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39507A - 具有热泵模块的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热泵模块的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39507A
CN106939507A CN201611187532.6A CN201611187532A CN106939507A CN 106939507 A CN106939507 A CN 106939507A CN 201611187532 A CN201611187532 A CN 201611187532A CN 106939507 A CN106939507 A CN 1069395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eat exchange
washing tube
pipe portion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875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39507B (zh
Inventor
金明钟
安城右
曹相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939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95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395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95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6Heat pump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5/00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and having further drying means, e.g. using hot air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02Rotary receptacles, e.g. drums
    • D06F37/04Rotary receptacles, e.g. drums adapted for rotation or oscillation about a horizontal or inclined axi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06F58/04Detail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4Condensing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3/00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3/50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related to heat pumps, e.g. pressure or flow rat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5/00Systems or parameters controlled or affected by the control systems of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5/26Heat pump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5/00Systems or parameters controlled or affected by the control systems of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5/32Air flow control mea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5/00Systems or parameters controlled or affected by the control systems of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5/36Condensing arrangements, e.g. control of water injection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12Casings; Tub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具有热泵模块的衣物处理装置:设置有在一体型外壳以一体型安装压缩机、冷凝器及蒸发器来实现模块化的热泵模块,通过将热泵模块配置于洗涤桶的上部,能够以紧凑方式对热泵系统的配置空间进行最优化。

Description

具有热泵模块的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热泵来向滚筒的内部供给热风的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衣物处理装置是执行对衣物进行洗涤的功能的洗衣机、执行对洗涤结束的衣物进行干燥的功能的干燥机或均执行洗涤及干燥功能的洗涤干燥机的统称。
并且,最近开发了如下的衣物处理装置,上述衣物处理装置设置有蒸汽发生装置,从而具有对衣物等进行除皱、除味、除静电等的翻新功能或杀菌功能。
通常,包括干燥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具有热风供给部,上述热风供给部用于向投入于滚筒等的衣物收容部的洗涤物供给热风,从而使洗涤物的水分蒸发,并对洗涤物进行干燥。这种热风供给部可根据用于加热空气的热源区分为气体加热器、电加热器及热泵系统。
上述热泵系统在利用循环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的制冷剂来对从滚筒排出的空气进行加热之后,再次向滚筒重新供给热风。
这种热泵系统具有与气体加热器及电加热器相比能量效率更优秀的优点,从而正在活跃进行用于将热泵系统适用为衣物处理装置的热风供给部的开发。
另一方面,衣物处理装置中的滚筒洗涤干燥机包括:洗涤桶,设置于六面体形状的壳体内部;以及滚筒,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洗涤桶的内部,圆筒形状的洗涤桶(或滚筒)在壳体的内部结构品中的体积大,从而占壳体的内部空间的大部分。例如,洗涤桶的外周部以与壳体的左右侧面、上部面或下部面接近的方式配置。
为了在滚筒洗涤干燥机中适用热泵系统,压缩机、冷凝器及蒸发器等的热泵系统在壳体的内部空间中的除了洗涤桶(包括滚筒)所占的空间之外的其余空间,即,洗涤桶的上部空间、下部空间或洗涤桶的上部(或下部)可配置于壳体的侧面边角之间的空间。
在适用于以往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热泵系统的情况下,蒸发器及冷凝器等的热交换器配置于洗涤桶的上部,压缩机配置于洗涤桶的下部及壳体的底面。
但是,在上述压缩机配置于洗涤桶下部且上述热交换器隔开配置于洗涤桶上部的情况下,热泵系统的设置空间非常狭小,因而存在很难组装压缩机及热交换器的问题。
并且,只有在以往的衣物处理装置组装成成品的状态下,才可检查热泵系统的性能,无法从衣物处理装置中仅个别分离热泵系统来检查性能。因此,在热泵系统以成品组装在衣物处理装置的状态下发生缺陷的情况下,例如,若因制冷剂泄漏等而导致热泵系统的温度不上升或漫漫上升,则难以在组装成成品的状态下确认制冷剂泄漏发生的地方,即使找到缺陷部位,也需要在分解热泵系统之后,用新部件来代替相应的部分,从而进行再组装之后重新进行检查。
并且,在蒸发器及冷凝器等的热交换器和压缩机相隔开的情况下,用于连接它们的制冷剂配管的长度变长,导致发生能量损失。
图9示出在现有专利文献1的干燥机中热泵系统配置于洗涤桶的上部的状态。热泵系统30借助吸入风扇9来吸入从洗涤桶的上部中央排出的空气,并使上述空气通过蒸发器34及冷凝器32,并使上述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之后,重新向滚筒3进行再供给。压缩机31从蒸发器34接收气态制冷剂,从而以高温高压压缩之后,向冷凝器32供给上述气态制冷剂。
根据现有专利文献1,洗涤桶2相对于向壳体1的后方以大致30度向下倾斜地配置,从而洗涤桶2的上部和顶盖1c之间的后面空间相对宽,因而也可将立式的压缩机31向上下方向长长地配置。
但是,在现有专利文献1中,若洗涤桶2的倾斜角度小于10度或接近水平,则洗涤桶2的上部与顶盖1c之间的后面空间相对狭小,从而配置立式压缩机的设置空间不足。
并且,在现有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在洗涤桶2的上部中央面和背面分别形成两个孔,并通过这个孔,洗涤桶2和热交换器34、32借助管581、582来进行连接,但形成于洗涤桶2的两个孔存在降低洗涤桶2的刚性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EP 2 339 063 A2
专利文献2:EP 2 281 934 A1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衣物处理装置,设置有可最优化热泵系统的配置空间的热泵模块。
并且,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衣物处理装置,设置有容易组装热泵系统的热泵模块。
并且,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衣物处理装置,设置有能够以模块单位检查热泵系统的性能的热泵模块。
并且,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衣物处理装置,通过减小热泵系统的蒸发器、冷凝器等的热交换器与压缩机之间的配管长度,可节减能量。
并且,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衣物处理装置,即使洗涤桶上部与壳体之间的空间狭小,也可设置压缩机。
并且,本发明的第六个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衣物处理装置,可减少与热交换器管相连接的洗涤桶的孔的数量。
为了达成这种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上述衣物处理装置可借助以一体型收容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及膨胀阀的一体型外壳来实现模块化,从而将热泵模块紧凑地最优化于壳体的内部。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至第四个目的可通过如下方式来达成,即:一次性将热泵模块安装于洗涤桶的上部,上述热泵模块以一体型将用于收容蒸发器及冷凝器的热交换管部和用于支撑压缩机的压缩机基体部模块化。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可通过卧式压缩机来达成,上述卧式压缩机以旋转轴朝向壳体的前后方向躺着的方式配置。
本发明的第六个目的可通过与洗涤桶相连通地连接的热交换管部的一部分连接于橡胶材质的密封圈来达成。
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洗涤桶,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滚筒,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洗涤桶的内部,提供进行洗涤或干燥的洗涤物的收容空间;以及热泵模块,用于使制冷剂向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循环,并且使从上述滚筒排出的空气通过上述蒸发器及上述冷凝器后向上述滚筒再循环,上述热泵模块将上述压缩机、上述冷凝器及上述蒸发器以一体方式安装于其中,上述热泵模块配置于上述洗涤桶的上部,上述热泵模块包括一体型外壳,上述一体型外壳通过多个紧固部件支撑于上述壳体的前部面和后部面。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在上述一体型外壳的前部面和后部面分别设置有以管形状凸出形成的多个紧固部,上述紧固部件插入于上述紧固部并螺纹紧固。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上述一体型外壳包括:热交换管部,收容上述蒸发器及上述冷凝器,并且与上述洗涤桶相连接来形成用于使从上述洗涤桶排出的空气循环的流路;以及压缩机基体部,与上述热交换管部形成为一体,用于支撑上述压缩机,上述多个紧固部件将上述热交换管部的前部面紧固于上述壳体的前部面,将上述压缩机基体部的后部面紧固于上述壳体的后部面。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本发明还包括:第一加强部,包围上述紧固部的外周面,并且与上述紧固部的外周面相向地隔开配置;以及多个加强筋,从上述紧固部的外周面沿圆周方向凸出形成至上述第一加强部。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本发明还包括加强筋,上述加强筋从上述紧固部的外周面沿圆周方向凸出形成,并分别与上述一体型外壳的前部面或后部面相接触。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本发明还包括第二加强部,上述第二加强部以包围上述紧固部的外周面并且使上述第二加强部的至少一个内侧面与上述紧固部相接触的方式从上述一体型外壳的前部面或后部面凸出形成。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本发明还包括凸出部,上述凸出部以与上述紧固部隔开配置的方式分别凸出形成于上述一体型外壳的前部面及后部面,在上述衣物处理装置设置有导孔,上述导孔分别形成于上述壳体的前部面和后部面,用于插入上述凸出部。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上述一体型外壳安装于上述洗涤桶的上部。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当从上述壳体的上方观察时,上述热交换管部的吸入口从上述洗涤桶的中心线向左侧后方延伸形成,上述热交换管部的排出口向右侧延伸形成,在上述热交换管部的排出口的侧面以一体方式紧固有风扇管部,在上述风扇管部的内部设置有吸入风扇,从而吸入从上述洗涤桶排出的空气,上述吸入风扇以使用于连接叶轮和风扇马达的旋转轴朝向热交换管部的排出口的方式配置于形成上述热交换管部的右侧侧面和上述壳体的右侧侧面的侧盖之间。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上述热交换管部的吸入口通过洗涤桶连接管与上述洗涤桶的空气出口相连接,上述洗涤桶的空气出口在上述洗涤桶的中心线后侧朝向左侧倾斜形成,上述热交换管部的排出口通过风扇管部与上述洗涤桶的空气入口相连接,上述洗涤桶的空气入口在上述洗涤桶的中心线前侧朝向右侧倾斜形成。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上述洗涤桶的空气入口形成于设置在上述洗涤桶的前部面的密封圈的右侧上部面。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当从上述壳体的前方观察时,上述蒸发器及上述冷凝器从上述洗涤桶的中心线向右侧侧方向隔开配置。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当从上述壳体的上方观察时,上述蒸发器及上述冷凝器沿与上述洗涤桶的中心线交叉的方向隔开配置。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当从上述壳体的前方观察时,上述蒸发器从上述热交换管部的上部面延伸至低于上述洗涤桶的上部中央部的位置,上述冷凝器从上述热交换管部的上部面延伸至低于上述蒸发器的下端部的位置,上述冷凝器的热交换面积大于上述蒸发器的热交换面积。
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在上述洗涤桶的上部外周面设置有缓冲部件,当上述热泵模块发生下垂时,上述一体型外壳与该缓冲部件相接触来缓解冲击。
根据按上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构成的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效果。
第一,通过以一体型将热交换器、压缩机及吸入风扇等模块化来安装于洗涤桶的上部,可紧凑地最优化热泵系统的配置空间,进而贡献于衣物处理装置的小型化。
第二,热泵系统以一体型模块化,从而便于设置及组装热泵系统。
第三,在将衣物处理装置组装成成品之前,能够以模块单位检查热泵的性能。
第四,用于连接压缩机和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配管的长度缩短,从而可减少能量损失。
第五,以卧式方式配置压缩机,从而可解除压缩机的设置空间狭小的问题。
第六,与热交换管部相连接的洗涤桶的空气入口形成于密封圈,从而可解除洗涤桶的刚性下降的问题。
第七,现有的气液分离器由压缩机的一部分构成,但本发明的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单独地设置,并使气液分离器的容量大于现有的气液分离器,从而即使在温度下降至零下以下的冷天,可充分确保未气化的液态制冷剂的储存空间。
附图说明
图1A为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B为示出在图1A的壳体内部安装有热泵模块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C为示出图1B的印制电路板(PCB)外壳的固定结构的背面立体图。
图2为示出图1B的热泵模块的立体图。
图3为从壳体的前部面观察图2的热泵模块的主视图。
图4为从壳体的后部面观察图2的热泵模块的后视图。
图5为图2的热泵模块的分解图。
图6A为图5的一体型外壳的俯视图。
图6B为图5的一体型外壳的仰视图。
图7A为从右侧侧盖观察图6A的一体型外壳的侧视图。
图7B为示出图7A的缓冲部件设置于洗涤桶的上部外周面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8A为示出本发明的热泵模块安装于洗涤桶上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B为从上观察图8A的俯视图。
图8C为从壳体的正面观察图8A的主视图。
图8D为从壳体的右侧侧面观察图8A的侧视图。
图9为示出在现有专利文献1的干燥机中热泵系统配置于洗涤桶的上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与本发明相关的设置有热泵模块的衣物处理装置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即使是互不相同的实施例,针对相同、类似的结构,标注相同、类似的附图标记,其说明由之前的说明替代。只要在上下文中没有明确不同的意思,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的表现包括多个表现。
图1A为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A所示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形成外观及外形的壳体10。
壳体10可呈六面体形状,壳体10可包括:顶盖10a,形成六面体的上部面;侧盖10b,形成六面体的两侧侧面;底盖10c,形成六面体的下部面;前盖10d,形成六面体的前部面;以及后盖10e,形成六面体的后部面。
在前盖10d形成有用于投入洗涤物的投入口,在前盖10d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有用于开闭投入口的圆形的门11。门11的一侧通过门铰链进行结合,门11的另一侧以门铰链为中心向前后方向进行旋转。在门11的另一侧设置有按压式锁定装置,从而若将门11的另一侧按压一次,则锁定门11,若再次按压一次,则可对门11解除锁定。
在门11的上端部设置有用于使用人员的操作的触摸式显示部13,从而可选择及变更用于执行洗涤、脱水及干燥行程的动作模式。
并且,在前盖10d的右侧上端设置有电源按钮12,从而当执行衣物处理装置的洗涤、脱水及干燥行程时,可使电源接通/断开。
在壳体10的下部以抽屉式以可引出及插入的方式设置有洗涤剂供给部,用于覆盖洗涤剂供给部的下部盖14可向上下方向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
图1B为示出在图1A的壳体内部安装有热泵模块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图1B所示的壳体10内部设置有水平配置的圆筒形的管17,在内部储存洗涤水。在管17的前部面以与壳体10的投入口相连通的方式形成有用于投入洗涤物的投入口。在管17的前端部设置有密封圈17a,从而防止管17的洗涤水向壳体10内部泄漏。
在管17的内部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有滚筒18。滚筒18设置有朝向壳体10的前盖10d开放的投入口,滚筒18内部具有用于洗涤物的洗涤及干燥的收容空间。滚筒18可从马达等的驱动部接收动力来进行旋转。在滚筒18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贯通孔,从而可使水或空气通过贯通孔出入。在滚筒18的内周面向圆周方向隔开地配置有多个提升件,从而可使向滚筒18内部投入的洗涤物进行翻滚。
在管17的上部安装有热泵模块100。热泵模块100能够以一体型将压缩机113、冷凝器112、膨胀阀114及蒸发器111等安装于一体型外壳120的内部,从而将热泵系统模块化为一个产品。
将热泵模块100配置于管17的上部是为了在洗衣机的情况下,若向管17的内部供给洗涤水,则由于密封(sealing)问题,具有向管17的下部漏水的担忧,并从漏水中保护热泵模块100。并且,在设置热泵模块100或为了维护维修而解体的情况下,与热泵模块100位于管17的下部相比,位于管17的上部更有利。
本发明的热泵模块100与蒸发器111(evaporator)及冷凝器112(condenser)等的热交换器110一同,随着压缩机113以一体型安装于一体型外壳120的内部,可使热泵系统的结构简化,并且,可紧凑地最优化热泵系统的配置空间。
由此,本发明的热泵模块100不同于与热交换器110单独地隔开而位于管17的下部的以往的压缩机113,在位于管17的上部的一体型外壳120的内部与热交换器110一同配置有压缩机113,从而使连接热交换器110和压缩机113的配管的结构变得简单,并缩短配管长度。并且,随着热泵系统模块化,组装及设置变得简单,且仅借助热泵模块100本身也可在组装成品之前检查性能。
一体型外壳120包括:热交换管部121,用于将热交换器110收容于内部来进行支撑;以及压缩机基体部122,用于安装压缩机113。热交换管部121和压缩机基体部122由一个主体形成。例如,热交换管部121和压缩机基体部122能够以一体型进行注塑成型。
热交换管部121可配置于管17的上部前侧,压缩机基体部122可配置于管17的上部后侧。热交换管部121的一侧(以壳体10的前部面为基准左侧后端部)与管17的上部后侧的空气出口相连通地连接,从而可使从滚筒18排出的空气流入于热交换管部121的内部。热交换管部121的另一侧(以壳体10的前部面为基准右侧前端部)与管17的密封圈17a的空气入口相连通地连接,从而可使在热交换管部121中热交换的加热空气重新向滚筒18内部再供给及循环。
以壳体10的前部面为基准在热交换管部121的右侧侧面可安装有吸入风扇130。吸入风扇130向从滚筒18排出的空气提供循环动力,来使从滚筒18排出的空气在经由蒸发器111及冷凝器112之后,重新向滚筒18循环。
一体型外壳120以壳体10的前部面为基准在热交换管部121的后方及压缩机基体部122的左侧侧面还可包括气液分离器安装部123。在气液分离器安装部123以放置的状态可固定有气液分离器115。气液分离器115在从蒸发器111排出的制冷剂中包含液态制冷剂的情况下,起到使液态制冷剂从气态制冷剂分离,并向压缩机113传递气态制冷剂的作用。
热交换管部121的前方被壳体10的前部面支撑,压缩机基体部122的后方被壳体10的后部面支撑。
例如,设置有用于连接位于壳体10的两侧侧面的侧盖10b的前端部的上端内壁的前方框15,热交换管部能够以借助螺钉16来进行紧固的方式被前方框15支撑。此时,两个螺钉16能够以向对角线方向隔开配置的方式紧固于前方框15。
并且,压缩机基体部122能够以借助螺钉16来进行紧固的方式被后盖10e支撑。此时,两个螺钉16能够以向对角线方向隔开配置的方式紧固于后盖10e。
控制部不仅控制热泵模块100,而且还控制衣物处理装置的整个动作。控制部可由印制电路板壳19、印制电路板和多个电气/电子控制部件构成,上述印制电路板壳19呈高度低于横向及纵向长度的扁平的矩形箱形态,上述印制电路板内置于印制电路板壳19的内部,上述多个电气/电子控制部件安装于印制电路板。
图1C为示出图1B的印制电路板壳的固定结构的背面立体图。
印制电路板壳19可利用洗涤桶17的上部和壳体10的左侧侧面边角之间的空间来向对角线方向(以从前盖10d观察时为基准)配置于热泵模块100的左侧侧面。
在印制电路板壳19的情况下,在洗涤桶17的上部中央,与左侧侧盖10b之间的空间相比,印制电路板壳19的横向长度更长,从而为了避免与其他结构要素的干涉,并将印制电路板壳19与热泵模块100一同紧凑地构成,优选地,当从前盖10d观察时,从壳体10的中央上部向左侧侧面下侧方向配置。这是因为热泵模块100的左侧侧面位于壳体10的中央上部与洗涤桶17的上部之间,且从壳体10的左侧侧面边角到向下方向的空间比壳体10的中央上部与洗涤桶17的上部之间的空间更宽,因而印制电路板壳19的右侧侧面与热泵模块100的左侧侧面相向地配置,印制电路板壳19的左侧侧面以朝向壳体10的左侧侧盖10b的方式向对角线方向配置。
印制电路板壳19可设置有固定突起191,以便于可稳定地被壳体10的内部支撑,印制电路板壳19在上述固定突起191的上部面一侧凸出形成。固定突起191的上端部可呈钩形状。并且,壳体10可设置有固定部件192,上述固定部件192为了支撑印制电路板壳19而从前盖10d的上端部一侧向后盖10e的上端部一侧长长地延伸。上述固定突起191的上端部以卡定在固定部件192的侧面的方式得到支撑,以使印制电路板壳9稳定地支撑在壳体10的左侧侧面边角及热泵模块100之间,并紧凑地进行配置。
印制电路板壳19与热泵模块100电连接,从而在组装衣物处理装置的成品之前,能够以模块单位检查热泵模块100的性能。像这样,印制电路板壳19为了热泵模块100的性能检查等而与热泵模块100相连接,因而优选地,印制电路板壳19与热泵模块100接近地进行设置。
因此,印制电路板壳19可随着向对角线方向接近地配置及连接热泵模块100的侧面来与热泵模块100一同紧凑地设置于壳体10的内部。
图2为示出图1B的热泵模块的立体图,图3为从壳体的前部面观察图2的热泵模块的主视图,图4为从壳体的后部面观察图2的热泵模块的后视图。
示出在图2所示的压缩机基体部122安装有压缩机113,且气液分离器115安装于气液分离器安装部123的状态。
在热交换管部121的前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借助螺钉16来进行固定的圆形管形态的紧固部1216a。在紧固部1216a的内部形成有紧固槽。例如,两个紧固部1216a中之一还可设置有椭圆形的紧固部1216b。椭圆形的紧固部1216b以包围圆形紧固部1216a的外侧面的方式形成。螺钉16以贯通前方框15来紧固于两个圆形紧固部1216a的方式使一体型外壳120的前部面被前方框15支撑。
在压缩机基体部122的后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借助螺钉16来进行固定的圆形管形态的紧固部1226a。在紧固部1226a的内部形成有紧固槽,从而可使螺钉16插入并紧固于紧固部1226a的紧固槽。并且,还可设置有四边形形态的紧固部1226b,上述紧固部1226b为了加强上述圆形紧固部1226a的强度而将两个圆形紧固部1226a收容于内部。可由形成于圆形紧固部1226a与四边形紧固部1226b之间的多个加强筋1226c构成。螺钉16贯通后盖10e来紧固于圆形的紧固部1226a的内部。
因此,一体型外壳120借助紧固部件16来使热交换管部121的前部面被前方框15两点支撑,并使压缩机基体部122的后部面被后盖10e两点支撑,从而可充分支撑热泵模块100的载荷。
在热交换管部121的前部面和压缩机基体部122的后部面可凸出形成有至少一个凸出部1217或凸出筋1227,以便于准确地调节螺钉16的组装位置。例如,在热交换管部121的前部面可凸出形成有一个凸出部1217,在压缩机基体部122的后部面可凸出形成有两个凸出部1227。设置于热交换管部121的前部面的凸出部1217可设置有凸出形成于圆形管的外周面的多个凸出筋1217a。此时,越向凸出部1217的末端,凸出筋1217a的高度或大小越小,从而容易将凸出筋1217a及凸出部1217插入于导孔(hole)10e1。在压缩机基体部122的后部面可设置有十字形态的凸出筋1227。
并且,导孔10e1与一体型外壳120的螺钉固定部单独地分别形成于前方框15及后盖10e。具有如下优点:若上述凸出部1217或凸出筋1227插入于导孔10e1而进行临时紧固,则无需找出螺钉16的组装位置,也容易组装螺钉16。
上述凸出部1217或凸出筋1227不仅对螺钉16的组装位置进行定位,而且还可起到支撑一体型外壳120的作用。
图5为图2的热泵模块的分解图。
图5所示的热交换管部121可分离为管体121a和管盖121b。管盖121b覆盖管体121a的上部。管体121a和管盖121b以可相互维持气密的方式进行结合。为了对管体121a和管盖121b进行紧固,在管盖121b的边缘部下端,“U”字形态的紧固部件1215可向正下方凸出形成,多个U字形紧固部件1215可沿管盖121b的边缘部隔开配置。并且,在管体121a的边缘部可向侧方向凸出形成有楔子形状的紧固筋1214。紧固筋1214在每一处由两个或三个以上相邻地配置,从而可使三个紧固筋1214插入于U字形紧固部件1215的内部来进行紧固。紧固筋1214和紧固部件1215在管体121a与管盖121b相互组装时,相向地配置而相接触。与螺钉16不同,通过以单触式向下方向按压管盖121b,楔子形状的紧固筋1214插入并紧固于紧固部件1215的孔内侧,从而实现紧固筋1214与紧固部件1215的结合。
热交换管部121可根据不同部分功能区分为热交换器安装部1212、第一连接管1211及第二连接管1213。即,管体121a和管盖121b若为了将热交换器110收容于内部而分为两个部件,则热交换器安装部1212、第一连接管1211及第二连接管1213可以为根据管部的不同部分功能分结构的。
热交换器安装部1212将蒸发器111及冷凝器112收容于管部内部。蒸发器111及冷凝器112作为用于使制冷剂和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110,可包括:制冷剂管110a,蒸发器111及冷凝器112均提供制冷剂流路;以及传热板110b,用于扩张制冷剂管110a的热交换面积。多个传热板110b隔着规定的间隔(窄的缝隙)隔开配置,以便于空气可以经过,制冷剂管110a以贯通传热板110b来接触的方式进行结合。
蒸发器111在热交换管部121中以空气移动方向为基准配置于上游侧,冷凝器112配置于下游侧。空气移动方向为与滚筒18的旋转中心线181交叉的方向。蒸发器111和冷凝器112向与滚筒18的旋转中心线181交叉的方向相隔开配置。
热交换器安装部1212设置有在蒸发器111与冷凝器112之间的底面凸出形成的两个防冷凝水飞散台肩111a、111b。防冷凝水飞散台肩111a、111b防止在蒸发器111中产生的冷凝水与空气的移动一同向冷凝器112飞散。两个防冷凝水飞散台肩111a、111b能够以蒸发器111与冷凝器112之间的间隔隔开配置。一个防冷凝水飞散台肩111a(与蒸发器111的空气出口侧相邻)设置有多个冷凝水排水孔,以便于从蒸发器111的底面向在防冷凝水飞散台肩111a、111b之间的底面形成的冷凝水排水空间流入。另一个防冷凝水飞散台肩111b(与冷凝器112的空气入口侧相邻)阻断在蒸发器111的空气出口侧底面因空气移动而将要飞散的冷凝水,从而防止冷凝水飞散,并使冷凝水下落到冷凝水排水空间。此时,在蒸发器111中发生的冷凝水的飞散因凝聚力而主要发生在蒸发器111的下部,因而防冷凝水飞散台肩111a只要从热交换器安装部1212的底面向垂直上方凸出形成至规定的高度即可。
热交换器安装部1212设置有密封板1218,以维持与蒸发器111及冷凝器112的制冷剂管110a的气密。若通过蒸发器111及冷凝器112的空气等向热交换管部的外部泄漏,则热交换器110的热交换效率下降,因而需要防止热交换管部121的内部空气向外部泄漏。蒸发器111及冷凝器112的制冷剂管110a为了与压缩机113及膨胀阀114的连接而从热交换管部121的内部向外部贯通,此时,在贯通热交换管部121的制冷剂管110a与热交换管部121之间设置有上述密封板1218,从而维持气密。为此,密封板1218形成有密封槽1218a,以便于从热交换器安装部1212的后方侧面向垂直上方凸出延伸而使制冷剂管110a贯通。制冷剂管110a以放置的方式被上述密封槽1218a支撑,密封环(SEALING RING)插入于制冷剂管110a,从而可维持热交换管部121与制冷剂管110a之间的气密。
第一连接管1211从热交换器安装部1212的一侧(蒸发器111的空气入口侧)向管17的上部后侧延伸,从而与管17的空气出口相连通地连接,在滚筒18中排出的空气可通过第一连接管1211依次通过蒸发器111和冷凝器112。管17的空气出口从管17的上部朝向后盖10e向后侧倾斜地形成。在第一连接管121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空气引导件1211a,上述多个空气引导件1211a用于引导从管17的空气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流动。多个空气引导件1211a沿空气的流动方向长长地凸出形成,并向第一连接管1211的横向隔开配置。
第二连接管1213在热交换器安装部1212的另一侧(冷凝器112的空气出口侧)与管17的空气入口相连通地连接,通过冷凝器112的空气可通过第二连接管1213重新向滚筒18内部再供给而进行循环。管17的空气入口形成于密封圈17a的上部。
在第二连接管1213可设置有吸入风扇130。吸入风扇130配置于冷凝器112的下游侧,用于向空气提供吸入在滚筒18中排出的空气来使空气通过热交换器110之后重新向滚筒18循环的循环动力。吸入风扇130与风扇马达相连接,可从风扇马达接收旋转动力来进行旋转。
第二连接管1213可包括:管部连接管1213a,从热交换器安装部1212朝向右侧侧盖10b延伸;以及风扇连接管1213b,从吸入风扇130向管17的空气入口(密封圈17a的空气入口)延伸。管部连接管1213a和风扇连接管1213b相连通地连接。管部连接管1213a能够以从冷凝器112的空气出口越朝向侧盖10b,空气流动的截面积越窄的方式形成。风扇连接管1213b可由两个可分离的管构成,以便于在内部收容吸入风扇130,并在冷凝器112与管17的空气入口之间形成流路。即,两个风扇连接管1213b在热交换管部121的右侧侧面相向地垂直配置,以可装拆的方式相结合。此时,在两个风扇连接管1213b的边缘部向侧方向相向地分别配置有上述的U字形紧固部件1215和紧固筋1214,从而可进行紧固。并且,为了结合管部连接管1213a和风扇连接管1213b,在管部连接管1213a的外侧面和风扇连接管1213b的外周面分别设置有用于紧固螺栓的管形状的紧固部1213a'、1213b'。管形状的紧固部1213a'、1213b'在管部连接管1213a和风扇连接管1213b组装时相接触,可借助螺钉16来进行紧固。此时,为了加强紧固部1213a'的强度,在紧固部1213a'的外周面可形成有加强筋1213a1。并且,可设置有用于紧固部1213a'和管部连接管1213a的连接的连接筋1213a"和用于紧固部1213a'和风扇连接管1213b的连接的连接筋1213b"。
其中,为了紧凑地最优化热泵系统的配置空间,并提高热交换器110的热交换效率,一体型外壳120的底面可沿管17的上部面的由圆形形成的圆形部分以圆弧状的方式形成。一体型外壳120的底面和管17的上部面隔着小的间隔相隔开。
例如,热交换器110管部的底面以圆弧状的方式形成,从而越从管17的上部中央朝向侧盖10b,热交换器110管部的高度越可以增加。即,第一连接管1211部的高度最小,与第一连接管1211相比,热交换器安装部1212的高度更增加,与热交换器安装部1212相比,第二连接管1213及吸入风扇130的高度变大。
其原因如下:管17的上部面与顶盖10a之间的空间从管17的上部中央越向侧盖10b越变宽,因而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圆筒形的管17的上部面平面形态的顶盖10a之间的空间的同时提高热交换效率。
因此,为了在最大限度地利用洗涤桶的上部及顶盖10a之间的空间的同时提高热交换效率,需要增大热交换器110及连接管的大小,或考虑吸入风扇130的大小而进行适当的配置。
热交换管部121中用于吸入空气的第一连接管1211的高度考虑到管17的上部中央部与顶盖10a之间的狭小的空间而相对小,从第一连接管1211的入口越向热交换器安装部1212,截面积的大小可以越增加。
热交换器安装部1212考虑到蒸发器111及冷凝器112的功能方面而使冷凝器112的大小大于蒸发器111的大小,上述蒸发器111用于去除在滚筒18中排出的空气中的水分,上述冷凝器112用于对向滚筒18供给的空气进行加热。冷凝器112的大小及高度大于蒸发器111的大小及高度,从而使冷凝器112的热交换面积大。
吸入风扇130为了吸入空气而相对于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配置,为了在受限的空间内使空气吸入量最大,使用管17的上部与顶盖10a之间的空间中最宽的壳体10的侧面边角空间来进行配置。
压缩机113的体积也大于热泵的其他结构要素的体积,管17上部与壳体10的顶盖10a之间的空间狭小,因而作为压缩机113的配置空间使用管17的上部外周面与壳体10的侧面边角之间的空间。
为了紧凑地最优化压缩机113的配置空间,压缩机113配置于管17上部。压缩机基体部122配置于壳体10的侧面边角空间。压缩机基体部122可配置于热交换管部121的后方侧面。压缩机113可以为以相对于水平基准面向前后方向躺着的方式配置的卧式压缩机113。
热泵系统主要关键在于,紧凑地最优化复杂的结构,并控制压缩机113的噪音及振动。尤其,如本发明中在压缩机113向管17的上部上升的情况下,更如此。
更详细地观察压缩机113的支撑结构。
压缩机基体部122由包围卧式压缩机113的两侧侧面和底面的结构形成。若从后盖10e观察压缩机基体部122,则可与向向上方向开口的“U”字形截面形状类似地形成。此时,压缩机基体部122的底面如热交换管部121可沿管17的上部面以圆弧状的方式形成。
为了最小化在压缩机113中产生的振动,热泵模块100可包括:托架1131,配置于压缩机113的上部面;防振支座1132,配置于托架1131及压缩机基体部122之间;以及紧固螺栓1133,用于对托架1131、防振支座1132及压缩机基体部122进行紧固。
托架1131与压缩机机壳的上部面的三处相焊接。托架1131为了向防振支座1132传递在压缩机113中产生的振动,固定于压缩机机壳的上部面。托架1131的中间部分向上凸出且以圆弧状的方式形成,从而能够以紧贴的方式固定于压缩机113的外周面。有关焊接部位,在与压缩机机壳的紧贴的托架1131的圆弧面朝向压缩机113的排出口由前侧两处和其后侧一处三点固定。在托架1131的边缘部四处分别形成有固定孔1131a。固定孔1131a为紧固螺栓1133贯通的孔。
防振支座1132可由适合吸收振动的橡胶材质形成。在防振支座1132的内部设置有中空部,防振支座1132的外侧面呈水波形状,从而当从防振支座1132的上部传递上下方向及左右/前后方向的振动时,可吸收振动。防振支座1132与形成于托架1131的外围部的固定孔1131a相匹配地配置于四处。
在压缩机基体部122的两侧面设置有支架1221,上述支架1221以收容压缩机113的两侧侧面来包围的方式向垂直向上方向并排地形成。在支架1221的侧面下部形成有开口部,通过开口部,从支架1221的下部向垂直向上方向贯通形成的紧固螺栓孔在支架1221的前后分别形成两处。
紧固螺栓1133可起到螺栓的作用。紧固螺栓1133的下端部如螺栓头更大于紧固螺栓1133直径,在紧固螺栓1133的上端部形成有螺纹部。紧固螺栓1133贯通支架1221的紧固螺栓孔、防振支座1132及托架1131的固定孔1131a,紧固螺栓1133的螺纹部与螺母相紧固。由此,紧固螺栓1133可对托架1131、防振支座1132及压缩机基体部122的支架1221进行紧固。
根据这种压缩机113的支撑结构,在压缩机113中产生的振动通过托架1131向防振支座1132传递,防振支座1132可吸收压缩机113的振动。
并且,卧式压缩机113可相对于水平面以规定的角度倾斜地形成。其原因如下:当形成于压缩机113的内部的压缩机构部,即滚动活塞和气缸的相对运动时,防止因它们之间的摩擦而发生的压缩机113的过热及受损。
若观察卧式压缩机113的内部结构,则在压缩机机壳的前侧可配置有由定子和转子构成的电动机构部,在压缩机机壳的后侧可配置有由滚动活塞、气缸及轴承等构成的压缩机构部。压缩机113在压缩机机壳内部储存规定量的工作油,通过向相互相对运动的滚动活塞及气缸之间供给工作油,可起到润滑作用。但是,在压缩机机壳水平地配置的情况下,工作油向压缩机机壳的前方移动,从而可使压缩机构部侧的工作油不足。这种情况下,由于工作油不足,有可能使压缩机113过热或受损,且有可能停止压缩机113的动作。为了最小化这种工作油不足现象,压缩机113的后侧以低于水平面的方式倾斜,从而使压缩机机壳内部的工作油向压缩机构部侧聚集,且可向压缩机构部充分供给工作油。
在卧式压缩机113的前部面形成有电源连接部及用于排出制冷剂的排出口。压缩机113的前部面为与热交换管部121的后部面接近的面。
压缩机113的排出口形成于压缩机机壳的前部面,用于吸入制冷剂的压缩机113的吸入口可形成于压缩机机壳的外周面下部。这是为了缩短用于连接压缩机113的吸入口和蒸发器111的排出口的制冷剂配管和用于连接压缩机113的排出口和冷凝器112的吸入口的制冷剂配管的长度。
并且,在用于连接蒸发器111和压缩机113的制冷剂配管设置有气液分离器115。气液分离器115根据比重差异而分离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所分离的液态制冷剂储存于气液分离器115的内部,只有气态制冷剂向压缩机113移动。气液分离器115可安装于在热交换管部121的后侧与压缩机基体部122的左侧侧面之间以一体型设置的气液分离器安装部123。
热泵模块100可使两种流体循环,即,可使空气和制冷剂通过单独的流路循环,并通过蒸发器111使空气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因而去除空气中的水分,通过冷凝器112,使空气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因而可对空气进行加热。
热泵模块100包括压缩机113、冷凝器112、膨胀阀114及蒸发器111。
若观察制冷剂的移动路径,则制冷剂依次循环由制冷剂配管连接的压缩机113、冷凝器112、膨胀阀114及蒸发器111。压缩机113以高温高压对气态制冷剂进行压缩,并对制冷剂施加循环动力。在压缩机113中压缩的制冷剂向冷凝器112移动,在冷凝器112中,制冷剂从气态冷凝为液态,并与经过冷凝器112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随着冷凝潜热向空气传递,空气被加热。随着经冷凝的制冷剂通过膨胀阀114,液态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减压至可因膨胀阀114的交缩作用而蒸发的压力,并成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经减压的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向蒸发器111移动。在蒸发器111中,制冷剂与经过蒸发器111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从空气吸收热量来从液态蒸发为气态。
若观察空气的移动路径,则空气从滚筒18排出,从而向蒸发器111移动,在蒸发器111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被制冷剂夺走热量,由此,空气中的水分被冷凝,从而在空气中被去除,冷凝水向蒸发器111的底面下落来进行排水。并且,去除了水分的空气直接向冷凝器112移动,在冷凝器112中,制冷剂和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制冷剂的热量向空气放出,且空气被加热。经加热的空气从冷凝器112排出,从而重新通过管17的空气入口向滚筒18内部再供给。
图6A为图5的一体型外壳的俯视图,图6B为图5的一体型外壳的仰视图。
参照图6A,一体型外壳120大致包括热交换管部121和压缩机基体部122。热交换管部121位于俯视图的下侧,压缩机基体部122位于俯视图的上侧。在俯视图中,下侧为壳体10的前盖10d侧,上侧为壳体10的后盖10e侧。热交换管部121和压缩机基体部122从滚筒18的旋转中心线181向右侧侧盖10b侧倾斜地配置。热交换管部121的第一连接管1211可与滚筒18的旋转中心线181相邻地配置。热交换管部121的第二连接管1213和压缩机基体部122可与右侧侧盖10b接近地配置。气液分离器安装部123可配置于第一连接管1211的右侧侧面与压缩机基体部122的左侧侧面之间。
在压缩机基体部122的底面前侧和后侧形成有多个四角孔1222,从而可避免与其他结构要素的干涉。例如,膨胀阀114配置于用于连接冷凝器112和蒸发器111的制冷剂配管,配置于热交换管部121的外部,因而可用上述四角孔1222来避免和与膨胀阀114相连接的制冷剂配管、与压缩机113的制冷剂吸入口相连接的制冷剂配管等及压缩机基体部122的底面的干涉。
上述热交换管部121、压缩机基体部122及气液分离器115相互由一个主体连接,并以一体型形成。
在图6B所示的压缩机基体部122的底面以横向及纵向,即以格子形状形成有加强筋1223。
图7A为从右侧侧盖观察图6A的一体型外壳的侧视图,图7B为示出图7A的缓冲部件设置于洗涤桶的上部外周面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7A所示的一体型外壳120隔着间隔配置于管17的上部。在洗涤桶的外周面上部凸出形成有用于固定缓冲部件140的缓冲部件结合部141。在缓冲部件结合部141的内部设置有插入槽,从而缓冲部件140的下部插入于插入槽而被支撑。缓冲部件140优选为充分缓冲冲击的橡胶材质,缓冲部件140的形状不受特别限制。
缓冲部件140需要在平时维持与一体型外壳120的底面的间隔,在一体型外壳120发生下垂的情况下,需要可以吸收从一体型外壳120传递的冲击。当一体型外壳120发生下垂时,一体型外壳120的底面中的一部分可与缓冲部件140的上部面相向地以平面形成,以便于可以与缓冲部件140相接触。优选地,与上述缓冲部件140相接触的一体型外壳120的一部分位于一体型外壳120的重心或与重心接近的位置。
缓冲部件140可从管17的上部中央部沿外周面与右侧侧盖10b接近地配置。当缓冲部件140位于管17的上部中央部时,若热泵模块100的整个载荷通过一体型外壳120向管17传递,则具有由此管17的上部中央部向下方向受冲击而歪斜的危险。但是,若缓冲部件140从管17的上部中央部沿外周面向侧方向倾斜地固定,则传递的力(冲击力)的方向为重力方向,重力方向的力沿管17的外周面向圆周方向分散,从而可有效吸收冲击。
以下,参照图8A至图8D对本发明的热泵模块100的整体配置结构进行说明。
图8A为示出本发明的热泵模块安装于管上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B为从上观察图8A的俯视图,图8C为从壳体的正面观察图8A的主视图,图8D为从壳体的右侧侧面观察图8A的侧视图。
参照图8A,热泵模块100以可紧凑地配置于管17的上部的方式包括一体型外壳120。
一体型外壳120包括:热交换管部121及风扇管部124,配置于管17前侧;以及压缩机基体部122及气液分离器安装部123,设置于管17后侧。
热交换管部121在内部收容蒸发器111和冷凝器112来进行支撑。并且,热交换管部121以与管17相连接来重新向管17循环从管17排出的空气的方式形成空气的循环流路。
在风扇管部124的内部设置有吸入风扇130,上述风扇管部124垂直配置于热交换管部121的右侧侧面。风扇管部124以能够以一体型装拆的方式与热交换管部121相结合。吸入风扇130可包括叶轮131和用于驱动叶轮131的风扇马达132。
压缩机基体部122支撑压缩机本体113,并利用托架1131和防振支座1132来以悬挂的形态将压缩机本体113设置于压缩机基体部122的上部,从而可控制卧式压缩机113的振动。并且,可由在压缩机基体部122的内部收容压缩机本体113,且压缩机本体113被压缩机基体部122包围的形态构成。
气液分离器安装部123用于安装气液分离器115。
热交换管部121、风扇管部124、压缩机基体部122及气液分离器安装部123全部由一个主体(one body)构成。
参照图8B,管17设置有以中心线C-C为基准从上部中央后端部向左侧倾斜地形成的空气出口171。热交换管部121可通过管连接管173与管17的空气出口171相连接。在用于连接管17和管连接管173的部位连接有第一供水管174。第一供水管174与供水阀176相连接,通过上述空气出口171供给从供水源提供的洗涤水。在热交换管部121的管盖后部面可连接有第二供水管175。第二供水管175为用于向蒸发器111的喷射面供给洗涤水的管。
管连接管173的一端部与管17的空气出口171相连接,管连接管173的另一端部与热交换管部121的吸入口相连接。在管连接管173的另一端部与热交换管部121的吸入口之间以插入的方式设置有由波纹管形状形成的橡胶材质的防振部件,从而使振动绝缘,以防止在管17中产生的振动向热交换管部121传递。
再次参照图8A,在管17的前端部形成有橡胶材质的密封圈17a,在密封圈17a的右侧上部形成有空气入口172。
吸入风扇130垂直配置于热交换管部121的右侧侧面,从而向管连接管173和热交换管部121的内部吸入从管17排出的空气。并且,吸入风扇130重新向管17的内部送出所吸入的空气。
风扇管部124以吸入风扇130的旋转轴133朝向热交换管部121的右侧侧面和壳体的右侧侧盖的方式配置,叶轮131以旋转轴133为中心进行旋转。
风扇管部124包括:环形状的风扇外壳124a,用于包围叶轮131;以及排出部124b,以与管17的密封圈17a相连接的方式从风扇外壳124a的前侧侧面下部向左侧对角线方向延伸。排出部124b的截面积从风扇外壳124a的前侧侧面越向管17的空气入口172越大地延伸形成。其中,在排出口中,空气的排出方向为从管17的右侧上部向左侧下部移动的方向。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确保空气与洗涤物的接触面积来提高干燥性能。并且,可根据借助通过叶轮131的旋转的离心力来使空气从风扇外壳124a的中心部向放射方向喷射,确定从风扇管部124排出的空气的排出压力。并且,随着叶轮131的转速增加,空气的排出流量可以增加(参照图8A及图8D)。
参照图8B,从管17排出的空气经由管连接管173通过热交换管部121,从管17的上部左侧向管17的上部右侧按对角线方向移动。
压缩机基体部122配置于管17的上部右侧后侧。其中,管17的后侧为图中的上侧,管17的前侧为图中的下侧。
气液分离器安装部123接近于管17的中心线C-C,并配置于管17的上部中央后侧。
本发明的气液分离器115设置为与压缩机113独立的结构要素。
这是因为适用于衣物处理装置的热泵模块100的气液分离器115一般容量小,从而因温度下降至零下的冬季等的外部环境的条件而在蒸发器111中有很多未完全气化的液态制冷剂的流量。
因此,为了增大气液分离器115的容量,优选地,将气液分离器115设置成单独的独立的结构,而不是压缩机113的一部分结构要素。并且,优选地,相对于压缩机113的直径,本发明的气液分离器115的直径为1/3至3/4左右。
气液分离器115安装于气液分离器安装部123来被支撑,气液分离器安装部123一体形成于压缩机基体部122的左侧侧面和热交换管部121的后方侧面。但是,气液分离器115与压缩机本体113隔开配置。
并且,在气液分离器115的后侧还可形成有用于安装压力开关的压力开关安装部125。
参照图8B及图8C,在热交换管部121的内部收容蒸发器111和冷凝器112,蒸发器111及冷凝器112在管17的中心线C-C向右侧倾斜地配置,并向与管17的中心线C-C交叉的方向相隔开配置。
参照图8C,热交换管部121的截面积从管17的中心线C-C越向右侧越逐渐变大地增加。热交换管部121的上部面可以为平面,以便于与壳体的顶盖平行,热交换管部121的下部面可向下方向延伸,以便于可与管17的上部外周面相向地最大限度地利用管17的上部空间。
热交换管部121的上部面、蒸发器111的上部面及冷凝器112的上部面实质上位于几乎相同的平面。例如,这些上部面的高度差异可以在1cm以内。但是,蒸发器111的下端部以低于热交换管部121的吸入侧底面的方式向下方向延伸,冷凝器112的下端部以低于蒸发器111的下端部的方式向下方向延伸,因而可增加热交换面积。
由此,通过更增大蒸发器111及冷凝器112的大小来增大热交换面积,可提高热泵的性能。
以上说明的设置有热泵模块100的衣物处理装置不局限于上述说明的多个实施例的结构和方法,上述多个实施例还可由各个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选择性地组合而构成,以便于可以实现多种变形。

Claims (15)

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包括;
壳体;
洗涤桶,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
滚筒,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洗涤桶的内部,提供进行洗涤或干燥的洗涤物的收容空间;以及
热泵模块,用于使制冷剂向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循环,并且使从上述滚筒排出的空气通过上述蒸发器及上述冷凝器后向上述滚筒再循环,
上述热泵模块包括一体型外壳,上述一体型外壳将上述压缩机、上述冷凝器及上述蒸发器以一体方式安装于其中,上述一体型外壳配置于上述洗涤桶的上部,并且通过多个紧固部件支撑于上述壳体的前部面和后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在上述一体型外壳的前部面和后部面分别设置有以管形状凸出形成的多个紧固部,上述紧固部件插入于上述紧固部并螺纹紧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一体型外壳包括:
热交换管部,收容上述蒸发器及上述冷凝器,并且与上述洗涤桶相连接来形成用于使从上述洗涤桶排出的空气循环的流路;以及
压缩机基体部,与上述热交换管部形成为一体,用于支撑上述压缩机,
上述多个紧固部件将上述热交换管部的前部面紧固于上述壳体的前部面,将上述压缩机基体部的后部面紧固于上述壳体的后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还包括:
第一加强部,包围上述紧固部的外周面,并且与上述紧固部的外周面相向地隔开配置;以及
多个加强筋,从上述紧固部的外周面沿圆周方向凸出形成至上述第一加强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还包括加强筋,上述加强筋从上述紧固部的外周面沿圆周方向凸出形成,并分别与上述一体型外壳的前部面或后部面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还包括第二加强部,上述第二加强部以包围上述紧固部的外周面并且使上述第二加强部的至少一个内侧面与上述紧固部相接触的方式从上述一体型外壳的前部面或后部面凸出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还包括凸出部,上述凸出部以与上述紧固部隔开配置的方式分别凸出形成于上述一体型外壳的前部面及后部面,
在上述衣物处理装置设置有导孔,上述导孔分别形成于上述壳体的前部面和后部面,用于插入上述凸出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一体型外壳安装于上述洗涤桶的上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当从上述壳体的上方观察时,上述热交换管部的吸入口从上述洗涤桶的中心线向左侧后方延伸形成,上述热交换管部的排出口向右侧延伸形成,
在上述热交换管部的排出口的侧面以一体方式紧固有风扇管部,
在上述风扇管部的内部设置有吸入风扇,从而吸入从上述洗涤桶排出的空气,
上述吸入风扇以使用于连接叶轮和风扇马达的旋转轴朝向热交换管部的排出口的方式配置于形成上述热交换管部的右侧侧面和上述壳体的右侧侧面的侧盖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热交换管部的吸入口通过洗涤桶连接管与上述洗涤桶的空气出口相连接,上述洗涤桶的空气出口在上述洗涤桶的中心线后侧朝向左侧倾斜形成,
上述热交换管部的排出口通过风扇管部与上述洗涤桶的空气入口相连接,上述洗涤桶的空气入口在上述洗涤桶的中心线前侧朝向右侧倾斜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洗涤桶的空气入口形成于设置在上述洗涤桶的前部面的密封圈的右侧上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当从上述壳体的前方观察时,上述蒸发器及上述冷凝器从上述洗涤桶的中心线向右侧侧方向隔开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当从上述壳体的上方观察时,上述蒸发器及上述冷凝器沿与上述洗涤桶的中心线交叉的方向隔开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当从上述壳体的前方观察时,上述蒸发器从上述热交换管部的上部面延伸至低于上述洗涤桶的上部中央部的位置,上述冷凝器从上述热交换管部的上部面延伸至低于上述蒸发器的下端部的位置,
上述冷凝器的热交换面积大于上述蒸发器的热交换面积。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在上述洗涤桶的上部外周面设置有缓冲部件,当上述热泵模块发生下垂时,上述一体型外壳与该缓冲部件相接触来缓解冲击。
CN201611187532.6A 2016-01-05 2016-12-20 具有热泵模块的衣物处理装置 Active CN1069395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001185A KR102585024B1 (ko) 2016-01-05 2016-01-05 히트펌프 모듈을 구비하는 의류처리장치
KR10-2016-0001185 2016-0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39507A true CN106939507A (zh) 2017-07-11
CN106939507B CN106939507B (zh) 2020-08-07

Family

ID=57629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87532.6A Active CN106939507B (zh) 2016-01-05 2016-12-20 具有热泵模块的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3) US10619288B2 (zh)
EP (2) EP3190223B1 (zh)
JP (3) JP6972007B2 (zh)
KR (3) KR102585024B1 (zh)
CN (1) CN106939507B (zh)
AU (1) AU2016384522B2 (zh)
ES (1) ES2795225T3 (zh)
RU (1) RU2710409C1 (zh)
WO (1) WO201711958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8077A (zh) * 2020-01-19 2020-04-28 福州市鼓楼区霞荣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衣物消毒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04113S1 (en) * 2016-04-12 2017-11-28 Whirlpool Corporation Fabric care appliance
US20170342646A1 (en) * 2016-05-31 2017-11-30 Wuxi Little Swan Co., Ltd. Clothes dryer or washer-dryer
JP7089030B2 (ja) 2017-08-09 2022-06-21 エレクトロラックス 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 アクティエボラーグ(パブリーク) タンブル乾燥機
US11255041B2 (en) * 2017-08-09 2022-02-22 Electrolux Professional AB (publ) Tumble dryer
KR102378474B1 (ko) * 2017-08-09 2022-03-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의류처리장치
KR20200098115A (ko) * 2019-02-12 2020-08-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건조기
CN109944015A (zh) * 2019-03-29 2019-06-28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多筒洗衣机
KR20200122928A (ko) 2019-04-19 2020-10-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응축덕트 및 이를 세탁건조기
US11053632B2 (en) * 2019-07-12 2021-07-06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Dryer appliance and impeller housing
US20220282423A1 (en) * 2021-03-04 2022-09-08 Yit (Hk) Co., Limited Clothes drying device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09614A (en) * 1947-10-29 1950-05-30 Nash Kelvinator Corp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DE4041324A1 (de) * 1989-12-22 1991-06-27 Bosch Siemens Hausgeraet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kunststoff-mitnehmern fuer waschmaschinen-trommeln und danach hergesteller mitnehmer
EP1156149A2 (de) * 2000-05-17 2001-11-21 V-Zug AG Wäschetrockner mit Wärmepumpe
KR20060127370A (ko) * 2005-06-07 2006-12-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드럼세탁기
WO2007126169A1 (en) * 2006-05-02 2007-11-08 Lg Electronics Inc. Washing machine
CN101113565A (zh) * 2006-07-28 2008-01-30 南京乐金熊猫电器有限公司 衣物烘干机的加热泵系统模块化外壳及包含该外壳的衣物烘干机
CN101687134A (zh) * 2007-04-20 2010-03-31 英瓦卡尔公司 产品气体浓缩器及其相关方法
CN102108622A (zh) * 2009-12-28 2011-06-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烘干机
CN202100894U (zh) * 2011-05-25 2012-01-04 霍山县龙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发动机外壳的固定座
JP2012024137A (ja) * 2010-07-20 2012-02-09 Toshiba Corp 衣類乾燥機
CN102686792A (zh) * 2009-06-29 2012-09-19 伊莱克斯家用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烘干衣物的装置
CN103031694A (zh) * 2011-09-29 2013-04-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洗衣机
CN203202526U (zh) * 2013-03-25 2013-09-18 北京金立翔艺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起吊装置及其吊挂安装机构
CN203375141U (zh) * 2013-08-01 2014-01-0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壁挂支架及显示设备
EP2778278A2 (de) * 2013-03-13 2014-09-17 Miele & Cie. KG Gehäuse für Haushaltsgeräte wie beispielsweise einen Wäschetrockner, eine Waschmaschine, oder dergleichen
CN204114516U (zh) * 2014-09-15 2015-01-21 余姚市宇达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扩大孔距的条形延长板
CN204176284U (zh) * 2014-10-16 2015-02-25 格力电器(中山)小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升降固定结构及落地扇
CN204201385U (zh) * 2014-11-05 2015-03-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垫脚
JP2015054109A (ja) * 2013-09-12 2015-03-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衣類乾燥機
CN104727080A (zh) * 2013-12-20 2015-06-24 东部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固定壁装式滚筒洗衣机的装置
CN104919105A (zh) * 2013-01-25 2015-09-16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87203A (en) * 1939-09-29 1942-06-23 Gen Motors Corp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JPS60132080A (ja) * 1983-12-21 1985-07-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圧縮機の防振装置
JPH1182340A (ja) * 1997-09-01 1999-03-26 Zexel Corp 横置型スクロールコンプレッサ
JP2002240542A (ja) * 2001-02-13 2002-08-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車載用圧縮機の支持機構
JP2004285836A (ja) * 2003-03-19 2004-10-14 Yanmar Co Ltd 全領域空燃比センサを備えたエンジン駆動ヒートポンプ
CN1667177A (zh) * 2004-03-09 2005-09-1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干燥机
JP4396483B2 (ja) * 2004-11-02 2010-01-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洗濯乾燥機
JP4557747B2 (ja) 2005-02-28 2010-10-06 株式会社東芝 洗濯機
JP4374321B2 (ja) * 2005-03-10 2009-12-02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駆動式ヒートポンプ
JP4552748B2 (ja) * 2005-05-12 2010-09-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洗濯乾燥機
JP4834342B2 (ja) * 2005-07-26 2011-12-14 株式会社東芝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KR100664282B1 (ko) * 2005-12-21 2007-01-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의류 건조기의 히트 펌프 시스템 모듈화 하우징 및 이를포함하는 의류 건조기
BRPI0702461B1 (pt) * 2007-05-31 2018-07-10 Whirlpool S.A. Sistema de suspensão para compressor linear
JP2009008167A (ja) * 2007-06-28 2009-01-15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防振ゴム
JP2009247600A (ja) * 2008-04-07 2009-10-29 Panasonic Corp 乾燥装置
JP5038974B2 (ja) * 2008-05-20 2012-10-03 株式会社東芝 洗濯乾燥機
EP2281934B1 (en) 2008-06-18 2014-04-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Drum-type washing and drying machine
JP4970391B2 (ja) * 2008-09-11 2012-07-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調ユニット
JP2012095718A (ja) * 2010-10-29 2012-05-24 Toshiba Corp 衣類乾燥機
EP2468946B1 (en) 2010-12-27 2014-05-07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A heat pump system for a laundry dryer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eat pump laundry dryer
JP2013013259A (ja) * 2011-06-29 2013-01-17 Hitachi Appliances Inc 電動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5824639B2 (ja) * 2011-09-02 2015-11-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衣類乾燥機および洗濯乾燥機
JP5921249B2 (ja) 2012-02-17 2016-05-24 株式会社東芝 コンプレッサの防振装置
KR102129793B1 (ko) * 2013-02-06 2020-07-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의류처리장치
JP2015024116A (ja) * 2013-06-18 2015-02-05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衣類乾燥機
JP6236734B2 (ja) * 2013-07-24 2017-11-29 三浦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
JP6352614B2 (ja) 2013-10-31 2018-07-04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洗濯乾燥機
JP6234324B2 (ja) * 2013-12-10 2017-11-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圧縮機
DE102013225536A1 (de) * 2013-12-11 2015-06-11 BSH Hausgeräte GmbH Kompressorbaugruppe für einen eine Wärmepumpe aufweisenden Wäschetrockner, sowie entsprechender Wäschetrockner
CN105220425B (zh) 2014-05-30 2018-05-04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衣物干燥装置及烘干系统
US20160084341A1 (en) * 2014-09-24 2016-03-24 Seicon Limited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for Components of HVAC Equipment and the Like
WO2016103081A1 (en) * 2014-12-23 2016-06-30 BSH Hausgeräte GmbH Washer dryer
EP3178985A1 (en) 2015-12-07 2017-06-14 Wuxi Little Swan Co. Ltd. Washing-drying machine

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09614A (en) * 1947-10-29 1950-05-30 Nash Kelvinator Corp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DE4041324A1 (de) * 1989-12-22 1991-06-27 Bosch Siemens Hausgeraet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kunststoff-mitnehmern fuer waschmaschinen-trommeln und danach hergesteller mitnehmer
EP1156149A2 (de) * 2000-05-17 2001-11-21 V-Zug AG Wäschetrockner mit Wärmepumpe
KR20060127370A (ko) * 2005-06-07 2006-12-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드럼세탁기
WO2007126169A1 (en) * 2006-05-02 2007-11-08 Lg Electronics Inc. Washing machine
CN101113565A (zh) * 2006-07-28 2008-01-30 南京乐金熊猫电器有限公司 衣物烘干机的加热泵系统模块化外壳及包含该外壳的衣物烘干机
CN101687134A (zh) * 2007-04-20 2010-03-31 英瓦卡尔公司 产品气体浓缩器及其相关方法
CN102686792A (zh) * 2009-06-29 2012-09-19 伊莱克斯家用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烘干衣物的装置
CN102108622A (zh) * 2009-12-28 2011-06-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烘干机
JP2012024137A (ja) * 2010-07-20 2012-02-09 Toshiba Corp 衣類乾燥機
CN202100894U (zh) * 2011-05-25 2012-01-04 霍山县龙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发动机外壳的固定座
CN103031694A (zh) * 2011-09-29 2013-04-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洗衣机
CN104919105A (zh) * 2013-01-25 2015-09-16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设备
EP2778278A2 (de) * 2013-03-13 2014-09-17 Miele & Cie. KG Gehäuse für Haushaltsgeräte wie beispielsweise einen Wäschetrockner, eine Waschmaschine, oder dergleichen
CN203202526U (zh) * 2013-03-25 2013-09-18 北京金立翔艺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起吊装置及其吊挂安装机构
CN203375141U (zh) * 2013-08-01 2014-01-0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壁挂支架及显示设备
JP2015054109A (ja) * 2013-09-12 2015-03-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衣類乾燥機
CN104727080A (zh) * 2013-12-20 2015-06-24 东部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固定壁装式滚筒洗衣机的装置
CN204114516U (zh) * 2014-09-15 2015-01-21 余姚市宇达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扩大孔距的条形延长板
CN204176284U (zh) * 2014-10-16 2015-02-25 格力电器(中山)小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升降固定结构及落地扇
CN204201385U (zh) * 2014-11-05 2015-03-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垫脚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8077A (zh) * 2020-01-19 2020-04-28 福州市鼓楼区霞荣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衣物消毒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90223B1 (en) 2018-08-01
RU2710409C1 (ru) 2019-12-26
US20180371680A1 (en) 2018-12-27
US11053631B2 (en) 2021-07-06
JP2019500193A (ja) 2019-01-10
CN106939507B (zh) 2020-08-07
US10619288B2 (en) 2020-04-14
US20170191211A1 (en) 2017-07-06
JP2019162501A (ja) 2019-09-26
US10745854B2 (en) 2020-08-18
RU2019125391A3 (zh) 2021-12-02
US20190017217A1 (en) 2019-01-17
EP3392393A1 (en) 2018-10-24
ES2795225T3 (es) 2020-11-23
KR20170082042A (ko) 2017-07-13
KR102585024B1 (ko) 2023-10-05
RU2019125391A (ru) 2019-09-03
EP3190223A1 (en) 2017-07-12
KR20220127204A (ko) 2022-09-19
WO2017119585A1 (ko) 2017-07-13
AU2016384522A1 (en) 2018-07-05
EP3392393B1 (en) 2020-04-15
KR20230155397A (ko) 2023-11-10
JP6972007B2 (ja) 2021-11-24
JP7026658B2 (ja) 2022-02-28
AU2016384522B2 (en) 2019-04-18
KR102598932B1 (ko) 2023-11-06
JP2019162500A (ja) 2019-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39507A (zh) 具有热泵模块的衣物处理装置
KR102598933B1 (ko) 히트펌프 모듈을 구비하는 의류처리장치
CN107675453B (zh) 衣物处理装置
WO2007013277A1 (ja)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KR20170082047A (ko) 기액분리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의류처리장치
CN105937168B (zh) 干衣机或洗干一体机
KR20190128484A (ko) 의류 처리 장치
CN101113565A (zh) 衣物烘干机的加热泵系统模块化外壳及包含该外壳的衣物烘干机
WO2017206238A1 (zh) 干衣机或洗干一体机
CN220767473U (zh) 一种底座及衣物处理设备
RU2774949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одежды, содержащее модуль теплового насоса
CN214245013U (zh) 衣物处理装置
JP2009022647A (ja) 洗濯乾燥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