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98861B - 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98861B
CN106998861B CN201580065280.7A CN201580065280A CN106998861B CN 106998861 B CN106998861 B CN 106998861B CN 201580065280 A CN201580065280 A CN 201580065280A CN 106998861 B CN106998861 B CN 1069988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cover
slider
pair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52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98861A (zh
Inventor
伊东一良
冈部克朗
佐佐木和章
堀内贵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998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8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98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88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包括:零件设定台,积载拉头主体、拉片及罩体而进行临时组装;以及加压机构,利用加压具推压设定于零件设定台的罩体的侧面而加压固定于拉头主体。加压机构包括:加压具,以推压罩体的侧面的方式构成;加压驱动部,利用驱动源驱动加压具;罩体挤压件,推压罩体;以及罩体挤压部,利用驱动源的驱动力使所述罩体挤压件运作。罩体挤压部以在罩体挤压件推压罩体后,相对于罩体挤压件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因此,可容易地将罩体加压固定于拉头主体。

Description

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将罩体(cover)加压固定于拉头(slider)主体而组装拉头的拉链(slide fastener)用拉头的加压装置。
背景技术
从前,如图19所示,已知如下装置,即,使用自动组装装置,在拉头主体2的上表面载置有拉片3、爪4、板弹簧5的状态下以包覆拉头主体2的安装柱2a的方式盖上罩体6,通过将罩体6加压固定于安装柱2a而组装具有自动停止装置的拉头1(拉链用拉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1477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且说,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拉链用拉头中,并未揭示具体的自动组装装置,也未对将罩体加压固定于主体的安装柱的加压装置或加压方法进行具体记载。尤其在将罩体的侧面加压固定的情况下,为了使加压具不与拉片干涉而需要利用人手提升拉片的作业。
本发明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可容易地将罩体加压固定于拉头主体的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所述目的由下述构成达成。
(1)一种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包括:零件设定台,至少积载拉头主体、拉片及罩体而进行临时组装;加压机构,利用加压具推压设定于零件设定台的罩体的侧面而将罩体加压固定于拉头主体,且
加压机构包括:
加压具,以推压罩体的侧面的方式构成;
加压驱动部,利用驱动源驱动加压具;
罩体挤压件,推压罩体;以及
罩体挤压部,利用驱动源的驱动力使罩体挤压件运作,
罩体挤压部以在罩体挤压件推压罩体后,相对于罩体挤压件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
(2)根据(1)所述的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包括:
加压部,具有加压具及摆动构件,所述摆动构件以所述加压具推压罩体的侧面的方式能够摆动地支撑于基台;以及
加压驱动部,具有驱动源及凸轮构件,所述凸轮构件利用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使摆动构件摆动,
凸轮构件与罩体挤压件联动,直至罩体挤压件推压罩体为止,在罩体挤压件推压罩体后,相对于罩体挤压件进行相对移动。
(3)根据(1)或(2)所述的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罩体挤压部包括:施力构件,将支撑着罩体挤压件的挤压支撑构件相对于柱部向下方施力;以及挤压用摆动连杆,利用驱动源的驱动力摆动,能够将挤压支撑构件向上下方向驱动。
(4)根据(2)所述的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还包括:
加压用摆动连杆,一端部连结于驱动源的可动零件,另一端部连结于凸轮构件,对凸轮构件进行驱动;以及
动力传递构件,一端部连结于驱动源的可动零件或加压用摆动连杆,另一端部与挤压用摆动连杆连结,且利用驱动源的驱动力向前后方向移动,
凸轮构件通过加压用摆动连杆摆动而向前后方向驱动,通过凸轮构件向前方移动,而一对摆动构件的后端部彼此离开,并且一对摆动构件的前端部彼此接近,一对加压具推压罩体的侧面。
(5)根据(4)所述的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一对摆动构件的前端部与以彼此接近或离开的方式被导引的一对导引构件连结,一对加压具装卸自如地固定于一对导引构件。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
零件设定台包括:拉头主体保持部,定位并载置拉头主体;以及拉片支撑部,配置于载置在拉头主体保持部的拉头主体的肩口侧及后口侧中的至少一侧,对载置拉片的拉片支撑台进行上下驱动,
拉片支撑部以在对罩体进行加压时,提升拉片的握持部的方式使拉片支撑台上升。
(7)根据(6)所述的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
加压机构包括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对所述罩体挤压件推压罩体进行检测,
在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罩体挤压件对罩体的推压时,使零件设定台的拉片支撑台上升。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加压机构包括:加压具,以推压罩体的侧面的方式构成;加压驱动部,利用驱动源驱动加压具;罩体挤压件,推压罩体;以及罩体挤压部,利用驱动源的驱动力使罩体挤压件运作,罩体挤压部以在罩体挤压件推压罩体后,相对于罩体挤压件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由此,可利用一个驱动源,进行罩体挤压件对罩体的挤压动作、与加压具的加压动作这两者。因此,可容易地将罩体加压固定于拉头主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加压装置的前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加压装置的平面图。
图3是零件设定台的立体图。
图4是自背面侧观察图3所示的零件设定台的立体图。
图5是自图3所示的零件设定台卸下近前侧的拉头主体握持部而表示的前视图。
图6是图3所示的零件设定台的背面图。
图7是将拉片支撑台、拉头主体载置片、拉头主体握持片、连结连杆等卸下而表示的零件设定台的平面图。
图8是将近前侧的拉片支撑部卸下而表示的零件设定台的侧视图。
图9是将拉片支撑部拔出而表示的零件设定台的侧视图。
图10是拉头回收机构的侧视图。
图11是推压加压后的拉头的拉片的检查装置的前视图。
图12是加压机构的前视图。
图13是加压机构的侧视图。
图14是加压机构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加压机构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的加压机构的俯视图。
图17是图15的加压机构的右侧视图。
图18是图15的加压机构的左侧视图。
图19是拉头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的说明]
1:具有自动停止装置的拉头(拉链用拉头)
2:拉头主体
3:拉片
3a:握持部
4:爪
5:弹簧(弹性构件)
6:罩体
6a:侧面
10:加压装置
11:零件设定台
12:气缸(搬送单元)
20:相机
21:拉头主体保持部
22:拉片支撑部
23:拉头主体载置部
24:拉头主体握持部
25:拉片支撑台
26:拉头主体载置片
27:拉头主体握持片
62:盖构件
75:空气喷嘴
80、180:加压机构
81、181:基台
83、183:气缸(驱动源)
84、184:加压驱动部
85、185:加压部
86、186:罩体挤压部
90、190:摆动构件
92、192:加压具
94、194:凸轮构件
97、197:罩体挤压件
105、205:检测传感器
160:挤压用摆动连杆
165:动力传递构件
170:加压用摆动连杆
182:活塞杆(可动零件)
CS:检查平台
PS:加压平台
SS:零件设定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以后的说明中,将零件设定台朝向加压机构的方向设为前方,相反方向设为后方,自零件设定平台朝向加压机构的右侧设为右侧,左侧设为左侧,与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而且,本实施方式中,对具有拉头主体2、拉片3、爪4、作为弹性构件的弹簧5及罩体6的具自动停止功能的拉头(以下也简称作拉头)1(参照图15)的加压装置进行说明。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弹簧5预先安装于罩体6的内面。
(第1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的加压装置10中,如图1至图3所示,零件设定平台SS、配置着加压机构80的加压平台PS、及设置于零件设定平台SS与加压平台PS之间的检查平台CS,在基底(base)17上呈直线状配置。而且,基底17上,设置着使零件设定台11在各平台SS、平台CS、平台PS间依次移动的作为搬送单元的气缸12、及线性导件的导轨13。
零件设定台11中,也如图10所示,在形成为板状的可动基台14的下表面固定着滑动件15,滑动件15滑动移动自如地跨设在沿各平台SS、平台CS、平台PS的排列方向配置的导轨13。而且,可动基台14经由固定零件14a(参照图3)而与气缸12的活塞杆16连结,在各平台SS、平台CS、平台PS间移动。
零件设定台11中,在零件设定平台SS上,利用未图示的机器人(robot)等,积载拉头主体2、拉片3、爪4、弹簧5及罩体6等拉头构成零件7并进行临时组装,利用相机20确认临时组装状态后,移动至加压平台PS而将罩体6的侧面6a加压固定于拉头主体2而进行拉头1的组装。接下来,移动至检查平台CS而自上方推压拉片3后,回到零件设定平台SS,利用相机20确认各构成零件7的组装状态并搬出拉头1。
首先,参照图3至图9对零件设定台11的构成进行说明。零件设定台11包括:可动基台14;拉头主体保持部21,在可动基台14的上方,配设于其前后方向大致中央;及一对拉片支撑部22,在可动基台14的上方,配设于拉头主体保持部21的前后。
而且,参照图4、图7及图8,在可动基台14上固定着立起构件18,所述立起构件18具有固定于其右侧面的前后一对壁部18a,及在一对壁部18a间且自一对壁部18a的上部向左右方向突出的大致长方体状的轮毂(boss)部18b。轮毂部18b位于可动基台14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在一对壁部18a与轮毂部18b的右侧面之间形成着凹部18c。
拉头主体保持部21包括:载置拉头主体2的拉头主体载置部23,及配置于拉头主体载置部23的左右两侧的一对拉头主体握持部24。
拉头主体载置部23也参照图6及图8,具有:载置拉头主体2的拉头主体载置片26,及对拉头主体载置片26进行支撑的支撑轴部28。支撑轴部28使用衬套(bush)36滑动自如地嵌合于设置在立起构件18的轮毂部18b的纵孔18d中。拉头主体载置片26具有与拉头主体2的平面投影形状大致相同的平面形状,形成于拉头主体载置片26的下表面的U字型槽26a,卡合于固定在支撑轴部28的上部的被卡合构件31,且自下表面突出的相位规定销26b嵌合于被卡合构件31的孔31a中,由此规定拉头主体载置片26与支撑轴部28的相位。
如图6所示,在拉头主体载置片26的下表面,中途具有圆周槽的销26c向下方突出地形成,所述销26c嵌合于开设在被卡合构件31的上表面的孔31b中。内置于被卡合构件31的球体34利用弹簧33的弹性力推压而卡合于销26c的圆周槽中。由此,拉头主体载置片26相对于被卡合构件31装卸自如地安装。
如图5及图8所示,在支撑轴部28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固定着向左方突出的突出销35,突出销35经由设置于轮毂部18b的长孔18e而自轮毂部18b突出。突出销35嵌合于分叉部38a,所述分叉部38a形成于以固定于轮毂部18b的支撑轴37为中心摆动的连结连杆38的一端。
而且,连结连杆38的另一端经由连结零件40a而连结于将轴线朝向上下方向固定于可动基台14的工件排出用气缸39的活塞杆40。若使工件排出用气缸39运作,而连结连杆38以支撑轴37为中心摆动,则支撑轴部28与拉头主体载置片26一并上下移动。另外,当拉头主体载置片26位于上升位置时,拉头主体载置片26的上表面设定为与拉头主体握持部24的拉头主体握持片27的上表面一致的高度。
一对拉头主体握持部24包括:拉头主体握持片27,配置于拉头主体载置片26的左右两侧;及大致L字形的握持部支撑台44,装卸自如地安装着拉头主体握持片27,且能够与拉头主体握持片27一并向左右方向移动。
固定于一对握持部支撑台44的下部44a的滑动件45在轮毂部18b的下方向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滑动自如地跨设于固定在可动基台14的线性导轨46。
线性导轨46中,内置有握持用气缸47及齿条连结于一对握持部支撑台44的未图示的齿条·小齿轮机构。所述齿条·小齿轮机构是将一对齿条在彼此相反侧同时啮合于一个小齿轮而构成,通过使握持用气缸47运作,一对拉头主体握持部24能够向彼此接近或离开的方向移动。另外,也可不设置齿条·小齿轮机构,而与各握持部支撑台44对应地设置两个握持用气缸47。
将拉头主体握持片27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握持部支撑台44的机构与拉头主体载置部23的支撑轴部28和拉头主体载置片26的机构相同,包含:自拉头主体握持片27延伸的具有圆周槽的销27b,及设置于握持部支撑台44的球体34与弹簧33。而且,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27的彼此相向的内侧面27a形成为与拉头主体2的侧面形状类似的形状,自左右两侧抵接至拉头主体2的侧面2b,夹持拉头主体2而能够进行定位。
一对拉片支撑部22配设于载置在拉头主体保持部21的拉头1的肩口侧及后口侧,换言之,拉头主体保持部21的前后方向两侧,且具有:拉片支撑台25,对拉片3进行支撑;支撑块51,将连结于拉片支撑台25的支撑轴部50上下滑动自如地进行支撑;及螺旋弹簧57,配设于拉片支撑台25与支撑块51之间,将拉片支撑台25向上方施力。
如图5所示,支撑块51经由L字型托架56而连结于将轴线朝向上下方向而固定于壁部18a的拉片立起用气缸54的活塞杆55。而且,固定于各个支撑块51的滑动件53跨设于朝向上下方向而固定于壁部18a的线性导轨52(参照图9)。
由此,通过使拉片立起用气缸54运作而拉片支撑台25与支撑块51一并上升,将拉片3的握持部3a提升。另外,一对拉片支撑台25配设于拉头主体保持部21的前后两侧,因而无论拉片3倒向前后方向中的哪一方向,均可由拉片支撑台25支撑。
参照图1、图2及图10,零件设定平台SS中,在沿着导轨13延伸的零件设定台11的搬送路径的左侧配置着:相机20,能够对载置于零件设定台11的临时组装状态及加压后的拉头1进行拍摄;及空气喷嘴75,用以利用鼓风将载置于零件设定台11的拉头1排出。在零件设定台11的搬送路径的右侧配设着回收机构60,所述回收机构60回收自零件设定台11排出的拉头1。
回收机构60包括:上下方向贯通的排出导管61,可同时覆盖零件设定台11及排出导管61的上方的盖构件62。盖构件62利用旋转气缸63而摆动旋转大致90°,在覆盖零件设定台11及排出导管61的上方的遮蔽位置CP与开放位置OP之间移动。盖构件62如后述般,在利用鼓风排出拉头1时,防止拉头1向未预料的方向飞散。
在排出导管61的下部,第1导管64及第2导管65呈Y字状分支而设置。在第1导管64及第2导管65的分支点配设着因旋转气缸66而摆动旋转的遮蔽板67。遮蔽板67遮断第1导管64及第2导管65的其中一者的通路,将为良品的拉头1向第1导管64分配,将为次品的拉头1向第2导管65分配。
在第1导管64的下方设置着用以收纳良好组装的拉头1的良品收纳盒68,在第2导管65的下方设置着次品收纳盒69,所述次品收纳盒69用以收纳判断为由相机20拍摄的形状不良的临时组装状态的构成零件7或拉头1。良品收纳盒68比次品收纳盒69配置得靠上方,即便次品未进入次品收纳盒69而误掉落,也可阻止其被收纳至良品收纳盒68。
检查平台CS上,如图1及图11所示,配设着自上方推压加压后的拉头1的拉片3的拉片推压装置70。拉片推压装置70包括:一对推压片71,连结于气缸72的活塞杆(未图示)而能够上下移动;及罩体挤压件零件74,由弹簧73向下方施力。一对推压片71分别包括以跨越罩体6的长度方向的方式离开且向下方突出形成的凸部71a。而且,因气缸72而推压片71及罩体挤压件零件74下降,罩体挤压件零件74抵接于罩体6后,其中任一凸部71a自上方推压配置于拉片支撑台25上的拉片3。
由此,拉片3的轴部及爪4抵抗弹簧5的弹性力而被上推,进行组装状态的检查。此时,支撑拉片3的拉片支撑台25抵抗螺旋弹簧57的弹性力而被下拉且辅助检查动作。而且,若推压片71上升,则拉片3及爪4利用弹簧5的弹性力而恢复为原来的位置。
如图12~图14所示,在加压平台PS上配设着加压机构80,所述加压机构80对罩体6的侧面6a进行加压而固定于拉头主体2。加压机构80包括:柱状基台81,自基底17竖立设置;加压部85,具有以推压罩体6的侧面6a的方式构成的加压具92、及以加压具92推压罩体6的侧面6a的方式能够摆动地支撑于基台81的一对摆动构件90;加压驱动部84,包括使活塞杆82向下而配设于基台81的上部的作为驱动源的气缸83、及利用气缸83的驱动力使摆动构件90摆动的凸轮构件94;罩体挤压件97,推压罩体6;及罩体挤压部86,利用气缸83的驱动力使罩体挤压件97运作。
一对摆动构件90摆动自如地支撑于支撑轴88,所述支撑轴88固定于设置在基台81的下部的支撑台111,比支撑轴88靠上的部分彼此由拉伸弹簧89连结,一对摆动构件90的上端被朝向彼此接近的方向施力。
在各摆动构件90的上端能够旋转地安装导辊91,在摆动构件90的下部,利用连结构件92b能够联动地安装分别能够向左右方向移动的加压具92。加压具92在积载着临时组装的拉头1的零件设定台11位于加压平台PS时,以与罩体侧面6a的加压位置对应的方式配置。而且,各加压具92以推压在罩体侧面6a的前后隔开的两个部位(左右合计四个部位)的方式,包括两个突部92a。
在基台81的侧面81a,跨越其大致全长而固定着线性导轨106,在线性导轨106上滑动移动自如地跨设着上部滑动件107及下部滑动件108。
上部滑动件107固定于凸轮基台93,自凸轮基台93一体地突出设置的轮毂(boss)部93a固定于气缸83的活塞杆82。加压驱动部84的凸轮构件94固定于凸轮基台93的下部。
凸轮构件94包括:内侧凸轮94a,在凸轮基台93向下方移动时,以自内侧抵接于一对导辊91而一对导辊91彼此离开的方式驱动摆动构件90;以及外侧凸轮94b,以自外侧抵接于一对导辊91而一对导辊91彼此接近的方式驱动摆动构件90。
罩体挤压部86包括:罩体挤压基台95,固定于下部滑动件108;挤压支撑构件109,固定于罩体挤压基台95,且将罩体挤压件97能够上下移动地进行支撑;以及弹簧110,将罩体挤压件97相对于挤压支撑构件109向下方施力。自罩体挤压基台95突出设置的轮毂(bosA)部95a能够滑动地嵌合于气缸83的活塞杆82,罩体挤压基台95通过配设于活塞杆82的周围的螺旋弹簧96而被朝向下方施力。另外,在活塞杆82的下端,固定着用以防止罩体挤压基台95的脱落的止动件100。
罩体挤压件97在罩体挤压基台95下降时,抵接于积载在零件设定台11的拉头1的罩体上表面6b,利用弹簧110的弹性力挤压罩体6。而且,在固定于罩体挤压基台95的轮毂部95a的板构件112上安装着光电传感器98,并且在罩体挤压件97上安装着遮蔽板(夹具)99。光电传感器98在罩体6位于正规的位置的情况下,经由形成于遮蔽板99的狭缝(slit)检测透光状态,在罩体6浮起而位于非正规的位置的情况下或无罩体6的情况下,利用遮蔽板99检测遮光状态。
加压机构80包括检测传感器105,所述检测传感器105包含设置于罩体挤压基台95的接近式传感器103、及设置于基台81的传感器用夹具104,当罩体挤压基台95下降至规定的位置(罩体挤压件97确实地挤压罩体6的位置)时,接近式传感器103检测与传感器用夹具104的接近。然后,检测传感器105将用以使零件设定台11的拉片立起用气缸54运作的信号发送至未图示的控制装置。
另外,罩体挤压基台95上设置着用以调整罩体挤压基台95的运作下端位置的位置调整螺栓101,通过位置调整螺栓101抵接于固定在基台81的夹具102,而构成罩体挤压基台95的止动件。
气缸83在罩体挤压基台95下降至规定的位置后,也将活塞杆82向下方驱动,且摆动构件90以使加压具92运作的方式,使凸轮构件94下降。因此,凸轮构件94与罩体挤压件97联动,直至罩体挤压件97推压罩体6为止,在罩体挤压件97推压罩体6后,凸轮构件94相对于罩体挤压件97进行相对移动。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加压装置10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3所示,使工件排出用气缸39及握持用气缸47运作,拉头主体载置片26下降,并且将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27已离开的状态的零件设定台11配置于零件设定平台SS,利用机器人等未图示的零件搬送装置,将拉头主体2载置于拉头主体载置片26上。
而且,利用握持用气缸47将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27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而夹持拉头主体2的两侧面2b,将拉头主体2定位于规定的位置。接下来,在定位的拉头主体2上,依次积载拉片3、爪4、弹性构件5及罩体6而进行临时组装。
接下来,如图10所示,利用相机20拍摄拉头主体2、拉片3、爪4、弹性构件5及罩体6(构成零件7),通过将其轮廓形状与预先决定的基准的轮廓形状进行比较,而判断构成零件7是否正确地得到临时组装。
在判断为临时组装非正常时,利用握持用气缸47使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27离开,并且利用工件排出用气缸39使构成零件7与拉头主体载置片26一并上升。进而,利用旋转气缸63使盖构件62闭合,且利用旋转气缸66使遮蔽板67转动,在遮断第1导管64的通路后,自空气喷嘴75喷出压缩空气而吹走临时组装的构成零件7,并经由排出导管61及第2导管65回收至次品收纳盒69,再次将新的构成零件7积载于零件设定台11上而进行临时组装。
另一方面,若判断为正常地临时组装,则零件设定台11利用气缸12向加压平台PS搬送。加压平台PS中,如图12及图13所示,使气缸83的活塞杆82伸长,使固定于活塞杆82的凸轮基台93下降。此时,轮毂部95a能够滑动地嵌合于活塞杆82的罩体挤压基台95,由螺旋弹簧96的弹性力向下方施力,因而与凸轮基台93一并下降。
罩体挤压件97不久与罩体6的上表面6b接触,而罩体挤压基台95进一步下降直至位置调整螺栓101抵接于夹具102而停止。罩体挤压件97通过配设于罩体挤压件97与挤压支撑构件109之间的弹簧110被压缩而相对于罩体挤压基台95进行相对移动。另外,配设于罩体挤压件97与支撑构件109之间的弹簧110的弹性力,设定为远小于将罩体挤压基台95向下方施力的螺旋弹簧96的弹性力。
而且,在罩体挤压件97接触到罩体6的上表面6b后,利用光电传感器98及遮蔽板99来确认临时组装的罩体6并未脱落或倾斜等,罩体6位于正规的位置。罩体挤压件97在推压罩体6后,相对于罩体挤压部86的罩体挤压基台95与由罩体挤压基台95所固定的支撑构件109进行相对移动。
将位置调整螺栓101抵接于夹具102而罩体挤压基台95停止的位置设定为加压位置,通过接近式传感器103检测与传感器用夹具104的接近,而自检测传感器105将拉片立起用气缸54的运作开始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若与所述信号对应地拉片立起用气缸54的活塞杆55伸长,则拉片支撑台25上升而将拉片3的握持部3a提升,使拉片3自加压位置退避(参照图6)。
若气缸83的活塞杆82进一步伸长,而凸轮基台93抵抗螺旋弹簧96的弹性力进一步下降,则凸轮构件94的内侧凸轮94a不久自内侧抵接于一对导辊91,以一对导辊91彼此离开的方式对摆动构件90进行驱动。由此,安装于一对摆动构件90的下端的加压具92自两侧推压罩体6的侧面6a,加压固定于拉头主体2的安装柱2a而组装拉头1。
若所述加压加工结束,则气缸83的活塞杆82被拉回,凸轮基台93上升。由此,凸轮构件94的外侧凸轮94b自外侧抵接于一对导辊91,以一对导辊91彼此接近的方式驱动摆动构件90而恢复为原来的位置。另外,一对摆动构件90利用拉伸弹簧89而对一对导辊91向彼此接近的方向施力,但因设置外侧凸轮94b,故即便机构中产生钩挂等障碍,也可确实地恢复。
接下来,积载组装后的拉头1的零件设定台11利用气缸12而向检查平台CS搬送。检查平台CS中,如图11所示,通过气缸72的运作,推压片71的凸部71a自上方推压由拉片支撑台25支撑的拉片3。由此,拉片3的轴部及爪4抵抗弹簧5的弹性力而被上推。继而,若释放拉片3的推压,则利用弹簧5的弹性力而拉片3及爪4恢复为原来的位置并检查组装状态。
积载已检查过组装状态的拉头1的零件设定台11,是利用气缸12而向零件设定平台SS搬送。而且,检查平台CS中,由相机20来确认因拉片3被推压而移位的弹簧5及爪4恢复为原来的位置以判断组装状态是否优良。
接下来,利用握持用气缸47使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27离开而解除拉头1的握持,进而,利用工件排出用气缸39使拉头主体载置片26与拉头1一并上升。
若由相机20判断为组装状态良好,则如图10所示,在将盖构件62闭合,并且利用遮蔽板67而遮断了第2导管65的通路后,自空气喷嘴75喷出压缩空气而吹走为良品的拉头1,并经由排出导管61及第1导管64收纳于良品收纳盒68。
而且,若由相机20判断为组装状态不良,则利用遮蔽板67遮断第1导管64的通路后,利用来自空气喷嘴75的鼓风而吹走为次品的拉头1,并经由排出导管61及第2导管65而收纳于次品收纳盒69。以后,重复进行相同的动作,连续地组装拉头1。
如以上说明般,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加压装置10,至少积载拉头主体2、拉片3及罩体6而临时组装的零件设定台11包括:拉头主体保持部21,载置拉头主体2;及拉片支撑部22,配置于拉头主体保持部21的前后两侧,将载置拉片3的拉片支撑台25上下驱动,拉片支撑部22以在对罩体6进行加压时提升拉片3的握持部3a的方式使拉片支撑台25上升,因而可使拉片3自加压位置退避,拉片3不会成为加工的障碍,可推压罩体6的侧面6a而容易地加压固定于拉头主体2。
而且,零件设定台11的拉头主体保持部21包括:拉头主体载置部23,具有载置拉头主体2的拉头主体载置片26;以及一对拉头主体握持部24,具有配置于拉头主体载置片26的左右两侧的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27,且使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27能够向彼此接近或离开的方向移动,通过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27抵接于载置在拉头主体载置片26的拉头主体2的两侧面,定位并载置拉头主体2,因而即便将拉头主体2载置于稍微偏离的位置,也可确实地定位并保持于零件设定台11的规定的位置。由此,能够将拉片3或罩体6在正确的位置临时组装于拉头主体2。而且,拉头主体载置片26及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27装卸自如地安装,因而可容易地应对所组装的拉头1的品种切换,且可缩短切换时间。
而且,拉头主体载置片26能够上下移动,因而在排出所组装的拉头1时,通过使拉头主体载置片26上升而将拉头1提升至零件设定台11的上表面,可利用来自空气喷嘴75的鼓风而确实地排出。
而且,包括气缸12,所述气缸12在零件设定平台SS与加压平台PS之间搬送零件设定台11,所述零件设定平台SS将拉头1的构成零件7积载于零件设定台11而进行临时组装,所述加压平台PS利用加压机构80推压罩体6的侧面6a而将罩体6加压固定于拉头主体2,零件设定平台SS包括:相机20,对拉头主体2、拉片3及罩体6的临时组装状态及加压后的组装状态是否优良进行拍摄;及空气喷嘴75,利用鼓风排出临时组装状态不良的拉头1及组装后的拉头1,因而可效率优良地组装拉头1,并且排除组装不良的拉头1。
而且,在检查平台CS中推压具自动停止功能的拉头1的拉片3后,利用零件设定平台SS的相机20确认对爪4赋予弹性力的弹簧5恢复为原来的位置以判别组装状态是否优良,因而可确实地排除组装不良的拉头1。
在零件设定平台SS上,设置着能够以覆盖设定于零件设定台11的拉头1的方式开闭的盖构件62,临时组装状态不良的拉头构成零件7及加压后的拉头1在使拉头主体载置片26上升,且将盖构件62闭合后,利用来自空气喷嘴75的鼓风而排出,因而可利用回收机构60确实地收纳在规定的收纳盒68、收纳盒69。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加压装置10,加压机构80包括:以推压罩体6的侧面6a的方式构成的加压具92,利用气缸83使加压具92驱动的加压驱动部84,推压罩体6的罩体挤压件97,及利用气缸83的驱动力使罩体挤压件97运作的罩体挤压部86。而且,罩体挤压部86以在罩体挤压件97推压罩体6后,相对于罩体挤压件97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由此,可利用一个气缸83,进行罩体挤压件97对罩体6的挤压动作与加压具92的加压动作这两者。
进而,加压机构80包括:加压部85,具有加压具92及以加压具92推压罩体6的侧面6a的方式能够摆动地支撑于基台81的摆动构件90;及加压驱动部84,包括气缸83及利用气缸83的驱动力使摆动构件90摆动的凸轮构件94。而且,凸轮构件94与罩体挤压件97联动直至罩体挤压件97推压罩体6为止,在罩体挤压件97推压罩体6后,相对于罩体挤压件97进行相对移动。由此,可利用一个气缸83,进行罩体挤压件97对罩体6的挤压动作与加压具92的加压动作这两者,并且可利用凸轮构件94,将气缸83的驱动力作为加压具92的推压动作而加以利用。
而且,加压机构80包括对所述罩体挤压件97推压罩体6进行检测的检测传感器105,在检测传感器105检测到罩体6的推压时,使零件设定台11的拉片支撑台25上升,因而可在加压加工前使拉片3的握持部3a自罩体6的加压位置退避,从而可防止拉片3成为加压加工的障碍。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5~图18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加压装置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加压机构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不同,关于其他构成及作用则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等的部分附上相同符号,并省略或简化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加压机构180包括:基台181,自基底17竖立设置;加压部185,具有以推压罩体6的侧面6a的方式构成的加压具192、及以加压具192推压罩体6的侧面6a的方式能够摆动地支撑于基台181的一对摆动构件190;加压驱动部184,包括以活塞杆182(可动零件)向前后方向进退的方式配设于基底17上的作为驱动源的气缸183、及利用气缸183的驱动力使一对摆动构件190摆动的凸轮构件194;罩体挤压件197,推压罩体6;及罩体挤压部186,利用气缸183的驱动力使罩体挤压件197运作。
一对摆动构件190摆动自如地支撑于支撑轴212,所述支撑轴212固定于设置在基台181的前部的支撑台211,比支撑轴212靠后的部分彼此由拉伸弹簧189连结,且向彼此接近的方向施力。
在各摆动构件190的后端部能够旋转地安装着导辊191,在各摆动构件190的前部,经由各导引构件192b能够联动地安装着分别能够向左右方向移动的加压具192。如图16所示,在积载着已临时组装的拉头1的零件设定台11位于加压平台PS时,加压具192以与罩体侧面6a的加压位置对应的方式配置。而且,各加压具192以推压在罩体侧面6a的前后隔开的两个部位(左右合计四个部位)的方式,包括两个突部192a。
另外,导引构件192b如图17及图18所示,通过与形成于支撑台211的阶差槽211a卡合,而能够向左右方向移动地配置于支撑台211。一对摆动构件190的前端部与以彼此接近或离开的方式被导引的一对导引构件192b连结,一对加压具192装卸自如地固定于一对导引构件192b。
基台181的上表面181a上固定着线性导轨206,滑动件207滑动移动自如地跨设于线性导轨206上。
滑动件207固定于凸轮基台193,加压驱动部184的凸轮构件194固定于凸轮基台193的上部。而且,对凸轮构件194进行驱动的加压用摆动连杆170的上端部(另一端部)连结于凸轮基台193。加压用摆动连杆170能够摆动地轴支撑于基台181的侧面,下端部(一端部)连结于气缸183的活塞杆182,凸轮基台193及凸轮构件194与加压用摆动连杆170的上端部联动。
凸轮构件194具有:内侧凸轮194a,在凸轮基台193向前方移动时,以自内侧抵接于一对导辊191而一对导辊191彼此离开的方式驱动摆动构件190;及外侧凸轮194b,在凸轮基台193向后方移动时,以自外侧抵接于一对导辊191而一对导辊191彼此接近的方式驱动摆动构件190。
罩体挤压部186包括:自基底17竖立设置的柱部151,固定于柱部151的线性导轨155,跨设于线性导轨155的滑动件156,固定于所述滑动件156的罩体挤压基台195,固定于罩体挤压基台195且能够上下移动地支撑罩体挤压件197的挤压支撑构件152,及相对于挤压支撑构件152将罩体挤压件197向下方施力的弹簧210。另外,图15中,为了说明柱部151的内侧,由单点划线表示柱部151。
而且,在柱部151与挤压基台195之间架设弹簧159,将挤压支撑构件152与挤压基台195一并相对于柱部151向下方施力。另外,如图15所示,挤压基台195上固定着止动板201,通过与设置于柱部151的止动件200抵接,而防止罩体挤压基台195的脱落。
进而,罩体挤压部186包括挤压用摆动连杆160,所述挤压用摆动连杆160轴支撑于固定在基台181的支撑台211的侧面,利用气缸183的驱动力相对于基台181摆动,能够将罩体挤压基台195向上下方向驱动。
挤压用摆动连杆160包括两个腕部161、腕部162而形成为大致V字形,两个腕部161、腕部162的基部163能够摆动地连结于支撑台211的侧面。其中一腕部161的前端部与利用气缸183的驱动力向前后方向移动的动力传递构件165的前端部(另一端部)连结。所述动力传递构件165的后端部(一端部)连结于加压用摆动连杆170的下端部侧。在另一腕部162的上端面支撑着联动构件196,所述联动构件196安装于挤压基台195的下端且前端设置着导辊196a。
另外,动力传递构件165的一端部也可直接连接于气缸183的活塞杆182。
由此,在气缸183的非驱动时,罩体挤压基台195经由挤压用摆动连杆160的另一腕部162及联动构件196,抵抗弹簧159的施加力而维持于上方。而且,若气缸183驱动,则活塞杆182伸长而动力传递构件165向后方移动,由此另一腕部162的前端部向自图17的方向观察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罩体挤压件197与罩体挤压基台195及挤压支撑构件152一并向下方移动。
而且,罩体挤压件197抵接于积载在零件设定台11的拉头1的罩体上表面6b(参照图15),利用弹簧210的弹性力挤压罩体6。而且,在罩体挤压件197的上方包括检测传感器205,所述检测传感器205固定于挤压支撑构件152的上部且检测罩体挤压件197的上表面的位置。罩体挤压基台195在下降至规定的位置(罩体挤压件197确实地挤压罩体6的位置)时,检测传感器205将用以使零件设定台11的拉片立起用气缸54运作的信号发送至未图示的控制装置。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检测传感器205包含将罩体挤压件197的上表面的位置作为数值信息进行管理的移位传感器。
气缸183在罩体挤压基台195下降至规定的位置后,也将活塞杆182向后方驱动,以摆动构件190使加压具192运作的方式,使凸轮构件194向前方移动。因此,凸轮构件194与罩体挤压部186的挤压用摆动连杆160及罩体挤压件197联动,直至罩体挤压件197推压罩体6为止,在罩体挤压件197推压罩体6后,与罩体挤压部186的挤压用摆动连杆160联动,另一方面,相对于罩体挤压件197进行相对移动。即,罩体挤压部186以在罩体挤压件197推压罩体6后,相对于罩体挤压件197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加压装置10的加压机构180的作用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也在判断为正常临时组装时,零件设定台11利用气缸12向加压平台PS搬送。加压平台PS中,如图15及图16所示,使气缸183的活塞杆182伸长,使连结于活塞杆182的加压用摆动连杆170摆动。而且,利用加压用摆动连杆170的摆动,凸轮基台193及凸轮构件194前进,且经由动力传递构件165的移动而挤压用摆动连杆160转动。
而且,通过挤压用摆动连杆160转动,罩体挤压基台195及挤压支撑构件152与罩体挤压件197一并向下方移动,罩体挤压件197不久与罩体6的上表面6b接触,罩体挤压基台195进一步下降直至止动板201抵接于止动件200而停止。罩体挤压件197通过配设于罩体挤压件197与挤压支撑构件152之间的弹簧210被压缩而相对于挤压支撑构件152进行相对移动。
罩体挤压件197相对于罩体挤压基台195的相对移动距离利用检测传感器205而检测。具体而言,当罩体挤压件197与罩体6的上表面6b接触时的相对移动距离与预先设定的距离一致时,确认临时组装的罩体6未脱落或倾斜等,罩体6位于正确的位置。
当利用检测传感器205确认罩体6位于正确的位置时,自检测传感器205将拉片立起用气缸54的运作开始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若与所述信号对应地拉片立起用气缸54的活塞杆55伸长,则拉片支撑台25上升而将拉片3的握持部3a提升,使拉片3自加压位置退避(参照图6)。
若气缸183的活塞杆182进一步伸长,而凸轮构件194经由加压用摆动连杆170向前方移动,则凸轮构件194的内侧凸轮194a不久自内侧抵接于一对导辊191,以一对导辊191彼此离开的方式驱动一对摆动构件190。由此,安装于一对摆动构件190的前端部的加压具192自两侧推压罩体6的侧面6a,加压固定于拉头主体2的安装柱2a而组装拉头1。
若所述加压加工结束,则气缸183的活塞杆182被拉回,凸轮构件194后退。由此,凸轮构件194的外侧凸轮194b自外侧抵接于一对导辊191,以一对导辊191彼此接近的方式驱动摆动构件190而恢复为原来的位置。另外,一对摆动构件190利用拉伸弹簧189而将一对导辊191向彼此接近的方向施力,但因设置外侧凸轮194b,故即便机构中产生钩挂等障碍,也可确实地恢复。
如以上说明般,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加压装置10,加压机构180包括:以推压罩体6的侧面6a的方式构成的加压具192,利用气缸183使加压具192驱动的加压驱动部184,推压罩体6的罩体挤压件197,及利用气缸183的驱动力使罩体挤压件197运作的罩体挤压部186,罩体挤压部186以在罩体挤压件197推压罩体6后,相对于罩体挤压件197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由此,可利用一个气缸183,进行罩体挤压件197对罩体6的挤压动作与加压具192的加压动作这两者。因此,可容易地将罩体6加压固定于拉头主体2。
而且,包括:加压部185,具有加压具192及以所述加压具192推压罩体6的侧面6a的方式能够摆动地支撑于基台181的摆动构件190;加压驱动部184,包括气缸183及利用所述气缸183的驱动力使摆动构件190摆动的凸轮构件194,凸轮构件194与罩体挤压件197联动直至罩体挤压件197推压罩体6为止,在罩体挤压件197推压罩体6后,相对于罩体挤压件197进行相对移动。由此,可利用一个气缸183,进行罩体挤压件197对罩体6的挤压动作、与加压具192的加压动作这两者,并且可利用凸轮构件194,将气缸183的驱动力作为加压具192的推压动作而加以利用。
进而,罩体挤压部186包括:施力构件(弹簧159),将支撑着罩体挤压件197的挤压支撑构件152相对于柱部151向下方施力;及挤压用摆动连杆160,利用气缸183的驱动力摆动,能够将挤压支撑构件152向上下方向驱动,因而可利用挤压用摆动连杆160,将气缸183的驱动力用于罩体挤压件197对罩体6的挤压动作。
此外,进而包括:加压用摆动连杆170,一端部连结于气缸183的活塞杆182,另一端部连结于凸轮构件194,对凸轮构件194进行驱动;及动力传递构件165,一端部连结于加压用摆动连杆170,另一端部与挤压用摆动连杆160连结,利用气缸183的驱动力向前后方向移动,凸轮构件194通过加压用摆动连杆170摆动,而向前后方向驱动,通过凸轮构件194向前方移动,一对摆动构件190的后端部彼此离开,并且一对摆动构件190的前端部彼此接近,一对加压具192推压罩体6的侧面6a。因此,使用加压用摆动连杆170,使凸轮构件194向前后方向移动,使一对摆动构件190在平面上摆动,因而可抑制加压驱动部184的高度尺寸而设计得精简。
而且,一对摆动构件190的前端部与以彼此接近或离开的方式被导引的一对导引构件192b连结,一对加压具192装卸自如地固定于一对导引构件192b,因而可使一对摆动构件190的摆动运动转换为一对导引构件192b的直线运动,而且通过更换一对加压具192,可应对任意大小的拉头1的加压。
进而,加压机构180包括对所述罩体挤压件197推压罩体6进行检测的检测传感器205,当检测传感器205检测到罩体挤压件197对罩体6的推压时,使零件设定台11的拉片支撑台25上升。因此,拉片支撑部22与罩体挤压件197的动作联动,以在对罩体6进行加压时提升拉片3的握持部3a的方式使拉片支撑台25上升,因而可在加压加工前使拉片3的握持部3a自罩体6的加压位置退避,拉片3不会成为加工障碍,可推压罩体6的侧面6a而容易地加压固定于拉头主体2。
关于其他构成及作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例示的内容,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利用加压装置10将具有自动停止功能的拉头1的罩体6加压加工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具自动停止功能的拉头1,也可同样地适用于不包括爪4或弹性构件的类型的拉头。这一情况下,不需要检查平台CS。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拉片支撑部22设置于拉头主体保持部21的前后两侧,在拉片3的握持部3a相对于拉头主体2载置的位置被决定为前方或后方中的任一方的情况下,也可仅设置于拉头主体保持部21的前方或后方中的任一方。
本申请基于2014年12月3日提出申请的国际专利申请PCT/JP2014/081962号,其内容作为参照引入于此。

Claims (7)

1.一种拉链用拉头(1)的加压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零件设定台(11),至少积载拉头主体(2)、拉片(3)及罩体(6)而进行临时组装;及加压机构(80、180),利用加压具(92、192)推压设定于所述零件设定台(11)的所述罩体(6)的侧面(6a)而将所述罩体(6)加压固定于所述拉头主体(2),且
所述加压机构(80、180)包括:
以推压所述罩体(6)的侧面(6a)的方式构成的所述加压具(92、192);
加压驱动部(84、184),利用驱动源(83、183)驱动所述加压具(92、192);
罩体挤压件(97、197),推压所述罩体(6);以及
罩体挤压部(86、186),利用所述驱动源(83、183)的驱动力使所述罩体挤压件(97、197)运作,
所述罩体挤压部(86、186)以在所述罩体挤压件(97、197)推压所述罩体(6)后,相对于所述罩体挤压件(97、197)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用拉头(1)的加压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机构(80、180)具备从基底(17)竖立设置的基台(81、181),且所述加压装置(10)包括:
加压部(85、185),具有所述加压具(92、192)及摆动构件(90、190),所述摆动构件(90、190)以所述加压具(92、192)推压所述罩体(6)的侧面(6a)的方式能够摆动地支撑于所述基台(81、181),
所述加压驱动部(84、184),具有所述驱动源(83、183)及凸轮构件(94、194),所述凸轮构件(94、194)利用所述驱动源(83、183)的驱动力使所述摆动构件(90、190)摆动,
所述凸轮构件(94、194)与所述罩体挤压件(97、197)联动,直至所述罩体挤压件(97、197)推压所述罩体(6)为止,在所述罩体挤压件(97、197)推压所述罩体(6)后,所述凸轮构件(94、194)相对于所述罩体挤压件(97、197)进行相对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用拉头(1)的加压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体挤压部(186)包括:从基底(17)竖立设置的柱部(151)、施力构件(159),将支撑着所述罩体挤压件(197)的挤压支撑构件(152)相对于所述柱部(151)向下方施力;以及挤压用摆动连杆(160),利用所述驱动源(183)的驱动力摆动,能够将所述挤压支撑构件(152)向上下方向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链用拉头(1)的加压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压用摆动连杆(170),一端部连结于所述驱动源(183)的可动零件,另一端部连结于所述凸轮构件(194),对所述凸轮构件(194)进行驱动;以及
动力传递构件(165),一端部连结于所述驱动源(183)的可动零件或所述加压用摆动连杆(170),另一端部与所述挤压用摆动连杆(160)连结,且利用所述驱动源(183)的驱动力向前后方向移动,
所述凸轮构件(194)通过所述加压用摆动连杆(170)的摆动而向前后方向驱动,通过所述凸轮构件(194)向前方移动,而一对所述摆动构件(190)的后端部彼此离开,并且一对所述摆动构件(190)的前端部彼此接近,一对所述加压具(192)推压所述罩体(6)的侧面(6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用拉头(1)的加压装置(10),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摆动构件(190)的前端部与以彼此接近或离开的方式被导引的一对导引构件(192b)连结,一对所述加压具(192)装卸自如地固定于一对所述导引构件(192b)。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拉头(1)的加压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零件设定台(11)包括:拉头主体保持部(21),定位并载置所述拉头主体(2);以及拉片支撑部(22),配置于所述拉头主体保持部(21)所载置的所述拉头主体(2)的前后中的至少一侧,对载置所述拉片(3)的拉片支撑台(25)进行上下驱动,
所述罩体(6)被加压时,所述拉片支撑部(22)是以提升所述拉片(3)的握持部(3a)的方式使所述拉片支撑台(25)上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链用拉头(1)的加压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机构(80、180)包括检测传感器(105、205),所述检测传感器(105、205)检测所述罩体挤压件(97、197)推压所述罩体(6),
在所述检测传感器(105、205)检测到所述罩体挤压件(97、197)对所述罩体(6)的推压时,使所述零件设定台(11)的所述拉片支撑台(25)上升。
CN201580065280.7A 2014-12-03 2015-11-12 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 Active CN1069988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81962 WO2016088218A1 (ja) 2014-12-03 2014-12-03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の加締め装置
JPPCT/JP2014/081962 2014-12-03
PCT/JP2015/081815 WO2016088526A1 (ja) 2014-12-03 2015-11-12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の加締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8861A CN106998861A (zh) 2017-08-01
CN106998861B true CN106998861B (zh) 2020-04-07

Family

ID=5609119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3758.4A Active CN106998860B (zh) 2014-12-03 2014-12-03 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
CN201580065280.7A Active CN106998861B (zh) 2014-12-03 2015-11-12 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3758.4A Active CN106998860B (zh) 2014-12-03 2014-12-03 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2) CN106998860B (zh)
TW (2) TWI568374B (zh)
WO (2) WO20160882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7323B (zh) * 2017-09-28 2021-06-29 Ykk株式会社 拉手组装装置
CN107928025B (zh) * 2017-12-29 2023-11-24 吕博 一种拉链头与拉链片的装配机及装配方法
CN112006382B (zh) * 2019-05-31 2022-10-25 Ykk株式会社 拉头组装装置的压紧装置
CN114603323B (zh) * 2020-12-07 2023-04-14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拉头组装机的推拉头装置及拉头组装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91301A (en) * 1978-12-29 1980-07-10 Yoshida Kogyo Kk Knob feeder in slider assembling machine for slide fastener
US4296547A (en) * 1979-12-21 1981-10-27 Yoshida Kogyo K.K. Apparatus for loading a pull tab on a slider body
JPH0373104A (ja) * 1989-08-11 1991-03-28 Yoshida Kogyo Kk <Ykk>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の組立て方法とその装置
JPH0761287B2 (ja) * 1989-11-07 1995-07-05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ー用自動停止装置付きスライダーの板バネ組込方法
JPH0779726B2 (ja) * 1990-04-20 1995-08-30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の組立て方法とその装置
JP4508909B2 (ja) * 2005-03-09 2010-07-21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の連続製造装置
JP5008518B2 (ja) * 2007-10-12 2012-08-22 Ykk株式会社 自動停止装置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CN103702585A (zh) * 2011-07-28 2014-04-02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拉头
CN104797156B (zh) * 2012-11-15 2017-06-30 Ykk株式会社 拉链头组装机的完成品检查装置
CN203735604U (zh) * 2014-01-20 2014-07-30 谢建泽 拉链头的帽盖弹片装配生产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8860A (zh) 2017-08-01
CN106998860B (zh) 2020-08-25
WO2016088218A1 (ja) 2016-06-09
TW201622606A (zh) 2016-07-01
CN106998861A (zh) 2017-08-01
TWI568374B (zh) 2017-02-01
TW201626918A (zh) 2016-08-01
TWI563934B (zh) 2017-01-01
WO2016088526A1 (ja) 2016-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98861B (zh) 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
US4280786A (en) Feed mechanism
WO2005081611A1 (ja) 支持ピン把持装置および基板支持装置
US6062795A (en) Wafer ring feeding apparatus
CN110606304B (zh) 仓库系统
CN110606303B (zh) 连结构造及输送单元
JPH06278857A (ja) 搬送装置
JP2008207609A (ja) ワーク取り出し装置
JP2002120186A (ja) ワーク取上げ用ロボットハンド
JP2003230964A (ja) ワークの位置決めクランプ装置
JP4942188B2 (ja) 基板クランプ機構及び描画システム
JP4305679B2 (ja) 軸体入出装置
WO2014119504A1 (ja) 板状部材運搬装置
JP3052003B2 (ja) 薄板ワークの移載装置
JP4639954B2 (ja) 多工程鍛造装置及び多工程鍛造方法
JP6947775B2 (ja) ハンド装置
JP3880726B2 (ja) プリント基板加工機
JP3786407B2 (ja) 車体組付方法
CN215964939U (zh) 一种工件表面瑕疵检测设备
CN216862083U (zh) 撕膜装置
JP2003145362A (ja) ワーク搬送台車
JPH06298355A (ja) 部品保持装置
JP3786406B2 (ja) 車体組付方法
JP2837474B2 (ja) 画像認識部品装着装置
JP2001158528A (ja) ワーク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