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28877A - 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28877A
CN106328877A CN201610511100.XA CN201610511100A CN106328877A CN 106328877 A CN106328877 A CN 106328877A CN 201610511100 A CN201610511100 A CN 201610511100A CN 106328877 A CN106328877 A CN 106328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 storage
storage element
terminal
conductive component
incorporat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111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28877B (zh
Inventor
宫胁康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322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0688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823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8278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328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288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288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288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04Hybrid capacitors
    • H01G11/06Hybrid capacitors with one of the electrodes allowing ions to be reversibly doped thereinto, e.g. lithium ion capacitors [L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08Structural combinations, e.g. assembly or connection, of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with other electric components, at least one hybrid or EDL capacitor being the main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10Multiple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e.g. arrays o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4Terminals, e.g. extens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 H01G11/76Terminals, e.g. extens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multiple or stacked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01G11/80Gaskets; Seal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01G11/82Fixing or assembling a capacitive element in a housing, e.g. mounting electrodes, current collectors or terminals in containers or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9Mechanical means for varying the arrangement of batteries or cells for different uses, e.g. for changing the number of batteries or for switching between series and parallel wi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6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erminals of battery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of battery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7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busbars within a container structure, e.g. busba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9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nection, e.g. mix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88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outside the batteries, e.g. incorrect connections of terminals or busba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17Inorganic material
    • H01M50/119Met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蓄电装置,其能够容易地变更蓄电元件个数。所述蓄电装置(1)具有第一蓄电元件,并具有端子邻接部件(50),所述第一蓄电元件具有作为正极端子或者负极端子的第一端子,所述端子邻接部件(50)与第一蓄电元件的第一端子邻接配置,端子邻接部件(50)具有:第一收纳部(534),其能够收纳第一导电部件,所述第一导电部件连接上述第一端子和与第一蓄电元件不同的第二蓄电元件所具有的第二端子;第一导出部(535),其能够将第二导电部件从第一收纳部(534)导出,所述第二导电部件连接上述第一端子和与第一蓄电元件及第二蓄电元件不同的第三蓄电元件所具有的第三端子。

Description

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具有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中,已知通过汇流条将相邻的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彼此连接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5583号公报
在现有的蓄电装置中,预先决定了所配置的蓄电元件的个数,并与该个数对应地进行设计,因此难以变更该个数。也就是说,在现有的蓄电装置中,与蓄电元件的个数对应地设计汇流条的配置和保持上述汇流条的树脂部件,因此为了变更该个数,需要变更上述树脂部件的形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进行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变更蓄电元件个数的蓄电装置。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具有:第一蓄电元件,其具有作为正极端子或负极端子的第一端子;端子邻接部件,其与所述第一蓄电元件的所述第一端子邻接配置;所述端子邻接部件具有:第一收纳部,其能够收纳第一导电部件,所述第一导电部件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和与所述第一蓄电元件不同的第二蓄电元件所具有的第二端子;第一导出部,其能够将第二导电部件从所述第一收纳部导出,所述第二导电部件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和与所述第一蓄电元件及所述第二蓄电元件不同的第三蓄电元件所具有的第三端子。
根据上述结构,蓄电装置的端子邻接部件具有:第一收纳部,其能够收纳连接第一蓄电元件的第一端子及第二蓄电元件的第二端子的第一导电部件;第一导出部,其能够将第二导电部件从第一收纳部导出,所述第二导电部件连接上述第一端子及第三蓄电元件的第三端子。也就是说,如果在第一收纳部中配置第一导电部件,则能够将第二蓄电元件与第一蓄电元件连接,如果在第一导出部中配置第二导电部件,则能够将第三蓄电元件与第一蓄电元件连接。因此,例如,通过在第一蓄电元件与第二蓄电元件连接且第二蓄电元件与第三蓄电元件连接的状态下,将第二蓄电元件拆除并将第三蓄电元件与第一蓄电元件连接,能够减少蓄电元件的数量。根据上述蓄电装置,能够容易地进行蓄电元件的安装及拆除,因此能够容易地变更蓄电元件的个数。
所述第一收纳部和所述第一导出部可以是将所述端子邻接部件的不同部分在不同方向上贯通的开口部。
根据上述结构,在端子邻接部件上形成的第一收纳部和第一导出部是将端子邻接部件的不同部分在不同方向上贯通的开口部。也就是说,通过使第一收纳部及第一导出部朝向第二蓄电元件及第三蓄电元件的方向开口,能够经由第一收纳部容易地将第一蓄电元件及第二蓄电元件连接,并能够经由第一导出部容易地将第一蓄电元件及第三蓄电元件连接。
所述端子邻接部件可以还具有在所述第一收纳部的外周形成的壁,所述第一导出部形成在所述壁上。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第一收纳部的外周形成壁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形成第一导出部。
所述端子邻接部件还可以具有:第二收纳部,其能够收纳第三导电部件,所述第三导电部件连接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第二蓄电元件的与所述第二端子不同的端子即第四端子,第二导出部,其配置于比所述第一导出部接近所述第二收纳部的位置,能够将所述第二导电部件从所述第二收纳部导出。
根据所述结构,端子邻接部件具有:第二收纳部,其能够收纳连接第三蓄电元件及第二蓄电元件的第三导电部件;第二导出部,其可将连接第三蓄电元件及第一蓄电元件的第二导电部件从第二收纳部导出。由此,例如,通过在第三蓄电元件与第二蓄电元件连接且第二蓄电元件与第一蓄电元件连接的状态下,将第二蓄电元件拆除将第一蓄电元件与第三蓄电元件连接,能够减少蓄电元件的数量。根据该蓄电装置,能够容易地进行蓄电元件的安装及拆除,因此能够容易地变更蓄电元件个数。
所述第二蓄电元件可以是配置在所述第一蓄电元件的相邻位置的蓄电元件,所述第三蓄电元件是配置在与所述第一蓄电元件的相邻位置不同的位置的蓄电元件,所述蓄电装置不具有所述第二蓄电元件而具有所述第三蓄电元件,所述蓄电装置不具有所述第一导电部件而具有所述第二导电部件。
根据所述结构,蓄电装置具有通过第二导电部件连接第一蓄电元件和不与第一蓄电元件相邻的第三蓄电元件的结构。也就是说,通常将相邻的蓄电元件彼此连接,但根据该蓄电装置,能够将不相邻的蓄电元件彼此连接。根据该蓄电装置,能够提高蓄电元件的配置自由度。
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具有:第一蓄电元件,其具有作为正极端子或负极端子的第一端子;外部连接端子;端子邻接部件,其与所述第一蓄电元件的所述第一端子邻接配置;所述端子邻接部件具有:导体收纳部,其能够收纳第一导电部件,所述第一导电部件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和与所述第一蓄电元件不同的第二蓄电元件所具有的第二端子;第一导出部,其能够将第二导电部件从所述导体收纳部导出,所述第二导电部件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外部连接端子。
根据上述结构,在蓄电装置中,端子邻接部件具有:导体收纳部,其能够收纳连接第一蓄电元件的第一端子及第二蓄电元件的第二端子的第一导电部件;第一导出部,其可将连接上述第一端子及外部连接端子的第二导电部件从导体收纳部导出。也就是说,如果在导体收纳部中配置第一导电部件,则能够将第二蓄电元件与第一蓄电元件连接,如果在第一导出部中配置第二导电部件,则能够将外部连接端子与第一蓄电元件连接。因此,通过在第一蓄电元件与第二蓄电元件连接且第二蓄电元件与外部连接端子连接的状态下,将第二蓄电元件拆除而将外部连接端子与第一蓄电元件连接,能够减少蓄电元件的数量。根据上述蓄电装置,能够容易地进行蓄电元件的安装及拆除,因此能够容易地变更蓄电元件个数。
所述导体收纳部可以是汇流条配置用的开口部,所述汇流条配置用的开口部能够将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的汇流条作为所述第一导电部件进行收纳,所述第一导出部是能够将所述第二导电部件从所述第一端子朝向所述外部连接端子导出的端子连接用的开口部,所述汇流条配置用的开口部和所述端子连接用的开口部是将所述端子邻接部件的不同部分在不同方向上贯通的开口部。
根据上述结构,导体收纳部是汇流条配置用开口部,第一导出部是端子连接用开口部,这两个开口部将端子邻接部件的不同部分在不同方向上贯通。也就是说,例如,通过使导体收纳部朝向第二蓄电元件的方向开口,能够经由导体收纳部容易地连接第一蓄电元件及第二蓄电元件。另外,通过使第一导出部朝向外部连接端子的方向开口,能够经由第一导出部容易地连接第一蓄电元件及外部连接端子。
所述端子邻接部件可以还具有在所述导体收纳部的外周形成的壁,所述第一导出部形成在所述壁上。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导体收纳部的外周形成壁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形成第一导出部。
所述端子邻接部件可以还具有能够将连接所述外部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三端子的第三导电部件导出的第二导出部。
根据上述结构,端子邻接部件还具有第二导出部,所述第二导出部能够导出连接外部连接端子和第二蓄电元件的第三端子的第三导电部件。由此,在安装第二蓄电元件时,能够容易地将第二蓄电元件与外部连接端子连接。
所述蓄电装置可以还具有收纳所述第二蓄电元件的蓄电元件收纳部,所述蓄电元件收纳部是配置在所述第一蓄电元件的相邻位置且最接近所述外部连接端子的位置的蓄电元件的收纳部。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第二蓄电元件收纳在蓄电元件收纳部时,能够容易地将第二蓄电元件与第一蓄电元件及外部连接端子连接。
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外部连接端子可以不与所述第二端子及所述第三端子连接,而相互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第一蓄电元件的第一端子及外部连接端子不与第二蓄电元件的第二端子及第三端子连接,而相互连接。也就是说,在蓄电装置中具有,即使在设置有收纳第二蓄电元件的蓄电元件收纳部的情况下,不收纳第二蓄电元件,也将第一蓄电元件与外部连接端子连接的结构。这样,根据上述蓄电装置,能够将蓄电元件个数从能够收纳的个数减少而构成。
本发明不仅可以作为蓄电装置来实现,还可以作为该蓄电装置所具有的与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邻接配置的端子邻接部件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容易地变更蓄电元件个数的蓄电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蓄电装置分解的情况下的各结构元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蓄电元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端子邻接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端子邻接部件与蓄电元件及汇流条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通过汇流条及导电部件连接多个蓄电元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通过汇流条及导电部件连接多个蓄电元件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蓄电装置具有十四个蓄电元件的情况下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蓄电装置具有十四个蓄电元件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端子邻接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端子邻接部件与蓄电元件及汇流条的位置关系立体图。
图12是表示通过汇流条及导电部件连接多个蓄电元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通过汇流条及导电部件连接多个蓄电元件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蓄电装置具有十四个蓄电元件的情况下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蓄电装置具有十四个蓄电元件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蓄电装置;10外装体;20底面邻接部件;40、401~414蓄电元件;50端子邻接部件;60、60a、65汇流条;61~64导电部件;70配线基板;81检测基板;82主电路基板;100外装体主体;200前壁部;210外部连接端子;300上壁部;410容器;420容器盖部;430正极端子;440负极端子;510~550导体配置部;521、531、541载置部;522、532、542壁部;523、533突起部;524收纳部;534第一收纳部;535第一导出部;544第二收纳部;545第二导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数值、形状、材料、结构元件、结构元件的配置位置及连接方式等是一个例子,本意不是限定本发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元件中,对于未在表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技术方案中记载的结构元件,作为任意的结构元件来说明。另外,各附图是用于说明蓄电装置的图,并非严格细致地图示的附图。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蓄电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的外观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表示将蓄电装置1分解的情况下的各结构元件的分解立体图。
在这些附图中,以上下方向表示Z轴方向。以下,将Z轴方向作为上下方向进行说明,但根据使用方式,认为也存在Z轴方向不是上下方向的情况,所以不限于Z轴成为上下方向。例如,X轴方向也可以成为上下方向。
蓄电装置1是能够充入来自外部的电力并向外部释放电力的装置。例如,蓄电装置1可以是用于电力存储用途或电源用途等的电池模块。尤其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可适当作为固定式电源装置使用。
如图1所示,蓄电装置1具有由外装体主体100和前壁部200和上壁部300构成的外装体10。如图2所示,蓄电装置1在外装体10的内部具有:底面邻接部件20、蓄电元件40、端子邻接部件50、汇流条60、配线基板70、检测基板81、主电路基板82。
外装体10是构成蓄电装置1的外装体的矩形(箱型)容器(模块箱)。外装体10将蓄电元件40和基板(配线基板70、检测基板81以及主电路基板82)等配置在规定的位置,保护蓄电元件40和上述基板等免于冲击等。外装体10例如由诸如铝或铁的金属等刚性高的材料构成。外装体10也可以由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或者ABS树脂等树脂材料构成。
外装体10具有外装体主体100、前壁部200和上壁部300。外装体主体100是构成外装体10的主体的部件,具有矩形的底壁和从该底壁竖立设置的三个矩形的侧壁。外装体主体100具有将板状部件弯折的形状。另外,前壁部200是构成外装体10的另一个侧壁的矩形板状的部件。通过外装体主体100和前壁部200形成有底矩形筒状部件。
上壁部300是构成外装体10的上壁(盖)的部件,是将由外装体主体100及前壁部200构成的有底矩形筒状部件的开口封闭的矩形板状部件。也就是说,在外装体主体100及前壁部200的内部配置有蓄电元件40和基板(配线基板70、检测基板81及主电路基板82)等的状态下,利用上壁部300将该开口部封闭。
底面邻接部件20是配置于蓄电元件40的底面侧的扁平矩形的部件,从下方支承蓄电元件40。底面邻接部件20载置在外装体主体100的底壁,并被安装固定在该底壁上,相对于外装体10将蓄电元件40支承在规定位置。
具体而言,底面邻接部件20由绝缘材料构成,蓄电元件40插入在上表面形成的凹部中,从而将蓄电元件40固定在外装体10内。如此,底面邻接部件20避免蓄电元件40与外装体10等导电部件接触,并且能够保护蓄电元件40等免于振动或冲击等。
底面邻接部件20可由任意绝缘材料形成,但优选由例如玻璃纤维强化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GF强化PBT)或聚苯硫醚(PPS)等耐热性高的树脂形成。由此,在蓄电元件40发热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底面邻接部件20损伤而给其它蓄电元件40带来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只要能够确保蓄电元件40的绝缘性,则底面邻接部件20也可不由绝缘材料形成。
蓄电元件40是能够充入电力并将电力释放的二次电池(单电池),更具体而言,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装体10内收纳有十三个蓄电元件40,但也可以在空着的空间里再追加一个蓄电元件40,成为收纳有十四个蓄电元件40的结构。关于具体内容将在后面说明。另外,蓄电元件40不限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可以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外的二次电池,也可以是电容器。关于蓄电元件40的结构的具体内容将在后面说明。
端子邻接部件50是与蓄电元件40的电极端子邻接配置的扁平矩形部件,从上方支承蓄电元件40。也就是说,端子邻接部件50配置在蓄电元件40的上方,和底面邻接部件20一起从上下两侧(Z轴方向)夹住蓄电元件40,从而相对于外装体10将蓄电元件40支承在规定位置。
具体而言,端子邻接部件50由绝缘材料构成,蓄电元件40插入在下表面形成的凹部中,从而将蓄电元件40固定在外装体10内。如此,端子邻接部件50能够避免蓄电元件40与外装体10等导电性部件接触,并且保护蓄电元件40等免于振动或冲击等。
在端子邻接部件50上载置有汇流条60及配线基板70。也就是说,端子邻接部件50也具有将汇流条60及配线基板70安装在蓄电元件40上时的相对于蓄电元件40进行定位的功能。端子邻接部件50可以由任意绝缘材料形成,但从成本方面等考虑,例如优选由PP、PE、PC或者ABS树脂等树脂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能够确保蓄电元件40和汇流条60等的绝缘性,则端子邻接部件50也可以不由绝缘材料形成。关于端子邻接部件50的结构的具体内容将在后面说明。
汇流条60配置在端子邻接部件50的上方,是将多个蓄电元件40彼此电连接的金属等导电性板状部件。具体而言,汇流条60在邻接的蓄电元件40中,将一个蓄电元件40的正极端子或负极端子与其它蓄电元件40的负极端子或正极端子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60将十三个蓄电元件40串联连接。
配线基板70配置在端子邻接部件50的上方。另外,为了检测蓄电元件40的电压而配线基板70具有配线,所述配线的一端连接在蓄电装置1所具有的蓄电元件40中至少一个蓄电元件40的电极端子(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全部蓄电元件40的正极端子)上。另外,配线基板70是矩形,配置在蓄电元件40的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有两张配线基板70,但并不限定配线基板70的张数。另外,可以代替配线基板70而使用线束等,但通过利用配线基板70连接电极端子和检测基板81,配线的排线会变得容易,从而提高安装性。需要说明的是,配线基板70可以具有安装热敏电阻而能够检测蓄电元件40的温度的结构。
检测基板81及主电路基板82配置在蓄电元件40和外装体10的侧壁之间,并且与蓄电装置1所具有的蓄电元件40中的至少一个蓄电元件40连接,是检测及控制蓄电元件40的状态的基板。具体而言,主电路基板82是安装有供大电流流过的主电路部件的基板,固定在与蓄电元件40的容器的短侧面对置的外装体10的侧壁的内表面上。检测基板81是安装有供小电流流过的周围电路部件的基板,固定在与蓄电元件40的容器的长侧面对置的外装体10的侧壁的内表面上。
接下来,对蓄电元件40的结构进行具体的说明。
图3是表示蓄电元件40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蓄电元件40具有容器410、正极端子430及负极端子440,容器410具有容器盖部420。另外,在容器410内部配置有电极体、正极集电器及负极集电器,并封入电解液(非水电解质)等液体,在此省略具体的说明。
容器410由壳体主体和金属制的容器盖部420构成,所述壳体主体由金属构成矩形筒状并具有底,所述容器盖部420将该壳体主体的开口封闭。容器410在将电极体等收纳于内部后,通过将容器盖部420与壳体主体焊接等而将内部密封。容器410是长方体形容器,在图3的Y轴方向两侧的侧面上具有长侧面,在X轴方向两侧的侧面上具有短侧面。容器410的材质不特别地限定,但优选例如不锈钢或铝等可焊接的金属。
正极端子430是经由正极集电器而与电极体的正极电连接的电极端子,负极端子440是经由负极集电器而与电极体的负极电连接的电极端子,均安装在容器盖部420上。正极端子430及负极端子440是金属制的电极端子,用于将储存在电极体中的电力向蓄电元件40的外部空间导出,并且将电力导入蓄电元件40内部空间,以将电力储存在电极体中。
接下来,对端子邻接部件50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图4是表示端子邻接部件5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端子邻接部件50与蓄电元件40及汇流条60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如图所示,端子邻接部件50是与多个蓄电元件40(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十三个蓄电元件401~413)的电极端子邻接配置的部件,在上方配置有多个汇流条60(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十一个汇流条60)及导电部件61~64。端子邻接部件50具有导体配置部510~550。
首先,对导体配置部510及550进行说明。
导体配置部510是配置有与蓄电元件40的电极端子连接的导电部件61的部位。导电部件61是与多个蓄电元件401中的配置于端部(X轴正方向侧及Y轴负方向侧的端部)的蓄电元件401的正极端子430连接的导电性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部件61是导线(金属配线),但也可以是金属制的棒状部件或板状部件等任意形状。
具体而言,导体配置部510具有配置导电部件61的一端部的矩形开口部,在该开口部内插入有蓄电元件401的正极端子430的螺栓部分,导电部件61的一端部通过螺母与该正极端子430连接。在该开口部的周围形成有向上方(Z轴方向)竖立设置的壁,防止导电部件61与其它导电部件接触。导电部件61的另一端部与配置在外装体10的前壁部200上的正极侧的外部连接端子连接。
导体配置部550是配置有与蓄电元件40的电极端子连接的导电部件63的部位。导电部件63是与多个蓄电元件40中的配置在端部(X轴负方向侧及Y轴负方向侧的端部)的蓄电元件413的负极端子440连接的导电性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部件63是导线(金属配线),但也可以是金属制的棒状部件或板状部件等任意形状。
具体而言,导体配置部550具有配置导电部件63的一端部的矩形开口部,在该开口部内插入有蓄电元件413的负极端子440的螺栓部分,导电部件63的一端部通过螺母与该负极端子440连接。在该开口部周围形成有向上方(Z轴方向)竖立设置的壁,防止导电部件63与其它导电部件接触。导电部件63的另一端部与配置在外装体10的前壁部200上的负极侧的外部连接端子连接。
接下来,对导体配置部520进行说明。
导体配置部520是配置有连接两个蓄电元件40的电极端子的汇流条60的部位。汇流条60是连接多个蓄电元件40中的相邻蓄电元件40的正极端子430和负极端子440的导电部件。具体而言,导体配置部520具有载置部521、壁部522、突起部523,通过壁部522形成作为开口部的收纳部524。
载置部521是载置有汇流条60的平板状部位。突起部523是从壁部522的内表面向收纳部524内部突出的部位,配置在汇流条60的上方。突起部523和载置部521夹住汇流条60,从而将汇流条60固定在收纳部524内。
壁部522是在汇流条60载置于载置部521的情况下包围汇流条60的外周的环状壁,以朝向上方(Z轴方向)竖立设置的方式进行配置。壁部522按照汇流条60的外周形状形成,防止汇流条60与其它导电部件接触,并且承担用于配置汇流条60的引导部的作用。
从上方(Z轴方向)观察,壁部522是长方形的缺少两个角部的六角形,汇流条60的外周形状与该六角形相同。汇流条60是外周形状不旋转对称的形状,并且壁部522按照该形状形成,因此能够防止汇流条60配置在错误的方向上。
收纳部524是由壁部522包围的空间(开口部),收纳有汇流条60。换句话说,壁部522形成在收纳部524的外周。从上方(Z轴方向)观察,收纳部524具有与汇流条60的外周形状相同的形状。
在该收纳部524中插入有相邻蓄电元件40的正极端子430和负极端子440,并连接有汇流条60。在收纳部524中插入有正极端子430的螺栓部,汇流条60的一端部通过螺母与正极端子430连接。另外,在收纳部524中插入有负极端子440的螺栓部,汇流条60的另一端部通过螺母与负极端子440连接。
接下来,对导体配置部530进行说明。
导体配置部530是配置有与蓄电元件40的电极端子连接的导电部件62或汇流条60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体配置部530中配置有导电部件62。
导电部件62是连接多个蓄电元件40中的配置在X轴正方向侧及Y轴正方向侧的端部的蓄电元件406的负极端子440和配置在X轴负方向侧及Y轴正方向侧的端部的蓄电元件407的正极端子430的导电性部件。也就是说,导电部件62是连接不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40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部件62是导线(金属配线),但也可以是金属制的棒状部件或板状部件等任意形状。
导体配置部530具有载置部531、壁部532、突起部533,并且通过壁部532形成第一收纳部534。另外,在壁部532上形成有第一导出部535。
导体配置部530在壁部532上形成有第一导出部535这一点与导体配置部520不同,但导体配置部530的载置部531、壁部532、突起部533及第一收纳部534的结构与导体配置部520的载置部521、壁部522、突起部523及收纳部524的结构相同。以下,对载置部531、壁部532、突起部533及第一收纳部534的具体结构进行简要说明。
载置部531是能够载置汇流条60的平板形状部位。突起部533是从壁部532的内表面向第一收纳部534内部突出的部位,并且形成为在汇流条60载置在载置部531上的情况下,能够配置在汇流条60的上方。也就是说,通过突起部533和载置部531夹住汇流条60,能够将汇流条60固定在第一收纳部534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配置上述汇流条60。
壁部532是汇流条60载置于载置部531的情况下包围汇流条60的外周的环状壁,以朝向上方(Z轴方向)竖立设置的方式配置。第一收纳部534是能够收纳汇流条60且由壁部532包围的空间(开口部)。也就是说,在第一收纳部534的外周形成有壁部532,能够将汇流条60配置在第一收纳部534内。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未配置上述汇流条60。
第一导出部535是形成为能够将导电部件62从第一收纳部534导出的矩形开口。具体而言,第一导出部535是将X轴负方向侧的壁部532呈矩形切开而形成的,成为能够在第一导出部535内配置导电部件62的结构。
第一收纳部534和第一导出部535是将端子邻接部件50的不同部分在不同方向上贯通的开口部。第一收纳部534是将导体配置部530在Z轴方向上贯通而形成的开口部,第一导出部535是将导体配置部530的壁部532在X轴方向上贯通而形成的开口部。
第一导出部535可以是将X轴正方向侧的壁部532在X轴方向上贯通而形成的,也可以是将Y轴正方向侧或负方向侧的壁部532在Y轴方向上贯通而形成的。第一导出部535不限于矩形的切口,可以是半圆形等任意形状的切口,也可以不是切口而是矩形或圆形等的贯通孔。
接下来对导体配置部540进行说明。
导体配置部540是配置有与蓄电元件40的电极端子连接的导电部件62或者汇流条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体配置部540中配置有导电部件62。具体而言,导体配置部540具有载置部541、壁部542,并通过壁部542形成第二收纳部544。在壁部542上形成有第二导出部545。
载置部541是能够载置汇流条的平板形状的部位。壁部542是所述汇流条载置于载置部541的情况下包围该汇流条的外周的环状壁,以朝向上方(Z轴方向)竖立设置的方式进行配置。第二收纳部544是能够收纳该汇流条且由壁部542包围的空间(开口部)。也就是说,在第二收纳部544的外周形成有壁部542,从而能够将该汇流条配置在第二收纳部544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未配置该汇流条。
第二导出部545是形成为能够将导电部件62从第二收纳部544导出的矩形开口。具体而言,第二导出部545是将X轴正方向侧的壁部542呈矩形切开而形成的,并且能够将导电部件62配置在第二导出部545内的结构。
第二收纳部544和第二导出部545是将端子邻接部件50的不同部分在不同方向上贯通的开口部。也就是说,第二收纳部544是将导体配置部540在Z轴方向上贯通而形成的开口部,第二导出部545是将导体配置部540的壁部542在X轴方向上贯通而形成的开口部。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出部545可以将X轴负方向侧的壁部542在X轴方向上贯通而形成,也可以将Y轴正方向侧或者负方向侧的壁部542在Y轴方向上贯通而形成。另外,第二导出部545不限于矩形切口,可以是半圆形等任意形状的切口,还可以不是切口而是矩形或圆形等的贯通孔。
接下来,对于通过汇流条60及导电部件61~64连接多个蓄电元件40(蓄电元件401~413)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图6是表示通过汇流条60及导电部件61~64连接多个蓄电元件40的结构的立体图。具体而言,图6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蓄电装置1将上壁部300及配线基板70拆除的情况下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通过汇流条60及导电部件61~64连接多个蓄电元件40的结构的俯视图。也就是说,图7是从Z轴正方向侧观察图6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的俯视图。
外部连接端子210是用于与蓄电装置1的外部连接的端子。外部连接端子210具有正极侧端子和负极侧端子。通过配置在导体配置部510上的导电部件61,设置在前壁部200上的外部连接端子210的正极侧端子与蓄电元件401的正极端子430连接。通过配置在导体配置部520上的汇流条60,蓄电元件401的负极端子440与蓄电元件402的正极端子430连接,以同样的方式,一直连接到蓄电元件406的正极端子430。
通过配置在导体配置部530及540上的导电部件62,蓄电元件406的负极端子440与蓄电元件407的正极端子430连接。通过配置在导体配置部520上的汇流条60,蓄电元件407的负极端子440与蓄电元件408的正极端子430连接,以同样的方式,一直连接到蓄电元件413的正极端子430。
通过配置在导体配置部550上的导电部件63,蓄电元件413的负极端子440与主电路基板82连接。通过导电部件64,主电路基板82与设置在前壁部200上的外部连接端子210的负极侧端子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部件64是导线(金属配线),但也可以是金属制的棒状部件或板状部件等任意形状。
以上述方式,能够构成具有十三个蓄电元件40的蓄电装置1。蓄电装置1能够变更为具有十四个蓄电元件40的结构。以下,对蓄电装置1具有十四个蓄电元件40的情况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蓄电装置1具有十四个蓄电元件40的情况的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与图5对应图。图9是表示蓄电装置1具有十四个蓄电元件40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俯视图。图9是与图7对应的图。
如这些图所示,蓄电装置1具备汇流条60a及65,来代替导电部件62。加上蓄电元件414,蓄电装置1具有十四个蓄电元件40(蓄电元件401~414)。
汇流条60a具有与汇流条60相同的形状,连接蓄电元件406的负极端子440与蓄电元件414的正极端子430。具体而言,汇流条60a载置在导体配置部530的载置部531上,通过突起部533固定在第一收纳部534内。
在第一收纳部534中插入有相邻蓄电元件40的正极端子430和负极端子440,并连接有汇流条60a。具体而言,在第一收纳部534中插入有蓄电元件406的负极端子440的螺栓部,汇流条60a的一端部通过螺母与该负极端子440连接。并且,在第一收纳部534中插入有蓄电元件414的正极端子430的螺栓部,汇流条60a的另一端部通过螺母与该正极端子430连接。
汇流条65是矩形的汇流条,连接蓄电元件414的负极端子440与蓄电元件407的正极端子430。具体而言,汇流条65载置在导体配置部540的载置部541上,并固定在第二收纳部544内。
导体配置部540的壁部542按照汇流条65的外周形状形成,防止汇流条65与其它导电部件接触,并且承担用于配置汇流条65的引导部的作用。从上方(Z轴方向)观察,壁部542具有长方形状,汇流条65的外周形状与该长方形状是相同形状。从上方(Z轴方向)观察,第二收纳部544具有与汇流条65的外周形状相同的形状。
在该第二收纳部544中插入有相邻的蓄电元件40的正极端子430和负极端子440,并连接有汇流条65。在第二收纳部544中插入有蓄电元件414的负极端子440的螺栓部,汇流条65的一端部通过螺母与该负极端子440连接。另外,在第二收纳部544中插入有蓄电元件407的正极端子430的螺栓部,汇流条65的另一端部通过螺母与该正极端子430连接。
蓄电元件406的负极端子440和蓄电元件414的正极端子430通过配置在导体配置部530上的汇流条60a连接。另外,蓄电元件414的负极端子440和蓄电元件407的正极端子430通过配置在导体配置部540上的汇流条65连接。
根据以上结构,蓄电元件406(第一蓄电元件)和蓄电元件414(与第一蓄电元件不同的第二蓄电元件)配置在相邻位置,蓄电元件406(第一蓄电元件)和蓄电元件407(与第一蓄电元件及第二蓄电元件不同的第三蓄电元件)配置在与相邻位置不同的位置。
导体配置部530的第一收纳部534形成为能够配置汇流条60a(第一导电部件),该汇流条60a连接蓄电元件406的负极端子440(第一蓄电元件所具有的第一端子)和蓄电元件414的正极端子430(第二蓄电元件所具有的第二端子)。
导体配置部530的第一导出部535形成为能够配置导电部件62(第二导电部件),该导电部件62连接蓄电元件406的负极端子440(第一蓄电元件所具有的第一端子)和蓄电元件407的正极端子430(第三蓄电元件所具有的第三端子)。
导体配置部540的第二收纳部544形成为能够配置汇流条65(第三导电部件),该汇流条65连接蓄电元件407的正极端子430(第三蓄电元件所具有的第三端子)和蓄电元件414的负极端子440(第二蓄电元件的作为与第二端子不同的端子的第四端子)。
导体配置部540的第二导出部545配置在比第一导出部535接近第二收纳部544的位置,并且形成为能够配置导电部件62(第二导电部件)。
在蓄电装置1具有十三个蓄电元件40的情况下,蓄电装置1不具有蓄电元件414(第二蓄电元件)、汇流条60a(第一导电部件)及汇流条65,而具有导电部件62(第二导电部件)。
在蓄电装置1具有十四个蓄电元件40的情况下,蓄电装置1不具有导电部件62(第二导电部件),而具有蓄电元件414(第二蓄电元件)、汇流条60a(第一导电部件)及汇流条65。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端子邻接部件50具有能够收纳第一导电部件的第一收纳部534和能够将第二导电部件从第一收纳部534导出的第一导出部535,所述第一导电部件连接第一蓄电元件的第一端子及第二蓄电元件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导电部件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及第三蓄电元件的第三端子。也就是说,如果将第一导电部件配置在第一收纳部534中,则能够将第二蓄电元件与第一蓄电元件连接,如果将第二导电部件配置在第一导出部535中,则能够将第三蓄电元件与第一蓄电元件连接。因此,例如,通过在第一蓄电元件与第二蓄电元件连接且第二蓄电元件与第三蓄电元件连接的状态下,将第二蓄电元件拆除而使第三蓄电元件与第一蓄电元件连接,而能够减少蓄电元件40的数量。这样,根据蓄电装置1,能够容易地进行蓄电元件40的安装及拆除,因此能够容易地变更蓄电元件40的个数。另外,即使变更蓄电元件40的个数也能够实现端子邻接部件50和外装体10等的通用,因此能够以低成本构成蓄电元件40的个数不同的蓄电装置1。
在端子邻接部件50上形成的第一收纳部534和第一导出部535是将端子邻接部件50的不同部分在不同方向上贯通的开口部。也就是说,通过使第一收纳部534及第一导出部535朝向第二蓄电元件及第三蓄电元件的方向开口,能够经由第一收纳部534容易地连接第一蓄电元件及第二蓄电元件,并能够经由第一导出部535容易地连接第一蓄电元件及第三蓄电元件。
在端子邻接部件50中,在第一收纳部534的外周形成有壁部532,在壁部532上形成有第一导出部535,因此即使在第一收纳部534的外周形成有壁部532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形成第一导出部535。
端子邻接部件50具有能够收纳第三导电部件的第二收纳部544和能够将第二导电部件从第二收纳部544导出的第二导出部545,所述第三导电部件连接第三蓄电元件及第二蓄电元件,所述第二导电部件连接第三蓄电元件及第一蓄电元件。由此,例如,通过在第三蓄电元件与第二蓄电元件连接且第二蓄电元件与第一蓄电元件连接的状态下,将第二蓄电元件拆除使第一蓄电元件与第三蓄电元件连接,能够减少蓄电元件40的数量。这样,根据蓄电装置1,能够容易地进行蓄电元件40的安装及拆除,因此能够容易地变更蓄电元件40的个数。
蓄电装置1具有通过第二导电部件将第一蓄电元件和与第一蓄电元件不相邻的第三蓄电元件连接的结构。也就是说,通常相邻的蓄电元件40彼此连接,但根据蓄电装置1,不相邻的蓄电元件40彼此也能够连接。这样,根据蓄电装置1能够提高蓄电元件40的配置的自由度。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进行了说明,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也就是说,应当认为这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所有的点都是例举,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不是上述说明内容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公开,并包含了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另外,将所述实施方式包含的结构元件任意组合而构成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将蓄电元件414拆除的情况下,为了配置连接蓄电元件406和蓄电元件407的导电部件62,而在导体配置部530上形成第一导出部535,并在导体配置部540上形成第二导出部545。也可不将第一导出部535及第二导出部545双方都形成。也就是说,可以是不形成第一导出部535及第二导出部545中的任一方的结构。可拆除的蓄电元件不限于蓄电元件414,也可以是多个蓄电元件40中的任一个蓄电元件。在该情况下,在与可拆除的蓄电元件对应的导体配置部上形成有将导电部件导出的导出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收纳部534和第一导出部535、以及第二收纳部544和第二导出部545是将端子邻接部件50的不同部分在不同方向上贯通的开口部。第一收纳部534和第一导出部535或者第二收纳部544和第二导出部545也可以是将端子邻接部件50的不同部分在相同方向上贯通的开口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导体配置部530的壁部532上形成有第一导出部535,在导体配置部540的壁部542上形成有第二导出部545。第一导出部535可形成在壁部532以外的部位,第二导出部545也可以形成在壁部542以外的部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蓄电装置1所具有的蓄电元件40的个数是能够从十四个减一个而变更为十三个的结构。蓄电装置1的可变更的蓄电元件40的个数并不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是能够从十四个减两个而变更为十二个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能够变更为除此之外的个数的结构。在该情况下,通过在端子邻接部件上形成第一导出部和第二导出部,能够得以实现。对于减少之前的蓄电元件40的个数也不限于十四个,可以是任意个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蓄电元件40呈两列(蓄电元件401~406(及414)和蓄电元件407~413的两列)配置,对此,也可配置三列以上。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端子邻接部件5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同一标记。
图10是表示端子邻接部件5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端子邻接部件50与蓄电元件40以及汇流条60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如这些图所示,端子邻接部件50是配置在多个蓄电元件40(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十三个蓄电元件401~413)的电极端子侧的部件,在上方配置有多个汇流条60(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十二个汇流条60)及导电部件61~63。端子邻接部件50具有导体配置部510、导体配置部520、十二个导体配置部530、导体配置部540。
首先,对导体配置部530进行说明。
导体配置部530是配置有连接两个蓄电元件40的电极端子的汇流条60的部位。在十二个导体配置部530中分别配置有十二个汇流条60。汇流条60是连接多个蓄电元件40中的相邻蓄电元件40的正极端子430和负极端子440的导电部件。导体配置部530具有载置部531、壁部532、突起部533,并通过壁部532形成作为开口部的导体收纳部534。
载置部531是载置有汇流条60的平板形状的部位。突起部533是从壁部532的内表面向导体收纳部534内部突出的部位,配置在汇流条60的上方。突起部533和载置部531夹住汇流条60,将汇流条60固定在导体收纳部534内。
壁部532是在汇流条60载置于载置部531的情况下将汇流条60的外周包围的环状壁,以朝向上方(Z轴方向)竖立设置的方式进行配置。壁部532按照汇流条60的外周形状形成,防止汇流条60与其它导电部件接触,并且还承担用于配置汇流条60的引导部的作用。
从上方(Z轴方向)观察,壁部532是长方形状或者缺少长方形状的两个角部的六角形状,汇流条60的外周形状与该长方形状或者六角形状相同。在壁部532及汇流条60具有六角形状等不旋转对称的形状的情况下,因为壁部532按照汇流条60的外周形成,因此能够防止汇流条60配置在错误的方向上。
导体收纳部534是由壁部532包围的空间(开口部),收纳有汇流条60。换句话说,在导体收纳部534的外周形成有壁部532。从上方(Z轴方向)观察,导体收纳部534具有与汇流条60的外周形状相同的形状。
在该导体收纳部534中插入有相邻蓄电元件40的正极端子430和负极端子440,并连接有汇流条60。也就是说,在导体收纳部534中插入有正极端子430的螺栓部,汇流条60的一端部通过螺母与正极端子430连接。并且,在导体收纳部534中插入有负极端子440的螺栓部,汇流条60的另一端部通过螺母与负极端子440连接。
接下来,对导体配置部520进行说明。
导体配置部520是配置有与蓄电元件40的电极端子连接的导电部件61或者后述汇流条60a(参照图14及图15)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体配置部520中配置有导电部件61。
导电部件61是连接多个蓄电元件40中的配置在X轴正方向侧及Y轴负方向侧的端部的蓄电元件401的正极端子430和设置在外装体10的前壁部200的外部连接端子210的正极侧端子的导电性部件。导电部件61是连接蓄电元件40的电极端子和外部连接端子210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部件61是导线(金属配线),但也可是金属制的棒状部件或板状部件等任意形状。
在此,导体配置部520具有载置部521、壁部522、突起部523,并通过壁部522形成导体收纳部524。在壁部522上形成有第一导出部525。
导体配置部520在壁部522上形成有第一导出部525这一点与导体配置部530不同,但导体配置部520的载置部521、壁部522、突起部523及导体收纳部524的结构与导体配置部530的载置部531、壁部532、突起部533及导体收纳部534的结构相同。以下,对载置部521、壁部522、突起部523及导体收纳部524的结构的具体内容简要说明。
载置部521是能够载置汇流条60a的平板形状的部位。突起部523是从壁部522的内表面向导体收纳部524内部突出的部位,在汇流条60a载置于载置部521的情况下,能够配置在汇流条60a的上方。也就是说,突起部523和载置部521能够将汇流条60a夹住而将汇流条60a固定在导体收纳部524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未配置该汇流条60a。
壁部522是在汇流条60a载置于载置部521的情况下包围汇流条60a的外周的环状壁,以朝向上方(Z轴方向)竖立设置的方式进行配置。导体收纳部524是能够收纳汇流条60a的由壁部522包围的空间(开口部)。也就是说,在导体收纳部524的外周形成有壁部522,能够将汇流条60a配置在导体收纳部524。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未配置所述汇流条60a,但在导体收纳部524中配置有汇流条60a的情况下,汇流条60a连接蓄电元件401的正极端子430和后述蓄电元件414的负极端子440(参照图14及图15)。
第一导出部525是能够将导电部件61从导体收纳部524导出的矩形开口。具体而言,第一导出部525是将Y轴负方向侧的壁部522呈矩形切开而形成的,能够将导电部件61配置在第一导出部525内。
导体收纳部524和第一导出部525是将端子邻接部件50的不同部分在不同方向上贯通的开口部。也就是说,导体收纳部524是能够收纳汇流条60a的汇流条配置用的开口部,是将导体配置部520在Z轴方向上贯通而形成的,所述汇流条60a连接蓄电元件401的正极端子430和蓄电元件414的负极端子440。第一导出部525是能够将导电部件61从蓄电元件401的正极端子430朝向外部连接端子210的正极侧端子导出的端子连接用的开口部,是将导体配置部520的壁部522在Y轴方向上贯通而形成的。由此,该汇流条配置用的开口部和端子连接用的开口部成为将端子邻接部件50的不同部分在不同方向上贯通的开口部。
第一导出部525可以将Y轴正方向侧的壁部522在Y轴方向上贯通而形成,也可以将X轴正方向侧或负方向侧的壁部522在X轴方向上贯通而形成。第一导出部525不限于矩形切口,可以是半圆形等任意形状的切口,也可以不是切口而是矩形或圆形等的贯通孔。
接下来,对导体配置部510进行说明。
导体配置部510是形成为能够配置与蓄电元件40的电极端子连接的后述导电部件64(参照图14及图15)的部位。在导体配置部510中配置有导电部件64的情况下,导电部件64与多个蓄电元件40中的配置在端部(X轴正方向侧及Y轴负方向侧的端部)的蓄电元件414(参照图14及图15)的正极端子430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体配置部510中未配置导电部件64,但以下按照导体配置部510配置有导电部件64的结构进行说明。
导电部件64是连接多个蓄电元件40中的配置在X轴正方向侧及Y轴负方向侧的端部的蓄电元件414的正极端子430和设置在外装体10的前壁部200上的外部连接端子210的正极侧端子的导电性部件。导电部件64是连接蓄电元件40的电极端子和外部连接端子210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部件64是导线(金属配线),但也可以是金属制的棒状部件或板状部件等任意形状。
这样,外部连接端子210成为能够连接于蓄电元件401的正极端子430和蓄电元件414的正极端子430的结构。也就是说,外部连接端子210构成为经由导电部件61能够与蓄电元件401的正极端子430连接,并经由导电部件64能够与蓄电元件414的正极端子430连接。
在此,导体配置部510具有壁部511,导体收纳部512由壁部511形成。另外,在壁部511上形成有第二导出部513。
壁部511是在配置有导电部件64的情况下围绕导电部件64的外周的环状壁,以朝向上方(Z轴方向)竖立设置的方式进行配置。壁部511承担防止导电部件64与其它导电部件接触的作用。
导体收纳部512是由壁部511包围的空间(开口部),收纳有导电部件64。换句话说,在导体收纳部512的外周形成有壁部511。在该导体收纳部512中插入有蓄电元件40的正极端子430,并连接有导电部件61。也就是说,在导体收纳部512中插入有正极端子430的螺栓部,导电部件61的一端部通过螺母与正极端子430连接。
第二导出部513是能够将导电部件64从导体收纳部512导出的矩形开口。具体而言,第二导出部513是将Y轴负方向侧的壁部511呈矩形切开而形成的,成为能够将导电部件64配置在第二导出部513内的结构。
导体收纳部512和第二导出部513是将端子邻接部件50的不同部分在不同方向上贯通的开口部。也就是说,导体收纳部512是将导体配置部510在Z轴方向上贯通而形成的开口部,第二导出部513是将导体配置部510的壁部511在Y轴方向上贯通而形成的开口部。
第二导出部513可以将Y轴正方向侧的壁部511在Y轴方向上贯通而形成,也可以将X轴正方向侧或负方向侧的壁部511在X轴方向上贯通而形成。第二导出部513不限于矩形的切口,也可以是半圆形状等任意形状的切口,还可以不是切口而是矩形和圆形等贯通孔。
接下来,对导体配置部540进行说明。导体配置部540的结构与上述导体配置部510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以下简要地进行说明。
导体配置部540是配置有与蓄电元件40的电极端子连接的导电部件62的部位。导电部件62是连接多个蓄电元件40中的配置在端部(X轴负方向侧及Y轴负方向侧的端部)的蓄电元件413的负极端子440的导电性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部件62是导线(金属配线),但也可以是金属制的棒状部件或板状部件等任意形状。
导体配置部540具有配置有导电部件62的一端部的矩形开口部(也就是说,与导体配置部510的导体收纳部512及第二导出部513对应的开口部)。在该开口部内插入有蓄电元件413的负极端子440的螺栓部分,导电部件62的一端部通过螺母与该负极端子440连接。在该开口部周围形成有朝向上方(Z轴方向)竖立设置的壁(也就是说,与导体配置部510的壁部511对应的壁),防止导电部件62与其它导电部件接触。导电部件62的另一端部经由主电路基板82及导电部件63与设置在外装体10的前壁部200的外部连接端子210的负极侧端子连接。
接下来,对于通过汇流条60及导电部件61~63连接多个蓄电元件40(蓄电元件401~413)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图12是表示通过汇流条60及导电部件61~63连接多个蓄电元件4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蓄电装置1将上壁部300及配线基板70拆除的情况下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通过汇流条60及导电部件61~63连接多个蓄电元件40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3是从Z轴正方向侧观察图12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的俯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通过配置在导体配置部520上的导电部件61,将设置在前壁部200上的外部连接端子210的正极侧端子与蓄电元件401的正极端子430连接。导电部件61跨过收纳有后述蓄电元件414的蓄电元件收纳部110而配置。导电部件61与蓄电元件收纳部110邻接并且将隔着蓄电元件收纳部110配置的外部连接端子210和蓄电元件401连接。
蓄电元件收纳部110是配置在蓄电元件401的相邻位置且最接近外部连接端子210的位置的蓄电元件40的收纳部。也就是说,蓄电元件收纳部110是收纳有蓄电元件40的空间中的X轴正方向侧且Y轴负方向侧的端部的空间。
通过配置在导体配置部530上的汇流条60,蓄电元件401的负极端子440和蓄电元件402的正极端子430连接,以同样的方式,一直连接到蓄电元件413的正极端子430。通过配置在导体配置部540上的导电部件62,蓄电元件413的负极端子440和主电路基板82连接。
通过导电部件63,主电路基板82和设置在前壁部200上的外部连接端子210的负极侧端子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部件63是导线(金属配线),但也可以是金属制的棒状部件或板状部件等任意形状。
如上所述,能够构成具有十三个蓄电元件40的蓄电装置1。蓄电元件401的正极端子430及外部连接端子210的正极侧端子不与后述蓄电元件414的负极端子440及正极端子430连接,而相互连接。蓄电装置1能够从具有十三个蓄电元件40的结构变更为具有十四个蓄电元件40的结构。以下,对蓄电装置1具有十四个蓄电元件40的情况下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蓄电装置1具有十四个蓄电元件40的情况下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4是与图11对应的图。图15是表示蓄电装置1具有十四个蓄电元件40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5是与图13对应的图。
如这些图所示,蓄电装置1具备导电部件64及汇流条60a来代替导电部件61。加上蓄电元件414,蓄电装置1具有十四个蓄电元件40(蓄电元件401~414)。
蓄电元件414是配置在蓄电元件401的相邻位置且最接近外部连接端子210的位置(X轴正方向侧且Y轴负方向侧的端部)的蓄电元件。蓄电元件414通过收纳在蓄电元件收纳部110中而配置在蓄电装置1内。
蓄电元件414具有能够与外部连接端子210的正极侧端子连接的正极端子430和能够与蓄电元件401的正极端子430连接的负极端子440。蓄电元件414在收纳于蓄电元件收纳部110中的状态下,与外部连接端子210的正极侧端子及蓄电元件401的正极端子430连接。
导电部件64连接外部连接端子210的正极侧端子和蓄电元件414的正极端子430。具体而言,在导体配置部510的导体收纳部512中插入有蓄电元件414的正极端子430的螺栓部,导电部件64的一端部通过螺母与该正极端子430连接。导电部件64被从第二导出部513导出,另一端部与外部连接端子210的正极侧端子连接。
汇流条60a连接蓄电元件414的负极端子440和蓄电元件401的正极端子430。在导体配置部520中配置有汇流条60a。具体而言,在导体配置部520的导体收纳部524中收纳有汇流条60a。在导体收纳部524中插入有蓄电元件414的负极端子440的螺栓部,汇流条60a的一端部通过螺母与该负极端子440连接。在导体收纳部524中插入有蓄电元件401的正极端子430的螺栓部,汇流条60a的另一端部通过螺母与该正极端子430连接。汇流条60a具有与汇流条60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这样,外部连接端子210的正极侧端子和蓄电元件414的正极端子430通过导电部件64连接。蓄电元件414的负极端子440和蓄电元件401的正极端子430通过汇流条60a连接。
根据以上结构,在蓄电装置1中设置有收纳蓄电元件414(第二蓄电元件)蓄电元件收纳部110,所述蓄电元件414(第二蓄电元件)具有能够与蓄电元件401的正极端子430(第一蓄电元件的第一端子)连接的负极端子440(第二端子)。另外,外部连接端子210构成为能够与蓄电元件401的正极端子430(第一蓄电元件的第一端子)和蓄电元件414的正极端子430(与第二蓄电元件所具有的第二端子是不同极性(相反极性)的第三端子)连接。
设置有能够收纳汇流条60a(第一导电部件)的导体收纳部524,所述汇流条60a(第一导电部件)连接蓄电元件401的正极端子430(第一蓄电元件的第一端子)和蓄电元件414的负极端子440(与第一蓄电元件的不同的第二蓄电元件所具有的第二端子)。另外,设置有能够将导电部件61(第二导电部件)从导体收纳部524导出的第一导出部525,所述导电部件61(第二导电部件)连接蓄电元件401的正极端子430(第一端子)和外部连接端子210的正极侧端子。
在蓄电装置1具有十三个蓄电元件40的情况下,导电部件61(第二导电部件)连接蓄电元件401的正极端子430(第一蓄电元件的第一端子)和外部连接端子210的正极侧端子。蓄电元件401的正极端子430(第一蓄电元件的第一端子)及外部连接端子210的正极侧端子不与蓄电元件414的负极端子440及正极端子430(第二蓄电元件的第二端子及第三端子)连接,而相互连接。
在蓄电装置1具有十四个蓄电元件40的情况下,导电部件64(第三导电部件)连接外部连接端子210的正极侧端子和蓄电元件414的正极端子430(第二蓄电元件的第三端子)。另外,汇流条60a(第一导电部件)连接蓄电元件401的正极端子430(第一蓄电元件的第一端子)和蓄电元件414的负极端子440(第二蓄电元件的第二端子)。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其具有蓄电元件收纳部110和外部连接端子210,所述蓄电元件收纳部110收纳有第二蓄电元件,所述第二蓄电元件具有能够与第一蓄电元件的第一端子连接的第二端子,所述外部连接端子210能够与上述第一端子和第二蓄电元件的第三端子连接。在蓄电元件收纳部110中收纳有第二蓄电元件的情况下,将第一蓄电元件的第一端子和第二蓄电元件的第二端子连接,并且,将第二蓄电元件的第三端子和外部连接端子210连接。在蓄电元件收纳部110未收纳第二蓄电元件的情况下,将第一蓄电元件的第一端子和外部连接端子210连接。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二蓄电元件的安装及拆除,因此根据蓄电装置1,能够容易地变更蓄电元件40的个数。即使变更蓄电元件40的个数也能够实现端子邻接部件50和外装体10等的通用,因此能够以低成本构成蓄电元件40的个数不同的蓄电装置1。
关于蓄电装置1,在从具有十四个蓄电元件40的结构变更为具有十三个蓄电元件40的结构的情况下,要拆除与外部连接端子210连接的蓄电元件414。在将作为拆除对象的蓄电元件40当作蓄电元件401~412等两个蓄电元件40间的蓄电元件的情况下,从成本等方面考虑,在拆除后的蓄电元件40的电极端子之间一般不用汇流条而用配线进行连接。在该情况下,在检测蓄电元件40的电极端子间的电压时,因为配线比汇流条电阻大,所以将上述电极端子间用配线连接的情况与用汇流条连接的情况相比,通电时的电压降变大,在电压检测中产生误差。因此,根据蓄电装置1的结构,即使变更蓄电元件40的个数,也能够保持两个蓄电元件40之间的连接使用汇流条,因此能够抑制电压检测的精度降低。
在蓄电装置1中,端子邻接部件50具有导体收纳部524和第一导出部525,所述导体收纳部524能够收纳连接第一蓄电元件的第一端子及第二蓄电元件的第二端子的第一导电部件,所述第一导出部525能够将连接上述第一端子及外部连接端子210的第二导电部件从导体收纳部524导出。如果在导体收纳部524中配置第一导电部件,则能够将第二蓄电元件与第一蓄电元件连接,如果在第一导出部525中配置第二导电部件,则能够将外部连接端子210与第一蓄电元件连接。因此,通过在第一蓄电元件与第二蓄电元件连接且第二蓄电元件与外部连接端子210连接的状态下,将第二蓄电元件拆除而在第一蓄电元件上连接外部连接端子210,能够减少蓄电元件40的数量。这样,根据蓄电装置1,能够容易地进行蓄电元件40的安装及拆除,因此能够容易地变更蓄电元件40的个数。
在端子邻接部件50上形成的导体收纳部524是汇流条配置用的开口部,第一导出部525是端子连接用的开口部,上述两个开口部将端子邻接部件50的不同部分在不同方向上贯通。通过使导体收纳部524朝向第二蓄电元件的方向开口,能够经由导体收纳部524容易地连接第一蓄电元件及第二蓄电元件。通过使第一导出部525朝向外部连接端子210的方向开口,能够经由第一导出部525容易地连接第一蓄电元件及外部连接端子210。
在端子邻接部件50中,在导体收纳部524的外周形成有壁部522,在壁部522上形成有第一导出部525,因此即使在导体收纳部524的外周形成有壁部522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形成第一导出部525。
端子邻接部件50还具有能够将第三导电部件导出的第二导出部513,所述第三导电部件连接外部连接端子210和第二蓄电元件的第三端子。由此,在安装第二蓄电元件时,能够容易地将第二蓄电元件与外部连接端子210连接。
蓄电元件收纳部110配置在第一蓄电元件的相邻位置且最接近外部连接端子210的位置,因此在将第二蓄电元件收纳于蓄电元件收纳部110时,能够容易地将第二蓄电元件与第一蓄电元件及外部连接端子210连接。
第一蓄电元件的第一端子及外部连接端子210不与第二蓄电元件的第二端子及第三端子连接,而相互连接。也就是说,在蓄电装置1中具有,即使在设置有收纳第二蓄电元件的蓄电元件收纳部110的情况下,不收纳第二蓄电元件,也连接第一蓄电元件和外部连接端子210的结构。这样,根据蓄电装置1,能够将蓄电元件40的个数从能够收纳的个数减少而构成。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应当认为这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所有的点都是例举,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不是上述说明内容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公开,并包含了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另外,将所述实施方式包含的结构元件任意组合而构成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导体配置部520上形成有第一导出部525,在导体配置部510上形成有第二导出部513。只要是能够将导电部件61或64导出的结构,则可以是未形成第一导出部525及第二导出部513中的任一方或者双方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体收纳部524和第一导出部525以及导体收纳部512和第二导出部513是将端子邻接部件50的不同部分在不同方向上贯通的开口部。导体收纳部524和第一导出部525或导体收纳部512和第二导出部513也可以是将端子邻接部件50的不同部分在相同方向上贯通的开口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导体配置部520的壁部522上形成有第一导出部525,在导体配置部510的壁部511上形成有第二导出部513。但第一导出部525可以形成在壁部522以外的部位,第二导出部513也可以形成在壁部511以外的部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蓄电装置1是能够安装及拆除蓄电元件414的结构。可安装及拆除的蓄电元件不限于蓄电元件414,也可以是蓄电元件413。收纳有可安装及拆除的蓄电元件的蓄电元件收纳部不限于配置在最接近外部连接端子210的位置的收纳部。在该情况下,在与蓄电元件413对应的导体配置部中形成将导电部件导出的导出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蓄电装置1所具有的蓄电元件40的个数能够从十四个减少一个变更为十三个。但蓄电装置1可变更的蓄电元件40的个数不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是能够从十四个减少两个变更为十二个的结构,也可以是能够变更为除此之外的个数的结构。例如,在减少两个的情况下,作为减少对象的蓄电元件40可以考虑是蓄电元件414及401、或者蓄电元件414及413等。在该情况下,通过在对应的导体配置部中形成将导电部件导出的导出部,能够得以实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蓄电装置1是能够收纳十四个蓄电元件40的结构,但能够收纳的蓄电元件40的个数不限于十四个,可以是任意个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蓄电元件40配置成两列(蓄电元件401~406(及414)和蓄电元件407~413两列),对此,也可以配置成一列或者三列以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蓄电元件40(蓄电元件401~413(及414))例如在图7(或图9)中配置成容器盖部421的长度方向朝向X轴方向(容器420的长侧面与XZ平面平行)。蓄电元件40也可以配置成容器盖部421的长度方向朝向Y轴方向(容器420的长侧面与YZ平面平行)。在该情况下,在收纳有蓄电元件40的空间中,可以将X轴正方向侧和Y轴负方向侧的端部的空间作为蓄电元件收纳部110,并应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将收纳在蓄电元件收纳部110中的蓄电元件作为蓄电元件414,与蓄电元件414邻接地配置蓄电元件401,能够形成外部连接端子210能够与蓄电元件414和蓄电元件401连接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蓄电元件收纳部110成为配置在蓄电元件401的相邻位置且最接近外部连接端子210的位置的蓄电元件的收纳部。在该情况下,蓄电元件40的个数、配置位置和连接方式(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等不特别地限定。蓄电元件40可以配置成容器盖部421的长度方向朝向与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不同的方向(从X轴方向及Y轴方向倾斜的方向)。蓄电元件收纳部110也可以不配置在最接近外部连接端子210的位置。
本发明不仅可以作为这样蓄电装置1来实现,还可以作为蓄电装置1所具有的配置在蓄电元件40的电极端子侧的端子邻接部件50来实现。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应用于能够容易地变更蓄电元件个数的蓄电装置等。

Claims (11)

1.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蓄电元件,其具有作为正极端子或负极端子的第一端子;
端子邻接部件,其与所述第一蓄电元件的所述第一端子邻接配置;
所述端子邻接部件具有:
第一收纳部,其能够收纳第一导电部件,所述第一导电部件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和与所述第一蓄电元件不同的第二蓄电元件所具有的第二端子;
第一导出部,其能够将第二导电部件从所述第一收纳部导出,所述第二导电部件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和与所述第一蓄电元件及所述第二蓄电元件不同的第三蓄电元件所具有的第三端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收纳部和所述第一导出部是将所述端子邻接部件的不同部分在不同方向上贯通的开口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邻接部件还具有在所述第一收纳部的外周形成的壁,
所述第一导出部形成在所述壁上。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邻接部件还具有:
第二收纳部,其能够收纳第三导电部件,所述第三导电部件连接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第二蓄电元件的与所述第二端子不同的端子即第四端子,
第二导出部,其配置于比所述第一导出部接近所述第二收纳部的位置,能够将所述第二导电部件从所述第二收纳部导出。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蓄电元件是配置在所述第一蓄电元件的相邻位置的蓄电元件,
所述第三蓄电元件是配置在与所述第一蓄电元件的相邻位置不同的位置的蓄电元件,
所述蓄电装置不具有所述第二蓄电元件而具有所述第三蓄电元件,
所述蓄电装置不具有所述第一导电部件而具有所述第二导电部件。
6.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蓄电元件,其具有作为正极端子或负极端子的第一端子;
外部连接端子;
端子邻接部件,其配置在所述第一蓄电元件的所述第一端子侧;
所述端子邻接部件具有:
导体收纳部,其能够收纳第一导电部件,所述第一导电部件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和与所述第一蓄电元件不同的第二蓄电元件所具有的第二端子;
第一导出部,其能够将第二导电部件从所述导体收纳部导出,所述第二导电部件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外部连接端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体收纳部是汇流条配置用的开口部,所述汇流条配置用的开口部能够将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的汇流条作为所述第一导电部件进行收纳,
所述第一导出部是能够将所述第二导电部件从所述第一端子朝向所述外部连接端子导出的端子连接用的开口部,
所述汇流条配置用的开口部和所述端子连接用的开口部是将所述端子邻接部件的不同部分在不同方向上贯通的开口部。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邻接部件还具有在所述导体收纳部的外周形成的壁,
所述第一导出部形成在所述壁上。
9.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邻接部件还具有能够将连接所述外部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三端子的第三导电部件导出的第二导出部。
10.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装置还具有收纳所述第二蓄电元件的蓄电元件收纳部,
所述蓄电元件收纳部是配置在所述第一蓄电元件的相邻位置且最接近所述外部连接端子的位置的蓄电元件的收纳部。
11.如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外部连接端子不与所述第二端子及所述第三端子连接,而相互连接。
CN201610511100.XA 2015-06-30 2016-06-30 蓄电装置 Active CN1063288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32240 2015-06-30
JP2015132240A JP6606888B2 (ja) 2015-06-30 2015-06-30 蓄電装置
JP2015-182300 2015-09-15
JP2015182300A JP6682786B2 (ja) 2015-09-15 2015-09-15 蓄電装置及び端子側配置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28877A true CN106328877A (zh) 2017-01-11
CN106328877B CN106328877B (zh) 2021-06-29

Family

ID=56148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11100.XA Active CN106328877B (zh) 2015-06-30 2016-06-30 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15394B2 (zh)
EP (1) EP3113249A1 (zh)
KR (1) KR20170003399A (zh)
CN (1) CN106328877B (zh)
TW (1) TWI73368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1420A (zh) * 2017-01-16 2018-07-24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蓄电元件以及蓄电装置
CN110915018A (zh) * 2017-07-20 2020-03-24 日本汽车能源有限公司 电池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41215B2 (ja) * 2017-01-20 2020-08-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接続モジュール
KR102169631B1 (ko) * 2017-03-21 2020-10-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모듈, 이러한 배터리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이러한 배터리 팩을 포함하는 자동차
JP7180407B2 (ja) * 2019-01-24 2022-11-30 Tdk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US11070941B2 (en) 2019-07-12 2021-07-20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proximity as a service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of independent system components
WO2021079935A1 (ja) * 2019-10-23 2021-04-2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EP4050633A4 (en) * 2019-10-23 2023-01-18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
EP4152484A4 (en) * 2020-05-18 2023-06-28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imited Battery box body, battery set, and battery box
US11456499B1 (en) * 2021-05-13 2022-09-27 Beta Air,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for a battery pack enclosur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31049A (ja) * 2002-06-25 2004-01-29 Yazaki Corp バッテリ接続プレート
US20110076521A1 (en) * 2009-09-30 2011-03-3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Battery unit and secondary battery assembly equipped with the battery unit
US20120114991A1 (en) * 2010-11-10 2012-05-10 Shi-Dong Park Battery module
US20140220396A1 (en) * 2013-02-05 2014-08-07 Robert Bosch Gmbh Battery pack
CN104183808A (zh) * 2013-05-21 2014-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及电池模块
WO2014192943A1 (ja) * 2013-05-30 2014-12-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3015A (ja) 1993-12-24 1995-07-21 Rinnai Corp 電池ケースの配設構造
JPH09199097A (ja) 1996-01-23 1997-07-31 Sony Corp 電池ケース
JPH1012204A (ja) 1996-06-20 1998-01-16 Nippon Electric Ind Co Ltd 充電式電動工具の電池パック
JP4374809B2 (ja) 2001-08-07 2009-12-02 新神戸電機株式会社 組電池
JP4516741B2 (ja) 2003-12-10 2010-08-04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一次電池及び二次電池向け互換実装型電池ボックス
JP4057629B1 (ja) 2006-11-13 2008-03-05 株式会社パワーシステム 蓄電バンク
US8483076B2 (en) 2008-08-18 2013-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eriodic PUCCH transmission on PUSCH
JP5514578B2 (ja) 2009-02-24 2014-06-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組電池冷却構造
JP5880930B2 (ja) 2011-01-28 2016-03-0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接続アセンブリ
JP5077457B2 (ja) 2011-03-28 2012-11-21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組電池
JP2012204296A (ja) 2011-03-28 2012-10-22 Gs Yuasa Corp 組電池、単電池、及びキャップ
JP2013020841A (ja) 2011-07-12 2013-01-31 Sharp Corp 電池ホルダ
JP5772524B2 (ja) 2011-11-11 2015-09-0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200675B2 (ja) * 2012-04-13 2017-09-2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池ブロック及び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085140B2 (ja) 2012-11-01 2017-02-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の電線配索構造
JP6182992B2 (ja) 2013-06-14 2017-08-23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6257951B2 (ja) 2013-08-09 2018-01-10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180848B2 (ja) 2013-08-23 2017-08-1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組電池のブスバおよび組電池
JP2014112546A (ja) 2014-01-10 2014-06-19 Gs Yuasa Corp 組電池、単電池、及びキャップ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31049A (ja) * 2002-06-25 2004-01-29 Yazaki Corp バッテリ接続プレート
US20110076521A1 (en) * 2009-09-30 2011-03-3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Battery unit and secondary battery assembly equipped with the battery unit
US20120114991A1 (en) * 2010-11-10 2012-05-10 Shi-Dong Park Battery module
US20140220396A1 (en) * 2013-02-05 2014-08-07 Robert Bosch Gmbh Battery pack
CN104183808A (zh) * 2013-05-21 2014-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及电池模块
WO2014192943A1 (ja) * 2013-05-30 2014-12-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1420A (zh) * 2017-01-16 2018-07-24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蓄电元件以及蓄电装置
CN110915018A (zh) * 2017-07-20 2020-03-24 日本汽车能源有限公司 电池组
US11228069B2 (en) 2017-07-20 2022-01-18 Vehicle Energy Japan Inc. Battery pac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13249A1 (en) 2017-01-04
KR20170003399A (ko) 2017-01-09
TWI733682B (zh) 2021-07-21
US10615394B2 (en) 2020-04-07
TW201707254A (zh) 2017-02-16
US20170005314A1 (en) 2017-01-05
CN106328877B (zh) 202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28877A (zh) 蓄电装置
CN112055897B (zh) 电池模块和包括其的电池组和车辆
EP3316341B1 (en)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uch battery module, and vehicle including such battery pack
JP7196950B2 (ja) 蓄電装置
US8580423B2 (en) Bus bar holder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CN103427106B (zh) 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垫板及蓄电装置
CN102709502B (zh) 电池组及单电池
EP2775547B1 (en) Battery wiring module
KR20140008123A (ko) 전지 장착용 케이스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지 어셈블리
CN105406141B (zh) 蓄电装置
JP2013152923A (ja) 電源装置
CN106104853B (zh) 蓄电元件组的连接构造
JP2010033777A (ja) 電池パック容器、電池パック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106981591A (zh) 蓄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9905828B2 (en) Battery module
KR20130019187A (ko) 배터리 팩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7014504B2 (ja)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2210888B1 (ko) 배터리 팩
JP6682786B2 (ja) 蓄電装置及び端子側配置部材
CN104868186B (zh) 汇流条模块
JP6606888B2 (ja) 蓄電装置
CN212751004U (zh) 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锂电池模组
JP6772875B2 (ja) 蓄電装置
JP2021068567A (ja) 蓄電装置
EP3116045B1 (en) Electricity storage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