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4131A - 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转印膜、层叠体、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及其形成方法、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及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转印膜、层叠体、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及其形成方法、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及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4131A
CN106574131A CN201580042870.8A CN201580042870A CN106574131A CN 106574131 A CN106574131 A CN 106574131A CN 201580042870 A CN201580042870 A CN 201580042870A CN 106574131 A CN106574131 A CN 1065741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layer
transparent resin
transparent
composition
photonas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28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74131B (zh
Inventor
有冨隆志
豊冈健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92559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641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74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41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741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41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G03F7/032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binders
    • G03F7/033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binders the binders being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vinyl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4/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D183/00 - C09D183/16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G03F7/028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photosensitivity-increasing substances, e.g. photoinitiators
    • G03F7/031Organic compounds not covered by group G03F7/029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G03F7/032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bind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16Coating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0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2002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with visible light or UV light, through an original having an opaque pattern on a transparent support, e.g. film printing, projection printing; by reflection of visible or UV light from an original such as a printed im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6Process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30Imagewise removal using liquid means
    • G03F7/32Liquid compositions therefor, e.g. developers
    • G03F7/325Non-aqueous compositions
    • G03F7/327Non-aqueous alkaline compositions, e.g. anhydrous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6Process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40Treatment after imagewise removal, e.g. ba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含有由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粘合剂聚合物及光聚合引发剂。式1中,Q1及Q2分别独立地表示(甲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烷基,R1表示二价的烃基。Q2‑R1‑Q1(1)。

Description

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转印膜、层叠体、触摸屏用 电极的保护膜及其形成方法、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及图像显 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转印膜、层叠体、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及其形成方法、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及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触摸屏)中,为了降低透明电极的视认性,提出有在透明电极图案上形成高折射率的透明树脂层。
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硬化性透明树脂层。
另外,提出有在制造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时,将转印材料层压于基板上。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转印膜或感光性片材。
进而,作为印刷配线基板的绝缘性材料或彩色滤光片等的形成中所使用的硬化性的组合物,已知有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5中所记载的组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1085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30497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3-14528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9-21704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9-2374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触摸屏用电极图案的保护层的形成中,为了铜配线的腐蚀抑制等,研究有各种对赋予盐水后的耐湿热性(耐汗性)进行改良的方法。迄今为止一直进行对聚合性官能基或聚合引发剂的研究,但未获得充分的效果。
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揭示有使用转印膜或感光性片材来形成绝缘层或保护层等的方法,但对赋予盐水后的耐湿热性的揭示不充分。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获得赋予盐水后的耐湿热性优异的触摸屏电极的保护膜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转印膜、层叠体及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的形成方法。
进而,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所述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转印膜及使用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的形成方法制作而成的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及具备这些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作为构成要素的图像显示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发明人进行了努力研究,结果通过含有由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粘合剂聚合物及光聚合引发剂,而可对赋予盐水后的耐湿热性进行更进一步改良。
本发明的所述课题通过以下的<1>、<6>或<8>~<13>中所记载的手段来解决。以下一并记载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的<2>~<5>及<7>。
<1>一种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作为成分A的由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作为成分B的粘合剂聚合物及作为成分C的光聚合引发剂,
Q2-R1-Q1 (1)
式1中,Q1及Q2分别独立地表示(甲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烷基,R1表示二价的烃基;
<2>根据<1>所述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其中,成分A的I/O值为0.6以下;
<3>根据<1>或<2>所述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其中,所述R1为碳数1~12的烃基;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其中,相对于组合物中的单体成分的总质量,成分A的含量为50质量%~90质量%;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其中,相对于组合物中的单体成分的总质量,成分A的含量为55质量%~80质量%;
<6>一种转印膜,其特征在于:具有暂时支撑体、及由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
<7>根据<6>所述的转印膜,其中,在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上,进而具有第二透明树脂层,且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高于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
<8>一种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材、位于所述基材上的触摸屏用电极、配置于所述触摸屏用电极上的第二透明树脂层及配置于第二透明树脂层上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其中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为使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硬化而得的层,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高于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
<9>一种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依序包括:配设步骤,在具有触摸屏用电极的基材上,设置由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曝光步骤,利用光化射线对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曝光;及显影步骤,对经曝光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进行显影;
<10>一种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依序包括:配设步骤,在具有触摸屏用电极的基材上,使用根据<6>或<7>所述的转印膜来设置感光性透明树脂层;曝光步骤,利用光化射线对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曝光;及显影步骤,对经曝光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进行显影;
<11>一种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通过根据<9>或<10>所述的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的形成方法而制作;
<12>一种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8>所述的层叠体或根据<11>所述的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
<13>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备根据<12>所述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作为构成要素。
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可获得赋予盐水后的耐湿热性优异的触摸屏电极的保护膜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转印膜、层叠体及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的形成方法。
进而,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所述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转印膜及使用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的形成方法制作而成的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及具备这些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作为构成要素的图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构成的一例的剖面概略图。
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构成的另一例的剖面概略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层叠体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中的透明电极图案与非图案区域的关系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形成有开口部的强化处理玻璃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形成有掩模层的层叠体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形成有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的层叠体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形成有第一透明电极图案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的层叠体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形成有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不同的导电性要素的层叠体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层叠体的另一例的剖面概略图。
图10是表示透明电极图案的端部的锥形形状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层叠体的构成的一例的剖面概略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转印膜的构成的一例的剖面概略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构成的另一例的俯视图,且是表示图案化后的包含未被感光性透明树脂层覆盖的路由配线的终端部(末端部分)的形态的概略图。
图14是表示通过层压而将具有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与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本发明的转印膜层叠于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透明电极图案上后、图案化前的状态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5是表示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与第二透明树脂层经硬化的所期望的图案的一例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以下所记载的构成要件的说明有时基于本发明的具有代表性的实施方式来进行,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种实施方式。再者,在本说明书中,“~”是以包含其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含义来使用。另外,所谓本发明中的有机EL元件,是指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在本说明书中的基(原子团)的表述中,未记载经取代及未经取代的表述包含不具有取代基的基(原子团),并且也包含具有取代基的基(原子团)。例如,所谓“烷基”,不仅包含不具有取代基的烷基(未经取代的烷基),还包含具有取代基的烷基(经取代的烷基)。
再者,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表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基”表示丙烯酸基及甲基丙烯酸基,“(甲基)丙烯酰基”表示丙烯酰基及甲基丙烯酰基。
另外,在本发明中,“质量%”与“重量%”的含义相同,“质量份”与“重量份”的含义相同。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形态的组合更优选。
在本发明中,关于聚合物成分,分子量为将四氢呋喃(Tetrahydrofuran,THF)作为溶媒时的由凝胶渗透色谱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所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量平均分子量。
(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
本发明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以下,也简称为“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作为成分A的由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作为成分B的粘合剂聚合物及作为成分C的光聚合引发剂,
Q2-R1-Q1 (1)
式1中,Q1及Q2分别独立地表示(甲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烷基,R1表示二价的烃基。
成分A:由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含有作为成分A的由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
Q2-R1-Q1 (1)
式1中,Q1及Q2分别独立地表示(甲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烷基,就合成容易性的观点而言,Q1及Q2优选为表示相同的基。
R1表示二价的烃基,优选为碳数1~20的烃基,更优选为碳数1~10的烃基。所述烃基可为直链状、支链状、环状及这些组合的任一种,优选为亚烷基或亚芳基,更优选为亚烷基。
成分A的I/O值优选为0.6以下,更优选为0.5以下。
I/O值为也被称为(无机性值)/(有机性值)的对各种有机化合物的极性进行有机概念性处理而得的值,且为对各官能基设定参数的官能基贡献法的一种。作为所述I/O值,详细而言,在有机概念图(甲田善生著,三共出版(1984)),熊本制药公报(KUMAMOTOPHARMACEUTICAL BULLETIN)第1号、第1项~第16项(1954年),化学领域、第11卷、第10号、719项~725项(1957年),芳香杂志(FRAGRANCE JOURNAL)、第34号、第97项~第111项(1979年),芳香杂志、第50号、第79项~第82项(1981年)等的文献中有详细说明。
关于所述I/O值的概念,将所有有机化合物定位于附名为有机轴与无机轴的直角坐标上的每一点的位置而表示化合物的性质,所述所有有机化合物区分为表示共价结合性的有机性基与表示离子结合性的无机性基。
所谓所述无机性值,是将有机化合物所具有的各种取代基或键等对沸点的影响力的大小以羟基为基准加以数值化而得的。具体而言,若在碳数5的附近取直链醇的沸点曲线与直链石蜡的沸点曲线的距离,则成为约100℃,因此将一个羟基的影响力以数值计确定为100,基于所述数值,将各种取代基或各种键等对沸点的影响力加以数值化而得的值为有机化合物所具有的取代基的无机性值。例如,-COOH基的无机性值为150,双键的无机性值为2。因此,所谓某种有机化合物的无机性值,是指所述化合物所具有的各种取代基或键等的无机性值的总和。
所谓所述有机性值,是以分子内的亚甲基为单位,以代表所述亚甲基的碳原子对沸点的影响力为基准而确定的值。即,直链饱和烃化合物的在碳数5~10附近的由添加一个碳而引起的沸点上升的平均值为20℃,因此将其作为基准,将一个碳原子的有机性值确定为20,以其为基础,将各种取代基或键等对沸点的影响力加以数值化而得的值为有机性值。例如,硝基(-NO2)的有机性值为70。
所述I/O值越接近于0则越表示为非极性(疏水性、有机性大)的有机化合物,越大则越表示为极性(亲水性、无极性大)的有机化合物。
以下,取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为例,对I/O值的计算方法进行记载。
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的I/O值是通过以下的方法来计算无机性值及有机性值,并通过计算(无机性值)/(有机性值)而求出。
关于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的有机性值,因具有18个碳原子,因此计算出20(碳原子的有机性值)×18=360。
关于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的无机性值,因具有两个酯键与两个双键,因此计算为60(酯键的无机性值)×2+2(双键的无机性值)×2=124。
根据以上,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的I/O值被计算为124/360=0.35。
成分A的含量优选为相对于组合物中的单体成分的总质量的50质量%~90质量%,更优选为55质量%~80质量%。
所谓单体成分,是指(重量平均)分子量为10,000以下的具有聚合性基的化合物。
若成分A的含量为所述范围内,则在硬化时难以引起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收缩,且密接性优异,因此优选。
另外,成分A的含量优选为相对于组合物中的总固体成分的1质量%~30质量%,更优选为5质量%~20质量%。所谓组合物中的总固体成分,表示除溶媒等挥发性成分以外的量。
作为成分A的具体例,可列举: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亚甲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7-庚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8-辛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0-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氢化双酚A的二(甲基)丙烯酸酯、氢化双酚F的二(甲基)丙烯酸酯。所述酯单体也可作为混合物而使用。
所述化合物中,可优选地使用三环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0-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成分A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并用两种以上。
成分B:粘合剂聚合物
本发明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含有作为成分B的粘合剂聚合物。
作为所述粘合剂聚合物,只要不违反本发明的主旨,则并无特别限制。可自公知的粘合剂聚合物中适宜选择,优选为碱可溶性树脂,作为所述碱可溶性树脂,可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08-146018号公报的段落0028~段落0070、日本专利特开2011-95716号公报的段落0025、日本专利特开2010-237589号公报的段落0033~0052中所记载的聚合物。其中,优选为具有酸性基的丙烯酸聚合物。
成分B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并用两种以上。
成分B的含量优选为相对于组合物中的总固体成分的30质量%~90质量%,更优选为40质量%~90质量%。
成分B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0以上。
成分C:光聚合引发剂
本发明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含有作为成分C的光聚合引发剂。
光聚合引发剂优选为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作为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并无特别限定。可使用公知的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作为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可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11-95716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段落0031~段落0042中所记载的光聚合引发剂。例如除1,2-辛二酮,1-[4-(苯硫基)-,2-(O-苯甲酰基肟)](商品名:艳佳固(IRGACURE)OXE-01,巴斯夫(BASF)公司制造)以外,还可优选地使用乙酮,1-[9-乙基-6-(2-甲基苯甲酰基)-9H-咔唑-3-基]-,1-(0-乙酰基肟)商品名:艳佳固(IRGACURE)OXE-02,巴斯夫公司制造)、2-(二甲基氨基)-2-[(4-甲基苯基)甲基]-1-[4-(4-吗啉基)苯基]-1-丁酮(商品名:艳佳固(IRGACURE)379EG,巴斯夫公司制造)、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丙烷-1-酮(商品名:艳佳固(IRGACURE)907,巴斯夫公司制造)、2-羟基-1-{4-[4-(2-羟基-2-甲基-丙酰基)-苄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商品名:艳佳固(IRGACURE)127,巴斯夫公司制造)、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基苯基)-丁酮-1(商品名:艳佳固(IRGACURE)369,巴斯夫公司制造)、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商品名:艳佳固(IRGACURE)1173,巴斯夫公司制造)、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商品名:艳佳固(IRGACURE)184,巴斯夫公司制造)、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商品名:艳佳固(IRGACURE)651,巴斯夫公司制造)、肟酯系的(商品名:露娜(Lunar)6,大昌华嘉日本(DKSH Japan)(股份)制造)等。
成分C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并用两种以上。
成分C的含量优选为相对于组合物中的总固体成分的0.1质量%~10质量%,更优选为0.2质量%~5质量%。
成分D:具有三个以上聚合性基的聚合性化合物
本发明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优选为含有作为成分D的具有三个以上聚合性基的聚合性化合物。
成分D优选为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作为所述聚合性基,优选为(甲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烷基。
作为成分D,可优选地列举:日本专利特公昭48-41708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公昭50-6034号公报及日本专利特开昭51-37193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类;日本专利特开昭48-64183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公昭49-43191号公报及日本专利特公昭52-30490号公报中所记载的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类;作为环氧树脂与(甲基)丙烯酸的反应产物的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类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优选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
成分D的含量优选为相对于组合物中的总固体成分的0.1质量%~15质量%,更优选为1质量%~10质量%。
成分D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0以下。
成分E:溶媒
本发明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优选为含有作为成分E的溶媒。
作为溶媒,可并无特别限制地使用通常的有机溶媒,例如可列举:甲基乙基酮、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环己酮、甲基异丁基酮、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乳酸乙酯、乳酸甲酯、己内酰胺等。
<其他添加剂>
本发明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也可使用其他添加剂。作为所述添加剂,例如可列举日本专利第4502784号公报的段落0017、日本专利特开2009-237362号公报的段落0060~段落0071中所记载的表面活性剂,或日本专利第4502784号公报的段落0018中所记载的热聚合防止剂,进而可列举日本专利特开2000-310706号公报的段落0058~段落0071中所记载的其他添加剂。
<组合物的粘度>
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的在100℃下所测定的粘度优选为处于2,000Pa·sec~50,000Pa·sec的区域。
此处,组合物的粘度可以如下方式测定。通过大气压及减压干燥,而自透明树脂层用涂布液中去除溶媒来作为测定样品,例如可使用振动子(Vibron)(DD-III型:东洋鲍德温(股份)制造)作为测定器,在测定开始温度为50℃、测定结束温度为150℃、升温速度为5℃/min及振动频率为1Hz/deg的条件下进行测定,并使用100℃的测定值。
<组合物的组成>
本发明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中,成分A的含量优选为相对于组合物中的总固体成分的5质量%~40质量%,更优选为10质量%~35质量%;成分B的含量优选为相对于组合物中的总固体成分的30质量%~90质量%,更优选为40质量%~90质量%;成分C的含量优选为相对于总固体成分的0.1质量%~10质量%,更优选为0.2质量%~5质量%;成分D的含量优选为相对于组合物中的总固体成分的0质量%~20质量%,更优选为5质量%~20质量%。
另外,成分A~成分D的合计含量优选为相对于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的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
(转印膜)
本发明的转印膜的特征在于:具有临时支撑体与由本发明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
另外,本发明的转印膜优选为进而包含临时支撑体及在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上具有折射率高于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的第二透明树脂层。在所述构成中,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位于临时支撑体与第二透明树脂层之间。通过设为如上所述的构成,可形成具有透明电极图案的视认性的降低效果的层叠体。虽然也不拘泥于任何理论,但通过减小透明电极图案(优选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与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差,光反射降低且难以看到透明电极图案,可改善视认性。另外,本发明的转印膜也可进而具有其他层。
以下,对本发明的转印膜的优选的形态进行说明。再者,本发明的转印膜优选为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转印膜,更优选为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透明绝缘层用或透明保护层用转印膜。
在本发明中,所谓“透明树脂层”,是指当将树脂层转印至透过率为90%以上的基材上来形成层叠体时,所述层叠体的透过率为80%以上者。作为所述透过率,可使用在400nm~750nm的波长范围内,以10nm的间距所测定的值的算术平均值。
<临时支撑体>
本发明的转印膜具有临时支撑体。
所谓临时支撑体,是在将转印膜所具有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和/或第二透明树脂层转印后被剥离的支撑体。
作为所述临时支撑体,可使用具有可挠性,在加压下或加压及加热下不产生显着的变形、收缩或伸展的材料。作为此种支撑体的例子,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三乙酸纤维素膜、聚苯乙烯膜、聚碳酸酯膜等,其中,特别优选为双轴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
临时支撑体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优选为5μm~200μm的范围,就处理容易性、通用性等的观点而言,特别优选为10μm~150μm的范围。
另外,临时支撑体可为透明,也可含有氧化硅、氧化铝溶胶、铬盐、锆盐等。
另外,可利用日本专利特开2005-221726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方法等而对所述临时支撑体赋予导电性。
<感光性透明树脂层>
本发明的转印膜具有感光性透明树脂层。感光性透明树脂层是由本发明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的层。
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优选为通过将本发明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临时支撑体上而形成。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转印膜的膜厚优选为以干燥膜厚计为1μm以上,更优选为1μm~20μm,进而更优选为1μm~15μm,特别优选为3μm~12μm。若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膜厚为所述范围,则当使用本发明的树脂膜来制造保护层时,可获得保护性优异的保护层,因此优选。
<第二透明树脂层>
本发明的转印膜优选为具有第二透明树脂层。第二透明树脂层是折射率高于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层,且优选为由具有光硬化性的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层。
再者,本说明书中,第二透明树脂层包括硬化前的层与通过光及/或热而使其硬化后的层这两者。
(折射率)
本发明的转印膜优选为满足下述式N1。
式N1:n1<n2
n1表示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n2表示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
即,本发明的转印膜的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高于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n2-n1的值优选为0.03~0.30,更优选为0.05~0.20。
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n1优选为1.45≦n1≦1.59,更优选为1.5≦n1≦1.53,进而更优选为1.5≦n1≦1.52,特别优选为1.51≦n1≦1.52。
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n2优选为1.60以上。另一方面,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必须通过透明电极的折射率来调整,作为值的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制,优选为2.1以下,更优选为1.78以下。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n2优选为1.60≦n2≦1.75。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可为1.74以下。
当透明电极图案的折射率如In及Zn的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IZO)的情形般超过2.0时,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n2优选为1.7以上且1.85以下。
<转印膜中的折射率及干燥膜厚的测定方法>
在本发明中,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及后述的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可使用反射分光膜厚计FE-3000(大冢电子(股份)制造),如下述般求出。另外,以下的测定是在25℃的条件下进行。
(1)准备临时支撑体,并将其切出纵横的边的长度为10cm×10cm。经由透明粘着带(光学透明胶带(Optically Clear Adhesive Tape,OCA Tape)8171CL:3M公司制造),使黑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材接触所切出的临时支撑体的一个表面来制作层叠体(第一层叠体)。使用反射分光膜厚计FE-3000来评价第一层叠体的反射光谱(波长:430nm~800nm),并求出各波长中的临时支撑体的折射率n0
(2)准备在临时支撑体上仅形成有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样品,并将其切出纵横的边的长度为10cm×10cm。经由透明粘着带(OCA带8171CL:3M公司制造),使黑色PET材接触所切出的样品的临时支撑体面来制作层叠体(第二层叠体)。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对第二层叠体进行结构分析。在10处测定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并求出平均值,且求出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的平均值的第1预估值T1(I)。使用反射分光膜厚计FE-3000评价第二层叠体的反射光谱(波长:430nm~800nm)。求出各波长中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n1及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的平均值的第2预估值T1(II)。此时,考虑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与临时支撑体的界面的反射,因此在将所述(1)中所求出的折射率n0的值与第1预估值T1(I)代入至计算式中的状态下,根据第二层叠体的反射光谱,通过模拟计算进行拟合来求出折射率n1及第2预估值T1(II)。
(3)准备在临时支撑体上形成有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的转印膜,并将其切出纵横的边的长度为10cm×10cm(当具有保护膜时将其剥离)。经由透明粘着带(OCA带8171CL:3M公司制造),使黑色PET材接触所切出的转印膜的临时支撑体面来制作样品片(第三层叠体)。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片进行结构分析,在10处测定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并求出平均值,且求出第二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的平均值的预估值T2(I)。针对样品片,使用反射分光膜厚计FE-3000,以测定点:直径为φ40μm,并以0.2mm间隔,在任意方向的直线上评价200处测定点(即4cm长)的反射光谱。在与所述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每隔1cm将其分成5列,对合计1,000处重复进行所述评价。此时,考虑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与临时支撑体的界面及第二透明树脂层与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界面的反射,因此在将所述(1)中所求出的折射率n0、所述(2)中所求出的折射率n1及第2预估值T1(II)及第1预估值T1(I)代入至计算式中的状态下,根据第三层叠体的反射光谱,通过模拟计算进行拟合来求出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n1、与1000处测定点中的第二透明树脂层及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进而,算出第二透明树脂层及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及标准偏差,并求出n1、n2、T1、T2、σ1及H1。n2表示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n1表示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T2表示第二透明树脂层的平均干燥膜厚,T1表示感光性透明树脂层透明树脂层的平均干燥膜厚,σ2表示第二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的标准偏差,H2表示第二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将利用TEM对第二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及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进行结构分析所得的预估值输入至反射分光膜厚计中,由此可提高模拟的拟合精度。
本发明的转印膜中所使用的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优选为1.55以上,更优选为1.60以上。上限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2.30以下。
本发明的转印膜中所使用的第二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优选为500nm以下,更优选为150nm以下。另外,第二透明树脂层的膜厚优选为55nm以上,更优选为60nm以上,进而更优选为70nm以上。
若第二透明树脂层的膜厚为所述范围,则当使用本发明的转印膜来制造保护层时,可获得透明电极图案隐蔽性优异的保护层,因此优选。
只要满足如上所述的折射率的范围,则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制。
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优选为通过将树脂组合物(以下,也称为“第二树脂组合物”)涂布于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上而形成,所述树脂组合物是将粘合剂聚合物、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引发剂等成分溶解于溶媒中而成。
另外,第二透明树脂层可为显示出非水溶性的层,也可为显示出水溶性的层。
根据所述形态,即便在临时支撑体上层叠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后不使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硬化而层叠第二透明树脂层,层分离也变得良好,可进一步改善透明电极图案视认性。另外,在自转印膜将各层转印至透明电极图案上后,可通过光刻来显影成所期望的图案。再者,若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与第二透明树脂层的层分离差,则折射率调整的效果容易变得不充分,透明电极图案视认性的改善容易变得不充分。
所谓显示出水溶性的层,是指当浸渍于25℃的水中时,每单位膜厚在10分钟/μm以内的浸渍时间内完全地溶解及/或分散的层。
另外,所谓显示出非水溶性的层,是指当浸渍于25℃的水中时,每单位膜厚在10分钟/μm以内的浸渍时间内不完全地溶解及/或分散的层。
再者,在本发明中,当透明树脂层具有硬化性时,利用所述朝水中的浸渍的测定是使用硬化前的透明树脂层来进行。
[溶媒]
当第二透明树脂层为显示出非水溶性的层时,第二树脂组合物可含有通常的有机溶媒,例如可列举:甲基乙基酮、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环己酮、甲基异丁基酮、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乳酸乙酯、乳酸甲酯、己内酰胺等。
当第二透明树脂层为显示出水溶性的层时,第二树脂组合物优选为使用水或碳原子数为1~3的低级醇与水的混合溶媒作为水系溶媒。本发明的转印膜优选为显示出水溶性的层是涂布水或碳原子数为1~3的低级醇与水的混合溶媒而形成,更优选为涂布水/碳原子数为1~3的醇含有率以质量比计为20/80~100/0的包含水或混合溶媒的涂布液而形成。水/碳原子数为1~3的醇含有率以质量比计,特别优选为30/70~80/20的范围,最优选为35/65~65/35。
作为水系溶媒,优选为水、水及甲醇的混合溶媒、水及乙醇的混合溶媒,就干燥及涂布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水及甲醇的混合溶媒。
[金属氧化物粒子]
为了调节折射率或透光性,第二树脂组合物优选为含有金属氧化物粒子。金属氧化物粒子的透明性高,且具有透光性,因此可获得折射率高、透明性优异的树脂组合物。再者,为了调节折射率或透光性,所述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可含有金属氧化物粒子。
所述金属氧化物粒子优选为折射率高于包含除金属氧化物粒子以外的材料的树脂组合物的折射率的。具体而言,作为第二透明树脂层中所使用的金属氧化物粒子,更优选为具有400nm~750nm的波长的光中的折射率为1.70以上的粒子,进而更优选为折射率为1.80以上的粒子,特别优选为折射率为1.90以上的粒子。另外,作为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中所使用的金属氧化物粒子,更优选为具有400nm~750nm的波长的光中的折射率为1.50以上的粒子,进而更优选为折射率为1.80以上的粒子,特别优选为折射率为1.90以上的粒子。
此处,所谓具有400nm~750nm的波长的光中的折射率为1.50以上,是指具有所述范围的波长的光中的平均折射率为1.50以上,不需要具有所述范围的波长的所有光中的折射率为1.50以上。另外,平均折射率是将对于具有所述范围的波长的各光测定折射率而得的值的总和除以测定点的数量所获得的值。
再者,所述金属氧化物粒子的金属还包括B、Si、Ge、As、Sb、Te等半金属。
作为透光性且折射率高的金属氧化物粒子,优选为包含Be、Mg、Ca、Sr、Ba、Sc、Y、La、Ce、Gd、Tb、Dy、Yb、Lu、Ti、Zr、Hf、Nb、Mo、W、Zn、B、Al、Si、Ge、Sn、Pb、Sb、Bi、Te等原子的氧化物粒子,更优选为氧化钛粒子、钛复合氧化物粒子、氧化锌粒子、氧化锆粒子、铟/锡氧化物粒子、锑/锡氧化物粒子,进而更优选为氧化钛粒子、钛复合氧化物粒子、氧化锆粒子,特别优选为氧化钛粒子、氧化锆粒子、氧化锡粒子,就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稳定且容易获得微粒子分散液而言,最优选为氧化锆粒子。为了赋予分散稳定性,还可利用有机材料对这些金属氧化物粒子的表面进行处理。
就树脂组合物的透明性的观点而言,所述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优选为1nm~200nm,特别优选为3nm~80nm。此处,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是指利用电子显微镜测定任意的200个粒子的粒径的算术平均。另外,当粒子的形状并非球形时,将粒子的外径中的最大径设为粒径。
另外,所述金属氧化物粒子可单独使用一种,还可并用两种以上。所述树脂组合物中的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含量只要考虑对由树脂组合物所得的光学构件所要求的折射率或透光性等而适宜决定即可,相对于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优选为设为5质量%~80质量%,更优选为设为10质量%~70质量%。
就将折射率控制成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的范围的观点而言,本发明的转印膜优选为第二透明树脂层具有ZrO2粒子及TiO2粒子中的至少一个,更优选为具有ZrO2粒子。
[粘合剂聚合物]
第二树脂组合物优选为含有粘合剂聚合物。作为所述粘合剂聚合物,只要不违反本发明的主旨,则并无特别限制,可自公知的粘合剂聚合物中适宜选择,优选为碱可溶性树脂,作为所述碱可溶性树脂,可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11-95716号公报的段落0025、日本专利特开2010-237589号公报的段落0033~段落0052中所记载的聚合物。其中,优选为具有酸性基的丙烯酸聚合物。
另外,当第二透明树脂层为显示出水溶性的层时,作为粘合剂聚合物,可使用对于所述水系溶媒具有溶解性的聚合物。
作为对于水系溶媒具有溶解性的聚合物,只要不违反本发明的主旨,则并无特别限制,可自公知的聚合物中适宜选择。例如可列举:所述具有酸性基的丙烯酸聚合物或者日本专利特开昭46-2121号公报或日本专利特公昭56-40824号公报中所记载的聚乙烯基醚/顺丁烯二酸酐聚合物、羧基烷基纤维素的水溶性盐、水溶性纤维素醚类、羧基烷基淀粉的水溶性盐、聚乙烯醇、水溶性聚乙烯丁醛或水溶性聚乙烯缩醛等聚乙烯醇衍生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各种聚丙烯酰胺类、各种水溶性聚酰胺、聚丙烯酸的水溶性盐、明胶、环氧乙烷聚合物、由各种淀粉及其类似物所组成的群组的水溶性盐、苯乙烯/顺丁烯二酸的共聚物、顺丁烯二酸酯树脂等。
粘合剂聚合物能够以使聚合物溶解于溶媒中而成的聚合物溶液的形态含有于第二树脂组合物中。作为所述溶媒,并无特别限制,使用通常用于聚合物的溶解的溶媒,可例示:1-甲氧基-2-丙基乙酸酯、1-甲氧基-2-丙醇、甲基乙基酮等。
作为对于水系溶媒具有溶解性的聚合物,优选为具有酸性基的丙烯酸聚合物及聚乙烯醇衍生物,特别优选为具有酸性基的丙烯酸聚合物、聚乙烯丁醛、聚乙烯缩醛、完全皂化聚乙烯醇或对聚乙酸乙烯酯进行部分皂化而成的聚乙烯醇。
[聚合性化合物]
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中所使用的树脂组合物优选为含有聚合性化合物。
作为所述聚合性化合物,优选为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作为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中所使用的聚合性化合物,可列举: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等单官能丙烯酸酯或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酰氧基丙基)醚、三(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三(丙烯酰氧基乙基)氰尿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在三羟甲基丙烷或甘油等多官能醇中对环氧乙烷加成环氧丙烷后,进行(甲基)丙烯酸酯化而成的等多官能丙烯酸酯或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进而,可列举:日本专利特公昭48-41708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公昭50-6034号公报及日本专利特开昭51-37193号公报中所记载的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类;日本专利特开昭48-64183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公昭49-43191号公报及日本专利特公昭52-30490号公报中所记载的聚酯丙烯酸酯类;作为环氧树脂与(甲基)丙烯酸的反应产物的环氧丙烯酸酯类等多官能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另外,还可适宜地使用如以下述式1为代表的丙烯酰胺单体。所述聚合性化合物之中,优选为多官能丙烯酸酯、丙烯酸氨基甲酸酯及丙烯酰胺单体。
作为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或第二透明树脂层为显示出水溶性的层时所使用的聚合性化合物,除所述聚合性化合物以外,还可列举具有羟基的单体,分子内具有环氧乙烷或聚环氧丙烷及磷酸基的单体。
[聚合引发剂]
第二透明树脂层中所使用的树脂组合物优选为含有聚合引发剂。
作为第二透明树脂层中所使用的所述聚合引发剂,优选为光聚合引发剂,优选为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当第二透明树脂层为水溶性的层时,优选为使用对于水系溶媒具有溶解性的光聚合性引发剂,可优选地例示艳佳固(IRGACURE)2959(巴斯夫公司制造)或下述式2所表示的聚合引发剂。
[化1]
另一方面,作为显示出非水溶性的层的情形中所使用的光聚合引发剂或聚合引发体系,可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11-95716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段落0031~段落0042中所记载的光聚合引发剂。例如除1,2-辛二酮,1-[4-(苯硫基)-,2-(O-苯甲酰基肟)](商品名:艳佳固(IRGACURE)OXE-01,巴斯夫公司制造)以外,还可优选地使用乙酮,1-[9-乙基-6-(2-甲基苯甲酰基)-9H-咔唑-3-基]-,1-(0-乙酰基肟)商品名:艳佳固(IRGACURE)OXE-02,巴斯夫公司制造)、2-(二甲基氨基)-2-[(4-甲基苯基)甲基]-1-[4-(4-吗啉基)苯基]-1-丁酮(商品名:艳佳固(IRGACURE)379EG,巴斯夫公司制造)、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丙烷-1-酮(商品名:艳佳固(IRGACURE)907,巴斯夫公司制造)、2-羟基-1-{4-[4-(2-羟基-2-甲基-丙酰基)-苄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商品名:艳佳固(IRGACURE)127,巴斯夫公司制造)、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基苯基)-丁酮-1(商品名:艳佳固(IRGACURE)369,巴斯夫公司制造)、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商品名:艳佳固(IRGACURE)1173,巴斯夫公司制造)、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商品名:艳佳固(IRGACURE)184,巴斯夫公司制造)、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商品名:艳佳固(IRGACURE)651,巴斯夫公司制造)、肟酯系的(商品名:露娜(Lunar)6,大昌华嘉日本(股份)制造)等。
[聚合物乳胶]
另外,当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树脂组合物含有水系溶媒时,第二透明树脂层中所使用的树脂组合物也可包含聚合物乳胶。此处所述的聚合物乳胶是指水不溶的聚合物的微粒子分散于水中而成的。关于聚合物乳胶,例如在室井宗一著《高分子乳胶的化学(高分子发行会发行(1973年))》中有记载。
作为可使用的聚合物粒子,优选为丙烯酸系、乙酸乙烯酯系、橡胶系(例如苯乙烯-丁二烯系、氯丁二烯系)、烯烃系、聚酯系、聚氨基甲酸酯系、聚苯乙烯系等的聚合物,及包含这些共聚物的聚合物粒子。优选为增强构成聚合物粒子的聚合物链彼此间的键结力。作为增强聚合物链彼此间的键结力的方法,可列举与利用由氢键结所产生的相互作用的生成共价键的方法。作为赋予氢键结力的方法,优选为使在聚合物链中具有极性基的单体进行共聚、或进行接枝聚合来导入。作为极性基,可列举羧基(含有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反丁烯二酸、顺丁烯二酸、巴豆酸、部分酯化顺丁烯二酸等中),一级氨基、二级氨基及三级氨基,铵盐基,磺酸基(苯乙烯磺酸)等,特别优选为羧基、磺酸基。相对于聚合物100质量%,具有这些极性基的单体的共聚比的优选范围为5质量%~35质量%,更优选为5质量%~20质量%,进而更优选为15质量%~20质量%的范围内。另一方面,作为生成共价键的方法,可列举:使羟基、羧基、一级氨基、二级氨基、乙酰乙酰基、磺酸等与环氧化合物、封闭异氰酸酯、异氰酸酯、乙烯基砜化合物、醛化合物、羟甲基化合物、羧酸酐等进行反应的方法。
利用这些反应的聚合物之中,优选为由多元醇类与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反应所获得的聚氨基甲酸酯衍生物,更优选为并用多元胺作为扩链剂,特别优选为进而向聚合物链中导入所述极性基而变成离子聚合物型。
聚合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优选为1万以上,更优选为2万~10万。作为适合于本发明的聚合物,可列举作为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的乙烯离子聚合物、聚氨基甲酸酯离子聚合物。
可用于本发明的聚合物乳胶可为通过乳化聚合所获得的,也可为通过乳化所获得的。关于这些聚合物乳胶的制备方法,例如在《乳液·乳胶手册》(乳液·乳胶手册编辑委员会编辑,大成社(股份)发行(1975年))中有记载。作为可用于本发明的聚合物乳胶,例如可列举:对聚乙烯离子聚合物的水性分散液(商品名:开米帕(Chemipearl)S120,三井化学(股份)制造,固体成分为27%)、(商品名:开米帕(Chemipearl)S100,三井化学(股份)制造,固体成分为27%)、(商品名:开米帕(Chemipearl)S111,三井化学(股份)制造,固体成分为27%)、(商品名:开米帕(Chemipearl)S200,三井化学(股份)制造;固体成分为27%)、(商品名:开米帕(Chemipearl)S300,三井化学(股份)制造;固体成分为35%)、(商品名:开米帕(Chemipearl)S650,三井化学(股份)制造,固体成分为27%)、(商品名:开米帕(Chemipearl)S75N,三井化学(股份)制造,固体成分为24%),或聚醚系聚氨基甲酸酯的水性分散液(商品名:海德兰(Hydran)WLS-201,迪爱生(DIC)(股份)制造,固体成分为35%,Tg:-50℃)、(商品名:海德兰WLS-202,迪爱生(股份)制造,固体成分为35%,Tg:-50℃)、(商品名:海德兰WLS-221,迪爱生(股份)制造,固体成分为35%,Tg:-30℃)、(商品名:海德兰WLS-210,迪爱生(股份)制造,固体成分为35%,Tg:-15℃)、(商品名:海德兰WLS-213,迪爱生(股份)制造,固体成分为35%,Tg:-15℃)、(商品名:海德兰WLI-602,迪爱生(股份)制造,固体成分为39.5%,Tg:-50℃)、(商品名:海德兰WLI-611,迪爱生(股份)制造,固体成分为39.5%,Tg:-15℃),丙烯酸烷基酯共聚合物铵(商品名:朱利莫(Julimer)AT-210,日本纯药(股份)制造)、丙烯酸烷基酯共聚合物铵(商品名:朱利莫ET-410,日本纯药(股份)制造)、丙烯酸烷基酯共聚合物铵(商品名:朱利莫AT-510,日本纯药(股份)制造)、聚丙烯酸(商品名:朱利莫AC-10L,日本纯药(股份)制造)进行氨中和,并加以乳化而成的。
[其他添加剂]
在第二透明树脂层中,也可使用添加剂。作为所述添加剂,例如可列举日本专利第4502784号公报的段落0017、日本专利特开2009-237362号公报的段落0060~段落0071中所记载的表面活性剂或日本专利第4502784号公报的段落0018中所记载的热聚合防止剂,进而可列举日本专利特开2000-310706号公报的段落0058~段落0071中所记载的其他添加剂。
<保护膜>
本发明的转印膜优选为邻接于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上而具有保护膜。
可适宜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06-259138号公报的段落0083~段落0087及段落0093中所记载的保护膜。
所述保护膜可通过将由所述原材料所形成的片材压接于形成有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等的膜上来形成。
作为所述压接方法,并无特别限制,可使用公知的方法。
<其他层>
本发明的转印膜可对应于目的而具有其他层。作为其他层,例如可列举:设置于临时支撑体与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之间的热塑性树脂层、设置于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与热塑性树脂层之间的中间层、为了对转印后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表面赋予物理耐久性而设置于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与临时支撑体之间的硬涂层、或为了使转印时的临时支撑体的剥离变得容易而设置于临时支撑体与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之间的剥离层等。
[热塑性树脂层]
本发明的转印膜优选为在所述临时支撑体与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之间具有热塑性树脂层。若使用具有所述热塑性树脂层的转印膜来转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而形成层叠体,则在经转印而形成的各要素中变得难以产生气泡,在图像显示装置中变得难以产生图像不均等,可获得优异的显示特性。
所述热塑性树脂层优选为碱可溶性。热塑性树脂层是以可吸收基底表面的凹凸(还包含由已经形成的图像等而导致的凹凸等)的方式发挥作为缓冲材的作用,优选为具有可对应于对象面的凹凸而变形的性质。
热塑性树脂层优选为包含日本专利特开平5-72724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有机高分子物质作为成分的形态,特别优选为包含选自由维卡(Vicat)法[具体而言为依据美国材料试验法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ASTM)D 1235的聚合物软化点测定法]而得的软化点为约80℃以下的有机高分子物质中的至少一种的形态。
具体而言,可列举: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乙烯与乙酸乙烯酯或其皂化物等的乙烯共聚物,乙烯与丙烯酸酯或其皂化物的共聚物,聚氯乙烯或氯乙烯与乙酸乙烯酯或其皂化物等的氯乙烯共聚物,聚偏二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酯或其皂化物等的苯乙烯共聚物,聚乙烯基甲苯、乙烯基甲苯与(甲基)丙烯酸酯或其皂化物等的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与乙酸乙烯酯等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尼龙、共聚尼龙、N-烷氧基甲基化尼龙、N-二甲基氨化尼龙等聚酰胺树脂等有机高分子。
热塑性树脂层的层厚优选为3μm~30μm。当热塑性树脂层的层厚未满3μm时,存在层压时的追随性不充分,且无法完全吸收基底表面的凹凸的情形。另外,当层厚超过30μm时,存在以下情形:对朝临时支撑体上形成热塑性树脂层时的干燥(溶媒去除)产生负荷、在热塑性树脂层的显影方面需要时间,从而使工艺适应性劣化。作为所述热塑性树脂层的层厚,进而更优选为4μm~25μm,特别优选为5μm~20μm。
热塑性树脂层可通过将包含热塑性有机高分子的制备液加以涂布等而形成,涂布等时所使用的制备液可使用溶媒来制备。溶媒只要为可溶解构成所述层的高分子成分,则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甲基乙基酮、环己酮、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正丙醇、2-丙醇等。
-热塑性树脂层的形成中所使用的组合物的粘度-
所述热塑性树脂层形成中所使用的组合物的在100℃下所测定的粘度优选为处于1,000Pa·sec~10,000Pa·sec的区域内,进而本发明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的在100℃下所测定的粘度更优选为处于2,000Pa·sec~50,000Pa·sec的区域内,且满足下式A。
式A:热塑性树脂层的形成中所使用的组合物的粘度<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形成中所使用的组合物的粘度
[中间层]
就防止涂布多层而形成转印膜时及涂布后进行保存时的成分的混合的观点而言,本发明的转印膜优选为在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与所述热塑性树脂层之间进而包含中间层。作为中间层,优选为日本专利特开平5-72724号公报中作为“分离层”所记载的有阻氧功能的阻氧膜,曝光时的感度提高,可降低曝光机的时间负荷,从而提高生产性。
作为所述中间层,可适宜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06-259138号公报的段落0083~段落0087及段落0093中所记载的中间层。
图12中示出本发明的转印膜的优选的构成的一例。图12是临时支撑体26、感光性透明树脂层7、第二透明树脂层12及保护剥离层(保护膜)29以所述层构成相互邻接并层叠而成的本发明的转印膜30的概略图。
(转印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转印膜可依据日本专利特开2006-259138号公报的段落0094~段落0098中所记载的感光性转印材料的制作方法来制作。其中,本发明的转印膜优选为通过以下的本发明的转印膜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本发明的转印膜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包括作为步骤A的在临时支撑体上形成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步骤,更优选为在步骤A后,进而包括作为步骤B的在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上形成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步骤。
本发明的转印膜的制造方法中的临时支撑体、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的优选的形态与所述本发明的转印膜中的这些优选的形态相同。
<在临时支撑体上形成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步骤>
本发明的转印膜的制造方法包括作为步骤A的在临时支撑体上形成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步骤。
作为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形成方法,优选为将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涂布溶媒的本发明的转印膜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临时支撑体上而形成。
作为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可并无特别限定地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优选地列举通过使用旋转器、旋转涂膜机(whirler)、辊涂机、帘幕式涂布机、刮刀式涂布机、线棒涂布机、挤压机(extruder)等涂布机进行涂布·干燥来形成的方法。
<在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上形成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步骤>
本发明的转印膜的制造方法优选为进而包括作为步骤B的在临时支撑体上所制作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上形成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步骤。
作为第二透明树脂层的形成方法,优选为将包含金属氧化物且干燥后的折射率为1.60的第二树脂组合物涂布于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上而形成。
作为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可并无特别限定地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优选地列举通过使用旋转器、旋转涂膜机、辊涂机、帘幕式涂布机、刮刀式涂布机、线棒涂布机、挤压机等涂布机进行涂布·干燥来形成的方法。
当包括步骤B时,第二透明树脂层形成于由所述步骤A而得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上。
在本发明的转印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为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与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中的任一种树脂组合物中,水及碳原子数为1~3的醇在其涂布溶媒中所占的含量合计为70质量%以上,且另一种树脂组合物中,水及碳原子数为1~3的醇在其涂布溶媒中所占的含量合计为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水及碳原子数为1~3的醇在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的涂布溶媒中所占的含量合计为70质量%以上,且水及碳原子数为1~3的醇在第二树脂组合物的涂布溶媒中所占的含量合计为20质量%以下。
依据此种构成,即便在层叠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后不使其进行硬化而层叠第二透明树脂层,层分离也变得良好,两者的折射率得到保持,并可如期望般改善透明电极图案视认性(难以被视认)。而且,在此情况下,在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未硬化的状态下制作转印膜,因此可将各层转印至透明电极图案上后,通过光刻来制作所期望的图案。
相反地,当不依据如上所述的构成而是在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上层叠第二透明树脂层时,两者会混合且无法保持所期望的折射率,因此无法获得透明电极图案视认性的改善效果。在此情况下,当在层叠第二透明树脂层前使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硬化时,两层的层分离变得容易,但如此制作的转印膜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已被硬化,因此无法通过光刻来进行图案化。
本发明的转印膜的制造方法优选为于在所述临时支撑体上形成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前,进而包括形成热塑性树脂层的步骤。
本发明的转印膜的制造方法优选为在形成所述热塑性树脂层的步骤后,包括在所述热塑性树脂层与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之间形成中间层的步骤。
当形成具有中间层的转印膜时,将溶解有热塑性有机高分子与添加剂的溶解液(热塑性树脂层用涂布液)涂布于临时支撑体上,并使其干燥而设置热塑性树脂层后,将如下制备液(中间层用涂布液)涂布于所述热塑性树脂层上,并使其干燥而层叠中间层,由此可适宜地制作转印膜,所述制备液是在不溶解热塑性树脂层的溶媒中添加树脂或添加剂而制备。
(层叠体)
本发明的层叠体的特征在于:具有基材;触摸屏用电极(以下,也称为“透明电极图案”),位于所述基材上;第二透明树脂层,配置于所述触摸屏用电极上;及感光性透明树脂层,配置于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上;感光性透明树脂层是使本发明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硬化而成的层,且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高于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
另外,本发明的层叠体优选为透明层叠体。所谓透明层叠体,是指至少一部分透明的层叠体,优选为包含后述的透明电极图案的一部分的区域透明。所谓层叠体透明,是指层叠体的透过率成为80%以上。所述透过率可使用在400nm~750nm的波长范围内,以10nm的间距所测定的值的算术平均值。
根据所述形态,可降低所述透明电极图案的视认性。
本发明的层叠体中的第二透明树脂层及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优选的形态与所述本发明的转印膜中的这些优选的形态相同。
(折射率)
本发明的层叠体优选为满足下述式N2。
式N2:n1<n2
n1表示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n2表示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
即,本发明的层叠体的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高于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n2-n1的值优选为0.03~0.30,更优选为0.05~0.20。
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n1优选为1.45≦n1≦1.59,更优选为1.5≦n1≦1.53,进而更优选为1.5≦n1≦1.52,特别优选为1.51≦n1≦1.52。
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n2优选为1.60以上。另一方面,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必须通过透明电极的折射率来调整,作为值的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制,优选为2.1以下,更优选为1.78以下。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n2优选为1.60≦n2≦1.75。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也可为1.74以下。
当透明电极图案的折射率如In及Zn的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IZO)的情形般超过2.0时,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n2优选为1.7以上且1.85以下。
<层叠体中的折射率及干燥膜厚测定方法>
所获得的透明层叠体中的n1、n2、T2、σ1及H1可使用反射分光膜厚计FE-3000(大冢电子(股份)制造),对每一层重复利用与转印膜中的n1、n2、T2、σ1及H1的算出相同的方法来求出。以下表示其概略。另外,以下的测定是在25℃的条件下进行。
当使用透明的基材(以下,也称为“透明基板”)作为基材时,折射率可如下述般进行测定。所谓透明的基材,是指基材的透过率成为80%以上的基材。所述透过率可使用在400nm~750nm的波长范围内,以10nm的间距所测定的值的算术平均值。另外,将基材的透过率未满80%的基材称为不透明的基材。
(1)关于透明层叠体,针对依序层叠有透明基板、透明膜、透明电极图案的样品或依序层叠有透明基板、透明膜、透明电极图案及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样品等,事先测定各层的折射率与各层的干燥膜厚的预估值。
(2)在透明层叠体中,针对透明基板/透明膜/透明电极图案/第二透明树脂层/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5层构成的部分,切出纵横的边的长度为10cm×10cm。经由透明粘着带(OCA带8171CL:3M公司制造),使黑色PET材接触所切出的透明层叠体来制作样品片。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片进行结构分析,并求出各层的干燥膜厚的预估值。针对样品片,使用FE-3000(大冢电子(股份)制造),以测定点:直径为φ40μm,并以0.2mm间隔,在任意方向的直线上评价100处测定点中的反射光谱。此时,考虑到第二透明树脂层与透明电极图案的界面及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与第二透明树脂层的界面,因此在将第二透明树脂层、透明基板、透明膜及透明电极图案的折射率及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的平均值的预估值以及第二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的平均值的预估值代入至计算式中的状态下,根据透明基板/透明膜/透明电极图案/第二透明树脂层/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5层构成的部分的反射光谱,通过模拟计算进行拟合来求出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n1、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n2以及100处测定点中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进而,算出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及标准偏差,并算出n1、n2、T1、T2、σ1及H1。在本说明书中,将任意的方向设为与样品片的一边平行的方向,并将100处测定点(即2cm长)设为自样品片的一边的中心起均等地每隔1cm的范围。
当使用不透明的基材时,事先制作经由透明粘着带将黑色PET材贴附于基材的背面而成的样品片,使用反射分光膜厚计FE-3000评价基材与黑色PET材的层叠体的反射光谱(波长:430nm~800nm),并求出各波长中的折射率n、干燥膜厚T及消光系数k。当进行5层构成样品的模拟计算时,代入作为基材的特性的所述折射率n、干燥膜厚T、消光系数k,由此可利用拟合来求出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与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干燥膜厚。
本发明的层叠体也可在所述透明电极图案的与形成有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的一侧为相反侧,进而具有折射率为1.60~1.78且膜厚为55nm~110nm的透明膜(以下,也简称为“透明膜”)或公知的硬涂层。尤其,就进一步改善透明电极图案的视认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进而具有折射率为1.60~1.78且膜厚为55nm~110nm的透明膜。再者,本说明书中,只要事先无特别说明,则当记载为“透明膜”时,是指所述“折射率为1.60~1.78且膜厚为55nm~110nm的透明膜”。
本发明的层叠体优选为在所述折射率为1.60~1.78且膜厚为55nm~110nm的透明膜的与形成有所述透明电极图案的一侧为相反侧,进而具有透明基板。所述透明基板优选为透明膜基板。在此情况下,所述透明膜优选为配置于所述透明电极图案与所述透明膜基板之间。
另外,本发明的层叠体优选为所述透明电极图案为形成于透明膜基板上的透明电极图案。
图9表示本发明的层叠体的形态的一例。
图9中的层叠体为透明层叠体。
在图9中,具有透明基板1、折射率为1.60~1.78且膜厚为55nm~110nm的透明膜11,进而透明电极图案4、后述的垫部分3a、金属配线部6、第二透明树脂层12及感光性透明树脂层7以所述层构成层叠。
另外,在金属配线部6上的一部分的区域14中,通过图案化而将第二透明树脂层12及感光性透明树脂层7去除。
图11表示本发明的层叠体13的构成的一例。
在图11中,具有透明基板1、折射率为1.60~1.78且膜厚为55nm~110nm的透明膜11,进而在面内具有区域21,所述区域21中,透明电极图案4、第二透明树脂层12及感光性透明树脂层7以所述层构成层叠。
所谓面内,是指相对于与层叠体的透明基板1平行的面大致平行的方向。所谓在面内包含依序层叠有透明电极图案4、第二透明树脂层12及感光性透明树脂层7的区域,是指依序层叠有透明电极图案4、第二透明树脂层12及感光性透明树脂层7的区域对于与层叠体的透明基板平行的面的正投影存在于与层叠体的透明基板平行的面内。
此处,当将本发明的层叠体用于后述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时,有时在行方向与列方向的大致正交的两个方向上分别设置透明电极图案作为第一透明电极图案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例如在图3的构成中,本发明的层叠体中的透明电极图案可为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也可为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的垫部分3a。换言之,在以下的本发明的层叠体的说明中,有时由“4”来代表表示透明电极图案的符号,但本发明的层叠体中的透明电极图案并不限定于用于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中的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例如也可用作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的垫部分3a。
本发明的层叠体优选为包含未形成所述透明电极图案的非图案区域。本说明书中,所谓非图案区域,是指未形成透明电极图案4的区域。
图11表示本发明的层叠体包含非图案区域22的形态。
本发明的层叠体优选为在面内包含如下区域,即,所述区域中,所述透明基板、所述透明膜及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以所述层构成而在未形成所述透明电极图案4的非图案区域22的至少一部分中层叠。
本发明的层叠体优选为在所述透明基板、所述透明膜及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以所述层构成层叠的区域中,所述透明膜及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相互邻接。
但是,在所述非图案区域22的其他区域中,只要不违反本发明的主旨,则也可在任意的位置上配置其他构件。例如当将本发明的层叠体用于后述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时,可层叠掩模层2、或绝缘层5或金属配线部6等。
本发明的层叠体优选为所述透明基板及透明膜相互邻接。
图11表示所述透明膜11邻接并层叠于所述透明基板1上的形态。
但是,只要不违反本发明的主旨,则也可在所述透明基材及所述透明膜之间层叠第三透明膜。例如,优选为在所述透明基板及所述透明膜之间包含折射率为1.5~1.52的第三透明膜(图11中未图示)。
本发明的层叠体优选为所述透明膜及所述透明电极图案相互邻接。
图11表示所述透明电极图案4邻接并层叠于所述透明膜11的一部分的区域上的形态。
如图11所示,所述透明电极图案4的端部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制,可具有锥形形状,例如可具有如所述透明基板侧的面较与所述透明基板相反侧的面宽广的锥形形状。
此处,所述透明电极图案的端部为锥形形状时的透明电极图案的端部的角度(以下,也称为“锥角”)优选为30°以下,更优选为0.1°~15°,特别优选为0.5°~5°。
本说明书中的锥角的测定方法可拍摄所述透明电极图案的端部的显微镜照片,将所述显微镜照片的锥形部分近似成三角形,并直接测定锥角来求出。
图10表示透明电极图案的端部为锥形形状时的一例。图10中的近似锥形部分的三角形的底面为800nm,高度(与底面大致平行的上底部分的膜厚)为40nm,此时的锥角α约为3°。近似锥形部分的三角形的底面优选为10nm~3,000nm,更优选为100nm~1,500nm,特别优选为300nm~1,000nm。再者,近似锥形部分的三角形的高度的优选的范围与透明电极图案的膜厚的优选的范围相同。
本发明的层叠体优选为在面内包含所述透明电极图案及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相互邻接的区域。
图11表示在所述透明电极图案、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及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以所述层构成层叠的区域21中,所述透明电极图案、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相互邻接的形态。
另外,本发明的层叠体优选为在形成有透明电极图案的区域上,所述透明电极图案及未形成所述透明电极图案的非图案区域22两者连续并直接被所述透明膜及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包覆、或经由其他层而被所述透明膜及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包覆。
此处,所谓“连续”,是指所述透明膜及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并非图案膜,而是连续膜。即,就使透明电极图案难以被视认的观点而言,所述透明膜及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优选为在形成透明电极图案的区域上不具有开口部。
另外,与所述透明电极图案及所述非图案区域22经由其他层而被所述透明膜及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包覆相比,优选为所述透明电极图案及所述非图案区域22被所述透明膜及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直接包覆。作为经由其他层而被包覆时的所述“其他层”,可列举后述的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中所含有的绝缘层5、或当如后述的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般包含两层以上的透明电极图案时,可列举第二层的透明电极图案等。
图11表示横跨所述透明膜11上的未层叠透明电极图案4的区域与透明电极图案4上,并与两者分别邻接而层叠有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12的形态。
另外,当透明电极图案4的端部为锥形形状时,优选为沿着锥形形状(以与锥角相同的斜度)层叠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12。
图11表示在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12的与形成有所述透明电极图案的表面为相反侧的表面上层叠有感光性透明树脂层7的形态。
<透明电极图案>
本发明的层叠体包含透明电极图案。
所述透明电极图案优选为位于基材上的透明电极图案,更优选为形成于透明膜基板上的透明电极图案。
所述透明电极图案的折射率优选为1.75~2.1。
所述透明电极图案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制,可使用公知的材料。例如可利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或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等透光性的导电性金属氧化膜来制作。Zn的氧化物(IZO)或将这些作为主成分的透明导电膜具有蚀刻速度较ITO膜快这一优点,因此对应于用途而受到瞩目。作为此种导电膜,可列举:ITO膜;Al、Zn、Cu、Fe、Ni、Cr、Mo等的金属膜;SiO2等的金属氧化膜等。
所述透明电极图案的膜厚优选为10nm~200nm。另外,通过煅烧来使非晶的ITO膜变成多晶的ITO膜,因此还可降低电阻。
此外,当利用ITO等来形成第一导电性图案等时,可参考日本专利第4506785号公报的段落0014~段落0016等。其中,所述透明电极图案优选为ITO膜或IZO膜,特别优选为ITO膜。
本发明的层叠体中的所述透明电极图案优选为折射率为1.75~2.1的ITO膜。
<与所述透明电极图案导通的金属配线部>
本发明的层叠体优选为包含与所述透明电极图案导通的金属配线部。
作为所述金属配线部,例如可使用铜、金、银、铝或含有所述金属的合金。若考虑导电性与成本的平衡,则优选为使用了铜或含有铜的合金的配线。
关于使所述金属配线部与透明电极图案导通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制,只要进行电性连接即可。
优选为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或第二透明树脂层经图案化,更优选为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均经图案化,进而更优选为在所述金属配线部上的区域中,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均经图案化。
所谓层经图案化,是指通过有意图地将层的一部分去除而在面内方向上制作存在层的区域与不存在层的区域,作为图案化的方法,可优选地列举利用后述的曝光及显影的方法。
根据所述形态,所述金属配线部进而与其他的挠性配线的连接变得容易。所述形态的层叠体的一例为图9所示的形态。
本发明中,保护膜的耐湿热性及耐汗性优异,因此可抑制所述金属配线部的腐蚀。
<基材>
本发明的层叠体包含基材。
作为所述基材,优选为透明基板。
作为所述透明基板,可为透明玻璃基板,也可为透明膜基板,但优选为折射率为1.50~1.55的透明膜基板。另外,所述透明基板的折射率优选为1.5~1.52,且优选为折射率为1.50~1.52的透明膜基板。
当所述透明基板为透明玻璃基板(也称为玻璃的透光性基板)时,可使用以康宁公司的大猩猩玻璃(Gorilla Glass)为代表的强化玻璃等。另外,作为所述透明基板,可优选地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10-86684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10-152809号公报及日本专利特开2010-257492号公报中所使用的材料,这些文献的内容可被编入至本说明书中。
当所述透明基板为透明膜基板时,透明膜基板优选为透明树脂膜。作为形成透明树脂膜的树脂材料,例如可列举:聚(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三乙酸纤维素(TriacetateCellulose,TAC)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环烯烃系树脂等。这些之中,就通用性等的观点而言,优选为三乙酸纤维素(TAC)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系树脂、及环烯烃系树脂。透明树脂膜的干燥膜厚优选为2μm~20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为2μm~100μm的范围内。若干燥膜厚为2μm以上,则膜基板的机械强度充分,辊的处理操作变得容易。另一方面,若干燥膜厚为200μm以下,则弯曲特性提高,辊的处理操作变得容易。
<透明膜>
本发明的层叠体优选为在所述透明电极图案与所述透明膜基板之间进而具有界面反射降低用的透明膜。所述透明膜的折射率优选为1.60~1.78,更优选为1.65~1.74。另外,所述透明膜的膜厚优选为55nm~110nm,更优选为60nm~110nm,进而更优选为70nm~110nm。
此处,所述透明膜可为单层结构,也可为两层以上的层叠结构。当所述透明膜为两层以上的层叠结构时,所谓所述透明膜的折射率,是指所有层的折射率,所谓所述透明膜的膜厚,是指所有层的合计膜厚。只要满足此种折射率的范围,则所述透明膜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制。
所述透明膜的材料的优选的范围与折射率等物性的优选的范围与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这些优选的范围相同。
本发明的层叠体优选为所述透明膜为透明树脂膜。作为透明树脂膜中所使用的金属氧化物粒子或粘合剂聚合物或其他添加剂,只要不违反本发明的主旨,则并无特别限制,可优选地使用本发明的转印膜中的感光性透明树脂中所使用的树脂或其他添加剂。
本发明的层叠体的所述透明膜也可为无机膜。
作为所述无机膜,可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10-86684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10-152809号公报及日本专利特开2010-257492号公报等中所使用的无机膜,就控制折射率的观点而言,优选为使用这些文献中所记载的低折射率材料与高折射率材料的层叠结构的无机膜、或低折射率材料与高折射率材料的混合膜的无机膜。所述低折射率材料与所述高折射率材料可优选地使用所述日本专利特开2010-86684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10-152809号公报及日本专利特开2010-257492号公报中所使用的材料,这些文献的内容可被编入至本说明书中。
所述无机膜也可为SiO2与Nb2O5的混合膜,在此情况下,更优选为通过溅镀所形成的SiO2与Nb2O5的混合膜。
<追加的透明膜>
本发明的层叠体可进而包含追加的透明膜。
追加的透明膜优选为包含在基材与透明膜之间,更优选为包含在透明基板与透明膜之间。
就通过接近所述基材的折射率来改善透明电极图案的视认性的观点而言,所述追加的透明膜的折射率优选为1.50~1.55,更优选为1.50~1.52。
<硬涂层>
在所述基材与透明电极图案之间也可导入硬涂层来代替所述折射率为1.60~1.78且膜厚为55nm~110nm的透明膜。硬涂层可利用真空蒸镀法、溅镀法、离子镀法等干式工艺,或湿式法(涂敷法)等来形成。作为湿式法(涂敷法),可使用利用辊涂机、反向辊涂机、凹版涂布机、微凹版涂布机、刮刀式涂布机、棒式涂布机、线棒涂布机、模涂机、浸渍涂布机的涂布方法。
硬涂层是以易滑性或提高硬度的观点而导入,例如由如下的硬化物来形成,所述硬化物是利用热、紫外线(Ultraviolet,UV)或游离辐射使四乙氧基硅烷等反应性硅化合物、或具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等的硬化性组合物硬化而成的。另外,也可添加胶体二氧化硅等无机微粒子,将硬涂层的折射率调整成1.45~1.55左右。
<朝基材的两面上形成透明电极图案>
所述透明电极图案可仅形成于基材的一面上,也可形成于两面上。作为所述基材,优选为透明基板,更优选为透明膜基板。当在基材的两面上形成电极图案时,形成于透明基板与透明电极图案之间的硬涂层及光学调整层可以干燥膜厚或层构成变成两面对称的方式形成,也可非对象地形成。当在两面上形成有透明电极图案时,本发明的转印膜中所包含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优选为转印至两面上。
即,本发明的层叠体优选为在透明膜基板的两面上分别具有所述透明电极图案、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所述情况下的层叠体的构成的一例为后述的图1A所示的形态。
(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的形成方法)
本发明的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的形成方法的一个形态的特征在于依序包括:配设步骤,在具有触摸屏用电极的基材上,设置由本发明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曝光步骤,利用光化射线对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曝光;及显影步骤,对经曝光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进行显影。
另外,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的形成方法的另一个形态的特征在于依序包括:配设步骤,在具有触摸屏用电极的基材上,使用本发明的转印膜来设置感光性透明树脂层;曝光步骤,利用光化射线对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曝光;及显影步骤,对经曝光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进行显影。
当本发明的层叠体进而具有第二透明树脂层时,可成批转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可容易地且生产性良好地制造不存在透明电极图案被视认的问题的层叠体。
另外,所述触摸屏用电极优选为形成于透明膜基板上的透明电极图案。
<配设步骤>
本发明的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的形成方法优选为包括设置由本发明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配设步骤。
在配设步骤中,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优选为通过将本发明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触摸屏电极上而形成。
作为本发明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可无特别限定地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优选地列举通过使用旋转器、旋转涂膜机、辊涂机、帘幕式涂布机、刮刀式涂布机、线棒涂布机、挤压机等涂布机进行涂布·干燥来形成的方法。
另外,配设步骤中,进而优选为通过将第二树脂组合物涂布于触摸屏电极上而形成第二透明树脂层。
第二树脂组合物与转印膜中所说明的第二树脂组合物含义相同,且优选的范围也相同。
作为第二树脂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可无特别限定地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优选地列举通过使用旋转器、旋转涂膜机、辊涂机、帘幕式涂布机、刮刀式涂布机、线棒涂布机、挤压机等涂布机进行涂布·干燥来形成的方法。
当形成第二透明树脂层时,感光性透明树脂层被涂布于第二透明树脂层上。
另外,在配设步骤中,还优选为使用本发明的转印膜来设置感光性透明树脂层。
使用本发明的转印膜来设置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配设步骤是将本发明的转印膜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层压(贴合)于透明电极图案上的步骤。此时,当转印膜具有所述保护膜时,优选为在层压前预先去除保护膜。
另外,所述转印膜优选为包含第二透明树脂层。
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朝透明电极图案表面上的层压可将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叠加于透明电极图案表面,并进行加压、加热来进行。在贴合时,可使用层压机、真空层压机、及可进一步提高生产性的自动切割层压机等公知的层压机。
<将临时支撑体剥离的剥离步骤>
在配设步骤中,当使用本发明的转印膜来设置感光性透明树脂层时,本发明的触摸屏电极的保护膜的形成方法优选为进而包括在配设步骤后将临时支撑体剥离的剥离步骤。
作为临时支撑体的剥离方法,可并无特别限制地使用公知的方法。另外,剥离步骤可在后述的曝光步骤前进行,也可在曝光步骤与显影步骤之间进行。
<基材的表面处理步骤>
另外,为了提高配设步骤中所形成的各层的密接性,本发明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可在配设步骤前,包括事先对基板(透明膜基板或前面板)的非接触面实施表面处理的基材的表面处理步骤。作为所述表面处理,优选为实施使用硅烷化合物的表面处理(硅烷偶合处理)。作为硅烷偶合剂,优选为具有与感光性树脂进行相互作用的官能基。例如通过喷淋来吹附硅烷偶合液(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3质量%水溶液,商品名:KBM603,信越化学(股份)制造)20秒,然后进行纯水喷淋清洗。其后,通过加热来进行反应。也可使用加热槽,层压机的基板预加热也可促进反应。
基材的优选的形态与本发明的层叠体中的基材的优选的形态相同。
<透明电极图案的制膜步骤>
本发明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也可包括透明电极图案的制膜步骤。
所述透明电极图案可使用后述的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说明中的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及金属配线部6的形成方法等,在基材上或所述折射率为1.60~1.78且膜厚为55nm~110nm的透明膜上进行制膜,优选为使用感光性膜的方法。透明电极图案的制膜步骤优选为较配设步骤更早地进行。
<曝光步骤>
本发明的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的形成方法优选为进而包括利用光化射线对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曝光的曝光步骤。
作为所述曝光步骤的例子,在本发明中,还可适宜地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06-23696号公报的段落编号0035~段落编号0051中所记载的方法。
再者,视需要可对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以外的层进行曝光步骤及显影步骤。
曝光步骤是对配设于透明电极图案上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进行曝光的步骤。
在配设步骤中,当形成第二透明树脂层时,优选为对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进行曝光的步骤。
具体而言,可列举在形成于所述透明电极图案上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或第二透明树脂层的上方配置规定的掩模,其后隔着所述掩模自掩模上方对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或第二透明树脂层进行曝光的方法,或不使用掩模而对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或第二透明树脂层进行全面曝光的方法。
此处,作为所述曝光的光源,只要是可照射能够使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或第二透明树脂层硬化的波段的光(例如,365nm、405nm等),则可适宜选定来使用。具体而言,可列举:超高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金属卤化物灯等。作为曝光量,通常为5mJ/cm2~200mJ/cm2左右,优选为10mJ/cm2~100mJ/cm2左右。
<显影步骤>
本发明的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的形成方法优选为进而包括对经曝光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进行显影的显影步骤。
在配设步骤中,当形成第二透明树脂层时,优选为对经曝光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或第二透明树脂层进行显影的步骤。
所述显影步骤并非利用显影液对经图案曝光的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进行图案显影的狭义的意义的显影步骤,还包含在全面曝光后仅将热塑性树脂层或中间层去除而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本身不形成图案的情形。
所述显影可使用显影液来进行。作为所述显影液,并无特别制约,可使用日本专利特开平5-72724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显影液等公知的显影液。再者,显影液优选为进行使感光性透明树脂层溶解的类型的显影行为的,例如优选为以0.05mol/L~5mol/L的浓度含有pKa=7~13的化合物的。另一方面,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本身不形成图案时的显影液优选为进行不使所述非碱性显影型着色组合物层溶解的类型的显影行为的,例如优选为以0.05mol/L~5mol/L的浓度含有pKa=7~13的化合物。在显影液中,进而可添加少量的与水具有混合性的有机溶媒。作为与水具有混合性的有机溶媒,可列举:甲醇、乙醇、2-丙醇、1-丙醇、丁醇、二丙酮醇、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正丁醚、苄醇、丙酮、甲基乙基酮、环己酮、ε-己内酯、γ-丁内酯、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六甲基磷酰胺、乳酸乙酯、乳酸甲酯、ε-己内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所述有机溶媒的浓度优选为0.1质量%~30质量%。另外,在所述显影液中,可进而添加公知的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优选为0.01质量%~10质量%。
作为所述显影的方式,可为覆液显影、喷淋显影、喷淋&旋转显影、浸渍显影等的任一种方式。此处,若对所述喷淋显影进行说明,则通过喷淋来对曝光后的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吹附显影液,由此可去除未硬化部分。再者,当在用于透明电极图案的蚀刻的具有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感光性膜中设置有热塑性树脂层或中间层时,优选为在显影前通过喷淋等来吹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溶解性低的碱性的液体,而先将热塑性树脂层、中间层等去除。另外,优选为在显影后,通过喷淋来吹附洗涤剂等,并一面利用刷子等进行摩擦,一面去除显影残渣。显影液的液温优选为20℃~40℃,另外,显影液的pH优选为8~13。
再者,曝光步骤可在剥离临时支撑体后进行,也可在剥离临时支撑体前进行曝光,其后剥离临时支撑体。可为隔着掩模的曝光,也可为使用激光等的数字曝光。
<其他步骤>
所述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也可具有后曝光步骤、后烘烤步骤等其他步骤。当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为具有热硬化性的透明树脂层时,优选为在显影步骤后进行后烘烤步骤。
<透明膜的制膜步骤>
本发明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优选为包括透明膜的制膜步骤。
在透明膜的制膜步骤中,当在所述透明电极图案的与形成有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的一侧为相反侧,进而具有折射率为1.60~1.78且膜厚为55nm~110nm的透明膜时,所述透明膜在所述透明电极图案上直接进行制膜、或隔着所述追加的透明膜等其他层而进行制膜。
作为所述透明膜的制膜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通过转印或溅镀来进行制膜。
其中,透明膜的制膜步骤优选为将形成于临时支撑体上的透明硬化性树脂膜转印至所述透明基板上来进行制膜的透明膜的制膜步骤,更优选为在转印后进行硬化来进行制膜的透明膜的制膜步骤。作为转印及硬化的方法,可列举:使用后述的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说明中的感光性膜,与本发明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中的转印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方法同样地进行转印、曝光、显影及其他步骤的方法。在此情况下,优选为使所述金属氧化物微粒子分散于感光性膜中的光硬化性树脂层中,由此将所述透明膜的折射率调整成所述范围。
另一方面,当所述透明膜为无机膜时,优选为通过溅镀来形成。即,本发明的层叠体通过溅镀来形成所述透明膜也优选。
作为溅镀的方法,可优选地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10-86684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10-152809号公报及日本专利特开2010-257492号公报中所使用的方法,这些文献的内容可被编入至本说明书中。
<追加的透明膜的制膜步骤>
本发明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优选为包括追加的透明膜的制膜步骤。
所述追加的透明膜的制膜步骤为与透明膜的制膜步骤相同的步骤。
(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
本发明的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的特征在于:通过本发明的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的形成方法而制成。
(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
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包含本发明的层叠体或本发明的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
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优选为具有至少一部分经曝光及显影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需要以路由配线的终端部与其他配线构件(挠性印刷基板等)进行连接,因此优选为路由配线的终端部未被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覆盖。
将所述形态示于图13中。图13表示包含透明电极图案的路由配线(金属配线部6)与路由配线的终端部31的以下的构成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
路由配线的终端部31上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经由图案化步骤(曝光步骤及显影步骤)而被去除,路由配线的终端部31露出。
将具体的曝光、显影的形态示于图14及图15中。图14表示通过层压而将具有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本发明转印膜30层叠于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透明电极图案上,且通过曝光等来进行硬化前的状态。当利用光刻时,即当通过曝光来进行硬化时,通过使用掩模来进行图案曝光及未曝光部的显影而获得图15所示的形状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与第二透明树脂层的硬化部(曝光部)33。具体而言,图15中,可获得如下硬化部:作为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与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未硬化部且对应于路由配线的末端部的开口部34、与朝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框部的轮廓的外侧露出的具有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本发明的转印膜的端部经去除,并以不覆盖路由配线的终端部(取出配线部)为目的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的硬化部(所期望的图案)。
由此,可将其他配线构件直接连接于路由配线的终端部31上,由此,可将传感器的信号输送至电路中。
以下,对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优选的形态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优选为具有基材(相当于本发明的层叠体中的所述基材)及在所述基材的一侧或两侧至少具有下述(3)及下述(6)~下述(8)的要素,且具有本发明的层叠体。
(3)多个垫部分经由连接部分而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存在所形成的多个第一透明电极图案
(6)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图案导通的金属配线部
(7)以覆盖所述(3)及所述(6)的要素的全部或一部分的方式形成的第二透明树脂层
(8)以覆盖所述(7)的要素的方式形成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
此处,所述(8)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相当于本发明的层叠体中的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另外,(8)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优选为设置于(6)金属配线部上而形成,且优选为通过图案化,在金属配线部上的区域中将一部分或全部去除。
另外,所述(7)第二透明树脂层相当于本发明的层叠体中的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再者,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优选为通常公知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中的所谓的透明保护层。
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也可在所述(3)第一透明电极图案及/或所述(6)金属配线部与所述(8)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之间具有下述(4)及下述(5)的要素。尤其当所述(3)及所述(6)~所述(8)的要素仅存在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侧时,优选为具有下述(4)及下述(5)的要素。
(4)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电性绝缘、且包含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存在所形成的多个垫部分的多个第二电极图案
(5)使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图案与所述第二电极图案电性绝缘的绝缘层
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优选为所述(4)第二电极图案为透明电极图案。
所述(3)第一透明电极图案与(4)第二电极图案中的透明的相当于本发明的层叠体中的透明电极图案。再者,当均为透明时,均相当于本发明的层叠体中的透明电极图案。
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优选为在所述(3)第一透明电极图案与所述基材之间、所述(4)第二电极图案与所述基材之间、或所述(6)金属配线部与所述基材之间进而具有(2)透明膜。此处,就进一步改善透明电极图案的视认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所述(2)透明膜相当于本发明的层叠体中的折射率为1.60~1.78且膜厚为55nm~110nm的透明膜。
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视需要可进而具有(1)掩模层及/或装饰层。所述掩模层还可作为黑色的边框,为了无法自接触侧视认透明电极图案的路由配线、或为了进行装饰而设置于利用手指或触屏笔等所接触的区域的周围。所述装饰层是为了装饰而设置,例如可设置白色的装饰层。
当存在所述(1)掩模层及/或装饰层时,优选为在所述(2)透明膜与所述基材之间、所述(3)第一透明电极图案与所述基材之间、所述(4)第二电极图案与所述基材之间、或所述(6)金属配线部与所述基材之间具有(1)掩模层及/或装饰层。所述(1)掩模层及/或装饰层更优选为所述基材邻接而设置。
再者,当所述基材为透明膜基板时,所述(1)掩模层及/或装饰层优选为与进而配置于基材的视认侧的盖玻璃一体化。在此种形态的情况下,就自本发明的转印膜转印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及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时,可减少成为气泡混入的原因等的段差的观点而言,优选为本发明的层叠体不具有所述(1)掩模层及/或装饰层。
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即便在包含所述各种构件的情况下,通过包含配置于透明电极图案上的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及配置于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上的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也可不使透明电极图案变得显眼,并可改善透明电极图案的视认性的问题。进而,如所述般使用所述折射率为1.60~1.78且膜厚为55nm~110nm的透明膜与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并设为夹入透明电极图案的构成,由此可进一步改善透明电极图案的视认性的问题。
<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构成>
首先,关于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优选的构成,结合构成装置的各构件的制造方法来进行说明。图1A为本发明的层叠体或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优选的构成的一例,且为表示在基材的两侧各设置有一层透明电极图案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构成的剖面图。图1A中,示出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10包括透明基板(透明膜基板)1;折射率为1.60~1.78且膜厚为55nm~110nm的透明膜11,对称地分别设置于透明基板1的两面;透明电极图案4;金属配线部6;第二透明树脂层12;及感光性透明树脂层7的形态。本发明的层叠体或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并不限定于图1A的构成,仅在透明基板1的1个面上设置有透明膜11、透明电极图案4、金属配线部6、第二透明树脂层12及感光性透明树脂层7的形态也优选。
另外,表示后述的图3中的X-X1剖面的图1B为在透明基板的一侧,在行方向与列方向的大致正交的2个方向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透明电极图案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作为透明电极图案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一例,且为表示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优选的构成的一例的剖面图。图1B中,示出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10包含透明基板1、折射率为1.60~1.78且膜厚为55nm~110nm的透明膜11、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第二透明树脂层12、及感光性透明树脂层7的形态。
透明基板(透明膜基板或前面板)1可使用作为本发明的层叠体中的透明电极图案的材料所列举的。
将具有掩模层的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例子示于图2。掩模层2是设置于触摸屏透明基板的显示区域周围的边框状的图案,且是为了使路由配线等不被看见而形成。
在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10中,如图2所示,也能够以覆盖透明基板1的一部分的区域(图2中,输入面以外的区域)的方式设置掩模层2。进而,如图2所示,可在透明基板1的一部分上设置开口部8。在开口部8中,可设置利用按压的机械开关。
将在透明基板的一侧具有两层的透明电极图案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例子示于图3。在透明基板1的表面形成有多个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多个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及绝缘层5,所述多个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是多个垫部分经由连接部分而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存在来形成,所述多个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电性绝缘、且包含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存在所形成的多个垫部分,所述绝缘层5使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与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电性绝缘。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及后述的金属配线部6可使用作为本发明的层叠体中的透明电极图案的材料所列举的,优选为ITO膜。
使用图3对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进一步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发明中的第一透明电极图案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的一例的说明图。如图3所示,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是垫部分3a经由连接部分3b而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存在来形成。另外,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通过绝缘层5而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电性绝缘、且包含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图3中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存在所形成的多个垫部分。此处,当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时,可将所述垫部分3a与连接部分3b制作成一体,也可仅制作连接部分3b,而将垫部分3a与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制作成一体(图案化)。当将垫部分3a与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制作成一体(图案化)时,如图3所示,以如下方式形成各层:连接部分3b的一部分与垫部分3a的一部分相连结、且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与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通过绝缘层5而电性绝缘。
另外,图3中的未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或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或后述的金属配线部6的区域相当于本发明的层叠体中的非图案区域22。
优选为在掩模层2的表面设置有金属配线部6。金属配线部6为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的至少一个电性连接、且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不同的要素。
另外,优选为以将各构成要素全部覆盖的方式设置有感光性透明树脂层7。感光性透明树脂层7也可以仅覆盖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的方式构成。绝缘层5与感光性透明树脂层7可为相同的材料,也可为不同的材料。作为构成绝缘层5的材料,可优选地使用作为本发明的层叠体中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或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材料所列举的。
(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
作为制造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例,可列举图4~图8的形态。图4是表示形成有开口部8的强化处理玻璃的一例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形成有掩模层2的基材的一例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形成有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的透明基板的一例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形成有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的透明基板的一例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形成有金属配线部6的基材的一例的俯视图。这些图是表示对以下的说明加以具体化的例子的图,本发明的范围并不由这些附图限定性地进行解释。
在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当形成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12及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7时,可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转印膜,将所述第二透明树脂层及所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转印至任意地形成有各要素的所述透明基板1的表面来形成。
在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关于掩模层2、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绝缘层5、及金属配线部6,也可使用以所述层构成具有临时支撑体与光硬化性树脂层的感光性膜来形成。
当使用所述感光性膜来形成所述掩模层、绝缘层、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第二透明电极图案及金属配线部等永久材料时,将感光性膜层压于任意的被转印构件上后,视需要曝光成图案状,当为负型材料时对非曝光部分进行显影处理来将其去除,当为正型材料时对曝光部分进行显影处理来将其去除,由此可获得图案。显影可利用不同的液体将热塑性树脂层与光硬化性树脂层显影去除,也可利用同一种液体将热塑性树脂层与光硬化性树脂层去除。视需要,也可组合刷子或高压喷射等公知的显影设备。显影后,视需要可进行后曝光、后烘烤。
<感光性膜>
对制造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时可优选地使用的本发明的转印膜以外的所述感光性膜进行说明。所述感光性膜优选为具有临时支撑体与光硬化性树脂层,且在临时支撑体与光硬化性树脂层之间具有热塑性树脂层。若使用具有所述热塑性树脂层的感光性膜来形成掩模层等,则在转印光硬化性树脂层而形成的要素中难以产生气泡,在图像显示装置中难以产生图像不均等,可获得优异的显示特性。
所述感光性膜可为负型材料,也可为正型材料。
-光硬化性树脂层以外的层的制作方法-
作为所述感光性膜中的所述临时支撑体,可使用与本发明的转印膜中所使用的临时支撑体相同的。作为所述感光性膜中所使用的所述热塑性树脂层,可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14-10814号公报的段落0056~段落0060中所记载的。再者,也可与所述热塑性树脂层一并使用公知的中间层或阻氧层。另外,作为所述感光性膜的制作方法,也可使用与本发明的转印膜的制作方法相同的方法。
-光硬化性树脂层-
所述感光性膜对应于其用途而将添加物添加至光硬化性树脂层中。即,当将所述感光性膜用于掩模层的形成时,在光硬化性树脂层中含有着色剂。
当所述感光性膜为负型材料时,光硬化性树脂层优选为含有碱可溶性树脂、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引发剂或聚合引发体系。进而,可使用着色剂、其他添加剂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碱可溶性树脂、聚合性化合物、所述聚合引发剂-
作为所述感光性膜中所含有的碱可溶性树脂、聚合性化合物、所述聚合引发剂或聚合引发体系,可使用与本发明的转印膜中所使用的碱可溶性树脂、聚合性化合物、所述聚合引发剂或聚合引发体系相同的。
-着色剂(用作掩模层的情况)-
另外,当将所述感光性膜用作掩模层时,可将着色剂用于光硬化性树脂层。作为用于本发明的着色剂,可适宜地使用公知的着色剂(有机颜料、无机颜料、染料等)。再者,在本发明中,除黑色着色剂以外,可使用红色、蓝色、绿色等的颜料的混合物等。
当将所述光硬化性树脂层用作黑色的掩模层时,就光学浓度的观点而言,优选为含有黑色着色剂。作为黑色着色剂,例如可列举炭黑、钛碳、氧化铁、氧化钛、石墨等,其中,优选为炭黑。
当将所述光硬化性树脂层用作白色的掩模层时,可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05-7765号公报的段落0015或段落0114中所记载的白色颜料。为了用作其他颜色的掩模层,也可将日本专利第4546276号公报的段落0183~段落0185等中所记载的颜料、或染料混合使用。具体而言,可适宜地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05-17716号公报的段落0038~段落0054中所记载的颜料及染料、日本专利特开2004-361447号公报的段落0068~段落0072中所记载的颜料、日本专利特开2005-17521号公报的段落0080~段落0088中所记载的着色剂等。
所述着色剂(优选为颜料,还优选为炭黑)理想的是用作分散液。所述分散液可通过如下方式来制备:向后述的有机溶媒(或载色剂(vehicle))中添加事先将所述着色剂与颜料分散剂混合所获得的组合物并使其分散。所述载色剂是指在涂料处于液体状态时使颜料分散的介质的部分,包含与所述颜料结合而形成涂膜的液状的成分(粘合剂)、及将其溶解稀释的成分(有机溶媒)。
作为使所述颜料分散时所使用的分散机,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朝仓邦造著,《颜料的百科词典》,第一版,朝仓书店,2000年,438页中所记载的捏合机、辊磨机、磨碎机、高速研磨机、溶解器(dissolver)、均质混合机、砂磨机等公知的分散机。进而,也可通过所述文献310页中记载的机械式磨碎,利用摩擦力来进行微粉碎。
就分散稳定性的观点而言,所述着色剂优选为数量平均粒径为0.001μm~0.1μm的,更优选为数量平均粒径为0.01μm~0.08μm的。再者,此处所述的“粒径”是指将粒子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像设为同面积的圆时的直径,另外,“数量平均粒径”是指对多个粒子所求出的所述粒径中的100个的平均值。
就与其他层的干燥膜厚的差的观点而言,含有着色剂的光硬化性树脂层的层厚优选为0.5μm~10μm,更优选为0.8μm~5μm,特别优选为1μm~3μm。作为所述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中的着色剂的含有率,并无特别限制,但就充分地缩短显影时间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5质量%~70质量%,更优选为20质量%~60质量%,进而更优选为25质量%~50质量%。
本说明书中所述的总固体成分是指自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去除溶媒等后的不挥发成分的总质量。
再者,当使用所述感光性膜来形成绝缘层时,就维持绝缘性的观点而言,光硬化性树脂层的层厚优选为0.1μm~5μm,更优选为0.3μm~3μm,特别优选为0.5μm~2μm。
-其他添加剂-
进而,所述光硬化性树脂层也可使用其他添加剂。作为所述添加剂,可使用与本发明的转印膜中所使用的添加剂相同的。另外,作为通过涂布来制造所述感光性膜时的溶媒,可使用与本发明的转印膜中所使用的溶媒相同的。
以上,以所述感光性膜为负型材料的情况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所述感光性膜也可为正型材料。当所述感光性膜为正型材料时,在光硬化性树脂层中可使用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5-221726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材料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热塑性树脂层及光硬化性树脂层的粘度-
所述热塑性树脂层在100℃下所测定的粘度处于1,000Pa·sec~10,000Pa·sec的区域内,光硬化性树脂层在100℃下所测定的粘度处于2,000Pa·sec~50,000Pa·sec的区域内,进而,优选为满足下式(A)。
式(A):热塑性树脂层的粘度<光硬化性树脂层的粘度
此处,各层的粘度可以如下方式测定。通过大气压及减压干燥,而自热塑性树脂层用涂布液或光硬化性树脂层用涂布液中去除溶媒来作为测定样品,然后例如可使用振动子(DD-III型:东洋鲍德温(股份)制造)作为测定器,在测定开始温度为50℃、测定结束温度为150℃、升温速度为5℃/min及振动频率为1Hz/deg的条件下进行测定,并使用100℃的测定值。
(利用感光性膜的掩模层、绝缘层的形成)
所述掩模层2、绝缘层5可通过使用所述感光性膜将光硬化性树脂层转印至透明基板1等上来形成。例如,当形成黑色的掩模层2时,可通过使用具有黑色光硬化性树脂层作为所述光硬化性树脂层的所述感光性膜,将所述黑色光硬化性树脂层转印至所述透明基板1的表面上来形成。当形成绝缘层5时,可通过使用具有绝缘性的光硬化性树脂层作为所述光硬化性树脂层的所述感光性膜,将所述光硬化性树脂层转印至形成有第一透明电极图案的所述透明基板1的表面上来形成。
进而,通过将具有在光硬化性树脂层与临时支撑体之间具有热塑性树脂层的特定的层构成的所述感光性膜用于需要遮光性的掩模层2的形成,而可防止感光性膜层压时的气泡产生,并可形成无漏光的高品质的掩模层2等。
<利用感光性膜的第一透明电极图案及第二透明电极图案、金属配线部的形成>
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及金属配线部6可利用蚀刻处理或后述的具有导电性光硬化性树脂层的感光性膜来形成、或者将感光性膜用作剥离(lift-off)材料来形成。
-蚀刻处理-
当通过蚀刻处理来形成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及金属配线部6时,首先通过溅镀而在形成有掩模层2等的透明基板1的非接触面上形成ITO等的透明电极层。继而,使用具有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作为所述光硬化性树脂层的所述感光性膜,并通过曝光·显影而在所述透明电极层上形成蚀刻图案。其后,对透明电极层进行蚀刻来对透明电极进行图案化,并将蚀刻图案去除,由此可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等。
在将所述感光性膜用作蚀刻抗蚀剂(蚀刻图案)的情况下,也能够以与所述方法相同的方式获得抗蚀剂图案。所述蚀刻可利用日本专利特开2010-152155号公报的段落0048~段落0054等中所记载的公知的方法来应用蚀刻、抗蚀剂剥离。
例如,作为蚀刻的方法,可列举通常所进行的浸渍于蚀刻液中的湿式蚀刻法。用于湿式蚀刻的蚀刻液只要结合蚀刻的对象而适宜选择酸性类型或碱性类型的蚀刻液即可。作为酸性类型的蚀刻液,可例示:盐酸、硫酸、氢氟酸、磷酸等单一酸性成分的水溶液,酸性成分与氯化铁、氟化铵、高锰酸钾等的盐的混合水溶液等。酸性成分也可使用将多种酸性成分组合而成的。另外,作为碱性类型的蚀刻液,可例示: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有机胺、氢氧化四甲基铵般的有机胺的盐等单一碱成分的水溶液,碱成分与高锰酸钾等的盐的混合水溶液等。碱成分也可使用将多种碱成分组合而成的。
蚀刻液的温度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为45℃以下。在本发明中,用作蚀刻掩模(蚀刻图案)的树脂图案由于使用所述光硬化性树脂层来形成,对于此种温度范围内的酸性及碱性的蚀刻液发挥特别优异的耐受性。因此,在进行蚀刻的步骤中防止树脂图案剥离,而选择性地蚀刻不存在树脂图案的部分。
在所述蚀刻后,为了防止线污染,视需要可实施清洗步骤·干燥步骤。关于清洗步骤,例如在常温下利用纯水对形成有各层的基材清洗10秒~300秒来进行,关于干燥步骤,只要使用鼓风,并适宜调整鼓风压力(0.1kg/cm2~5kg/cm2左右)来进行即可。
继而,作为树脂图案的剥离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在30℃~80℃,优选为50℃~80℃下使形成有各层的基材在搅拌中的剥离液中浸渍5分钟~30分钟的方法。在本发明中,用作蚀刻掩模的树脂图案如所述般在45℃以下显示出优异的耐药液性,但若药液温度变成50℃以上,则显示出因碱性的剥离液而膨润的性质。根据此种性质,若使用50℃~80℃的剥离液实施剥离步骤,则具有步骤时间缩短、树脂图案的剥离残渣变少这一优点。即,在所述蚀刻步骤与剥离步骤之间对于药液温度设定差,由此在本发明中用作蚀刻掩模的树脂图案在蚀刻步骤中发挥良好的耐药液性,另一方面,在剥离步骤中显示出良好的剥离性,而可同时满足耐药液性与剥离性这一相反的特性。
作为剥离液,例如可列举:使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无机碱成分,或三级胺、四级铵盐等有机碱成分溶解于水、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或这些混合溶液中而成的剥离液。也可使用所述剥离液,利用喷雾法、喷淋法、覆液法等来进行剥离。
-具有导电性光硬化性树脂层的感光性膜-
当使用具有导电性光硬化性树脂层的所述感光性膜,形成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及金属配线部6时,可通过将所述导电性光硬化性树脂层转印至所述透明基板1的表面来形成。
若使用具有所述导电性光硬化性树脂层的感光性膜来形成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等,则即便是具有开口部的透明基板,抗蚀剂成分也不会自开口部分漏出,且不会污染基板背面侧,而能够以简单的步骤制造具有薄层/轻量化的优点的触摸屏。
进而,通过将具有在导电性光硬化性树脂层与临时支撑体之间具有热塑性树脂层的特定的层构成的所述感光性膜用于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等的形成,而可防止感光性膜层压时的气泡产生,并形成导电性优异、电阻少的第一透明电极图案3、第二透明电极图案4及金属配线部6。
-感光性膜的作为剥离材料的使用-
另外,还可将所述感光性膜用作剥离材料,而形成第一透明电极层、第二透明电极层及其他导电性构件。在此情况下,使用所述感光性膜进行图案化后,在形成有各层的基材整个面上形成透明导电层后,连同所堆积的透明导电层一起进行所述光硬化性树脂层的溶解去除,由此可获得所期望的透明导电层图案(剥离法)。
(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作为构成要素。
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及具备所述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作为构成要素的图像显示装置可应用《最新触摸屏技术》(2009年7月6日发行,技术时代(Techno Times)(股份))、三谷雄二监修,《触摸屏的技术与开发》、CMC出版(2004,12),平板显示器国际论坛2009(FPD International 2009Forum)T-11讲演教材,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Cypress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应用指南AN2292等中所揭示的构成。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来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则以下的实施例中所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处理程序等可适宜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所示的具体例。再者,只要事先无特别说明,则“份”、“%”为质量基准。
(实施例1~实施例31及比较例1~比较例5)
1.用于转印膜的材料的制备
<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
使用以下的表1~表3中所记载的各成分来制备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的组合物1~组合物28。
再者,表1~表3中,各组合物的栏中所记载的数值表示相对应的化合物的含量(质量份),“-”的记载表示不含相对应的成分。
表中的记号所表示的化合物如以下所述。
[成分A]
A-1: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二官能,A-DCP,新中村化学工业(股份)制造)
A-2:1,9-癸二醇二丙烯酸酯(二官能,A-DOD-N,新中村化学工业(股份)制造)
A-3: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官能,NOD-N,新中村化学工业(股份)制造)
A-4: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官能,NPG,新中村化学工业(股份)制造)
A-5: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官能,APG-100,新中村化学工业(股份)制造)
A-6:聚丙二醇#400二甲基丙烯酸酯(二官能,9PG,新中村化学工业(股份)制造)
A-7:季戊四醇环氧乙烷加合物的四丙烯酸酯(四官能,卡亚拉德(KAYARAD)RP-1040,日本化药(股份)制造)
A-8:DPHA液(六官能,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38%,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38%,1-甲氧基-2-丙基乙酸酯:24%)
[成分D]
D-1:多元酸改性丙烯酸寡聚物M-520(五官能~六官能,东亚合成(股份)制造)
D-2:丙烯酸氨基甲酸酯8UX-015A(十五官能,大成精细化工(fine chemical)(股份)制造)
D-3:乙氧基化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三官能,A-9300S,新中村化学工业(股份)制造)
D-4:多元酸改性丙烯酸酯寡聚物TO-2349(五官能~六官能,东亚合成(股份)制造)
[成分B]
B-1:聚合物溶液1(日本专利特开2008-146018号公报的段落号<0058>中所记载的结构式P-25:重量平均分子量=35,000、酸价为56mgKOH/g)
B-2:聚合物溶液2(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的共聚物:分子量60,000,组成比=30/30/40,酸价为106mgKOH)
B-3:聚合物溶液3(含有由下述式B所表示的化合物的聚合物溶液;式中,x、l、y及z表示各单体单元的含有率(摩尔%),x:l:y:z=51.5:2:26.5:20;重量平均分子量=30000,PGMEA溶液固体成分36%)
B-4:聚合物溶液4(含有由下述式B所表示的化合物的聚合物溶液;式中,x、l、y及z表示各单体单元的含有率(摩尔%),x:l:y:z=43:2:20:35;重量平均分子量=40000,PGMEA溶液固体成分36%)
[成分C]
C-1: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基苯基)-丁酮(艳佳固(IRGACURE)379、巴斯夫公司制造)
C-2:卡亚库(Kayacure)DETX-S(日本化薬(股份)制造的烷基噻吨酮)
C-3:1,2-辛二酮,1-[4-(苯硫基)-,2-(O-苯甲酰基肟)](艳佳固(IRGACURE)OXE-01,巴斯夫公司制造)
C-4: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丙烷-1-酮(艳佳固(IRGACURE)907,巴斯夫公司制造)
C-5:乙酮,1-[9-乙基-6-(2-甲基苯甲酰基)-9H-咔唑-3-基]-,1-(0-乙酰基肟)(艳佳固(IRGACURE)OXE-02,巴斯夫公司制造)
[添加剂]
F-1:吩噻嗪(和光纯药工业(股份)制造)
F-2:多耐德(Duranate)TPA-B80E(旭化成化学(股份)制造)
F-3:美佳法(Megafac)F780(迪爱生(DIC)(股份)制造)
F-4:由下述合成例而得的合成品(水性嵌段聚异氰酸酯化合物)
F-5:美佳法F551(迪爱生(股份)制造)
[成分E]
E-1:1-甲氧基-2-丙基乙酸酯
E-2:甲基乙基酮
[化2]
[水性嵌段聚异氰酸酯化合物F-4的合成]
将安装有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凝管、氮气吹入管、滴加漏斗的四口烧瓶内设为氮气环境,并添加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HDI)600份至四口烧瓶中,一面搅拌一面将反应容器内的温度保持为70℃。向其中添加四甲基铵辛酸酯(tetramethylammonium caprylate)作为异氰酸酯化催化剂,在产率成为40%的时点,将磷酸添加于反应容器内,由此使反应停止。将反应液过滤后,使用薄膜蒸发罐来除去未反应的HDI,从而获得聚异氰酸酯化合物。
所获得的聚异氰酸酯的在25℃下的粘度为3,000mPa·s,异氰酸酯基浓度为23.0%,数量平均分子量为670,异氰酸酯基平均数为3.3,未反应的HDI浓度为0.2质量%。
在氮气环境下,使用与所述相同的装置,将所获得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100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50份添加至四口烧瓶中并在50℃下进行混合直至成为均匀的溶液。然后,向其中添加甲氧基聚乙二醇(数量平均分子量680,树脂成分羟基值82mgKOH/g)52.7份后,升温至120℃并保持2小时。然后将反应液设为70℃后,向其中添加甲基乙基酮肟40.2份。1小时后,对所述反应液的红外光谱进行测定,确认到不存在异氰酸酯基的吸收,而获得水性嵌段聚异氰酸酯化合物F-4。针对所获得的溶液进行浓度调整,将聚合物浓度设为75质量%。对水性嵌段聚异氰酸酯化合物F-4的初始Tg进行测定的结果为-20℃~0℃。
<第二透明树脂层用的组合物的制备>
继而,使用下述表4中所记载的各成分来制备组合物B-1~组合物B-7作为第二透明树脂层用的组合物。再者,表4中,各组合物的栏中所记载的数值表示相对应的化合物的含量(质量份),“-”的记载表示不含相对应的成分。再者,表4中所记载的组成比表示摩尔比,例如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合树脂(Mw:15,000,组成比=40/60不挥发成分99.8%)的记载表示在共聚物中含有源自甲基丙烯酸的构成单元40摩尔%、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构成单元60摩尔%。
2.转印膜的制作
使用狭缝状喷嘴,以成为下述表6或表7中所记述的膜厚的方式一面变更涂布量,一面将表1~表3中所记载的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组合物1~组合物28)涂布于厚度为16(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即临时支撑体上。再者,表1~表3中,各组合物的栏中所记载的数值表示相对应的化合物的含量(质量份),“-”的记载表示不含相对应的成分。
利用120℃的干燥区使溶媒挥发后,使用狭缝状喷嘴,以膜厚成为0.1μm的方式,一面变更涂布量,一面涂布第二透明树脂层用的组合物B-1~B-7,并使其干燥。干燥后,在第二透明树脂层上压接16(μm)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来作为保护膜。将所获得的临时支撑体、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以所述层构成而形成的层叠体设为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转印膜。再者,表4中,各组合物的栏中所记载的数值表示相对应的化合物的含量(质量份),“-”的记载表示不含相对应的成分。
<折射率及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
n1、n2、T2、σ1及H1是使用反射分光膜厚计FE-3000(大冢电子(股份)制造),如下述般求出。另外,以下的测定是在25℃的条件下进行。
(1)将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所使用的临时支撑体切出纵横的边的长度为10cm×10cm。经由透明粘着带(OCA带8171CL:3M公司制造),使黑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材接触所切出的临时支撑体的一个表面来制作层叠体(第一层叠体)。使用反射分光膜厚计FE-3000评价第一层叠体的反射光谱(波长:430nm~800nm),并求出各波长中的临时支撑体的折射率n0
(2)以与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相同的方式准备在临时支撑体上仅形成有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样品,并将其切出纵横的边的长度为10cm×10cm。经由透明粘着带(OCA带8171CL:3M公司制造),使黑色PET材接触所切出的样品的临时支撑体面来制作层叠体(第二层叠体)。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第二层叠体进行结构分析。在10处测定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并求出平均值,且求出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的平均值的第1预估值T1(I)。使用反射分光膜厚计FE-3000评价第二层叠体的反射光谱(波长:430nm~800nm)。求出各波长中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n1及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的平均值的第2预估值T1(II)。将波长550nm中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n1记载于下述表中。此时,考虑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与临时支撑体的界面的反射,因此在将所述(1)中所求出的折射率n0的值与第1预估值T1(I)代入至计算式中的状态下,根据第二层叠体的反射光谱,通过模拟计算进行拟合来求出折射率n1及第2预估值T1(II)。
(3)自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转印膜上剥离保护膜,并将其切出纵横的边的长度为10cm×10cm。经由透明粘着带(OCA带8171CL:3M公司制造),使黑色PET材接触所切出的转印膜的临时支撑体面来制作样品片(第三层叠体)。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片进行结构分析,在10处测定第二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并求出平均值,且求出第二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的平均值的预估值T2(I)。针对样品片,使用反射分光膜厚计FE-3000,以测定点:直径为φ40μm,并以0.2mm间隔,在任意方向的直线上评价200处测定点(即4cm长)的反射光谱。在与所述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每隔1cm将其分成5列,对合计1,000处重复进行所述评价。此时,考虑到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与临时支撑体的界面、及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与第二透明树脂层的界面的反射,因此在将所述(1)中所求出的折射率n0、所述(2)中所求出的折射率n1及第2预估值T1(II)、以及第1预估值T1(I)代入至计算式中的状态下,根据第三层叠体的反射光谱,通过模拟计算进行拟合来求出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n2、以及1000处测定点中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进而,算出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及标准偏差,并求出n2、n1、T2、T1、σ2及H2
将利用TEM对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及第二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进行结构分析所获得的预估值输入至反射分光膜厚计中,由此可提高模拟的拟合精度。
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所使用的转印膜中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干燥膜厚(厚度)及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记载于表6及表7中。
[表5]
3.用于透明层叠体制作的透明电极图案膜的制作
<透明膜的形成>
使用高频振荡机,并利用直径为1.2mm的线状电极,在电极长度为240mm、工作电极间为1.5mm的条件下,以100%的输出电压、250W的输出功率对膜厚为38μm、折射率为1.53的环烯烃树脂膜进行3秒电晕放电处理,而进行表面改性,从而获得透明膜基板。
继而,使用狭缝状喷嘴,将所述表5中所示的组合物C涂敷于透明膜基板上后,进行紫外线照射(累计光量为300mJ/cm2),并在约110℃下进行干燥,由此,对折射率为1.60、膜厚为80nm的透明膜进行制膜。
<透明电极图案的形成>
将以上所获得的在透明膜基板上层叠有透明膜的膜导入至真空室内,使用SnO2含有率为10质量%的ITO靶材(铟:锡=95:5(摩尔比)),并通过直流(Direct Current,DC)磁控溅镀(条件:透明膜基板的温度为150℃,氩压为0.13Pa,氧压为0.01Pa)来形成厚度为40nm、折射率为1.82的ITO薄膜,获得在透明膜基板上形成有透明膜与透明电极层的膜。ITO薄膜的表面电阻为80Ω/□。
(蚀刻用感光性膜E1的制作)
使用狭缝状喷嘴,将包含下述的配方H1的热塑性树脂层用涂布液涂布于厚度为7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临时支撑体上,并进行干燥。继而,与热塑性树脂层用涂布液同样地涂布包含下述的配方P1的中间层用涂布液,并进行干燥,从而获得在临时支撑体上具有热塑性树脂层与中间层的基材。进而,与热塑性树脂层用涂布液同样地涂布包含下述的配方E1的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用涂布液,并进行干燥。以此种方式,获得在临时支撑体上包含干燥膜厚为15.1μm的热塑性树脂层、干燥膜厚为1.6μm的中间层及膜厚为2.0μm的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的层叠体,最后压接保护膜(厚度为12μm的聚丙烯膜)。如此,制成临时支撑体、热塑性树脂层、中间层(阻氧膜)、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及保护膜成为一体的作为转印材料的蚀刻用感光性膜E1。
-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用涂布液:配方E1-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共聚物组成(质量%):31/40/29,质量平均分子量为60000,酸价为163mgKOH/g):16份
·单体1(商品名:BPE-500,新中村化学工业(股份)制造)
:5.6份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四环氧乙烷单甲基丙烯酸酯0.5摩尔加合物
:7份
·作为分子中具有一个聚合性基的化合物的环己烷二甲醇单丙烯酸酯
:2.8份
·2-氯-N-丁基吖啶酮:0.42份
·2,2-双(邻氯苯基)-4,4',5,5'-四苯基联咪唑:2.17份
·孔雀绿草酸盐:0.02份
·无色结晶紫:0.26份
·吩噻嗪:0.013份
·表面活性剂(商品名:美佳法(Megafac)F-780F,大日本油墨(股份)制造):0.03份
·甲基乙基酮:40份
·1-甲氧基-2-丙醇:20份
再者,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用涂布液E1的溶媒去除后的100℃下的粘度为2500Pa·sec。
-热塑性树脂层用涂布液:配方H1-
·甲醇:11.1份
·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6.36份
·甲基乙基酮:52.4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共聚组成比(摩尔比)=55/11.7/4.5/28.8,分子量=10万,Tg≒70℃):5.83份
·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共聚组成比(摩尔比)=63/37,重量平均分子量=1万,Tg≒100℃):13.6份
·单体1(商品名:BPE-500,新中村化学工业(股份)制造)
:9.1份
·氟系聚合物:0.54份
所述氟系聚合物为40份的C6F13CH2CH2OCOCH=CH2与55份的H(OCH(CH3)CH2)7OCOCH=CH2及5份的H(OCHCH2)7OCOCH=CH2的共聚物,且为重量平均分子量为3万,甲基乙基酮为30质量%的溶液(商品名:美佳法(Megafac)F780F,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股份)制造)。
-中间层用涂布液:配方P1-
·聚乙烯醇(PVA205,可乐丽(股份)制造,皂化度=88%,聚合度为550):32.2份
·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日本ISP(ISP·Japan)(股份)制造)
:14.9份
·蒸馏水:524份
·甲醇:429份
(透明电极图案的形成)
对在透明膜基板上形成有透明膜与透明电极层的膜进行清洗,然后将去除了保护膜的蚀刻用感光性膜E1以透明电极层的表面与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的表面相对向的方式进行层压(透明膜基板的温度:130℃,橡胶辊温度为120℃,线压为100N/cm,搬送速度为2.2m/分钟)。继而,将临时支撑体剥离后,将曝光掩模(具有透明电极图案的石英曝光掩模)面与所述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之间的距离设定为200μm,并以50mJ/cm2(i射线)的曝光量进行图案曝光。
继而,使用三乙醇胺系显影液(含有30质量%的三乙醇胺,利用纯水将商品名:T-PD2(富士胶片(股份)制造)稀释至10倍而成的液体),在25℃下进行100秒显影处理,并使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清洗液(利用纯水将商品名:T-SD3(富士胶片(股份)制造)稀释至10倍而成的液体),在33℃下进行20秒清洗处理,然后利用旋转刷子、自超高压清洗喷嘴喷射超纯水,由此将残渣去除。进而在130℃下进行30分钟的后烘烤处理,而获得在透明膜基板上形成有透明膜与透明电极层及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图案的膜。
使在透明膜基板上形成有透明膜与透明电极层及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图案的膜浸渍于加入有ITO蚀刻剂(盐酸、氯化钾水溶液;液温为30℃)的蚀刻槽中,并进行100秒处理(蚀刻处理),将未由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覆盖而露出的区域的透明电极层溶解去除。以此种方式,获得带有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图案的且附有透明电极图案的膜。
继而,使带有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图案的且附有透明电极图案的膜浸渍于加入有抗蚀剂剥离液(N-甲基-2-吡咯烷酮、单乙醇胺、表面活性剂(商品名:萨非诺尔(surfynol)465,空气产品(Air Products)制造)液温为45℃)的抗蚀剂剥离槽中,并进行200秒剥离处理,将蚀刻用光硬化性树脂层去除,由此获得在透明膜基板上形成有透明膜及透明电极图案的膜。
4.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透明层叠体的制作
使用剥离了保护膜的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转印膜,以第二透明树脂层覆盖在透明膜基板上形成有透明膜及透明电极图案的膜的透明膜与透明电极图案的方式,转印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转印膜(透明膜基板的温度为40℃,橡胶辊温度为110℃,线压为3N/cm,搬送速度为2m/分钟)。
其后,使用具有超高压水银灯的近接型曝光机(日立高科技电子工程(股份)制造),将曝光掩模(具有外涂层形成用图案的石英曝光掩模)面与临时支撑体之间的距离设定成125μm,隔着临时支撑体以100mJ/cm2(i射线)的曝光量进行图案曝光。将临时支撑体剥离后,利用碳酸钠2%水溶液在32℃下进行60秒清洗处理。自超高压清洗喷嘴对清洗处理后的透明膜基板喷射超纯水,由此去除残渣。继而,吹送空气来去除透明膜基板上的水分,然后在145℃下进行30分钟的后烘烤处理,从而对透明膜、透明电极图案、第二透明树脂层及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以所述层构成连接于透明膜基板上的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透明层叠体进行制膜。
<赋予盐水后的耐湿热性的评价>
使用剥离了保护膜的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转印膜,以与朝透明电极图案基材的转印同样的方式进行操作,将第二透明树脂层、感光性透明树脂层转印至层叠有铜箔的PET膜(吉奥马(Geomatec)公司制造)上,并实施后工艺。将浓度为50g/L的盐水5cc滴加到膜面上,均匀地扩展为50cm2后,在常温下使水分挥发,在高温高湿下(85℃,相对湿度85%)经时24小时。然后,擦拭盐水并观察试样表面状态,依据以下的评价基准对赋予盐水后的耐湿热性进行评价。A~C在实用上为必须,优选为A或B,更优选为A。评价结果记载于表6及表7中。
再者,赋予盐水后的耐湿热性的评价越好,表示耐汗性越优异。
[评价基准]
A:铜、保护膜表面均完全无变化
B:在保护膜表面看到稍许痕迹但铜无变化
C:在保护膜表面看到痕迹但铜无变化
D:铜产生变色
(透明层叠体的评价)
<显影后缺口的评价>
对于经图案曝光且经碳酸钠2%水溶液清洗处理后的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透明层叠体,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有无图案的缺口。A或B在实用上为必须,更优选为A。评价结果记载于表6及表7中。
[评价基准]
A:在图案上完全未看到缺口
B:虽然在图案上未看到缺口,但是在图案的周围看到凸起
C:在图案上看到缺口
<密接性的评价>
以JIS规格(K5400)为参考实施100格的划格试验。使用切刀在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透明层叠体的试验面即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切入1mm四方的格子图案的切痕,将透明粘着带#600(3M(股份)制造)强力压接,然后朝180℃方向剥离后,观察格子图案的状态,依据以下的评分对密接性进行评价。A、B及C在实用上为必须,优选为A或B,更优选为A。评价结果记载于表6或表7中。
[评价基准]
A:总面积中的大致100%密接
B:总面积中的95%以上且未满100%密接而残留
C:总面积中的65%以上且未满95%密接而残留
D:总面积中的35%以上且未满65%密接而残留
E:总面积中密接而残留的部分未满35%
<显影性的评价>
将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转印膜转印至透明膜基板上后,使用具有超高压水银灯的近接型曝光机(日立高科技电子工程(股份)制造),将曝光掩模(具有外涂层形成用图案的石英曝光掩模)面与临时支撑体之间的距离设定成125μm,隔着临时支撑体以100mJ/cm2(i射线)的曝光量进行图案曝光。将临时支撑体剥离后,利用碳酸钠2%水溶液在32℃下进行60秒清洗处理。然后,利用目视及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优选为A、B、C或D,更优选为A、B或C,特别优选为A或B,进而特别优选为A。评价结果记载于表6或表7中。
[评价基准]
A:即便在显微镜下,在未曝光部中也无法确认到残渣
B:在目视下,在未曝光部中无法确认到残渣
C:在目视下在未曝光部中可确认到残渣
D:在未曝光部中存在未被显影的部分,在目视下可确认到许多残渣
E:无法自基板剥离临时支撑体,而无法对显影性进行评价
<透明电极图案隐蔽性的评价>
经由透明粘着带(3M公司制造,商品名,OCA带8171CL)使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透明层叠体与黑色PET材粘着,而对基板整体进行遮光,所述透明层叠体是在透明膜基板上使透明膜、透明电极图案、第二透明树脂层及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以所述层构成层叠而成。
关于透明电极图案隐蔽性,在暗室中,对荧光灯(光源)及所制成的基板,使光自玻璃面侧入射,并自斜向对来自玻璃表面的反射光进行目视观察。优选为A、B、C或D,还优选为A、B或C,特别优选为A或B,进而特别优选为A。评价结果记载于表6或表7中。
[评价基准]
A:完全看不到透明电极图案
B:可稍许看到透明电极图案,但几乎看不到
C:可看到透明电极图案(难以判明)
D:可看到透明电极图案,但可容许
E:可清楚地看到透明电极图案(容易判明)
根据所述表6及表7得知,关于本发明的转印膜,转印后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后烘烤后的密接性良好,且对转印后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进行后烘烤之后的赋予盐水后的耐湿热性良好。
在不含由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比较例1~比较例5中,耐湿热性试验的结果成为非常差的结果。
再者,通过所述层叠体中的厚度及折射率的测定方法,对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透明层叠体中的感光性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的厚度及折射率进行测定,结果为:感光性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的厚度及折射率的折射率的测定值分别为与转印膜中的感光性树脂层及第二透明树脂层的厚度及折射率相同的值。
另外,在不含成分D的实施例5中,成为显影后缺口稍差的结果。
在不具有第二透明树脂层的实施例15的结果中,成为透明电极图案的隐蔽性差的结果。
进而,相对于单体成分的总质量,成分A的含量不处于50质量%~90质量%中的实施例21~实施例23的湿热试验的结果成为稍差的结果。
(图像显示装置(触摸屏)的制作)
使包含之前所制造的各实施例的透明层叠体的膜贴合于利用日本专利特开2009-47936号公报的段落0097~段落0119中所记载的方法所制造的液晶显示元件上,进而贴合前面玻璃板,由此利用公知的方法制作具备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作为构成要素的包含各实施例的透明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
<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及图像显示装置的评价>
关于包含各实施例的透明层叠体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及图像显示装置,使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硬化后,翘曲也少,对基板的密接性也良好,因此不存在凸起或剥离的问题,且还具有赋予盐水后的耐湿热性。
进而,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形态的包含实施例1~实施例14、实施例16~实施例31的透明层叠体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及图像显示装置中,不存在透明电极图案被视认的问题。
再者,在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第二透明树脂层中也不存在气泡等缺陷,从而可获得显示特性优异的图像显示装置。
符号的说明
1:透明基板(透明膜基板或前面板)
2:掩模层
3:透明电极图案(第一透明电极图案)
3a:垫部分
3b:连接部分
4:透明电极图案(第二透明电极图案)
5:绝缘层
6:金属配线部
7:感光性透明树脂层
8:开口部
9:金属配线部
10: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
11:透明膜
12:第二透明树脂层
13:层叠体
14:金属配线部上的一部分区域
21:透明电极图案与第二透明树脂层及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以所述层构成层叠的区域
22:非图案区域
26:临时支撑体
29:保护剥离层(保护膜)
30:转印膜
31:路由配线的终端部
33: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与第二透明树脂层的硬化部
34:对应于路由配线的末端部的开口部(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与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未硬化部)
α:锥角

Claims (13)

1.一种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
作为成分A的由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
作为成分B的粘合剂聚合物、及
作为成分C的光聚合引发剂,
Q2-R1-Q1 (1)
式1中,Q1及Q2分别独立地表示(甲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烷基,R1表示二价的烃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其中,成分A的I/O值为0.6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其中,所述R1为碳数1~12的烃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其中,相对于组合物中的单体成分的总质量,成分A的含量为50质量%~90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其中,相对于组合物中的单体成分的总质量,成分A的含量为55质量%~80质量%。
6.一种转印膜,其特征在于具有:
暂时支撑体、及
由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印膜,其中,在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上,进而具有第二透明树脂层,且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高于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
8.一种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材、
位于所述基材上的触摸屏用电极、
配置于所述触摸屏用电极上的第二透明树脂层、及
配置于第二透明树脂层上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其中
感光性透明树脂层为使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硬化而得的层,且
第二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高于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折射率。
9.一种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依序包括:
配设步骤,在具有触摸屏用电极的基材上,设置由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
曝光步骤,利用光化射线对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曝光;及
显影步骤,对经曝光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进行显影。
10.一种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依序包括:
配设步骤,在具有触摸屏用电极的基材上,使用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转印膜来设置感光性透明树脂层;
曝光步骤,利用光化射线对感光性透明树脂层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曝光;及
显影步骤,对经曝光的感光性透明树脂层进行显影。
11.一种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通过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的形成方法而制作。
12.一种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层叠体或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摸屏用电极的保护膜。
13.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作为构成要素。
CN201580042870.8A 2014-08-29 2015-08-20 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及其用途 Active CN1065741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5596.9A CN110564193B (zh) 2014-08-29 2015-08-20 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76553 2014-08-29
JP2014176553 2014-08-29
PCT/JP2015/073344 WO2016031665A1 (ja) 2014-08-29 2015-08-20 タッチパネル電極保護膜形成用組成物、転写フィルム、積層体、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の保護膜及びその形成方法、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5596.9A Division CN110564193B (zh) 2014-08-29 2015-08-20 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及其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4131A true CN106574131A (zh) 2017-04-19
CN106574131B CN106574131B (zh) 2019-11-05

Family

ID=5539956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2870.8A Active CN106574131B (zh) 2014-08-29 2015-08-20 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及其用途
CN201910925596.9A Active CN110564193B (zh) 2014-08-29 2015-08-20 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及其用途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5596.9A Active CN110564193B (zh) 2014-08-29 2015-08-20 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49331B2 (zh)
JP (1) JP6284913B2 (zh)
CN (2) CN106574131B (zh)
TW (1) TWI668514B (zh)
WO (1) WO201603166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0115A (zh) * 2017-12-27 2020-07-3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转印薄膜、电极保护膜、层叠体、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及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18260B2 (ja) * 2014-09-24 2018-04-25 旭化成株式会社 感光性樹脂積層体、樹脂パターンの製造方法、硬化膜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2226601B1 (ko) * 2014-12-02 2021-03-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284891B2 (ja) 2015-02-26 2018-02-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電極保護膜形成用組成物、転写フィルム、透明積層体、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の保護膜及びその形成方法、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6492166B2 (ja) * 2015-03-31 2019-03-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転写フィルム、積層体、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044732B1 (ja) * 2016-03-30 2016-12-14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配線保護用樹脂組成物および配線板
JP2017215569A (ja) * 2016-05-26 2017-12-07 太陽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ドライフィルム、および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WO2018008376A1 (ja) 2016-07-06 2018-01-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感光性組成物、転写フィルム、硬化膜、並びに、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8042833A1 (ja) * 2016-08-30 2018-03-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転写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用保護膜、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KR102555675B1 (ko) * 2016-10-14 2023-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경화성 코팅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하는 코팅막 형성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코팅막 형성 장치
WO2018105313A1 (ja) 2016-12-08 2018-06-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転写フィルム、電極保護膜、積層体、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KR101814098B1 (ko) * 2017-01-18 2018-01-02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광경화성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형성된 광경화 막
JP7308014B2 (ja) * 2017-02-23 2023-07-13 旭化成株式会社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感光性樹脂積層体
CN110462560B (zh) * 2017-03-28 2023-07-28 株式会社力森诺科 转印型感光性膜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84282A1 (ja) * 2011-12-05 2013-06-13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樹脂硬化膜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感光性エレメント
JP2014108541A (ja) * 2012-11-30 2014-06-12 Fujifilm Corp 転写フィルムおよび透明積層体、それらの製造方法、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2014152197A (ja) * 2013-02-05 2014-08-25 Dnp Fine Chemicals Co Ltd 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JP5720395B2 (ja) * 2011-04-20 2015-05-2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付カラーフィルタ用保護層形成用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06221B2 (ja) * 2004-09-29 2011-06-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ジューサー
JP4912579B2 (ja) * 2004-09-30 2012-04-11 アイカ工業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2007018869A (ja) * 2005-07-07 2007-01-25 Bridgestone Corp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2009217040A (ja) 2008-03-11 2009-09-24 Fujifilm Corp 感光性組成物、感光性フィルム、感光性積層体、永久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及びプリント基板
JP5147490B2 (ja) * 2008-03-28 2013-02-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着色硬化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201066B2 (ja) * 2008-06-19 2013-06-05 Jsr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の保護膜形成用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とその形成方法
JP5383288B2 (ja) * 2009-03-31 2014-01-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感光性組成物、感光性樹脂転写フイルム、樹脂パターン及び樹脂パターン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用基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1040083A1 (ja) * 2009-09-29 2011-04-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着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795472B2 (ja) * 2009-11-30 2015-10-14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導電膜貼付用粘着剤及び導電膜貼付用粘着シート
KR101807641B1 (ko) * 2010-04-14 2017-12-11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네거티브형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그것을 사용한 보호막 및 터치 패널 부재
JPWO2011129312A1 (ja) * 2010-04-16 2013-07-18 東レ株式会社 ネガ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硬化膜、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用部材
JP2012014860A (ja) * 2010-06-29 2012-01-19 Hitachi Chem Co Ltd オーバーコート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オーバーコート用光硬化性エレメント、導電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及び導電膜基板
JP5755544B2 (ja) * 2011-09-30 2015-07-29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JP5304973B1 (ja) 2011-12-05 2013-10-02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の保護膜の形成方法、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感光性エレメント、並びに、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KR102025036B1 (ko) * 2011-12-05 2019-09-24 히타치가세이가부시끼가이샤 터치패널용 전극의 보호막의 형성 방법,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감광성 엘리먼트, 및, 터치패널의 제조 방법
JP2013145284A (ja) 2012-01-13 2013-07-25 Fujifilm Corp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絶縁性材料、感光性積層体、フレキシブル回路基板および永久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6085438B2 (ja) * 2012-09-27 2017-02-22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硬化性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20395B2 (ja) * 2011-04-20 2015-05-2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付カラーフィルタ用保護層形成用組成物
WO2013084282A1 (ja) * 2011-12-05 2013-06-13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樹脂硬化膜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感光性エレメント
JP2014108541A (ja) * 2012-11-30 2014-06-12 Fujifilm Corp 転写フィルムおよび透明積層体、それらの製造方法、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2014152197A (ja) * 2013-02-05 2014-08-25 Dnp Fine Chemicals Co Ltd 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0115A (zh) * 2017-12-27 2020-07-3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转印薄膜、电极保护膜、层叠体、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及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
US11703759B2 (en) 2017-12-27 2023-07-18 Fujifilm Corporation Transfer film, electrode protective film, laminate, capacitive input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ouch panel
CN111480115B (zh) * 2017-12-27 2024-04-0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转印薄膜、电极保护膜、层叠体、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及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8514B (zh) 2019-08-11
WO2016031665A1 (ja) 2016-03-03
US10649331B2 (en) 2020-05-12
TW201608340A (zh) 2016-03-01
CN110564193B (zh) 2022-04-05
JP2016051470A (ja) 2016-04-11
JP6284913B2 (ja) 2018-02-28
US20170146905A1 (en) 2017-05-25
CN106574131B (zh) 2019-11-05
CN110564193A (zh) 2019-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4131B (zh) 触摸屏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7109131B (zh) 触摸面板电极保护膜形成用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802536B (zh) 转印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7250958B (zh) 转印薄膜、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及其电极用保护膜、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7850842B (zh) 转印薄膜、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电极保护膜、层叠体、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及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
CN106794679B (zh) 转印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和层叠体、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及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6660309A (zh) 转印膜、转印膜的制造方法、层叠体、层叠体的制造方法、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8698370B (zh) 转印薄膜、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的电极保护膜、层叠体及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
CN108025533B (zh) 转印薄膜、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及其电极保护膜、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9983404A (zh) 转印薄膜、电极保护膜、层叠体、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及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7710123A (zh) 带透明电极的复合体、转印薄膜、带透明电极的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及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
CN106537307B (zh) 层叠材料及其制造方法、透明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及装置
KR20180111911A (ko) 전사 필름, 전극 보호막, 적층체, 정전 용량형 입력 장치, 정전 용량형 입력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전사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CN107249872B (zh) 转印薄膜、透明层叠体、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6660334B (zh) 转印膜、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层叠体、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及图像显示装置
KR102521385B1 (ko) 전사 필름, 정전 용량형 입력 장치의 전극 보호막, 적층체 및 정전 용량형 입력 장치
TW202201209A (zh) 導電圖案的形成方法、導電圖案、轉印膜及觸控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