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26918A - 拉鏈用拉頭的加壓裝置 - Google Patents

拉鏈用拉頭的加壓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26918A
TW201626918A TW104140013A TW104140013A TW201626918A TW 201626918 A TW201626918 A TW 201626918A TW 104140013 A TW104140013 A TW 104140013A TW 104140013 A TW104140013 A TW 104140013A TW 201626918 A TW201626918 A TW 20162691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slider
pressing
pressurizing
pai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0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3934B (zh
Inventor
Kazuyoshi Itou
Katsuro Okabe
Kazuaki Sasaki
Takahito HORIUCHI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626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6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3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393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拉鏈用拉頭的加壓裝置(10)包括:零件設定台(11),積載拉頭主體(2)、拉片(3)及罩體(6)而進行臨時組裝;以及加壓機構(180),利用加壓具(192)推壓設定於零件設定台(11)的罩體(6)的側面(6a)而加壓固定於拉頭主體(2)。加壓機構(180)包括:加壓具(192),以推壓罩體(6)的側面(6a)的方式構成;加壓驅動部(184),藉由驅動源(183)驅動加壓具(192);罩體擠壓件(197),推壓罩體(6);以及罩體擠壓部(186),藉由驅動源(183)的驅動力使所述罩體擠壓件(197)作動。罩體擠壓部(186)以在罩體擠壓件(197)推壓罩體(6)後,相對於罩體擠壓件(197)進行相對移動的方式構成。

Description

拉鍊用拉頭的加壓固定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加壓裝置,尤其是有關於一種將罩體(cover)加壓固定於拉頭(slider)主體而組裝拉頭的拉鏈用拉頭的加壓裝置。
先前,如圖19所示,已知如下裝置,即,使用自動組裝裝置,於在拉頭主體2的上表面載置有拉片3、爪4、板彈簧5的狀態下以包覆拉頭主體2的安裝柱2a的方式蓋上罩體6,藉由將罩體6加壓固定於安裝柱2a而組裝具有自動停止裝置的拉頭1(拉鏈用拉頭)(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14772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所述專利文獻1記載的拉鏈用拉頭中,並未揭示具體的自動組裝裝置,亦未對將罩體加壓固定於主體的安裝柱的加壓裝置或加壓方法進行具體記載。尤其在將罩體的側面加壓固定的情況下,為了使加壓具不與拉片干涉而需要利用人手提昇拉片的作業。
本發明鑒於所述情況而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可容易地將罩體加壓固定於拉頭主體的拉鏈用拉頭的加壓裝置。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的所述目的由下述的構成達成。 (1) 一種拉鏈用拉頭的加壓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零件設定台,至少積載拉頭主體、拉片及罩體而進行臨時組裝;加壓機構,利用加壓具推壓設定於零件設定台的罩體的側面而將罩體加壓固定於拉頭主體,且 加壓機構包括: 加壓具,以推壓罩體的側面的方式構成; 加壓驅動部,藉由驅動源驅動加壓具; 罩體擠壓件,推壓罩體;以及 罩體擠壓部,藉由驅動源的驅動力使罩體擠壓件作動, 罩體擠壓部以在罩體擠壓件推壓罩體後,相對於罩體擠壓件進行相對移動的方式構成。 (2) 如(1)所述的拉鏈用拉頭的加壓裝置,包括: 加壓部,具有加壓具及擺動構件,所述擺動構件以該加壓具推壓罩體的側面的方式能夠擺動地支撐於基台;以及 加壓驅動部,具有驅動源及凸輪構件,所述凸輪構件藉由該驅動源的驅動力使擺動構件擺動, 凸輪構件與罩體擠壓件聯動,直至罩體擠壓件推壓罩體為止,在罩體擠壓件推壓罩體後,相對於罩體擠壓件進行相對移動。 (3) 如(1)或(2)所述的拉鏈用拉頭(1)的加壓裝置,其中:罩體擠壓部包括:施力構件,將支撐著罩體擠壓件的擠壓支撐構件相對於柱部向下方施力;以及擠壓用擺動連桿,藉由驅動源的驅動力擺動,能夠將擠壓支撐構件向上下方向驅動。 (4) 如(2)所述的拉鏈用拉頭的加壓裝置,還包括: 加壓用擺動連桿,一端部連結於驅動源的可動零件,另一端部連結於凸輪構件,對凸輪構件進行驅動;以及 動力傳遞構件,一端部連結於驅動源的可動零件或加壓用擺動連桿,另一端部與擠壓用擺動連桿連結,且藉由驅動源的驅動力向前後方向移動, 凸輪構件藉由加壓用擺動連桿擺動而向前後方向驅動,藉由凸輪構件向前方移動,而一對擺動構件的後端部彼此離開,並且一對擺動構件的前端部彼此接近,一對加壓具推壓罩體的側面。 (5) 如(4)所述的拉鏈用拉頭的加壓裝置,其中: 一對擺動構件的前端部與以彼此接近或離開的方式被導引的一對導引構件連結,一對加壓具裝卸自如地固定於一對導引構件。 (6) 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拉鏈用拉頭的加壓裝置,其中: 零件設定台包括:拉頭主體保持部,對拉頭主體定位並載置;以及拉片支撐部,配置於載置在拉頭主體保持部的拉頭主體的肩口側及後口側中的至少一側,對載置拉片的拉片支撐台進行上下驅動, 拉片支撐部以在對罩體進行加壓時,提昇拉片的握持部的方式使拉片支撐台上升。 (7) 如(6)所述的拉鏈用拉頭的加壓裝置,其特徵在於: 加壓機構包括檢測感測器,所述檢測感測器對該罩體擠壓件推壓罩體進行檢測, 在檢測感測器檢測到罩體擠壓件對罩體的推壓時,使零件設定台的拉片支撐台上升。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拉鏈用拉頭的加壓裝置,加壓機構包括:加壓具,以推壓罩體的側面的方式構成;加壓驅動部,藉由驅動源驅動加壓具;罩體擠壓件,推壓罩體;以及罩體擠壓部,藉由驅動源的驅動力使罩體擠壓件作動,罩體擠壓部以在罩體擠壓件推壓罩體後,相對於罩體擠壓件進行相對移動的方式構成。藉此,可藉由一個驅動源,進行罩體擠壓件對罩體的擠壓動作、與加壓具的加壓動作此兩者。因此,可容易地將罩體加壓固定於拉頭主體。
以下,基於圖式對本發明的各實施形態的拉鏈用拉頭的加壓裝置進行詳細說明。 另外,以後的說明中,將零件設定台朝向加壓機構的方向設為前方,相反方向設為後方,自零件設定平台朝向加壓機構的右側設為右側,左側設為左側,與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設為上下方向。而且,本實施形態中,對具有拉頭主體2、拉片3、爪4、作為彈性構件的彈簧5及罩體6的具自動停止功能的拉頭(以下簡稱作拉頭)1(參照圖15)的加壓裝置進行說明。其中,本實施形態中,彈簧5預先安裝於罩體6的內面。
(第1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的加壓裝置10中,如圖1至圖3所示,零件設定平台SS、配置著加壓機構80的加壓平台PS、及設置於零件設定平台SS與加壓平台PS之間的檢查平台CS,在基底(base)17上呈直線狀配置。而且,基底17上,設置著使零件設定台11在各平台SS、平台CS、平台PS間依次移動的作為搬送單元的氣缸12、及線性導件的導軌13。
零件設定台11中,亦如圖10所示,在形成為板狀的可動基台14的下表面固定著滑動件(slider)15,滑動件15滑動移動自如地跨設在沿各平台SS、平台CS、平台PS的排列方向配置的導軌13。而且,可動基台14經由固定零件14a(參照圖3)而與氣缸12的活塞桿16連結,在各平台SS、平台CS、平台PS間移動。
零件設定台11中,在零件設定平台SS上,利用未圖示的機械臂等,積載拉頭主體2、拉片3、爪4、彈簧5及罩體6等拉頭構成零件7並進行臨時組裝,利用相機20確認臨時組裝狀態後,移動至加壓平台PS而將罩體6的側面6a加壓固定於拉頭主體2而進行拉頭1的組裝。接下來,移動至檢查平台CS而自上方推壓拉片3後,回到零件設定平台SS,利用相機20確認各構成零件7的組裝狀態並搬出拉頭1。
首先,參照圖3至圖9對零件設定台11的構成進行說明。零件設定台11包括:可動基台14;拉頭主體保持部21,在可動基台14的上方,配設於其前後方向大致中央;及一對拉片支撐部22,在可動基台14的上方,配設於拉頭主體保持部21的前後。
而且,參照圖4、圖7及圖8,在可動基台14上固定著立起構件18,該立起構件18具有固定於其右側面的前後一對壁部18a,及在一對壁部18a間且自一對壁部18a的上部向左右方向突出的大致長方體狀的輪轂(boss)部18b。輪轂部18b位於可動基台14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在一對壁部18a與輪轂部18b的右側面之間形成著凹部18c。
拉頭主體保持部21包括:載置拉頭主體2的拉頭主體載置部23,及配置於拉頭主體載置部23的左右兩側的一對拉頭主體握持部24。
拉頭主體載置部23亦參照圖6及圖8,具有:載置拉頭主體2的拉頭主體載置片26,及對拉頭主體載置片26進行支撐的支撐軸部28。支撐軸部28使用襯套(bush)36滑動自如地嵌合於設置在立起構件18的輪轂部18b的縱孔18d中。拉頭主體載置片26具有與拉頭主體2的平面投影形狀大致相同的平面形狀,形成於拉頭主體載置片26的下表面的U字型槽26a,卡合於固定在支撐軸部28的上部的被卡合構件31,且自下表面突出的相位規定銷26b嵌合於被卡合構件31的孔31a中,藉此規定拉頭主體載置片26與支撐軸部28的相位。
如圖6所示,在拉頭主體載置片26的下表面,中途具有圓周槽的銷26c向下方突出地形成,該銷26c嵌合於開設在被卡合構件31的上表面的孔31b中。內置於被卡合構件31的球體34利用彈簧33的彈性力推壓而卡合於銷26c的圓周槽中。藉此,拉頭主體載置片26相對於被卡合構件31裝卸自如地安裝。
如圖5及圖8所示,在支撐軸部28的上下方向中間部,固定著向左方突出的突出銷35,突出銷35經由設置於輪轂部18b的長孔18e而自輪轂部18b突出。突出銷35嵌合於分叉部38a,所述分叉部38a形成於以固定於輪轂部18b的支撐軸37為中心擺動的連結連桿38的一端。
而且,連結連桿38的另一端經由連結零件40a而連結於將軸線朝向上下方向固定於可動基台14的工件排出用氣缸39的活塞桿40。若使工件排出用氣缸39作動,而連結連桿38以支撐軸37為中心擺動,則支撐軸部28與拉頭主體載置片26一併上下移動。另外,當拉頭主體載置片26位於上升位置時,拉頭主體載置片26的上表面設定為與拉頭主體握持部24的拉頭主體握持片27的上表面一致的高度。
一對拉頭主體握持部24包括:拉頭主體握持片27,配置於拉頭主體載置片26的左右兩側;及大致L字形的握持部支撐台44,裝卸自如地安裝著拉頭主體握持片27,且能夠與拉頭主體握持片27一併向左右方向移動。
固定於一對握持部支撐台44的下部44a的滑動件(slider)45在輪轂部18b的下方向左右方向延伸設置,滑動自如地跨設於固定在可動基台14的線性導軌46。
線性導軌46中,內置有握持用氣缸47及齒條連結於一對握持部支撐台44的未圖示的齒條·小齒輪機構。該齒條·小齒輪機構是將一對齒條在彼此相反側同時噛合於一個小齒輪而構成,藉由使握持用氣缸47作動,一對拉頭主體握持部24能夠向彼此接近且離開的方向移動。另外,亦可不設置齒條·小齒輪機構,而與各握持部支撐台44對應地設置兩個握持用氣缸47。
將拉頭主體握持片27裝卸自如地安裝於握持部支撐台44的機構與拉頭主體載置部23的支撐軸部28和拉頭主體載置片26的機構相同,包含:具有自拉頭主體握持片27延伸的圓周槽的銷27b,及設置於握持部支撐台44的球體34與彈簧33。而且,一對拉頭主體握持片27的彼此相向的內側面27a形成為與拉頭主體2的側面形狀類似形狀,自左右兩側抵接至拉頭主體2的側面2b,夾持拉頭主體2而能夠進行定位。
亦參照圖9,一對拉片支撐部22配設於載置在拉頭主體保持部21的拉頭1的肩口側及後口側,換言之,拉頭主體保持部21的前後方向兩側,且具有:拉片支撐台25,對拉片3進行支撐;支撐塊51,將連結於拉片支撐台25的支撐軸部50上下滑動自如地進行支撐;及線圈彈簧57,配設於拉片支撐台25與支撐塊51之間,將拉片支撐台25向上方施力。
如圖5所示,支撐塊51經由L字型托架56而連結於將軸線朝向上下方向而固定於壁部18a的拉片立起用氣缸54的活塞桿55。而且,固定於各個支撐塊51的滑動件(slider)53跨設於朝向上下方向而固定於壁部18a的線性導軌52(參照圖9)。
藉此,藉由使拉片立起用氣缸54作動而拉片支撐台25與支撐塊51一併上升,將拉片3的握持部3a提昇。另外,一對拉片支撐台25配設於拉頭主體保持部21的前後兩側,因而無論拉片3倒向前後方向中的哪一方向,均可由拉片支撐台25支撐。
參照圖1、圖2及圖10,零件設定平台SS中,在沿著導軌13延伸的零件設定台11的搬送路的左側配置著:相機20,能夠對載置於零件設定台11的臨時組裝狀態及加壓後的拉頭1進行拍攝;及空氣噴嘴75,用以利用鼓風將載置於零件設定台11的拉頭1排出。在零件設定台11的搬送路的右側配設著回收機構60,該回收機構60回收自零件設定台11排出的拉頭1。
回收機構60包括:上下方向貫通的排出導管61,可同時覆蓋零件設定台11及排出導管61的上方的蓋構件62。蓋構件62藉由旋轉氣缸63擺動旋轉大致90°,在覆蓋零件設定台11及排出導管61的上方的遮蔽位置CP與開放位置OP之間移動。蓋構件62如後述般,在利用鼓風排出拉頭1時,防止拉頭1向未預料的方向飛散。
在排出導管61的下部,第1導管64及第2導管65呈Y字狀分支而設置。在第1導管64及第2導管65的分支點配設著藉由旋轉氣缸66而擺動旋轉的遮蔽板67。遮蔽板67遮斷第1導管64及第2導管65的其中一者的通路,將良品的拉頭1向第1導管64分配,將次品的拉頭1向第2導管65分配。
在第1導管64的下方設置著用以收納良好組裝的拉頭1的良品收納盒68,在第2導管65的下方設置著次品收納盒69,該次品收納盒69用以收納判斷為由相機20拍攝的形狀不良的臨時組裝狀態的構成零件7或拉頭1。良品收納盒68比次品收納盒69配置得靠上方,即便次品未進入次品收納盒69而誤掉落,亦可阻止收納至良品收納盒68。
檢查平台CS上,如圖1及圖11所示,配置著自上方推壓加壓後的拉頭1的拉片3的拉片推壓裝置70。拉片推壓裝置70包括:一對推壓片71,連結於氣缸72的活塞桿(未圖示)而能夠上下移動;及罩體擠壓件零件74,藉由彈簧73向下方施力。一對推壓片71分別包括以跨越罩體6的長度方向的方式離開且向下方突出形成的凸部71a。而且,因氣缸72而推壓片71及罩體擠壓件零件74下降,罩體擠壓件零件74抵接於罩體6後,其中一凸部71a自上方推壓配置於拉片支撐台25上的拉片3。
藉此,拉片3的軸部及爪4抵抗彈簧5的彈性力而被上推,進行組裝狀態的檢查。此時,支撐拉片3的拉片支撐台25抵抗線圈彈簧57的彈性力而被下拉且輔助檢查動作。而且,若推壓片71上升,則拉片3及爪4利用彈簧5的彈性力而恢復為原來的位置。
如圖12~圖14所示,在加壓平台PS上配設著加壓機構80,該加壓機構80對罩體6的側面6a進行加壓而固定於拉頭主體2。加壓機構80包括:柱狀基台81,自基底17豎立設置;加壓部85,具有以推壓罩體6的側面6a的方式構成的加壓具92、及以加壓具92推壓罩體6的側面6a的方式能夠擺動地支撐於基台81的一對擺動構件90;加壓驅動部84,包括使活塞桿82向下而配設於基台81的上部的作為驅動源的氣缸83、及藉由氣缸83的驅動力使擺動構件90擺動的凸輪構件94;罩體擠壓件97,推壓罩體6;及罩體擠壓部86,藉由氣缸83的驅動力使罩體擠壓件97作動。
一對擺動構件90擺動自如地支撐於支撐軸88,該支撐軸88固定於設置在基台81的下部的支撐台111,比支撐軸88靠上的部分彼此由拉伸彈簧89而連結,一對擺動構件90的上端被朝向彼此接近的方向施力。
在各擺動構件90的上端能夠旋轉地安裝導輥91,在擺動構件90的下部,藉由連結構件92b能夠聯動地安裝分別能夠向左右方向移動的加壓具92。加壓具92在積載著臨時組裝的拉頭1的零件設定台11位於加壓平台PS時,以與罩體側面6a的加壓位置對應的方式配置。而且,各加壓具92以推壓在罩體側面6a的前後隔開的兩個部位(左右合計四個部位)的方式,包括兩個突部92a。
在基台81的側面81a,跨越其大致全長而固定著線性導軌106,在線性導軌106上滑動移動自如地跨設著上部滑動件(slider) 107及下部滑動件(slider)108。
上部滑動件107固定於凸輪基台93,自凸輪基台93一體地突出設置的輪轂(boss)部93a固定於氣缸83的活塞桿82。加壓驅動部84的凸輪構件94固定於凸輪基台93的下部。
凸輪構件94包括:內側凸輪94a,在凸輪基台93向下方移動時,以自內側抵接於一對導輥91而一對導輥91彼此離開的方式驅動擺動構件90;以及外側凸輪94b,以自外側抵接於一對導輥91而一對導輥91彼此接近的方式驅動擺動構件90。
罩體擠壓部86包括:罩體擠壓基台95,固定於下部滑動件108;擠壓支撐構件109,固定於罩體擠壓基台95,且將罩體擠壓件97能夠上下移動地進行支撐;以及彈簧110,將罩體擠壓件97相對於擠壓支撐構件109向下方施力。自罩體擠壓基台95突出設置的輪轂(boss)部95a能夠滑動地嵌合於氣缸83的活塞桿82,罩體擠壓基台95藉由配設於活塞桿82的周圍的線圈彈簧96而向下方施力。另外,在活塞桿82的下端,固定著用以防止罩體擠壓基台95的脫落的止動件100。
罩體擠壓件97在罩體擠壓基台95下降時,抵接於積載在零件設定台11的拉頭1的罩體上表面6b(參照圖15),利用彈簧110的彈性力擠壓罩體6。而且,在固定於罩體擠壓基台95的輪轂部95a的板構件112上安裝著光電感測器98,並且在罩體擠壓件97上安裝著遮蔽板(夾具)99。光電感測器98在罩體6位於正規的位置的情況下,經由形成於遮蔽板99的狹縫(slit)檢測透光狀態,在罩體6浮起而位於非正規的位置的情況下或無罩體6的情況下,利用遮蔽板99檢測遮光狀態。
加壓機構80包括檢測感測器105,該檢測感測器105包含設置於罩體擠壓基台95的接近式感測器103、及設置於基台81的感測器用夾具104,當罩體擠壓基台95下降至規定的位置(罩體擠壓件97確實地擠壓罩體6的位置)時,接近式感測器103檢測與感測器用夾具104的接近。然後,檢測感測器105將用以使零件設定台11的拉片立起用氣缸54作動的信號發送至未圖示的控制裝置。 另外,罩體擠壓基台95上設置著用以調整罩體擠壓基台95的作動下端位置的位置調整螺栓101,藉由位置調整螺栓101抵接於固定在基台81的夾具102,而構成罩體擠壓基台95的止動件。
氣缸83在罩體擠壓基台95下降至規定的位置後,亦將活塞桿82向下方驅動,且擺動構件90以使加壓具92作動的方式,使凸輪構件94下降。因此,凸輪構件94與罩體擠壓件97聯動,直至罩體擠壓件97推壓罩體6為止,在罩體擠壓件97推壓罩體6後,凸輪構件94相對於罩體擠壓件97進行相對移動。即,罩體擠壓部86構成為在罩體擠壓件97推壓罩體6後,相對於罩體擠壓件97進行相對移動。
接下來,對本實施形態的加壓裝置10的作用進行說明。如圖1及圖3所示,使工件排出用氣缸39及握持用氣缸47作動,拉頭主體載置片26下降,並且將一對拉頭主體握持片27已離開的狀態的零件設定台11配置於零件設定平台SS,藉由機械臂等未圖示的零件搬送裝置,將拉頭主體2載置於拉頭主體載置片26上。
而且,藉由握持用氣缸47將一對拉頭主體握持片27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動而夾持拉頭主體2的兩側面2b,將拉頭主體2定位於規定的位置。接下來,在定位的拉頭主體2上,依次積載拉片3、爪4、彈性構件5及罩體6而進行臨時組裝。
接下來,如圖10所示,利用相機20拍攝拉頭主體2、拉片3、爪4、彈性構件5及罩體6(構成零件7),藉由將其輪廓形狀與預先決定的基準的輪廓形狀進行比較,而判斷構成零件7是否正確地得到臨時組裝。
在判斷為臨時組裝非正常時,藉由握持用氣缸47使一對拉頭主體握持片27離開,並且藉由工件排出用氣缸39使構成零件7與拉頭主體載置片26一併上升。進而,藉由旋轉氣缸63使蓋構件62閉合,且藉由旋轉氣缸66使遮蔽板67轉動,在遮斷第1導管64的通路後,自空氣噴嘴75噴出壓縮空氣而吹散臨時組裝的構成零件7,並經由排出導管61及第2導管65回收至次品收納盒69,再次將新的構成零件7積載於零件設定台11上而進行臨時組裝。
另一方面,若判斷為正常地臨時組裝,則零件設定台11藉由氣缸12向加壓平台PS搬送。加壓平台PS中,如圖12及圖13所示,使氣缸83的活塞桿82伸長,使固定於活塞桿82的凸輪基台93下降。此時,輪轂部95a能夠滑動地嵌合於活塞桿82的罩體擠壓基台95,藉由線圈彈簧96的彈性力向下方施力,因而與凸輪基台93一併下降。
罩體擠壓件97不久與罩體6的上表面6b接觸,而罩體擠壓基台95進一步下降直至位置調整螺栓101抵接於夾具102而停止。罩體擠壓件97藉由配設於罩體擠壓件97與擠壓支撐構件109之間的彈簧110被壓縮而相對於罩體擠壓基台95進行相對移動。另外,配設於罩體擠壓件97與支撐構件109之間的彈簧110的彈性力,設定為遠小於將罩體擠壓基台95向下方施力的線圈彈簧96的彈性力。
而且,在罩體擠壓件97接觸到罩體6的上表面6b後,藉由光電感測器98及遮蔽板99確認臨時組裝的罩體6不會脫落或傾斜等,罩體6位於正規的位置。
位置調整螺栓101抵接於夾具102而罩體擠壓基台95停止的位置設定為加壓位置,藉由接近式感測器103檢測與感測器用夾具104的接近,而自檢測感測器105將拉片立起用氣缸54的作動開始信號發送至控制裝置。若與該信號對應地拉片立起用氣缸54的活塞桿55伸長,則拉片支撐台25上升而將拉片3的握持部3a提昇,使拉片3自加壓位置退避(參照圖6)。
若氣缸83的活塞桿82進一步伸長,而凸輪基台93抵抗線圈彈簧96的彈性力進一步下降,則凸輪構件94的內側凸輪94a不久自內側抵接於一對導輥91,以一對導輥91彼此離開的方式對擺動構件90進行驅動。藉此,安裝於一對擺動構件90的下端的加壓具92自兩側推壓罩體6的側面6a,加壓固定於拉頭主體2的安裝柱2a而組裝拉頭1。
若該加壓加工結束,則氣缸83的活塞桿82被拉回,凸輪基台93上升。藉此,凸輪構件94的外側凸輪94b自外側抵接於一對導輥91,以一對導輥91彼此接近的方式驅動擺動構件90而恢復為原來的位置。另外,一對擺動構件90藉由拉伸彈簧89而將一對導輥91向彼此接近的方向施力,但因設置外側凸輪94b,故即便產生鉤掛在機構等的障礙,亦可確實地恢復。
接下來,積載組裝的拉頭1的零件設定台11藉由氣缸12而向檢查平台CS搬送。檢查平台CS中,如圖11所示,藉由氣缸72的作動,推壓片71的凸部71a自上方推壓由拉片支撐台25支撐的拉片3。藉此,拉片3的軸部及爪4抵抗彈簧5的彈性力而被上推。繼而,若釋放拉片3的推壓,則藉由彈簧5的彈性力而拉片3及爪4恢復為原來的位置並檢查組裝狀態。
積載已檢查過組裝狀態的拉頭1的零件設定台11,是藉由氣缸12而向零件設定平台SS搬送。而且,檢查平台CS中,由相機20來確認因拉片3被推壓而移位的彈簧5及爪4恢復為原來的位置並判斷組裝狀態是否優良。
接下來,藉由握持用氣缸47使一對拉頭主體握持片27離開而解除拉頭1的握持,進而,藉由工件排出用氣缸39使拉頭主體載置片26與拉頭1一併上升。
若由相機20判斷為組裝狀態良好,則如圖10所示,將蓋構件62閉合,並且藉由遮蔽板67而遮斷了第2導管65的通路後,自空氣噴嘴75噴出壓縮空氣而吹散良品的拉頭1,並經由排出導管61及第1導管64收納於良品收納盒68。
而且,若由相機20判斷為組裝狀態不良,則藉由遮蔽板67遮斷第1導管64的通路後,藉由來自空氣噴嘴75的鼓風而吹散次品的拉頭1,並經由排出導管61及第2導管65而收納於次品收納盒69。以後,重複進行相同的動作,連續地組裝拉頭1。
如以上說明般,根據本實施形態的加壓裝置10,至少積載拉頭主體2、拉片3及罩體6而臨時組裝的零件設定台11包括:拉頭主體保持部21,載置拉頭主體2;及拉片支撐部22,配置於拉頭主體保持部21的前後兩側,將載置拉片3的拉片支撐台25上下驅動,拉片支撐部22以在加壓罩體6時提昇拉片3的握持部3a的方式使拉片支撐台25上升,因而可使拉片3自加壓位置退避,拉片3不會成為加工的障礙,可推壓罩體6的側面6a而容易地加壓固定於拉頭主體2。
而且,零件設定台11的拉頭主體保持部21包括:拉頭主體載置部23,具有載置拉頭主體2的拉頭主體載置片26;一對拉頭主體握持部24,具有配置於拉頭主體載置片26的左右兩側的一對拉頭主體握持片27,使一對拉頭主體握持片27能夠向彼此接近或離開的方向移動,藉由一對拉頭主體握持片27抵接於載置在拉頭主體載置片26的拉頭主體2的兩側面,定位並載置拉頭主體2,因而即便將拉頭主體2載置於稍微偏離的位置,亦可確實地定位並保持於零件設定台11的規定的位置。藉此,能夠將拉片3或罩體6在正確的位置臨時組裝於拉頭主體2。而且,拉頭主體載置片26及一對拉頭主體握持片27裝卸自如地安裝,因而可容易地應對所組裝的拉頭1的品種切換,且可縮短切換時間。
而且,拉頭主體載置片26能夠上下移動,因而在排出所組裝的拉頭1時,藉由使拉頭主體載置片26上升而將拉頭1提昇至零件設定台11的上表面,可藉由來自空氣噴嘴75的鼓風而確實地排出。
而且,包括氣缸12,該氣缸12在零件設定平台SS與加壓平台PS之間搬送零件設定台11,所述零件設定平台SS將拉頭1的構成零件7積載於零件設定台11而進行臨時組裝,所述加壓平台PS利用加壓機構80推壓罩體6的側面6a而將罩體6加壓固定於拉頭主體2,零件設定平台SS包括:相機20,對拉頭主體2、拉片3及罩體6的臨時組裝狀態及加壓後的組裝狀態是否優良進行拍攝;及空氣噴嘴75,藉由鼓風排出臨時組裝狀態不良的拉頭1及組裝後的拉頭1,因而可效率優良地組裝拉頭1,並且排除組裝不良的拉頭1。
而且,在檢查平台CS中推壓具自動停止功能的拉頭1的拉片3後,利用零件設定平台SS的相機20確認對爪4賦予彈性力的彈簧5恢復為原來的位置並判別組裝狀態是否優良,因而可確實地排除組裝不良的拉頭1。
零件設定平台SS上,設置著以覆蓋設定於零件設定台11的拉頭1的方式能夠開閉的蓋構件62,臨時組裝狀態不良的拉頭構成零件7及加壓後的拉頭1在使拉頭主體載置片26上升,且將蓋構件62閉合後,藉由來自空氣噴嘴75的鼓風而排出,因而可藉由回收機構60確實地收納於規定的收納盒68、收納盒69。
而且,根據本實施形態的加壓裝置10,加壓機構80包括:以推壓罩體6的側面6a的方式構成的加壓具92,藉由氣缸83使加壓具92驅動的加壓驅動部84,推壓罩體6的罩體擠壓件97,及藉由氣缸83的驅動力使罩體擠壓件97作動的罩體擠壓部86。而且,罩體擠壓部86以在罩體擠壓件97推壓罩體6後相對於罩體擠壓件97進行相對移動的方式構成。藉此,可藉由一個氣缸83,進行罩體擠壓件97對罩體6的擠壓動作與加壓具92的加壓動作此兩者。
進而,加壓機構80包括:加壓部85,具有加壓具92及以加壓具92推壓罩體6的側面6a的方式能夠擺動地支撐於基台81的擺動構件90;及加壓驅動部84,包括氣缸83及藉由氣缸83的驅動力使擺動構件90擺動的凸輪構件94。而且,凸輪構件94與罩體擠壓件97聯動直至罩體擠壓件97推壓罩體6為止,在罩體擠壓件97推壓罩體6後,相對於罩體擠壓件97進行相對移動。藉此,可藉由一個氣缸83,進行罩體擠壓件97對罩體6的擠壓動作與加壓具92的加壓動作此兩者,並且可藉由凸輪構件94,將氣缸83的驅動力作為加壓具92的推壓動作而加以利用。
而且,加壓機構80包括對該罩體擠壓件97推壓罩體6進行檢測的檢測感測器105,在檢測感測器105檢測到罩體6的推壓時,使零件設定台11的拉片支撐台25上升,因而可在加壓加工前使拉片3的握持部3a自罩體6的加壓位置退避,從而可防止拉片3成為加壓加工的障礙。
(第2實施形態) 接下來,參照圖15~圖18對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加壓裝置進行說明。另外,本實施形態中,關於加壓機構的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的構成不同,關於其他構成及作用則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因此,對與第1實施形態的同等的部分附上相同符號,並省略或簡化說明。
本實施形態的加壓機構180包括:基台181,自基底17豎立設置;加壓部185,具有以推壓罩體6的側面6a的方式構成的加壓具192、及以加壓具192推壓罩體6的側面6a的方式能夠擺動地支撐於基台181的一對擺動構件190;加壓驅動部184,包括以活塞桿182(可動零件)向前後方向進退的方式配設於基底17上的作為驅動源的氣缸183、及藉由氣缸183的驅動力使一對擺動構件190擺動的凸輪構件194;罩體擠壓件197,推壓罩體6;及罩體擠壓部186,藉由氣缸183的驅動力使罩體擠壓件197作動。
一對擺動構件190擺動自如地支撐於支撐軸212,該支撐軸212固定於設置在基台181的前部的支撐台211,比支撐軸212靠後的部分彼此由拉伸彈簧189而連結,且向彼此接近的方向施力。
在各擺動構件190的後端部能夠旋轉地安裝著導輥191,在各擺動構件190的前部,經由各導引構件192b能夠聯動地安裝著分別能夠向左右方向移動的加壓具192。如圖16所示,加壓具192在積載著已臨時組裝的拉頭1的零件設定台11位於加壓平台PS時,以與罩體側面6a的加壓位置對應的方式配置。而且,各加壓具192以推壓在罩體側面6a的前後隔開的兩個部位(左右合計四個部位)的方式,包括兩個突部192a。
另外,導引構件192b如圖17及圖18所示,藉由與形成於支撐台211的階差槽211a卡合,而能夠向左右方向移動地配置於支撐台211。一對擺動構件190的前端部與以彼此接近或離開的方式被導引的一對導引構件192b連結,一對加壓具192裝卸自如地固定於一對導引構件192b。
基台181的上表面181a上固定著線性導軌206,滑動件(slider)207滑動移動自如地跨設於線性導軌206上。
滑動件207固定於凸輪基台193,加壓驅動部184的凸輪構件194固定於凸輪基台193的上部。而且,對凸輪構件194進行驅動的加壓用擺動連桿170的上端部(另一端部)連結於凸輪基台193。加壓用擺動連桿170能夠擺動地軸支撐於基台181的側面,下端部(一端部)連結於氣缸183的活塞桿182,凸輪基台193及凸輪構件194與加壓用擺動連桿170的上端部聯動。
凸輪構件194具有:內側凸輪194a,在凸輪基台193向前方移動時,以自內側抵接於一對導輥191而一對導輥191彼此離開的方式驅動擺動構件190;及外側凸輪194b,在凸輪基台193向後方移動時,以自外側抵接於一對導輥191而一對導輥191彼此接近的方式驅動擺動構件190。
罩體擠壓部186包括:自基底17豎立設置的柱部151,固定於柱部151的線性導軌155,跨設於線性導軌155的滑動件(slider)156,固定於該滑動件156的罩體擠壓基台195,固定於罩體擠壓基台195且能夠上下移動地支撐罩體擠壓件197的擠壓支撐構件152,及相對於擠壓支撐構件152將罩體擠壓件197向下方施力的彈簧210。另外,圖15中,為了說明柱部151的內側,由單點劃線表示柱部151。
而且,在柱部151與擠壓基台195之間架設彈簧159,將擠壓支撐構件152與擠壓基台195一併相對於柱部151向下方施力。另外,如圖15所示,擠壓基台195上固定著止動板201,藉由與設置於柱部151的止動件200抵接,而防止罩體擠壓基台195的脫落。
進而,罩體擠壓部186包括擠壓用擺動連桿160,該擠壓用擺動連桿160軸支撐於固定在基台181的支撐台211的側面,藉由氣缸183的驅動力相對於基台181擺動,能夠將罩體擠壓基台195向上下方向驅動。
擠壓用擺動連桿160包括兩個腕部161、腕部162而形成為大致V字形,兩個腕部161、腕部162的基部163能夠擺動地連結於支撐台211的側面。其中一腕部161的前端部與利用氣缸183的驅動力向前後方向移動的動力傳遞構件165的前端部(另一端部)連結。該動力傳遞構件165的後端部(一端部)連結於加壓用擺動連桿170的下端部側。在另一腕部162的上端面支撐著聯動構件196,該聯動構件196安裝於擠壓基台195的下端且前端設置著導輥196a。 另外,動力傳遞構件165的一端部亦可直接連接於氣缸183的活塞桿182。
藉此,在氣缸183的非驅動時,罩體擠壓基台195經由擠壓用擺動連桿160的另一腕部162及聯動構件196,抵抗彈簧159的施加力維持於上方。而且,若氣缸183驅動,則活塞桿182伸長而動力傳遞構件165向後方移動,藉此另一腕部162的前端部向自圖17的方向觀察的逆時針方向轉動,罩體擠壓件197與罩體擠壓基台195及擠壓支撐構件152一併向下方移動。
而且,罩體擠壓197抵接於積載在零件設定台11的拉頭1的罩體上表面6b(參照圖15),利用彈簧210的彈性力擠壓罩體6。而且,在罩體擠壓197的上方包括檢測感測器205,該檢測感測器205固定於擠壓支撐構件152的上部且檢測罩體擠壓197的上表面的位置。罩體擠壓基台195在下降至規定的位置(罩體擠壓197確實地擠壓罩體6的位置)時,檢測感測器205將用以使零件設定台11的拉片立起用氣缸54作動的信號發送至未圖示的控制裝置。另外,本實施形態中的檢測感測器205包含將罩體擠壓197的上表面的位置作為數值資訊進行管理的移位感測器。
氣缸183在罩體擠壓基台195下降至規定的位置後,亦將活塞桿182向後方驅動,以擺動構件190使加壓具192作動的方式,使凸輪構件194向前方移動。因此,凸輪構件194與罩體擠壓部186的擠壓用擺動連桿160及罩體擠壓件197聯動,直至罩體擠壓件197推壓罩體6為止,在罩體擠壓件197推壓罩體6後,罩體擠壓部186的擠壓用擺動連桿160聯動,另一方面,相對於罩體擠壓件197進行相對移動。即,罩體擠壓部186以在罩體擠壓件197推壓罩體6後,相對於罩體擠壓件197進行相對移動的方式構成。
接下來,對本實施形態的加壓裝置10的加壓機構180的作用進行說明。本實施形態中,亦在判斷為正常臨時組裝時,零件設定台11藉由氣缸12向加壓平台PS搬送。加壓平台PS中,如圖15及圖16所示,使氣缸183的活塞桿182伸長,使連結於活塞桿182的加壓用擺動連桿170擺動。而且,藉由加壓用擺動連桿170的擺動,凸輪基台193及凸輪構件194前進,且經由動力傳遞構件165的移動而擠壓用擺動連桿160轉動。
而且,藉由擠壓用擺動連桿160轉動,罩體擠壓基台195及擠壓支撐構件152與罩體擠壓件197一併向下方移動,罩體擠壓件197不久與罩體6的上表面6b接觸,罩體擠壓基台195進一步下降直至止動板201抵接於止動件200而停止。罩體擠壓件197藉由配設於罩體擠壓件197與擠壓支撐構件152之間的彈簧210被壓縮而相對於擠壓支撐構件152進行相對移動。
罩體擠壓件197相對於罩體擠壓基台195的相對移動距離藉由檢測感測器205而檢測出。具體而言,當罩體擠壓件197與罩體6的上表面6b接觸時的相對移動距離與預先設定的距離一致時,確認臨時組裝的罩體6未脫落或傾斜等,罩體6位於正確的位置。
當藉由檢測感測器205確認罩體6位於正確的位置時,自檢測感測器205將拉片立起用氣缸54的作動開始信號發送至控制裝置。若與該信號對應地拉片立起用氣缸54的活塞桿55伸長,則拉片支撐台25上升而將拉片3的握持部3a提昇,使拉片3自加壓位置退避(參照圖6)。
若氣缸183的活塞桿182進一步伸長,而凸輪構件194經由加壓用擺動連桿170向前方移動,則凸輪構件194的內側凸輪194a不久自內側抵接於一對導輥191,以一對導輥191彼此離開的方式驅動一對擺動構件190。藉此,安裝於一對擺動構件190的前端部的加壓具192自兩側推壓罩體6的側面6a,加壓固定於拉頭主體2的安裝柱2a而組裝拉頭1。
若該加壓加工結束,則氣缸183的活塞桿182被拉回,凸輪構件194後退。藉此,凸輪構件194的外側凸輪194b自外側抵接於一對導輥191,以一對導輥191彼此接近的方式驅動擺動構件190而恢復為原來的位置。另外,一對擺動構件190藉由拉伸彈簧189而將一對導輥191向彼此接近的方向施力,但因設置外側凸輪194b,故即便產生鉤掛在機構等中的障礙,亦可確實地恢復。
如以上說明般,根據本實施形態的加壓裝置10,加壓機構180包括:以推壓罩體6的側面6a的方式構成的加壓具192,藉由氣缸183使加壓具192驅動的加壓驅動部184,推壓罩體6的罩體擠壓件197,及藉由氣缸183的驅動力使罩體擠壓件197作動的罩體擠壓部186,罩體擠壓部186以在罩體擠壓件197推壓罩體6後,相對於罩體擠壓件197進行相對移動的方式構成。藉此,可藉由一個氣缸183,進行罩體擠壓件197對罩體6的擠壓動作與加壓具192的加壓動作此兩者。因此,可容易地將罩體6加壓固定於拉頭主體2。
而且,包括:加壓部185,具有加壓具192及以該加壓具192推壓罩體6的側面6a的方式能夠擺動地支撐於基台181的擺動構件190;加壓驅動部184,包括氣缸183及藉由該氣缸183的驅動力使擺動構件190擺動的凸輪構件194,凸輪構件194與罩體擠壓件197聯動直至罩體擠壓件197推壓罩體6為止,在罩體擠壓件197推壓罩體6後,相對於罩體擠壓件197進行相對移動。藉此,可藉由一個氣缸183,進行罩體擠壓件197對罩體6的擠壓動作、與加壓具192的加壓動作此兩者,並且可藉由凸輪構件194,將氣缸183的驅動力作為加壓具192的推壓動作而加以利用。
進而,罩體擠壓部186包括:施力構件159,將支撐著罩體擠壓件197的擠壓支撐構件152相對於柱部151向下方施力;及擠壓用擺動連桿160,藉由氣缸183的驅動力擺動,能夠將擠壓支撐構件152向上下方向驅動,因而可利用擠壓用擺動連桿160,將氣缸183的驅動力用於罩體擠壓件197對罩體6的擠壓動作。
此外,進而包括:加壓用擺動連桿170,一端部連結於氣缸183的活塞桿182,另一端部連結於凸輪構件194,對凸輪構件194進行驅動;及動力傳遞構件165,一端部連結於加壓用擺動連桿170,另一端部與擠壓用擺動連桿160連結,藉由氣缸183的驅動力向前後方向移動,凸輪構件194藉由加壓用擺動連桿170擺動,而向前後方向驅動,藉由凸輪構件194向前方移動,一對擺動構件190的後端部彼此離開,並且一對擺動構件190的前端部彼此接近,一對加壓具192推壓罩體6的側面6a。因此,使用加壓用擺動連桿170,使凸輪構件194向前後方向移動,使一對擺動構件190在平面上擺動,因而可抑制加壓驅動部184的高度尺寸而設計得精簡。
而且,一對擺動構件190的前端部與以彼此接近或離開的方式被導引的一對導引構件192b連結,一對加壓具192裝卸自如地固定於一對導引構件192b,因而可使一對擺動構件190的擺動運動轉換為一對導引構件192b的直線運動,而且藉由更換一對加壓具192,可應對任意大小的拉頭1的加壓。
進而,加壓機構180包括檢測該罩體擠壓件197推壓罩體6的檢測感測器205,當檢測感測器205檢測到罩體擠壓件197對罩體6的推壓時,使零件設定台11的拉片支撐台25上升。因此,拉片支撐部22與罩體擠壓件197的動作聯動,以在加壓罩體6時提昇拉片3的握持部3a的方式使拉片支撐台25上升,因而可在加壓加工前使拉片3的握持部3a自罩體6的加壓位置退避,拉片3不會成為加工障礙,可推壓罩體6的側面6a而容易地固定於拉頭主體2。 關於其他構成及作用,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另外,本發明不限定於所述實施形態例示的內容,在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可進行適當變更。 所述實施形態中,對利用加壓裝置10將具自動停止功能的拉頭1的罩體6加壓加工的示例進行了說明,但不限定於具自動停止功能的拉頭1,亦可同樣地適用於不包括爪4或彈性構件的類型的拉頭。該情況下,不需要檢查平台CS。 而且,本實施形態中,拉片支撐部22設置於拉頭主體保持部21的前後兩側,在拉片3的握持部3a相對於拉頭主體2載置的位置被決定為前方或後方中的任一方的情況下,亦可僅設置於拉頭主體保持部21的前方或後方中的任一方。 本申請案基於2014年12月3日提出申請的國際專利申請案PCT/JP2014/081962號,其內容作為參照引入於此。
1‧‧‧具有自動停止裝置的拉頭(拉鏈用拉頭)
2‧‧‧拉頭主體
2a‧‧‧安裝柱
2b、6a、81a‧‧‧側面
3‧‧‧拉片
3a‧‧‧握持部
4‧‧‧爪
5、33、73、110、159、210‧‧‧彈簧(彈性構件)
6‧‧‧罩體
6b‧‧‧罩體上表面
7‧‧‧拉頭構成零件
10‧‧‧加壓裝置
11‧‧‧零件設定台
12、72‧‧‧氣缸(搬送單元)
13‧‧‧導軌
14‧‧‧可動基台
14a‧‧‧固定零件
15、45、53、156、207‧‧‧滑動件
16、40、55、82‧‧‧活塞桿
17‧‧‧基底(base)
18‧‧‧立起構件
18a‧‧‧壁部
18b、93a、95a‧‧‧輪轂(boss)部
18c‧‧‧凹部
18d‧‧‧縱孔
18e‧‧‧長孔
20‧‧‧相機
21‧‧‧拉頭主體保持部
22‧‧‧拉片支撐部
23‧‧‧拉頭主體載置部
24‧‧‧拉頭主體握持部
25‧‧‧拉片支撐台
26‧‧‧拉頭主體載置片
26a‧‧‧U字型槽
26b‧‧‧相位規定銷
26c、27b‧‧‧銷
27‧‧‧拉頭主體握持片
27a‧‧‧內側面
28、50‧‧‧支撐軸部
31‧‧‧被卡合構件
31a、31b‧‧‧孔
34‧‧‧球體
35‧‧‧突出銷
36‧‧‧襯套
37、88、212‧‧‧支撐軸
38‧‧‧連結連桿
38a‧‧‧分叉部
39‧‧‧工件排出用氣缸
40a‧‧‧連結零件
44‧‧‧握持部支撐台
44a‧‧‧下部
46、52、106、155、206‧‧‧線性導軌
47‧‧‧握持用氣缸
51‧‧‧支撐塊
54‧‧‧拉片立起用氣缸
56‧‧‧L字型托架
57、96‧‧‧線圈彈簧
60‧‧‧回收機構
61‧‧‧排出導管
62‧‧‧蓋構件
63、66‧‧‧旋轉氣缸
64‧‧‧第1導管
65‧‧‧第2導管
67、99‧‧‧遮蔽板
68‧‧‧良品收納盒
69‧‧‧次品收納盒
70‧‧‧拉片推壓裝置
71‧‧‧推壓片
71a‧‧‧凸部
74‧‧‧罩體擠壓零件
75‧‧‧空氣噴嘴
80、180‧‧‧加壓機構
81、181‧‧‧基台
83、183‧‧‧氣缸(驅動源)
84、184‧‧‧加壓驅動部
85、185‧‧‧加壓部
86、186‧‧‧罩體擠壓部
89、189‧‧‧拉伸彈簧
90、190‧‧‧擺動構件
91、191、196a‧‧‧導輥
92、192‧‧‧加壓具
92a、192a‧‧‧突部
92b‧‧‧連結構件
93、193‧‧‧凸輪基台
94、194‧‧‧凸輪構件
94a、194a‧‧‧內側凸輪
94b、194b‧‧‧外側凸輪
95、195‧‧‧罩體擠壓基台
97、197‧‧‧罩體擠壓件
98‧‧‧光電感測器
100、200‧‧‧止動件
101‧‧‧位置調整螺栓
102‧‧‧夾具
103‧‧‧接近式感測器
104‧‧‧感測器用夾具
105、205‧‧‧檢測感測器
107‧‧‧上部滑動件
108‧‧‧下部滑動件
109、152‧‧‧擠壓支撐構件
111、211‧‧‧支撐台
112‧‧‧板構件
151‧‧‧柱部
160‧‧‧擠壓用擺動連桿
161、162‧‧‧腕部
163‧‧‧基部
165‧‧‧動力傳遞構件
170‧‧‧加壓用擺動連桿
181a‧‧‧上表面
182‧‧‧活塞桿(可動零件)
192b‧‧‧導引構件
196‧‧‧聯動構件
201‧‧‧止動板
211a‧‧‧階差槽
CS‧‧‧檢查平台
PS‧‧‧加壓平台
SS‧‧‧零件設定平台
CP‧‧‧遮蔽位置
OP‧‧‧開放位置
圖1是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加壓裝置的前視圖。 圖2是圖1所示的加壓裝置的平面圖。 圖3是零件設定台的立體圖。 圖4是自背面側觀察圖3所示的零件設定台的立體圖。 圖5是自圖3所示的零件設定台卸下近前側的拉頭主體握持部而表示的前視圖。 圖6是圖3所示的零件設定台的背面圖。 圖7是將拉片支撐台、拉頭主體載置片、拉頭主體握持片、連結連桿等卸下而表示的零件設定台的平面圖。 圖8是將近前側的拉片支撐部卸下而表示的零件設定台的側視圖。 圖9是將拉片支撐部拔出而表示的零件設定台的側視圖。 圖10是拉頭回收機構的側視圖。 圖11是推壓加壓後的拉頭的拉片的檢查裝置的前視圖。 圖12是加壓機構的前視圖。 圖13是加壓機構的側視圖。 圖14是加壓機構的立體圖。 圖15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加壓機構的立體圖。 圖16是圖15的加壓機構的俯視圖。 圖17是圖15的加壓機構的右側視圖。 圖18是圖15的加壓機構的左側視圖。 圖19是拉頭的分解立體圖。
17‧‧‧基底(base)
151‧‧‧柱部
152‧‧‧擠壓支撐構件
155‧‧‧線性導軌
156‧‧‧滑動件(slider)
160‧‧‧擠壓用擺動連桿
161、162‧‧‧腕部
163‧‧‧基部
165‧‧‧動力傳遞構件
170‧‧‧加壓用擺動連桿
180‧‧‧加壓機構
181‧‧‧基台
182‧‧‧活塞桿(可動零件)
183‧‧‧氣缸(驅動源)
184‧‧‧加壓驅動部
185‧‧‧加壓部
186‧‧‧罩體擠壓部
189‧‧‧拉伸彈簧
190‧‧‧擺動構件
191‧‧‧導輥
192‧‧‧加壓具
192b‧‧‧導引構件
194‧‧‧凸輪構件
194a‧‧‧內側凸輪
194b‧‧‧外側凸輪
195‧‧‧罩體擠壓基台
197‧‧‧罩體擠壓件
200‧‧‧止動件
201‧‧‧止動板
205‧‧‧檢測感測器
211‧‧‧支撐台
211a‧‧‧階差槽
212‧‧‧支撐軸
PS‧‧‧加壓平台

Claims (7)

  1. 一種拉鏈用拉頭(1)的加壓裝置(10),其特徵在於包括:零件設定台(11),至少積載拉頭主體(2)、拉片(3)及罩體(6)而進行臨時組裝;及加壓機構(80、180),利用加壓具(92)推壓設定於所述零件設定台(11)的所述罩體(6)的側面(6a)而將所述罩體(6)加壓固定於所述拉頭主體(2),且 所述加壓機構(80、180)包括: 以推壓所述罩體(6)的側面(6a)的方式構成的所述加壓具(92、192); 加壓驅動部(84、184),藉由驅動源(83、183)驅動所述加壓具(92、192); 罩體擠壓件(97、197),推壓所述罩體(6);以及 罩體擠壓部(86、186),藉由所述驅動源(83、183)的驅動力使所述罩體擠壓件(97、197)作動, 所述罩體擠壓部(86、186)以在所述罩體擠壓件(97、197)推壓所述罩體(6)後,相對於所述罩體擠壓件(97、197)進行相對移動的方式構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拉鏈用拉頭(1)的加壓裝置(10),包括: 加壓部(85、185),具有所述加壓具(92、192)及擺動構件(90、190),所述擺動構件(90、190)以所述加壓具(92、192)推壓所述罩體(6)的側面(6a)的方式能夠擺動地支撐於基台(81、181);以及 所述加壓驅動部(84、184),具有驅動源(83、183)及凸輪構件(94、194),所述凸輪構件(94、194)藉由所述驅動源(83、183)的驅動力使所述擺動構件(90、190)擺動, 所述凸輪構件(94、194)與所述罩體擠壓件(97、197)聯動,直至所述罩體擠壓件(97、197)推壓所述罩體(6)為止,在所述罩體擠壓件(97、197)推壓所述罩體(6)後,所述凸輪構件(94、194)相對於所述罩體擠壓件(97、197)進行相對移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拉鏈用拉頭(1)的加壓裝置(10),其中 所述罩體擠壓部(186)包括:施力構件(159),將支撐著所述罩體擠壓件(197)的擠壓支撐構件(152)相對於柱部(151)向下方施力;以及擠壓用擺動連桿(160),藉由所述驅動源(183)的驅動力擺動,能夠將所述擠壓支撐構件(152)向上下方向驅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拉鏈用拉頭(1)的加壓裝置(10),還包括: 加壓用擺動連桿(170),一端部連結於所述驅動源(183)的可動零件,另一端部連結於所述凸輪構件(194),對所述凸輪構件(194)進行驅動;以及 動力傳遞構件(165),一端部連結於所述驅動源(183)的可動零件或所述加壓用擺動連桿(170),另一端部與所述擠壓用擺動連桿(160)連結,且藉由所述驅動源(183)的驅動力向前後方向移動, 所述凸輪構件(194)藉由所述加壓用擺動連桿(170)的擺動而向前後方向驅動,藉由所述凸輪構件(194)向前方移動,而一對所述擺動構件(190)的後端部彼此離開,並且所述一對擺動構件(190)的前端部彼此接近,一對所述加壓具(192)推壓所述罩體(6)的側面(6a)。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拉鏈用拉頭(1)的加壓裝置(10),其中 所述一對擺動構件(190)的前端部與以彼此接近或離開的方式被導引的一對導引構件(192b)連結,所述一對加壓具(192)裝卸自如地固定於所述一對導引構件(192b)。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拉鏈用拉頭(1)的加壓裝置(10),其中 所述零件設定台(11)包括:拉頭主體保持部(21),定位並載置所述拉頭主體(2);以及拉片支撐部(22),配置於所述拉頭主體保持部(21)所載置的所述拉頭主體(2)的肩口側及後口側中的至少一側,對載置所述拉片(3)的拉片支撐台(25)進行上下驅動, 所述罩體(6)被加壓時,所述拉片支撐部(22)是以提昇所述拉片(3)的握持部(3a)的方式使所述拉片支撐台(25)上升。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拉鏈用拉頭(1)的加壓裝置(10),其中 所述加壓機構(80、180)包括檢測感測器(105、205),所述檢測感測器(105、205)檢測所述罩體擠壓件(97、197)推壓所述罩體(6), 在所述檢測感測器(105、205)檢測到所述罩體擠壓件(97、197)對所述罩體(6)的推壓時,使所述零件設定台(11)的所述拉片支撐台(25)上升。
TW104140013A 2014-12-03 2015-12-01 A compression device for a zipper TWI5639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81962 WO2016088218A1 (ja) 2014-12-03 2014-12-03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の加締め装置
PCT/JP2015/081815 WO2016088526A1 (ja) 2014-12-03 2015-11-12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の加締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6918A true TW201626918A (zh) 2016-08-01
TWI563934B TWI563934B (zh) 2017-01-01

Family

ID=5609119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6239A TWI568374B (zh) 2014-12-03 2015-11-04 A compression device for a zipper
TW104140013A TWI563934B (zh) 2014-12-03 2015-12-01 A compression device for a zipper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6239A TWI568374B (zh) 2014-12-03 2015-11-04 A compression device for a zipper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2) CN106998860B (zh)
TW (2) TWI568374B (zh)
WO (2) WO201608821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8025A (zh) * 2017-12-29 2018-04-20 吕博 一种拉链头与拉链片的装配机及装配方法
TWI714194B (zh) * 2019-05-31 2020-12-21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拉頭組裝裝置的壓緊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7323B (zh) * 2017-09-28 2021-06-29 Ykk株式会社 拉手组装装置
CN114603323B (zh) * 2020-12-07 2023-04-14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拉头组装机的推拉头装置及拉头组装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91301A (en) * 1978-12-29 1980-07-10 Yoshida Kogyo Kk Knob feeder in slider assembling machine for slide fastener
US4296547A (en) * 1979-12-21 1981-10-27 Yoshida Kogyo K.K. Apparatus for loading a pull tab on a slider body
JPH0373104A (ja) * 1989-08-11 1991-03-28 Yoshida Kogyo Kk <Ykk>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の組立て方法とその装置
JPH0761287B2 (ja) * 1989-11-07 1995-07-05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ー用自動停止装置付きスライダーの板バネ組込方法
JPH0779726B2 (ja) * 1990-04-20 1995-08-30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の組立て方法とその装置
JP4508909B2 (ja) * 2005-03-09 2010-07-21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の連続製造装置
JP5008518B2 (ja) * 2007-10-12 2012-08-22 Ykk株式会社 自動停止装置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EP2737817A4 (en) * 2011-07-28 2015-03-11 Ykk Corp SLIDING ELEMENT FOR A ZIPPER
WO2014076796A1 (ja) * 2012-11-15 2014-05-22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ダー組立機の完成品検査装置
CN203735604U (zh) * 2014-01-20 2014-07-30 谢建泽 拉链头的帽盖弹片装配生产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8025A (zh) * 2017-12-29 2018-04-20 吕博 一种拉链头与拉链片的装配机及装配方法
CN107928025B (zh) * 2017-12-29 2023-11-24 吕博 一种拉链头与拉链片的装配机及装配方法
TWI714194B (zh) * 2019-05-31 2020-12-21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拉頭組裝裝置的壓緊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8861B (zh) 2020-04-07
WO2016088526A1 (ja) 2016-06-09
CN106998860A (zh) 2017-08-01
CN106998860B (zh) 2020-08-25
CN106998861A (zh) 2017-08-01
TW201622606A (zh) 2016-07-01
TWI568374B (zh) 2017-02-01
WO2016088218A1 (ja) 2016-06-09
TWI563934B (zh) 2017-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3934B (zh) A compression device for a zipper
US20150291371A1 (en) Transport system
CN101155506B (zh) 基板支撑装置
US4280786A (en) Feed mechanism
JP4383389B2 (ja) 外観検査装置
TWI547246B (zh) 拉鏈拉頭組裝機的拉鏈拉頭檢查裝置
JP2007256017A (ja) 外観検査装置
JP6722269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CN117062430A (zh) 一种贴片引线生产用送料装置
WO2012117466A1 (ja) 部品実装装置及び部品実装方法、並びに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TWI548026B (zh) Electronic components handling unit and its application equipment
JP2005007441A (ja) プレス装置
JPH06278857A (ja) 搬送装置
WO2014076796A1 (ja) スライダー組立機の完成品検査装置
WO2015129000A1 (ja) スライダー組立機のロックピン組付装置
JP2011044515A (ja) 基板固定装置及び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JPH0485212A (ja) パレットの位置決め治具
CN216900277U (zh) 一种视觉面膜检测装置
KR102276039B1 (ko) 저면조사방식의 라벨부착시스템
JPH06227652A (ja) 製品の位置決め装置
US20060150400A1 (en) Component placement machine as well as a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KR0137366B1 (ko) 프린트기판 조립 장치
JPS6345035Y2 (zh)
JP4156866B2 (ja) 検査ステージおよび検査装置
KR102003778B1 (ko) 부품 탑재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