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36211A - 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36211A
CN106536211A CN201580038288.4A CN201580038288A CN106536211A CN 106536211 A CN106536211 A CN 106536211A CN 201580038288 A CN201580038288 A CN 201580038288A CN 106536211 A CN106536211 A CN 1065362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transfer
receiving sheet
image receiving
transfer image
sheet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82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36211B (zh
Inventor
宫内康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pan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pa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536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62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362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62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40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 backcoat, intermediate, or covering layers, e.g. for thermal transfer dye-donor or dye-receiver sheets; Heat, radiation filtering or absorbing means or layers; combined with other image registration layers or compositions; Special originals for reproduction by thermography
    • B41M5/42Intermediate, backcoat, or covering layers
    • B41M5/44Intermediate, backcoat, or covering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40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 backcoat, intermediate, or covering layers, e.g. for thermal transfer dye-donor or dye-receiver sheets; Heat, radiation filtering or absorbing means or layers; combined with other image registration layers or compositions; Special originals for reproduction by thermography
    • B41M5/42Intermediate, backcoat, or covering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40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 backcoat, intermediate, or covering layers, e.g. for thermal transfer dye-donor or dye-receiver sheets; Heat, radiation filtering or absorbing means or layers; combined with other image registration layers or compositions; Special originals for reproduction by thermography
    • B41M5/42Intermediate, backcoat, or covering layers
    • B41M5/426Intermediate, backcoat, or covering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inorganic compounds, e.g. metals, metal salts, metal complex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02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multilayer materials
    • B41M5/506Intermediate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2Macromolecular coatings
    • B41M5/5254Macromolecular coat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vinyl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2Macromolecular coatings
    • B41M5/5263Macromolecular coat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B41M5/5281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2205/00Printing methods or features related to printing methods; 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 B41M2205/02Dye diffusion thermal transfer printing (D2T2)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2205/00Printing methods or features related to printing methods; 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 B41M2205/32Thermal recei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2205/00Printing methods or features related to printing methods; 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 B41M2205/38Intermediate layers; Layers between substrate and imaging lay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便使用现有的高速印相打印机进行高速印相、印相浓度高、基材密合性也良好、且即便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速印相也可减轻闪粉发生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及其制造方法。本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是在基材(2)的一个面上按顺序层叠绝热层(3)、底漆层(4)及染料接收层(5)而形成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其中,底漆层(4)以使用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及氯化锡中的至少一个、水溶性高分子、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以及氨基甲酸酯系树脂而形成的缩聚物作为主成分。

Description

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热转印方式的打印机中使用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例如有在基材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绝热层、底漆层及染料接收层而形成的片材。另外,作为与该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有关的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608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10339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4-9969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2-196958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2-2140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现有技术涉及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具有在使用目前的高速印相打印机进行高速印相时印相浓度低、基材密合性也不好、且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速印相时会产生焦痕(闪粉,glitter)的问题。
本发明着眼于这点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便是进行高速印相、印相浓度也高、基材密合性也良好、且即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速印相也可减轻闪粉的产生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们发现通过规定底漆层中使用的材料而实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一个方式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的特征在于,其是在基材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绝热层、底漆层及染料接收层而形成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其中,底漆层以缩聚物作为主成分,该缩聚物是使用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及氯化锡中的至少一个、水溶性高分子、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以及氨基甲酸酯系树脂而形成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以获得即便是使用目前的高速印相打印机进行高速印相、印相浓度也足够高、基材密合性特别是与绝热层及染料接收层的密合性良好、且即便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速印相也可减轻闪粉的产生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的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更为详细地说明。其中,以下的详细说明中,为了提供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完整的理解,记载了很多特定的细节。但是,应该清楚的是即便没有该特定的细节,也可实施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另外,为了使附图简化,用略图表示了公知的结构及装置。
(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的构成)
图1是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的侧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至少按顺序层叠基材2、绝热层3、底漆层4及染料接收层5来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底漆层4。
基材2可以用以往公知的材料来应对,例如可以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聚丙烯或聚乙烯等聚烯烃、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酰胺等合成树脂的膜、以及高级纸、中级纸、涂料纸、铜版纸、树脂层压纸等纸类等单独使用或者作为组合的复合体使用。
基材2的厚度考虑到作为印相物的挺度、强度或耐热性等,可以使用25μm以上且250μm以下范围的厚度,优选厚度为5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
接着,设置于基材2一个面上的绝热层3可以使用与以往公知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的绝热层相同材料的层。作为绝热层3,例如可举出由中空粒子和粘合剂树脂构成的绝热层、使用了发泡聚丙烯膜或发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发泡膜等的绝热层、使用了进一步在发泡膜的单面或两面上设有表皮层的复合膜的绝热层。但是,考虑到会对图像质量造成影响的平滑性或光泽性等,优选使用在发泡膜的单面或两面上设有表皮层的复合膜作为绝热层3。
绝热层3的厚度可以使用10μm以上且80μm以下范围内的厚度,其厚度优选为20μm以上且60μm以下的范围内。
接着,设置在基材2的绝热层3一侧的最表面上的染料接收层5可以使用与以往公知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的染料接收层相同材料的层,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和脱模剂。
作为染料接收层5中使用的粘合剂树脂,例如可举出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缩乙酰乙醛、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丁二烯、聚丙烯或聚乙烯等聚烯烃、聚氨酯、聚酰胺、聚苯乙烯、聚己内酯、环氧树脂、酮树脂或它们的改性树脂等,特别优选使用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作为染料接收层5中使用的脱模剂,例如可以使用有机硅系、氟系、磷酸酯系等各种油、表面活性剂、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等各种填充物、蜡类等。另外,可以将这些脱模剂单独使用或者混合使用2种以上。其中,优选使用有机硅油。
染料接收层5的厚度可以使用0.1μm以上且10μm以下范围的厚度,优选厚度为0.2μm以上且8μm以下左右。另外,染料接收层5还可以根据需要含有例如交联剂、抗氧化剂、荧光染料等公知的添加剂。
本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在绝热层3与染料接收层5之间至少具有底漆层4。本实施方式的底漆层4以使用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及氯化锡中的至少1个、水溶性高分子、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以及氨基甲酸酯系树脂而形成的缩聚物作为主成分。本说明书中主成分例如是指相对于底漆层4整体而超过50质量%的成分。
该底漆层4的形成是将含有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及氯化锡中的至少1个、水溶性高分子、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以及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的涂布液(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在绝热层3上并进行干燥而形成的。通过使用该底漆层4,如后述的实施例可知,可以获得即便使用目前的高速印相打印机进行高速印相、印相浓度也足够高、与相邻层叠的绝热层3或/及染料接收层5的密合性良好、且即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速印相也可减轻闪粉的产生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这里,本说明书中主成分只要不损害本发明所希望的印相浓度及基材密合性的效果,则除了上述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及氯化锡中的至少一个、水溶性高分子、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以及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之外,还可以含有其他成分。
另外,上述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及氯化锡中的至少一个、水溶性高分子、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以及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的总量从形成后的底漆层4的整体来看以超过50质量%的量含有即可,更优选含有80质量%以上。
另外,底漆层4的形成中使用的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氯化锡分别是富有反应性的无机成分,认为除了在自水溶液中干燥形成的过程中自身发生缩聚反应而形成链状或三维结构的聚合物之外,还会与水溶性高分子及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形成分子水平的复合体。因此,与底漆层4所含的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及氯化锡中的至少一个的缩聚物不仅有助于高速印相时的印相浓度的进一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提高仅为水溶性高分子时不足的底漆层4与绝热层3的密合性或/及底漆层4与染料接收层5的密合性。
另外,认为氨基甲酸酯系树脂有助于底漆层4与绝热层3的密合性或/及底漆层4与染料接收层5的密合性的进一步提高。因而,通过具备氨基甲酸酯系树脂,即便是更高速的印相时,也表现出可以防止异常转印的发生的效果。
另外,认为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的乙烯基咪唑成分弥补了水溶性高分子成分和乙烯基吡咯烷酮成分的耐热性、耐湿性差的方面。进而,通过具备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高速印相中可以发挥减轻闪粉的产生的功能。
作为底漆层4中使用的烷氧基金属,例如可以示例出四乙氧基硅烷〔Si(OC2H5)4〕、三异丙氧基铝〔Al(O-C3H7)3〕(-C3H7为异丙基烷基)等下述通式(1)所示的物质。
其中,四乙氧基硅烷或三异丙氧基铝由于在水系的溶剂中也较为稳定,因此优选。
M(OR)n (1)
(通式(1)中,M表示Si、Ti、Al、Zr等金属。R表示CH3、C2H5等烷基。n表示根据M的种类而不同的1~4的整数。)
另外,作为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例如可示例出四乙氧基硅烷或三异丙氧基铝的水解物。
另外,作为底漆层4中使用的烷氧基金属,也可以是上述四乙氧基硅烷和三异丙氧基铝的混合物。
就底漆层4中使用的氯化锡而言,可以是氯化亚锡(SnCl2)、三氯化锡(SnCl3)或它们的混合物,可以使用无水物、也可以使用水合物。
总之,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氯化锡分别单独地使用或者将它们混合后使用。
作为底漆层4中使用的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利用乳化剂将酯系聚氨酯树脂、醚系聚氨酯树脂、碳酸酯系聚氨酯树脂等进行乳化而得到的乳液型聚氨酯树脂;通过使羧酸或磺酸等的金属盐或铵盐部分地键合于酯系聚氨酯树脂、醚系聚氨酯树脂、碳酸酯系聚氨酯树脂等而赋予了水溶性的离子键聚合物型聚氨酯树脂等。另外,从耐水性、耐增塑剂性、耐热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将具有羧基的酯系聚氨酯树脂进行乳化而得到的乳液型聚酯聚氨酯树脂、或者离子键聚合物型聚氨酯树脂。
另外,作为底漆层4中使用的氨基甲酸酯系树脂,还可以是上述酯系聚氨酯树脂和离子键聚合物型聚氨酯树脂的混合物。
作为底漆层4中使用的水溶性高分子,例如可举出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淀粉、明胶、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褐藻酸钠等。其中,优选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更优选聚乙烯醇。此外,这里所说的聚乙烯醇一般来说是对聚醋酸乙烯酯进行皂化而获得,从醋酸基残存数十%的所谓部分皂化聚乙烯醇至醋酸基仅残存数%的所谓完全皂化聚乙烯醇都包含在内,并无特别限定。
另外,作为底漆层4中使用的水溶性高分子,还可以是上述聚乙烯醇与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混合物。
底漆层4中使用的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是指N-乙烯基吡咯烷酮系单体与作为乙烯基聚合性单体的乙烯基咪唑的共聚物。另外,共聚形式可以举出无规共聚、嵌段共聚、接枝共聚等,但并非限定于任何一个。其中,N-乙烯基吡咯烷酮系单体是指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2-吡咯烷酮、N-乙烯基-4-吡咯烷酮等)及其衍生物。作为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2-吡咯烷酮、N-乙烯基-4-吡咯烷酮等)的衍生物,可以举出N-乙烯基-3-甲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5-甲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3-苄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3,3,5-三甲基吡咯烷酮等在吡咯烷酮环上具有取代基的物质,并无特别限定。
底漆层4是将含有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及氯化锡中的至少一个、水溶性高分子、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以及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的涂布液涂布在绝热层3上并进行干燥而形成的,水溶性高分子与“由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及氯化锡中的至少1个构成的成分”的配合比率、水溶性高分子与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的配合比率、以及水溶性高分子与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的配合比率均为9/1~1/9的范围,考虑到高速印相时的印相浓度、底漆层4与绝热层3的密合性或/及底漆层4与染料接收层5的密合性、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高速印相的闪粉时,更优选为8/2~2/8的范围。另外,底漆层4或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中在不损害上述性能的范围内,例如可以使用异氰酸酯化合物等交联剂、氧化钛等白色化剤、荧光染料、硅烷偶联剂、分散剂、粘度调节剂、稳定化剂等公知的添加剂。
底漆层4可以使用厚度为0.1μm以上且6μm以下范围内的层,优选厚度为0.2μm以上且5μm以下的范围内。底漆层4的厚度小于0.1μm时,底漆层4的膜厚调整困难。底漆层4的厚度小于0.1μm而产生不均时,印相浓度会发生不均。另外,还有对底漆层4与绝热层3的密合性或/及底漆层4与染料接收层5的密合性带来问题的顾虑。另一方面,当底漆层4的厚度超过6μm时,有高速印相时的印相浓度饱和的顾虑。因此,从成本方面的观点出发,优选底漆层4的厚度为6μm以下。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中还可设置用于粘贴基材2和绝热层3的粘接层(未图示出)。作为粘接层中使用的材料,可以使用与以往公知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的粘接层相同的材料。粘接层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酚系树脂或醋酸乙烯酯系树脂等。其中,优选聚乙烯或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中,还可以在基材2的与设有绝热层3的一侧成相反侧上设置背面层(未图示)。背面层例如是为了提高打印机搬送性、防止与染料接收层5的粘附、防止印相前后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的翘曲而设置的。作为背面层中使用的材料,可以使用与以往公知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的背面层相同的材料。背面层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树脂或聚丙烯树脂等聚烯烃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聚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或聚酰胺等粘合剂树脂。另外,背面层还可根据需要含有填充剂或防静电剂等公知的添加剂。
(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的制造方法)
以下简单地对本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在基材2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绝热层3、底漆层4及染料接收层5来形成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其中,由于对基材2、绝热层3、底漆层4及染料接收层5的各层的材料等已经进行了说明,因此这里将其说明省略。
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在基材2的一个面上形成绝热层3。绝热层3的形成例如可以使用熔融挤出法。
接着,在绝热层3上涂布用于形成底漆层4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并进行干燥,形成底漆层4。这里,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按照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及氯化锡中的至少一个、水溶性高分子、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以及氨基甲酸酯系树脂在形成后的底漆层4中成为主成分的方式进行调整。另外,也可以使上述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为酯系聚氨酯树脂及离子键聚合物型聚氨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另外,也可以使上述水溶性高分子为聚乙烯醇及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另外,上述烷氧基金属可以是四乙氧基硅烷及三异丙氧基铝中的至少一个。
接着,在底漆层4上涂布用于形成染料接收层5的染料接收层形成用涂布液并进行干燥,形成染料接收层5。
如此,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16及比较例1~15进行说明。以下示出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使用的材料等。此外,文中“份”只要无特别限定则为质量标准。另外,本发明并非限定于实施例。
(实施例1)
作为基材使用厚度为140μm的高级纸,利用熔融挤出法在一个面上形成厚度为30μm的第1聚乙烯树脂层。另外,准备在发泡聚丙烯膜的单面上设置有表皮层的厚度为40μm的绝热层。
接着,在上述基材的与第1聚乙烯树脂层侧成相反侧的面与上述绝热层的未设置表皮层的面之间,熔融挤出聚乙烯树脂,形成第2聚乙烯树脂层,以夹心层压方式粘贴在一起。另外,按照经熔融挤出形成的第2聚乙烯树脂层的厚度达到15μm的方式形成。
接着,在发泡聚丙烯膜的表皮层侧按照干燥后的厚度达到3μm的方式涂布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并进行干燥。如此,形成实施例1的底漆层。进而,在该底漆层上按照干燥后的厚度达到3μm的方式涂布染料接收层形成用涂布液并进行干燥,从而形成实施例1的染料接收层。如此,获得实施例1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
<染料接收层形成用涂布液>
(实施例2)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实施例2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2>
(实施例3)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3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实施例3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3>
(实施例4)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4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实施例4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4>
(实施例5)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5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实施例5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5>
(实施例6)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6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实施例6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6>
(实施例7)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7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实施例7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7>
(实施例8)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8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实施例8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8>
(实施例9)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9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实施例9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9>
(实施例10)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0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实施例10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0>
(实施例11)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实施例11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1>
(实施例12)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实施例12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2>
(实施例13)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3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实施例13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3>
(实施例14)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4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实施例14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4>
(实施例15)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5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实施例15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5>
(实施例16)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6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实施例16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6>
(比较例1)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7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比较例1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7>
(比较例2)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8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比较例2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8>
(比较例3)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9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比较例3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9>
(比较例4)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20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比较例4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20>
(比较例5)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2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比较例5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21>
(比较例6)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2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比较例6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22>
(比较例7)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23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比较例7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23>
(比较例8)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24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比较例8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24>
(比较例9)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25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比较例9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25>
(比较例10)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26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比较例10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26>
(比较例11)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27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比较例11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27>
(比较例12)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28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比较例12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28>
(比较例13)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29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比较例13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29>
(比较例14)
除了使实施例1中制作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的底漆层为下述组成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30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比较例14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30>
(比较例15)
在实施例1的发泡聚丙烯膜的表皮层侧上不设置底漆层的情况下,按照干燥后的厚度达到3μm的方式涂布与实施例1相同的染料接收层形成用涂布液并进行干燥,从而形成染料接收层。如此,获得比较例15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热转印记录介质的制作>
作为基材,使用4.5μm的带有单面易粘接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进而,在其易粘接处理面的相反面上按照干燥后的涂布量达到1.0g/m2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的耐热滑性层形成用涂布液并进行干燥,获得带有耐热滑性层的基材。
接着,在该带有耐热滑性层的基材的易粘接处理面上按照干燥后的涂布量达到1.0g/m2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的热转印层形成用涂布液并进行干燥,形成热转印层。如此,获得热转印记录介质。
<耐热滑性层形成用涂布液>
有机硅系丙烯酸接枝聚合物 50.0份
(东亚合成株式会社US-350)
甲乙酮 50.0份
<热转印层形成用涂布液>
<印相评价>
使用实施例1~16、比较例1~15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及热转印记录介质,利用析像度为300×300DPI、印相速度能够以1.5msec/line和1.4msec/line进行变更的评价用热敏式打印机进行实地图像的印相,进行以下评价。
在相当于目前的高速印相打印机的印相速度即1.5msec/line下,进行最高反射浓度、异常转印、剥离试验的评价。另外,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设置打印机,同样以1.5msec/line的印相速度进行印相,进行闪粉的评价。另外,在比目前的高速印相打印机更为快速的印相速度即1.4msec/line下,进行异常转印及剥离试验的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此外,这里所说的异常转印是指热转印时在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侧的任一个层间发生剥离从而转印到热转印层上。
(最高反射浓度的测定)
·最高反射浓度使用X-rite528进行测定。
(异常转印的评价)
·异常转印的评价按照以下标准进行。
○:没有发生异常转印。
×:部分地发生了异常转印。
××:整面地发生了异常转印。
(剥离试验的评价)
·剥离试验是在实地图像上粘贴Cellotape(注册商标)CT-24(Nichiban株式会社制)进行试验。剥离试验的评价按照以下标准进行。
○:无剥离。
△:粘贴有Cellotape(注册商标)的面积的不足四分之一的面积自任一个层剥离。
×:粘贴有Cellotape(注册商标)的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的面积自任一个层剥离。
(闪粉的评价)
·闪粉的评价根据目视按照以下的标准进行。
○:闪粉在目视下不能确认到
×:闪粉在目视下可以确认到。
表1
由表1所示结果可知,设有将以含有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及氯化锡中的至少1个、水溶性高分子、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以及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的涂布液进行涂布并干燥而形成的底漆层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在相当于目前的高速印相打印机的印相速度即1.5msec/line下,最高反射浓度也足够高,异常转印的不良情况也没有发生。另外,该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即便在剥离试验中,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的各层也没有剥离,具有充分的密合强度,而且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印相中,闪粉也不能在目视下确认到,确认了本发明所产生的效果。
另外,使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为酯系聚氨酯或离子键聚合物型聚氨酯的实施例2、5~16中,在比目前的高速印相打印机更为快速的1.4msec/line下进行印相时,在印相物的剥离试验中也不会从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的任一个层发生剥离,具有充分的密合强度,确认了本发明所产生的效果。
另外,实施例3、5、6、9、10、13、14中通过使水溶性高分子为聚乙烯醇,实施例7、8、11、12、15、16中通过使水溶性高分子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最高反射浓度进一步增大,确认了本发明所产生的效果。
另外,实施例4、9~12中通过使用四乙氧基硅烷,实施例13~16中通过使用三异丙氧基铝,在相当于目前的高速印相打印机的印相速度即1.5msec/line下,最高反射浓度也足够高,也没有发生异常转印的不良情况。另外,通过使用上述物质,即便在剥离试验中,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的各层也不会剥离,具有充分的密合强度,确认了本发明所产生的效果。
与此相对,比较例1、5、6、8、11~13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由于底漆层未使用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因此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印相中成为闪粉在目视下可以确认到的结果。
另外,比较例2、5、7、9、11、12、14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由于底漆层未使用氨基甲酸酯系树脂,因此在1.5msec/line的印相速度下确认到,在剥离试验中绝热层与基底层之间部分剥离或者发生了异常转印。另外,在1.4msec/line的印相速度下成为发生异常转印的结果。
另外,比较例3、6、7、10、11、13、14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由于底漆层未使用水溶性高分子,因此可知最高反射浓度大幅度降低。
另外,比较例4、8、9、10、12、13、14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由于底漆层未使用氯化锡、烷氧基金属及其水解物中的至少一个,因此在1.5msec/line的印相速度下确认到,在剥离试验中绝热层与基底层之间部分剥离或者发生了异常转印。另外,在1.4msec/line的印相速度下成为发生异常转印的结果。
另外,比较例15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由于在染料接收层与绝热层之间未设置底漆层,因此整个面地发生了异常转印。其结果是也未能实施最高反射浓度的测定。
以上,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并不是为了用这些说明来限定发明。通过参照本发明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各种变形例和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因而可以理解为,权利要求书也应该网罗本发明的范围及要旨所含的这些变形例或实施方式。
另外,为上述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及其制造方法时,可以解决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这里,对本申请发明的周边技术及上述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一般来说,热转印记录介质用于热转印方式的打印机中,是被称作热色带的墨带。该热转印记录介质为在基材的一个面上设有热转印层、在该基材的另一面上设有耐热滑性层(背涂层)的构成。这里,热转印层是油墨的层,通过打印机的热头所产生的热量,该油墨升华(升华转印方式)或熔融(熔融转印方式),从而转印到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侧。
目前,热转印方式中的升华转印方式由于随着打印机的高功能化、可以简便地将各种图像形成为全彩色,因此被广泛利用在数码相机的自打印、身份证等卡类、娱乐用输出物等中。随着这种用途的多样化,追求小型化、高速化、低成本化、以及对所得印相物的耐久性的呼声也增大,近年来,带有按照在基材片材的相同侧上不重叠赋予对印相物的耐久性的保护层等的方式所设置的多个热转印层的热转印记录介质相当普及。
这种状况中,随着用途的多样化和普及扩大,随着打印机的印相速度的高速化进一步发展,在现有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及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产生了无法获得充分的印相浓度的问题。这样,为了解决无法获得充分的印相浓度的问题,提出了在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中,在染料接收层中使用特定的树脂、或在绝热层中使用特定的树脂或特定的树脂膜,但染料接收层与绝热层之间、或染料接收层与底漆层之间、或底漆层与绝热层之间的密合性会发生问题,根据情况还有发生在印相中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自染料接收层侧的任一个层剥离而熔融粘合在热转印层表面上、发生异常转印的问题的可能性。
进而,在目前的高速印相打印机中,特别是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印相中,由于热转印层与染料接收层发生热熔融粘合而引起色调变化,结果产生印相物表面部分地无光泽化、最高反射浓度降低的所谓“闪粉”。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通过在含有中空粒子的中间层(绝热层)上层叠含有含烷氧基甲硅烷基的聚氨酯树脂的图像接收层、从而基材密合性良好、印相浓度高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另外,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通过在聚烯烃支撑体与染料接收层之间设置由作为钛酸有机盐或烷氧基钛形成的钛氧化物的具有无机主链的聚合物所构成的底涂层、从而改善了染料接收层对支撑体的粘着的染料接收元件。
另外,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通过在聚烯烃支撑体与染料接收层之间设置由作为锆酸有机盐或烷氧基锆形成的锆氧化物的具有无机主链的聚合物所构成的底涂层、从而改善了染料接收层对支撑体的粘着的染料接收元件。
另外,专利文献4及5中提出了通过在接收层与多孔质层之间设置含有特定树脂的阻挡层、从而与接收层的粘接性良好、耐溶剂性优异且在最高反射浓度降低的“焦痕(闪粉)”方面也在实用上没有问题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但是,使用专利文献1所提出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使用目前的高速印相打印机进行印相时,确认到基材密合性良好。但是未能获得充分的印相浓度。
另外,使用专利文献2及3所提出的染料接收元件,使用目前的高速印相打印机进行印相时,未能获得充分的印相浓度。而且,会发生染料接收层熔融粘合在热转印层表面上的异常转印。
另外,使用专利文献4及5所提出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使用目前的高速印相打印机进行印相时,可知会发生成为高温-高湿环境下实用上为问题的烧焦(闪粉)。
在此之前,就染料接收层、底漆层、绝热层而言,报道了使用各种粘合剂或添加剂、树脂膜等。
但是,现有技术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在使用目前的高速印相打印机进行高速印相时,印相浓度低,基材密合性也不好,而且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速印相时有时会发生闪粉。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1)相对于具有上述课题的现有技术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若为本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在基材2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有绝热层3、底漆层4及染料接收层5,使底漆层4的主成分为使用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及氯化锡中的至少一个、水溶性高分子、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以及氨基甲酸酯系树脂而形成的缩聚物。
为这种构成时,即便使用目前的高速印相打印机进行高速印相,印相浓度也足够高,基材密合性、特别是与绝热层3及染料接收层5的密合性良好,且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速印相时也可以减轻闪粉的产生。
(2)另外,还可以使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中的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为酯系聚氨酯树脂及离子键聚合物型聚氨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为这种构成时,可以提高层间的密合强度。因此,即便以比目前的高速印相打印机更为快速的速度进行印相,也不会自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的任一个层剥离。
(3)另外,还可以使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中的水溶性高分子为聚乙烯醇及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为这种构成时,可以进一步提高最高反射浓度。
(4)另外,还可以使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中的烷氧基金属为四乙氧基硅烷及三异丙氧基铝中的至少一种。
为这种构成时,即便是相当于目前的高速印相打印机的印相速度,也可以充分地提高最高反射浓度。另外,还可以减少异常转印的不良情况。进而,可以提高层间的密合强度。
(5)另外,相对于具有上述课题的现有技术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的制造方法,为本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的制造方法时,在基材2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有绝热层3、底漆层4及染料接收层5。并且,通过将按照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及氯化锡中的至少一个、水溶性高分子、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以及氨基甲酸酯系树脂在形成后的底漆层4中成为主成分的方式进行了调整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在绝热层3上并进行干燥,形成底漆层4。
为这种构成时,可以制造即便使用目前的高速印相打印机进行高速印相、印相浓度也足够高、基材密合性、特别是与绝热层3及染料接收层5的密合性良好、且即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速印相也减轻了闪粉发生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
(6)另外,还可以使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为酯系聚氨酯树脂及离子键聚合物型聚氨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为这种构成时,可以制造提高了层间的密合强度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因此,可以制造即便以比目前的高速印相打印机更为快速的速度进行印相、也不会从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的任一个层剥离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
(7)另外,可以使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水溶性高分子为聚乙烯醇及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为这种构成时,可以制造进一步提高了最高反射浓度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
(8)另外,可以使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烷氧基金属为四乙氧基硅烷及三异丙氧基铝中的至少一种。
为这种构成时,可以制造即便是以目前的高速印相打印机相当的印相速度进行印相、最高反射浓度也足够高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另外,可以制造减少了异常转印的不良情况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进而,可以制造提高了层间的密合强度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基于本发明获得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可以用于升华转印方式的打印机中,结合打印机的高速-高功能化,能够简便地以全彩色形成各种图像,因此可广泛用于数码相机的自打印、身份证等卡类、娱乐用输出物等中。
符号说明
1: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
2:基材
3:绝热层
4:底漆层
5:染料接收层

Claims (8)

1.一种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其特征在于,其是在基材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绝热层、底漆层及染料接收层而形成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其中,
所述底漆层以缩聚物作为主成分,所述缩聚物是使用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及氯化锡中的至少一个、水溶性高分子、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以及氨基甲酸酯系树脂而形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为酯系聚氨酯树脂及离子键聚合物型聚氨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高分子是聚乙烯醇及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烷氧基金属是四乙氧基硅烷及三异丙氧基铝中的至少一种。
5.一种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在基材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绝热层、底漆层及染料接收层而形成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
通过将按照烷氧基金属、烷氧基金属的水解物及氯化锡中的至少一个、水溶性高分子、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以及氨基甲酸酯系树脂在形成后的底漆层中成为主成分的方式进行了调整的涂布液涂布在所述绝热层上并进行干燥,从而形成所述底漆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为酯系聚氨酯树脂及离子键聚合物型聚氨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高分子为聚乙烯醇及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烷氧基金属为四乙氧基硅烷及三异丙氧基铝中的至少一种。
CN201580038288.4A 2014-07-17 2015-07-14 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362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6979 2014-07-17
JP2014146979 2014-07-17
PCT/JP2015/003559 WO2016009643A1 (ja) 2014-07-17 2015-07-14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36211A true CN106536211A (zh) 2017-03-22
CN106536211B CN106536211B (zh) 2018-11-09

Family

ID=55078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828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36211B (zh) 2014-07-17 2015-07-14 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987867B2 (zh)
EP (1) EP3170676B1 (zh)
JP (1) JP6558369B2 (zh)
CN (1) CN106536211B (zh)
TW (1) TWI681023B (zh)
WO (1) WO201600964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0376A (zh) * 2018-11-05 2021-06-08 阪田油墨股份有限公司 水性底漆组合物和油墨的组合及印刷物
CN115431656A (zh) * 2022-10-19 2022-12-06 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热升华软标印刷的pet膜涂层
CN115635786A (zh) * 2022-09-28 2023-01-24 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热升华软标印刷的高浓度和高均匀性的铜版纸涂层
CN115431656B (zh) * 2022-10-19 2024-05-31 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热升华软标印刷的pet膜涂层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69270B2 (ja) * 2014-10-02 2018-08-0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9093023A1 (ja) 2017-11-13 2019-05-16 ヤーマン株式会社 美容マス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65239A (en) 1989-12-11 1990-10-23 Eastman Kodak Company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eiving element with subbing layer for dye image-receiving layer
US4965238A (en) 1989-12-11 1990-10-23 Eastman Kodak Company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eiving element with subbing layer for dye image-receiving layer
JP4319964B2 (ja) * 2004-10-25 2009-08-2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熱転写シート
JP2006272926A (ja) * 2005-03-30 2006-10-1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
JP2009160829A (ja) 2008-01-08 2009-07-23 Oji Paper Co Ltd 熱転写受容シート
JP4983616B2 (ja) * 2008-01-16 2012-07-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熱転写記録媒体
KR101853152B1 (ko) * 2011-03-07 2018-04-27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열전사 수상 시트 및 열전사 수상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JP5786743B2 (ja) 2011-03-31 2015-09-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及び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5811875B2 (ja) * 2011-03-07 2015-11-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
JP5640847B2 (ja) * 2011-03-22 2014-12-1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感熱転写記録媒体
JP5648975B2 (ja) * 2011-03-29 2015-01-0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感熱転写記録媒体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0376A (zh) * 2018-11-05 2021-06-08 阪田油墨股份有限公司 水性底漆组合物和油墨的组合及印刷物
CN115635786A (zh) * 2022-09-28 2023-01-24 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热升华软标印刷的高浓度和高均匀性的铜版纸涂层
CN115431656A (zh) * 2022-10-19 2022-12-06 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热升华软标印刷的pet膜涂层
CN115431656B (zh) * 2022-10-19 2024-05-31 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热升华软标印刷的pet膜涂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009643A1 (ja) 2017-05-25
EP3170676B1 (en) 2020-09-09
EP3170676A4 (en) 2018-03-21
US20170120653A1 (en) 2017-05-04
JP6558369B2 (ja) 2019-08-14
CN106536211B (zh) 2018-11-09
TWI681023B (zh) 2020-01-01
EP3170676A1 (en) 2017-05-24
US9987867B2 (en) 2018-06-05
TW201610044A (zh) 2016-03-16
WO2016009643A1 (ja) 2016-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2783B (zh) 热转印图像接受片及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制造方法
CN106536211A (zh) 热转印图像接收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KR101469590B1 (ko) 사진 매체
WO2017150202A1 (ja) 感熱転写記録媒体
US10913302B2 (en) Thermal transfer recording medium
JP5811875B2 (ja)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
JP5786743B2 (ja)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及び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5229469B2 (ja)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
JP2010194786A (ja) 熱転写受容シート
JP6273964B2 (ja)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69270B2 (ja)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76986B2 (ja) 昇華転写用受像シート
JP2017052106A (ja) 昇華転写用受像シート
JP5642486B2 (ja)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
JP2017217844A (ja) 昇華転写用受像シート
JP6375844B2 (ja)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066884A (ja)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066402A (ja) 昇華型熱転写媒体
JP2018111234A (ja)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04964A (ja)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
JP2017077630A (ja)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
JP2012200895A (ja) 熱転写受像用シート
JP2009196277A (ja)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