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6337A -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及图像取得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及图像取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6337A
CN106796337A CN201580051469.0A CN201580051469A CN106796337A CN 106796337 A CN106796337 A CN 106796337A CN 201580051469 A CN201580051469 A CN 201580051469A CN 106796337 A CN106796337 A CN 106796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id immersion
immersion lens
lens
lens holder
spher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14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6337B (zh
Inventor
寺田浩敏
荒田育男
活洲政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mamatsu Photonics KK
Original Assignee
Hamamatsu Photonics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mamatsu Photonics KK filed Critical Hamamatsu Photonics KK
Publication of CN106796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6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6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63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7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the lens being in the form of a sphere or bal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0004Microscop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2B21/002Scanning microscopes
    • G02B21/0024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es (CSOMs) or confocal "macroscopes"; Accessori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to use with CSOMs, e.g. sample holders
    • G02B21/0052Optical details of the image gene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02Objectiv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24Base structure
    • G02B21/26Stages; Adjusting means theref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33Immersion oils, or microscope systems or objectives for use with immersion flui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36Microscopes arrang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or projection purposes or digital imaging or video purposes including associated control and data processing arrangements
    • G02B21/361Optical details, e.g. image relay to the camera or image sens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36Microscopes arrang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or projection purposes or digital imaging or video purposes including associated control and data processing arrangements
    • G02B21/362Mechanical details, e.g. mountings for the camera or image sensor, hous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1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adapted to interchange lenses
    • G02B7/16Rotatable turr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Microscoopes, Condenser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Lenses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具备:第1构件(70),其具有以球面部(6a)的一部分向物镜(21)侧突出的方式将球面部(6a)配置于内部的第1开口(71);及第2构件(80),其具有以抵接面(6f)向与物镜(21)侧相反侧突出的方式将抵接部(6d)配置于内部的第2开口(87)。第1构件(70)具有构成为自第1开口(71)的内表面(71a)向第1开口(71)的中心侧延伸且能够与球面部(6a)接触的3个突出部(73)。

Description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及图像取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及具备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的图像取得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获得观察对象物的放大图像的透镜,已知有固体浸没透镜(SIL:SolidImmersion Lens)。固体浸没透镜是例如呈半球形状或称为魏尔斯特拉斯(Weierstrass)球的超半球形状且尺寸为1mm~5mm左右的微透镜。若使该固体浸没透镜紧贴于观察对象物的表面而设置,则数值孔径(NA)及倍率同时扩大,因而可实现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下的观察。
作为用于在物镜的前方(观察对象物侧)保持这样的固体浸没透镜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述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专利文献1所记述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具有大于固体浸没透镜的球面部的收纳空间,可摇动地保持固体浸没透镜。由此,在使固体浸没透镜的底面(抵接面)抵接于观察对象物并紧贴时,在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内固体浸没透镜摇动而抵接面顺着观察对象物的表面而紧贴,从而能够达成固体浸没透镜与观察对象物的良好的紧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014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中,与固体浸没透镜的球面部接触的部分由具有与球面部相同的曲率的透镜支承面构成。在该构成中,由于球面部与透镜支承面面接触,因而接触面积变大。因此,在紧贴时,由于作用于固体浸没透镜的摩擦力而抑制了固体浸没透镜与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的摇动,从而存在固体浸没透镜的抵接面难以顺着观察对象物的表面的担忧。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使固体浸没透镜顺着观察对象物而紧贴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及具备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的图像取得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是在物镜的前方保持固体浸没透镜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固体浸没透镜具有:球面部,其与物镜相对地配置;及抵接部,其包含抵接于观察对象物的抵接面;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具备:第1构件,其具有以球面部的一部分向物镜侧突出的方式将球面部配置于内部的第1开口;及第2构件,其具有以抵接面向与物镜侧相反侧突出的方式将抵接部配置于内部的第2开口;第1构件具有构成为自第1开口的内表面向第1开口的中心侧延伸且能够与球面部接触的3个突出部。
根据该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由于以3个突出部与固体浸没透镜的球面部接触,因而可缩小相对于固体浸没透镜的接触面积。由此,能够缩小于固体浸没透镜摇动时对固体浸没透镜作用的摩擦力,从而可容易地滑动固体浸没透镜与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其结果,能够容易地使固体浸没透镜顺着观察对象物而紧贴。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中,3个突出部也可以以120度间隔设置于第1开口的周向上。在该情况下,能够在突出部接触于球面部时对固体浸没透镜的球面部均匀地施加力。由此,能够容易地使固体浸没透镜顺着观察对象物而紧贴。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中,通过3个突出部与球面部的接触位置、及球面部的曲率中心的直线也可以相对于物镜的光轴以30~65度的范围相交。在该情况下,能够保持物镜的视野并确保固体浸没透镜与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之间的良好的滑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中,3个突出部也可以构成为相对于球面部线接触。在该情况下,可进一步缩小突出部相对于固体浸没透镜的接触面积,从而可更容易地滑动固体浸没透镜与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由此,能够更容易地使固体浸没透镜顺着观察对象物而紧贴。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中,3个突出部与球面部的接触位置也可以位于以第1开口的中心为中心的圆周上。在该情况下,能够在突出部接触于球面部时对固体浸没透镜的球面部均匀地施加力。由此,能够容易地使固体浸没透镜顺着观察对象物而紧贴。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取得装置具备:平台,其保持观察对象物;物镜,其以与平台上的观察对象物相对峙的方式配置;上述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其在物镜的前方保持固体浸没透镜;摄像装置,其经由固体浸没透镜及物镜对来自观察对象物的光进行摄像,并输出图像数据;及图像制作装置,其基于图像数据而制作观察对象物的图像;固体浸没透镜具有:球面部,其与物镜相对地配置;及抵接部,其包含抵接于观察对象物的抵接面;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具备:第1构件,其具有以球面部的一部分向物镜侧突出的方式将球面部配置于内部的第1开口;及第2构件,其具有以抵接面向与物镜侧相反侧突出的方式将抵接部配置于内部的第2开口;第1构件具有自第1开口的内表面向第1开口的中心侧延伸且与球面部接触的3个突出部。
根据该图像取得装置,由于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以3个突出部与固体浸没透镜的球面部接触,因而可缩小相对于固体浸没透镜的接触面积。由此,能够缩小在固体浸没透镜摇动时对固体浸没透镜作用的摩擦力,从而可容易地滑动固体浸没透镜与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其结果,能够容易地使固体浸没透镜顺着观察对象物而紧贴。因此,可取得清晰的观察对象物的图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使固体浸没透镜顺着观察对象物而紧贴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及具备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的图像取得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的半导体检查装置的构成图。
图2是表示物镜及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的构成图。
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是自物镜侧观察图3的第1构件的图。
图5(a)是表示固体浸没透镜抵接于观察对象物前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固体浸没透镜抵接于观察对象物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变形例的图,(a)是透镜保持部的构成图,(b)是自物镜侧观察第1构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与附图一起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再者,在各图中,对相同或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的半导体检查装置(图像取得装置)的构成图。图2是表示物镜及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的构成图。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4是自物镜侧观察图3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部的图。图5(a)是表示固体浸没透镜抵接于观察对象物前的状态的图,图5(b)是表示固体浸没透镜抵接于观察对象物的状态的图。再者,在图1~3中,表示固体浸没透镜抵接于观察对象物的试样观察时的状态。以下的说明中,相对于固体浸没透镜以物镜侧为上侧、以观察对象物侧为下侧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半导体检查装置(图像取得装置)1例如是如下检查装置:将作为试样10的模具(mold)型半导体器件具有的半导体器件11(参照图2)作为观察对象物,取得半导体器件11的图像并检查其内部信息。
所谓“模具型半导体器件”是半导体器件11通过树脂12而被铸模后的器件。另外,作为“内部信息”,包含半导体器件的电路图案或来自半导体器件的微弱发光。作为该微弱发光,可列举起因于基于半导体器件的缺陷的异常部位的发光、或伴随着半导体器件中的晶体管的开关动作的瞬间发光等。此外,“内部信息”中也包含基于半导体器件的缺陷的发热。
试样10中,以埋设于树脂12内的半导体器件11的背面露出的方式,切削树脂12。试样10通过以半导体器件11的背面朝上的方式载置于设置于观察部A的平台2上,从而被保持于平台2。这样,切削试样10的一部分而使半导体器件11的背面露出,因此,半导体器件11位于切削树脂12而成的凹部13的底面。再有,半导体检查装置1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查半导体器件11的图示下表面(形成于半导体器件11的基板表面的集成电路等)。
半导体检查装置1具备进行半导体器件11的观察的观察部A、控制观察部A的各部的动作的控制部B、及进行半导体器件11的检查所需要的处理或指示等的解析部C。
观察部A具备:作为取得来自半导体器件11的图像的图像取得单元的高灵敏度相机3及激光扫描光学系统(LSM: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激光扫描显微镜))单元4、包含显微镜5的物镜21的光学系统20、用于获得半导体器件11的放大观察图像的固体浸没透镜6(参照图2)、及使它们在相互正交的X-Y-Z方向上各自移动的X-Y-Z平台7。物镜21配置于高灵敏度相机3及LSM单元4与半导体器件11之间,且以与半导体器件11相对峙的方式配置。
光学系统20除上述物镜21之外具备相机用光学系统22、及LSM单元用光学系统23。物镜21设置有多个倍率不同的构件且可切换。另外,物镜21具有修正环24(参照图2),可通过调整修正环24准确地将焦点对准欲观察的部位。相机用光学系统22将通过了固体浸没透镜6及物镜21的来自半导体器件11的光导向高灵敏度相机3(光检测器)。高灵敏度相机3输出用于制作半导体器件11的电路图案等图像的图像数据。在高灵敏度相机3,搭载有CCD区域影像传感器或CMOS区域影像传感器等。另外,高灵敏度相机3也可为InGaAs相机或InSb相机、MCT相机等。
另一方面,LSM单元用光学系统23将来自LSM单元4的红外激光利用分束器(未图示)反射至物镜21侧而导向半导体器件11。LSM单元用光学系统23将通过固体浸没透镜6及物镜21并朝向高灵敏度相机3的来自半导体器件11的反射激光导向LSM单元4。
该LSM单元4将红外激光在X-Y方向上扫描并出射至半导体器件11侧,另一方面,利用雪崩光电二极管或光电二极管、光电倍增管、超导单一光子检测器等光检测器4a检测来自半导体器件11的反射光。该检测光的强度成为反映出半导体器件11的电路图案的强度。因此,LSM单元4的光检测器4a通过LSM单元4使红外激光在半导体器件11上X-Y扫描,输出用于制作半导体器件11的电路图案等图像的图像数据。
X-Y-Z平台7是用于使高灵敏度相机3、LSM单元4、光学系统20及固体浸没透镜6等在X-Y方向(水平方向;相对于作为观察对象物的半导体器件11成为平行的方向)及与其正交的Z方向(垂直方向)的各个上根据需要而移动的可动平台。
控制部B具备相机控制器31、激光扫描(LSM)控制器32、及外围控制器33。相机控制器31与高灵敏度相机3电性耦合。LSM控制器32与LSM单元4电性耦合。相机控制器31及LSM控制器32通过各自控制高灵敏度相机3及LSM单元4的动作,从而控制在观察部A进行的半导体器件11的观察的执行(图像的取得)或观察条件的设定等。
外围控制器33与X-Y-Z平台7及LSM单元4电性耦合。外围控制器33通过控制X-Y-Z平台7的动作,从而控制高灵敏度相机3、LSM单元4及光学系统20等向与半导体器件11的观察位置对应的位置的移动、定位、对焦等。另外,外围控制器33驱动安装于物镜21的修正环调整用马达25而调整修正环24。
解析部C具备图像解析部41与指示部42,且由包含处理器的计算机构成。解析部C与相机控制器31、LSM控制器32、及外围控制器33电性耦合。图像解析部41通过处理器,基于自相机控制器31及LSM控制器32输出的图像信息(图像数据)制作图像,并实施必要的解析处理等。指示部42通过处理器,参照来自操作者的输入内容或由图像解析部41获得的解析内容等,经由控制部B,进行关于观察部A的半导体器件11的检查的执行的必要的指示。另外,对通过解析部C取得或解析的图像、数据等,根据需要显示于连接于解析部C的显示设备43。解析部C构成图像制作装置。
如图2及图3所示,固体浸没透镜6是具有半球形状的微透镜,且通过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保持于物镜21的下方(前方)。即,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以将固体浸没透镜6配置于物镜21的光轴L上的方式保持固体浸没透镜6。固体浸没透镜6具备与物镜21相对地配置的球面部(球面)6a、及抵接于半导体器件11的抵接部6d。固体浸没透镜6配置于物镜21的光轴L上,且以抵接部6d与半导体器件11抵接(载置于半导体器件11上)。
球面部6a呈半球形状,且构成固体浸没透镜6的上部。球面部6a具有成为相对于物镜21的光的输入输出面的球面状的上表面6b、及与上表面6b的边缘部连续的圆柱周面6c。抵接部6d以自球面部6a的底面向与上表面6b侧相反侧凸出的方式形成,且构成固体浸没透镜6的下部。抵接部6d具有与圆柱周面6c连续的倾斜面6e、及与倾斜面6e连续且与固体浸没透镜6的厚度方向(图2及图3中的上下方向)垂直地延伸的平面形状的抵接面6f。如图3所示,侧视时,延长了倾斜面6e的直线的交点与固体浸没透镜6的球心(球面部6a的曲率中心)X一致。在半导体器件11的观察时,抵接面6f抵接并紧贴于半导体器件11的观察位置(图示上表面)。再者,抵接面6f并不限于平面形状。
具体而言,固体浸没透镜6由与半导体器件11的基板材料实质上相同或接近其折射率的高折射率材料构成。作为该高折射率材料的代表例,可列举Si、GaP、GaAs等。通过使固体浸没透镜6光学紧贴于半导体器件11的基板表面,从而将半导体器件11本身作为固体浸没透镜6的一部分利用。根据利用固体浸没透镜6的半导体器件11的背面解析,在将物镜21的焦点对准形成于半导体器件11的基板表面的集成电路时,通过固体浸没透镜6的效果,可在半导体器件11中通过数值孔径(NA)高的光束,从而可期待高分辨率化。
固体浸没透镜6的透镜形状由像差消失的条件决定。在具有半球形状的固体浸没透镜6中,其球心(球面部6a的曲率中心)X成为焦点。此时,数值孔径(NA)及倍率均成为n倍。再者,固体浸没透镜6的形状并非限定于半球形状,也可为例如魏尔斯特拉斯形状。
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可将这样的固体浸没透镜6适宜地保持于物镜21的下方(前方)。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由例如铝等金属形成。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如图2所示具备安装于物镜21的下端部的筒状的主体部61、及设置于主体部61的半导体器件11侧(与物镜21相反侧)的端部并保持固体浸没透镜6的透镜保持部65。
主体部61在其内部,向固体浸没透镜6侧通过自LSM单元4输出的光,且向物镜21侧通过由半导体器件11反射并自固体浸没透镜6输出的光。主体部61具有外插并螺接于物镜21的下端部的圆筒状的周壁部62。通过将周壁部62与物镜21的下端部螺接,从而在物镜21的光轴L上定位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的中心。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所保持的固体浸没透镜6的位置通过X-Y-Z平台7的驱动调整。
主体部61具有在周壁部62与透镜保持部65之间延伸的延伸壁部63。延伸壁部63以在任一部分均位于较透镜保持部65更靠近半径方向外侧的方式形成。在该例中,延伸壁部63形成为具有多个弯曲部的形状。延伸壁部63具有:第1壁部63a,其与周壁部62连续且与物镜21的光轴L平行地延伸;第2壁部63b,其与第1壁部63a连续且与第1壁部63a正交并向主体部61的中央侧延伸;及第3壁部63c,其与第2壁部63b连续且相对于光轴L倾斜延伸至透镜保持部65。
如图3及图4所示,透镜保持部65具有:第1构件70,其与主体部61一体地形成;及圆筒状的第2构件80,其安装于第1构件70的半导体器件11侧。
第1构件70具有与物镜21的光轴L正交而延伸的圆形平板状的基底部70A。在基底部70A的中心部,形成有中心P1位于物镜21的光轴L上的圆形的第1开口71。第1开口71的内径大于固体浸没透镜6的球面部6a的外径。再者,所谓球面部6a的外径,是自物镜21侧观察时的外径,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圆柱周面6c的外径。
第1构件70具有自第1开口71的内表面71a向中心P1侧与光轴L垂直地延伸的3个突出部73。如图4所示,3个突出部73自物镜21侧观察时构成为如下所述。即,3个突出部73呈半径方向的长度较周向的长度长的扇形状,且以中心线S通过中心P1上的方式延伸。另外,3个突出部73以120度间隔(三等分)设置于第1开口71的周向上。3个突出部73的前端面74呈曲面,且位于以中心P1为中心的圆周R1上。另外,自3个突出部73的前端面74至中心P1的距离小于固体浸没透镜6的球面部6a的外径。
在3个突出部73的各自的前端至中间部之间,设置有一部分向半导体器件11侧突出而构成为厚壁的厚壁部75。如图3所示,厚壁部75的前端部76呈前端变细形状,且半导体器件11侧的面成为随着朝向第1开口71的中心P1侧而向物镜21侧倾斜的倾斜面76a。倾斜面76a与前端面74连续。厚壁部75的前端部76的厚度在前端面74的附近薄于基底部70A的厚度。在厚壁部75,形成有与第2构件80固定用的插通孔77。
如图3所示,第2构件80具有:圆筒状的主体部81;及圆形平板状的底面部85,其设置于主体部81的半导体器件11侧的端部。主体部81的内径稍大于固体浸没透镜6的球面部6a的外径。另外,在主体部81的物镜21侧的端部,形成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83。在凸缘部83,形成有与第1构件70固定用的插通孔84。第2构件80通过将螺栓90自半导体器件11侧插通至插通孔84及插通孔77并紧固,从而固定于第1构件70。在底面部85的中心部,形成有中心P2位于物镜21的光轴L上的圆形的第2开口87。第2开口87的内径小于固体浸没透镜6的球面部6a的外径。
此处,在透镜保持部65保持固体浸没透镜6时,以球面部6a(上表面6b)的一部分向物镜21侧突出的方式将球面部6a配置于第1构件70的第1开口71的内部,且以抵接面6f向半导体器件11侧突出的方式将抵接部6d配置于第2构件80的第2开口87的内部,从而在形成于第1构件70与第2构件80之间的收纳空间内收纳固体浸没透镜6。继而,紧固螺栓90而固定第1构件70与第2构件80。
在该状态下,由于如上所述自3个突出部73的前端面74至中心P1的距离小于球面部6a的外径,因而可通过第1构件70限制固体浸没透镜6向物镜21侧的脱离。另外,由于第2开口87的半径小于球面部6a的半径,因而也通过第2构件80限制固体浸没透镜6向半导体器件11侧的脱离。
通过3个突出部73、主体部81、及底面部85形成的收纳空间稍大于固体浸没透镜6的球面部6a。因此,透镜保持部65相对于固体浸没透镜6晃动,换言之,具有间隙(空隙)。透镜保持部65在固体浸没透镜6抵接于半导体器件11前的状态下,如图5(a)所示,在箭头Y方向上可摇动地保持固体浸没透镜6。此时,固体浸没透镜6被支撑于第2构件80(底面部85)。
若自该状态使抵接面6f抵接于半导体器件11,则如图5(b)所示,固体浸没透镜6自第2构件80离开,球面部6a接触于3个突出部73。此时,由于具有上述的间隙,因而固体浸没透镜6摇动或旋转而抵接面6f顺着半导体器件11的表面而紧贴,从而能够获得固体浸没透镜6与半导体器件11的良好的紧贴。例如,即使在半导体器件11相对于光轴L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半导体器件11的观察。
本实施方式中,固体浸没透镜6与透镜保持部65仅在3个突出部73与球面部6a的接触部位接触,因而接触面积较小。因此,在固体浸没透镜6摇动时作用的摩擦力变小。其结果,固体浸没透镜6与透镜保持部65容易滑动,能够容易地使固体浸没透镜6顺着半导体器件11而紧贴。再者,即使如上所述固体浸没透镜6摇动,由于以固体浸没透镜6观察的位置与球心X一致,因而不存在对观察的影响。
再次参照图2及图3,说明固体浸没透镜6抵接于半导体器件11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成为抵接面6f被向物镜21侧按压,3个突出部73与固体浸没透镜6的球面部6a(上表面6b)接触的状态。具体而言,3个突出部73在前端面74的半导体器件11侧的边缘74a,相对于球面部6a在周向上线接触。如上所述,由于3个突出部73的前端面74位于以中心P1为中心的圆周R1上(图4),因而3个突出部73与球面部6a的接触位置也位于圆周R1上。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该接触位置与球面部6a的曲率中心X的直线Z1与物镜21的光轴L所成的角度θ1形成为45度。
其次,对利用半导体检查装置1取得半导体器件11的图像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首先,通过显微镜5具有的多个物镜21中未安装固体浸没透镜6的物镜21,特定出以固体浸没透镜6观察半导体器件11的位置。该观察位置的特定通过由指示部42经由外围控制器33使X-Y-Z平台7驱动而进行。
在特定出观察位置之后,切换为安装有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的物镜21而进行观察。此时,指示部42通过根据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保持的固体浸没透镜6的特性(固体浸没透镜6的厚度、或折射率等)、半导体器件11的基板厚度、基板材质等,经由外围控制器33驱动修正环调整用马达25而将修正环24对准合适的位置。
指示部42通过根据上述固体浸没透镜6的特性等经由外围控制器33驱动X-Y-Z平台7而将固体浸没透镜6按压并紧贴于半导体器件11。此时,通过如上所述固体浸没透镜6在透镜保持部65内摇动而抵接面6f顺着半导体器件11的表面紧贴,而可获得固体浸没透镜6与半导体器件11的良好的紧贴。
指示部42通过经由外围控制器33驱动X-Y-Z平台7而实施物镜21的对焦。继而,在物镜21的焦点对准了的状态下,指示部42经由LSM控制器32及相机控制器31,利用LSM单元4及高灵敏度相机3等实施半导体器件11的观察。
在该观察中,自LSM单元4输出的红外激光通过物镜21输出至试样10侧。自物镜21输出的光通过主体部61内而自固体浸没透镜6的上表面6b入射于固体浸没透镜6并朝向半导体器件11输出。继而,被红外激光照射而自半导体器件11反射的光(反射光)再次入射于固体浸没透镜6并自固体浸没透镜6的上表面6b输出。更具体而言,来自半导体器件11的反射光自上表面6b中较第1开口71更靠近内侧的部分输出。
自该固体浸没透镜6输出的反射光通过主体部61内而入射至物镜21。入射至物镜21的反射光由相机用光学系统22导向高灵敏度相机3。高灵敏度相机3取得半导体器件11的电路图案等图像。
对以上说明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及具备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的半导体检查装置1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由于以3个突出部73与固体浸没透镜6的球面部6a接触,因而可缩小相对于固体浸没透镜6的接触面积。由此,能够缩小在固体浸没透镜6摇动时对固体浸没透镜6作用的摩擦力,而可容易地滑动固体浸没透镜6与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从而能够容易地使固体浸没透镜6顺着半导体器件11而紧贴。其结果,在具备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的半导体检查装置1中,可取得清晰的半导体器件11的图像。
在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中,由于3个突出部73以120度间隔设置于第1开口71的周向上,因而突出部73在接触于球面部6a时可对球面部6a均匀地施加力。由此,可容易地使固体浸没透镜6顺着半导体器件11而紧贴。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对球面部6a均匀地施加力。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中,通过3个突出部73与球面部6a的接触位置、及球面部6a的曲率中心X的直线Z1相对于物镜21的光轴L以45度相交。直线Z1与光轴L所成的角度θ1较大、且3个突出部73的长度较短的情况由于光的失光变少而优选,但由于固体浸没透镜6与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难以滑动而不优选。另一方面,角度θ1较小、且3个突出部73的长度较长的情况由于固体浸没透镜6与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容易滑动而优选,但由于光的失光变多而不优选。关于该点,若如固体浸没透镜8那样将角度θ1设为45度,则能够保持物镜21的视野并确保固体浸没透镜6与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之间的良好的滑动。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中,3个突出部73相对于球面部6a线接触。由此,可进一步缩小突出部相对于固体浸没透镜6的接触面积,而可更容易滑动固体浸没透镜6与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中,3个突出部73与球面部6a的接触位置位于以第1开口71的中心P1为中心的圆周R1上。由此,在突出部73接触于球面部6a时可对球面部6a均匀地施加力。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固体浸没透镜6顺着半导体器件11而紧贴。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对球面部6a均匀地施加力。
[变形例]
图6是表示变形例的图,(a)是透镜保持部的构成图,(b)是自物镜侧观察第1构件的图。变形例的透镜保持部165在与固体浸没透镜6的球面部6a接触的3个突出部173的构成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保持器65不同。再者,图6(a)及图6(b)的比例尺不同,图6(a)被放大表示。
如图6(a)所示,透镜保持部165具有第1构件170及第2部分180。第1构件170具有:圆形平板状的基底部170A,其与物镜21的光轴L正交而延伸;及倾斜部175,其与基底部170A连续。倾斜部175随着自基底部170A朝向光轴L侧而向半导体器件11侧倾斜而延伸。如图6(b)所示,在倾斜部175的圆周方向上,以90度间隔(4等分)设置有4个插通孔77。
在倾斜部175的中心部,形成有中心P1位于物镜21的光轴L上的圆形的第1开口171。第1开口171通过在倾斜部175的中心部形成贯通孔,并在该贯通孔的边缘等间隔地形成3个凹部172而形成。该凹部172通过例如削除贯通孔的边缘中的特定的部分而形成。通过设置有凹部172,从而在相邻的凹部172之间形成有突出部173。由此,在第1开口171的内表面171a,形成有相对于光轴L倾斜而向中心P1侧延伸的3个突出部173。
如图6(b)所示,3个突出部173自物镜21侧观察时构成为如下所述。即,3个突出部173呈周向的长度较半径方向的长度长的扇形状,且以中心线S通过中心P1上的方式延伸。另外,3个突出部173以120度间隔(三等分)设置于第1开口171的周向上。3个突出部173的前端面174呈曲面,且位于以中心P1为中心的圆周R2上。该圆周R2与上述贯通孔的圆周一致。
在固体浸没透镜6抵接于观察对象物的状态下,3个突出部173在前端面174的物镜21侧的边缘174a,相对于球面部6a在周向上线接触。接触位置较基底部170A的延伸方向成为观察对象物侧。如上所述,由于3个突出部173的前端面174位于以中心P1为中心的圆周R2上,因而3个突出部173与球面部6a的接触位置也位于圆周R2上。另外,在该例中,通过该接触位置与球面部6a的曲率中心X的直线Z2与物镜21的光轴L所成的角度θ2成为63度。
根据变形例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由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同样,以3个突出部173与固体浸没透镜6的球面部6a接触,因而也可缩小相对于固体浸没透镜6的接触面积。其结果,能够容易地使固体浸没透镜6顺着观察对象物而紧贴。
另外,根据变形例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可通过配合于球面部6a的形状而在第1构件170形成贯通孔,并在该贯通孔形成凹部172,而形成突出部173。因此,可容易地制造。再者,由于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例如为铝制,因而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的切削加工较容易。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直线Z1、Z2与光轴L所成的角度θ1、θ2为45度或63度的例子加以说明,但该角度只要形成为30~65度即可。只要在该范围内,即可保持物镜21的视野并确保固体浸没透镜6与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的间的良好的滑动。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具有第1构件70与第2构件80的透镜保持部65经由主体部61而安装于物镜21的构成加以说明,但只要具备透镜保持部65即可。例如,只要构成上能够实现,则也可在物镜21的筐体设置透镜保持部65。另外,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也可为能够在物镜21的光轴L上配置固体浸没透镜6的臂型(移动型)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相对于作为观察对象物的半导体器件11自上方使固体浸没透镜6的抵接面6f抵接的落射型的例子加以说明,但也可应用于相对于观察对象物自下方使抵接面6f抵接的倒立型的检查装置。在倒立型的检查装置的情况下,自下侧观察观察对象物。在倒立型的检查装置的情况下,即使在固体浸没透镜6抵接于观察对象物前的状态,也成为通过重力使3个突出部73接触于球面部6a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可通过在抵接于观察对象物时固体浸没透镜6在与3个突出部73之间滑动并摇动(旋转),而使固体浸没透镜6顺着观察对象物而紧贴。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直线Z1、Z2与光轴L所成的角度θ1、θ2为45度或63度的例子加以说明,但直线Z1、Z2与光轴L所成的角度也可形成为15以上65度以下。只要在该范围内,就能够保持物镜21的视野并确保固体浸没透镜6与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之间的良好的滑动。另外,直线Z1、Z2与光轴L所成的角度也可形成为15度以上30度以下。突出部73与球面部6a的接触位置越接近光轴,越容易在固体浸没透镜6的球面部6a与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8的突出部73之间产生滑动,固体浸没透镜6越容易顺着半导体器件11。
符号的说明
1…半导体检查装置(图像取得装置)、2…平台、4a…光检测器、6…固体浸没透镜、6a…球面部、6b…上表面、6d…抵接部、6f…抵接面、8…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10…试样、11…半导体器件(观察对象物)、21…物镜、61…主体部、62…周壁部、63…延伸壁部、65…透镜保持部、70…第1构件、70A…基底部、71…第1开口、71a…第1开口的内表面、73…突出部、74…前端面、74a…边缘、75…厚壁部、76…前端部、76a…倾斜面、77…插通孔、80…第2构件、81…主体部、83…凸缘部、84…插通孔、85…底面部、87…第2开口、90…螺栓、L…光轴、P1…第1开口的中心、P2…第2开口的中心、X…曲率中心(球心)。

Claims (6)

1.一种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其特征在于,
是在物镜的前方保持固体浸没透镜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
所述固体浸没透镜具有:球面部,其与所述物镜相对地配置;及抵接部,其包含抵接于观察对象物的抵接面,
所述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具备:
第1构件,其具有以所述球面部的一部分向所述物镜侧突出的方式将所述球面部配置于内部的第1开口;及
第2构件,其具有以所述抵接面向与所述物镜侧相反侧突出的方式将所述抵接部配置于内部的第2开口,
所述第1构件具有构成为自所述第1开口的内表面向所述第1开口的中心侧延伸且能够与所述球面部接触的3个突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3个突出部以120度间隔设置于所述第1开口的周向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3个突出部与所述球面部的接触位置、及所述球面部的曲率中心的直线,相对于所述物镜的光轴以15~65度的范围相交。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3个突出部构成为相对于所述球面部线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3个突出部与所述球面部的接触位置位于以所述第1开口的中心为中心的圆周上。
6.一种图像取得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平台,其保持观察对象物;
物镜,其以与所述平台上的所述观察对象物相对峙的方式配置;
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其在所述物镜的前方保持固体浸没透镜;
光检测器,其经由所述固体浸没透镜及所述物镜而检测来自所述观察对象物的光,并输出图像数据;及
图像制作装置,其基于所述图像数据而制作所述观察对象物的图像。
CN201580051469.0A 2014-09-26 2015-09-24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及图像取得装置 Active CN1067963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7008 2014-09-26
JP2014-197008 2014-09-26
PCT/JP2015/076880 WO2016047666A1 (ja) 2014-09-26 2015-09-24 固浸レンズホルダ及び画像取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6337A true CN106796337A (zh) 2017-05-31
CN106796337B CN106796337B (zh) 2019-06-18

Family

ID=5558119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1469.0A Active CN106796337B (zh) 2014-09-26 2015-09-24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及图像取得装置
CN201580051416.9A Active CN107076957B (zh) 2014-09-26 2015-09-24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及图像取得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1416.9A Active CN107076957B (zh) 2014-09-26 2015-09-24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及图像取得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0545309B2 (zh)
JP (2) JP6652492B2 (zh)
KR (2) KR102377278B1 (zh)
CN (2) CN106796337B (zh)
SG (2) SG10201902346WA (zh)
TW (2) TWI673528B (zh)
WO (2) WO201604766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8983A (zh) * 2018-09-10 2021-06-01 英国研究与创新组织 用于超分辨率显微的镜头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2903B (zh) * 2016-12-14 2021-03-19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固体浸没透镜单元及半导体检查装置
EP3557297B1 (en) * 2016-12-14 2022-02-16 Hamamatsu Photonics K.K. Solid immersion lens unit and semiconductor detector device
JP7025280B2 (ja) 2018-05-08 2022-02-24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メタレンズユニット、半導体故障解析装置、及び半導体故障解析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0285A (zh) * 2004-09-14 2006-05-10 索尼株式会社 固体浸没透镜以及制造该固体浸没透镜的方法
CN100380153C (zh) * 2003-10-31 2008-04-09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
CN101329438A (zh) * 2007-06-20 2008-12-24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透镜组件、摄像机组件以及摄像机组件的制造方法
CN101688963A (zh) * 2007-06-20 2010-03-31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
JP2010085715A (ja) * 2008-09-30 2010-04-15 Fujinon Corp レンズ組立体
CN101713854A (zh) * 2008-09-30 2010-05-26 富士能株式会社 透镜组装体及摄像装置
JP2013105115A (ja) * 2011-11-16 2013-05-30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レンズホルダ機構、電子装置の解析装置及び固浸レンズ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81895A (en) 1979-04-12 1981-08-04 Quantor Corporation Quick change lens mount
DD147423A1 (de) 1979-11-23 1981-04-01 Eberhard Fischer Mikroskopobjektivfassung mit drehbarer beschriftungshuelse
JPS58187907A (ja) * 1982-04-27 1983-11-0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保持装置
US5125750A (en) * 1991-03-14 1992-06-30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Optical recording system employing a solid immersion lens
US6396789B1 (en) * 1998-02-27 2002-05-28 Calimetrics, Inc. Data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s using diffractive near-field optics
EP0990187B1 (en) 1998-04-17 2005-07-2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lens system comprising two lens elements
US6594086B1 (en) * 2002-01-16 2003-07-15 Optonics, Inc. (A Credence Company) Bi-convex solid immersion lens
JP3650605B2 (ja) 2002-01-28 2005-05-25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保持装置
US6828811B2 (en) 2002-04-10 2004-12-07 Credence Systems Corporation Optics land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WO2004083929A1 (ja) * 2003-03-20 2004-09-30 Hamamatsu Photonics K.K. 固浸レンズ及び顕微鏡
US20050094258A1 (en) 2003-10-31 2005-05-05 Hamamatsu Photonics K.K. Solid immersion lens moving device and microscope using the same
JP4643994B2 (ja) 2005-01-19 2011-03-02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固浸レンズホルダ
JP2006114196A (ja) 2004-09-14 2006-04-27 Sony Corp ソリッドイマージョンレンズとこれを用いた集光レンズ、光学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光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ソリッドイマージョンレンズの形成方法
US7503414B2 (en) * 2005-06-30 2009-03-17 Hendrickson Usa, L.L.C. Movable subframe for tractor-trailers
JP4306652B2 (ja) * 2005-07-15 2009-08-05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7248872A (ja) 2006-03-16 2007-09-27 Fujinon Corp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組み立て方法
CN101646966B (zh) 2007-11-05 2012-05-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使用面驱动聚合物致动器的透镜夹持体驱动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JP2010224306A (ja) 2009-03-24 2010-10-07 Sony Corp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5364452B2 (ja) * 2009-06-03 2013-12-11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イマージョンレンズ支持装置
JP2011164007A (ja) 2010-02-12 2011-08-25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JP2012058631A (ja) 2010-09-13 2012-03-22 Ricoh Co Ltd レンズ鏡胴
US8767199B2 (en) 2010-10-15 2014-07-01 Infrared Laboratories, Inc. Inspection system utilizing solid immersion lenses
US9358736B2 (en) 2011-07-11 2016-06-07 Largan Medical Co., Ltd. Method of packaging and manufacturing a contact lens in a container
KR101403992B1 (ko) 2013-04-22 2014-06-10 한국기초과학지원연구원 근접장 렌즈 고정장치
KR102352024B1 (ko) 2014-03-11 2022-01-14 디씨지 시스템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Sil 팁을 플로팅하는 것을 자체 정정
JP2015194726A (ja) 2014-03-27 2015-11-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撮像ユニット、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KR101696585B1 (ko) 2016-09-30 2017-01-13 한국기초과학지원연구원 고분해능 광학현미경의 광축 정밀보정용 sil홀더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0153C (zh) * 2003-10-31 2008-04-09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
CN1770285A (zh) * 2004-09-14 2006-05-10 索尼株式会社 固体浸没透镜以及制造该固体浸没透镜的方法
CN101329438A (zh) * 2007-06-20 2008-12-24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透镜组件、摄像机组件以及摄像机组件的制造方法
CN101688963A (zh) * 2007-06-20 2010-03-31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
JP2010085715A (ja) * 2008-09-30 2010-04-15 Fujinon Corp レンズ組立体
CN101713854A (zh) * 2008-09-30 2010-05-26 富士能株式会社 透镜组装体及摄像装置
JP2013105115A (ja) * 2011-11-16 2013-05-30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レンズホルダ機構、電子装置の解析装置及び固浸レンズの制御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8983A (zh) * 2018-09-10 2021-06-01 英国研究与创新组织 用于超分辨率显微的镜头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4304A (en) 2016-04-16
WO2016047667A1 (ja) 2016-03-31
TW201614303A (en) 2016-04-16
CN106796337B (zh) 2019-06-18
TWI673527B (zh) 2019-10-01
US20170235087A1 (en) 2017-08-17
CN107076957A (zh) 2017-08-18
SG11201701098WA (en) 2017-04-27
US20170285296A1 (en) 2017-10-05
JP6707454B2 (ja) 2020-06-10
CN107076957B (zh) 2019-06-25
KR102377278B1 (ko) 2022-03-23
WO2016047666A1 (ja) 2016-03-31
SG10201902346WA (en) 2019-04-29
KR20170063537A (ko) 2017-06-08
KR20170059972A (ko) 2017-05-31
JPWO2016047667A1 (ja) 2017-07-06
JPWO2016047666A1 (ja) 2017-07-06
JP6652492B2 (ja) 2020-02-26
KR102400976B1 (ko) 2022-05-24
US10558010B2 (en) 2020-02-11
US10545309B2 (en) 2020-01-28
TWI673528B (zh) 201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18819B2 (en) Light sheet illumination microscope which illuminates a sample from a direction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a detection axis, while reducing likelihood of creating shadows
US9810896B2 (en) Microscope device and microscope system
CN104034258B (zh) 具有可变焦距的检流计扫描相机及方法
JP5923026B2 (ja) 画像取得装置及び画像取得方法
JP6195373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CN106796337B (zh) 固体浸没透镜保持器及图像取得装置
TWI720271B (zh) 固態浸沒式透鏡單元及半導體檢查裝置
JP2016148829A (ja) 観察装置
JP6340150B1 (ja) 固浸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半導体検査装置
JP6530437B2 (ja) 光コネクタ端面検査装置とその合焦画像データ取得方法
JP7280804B2 (ja) 固浸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半導体検査装置
TWI826440B (zh) 半導體檢查裝置
JP2018155593A (ja) 光コネクタ端面検査装置とその合焦画像データ取得方法
JP2019179097A (ja) 焦点方法及び焦点機構、焦点操作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光学顕微鏡
TWM350714U (en) Microscope having multiple image-outputting devices and probing apparatus f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u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