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98860A - 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98860A
CN106998860A CN201480083758.4A CN201480083758A CN106998860A CN 106998860 A CN106998860 A CN 106998860A CN 201480083758 A CN201480083758 A CN 201480083758A CN 106998860 A CN106998860 A CN 106998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dy
slider
piece
pulling
slid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37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98860B (zh
Inventor
伊东良
伊东一良
冈部克朗
佐佐木和章
堀内贵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998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8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98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88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10)包括:零件设定台(11),装载拉头主体(2)、拉片(3)、及罩体(6)而进行临时组装;以及加压机构(80),利用加压具(92)推压设定于零件设定台(11)的罩体(6)的侧面(6a)而加压固定于拉头主体(2)。零件设定台(11)包括:载置拉头主体(2)的拉头主体保持部(21),以及与拉头主体保持部(21)邻接而能够上下移动地配置的拉片支撑部(22),在对罩体(6)进行加压时,拉片支撑部(22)的拉片支撑台(25)上升而将拉片(3)的握持部(3a)抬起。

Description

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将罩体(cover)加压固定于拉头(slider)主体而组装拉头的拉链(slide fastener)用拉头的加压装置。
背景技术
从前,如图15所示,已知如下装置,即,使用自动组装装置,在拉头主体2的上表面载置有拉片3、爪4、板弹簧5的状态下以覆盖拉头主体2的安装柱2a的方式盖上罩体6,通过将罩体6加压固定于安装柱2a而组装具有自动停止装置的拉头1(拉链用拉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1477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且说,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拉链用拉头中,并未揭示具体的自动组装装置,也未对将罩体加压固定于主体的安装柱的加压装置或加压方法进行具体记载。尤其在将罩体的侧面加压固定的情况下,需要利用人手抬起拉片的作业以使加压具不与拉片干涉。而且,在制造小批量多品种的拉头时,加压装置中若进行拉头的品种切换,则必须更换关联的多个夹具,且需要许多工时与费用,从而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可容易地将罩体加压固定于拉头主体的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而且,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因能够容易地更换夹具而能够容易地应对小批量生产的拉头的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所述目的由下述构成而达成。
(1)一种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零件设定台,至少装载拉头主体、拉片及罩体而进行临时组装;以及加压机构,利用加压具推压设定于零件设定台的罩体的侧面而将罩体加压固定于拉头主体,
零件设定台包括:拉头主体保持部,定位并载置拉头主体;及拉片支撑部,配置于载置在拉头主体保持部的拉头主体的肩口侧及后口侧中的至少一侧,对载置拉片的拉片支撑台进行上下驱动,
在对罩体进行加压时,拉片支撑部以抬起拉片的握持部的方式使拉片支撑台上升。
(2)一种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零件设定台,至少装载拉头主体、拉片及罩体而进行临时组装;以及加压机构,利用加压具推压设定于零件设定台的罩体的侧面而将罩体加压固定于拉头主体,
零件设定台包括拉头主体保持部,所述拉头主体保持部包含拉头主体载置部及一对拉头主体握持部,所述拉头主体载置部具有载置拉头主体的拉头主体载置片,所述一对拉头主体握持部具有配置于拉头主体载置片的左右两侧的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且使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能够向彼此接近或离开的方向移动,通过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抵接于载置在拉头主体载置片的拉头主体的两侧面,而定位并载置拉头主体,
拉头主体载置片及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装卸自如地安装。
(3)根据(2)所述的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拉头主体载置片能够上下移动。
(4)根据(2)所述的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零件设定台进而包括拉片支撑部,所述拉片支撑部配置于载置在拉头主体保持部的拉头主体的肩口侧及后口侧中的至少一侧,对载置拉片的拉片支撑台进行上下驱动,
在对罩体进行加压时,拉片支撑部以抬起拉片的握持部的方式使拉片支撑台上升。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进而包括搬送单元,所述搬送单元能够在零件设定点与加压点之间搬送零件设定台,所述零件设定点将拉头主体、拉片及罩体依次装载于零件设定台而进行临时组装,所述加压点利用加压机构的加压具推压设定于零件设定台的罩体的侧面而将罩体加压固定于拉头主体并组装拉头,
零件设定点包括:相机,对拉头主体、拉片及罩体的临时组装状态及加压后的组装状态是否优良进行拍摄;及空气喷嘴,利用鼓风将临时组装状态不良的拉头及组装后的拉头排出。
(6)根据(5)所述的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拉头为除包括拉头主体、拉片及罩体外也包括爪,并且在罩体的内面固定着弹性构件的具自动停止功能的拉头,
拉片支撑台构成为能够以向上方弹性恢复的方式上下移动,
搬送单元设置于零件设定点与加压点之间,能够向对加压后的拉头的拉片进行推压的检查点搬送零件设定台,
通过在零件设定点中,确认弹性构件恢复为原来的位置,而判别组装状态是否优良。
(7)根据(5)所述的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拉头主体载置片能够上下移动,
零件设定点包括盖构件,盖构件能够以覆盖设定于零件设定台的拉头的方式而开闭,
临时组装状态不良的拉头及加压后的拉头在使拉头主体载置片上升且将盖构件闭合后,利用鼓风而排出。
(8)根据(1)所述的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压机构包括:以推压罩体的侧面的方式构成的加压具,使加压具驱动的加压驱动部,推压罩体的罩体挤压件,以及侦测所述罩体挤压件已推压罩体的侦测传感器,
当侦测传感器侦测到罩体挤压件对罩体的推压时,使零件设定台的拉片支撑台上升。
(9)根据(8)所述的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机构包括:
加压部,具有所述加压具及以所述加压具推压罩体的侧面的方式能够摆动地支撑于基台的摆动构件;
加压驱动部,具备驱动源及利用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使摆动构件摆动的凸轮构件;以及
罩体挤压部,具有罩体挤压件,利用驱动源的驱动力使罩体挤压件运作,
凸轮构件与罩体挤压部联动直至罩体挤压件推压罩体为止,并在罩体挤压件推压罩体后,相对于罩体挤压部相对移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至少装载拉头主体、拉片及罩体而进行临时组装的零件设定台包括:拉头主体保持部,载置拉头主体;及拉片支撑部,配置于拉头主体保持部的前后两侧,具备载置拉片的拉片支撑台,对拉片支撑台进行上下驱动,在对罩体进行加压时,拉片支撑部以抬起拉片的握持部的方式使拉片支撑台上升,因而拉片不会成为加压加工的障碍,从而可推压罩体的侧面而容易地加压固定于拉头主体。
而且,零件设定台的拉头主体保持部包括:拉头主体载置部,具有载置拉头主体的拉头主体载置片;及一对拉头主体握持部,具有配置于拉头主体载置片的左右两侧的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能够使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向彼此接近或离开的方向移动,通过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抵接于载置在拉头主体载置片的拉头主体的两侧面,而定位并载置拉头主体,因而可将拉头主体确实地保持于零件设定台的规定的位置。由此,可将拉片或罩体在正确的位置临时组装在拉头主体。而且,拉头主体载置片及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装卸自如地安装,因而也可容易地应对拉头的品种切换,可适宜用于小批量生产的拉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加压装置的一实施形态的前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加压装置的平面图。
图3是零件设定台的立体图。
图4是从背面侧观察图3所示的零件设定台的立体图。
图5是从图3所示的零件设定台卸下近前侧的拉头主体握持部而表示的前视图。
图6是图3所示的零件设定台的背面图。
图7是将拉片支撑台、拉头主体载置片、拉头主体握持片、连结连杆等卸下而表示的零件设定台的平面图。
图8是将近前侧的拉片支撑部卸下而表示的零件设定台的侧视图。
图9是将拉片支撑部拔出而表示的零件设定台的侧视图。
图10是拉头回收机构的侧视图。
图11是推压加压后的拉头的拉片的检查装置的前视图。
图12是加压机构的前视图。
图13是加压机构的侧视图。
图14是加压机构的立体图。
图15是拉头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的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以后的说明中,将零件设定台朝向加压机构的方向设为前方,反方向设为后方,从零件设定点朝向加压机构的右侧设为右侧,左侧设为左侧,与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而且,本实施形态中,对具有拉头主体2、拉片3、爪4、作为弹性构件的弹簧5及罩体6的具自动停止功能的拉头(以下也简称作拉头)1(参照图15)的加压装置进行说明。其中,本实施形态中,弹簧5预先安装于罩体6的内面。
本实施形态的加压装置10中,如图1至图3所示,零件设定点SS、配置着加压机构80的加压点PS、及设置于零件设定点SS与加压点PS之间的检查点CS在基底17上呈直线状配置。而且,基底17上,设置着使零件设定台11在各点SS、CS、PS间依次移动的作为搬送单元的气缸12、及线性导件的导轨13。
零件设定台11中,也如图10所示,在形成为板状的可动基台14的下表面固定着滑动件15,滑动件15滑动移动自如地跨设在沿各点SS、CS、PS的排列方向配置的导轨13。而且,可动基台14与气缸12的活塞杆16经由固定零件14a(参照图3)而连结,且在各点SS、CS、PS间移动。
零件设定台11中,在零件设定点SS,利用未图示的机器人等,装载拉头主体2、拉片3、爪4、弹簧5及罩体6等拉头构成零件7并进行临时组装,利用相机20确认临时组装状态后,移动至加压点PS而将罩体6的侧面6a加压固定于拉头主体2进行拉头1的组装。接下来,移动至检查点CS而从上方推压拉片3后,回到零件设定点SS,利用相机20确认各构成零件7的组装状态并搬出拉头1。
首先,参照图3至图9对零件设定台11的构成进行说明。零件设定台11包括:可动基台14;在可动基台14的上方配设于其前后方向大致中央的拉头主体保持部21;及在可动基台14的上方配设于拉头主体保持部21的前后的一对拉片支撑部22。
而且,参照图4、图7及图8,在可动基台14上固定着立起构件18,所述立起构件18具有固定于所述可动基台14的右侧面的前后一对壁部18a,及在一对壁部18a间且从一对壁部18a的上部向左右方向突出的大致长方体状的毂(boss)部18b。毂部18b位于可动基台14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在一对壁部18a与毂部18b的右侧面之间形成着凹部18c。
拉头主体保持部21包括:载置拉头主体2的拉头主体载置部23,及配置于拉头主体载置部23的左右两侧的一对拉头主体握持部24。
拉头主体载置部23也参照图6及图8,具有载置拉头主体2的拉头主体载置片26、及支撑拉头主体载置片26的支撑轴部28。支撑轴部28使用衬套(bush)36滑动自如地嵌合于设置在立起构件18的毂部18b的纵孔18d中。拉头主体载置片26具有与拉头主体2的平面投影形状大致相同的平面形状,形成于拉头主体载置片26的下表面的U字型槽26a卡合于固定在支撑轴部28的上部的被卡合构件31,且,从下表面突出的相位规定销26b嵌合于被卡合构件31的孔31a中,由此规定拉头主体载置片26与支撑轴部28的相位。
如图6所示,在拉头主体载置片26的下表面,中途具有圆周槽的销26c向下方突出地形成,所述销26c嵌合于开设在被卡合构件31的上表面的孔31b中。内置于被卡合构件31的球体34利用弹簧33的弹性力被推压而卡合于销26c的圆周槽中。由此,拉头主体载置片26相对于被卡合构件31装卸自如地安装。
如图5及图8所示,在支撑轴部28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固定着向左方突出的突出销35,突出销35经由设置于毂部18b的长孔18e而从毂部18b突出。突出销35嵌合于分叉部38a,所述分叉部38a形成于以固定于毂部18b的支撑轴37为中心摆动的连结连杆38的一端。
而且,连结连杆38的另一端经由连结零件40a而连结于使轴线朝向上下方向而固定于可动基台14的工件排出用气缸39的活塞杆40。若使工件排出用气缸39运作,而连结连杆38以支撑轴37为中心摆动,则支撑轴部28与拉头主体载置片26一并上下移动。另外,当拉头主体载置片26位于上升位置时,拉头主体载置片26的上表面设定为与拉头主体握持部24的拉头主体握持片27的上表面一致的高度。
一对拉头主体握持部24包括:拉头主体握持片27,配置于拉头主体载置片26的左右两侧;及大致L字形的握持部支撑台44,装卸自如地安装着拉头主体握持片27,且能够与拉头主体握持片27一并向左右方向移动。
固定于一对握持部支撑台44的下部44a的滑动件45在毂部18b的下方向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滑动自如地跨设于固定在可动基台14的线性导轨46。
线性导轨46中,内置握持用气缸47及齿条连结于一对握持部支撑台44的未图示的齿条·小齿轮机构。所述齿条·小齿轮机构是将一对齿条在彼此相反侧同时啮合于一个小齿轮而构成,从而通过使握持用气缸47运作,一对拉头主体握持部24能够向彼此接近或离开的方向移动。另外,也可不设置齿条·小齿轮机构,而与各握持部支撑台44对应地设置两个握持用气缸47。
将拉头主体握持片27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握持部支撑台44的机构与拉头主体载置部23的支撑轴部28和拉头主体载置片26的机构相同,包含:从拉头主体握持片27延伸的具有圆周槽的销27b,及设置于握持部支撑台44的球体34与弹簧33。而且,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27的彼此相向的内侧面27a形成为与拉头主体2的侧面形状类似的形状,从左右两侧抵接于拉头主体2的侧面2b,夹持拉头主体2而能够进行定位。
也参照图9,一对拉片支撑部22配设于载置在拉头主体保持部21的拉头1的肩口侧及后口侧,换言之,拉头主体保持部21的前后方向两侧,且具有:支撑拉片3的拉片支撑台25,将连结于拉片支撑台25的支撑轴部50上下滑动自如地加以支撑的支撑块51,及配设于拉片支撑台25与支撑块51之间且对拉片支撑台25向上方施力的螺旋弹簧57。
如图5所示,支撑块51经由L字型托架56而连结于使轴线朝向上下方向而固定于壁部18a的拉片立起用气缸54的活塞杆55。而且,固定于各个支撑块51的滑动件53跨设于朝向上下方向而固定在壁部18a的线性导轨52(参照图9)。
由此,通过使拉片立起用气缸54运作而拉片支撑台25与支撑块51一并上升,将拉片3的握持部3a抬起。另外,一对拉片支撑台25配设于拉头主体保持部21的前后两侧,因而无论拉片3倒向前后方向的哪一方向,均可由拉片支撑台25支撑。
参照图1、图2及图10,零件设定点SS中,在沿着导轨13延伸的零件设定台11的搬送路径的左侧配置着:相机20,能够对载置于零件设定台11的临时组装状态及加压后的拉头1进行拍摄;及空气喷嘴75,用以利用鼓风将载置于零件设定台11的拉头1排出。在零件设定台11的搬送路径的右侧,配设着将从零件设定台11排出的拉头1回收的回收机构60。
回收机构60包括:上下方向上贯通的排出导管61,可同时覆盖零件设定台11及排出导管61的上方的盖构件62。盖构件62利用旋转气缸63摆动旋转大致90°,从而在覆盖零件设定台11及排出导管61的上方的遮蔽位置CP与开放位置OP之间移动。盖构件62如后述般,在利用鼓风排出拉头1时,防止拉头1向未预料到的方向飞散。
在排出导管61的下部,第1导管64及第2导管65呈Y字状分支而设置。在第1导管64及第2导管65的分支点配设着因旋转气缸66而摆动旋转的遮蔽板67。遮蔽板67遮断第1导管64及第2导管65的其中一者的通路,将为良品的拉头1向第1导管64分配,将为次品的拉头1向第2导管65分配。
在第1导管64的下方,设置着用以收纳良好组装的拉头1的良品收纳盒68,在第2导管65的下方设置着次品收纳盒69,所述次品收纳盒69用以收纳判断为由相机20拍摄的形状不良的临时组装状态的构成零件7或拉头1。良品收纳盒68比次品收纳盒69配置得靠上方,即便次品未进入次品收纳盒69而误掉落,也可阻止其被收纳至良品收纳盒68。
在检查点CS,如图1及图11所示,配设着从上方推压加压后的拉头1的拉片3的拉片推压装置70。拉片推压装置70包括:一对推压片71,与气缸72的活塞杆(未图示)连结而能够上下移动;及罩体挤压零件74,由弹簧73向下方施力。一对推压片71分别具备以跨越罩体6的长度方向的方式离开且向下方突出而形成的凸部71a。而且,因气缸72而推压片71及罩体挤压零件74下降,罩体挤压零件74抵接于罩体6后,其中任一凸部71a从上方推压配置于拉片支撑台25上的拉片3。
由此,拉片3的轴部及爪4抵抗弹簧5的弹性力而被上推,进行组装状态的检查。此时,支撑拉片3的拉片支撑台25抵抗螺旋弹簧57的弹性力而被下拉以辅助检查动作。而且,若推压片71上升,则拉片3及爪4利用弹簧5的弹性力而恢复为原来的位置。
如图12~图14所示,在加压点PS配设着加压机构80,所述加压机构80对罩体6的侧面6a进行加压而固定于拉头主体2。加压机构80包括:柱状的基台81,从基底17竖立设置;加压部85,具有以推压罩体6的侧面6a的方式构成的加压具92、及以加压具92推压罩体6的侧面6a的方式能够摆动地支撑于基台81的一对摆动构件90;加压驱动部84,具备使活塞杆82向下而配设于基台81的上部的作为驱动源的气缸83、及利用气缸83的驱动力使摆动构件90摆动的凸轮构件94;及罩体挤压部86,具有推压罩体6的罩体挤压件97,利用气缸83的驱动力使罩体挤压件97运作。
一对摆动构件90摆动自如地支撑于支撑轴88,所述支撑轴88固定于设置在基台81的下部的支撑台111,比支撑轴88靠上的部位彼此由拉伸弹簧89连结,一对摆动构件90的上端被朝向彼此接近的方向施力。
在各摆动构件90的上端能够旋转地安装着导辊91,在摆动构件90的下部,利用连结构件92b能够联动地安装着分别能够向左右方向移动的加压具92。在装载经临时组装的拉头1的零件设定台11位于加压点PS时,加压具92以与罩体侧面6a的加压位置对应的方式配置。而且,各加压具92以推压在罩体侧面6a的前后隔开的两个部位(左右合计四个部位)的方式,具备两个突部92a。
在基台81的侧面81a,跨越其大致全长而固定着线性导轨106,在线性导轨106上滑动移动自如地跨设着上部滑动件107及下部滑动件108。
上部滑动件107固定于凸轮基台93,从凸轮基台93一体地突出设置的毂部93a固定于气缸83的活塞杆82。加压驱动部84的凸轮构件94固定于凸轮基台93的下部。
凸轮构件94具有:内侧凸轮94a,在凸轮基台93向下方移动时,以从内侧抵接于一对导辊91而一对导辊91彼此离开的方式对摆动构件90进行驱动;以及外侧凸轮94b,以从外侧抵接于一对导辊91而一对导辊91彼此接近的方式对摆动构件90进行驱动。
罩体挤压部86包括:罩体挤压基台95,固定于下部滑动件108;挤压支撑构件109,固定于罩体挤压基台95,将罩体挤压件97能够上下移动地加以支撑;以及弹簧110,相对于挤压支撑构件109对罩体挤压件97向下方施力。从罩体挤压基台95突出设置的毂部95a能够滑动地嵌合于气缸83的活塞杆82,罩体挤压基台95通过配设于活塞杆82的周围的螺旋弹簧96而被朝向下方施力。另外,活塞杆82的下端固定着用以防止罩体挤压基台95的脱落的止动件100。
罩体挤压件97在罩体挤压基台95下降时,抵接于装载在零件设定台11的拉头1的罩体上表面6b(参照图15),利用弹簧110的弹性力挤压罩体6。而且,在固定于罩体挤压基台95的毂部95a的板构件112上安装着光电传感器98,并且在罩体挤压件97上安装着遮蔽板99,能够检测罩体挤压件97抵接于罩体上表面6b后的罩体挤压基台95与罩体挤压件97的相对移动距离。
罩体挤压基台95上设置着用以对罩体挤压基台95的运作下端位置进行调整的位置调整螺栓101,当罩体挤压基台95下降至规定的位置(罩体挤压件97确实地挤压罩体6的位置)时,抵接于固定在基台81的卡爪(dog)102。而且,包括侦测传感器105,所述侦测传感器105包含设置于罩体挤压基台95的接近式传感器103、及设置于基台81的传感器用卡爪104,当位置调整螺栓101抵接于卡爪102时,侦测传感器105将用以使零件设定台11的拉片立起用气缸54运作的信号发送至未图示的控制装置。
气缸83在罩体挤压基台95下降至规定的位置后,也将活塞杆82向下方驱动,且摆动构件90以使加压具92运作的方式,使凸轮构件94下降。因此,凸轮构件94与罩体挤压部86联动,直至罩体挤压件97推压罩体6为止,并在罩体挤压件97推压罩体6后,相对于罩体挤压部86相对移动。
接下来,对本实施形态的加压装置10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3所示,使工件排出用气缸39及握持用气缸47运作,拉头主体载置片26下降,并且将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27已离开的状态的零件设定台11配置于零件设定点SS,利用机器人等未图示的零件搬送装置,将拉头主体2载置于拉头主体载置片26上。
然后,利用握持用气缸47将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27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而夹持拉头主体2的两侧面2b,将拉头主体2定位于规定的位置。接下来,在定位的拉头主体2上,依次装载拉片3、爪4、弹性构件5及罩体6而进行临时组装。
接下来,如图10所示,利用相机20对拉头主体2、拉片3、爪4、弹性构件5及罩体6(构成零件7)进行拍摄,通过将其轮廓形状与预先决定的基准轮廓形状进行比较,而判断构成零件7是否正确地得到临时组装。
当判断为临时组装非正常时,利用握持用气缸47使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27离开,并且利用工件排出用气缸39使构成零件7与拉头主体载置片26一并上升。进而,利用旋转气缸63将盖构件62闭合,且,利用旋转气缸66使遮蔽板67转动,在遮断第1导管64的通路后,从空气喷嘴75喷出压缩空气而吹走临时组装的构成零件7,并经由排出导管61及第2导管65回收至次品收纳盒69,再次将新的构成零件7装载于零件设定台11上而进行临时组装。
另一方面,若判断为正常地临时组装,则零件设定台11利用气缸12向加压点PS搬送。在加压点PS,如图12及图13所示,使气缸83的活塞杆82伸长,使固定于活塞杆82的凸轮基台93下降。此时,毂部95a能够滑动地嵌合于活塞杆82的罩体挤压基台95利用螺旋弹簧96的弹性力而被向下方施力,因而与凸轮基台93一并下降。
罩体挤压件97不久后与罩体6的上表面6b接触,而罩体挤压基台95进一步下降直至位置调整螺栓101抵接于卡爪102而停止。通过配设于罩体挤压件97与挤压支撑构件109之间的弹簧110被压缩,罩体挤压件97相对于罩体挤压基台95相对移动。另外,配设于罩体挤压件97与支撑构件109之间的弹簧110的弹性力设定得远小于对罩体挤压基台95向下方施力的螺旋弹簧96的弹性力。
罩体挤压件97相对于罩体挤压基台95的相对移动距离是利用光电传感器98及遮蔽板99而检测。具体而言,根据自罩体挤压件97与罩体6的上表面6b接触时至位置调整螺栓101抵接于卡爪102为止的所检测到的相对移动距离与预先设定的距离一致,来确认临时组装的罩体6并未脱落或倾斜等,而是罩体6位于正确的位置。
将位置调整螺栓101抵接于卡爪102而罩体挤压基台95停止的位置设定为加压位置,若位置调整螺栓101抵接于卡爪102,则从侦测传感器105将拉片立起用气缸54的运作开始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若与所述信号对应地拉片立起用气缸54的活塞杆55伸长,则拉片支撑台25上升而将拉片3的握持部3a抬起,使拉片3从加压位置退避(参照图6)。
若气缸83的活塞杆82进一步伸长,而凸轮基台93抵抗螺旋弹簧96的弹性力进一步下降,则凸轮构件94的内侧凸轮94a不久后从内侧抵接于一对导辊91,以一对导辊91彼此离开的方式对摆动构件90进行驱动。由此,安装于一对摆动构件90的下端的加压具92从两侧推压罩体6的侧面6a并加压固定于拉头主体2的安装柱2a而组装拉头1。
若所述加压加工结束,则气缸83的活塞杆82被拉回,凸轮基台93上升。由此,凸轮构件94的外侧凸轮94b从外侧抵接于一对导辊91,以一对导辊91彼此接近的方式对摆动构件90进行驱动而恢复为原来的位置。另外,一对摆动构件90利用拉伸弹簧89而对一对导辊91向彼此接近的方向施力,但因设置外侧凸轮94b,故即便机构中产生钩挂等障碍,也可确实地恢复。
接下来,装载组装后的拉头1的零件设定台11利用气缸12而向检查点CS搬送。在检查点CS,如图11所示,通过气缸72的运作,推压片71的凸部71a从上方推压由拉片支撑台25支撑的拉片3。由此,拉片3的轴部及爪4抵抗弹簧5的弹性力而被上推。继而,若释放拉片3的推压,则利用弹簧5的弹性力而拉片3及爪4恢复为原来的位置从而检查组装状态。
装载检查了组装状态的拉头1的零件设定台11利用气缸12向零件设定点SS搬送。而且,在检查点CS,由相机20来确认因拉片3被推压而移位的弹簧5及爪4恢复为原来的位置以判断组装状态是否优良。
接下来,利用握持用气缸47使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27离开而解除拉头1的握持,进而,利用工件排出用气缸39使拉头主体载置片26与拉头1一并上升。
若由相机20判断为组装状态良好,则如图10所示,在将盖构件62闭合,并且利用遮蔽板67而遮断了第2导管65的通路后,从空气喷嘴75喷出压缩空气而吹走为良品的拉头1,并经由排出导管61及第1导管64收纳于良品收纳盒68。
而且,若由相机20判断为组装状态不良,则利用遮蔽板67遮断第1导管64的通路后,利用来自空气喷嘴75的鼓风而吹走为次品的拉头1,并经由排出导管61及第2导管65而收纳于次品收纳盒69。以后,重复进行相同的动作,连续地组装拉头1。
如以上说明般,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加压装置10,至少装载拉头主体2、拉片3及罩体6而进行临时组装的零件设定台11包括:拉头主体保持部21,载置拉头主体2;及拉片支撑部22,配置于拉头主体保持部21的前后两侧,对载置拉片3的拉片支撑台25进行上下驱动,在对罩体6进行加压时,拉片支撑部22以抬起拉片3的握持部3a的方式使拉片支撑台25上升,因而可使拉片3从加压位置退避,拉片3不会成为加工的障碍,可推压罩体6的侧面6a而容易地加压固定于拉头主体2。
而且,零件设定台11的拉头主体保持部21包括:拉头主体载置部23,具有载置拉头主体2的拉头主体载置片26;及一对拉头主体握持部24,具有配置于拉头主体载置片26的左右两侧的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27,且使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27能够向彼此接近或离开的方向移动,通过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27抵接于载置在拉头主体载置片26的拉头主体2的两侧面,定位并载置拉头主体2,因而即便将拉头主体2载置于稍微偏离的位置,也可确实地定位并保持于零件设定台11的规定位置。由此,能够将拉片3或罩体6在正确的位置临时组装于拉头主体2。而且,拉头主体载置片26及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27装卸自如地安装,因而可容易地应对所组装的拉头1的品种切换,可缩短切换时间。
而且,拉头主体载置片26能够上下移动,因而在将所组装的拉头1排出时,通过使拉头主体载置片26上升而将拉头1抬升至零件设定台11的上表面,可利用来自空气喷嘴75的鼓风而确实地排出。
而且,包括气缸12,所述气缸12在零件设定点SS与加压点PS之间搬送零件设定台11,所述零件设定点SS将拉头1的构成零件7装载于零件设定台11而进行临时组装,所述加压点PS利用加压机构80推压罩体6的侧面6a而将罩体6加压固定于拉头主体2,零件设定点SS包括:相机20,对拉头主体2、拉片3及罩体6的临时组装状态及加压后的组装状态是否优良进行拍摄;及空气喷嘴75,利用鼓风排出临时组装状态不良的拉头1及组装后的拉头1,因而可效率优良地组装拉头1,并且排除组装不良的拉头1。
而且,在检查点CS推压具自动停止功能的拉头1的拉片3后,利用零件设定点SS的相机20确认对爪4赋予弹性力的弹簧5恢复为原来的位置以判别组装状态是否优良,因而可确实地排除组装不良的拉头1。
在零件设定点SS,设置着能够以覆盖设定于零件设定台11的拉头1的方式开闭的盖构件62,临时组装状态不良的拉头构成零件7及加压后的拉头1在使拉头主体载置片26上升,且,将盖构件62闭合后,利用来自空气喷嘴75的鼓风而排出,因而可利用回收机构60确实地收纳在规定的收纳盒68、收纳盒69。
而且,加压机构80包括:以推压罩体6的侧面6a的方式构成的加压具92,使加压具92驱动的加压驱动部84,推压罩体6的罩体挤压件97,及侦测所述罩体挤压件97已推压罩体6的侦测传感器105,当侦测传感器105侦测到对罩体6的推压时,使零件设定台11的拉片支撑台25上升,因而可在加压加工前使拉片3的握持部3a从罩体6的加压位置退避,从而可防止拉片3成为加压加工的障碍。
进而,加压机构80包括:加压部85,具有加压具92、及以加压具92推压罩体6的侧面6a的方式能够摆动地支撑于基台81的摆动构件90;加压驱动部84,具备气缸83及利用气缸83的驱动力使摆动构件90摆动的凸轮构件94;以及罩体挤压部86,具有罩体挤压件97,利用气缸83的驱动力使罩体挤压件97运作。而且,凸轮构件94与罩体挤压部86联动,直至罩体挤压件97推压罩体6为止,在罩体挤压件97推压罩体6后,相对于罩体挤压部86相对移动。由此,利用一个气缸83,可进行罩体挤压件97对罩体6的挤压动作、与加压具92的加压动作两者。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实施形态例示的内容,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
所述实施形态中,已对利用加压装置10对具有自动停止功能的拉头1的罩体6进行加压加工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具自动停止功能的拉头1,也可同样适用于不具备爪4或弹性构件的类型的拉头。这一情况下不需要检查点CS。
而且,本实施形态中,拉片支撑部22设置于拉头主体保持部21的前后两侧,但在将拉片3的握持部3a相对于拉头主体2的载置位置决定为前方或后方中的任一方的情况下,也可仅设置于拉头主体保持部21的前方或后方中的任一方。
[符号的说明]
1:具有自动停止装置的拉头(拉链用拉头)
2:拉头主体
3:拉片
3a:握持部
4:爪
5:弹簧(弹性构件)
6:罩体
6a:侧面
10:加压装置
11:零件设定台
12:气缸(搬送单元)
20:相机
21:拉头主体保持部
22:拉片支撑部
23:拉头主体载置部
24:拉头主体握持部
25:拉片支撑台
26:拉头主体载置片
27:拉头主体握持片
62:盖构件
75:空气喷嘴
80:加压机构
81:基台
83:气缸(驱动源)
84:加压驱动部
85:加压部
86:罩体挤压部
90:摆动构件
92:加压具
94:凸轮构件
97:罩体挤压件
105:侦测传感器
CS:检查点
PS:加压点
SS:零件设定点

Claims (9)

1.一种拉链用拉头(1)的加压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零件设定台(11),至少装载拉头主体(2)、拉片(3)及罩体(6)而进行临时组装;以及加压机构(80),利用加压具(92)推压设定于所述零件设定台(11)的所述罩体(6)的侧面(6a)而将所述罩体(6)加压固定于所述拉头主体(2),
所述零件设定台(11)包括:拉头主体保持部(21),定位并载置所述拉头主体(2);及拉片支撑部(22),配置于载置在所述拉头主体保持部(21)的所述拉头主体(2)的肩口侧及后口侧中的至少一侧,对载置所述拉片(3)的拉片支撑台(25)进行上下驱动,
在对所述罩体(6)进行加压时,所述拉片支撑部(22)以抬起所述拉片(3)的握持部(3a)的方式使所述拉片支撑台(25)上升。
2.一种拉链用拉头(1)的加压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零件设定台(11),至少装载拉头主体(2)、拉片(3)及罩体(6)而进行临时组装;以及加压机构(80),利用加压具(92)推压设定于所述零件设定台(11)的所述罩体(6)的侧面(6a)而将所述罩体(6)加压固定于所述拉头主体(2),
所述零件设定台(11)包括拉头主体保持部(21),所述拉头主体保持部(21)包含拉头主体载置部(23)及一对拉头主体握持部(24),所述拉头主体载置部(23)具有载置所述拉头主体(2)的拉头主体载置片(26),所述一对拉头主体握持部(24)具有配置于所述拉头主体载置片(26)的左右两侧的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27),且使所述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27)能够向彼此接近或离开的方向移动,通过所述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27)抵接于载置在所述拉头主体载置片(26)的所述拉头主体(2)的两侧面,而定位并载置所述拉头主体(2),
所述拉头主体载置片(26)及所述一对拉头主体握持片(27)装卸自如地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用拉头(1)的加压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头主体载置片(26)能够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用拉头(1)的加压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零件设定台(11)进而包括拉片支撑部(22),所述拉片支撑部(22)配置于载置在所述拉头主体保持部(21)的所述拉头主体(2)的肩口侧及后口侧中的至少一侧,对载置所述拉片(3)的拉片支撑台(25)进行上下驱动,
在对所述罩体(6)进行加压时,所述拉片支撑部(22)以抬起所述拉片(3)的握持部(3a)的方式使所述拉片支撑台(25)上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拉头(1)的加压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进而包括搬送单元(12),所述搬送单元(12)能够在零件设定点(SS)与加压点(PS)之间搬送所述零件设定台(11),所述零件设定点(SS)将所述拉头主体(2)、拉片(3)及罩体(6)依次装载于所述零件设定台(11)而进行临时组装,所述加压点(PS)利用所述加压机构(80)的加压具(92)推压设定于所述零件设定台(11)的所述罩体(6)的侧面(6a)而将所述罩体(6)加压固定于所述拉头主体(2)并组装拉头(1),
所述零件设定点(SS)包括:相机(20),对所述拉头主体(2)、拉片(3)及罩体(6)的临时组装状态及加压后的组装状态是否优良进行拍摄;及空气喷嘴(75),利用鼓风将所述临时组装状态不良的所述拉头(1)及所述组装后的所述拉头(1)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用拉头(1)的加压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头(1)为除包括所述拉头主体(2)、拉片(3)及罩体(6)外也包括爪(4),并且在所述罩体(6)的内面固定着弹性构件(5)的具自动停止功能的拉头(1),
所述拉片支撑台(25)构成为能够以向上方弹性恢复的方式上下移动,
所述搬送单元(12)设置于所述零件设定点(SS)与所述加压点(PS)之间,能够向对所述加压后的所述拉头(1)的拉片(3)进行推压的检查点(CS)搬送所述零件设定台(11),
通过在所述零件设定点(SS)中,确认所述弹性构件(5)恢复为原来的位置,而判别组装状态是否优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用拉头(1)的加压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头主体载置片(26)能够上下移动,
所述零件设定点(SS)包括盖构件(62),所述盖构件(62)能够以覆盖设定于所述零件设定台(11)的所述拉头(1)的方式而开闭,
所述临时组装状态不良的所述拉头(1)及加压后的所述拉头(1)在使所述拉头主体载置片(26)上升且将所述盖构件(62)闭合后,利用鼓风而排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拉链用拉头(1)的加压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机构(80)包括:以推压所述罩体(6)的侧面(6a)的方式构成的所述加压具(92),使所述加压具(92)驱动的加压驱动部(84),推压所述罩体(6)的罩体挤压件(97),以及侦测所述罩体挤压件(97)已推压所述罩体(6)的侦测传感器(105),
当所述侦测传感器(105)侦测到所述罩体挤压件(97)对所述罩体(6)的推压时,使所述零件设定台(11)的所述拉片支撑台(25)上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链用拉头(1)的加压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机构(80)包括:
加压部(85),具有所述加压具(92)及以所述加压具(92)推压所述罩体(6)的侧面(6a)的方式能够摆动地支撑于基台(81)的摆动构件(90);
所述加压驱动部(84),具备驱动源(83)及利用所述驱动源(83)的驱动力使所述摆动构件(90)摆动的凸轮构件(94);以及
罩体挤压部(86),具有所述罩体挤压件(97),利用所述驱动源(83)的驱动力使所述罩体挤压件(97)运作,
所述凸轮构件(94)与所述罩体挤压部(86)联动直至所述罩体挤压件(97)推压所述罩体(6)为止,并在所述罩体挤压件(97)推压所述罩体(6)后,相对于所述罩体挤压部(86)相对移动。
CN201480083758.4A 2014-12-03 2014-12-03 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 Active CN1069988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81962 WO2016088218A1 (ja) 2014-12-03 2014-12-03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の加締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8860A true CN106998860A (zh) 2017-08-01
CN106998860B CN106998860B (zh) 2020-08-25

Family

ID=5609119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3758.4A Active CN106998860B (zh) 2014-12-03 2014-12-03 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
CN201580065280.7A Active CN106998861B (zh) 2014-12-03 2015-11-12 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5280.7A Active CN106998861B (zh) 2014-12-03 2015-11-12 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2) CN106998860B (zh)
TW (2) TWI568374B (zh)
WO (2) WO201608821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6382A (zh) * 2019-05-31 2020-12-01 Ykk株式会社 拉头组装装置的压紧装置
CN114603323A (zh) * 2020-12-07 2022-06-10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拉头组装机的推拉头装置及拉头组装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7323B (zh) * 2017-09-28 2021-06-29 Ykk株式会社 拉手组装装置
CN107928025B (zh) * 2017-12-29 2023-11-24 吕博 一种拉链头与拉链片的装配机及装配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25544A (en) * 1989-08-11 1991-06-25 Yoshida Kogyo K.K. Method of joining slider body and pull tab
CN1830349A (zh) * 2005-03-09 2006-09-13 Ykk株式会社 用于连续制造拉链牙链的方法和设备
CN103702585A (zh) * 2011-07-28 2014-04-02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拉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91301A (en) * 1978-12-29 1980-07-10 Yoshida Kogyo Kk Knob feeder in slider assembling machine for slide fastener
US4296547A (en) * 1979-12-21 1981-10-27 Yoshida Kogyo K.K. Apparatus for loading a pull tab on a slider body
JPH0761287B2 (ja) * 1989-11-07 1995-07-05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ー用自動停止装置付きスライダーの板バネ組込方法
JPH0779726B2 (ja) * 1990-04-20 1995-08-30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の組立て方法とその装置
JP5008518B2 (ja) * 2007-10-12 2012-08-22 Ykk株式会社 自動停止装置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WO2014076796A1 (ja) * 2012-11-15 2014-05-22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ダー組立機の完成品検査装置
CN203735604U (zh) * 2014-01-20 2014-07-30 谢建泽 拉链头的帽盖弹片装配生产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25544A (en) * 1989-08-11 1991-06-25 Yoshida Kogyo K.K. Method of joining slider body and pull tab
CN1830349A (zh) * 2005-03-09 2006-09-13 Ykk株式会社 用于连续制造拉链牙链的方法和设备
CN103702585A (zh) * 2011-07-28 2014-04-02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拉头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6382A (zh) * 2019-05-31 2020-12-01 Ykk株式会社 拉头组装装置的压紧装置
CN114603323A (zh) * 2020-12-07 2022-06-10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拉头组装机的推拉头装置及拉头组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8861B (zh) 2020-04-07
WO2016088526A1 (ja) 2016-06-09
CN106998860B (zh) 2020-08-25
CN106998861A (zh) 2017-08-01
TW201622606A (zh) 2016-07-01
TW201626918A (zh) 2016-08-01
TWI568374B (zh) 2017-02-01
WO2016088218A1 (ja) 2016-06-09
TWI563934B (zh) 2017-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98860A (zh) 拉链用拉头的加压装置
DE112017004070B4 (de) Roboterkartonentlader
CN104384904B (zh) 卡簧自动装配机
CN1970413B (zh) 工件转移方法、工件转移系统及工件转移装置
CN109894655B (zh) 自动铣料装置
CN106628446B (zh) 一种商品全自动装箱流水线
CN105905605A (zh) 一种电子产品物料自动化运输生产线
CN107020401A (zh) 一种自动钻孔压铆一体机
CN105417027A (zh) 一种输送装置
CN205112080U (zh) 全自动制瓦机
GB2555396A (en) A robot for selecting and transferring a flat object
CN105921969A (zh) 一种上滑轨供给设备
CN105128141A (zh) 全自动制瓦机
CN207255616U (zh) 一种滑轨弹叉装配设备
CN204844967U (zh) 书型盒自动组装机
CN107497961B (zh) 罐盖自动一体化生产线及其制备工艺
JPH03219662A (ja) プレス装置
CN204245344U (zh) 金属拉链颗粒机
CN105345468B (zh) 一种汽车座椅装配生产线及装配方法
JP3182589B2 (ja) ローラコンベヤ用荷押出し装置
CN206217037U (zh) 一种sim卡自动化生产系统
JP2006263780A (ja) 成形品取出装置
CN205440928U (zh) 订书针包装机
CN104999702B (zh) 一种基于凸轮机构的自动取模方法和机械臂
CN104000350B (zh) 鞋材成型底印刷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