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7738B - 乘坐型插秧机 - Google Patents

乘坐型插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7738B
CN106797738B CN201610820107.XA CN201610820107A CN106797738B CN 106797738 B CN106797738 B CN 106797738B CN 201610820107 A CN201610820107 A CN 201610820107A CN 106797738 B CN106797738 B CN 1067977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
driven gear
actuator
transplanting
rice transpla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201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7738A (zh
Inventor
国安恒寿
中瀬了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797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7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7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77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乘坐型插秧机能够提高变更取苗量的操作便利性。该乘坐型插秧机具有:位置变更部(12、12a),以沿上下方向自由变更位置的方式支承载秧台(10)和取苗口(38a);以及取苗量执行器(14),通过操作位置变更部(12、12a),沿上下方向变更载秧台(10)和取苗口(38a)的位置,从而变更插植臂(8)经过取苗口(38a)取出的秧苗的取苗量。该乘坐型插秧机具有:取苗量控制部,向取苗量执行器(14)发送动作指令;以及取苗量传感器(44),检测取苗量执行器14设定的取苗量。

Description

乘坐型插秧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乘坐型插秧机的秧苗插植装置。
背景技术
就乘坐型插秧机而言,插植臂(专利文献1的图3和图4的15)经过载秧台下部的取苗口(专利文献1的图4和图14的54a)取出秧苗并插植在农田面,能够变更插植臂经过取苗口取出的秧苗的取苗量,并且能够调节用于插植的秧苗的消耗量。
此时,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相对于被沿着一定的轨迹驱动的插植臂沿上下方向变更载秧台和取苗口的位置,从而沿上下方向变更插植臂经过取苗口的位置,由此变更取苗量。
当将取苗口的位置设定在下侧时,取苗量为多侧,当将取苗口的位置设定在上侧时,取苗量为少侧(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4)。
就乘坐型插秧机而言,以绕设置在秧苗插植装置下部的支承部件(专利文献1的图5和图16的111)的左右方向的支承轴心(专利文献1的图5和图16的P7)上下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浮板(专利文献1的图5和图16的17、18)。
具有检测从浮板到秧苗插植装置的高度的高度传感器(专利文献1的图16的113、114),以使高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保持在插植设定值的方式,通过升降控制部使连杆升降机构(专利文献1的图1和图2的4)动作,所述连杆升降机构升降驱动连杆机构(专利文献1的图1和图2的3)。
由此,以使秧苗插植装置相对于触地追随农田面的浮板保持在设定高度的方式进行升降驱动,从而使秧苗插植装置的秧苗插植深度保持在规定的插植深度。
此时,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沿上下方向变更支承部件的位置,从而沿上下方向变更浮板(支承轴心)的位置,进而变更秧苗插植装置相对于浮板的设定高度,由此能够变更插植深度。
当将支承部件相对于秧苗插植装置的位置设定在上侧时(当将浮板和秧苗插植装置的上下间隔设定成小侧时),插植深度为深侧,当将支承部件相对于秧苗插植装置的位置设定在下侧时(当将浮板和秧苗插植装置的上下间隔设定成大侧时),插植深度为浅侧(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6)。
就乘坐型插秧机而言,在机体的后部具有上下自由摆动的连杆机构,经由连杆机构以自由升降的方式支承秧苗插植装置。
在专利文献1中,秧苗插植装置具有取苗量杆(专利文献1的图3和图5的84),当沿上下方向变更载秧台和取苗口的位置从而变更取苗量时,该取苗量杆沿上下方向变更载秧台和取苗口的位置。
由此,在插植行驶中,当驾驶员变更取苗量时,驾驶员需要暂停插植行驶并使机体停止,并转到后方(秧苗插植装置侧)操作取苗量杆,因此,在变更取苗量的操作便利性上尚有待改善。
在专利文献1中,秧苗插植装置具有插植深度杆(专利文献1的图3、图5、图16的112),当沿上下方向变更支承部件的位置从而变更插植深度时,该插植深度杆沿上下方向变更支承部件的位置。
由此,在插植行驶中,当驾驶员变更插植深度时,驾驶员需要暂停插植行驶并使机体停止,并转向后方(秧苗插植装置侧)操作插植深度杆,因此,在变更插植深度的操作便利性上尚有待改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布“特开2003-284415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乘坐型插秧机的变更取苗量的操作便利性。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高乘坐型插秧机的变更插植深度的操作便利性。
(解决问题的方案)
[I](结构)
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构成乘坐型插秧机。
在机体的后部具有上下自由摆动的连杆机构,经由所述连杆机构以自由升降的方式支承秧苗插植装置,
所述秧苗插植装置具有:栽秧台,被沿着左右方向往返横向移送驱动;以及插植臂,被沿着一定的轨迹驱动,所述插植臂经过所述载秧台下部的取苗口取出秧苗并插植在农田面,
该乘坐型插秧机具有:位置变更部,以沿上下方向自由变更位置的方式支承所述载秧台和所述取苗口;
取苗量执行器,通过操作所述位置变更部,从而沿上下方向变更所述载秧台和所述取苗口的位置,由此变更所述插植臂经过所述取苗口取出的秧苗的取苗量;
取苗量控制部,向所述取苗量执行器发送动作指令;以及
取苗量传感器,检测所述取苗量执行器设定的所述取苗量。
(作用和发明效果)[I]-1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通过取苗量执行器操作位置变更部,从而变更取苗量,因此,驾驶员即使不转向后方(秧苗插植装置侧),也能够通过取苗量执行器变更取苗量。
综上所述,如果驾驶员即使不转向后方(秧苗插植装置侧)也能够通过取苗量执行器变更取苗量,则不需要为了变更取苗量而暂停插植行驶并使机体停止,在继续插植行驶的状态下就能够通过取苗量执行器变更取苗量,由此能够提高变更取苗量的操作便利性。
[I]-2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具有:取苗量控制部,向取苗量执行器发送动作指令;以及取苗量传感器,检测取苗量执行器设定的取苗量。由此,本发明的第一特征能够容易地适用于以下[I]-2-1和[I]-2-2所示的方案。
[I]-2-1
具有由驾驶员手动操作的取苗量杆、位置传感器和取苗量控制部的方案,其中,位置传感器检测取苗量杆的操作位置,取苗量控制部以使取苗量成为与位置传感器的检测值(取苗量杆的操作位置)对应的值的方式向取苗量执行器发送动作指令。
由此,驾驶员通过操作取苗量杆,能够按照驾驶员的意思任意设定取苗量。此时,取苗量传感器为检测取苗量杆的操作位置的位置传感器,取苗量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值直接作为取苗量执行器设定的取苗量。
[I]-2-2
具有位置传感器和取苗量控制部的方案,其中,位置传感器检测取苗量执行器的位置,取苗量控制部以使取苗量成为事先设定的取苗设定值的方式,根据位置传感器的检测值向取苗量执行器发送动作指令。
由此,当设定和变更了取苗设定值时,以使取苗量成为取苗设定值的方式,通过取苗量控制部使取苗量执行器自动动作,取苗量传感器为检测取苗量执行器的位置的位置传感器。
[II](结构)
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的乘坐型插秧机。
在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附近,配置有所述取苗量执行器。(作用和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通过在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附近配置取苗量执行器,由此,取苗量执行器难以影响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平衡,使得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平衡良好。
[III](结构)
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本发明的第二特征的乘坐型插秧机。
在左右后轮的内侧具有左右辅助后轮,通过在俯视时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和所述辅助后轮之间配置所述取苗量执行器,从而在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附近配置所述取苗量执行器。
(作用和发明效果)
就乘坐型插秧机而言,例如在行驶于较深的水田的情况下,有时会在左右后轮的内侧具有左右辅助后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通过在俯视时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和辅助后轮之间配置取苗量执行器,能够在顺利地避免取苗量执行器与辅助后轮间的干涉的同时,在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附近配置取苗量执行器。
[IV](结构)
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本发明的第二特征的乘坐型插秧机。
所述连杆机构连结在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通过在所述连杆机构的连结于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部分的附近配置所述取苗量执行器,从而在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附近配置所述取苗量执行器。
(作用和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通过在连杆机构的连结于秧苗插植装置的部分的附近配置取苗量执行器,从而能够在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附近顺利地配置取苗量执行器。
[V](结构)
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本发明的第四特征的乘坐型插秧机。
在左右后轮的内侧具有左右辅助后轮,通过在俯视时所述连杆机构和所述辅助后轮之间配置所述取苗量执行器,从而在所述连杆机构的连结于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部分的附近配置所述取苗量执行器。
(作用和发明效果)
就乘坐型插秧机而言,例如在行驶于较深的水田的情况下,有时会在左右后轮的内侧具有左右辅助后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通过在俯视时连杆机构和辅助后轮之间配置取苗量执行器,从而能够在顺利地避免取苗量执行器与辅助后轮之间的干涉的同时,在连杆机构的连结于秧苗插植装置的部分的附近配置取苗量执行器,从而能在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附近配置取苗量执行器。
[VI](结构)
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本发明的第四或第五特征的乘坐型插秧机。
对农田面进行整地的整地装置经由整地升降机构以自由升降的方式支承在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前部,在所述连杆机构的连结于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部分的附近,在所述连杆机构的左右两侧中的一侧配置有所述取苗量执行器,在所述连杆机构的左右两侧中的另一侧配置有所述整地升降机构。
(作用和发明效果)
就乘坐型插秧机而言,对农田面进行整地的整地装置支承在秧苗插植装置的前部,有时一边通过整地装置对农田面进行整地一边进行秧苗插植,有时不进行秧苗插植,只通过整地装置对田埂端等进行整地。此时,大多通过整地升降机构以相对于秧苗插植装置自由升降的方式支承整地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连杆机构的连结于秧苗插植装置的部分的附近,在连杆机构的左右两侧中的一侧配置有取苗量执行器,在连杆机构的左右两侧中的另一侧配置有整地升降机构,由此,取苗量执行器和整地升降机构难以影响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平衡,使得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平衡良好。
[VII](结构)
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六特征的乘坐型插秧机中的任一个。
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所述秧苗插植装置,即,在从侧面观察时,在后部支承有所述插植臂的插植传动箱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在所述插植传动箱的位于所述插植臂的前侧的部分配置有所述载秧台的下部,所述载秧台向斜前上方延伸,
在从侧面观察时,在沿着所述插植传动箱向前方延伸的虚拟线和所述载秧台之间,配置有所述取苗量执行器。
(作用和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插植传动箱(虚拟线)和载秧台之间的从侧面观察时呈楔形的空间配置有取苗量执行器,由此,能够将取苗量执行器紧凑地配置在秧苗插植装置。
[VIII](结构)
本发明的第八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七特征的乘坐型插秧机中的任一个。
与所述取苗量执行器的使所述载秧台和所述取苗口向上升侧移动的动作速度相比,将所述取苗量执行器的使所述载秧台和所述取苗口向下降侧移动的动作速度设定为低速。
(作用和发明效果)
当通过取苗量执行器操作位置变更部时,当取苗量执行器以使载秧台和取苗口向上升侧移动的方式动作时,取苗量执行器承接载秧台(载置于载秧台的秧苗)的重量,因此会给取苗量执行器带来较大的负荷。
相对地,当取苗量执行器以使载秧台和取苗口向下降侧移动的方式动作时,载秧台(载置于载秧台的秧苗)的重量使得取苗量执行器的动作加速。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特征,与取苗量执行器的使载秧台和取苗口向上升侧移动的动作速度相比,将取苗量执行器的使载秧台和取苗口向下降侧移动的动作速度设定为低速。
由此,当取苗量执行器以使载秧台和取苗口向下降侧移动的方式动作时,通过使取苗量执行器低速动作,能够在取苗量不超过目标值的状态下(超越量),顺利地将取苗量变更为目标值。
[IX](结构)
本发明的第九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八特征的乘坐型插秧机中的任一个。
所述取苗量执行器为电动马达,
该乘坐型插秧机具有:减速机构,对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动力进行减速,并旋转驱动小齿轮;以及从动齿轮,比所述小齿轮径大,且与所述小齿轮啮合,
通过所述从动齿轮操作所述位置变更部。
(作用和发明效果)
当取苗量执行器为电动马达时,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特征,通过具有减速机构和从动齿轮,能够增大电动马达的动力来操作位置变更部,因此,即使是输出较小的电动马达也能够顺利地操作位置变更部。
[X](结构)
本发明的第十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本发明的第九特征的乘坐型插秧机。
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所述秧苗插植装置,即,在从侧面观察时,在后部支承有所述插植臂的插植传动箱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在所述插植传动箱的位于所述插植臂的前侧的部分配置有所述载秧台的下部,所述载秧台向斜前上方延伸,
所述从动齿轮为从左右方向的旋转轴心向前方延伸的扇形齿轮,在所述从动齿轮的前方配置有所述电动马达、所述减速机构和所述小齿轮,通过使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小齿轮啮合,从而沿上下方向摆动驱动所述从动齿轮,
在从侧面观察时,在沿着所述插植传动箱向前方延伸的虚拟线和所述载秧台之间,配置有所述从动齿轮、所述电动马达、所述减速机构和所述小齿轮,
在从侧面观察时,连结所述从动齿轮的旋转轴心和所述小齿轮的旋转轴心的虚拟线沿着所述载秧台的向前上方延伸的方向。
(作用和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特征,在插植传动箱(虚拟线)和栽秧台之间的从侧面观察时呈楔形的空间,配置有从动齿轮、电动马达、减速机构和小齿轮,由此,能够将从动齿轮、电动马达、减速机构和小齿轮紧凑地配置在秧苗插植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特征,在从侧面观察时,连结从动齿轮(扇形齿轮)的旋转轴心和小齿轮的旋转轴心的虚拟线以沿着载秧台的向前上方延伸的方向配置,由此,能够将从动齿轮(扇形齿轮)在上下方向上的摆动驱动范围顺利地配置在插植传动箱(虚拟线)和载秧台之间的从侧面观察时呈楔形的空间。
[XI](结构)
本发明的第十一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本发明的第九特征或第十特征的乘坐型插秧机。
具有:施力机构,以使所述载秧台和所述取苗口向下降侧移动的方式对所述从动齿轮施力。
(作用和发明效果)[XI]-1
就由电动马达旋转驱动的减速机构的小齿轮和从动齿轮而言,当以使载秧台和取苗口向上升侧移动的方式对减速机构的小齿轮进行旋转驱动时,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推动从动齿轮的轮齿,从而旋转驱动从动齿轮(如上述[VIII]所述,当取苗量执行器以使载秧台和取苗口向上升侧移动的方式动作时,取苗量执行器承接载秧台(载置于载秧台的秧苗)的重量,从而给取苗量执行器带来较大的负荷)。
[XI]-2
对于上述[XI]-1所述的状态,当以使载秧台和取苗口向下降侧移动的方式旋转驱动减速机构的小齿轮时,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向远离从动齿轮的轮齿的方向旋转,通过载秧台(载置于载秧台的秧苗)的重量,使从动齿轮以追随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方式旋转。
此时,当存在各部件的机械摩擦或阻力等时,当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向远离从动齿轮的轮齿的方向旋转时,由于各部件的机械摩擦或阻力等,使得从动齿轮不能马上追随减速机构的小齿轮,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会稍微远离从动齿轮的轮齿,然后从动齿轮旋转,从动齿轮的轮齿跟上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
当出现上述状态时,当从动齿轮的轮齿跟上了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时,从动齿轮的轮齿会撞击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从而产生撞击音,随着以使载秧台和取苗口向下降侧移动的方式旋转驱动减速机构的小齿轮,上述撞击音反复产生。
[XI]-3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特征,具有以使载秧台和取苗口向下降侧移动的方式对从动齿轮施力的施力机构。
由此,如上述[XI]-2所述,当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向远离从动齿轮的轮齿的方向旋转时,即使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欲远离从动齿轮的轮齿,由于在载秧台(载置于载秧台的秧苗)的重量上追加施力机构的施力,因此,从动齿轮也会以使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不远离从动齿轮的轮齿的方式无延迟地追随旋转。
综上所述,通过使从动齿轮没有延迟地追随旋转,从而能够避免使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稍微远离从动齿轮的轮齿,然后从动齿轮旋转,从动齿轮的轮齿跟上并撞击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的状态,并能够抑制从动齿轮的轮齿和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撞击产生撞击音。
通过避免从动齿轮的轮齿跟上并撞击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的状态发生,能够避免减速机构的小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耐用性下降。
[XII](结构)
本发明的第十二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构成乘坐型插秧机。
在机体的后部具有上下自由摆动的连杆机构,经由所述连杆机构以自由升降的方式支承秧苗插植装置,
在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下部具有支承部件,以绕所述支承部件的左右方向的支承轴心上下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触地追随农田面的浮板,并且,该乘坐型插秧机具有检测从所述浮板到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高度的高度传感器,
该乘坐型插秧机具有:升降控制部,以使所述高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保持在插植设定值的方式使连杆升降机构动作,所述连杆升降机构升降驱动所述连杆机构;
插植深度执行器,通过沿上下方向变更所述支承部件相对于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位置,从而沿上下方向变更所述支承轴心相对于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位置,由此变更插植臂的秧苗插植深度;
插植深度控制部,向所述插植深度执行器发送动作指令;以及
插植深度传感器,检测所述插植深度执行器设定的所述插植深度。
(作用和发明效果)[XII]-1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特征,由于通过插植深度执行器操作支承部件,从而变更插植深度,因此,驾驶员即使不转向后方(秧苗插植装置侧),也能够通过插植深度执行器变更插植深度。
综上所述,如果驾驶员即使不转向后方(秧苗插植装置侧)也能够通过插植深度执行器变更插植深度,那么就不需要为了变更插植深度而暂停插植行驶并使机体停止,能够在持续插植行驶的状态下通过插植深度执行器变更插植深度,由此能够提高变更插植深度的操作便利性。
[XII]-2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特征,具有:插植深度控制部,向插植深度执行器发送动作指令;以及插植深度传感器,检测插植深度执行器设定的插植深度。由此,本发明的第十二特征能够容易地适用于以下[XII]-2-1以及[XII]-2-2所示的方案。
[XII]-2-1
具有由驾驶员手动操作的插植深度杆、位置传感器以及插植深度控制部的方案,其中位置传感器检测插植深度杆的操作位置,插植深度控制部以插植深度成为与位置传感器的检测值(插植深度杆的操作位置)相对应的值的方式向插植深度执行器发送动作指令。
由此,驾驶员通过操作插植深度杆,能够按照驾驶员的意思任意地设定插植深度。此时,插植深度传感器为检测插植深度杆的操作位置的位置传感器,插植深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值直接作为插植深度执行器设定的插植深度。
[XII]-2-2
具有位置传感器以及插植控制部的方案,其中,位置传感器检测插植深度执行器的位置,插植控制部以使插植深度成为事先设定的插植设定值的方式,根据位置传感器的检测值向插植深度执行器发送动作指令。
由此,当设定和变更了插植设定值时,以使插植深度成为插植设定值的方式通过插植控制部使插植深度执行器自动动作,插植深度传感器为检测插植深度执行器的位置的位置传感器。
[XIII](结构)
本发明的第十三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本发明的第十二特征的乘坐型插秧机。
在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附近,配置有所述插植深度执行器。
(作用和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特征,通过在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附近配置插植深度执行器,使得插植深度执行器难以影响到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平衡,从而使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平衡良好。
[XIV](结构)
本发明的第十四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本发明的第十三特征的乘坐型插秧机。
在左右后轮的内侧具有左右辅助后轮,通过在俯视时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和所述辅助后轮之间配置所述插植深度执行器,从而在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附近配置所述插植深度执行器。
(作用和发明效果)
就乘坐型插秧机而言,例如在行驶于较深的水田的情况下,有时会在左右后轮的内侧具有左右辅助后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特征,通过在俯视时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和辅助后轮之间配置插植深度执行器,能够在容易地避免插植深度执行器与辅助后轮之间的干涉的同时,在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附近配置插植深度执行器。
[XV](结构)
本发明的第十五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本发明的第十三特征的乘坐型插秧机。
所述连杆机构连结在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通过在所述连杆机构的连结于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部分的附近配置所述插植深度执行器,从而在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附近配置所述插植深度执行器。(作用和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特征,通过在连杆机构的连结于秧苗插植装置的部分的附近配置插植深度执行器,从而能够在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附近容易地配置插植深度执行器。
[XVI](结构)
本发明的第十六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本发明的第十五特征的乘坐型插秧机。
在左右后轮的内侧具有左右辅助后轮,通过在俯视时所述连杆机构和所述辅助后轮之间配置所述插植深度执行器,从而在所述连杆机构的连结于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部分的附近配置所述插植深度执行器。
(作用和发明效果)
就乘坐型插秧机而言,例如在行驶于较深的水田的情况下,有时会在左右后轮的内侧具有左右辅助后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特征,通过在俯视时连杆机构与辅助后轮之间配置插植深度执行器,能够在容易地避免插植深度执行器与辅助后轮之间的干涉的同时,在连杆机构的连结于秧苗插植装置的部分的附近配置插植深度执行器,从而能够在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附近配置插植深度执行器。
[XVII](结构)
本发明的第十七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本发明的第十五或第十六特征的乘坐型插秧机。
对农田面进行整地的整地装置经由整地升降机构以自由升降的方式支承在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前部,在所述连杆机构的连结于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部分的附近,在所述连杆机构的左右两侧中的一侧配置有所述插植深度执行器,在所述连杆机构的左右两侧中的另一侧配置有所述整地升降机构。
(作用和发明效果)
就乘坐型插秧机而言,在秧苗插植装置的前部支承有对农田面进行整地的整地装置,有时通过整地装置一边对农田面进行整地一边进行秧苗插植,有时不进行秧苗插植,只通过整地装置对田埂端等进行整地。此时,大多通过整地升降机构以相对于秧苗插植装置自由升降的方式支承整地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特征,通过在连杆机构的连结于秧苗插植装置的部分的附近,在连杆机构的左右两侧中的一侧配置插植深度执行器,在连杆机构的左右两侧中的另一侧配置整地升降机构,由此,使得插植深度执行器和整地升降机构难以影响到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平衡,从而使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平衡良好。
[XVIII](结构)
本发明的第十八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本发明的第十二至第十七特征的乘坐型插秧机中的任一个。
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所述秧苗插植装置,即,在从侧面观察时,在后部支承有所述插植臂的插植传动箱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在所述插植传动箱的位于所述插植臂的前侧的部分配置有载秧台的下部,所述载秧台向斜前上方延伸,
在从侧面观察时,在沿着所述插植传动箱向前方延伸的虚拟线和所述载秧台之间配置有所述插植深度执行器。
(作用和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特征,通过在插植传动箱(虚拟线)和载秧台之间的从侧面观察时呈楔形的空间配置插植深度执行器,能够在秧苗插植装置紧凑地配置插植深度执行器。
[XIX](结构)
本发明的第十九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本发明的第十二至第十八特征的乘坐型插秧机中的任一个。
与所述插植深度执行器的使所述支承部件向上升侧移动的动作速度相比,将所述插植深度执行器的使所述支承部件向下降侧移动的动作速度设定为低速。
(作用和发明效果)
当通过插植深度执行器操作支承部件时,当插植深度执行器以使支承部件向上升侧移动的方式动作时,插植深度执行器承接浮板的重量,从而给插植深度执行器带来较大的负荷。
与此相对,当插植深度执行器以使支承部件向下降侧移动的方式动作时,浮板的重量使插植深度执行器的动作加速。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特征,与插植深度执行器的使支承部件向上升侧移动的动作速度相比,将插植深度执行器的使支承部件向下降侧移动的动作速度设定为低速。
由此,当插植深度执行器以使支承部件向下降侧移动的方式动作时,通过使插植深度执行器低速动作,从而能够在插植深度不会超过目标值的状态下(超越量),容易地将插植深度变更为目标值。
[XX](结构)
本发明的第二十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本发明的第十二至第十九特征的乘坐型插秧机中的任一个。
所述插植深度执行器为电动马达,
该乘坐型插秧机具有:减速机构,对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动力进行减速,并旋转驱动小齿轮;以及从动齿轮,比所述小齿轮径大,且与所述小齿轮啮合,
通过所述从动齿轮操作所述支承部件。
(作用和发明效果)
当插植深度执行器为电动马达时,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特征,通过具有减速机构和从动齿轮,能够使电动马达的动力增大来操作支承部件,因此,即使为输出较小的电动马达,也能够顺利地操作支承部件。
[XXI](结构)
本发明的第二十一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本发明的第二十特征的乘坐型插秧机。
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所述秧苗插植装置,即,在从侧面观察时,在后部支承有所述插植臂的插植传动箱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在所述插植传动箱的位于所述插植臂的前侧的部分配置有载秧台的下部,所述载秧台向斜前上方延伸,
所述从动齿轮为从左右方向的旋转轴心向前方延伸的扇形齿轮,在所述从动齿轮的前方配置有所述电动马达、所述减速机构和所述小齿轮,通过使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小齿轮啮合,从而沿上下方向摆动驱动所述从动齿轮,
在从侧面观察时,在沿着所述插植传动箱向前方延伸的虚拟线和所述载秧台之间,配置有所述从动齿轮、所述电动马达、所述减速机构和所述小齿轮,
在从侧面观察时,连结所述从动齿轮的旋转轴心和所述小齿轮的旋转轴心的虚拟线沿着所述载秧台的向前上方延伸的方向。
(作用和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特征,通过在插植传动箱(虚拟线)和载秧台之间的从侧面观察时呈楔形的空间配置从动齿轮、电动马达、减速机构和小齿轮,从而能够在秧苗插植装置紧凑地配置从动齿轮、电动马达、减速机构和小齿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特征,通过将连结有从动齿轮(扇形齿轮)的旋转轴心和小齿轮的旋转轴心的虚拟线配置成在从侧面观察时沿着载秧台的向前上方延伸的方向,从而能够将从动齿轮(扇形齿轮)沿上下方向的摆动驱动范围容易地配置在插植传动箱(虚拟线)和载秧台之间的从侧面观察时呈楔形的空间。
[XXII](结构)
本发明的第二十二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本发明的第二十或第二十一特征的乘坐型插秧机。
具有:施力机构,以使所述支承部件向下降侧移动的方式对所述从动齿轮施力。
(作用和发明效果)[XXII]-1
就由电动马达旋转驱动的减速机构的小齿轮和从动齿轮而言,当以使支承部件向上升侧移动的方式旋转驱动减速机构的小齿轮时,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推动从动齿轮的轮齿,从而旋转驱动从动齿轮(如上述[XIX]所述,当插植深度执行器以使支承部件向上升侧移动的方式动作时,插植深度执行器承接浮板的重量,从而给插植深度执行器带来较大的负荷)。
[XXII]-2
对于上述[XXII]-1所述的状态,当以使支承部件向下降侧移动的方式旋转驱动减速机构的小齿轮时,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向远离从动齿轮的轮齿的方向旋转,通过浮板的重量,从动齿轮以追随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方式旋转。
此时,当存在各部件的机械摩擦或阻力等时,当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向远离从动齿轮的轮齿的方向旋转时,由于各部件的机械摩擦或阻力等使得从动齿轮不能马上追随减速机构的小齿轮,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会稍微远离从动齿轮的轮齿,然后从动齿轮旋转,从动齿轮的轮齿跟上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
当出现上述状态时,当从动齿轮的轮齿跟上了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时,从动齿轮的轮齿会撞击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从而产生撞击音,随着以使支承部件向下降侧移动的方式旋转驱动减速机构的小齿轮,上述撞击音反复产生。
[XXII]-3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特征,具有以使支承部件向下降侧移动的方式对从动齿轮施力的施力机构。
由此,如上述[XXII]-2所述,当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向远离从动齿轮的轮齿的方向旋转时,即使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欲远离从动齿轮的轮齿,通过在浮板重量的基础上施加施力机构的施力,从动齿轮也会以使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不远离从动齿轮的轮齿的方式,没有延迟地追随旋转。
综上所述,通过使从动齿轮没有延迟地追随旋转,从而能够避免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稍微远离从动齿轮的轮齿,然后从动齿轮旋转,从动齿轮的轮齿跟上并撞击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并且,能够抑制从动齿轮的轮齿与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撞击产生的撞击音。
通过避免从动齿轮的轮齿跟上并撞击减速机构的小齿轮的轮齿的状态发生,能够避免减速机构的小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耐用性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乘坐型插秧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乘坐型插秧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3是秧苗插植装置和整地装置的左剖视图。
图4是秧苗插植装置和整地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秧苗插植装置和整地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整地装置的升降构造的左剖视图。
图7是表示取苗量的变更构造的右视图。
图8是表示设定高度(设定深度)的变更构造的右视图。
图9是表示取苗量的变更构造和设定高度(设定深度)的变更构造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高度传感器的支承构造的右视图。
图11是表示高度传感器的支承构造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控制装置和各部件的连结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2:后轮
2a:辅助后轮
3:连杆机构
4:连杆升降机构
5:秧苗插植装置
6:插植传动箱
8:插植臂
9:浮板
10:载秧台
12、12a:位置变更部
14:取苗量执行器、电动马达
15:减速机构
15a:小齿轮
16:从动齿轮、扇形齿轮
38a:取苗口
41、41a:支承部件
44:取苗量传感器
53:整地装置
54、55、56、58:整地升降机构
68:高度传感器
70:插植深度执行器、电动马达
73:升降控制部
84:减速机构
84a:小齿轮
86:从动齿轮、扇形齿轮
91:插植深度传感器
102:取苗量控制部
103:插植深度控制部
B1:插植设定值
G:农田面
L1:沿着插植传动箱向前方延伸的虚拟线
L2:连结从动齿轮的旋转轴心和小齿轮的旋转轴心的虚拟线
L3:连结从动齿轮的旋转轴心和小齿轮的旋转轴心的虚拟线
P5:支承轴心
P7:旋转轴心
P8:旋转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顺序说明以下[1]至[21]的项目。
[1]乘坐型插秧机的整体结构;[2]秧苗插植装置5的整体结构;[3]秧苗插植装置5的传动构造;[4]通过沿上下方向变更载秧台10和导轨38(取苗口38a)的位置从而变更插植臂8经过导轨38的取苗口38a取出的秧苗的取苗量的构造;[5]在上述[4]所述的构造中,支承框架13、电动马达14、减速机构15以及从动齿轮16、取苗量传感器44的配置;
[6]在上述[4]所述的构造中,变更取苗量的状态;[7]当由纵向移送机构25将载秧台10的秧苗向下方输送时对纵向移送量的变更;[8]整地装置53的整体结构;[9]整地装置53的传动构造;[10]整地装置53的升降构造;
[11]升降操作杆72进行的秧苗插植装置5的升降;[12]秧苗插植装置5的关于横摆控制部76的构造和动作;[13]秧苗插植装置5的升降控制部73的关于电动马达70的构造;[14]秧苗插植装置5的升降控制部73的关于高度传感器68的构造;[15]在上述[13]、[14]所述的构造中,支承框架69、电动马达70、减速机构84以及从动齿轮86、插植深度传感器91以及高度传感器68的配置;
[16]上述[4]所述的支承框架13、电动马达14、减速机构15以及从动齿轮16、取苗量传感器44、上述[13]、[14]所述的支承框架69、电动马达70、减速机构84以及从动齿轮86、插植深度传感器91以及高度传感器68、上述[10]所述的支承框架52、电动马达56、减速机构55、从动齿轮54以及连接部件58的配置;[17]在上述[13]、[14]所述的构造中,沿上下方向变更了支承轴41的支承臂41a(中央浮板9和侧浮板11)(横轴心P5)相对于秧苗插植装置5的位置的状态;[18]秧苗插植装置5的升降控制部73的动作;[19]设定取苗量(参照上述[6])以及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参照上述[18])的设定;[20]对如上述[19]所述地设定的设定取苗量和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进行手动变更;[21]整地装置53的高度调节。
[1]下面对乘坐型插秧机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乘坐型插秧机具有以下结构,在由左右前轮1和左右后轮2支承的机体的后部具有上下自由摆动的连杆机构3,经由连杆机构3以自由升降的方式支承有8行插植型秧苗插植装置5,并具有升降驱动连杆机构3的液压缸4(相当于连杆升降机构)。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连杆机构3具有俯视时位于机体的左右方向的中央的1个上连杆3a、俯视时位于上连杆3a的左右两侧的左右下连杆3b以及连接于上连杆3a和下连杆3b的后部的1个纵连杆3c。如以下[2]所述,连杆机构3的纵连杆3c连结在供给箱17,供给箱17配置在秧苗插植装置5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左右后轮2的内侧,左右辅助后轮2a以与左右后轮2一体旋转驱动的方式连结在左右后轮2。
如以下[8]所述,整地装置53以自由升降的方式支承在秧苗插植装置5的前部。
[2]下面,对秧苗插植装置5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秧苗插植装置5具有1个供给箱17、4个插植传动箱6、以自由旋转驱动的方式支承在插植传动箱6的后部的左右旋转箱7、设置在旋转箱7的两端的2对插植臂8、中央的中央浮板9(相当于浮板)以及侧浮板11(相当于浮板)、具有8个载秧面且受到沿左右方向的往返横向移送驱动的载秧台10、设置在载秧台10的各个载秧面的纵向移送机构25等。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在沿左右方向配置的支承框架18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秧苗插植装置5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连结有供给箱17,在支承框架18连结有4个插植传动箱6。以绕连杆机构3的纵连杆3c的下部的机体前后方向的横轴心P1(参照图4)自由横摆的方式连结有供给箱17。
如图4和图5所示,横向移送轴19从供给箱17延伸,横向移送轴19的端部经由托架20支承在支承框架18,随着横向移送轴19的旋转而受到往返横向移送驱动的输送部件21外嵌在横向移送轴19,输送部件21连接在载秧台10。导轨38沿左右方向支承在插植传动箱6,载秧台10的下部以沿着导轨38向左右方向横向自由移动的方式受到支承。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支承框架26连结在支承框架18的中央部(供给箱17的右侧相邻的部分)、左右端部,并向上方延伸,横跨支承框架26的上部连结有支承框架50。在载秧台10的上部的前表面连结有导轨27,在支承于支承框架50的辊51以沿左右方向横向自由移动的方式支承有导轨27。
如图3所示,在载秧台10的8个载秧面的每一个,具有带式纵向移送机构25。如图3和图5所示,纵向移送轴36从供给箱17延伸,纵向移送轴36的端部经由托架37支承在支承框架18,在纵向移送轴36连结有左右驱动臂36a。向8个纵向移送机构25传递动力的输入部57设置在载秧台10,输入部57位于纵向移送轴36的左右驱动臂36a之间。
由此,如图3、图5和图7所示,当载秧台10到达往返横向移送驱动的右端部或左端部时,输入部57到达纵向移送轴36的右(左)驱动臂36a,通过纵向移送轴36的右(左)驱动臂36a,以规定角度驱动输入部57的输入臂57a,通过8个纵向移送机构25将载秧台10的秧苗向下方输送。
[3]下面,对秧苗插植装置5的传动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5所示,支承在机体前部的发动机49的动力从行驶用静液压无级变速装置(未图示)以及株距变更装置(未图示)经由插植离合器87(参照图12)以及动力输出轴(PTO轴)22传递至供给箱17的输入轴28。
如图5所示,输入轴28的动力传递至纵向移送轴36,从而旋转驱动纵向移送轴36,输入轴28的动力经由横向移送变速机构29传递至横向移送轴19,从而旋转驱动横向移送轴19。
如图5所示,输入轴28的动力传递至传动链条30、横跨插植传动箱6架设的传动轴23、插植传动箱6的输入轴32,输入轴32的动力经由扭矩限制器33、传动链条34、分排离合器24以及驱动轴35传递至旋转箱7。以横跨插植传动箱6的方式固定有圆筒状的罩体60,通过罩体60覆盖传动轴23。
由此,如图5所示,当插植离合器87被操作成传动状态时,随着沿左右方向往返横向移送驱动载秧台10,旋转箱7被向图3的纸面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插植臂8经过导轨38的取苗口38a(参照图7),从载秧台10的下部取出秧苗并插植在农田面G,当载秧台10到达往返横向移送驱动的右端部或左端部时,通过8个纵向移送机构25将载秧台10的秧苗向下方输送。
当插植离合器87被操作成断开状态时,载秧台10的往返横向移送驱动、旋转箱7的旋转驱动以及纵向移送机构25停止。
[4]下面,对通过沿上下方向变更载秧台10和导轨38(取苗口38a)的位置从而变更插植臂8经过导轨38的取苗口38a取出的秧苗的取苗量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3和图7所示,托架6a连结在插植传动箱6的横侧面,朝下地连结在导轨38的支承杆38b以上下自由滑动的方式插入插植传动箱6的托架6a。由此,能够沿上下方向自由变更载秧台10和导轨38(取苗口38a)的位置。
如图7所示,在插植传动箱6的上表面(插植臂8的前侧的部分)具有承接部6b,横跨4个插植传动箱6的承接部6b,以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有1个支承轴12(相当于位置变更部)。连结在支承轴12的多个支承臂12a(相当于位置变更部)插入导轨38的前部。
如图2、图7和图9所示,就支承框架18而言,在俯视以及从正面观察时中央的支承框架26和右辅助后轮2a之间的部分,连结有从侧面观察时呈倒L字形的支承框架13,支承框架13朝上且向斜前上方延伸。在支承框架13的上端部的托架13a连结有电动马达14(相当于取苗量执行器)以及减速机构15(内置有螺旋齿轮),覆盖电动马达14和减速机构15的罩体42连结在支承框架13的托架13a。
如图7和图9所示,在支承框架13的套筒部13b,以绕左右方向的横轴心P7(相当于旋转轴心)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有作为扇形齿轮的大径从动齿轮16的支承轴16a,从动齿轮16向前方延伸,减速机构15的小径小齿轮15a与从动齿轮16啮合。
操作臂43连结在连结于支承轴12的操作臂12b并向前方延伸,连结于从动齿轮16的销16b插入操作臂43的前部的长孔43a。
如图7和图9所示,在支承框架13的托架13c连结有取苗量传感器44,取苗量传感器44连接在从动齿轮16的支承轴16a。由此,能够通过取苗量传感器44检测从动齿轮16的角度(取苗量),取苗量传感器44的检测值(取苗量)输入至控制装置40(参照图12)。
当在支承框架13的托架13c连结取苗量传感器44时,如图7和图9所示,事先将定位销59跨支承框架13和操作臂43地插入,将从动齿轮16和操作臂43临时固定在规定位置。由此,能够精度良好地将取苗量传感器44连结在支承框架13的托架13c,连结取苗量传感器44后,拆下定位销59。
此时,代替定位销59,也可以在支承托架13、从动齿轮16和操作臂43刻上标记,按照标记将从动齿轮16和操作臂43临时固定在规定位置,从而将取苗量传感器44连结在支承框架13的托架13c。
[5]下面,在上述[4]所述的构造中,对支承框架13、电动马达14、减速机构15以及从动齿轮16、取苗量传感器44的配置进行说明。
如图2、图7和图9所示,在俯视和从正面观察时中央的支承框架26(秧苗插植装置5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和右辅助后轮2a之间,配置有支承框架13、电动马达14、减速机构15以及从动齿轮16、取苗量传感器44。
由此,在俯视和从正面观察时,支承框架13、电动马达14、减速机构15以及从动齿轮16、取苗量传感器44配置在秧苗插植装置5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附近。
在俯视和从正面观察时,支承框架13、电动马达14、减速机构15以及从动齿轮16、取苗量传感器44配置在秧苗插植装置5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和辅助后轮2a之间。
在俯视和从正面观察时,支承框架13、电动马达14、减速机构15以及从动齿轮16、取苗量传感器44配置在连杆机构3的连结于秧苗插植装置5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部分的附近。
在俯视和从正面观察时,支承框架13、电动马达14、减速机构15以及从动齿轮16、取苗量传感器44配置在连结于秧苗插植装置5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连杆机构3和辅助后轮2a之间。
如图7所示,就秧苗插植装置5而言,在从侧面观察时,在后部以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有插植臂8的插植传动箱6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在插植传动箱6的位于插植臂8前侧的部分配置有载秧台10的下部(导轨38),载秧台10呈向斜前上方延伸的状态。
在从侧面观察时,在沿着插植传动箱6向前方延伸的虚拟线L1和载秧台10之间形成有楔形的空间,在从侧面观察时呈楔形的空间,配置有支承框架13、电动马达14、减速机构15以及从动齿轮16、取苗量传感器44。
如图7所示,在从侧面观察时,在作为扇形齿轮的从动齿轮16的前方配置有电动马达14和减速机构15(小齿轮15a)。
在从侧面观察时,连结从动齿轮16的横轴心P7和减速机构15的小齿轮15a的旋转轴心的虚拟线L2以比载秧台10的向前上方延伸的方向稍微偏下的状态,沿着载秧台10的向前上方延伸的方向。
此时,从动齿轮16的上下摆动范围的中央位置的方向为虚拟线L2,因此,从动齿轮16的上下摆动范围的中央位置的方向比载秧台10的向前上方延伸的方向稍微偏下。
[6]下面,对在上述[4]所述的构造中变更取苗量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当插植臂8经过导轨38的取苗口38a从载秧台10的下部取出秧苗时,插植臂8经过一定的轨迹。
如图7所示,当通过电动马达14和减速机构15向下侧摆动驱动从动齿轮16时(减速机构15的小齿轮15a被向图7的纸面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从而向下侧推动从动齿轮16的轮齿的状态),操作臂43被操作至下侧,支承轴12的支承臂12a被操作至上侧。
由此,如图7所示,抵抗载秧台10(载置于载秧台10的秧苗)的重量,通过支承轴12的支承臂12a向上升侧操作载秧台10和导轨38(取苗口38a)。
如上所述,当将载秧台10和导轨38(取苗口38a)的位置设定在上侧时,插植臂8较浅地进入并经过导轨38的取苗口38a,取苗量为少侧。
如图7所示,当通过电动马达14和减速机构15向上侧摆动驱动从动齿轮16时(减速机构15的小齿轮15a被向图7的纸面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从而欲从从动齿轮16的轮齿向上侧分离的状态),通过载秧台10(载置于载秧台10的秧苗)的重量向下侧操作支承轴12的支承臂12a,从而向上侧操作操作臂43。
由此,如图7所示,通过载秧台10(载置于载秧台10的秧苗)的重量,向下降侧操作载秧台10和导轨38(取苗口38a)。
如上所述,当将载秧台10和导轨38(取苗口38a)的位置设定在下侧时,插植臂8较深地进入并经过导轨38的取苗口38a,取苗量为多侧。
如图12所示,控制装置40具有作为软件的取苗量控制部102。
由此,如下述[19]所述,当设定了设定取苗量时,从控制装置40(取苗量控制部102)向电动马达14发送动作指令,以使取苗量传感器44的检测值(取苗量)成为设定取苗量的方式,如上所述地将支承轴12的支承臂12a操作至上侧和下侧(取苗量变更为少侧和多侧)。
[7]下面,对通过纵向移送机构25将载秧台10的秧苗向下方输送时的纵向移送量的变更进行说明。
如上述[6]所述,当变更了取苗量时,与此连动,需要变更纵向移送机构25的纵向移送量(当取苗量为少侧时,将纵向移送机构25的纵向移送量变更为小测,当取苗量为多侧时,将纵向移送机构25的纵向移送量变更为大侧)。
如图4和图7所示,就支承轴12而言,在纵向移送轴36的左右驱动臂36a附近的部分,连结有左右操作臂12c,横跨左右操作臂12c连结有引导杆12d。如上述[6]所述,当向上侧和下侧操作支承轴12的支承臂12a从而变更取苗量时,与此连动,支承轴12的引导杆12d也向前侧和后侧移动。
如图4和图7所示,从输入部57的输入臂57a一体延伸的承接部57b从前侧抵接在支承轴12的引导杆12d,随着向左右方向往返横向移送驱动载秧台10,输入部57的承接部57b沿着支承轴12的引导杆12d向左右方向滑动。
如图4和图7所示,输入部57的承接部57b抵接在支承轴12的引导杆12d的位置为输入部57的输入臂57a的等待位置。
如上述[2]所述,当载秧台10到达往返横向移送驱动的右端部(左端部)时,纵向移送轴36的右(左)驱动臂36a接触等待位置的输入部57的输入臂57a,从等待位置以规定角度驱动输入部57的输入臂57a,当纵向移送轴36的右(左)驱动臂36a远离输入部57的输入臂57a时,输入部57的输入臂57a返回等待位置。
此时,无论取苗量是否变更,纵向移送轴36的右(左)驱动臂36a远离输入部57的输入臂57a的终端位置均为相同位置。
根据以上构造,如图7所示,当将取苗量设定为少侧时,支承轴12的引导杆12d向前侧移动,向前侧推动输入部57的承接部57b,输入部57的输入臂57a的等待位置变更为前侧并接近终端位置。
由此,通过使等待位置接近终端位置,使得从等待位置到终端位置的角度变小,因此,输入部57的输入臂57a被从等待位置驱动到终端位置的规定角度较小,纵向移送机构25的纵向移送量被设定为小侧。
如图7所示,当将取苗量设定为多侧时,支承轴12的引导杆12d向后侧移动,输入部57的承接部57b向后侧追随,输入部57的输入臂57a的等待位置变更为后侧并远离终端位置。
由此,通过使等待位置远离终端位置,使得从等待位置到终端位置的角度变大,因此,将输入部57的输入臂57a从等待位置驱动到终端位置的规定角度较大,纵向移送机构25的纵向移送量被设定为大侧。
[8]下面,对整地装置53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左端部的插植传动箱6连结有支承箱64,传动箱81以绕传动轴23和输入轴32的机体左右方向的横轴心P2上下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支承箱64并向斜前下方延伸。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右端部的插植传动箱6连结有支承框架82,支承臂83以绕支承框架82的横轴心P2(传动轴23和输入轴32的横轴心P2)上下自由摆动的方式受到支承并向斜前下方延伸。横跨传动箱81和支承臂83,以绕左右方向的横轴心P6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剖面呈正方形的驱动轴61。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具有由合成树脂一体构成的宽度较小的大径旋转体62,还具有与旋转体62具有相同结构的合成树脂制小径旋转体63。以沿着驱动轴61的横轴心P6方向排列的方式安装旋转体62,并且,与旋转体62同样地将旋转体63安装在驱动轴61。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就整地装置53而言,旋转体62位于侧浮板11的前方,旋转体63位于中央浮板9的前方。
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在传动箱81和支承臂83连结有托架65,圆管状的支承框架67横跨连结在托架65,板状金属制的罩体66连结在支承框架67。
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由驱动轴61、旋转体62、63、罩体66、支承框架67、传动箱81以及支承臂83等构成整地装置53。在秧苗插植装置5的前部支承有整地装置53,在后轮2的后方配置有整地装置53,通过使传动箱81和支承臂83绕横轴心P2上下摆动,从而将整地装置53以自由升降的方式支承在秧苗插植装置5的前部。
[9]下面,对整地装置53的传动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左端部的插植传动箱6的输入轴32进入支承箱64的内部,传动轴75与输入轴32呈同心状地横跨支承在支承箱64和传动箱81,在支承箱64的内部,在输入轴32和传动轴75之间具有离合器机构45。
如图5所示,在传动箱81的内部,链轮78以相对自由旋转的方式外嵌在传动轴75,链轮79连结在驱动轴61,传动链条80横跨安装在链轮78、79。在传动轴75和链轮78之间具有扭矩限制器77。
如上述[3]和图5所示,当发动机49的动力经由插植离合器87和动力输出轴22传递至输入轴28、传动链条30、传动轴23和输入轴32时,输入轴32的动力经由离合器机构45、传动轴75、扭矩限制器77以及传动链条80传递至驱动轴61,驱动轴61和旋转体62、63被绕横轴心P6向图3的纸面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
此时,驱动轴61和旋转体62、63受到比机体的行驶速度高速地旋转驱动(以与左右后轮2的外周部的周速度相比旋转体62的外周部的周速度为高速的方式,高速旋转驱动驱动轴61和旋转体62、63)。
由此,插植臂8的前方的农田面G由旋转体62、63进行整地(耙整),通过罩体66阻挡从旋转体62、63向后方飞散的泥土。
如上述[3]所述,通过由电动马达89将插植离合器87操作成传动和断开状态,从而在进行秧苗插植装置5(插植臂8进行的秧苗插植)的动作和停止的同时,能够进行整地装置53(驱动轴61和旋转体62、63)的动作和停止。
[10]下面,对整地装置53的升降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俯视和从正面观察时,支承框架52以位于连杆机构3(纵连杆3c)和左辅助后轮2a之间的方式连结在支承框架18,在从侧面观察时,支承框架52从支承框架18向上方和斜前上方延伸。如图3、图4和图6所示,作为扇形齿轮的从动齿轮54(相当于整地升降机构)以绕支承框架52的中间部的左右方向的横轴心P3上下自由摆动的方式受到支承。
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具有小齿轮55a的减速机构55(相当于整地升降机构)、以及驱动减速机构55的电动马达56(相当于整地升降机构)连结在支承框架52的上部,减速机构55的小齿轮55a与从动齿轮54啮合。连接部件58(相当于整地升降机构)的轴承部58a通过轴承(未图示)以自由旋转的方式外嵌在驱动轴61,连接部件58连接在从动齿轮54。
由此,在俯视和从正面观察时,在连杆机构3(纵连杆3c)和左辅助后轮2a之间,配置有支承框架52、电动马达56、减速机构55、从动齿轮54以及连接部件58。
根据以上构造,如图3和图6所示,通过由电动马达56向正逆方向旋转驱动减速机构55的小齿轮55a,并绕横轴心P3上下摆动驱动从动齿轮54,从而对整地装置53相对于秧苗插植装置5进行升降操作。
如图12所示,以跨作业位置A3和非作业位置A4的方式通过电动马达56升降操作整地装置53,其中,作业位置A3为在秧苗插植装置5位于农田面G的状态下整地装置53接触农田面G的位置,非作业位置A4为整地装置53位于农田面G上方的位置。
此时,就整地装置53而言,离合器机构45和罩体66通过缆线(未图示)机械连接。由此,当整地装置53上升到非作业位置A4时,通过缆线将离合器机构45操作成断开状态,整地装置53停止,当整地装置53下降到作业位置A3时,通过缆线将离合器机构45操作成传动状态,整地装置53动作。
如图6和图12所示,电位计型高度传感器74以位于横轴心P3的方式连结在支承框架52,高度传感器74和从动齿轮54连接,高度传感器74的检测值输入控制装置40。通过由高度传感器74检测从动齿轮54相对于支承框架52的角度,从而检测整地装置53相对于秧苗插植装置5的高度。
[11]下面,对升降操作杆72进行的秧苗插植装置5的升降进行说明。
如图1、图2和图12所示,在驾驶座椅31的右横侧具有升降操作杆72,升降操作杆72在上升位置、中立位置、下降位置以及插植位置上被自由操作,升降操作杆72的操作位置输入控制装置40。
具有检测连杆机构3相对于机体的角度的电位计型高度传感器88,高度传感器88的检测值输入控制装置40,通过检测连杆机构3相对于机体的角度,能够检测秧苗插植装置5相对于机体的高度。
如图12所示,具有:控制阀71,向液压缸4供排操作工作油从而使液压缸4伸缩动作;以及电动马达89,将插植离合器87操作成传动和断开状态。如下述[12]、[18]所述,控制装置40具有作为软件的升降控制部73和横摆控制部76。
如下述[18]所述,升降控制部73将秧苗插植装置5保持在距离农田面G设定高度A1的位置(将插植臂8的秧苗插植深度保持在设定深度)。
如下述[12]所述,横摆控制部76将秧苗插植装置5保持在水平状态(将秧苗插植装置5保持在沿左右方向与农田面G平行的状态)。
由此,通过控制装置40操作控制阀71、电动马达56、89、升降控制部73以及横摆控制部76,如以下所述地进行秧苗插植装置5和整地装置53的操作以及进行下述[12]、[18]所述的操作。
如图12所示,当将升降操作杆72操作至上升位置时,插植离合器87被操作成断开状态,整地装置53上升到非作业位置A4(通过将插植离合器87和离合器机构45操作成断开状态从而使整地装置53停止),在升降控制部73和横摆控制部76停止的状态下,液压缸4收缩动作从而使秧苗插植装置5上升。当秧苗插植装置5到达连杆机构3的上限位置时,液压缸4停止,秧苗插植装置5在上限位置停止。
如图12所示,当升降操作杆72被操作至中立位置时,插植离合器87被操作成断开状态,整地装置53上升到非作业装置A4(通过将插植离合器87和离合器机构45操作成断开状态从而使整地装置53停止),在升降控制部73和横摆控制部76停止的状态下,液压缸4停止且秧苗插植装置5的升降停止。
如图12所示,当将升降操作杆72操作至下降位置时,插植离合器87被操作成断开状态,整地装置53上升到非作业位置A4(通过将插植离合器87和离合器机构45操作成断开状态从而使整地装置53停止),在升降控制部73和横摆控制部76停止的状态下,液压缸4进行伸长动作且秧苗插植装置5下降,当中央浮板9接触农田面G时,升降控制部73和横摆控制部76动作。
如图12所示,当将升降操作杆72操作至插植位置时,插植离合器87被操作成传动状态,整地装置53下降至作业位置A3(通过将插植离合器87操作成传动状态且将离合器机构45操作成传动状态从而使整地装置53动作),升降控制部73和横摆控制部76动作。
[12]下面,对秧苗插植装置5的关于横摆控制部76的构造和动作进行说明。
如上述[2]和图4所示,供给箱17以绕连杆机构3(纵连杆3c)的下部的横轴心P1自由横摆的方式受到支承。如图12所示,在供给箱17连结有倾斜传感器48,通过倾斜传感器48检测秧苗插植装置5相对于水平面(农田面G)的左右方向的倾斜角度,倾斜传感器48的检测值输入控制装置40。
如图4所示,在连杆机构3的后上部具有横摆机构46。横摆机构46具有受到向左右方向拉伸操作的一对缆线46a、拉伸缆线46a进行驱动的齿轮机构(未图示)以及电动马达46b。横跨导轨27的左右端部的托架27a和连结在横摆机构46的臂46c连接有弹簧47,横跨横摆机构46的缆线46a和支承框架50的左右侧部连接有弹簧39。
由此,如上述[2]和图4所示,当向右(左)横向移送驱动载秧台10时,右(左)弹簧47被拉伸,通过右(左)弹簧47的施力从而抑制秧苗插植装置5向右(左)倾斜。
下面,对秧苗插植装置5的横摆控制部76的动作进行说明。
通过倾斜传感器48检测秧苗插植装置5相对于水平面(农田面G)的左右方向的倾斜角度,从而检测水平面(农田面G)和倾斜传感器48的检测值间的差。
当秧苗插植装置5从水平面(农田面G)向右倾斜侧变位时,从控制装置40(横摆控制部76)向横摆机构46的电动马达46b发送动作指令,横摆机构46的电动马达46b动作,从而拉伸驱动横摆机构46的缆线46a,使秧苗插植装置5向左横摆。
当秧苗插植装置5从水平面(农田面G)向左倾斜侧变位时,从控制装置40(横摆控制部76)向横摆机构46的电动马达46b发送动作指令,横摆机构46的电动马达46b动作,从而拉伸驱动横摆机构46的缆线46a,使秧苗插植装置5向右横摆。
当秧苗插植装置5具有与水平面(农田面G)相同的倾斜角度时,秧苗插植装置5的横摆停止。
如上所述,秧苗插植装置5保持在水平状态(保持在沿左右方向与农田面G平行的状态)。
[13]下面,对秧苗插植装置5的升降控制部73的关于电动马达70(相当于插植深度执行器)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3和图8所示,支承轴41(相当于支承部件)以绕插植传动箱6的下部的左右方向的横轴心P4自由旋转的方式受到支承,连结在支承轴41的支承臂41a(相当于支承部件)向斜后下方延伸。中央浮板9和侧浮板11的后部以绕支承轴41的支承臂41a的后端的左右方向的横轴心P5(相当于支承轴心)上下自由摆动的方式受到支承。
如图2、图8和图9所示,就支承框架18而言,在俯视和从正面观察时,支承框架69连结在连杆机构3(纵连杆3c)和中央的支承框架26之间的部分,并朝上且向斜前上方延伸。在支承框架69的上端部的托架69a,连结有电动马达70和减速机构84(内置有螺旋齿轮),覆盖电动马达70和减速机构84的罩体85连结在支承框架69的托架69a。
如图8和图9所示,作为扇形齿轮的大径从动齿轮86以绕左右方向的横轴心P8(相当于旋转轴心)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在连结于支承框架69的托架69b,从动齿轮86向前方延伸,减速机构84的小径小齿轮84a与从动齿轮86啮合。在从动齿轮86的上边缘部具有横向弯折部86b,能够提高从动齿轮86的强度。避免与下述[14]所述的连结连杆97相互干涉的缺口部86c位于从动齿轮86的下边缘部。
如图8和图9所示,操作臂90连结在支承轴41并向上方和前方延伸,连结在从动齿轮86的销86a插入操作臂90前部的开口部。
插植深度传感器91连结在支承框架69的托架69b,插植深度传感器91连接在从动齿轮86。由此,能够通过插植深度传感器91检测从动齿轮86的角度(插植深度),插植深度传感器91的检测值(插植深度)输入控制装置40。
当将插植深度传感器91连结在支承框架69的托架69b时,如图8所示,事先将定位销92横跨插入支承框架69和操作臂90,将从动齿轮86和操作臂90临时固定在规定位置。由此,能够将插植深度传感器91精度良好地连结在支承框架69的托架69b,连结插植深度传感器91后,拆下定位销92。
在此,代替定位销92,也可以在支承框架69、从动齿轮86和操作臂90刻上标记,根据标记将从动齿轮86和操作臂90临时固定在规定位置,从而将插植深度传感器91连结在支承框架69的托架69b。
[14]下面,对秧苗插植装置5的升降控制部73的关于高度传感器68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在支承框架18的位于操作臂90附近的部分连结有托架93。如图10和图11所示,天平状的支承连杆94的上下中间部以绕托架93的前下部的左右方向的横轴心P9自由摆动的方式受到支承,支承连杆95以绕托架93的后上部的左右方向的横轴心P10自由摆动的方式受到支承。
如图10和图11所示,横跨支承连杆94、95连接有传感器支承体96,传感器支承体96以上下自由移动的方式受到支承。横跨支承连杆94的下部和操作臂90的前部连接有连结连杆97,对传感器支承体96的上下位置进行定位。
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高度传感器68连结在传感器支承体96,高度传感器68的检测值输入控制装置40,横跨高度传感器68的检测臂68a和中央浮板9的前部连接有杆98。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就整地装置53而言,在支承框架67的中央部具有以向前侧突出的方式弯折的弯折部67a,杆98沿上下方向配置在支承框架67的弯折部67a的内部。
如图10和图11所示,支承臂96a以绕左右方向的横轴心P11自由变更位置的方式安装在传感器支承体96的上部。横跨传感器支承体96的支承臂96a和高度传感器68的检测臂68a连接有弹簧99,通过弹簧99对中央浮板9向下方施力。
此时,通过沿弹簧99的方向变更传感器支承体96的支承臂96a的位置,能够对弹簧99调节施力大小。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传感器支承体96的上部的托架96b,以沿上下方向自由移动的方式支承有承接杆100,并具有阻挡承接杆100向上方移动的弹簧101。由此,当中央浮板9向上方较大地摆动时,通过承接杆100阻挡高度传感器68的检测臂68a向上方摆动。
[15]下面,就上述[13]、[14]所述的构造,对支承框架69、电动马达70、减速机构84以及从动齿轮86、插植深度传感器91和高度传感器68的配置进行说明。
如图2、图8和图9所示,在连杆机构3(纵连杆3c)和中央的支承框架26之间,配置有支承框架69、电动马达70、减速机构84以及从动齿轮86、插植深度传感器91以及高度传感器68。
由此,在俯视和从正面观察时,电动马达70、减速机构84以及从动齿轮86、插植深度传感器91以及高度传感器68配置在秧苗插植装置5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附近。
在俯视和从正面观察时,电动马达70、减速机构84以及从动齿轮86、插植深度传感器91以及高度传感器68配置在秧苗插植装置5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和辅助后轮2a之间。
在俯视和从正面观察时,电动马达70、减速机构84以及从动齿轮86、插植深度传感器91以及高度传感器68配置在连杆机构3的连结于秧苗插植装置5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部分的附近。
在俯视和从正面观察时,电动马达70、减速机构84以及从动齿轮86、插植深度传感器91以及高度传感器68配置在连结于秧苗插植装置5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连杆机构3和辅助后轮2a之间。
如图8所示,就秧苗插植装置5而言,在从侧面观察时,在后部以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有插植臂8的插植传动箱6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在插植传动箱6的位于插植臂8的前侧的部分配置有载秧台10的下部(导轨38),载秧台10向斜前上方延伸。
在从侧面观察时,在沿着插植传动箱6向前方延伸的虚拟线L1和载秧台10之间形成有楔形的空间,在从侧面观察时呈楔形的空间,配置有电动马达70、减速机构84以及从动齿轮86、插植深度传感器91以及高度传感器68。
如图8所示,在从侧面观察时,在作为扇形齿轮的从动齿轮86的前方配置有电动马达70以及减速机构84(小齿轮84a)。
在从侧面观察时,连结从动齿轮86的横轴心P8和减速机构84的小齿轮84a的旋转轴心的虚拟线L3与载秧台10的向前上方延伸的方向相比稍微偏下,并沿着载秧台10的向前上方延伸的方向。
此时,从动齿轮86的上下摆动范围的中央位置的方向为虚拟线L3,因此,从动齿轮86的上下摆动范围的中央位置的方向比载秧台10的向前上方延伸的方向稍微偏下。
[16]下面,对上述[4]所述的支承框架13、电动马达14、减速机构15以及从动齿轮16、取苗量传感器44、上述[13]、[14]所述的支承框架69、电动马达70、减速机构84以及从动齿轮86、插植深度传感器91以及高度传感器68、上述[10]所述的支承框架52、电动马达56、减速机构55、从动齿轮54以及连接部件58的配置进行说明。
如图2、图4和图9所示,在俯视和从正面观察时,在连杆机构3(纵连杆3c)和左辅助后轮2a之间,配置有支承框架52、电动马达56、减速机构55、从动齿轮54以及连接部件58。
由此,在连杆机构3的连结于秧苗插植装置5的部分附近,在连杆机构3(纵连杆3c)的右侧,配置有支承框架13、电动马达14、减速机构15以及从动齿轮16、取苗量传感器44,且配置有支承框架69、电动马达70、减速机构84以及从动齿轮86、插植深度传感器91以及高度传感器68。
在连杆机构3(纵连杆3c)的左侧,配置有支承框架52、电动马达56、减速机构55、从动齿轮54以及连接部件58。
[17]下面,就上述[13]、[14]所述的构造,对沿上下方向变更支承轴41的支承臂41a(中央浮板9和侧浮板11)(横轴心P5)相对于秧苗插植装置5的位置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8和图12所示,当通过电动马达70和减速机构84向下侧摆动驱动从动齿轮86时(减速机构84的小齿轮84a被朝图8的纸面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从而向下侧推动从动齿轮86的轮齿的状态),操作臂90被操作至前侧,支承轴41的支承臂41a被操作至上侧。
由此,如图8和图12所示,抵抗中央浮板9和侧浮板11的重量,通过支承轴41的支承臂41a将中央浮板9和侧浮板11(横轴心P5)向上升侧操作。
此时,如图10和图11所示,与支承轴41的支承臂41a向上侧的动作连动,通过连结连杆97将传感器支承体96向上升侧操作,因此,中央浮板9和高度传感器68的上下间隔不变而保持在一定值。
如图8和图12所示,当通过电动马达70和减速机构84向上侧摆动驱动从动齿轮86时(减速机构84的小齿轮84a被朝图8的纸面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从而欲从从动齿轮86的轮齿向上侧分离的状态),通过中央浮板9和侧浮板11的重量,向下侧操作支承轴41的支承臂41a。
由此,如图8和图12所示,通过中央浮板9和侧浮板11的重量,向下降侧操作中央浮板9和侧浮板11(横轴心P5)。
此时,如图10和图11所示,与支承轴41的支承臂41a向下侧的动作连动,通过连结连杆97向下降侧操作传感器支承体96,因此,中央浮板9和高度传感器68的上下间隔不变而保持在一定值。
[18]下面,对秧苗插植装置5的升降控制部73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从中央浮板9(农田面G)到秧苗插植装置5的高度为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也为插植臂8的秧苗插植深度。由此,如上述[17]所述,当向上侧和下侧变更中央浮板9和侧浮板11(横轴心P5)相对于秧苗插植装置5的位置时,会改变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
如上述[13]所述,通过由插植深度传感器91检测从动齿轮86的角度,从而能够检测中央浮板9和侧浮板11(横轴心P5)相对于秧苗插植装置5的位置,并能够检测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
如上所述,即使向上升侧和下降侧变更中央浮板9和侧浮板11(横轴心P5)相对于秧苗插植装置5的位置,且变更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如上述[17]所述,中央浮板9和高度传感器68的上下间隔也不变而保持在一定值。
由此,根据高度传感器68的检测值与上述一定值所对应的插植设定值B1的偏差,能够检测秧苗插植装置5相对于触地追随农田面G的中央浮板9的上升(下降)。
如图12所示,控制装置40具有作为软件的插植深度控制部103。
由此,如下述[19]所述,当设定了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时,从控制装置40(插植深度控制部103)向电动马达70发送动作指令,以插植深度传感器91的检测值成为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的方式,如上所述地向上侧和下侧变更中央浮板9和侧浮板11(横轴心P5)相对于秧苗插植装置5的位置。
如图12所示,对于中央浮板9触地追随农田面G而言,当秧苗插植装置5上下移动时,从农田面G(中央浮板9)到秧苗插植装置5的高度(插植臂8的秧苗插植深度)将随之变化。由此,通过高度传感器68检测从农田面G(中央浮板9)到秧苗插植装置5的高度(插植臂8的秧苗插植深度),从而检测插植设定值B1与高度传感器68的检测值间的差。
由此,如图12所示,控制装置40(升降控制部73)以消除插植设定值B1与高度传感器68的检测值间的差并使高度传感器68的检测值成为插植设定值B1的方式,向控制阀71发送动作指令,液压缸4进行伸长和收缩动作,秧苗插植装置5进行升降,秧苗插植装置5(插植臂8)的秧苗插植深度保持在设定深度(从农田面G(中央浮板9)到秧苗插植装置5的高度(插植臂8的秧苗插植深度)保持在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
[19]下面,对设定取苗量(参照上述[6])和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参照上述[18])的设定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该乘坐型插秧机装备有智能手机104,还具有Wi-Fi单元105。智能手机104和Wi-Fi单元105通过Wi-Fi标准相互进行无线通信。Wi-Fi单元105与控制装置40通过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连接。智能手机104与外部的计算机106经由互联网相互进行无线数据通信。
由此,如图12所示,当开始一天的插植作业时,首先,关于进行插植作业的农田位置的农田数据从计算机106发送至智能手机104。接收的农田数据显示在智能手机104,驾驶员一边目视确认显示的农田数据,一边将乘坐型插秧机移动到目标农田。
如图12所示,当到达目标农田时,目标农田的各种作业数据从计算机106发送至智能手机104。智能手机104接收作业数据后,设定取苗量和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从智能手机104发送至Wi-Fi单元105,并从Wi-Fi单元105发送至控制装置40。
如图12所示,当控制装置40接收了设定取苗量时,如上述[6]所述,从控制装置40(取苗量控制部102)向电动马达14输出动作指令,以使取苗量传感器44的检测值(取苗量)成为设定取苗量的方式向上侧和下侧操作支承轴12的支承臂12a(载秧台10和导轨38(取苗口38a))。
与此同时,取苗量传感器44的检测值(取苗量)从控制装置40经由Wi-Fi单元105和智能手机104发送至计算机106。
此时,与电动马达14的使载秧台10和导轨38(取苗口38a)向上升侧移动的动作速度相比,将电动马达14的使载秧台10和导轨38(取苗口38a)向下降侧移动的动作速度设定为低速。
与电动马达14以使载秧台10和导轨38(取苗口38a)向上升侧移动的方式动作时的设定取苗量(目标值)的不灵敏区相比,将电动马达14以使载秧台10和导轨38(取苗口38a)向下降侧移动的方式动作时的设定取苗量(目标值)的不灵敏区设定得较窄。
如图12所示,当控制装置40接收了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时,如上述[17]、[18]所述,从控制装置40(插植深度控制部103)向电动马达70发送动作指令,以使插植深度传感器91的检测值成为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的方式,向上侧和下侧变更中央浮板9和侧浮板11(横轴心P5)相对于秧苗插植装置5的位置。
与此同时,插植深度传感器91的检测值从控制装置40经由Wi-Fi单元105和智能手机104发送至计算机106。
此时,与电动马达70的使中央浮板9和侧浮板11(横轴心P5)向上升侧移动的动作速度相比,将电动马达70的使中央浮板9和侧浮板11(横轴心P5)向下降侧移动的动作速度设定为低速。
与电动马达70以使中央浮板9和侧浮板11(横轴心P5)向上升侧移动的方式动作时的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目标值)的不灵敏区相比,将电动马达70以使中央浮板9和侧浮板11(横轴心P5)向下降侧移动的方式动作时的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目标值)的不灵敏区设定得较窄。
如图7和图8所示,将减速机构15的小齿轮15a的外径和减速机构84的小齿轮84a的外径设定为相同,与此相对,与从动齿轮16的外径相比,将从动齿轮86的外径设定为大径。
由此,与从电动马达14到从动齿轮16的减速率相比,将从电动马达70到从动齿轮86的减速率设定为较大。
[20]下面,对如上述[19]所述地设定的设定取苗量和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的手动变更进行说明。
如图1、图2和图12所示,在进行前轮1的转向操作的操纵手柄107的附近,具有手动操作开关式(拨盘操作开关式)取苗量设定部108以及插植深度设定部109。取苗量设定部108和插植深度设定部109的操作位置输入至控制装置40。
在一个农田,如上述[19]所述地设定了设定取苗量和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插植作业开始后,当驾驶员判断希望变更设定取苗量和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时,驾驶员操作取苗量设定部108和插植深度设定部109。
由此,优先于如上述[19]所述地设定了的设定取苗量,以使设定取苗量成为与取苗量设定部108的操作位置相对应的值的方式,从控制装置40(取苗量控制部102)向电动马达14发送动作指令,从而变更设定取苗量。
优先于如上述[19]所述地设定了的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以使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成为与插植深度设定部109的操作位置相对应的值的方式,从控制装置40(插植深度控制部103)向电动马达70发送动作指令,从而变更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
与此同时,取苗量传感器44的检测值(取苗量)和插植深度传感器91的检测值从控制装置40经由Wi-Fi单元105和智能手机104发送至计算机106。
当如上所述地结束了一个农田的插植作业时,关于进行下一个插植作业的农田位置的农田数据从计算机106发送至智能手机104,从而,驾驶员将乘坐型插秧机移动到目标农田。
当到达目标农田时,如上述[19]所述,目标农田的各种作业数据从计算机106发送至智能手机104,因此,重新如上述[19]所述进行设定取苗量和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的接收、由电动马达14、70进行的设定取苗量和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的设定。
[21]下面,对整地装置53的高度调节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在操纵手柄107的下侧,具有按钮型上开关110、下开关111以及上升开关112。上开关110、下开关111以及上升开关112的操作信号输入控制装置40。
在整地装置53位于作业位置A3的状态下,上开关110和下开关111用来设定和变更从农田面G到整地装置53(驱动轴61)的高度即整地设定高度A2(整地深度)。
如图12所示,在整地装置53位于作业装置A3的状态下,将整地设定高度A2(整地深度)设定为标准高度。
当按压操作一次上开关110时,整地设定高度A2(整地深度)稍微向上方(整地深度的浅侧)变更,当按压操作一次下开关111时,整地设定高度A2(整地深度)稍微向下方(整地深度的深侧)变更。通过按压操作上开关110、下开关111,能够将整地设定高度A2(整地深度)设定在多个水平(例如以标准高度为中心在整地深度的浅侧和深侧的多个水平)。
在整地设定高度A2(整地深度)被设定在除标准高度以外的高度的状态下,当同时按压操作上开关110、下开关111时,整地设定高度A2(整地深度)自动变更为标准高度。
如上述[19]、[20]所述,当设定(变更)了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时,由于整地装置53支承在秧苗插植装置5,因而整地装置53从整地设定高度A2(整地深度)进行升降,因此,根据高度传感器74和插植深度传感器91的检测值,如以下说明地使整地装置53以返回整地设定高度A2(整地深度)的方式进行升降。
如图12所示,在整地设定高度A2(整地深度)被设定在标准高度的状态(整地装置53位于整地设定高度A2(整地深度)的状态)下,当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变更至下侧(插植臂8的秧苗插植深度的深侧)时,整地装置53从整地设定高度A2(整地深度)向下方(整地深度的深侧)下降。此时,使整地装置53上升秧苗插植装置5下降的量,从而返回整地设定高度A2(整地深度)。
如图12所示,在整地设定高度A2(整地深度)被设定在标准高度的状态(整地装置53位于整地设定高度A2(整地深度)的状态)下,当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变更为上侧(插植臂8的秧苗插植深度的浅侧)时,整地装置53从整地设定高度A2(整地深度)向上方(整地深度的浅侧)上升。此时,使整地装置53下降秧苗插植装置5上升的量,从而返回整地设定高度A2(整地深度)。
如图12所示,在整地装置53位于作业位置A3(整地设定高度A2(整地深度))的状态下,当按压操作上升开关112时,整地装置53上升到非作业位置A4。
在整地装置53位于非作业位置A4的状态下,当按压操作上升开关112时,整地装置53下降到作业位置A3(上升到非作业位置A4之前的整地设定高度A2(整地深度))。
[发明的第一其他实施方式]
就上述[4]、[6]所述的结构而言,也可以具有向从动齿轮16施力的弹簧(以使从动齿轮16向图7的纸面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式施力的弹簧)(未图示)(相当于施力机构),从而使从动齿轮16以使载秧台10和导轨38(取苗口38a)向下降侧移动的方式旋转。
由此,如图7所示,当减速机构15的小齿轮15a受到向图7的纸面顺时针方向的旋转驱动,从而减速机构15的小齿轮15a的轮齿欲从从动齿轮16的轮齿向上侧分离时,通过在载秧台10(载置于载秧台10的秧苗)的重量上加入弹簧的施力,从而以使减速机构15的小齿轮15a的轮齿不会从从动齿轮16的轮齿分离的方式,使从动齿轮16没有延迟地追随并向图7的纸面顺时针方向旋转。
如图7所示,通过使从动齿轮16没有延迟地追随旋转,从而能够避免使减速机构15的小齿轮15a的轮齿从从动齿轮16的轮齿稍微远离,然后从动齿轮16旋转,从动齿轮16的轮齿跟上并撞击减速机构15的小齿轮15a的轮齿的状态,并且,能够抑制从动齿轮16的轮齿与减速机构15的小齿轮15a撞击产生的撞击音。
[发明的第二其他实施方式]
就上述[13]、[17]所述的结构而言,也可以具有向从动齿轮86施力的弹簧(以使从动齿轮86向图8的纸面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式施力的弹簧)(未图示)(相当于施力机构),从而以使中央浮板9和侧浮板11(横轴心P5)向下降侧移动的方式使从动齿轮86旋转。
由此,如图8所示,当减速机构84的小齿轮84a受到向图8的纸面顺时针方向的旋转驱动,从而减速机构84的小齿轮84a的轮齿欲从从动齿轮86的轮齿向上侧分离时,通过在中央浮板9和侧浮板11的重量上加入弹簧的施力,从而以使减速机构84的小齿轮84a的轮齿不会从从动齿轮86的轮齿远离的方式,使从动齿轮86没有延迟地追随并向图8的纸面顺时针方向旋转。
如图8所示,通过使从动齿轮86没有延迟地追随旋转,从而能够避免使减速机构84的小齿轮84a的轮齿稍微远离从动齿轮86的轮齿,然后从动齿轮86旋转,从动齿轮86的轮齿跟上并撞击减速机构84的小齿轮84a的轮齿的状态,并且能够抑制从动齿轮86的轮齿与减速机构84的小齿轮84a的撞击产生的撞击音。
[发明的第三其他实施方式]
就上述[4]、[6]所述的结构而言,也可以具有以使载秧台10和导轨38(取苗口38a)向上升侧移动的方式施力的弹簧。
就上述[13]、[17]所述的结构而言,也可以具有以使中央浮板9和侧浮板11(横轴心P5)向上升侧移动的方式施力的弹簧。
[发明的第四其他实施方式]
就上述[16]所述的结构而言,也可以在连杆机构3(纵连杆3c)的左侧配置中央的支承框架26,配置支承框架13、电动马达14、减速机构15以及从动齿轮16、取苗量传感器44,并配置支承框架69、电动马达70、减速机构84以及从动齿轮86、插植深度传感器91以及高度传感器68。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在连杆机构3(纵连杆3c)的右侧配置有支承框架52、电动马达56、减速机构55、从动齿轮54以及连接部件58。
[发明的第五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16]所述的结构以及上述[发明的第四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俯视和从正面观察时,在连杆机构3(纵连杆3c)和中央的支承框架26之间,配置支承框架13、电动马达14、减速机构15以及从动齿轮16、取苗量传感器44。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在俯视和从正面观察时,在辅助后轮2a和中央的支承框架26之间,配置有支承框架69、电动马达70、减速机构84以及从动齿轮86、插植深度传感器91以及高度传感器68。
在上述[16]所述的结构以及上述[发明的第四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俯视和从正面观察时,在连杆机构3(纵连杆3c)和中央的支承框架26之间,配置支承框架13、电动马达14、减速机构15以及从动齿轮16、取苗量传感器44,并配置支承框架69、电动马达70、减速机构84以及从动齿轮86、插植深度传感器91以及高度传感器68。
在上述[16]所述的结构以及上述[发明的第四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俯视和从正面观察时,在中央的支承框架26和辅助后轮2a之间,配置支承框架13、电动马达14、减速机构15以及从动齿轮16、取苗量传感器44,并配置支承框架69、电动马达70、减速机构84以及从动齿轮86、插植深度传感器91以及高度传感器68。
[发明的第六其他实施方式]
就上述[16]所述的结构而言,也可以不在连杆机构3(纵连杆3c)和秧苗插植装置5的连结部位配置供给箱17,而在连杆机构3(纵连杆3c)和秧苗插植装置5的连结位置配置支承框架13、电动马达14、减速机构15以及从动齿轮16、取苗量传感器44,并配置支承框架69、电动马达70、减速机构84以及从动齿轮86、插植深度传感器91以及高度传感器68。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在连杆机构3(纵连杆3c)的右侧(或左侧)配置有支承框架52、电动马达56、减速机构55、从动齿轮54以及连接部件58,并且在连杆机构3(纵连杆3c)的左侧(或右侧)配置有供给箱17。
[发明的第七其他实施方式]
就上述[16]所述的结构而言,也可以不在连杆机构3(纵连杆3c)和秧苗插植装置5的连结位置配置供给箱17,而是在连杆机构3(纵连杆3c)的右侧(或左侧)配置供给箱17。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在连杆机构3(纵连杆3c)的左侧(或右侧)配置有支承框架13、电动马达14、减速机构15以及从动齿轮16、取苗量传感器44,配置有支承框架69、电动马达70、减速机构84以及从动齿轮86、插植深度传感器91以及高度传感器68,并配置有支承框架52、电动马达56、减速机构55、从动齿轮54以及连接部件58。
[发明的第八其他实施方式]
也可以不具有上述[19]所述的智能手机104和Wi-Fi单元105。
当不具有智能手机104和Wi-Fi单元105时,以使设定取苗量成为与取苗量设定部108的操作位置相对应的值的方式,从控制装置40(取苗量控制部102)向电动马达14发送动作指令,从而变更设定取苗量。
此时,取苗量设定部108为检测电动马达14设定的取苗量的取苗量传感器。
当不具有智能手机104和Wi-Fi单元105时,以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成为与插植深度设定部109的操作位置相对应的值的方式,从控制装置40(插植深度控制部103)向电动马达70发送动作指令,从而变更设定高度A1(设定深度)。
此时,插植深度设定部109为检测电动马达70设定的插植深度的插植深度传感器。
[发明的第九其他实施方式]
代替电动马达14、70,也可以将液压缸或电动液压缸作为取苗量执行器和插植深度执行器来使用。
也可以不将发动机49的动力从秧苗插植装置5传递至整地装置53,而是不经由秧苗插植装置5将发动机49的动力传递至整地装置53。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不仅能够适用于8行插植型乘坐型插秧机,而且能够适用于装备有6行和4行插植型秧苗插植装置的乘坐型插秧机、未装备整地装置的乘坐型插秧机以及装备有以下秧苗插植装置的乘坐型插秧机,该秧苗插植装置具有不具备旋转箱的曲柄型插植臂。

Claims (10)

1.一种乘坐型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在机体的后部具有上下自由摆动的连杆机构,经由所述连杆机构以自由升降的方式支承秧苗插植装置,
所述秧苗插植装置具有:载 秧台,被沿着左右方向往返横向移送驱动;以及插植臂,被沿着一定的轨迹驱动,所述插植臂经过所述载秧台下部的取苗口取出秧苗并插植在农田面,
该乘坐型插秧机具有:位置变更部,以沿上下方向自由变更位置的方式支承所述载秧台和所述取苗口;
取苗量执行器,通过操作所述位置变更部,从而沿上下方向变更所述载秧台和所述取苗口的位置,由此变更所述插植臂经过所述取苗口取出的秧苗的取苗量;
取苗量控制部,向所述取苗量执行器发送动作指令;以及
取苗量传感器,检测所述取苗量执行器设定的所述取苗量,
与所述取苗量执行器的使所述载秧台和所述取苗口向上升侧移动的动作速度相比,将所述取苗量执行器的使所述载秧台和所述取苗口向下降侧移动的动作速度设定为低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坐型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附近,配置有所述取苗量执行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坐型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在左右后轮的内侧具有左右辅助后轮,通过在俯视时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和所述辅助后轮之间配置所述取苗量执行器,从而在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附近配置所述取苗量执行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坐型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机构连结在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通过在所述连杆机构的连结于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部分的附近配置所述取苗量执行器,从而在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附近配置所述取苗量执行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坐型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在左右后轮的内侧具有左右辅助后轮,通过在俯视时所述连杆机构和所述辅助后轮之间配置所述取苗量执行器,从而在所述连杆机构的连结于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部分的附近配置所述取苗量执行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乘坐型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对农田面进行整地的整地装置经由整地升降机构以自由升降的方式支承在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前部,在所述连杆机构的连结于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部分的附近,在所述连杆机构的左右两侧中的一侧配置有所述取苗量执行器,在所述连杆机构的左右两侧中的另一侧配置有所述整地升降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坐型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所述秧苗插植装置,即,在从侧面观察时,在后部支承有所述插植臂的插植传动箱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在所述插植传动箱的位于所述插植臂的前侧的部分配置有所述载秧台的下部,所述载秧台向斜前上方延伸,
在从侧面观察时,在沿着所述插植传动箱向前方延伸的虚拟线和所述载秧台之间,配置有所述取苗量执行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坐型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苗量执行器为电动马达,
该乘坐型插秧机具有:减速机构,对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动力进行减速,并旋转驱动小齿轮;以及从动齿轮,比所述小齿轮径大,且与所述小齿轮啮合,
通过所述从动齿轮操作所述位置变更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乘坐型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以下方式构成所述秧苗插植装置,即,在从侧面观察时,在后部支承有所述插植臂的插植传动箱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在所述插植传动箱的位于所述插植臂的前侧的部分配置有所述载秧台的下部,所述载秧台向斜前上方延伸,
所述从动齿轮为从左右方向的旋转轴心向前方延伸的扇形齿轮,在所述从动齿轮的前方配置有所述电动马达、所述减速机构和所述小齿轮,通过使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小齿轮啮合,从而沿上下方向摆动驱动所述从动齿轮,
在从侧面观察时,在沿着所述插植传动箱向前方延伸的虚拟线和所述载秧台之间,配置有所述从动齿轮、所述电动马达、所述减速机构和所述小齿轮,
在从侧面观察时,连结所述从动齿轮的旋转轴心和所述小齿轮的旋转轴心的虚拟线沿着所述载秧台的向前上方延伸的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乘坐型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施力机构,以使所述载秧台和所述取苗口向下降侧移动的方式对所述从动齿轮施力。
CN201610820107.XA 2015-09-16 2016-09-13 乘坐型插秧机 Active CN1067977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3295 2015-09-16
JP2015183295A JP6628531B2 (ja) 2015-09-16 2015-09-16 乗用型田植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7738A CN106797738A (zh) 2017-06-06
CN106797738B true CN106797738B (zh) 2021-06-08

Family

ID=58388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20107.XA Active CN106797738B (zh) 2015-09-16 2016-09-13 乘坐型插秧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628531B2 (zh)
CN (1) CN1067977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70211A (ja) * 2018-03-27 2019-10-10 株式会社クボタ 乗用型田植機
KR20190113517A (ko) 2018-03-27 2019-10-08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승용형 이앙기 및 모종 식부 장치
JP7018803B2 (ja) * 2018-03-30 2022-02-14 株式会社クボタ 苗植付け装置
CN110313281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株式会社久保田 乘坐式插秧机
JP2019176744A (ja) * 2018-03-30 2019-10-17 株式会社クボタ 水田作業機
JP6937726B2 (ja) * 2018-06-26 2021-09-22 株式会社クボタ 水田作業機
JP7047874B2 (ja) 2020-08-31 2022-04-05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JP7036180B1 (ja) 2020-11-05 2022-03-15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63310A (en) * 1987-09-02 1989-03-09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Seedling planter
JPH08275636A (ja) * 1995-04-07 1996-10-22 Kubota Corp 多条植え用の田植機
JPH10108535A (ja) * 1996-10-03 1998-04-28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00157017A (ja) * 1998-11-26 2000-06-13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田植機
CN1375182A (zh) * 2001-03-15 2002-10-23 株式会社久保田 水稻插秧机
CN1492732A (zh) * 2001-03-22 2004-04-28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乘用插秧机
JP2008079514A (ja) * 2006-09-26 2008-04-10 Kubota Corp 水田作業機
CN101455147A (zh) * 2007-12-10 2009-06-17 株式会社久保田 步行式插秧机
JP2014100125A (ja) * 2012-11-22 2014-06-05 Kubota Corp 水田作業車の泥除け構造
CN104206082A (zh) * 2013-06-04 2014-12-17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秧苗移植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61344B2 (ja) * 1997-03-28 2005-06-15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乗用型農作業機のマ−カ作動装置
CN102282946B (zh) * 2011-07-14 2013-03-20 大同农机(安徽)有限公司 带苗箱延伸板位置调节结构的手扶插秧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63310A (en) * 1987-09-02 1989-03-09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Seedling planter
JPH08275636A (ja) * 1995-04-07 1996-10-22 Kubota Corp 多条植え用の田植機
JPH10108535A (ja) * 1996-10-03 1998-04-28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00157017A (ja) * 1998-11-26 2000-06-13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田植機
CN1375182A (zh) * 2001-03-15 2002-10-23 株式会社久保田 水稻插秧机
CN1492732A (zh) * 2001-03-22 2004-04-28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乘用插秧机
JP2008079514A (ja) * 2006-09-26 2008-04-10 Kubota Corp 水田作業機
CN101455147A (zh) * 2007-12-10 2009-06-17 株式会社久保田 步行式插秧机
JP2014100125A (ja) * 2012-11-22 2014-06-05 Kubota Corp 水田作業車の泥除け構造
CN104206082A (zh) * 2013-06-04 2014-12-17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秧苗移植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55704A (ja) 2017-03-23
JP6628531B2 (ja) 2020-01-08
CN106797738A (zh) 2017-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7738B (zh) 乘坐型插秧机
JP5063302B2 (ja) 移植機
KR102021174B1 (ko) 승용 이앙기
JP4484754B2 (ja) 田植機
JP3995621B2 (ja) 水田作業機
JP2007014261A (ja) 農用作業機
JP4610980B2 (ja) 農用作業機
JP2008253231A (ja) 走行車体
JP4952724B2 (ja) 乗用田植機
CN110313279B (zh) 水田作业机
KR101654094B1 (ko) 모종 이식기
JP6750693B2 (ja) 作業車両
JP2017175970A (ja) 移植機
JP2007053939A5 (zh)
JP2007053939A (ja) 苗移植機
JP2010051187A (ja) 移動農作業機の変速操作装置
JP4462256B2 (ja) 苗植機
JP4101268B2 (ja) 乗用型田植機の苗植付装置
JP2015173636A (ja) 田植機
JP3771532B2 (ja) 耕耘装置
CN108684237B (zh) 插播式作业机
JP6247144B2 (ja) 乗用田植機
CN109964600B (zh) 作业车辆
US20230165179A1 (en) Mobile soil cultivation appliance with counterbalance weight
JP2007000153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