,在图26~图28中,通过使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Ae,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省略图中的符号)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Ac具有Ac<Ae的关系,可满足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的条件Sc<Se。此外,优选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Ac、Ae之比Ae/Ac具有1.5≤Ae/Ac≤4.0的关系,更优选具有2.0≤Ae/Ac≤3.0的关系。此外,在所有凹部8配置于端部区域ER的情况下,Ac=0,满足Ac<Ae且Sc<Se的条件。
开口面积的平均值Ac、Ae算出为规定区域中的凹部的开口面积的总和与该区域中的凹部的总数之比。
此外,在环岸部包含排列于轮胎周向的多个花纹块的情况(参照图2)下,构成一个花纹块列的70%以上、优选80%以上的花纹块5满足上述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条件Ac<Ae且Sc<Se。另一方面,在整个胎面中,至少一列环岸部满足该花纹块列的条件即可。
在上述的结构中,具有较大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配置于在冰路面行驶时容易形成水膜的花纹块5的端部区域ER。因此,由于凹部8的吸水作用,可高效地吸收冰路面上的踏面的水膜。由此,花纹块踏面相对于冰路面的粘附性有所提高,进而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此外,具有较小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配置于中央部区域,因此可确保花纹块5的中央部区域的接地面积,提高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
例如,在图26的结构中,胎肩环岸部33的一个花纹块5在接地面内具有合计十六个凹部8,此外,在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和中央部区域(省略图中的符号)分别具有八个凹部8。此外,各凹部8具有相同的开口形状。并且,在端部区域ER配置有较大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相反,在中央部区域配置有较小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由此,同时满足各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条件Ac<Ae以及开口面积率的条件Sc<Se。此外,在胎肩环岸部33中,所有花纹块5的凹部8满足上述的条件Ac<Ae、Sc<Se(参照图25)。
此外,在图27的结构中,位于第二环岸部3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一个花纹块5(参照图25)在接地面内具有合计十六个凹部8,此外,在轮胎宽度方向的左右的端部区域ER和中央部区域(省略图中的符号)分别具有八个凹部8。此外,各凹部8具有相同的开口形状。并且,在端部区域ER配置有较大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相反,在中央部区域配置有较小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由此,同时满足各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条件Ac<Ae以及开口面积率的条件Sc<Se。此外,在第二环岸部32中,所有花纹块5的凹部8满足上述的条件Ac<Ae、Sc<Se(参照图25)。
此外,在图28的结构中,中央环岸部31的一个花纹块5在接地面内具有合计三十七个凹部8,此外,在轮胎宽度方向的左右的端部区域ER具有合计十八个凹部18,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省略图中的符号)具有十九个凹部8。此外,各凹部8具有相同的开口形状。并且,在端部区域ER配置有较大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相反,在中央部区域配置有较小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此外,同时满足各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条件Ac<Ae以及开口面积率的条件Sc<Se。另外,在中央环岸部31中,所有花纹块5的凹部8满足上述的条件Ac<Ae、Sc<Se(参照图25)。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配置于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的70%以上、优选80%以上的凹部8优选具有比配置于花纹块5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大的开口面积。即,较大的凹部8的一大半配置于端部区域ER。由此,在冰路面的行驶时,可利用较大的凹部8高效地吸收端部区域ER的水膜。例如,在图25~图28的结构中,一个花纹块5具备彼此具有不同开口面积的两种凹部8,具有较大的开口面积的所有凹部8配置于端部区域ER。此外,在端部区域ER仅配置有较大的凹部8,在中央部区域仅配置有较小的凹部8。因此,具有各区域彼此大小不同的凹部8。由此,形成有特征的凹部8的排列图案。
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一部分较小的凹部配置于端部区域ER(省略图示)。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优选具有比平均值大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在连续的接地面配置于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也就是说,比平均值大的凹部8配置在比其他较小的凹部8更靠近环岸部31~33的边缘部位置。环岸部31~33的边缘部接地压较高,处于在冰路面行驶时容易形成水膜的状态。因此,通过将较大的凹部8配置在环岸部31~33的边缘部,可利用较大的凹部8高效地吸收踏面的水膜。例如,在图25~图28的结构中,沿花纹块5的周向槽21~23侧的边缘部配置有较大的凹部8。由此,提高了由凹部8产生的吸水作用。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环岸部31~33是具有多个花纹块5的花纹块列,具有并列地配置于轮胎周向并将环岸部31~33划分为多个区间的多个刀槽花纹6,和彼此具有不同开口面积的多种凹部8。并且,具有比平均值大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优选配置于轮胎周向相邻的任意三个区间中的至少一个中。即,由刀槽花纹6划分的相邻的任意三个区间具有至少一个较大的凹部8。由此,较大的凹部8分散地配置于轮胎周向,因此在冰路面行驶时,可高效地吸收踏面的水膜。例如,在图25~图28的结构中,由刀槽花纹6划分的相邻的任意二个区间中的一个或两个区间具有较大的凹部8。由此,凹部8密集地配置在轮胎周向的各区间中。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优选环岸部31~33是具有多个花纹块5的花纹块列,且具有比平均值大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配置于花纹块5的角部。花纹块5的角部接地压较高,处于在冰路面行驶时容易形成水膜的状态。因此,通过在花纹块5的角部配置凹部8,在冰路面行驶时,可高效地吸收踏面的水膜。例如,在图25~图28的结构中,在形成于周向槽21~23与胎纹槽41~43的交叉位置(参照图25)的所有花纹块5的角部配置有较大的凹部8。而且,在形成于中央环岸部31的切口部311的角部也配置有较大的凹部8(参照图28)。由此,提高了由凹部8产生的吸水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5~图28的结构中,各花纹块5的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c与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e大致相同,大致相同地设定各区域中的凹部8的配置密度。此外,优选各区域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e、Nc具有0.90≤Ne/Nc≤1.10的关系。由此,在花纹块5内以均匀的配置密度配置有凹部8。
但是,并不限于此,除了上述的条件Ac<Ae以外,也可以设定为:各区域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之比Ne/Nc具有1.20≤Ne/Nc的关系,更优选设定为具有1.50≤Ne/Nc的关系。即,在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中,凹部8具有较大的开口面积并且密集地配置。由此,能使各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之比Ae/Ac较小,并且能高效地调整各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的条件Sc<Se。
[变形例4]
图29~图31是表示图25所示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在这些图中,图29表示结构胎肩环岸部33的一个花纹块5的俯视图,图30表示结构第二环岸部32的一个花纹块5的俯视图,图31表示结构中央环岸部31的一个花纹块5的俯视图。
在图25的结构中,如上述的图26~图28所示,使多个凹部8的开口面积在一个条状花纹或者花纹块的接地面内变化,以便使一个条状花纹或者花纹块的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Se比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Sc大(Sc<Se)。
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多个凹部8的开口面积在一个条状花纹或者花纹块的接地面内变化,以便使一个条状花纹或者花纹块的轮胎周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Se'比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Sc'大(Sc'<Se')。即,在轮胎周向的端部区域ER'配置有具有较大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
具体而言,在图29~图31中,通过使轮胎周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Ae',与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区域(省略图中的符号)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Ac'具有Ac'<Ae'的关系,可满足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的条件Sc'<Se'。此外,优选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Ac'、Ae'之比Ae'/Ac'具有1.5≤Ae'/Ac'≤4.0的关系,更优选具有2.0≤Ae'/Ac'≤3.0的关系。此外,在所有凹部8配置于端部区域ER'的情况下,Ac'=0,满足Ac'<Ae'且Sc'<Se'的条件。
此外,在环岸部包含排列于轮胎周向的多个花纹块的情况(参照图2)下,构成一个花纹块列的70%以上、优选80%以上的花纹块5满足上述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条件Ac'<Ae'且Sc'<Se'。另一方面,在整个胎面中,至少一列环岸部满足该花纹块列的条件即可。
在上述的结构中,具有较大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配置于在冰路面行驶时容易形成水膜的花纹块5的端部区域ER'。因此,由于凹部8的吸水作用,可高效地吸收踏面的水膜。由此,花纹块踏面相对于冰路面的粘附性有所提高,进而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此外,具有较小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配置于中央部区域,因此可确保花纹块5的中央部区域的接地面积,提高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
例如,在图29的结构中,胎肩环岸部33的一个花纹块5在接地面内具有合计十六个凹部8,此外,在轮胎周向的端部区域ER'和中央部区域(省略图中的符号)分别具有八个凹部8。此外,各凹部8具有相同的开口形状。并且,在端部区域ER'配置有较大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相反,在中央部区域配置有较小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由此,同时满足各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条件Ac'<Ae'以及开口面积率的条件Sc'<Se'。此外,在整个胎肩环岸部33中,所有花纹块5的凹部8满足上述的条件Ac'<Ae'、Sc'<Se'。
此外,在图30的结构中,位于第二环岸部32的轮胎周向外侧的一个花纹块5(参照图25)在接地面内具有合计十六个凹部8,此外,在轮胎周向的前后的端部区域ER'和中央部区域(省略图中的符号)分别具有八个凹部8。此外,各凹部8具有相同的开口形状。并且,在端部区域ER'配置有较大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相反,在中央部区域配置有较小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由此,同时满足各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条件Ac'<Ae'以及开口面积率的条件Sc'<Se'。此外,在整个第二环岸部32中,所有花纹块5的凹部8满足上述的条件Ac'<Ae'、Sc'<Se'。
另外,在图31的结构中,中央环岸部31的一个花纹块5在接地面内具有合计三十六个凹部8,此外,在轮胎周向的前后的端部区域ER'和中央部区域(省略图中的符号)分别具有十八个凹部8。此外,各凹部8具有相同的开口形状。并且,在端部区域ER'配置有较大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相反,在中央部区域配置有较小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由此,同时满足各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条件Ac'<Ae'以及开口面积率的条件Sc'<Se'。此外,在整个中央环岸部31中,所有花纹块5的凹部8满足上述的条件Ac'<Ae'、Sc'<Se'。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配置于轮胎周向的端部区域ER'的70%以上、优选80%以上的凹部8优选具有比平均值大的开口面积。即,较大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的一大半配置于端部区域ER'。由此,在冰路面的行驶时,可利用较大的凹部8高效地吸收端部区域ER'的水膜。例如,在图29~图31的结构中,一个花纹块5具备彼此具有不同开口面积的两种凹部8,具有较大的开口面积的所有凹部8配置于端部区域ER'。此外,在端部区域ER'仅配置有较大的凹部8,在中央部区域仅配置有较小的凹部8。因此,具有各区域彼此大小不同的凹部8。由此,形成有特征的凹部8的排列图案。
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一部分较小的凹部配置于端部区域ER'。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优选具有比平均值大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在连续的接地面配置于轮胎周向的最外侧。也就是说,比平均值大的凹部8配置在比其他较小的凹部8更靠近环岸部31~33的边缘部位置。环岸部31~33的边缘部接地压较高,处于在冰路面行驶时容易形成水膜的状态。因此,通过将较大的凹部8配置在环岸部31~33的边缘部,可利用较大的凹部8高效地吸收踏面的水膜。例如,在图30以及图31的结构中,沿花纹块5的胎纹槽41、42侧的边缘部配置有较大的凹部8。由此,提高了由凹部8产生的吸水作用。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优选环岸部31~33是具有多个花纹块5的花纹块列,且具有比平均值大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配置于花纹块5的角部。花纹块5的角部接地压较高,处于在冰路面行驶时容易形成水膜的状态。因此,通过在花纹块5的角部配置凹部8,在冰路面行驶时,可高效地吸收踏面的水膜。例如,在图29~图31的结构中,在形成于周向槽21~23与胎纹槽41~43的交叉位置(参照图25)的所有花纹块5的角部配置有较大的凹部8。由此,提高了由凹部8产生的吸水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9~图31的结构中,各花纹块5的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c'与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e'大致相同,大致相同地设定各区域中的凹部8的配置密度。此外,优选各区域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e'、Nc'具有0.90≤Ne'/Nc'≤1.10的关系。由此,在花纹块5内以均匀的配置密度配置有凹部8。
但是,并不限于此,除了上述的条件Ac'<Ae'以外,也可以设定为:各区域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之比Ne'/Nc'具有1.20≤Ne'/Nc'的关系,更优选设定为具有1.50≤Ne'/Nc'的关系。即,在轮胎周向的端部区域ER'中,凹部8具有较大的开口面积并且密集地配置。由此,能使各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之比Ae'/Ac'较小,并且能高效地调整各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的条件Sc'<Se'。
[效果]
如上所做的说明,该充气轮胎1在胎面具备具有条状花纹或者多个花纹块的环岸部31~33(参照图2以及图25)。此外,环岸部31~33在接地面具备多个窄浅槽7和多个凹部8(参照图3以及图4)。此外,在将环岸部31~33中的连续的接地面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50%的区域定义为中央部区域,将轮胎宽度方向的左右端部25%的区域定义为端部区域时,一个连续的接地面的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Se,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Sc具有Sc<Se的关系。
在该结构中,(1)环岸部31~33在接地面具备凹部8,因此具有环岸部31~33的边缘成分得以增加,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的优点。此外,(2)在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较大地设定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因此可提高容易形成水膜的端部区域ER处踏面的吸水性。由此,具有可提高端部区域ER的接地特性,并提高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的优点。此外,(3)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较小地设定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因此具有可确保环岸部31~33的中央部区域的接地面积,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的优点。此外,(4)凹部8比刀槽花纹(例如,线状刀槽花纹6、圆形刀槽花纹(省略图示))浅,因此可适当地确保环岸部31~33的刚性。由此,具有可确保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的优点。
此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Se,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Sc具有1.50≤Se/Sc的关系。由此,具有可确保各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之比Se/Sc,可适当地得到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偏置而产生的作用。
此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e,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c具有Nc<Ne的关系(参照图3、图6以及图7)。在该结构中,于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中密集地配置凹部8,因此可提高容易形成水膜的端部区域ER处踏面的吸水性。由此,具有可提高端部区域ER的接地特性,并提高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的优点。此外,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稀疏地配置凹部8,因此具有可确保环岸部31~33的中央部区域的接地面积,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的优点。
此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e,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c具有1.50≤Ne/Nc的关系(参照图3、图6以及图7)。由此,具有可使各区域中的凹部8的疎密配置适当化,可适当地得到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的提高作用的优点。
此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一个所述连续的接地面的整个区域中的凹部8的配置密度Da在0.8个/cm^2≤Da≤4.0个/cm^2的范围中。由此,具有可使凹部8的配置密度适当化的优点。即,通过为0.8个/cm^2≤Da,可确保凹部8的配置数,可在凹部8适当地确保水膜的去除作用。此外,通过为Da≤4.0个/cm^2,可适当地确保环岸部31~33的接地面积。
此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环岸部31~33在接地面具备多个刀槽花纹6,且凹部8从刀槽花纹6分离地配置(例如,参照图3)。在该结构中,凹部8与刀槽花纹6彼此分离地配置,因此具有可确保环岸部31~33的刚性,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的优点。
此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多个刀槽花纹6并列地配置于轮胎周向并将环岸部32划分为多个区间(例如,参照图6)。此外,仅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具有凹部8的所述区间,与仅在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具有凹部8的所述区间于轮胎周向交替地配置。在该结构中,凹部8分散配置,因此具有能够提高由凹部8产生的水膜的吸收作用,并确保环岸部的刚性的优点。此外,连续的区间分别具有凹部,因此具有可高效地吸收踏面的水膜,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的优点。
此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多个刀槽花纹6并列地配置于轮胎周向并将环岸部31~33划分为多个区间。并且,相邻的任意一对所述区间的至少一方在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具有凹部8(参照图3以及图7)。由此,在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密集地配置凹部8,具有可高效地吸收踏面的水膜,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的优点。
此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多个刀槽花纹6并列地配置于轮胎周向并将环岸部31~33划分为多个区间。此外,相邻的三个所述区间分别包括在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具有凹部8的所述区间,和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具有凹部8的所述区间(例如,参照图3以及图6)。由此,具有凹部8可分散地配置于环岸部31~33的端部区域以及中央部区域的优点。
此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多个刀槽花纹6并列地配置于轮胎周向并将环岸部31~33划分为多个区间。此外,在轮胎周向相邻的任意三个所述区间分别包括具有凹部8的区间和不具有凹部8的所述区间(参照图7)。在该结构中,通过配置有不具有凹部8的区间,分散地配置有凹部8。由此,具有可确保环岸部31~33的接地面积,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的优点。
此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环岸部31~33为具有多个花纹块5的花纹块列,在花纹块5的角部具有凹部8(参照图3、图6以及图7)。在该结构中,在接地压较高、水膜易发生的花纹块5的角部配置有凹部8。由此,具有可高效地吸收踏面的水膜,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的优点。
此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环岸部31~33为具有多个花纹块5的花纹块列,在花纹块5的轮胎周向的端部且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不具有凹部8(参照图3、图6以及图7)。由此,具有可确保花纹块的踏入侧以及踏出侧的端部的接地面积以及刚性,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的优点。
此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凹部8的开口面积在2.5mm^2以上且10mm^2以下的范围中。由此,具有可使凹部8的开口面积适当化的优点。即,通过凹部8的开口面积为2.5mm^2以上,可确保凹部8的边缘作用以及吸水性。此外,通过凹部8的开口面积在10mm^2以下,可确保环岸部31~33的接地面积以及刚性。
此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凹部8在环岸部31~33的接地面具有圆形状(参照图4)或者椭圆形状(省略图示)。由此,与凹部8具有多角形的结构(省略图示)相比,具有能抑制环岸部31~33的接地面的偏磨损的优点。
此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凹部8的壁角度α在-85deg≤α≤95deg的范围中(参照图5)。由此,具有凹部8的边缘作用得以提高的优点。
此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凹部8的深度Hd与窄浅槽7的槽深Hg具有0.5≤Hd/Hg≤1.5的关系(参照图5)。由此,具有可使凹部8的深度Hd适当化的优点。即,通过为0.5≤Hd/Hg,可确保凹部8的吸水作用。此外,通过为Hd/Hg≤1.5,能抑制凹部8相对于窄浅槽7过深而引起的环岸部31~33的刚性下降。
此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至少一部分凹部8配置于与轮胎成形模具的通气孔(省略图示)相应的位置。具有如下优点:有效地利用通气孔,此外,减少环岸部31~33的接地面中的无用凹陷,能适当地确保环岸部31~33的接地面积。
此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Ae,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Ac具有Ac<Ae的关系(参照图25~图28)。在该结构中,具有较大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配置于在冰路面行驶时容易形成水膜的花纹块5的端部区域ER,因此可高效地吸收冰路面中踏面的水膜。由此,具有花纹块踏面相对于冰路面的粘附性有所提高,进而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的优点。此外,具有较小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配置于中央部区域,因此具有可确保花纹块5的中央部区域的接地面积,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的优点。
此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Ae,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Ac具有1.5≤Ae/Ac≤4.0的关系。由此,具有可使各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之比Ae/Ac适当化的优点。即,通过为1.5≤Ae/Ac,可确保各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之比Ae/Ac,可得到由凹部8产生的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的提高作用。此外,通过为Ae/Ac≤4.0,可避免开口面积之比Ae/Ac过大的情况,可抑制花纹块5的偏磨损。
此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环岸部31~33具备彼此具有不同开口面积的多种凹部8,且配置于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的70%以上的凹部8具有比配置于连续的接地面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大的开口面积(参照图26~图28)。由此,具有可利用较大的凹部8高效地吸收端部区域ER的水膜,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的优点。
此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环岸部31~33具备彼此具有不同开口面积的多种凹部8,且具有比配置于连续的接地面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大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在连续的接地面配置于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参照图26~图28)。由此,具有可利用较大的凹部8高效地吸收端部区域ER的水膜,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的优点。
此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环岸部31~33具备并列地配置于轮胎周向并将环岸部31~33的连续的接地面划分为多个区间的多个刀槽花纹6,和彼此具有不同开口面积的多种凹部8(参照图26~图28)。此外,具有比配置于连续的接地面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大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配置于轮胎周向相邻的任意三个所述区间中的至少一个中。由此,较大的凹部8分散地配置于轮胎周向,因此具有可适当地确保由凹部8产生的踏面水膜的吸收作用的优点。
此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环岸部31~33为具有多个花纹块5的花纹块列,并且具备彼此具有不同开口面积的多种凹部8(参照图26~图28)。此外,具有比配置于连续的接地面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大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配置于花纹块5的角部。由此,具有可高效地吸收踏面的水膜的优点。
此外,该充气轮胎1在胎面具备具有多个花纹块5的环岸部31~33(参照图2)。此外,环岸部31~33在接地面具备多个窄浅槽7和多个凹部8(参照图4)。此外,在将连续的接地面的轮胎周向的中央部50%的区域定义为中央部区域,将轮胎周向的前后的端部25%的区域定义为端部区域时,一个连续的接地面的轮胎周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Se',与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Sc'具有Sc'<Se'的关系(参照图22~图24)。
在该结构中,(1)环岸部31~33在接地面具备凹部8,因此具有环岸部31~33的边缘成分得以增加,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的优点。此外,(2)在轮胎周向的端部区域ER'较大地设定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因此可提高容易形成水膜的端部区域ER'处踏面的吸水性。由此,具有可提高端部区域ER'的接地特性,并提高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的优点。此外,(3)在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区域较小地设定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因此具有可确保环岸部31~33的中央部区域的接地面积,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的优点。此外,(4)凹部8比刀槽花纹(例如,线状刀槽花纹6、圆形刀槽花纹(省略图示))浅,因此可适当地确保环岸部31~33的刚性。由此,具有可确保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的优点。
此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轮胎周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e',与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c'具有Nc'<Ne'的关系(参照图22~图24)。在该结构中,于轮胎周向的端部区域ER'中密集地配置凹部8,因此可提高容易形成水膜的端部区域ER'处踏面的吸水性。由此,具有可提高端部区域ER'的接地特性,并提高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的优点。此外,在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区域稀疏地配置凹部8,因此具有可确保环岸部31~33的中央部区域的接地面积,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的优点。
此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轮胎周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Ae',与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Ac'具有Ac'<Ae'的关系(参照图22~图24)。在该结构中,具有较大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配置于在冰路面行驶时容易形成水膜的花纹块5的端部区域ER',因此可高效地吸收冰路面中踏面的水膜。由此,具有花纹块踏面相对于冰路面的粘附性有所提高,进而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的优点。此外,具有较小的开口面积的凹部8配置于中央部区域,因此具有可确保花纹块5的中央部区域的接地面积,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的优点。
[实施例]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性能试验结果1的图表。图3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性能试验结果2的图表。
在该性能试验中,对多种试验轮胎进行了关于冰上制动性能的评价。此外,轮胎尺寸195/65R15的试验轮胎安装于JATMA规定的适用轮辋,对该试验轮胎施加230kPa的空气压以及JATMA规定的最大负荷。此外,试验轮胎装接于试验车辆的排气量1600cc且FF(Frontengine Front drive:前置前驱)方式的轿车。
在关于冰上制动性能的评估中,使试验车辆行驶在规定的冰路面上,测定行驶速度40[km/h]时的制动距离。然后,根据该测定结果进行将现有例作为基准(100)的指数评价。该评价为数值越大越优选。
在图32中,实施例1~11的试验轮胎具备图1以及图2的结构,环岸部31~33的花纹块5分别具有刀槽花纹6、窄浅槽7以及凹部8。此外,如图4所示,直线状的窄浅槽7在轮胎周向倾斜并且平行地配置,并贯通花纹块5。此外,窄浅槽7的槽宽以及槽深为0.3mm。此外,位于胎面的所有凹部8具有相同形状以及固定的开口面积。此外,在所有花纹块5中,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e,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c具有Nc<Ne的关系。此外,凹部8的配置密度Da以及配置数比Ne/Nc为位于胎面的所有花纹块5的平均值。此外,凹部8的开口面积率比Se/Sc与各区域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之比Ne/Nc大致相等。
在图33中,实施例12~22的试验轮胎具备图1以及图25的结构,环岸部31~33的花纹块5分别具有刀槽花纹6、窄浅槽7以及凹部8。此外,如图4所示,直线状的窄浅槽7在轮胎周向倾斜并且平行地配置,并贯通花纹块5。此外,窄浅槽7的槽宽以及槽深为0.3mm。此外,位于胎面的所有花纹块5具备具有不同开口面积的两种且多个的凹部8。此外,所有凹部8具有相同形状。此外,具有较大的开口面积Ae的凹部8配置于花纹块5的端部区域ER(图26~图28),具有较小的开口面积Ac的凹部8配置于花纹块5的中央部区域。此外,在一个花纹块5中,端部区域ER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e与中央部区域中的凹部8的配置数Nc大致相同。因此,凹部的开口面积率比Se/Sc与大小的凹部8的开口面积之比Ae/Ac大致相等。此外,凹部8的配置密度Da为位于胎面的所有花纹块5的平均值。
在现有例的试验轮胎中,在实施例2的结构中,花纹块5仅具有刀槽花纹6以及窄浅槽7,不具有凹部8。
如试验结果所示可知,在实施例1~22的试验轮胎中,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得以提高。
符号说明
1 充气轮胎
21、22 周向主槽
23 周向细槽
31~33 环岸部
311 切口部
41~43 胎纹槽
5 花纹块
6 刀槽花纹
7 窄浅槽
8 凹部
11 胎圈芯
12 胎边芯
13 帘布层
14 带束层
141、142 交叉带束
143 带罩
15 胎面胶
16 侧壁胶
17 轮辋护胶

Claims (26)

1.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具备环岸部,所述环岸部具有条状花纹或者多个花纹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岸部在接地面具备多个窄浅槽和多个凹部,且
在将所述环岸部中的连续的接地面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50%的区域定义为中央部区域,将轮胎宽度方向的左右端部25%的区域定义为端部区域时,
一个所述连续的接地面的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中的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率Se,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率Sc具有Sc<Se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中的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率Se,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率Sc具有1.50≤Se/Sc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中的所述凹部的配置数Ne,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所述凹部的配置数Nc具有Nc<Ne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中的所述凹部的配置数Ne,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所述凹部的配置数Nc具有1.50≤Ne/Nc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一个所述连续的接地面的整个区域中的所述凹部的配置密度Da在0.8个/cm^2≤Da≤4.0个/cm^2的范围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环岸部在接地面具备多个刀槽花纹,且所述凹部从所述刀槽花纹分离地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多个刀槽花纹并列地配置于轮胎周向并将所述环岸部划分为多个区间,且仅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具有所述凹部的所述区间,和仅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具有所述凹部的所述区间于轮胎周向上交替地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多个刀槽花纹并列地配置于轮胎周向并将所述环岸部划分为多个区间,且相邻的任意一对所述区间的至少一方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具有所述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多个刀槽花纹并列地配置于轮胎周向并将所述环岸部划分为多个区间,且在轮胎周向相邻的任意三个所述区间,分别包括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具有所述凹部的所述区间,和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具有所述凹部的所述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多个刀槽花纹并列地配置于轮胎周向并将所述环岸部划分为多个区间,且在轮胎周向相邻的任意三个所述区间,分别包括具有所述凹部的所述区间,和不具有所述凹部的所述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环岸部为具有多个花纹块的花纹块列,在所述花纹块的角部具有所述凹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环岸部为具有多个花纹块的花纹块列,在所述花纹块的轮胎周向的端部且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不具有所述凹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在2.5mm^2以上且10mm^2以下的范围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凹部在所述环岸部的接地面具有圆形状或者椭圆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凹部的壁角度α在-85deg≤α≤95deg的范围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凹部的深度Hd与所述窄浅槽的槽深Hg具有0.5≤Hd/Hg≤1.5的关系。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至少一部分的所述凹部配置于与轮胎成形模具的通气孔对应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中的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Ae,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Ac具有Ac<Ae的关系。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中的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Ae,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Ac具有1.5≤Ae/Ac≤4.0的关系。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环岸部具备彼此具有不同开口面积的多种所述凹部,且配置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区域的70%以上的所述凹部具有比配置于所述连续的接地面的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大的开口面积。
21.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环岸部具备彼此具有不同开口面积的多种所述凹部,且具有比配置于所述连续的接地面的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大的开口面积的所述凹部,在所述连续的接地面配置于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
22.根据权利要求18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环岸部具备并列地配置于轮胎周向并将所述环岸部的连续的接地面划分为多个区间的多个刀槽花纹,和彼此具有不同开口面积的多种所述凹部,且
具有比配置于所述连续的接地面的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大的开口面积的所述凹部,配置于轮胎周向相邻的任意三个所述区间中的至少一个中。
23.根据权利要求18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环岸部为具有多个花纹块的花纹块列,并且具备彼此具有不同开口面积的多种所述凹部,且
具有比配置于所述连续的接地面的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大的开口面积的所述凹部配置于所述花纹块的角部。
24.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具备环岸部,所述环岸部具有多个花纹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岸部在接地面具备多个窄浅槽和多个凹部,且
将在连续的接地面的轮胎周向的中央部50%的区域定义为中央部区域,将轮胎周向的前后的端部25%的区域定义为端部区域时,
一个所述连续的接地面的所述轮胎周向的端部区域中的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率Se',与所述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率Sc'具有Sc'<Se'的关系。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轮胎周向的端部区域中的所述凹部的配置数Ne',与所述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所述凹部的配置数Nc'具有Nc'<Ne'的关系。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轮胎周向的端部区域中的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Ae',与所述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区域中的所述凹部的开口面积的平均值Ac'具有Ac'<Ae'的关系。
CN201580062272.7A 2014-12-03 2015-12-03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71076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5321 2014-12-03
JP2014245321 2014-12-03
JP2015-175793 2015-09-07
JP2015175793A JP6075425B2 (ja) 2014-12-03 2015-09-07 空気入りタイヤ
PCT/JP2015/084062 WO2016088855A1 (ja) 2014-12-03 2015-12-03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7665A true CN107107665A (zh) 2017-08-29
CN107107665B CN107107665B (zh) 2019-05-07

Family

ID=56122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2272.7A Active CN107107665B (zh) 2014-12-03 2015-12-03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875361B2 (zh)
EP (1) EP3228481B1 (zh)
JP (1) JP6075425B2 (zh)
CN (1) CN107107665B (zh)
RU (1) RU2671219C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54172A (zh) * 2018-06-29 2020-01-07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0654171A (zh) * 2018-06-29 2020-01-07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71280B2 (ja) * 2014-06-02 2016-08-1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009787B2 (ja) * 2017-06-08 2022-01-2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004556B2 (ja) * 2017-12-04 2022-01-21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189800B2 (ja) * 2019-02-20 2022-12-14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20215775A1 (de) 2020-12-14 2022-06-15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6633A (ja) * 1993-11-22 1995-07-25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7022277A (ja) * 2005-07-15 2007-02-01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0443315C (zh) * 2005-07-08 2008-12-1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及这种轮胎的模具
JP2009274726A (ja) * 2009-08-26 2009-11-26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1088544A (ja) * 2009-10-22 2011-05-06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JP2011148472A (ja) * 2010-01-25 2011-08-04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1148423A (ja) * 2010-01-22 2011-08-04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094631A (ja) * 2012-11-08 2014-05-22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85108A (ja) * 1990-07-26 1992-03-18 Bridgestone Corp 偏摩耗を抑制し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4218407A (ja) * 1990-10-02 1992-08-10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H0558117A (ja) * 1991-08-27 1993-03-09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359000B2 (ja) * 1999-02-18 2002-12-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1071712A (ja) * 1999-09-07 2001-03-21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1138715A (ja) * 1999-11-18 2001-05-2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2002222A (ja) * 2000-06-27 2002-01-08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A2491957C (en) * 2002-07-05 2010-12-14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for ice-bound or snow-covered road
JP3702958B2 (ja) * 2002-07-05 2005-10-0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氷雪路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29901B2 (ja) 2003-12-24 2009-09-0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583846B2 (ja) * 2004-09-07 2010-11-1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6151228A (ja) 2004-11-30 2006-06-15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557700B2 (ja) * 2004-12-15 2010-10-0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704811B2 (ja) * 2005-06-09 2011-06-2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8030656A (ja) * 2006-07-31 2008-02-14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8062749A (ja) * 2006-09-06 2008-03-21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925798B2 (ja) * 2006-11-28 2012-05-0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08044921A1 (de) * 2008-08-29 2010-03-04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JP5375377B2 (ja) * 2009-07-03 2013-12-2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10016906A1 (de) * 2010-05-11 2011-11-17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mit einem Laufstreifen
JP5648369B2 (ja) * 2010-08-24 2015-01-0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30186533A1 (en) 2010-08-31 2013-07-25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Tread for winter-use pneumatic tires
JP5685868B2 (ja) * 2010-09-09 2015-03-1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3046323A1 (ja) 2011-09-27 2013-04-04 コンパニー ゼネラール デ エタブリッスマン ミシュラ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用トレッド
DE102013225298A1 (de) * 2013-12-09 2015-06-11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Vulkanisationsform und Fahrzeugluftreifen
DE102014212902A1 (de) * 2014-07-03 2016-01-07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6633A (ja) * 1993-11-22 1995-07-25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0443315C (zh) * 2005-07-08 2008-12-1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及这种轮胎的模具
JP2007022277A (ja) * 2005-07-15 2007-02-01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9274726A (ja) * 2009-08-26 2009-11-26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1088544A (ja) * 2009-10-22 2011-05-06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JP2011148423A (ja) * 2010-01-22 2011-08-04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1148472A (ja) * 2010-01-25 2011-08-04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094631A (ja) * 2012-11-08 2014-05-22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54172A (zh) * 2018-06-29 2020-01-07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0654171A (zh) * 2018-06-29 2020-01-07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75361B2 (en) 2020-12-29
US20180312010A1 (en) 2018-11-01
US20210122192A1 (en) 2021-04-29
JP6075425B2 (ja) 2017-02-08
EP3228481B1 (en) 2020-01-29
JP2016107970A (ja) 2016-06-20
EP3228481A4 (en) 2018-06-27
RU2671219C1 (ru) 2018-10-30
EP3228481A1 (en) 2017-10-11
CN107107665B (zh) 2019-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07665A (zh) 充气轮胎
JP583511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980173B (zh) 充气轮胎
CN107000488A (zh) 充气轮胎
US11285763B2 (en) Pneumatic tire
US20190283505A1 (en) Pneumatic Tire
US9346323B2 (en) Pneumatic tire
US9421827B2 (en) Pneumatic tire
US20160144665A1 (en) Pneumatic Tire
CN107148362A (zh) 充气轮胎
CN103241070A (zh) 充气轮胎
CN107206845A (zh) 充气轮胎
EP3020575B1 (en) Pneumatic tire
CN107107664A (zh) 充气轮胎
CN107000489A (zh) 充气轮胎
CN108501624A (zh) 充气轮胎
CN110536806A (zh) 充气轮胎
CN106660400B (zh) 充气轮胎
US11872848B2 (en) Pneumatic tire
US11999195B2 (en) Pneumatic tire
CN110290937B (zh) 充气轮胎
CN107921823A (zh) 充气轮胎
JP706979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0611192B2 (en) Pneumatic tire
JP706979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