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53976B - 一种混合菌种分步发酵辣椒酱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菌种分步发酵辣椒酱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53976B
CN105053976B CN201510564043.7A CN201510564043A CN105053976B CN 105053976 B CN105053976 B CN 105053976B CN 201510564043 A CN201510564043 A CN 201510564043A CN 105053976 B CN105053976 B CN 1050539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mentation
thick chilli
chilli sauce
base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640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53976A (zh
Inventor
李静
邓毛程
陈维新
何秀婷
孔爱琼
王瑶
陈宇
冼京广
线家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odocom Food Co Ltd
Guangzhou Comit Bio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odocom Food Co Ltd
Guangzhou Comit Bio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odocom Food Co Ltd, Guangzhou Comit Bio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odocom F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6404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539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53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53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53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539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合菌种分步发酵辣椒酱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原料预处理、好氧发酵、厌氧发酵和辣椒酱的调配处理,得到定型的辣椒酱产品。本发明采用地衣芽孢杆菌和鲁氏酵母菌进行辣椒酱的前期发酵,可以产生酱香型风味物质,相对于传统自然发酵的辣椒酱或单一乳酸菌发酵的辣椒酱,其产品更具有浓郁的酱香,风味令人喜爱。本发明采用乳酸菌进行辣椒酱的后期发酵,由于人工接种进行强化发酵,且控制酱料的盐度和蔗糖添加量,相对于辣椒酱的自然腌制,其发酵成功率和产品安全性更高,酸味更易于控制,使产品味感柔和、协调。本发明可缩短发酵型辣椒酱的生产周期,并有效提高发酵成功率、产品安全性和产品风味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菌种分步发酵辣椒酱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合菌种分步发酵辣椒酱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辣椒产量已超过3000万吨。辣椒是人们喜爱的蔬菜,我国辣椒食用人群约有40%,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大,辣椒食用人群已遍布全国各地。为了满足四季食用辣椒的需求,除了直接食用鲜辣椒,人们还将辣椒加工成不同风味的酱类调味品。辣椒酱是辣椒加工产品之一,包括调配型辣椒酱和发酵型辣椒酱。其中,发酵型辣椒酱的香味独特,酸辣可口,是人们喜爱的佐餐食品。
目前,发酵型辣椒酱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传统自然发酵法(即传统腌制法)和乳酸菌纯种发酵法。传统自然发酵法主要依靠原料中存在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进行发酵产酸及其它风味物质,但为了抑制有害杂菌的生长繁殖,通常需加入较大量的食盐,使成品盐分过高,往往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低盐食品的需求。同时,传统自然发酵辣椒酱的发酵周期较长,生产效率较低,且发酵不易控制,容易污染杂菌,存在食品安全不确定因素,或直接造成发酵失败。乳酸菌纯种发酵法即是人工接种乳酸菌进行强化发酵,可以缩短发酵周期,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发酵成功率和产品安全性。但是,由于乳酸菌纯种发酵法所用菌种单一,导致所酿制成品香气不足、风味稍逊。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菌种分步发酵辣椒酱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同时克服传统发酵法和乳酸菌纯种发酵法的缺点,采用了混合菌分步发酵法进行辣椒酱生产,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发酵成功率和产品安全性,还可以提高产品风味品质,满足人们对高品质调味品的需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辣椒酱。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混合菌种分步发酵辣椒酱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原料预处理
分别将辣椒、蒜头清洗干净、沥干,按20:(0~2)的质量比例,混合,匀浆,作为辣椒酱的基料;将基料放入发酵罐,加入3%~4%(按基料质量计)的葡萄糖和0.2%~0.4%(按基料质量计)的酪蛋白胨,灭菌,冷却;
(2)好氧发酵
在步骤(1)的物料中,接入0.1%~2%(按基料质量计)的地衣芽孢杆菌培养物和0.2%~5%(按基料质量计)的鲁氏酵母培养物,进行好氧发酵,搅拌,通入空气,进行发酵;
(3)厌氧发酵
在步骤(2)的物料中,加入10%~12%(按基料质量计)的食盐和2.5%~3.5%(按基料质量计)的蔗糖,接入0.5%~5%(按基料质量计)的乳酸菌培养物,搅拌均匀,转入到干净的容器中,封盖,厌氧发酵,即得发酵好的辣椒酱;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还包括如下步骤:
(4)辣椒酱的调配处理
在步骤(3)发酵结束后获得的辣椒酱中,加入0.2~0.4%(按基料质量计)的味精、0.2~0.4%(按基料质量计)的黄原胶和2.0~4.0%(按基料质量计)的花生油,搅拌均匀,加热,即形成定型的辣椒酱产品。
在步骤(3)所述厌氧发酵过程中,每隔24~48h,将容器左右倾斜45°进行摇晃6~8次,使容器中物料均匀。
步骤(1)中所述的辣椒酱的基料中的辣椒与蒜头的质量比优选为20:(1~2);
步骤(1)中所述的匀浆优选为用高速组织捣碎机进行匀浆;
步骤(1)中所述的灭菌的条件优选为于121℃灭菌20min;
步骤(1)中所述的冷却优选为冷却至26~30℃;
步骤(2)中所述的地衣芽孢杆菌培养物优选通过如下步骤得到:将辣椒、葡萄糖、牛肉膏和水,按照质量比(31~100):(3~9.5):(1~2.5):(31~103)混合,匀浆,灭菌,冷却至室温,得到地衣芽孢杆菌培养基,备用;接入地衣芽孢杆菌菌种,恒温振荡培养,得到地衣芽孢杆菌培养物;
所述的恒温振荡培养的条件优选为恒温30~32℃、160~200r/min振荡培养10~14h;
步骤(2)中所述的地衣芽孢杆菌培养物中地衣芽孢杆菌的浓度优选为(0.62~0.75)×1010cfu/g;
步骤(2)中所述的地衣芽孢杆菌优选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CICC20007,但并不限于该菌种;
步骤(2)中所述的鲁氏酵母培养物优选通过如下步骤得到:将辣椒、葡萄糖、酵母膏和水,按照质量比(62~127.5):(6.5~11):(1.5~3):(62~127.5)混合,匀浆,灭菌,冷却至室温,得到鲁氏酵母培养基,备用;接入鲁氏酵母菌种,恒温振荡培养,得到鲁氏酵母培养物;
所述的恒温振荡培养的条件优选为恒温28~30℃、160~200r/min振荡培养22~26h;
步骤(2)中所述的鲁氏酵母培养物中鲁氏酵母的浓度优选为(2.9~6.7)×108cfu/g;
步骤(2)中所述的鲁氏酵母优选为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GIM2.54或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GIM2.57,但并不限于上述菌种;
步骤(2)中所述的搅拌的条件优选为搅拌转速控制为100~150rpm;
步骤(2)中所述的通入空气的通气量优选为0.2~0.5L/(min·L基料);
所述的0.2~0.5L/(min·L基料)是指每升基料每分钟(min)通入空气0.2~0.5L;
步骤(2)中所述的进行发酵的条件优选为26~30℃发酵48~72h;
步骤(3)中所述的乳酸菌培养物优选通过如下步骤得到:将辣椒、葡萄糖、酵母膏、牛肉膏和水,按照质量比(122~200):(10~20):(3~5):(3~5):(125~200)混合,匀浆,灭菌,冷却至室温,得到乳酸菌培养基,备用;接入乳酸菌菌种,静止培养,得到乳酸菌培养物;
所述的静止培养的条件优选为33~37℃静止培养18~20h;
步骤(3)中所述的乳酸菌培养物中乳酸菌的浓度优选为(5.7~8.4)×1010cfu/g;
步骤(3)中所述的乳酸菌优选为植物乳杆菌(Lacotbacillus plantirum)CICC20304或植物乳杆菌(Lacotbacillus plantirum)CICC21790,但并不限于上述菌种;
步骤(3)中所述的容器优选为陶瓷坛子;
步骤(3)中所述的厌氧发酵的条件优选为置于16~32℃下,厌氧发酵20~30天;
步骤(4)中的加热的条件优选为于121℃下加热15min。
一种辣椒酱,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该辣椒酱经化学法检测,发酵辣椒酱醪中的总酸含量为0.95%~1.22%(以乳酸计),总酯含量为0.35%~0.38%(以乙酸乙酯计);经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4-羟基-2-乙基-5-甲基-3-呋喃酮的含量为0.98~1.12μg/g,2-乙基-3,5-二甲基吡嗪的含量为0.022~0.029μg/g;经感官评价,酱醪颜色呈现新鲜辣椒本色,香气浓郁,酱香突出。
本发明所述的辣椒酱符合《辣椒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070-2006)。
本发明原理在于:在好氧发酵阶段,地衣芽孢杆菌和鲁氏酵母可以利用限量的葡萄糖,发酵产生呈酱香的物质,赋予辣椒酱浓郁的酱香。在厌氧发酵阶段,添加了大量的食盐,无氧、高盐的环境条件对地衣芽孢杆菌、鲁氏酵母起抑制作用,乳酸菌可以利用限量的蔗糖进行乳酸发酵,赋予辣椒酱柔和的酸味。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地衣芽孢杆菌和鲁氏酵母菌进行辣椒酱的前期发酵,可以产生酱香型风味物质,相对于传统自然发酵(即自然腌制)的辣椒酱或单一乳酸菌发酵的辣椒酱,其产品更具有浓郁的酱香,风味令人喜爱。
(2)本发明采用乳酸菌进行辣椒酱的后期发酵,由于人工接种进行强化发酵,且控制酱料的盐度和蔗糖添加量,相对于辣椒酱的自然腌制,其发酵成功率和产品安全性更高,酸味更易于控制,使产品味感柔和、协调。
(3)本发明的方法可缩短发酵型辣椒酱的生产周期,并有效提高发酵成功率、产品安全性和产品风味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以下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实施例中所述的鲜辣椒表示用于制备本辣椒酱的辣椒农产品原料处于采摘后未出现变质、未受污染及未经加工的天然状态的辣椒。
实施例1
(1)地衣芽孢杆菌的培养
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CICC20007,购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鲜辣椒50g、葡萄糖4g、牛肉膏1g和纯净水50g,混合,用高速组织捣碎机进行匀浆,转入到500mL三角瓶中,用8层纱布包扎瓶口,121℃灭菌20min,冷却至室温。接入1环斜面菌种(用常规接种环进行接种),置于振荡培养箱恒温32℃、200r/min振荡培养12h,得到地衣芽孢杆菌培养物,其中,地衣芽孢杆菌的浓度为0.69×1010cfu/g;
(2)鲁氏酵母的培养
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GIM2.54,购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鲜辣椒125g、葡萄糖10g、酵母膏3g和纯净水125g,混合,用高速组织捣碎机进行匀浆,转入到1000mL三角瓶中,用8层纱布包扎瓶口,121℃灭菌20min,冷却至室温。接入1环斜面菌种(用常规接种环进行接种),置于振荡培养箱恒温28℃、200r/min振荡培养24h,得到鲁氏酵母培养物,其中,鲁氏酵母的浓度为5.1×108cfu/g。
(3)乳酸菌的培养
植物乳杆菌(Lacotbacillus plantirum)CICC20304,购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鲜辣椒122g、葡萄糖10g、酵母膏3g、牛肉膏3g和纯净水125g,混合,用高速组织捣碎机进行匀浆,转入到1000mL三角瓶中,用8层纱布包扎瓶口,121℃灭菌20min,冷却至室温。接入1环斜面菌种(用常规接种环进行接种),置于35℃静止培养18h,得到植物乳杆菌培养物,其中,植物乳杆菌的浓度为8.4×1010cfu/g。
(4)原料的预处理
称取5kg鲜辣椒和0.25kg蒜头(其中,蒜头作为辅料A),清洗干净,沥干,用高速组织捣碎机器进行匀浆,放入10L发酵罐中,加入210g葡萄糖和10.5g酪蛋白胨,通入蒸汽,于121℃灭菌20min,冷却至26℃。
(5)辣椒酱的发酵
在灭菌后的物料中,接入105g地衣芽孢杆菌培养物和263g鲁氏酵母菌培养物,启动搅拌和通入无菌空气,控制搅拌转速为100rpm,发酵温度为26℃,通气量为0.35~0.5L/(min·L基料),好氧发酵48h。然后,加入630g食盐和184g蔗糖(其中,食盐和蔗糖作为辅料B),接入263g乳酸菌培养物,搅拌均匀,将物料转入陶瓷坛子,封盖,置于16~18℃下静止发酵,每隔48h,将坛子左右倾斜45°进行摇晃6次,使物料均匀,发酵30天,即得发酵好的辣椒酱。经化学法检测,发酵酱醪中的总酸含量为1.22%(以乳酸计),总酯含量为0.38%(以乙酸乙酯计);经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4-羟基-2-乙基-5-甲基-3-呋喃酮的含量为1.12μg/g,2-乙基-3,5-二甲基吡嗪的含量为0.029μg/g;经感官评价,酱醪颜色呈新鲜辣椒本色,香气浓郁,酱香突出。
(6)辣椒酱的调配定型
发酵结束后,在辣椒酱醪中加入10.5g味精、21g黄原胶和105g花生油,搅拌均匀,加热至121℃,保温15min,可得定型的辣椒酱产品。
调配后的产品在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方面均符合《辣椒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070-2006)要求,风味突出。
实施例2
(1)地衣芽孢杆菌的培养
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CICC20007,购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鲜辣椒31g、葡萄糖3g、牛肉膏1g和纯净水31g,混合,用高速组织捣碎机进行匀浆,转入到500mL三角瓶中,用8层纱布包扎瓶口,121℃灭菌20min,冷却至室温。接入1环斜面菌种(用常规接种环进行接种),置于振荡培养箱恒温30℃、180r/min振荡培养14h,得到地衣芽孢杆菌培养物,其中,地衣芽孢杆菌的浓度为0.75×1010cfu/g;
(2)鲁氏酵母的培养
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GIM2.57,购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鲜辣椒62g、葡萄糖6.5g、酵母膏1.5g和纯净水62g,混合,用高速组织捣碎机进行匀浆,转入到1000mL三角瓶中,用8层纱布包扎瓶口,121℃灭菌20min,冷却至室温。接入1环斜面菌种(用常规接种环进行接种),置于振荡培养箱恒温29℃、160r/min振荡培养26h,得到鲁氏酵母培养物,其中,鲁氏酵母的浓度为6.7×108cfu/g。
(3)乳酸菌的培养
植物乳杆菌(Lacotbacillus plantirum)CICC21790,购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鲜辣椒150g、葡萄糖16g、酵母膏4g、牛肉膏4g和纯净水153g,混合,用高速组织捣碎机进行匀浆,转入到1000mL三角瓶中,用8层纱布包扎瓶口,121℃灭菌20min,冷却至室温。接入1环斜面菌种(用常规接种环进行接种),置于33℃静止培养20h,得到植物乳杆菌培养物,其中,植物乳杆菌的浓度为7.3×1010cfu/g。
(4)原料的预处理
称取60kg鲜辣椒和6kg蒜头(其中,蒜头作为辅料A),清洗干净,沥干,用高速组织捣碎机器进行匀浆,放入100L发酵罐中,加入1.98kg葡萄糖和264g酪蛋白胨,通入蒸汽,于121℃灭菌20min,冷却至30℃。
(5)辣椒酱的发酵
在灭菌后的物料中,接入66g地衣芽孢杆菌培养物和132g鲁氏酵母菌培养物,启动搅拌和通入无菌空气,控制搅拌转速为150rpm,发酵温度为30℃,通气量为0.2~0.4L/(min·L基料),好氧发酵72h。然后,加入6.6kg食盐和1.65kg蔗糖(其中,食盐和蔗糖作为辅料B),接入330g乳酸菌培养物,搅拌均匀,将物料转入陶瓷坛子,封盖,置于28~32℃下静止发酵,每隔24h,将坛子左右倾斜45°进行摇晃7次,使物料均匀,发酵24天,即得发酵好的辣椒酱。经化学法检测,发酵酱醪中的总酸含量为0.95%(以乳酸计),总酯含量为0.35%(以乙酸乙酯计);经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4-羟基-2-乙基-5-甲基-3-呋喃酮的含量为1.06μg/g,2-乙基-3,5-二甲基吡嗪的含量为0.022μg/g;经感官评价,酱醪颜色呈新鲜辣椒本色,香气浓郁,酱香突出。
(6)辣椒酱的调配定型
发酵结束后,在辣椒酱醪中加入198g味精、198g黄原胶和1.98kg花生油,搅拌均匀,加热至121℃,保温15min,可得定型的辣椒酱产品。
调配后的产品在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方面均符合《辣椒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070-2006)要求,风味突出。
实施例3
(1)地衣芽孢杆菌的培养
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CICC20007,购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鲜辣椒100g、葡萄糖9.5g、牛肉膏2.5g和纯净水103g,混合,用高速组织捣碎机进行匀浆,转入到1000mL三角瓶中,用8层纱布包扎瓶口,121℃灭菌20min,冷却至室温。接入1环斜面菌种(用常规接种环进行接种),置于振荡培养箱恒温31℃、160r/min振荡培养10h,得到地衣芽孢杆菌培养物,其中,地衣芽孢杆菌的浓度为0.62×1010cfu/g。
(2)鲁氏酵母的培养
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GIM2.54,购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鲜辣椒255g、葡萄糖22g、酵母膏6g和纯净水255g,混合,用高速组织捣碎机进行匀浆,平均分装入两个1000mL三角瓶中,用8层纱布包扎瓶口,121℃灭菌20min,冷却至室温。每瓶各接入1环斜面菌种(用常规接种环进行接种),置于振荡培养箱恒温30℃、180r/min振荡培养22h,得到鲁氏酵母培养物,其中,鲁氏酵母的浓度为2.9×108cfu/g。
(3)乳酸菌的培养
植物乳杆菌(Lacotbacillus plantirum)CICC21790,购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鲜辣椒200g、葡萄糖20g、酵母膏5g、牛肉膏5g和纯净水200g,混合,用高速组织捣碎机进行匀浆,转入到1000mL三角瓶中,用8层纱布包扎瓶口,121℃灭菌20min,冷却至室温。接入1环斜面菌种(用常规接种环进行接种),置于37℃静止培养20h,得到植物乳杆菌培养物,其中,植物乳杆菌的浓度为5.7×1010cfu/g。
(4)原料的预处理
称取20kg鲜辣椒和1.5kg蒜头(其中,蒜头作为辅料A),清洗干净,沥干,用高速组织捣碎机器进行匀浆,放入100L发酵罐中,加入0.75kg葡萄糖和64.5g酪蛋白胨,通入蒸汽,于121℃灭菌20min,冷却至28℃。
(5)辣椒酱的发酵
在灭菌后的物料中,接入215g地衣芽孢杆菌培养物和538g鲁氏酵母菌培养物,启动搅拌和通入无菌空气,控制搅拌转速为120rpm,发酵温度为28℃,通气量为0.3~0.45L/(min·L基料),好氧发酵60h。然后,加入2.37kg食盐和0.65kg蔗糖(其中,食盐和蔗糖作为辅料B),接入430g乳酸菌培养物,搅拌均匀,将物料转入陶瓷坛子,封盖,置于24~26℃下静止发酵,每隔36h,将坛子左右倾斜45°进行摇晃8次,使物料均匀,发酵20天,即得发酵好的辣椒酱。经化学法检测,发酵酱醪中的总酸含量为1.06%(以乳酸计),总酯含量为0.37%(以乙酸乙酯计);经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4-羟基-2-乙基-5-甲基-3-呋喃酮的含量为0.98μg/g,2-乙基-3,5-二甲基吡嗪的含量为0.025μg/g;经感官评价,酱醪颜色呈新鲜辣椒本色,香气浓郁,酱香突出。
(6)辣椒酱的调配定型
发酵结束后,在辣椒酱醪中加入86g味精、43g黄原胶和860g花生油,搅拌均匀,加热至121℃,保温15min,可得定型的辣椒酱产品。
调配后的产品在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方面均符合《辣椒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070-2006)要求,风味突出。
实施例4(单一乳酸菌发酵,对比实例)
(1)乳酸菌的培养
植物乳杆菌(Lacotbacillus plantirum)CICC21790,购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鲜辣椒244g、葡萄糖25g、酵母膏6g、牛肉膏6g和纯净水244g,混合,用高速组织捣碎机进行匀浆,转入到1000mL三角瓶中,用8层纱布包扎瓶口,121℃灭菌20min,冷却至室温。接入1环斜面菌种(用常规接种环进行接种),置于35℃静止培养22h,得到植物乳杆菌培养物,其中,植物乳杆菌的浓度为5.9×1010cfu/g。
(2)原料的预处理
称取20kg鲜辣椒和1.0kg蒜头,清洗干净,沥干,用高速组织捣碎机器进行匀浆,加入630g蔗糖、63g酪蛋白胨和2.52kg食盐,拌匀,用蒸汽加热,121℃灭菌20min,冷却至30℃。
(3)辣椒酱的发酵
在灭菌后的物料中,接入525g乳酸菌培养物,拌匀,转到陶瓷坛子中,封盖,置于24~26℃下静止发酵,每隔36h,将坛子左右倾斜45°进行摇晃8次,使物料均匀,发酵20天,即得发酵好的辣椒酱。经化学法检测,发酵酱醪中的总酸含量为1.19%(以乳酸计),总酯含量为0.10%(以乙酸乙酯计);经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测不出4-羟基-2-乙基-5-甲基-3-呋喃酮和2-乙基-3,5-二甲基吡嗪的存在;经感官评价,酱醪颜色呈新鲜辣椒本色,香气微弱,无酱香气味。
(4)辣椒酱的调配定型
发酵结束后,在酱醪中加入42g味精、84g黄原胶和420g花生油,搅拌均匀,加热至121℃,保温15min,可得定型的辣椒酱产品。
调配后的产品在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方面均符合《辣椒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070-2006)要求。
实施例5(传统腌制法,对比实例)
(1)原料的预处理
称取20kg鲜辣椒和1.0kg蒜头,清洗干净,沥干,用高速组织捣碎机器进行匀浆,加入630g蔗糖、63g酪蛋白胨和2.52kg食盐,拌匀。
(2)辣椒酱的腌制
将物料转入陶瓷坛子中,封盖,置于24~26℃下静止发酵,每隔36h,将坛子左右倾斜45°进行摇晃8次,使物料均匀,发酵50天,即得辣椒酱。经化学法检测,发酵酱醪中的总酸含量为0.67%(以乳酸计),总酯含量为0.13%(以乙酸乙酯计);经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测不出4-羟基-2-乙基-5-甲基-3-呋喃酮和2-乙基-3,5-二甲基吡嗪的存在;经感官评价,酱醪颜色黯淡,呈红褐色,表面有霉菌孢子,香气微弱,无酱香气味。
(4)辣椒酱的调配定型
发酵结束后,弃去表面的酱醪,在留用的酱醪中,加入42g味精、84g黄原胶和420g花生油,搅拌均匀,加热至121℃,保温15min,可得定型的辣椒酱产品。
调配后的产品在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方面均符合《辣椒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070-2006)要求。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混合菌种分步发酵辣椒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1)原料预处理
分别将辣椒、蒜头清洗干净、沥干,按20:(0~2)的质量比例,混合,匀浆,作为辣椒酱的基料;将基料放入发酵罐,加入按基料质量计3%~4%的葡萄糖和按基料质量计0.2%~0.4%的酪蛋白胨,灭菌,冷却;
(2)好氧发酵
在步骤(1)的物料中,接入按基料质量计0.1%~2%的地衣芽孢杆菌培养物和按基料质量计0.2%~5%的鲁氏酵母培养物,进行好氧发酵,搅拌,通入空气,进行发酵;
(3)厌氧发酵
在步骤(2)的物料中,加入按基料质量计10%~12%的食盐和按基料质量计2.5%~3.5%的蔗糖,接入按基料质量计0.5%~5%的乳酸菌培养物,搅拌均匀,转入到干净的容器中,封盖,厌氧发酵,即得发酵好的辣椒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菌种分步发酵辣椒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如下步骤:
(4)辣椒酱的调配处理
在步骤(3)发酵结束后获得的辣椒酱中,加入按基料质量计0.2~0.4%的味精、按基料质量计0.2~0.4%的黄原胶和按基料质量计2.0~4.0%的花生油,搅拌均匀,加热,即形成定型的辣椒酱产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菌种分步发酵辣椒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3)所述厌氧发酵过程中,每隔24~48h,将容器左右倾斜45°进行摇晃6~8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菌种分步发酵辣椒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所述的地衣芽孢杆菌培养物中地衣芽孢杆菌的浓度为(0.62~0.75)×1010cfu/g;
步骤(2)中所述的鲁氏酵母培养物中鲁氏酵母的浓度为(2.9~6.7)×108cfu/g。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菌种分步发酵辣椒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中所述的乳酸菌培养物中乳酸菌的浓度为(5.7~8.4)×1010cfu/g。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菌种分步发酵辣椒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地衣芽孢杆菌培养物的培养基配方为将辣椒、葡萄糖、牛肉膏和水,按照质量比(31~100):(3~9.5):(1~2.5):(31~103)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菌种分步发酵辣椒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鲁氏酵母培养物的培养基配方为将辣椒、葡萄糖、酵母膏和水,按照质量比(62~127.5):(6.5~11):(1.5~3):(62~127.5)混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菌种分步发酵辣椒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乳酸菌培养物的培养基配方为将辣椒、葡萄糖、酵母膏、牛肉膏和水,按照质量比(122~200):(10~20):(3~5):(3~5):(125~200)混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菌种分步发酵辣椒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冷却为冷却至26~30℃;
步骤(2)中所述的搅拌的条件为搅拌转速控制为100~150rpm;
步骤(2)中所述的通入空气的通气量为0.2~0.5L/(min·L基料);
步骤(2)中所述的进行发酵的条件为26~30℃发酵48~72h;
步骤(3)中所述的厌氧发酵的条件为置于16~32℃下,厌氧发酵20~30天。
10.一种辣椒酱,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CN201510564043.7A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混合菌种分步发酵辣椒酱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0539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64043.7A CN105053976B (zh)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混合菌种分步发酵辣椒酱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64043.7A CN105053976B (zh)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混合菌种分步发酵辣椒酱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53976A CN105053976A (zh) 2015-11-18
CN105053976B true CN105053976B (zh) 2017-08-11

Family

ID=54483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64043.7A Active CN105053976B (zh)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混合菌种分步发酵辣椒酱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539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01636A (zh) * 2016-04-25 2016-08-31 宣威市太坤调味品厂 一种辣椒发酵工艺
CN106616681B (zh) * 2016-12-27 2020-02-07 西华大学 一种基于微生物强化与原池浇淋的豆瓣辣椒坯低盐发酵方法
CN107198181A (zh) * 2017-06-06 2017-09-26 四川高福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盐辣椒椒胚的罐式发酵制备方法
CN108371318A (zh) * 2018-02-03 2018-08-07 周素花 一种辣椒酱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79100A (zh) * 2019-08-07 2019-09-27 安徽省益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辣椒酱的发酵工艺及其辣椒酱
CN110331077A (zh) * 2019-08-22 2019-10-15 安徽省益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辣椒酱发酵设备及其工艺
CN111657479A (zh) * 2020-06-24 2020-09-15 四川千洪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剁椒酱的制备方法
CN112438391A (zh) * 2020-11-16 2021-03-05 成都大学 一种利用干辣椒二次发酵生产火锅底料的方法
CN113439830B (zh) * 2021-05-20 2022-08-05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复合发酵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辣椒发酵增香中的应用
CN113693222A (zh) * 2021-09-06 2021-11-26 汪秋兰 一种防上火的发酵型辣椒酱及其加工方法
CN116965532B (zh) * 2023-07-28 2024-04-05 佛山市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辣椒酱胚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2104A (zh) * 2010-10-18 2011-03-02 蒋立文 一种剁辣椒的快速发酵工艺方法
CN104068371A (zh) * 2014-06-20 2014-10-01 贵州大学 一种豆瓣辣酱促熟增香发酵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97632A (zh) * 2014-09-28 2015-03-11 天津天绿健科技有限公司 发酵辣椒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07157B1 (ko) * 2004-10-26 2006-08-02 진효상 고추장 제조방법 및 그 제조방법에 따라 제조된 고추장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2104A (zh) * 2010-10-18 2011-03-02 蒋立文 一种剁辣椒的快速发酵工艺方法
CN104068371A (zh) * 2014-06-20 2014-10-01 贵州大学 一种豆瓣辣酱促熟增香发酵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97632A (zh) * 2014-09-28 2015-03-11 天津天绿健科技有限公司 发酵辣椒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乳酸菌强化发酵生产辣椒酱的工艺研究;余有贵;《中国酿造》;20091231(第12期);第94-9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53976A (zh) 2015-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53976B (zh) 一种混合菌种分步发酵辣椒酱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48884B (zh) 利用复合发酵剂生产发酵牛肉干的工艺方法
CN101273783B (zh) 一种发酵生姜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CN102687853B (zh) 一种北虫草菌粉的制作方法及其应用
JP5044769B2 (ja) 乳酸菌ラクトバシラス・サケイ株、飲料製造方法、食品製造方法、漬け床製造方法、製パン改質原料製造方法
CN101897429B (zh) 用于郫县豆瓣生产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95272A (zh) 一种新型风味老坛酸菜的制备方法
CN101015306A (zh) 一种蔬菜人工接种发酵用发酵剂及其发酵蔬菜的制备
CN110122812B (zh) 一种快速发酵食品的复合乳酸菌剂及其应用
CN104305465B (zh) 乳酸菌发酵型蓝莓果汁的制备方法
CN104799204A (zh) 一种黄豆酱的生产方法
CN107535618A (zh) 一种麻辣腐乳及其生产工艺
CN102168029B (zh) 一种地衣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3843956A (zh) 一种咖啡原料的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CN104946571B (zh) 纳豆芽孢杆菌及其发酵液和在芥菜酱加工中的应用
CN103535780B (zh) 一种即食软壳虾的制备方法
CN104000239A (zh) 液态发酵泡制泥鳅食品的方法
CN103667093B (zh) 一种具有食品防腐保鲜作用的植物乳杆菌929-2菌株及其应用
CN107904185B (zh) 一种乳杆菌及其应用
JP2010227055A (ja) 風味の優れた食酢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により製造される食酢および食酢含有飲食品
CN104664262A (zh) 一种制酱组合物以及制酱方法
CN104664298B (zh) 一种发酵脆四宝的加工方法
CN103952266A (zh) 一种龙眼烧酒的制备方法
CN103798738B (zh) 发酵型纯天然草莓香精基料的制备方法
CN114058552B (zh) 一株用于豆瓣酱发酵的食鞘氨醇杆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Jing

Inventor after: Deng Maocheng

Inventor after: Chen Weixin

Inventor after: Wang Yao

Inventor after: Kong Aiqiong

Inventor after: Chen Yu

Inventor after: Sheng Jingguang

Inventor after: Qian Jiayan

Inventor before: Li Jing

Inventor before: Deng Maocheng

Inventor before: Chen Weixin

Inventor before: Gu Zongzhu

Inventor before: Feng Aijuan

Inventor before: Wang Yao

Inventor before: Chen Yu

Inventor before: Sheng Jingguang

Inventor before: Xian Jiaya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Jing

Inventor after: Deng Maocheng

Inventor after: Chen Weixin

Inventor after: He Xiuting

Inventor after: Kong Aiqiong

Inventor after: Wang Yao

Inventor after: Chen Yu

Inventor after: Sheng Jingguang

Inventor after: Xian Jiayan

Inventor before: Li Jing

Inventor before: Deng Maocheng

Inventor before: Chen Weixin

Inventor before: Wang Yao

Inventor before: Kong Aiqiong

Inventor before: Chen Yu

Inventor before: Sheng Jingguang

Inventor before: Qian Jiaya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