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5154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15154A
CN106715154A CN201580048870.9A CN201580048870A CN106715154A CN 106715154 A CN106715154 A CN 106715154A CN 201580048870 A CN201580048870 A CN 201580048870A CN 106715154 A CN106715154 A CN 1067151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ss
land portion
tire
bending point
sp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88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15154B (zh
Inventor
岩渕聪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715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51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151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51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01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2Arrangement of grooves or ri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所述充气轮胎具有形成于充气轮胎的侧壁的外围表面上的装饰带,该装饰带在轮胎的圆周方向上延伸,并且包括多个凹部和限定在凹部之间的陆部。多条脊部设置于凹部内,并且至少一些脊部具有弯曲点。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近几年中,诸如,出于考虑环境问题等原因,已经致力于减小充气轮胎(以下也简称为轮胎)的重量,以改进轮胎的燃料效率。例如,已经通过使得侧壁部变薄减小了重量。
然而,在将侧壁部变薄时,对应于元件边缘的位置处产生的不平坦会在侧壁部的外表面上变得明显。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已经提出了多种技术来在轮胎的侧壁部上设置脊部,以使得在侧壁部的外表面上产生的不平坦不那么明显(例如,参见JP2011-126335A(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技术中,当设置脊部时,需要改善外观,比如改善侧壁部的可见性。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11-126335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有利的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使得侧壁部的不平坦较不明显并且改善侧壁部的外观。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概要如下。
发明人的充气轮胎包括:
装饰带,其形成于侧壁部的外表面上、在轮胎圆周方向上延伸并且包含多个凹部以及限定在凹部之间的陆部;以及
多条脊部,其设置于每个凹部中,
至少一部分的脊部各自具有弯曲点。
“凹部在轮胎径向方向上的中心位置”指的是位于将凹部在轮胎径向方向上的宽度的中点相连接的线上的位置。
陈述的“在相交的方向上延伸”不仅指的是虚拟线确实与边界线相交的情况,也指的是虚拟线和边界线是斜交线的情况。
以下描述的“陆部的宽度”指的是在轮胎的侧视图中在与陆部的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宽度。
在陆部和限定陆部的两个凹部之间有两条边界线,并且“陆部的延伸方向”指的是某条直线的方向,通过将位于一侧的边界线的相邻端部之间的中点与位于另一侧的相邻端部之间的中点相连接来形成该直线。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使得侧壁部的不平坦较不明显并且改善侧壁部的外观。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侧壁部的局部侧视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凹部2b及其周围的一部分的放大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侧壁部的局部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侧壁部的局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轮胎包括:一对侧壁部,其各自与胎面的侧部连续并且在轮胎径向方向上向内延伸;以及一对胎圈部,其与侧壁部的轮胎径向内侧连续。轮胎的内部结构与已知轮胎的内部结构类似,并且因此省略进一步的细节。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侧壁部1的局部侧视图。如图1所示,此轮胎包括一条或更多条(在所示的范围内为一条)大致矩形的装饰带4,其形成于侧壁部1的外表面上、在轮胎圆周方向上延伸并且包含从外表面凹向轮胎内侧的多个凹部2和限定在凹部之间的陆部3。
在图1的示例中,装饰带4具有四个凹部2a至2d。在所示的示例中,凹部2a至2d均起始于位于轮胎径向方向上的内侧以及轮胎圆周方向上的一侧的区域中,并且从该区域开始向轮胎径向方向上的外侧并且朝向轮胎圆周方向上的另一侧延伸。在所示的示例中,凹部2a、凹部2b、凹部2c和凹部2d的形状沿着轮胎圆周方向以此顺序增大。
如图1所示,凹部2a至2d在此平面视图中具有大致多边形的形状。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凹部2a的面积在此平面视图中是最小的,并且面积以凹部2b、2c和2d的顺序增大。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装饰带4具有限定在相邻的凹部2之间的三个陆部3。在所示的示例中,陆部3a至3c均起始于位于轮胎径向方向上的内侧以及轮胎圆周方向上的一侧的区域中,并且从该区域开始向轮胎径向方向上的外侧并且朝向轮胎圆周方向上的另一侧延伸。在所示的示例中,陆部3a、陆部3b和陆部3c的形状沿着轮胎圆周方向以此顺序增大。
此外,如图1所示,陆部3a至3c在此平面视图中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并且陆部3a至3c的宽度在陆部3a至3c的延伸方向上从一条边缘到另一条边缘增大。在此,在陆部3和限定陆部3的两个凹部2之间有两条边界线,并且在此示例中,陆部3a至3c的延伸方向指的是某条直线的方向,通过将位于一侧的边界线的相邻端部之间的中点和位于另一侧的相邻端部之间的中点相连接来形成该直线。
图2是示出图1中的凹部2b及其周围的一部分的放大的立体图。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轮胎中,多条脊部5(从凹部2的底部突出的突出部)设置于凹部2内。如图2所示,在此示例中的脊部5连接到由凹部2限定的底部以及两个侧壁。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这些脊部5仅设置于凹部2内,并且在轮胎径向方向上从外边缘到内边缘以大致相等的间隔设置。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多条脊部5设置于所有的凹部2a至2d中。
在凹部2a中,所有的脊部5线性地形成,并且没有一条脊部5具有弯曲点。另一方面,如图1和2所示,具有0个到2个弯曲点5a和5b的多条脊部5设置于凹部2b中。换言之,在凹部2b中,沿着陆部3a和凹部2b之间的边界线,具有两个弯曲点5a和5b的脊部5的基本布置被设置于邻近陆部3a的位置处,而没有弯曲点的线性的脊部5设置于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的另一侧上不邻近陆部3a的区域中。通过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另一个区域中设置具有一个弯曲点5b的脊部5,使得脊部5的布置平滑。在所示的示例中,凹部2b朝向轮胎圆周方向上的一侧的最远处变窄。因此,在该位置的脊部5要么仅有一个弯曲点5b,要么没有弯曲点。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具有两个弯曲点5a和5b的脊部5具有一种形状,在此平面视图中,该形状使得两条大致平行的直线被弯曲点5a和5b之间的直线连接。仅具有一个弯曲点5b的脊部5具有一种形状,在此平面视图中,该形状使得相对于轮胎径向方向具有不同倾斜角度的两条直线被弯曲点5b连接。
如图1所示,凹部2c中的脊部5具有与凹部2b中的脊部5类似的布置。即,具有两个弯曲点5a和5b的脊部5的基本布置被设置成邻近陆部3b,而没有弯曲点的线性脊部5设置于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的另一侧上不邻近脊部3b的区域中。具有一个弯曲点5b的脊部5设置于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另一个区域中。在所示的示例中,凹部2c在与轮胎圆周方向上的一侧的边缘靠近的部分中是狭窄的。因此,在该位置的脊部5要么仅具有一个弯曲点5b,要么没有弯曲点。此外,对于凹部2d中的脊部5,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的另一侧上的脊部5邻近陆部3c并且具有两个弯曲点5a和5b。另一方面,凹部2d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的一侧上的部分中是狭窄的,并且因此在该部分中的脊部5要么仅具有一个弯曲点5b,要么没有弯曲点。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平滑地将每条脊部的弯曲点5a相连接的虚拟线(未示出)沿着陆部3a和凹部2b之间的边界线在邻近陆部3a的弧线中延伸。类似地,将每条脊部的弯曲点5b相连接的虚拟线(未示出)也沿着陆部3a和凹部2b之间的边界线在邻近陆部3a的弧线中延伸。对于形成于凹部2c和凹部2d中的脊部5的弯曲点同样也是如此。如图1所示,对于凹部2a至2d中的脊部5,弯曲点在凹部2a至2d内被设置于从凹部2a至2d的一条边缘到另一条边缘的一个方向上。
以这种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包括装饰带4,其形成于侧壁部1的外表面上、在轮胎圆周方向上延伸并且包括多个凹部2和限定在凹部2之间的陆部3。多条脊部5设置于凹部2中,并且至少一部分脊部5具有弯曲点。
以下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效果。
根据此实施方式的轮胎,首先,由于装饰带4具有包括凹部2和陆部3的立体形状,因此可以使得不期望的不平坦被融合。尤其是,在此实施方式中,设置于凹部2中的脊部5的一部分具有弯曲点。这些弯曲点产生表示出陆部3的高度的视觉效果,这使得陆部3的形状看起来更加立体。因此,可以使得侧壁部的不期望的不平坦较不明显,同时改善侧壁部1的外观,诸如可见性。
在本发明中,如在图1中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中那样,弯曲点优选地在凹部2内被设置于从凹部2的一条边缘到另一条边缘(例如,在图1中的凹部2d内,从轮胎圆周方向上的一侧上的边缘到另一侧上的边缘)的一个方向上。其原因是,在一个方向上沿着整个凹部2(例如,在图1中的凹部2d中,在轮胎圆周方向上),可以使得不平坦较不明显同时改善侧壁部1的外观。
在本发明中,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那样,弯曲点优选地沿着陆部3和凹部2之间的边界线设置。其原因是,通过弯曲点可以使得陆部3看起来具有大致一致的高度,并且可以提供立体视觉效果。在本发明中,如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那样,弯曲点优选地从凹部2在轮胎径向方向上的中心位置朝向凹部2和陆部3之间的边界线设置(例如,在凹部2b内的脊部5的弯曲点优选地朝向凹部2b和陆部3a之间的边界线设置)。其原因是,由此可以获得使得陆部3a看起来是具有更陡峭的侧壁的陆部3的视觉效果。
此外,在本发明中,如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那样,陆部3的宽度优选地在陆部3的延伸方向上从一条边缘到另一条边缘增大。其原因是,在某一位置处的陆部3的宽度越大,该位置看起来越近,因此提供更好的立体性外观。
在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凹部2a至2d均起始于位于轮胎径向方向上的内侧以及轮胎圆周方向上的一侧的区域中,并且从该区域开始向轮胎径向方向上的外侧并且朝向轮胎圆周方向上的另一侧延伸。因此,提供了倾斜的外观,更加立体地表示出陆部3。
接下来,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侧壁部1的局部侧视图。如图3所示,首先,第二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不同之处在于,装饰带4的凹部2和陆部3的形状在轮胎圆周方向上与根据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凹部2和陆部3的形状相反。此外,根据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轮胎与根据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脊部5的结构。
如图3所示,同样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多条脊部5被设置于凹部2a至2d的每一个中。在所示的示例中,每条脊部5都具有0个到6个弯曲点。如图3所示,例如,在凹部2a中,使得脊部5的弯曲点为弯曲点5a、5b、5c、5d、5e和5f的顺序在轮胎径向方向上从外侧朝向内侧,将弯曲点5a至5f各自平滑地彼此连接的虚拟线La至Lf延伸为与凹部2a和邻近凹部2a的陆部3a之间的边界线相交。如图3所示,弯曲点5a和5b、5c和5d、以及5e和5f各自被设置为邻近彼此。因此,虚拟线La和Lb、Lc和Ld、以及Le和Lf各自邻近彼此地延伸。
除了虚拟线La和Lb在与凹部2b和邻近凹部2b的陆部3a之间的边界线相交、以及与凹部2b和侧壁部1之间的边界线相交的方向上延伸之外,凹部2b中的弯曲点5a至5f的布置类似于凹部2a的情况。如图3所示,凹部2a中的脊部5的弯曲点5a和凹部2b中的脊部5的弯曲点5a被布置为平滑地跟随相同的虚拟线La(从而跟随一条弧形曲线)。对于弯曲点5b至5f同样也是如此。同样,凹部2c中的脊部5的弯曲点5c至5f与凹部2a和2b中的脊部5的弯曲点5c至5f也被布置为平滑地跟随相同的虚拟线Lc至Lf。类似地,凹部2d中的脊部5的弯曲点5e和5f与凹部2a至2c中的脊部5的弯曲点5e和5f也被布置为平滑地跟随相同的虚拟线Le和Lf。如图3所示,在此平面图中,虚拟线La至Lf沿着轮胎圆周方向以La、Lb、Lc、Ld、Le和Lf的顺序增长地绘制。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轮胎,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那样,由于装饰带4具有包括凹部2和陆部3的立体形状,因此可以使得不期望的不平坦被融合。同样,设置于凹部2内的脊部5的一部分具有弯曲点。这些弯曲点产生表示出陆部3的高度的视觉效果,这使得陆部3的形状看起来更加立体。因此,可以使得侧壁部的不期望的不平坦较不明显,同时改善侧壁部1的外观,诸如可见性。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轮胎中,弯曲点沿着与凹部2和陆部3之间的边界线相交的方向设置。因此,凹部2提供台阶状的视觉效果,促进立体性的外观。同样,可以通过凹部2产生的图案和陆部3产生的图案表示出立体双重结构的外观。
接下来,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侧壁部1的局部侧视图。如图4所示,装饰带4具有三个凹部2a至2c。在所示的示例中,凹部2a和2c在此平面视图中具有大致三角形的形状,并且凹部2b在此平面视图中大致具有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如图4所示,陆部3a和3b在此平面视图中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陆部3a的宽度在陆部3a的延伸方向上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增大。类似地,陆部3b的宽度在陆部3b的延伸方向上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增大。在此,在陆部3和限定陆部3的两个凹部2之间有两条边界线,并且在此示例中,陆部3a和3b的延伸方向指的是某条直线的方向,通过将位于一侧的边界的相邻端部之间的中点与位于另一侧的相邻端部之间的中点相连接来形成该直线。
如图4所示,多条脊部5形成于凹部2a至2c的每个中。在此示例中,每条脊部5都具有0个到2个弯曲点。以陆部3a开始,在限定陆部3a的凹部2a和2b中,弯曲点5a至5d沿着凹部2a和2b与陆部3a之间的边界线设置,并且陆部3a构造成在轮胎圆周方向上两侧上均具有将这些弯曲点5a至5d各自平滑地彼此连接的虚拟线。类似地对于陆部3b来说,在限定陆部3b的两个凹部2b和2c中,弯曲点5c至5f沿着凹部2b和2c与陆部3b之间的边界线设置,并且陆部3b构造成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的两侧上均具有将这些弯曲点5c至5f各自平滑地彼此连接的虚拟线。在所示的示例中,陆部3a和陆部3b构造成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的每个陆部的一侧上共享将弯曲点5c和5d各自平滑地彼此连接的虚拟线。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轮胎,如同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那样,由于装饰带4具有包括凹部2和陆部3的立体形状,因此可以使得不期望的不平坦被融合。同样,设置于凹部2内的脊部5的一部分具有弯曲点。这些弯曲点产生表示出陆部3的高度的视觉效果,这使得陆部3的形状看起来更加立体。因此,可以使得侧壁部的不期望的不平坦较不明显,同时改善侧壁部1的外观,诸如可见性。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陆部3a和3b的宽度在陆部3a和3b的延伸方向上逐渐增大。因此,随着宽度增大,陆部3a和3b看起来更加靠近观察者,产生立体性的外观。同样,虚拟线在轮胎圆周方向上设置在陆部3a和陆部3b的两侧,由此更好地表现陆部3a和3b的立体性。
在本发明中,脊部5的高度可以与侧壁部1的高度相同或者不同。当脊部5的高度设定成与侧壁部1的高度不同时,可以提供更加立体的外观。另一方面,为了降低轮胎旋转时的空气阻力,脊部5可以设定成与侧壁部1相同的高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弯曲点将脊部5的两个线性部分相连接,但是在本发明中,脊部5靠近弯曲点的部分可以是曲线形的。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弯曲点的脊部5设置于其中一些凹部2中,但是也能够仅在凹部2内设置仅具有一个弯曲点的脊部5。
实施例
为了证实本发明的效果,准备了在侧壁部中具有不同构造的装饰带的、根据实施例1至3和比较例1和2的轮胎的样品。随后执行了测试来评价侧壁部的不平坦的明显性和侧壁部的可见性(能见度)。以下的表1列出了每个轮胎的规格。其他的规格,诸如内部构造,对于每个轮胎来讲是相同的。每个轮胎都具有大致相同规模的不期望的不平坦。
在上述每个轮胎上进行了以下试验。
<不平坦的明显性>
不平坦的明显性基于观察者的主观印象来评价。评价在1至5的分数范围内进行,更大的数字表示更不明显的不平坦。
<装饰带的可见性>
装饰带的可见性基于观察者的主观印象来评价。评价在1至5的分数范围内进行,更大的数字表示更好的可见性。
以下的表1列出评价结果。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比较例1 比较例2
图1 图3 图4 - -
装饰带4 包括凹部和陆部 包括凹部和陆部 包括凹部和陆部 包括凹部和陆部 仅有凹部
脊部5 包括弯曲点 包括弯曲点 包括弯曲点 不包括弯曲点 包括弯曲点
不平坦的明显性 4 5 4 3 2
可见性 5 5 4 3 2
表1清晰地示出的是,相比根据比较例1和2的轮胎,根据实施例1至3的轮胎中侧壁部的不平坦更不明显并且侧壁部的可见性更好。
附图标记列表
1 侧壁部
2、2a、2b、2c、2d 凹部
3、3a、3b、3c 陆部
4 装饰带
5 脊部
5a、5b、5c、5d、5e、5f 弯曲点

Claims (6)

1.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
装饰带,其形成于侧壁部的外表面上、在轮胎圆周方向上延伸并且包含多个凹部以及限定在该凹部之间的陆部;以及
多条脊部,其设置于每个凹部中,
其中至少一部分的脊部各自具有弯曲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充气轮胎的侧视图中,弯曲点在凹部中被设置于从凹部的一条边缘到另一条边缘的一个方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充气轮胎的侧视图中,弯曲点沿着凹部和陆部之间的边界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弯曲点从凹部在轮胎径向方向上的中心位置朝向边界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充气轮胎的侧视图中,弯曲点沿着与凹部和陆部之间的边界线相交的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陆部的宽度在陆部的延伸方向上从一条边缘到另一条边缘增大。
CN201580048870.9A 2014-09-11 2015-09-11 充气轮胎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7151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85310 2014-09-11
JP2014185310A JP6382655B2 (ja) 2014-09-11 2014-09-11 空気入りタイヤ
PCT/JP2015/004642 WO2016038899A1 (ja) 2014-09-11 2015-09-11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5154A true CN106715154A (zh) 2017-05-24
CN106715154B CN106715154B (zh) 2018-11-30

Family

ID=55458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887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715154B (zh) 2014-09-11 2015-09-11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267033A1 (zh)
EP (1) EP3192675B1 (zh)
JP (1) JP6382655B2 (zh)
CN (1) CN106715154B (zh)
WO (1) WO20160388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27796B2 (ja) * 2017-08-22 2021-09-01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963466B2 (ja) * 2017-10-31 2021-11-10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359622B2 (ja) * 2019-09-27 2023-10-11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47114A (ja) * 1996-11-15 1998-06-0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11291722A (ja) * 1998-04-03 1999-10-26 Bridgestone Corp 多数のリッジよりなる環状装飾体を備え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1191745A (ja) * 2000-01-07 2001-07-17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9090950A (ja) * 2007-10-12 2009-04-30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管理システム
JP2010052585A (ja) * 2008-08-28 2010-03-11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1138867A1 (en) * 2010-05-07 2011-11-10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JP2012006531A (ja) * 2010-06-28 2012-01-1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612440A (zh) * 2009-11-19 2012-07-2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43342A (en) * 1981-03-25 1982-08-10 The Firestone Tire & Rubber Company Unified modular indicia marking for rubber articles
JP3436401B2 (ja) * 1993-12-10 2003-08-1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帯状デザインを有する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8318717A (ja) * 1995-05-26 1996-12-03 Bridgestone Corp 多数のリッジよりなる装飾体を備え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563517B2 (ja) * 1995-12-14 2004-09-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多数のリッジよりなる環状装飾体を備え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645358B2 (ja) * 1996-06-03 2005-05-1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多数のリッジよりなる装飾体を備え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USD475345S1 (en) * 2001-12-26 2003-06-03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Automobile tire
JP2003191719A (ja) * 2001-12-27 2003-07-09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017457B2 (ja) * 2002-07-04 2007-12-0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874082B2 (ja) * 2006-12-20 2012-02-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4904378B2 (ja) * 2009-05-27 2012-03-2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702768B2 (ja) * 2012-12-26 2015-04-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47114A (ja) * 1996-11-15 1998-06-0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11291722A (ja) * 1998-04-03 1999-10-26 Bridgestone Corp 多数のリッジよりなる環状装飾体を備え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1191745A (ja) * 2000-01-07 2001-07-17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9090950A (ja) * 2007-10-12 2009-04-30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管理システム
JP2010052585A (ja) * 2008-08-28 2010-03-11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612440A (zh) * 2009-11-19 2012-07-2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WO2011138867A1 (en) * 2010-05-07 2011-11-10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JP2012006531A (ja) * 2010-06-28 2012-01-1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5154B (zh) 2018-11-30
EP3192675B1 (en) 2018-12-19
EP3192675A4 (en) 2017-09-20
US20170267033A1 (en) 2017-09-21
WO2016038899A1 (ja) 2016-03-17
JP2016055812A (ja) 2016-04-21
EP3192675A1 (en) 2017-07-19
JP6382655B2 (ja) 2018-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05639U (zh) 轮胎
CN106061760B (zh) 轮胎
WO2017122433A1 (ja) タイヤ
CN104339988B (zh) 充气轮胎
CN103568739B (zh) 充气轮胎
CN105722696A (zh) 包括在槽侧壁的凹进的袋状部中的锯齿的轮胎胎面
CN106715154A (zh) 充气轮胎
CN107531109A (zh) 轮胎
CN105916706A (zh) 充气轮胎
CN106240236B (zh) 充气轮胎
JP706651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7007476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53533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701939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1179974B2 (en) Pneumatic tire
JP619655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17662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7001614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1052709B2 (en) Pneumatic tire
JP2018154195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4870383U (zh) 一种全地形车轮胎的胎面花纹
JP2012171590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9073129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510494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205385A (ja) 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