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33085A - 一种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33085A
CN108433085A CN201810319193.5A CN201810319193A CN108433085A CN 108433085 A CN108433085 A CN 108433085A CN 201810319193 A CN201810319193 A CN 201810319193A CN 108433085 A CN108433085 A CN 1084330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east
salt
fermentation
flavor
so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191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丽华
李小燕
张珊
孟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31919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3308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33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30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7/00Spices; Flavouring agents or condiments; Artificial sweetening agents; Table salts; Dietetic salt substitut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7/50Soya sau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1/00Edible extracts or preparations of fungi;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1/10Yeas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Soy Sauces And Products Related Thereto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在不同时间将不同的耐盐酵母组合添加到高盐稀态发酵酱油中,从而使得酱油产品质量得到提高,风味得到改善;其中,所述耐盐酵母为能够在16%‑18%的盐度下正常生长的酵母菌。本方法通过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酱油风味物质单一的状况,该方法改进了传统的高盐稀态酱油的发酵方法,增加了酱油成品中醇类、醛酮类、酚类、酸类等各种风味物质,改善了成品酱油的风味与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涉及调味品的制备,尤其是一种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方法。
背景技术
酱油原是中国和日本等东亚国家的重要调味品,现已传至世界各地。酱油是由豆粕、大豆等蛋白质原料和麸皮、面粉等淀粉原料为主要原料,经过高温蒸煮变性后,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原料中大分子淀粉与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然后各种化学物质之间发生结合以及转化作用,从而形成的色、香、味俱全的一种重要调味品,它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因为酱油在发酵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氨基酸、糖类、醇类、酯类等营养成分。目前我国根据发酵过程中所用盐水的量可以把酱油分为固态发酵酱油以及稀态发酵酱油。发酵过程中如果是非流动状态,一般叫醅属固态,而如果是呈浓稠的半流动状态的一般叫做醪。固态发酵包括无盐固态发酵、低盐固态发酵等,稀态发酵包括天然晒露法、稀醪温酿法、高盐稀态发酵法。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均采用的是低盐固态发酵法,但是利用该法得到的产品的风味较差,相反高盐稀态发酵法由于长时间低温或恒温发酵,在发酵过程中添加耐盐性呈味酵母,在众多微生物的缓和作用下生酯生香,形成独特的酱香气味,目前研究显示该工艺产品的香气成分可达20多种,成品醇香味浓,产品品质较好,要优于低盐固态发酵方法,因此而逐渐被一些企业所采用。
酱油的传统发酵过程,是一个幵放式的自然发酵过程,其整个酿造过程,从制曲到发酵,均离不开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包括霉菌、酵母菌和乳酸菌。这些微生物通过相互作用,直接影响酱油的品质与质量。因此,在现代研究过程中,通过人为的添加有利于发酵过程的霉菌或者增香酵母菌等,以此来进一步增加酱油的风味与品质。
目前在酱油低盐固态发酵中添加酵母的研究较多,或有研究在高盐稀态发酵中添加某种耐盐酵母或者乳酸菌,而在酱油高盐稀态发酵中不同或同时添加多种耐盐酵母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在酱油发酵过程中,向其中添加多种不同的耐盐酵母,对于酱油发酵过程中多种风味物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
通过检索,尚未发现与本发明专利申请相关的公开专利文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酱油风味物质单一的状况,该方法改进了传统的高盐稀态酱油的发酵方法,增加了酱油成品中醇类、醛酮类、酚类、酸类等各种风味物质,改善了成品酱油的风味与产品质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在不同时间将不同的耐盐酵母组合添加到高盐稀态发酵酱油中,从而使得酱油产品质量得到提高,风味得到改善;
其中,所述耐盐酵母为能够在16%-18%的盐度下正常生长的酵母菌。
而且,所述酵母菌为鲁氏酵母S1和/或埃切球拟酵母S2和/或假丝酵母C。
而且,步骤如下:
⑴种曲的制备:以麸皮为原料,按照麸皮:水为1:1.1的重量比例拌水,搅匀后装入锥形瓶中,然后在121℃下灭菌20min,得种曲培养基;从PDA培养基上挑取三至四环米曲霉孢子,在无菌环境下接种到灭菌后的种曲培养基中,充分混匀,在32℃恒温培养箱中堆积培养,培养14~16h后进行第一次摇瓶,将曲料打散,以便达到二次接菌的目的,后调温至30℃进行平铺培养,6~8h以后进行第二次摇瓶,培养70~74h后,种曲成熟,将其装入袋中烘干,得种曲,备用;
⑵浸泡:豆粕:炒小麦的质量比为6:4,拌水量为全料总质量的100%~110%,将豆粕用温开水浸泡30min-35min,使豆粕充分吸水,然后用曲布将豆粕和炒小麦一起包好,放入压力灭菌锅灭菌后备用;
⑶灭菌:将豆粕、炒小麦和水混合,将混合原料于121℃下灭菌15min~20min,得大曲培养基;
⑷制曲:待大曲培养基的温度冷却至30~41℃时,将称好的种曲拌入其中,拌入种曲的量为大曲培养基重量的0.3%-0.5%;将种曲与大曲培养基充分混匀,得大曲,然后将拌匀的大曲放入30℃的恒温培养箱进行堆积培养,12~16h后,曲料温度达到38℃时,进行第一次翻曲,确保温度降至28~32℃,培养过程控制湿度在95%以上;在第一次翻曲后,继续培养6~8h,曲料温度上升至38℃时,进行第二次翻曲;之后控制温度在28℃进一步培养,直至培养时间达到40h后,大曲原料变成了均匀的黄绿色,此时大曲成熟,即可成曲,得成熟后的大曲;
⑸发酵并添加酵母:将成熟后的大曲收入发酵容器中,将原料即灭菌前豆粕和炒小麦干重2~2.5倍的质量浓度为16%~18%的盐水倒入发酵容器中,搅拌均匀,使大曲与盐水充分混匀,以保鲜膜以及牛皮纸封口,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发酵;初始发酵温度以15℃开始,然后每天调高1度,直至30℃,继续进行培养,发酵5-6个月;在发酵第15d和/或30d和/或45d分别进行不同酵母组合的添加;
⑹压榨:取发酵完成的酱醪,压榨,得高盐稀态发酵酱油成品;
⑺杀菌:将所得高盐稀态发酵酱油成品进行杀菌、包装,即得酱油。
而且,所述步骤⑸中不同酵母组合中不同酵母的添加量为每种酵母的终浓度为2×105cfu/g。
而且,所述步骤⑸中不同酵母组合中酵母的添加方法为:
①发酵第15d、30d、45d分别添加S1酵母、S2酵母和C酵母;
或者,②发酵第15d添加S1+S2酵母组合、第30d添加S1+C酵母组合或者第30d添加S2+C酵母组合、第45d添加S1+S2+C酵母组合;
或者,③发酵第30d添加S1酵母,45d添加S2酵母;或者,发酵第30d添加S1酵母,45d添加C酵母;或者,发酵第30d添加S1酵母,45d添加S2酵母和C酵母的酵母添加方式。
而且,所述步骤⑸中:
初始发酵温度以15℃开始,然后每天调高1度,直至30℃,继续进行培养,发酵5-6个月,在发酵过程中每星期两次进行搅拌。
而且,所述步骤⑺中杀菌为采用板式灭菌器加热至70℃~80℃、保温30min。
本发明取得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方法在原有发酵工艺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添加方式在不同发酵时间添加耐盐酵母菌,得到多种耐盐酵母菌的最佳添加方式,本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通过添加耐盐酵母菌使原料充分降解,蛋白质以及淀粉的利用率增加,成品中风味物质种类增多,产品香气得到提升,该通过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酱油风味物质单一的状况,该方法改进了传统的高盐稀态酱油的发酵方法,增加了酱油成品中醇类、醛酮类、酚类、酸类等各种风味物质,改善了成品酱油的风味与产品质量。
2、本发明方法在高盐稀态发酵酱油中经过以不同的方式添加不同的耐盐酵母菌,得到的酱油产品营养丰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其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得到明显提高,最高为1.01g/100mL,达到国家高盐稀态酱油特级标准(0.8g/100mL),全氮含量为1.61g/100mL,达到国家高盐稀态酱油特级标准(1.50g/100mL),无盐固形物含量为17.1g/100mL,达到国家高盐稀态酱油特级标准(15g/100mL)。
3、本发明方法由于在高盐稀态发酵酱油中添加多种耐盐酵母菌,并且根据每种酵母的最佳添加方式,又进行分阶段多种酵母的添加,酵母菌在酱油中充分利用蛋白质和淀粉等大分子原料,生成多种醛酮类、酸类、醇类、酚类等小分子风味物质,经过本发明方法得到的酱油产品中,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较普通发酵组(即不添加酵母的发酵组)得到大幅度提升,其中,最多检测出78种风味物质。
4、本发明方法通过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所述添加方法通过在高盐稀态发酵过程中,分别在发酵第15d、30d、45d分别以不同的方式添加耐盐酵母,通过对各个发酵组的理化指标跟踪检测以及对发酵结束后的各项指标检测来都得到最佳的添加方式;本方法旨在通过多种耐盐酵母的添加来改善酱油的品质,其中采用的高盐稀态酱油发酵工艺得到的产品本身就具有浓郁的香气,在此基础上,添加的耐盐酵母均能在高盐环境下良好生长,因此来促进酱油中大量香气成分的产生,为企业添加多种酵母改善酱油风味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其中一种工艺流程图;
图2为不添加任何酵母的高盐稀态发酵工艺制得的产品的风味物质的TIC图;
图3为本发明在高盐稀态发酵中添加不同耐盐酵母最佳添加方式得到的产品的风味物质的TIC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叙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原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的市售产品;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一种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在不同时间将不同的耐盐酵母组合添加到高盐稀态发酵酱油中,从而使得酱油产品质量得到提高,风味得到改善;
其中,所述耐盐酵母为能够在16%-18%的盐度下正常生长的酵母菌。
较优地,所述酵母菌为鲁氏酵母S1和/或埃切球拟酵母S2和/或假丝酵母C。
较优地,步骤如下:
⑴种曲的制备:以麸皮为原料,按照麸皮:水为1:1.1的重量比例拌水,搅匀后装入锥形瓶中,然后在121℃下灭菌20min,得种曲培养基;从PDA培养基上挑取三至四环米曲霉孢子,在无菌环境下接种到灭菌后的种曲培养基中,充分混匀,在32℃恒温培养箱中堆积培养,培养14~16h后进行第一次摇瓶,将曲料打散,以便达到二次接菌的目的,后调温至30℃进行平铺培养,6~8h以后进行第二次摇瓶,培养70~74h后,种曲成熟,将其装入袋中烘干,得种曲,备用;
⑵浸泡:豆粕:炒小麦的质量比为6:4,拌水量为全料总质量的100%~110%,将豆粕用温开水浸泡30min-35min,使豆粕充分吸水,然后用曲布将豆粕和炒小麦一起包好,放入压力灭菌锅灭菌后备用;
⑶灭菌:将豆粕、炒小麦和水混合,将混合原料于121℃下灭菌15min~20min,得大曲培养基;
⑷制曲:待大曲培养基的温度冷却至30~41℃时,将称好的种曲拌入其中,拌入种曲的量为大曲培养基重量的0.3%-0.5%;将种曲与大曲培养基充分混匀,得大曲,然后将拌匀的大曲放入30℃的恒温培养箱进行堆积培养,12~16h后,曲料温度达到38℃时,进行第一次翻曲,确保温度降至28~32℃,培养过程控制湿度在95%以上;在第一次翻曲后,继续培养6~8h,曲料温度上升至38℃时,进行第二次翻曲;之后控制温度在28℃进一步培养,直至培养时间达到40h后,大曲原料变成了均匀的黄绿色,此时大曲成熟,即可成曲,得成熟后的大曲;
⑸发酵并添加酵母:将成熟后的大曲收入发酵容器中,将原料即灭菌前豆粕和炒小麦干重2~2.5倍的质量浓度为16%~18%的盐水倒入发酵容器中,搅拌均匀,使大曲与盐水充分混匀,以保鲜膜以及牛皮纸封口,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发酵;初始发酵温度以15℃开始,然后每天调高1度,直至30℃,继续进行培养,发酵5-6个月;在发酵第15d、30d、45d分别进行不同酵母组合的添加;
⑹压榨:取发酵完成的酱醪,压榨,得高盐稀态发酵酱油成品;
⑺杀菌:将所得高盐稀态发酵酱油成品进行杀菌、包装,即得酱油。
较优地,所述步骤⑸中不同酵母组合中不同酵母的添加量为每种酵母的终浓度为2×105cfu/g。
较优地,所述步骤⑸中不同酵母组合中酵母的添加方法为:
①发酵第15d、30d、45d分别添加S1酵母、S2酵母和C酵母;
或者,②发酵第15d添加S1+S2酵母组合、第30d添加S1+C酵母组合或者第30d添加S2+C酵母组合、第45d添加S1+S2+C酵母组合;
或者,③发酵第30d添加S1酵母,45d添加S2酵母;或者,发酵第30d添加S1酵母,45d添加C酵母;或者,发酵第30d添加S1酵母,45d添加S2酵母和C酵母的酵母添加方式。
较优地,所述步骤⑸中:
初始发酵温度以15℃开始,然后每天调高1度,直至30℃,继续进行培养,发酵5-6个月,在发酵过程中定期每星期两次进行搅拌。
较优地,所述步骤⑺中杀菌为采用板式灭菌器加热至70℃~80℃、保温30min。
实施例1
一种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在不同时间将不同的耐盐酵母组合添加到高盐稀态发酵酱油中,从而使得酱油产品质量得到提高,风味得到改善;
具体地,步骤如下:
(1)种曲的制备:以麸皮为原料,按照麸皮:水为1:1.1的重量比例拌水,搅匀后装入锥形瓶中,然后在121℃下灭菌20min,得种曲培养基;从PDA培养基上挑取三至四环米曲霉孢子,在无菌环境下接种到灭菌后的种曲培养基中,充分混匀,在32℃恒温培养箱中堆积培养,培养14~16h后进行第一次摇瓶,将曲料打散,以便达到二次接菌的目的,后调温至30℃进行平铺培养,6~8h以后进行第二次摇瓶,培养70~74h后,种曲成熟,将其装入袋中烘干,得种曲,备用;
(2)浸泡:豆粕600g,炒小麦400g,拌水1100mL,将豆粕用温开水浸泡30min,使豆粕充分吸水,然后用曲布将豆粕和炒小麦一起包好,放入压力灭菌锅灭菌后备用;
(3)灭菌:取混合湿料500g置于高压灭菌锅中,121℃灭菌20min,得大曲培养基;
(4)制曲:待大曲培养基曲料温度冷却至40℃时,将称好的种曲拌入其中,拌入种曲的量为大曲培养基重量的0.4%。将种曲与大曲培养基充分混匀,得大曲,然后将拌匀的大曲放入30℃的恒温培养箱进行堆积培养,培养12h后,曲料温度达到38℃时,进行第一次翻曲,确保温度降至30℃左右,培养过程控制湿度在95%以上。在第一次翻曲后,继续培养8h,曲料温度上升至38℃时,进行第二次翻曲。之后控制温度在28℃进一步培养,直至培养时间达到40h后,大曲原料变成了均匀的黄绿色,此时大曲成熟,即可成曲,得成熟后的大曲;
(5)发酵并添加酵母:将成熟后的大曲收入发酵容器中,将原料干重2倍的质量浓度为18%的盐水倒入发酵容器中,搅拌均匀,使大曲与盐水充分混匀,以保鲜膜以及牛皮纸封口,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发酵。初始发酵温度以15℃开始,然后每天调高1度,直至30℃,继续进行培养,发酵5个月。在发酵过程中定期进行搅拌。在发酵第15d分别添加S1酵母、S2酵母、C酵母,在发酵30d分别添加S1酵母、S2酵母、C酵母,在发酵第45d分别添加S1酵母、S2酵母、C酵母。酵母的添加量为每种酵母终浓度为2×105cfu/g;
(6)压榨:取发酵完成的酱醪,压榨;
(7)杀菌:将所得酱油进行杀菌,包装,成品,即得成品酱油。
实施例2
一种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在不同时间将不同的耐盐酵母组合添加到高盐稀态发酵酱油中,从而使得酱油产品质量得到提高,风味得到改善;
具体地,步骤如下:
(1)种曲的制备:以麸皮为原料,按照麸皮:水为1:1.1的重量比例拌水,搅匀后装入锥形瓶中,然后在121℃下灭菌20min,得种曲培养基;从PDA培养基上挑取三至四环米曲霉孢子,在无菌环境下接种到灭菌后的种曲培养基中,充分混匀,在32℃恒温培养箱中堆积培养,培养14~16h后进行第一次摇瓶,将曲料打散,以便达到二次接菌的目的,后调温至30℃进行平铺培养,6~8h以后进行第二次摇瓶,培养70~74h后,种曲成熟,将其装入袋中烘干,得种曲,备用;
(2)浸泡:豆粕600g,炒小麦400g,拌水1000mL,将豆粕用温开水浸泡30min,使豆粕充分吸水,然后用曲布将豆粕和炒小麦一起包好,放入压力灭菌锅灭菌后备用;
(3)灭菌:取混合湿料500g放置在曲布上,并同时置于高压灭菌锅中,121℃灭菌15min-20min,得大曲培养基;
(4)制曲:待大曲培养基物料冷却至30℃,将称好的种曲拌入其中,拌入种曲的量为大曲培养基重量的0.3%。将种曲与大曲培养基充分混匀,得大曲,然后将拌匀的大曲放入30℃的恒温培养箱进行堆积培养,培养14h后,曲料温度达到38℃时,进行第一次翻曲,确保温度降至30℃左右,培养过程控制湿度在95%以上。在第一次翻曲后,继续培养6h,曲料温度上升至38℃时,进行第二次翻曲。之后控制温度在28℃进一步培养,直至培养时间达到40h后,大曲原料变成了均匀的黄绿色,此时大曲成熟,即可成曲,得成熟后的大曲;
(5)发酵并添加酵母:将成熟后的大曲收入发酵容器中,将原料干重2.5倍的质量浓度为16%的盐水倒入发酵容器中,搅拌均匀,使大曲与盐水充分混匀,以保鲜膜以及牛皮纸封口,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发酵。初始发酵温度以15℃开始,然后每天调高1度,直至30℃,继续进行培养,发酵6个月。发酵第15d、30d、45d分别添加S1+S2酵母组合、S1+C酵母组或者S2+C酵母组合、S1+S2+C酵母组合。酵母的添加量为每种酵母终浓度为2×106cfu/g;
(6)压榨:取发酵完成的酱醪,压榨;
(7)杀菌:将所得酱油进行杀菌,包装,成品,即得高盐稀态成品酱油。
实施例3
一种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在不同时间将不同的耐盐酵母组合添加到高盐稀态发酵酱油中,从而使得酱油产品质量得到提高,风味得到改善;
具体地,步骤如下:
(1)种曲的制备:以麸皮为原料,按照麸皮:水为1:1.1的重量比例拌水,搅匀后装入锥形瓶中,然后在121℃下灭菌20min,得种曲培养基;从PDA培养基上挑取三至四环米曲霉孢子,在无菌环境下接种到灭菌后的种曲培养基中,充分混匀,在32℃恒温培养箱中堆积培养,培养14~16h后进行第一次摇瓶,将曲料打散,以便达到二次接菌的目的,后调温至30℃进行平铺培养,6~8h以后进行第二次摇瓶,培养70~74h后,种曲成熟,将其装入袋中烘干,得种曲,备用;
(2)浸泡:豆粕:炒小麦为6:4,拌水量为全料总质量的100%~110%,将豆粕用温开水浸泡30min-35min,使豆粕充分吸水,然后用曲布将豆粕和炒小麦一起包好,放入压力灭菌锅灭菌后备用;
(3)灭菌:将混合原料放置在高压灭菌锅中,121℃灭菌15min~20min,得大曲培养基;
(4)制曲:待大曲培养基物料冷却至30℃,将称好的种曲拌入其中,拌入种曲的量为大曲培养基重量的0.5%。将种曲与大曲培养基充分混匀,得大曲,然后将拌匀的大曲放入30℃的恒温培养箱进行堆积培养,培养12h-16h后,曲料温度达到38℃时,进行第一次翻曲,确保温度降至30℃左右,培养过程控制湿度在95%以上。在第一次翻曲后,继续培养6h-8h,曲料温度上升至38℃时,进行第二次翻曲。之后控制温度在28℃进一步培养,直至培养时间达到40h后,大曲原料变成了均匀的黄绿色,此时大曲成熟,即可成曲,得成熟后的大曲;
(5)发酵并添加酵母:将成熟后的大曲收入发酵容器中,将原料干重2-2.5倍的质量浓度为16%-18%的盐水倒入发酵容器中,搅拌均匀,使大曲与盐水充分混匀,以保鲜膜以及牛皮纸封口,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发酵。初始发酵温度以15℃开始,然后每天调高1度,直至30℃,继续进行培养,发酵6个月。发酵第30d添加S1酵母,45d添加S2酵母;或者,发酵第30d添加S1酵母,45d添加C酵母;或者,发酵第30d添加S1酵母,45d添加S2酵母和C酵母的酵母添加方式。酵母的添加量为每种酵母终浓度为2×105cfu/g;
(6)压榨:取发酵完成的酱醪,压榨;
(7)杀菌:将所得酱油进行采用板式灭菌器加热至70℃~80℃,保温30min杀菌、包装,即得高盐稀态发酵酱油成品。
本发明方法制得的代表性产品品质检测,最终产品结果如下:
表1发酵结束后不同发酵组的理化指标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中不同添加方式添加酵母的发酵组发酵结束后的各项指标均高于不添加任何酵母的空白对照组。
同时,对不添加任何酵母的空白发酵组与以不同方式添加酵母的发酵组的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其中代表性样品检测得到的风味物质的TIC图如图2和图3所示。各种风味物质的种类表如表2所示。
表2不同发酵组发酵结束后的风味物质种类
通过表2可知,添加酵母的发酵组发酵结束后的风味物质种类均高于70种,而不添加任何酵母的发酵组在发酵结束后检测到的风味物质种类仅为64种。可见,添加酵母对酱油的风味有一定的改善。
由以上发酵结束后的各项各项理化指标分析以及发酵结束后的风味物质种类分析可知,在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基础上,以不同的时间以及不同的添加方式向其中添加酵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酱油的质量与品质,提升酱油的风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内容,对上述实施例做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通过在不同时间将不同的耐盐酵母组合添加到高盐稀态发酵酱油中,从而使得酱油产品质量得到提高,风味得到改善;
其中,所述耐盐酵母为能够在16%-18%的盐度下正常生长的酵母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酵母菌为鲁氏酵母S1和/或埃切球拟酵母S2和/或假丝酵母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⑴种曲的制备:以麸皮为原料,按照麸皮:水为1:1.1的重量比例拌水,搅匀后装入锥形瓶中,然后在121℃下灭菌20min,得种曲培养基;从PDA培养基上挑取三至四环米曲霉孢子,在无菌环境下接种到灭菌后的种曲培养基中,充分混匀,在32℃恒温培养箱中堆积培养,培养14~16h后进行第一次摇瓶,将曲料打散,以便达到二次接菌的目的,后调温至30℃进行平铺培养,6~8h以后进行第二次摇瓶,培养70~74h后,种曲成熟,将其装入袋中烘干,得种曲,备用;
⑵浸泡:豆粕:炒小麦的质量比为6:4,拌水量为全料总质量的100%~110%,将豆粕用温开水浸泡30min-35min,使豆粕充分吸水,然后用曲布将豆粕和炒小麦一起包好,放入压力灭菌锅灭菌后备用;
⑶灭菌:将豆粕、炒小麦和水混合,将混合原料于121℃下灭菌15min~20min,得大曲培养基;
⑷制曲:待大曲培养基的温度冷却至30~41℃时,将称好的种曲拌入其中,拌入种曲的量为大曲培养基重量的0.3%-0.5%;将种曲与大曲培养基充分混匀,得大曲,然后将拌匀的大曲放入30℃的恒温培养箱进行堆积培养,12~16h后,曲料温度达到38℃时,进行第一次翻曲,确保温度降至28~32℃,培养过程控制湿度在95%以上;在第一次翻曲后,继续培养6~8h,曲料温度上升至38℃时,进行第二次翻曲;之后控制温度在28℃进一步培养,直至培养时间达到40h后,大曲原料变成了均匀的黄绿色,此时大曲成熟,即可成曲,得成熟后的大曲;
⑸发酵并添加酵母:将成熟后的大曲收入发酵容器中,将原料即灭菌前豆粕和炒小麦干重2~2.5倍的质量浓度为16%~18%的盐水倒入发酵容器中,搅拌均匀,使大曲与盐水充分混匀,以保鲜膜以及牛皮纸封口,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发酵;初始发酵温度以15℃开始,然后每天调高1度,直至30℃,继续进行培养,发酵5-6个月;在发酵第15d和/或30d和/或45d分别进行不同酵母组合的添加;
⑹压榨:取发酵完成的酱醪,压榨,得高盐稀态发酵酱油成品;
⑺杀菌:将所得高盐稀态发酵酱油成品进行杀菌、包装,即得酱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⑸中不同酵母组合中不同酵母的添加量为每种酵母的终浓度为2×105cfu/g。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⑸中不同酵母组合中酵母的添加方法为:
①发酵第15d、30d、45d分别添加S1酵母、S2酵母和C酵母;
或者,②发酵第15d添加S1+S2酵母组合、第30d添加S1+C酵母组合或者第30d添加S2+C酵母组合、第45d添加S1+S2+C酵母组合;
或者,③发酵第30d添加S1酵母,45d添加S2酵母;或者,发酵第30d添加S1酵母,45d添加C酵母;或者,发酵第30d添加S1酵母,45d添加S2酵母和C酵母的酵母添加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⑸中:
初始发酵温度以15℃开始,然后每天调高1度,直至30℃,继续进行培养,发酵5-6个月,在发酵过程中每星期两次进行搅拌。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⑺中杀菌为采用板式灭菌器加热至70℃~80℃、保温30min。
CN201810319193.5A 2018-04-11 2018-04-11 一种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方法 Pending CN1084330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19193.5A CN108433085A (zh) 2018-04-11 2018-04-11 一种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19193.5A CN108433085A (zh) 2018-04-11 2018-04-11 一种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3085A true CN108433085A (zh) 2018-08-24

Family

ID=63199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19193.5A Pending CN108433085A (zh) 2018-04-11 2018-04-11 一种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3308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3144A (zh) * 2018-10-24 2019-02-22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通过改变发酵温度来降低酱油生物胺生成的方法
CN110477355A (zh) * 2019-09-09 2019-11-22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特级零添加酱油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3141A (zh) * 2012-09-12 2012-11-28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高盐稀态黑豆酱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34668A (zh) * 2014-01-20 2014-04-23 哈尔滨正阳河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生产方法
CN103907897A (zh) * 2014-04-11 2014-07-09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多菌种制曲的酱油及其生产工艺
CN106942692A (zh) * 2016-12-13 2017-07-14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提高酱油酯香品质的方法及由其得到的制品
CN107495101A (zh) * 2017-09-20 2017-12-22 贵州大学 一种高盐稀态薏仁碎米酱油及其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3141A (zh) * 2012-09-12 2012-11-28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高盐稀态黑豆酱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34668A (zh) * 2014-01-20 2014-04-23 哈尔滨正阳河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生产方法
CN103907897A (zh) * 2014-04-11 2014-07-09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多菌种制曲的酱油及其生产工艺
CN106942692A (zh) * 2016-12-13 2017-07-14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提高酱油酯香品质的方法及由其得到的制品
CN107495101A (zh) * 2017-09-20 2017-12-22 贵州大学 一种高盐稀态薏仁碎米酱油及其加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孔治辉: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工艺 ", 《中国调味品》 *
曹小红等: "耐盐酵母添加对高盐稀态酱醪风味成分的影响 ", 《食品与发酵工业》 *
王春玲等: "耐盐酱油酵母产香气成分的动态分析 ", 《中国酿造》 *
薛建华等: "试论酱油温酿发酵生产工艺 ", 《中国酿造》 *
赵秀丽等: "耐盐酵母尿嘧啶营养缺陷型菌株的构建 ", 《食品科学》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3144A (zh) * 2018-10-24 2019-02-22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通过改变发酵温度来降低酱油生物胺生成的方法
CN110477355A (zh) * 2019-09-09 2019-11-22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特级零添加酱油的制备方法
CN110477355B (zh) * 2019-09-09 2023-02-24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特级零添加酱油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51199B (zh) 竹类作为蓬松物进行固态发酵酿酒的方法
CN103478683B (zh) 一种发酵型牛肉酱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57833B (zh) 一种山西老陈醋标准化工业化的生产工艺
CN104382159B (zh) 一种利用黄酒糟制备乳酸发酵饮料的方法
CN102994318B (zh) 一种应用乳酸菌发酵生产黄酒的方法
CN102687845B (zh) 一种高鲜芸豆酱及其酿造方法
CN101491325B (zh) 一种低食盐酱油的制备方法
CN105053976B (zh) 一种混合菌种分步发酵辣椒酱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35618A (zh) 一种麻辣腐乳及其生产工艺
CN108433029A (zh) 一种无防腐剂添加低盐豆瓣酱及其生产工艺流程
CN110477355A (zh) 一种特级零添加酱油的制备方法
CN104745392A (zh) 纯种液态发酵酿造薏米葛根黄酒的方法
CN109170601A (zh) 一种利用豆渣、酱渣制作红曲黄豆酱的方法
CN105029322A (zh) 一种富锌黄秋葵泡菜及制备方法
CN105918876A (zh) 一种纯菌种混合发酵的豆瓣酱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13728A (zh) 一种全发酵型零添加健康料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04536A (zh) 一种玫瑰醋的制备方法
CN103843956A (zh) 一种咖啡原料的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CN104946571B (zh) 纳豆芽孢杆菌及其发酵液和在芥菜酱加工中的应用
CN103548965B (zh) 一种基于复合菌发酵生产低热量豆渣纤维饼干的方法
CN108175076A (zh) 一种柑橘醋渣风味酱的制备工艺
CN101906372A (zh) 一种改进的黄酒生产工艺
CN108433085A (zh) 一种添加多种耐盐酵母来改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风味的方法
CN101396111B (zh) 一种酱油复合发酵液、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5341869A (zh) 一种富含大豆异黄酮苷元的酱油及其生产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