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20836B - 片材输送器和图像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片材输送器和图像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20836B
CN107020836B CN201710060774.7A CN201710060774A CN107020836B CN 107020836 B CN107020836 B CN 107020836B CN 201710060774 A CN201710060774 A CN 201710060774A CN 107020836 B CN107020836 B CN 1070208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housing
contact
open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607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20836A (zh
Inventor
山口真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20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08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208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08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2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6Duplicate, alternate, selective, or coacting fee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B65H5/38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immovable in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4Hous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4Housings
    • B65H2402/441Housings movable for facilitating access to area inside the housing, e.g. pivoting or sli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5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50Surface of the elements in contact with the forwarded or guided material
    • B65H2404/51Cross section, i.e. s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displacement
    • B65H2404/513Cross section, i.e. s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displacement with limited number of active are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 B65H2404/6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 B65H2404/61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and shaped for curvilinear transport pa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10Ensuring correct operation
    • B65H2601/11Clearing faulty handling, e.g. j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片材输送器和图像记录设备。输送器包括:壳体,具有输送路径和具有开口的第一侧表面;盖,能在开口被盖关闭的竖立位置和开口露出路径的一部分的平放位置之间枢转;轴,限定枢转轴线,设置在壳体和盖中的一个处;壳体和盖中的另一个中的伸长孔,以插入轴;限制器,设置在壳体处,具有接触表面,接触表面在盖从竖立位置枢转到平放位置时与盖接触。接触表面具有第一和第二端,第二端离输送路径比第一端离输送路径近,接触表面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使第一端位于第二端的下方。在盖与接触表面接触的状态下,伸长孔与轴之间的相对移动允许盖在盖的枢转末端从开口移开的方向上移动。

Description

片材输送器和图像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以下公开涉及片材输送器和图像记录设备,所述片材输送器被构造成沿输送路径输送片材,所述图像记录设备包括所述片材输送器且被构造成在由片材输送器输送的片材上记录图像。
存在已知的片材输送器,所述已知的片材输送器具有片材通过其输送的输送路径。片材输送器被设置在图像记录设备例如打印机和多功能外设(MFP)中。包括片材输送器的图像记录设备在由片材输送器在输送路径上输送的片材上记录图像。
其中具有输送路径的一些片材输送器具有形成在壳体中的开口用于部分露出输送路径,该开口通过盖打开和关闭。盖被相对于壳体枢转地支撑。例如,当盖位于竖立位置时关闭开口,当盖位于平放位置时露出开口。当盖位于平放位置时,例如,卡在输送路径中的片材可通过露出的开口去除。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布特开平5-66619)公开了用于限制能相对于壳体枢转的盖的运动的构造。在该构造中,盖可被相对于壳体向上打开,壳体设有防止盖被打开超出预定范围的止动器。
发明内容
在采用上述止动器用于盖通过重力从竖立位置枢转到平放位置的构造的情况下,止动器限制盖从竖立位置到平放位置的枢转的运动。在该情况下,然而,盖与止动器的碰撞可能引起大的噪音,这可能让使用者吃惊。而且,由于盖与止动器的碰撞造成的撞击可能引起盖的破损。另一方面,例如,在盖相对于开口打开量大的情况下,即在盖枢转大角度的情况下,使用者能更容易执行例如通过开口去除卡住的片材的操作。
因此,本公开的方面涉及:(i)片材输送器,所述片材输送器能减少由于当盖从竖立位置枢转到平放位置时的撞击产生的大噪音且能减少盖的破损;以及(ii)包括所述输送器的图像记录设备。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一种片材输送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限定输送路径,沿着所述输送路径输送片材,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侧表面,所述第一侧表面具有开口;盖,所述盖能绕枢转轴线在(i)所述盖关闭所述开口的竖立位置和(ii)所述盖使所述输送路径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开口露出的平放位置之间枢转;轴,所述轴限定所述枢转轴线,所述轴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中的一个处,并且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中的另一个具有伸长孔,通过所述伸长孔插入所述轴;和限制器,所述限制器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处,并且所述限制器具有接触表面,所述接触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盖从所述竖立位置枢转到所述平放位置时与所述盖接触。所述接触表面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离所述输送路径比所述第一端离所述输送路径近,并且所述接触表面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使得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下方。在所述盖与所述接触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所述伸长孔与所述伸长孔中的所述轴之间的相对移动允许所述盖在所述盖的枢转末端从所述开口移动离开的方向上滑动。在所述盖与所述接触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所述盖在离开所述开口的方向上滑动,直到所述盖停止。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中,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包括:(a)壳体,所述壳体中限定输送路径,沿着所述输送路径输送片材,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侧表面,所述第一侧表面具有开口;(b)盖,所述盖能绕枢转轴线在(i)所述盖关闭所述开口的竖立位置和(ii)所述盖使所述输送路径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开口露出的平放位置之间枢转;(c)轴,所述轴限定所述枢转轴线,所述轴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中的一个处,并且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中的另一个具有伸长孔,通过所述伸长孔插入所述轴;和(d)限制器,所述限制器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处,并且所述限制器具有接触表面,所述接触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盖从所述竖立位置枢转到所述平放位置时与所述盖接触;和图像记录器,所述图像记录器被构造成在沿着所述壳体中的所述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片材上记录图像。所述接触表面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离所述输送路径比所述第一端离所述输送路径近,并且所述接触表面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使得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下方。在所述盖与所述接触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所述伸长孔与所述伸长孔中的所述轴之间的相对移动允许所述盖在所述盖的枢转末端从所述开口移动离开的方向上滑动。在所述盖与所述接触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所述盖在离开所述开口的方向上滑动,直到所述盖停止。
在所述片材输送器中,所述轴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处,并且所述伸长孔被形成在所述盖中。
根据上述构造,当盖从竖立位置枢转到平放位置时,盖与限制器的接触表面接触。在这种情况下,伸长孔和轴之间的关系使盖沿接触表面的倾斜在盖的枢转末端从开口移动离开的方向上移动。该构造防止盖与放置壳体的放置表面直接碰撞。此外,盖在盖的枢转末端从开口移动离开的方向上的运动减少盖与卡住的片材通过开口从输送路径的去除发生干涉的可能性。
在所述片材输送器中,所述限制器从所述壳体突出,并且所述限制器被构造成与放置表面接触,所述壳体被放置在所述放置表面上。
根据上述构造,限制器是稳定的,因为限制器被支撑在放置表面上。由于当盖从竖立位置枢转到平放位置时盖与限制器的接触,该构造减少限制器的变形和破损。
在所述片材输送器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二侧表面和第三侧表面,所述第二侧表面和所述第三侧表面在所述轴的轴向方向上彼此相对且间隔开。所述轴和所述限制器被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表面和所述第三侧表面中的每一个的底部处。
根据上述构造,盖接触设置在第二侧表面和第三侧表面的每一个上的限制器,从而在盖接触限制器时分担盖上的撞击。而且,在盖沿第二侧表面和第三侧表面延伸的状态下盖接触限制器。该构造减少施加到盖的扭转力,从而进一步减少盖的破损。
在所述片材输送器中,所述盖包括:引导表面,所述引导表面被构造成沿着所述输送路径引导所述片材;壳体外表面,所述壳体外表面是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和突起,所述突起从所述壳体外表面突出,并且所述突起能与所述限制器的所述接触表面接触。
上述构造能使盖限定输送路径,导致片材输送器的较小尺寸。当盖接触限制器时引起的撞击被盖的突起吸收,从而减少盖的破损。而且,例如,当盖从竖立位置枢转到平放位置以便将盖的枢转末端从开口移动离开时,盖的突起有利于盖的运动速度和轴的高度的调整。
在所述片材输送器中,当所述盖位于所述竖立位置处时,所述伸长孔的纵向方向与从所述轴指向所述枢转末端的方向一致。
根据该构造,从竖立位置枢转到平放位置的盖能在盖的枢转末端从开口移动离开的方向上平滑地移动。
在所述片材输送器中,所述壳体包括定位器,所述定位器被构造成与位于所述竖立位置处的所述盖接合,以将所述盖在竖直方向上定位。
根据上述构造,定位器将盖稳定地定位在竖立位置处。
在所述片材输送器中,所述盖包括接合部,所述接合部被构造成接合所述定位器接合。所述盖具有第一引导表面,所述第一引导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盖从所述平放位置朝向所述竖立位置枢转时,所述第一引导表面朝向所述定位器向上引导所述接合部。
根据上述构造,盖由第一引导表面引导以便从平放位置平滑地枢转到竖立位置,这有利于盖通过定位器的定位。
在所述片材输送器中,所述壳体具有边缘,所述边缘从上方限定所述开口。所述盖的所述枢转末端具有第二引导表面,所述第二引导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盖从所述平放位置朝向所述竖立位置枢转时,所述第二引导表面与所述壳体的所述边缘接触,以向下引导所述盖。
根据上述构造,盖被第二引导表面引导以便从平放位置平滑地移动到竖立位置,这有利于盖通过定位器的定位。
效果
上述构造能减少由于当盖从竖立位置枢转到平放位置时的撞击造成的大噪音且能减少盖的破损。
附图说明
当与附图结合时,通过阅读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目标、特征、优势和技术及工业意义。
图1是多功能外设(MFP)的透视图;
图2A是在盖去除的状态下MFP的壳体的后端部的透视图,图2B是在盖从竖立位置轻微向平放位置枢转的状态下壳体的后端部的透视图;
图3是在竖直剖面中的立面图,示出盖位于竖立位置的状态下的壳体的后端部;
图4是用于解释壳体的后端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从盖的前侧观察盖时位于竖立位置的盖的透视图;
图6是从盖的后侧观察盖时位于竖立位置的盖的透视图;
图7是在竖直剖面中的立面图,示出位于竖立位置的盖;
图8是在竖直剖面中的立面图,示出在盖从竖立位置向后枢转的状态下的壳体的后端部;
图9是在竖直剖面中的立面图,示出在盖从竖立位置枢转到平放位置的状态下的壳体的后端部;并且
图10是在竖直剖面中的立面图,示出在枢转到平放位置的盖向后滑动的状态下的壳体的后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通过参考附图描述一个实施例。应该理解以下实施例仅通过示例方式描述,在不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本公开可体现为不同变型。
MFP的整体构造
图1示出作为图像记录设备的一个示例的多功能外设(MFP)。MFP10包括片材输送器且具有各种功能例如打印功能、传真功能和复印功能。打印功能是用于在作为片材的一个示例的记录片材12上记录图像(见图4)。
MFP10被在图1中示出的状态使用。在以下描述中,MFP10的上下方向4、前后方向6、左右方向8被如图1所示的限定。上下方向4对应于重力作用的上下方向。下文中左右方向8在以下描述中可被称为“宽度方向8”。
如图1所示,MFP10包括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60。壳体60限定MFP10的外部形状。第一供应盘61和第二供应盘62被设置在壳体60中。第一供应盘61被设置在第二供应盘62上方。
壳体60的前表面60A具有第一开口60B。设置在壳体60中的第一供应盘61可被通过第一开口60B向前拉出。壳体60的前表面60A还具有在第一开口60B下方的第二开口60C。设置在壳体60中的第二供应盘62可被通过第二开口60C向前拉出。
如图2A中示出的,凹部60M被形成在壳体60的后端部60S的宽度方向8上的中央部。虽然如图2B所示盖80被设置在凹部60M中,图2A省略盖80的图示。盖80通常在上下方向4上延伸。在图2B中,盖80略微向后枢转。
凹部60M被形成在壳体60的宽度方向8上的中央部以便从壳体60的后表面向前凹入。凹部60M在上下方向4上延伸。凹部60M的上侧、下侧和后侧未限定。第一侧表面60D和盖80被设置在凹部60M前方。第一侧表面60D限定凹部60M的前端。壳体60具有:限定凹部60M的右端的第二侧表面60F和限定凹部60M的左端的第三侧表面60G。第二侧表面60F和第三侧表面60G的每一个是在前后方向6和上下方向4上延伸的平坦面。第二侧表面60F和第三侧表面60G在宽度方向8上彼此间隔开且相对。
第一侧表面60D位于第二侧表面60F和第三侧表面60G的上部之间以便在宽度方向8上延伸。第一侧表面60D的下部具有被限定凹部60M的前侧的盖80封闭的背面开口60E。背面开口60E的右、左边缘分别由第二侧表面60F和第三侧表面60G限定。背面开口60E的上边缘由第一侧表面60D的下边缘60H限定。背面开口60E的下侧未被限定。
轴66分别设置在壳体60的第二侧表面60F和第三侧表面60G的底部上。轴66的每一个由在宽度方向8上朝凹部60M的内部突出的销构成。相应轴66的轴线与同一假想线一致。轴66支撑打开和关闭背面开口60E的盖80的下部。
如图3所示,当盖80位于竖立位置(关闭位置)时,盖80在上下方向4上延伸且关闭背面开口60E。当盖80绕轴66枢转使得盖80的上边缘向后且向下移动时,盖80位于背面开口60E打开的平放位置(打开位置)(见图9和图10)。当盖80位于平放位置时,壳体60的内部通过背面开口60E露出到外部。后面将描述盖80的构造。
如图2A和2B所示,限制器67被设置在第二侧表面60F的下端部,位于从轴66向后间隔开的位置。当盖80从竖立位置枢转到平放位置时使盖80与限制器67接触。限制器67(见图3)也被设置在第三侧表面60G的下端部上。
设置在第二侧表面60F上的限制器67从设置于第二侧表面60F上的轴66向后间隔开。设置在第三侧表面60G上的限制器67从设置于第二侧表面60F上的轴66向后间隔开。如从顶部观察,轴66的每一个和限制器67的对应一个位于在前后方向6上延伸的同一线上。限制器67具有相同构造且被设置在第二侧表面60F和第三侧表面60G上的相同高度处。
限制器67的每一个包括:彼此在前后方向6上间隔开的两个腿67A;和设置在相应腿67A的上端部之间的接触表面67B。腿67A的每一个沿上下方向4布置。接触表面67B具有一端(作为第一端的一个示例)和另一端(作为第二端的一个示例)。所述一端离背面开口60E比所述另一端离背面开口60E远,所述另一端离背面开口60E比所述一端离背面开口60E近。接触表面67B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使得所述一端位于所述另一端下方。腿67A的下端从壳体60向下突出且与其上放置壳体60的放置表面49(见图3)接触。
如图2A所示,在上下方向4上延伸的接触板60X被设置在第二侧表面60F的上部上。接触板60X从在第二侧表面60F的上边缘的附近的位置延伸到第二侧表面60F的上下方向4上的中央部。接触板60X在前后方向6上的长度比上下方向4上长度的短。接触板60X的与第三侧表面60G相对的表面60Y相对于第二侧表面60F倾斜,使得表面60Y的前边缘离第三侧表面60G比表面60Y的后边缘离第三侧表面60G近。
接触板60X的表面60Y的前边缘设有倾斜表面60U,倾斜表面60U在上下方向4上延伸且倾斜,以便在倾斜表面60U的前部处离第二侧表面60F比在倾斜表面60U的后部处离第二侧表面60F近。接触板60X的在表面60Y和倾斜表面60U之间的突出部是在上下方向4上延伸的接合边缘60W。接触板60X防止盖60从竖立位置到平放位置的枢转。
与上述接触板60X构造相似的接触板60X(见图9)也设置在第三侧表面60G上。
如图2A所示,定位器68被设置在壳体60中。定位器68通过与将在下面描述的盖80的接合部81N(见图3)接合而将盖80定位到竖立位置。壳体60具有位于第二侧表面60F的前方的内表面60Z。定位器68被设置在内表面60Z的上部上。定位器68形状类似圆柱形且从壳体60的内表面60Z沿宽度方向8向右突出。定位器68将盖80定位到竖立位置。
壳体60还具有位于第二侧表面60G前方的内表面60Z(见图8)。如图3所示,结构上与上述定位器68类似的定位器68被设置在壳体60中在内表面60Z的上部上(见图8)。
当盖80枢转到竖立位置时用于引导盖80的部件被设置在壳体60中。将在后面通过盖80的构造的描述来描述这些部件的构造。
如图4所示,在记录片材12在上下方向4上彼此堆叠的状态下,多个记录片材12被存储在设置在壳体60中的第一供应盘61中和第二供应盘62中。在第一供应盘61中,记录片材12被支撑在第一供应盘61的底面61A上。在第二供应盘62中,记录片材12被支撑在第二供应盘62的底面62A上。
第一供应器63被设置在第一供应盘61上方。第一供应器63包括第一供应辊63A,该第一供应辊63A被设置在第一供应盘61上,且被设置在盖80的附近的位置处。在第一供应辊63A的轴线与宽度方向8一致的状态下,第一供应辊63A由第一支撑臂63B的一个端部(末端部)可旋转地支撑。第一支撑臂63B的另一端部(基端部)被与第一供应辊63A的轴线平行布置的第一支撑轴63C可枢转地支撑。第一支撑臂63B从第一支撑轴63C向后且向下延伸。
当在第一供应辊63A位于记录片材12上方的状态下,第一支撑臂63B绕第一支撑轴63C枢转以便使第一支撑臂63B的末端部向下移动时,使第一供应辊63A与放置在第一供应盘61上的记录片材12的最上面的记录片材接触。当第一供应辊63A在该状态下旋转时,与第一供应辊63A接触的最上面的片材12被向后供应。在本实施例中,从第一供应盘61供应的记录片材12被在记录片材12的宽度方向8上的中央位置位于将在下面描述的第一输送路径51的宽度方向8上的中线CL(在图5中示意地示出)上的状态下输送。记录片材12的这种输送被称为中心对准输送。
第一引导件71被设置在第一供应盘61的后方。第一引导件71具有向前面向的第一引导表面71A。第一引导表面71A倾斜使得其后端位于其前端上方。通过第一供应器63供应的记录片材12被第一引导表面71A向后且向上引导。
第二供应器64被设置在第二供应盘62上方。除了第二供应器64被布置在第二供应盘62上方,第二供应器64在构造上与第一供应器63类似。即,第二供应器64包括第二供应辊64A和第二支撑臂64B,第二支撑臂64B由第二支撑轴64C可枢转地支撑。第二支撑臂64B从第二支撑轴64C向后且向下延伸。
第一输送路径51被限定在第一引导件71上方,由第一引导件71引导的记录片材12被通过该第一输送路径51输送。第一输送路径51从第一引导件71上端向上延伸且弯曲以便向前延伸。在第一输送路径51的上部中的弯曲部将被称为“第一弯曲路径51A”。由第一引导件71引导的记录片材12在第一输送路径51的下部被向上输送且然后在第一弯曲路径51A中向前输送。
第二引导件72被设置在第二供应盘62的后方。第二引导件72具有向前面向的第二引导表面72A。第二引导表面72A倾斜使得其后端位于其前端上方。由第二供应器64供应的记录片材12被第二引导表面72A向后且向上引导。
第二输送路径52被限定在第二供应盘62的后端部的上方,由第二供应器64供应的记录片材12通过第二输送路径52输送。第二输送路径52位于第一输送路径51后方,即第二输送路径52位于第一输送路径51的弯曲部的外侧上。第二输送路径52的上端部是被弯曲以便向前延伸的第二弯曲路径52A。第二弯曲路径52A的在记录片材12被输送的方向上(下文中被称为“输送方向”)的下游端被在位于第一输送路径51的第一弯曲路径51A的输送方向的下游的位置连接到第一输送路径51。由第二引导件72引导的记录片材12被在第二输送路径52的下部中向上输送,然后在第二弯曲路径52A中向前输送,最后引导到第一输送路径51。
部分限定第一输送路径51和第二输送路径52的部件被安装在盖80上。当盖80位于平放位置时,第一输送路径51经由背面开口60E露出到外部。如上所述,限制器67的接触表面67B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使得离背面开口60E比所述另一端离背面开口60E远的所述一端位于离背面开口60E比所述一端离背面开口60E近的所述另一端的下方。即,限制器67的接触表面67B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使得离第一输送路径51比所述另一端离第一输送路径51远的所述一端位于离第一输送路径51比所述一端离第一输送路径51近的所述另一端的下方。
第一输送路径51和第二输送路径52的下游端连续到在壳体60中在前后方向6上延伸的上输送路径53。经过第一输送路径51或第二输送路径52输送的记录片材12被在上输送路径53中向前输送。
在上输送路径53上,第一输送辊装置21、压板22和图像记录器30、第二输送辊装置23、翻板25、转回辊(switch-back roller)装置26和排出盘27在输送方向41上从上游侧依次布置。
第一输送辊装置21向前输送记录片材12,且包括:以其轴线在宽度方向8上延伸的方式布置的第一输送辊21A和多个布置在第一输送辊21A下方的夹压辊21B。
第一输送辊21A能与通过第一输送路径51或第二输送路径52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上表面接触。应该注意记录片材12的上表面在下文中可被称为“第一面”。第一输送辊21A延伸越过上输送路径53的在宽度方向8上的整个长度。夹压辊21B在宽度方向8上彼此间隔特定距离。夹压辊21B的每一个与第一输送辊21A接触。当第一输送辊21A旋转时,与第一输送辊21A接触的夹压辊21B通过第一输送辊21A的旋转而旋转。
压板22在前后方向6上和在宽度方向8上延伸。压板22的上表面支撑被第一输送辊装置21输送的记录片材12。图像记录器30被设置在压板22上方。图像记录器30是在支撑在压板22上的记录片材12上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在图像记录期间,第一输送辊装置21的旋转停止,从而记录片材12在压板22上停止。在该状态下,图像记录器30将墨选择性地喷射到记录片材12上,从而与一行对应的图像被记录在记录片材12上。一旦完成该记录,第一输送辊装置21被再次旋转。当记录片材12已被在输送方向41上输送到下一行时,第一输送辊装置21停止以停止记录片材12。在该状态下,图像记录器30位于其上执行前一图像记录的行的在输送方向41上的上游。重复这些操作以在整个记录片材12上执行图像记录。
第二输送辊装置23向前输送支撑在压板22上的记录片材12。第二输送辊装置23位于压板22前方。第二输送辊装置23包括:以其轴线在宽度方向8上延伸方式布置的第二辊轴23B;附接到第二辊轴23B的多个第二输送辊23A;和布置在相应第二输送辊23A上方的多个第一齿辊23C。
当第二辊轴23B旋转时,第二输送辊23A与第二辊轴23B一起旋转。第一齿辊23C通过相应第二输送辊23A的旋转而旋转。当支撑在压板22上的记录片材12被输送到被旋转的第二输送辊23A和第一齿辊23C之间的位置时,记录片材12被夹压在第二输送辊23A和第一齿辊23C之间且向前输送。
转回辊装置26被布置在第二输送辊装置23的前方。转回辊装置26包括:以其轴线在宽度方向8上延伸的方式布置的第三辊轴26B;附接到第三辊轴26B以便在宽度方向8上布置的多个转回辊26A;和布置在相应转回辊26A上方的多个第二齿辊26C。
转回辊装置26将上输送路径53的状态在向前输送的记录片材12被进一步向前输送的状态和向前输送的记录片材12被向后输送的状态之间切换。第三辊轴26B能正转和反转,当转回辊26A与第三辊轴26B一起正转或反转旋转时,第二齿辊26C通过相应转回辊26A的旋转而旋转。
第三输送路径54在第二输送辊装置23和转回辊装置26之间的位置连接到上输送路径53。第三输送路径54用于将带有记录在第一面上的图像的记录片材12再次输送到第一输送路径51。
第三输送路径54由输送引导件28限定,输送引导件28从位于转回辊装置26后方的位置向后延伸到第一输送路径51的位于图像记录器30的输送方向41上的上游的部分。输送引导件28的作为引导表面的上表面倾斜,以便在该上表面的离转回辊装置26远的部分处比在该上表面的位于转回辊装置26的附近的部分处低。输送引导件28位于压板22的下方。
翻板25被布置在上输送路径53上,位于第二输送辊装置23和转回辊装置26之间的位置。翻板25位于上输送路径53的上部上。翻板25从枢轴25A向前延伸且能绕枢轴25A枢转。当翻板25的自由端部位于上输送路径53中时,翻板25接触在输送方向41上在上输送路径53上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前端。在该接触中,记录片材12引起翻板25的枢转运动以便向上移动自由端部。结果,记录片材12在输送方向41上在翻板25下方输送且到达转回辊装置26。当记录片材12要被转回辊装置26在与输送方向41相反的方向42上输送时,记录片材12与位于上输送路径53中的翻板25的自由端部接触。记录片材12被翻板25的自由端部的下表面引导到第三输送路径54。
壳体60设有从上输送路径53的下游端下方位置向前延伸的排出盘27。排出盘27位于第一供应盘61上方。这里,记录片材12的作为记录片材12的第一面的背面的面被限定为第二面。带有记录在第一面或第一面和第二面的每一个上的图像的记录片材12被在输送方向41上通过转回辊装置26输送且被排出到排出盘27上。排出盘27能支撑多个彼此堆叠的记录片材12。
盖80
如图2B所示,盖80具有覆盖形成在第一侧表面60D中的背面开口60E的盖本体81。如图7所示,第一树脂构件82和第二树脂构件83被安装在盖本体81上以限定第一输送路径51和第二输送路径52。金属框架84被设置在第一树脂构件82和第二树脂构件83之间。
除非有其它说明,假定盖80位于用于关闭背面开口60E的竖立位置(即图3中示出的状态),提供盖80的部件的以下说明。即,如上所述限定的上下方向4、前后方向6和左右方向8用于以下盖80的部件的说明。
盖本体81
如图5和图6所示,盖80包括:大致形状类似板的基部81A和分别设置在基部81A的右端和左端的第一侧部81B和第二侧部81C。基部81A形状类似矩形平板,具有允许基部81A关闭背面开口60E的尺寸。基部81A具有作为构成壳体60的外表面的壳体外表面的一个示例的后表面80D(见图6)。如图6所示,向前突出的底面81H被设置在基部81A的下端部上。
操作凹部81R被形成在基部81A的在宽度方向8和上下方向4上的中央部中。操作者将他的或她的手插入操作凹部81R中以打开或关闭盖80。
第一侧部81B和第二侧部81C的每一个侧部形状类似板,且除了其下部外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第一侧部81B和第二侧部81C分别沿限定凹部60M的壳体60的第二侧表面60F和第三侧表面60G布置。第一侧部81B和第二侧部81C的每一个的下部被形状加工成使得其前后方向6上的长度随着高度减小而减小。向下突出的突出部81T被设置在第一侧部81B和第二侧部81C的每一个的最下部。突出部81T具有伸长孔81G。
第一侧部81B和第二侧部81C的每一个包括:侧部本体81E,在盖80位于竖立位置的状态下,侧部本体81E位于基部81A的在宽度方向8上的相对端中的对应一个的前方;和突起81F,在盖80位于竖立位置的状态下,突起81F位于基部81A的在宽度方向8上的相应端的后方。如图6所示,当盖80位于竖立位置时,基部81A倾斜使得其上端位于比其下端进一步向后方。
侧部本体81E的每一个具有在盖80位于竖立位置的状态下分别位于侧部本体81E的前端的上部和下部的上前端面81P和下前端面81M。当盖80位于竖立位置时,上前端面81P和下前端面81M在上下方向4上延伸,上前端面81P位于比下前端面81M进一步朝向前方。上前端面81P和下前端面81M中的每一个具有在宽度方向8上的长度,该长度在上下方向4上恒定。
如图5和图6所示,接合部81N被设置在上前端面81P的上部上。接合部81N从上前端面81P向后凹入以便形成开口。
第一引导表面81Q连续到上前端面81P的下部。第一引导表面81Q在宽度方向8上具有与上前端面81P相同的长度。第一引导表面81Q相对于上前端面81P向下且向后倾斜。第一引导表面81Q在其倾斜方向上的长度比上前端面81P在上下方向4上的长度短。
朝下面向的滑动接触表面81U连续到第一引导表面81Q的下端。滑动接触表面81U从第一引导表面81Q的下端向后延伸。下前端面81M连续到滑动接触表面81U的后端。突出部81T的前边缘连续到下前端面81M的下端。
如图3和图9所示,支撑器69E分别设置在分别从限定壳体60的凹部60M的第二侧表面60F和第三侧表面60G向前连续的内表面60Z上。支撑器69E的每一个是沿宽度方向8布置的框架69的一部分。框架69包括:与背面开口60E相对的后表面69B;和从后表面69B的上端向前连续的支撑表面69A。
后表面69B形状类似在宽度方向8和上下方向4上延伸的板。支撑表面69A的每一个也是形状类似在宽度方向8和前后方向6上延伸且朝上面向的板。屈曲部69C每一个设置在后表面69B和对应的一个支撑表面69A之间。
支撑器69E的每一个通过以下项形成:分别设置在框架69的在宽度方向8上的相对端上的支撑表面69A的对应一个支撑表面;后表面69B;以及屈曲部69C的对应一个屈曲部。
侧部本体81E的每一个的最下部的突出部81T具有形成为在宽度方向8上贯穿突出部81T的伸长孔81G。伸长孔81G在从轴66指向盖80的枢转末端的一个方向(下文中称为“纵向方向43”)上伸长。当盖80位于竖立位置时,伸长孔81G的纵向方向43与上下方向4一致。
分别设置在壳体60的第二侧表面60F和第三侧表面60G上的轴66被插入相应伸长孔81G(见图3)中。具有相应伸长孔81G的第一侧部81B和第二侧部81C的每一个能绕轴66的对应一个枢转。轴66能可在纵向方向43上沿相应伸长孔81G滑动。
如图6所示,第一侧部81B和第二侧部81C的相应突起81F的每一个大致形状类似三角形。突起81F的每一个的后边缘部的上部具有相对于基部81A倾斜的第一倾斜表面81J。突起81F的后边缘部的下部具有相对于基部81A倾斜的第二倾斜表面81K。第一倾斜表面81J倾斜以便从基部81A向下延伸,第二倾斜表面81K倾斜以便从基部81A向上延伸。第一倾斜表面81J相对于基部81A倾斜使得第一倾斜表面81J距基部81A在后方向上的长度在第一倾斜表面81J的下端处比在其上端处长。第二倾斜表面81K相对于基部81A倾斜使得第二倾斜表面81K距基部81A在后方向上的长度在第二倾斜表面81K的下端处比在其上端处短。
当盖80位于平放位置时,相应突起81F的第二倾斜表面81K与设置在壳体60中的限制器67的相应接触表面67B接触。接触表面67B的每一个的倾斜角度被设定成使得在接触表面67B与突起81F的对应一个的第二倾斜表面81K接触的状态下接触表面67B与第二倾斜表面81K平行。
如图6所示,板簧85被设置在第二侧部81C的上部上。板簧85由(i)从第二侧部81C的上部的在前后方向6上的中部向下延伸的狭缝85A和(ii)从狭缝85A的下端向后延伸的狭缝85B限定。向左突出的伸出部85D被设置在板簧85的在宽度方向8上朝外面向的面85C上。
板簧85的前端部能在宽度方向8上移动,能使伸出部85D与设置在限定壳体60的凹部60M的第三侧表面60G上的接触板60X接触。当伸出部85D与接触板60X的表面60Y接触时,板簧85朝向盖80的在宽度方向8上的中央部弹性地变形且与接触板60X的表面60Y挤压接触。当伸出部85D移动超过接合边缘60W且与接触板60X的倾斜表面60U接触时,伸出部85D与接合边缘60W接合。
在构造上与上述板簧85类似的板簧85被设置在第一侧部81B的上部上。设置在设置于第一侧部81B上的板簧85上的伸出部85D能与设置在限定壳体60的凹部60M的第三侧表面60G上的接触板60X的表面60Y和倾斜表面60U接触。当伸出部85D移动超过接合边缘60W且与倾斜表面60U接触时,伸出部85D与接合边缘60W接合。
如图5所示,第一侧部81B和第二侧部81C的相应侧部本体81E的上端部通过设置在盖本体81的上前端部的联接器81S彼此联接。
如图5所示,多个第一肋81W被设置在盖本体81的基部81A的前表面81V上。第一肋81W的每一个在上下方向4上延伸越过基部81A的上下方向4上的整个长度。第一肋81W在宽度方向8上彼此间隔开。第一肋81W的每一个从基部81A突出。当盖80位于竖立位置时,相应第一肋81W的除了其相应上部之外的末端面81Z位于大致在上下方向4上延伸的假想平面44上。位于假想平面44上的末端面81Z作为引导通过第二输送路径52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引导表面。
相应第一肋81W的末端面81Z的上部位于与第二输送路径52的第二弯曲路径51A对应的假想弯曲平面上。第一肋81W的末端面81Z作为用于引导通过第二输送路径52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引导表面。该引导表面限定第二输送路径52的后上部。
每一个在前后方向6上延伸的多个第二肋81X被设置在基部81A的上端部与设置在盖本体81的上前端部上的联接器81S之间。第二肋81X在宽度方向8上彼此间隔开。相应第二肋81X的上边缘限定盖80的上边缘。除了设置在盖本体81的在宽度方向8上的中央部上的第二肋81X之外的第二肋81X的每一个具有随着与联接器81S距离的增加而向上倾斜的上端面81Y。当盖80枢转到竖立位置时,上端面81Y位于相同假想平面上以便作为相对于壳体60引导盖80的枢转末端的引导表面(作为第二引导表面的一个示例)。
当盖80从平放位置枢转到竖立位置时,相应第二肋81X的上端面81Y被图2B中示出的第一侧表面60D的下边缘60H引导。因而,盖80的枢转末端被平滑地引导到背面开口60E中,能使盖80平滑枢转到竖立位置。
盖本体81由树脂形成的单个部件构成。在本实施例中,盖本体81由聚苯乙烯(PS)形成。
如图7所示,第一树脂构件82被沿上下方向4附接到盖本体81。第一树脂构件82被布置在盖本体81前方,其间有空间。第一树脂构件82的后表面限定第二输送路径52的前部。第二树脂构件83的前表面限定第一输送路径51的后部。
当盖80位于平放位置时,第一输送路径51通过背面开口60E露出到外部。
盖80的操作
当盖80位于竖立位置时,如图3所示,分别设置在第一侧部81B和第二侧部81C的前端部上的接合部81N与相应定位器68接合。设置在盖80的第一侧部81B和第二侧部81C的相应前端部上的滑动接触表面81U位于设置在壳体60上的支撑器69E的相应支撑表面69A上。
设置在盖80的第一侧部81B和第二侧部81C的相应上部上的板簧85的伸出部85D分别保持与分别设置在限定壳体60的凹部60M的第二侧表面60F和第三侧表面60G上的接触板60X的倾斜表面60U挤压接触。在该状态下,这些伸出部85D分别与由相应接触板60X的表面60Y和倾斜表面60U构成的接合边缘60W接合。
通过上述构造,盖80被稳定地支撑在竖立位置。
在该状态下,形成在盖80的第一侧部81B和第二侧部81C的下部中的伸长孔81G的每一个在上下方向4上延伸。而且,用于支撑盖80的轴66分别位于相应伸长孔81G的下端部的略上方。
在该状态下,形成在壳体60中的背面开口60E被盖80关闭,且第一输送路径51由盖80的第二树脂构件83的前表面限定。第二输送路径52的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部被限定在第二供应盘62的后端部。因而,第二输送路径52的上游部相对于第二供应盘62的后端部定位。该构造能将记录片材12从第二供应盘62的后端部稳定供应到第二输送路径52中的预定位置。
在背面开口60E由于例如第一输送路径51或第二输送路径52中的卡纸而需要露出的情况下,操作者将他的或她的手插入到盖80的操作凹部81R且将盖80向后拉。结果,保持与相应接触板60X的表面60Y接触的相应板簧35的伸出部85D与相应表面60Y分离,盖80被枢转以便使枢转末端向后移动。如图8所示,该操作使接合部81N与相应定位器68脱离。
一旦脱离,盖80相对于轴66向下移动,从而轴66分别位于相应伸长孔81G的上端部,即相应伸长孔81G的离盖80的枢转末端比另一端部离盖80的枢转末端近的端部。在接合部81N从相应定位器68脱离之后,盖80倾斜使得基部81A的上端位于比其下端进一步朝向后方。因而,盖80通过其自重绕轴66枢转使得枢转末端向下移动。在该枢转中,轴66不在相应伸长孔81G中移动,因此盖80绕分别位于相应伸长孔81G的被定位得离盖80的枢转末端比另一端部离盖80的枢转末端近的端部处的轴66枢转。在该枢转中,盖80的枢转末端沿具有恒定半径的圆的段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的具有使枢转末端沿着通过的段的圆的半径比当轴66位于相应伸长孔81G的下端部处时具有使枢转末端沿着通过的段的圆的半径小。
如图9所示,此后,盖80的第一侧部81B和第二侧部81C的相应突起81F的第二倾斜表面81K与设置在壳体60的第二侧表面60F和第三侧表面60G的相应下端部上的限制器67的接触表面67B接触。该接触禁止盖80绕轴66枢转。由于该枢转引起枢转末端如上所述沿圆的具有相对短半径的段移动,所以盖80相对快速地与相应限制器67的接触表面67B接触。
当第二倾斜表面81K与限制器67的相应接触表面67B接触时,来自相应接触表面67B的反作用力作用在相应第二倾斜表面81K上。在该状态下,每一个伸长孔81G的纵向方向43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使得纵向方向43的高度随着到枢转末端距离的减小而增大。而且,轴66分别位于相应伸长孔81G的离盖80的枢转末端比另一端部离盖80的枢转末端近的端部处。因此,盖80能沿每一个伸长孔81G的纵向方向43在离开背面开口60E的方向上移动。
盖80的重心G1离轴66比相应突起81F的第二倾斜表面81K离轴66远。因而,通过盖80的重量,力矩在由箭头46示出的方向上作用在接触表面67B上。结果,抵抗该力矩的反作用力被从接触表面67B施加到相应第二倾斜表面81K。该反作用力包含使盖80沿伸长孔81G的纵向方向43在离开背面开口60E的方向上移动的力。该沿着纵向方向43的力在盖80通过接触表面67B的倾斜引导的状态下使盖80在离开背面开口60E的方向上滑动。
如图10所示,当盖80滑动时,伸长孔81G相对于相应轴66在纵向方向43上滑动,从而轴66位于相应伸长孔81G的被定位得离盖80的枢转末端较远的端部处。在该操作中,在盖80的相应突起81F的第二倾斜表面81K与相应限制器67的相应接触表面67B接触的状态下,盖80在离开背面开口60E的方向上滑动,然后,盖80停止。结果,盖80与形成在壳体60中的背面开口60E间隔开,即,在盖80倾斜的状态下背面开口60E露出。应该注意到图9和10中盖80的位置可被分别称为“第一平放位置”和“第二平放位置”。
当盖80枢转到平放位置时,盖80与限制器67接触,且在离开背面开口60E的方向上移动。在该情况下,使盖80枢转到平放位置的能量被转化成(i)由于盖80与限制器67的接触产生的撞击和(ii)移动盖80的能量。当与盖80不滑动的情况相比,这种转化减少由于盖80与限制器67的接触产生的撞击。
在图10中示出的状态下,盖80的每一个突起81F的第一倾斜表面81J和第二倾斜表面81K之间的边界部是盖80的最下部,如图10所示,该最下部不与其上放置壳体60的放置表面49接触。
当壳体60的背面开口60E打开时,第一输送路径51露出到外部。例如,该状态能使得操作者去除第一输送路径51或第二输送路径52中的卡纸。
在该状态下,盖80与背面开口60E间隔开,因为盖80在接触限制器67之后在离开背面开口60E的方向上滑动。该状态利于通过背面开口60E去除卡纸。
当盖80被从图10中示出的平放位置移动到竖立位置时,操作者升高盖80的枢转末端。在该操作中,向前的力作用在盖80上。该向前力使伸长孔81G相对于相应轴66在纵向方向43上滑动。在该滑动中,轴66从相应伸长孔81G的被定位得离盖80的枢转末端较远的端部移动到相应伸长孔81G的被定位得离盖80的枢转末端较近的端部。在该状态下,盖80向上且向前枢转以便使盖80的枢转末端朝向背面开口60E移动。
盖80的第一侧部81B和第二侧部81C的相应第一引导表面81Q然后与设置在壳体60上的支撑器69E的相应屈曲部69C相对。
当盖80在该状态下枢转以便使枢转末端向前移动时,盖80的第一引导表面81Q与设置在壳体60上的支撑器69E的相应屈曲部69C接触,从而第一引导表面81Q在相应屈曲部69C上滑动。通过该操作,盖80升高,同时枢转以便向前移动枢转末端。结果,盖80的第一引导表面81Q位于设置在壳体60上的支撑器69E的相应支撑表面69A上。
在该枢转中,设置在盖80的枢转末端的相应第二肋81X的上端面81Y与限定背面开口60E的上边缘的第一侧表面60D的下边缘60H滑动接触。该滑动接触将相应第二肋81X的上端面81Y引导到第一侧表面60D的下边缘60H。由于相应第二肋81X的上端面81Y的每一个倾斜以便其后部比其前部高,上端面81Y由第一侧表面60D的下边缘60H引导,从而盖80向下移动。由于盖80在该情况下升高,伸长孔81G相对于相应轴66向下移动,从而轴66位于相应伸长孔81G的下端部略上方的位置。
当盖80进一步枢转以便向前移动枢转末端时,设置在盖80的第一侧部81B和第二侧部81C的相应前端部的接合部81N与设置在壳体60上的相应定位器68接合。在该状态下,相应第二肋81X的上端面81Y与第一侧表面60D的下边缘60H间隔开且位于下边缘60H下方。结果,盖80被定位在竖立位置。
在该状态下,设置在盖80的第一侧部81B和第二侧部81C的相应上部上的板簧85的伸出部85D与接触板60X的相应表面60Y滑动接触,然后在移动超过相应接合边缘60W之后与相应倾斜表面60U接触。结果,伸出部85D与相应接合边缘60W接合,从而盖80被稳定地支撑在竖立位置。
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当盖80从竖立位置枢转到平放位置时,盖80与相应限制器67的接触表面67B接触,且在盖80的枢转末端移动离开背面开口60E的方向上沿接触表面67B的斜坡移动。当盖80枢转到平放位置时,该构造防止盖80与其上放置壳体60的放置表面直接碰撞。此外,盖80在离开背面开口60E的方向上的移动减少盖80与卡纸的去除发生干涉的可能性。
限制器67从壳体60突出且与其上放置壳体60的放置表面接触。因而,限制器67被稳定地支撑在放置表面上。该构造减少当盖80从竖立位置枢转到平放位置时由于盖80与限制器67的接触造成限制器67的变形和破损。
轴66和限制器67被设置在壳体60的第二侧表面60F和第三侧表面60G的对应一个的底部。通过该构造,在盖与限制器接触时作用在盖上的撞击被分担,这减少了盖上的撞击。这种撞击的减少使施加到盖80的扭转力减少。
盖80包括:引导在第一输送路径51上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引导表面;构成壳体6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的背面81D;和从背面81D向后突出的突起81F。该构造使得盖80限定第一输送路径51,导致MFP10的较小尺寸。而且,在盖80与限制器67的接触时引起的撞击被设置在盖80上的突起81F吸收。而且,例如,当盖80从竖立位置枢转到平放位置以便使盖80的枢转末端在离开背面开口60E的方向上移动时,设置在盖80上的突起81F利于调整盖80的速度和轴66的高度。
在盖80位于竖立位置的状态下,伸长孔81G的每一个从对应轴66伸长到枢转末端。通过该构造,当盖80从竖立位置枢转到平放位置时,盖80的枢转末端在离开背面开口60E的方向上平滑地移动。
壳体60包括与位于竖立位置的盖80接合的定位器68以将盖80在上下方向4上定位。通过该构造,定位器68将盖80稳定地支撑在竖立位置。
在盖80从平放位置枢转到竖立位置的过程中,与相应定位部68接合的接合部81N被相应第一引导表面81Q朝向相应定位器68引导。该引导有利于当盖80从平放位置枢转到竖立位置时盖80的定位。
盖80的枢转末端具有在盖80从平放位置枢转到竖立位置的过程中向下引导盖80的第二引导表面。该构造进一步有利于盖80通过定位器68的定位。
变型
盖80可不具有限定第二输送路径52的引导表面。在上述实施例中,限定第二输送路径52的引导表面由相应第一肋81W的末端面81Z限定,且可被盖本体81的前表面限定。
当盖80通过限制器67在离开背面开口60E的方向上移动时,80可与其上放置壳体60的放置表面接触。例如,当盖80枢转到平放位置时,该构造还防止盖80与其上放置壳体60的放置表面的直接碰撞,使盖80上撞击的减少。在上述实施例中,轴66被设置在壳体60的第二侧表面60F和第三侧表面60G的相应底部上,伸长孔81G被形成在盖80的第一侧部81B和第二侧部81C的相应突出部81T中。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该构造。例如,MFP10可被构造成使得轴66被设置在盖80的第一侧部81B和第二侧部81C的相应突出部81T上,伸长孔81G被形成在壳体60的第二侧表面60F和第三侧表面60G的相应底部中。

Claims (10)

1.一种片材输送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中限定输送路径,沿着所述输送路径输送片材,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表面,所述第一侧表面具有开口;
盖,所述盖能绕枢转轴线在(i)所述盖关闭所述开口的竖立位置和(ii)所述盖使所述输送路径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开口露出的平放位置之间枢转;
轴,所述轴限定所述枢转轴线,所述轴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中的一个处,并且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中的另一个具有伸长孔,通过所述伸长孔插入所述轴;和
限制器,所述限制器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处,并且所述限制器包括接触表面,所述接触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盖从所述竖立位置枢转到所述平放位置时与所述盖接触;
其中所述接触表面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离所述输送路径比所述第一端离所述输送路径近,并且所述接触表面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使得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下方,并且
其中在所述盖与所述接触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所述伸长孔与所述伸长孔中的所述轴之间的相对移动允许所述盖在所述盖的枢转末端从所述开口移动离开的方向上滑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与所述接触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所述盖在离开所述开口的方向上滑动,直到所述盖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器,
其中所述轴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处,并且
其中所述伸长孔被形成在所述盖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器,其中所述限制器从所述壳体突出,并且所述限制器被构造成与放置表面接触,所述壳体被放置在所述放置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器,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二侧表面和第三侧表面,所述第二侧表面和所述第三侧表面在所述轴的轴向方向上彼此相对且间隔开;并且
其中所述轴和所述限制器被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表面和所述第三侧表面中的每一个的底部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片材输送器,其中所述盖包括:
引导表面,所述引导表面被构造成沿着所述输送路径引导所述片材;
壳体外表面,所述壳体外表面是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和
突起,所述突起从所述壳体外表面突出,并且所述突起能与所述限制器的所述接触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输送器,其中当所述盖位于所述竖立位置处时,所述伸长孔的纵向方向与从所述轴指向所述枢转末端的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片材输送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定位器,所述定位器被构造成与位于所述竖立位置处的所述盖接合,以将所述盖在竖直方向上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材输送器,
其中所述盖包括接合部,所述接合部被构造成接合所述定位器;并且
其中所述盖包括第一引导表面,所述第一引导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盖从所述平放位置朝向所述竖立位置枢转时所述第一引导表面朝向所述定位器向上引导所述接合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片材输送器,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边缘,所述边缘从上方限定所述开口,并且
其中所述盖的所述枢转末端包括第二引导表面,所述第二引导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盖从所述平放位置朝向所述竖立位置枢转时所述第二引导表面与所述壳体的所述边缘接触,以向下引导所述盖。
10.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包括:
片材输送器,所述片材输送器包括:(a)壳体,所述壳体中限定输送路径,沿着所述输送路径输送片材,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表面,所述第一侧表面具有开口;(b)盖,所述盖能绕枢转轴线在(i)所述盖关闭所述开口的竖立位置和(ii)所述盖使所述输送路径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开口露出的平放位置之间枢转;(c)轴,所述轴限定所述枢转轴线,所述轴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中的一个处,并且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中的另一个具有伸长孔,通过所述伸长孔插入所述轴;和(d)限制器,所述限制器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处,并且所述限制器包括接触表面,所述接触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盖从所述竖立位置枢转到所述平放位置时与所述盖接触;和
图像记录器,所述图像记录器被构造成在沿着所述壳体中的所述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片材上记录图像,
其中所述接触表面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离所述输送路径比所述第一端离所述输送路径近,并且所述接触表面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使得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下方,并且
其中在所述盖与所述接触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所述伸长孔与所述伸长孔中的所述轴之间的相对移动允许所述盖在所述盖的枢转末端从所述开口移动离开的方向上滑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与所述接触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所述盖在离开所述开口的方向上滑动,直到所述盖停止。
CN201710060774.7A 2016-01-29 2017-01-25 片材输送器和图像记录设备 Active CN1070208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6714A JP6662067B2 (ja) 2016-01-29 2016-01-29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2016-016714 2016-0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20836A CN107020836A (zh) 2017-08-08
CN107020836B true CN107020836B (zh) 2020-11-03

Family

ID=59386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0774.7A Active CN107020836B (zh) 2016-01-29 2017-01-25 片材输送器和图像记录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14607B2 (zh)
JP (1) JP6662067B2 (zh)
CN (1) CN1070208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04333A1 (ja) * 2018-06-27 2020-01-02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固体酸化物形セル用電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固体酸化物形セル
JP7392257B2 (ja) * 2018-08-31 2023-12-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US11518635B2 (en) * 2019-03-22 2022-12-0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ransport device including a cover having a frame engagement feature
JP7342619B2 (ja) 2019-10-30 2023-09-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76621B2 (ja) * 2020-03-31 2024-05-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7039A (zh) * 2008-10-16 2010-06-09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JP2012118170A (ja) * 2010-11-30 2012-06-21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203651213U (zh) * 2013-11-18 2014-06-18 珠海极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外壳
CN104875489A (zh) * 2014-02-28 2015-09-02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打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6619A (ja) 1991-09-05 1993-03-19 Nec Niigata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641318B2 (en) * 2001-09-20 2003-11-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 multi-position print media feed-tray
JP4270107B2 (ja) * 2004-11-04 2009-05-27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486907B2 (en) * 2006-01-11 2009-02-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tray for carrying a process cartridge
US7682096B2 (en) * 2006-02-20 2010-03-2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opening/closing method of re-conveyance mechanism
JP2008100806A (ja) 2006-10-18 2008-05-01 Seiko Epson Corp 媒体支持構造及び媒体供給装置と記録装置
JP4946386B2 (ja) * 2006-11-27 2012-06-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34347B2 (ja) * 2007-12-04 2013-01-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434307B2 (ja) * 2009-07-01 2014-03-0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35986A (ja) 2010-05-07 2011-11-24 Seiko Epson Corp 媒体サポート、記録装置
JP6317992B2 (ja) * 2013-05-14 2018-04-25 株式会社東芝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消色装置
JP6141779B2 (ja) * 2013-09-20 2017-06-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シート給送装置
JP6439246B2 (ja) 2013-12-06 2018-12-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6043712B2 (ja) * 2013-12-26 2016-12-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17454B2 (ja) * 2014-02-28 2017-10-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03640B2 (ja) * 2014-03-13 2018-04-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7039A (zh) * 2008-10-16 2010-06-09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JP2012118170A (ja) * 2010-11-30 2012-06-21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203651213U (zh) * 2013-11-18 2014-06-18 珠海极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外壳
CN104875489A (zh) * 2014-02-28 2015-09-02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打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20836A (zh) 2017-08-08
JP2017132231A (ja) 2017-08-03
JP6662067B2 (ja) 2020-03-11
US20170217703A1 (en) 2017-08-03
US9914607B2 (en) 2018-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20836B (zh) 片材输送器和图像记录设备
EP2340940A2 (e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JP4793363B2 (ja) 給紙カセット
US7891659B2 (en) Paper feeding devic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9315348B2 (en) Sheet conveyor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device
US9994411B2 (en) Sheet tray, conveyance unit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8908233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6432388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18165204A (ja) シート支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複合機
US9731519B2 (en)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7318435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9783386B2 (en)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JP5499571B2 (ja) 給紙装置
US11155108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4962455B2 (ja)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JP6323596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US11061356B1 (en) Conveyance device
JP6197548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18167993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5316798B2 (ja)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JP6697182B2 (ja) 記録装置
JP5713124B2 (ja)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JP6112056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20105011A (ja) 給送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6044250B2 (ja) 記録媒体カセ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