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42692B - 一种提高酱油酯香品质的方法及由其得到的制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酱油酯香品质的方法及由其得到的制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42692B
CN106942692B CN201611145012.9A CN201611145012A CN106942692B CN 106942692 B CN106942692 B CN 106942692B CN 201611145012 A CN201611145012 A CN 201611145012A CN 106942692 B CN106942692 B CN 1069426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y sauce
sauce
flavor
ester
guangdong provi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450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42692A (zh
Inventor
朱晓立
谭才邓
庄玉洪
张媛媛
张银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61114501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426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42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42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42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426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y Sauces And Products Related Thereto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酱油酯香品质的方法及由其得到的制品。本发明通过酱醪在品温40~50℃的条件下,加入东方伊萨酵母发酵15~20天;降温至30~35℃,加入鲁氏接合酵母和莫格球拟酵母,进行后期发酵30~50天;过滤、灭菌,得到具备酱香和酯香的酱油。该酱油口感丰满、酱香浓郁、酯香醇厚、鲜味充足、香味独特。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酱油酯香品质的方法及由其得到的制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酱油酯香品质的方法及由其得到的制品。
背景技术
酱油是一种传统的调味发酵食品,酱油的基本酿造原料为大豆、小麦和面粉。酱油特有的“酱香”,是在酱油制备过程中,微生物分解利用大豆中的蛋白质、脂肪、糖和其他成分相互作用后产生的多种香味的调和。传统的低盐固态酱油生产工艺所生产的酱油,采用较高温度和较短的发酵时间,鲜味不足,而且缺少香味,口感不丰厚。国内高盐稀态发酵法生产酱油的厂家越来越多,但该法发酵周期长、投资大、成本高,特别是制曲和发酵过程的控制低温所消耗的成本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添加耐高温产酯酵母改进生产工艺,使得在较高温度发酵,提高酱油酯香品质,降低控温生产成本。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研究开发酱油新品种,满足消费市场对酱油调味品品质和品种新的需要和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提高酱油酱香和酯香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酱油。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提高酱油酱香和酯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酱醪在品温40~50℃的条件下,加入东方伊萨酵母,东方伊萨酵母的加入量相当于酱醪质量的1~5%(w/w),发酵15~20天;
(2)降温至30~35℃,加入鲁氏接合酵母和莫格球拟酵母,进行后期发酵30~50天;鲁氏接合酵母的加入量相当于酱醪质量的5~15%(w/w),莫格球拟酵母的加入量相当于酱醪质量的5~15%(w/w);
(3)过滤、灭菌,得到具备酱香和酯香的酱油。
步骤(1)中所述的酱醪优选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得到:将酱油曲拌入20°Bé盐水得到,其是呈浓稠的半流动状态的混合物。
所述的酱油曲是是在发酵原料上接种曲菌得到;优选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得到:以蒸煮后的大豆为原料,加入米曲霉菌CICC2339(沪酿3.042)种曲和面粉,种曲的用量为大豆原料的0.1%~0.3%(w/w),面粉的用量为大豆原料的0.5%(w/w);充分混合,控制含水量在40~45%(w/w),通风培养40~44h,得到含水量28~30%(w/w),蛋白酶活力(福林法)1000单位/克曲(干基)以上。
步骤(1)中所述的品温优选为40~48℃。
步骤(1)中所述的东方伊萨酵母是耐高温东方伊萨酵母,优选为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ZXL20151126,保藏号为GDMCC NO:60128,于2016年12月5日保藏于位于中国广东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所述的东方伊萨酵母的加入量优选为相当于酱醪质量的1~4%(w/w)。
步骤(2)中所述的鲁氏接合酵母优选为鲁氏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rouxii)CICC1379。
步骤(2)中所述的莫格球拟酵母优选为莫格球拟酵母(Torulopsis mogii)ZXL20161207,保藏号为GDMCC NO:60126,于2016年12月5日保藏于位于中国广东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一种酱油,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该酱油存在着口感丰满,酱香浓郁,酯香醇厚,鲜味充足,香味独特的优点。
所述的酱油具有如下特征:主要酯类成份含量为:乙酸乙酯2.38~3.38mg/kg、丙酸乙酯0.07~1.13mg/kg、异戊酸乙酯0.27~1.58mg/kg、乙酸丁酯0.21~1.27mg/kg、乳酸乙酯2.98~3.9mg/kg、丙二酸乙酯1.76~1.92mg/kg、苯甲酸乙酯0.89~1.21mg/kg、乙酰丙酸乙酯3.15~3.9mg/kg、苹果酸乙酯1.39~1.73mg/kg。
所述的酱油优选为高盐稀态酱油。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利用本发明提供的酱油的增香方法生产的产品具有独特的香气,同时,发酵过程中经复合酯化反应产生的多种香味成份,比普通酱油香味更加突出酯香醇厚,酱香浓郁。
(2)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适合制备各种酱油,特别适合制备高盐稀态酱油。这是由于所选用的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talis)ZXL20151126,保藏号:GDMCCNO:60128是一种耐高温、耐高盐且产酯能力强的酵母,从而使得该酵母在酱油生产过程中能正常生长代谢;鲁氏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CICC1379是一种耐高渗透压的酵母,能在高盐环境下生长,在酱曲中代谢的物质形成酱香;莫格球拟酵母(Torulopsismogii)ZXL20161207,保藏号:GDMCC NO:60126是一种好盐酵母,能在高盐环境下生长,在酱曲中代谢的物质形成一定的风味物质。这三种酵母联合使用,使得酱油具有如下特点:口感丰满、酱香浓郁、酯香醇厚、鲜味充足、香味独特。
(3)本发明中不同发酵时间接种不同的酵母,从而使得各个菌种的优势得以发挥,生长代谢的物质复合,从而口感丰满,、酱香浓郁、酯香醇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本发明中所用的菌种信息如下:
米曲霉菌为米曲霉菌CICC2339(沪酿3.042);
耐高温东方伊萨酵母为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ZXL20151126,保藏号为GDMCC NO:60128,于2016年12月5日保藏于位于中国广东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鲁氏接合酵母为鲁氏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CICC1379;
莫格球拟酵母为莫格球拟酵母(Torulopsis mogii)ZXL20161207,保藏号为GDMCCNO:60126,于2016年12月5日保藏于位于中国广东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本发明中酱油酯成份检测的方法如下:在同时蒸馏萃取(SDE)装置样品瓶中加入150mL酱油样品和150mL去离子水,在溶剂瓶中加入100mL重蒸无水乙醚,连续蒸馏萃取2h,蒸馏结束后,乙醚相有浓郁的酱油香味。将所得组分用烘过的无水硫酸钠干燥,置冰箱冷冻12h以上,过滤后,分别在40℃水浴中旋转蒸发除去大部分乙醚溶剂,最后各得约1mL微黄溶液,进GC-MS分析。气相质谱法的色谱条件如下:日本岛津公司GCMS-QP2010Plu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采用EI离子原;色谱柱:Rtx-WAX交联石英毛细管柱;检测器温度:250℃,进样口温度:250℃;升温程序:35℃保持2min,以10℃/min速率升温至250℃,保持5min;载气:氦气,流量为1mL/min;分流比:1/30;样品进样量1μL。
实施例1
以蒸煮后的大豆为原料,加入米曲霉菌种曲的用量为大豆原料的0.3%(w/w),添加面粉用量为大豆原料的0.5%(w/w),充分混合,控制含水量在40~45%(w/w),通风培养40h,得到含水量30%(w/w),蛋白酶活力(福林法)1000单位/克曲(干基)以上的酱油曲。
酱油曲拌入20°Bé盐水,使其呈浓稠的半流动状态的混合物,制得酱醪。向1000千克酱醪中掺拌10千克耐高温东方伊萨酵母,在品温40℃的条件下发酵18天,降温至35℃,加入100千克的鲁氏接合酵母和100千克的莫格球拟酵母,进行后期发酵40天,过滤、灭菌得到高盐稀态酱油。
所制得的酱油进行主要酯类成份检测,如表1。
表1酱油中主要酯类成份含量
酯类名称 含量(mg/kg) 酯类名称 含量(mg/kg)
乙酸乙酯 2.78 丙酸乙酯 0.17
异戊酸乙酯 0.78 乙酸丁酯 0.32
乙酸异戊酯 乳酸乙酯 3.61
丙二酸乙酯 1.83 苯甲酸乙酯 1.01
乙酰丙酸乙酯 3.36 苹果酸乙酯 1.67
注:“—”表示未检出。
实施例2
以蒸煮后的大豆为原料,加入米曲霉菌种曲的用量为大豆原料的0.1%%(w/w),添加面粉用量为大豆原料的0.5%(w/w),充分混合,控制含水量在40~45%(w/w),通风培养44h,得到含水量29%(w/w),蛋白酶活力(福林法)1000单位/克曲(干基)以上的酱油曲。
酱油曲拌入20°Bé盐水,使其呈浓稠的半流动状态的混合物,制得酱醪。向5000千克(配料)酱醪,掺拌20千克的耐高温东方伊萨酵母,在品温45℃的条件下发酵20天,降温至33℃,加入300千克的鲁氏接合酵母和300千克的莫格球拟酵母,进行后期发酵45天,过滤、灭菌得高盐稀态酱油。
所制得的酱油进行主要酯类成份检测,如表2。
表2酱油中主要酯类成份含量
酯类名称 含量(mg/kg) 酯类名称 含量(mg/kg)
乙酸乙酯 3.38 丙酸乙酯 1.13
异戊酸乙酯 1.58 乙酸丁酯 1.27
乙酸异戊酯 乳酸乙酯 3.90
丙二酸乙酯 1.92 苯甲酸乙酯 1.21
乙酰丙酸乙酯 3.91 苹果酸乙酯 1.73
注:“—”表示未检出。
实施例3
以蒸煮后的大豆为原料,加入米曲霉菌CICC2339(沪酿3.042)种曲的用量为大豆原料的0.2%(w/w),添加面粉用量为大豆原料的0.5%(w/w),充分混合,控制含水量在40~45%(w/w),通风培养44h,得到含水量28%(w/w),蛋白酶活力(福林法)1000单位/克曲(干基)以上的酱油曲。
酱油曲拌入20°Bé盐水,使其呈浓稠的半流动状态的混合物,制得酱醪。向1000千克(配料)酱醪,掺拌10千克的耐高温东方伊萨酵母,在品温48℃的条件下发酵15天,降温至30℃,加入150千克的鲁氏接合酵母和150千克的莫格球拟酵母,进行后期发酵30天,过滤、灭菌得高盐稀态酱油。
所制得的酱油进行主要酯类成份检测,如表3。
表3酱油中主要酯类成份含量
酯类名称 含量(mg/kg) 酯类名称 含量(mg/kg)
乙酸乙酯 2.38 丙酸乙酯 0.07
异戊酸乙酯 0.27 乙酸丁酯 0.21
乙酸异戊酯 乳酸乙酯 2.98
丙二酸乙酯 1.76 苯甲酸乙酯 0.89
乙酰丙酸乙酯 3.15 苹果酸乙酯 1.39
注:“—”表示未检出。
实施例4
以蒸煮后的大豆为原料,加入米曲霉菌CICC2339(沪酿3.042)种曲的用量为大豆原料的0.3%(w/w),添加面粉用量为大豆原料的0.5%(w/w),充分混合,控制含水量在40~45%(w/w),通风培养42h,得到含水量28%(w/w),蛋白酶活力(福林法)1000单位/克曲(干基)以上的酱油曲。
酱油曲拌入20°Bé盐水,使其呈浓稠的半流动状态的混合物,制得酱醪。向5000千克(配料)酱醪,掺拌20千克的耐高温东方伊萨酵母,在品温45℃的条件下发酵20天,降温至32℃,加入250千克的鲁氏接合酵母和250千克的莫格球拟酵母,进行后期发酵50天,过滤、灭菌得高盐稀态酱油。
所制得的酱油进行主要酯类成份检测,如表4。
表4酱油中主要酯类成份含量
酯类名称 含量(mg/kg) 酯类名称 含量(mg/kg)
乙酸乙酯 2.51 丙酸乙酯 0.27
异戊酸乙酯 0.33 乙酸丁酯 0.29
乙酸异戊酯 乳酸乙酯 3.21
丙二酸乙酯 1.87 苯甲酸乙酯 0.92
乙酰丙酸乙酯 3.36 苹果酸乙酯 1.66
注:“—”表示未检出。
实施例5:本产品与现有产品在色、香、味上的区别
找健康成年人自愿者100名,年龄18至60岁,男女各半,用市场上销售的各品牌高盐稀态酱油与本发明的酱油作比较。分别取50mL市售的酱油品牌东古酱油、李锦记酱油、海天酱油和实施例4制作的本发明酱油倒入4个100mL的杯子中,分别标记A、B、C、D,自愿者在不知道杯中盛有什么品牌的情况下,进行感官评定,观察(通过视角看酱油的区别)、闻气味(距离鼻孔15cm闻味,每次5秒钟)、品尝味道(每次尝酱油1mL,时间10秒钟)。
主观上对酱油各方面性能比较认可(认为很好或不错)的人数如表5
表5酱油品质认可度统计
A B C D
东古酱油 李锦记酱油 海天将有 实施例4制作酱油
挂杯性 81 83 81 90
酱香浓郁 86 84 82 92
醇香醇厚 76 81 85 86
口感丰满 82 87 82 89
鲜味充足 70 73 76 80
香味独特 70 72 75 85
上述结果证明,本发明在挂杯性、口感丰满、酱香浓郁、醇香醇厚、鲜味充足、香味独特方面皆有显著的提高。
对比例1
本例的操作基本同实施例4,区别仅在于不添加耐高温东方伊萨酵母ZXL20151126,直接将酱醪降温至32℃。得到的酱油酱香浓郁度、醇香、鲜味均显著降低,多种酯类含量显著降低。制得的酱油进行主要酯类成份检测,如表6。
表6酱油中主要酯类成份含量
酯类名称 含量(mg/kg) 酯类名称 含量(mg/kg)
乙酸乙酯 1.04 丙酸乙酯
异戊酸乙酯 乙酸丁酯 0.09
乙酸异戊酯 乳酸乙酯 2.71
丙二酸乙酯 1.38 苯甲酸乙酯 0.92
乙酰丙酸乙酯 1.93 苹果酸乙酯 0.36
注:“—”表示未检出。
对比例2
本例的操作基本同实施例4,区别仅在于直接将酱醪降温至32℃,然后加入20千克的耐高温东方伊萨酵母、250千克的鲁氏接合酵母和250千克的莫格球拟酵母,发酵70天。
所制得的酱油进行主要酯类成份检测,如表7。
表7酱油中主要酯类成份含量
酯类名称 含量(mg/kg) 酯类名称 含量(mg/kg)
乙酸乙酯 1.89 丙酸乙酯 1.01
异戊酸乙酯 乙酸丁酯 0.19
乙酸异戊酯 乳酸乙酯 2.91
丙二酸乙酯 1.67 苯甲酸乙酯 1.13
乙酰丙酸乙酯 2.01 苹果酸乙酯 0.29
注:“—”表示未检出。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提高酱油酱香和酯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酱醪在品温40~50℃的条件下,加入东方伊萨酵母,东方伊萨酵母的加入量相当于酱醪质量的1~5%(w/w),发酵15~20天;
(2)降温至30~35℃,加入鲁氏接合酵母和莫格球拟酵母,进行后期发酵30~50天;鲁氏接合酵母的加入量相当于酱醪质量的5~15%(w/w),莫格球拟酵母的加入量相当于酱醪质量的5~15%(w/w);
(3)过滤、灭菌,得到具备酱香和酯香的酱油;
所述的东方伊萨酵母为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ZXL20151126,保藏号为GDMCC NO:60128,于2016年12月5日保藏于位于中国广东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酱油酱香和酯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的酱醪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得到:将酱油曲拌入20°Bé盐水得到,其是呈浓稠的半流动状态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酱油酱香和酯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酱油曲是是在发酵原料上接种曲菌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酱油酱香和酯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东方伊萨酵母的加入量为相当于酱醪质量的1~4%(w/w)。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酱油酱香和酯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鲁氏接合酵母为鲁氏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CICC137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酱油酱香和酯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莫格球拟酵母为莫格球拟酵母(Torulopsis mogii)ZXL20161207,保藏号为GDMCC NO:60126,于2016年12月5日保藏于位于中国广东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7.一种酱油,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酱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酱油为高盐稀态酱油。
CN201611145012.9A 2016-12-13 2016-12-13 一种提高酱油酯香品质的方法及由其得到的制品 Active CN1069426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45012.9A CN106942692B (zh) 2016-12-13 2016-12-13 一种提高酱油酯香品质的方法及由其得到的制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45012.9A CN106942692B (zh) 2016-12-13 2016-12-13 一种提高酱油酯香品质的方法及由其得到的制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42692A CN106942692A (zh) 2017-07-14
CN106942692B true CN106942692B (zh) 2021-02-19

Family

ID=59465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45012.9A Active CN106942692B (zh) 2016-12-13 2016-12-13 一种提高酱油酯香品质的方法及由其得到的制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426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33085A (zh) * 2018-04-11 2018-08-24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方法
CN113367316B (zh) * 2021-06-08 2022-08-30 佛山市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全豆酱油的制备方法
CN115251355B (zh) * 2022-04-22 2023-11-17 佛山市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酱油基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3197A (zh) * 2006-04-29 2006-10-11 林玉振 一种香味酱油及其生产方法
CN101396110B (zh) * 2008-09-04 2012-09-19 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香味酱油的制备方法
CN102586125B (zh) * 2012-02-21 2013-08-14 湖北白云边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高产酯的东方伊萨酵母菌、其组合物和应用
CN103734668A (zh) * 2014-01-20 2014-04-23 哈尔滨正阳河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生产方法
CN104872617B (zh) * 2015-05-13 2020-12-15 广东厨邦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酱油的酿造工艺
CN105901656A (zh) * 2016-06-01 2016-08-31 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酱油多菌种混合发酵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42692A (zh) 2017-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42692B (zh) 一种提高酱油酯香品质的方法及由其得到的制品
CN101897429A (zh) 用于郫县豆瓣生产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04460A (zh) 一种晒制陈醋的制备方法
CN109971661B (zh) 一株产酯酵母zb406及其应用
EP3466275A1 (en) Nucleic-acid-containing fermented flavoring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KR101814867B1 (ko) 전통항아리를 이용한 오디 가공식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8740818B (zh) 一种发酵鸭腿的制备方法
CN102051324A (zh) 番茄果醋的制备方法
CN107594466B (zh) 一种麻辣鸡肉风味液体香精及其制备方法
Lan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microbial community succession and flavor substances during fermentation of Yongchuan Douchi
CN103540514A (zh) 一种洋槐花米酒的生产工艺
CN113632961A (zh) 一种泡椒鸡膏体香精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34096A (zh) 一种发酵型荔枝酒的增香方法
CN104041727B (zh) 一种腐乳风味增强发酵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58534A (zh) 一种高产醇的杏鲍菇酱油的制备方法及杏鲍菇酱油
CN109077283B (zh) 一种复合增香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396911A (zh) 调料酒
JP6713636B2 (ja) 泡盛もろみ酢発酵飲料の製造方法
CN112322523A (zh) 一种复合菌剂及其用于发酵甜瓣子的方法
CN105192496A (zh) 一种柿子酱的制备方法
CN104738489A (zh) 一种黄酒酒糟调味品及其生产方法
CN111406896A (zh) 一种精准高效富集川芎嗪的郫县豆瓣制备方法
CN103892242B (zh) 一种酱油风味基料的制备方法
JP2001120293A (ja) 4−ハイドロキシ−2(又は5)−エチル−5(又は2)−メチル−3(2h)−フラノンの製造方法
CN104041804B (zh) 一种酱制品风味增强发酵液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